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2024-07-27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精选8篇)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1

关于建立东莞市企业年金制度的通知

2007-09-18

东府办〔2007〕82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企业年金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明确要发展企业年金。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根据《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等法规,市政府决定,在本市推行企业年金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对象

已依法参加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生产经营稳定且经济效益较好、已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等民主集体协商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或非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集体协商确定后,可以按规定在我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二、企业年金的筹集与分配

(一)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按约定的比例共同出资筹集,费用可按月归集,也可半年或一年归集一次。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代扣代缴。企业每年筹集企业年金费用不超过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企业和个人筹集企业年金费用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两倍。企业当年未能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得继续提取或缴纳企业年金费用。

(二)企业出资筹集企业年金费用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在经营成本中列支,超过4%的部分在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职工个人出资的企业年金费用在本人税后工资、薪金中负担。

(三)企业年金费用全部计入职工个人账户,实行全额积累。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根据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本金按比例计入个人账户。

(四)企业缴费部分向职工个人账户分配资金时,可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考虑职工的岗位、贡献、本企业工作年限、年龄等因素,适当拉开档次,但最高不得超过全体职工平均数的5倍。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采取追记或一次性补偿等办法,让已经退休的人员参与年金分配,但企业缴纳企业年金费用总额及其税收政策应按国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对职工被企业按《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二)至

(四)项解除劳动关系或被劳动教养、开除公职、除名、自动离职的,应当中止为该职工缴纳企业年金费用。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仍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在职工重新就业后随同转移。

三、企业年金待遇的支付

企业年金待遇从职工本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发放,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支取。待遇可按本人账户储存额的一定比例按月支付,也可按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其他方式支付。

四、企业年金的管理

(一)企业和职工应当选择适当的受托人管理企业年金。受托人可以是企业或行业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也可以

是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公告的符合国家规定成立的法人受托机构(见《关于公布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通告》,附件一)。企业年金理事会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代表组成,也可聘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参加,其中职工代表应不少于三分之一。企业应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

(二)企业年金受托人应当选择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公告的符合国家规定成立的法人受托机构作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确定委托关系,签订书面合同。

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不得为同一人,不得相互出资或相互持有股份。

(三)企业年金基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列入有关机构资产清算的范围。

五、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的备案

(一)备案程序

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应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具体制定方法可参考《企业年金方案制定指引》(附件二)。企业年金方案草案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过半数同意后通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先经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再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自通过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送市社会保障局备案。

市社会保障局收到企业《关于××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函》(附件三)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及《关于我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通知》的规定全面审核该企业年金方案建立的合法性,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年金方案不予备案并在作出不予备案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上报企业;对符合规定的企业年金方案予以备案,出具《关于××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复函》(附件四),并在《企业年金情况审核表》(以下简称《审核表》,附件五)中加注意见,在作出备案决定7个工作日内返回企业。

企业收到市社会保障局同意备案的复函后,应按规定选择年金基金的具体管理运营机构,并与之签订书面合同,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签订的书面合同统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应自签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由受托人报送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备案。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收到《关于××公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备案的函》(附件六)后,于1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审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营机构的资质、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等,对运营机构和合同不符合规定的,书面通知受托人;对符合规定的,向受托人出具《关于××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附件七),给予企业年金计划登记号。

企业依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后,企业年金方案经集体协商作出修改调整的,企业应自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重新履行备案程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发生变更或主体条款有调整的,受托人应自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重新履行备案程序。

(二)备案的材料

1.企业年金方案备案所需材料

(1)《关于××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函》;

(2)企业年金方案文本;

(3)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年金方案的决议(附件八);

(4)企业年金方案重要条款的说明;

(5)企业年金情况审核表;

(6)由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财务审计报表;

(7)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同意的,还应提供有关的批准证明。

2.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所需材料

(1)《关于××公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备案的函》;

(2)基金管理合同文本;

(3)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企业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作为受托人的,需提供理事会章程、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及其简历。

六、企业年金的监督管理

(一)依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应于每年1月填写《审核表》,报送市社会保障局。

(二)企业每年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向税务部门出具市社会保障局当年加注意见的《审核表》和基本养老保险正常缴费证明。

(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和结束后30日内向市社会保障局和有关业务监管部门报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营情况。

(四)企业年金应当遵循市场化运作、风险自担原则。企业年金方案的委托人、受托人应定期对年金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行评估,对未达成预期收益目标的投资管理人可按委托合同的规定提出投资策略调整要求或进行更换。企业年金方案账户管理人应提供完善的账户管理功能,委托人、受托人可对年金基金账户进行实时查询,职工也有对本人账户进行查询的权利。

(五)市社会保障局对企业年金负有依规监管责任。没有进行企业年金方案及基金管理合同备案的企业年金,税务部门不予享受税收优惠。对不按规定报送有关报告及违反规定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基金的机构,由市社会保障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市社会保障局报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议国家劳动保障部门取消其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基金的资格。

七、其他事项

其他未尽事宜,按《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我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广东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和〈广东省企业年金合同备案与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粤劳社〔2005〕98号)规定执行。

八、实行时间

我市企业年金制度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关于公布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通告(略)

2.企业年金方案制定指引(略)

3.关于××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函(样式)(略)

4.关于××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复函(样式)(略)

