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2024-12-09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精选10篇)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1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于受非标油品冲击, 成品油批发价与零售价的价格过大, 造成国内炼厂经营困难, 而零售终端加油站爆利的局面。目前国家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无论是营业税改成增值税, 还是消费税改革, 对国内炼厂的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1 消费税改革影响分析

1.1 税务机关总结的偷逃税手段

1.1.1 将应税产品名称改为非应税产品名称, 如将应税的燃料油改名为沥青;

1.1.2 将高税率的产品改名为低税率的产品, 如将汽、柴油改名为燃料油;

1.1.3 流通环节变票将非应税产品变为应税产品, 而下游企业可能多抵消费税等;

1.1.4 利用国家对生产乙烯、芳烃的石脑油、燃料油给予退免税的政策, 通过违规操作非法获利。

2 启用新版增值税发票影响分析

2014年8月1日起启用新版增值税专用发票, 发票采用二维码数字化, 油品的流通环节更加透明, 最终的去向也更加明晰, 也就有利于成品油消费税从出厂征收改为从消费环节征收、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实现采集成品油经销企业进、销项专用发票的货物名称定期进行比对, 并对比对不符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尽量杜绝利用“变名”手段偷逃税问题, 实现堵漏增收的目的。

目前中国的调和汽油年产量约占到了中国油品消费量的20%, 而山东地炼企业生产的调和汽油则是主要来源。地炼企业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 通过“转票”“变票”“倒票”等手段出售调和汽油, 规避缴纳消费税。本次实施版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如下:

2.1 随着本次发票升级换代, 油品来源可以追溯, 非法调和汽柴油的企业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 降低地方炼厂生产加工的积极性, 减少非标油品对成品油的冲击。

2.2 由于混合芳烃、甲基叔丁基醚等调油产品是液化气深加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深加工对液化气的需求基本占到了液化气总需求量的四成左右, 随着化工需求的陡然降低, 无疑将引发原料气价格大跌, 并波及民用气市场。

3 提高消费税征收标准影响分析

从2014年11月29日至2015年1月13日, 连续三次上调油品消费税, 汽柴油消费税涨幅分别为52%、50%。非标油品由于比正规炼厂的成品油少高额的消费税成本, 大量流入成品油市场, 造成国内正规炼厂面临巨额亏损。

例, 以2015年1月29日珠三角易贸网92#汽油 (国V) 市场批发价为5250元/吨, 如扣除税费成本后的祼税价只有2081元/吨, 比当天布伦特原油2141元/吨 (49.1美元/桶) 还低60元/吨。造成这种销售价格与成本倒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标油品比正规炼厂少2815元/吨的税费。

4 消费税征收环节调整影响分析

4.1 成品油消费税征税环节将进行调整:第一步改到批发环节征收 (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均可能成为纳税义务人) , 第二步到零售环节征收。

4.2 成品油消费税征税环节调整目的是为减少批发、零售环节的偷漏税现象, 防止走私油、非标油和调和油对成品油市场的冲击, 从而规范市场。

4.3成品油消费税征税环节调整影响分析:

成品油消费税征税环节调整到批发或零售环节的, 炼油企业的成品油出厂税负与非标油品的一样, 有利于成品油批发价合理回升。

5 消费税转价外税

目前的汽柴油价包含了消费税, 涵盖了重复计征的价格。因此, 如消费税转变为价外税, 能减少油品税负, 消费者对油价的支出会有小幅下降。以汽油消费税1元/升的价内征收为例, 经增值税、城建税等层层加税后, 折算下来, 汽油方面实际承担的税负大约在1.31元/升 (消费税及附加1.12元/升、增值税及附加0.19元/升) 。如果改成价外征收, 每升汽油则会有0.19元/升的微小降幅。

如成品油消费税实现“价外征收”, 则该税种就会由“隐性”税收转为“显性”税收, 出现谁消费谁缴税的局面。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 这能更好促进消费者节约燃油, 减少排放。

6“营改增”的影响分析

6.1“营改增”对炼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后, 炼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将有所降低, 主要是交通运输方面降低的比例大。

6.2“营改增”对炼油企业改扩建项目的影响分析

现行“营改增”政策下, 炼油企业改扩建项目投资成本中的设计费、监理费由于中原营税费改增值税后, 可降低设计及监理总费用的6%。

如全面实施营改增, 炼油企业改扩建项目投资成本还可再降, 其中:材料成本降3%、建安工程成本降6%。

6.3 海洋原油税改的影响分析

海洋原油由5%的实物增值税改为17%, 我们通过如下计算分析其影响:假定原油定价调整的基本原则为税改后原油供应商的利润不变。假设海洋原油结算价P0为100美元/桶, 原油供应商销售收入为100美元/桶, 税金及附加5.6美元/桶 (5*1.12) , 另假设其他成本费用为C美元/桶。

6.3.1 原油供应商的利润=P0-P0*5%*1.12-C=100-5.6-C=94.4-C

6.3.2 海洋原油由5%的实物增值税变为17%的增值税, 假设营改增后原油结算价为P1,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为T。

营改增后原油供应商的利润=P1/1.17- (P1/1.17*17%-T) *12%-C

6.3.3 假设营改增前后利润相等

假设营改增后原油供应商的可抵扣进项税T=0, 则营改增后结算价为112.75美元/桶。

所以根据以上述计算, 海洋原油由5%的实物增值税改为17%, 在确保原油供应商利润不变的前提下, 具体影响如下:

6.3.3. 1 对上游油田的影响如下:

6.3.3. 2 对下游炼厂的影响如下:

综合上述分析, 随着成品油消费税的提高, 非标油品比正规炼厂的成品油的消费税成本进一步放大, 大量非标流入成品油市场, 冲击成品油批发价格, 造成国内正规炼厂面临巨额亏损。为改变当前局面, 消费税改革须进一步深化, 将成品油消费税征税环节调整到批发或零售环节, 逐步堵住油品偷漏税, 减少非标油品流入成品油市场, 预计炼油企业的经营形势才会逐渐好转。

参考文献

[1]王延春.增值税转型对消费型增值税全面改革的启示[J].价值工程, 20011 (13) .

[2]于淼.从西方国家税制看我国税制改革的五大走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 (04) .

[3]张艨.我国税制改革有关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 (13) .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2

―、WTO对中国税制的主要影响

首先,WTO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税制产生间接的影响。一方面应该肯定的是,加入世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因为所有的WTO成员的市场向中国开放,同时中国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成员的有关规则来保护自己,摆脱过去在贸易活动中屡遭他国歧视的困境,使出口大幅增加。同时,加入世贸还将使中国有资格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为未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创造稳定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税制上的重要变化。在税重设置方面:收入的增加必然增加所得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WTO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必然要求我国加强绿色税收。在税源方面:根据我国开放市场的承诺:农业、电讯、高科技、保险、银行、服务、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资本、技术、人员的流入和输出,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发展变化,相应的税源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税收征管方面:服务的发展、网络经济、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大型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都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手段和措施提出了挑战。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跨地域性及跨行业性以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跨时空性。同时,随着跨国交易的增多,国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与合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反避税任务更加艰巨。这些都对我国目前税收征管体制提出了非常现实的课题。另一方面,加入世贸也会对我国国内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因为加入世贸组织把我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流入,我国国内产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一些产业必然出现重大的调整,进而对中国税制产生一些间接的影响。

其次,WTO基本原则对中国税制将产生许多直接的影响。WTO继承了原来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则有六类: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允许例外和保障措施原则和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等。在非歧视原则方面,要求我们必须按照WTO的有关规则和加入世贸时的承诺来调整税收政策,以换取WTO成员国对中资企业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尽快取消对外商的“超国民待遇”,以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特别是应该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为内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符合WTO规则的税收政策支持。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方面,对税制影响最大的是要大幅度消减关税税率,以提高本国市场的准入程度。在透明度方面,要求我们尽快处理内部文件,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实现国税局与地税局的统一合并,统一各地的税收政策法规,规范名目繁多的地方税收“土政策”,加快依法治税的步伐。同时,WTO为了加强其规则的适应性,还体现了“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的基本精神,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地位,在WTO的“原则与例外”的框架下,对本国产品实行合理与适度的税收保护,以最终促进产业与结构的调整。

二、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加快,现行税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病,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照世贸组织的原则,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1.现行税制还未充分体现公平税负与国民待遇原则。目前,内外资企业仍存在两种税制。例如,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制;对内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土地使用税、教育附加费,但对外资企业不收;相同的征税对象,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税种,内资企业适用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而外资企业适用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内资企业基本没有关税优惠,外资企业却享受关税优惠。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公平税负和国民待遇原则,影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

2..现行税制还不够完善。1994年的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制体系,但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1)现行增值税是“生产行”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已纳税额不予抵扣,导致重复纳税未彻底解决,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内外资企业政策不一致,税负不平;现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列征收,衔接部分难以管理,税收流失多,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偷骗税的情况时有发生。(2)内外资企业不仅实行两种不同的所得税法,而且,扣除项目不同,扣除标准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不同,产生许多差别和矛盾。(3)调节个人收入的力度仍然不够。随着个人收入的逐年增加,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现行个人所得税不能有效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4)地方税种的改革不到位。由于各种原因,列入1994年税制改革方案的地方税改革至今多数没有实施,地方税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5)征收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差别很大,征收管理水平各地差别也很大,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外汇管理中、要充分为WTO各成员国提供竞争机会,在税收上要明确体现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反补贴和反倾销原则、透明度原则、统一性原则、例外原则等。现行税制中存在许多不符合上述原则的地方,需要按世贸组织的规则,改革现行税制。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对策