5.企业年金情况审核表(样式)(略)

6.关于××公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备案的函(样式)(略)

7.关于××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样式)(略)

8.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年金方案的决议(样式)(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十三日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2

一、计划类型的比较

我国企业年金采取的是自愿性模式,即企业和职工可以通过集体协商来决定是否采取年金计划。自愿性模式虽然充分体现了对劳资双方意愿的尊重,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迄今为止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仍然十分有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有7.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10.8%;参加职工人数为229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尽管参保的企业和职工数量逐年增加,可是覆盖率依然偏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253万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3%。其次,自愿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不平衡。就企业类型而言, 央企是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力军。《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14年底,对于中央企业在人社部备案的年金计划,其积累基金为4116.7亿元,占全国基金总规模的比例高达53.5%;职工账户数为876.7万人,占全国职工账户总数的比例达到38.2%;企业账户数共计5177个,占全国企业账户总数的比例为7.1%。在地区分布上,基金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上海市 (499.4亿元)、北京市(249.9亿元)、江苏省(237.0亿元)、 广东省(221.7亿元)、山西省(196.9亿元)。企业账户最多的地区则包括:厦门市(11682个)、上海市(8976个)、广东省(8086个)、江苏省(3989个)、北京市(3612个)。职工账户数量名列前茅的有:上海市(137.5万人)、广东省(127.4万人)、北京市(112.3万人)、河南省(84.4万人)、江苏省 (73.8万人)。无论从基金规模还是从企业、职工账户数量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举办年金计划的热情明显更高。而如何加快企业年金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年金计划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一直是这项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与企业年金不同,我国职业年金是强制性计划,即法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必须参保,该模式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必要选择。一方面,强制性计划有利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稳定性。众所周知,我国于2014年10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但是,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仅为58.5%,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一般高达70%~90%。若大幅降低其退休待遇,必然将遭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反对,所以必须推行强制性职业年金,以弥补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足。另一方面,强制性模式有助于提高制度的覆盖率。如果采取类似企业年金的自愿性计划,受经济实力的影响,覆盖率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特别是在财政收入薄弱的地区,单位可能没有太高意愿来为职工举办额外的福利计划。而强制性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快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实现全覆盖,从而体现制度的普惠性。

二、筹资模式和待遇给付的比较

在筹资模式上,我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属于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的管理方式。即职工工作期间,由单位和个人定期缴纳保费,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对征缴的保费进行投资。劳资双方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将计入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最终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可见,完全积累制是通过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其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实现对职工个人的经济保障。不过,在缴费方式上,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所不同。我国对企业年金只限制了最高缴费额度,企业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劳资双方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和个人可在此约束条件下自行决定理想的缴费金额。而国家对职业年金的缴费规定更加具体,明确指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8%和4%。

在待遇给付上,对于打算出国(境)定居或不幸于在职期间死亡的职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前者可根据本人要求将个人账户资金一次性支付给出国(境)定居人员,后者则由去世职工的继承人来继承个人账户余额。但对于退休人员,企业年金允许向个人一次性或定期给付养老金,而职业年金则规定只能按月领取待遇。

可见,就缴费和待遇支付的方式而言,在企业年金计划中,单位和个人的选择余地更大,而职业年金计划的自由度则相对较小。这也是由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必须更加凸显制度的统一性。相对统一的职业年金计划能够避免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造成过大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三、投资运营机制的比较

从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主体来看,并非由社保行政部门包办所有工作,而是允许金融机构参与投资运营。目前,活跃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其采取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即金融机构必须经过人社部的认定,才能取得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资格。不同角色的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基金安全。在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上,同样要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和商业银行分别担任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不过,对于这些管理机构的条件和责任,还有待出台配套政策作出详细说明。

在投资组合方面,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皆要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来配置养老金资产。对于企业年金,我国实施的是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其中,流动性资产的下限为5%,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上限为135%,权益类资产的上限为30%。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方式分为两大类: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由于采取记账方式,只能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对于职工个人缴费和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形成的基金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但具体办法尚未公布。

企业年金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目标。在2007—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87%,有效地抵御了通货膨胀风险。职业年金在制定后续政策时,可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关做法,以规范职业年金的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四、结语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保障程度是有限的。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就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从而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的退休收入。如前所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相对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相比,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企业年金而言,当务之急是扩大制度的覆盖面。为了推广企业年金计划,我国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例如给予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成本,实行集合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资双方的积极性。除上述政策外,建议试行“半强制性”企业年金模式。一方面,在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发展强制性计划,这些企业有实力也有义务为其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另一方面,允许盈利状况不佳、实力较弱的企业仍遵循自愿性原则,以免为其带来过重负担。

职业年金由于起步较晚,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建议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制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认定办法,明确管理机构的资格、义务及认定程序。二是确定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 以便于优化资产配置,应对投资风险。三是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处罚机制,对管理主体失职或单位、职工未按法律要求参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详细界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摘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本文从计划类型、筹资模式、待遇支付、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总结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异同,以探寻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路径和措施。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企业年金;年金制度;发展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政府需要承受的公共养老保险支出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研究挑战。为了改善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实现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缓解政府养老保险压力,我国提高了对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我国企业年金基本架构和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着一定差距。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覆盖面窄、区域布局不平衡、发展速度缓慢、总体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并不理想。

一、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口寿命明显延长,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使得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国正在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1]。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快,使得我国政府养老金支出不断上升,甚至已逐渐超过国有资产总额,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经济水平有限,并且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养老金缺乏问题严重。每年我国对老年人口补偿费用达到二千二百七十五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财政支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为了缓解国家财政压力、改善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我国于二零零四年五月一日正式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是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为进一步提高员工退休后收入水平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经济实力,为企业员工提供额外退休收入保障。该制度不同于传统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有效缓解国家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压力[2]。自《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实施后,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实施时间较短,加之我国经济仍处在经济转型期,所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速度缓慢,相关体系和法律并不完善,同时由于缺乏监管,更造成了覆盖范围较小,制度落实性较差等问题,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并不理想。

二、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基本框架已确立,运行机制也得到了明确,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但从整体看来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覆盖范围小,基本规模有限。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自企业年金制度实施后,截止到二零一一年,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共四万四千九百万户,参与职工人数一千五百七十七万人。但这只是我国两万六千二百八十四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的百分之六,占我国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四,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极其低下,基本大部分职工无法正常享受到企业年金待遇[3]。然而在西方实施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等国覆盖率可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奥地利甚至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低覆盖率使得企业年金制度职能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现状也不理想,基金累计规模难以达到预期,基金累计规模十分有限。从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现在和覆盖规模情况来看,仍不能对基本养老保险起到有力的补充,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

(二) 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十分不均衡,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均衡现象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发达地区与中西部。从当前全国企业年金形式来看,由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福建等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累积规模相对较大,所以发展速度较快。但相比之下中西部例如宁夏、贵州、陕西等内陆城市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达城市。另外,从各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石油、金融、通信等高收入或垄断行业企业年金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纺织业、服务业,规模也更大[4]。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企业年金制度仍比较陌生,刚刚起步,结构并不完整。此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也有着很大差距,国有企业基金累计规模超过民营企业数倍。

(三) 企业年金监管薄弱。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因此相关组织结构并不完整,目前我国尚未有独立企业年金监管机构,企业年金监管薄弱,组织能力小。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由劳动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监管,不仅监管人员少,且监管有效性差,力度薄弱,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年金监管需求。

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拓展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想要促进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保障企业年金只能的发挥,首先必须拓展企业年薪覆盖范围,降低政府主导公共养老保险替代率率,提高企业年金替代率。目前许多中西部中小企业对企业年金制度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尚未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政府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宣传激励作用,所以企业年金覆盖率低。想要拓展企业年金覆盖率,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加大对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让我国企业对企业年金制度有个正确认识,使有能力的企业能够自觉构建企业年金制度[5]。对于没有能力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扶持,在税务政策上给予优惠,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加快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进程。

(二) 构建企业年金保障制度。想要将企业年金制度落到实处,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只有明确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地位,才能使企业年金工作权责明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各方利益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将更加平稳、更加均衡,只有保障企业年金制度的均衡发展,才能保障企业年金制度能够持续长久的发展下去。

(三)完善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由于企业年金涉及领域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漏洞都会对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企业年金制度需要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必要的监管不仅能够规范企业年金制度的运行,更能够保障受益人权益,当企业年金运行中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便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实现企业年金的规范化运行,保障企业年金制度的落实。

结束语:企业年金制度的构建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我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基本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应加强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宣传,积极引导企业构建企业年金制度,保障企业年金制度的落实,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社会保险科)

参考文献:

[1]周墨菁.我国在企业年金制度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湖北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系,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施力度[J].浙江电子商务学院,2011,11(14):132-135.

[3]王慧灵.企业年金制度的构建对我国社会的影响[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2013,12(03):101-103.

[4]李志勇.企业年金制度对我国财政收支的影响[J].浙江信息工程学院,2012,11(07):119-126.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4

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三、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税。

四、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六、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企业年金计税方法调整

1.企业缴费部分单独计税

在《通知》出台以前,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主要执行的是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该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按照此项规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缴付的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都要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通知》改变了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

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与正常工资、薪金所得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归纳起来,如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前后变化在于企业缴费计税时从当期工资、薪金所得中独立出来。举例说明:某企业员工每月工资、薪金所得10000元,年金账户中个人部分自行用个人税后工薪缴费150元,企业缴费600元。按照以前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8600元(10000+600-2000),应纳所得税额为1345元(8600×20%-375)。

而按照《通知》的规定,应纳税款应分为两部分计算,第一部分是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25元[(10000-2000)×20%-375];第二部分是企业缴费部分,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5元(600×10%-25),应纳税额合计为1260元(1225+35)。

2.个人缴费部分无税收优惠

《通知》要求,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举例说明:某企业职工年金账户中每月个人缴费100元、企业缴费400元。按照《通知》规定,个人缴费的100元不得在工薪所得税前扣除,属于个人税后工薪的缴费。

有些企业在年金账户中企业缴费部分是按季度、半年或全年来缴费。对此,《通知》明确规定,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应关注此项规定,要根据缴款金额大小和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累进税率的特点,确定缴款周期,以降低税收负担。以企业每月为员工年金账户缴费500元为例,如果每月缴费,就可以按5%的税率计算缴税,年应纳税额为300元(500×12×5%);如果按季度缴费,年应纳税额为500元[(500×3×10%-25)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5