面临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按照WTO的协议基本原则,对现行税制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按照“废一批、改一批、立一批”的基本思路,对现行税制进行全面的改革。

1.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依法制国是政府行为准则。贯彻依法制国的思想,在税收领域就是坚持依法制税,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完善税收立法。要规范税收立法的程序和形式,加快税收立法,坚决制止越权制定税收政策的行为。(2)坚持依法制税。依法制税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要依法征税,征税要有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纳税,纳税人要按法律规定自觉纳税。征纳双方都要依法办事,按照法律规定征税、纳税。(3)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执法的统一性的严格税收执法的规范性,加大税收执法的力度,堵塞水手征管漏洞。

2. 增强税法透明度。在税法及税收相关文件中,要明确表达征税规定的内容,避免解释中的弹性和多种解释。有关税法和有影响的法律文件及时公布,使各方面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准备。指定一家官方的刊物公布有关的上述文件。立法机关建立税法公布制度。税务机关要提供纳税服务,并使纳税人及时索取上述文件。

3. 对现行的税制进行“废、立、改”。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对现

行税制进行对照,清理,完善税制,建立一个公平公开有力竞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税收制度。对于具体的制度作如下的修改:

――增值税。现行增值税的调整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转换改型,即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中所含税款,把企业目前所承受的相对较重的投资负担降下来,提高企业更新改造和扩大投资的能力;另一是扩大范围,即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安装业纳入增值税实施范围,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消费税。现行消费税的调整重点,主要是进行有增有减的税目调整。即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实现消费税调节功能的需要,将那些过去没有设计征消费税但现在看来应当计征消费税的项目―如高档桑拿、高尔夫球,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那些过去计征了消费税但现在看来不应当继续计征消费税的项目―如普通护肤品、化妆品,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剔除出去。与此同时,对现行消费税有关税目的税率作适当的调整,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

――企业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要完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不论是实行内资企业所得税向外资企业所得税靠拢,还是实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向内资企业所得税靠拢,或是安全新的模式重新确立企业所得税的格局,都要统一纳税人认定标准、统一税率、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同一资产的税务处理、统一税收的优惠政策,为各类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公平和透明的税收环境。

――个人所得税。现行个人所得税,要在强化居民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目标下加以完善。其主要的方面,一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将工资新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即属于勤劳所得和财产系列的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其他所得实行分类征税。二是建立能够全面反映个人收入和大额支付的信息处理系统,形成一个规范,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体系。三是在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的同时,简化、规范税收优惠项目。四是简化税率、减少级距。对分类所得继续实行比例税率;对综合所得,则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或者,酌情实行少许累进的比例税率。

――关税。现行关税,要在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时,调整关税税率结构,适当扩大从量税、季节税等税种所覆盖的商品范围,提高关税的保护作用。

――地方税。可以纳入现行地方税调整系列的事项不少,一是解决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两套税法的问题,如统一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统一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二是在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础上,将外资企业纳入征税范围,对内对外统一适用。三是完善印花税,择机开征证券交易税。同时,结合费改税,将一部分适合改为税收的地方收费项目,改为地方税。

四总结

总之,面对加入世贸给中国税制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按照WTO的“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的基本精神,在WTO的“原则”指导下改革我国现行税制,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在WTO的“例外”中寻求合适中国特色的税收方针政策,以更好的发挥税收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光溪,刘力:《WTO与中国经济》.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 卢仁法:《WTO与中国税制》.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2001

[3] 张智勇:《国际税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4] 唐明勇:《WTO对中国税制的影响及其对策》,载《理论月刊》,2003年第一期

[5] 杨崇春:《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的改革趋势》,载于《财政与税制》,2003年第八期.

★ 浅谈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毕业论文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 城乡协调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对策

★ 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 财政制度改革对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 上海青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与对策

★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的对策

★ 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

新税制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篇3

关键词:税制改革;会计;影响

为了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适应,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推行新税制改革。比如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方案取代传统的生产型增值税,利用这样的税制改革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因为税法和会计核算制度具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会计核算制度必然会受到新税制改革的影响。

一、新税制改革的内容分析

首先,房产税改革试点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推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已经达成继续改革的共识,并且正在对相应的改革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比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计税依据、确定税率水平和征税范围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房产税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得以增强。其次,对资源税制度进行改革:作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对资源税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整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资源税改革属于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使对资源的过度使用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并且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最后,对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我国新税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进行调整,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必须要实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的税收政策,从而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鼓励。因此,要对消费税征收范围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实际的情况为根据提升或者降低税率。