人社部发〔201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各计划单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为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规范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设立、运行和监督,保护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现就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试点问题通知如下:

一、计划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是指由具有“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资格的受托人设立的、将多个委托人交付的企业年金基金,集中进行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

(二)受托人申遭送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应当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一式4份。

1.《关于设立XX公司XX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请示》;

2.《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分别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签订的《账户管理合同》、《托管合同》、《投资管理合同》。在一个集合计划中,受托人兼任账户管理人或者投资管理人的,《账户管理合同》、《投资管理合同》内容可以作为《受托管理合同》的附件;

3.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投资组合说明书; 4.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依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收到符合规定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备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向受托人出具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确认函,给予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登记号。

(四)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登记号编制方法为:99+JH+4位数年份+4位序列号。其中,序列号采用连续编排方法。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XX集合计划受托财产”,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XX集合计划投资资产”。其中,“XX公司”为设立集合计划的受托人的简称,叫“XX集合计划”为集合计划的名称。“XX公司XX集合计划”名称应当与集合计划确认函中的名称一致。

(五)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变更: 1.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名称变更;

2.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或者投资管理人变更; 3.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管理费率变更; 4.投资组合数量增减;

5.合同其他主要内容调整。

(六)受托人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进行变更,应当按照本通知第一项第二条的规定,重新履行备案手续。受托人应当自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变更生效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或者公告等方式通知参加该计划的各个委托人。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变更,原计划登记号不变。

(七)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终止:

1.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基金财产连续6个月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 2.加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委托人全部退出的;

3.受托人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其他各管理机构协商一致决定终止的;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规定决定撤销的。集合计划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具的同意或者者决定终止函生效之日起终止。

(八)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终止的,受托人应当组织清算业年金集合计划基金财产进行清算。清算费用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基金财产中扣除。

清算组由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由受托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成。

清算组应当白清算工作完成后3个月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益人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及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清算报告。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终止时基金财产为零的,受托人无需组织清算。

(九)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终止且清算工作完成后,委托人应当及时选择加入其他集合计划或者建立单一计划。受托人与其他各管理机构应当继续履行各项管理职责,妥善完成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基金财产移交的相关工作。

(十)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按照公平对待、控制数量的原则,各法人受托机构都有机会参与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根据市场需求和运作合规情况,适当增加集合计划的数量。

二、管理运行

(一)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可以按照投资组合为单位进行估值,也可以按照整个计划进行估值。按照整个计划估值的,受托人须,在受托管理合同中说明将企业年金缴费分配到具体投资组合的原则和办法。

账户管理应当采用份额计量方式进行账户管理,根据企业年金基金单位净值,按周或者按日足额记入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

(二)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以投资组合为单位估值的,受托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为委托人提供选择、转换投资组合的权利。委托人每转换投资组合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三)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各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管理费收取标准,禁止阴阳合同、折扣、折让或费用返还等违规行为。

(四)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投资管理费不提取风险准备金。

(五)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其他相关费用,包括证券交易费用、资金划拨费用、待遇支付费用以及证券账户、资金账户、银行账户的开户及变更费用等,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基金财产中扣除。

(六)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所产生的银行利息,按照各投资组合管理资产的比例或者集合计划合同中约定的方式定期结转到集合计划下各投资组合中。

(七)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增减投资组合数量的,受托人应当协调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做好基金财产在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转移工作。投资组合在任何时候不得少于三个。

三、委托人加入和退出

(一)一个企业年金方案的委托人只能参加一个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或者建立一个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委托人和受托人不得通过补充协议等形式修改经过备案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合同内容。已建立企业年金单一计划的委托人申请参加集合计划的,应当由其受托人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解除单一计划的备案。在履行备案程序后,委托人再与受托人签订集合计划《受托管理合同》。

委托人加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时,应当向受托人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的复函》原件,并与受托人签订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受托管理合同》,自受托管理合同生效之日起委托人即加入该集合计划。

(二)受托人与委托人签订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受托管理合同》后,不需再将《受托管理合同》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履行合同备案程序。

(三)委托人可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加入集合计划满3年后选择退出企业年金集合计划。

委托人退出集合计划时,需提交退出申请。受托人应当根据《受托管理合同》规定,自终止受托管理合同之日起45日内,为委托人办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移交手续。

委托人应当在终止集合计划受托管理合同后,再建立企业年金单一计划或者申请参加新的集合计划。

四、信息披露

(一)受托人应当自收到集合计划确认函之日起30日内,;将报备通过的《受托管理合同》、《账户管理合同》、《托管合同》、《投资管理合同》、《投资组合说明书》以及集合计划确认函报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各计划单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报送材料一式2份。

发生集合计划变更和终止时,按上述规定报送。

(二)受托人应当每周向加入集合计划的委托人公布一次经托管人审查、确认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单位净值或者投资组合单位净值。

(三)受托人应当在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按照《关于印发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信息报告样表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43号,以下简称人社厅发【2011】43号)要求,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省级或者计划单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送上季度加入或者退出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委托人明细表。

(四)受托人应当按照人社厅发〔2011〕343号要求,向委托人提供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季度报告和报告。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按时向受托人提供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季度报告和报告。

(五)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应当按照人社厅发【2011】43号要求,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管理情况,并对所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五、其他问题处理

(一)按照《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2号)、《关于原有企业年金移交有关问题补充意见的函》(人社厅发【2008】9号)参加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企业,应当在1年内加入法人受托机构设立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或看建立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对于因企业关闭破产、劳动关系变更等原因出现的不再由企业缴费的保留账户,在转入集合计划设置的保留账户投资组合统一管理时,法人受托机构可以采取默认或者公告方式。

(二)本通知下发前各法人受托机构以集合形式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应当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年内终止运作,转入规范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或者按委托人要求建立企业年金单一计划。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6

企业年金管理业务,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帐户管理、投资管理等有关业务。

摘要: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扑面而来,养老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作为养老金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既是商业银行发展轻资产业务、获取轻资产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服务养老经济、捆绑公司零售客户的重要渠道,并且还是延伸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和功能视角的重要平台。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而言无疑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门类。本文从年金的内涵和制度基础入手,在分析了我国年金业务的市场环境、竞争主体和业务模式后,又对美日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年金;养老保险;老龄化

一、企业年金的内涵及制度基础

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机制,是在现行的退休薪酬替代率不足的背景下,由企业自愿建立,员工与企业共同缴费,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安排,具有薪酬递延、滚动收益、税收筹划以及弹性激励四大功能。其宏观层面理论基础为20世纪40年代英美福利经济学观点,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则分为企业层面的劳动报酬理论、延迟工资理论和部分人力管理学说观点,以及参与者层面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消费理论。

我国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拉美地区的做法,采用四角色的治理安排,受托、账管、投管和托管角色各自分离,相互制衡,以确保年金个人账户做实、投资保值、交易安全等目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补充养老制度的试点,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一套保障企业年金运行的制度体系,包括基本管理办法(劳社保20号令)、企业和个人税优、参与主体的牌照管理、资产管理及保障、外部监管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年金制度的政策框架。

二、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现状

(1)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程加速,人口净下降阶段即将来临,而作为社会养老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却因为历史问题和制度缺陷导致无法满足我国未来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社会统筹过多、个人账户空账、资金积累低于通胀、显性和隐形债务巨大等问题是养老金业务发展的基本市场环境[1]。作为国家主导、企业参与的企业年金,自20正式启动以来,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截至二季度,年金建立企业74797个,参加职工2308万人,积累基金8862.86亿元。年金参保企业数约占同期全国企业数的0.3%。年金参保职工数约占同期参加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7%①。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群体较多分布在央企、外资企业和中型企业。建立年金的企业比例并不高。这一方面受企业效益、自身建立意愿以及员工短期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现行社保体制中基本保障负担偏大、年金税优力度不强以及年金推广方式的影响。

基于年金从设立到发展均与我国人力资源保障状况紧密相连,为促进年金业务发展,国家也在不遗余力的释放政策红利。如为适应新的资管环境变化, 年4 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前者放宽了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为解决年金个人纳税问题,2013 年12 月, 《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采用EET模式将个人年金纳税义务递延到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实现了税收递延,减轻了企业和员工的税负,激发了企业设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的并轨,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势必将带动企业年金市场新一波的快速增长,扩大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规模。

(2)竞争主体分析

目前,全国共有年金管理机构34 家、57 个资格,其中,受托资格10 个、账管资格17 个、投管资格20 个、托管资格10 个②。商业银行持有的年金牌照为3张受托牌照、10张托管牌照和10张账管牌照。商业银行按照牌照持有的区别分化为三资格年金牌照和双资格年金牌照。具体的业务开展情况见表1。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形成了年金业务的第一梯队,其他6家银行除了民生银行发展年金业务相对靠后以外基本处于相当的水平线上。

由于一段时期里年金市场的发展预期低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判断,因此年金业务争夺显得异常激烈。一方面表现在新设年金项目上,成熟企业往往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业务选择,商业银行间经常展开激烈的关系竞争、方案竞争与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受各家银行考核指标与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的影响,存量的年金业务竞争成为又一争夺的领域,在企业年金业务续作过程中各项资格转移的情形时常发生。从竞争促进服务的角度看,年金业务争夺有利于各家商业银行寻找设计更为丰富的养老金产品;但同时过度竞争的后果也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交易成本的提升。

(3)业务模式分析

年金业务属于轻资产业务,是在不占用商业银行任何资本的情况下创造的轻资本收入,因此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家银行业务模式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均很凸显。

业务模式的相同点:首先是中后台集中,这一点与年金业务后台营运操作的专业度有很大关系,与一般资金和账户管理不同,年金基金管理和账户管理一般建立在专业系统之上,操作流程、管理方式、资金投向、信息披露均有专门的协议进行约定,且规模化操作是降低边际成本的选择,所以各家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中后台均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其次是重点合作渠道选择。年金按照缴费规模区分为单一年金和集合年金计划,在单一年金计划中,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市场竞争的局面联合自身合作相对稳定的重点渠道客户,而在集合年金计划中则更是通过标准化的角色设置将各自的.合作关系相对固化,比如1+3,2+2等模式。最后,在客户年金业务的营销上基本上按照从行内资源客户到借助合作渠道寻找客户两种路径同时进行的方式来展开。且营销工具基本为授信撬动、关系捆绑加产品方案营销。