二、税制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会计工作受到的增值税改革的影响。首先,产品成本的降低:面对生产型增值税模式,在对机器设备进行采购时需要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不能抵扣,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包含在折旧成本中。在进行税制改革之后,采购设备时交纳的增值税在新的税制中被作为抵扣项,并且在当期应交增值税中进入进行核算,不会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进行核算,所以相应地减小了设备的折旧基数,在会计核算上最终反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其次,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面对生产增值税制度,企业不能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在会计方面要将固定资产成本计入进去,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是其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具体体现。而面对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企业可以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这样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而言,企业会在流出资金方面减少,在现有的基础上的企业的资金流量就出现了相对的增加。资产密集型的大型企业由于增值税改革而受到了较大影响,并且出现了税负不均的情况,大型企业需要将价税合一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起来。比如,企业需要利用“递延进项税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增值税”等科目处理本期销售成本中包含的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和本期发生的增值税费用[2]。

(二)会计工作受到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影响。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我国企业在对营业税进行缴纳时的会计核算只需要从计提和缴纳环节来进行,而在营改增之后企业还需要与各方的验工计价、材料的购进与分配等各个环节实施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其会形成更加明细化的核算税金,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中增加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等,并且实施相应的会计核算。在开展各项业务交易的时候,企业需要仔细地检查所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对其印章、开票时间和专用发票的真实性进行认真检查,并检查其发票的抵扣期限和认真期限,防止出现逾期不能抵扣,从而进一步引发税额风险的问题。在成本方面,在正式进行营改增之前,企业的价税合计数就是成本,而在进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在抵扣的时候就需要按照开具的销项税和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供应商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和其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与抵扣数额具有密切关系。在营改增后营业税税金减少的程度、成本收入减少的比例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变化情况。

企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将增值税明细账建立起来,同时要认识到在处理账目的时候原有的收入记账、费用和成本等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处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起步阶段,因此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为此,企业必须要对最新的过渡政策和政策变动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并且紧密地联系财税机关[3]。

(三)会计工作受到的其他税制改革的影响的影响。首先,通过环境保护税改革可以将企业会计的监督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企业更加关注环保问题。企业会计本身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也就是监督功能和核算功能。在对企业改征环境保护费之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费用征收的不合理性和任意性,确保税收管理的精细化运作,并且严格要求污染企业的会计信息生成机制,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税务监督进行了强化。其次,资源税改革使得原有的天然气和石油的税额计量方法出现了改变,并且采用从价计征的方式取代原来的从量计征,再加上我国进行的推行房产税改革,其除了会使企业一些账户增加之外,还会影响到会计报表,投资性房产的会计编制会相应的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整个资产负债表和企业的利润表都会受到影响。同时,房地产税和资源税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形成良性的会计秩序,防止企业通过会计的调整和费用的征收不去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结语

面对新税制改革,企业的财税相关人员必须要对税制改革予以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断地学习和认识税务的最新法规,与企业的相关规定和会计准则密切结合,科学合理地分析和处理企业的各种涉税事项,正确地对待企业的会计报告、记录和计量等各方面的工作,从而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对企业的税负进行合理地安排,最终确保企业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丹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22).

[2]罗宏.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3(2).

[3]耿邯利.刍议我国税制改革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5).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4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交通运输产业以及现代化服务业是进行 “营改增”主要两个行业,在这当中又可以将交通运输细化为:陆上运输、管道运输以及水运等等。 然而现代化服务业则可以将其细化为物流辅助、技术研发以及文化创新等等。

《营改增》 的具体方案规定在当下已有的17%与13%基础税率上, 再添加6%以及11%这两个税率,不一样的税率对于税目主要内容包括有:交通运输行业其税率是11%、现代服务业税率是6%、,但是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年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在五百万以内, 那么其征收率就将调整为3%。

营改增税进行试点的纳税人群,一般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纳税人,另一种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不一样的纳税人群,对其所执行的纳税方式以及计算税收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这当中包括两种计税方式,一种是普通计税方式,另一种是简易计税方式。 增值税普通纳税人群,常常较为适用于普通的计税方式,就是针对各个不同行业,按照6%、17%以及11%这三种比例的征收率执行, 其应当交纳的说款就是销项税减掉进项税之后的余额。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比较适合简单的计税方式,根据不含税销售额再乘3%征收率,然后对进行交纳增值税的计算。 但是渡轮、公交和铁路运输虽然属于普通纳税,但是也可以使用简易的计税方式。

二、“营改增”在企业之中的影响

如果仅仅是站在理论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那么“营改增”营业税很明显是属于重复性征税。 增值税征收的本意是最大化规避重复征税,就当下企业而言,税收费用相对较低。 但是如果企业产品增值额变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增值税就要可能要高于营业税。 对此“营改增”在一些地点执行以后, 企业无论税收是增加还是减少, 都不能够泛泛而谈。