业务模式的不同点:首先,资格牌照的不同使得各自的考核导向和角色重点具有差异,具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其竞争对手是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在年金受托管理上相对于发展成熟的保险公司而言还居于相对劣势,因此,有资质的银行受托人会在受托人竞争中将重点客户自身受理,而中小客户则采用受托外包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操作成本。其次,基于自身客户类型和银行业务特点,年金的行业客户分布也呈现差异化,各家商业银行一般在信贷投入相对较大的领域获得了年金业务的捆绑,如某国有行在铁路、烟草行业,某股份制银行在石油、汽车行业的年金客户覆盖相对集中就分别与其业务投向密不可分。最后,在养老金产品供给和增值服务环节,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类型基本为结合本行零售、公司产品和联合外部合作渠道的产品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三、国外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的策略比较

(1)美国企业年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策略

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主要由始于1978年401(K)养老计划组成。该汁划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批准,之后允许公司雇主单独在税前依据雇员薪金的特定比例向某一金融机构缴款,由该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雇员未来的养老金。20世纪80 年代,美国立法公布了商业银行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合法资格,由于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行属性,投资者服务构成了其养老金业务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盈利驱动因素。克林顿大金融法案出台后,商业银行具备提供一揽子企业年金服务的资格。

美国从事投资者服务的大银行通常将业务分为两大块: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交易前和部分交易中服务――以投资决策为核心的信托和非信托业务;投资服务、公司机构服务等交易后和部分交易中非信托服务。一般来讲,大银行更多同时从事信托与非信托业务;而中小银行更多从事信托业务,而将部分或全部托管业务外包给大银行。因为从技术和成本上看,托管等中后线处理更需规模和系统支持。这导致托管业务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比如富国银行。由于综合化经营能力的区别,美国的大银行更趋向于提供DB(Defined Benefit)和DC(Defined Contribution)计划混合的完全退休方案服务,而中小银行则主要提供DC计划服务[2]。

客户服务模式方面,一是大公司养老金支付金额巨大,同时也有完整严密的管理系统,它们可做到每日监控其资产投资状况,并要求基金管理机构随时保持联络,对其投资需求迅速反应。银行通常安排专门团队提供客户服务,并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并将客户服务与产品运作分离。如道富的大客户业务分为两部分:客户关系经理,确保客户满意和交叉销售;后线运作,会计和交易处理等。二是中小公司和个人客户资产分散,对银行监督松散,银行往往采取客户服务与产品运作合二为一的模式,通过客户关系经理将客户要求和运作对齐。

(2)日本企业年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策略

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主要由三大支柱构建而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又称国民年金;二是企业补充年金制度;三是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主要有两类: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企业雇员和公务员等依据身份不同而分别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

10月,日本国内通过了“确定缴费年金法案(日本401k计划),并于4月生效。导入DC型企业年金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日本年金投资状况不理想,年金制度改革需求迫切;二是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逐渐瓦解和职业流动的增加;三是日本会计制度国际化所带来的“时价会计基础”的推广,使企业背负的中长期年金负债问题表面化。该法案还授予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对基金资产进行运营管理的资格。

长期以来日本的养老模式奉行“国家中心主义”原则,政府主导着养老资金的管理。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均由厚生省社会保险厅管理,共济年金则由各互助协会自行管理,政府甚至承担了厚生年金的全部管理费用。且承担资金运作的是厚生省内部的养老经办机构,不是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尽管在投资管理上采用市场化投资策略,并聘请外部专家制定投资组合方案,但其投资管理仍摆脱不了政府干预。长期以来,在投资决策上执行政府的意志,大部分资金以购买债券、国内股票、住宅投资等形式被政府借回用于公共项目的建设。由于年金大部分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生了严重金融泡沫并最终破灭,股票市值下跌,资产大幅度缩水。随着年金制度改革的推行,目前日本商业银行在年金业务上的市场化程度得到初步改善,年金收益率开始回升。同时由于日本人面临高龄化社会比较久,其年金延伸的金融商品发展较早,健康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老人年金与医疗保险结合、遗嘱信托(Will Trust)等产品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策略建议

(1)将年金业务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

企业年金业务的服务对象是有建立补充养老制度需求的企业及其员工。从大环境上看,企业建立年金是满足职工养老的补充保障需求,从企业发展自身来看,年金方案则是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激励的公平效率原则,而且还包含薪酬体系设计、岗位价值评定、特别贡献衡量、中人缴费补偿、离退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商业银行的年金业务服务首要的第一原则就是必须充分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了解其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现行的薪酬待遇体系,使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障、税收优惠筹划、员工弹性激励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嵌入与发挥[3]。

(2)将综合经营与专业拓展相结合

年金业务的开展需借助各个参与资格的配合与互动。具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格优势,未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行则应该发挥自身金控平台或捆绑渠道的优势,其目的就在于可以提供年金受托、投资、托管和账户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服务是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主动营销的关键。

同时,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定位和优势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大客户在实际的合作方选择中往往采用平衡各家商业银行的做法,因此银行在年金业务开展发挥综合化优势的同时需要在专业服务方面加强拓展。比如领先的账户管理系统、个性化的托管营运服务、收益及安全性平衡的后端资产对接、专业的受托方案设计、流畅的监管沟通服务等。