(一)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税收影响

在当下交通运输也当中,其主要成本费用有能源燃料、人工费用、 设备修理费用,零部件更新、道路桥梁费用等等,当中众多成本当中,当下能够将进项税进行抵消的成本相对较少。 在当初进行设备购置的时候虽然能够抵扣一部分进项税, 但是交通运输设备使用生命周期一般较长,通常企业不会常年进行设备购置。 对此,在现实中能够抵扣的金额相当有限,因为名义税率致使税额增加,所以,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在试点缴税的人群中,实施普通缴税既可,然而公交、出租以及渡轮等交通运输企业则需要经由简易计税来对其进行增值税缴纳的核算。 综上所述。 当下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国家对其的征税还是相对较高的。

(二)现代服务企业税收对其产生的影响

当下的现代服务企业主要运营的业务是验证咨询、技术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以及服务研发等等。 在没有“营改增”之前,国内现代服务企业的税率在5%左右,在进行改制以后,税率降低到了3%,有了显著的改变。 经由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营改增”方案落实以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服务业当中减去有形资产外的实际税收负担。

三、“营改增”落实以后企业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增强企业培训以及引导工作

在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当中,营业税与增值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对此营改增方案在落实以后,可以针对该政策进行相关的培训,让财务尽早的适应营改增带来的改变。 利用营改增对小企业税收减低的这一情况,把握住优惠政策,让企业占领先机,使其更好的发展。

(二)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当下营改增主执行要还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对政策调整的时候, 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而制定出最佳的企业发展方针,使其营运效率得到提升。 税负在企业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本资本,当营改增方案落实后,那么企业的税收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所以要对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资金进行严格的内部核算, 最大化发挥过渡性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让税负降低,从而提升企业缴纳税后的效益。

(三)强化财务管理,预防税制改革后所带来的风险

在营改增方案落实以后, 有些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也将出现一定的变化。 在会计核算当中,营业税核算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要对增值税核算就比较复杂。 对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对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准,最大化规避税收风险的产生。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发票开具方面必须严格对待,高度重视,避免税务稽查风险。

参考文献

[1]郑仲苹.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与建议[C].//2012中国道路运输年会论文集.2012:163-170

[2]李凯.“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3]陆张平.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利弊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6):177-177

[4]卢叶华.“营改增”试点改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经界,2013,(11):230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5

关键词:营改增;高校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到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高校的研发活动和技术服务属于现代服务业,因此属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范围。本文将讨论营改增后,高校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的税负是否有所增加,是否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纳税人的界定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2009年以前为100万)。(2)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2009年以前为180万)。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形: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规定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从单位性质的角度来看,法律中规定“法人”包括四类: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根据法律的定义,小规模纳税人界定的非企业性单位是指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这三种,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因此高校可以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从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的角度来看,当高校在科研活动和提供技术服务方面每年的发生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时,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二、税率的变化

营改增之前,高校的研发活动和技术服务应缴纳营业税,根据划定的服务类,划定的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如果高校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如果高校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同时在发生应税活动时,所有购买的货物、原材料等,根据获取的增值税发票,相应的抵扣进项税额。从税率来看,当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税率的降低使税负降低了40%;当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时,要考虑进项税额的抵扣对税负的影响,如果在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时,材料或设备采购业务较少,或者获取非专用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没有充分发挥抵扣效应,有可能会导致税负有所提高。

三、纳税申报和发票使用的变化

营改增之后,纳税申报认定的主体税务机关由原来的地方税务局改为国家税务局,纳税程序和报表填送相对营改增之前更为复杂。如果被认为一般纳税人,申报程序分为两步,一是要对发票信息进行抄税,税务机关根据IC卡中抄报数据和销售额进行核对;二是要对进项税额的认证,纳税人要在规定期限内对进项税额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才能进行抵扣,未通过或者过期认证都不能再进行抵扣。

营改增之前,高校纳税申报需要向地方税务局机关,然后申领营业税发票,发票的申领可以在事情也可以在事后;营改增之后,高校纳税申报需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发票的申领更加严格和规范,只有在应税服务发生之后才能开增值税发票。如果高校一般规模纳税人,既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必须符合规定,可以代开也可以联网自行开具;如果高校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而增值税普通发票必须由税务机关代开。如果技术服务类合同属于省级科技部门认定为免税合同,营改增之前,又地方税务局审核并开具免税发票;营改增之后,如果高校是小规模纳税人,则由国家税务机关审核并开具免税发票,如果高校是一般规模纳税人,则可自行开具零税率发票

四、会计核算的变化

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货物或服务的价格和税是在一起的,计税方法是:应税收入×税率;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货物或服务的价格和税是分开的,计税方法是:应税收入÷(1+税率)×税率。营改增之前免征营业税采用的是“预征后退”免税备案政策,而营改增只后国税部门的免税政策是“即征即退”。营改增之后还涉及到进项税额核算,如果高校是小规模纳税人,购买货物接受或服务发生的进项税额是不再进行抵扣的,入账时直接计入购买货物或接受服务的成本;如果高校是一般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则可以进行抵扣,入账时只按照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价格计入货物或服务的成本,而进项税额单独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反映在借方。

五、营改增对高校的具体影响

(一)税负的影响。营改增之后,高校如果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税率由5%下降到3%,税负整体下降;但是如果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税率由5%提高到6%,税负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主要从增值税抵扣效应的角度来分析税负的具体影响。高校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属于现代服务业,因此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科研活动主要为课题研究,包括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经费主要源于政府行政部门,通过文件批复形式通过财政下发经费;横向课题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需要双方签订合同。纵向课题研究一般为免税行为,而横向课题一般需要根据合同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等服务活动也主要是针对相关企业,也需要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合同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教师在参与纵向课题和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成本可以使用经费进行弥补,这些成本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如劳务费、差旅费等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成本,一类是如办公费、实验耗材、资料费等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成本。在这两类成本中当劳务费和差旅费占比较大时,也就意味着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那么税负就会增加;如果办公费、实验耗材等占比较大,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成本较多,税负有可能会下降。和营改增之前相比,不能仅仅只考虑增值税对税负的影响,还要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所以总体税负是否降低还需要数据进行分析。

(二)涉税业务多元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的规

定,一般纳税人不得在免税、非税项目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专用发票在应税项目中可以抵扣。现在高校业务趋向多元化,涉税业务也越来越多,关于增值税的免税行为,都有可能因为税务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相比较营改增之前高校财务人员除了需要关注最新纳税政策外,还需要区分哪些是增值税免税项目、哪些是可以抵扣项目、哪些是不能抵扣的项目。

(三)涉税风险提高。在营改增之前,高校主要涉税项目有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局纳税管理,纳税程序和计算方法简单,高校本身涉税业务单一,因此营业税涉税风险较低;营改增之后,增值税涉及到销项税额的计算和进项税额的抵扣,报税程序相对复杂,零税业务和免税业务的申报程序和管理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涉税风险在营改增初期会明显提高,随着营改增各项制度的到位以及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的逐渐熟悉,涉税风险会逐步降低。

(四)具体会计核算变化。(1)营改增之前,高校账务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科目。

在收到相关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科研事业收入——XX横向课题

在计提相关营业税时:

借:科研事业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等附加

在购买相关设备时,进项税额计入资产成本。

借:科研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

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的支出按照科研收入×税率(5%)得出,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按照营业税×税率(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得出,反映在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等附加两个科目下,营业税附加还包括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3%)、地方水利基金(税率0.1%)、印花税(税率0.3%),从账务处理来看,营业税无论是从计算上还是账务反应上都比较简单。

(2)营改增之后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还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高校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在收到相关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科研事业收入——XX横向课题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等附加

在购买相关设备时与营改增之前账务处理一样,进项税额也计入成本。营改增之后,如果高校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税的支出按照科研收入×征收率(3%)得出,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按照增值税税×税率(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得出,反映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等附加两个科目下,增值税附加的其他内容与营业税附加一致。如果涉税业务属于免税项目或零税项目,则应交税费科目不再有发生额。从账务处理来看,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相对简单,从税率角度来看高校税负相对营业税整体下降,但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所以只反映在负债中,没有增加支出。

2)高校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在收到相关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科研事业收入——XX横向课题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税率为6%)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等附加

在购买相关设备时

借:科研事业支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

在缴纳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业态的多元化, 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分别征收的做法, 日益显现出其内在的冲突和不合理性, 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扭曲, 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因此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自2012年1月1日起, 从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试点, 我国预计从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试点逐步扩大到2013年的部分行业、全国范围, 2014年元旦开始铁路运输与邮政业务纳入营改增, 下一个改革行业预计是通信业务, 改革到最终要波及所有行业, 全国范围。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均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消费群体来说, 营业税都将产生高于增值税的福利伤害。营改增税制改革后, 可以避免营业税与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 对企业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但对第三产业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概述

(一) “营改增”内容

营改增, 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目前营改增的范围是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及邮政服务业, 近日, 国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中国将在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今明两年是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下一步营改增范围将逐步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

增值税 (value added tax) 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 减少重复纳税的环节。比如说一个产品购进时价款80元已支付了增值税并取得了专用发票, 销售时卖出150元, 那么他买来的时候180元相应的税金可以抵扣, 购买者只需要对增值的100元计算增值税, 同样营改增就是对以前交营业税的项目比如提供的服务也采取增值部分纳税的原则计税。比如交通运输业以前交营业税, 现在改按11%交增值税, 则购入运输车辆以及购入汽油等的支出只要取得了相应发票也可以抵扣。

(二) 国家实行“营改增”的原因

国家实行营改增主要是为了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能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 实现增值税“道道征税, 层层抵扣”的目的, 虽然道道环节征收, 但因每个环节都只就增值的部分征收, 并不构成重复征税, 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是, 增值税是价外税, 相比营业税作为“价内税”而言, 可以形成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关系, 这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的内部架构。