对于国际先进银行在投资者服务上的理念和功能则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积极尝试拓展,一是将服务视角向前延伸,积极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二是加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数据信息的分析,为年金投资服务提供支撑;三是争取在投管人牌照上形成突破,实现商业银行年金业务真正的综合经营。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试点设立的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成立,建行将原有的养老金业务从建行体系中剥离,建信养老将作为建行集团开展养老金业务的统一平台。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开始向养老金投资核心业务迈进。

(3)将延伸营销与产品创新相结合

年金营销需要本着链式思维,一方面做好年金业务本身的流程服务。商业银行应本着帮助企业实现最优化年金计划落地的原则,在员工理念导入与宣讲、缴费方案与激励措施、角色选择与分工、流程审批与合同签署、投资咨询与资产对接、待遇支付和增值管理、信息披露与持续改进等方面加深客户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要向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前后端服务进行延伸。一是利用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金融产品资源,做好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服务;二是利用商业银行的渠道、信息和系统资源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年金基金资产的增值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年金业务产品除了标准化的年金组合以外,还需要加大创新、丰富其产品配置,如弹性福利计划、类年金产品、医疗和健康保障产品、养老社区服务、专属养老金银行卡类产品、养老类融资和借贷产品、互联网模式下的投融资理财服务、养老金专属理财等。

(4)加强内控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业务过程中需要承担年金资金和账户营运的操作风险,因此完善的内控体系也构成了年金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保障。除了正常的岗位分离、风险审查、严格授权和集中营运以外,还需要定期接受内外部开展的内控审计,以帮助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年金业务对市场、产品和营运人员的专业化要求很高,一支稳定的有战斗力的专业队伍是商业银行发展年金业务的重要基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在稳定的人员数量和持续提升的人员素质两块基石上。对于年金业务人员的培养需要持续稳定的培训机制和资源投入,并且需要在人员业务激励上做好机制安排。

参考文献:

[1]石莹,赵建.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市场发展与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策略[J].理论学刊,(6).

[2]陆晓明.美国银行业的养老金业务[J].银行家,2013(12).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初探 篇7

企业年金, 国际上也称为“企业养老金”或是“企业退休金”, 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 由企业及其职工依据经济状况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 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过去一直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决定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国外被称为社保体系的“第二支柱”。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相关原因分析

1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现状

二十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及指导下,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 由目前状况看, 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年金发展整体水平还很低、发展缓慢并且在地区间极为不平衡, 国家无统一政策、分散度高。

1) 企业年金的发展以行业为主,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 建立企业年金的多是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行业 (如邮电、电力行业) 或公司集团, 企业一般按照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5%左右为员工缴纳企业年金计划的保险费。我国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二十年以来, 制度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 企业年金目前发展水平很低且发展极为缓慢。2000年底, 全国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从业人员为560万人, 建立年金的企业1.6万多家, 企业年金基金滚存结余192亿元。而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10448万人, 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年末数的49%。由此看来,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仍唱着独角戏。

2) 企业年金运作不规范

集中在上海、深圳、大连等沿海城市和铁道、电力、石化等行业。有的企业名义上建立了年金, 但不给雇员设立个人账户, 年金基金没有单独管理, 支付方面随意性极大, 员工权利难以保障。基金投资运作也不规范, 基金收益率极低, 对投资风险几乎没有防范措施。究其根源我们发现, 国家没有就企业年金出台统一的法律规范, 是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在一些试点地区, 年金的投资渠道过于保守, 只能投资于国债和存款, 这些做法与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备, 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这种历史条件是相符合的。

2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我们企业年金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政府也大力提倡, 并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措施, 而发展却如此缓慢。研究表明, 政府、企业、职工个人这几方面都存在着有不利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因素。

1)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因素

我国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 企业年金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是第二支柱。它们是同一体系的不同层次, 第一支柱包得过多、费率负担和替代率都比较高, 必然使第二支柱缺乏拓展空间, 因而很难摆脱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以及行政低效率管理基金等弊病, 阻碍了企业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的积极性, 也不能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基金的有效增值, 从而达不到减轻费率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的目标。

2) 政策法规方面

首先, 对企业年金的定位颇有争议, 缺乏应有的法律界定。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明确我国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 缴费确定型财务结构, 采用个人帐户方式进行管理, 但是, 迄今为止, 对于企业年金的性质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有争议, 尚未达成共识。企业年金究竟实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 我国企业年金究竟是该强制实施还是完全由企业自主举办, 对此各持已见, 由于性质尚未确定,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不明朗因此, 要加快企业年金的发展必须尽快颁布相关的法律, 明确界定企业年金的性质。

其次, 税收政策支持缺位。我国现行税法中只有关于社会保险的一些税收优惠规定, 没有企业年金方面的税收优惠。在实际操作中, 税务部门也只允许纳税人对养老保险缴费进行一次扣除, 不允许多次扣除;而且, 对于企业年金计划支付的养老金并没有免税规定。

二、我国企业年金的实施思路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制定企业年金法规, 规范企业年金行为。从国际看, 世界上第一部《职业年金法》由美国在1776年颁布, 是为了保障独立战争中的伤残军人的半额生活费用颁布的。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雇员退休年金保障法案》, 1975年联邦德国颁布了《企业退休金法》, 这些法律对参加企业年金的雇主和雇员在资金募集、缴费比例以及资金运用等方面均有规定。此外, 由于职工 (被保险人) 对企业缴费具有年金保留权 (法定事实条件下的受益权) , 基于年金保留权发生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产权转移, 即职工对企业缴费资产的所有权何时发生, 是非常重要的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定企业年金法进行规划。