三、“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对税负的影响。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特别是这以前的营业税为5%的纳税人, 改交增值税后只有3%, 可以使税负降低2%;对一般纳税人来说, 服务行业营业税是不能抵扣税额的, 改征增值税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对发票的影响。税制的改革必然也会引起发票的改革, 由于增值税存在进项税和销项税, 以前的营业税普通发票不能满足税制改革的需求,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 其发票和营业税的发票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一般纳税人, 应该分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以满足不同购买者的需求。 (3) 对财务审核的影响。营改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财务审核难度, 营业税核算相对比较简单, 仅需要企业收入或收支差额和税率就可以计算出税金, 对于增值税, 其计算相对比营业税要复杂一些, 收入入账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实行营改增后, 对企业的会计审核必须做出调整。

(二)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以后, 除了减轻企业税负外, 对企业经济行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对之前交营业税的企业, 因不存在税款抵扣问题, 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环节对发票的要求不高, 有时甚至不索要发票。改征增值税后, 特别是一般纳税人因考虑到进项税抵扣, 且增值税是价外税, 自然在发票和定价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2) 营改增后, 对于进行设备大规模投入和更新的企业, 设备更新可以使企业进项税抵扣增加, 进项越多, 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少, 这样会加速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改造。 (3) 营改增后工商企业和服务企业内部服务部门分离, 部门之间购买劳务或产品均可以抵扣进项税, 整体税负不会受到影响, 因而可以优化产业分工和相互协作,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 同时“营改增”消除了服务业为工商业提供服务的税收障碍, 有利于推进生产企业服务外包。 (4) 营改增后, 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提高到年应税服务营业额500万元。税制改革后大部分企业都将成为小规模纳税人, 特别是对利润率较高的小规模纳税人将大大减轻税负, 为中小服务企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产业层次提升有很大的促进推动作用。通过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 能够促进工业领域专业化分工, 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 使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同时实行“营改增”特别有助于推动高成长、高研发投入、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集成类以及服务类公司发展。其次, 由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工艺渗透溶合进入服务领域, 有助于新兴产业成长, 营改增后服务企业进项设备抵扣和下游增值税进项抵扣的双重抵扣效应, 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尤为明显。再次, 税收法律政策规定, 提供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对符合条件的向境外单位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服务免征增值, 这些优惠政策都有利于增强企业对外服务贸易。

四、营改增税制改革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 营改增税制改革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攻坚阶段, 许多行业尚未纳入改革, 因此, 营改增税制改革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具体表现为: (1) 部分行业税收加重。这主要是因为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行业改为交增值税后, 税率大幅度提高, 但事实上因为以提供服务为主, 很少或很难取得进项发票,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的局限, 导致实际税负比改革之前要高; (2) 营业税欠税追缴难度加大, 我国税收法律规定营业税由地税征收, 而增值税由国税征收, 营改增后税收征管部门权限划分与衔接将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同时发票的改革与管理也会导致征管效率下降。 (3) 固定资产抵税给财政收入带来很大压力。在消费型增值税体系下, 新增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抵扣, 营改增后将会有规模庞大的企业加入固定资产抵扣进项范围, 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本身就具备金额大的特点, 对国家财政而言, 会产生巨大的进项抵扣金额, 从而会导致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 给财政收入带来很大压力。

(二) 营改增税制改革出现问题的对策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和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来讲整体是有利的, 但针对改革出现的问题仍需及时改进。首先要采取必要措施, 通过降低税率, 简化税制结构等方式来降低交通运输业、广告业等行业的税负, 以期解决这些行业因营改增后出现的税负不降反升的现象;其次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分享比例。营改增后, 这部分原本由地税征收的税都将改为由国税征收, 改革前的营业税大部分都归地方政府享有, 营改增后增值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 且地方政府只占25%, 这样大大减少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因此国家非常有必要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 以保证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预期的稳定性和各级政府的财力分配的合理性。同时, 政府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范围进行拓围, 尽快将建筑业、房地产和金融业等, 尽可能消除因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所引起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等问题。在“营改增”大势已定的情况下, 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五、结束语

此次营改增试点意味着这些“价内税成本”将不复存在, 消费者购买服务所支付的税额将整体下降。据财政部税政司发布营改增试点运行的基本情况, 2013年减税规模超过1400亿元, 在目前税收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改革无疑将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营业税改增值税给许多服务企业带来优惠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挑战了服务企业面对税制改变的会计制度的应变能力, 等等。营改增税制改革减少了营业税重复征税, 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也有利于完善和延伸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 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全面改善我国的出口税收环境。因此,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实施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发展, 传统的税收制度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营业税的征收正日益显现出其缺陷和不合理性。在此背景下,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成为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概括营改增的国际国内背景, 其次阐述营改增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以及营改增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说明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其国.“营改增”试点地区税负差异的因素影响分析[J].交通财会, 2013, (02) .