(二) 继续下调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协调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缴费比例

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年金制度;探索思考

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提高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在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也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在企业年金具体立法方面还是空白,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导致企业年金的运行机制不规范。淮北矿业集团为切实维护职工利益,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安徽省政府关于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有关政策,于2005年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按照“法人受托全分拆模式”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项目,2006年5月,淮北矿业集团与中诚信托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合同,与中国银行签订了托管合同,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了账户管理合同,与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等3个投资管理人签署了投资管理合同。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企业年金计划正式启动。

淮北矿业集团作为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对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积极进行探索。2004年,隨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方法》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加之煤炭市场的好转,企业初步具备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依据和经济基础。2005年初开始,淮北矿业集团不失时机地把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到议事日程,组织专人先学习领会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并在学习外部经验、反复征求基层单位和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订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年金试行方案》,在2005年6月报安徽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进行备案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淮北矿业集团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1淮北矿业集团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成功做法

1.1充分认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年金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是企业用于吸引人才、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淮北矿业集团在册职工10万多人,年龄结构复杂,退休人员多,且下属企业效益差别大。面对职工平均收入偏低的状况,淮北矿业集团充分认识到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对于调整企业当前的薪酬福利结构,完善分配制度,提高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构建和谐矿区的重大意义。同时,企业正在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急需留住人才和吸引外部人才,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淮北矿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又十分紧迫。因此,淮北矿业集团选择了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年金制度。

1.2企业年金缴费照顾大多数职工和低收入者的利益。企业年金所需费用,是按照规定采取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的方式进行缴纳。其中企业缴费数额控制在实有参保职工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5%以内,在分配的时候采取平摊法,就是根据缴费总额按月平均划入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职工个人原则上按本人上年度岗位绩效工资的5%缴纳,设上限而不设下限,若本人上年度岗位绩效工资的5%,超过企业为职工个人缴费标准时,个人按企业为职工个人缴费标准缴纳,即个人缴费上限是企业为职工个人缴费的标准。由于在企业缴纳部分采取平摊法,个人缴纳部分又采取设上限不设下限的方式,既保证了公平性,又充分考虑部分低收入职工的情况,尽可能使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企业年金带来的利益。

1.3让实施年金制度前退休的人员也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2005年1月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职工,虽然不具备参保条件,但考虑到这部分人对企业的历史贡献,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实施年金制度带来的好处。淮北矿业集团规定,在企业执行企业年金期间,对已退休人员实行生活补贴,补贴金额按季发放,直接划入其养老金存折本。

1.4在待遇支付时设置过渡期,保护即将退休职工的利益。对于在2015年前退休的职工,由于个人账户储存资金较少,为保护这部分人的利益,对于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职工,自退休次月起,按实际参加企业年金年限(含企业年金中断年限)等额分月支取年金待遇,个人账户储存额支取完毕后,再按2004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有关补贴标准进行补贴。2014年12月31日后退休的职工,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分10年等额支取。

1.5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实行激励政策。为鼓励职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对为企业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实行一定的激励政策。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的,企业当年按其本人上年度岗位绩效工资增加10%年金;对获市、集团公司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企业当年按其本人上年度岗位绩效工资增加5%年金。

2完善煤炭企业年金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2.1慎重选择企业年金的外部运作机构,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为保证企业年金的稳健运营,降低风险,淮北矿业集团成立了企业年金理事会,负责企业年金的管理工作。考虑到理事会缺少专业人才,为实现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淮北矿业集团决定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在2005年三季度,又成立企业年金基金运作调研组,对具有资格的多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分别对受托机构的业绩、市场美誉度,对托管机构的托管规模、托管基金类别、专业团队以及内控制度,对账户管理人的账户管理系统、服务承诺和服务能力、内控制度,对投资人的经营业绩、经营理念、团队素质及团队精神、管理层状况、决策程序、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比较和筛选。

淮北矿业集团选择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和运作机构的原则是,坚持在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益。因此,淮北矿业集团的企业年金基金选择了“法人受托全分拆模式”进行运作,分别选择了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管理机构。目前,淮北矿业集团企业年金基金已经进入安全投资运营阶段。

2.2健全煤炭企业年金相关法律法规。为了确保煤炭企业年金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要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年金的相关法律法规,因为企业年金运营管理涉及到投资、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立法部门应借鉴国外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做法,做出更细致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规定,煤炭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系统监管,强化业务经办的追溯、回溯功能,强化系统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形成企业年金实时反映的管理网络。

2.3完善煤炭企业年金管理结构。煤炭企业年金理事会实际运作中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难以有效发挥理事会受托监管责任。合理的聘请外部专家有利于提高理事会决策能力和监管水平。为加强企业年金的规范管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一定要选择由国家认定的企业年金监管部门与机构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基金。对管理机构的运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使企业年金由原来的企业自建自管,完全独立于企业和所有管理机构的资产,这样年金资产的长期安全和保值增值更有保障。

上一篇:2024年卫生事业管理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题目下一篇: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