[2]孙卫.“营改增”税改对财税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12, (19) .

[3]龚辉文, 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 2010, (05) :41.

[4]曹海燕.营改增对现代企业税收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2013, (08) .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7

一、“营改增”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一) 影响电力企业财务结构

1. 影响税负

第一, 减轻增值税税负。随着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不断扩大, 进项抵扣会增加, 增值税税负也因此减轻。实行“营改增”, 增值税能够抵扣进项的税额, 改革后, 增值税税率比以前的营业税税率高。所以, 进项的取得决定了税负的重与轻。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电网企业, 巨大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输配电成本与在建工程。输配电和在建工程之前的供给方均为缴纳营业税, 不使用增值税发票,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 开始使用增值税发票, 可以进行进项抵扣, 所以会减轻电力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第二, 降低营业税税负。营业税税负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营改增”的不断推进, 输配电成本中如中介费、研发费等已开征增值税。所以会降低营业税税负, 等到“营改增”完成, 营业税也就不存在了。除此之外, 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教育附加等税金附加也会受营业税的影响。

第三, 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因为“营改增”后, 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水平会受到日渐完善的利益链条影响, 实行“营改增”改革, 原本应该纳入成本的营业税的不断下降, 成本因此降低, 所以在收入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企业利润会有一定程度上升, 这样需要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更多。从总体上来说, 企业所得税税负的上升幅度不会大于流转税税负的下降幅度。

第四, 减轻整体税负。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是电力企业要交纳的主要税金。“营改增”之前, 固定资产投资中只能扣除购置生产经营设备所包含的增值税。“营改增”之后, 打通了电力基本环节的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 缓解了电力企业的资金支付压力, 优化了税制结构。

2. 影响财务审核

财务审核在“营改增”中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因为营业税中不存在销项核算, 相对于核算较为简单的营业税来说, 增值税在计算和入账方法显得较为复杂。在电力企业“营改增”后, 所要缴纳的税金为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之差, 同时二者将以全新的方式审核, 所以电力企业必须积极调整会计审核。

3. 影响发票的使用

在征收营业税的前提下, 电力企业开具服务行业税务发票;在改为增值税后, 发票类型发生变化。

4. 影响税收成本

实行“营改增”, 增值税中应税收入税率不变, 销项税额没有受到影响, 税收成本会降低。

(二) 影响电力企业结构

税制改革“营改增”的实行, 能够有效地完善增值税制度, 减少重复征税的现象, 降低企业的成本。电力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使电力的五个基本环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形成产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这使得一部分电力企业需要把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发这些服务环节进行分离重组, 这就从制度上深化了电力产业的分工, 对电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电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快能源转型升级, 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全面融合。

(三) 影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1. 影响输配电成本

(1) 其他费用和修理、折旧费

笔者通过整理某电力企业近几年的财务数据, 通过“营改增”之前与之后的数据比较发现, 输配电成本中受“营改增”影响最大的为其他费用, 其后依次为修理费和折旧费。

(2) 其他费用科目细化

其他费用受“营改增”的影响涉及到的数额较大、项目繁杂。根据某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其他费用科目细化为营销、运输、研究开发、保险、租赁、警卫消防、物业管理费、委托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维护、中介和试验检验等费用。通过对比发现受“营改增”影响最大的是租赁费, 其后依次为消防费、委托运行维护费、物业管理费、保险费、营销费、中介费等。

2. 影响在建工程

(1) 进项税、转入固定资产和折旧费

除了输配电成本会受到“营改增”的影响外, 随着营业税征税范围的不断缩小, 营业税金及附加相应地减少, 主营业务的成本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在建工程进项税、转入固定资产和折旧费。在建工程受“营改增”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220Kv、110Kv、500Kv的基建工程。

第一, 进项抵扣和固定资产转入原值。税负变动的绝对值大, 也就是说受到了“营改增”影响大;“营改增”对输配电成本和在建工程影响相当, 不同之处在于科目, 在建工程科目集中, 输配电成本较为复杂。

第二, 折旧费。折旧是进项抵扣和固定资产转入原值的百分比。不同类别在建工程进项抵扣和固定资产转入原值同折旧费, 比例相同, 不同是数值。折旧费用占的小了, 企业成本降低, 利润增加。

(2) 待摊工程的支出。主要是指建筑、安装中的其他费用, 一般为勘察设计、监理监造、建设场地的征用和清理、招标等费用。受“营改增”影响大小依次为建设场地的征用和清理费、勘察设计费、设备监造、招标费等。

(3) 其他工程资本性支出。如信息化项目支出、科技资本性支出等。

3. 影响资产负债

在电力企业资产中, “营改增”主要影响固定资产转入原值和折旧。随着资产的减少, 负债也相应地减少。

二、电力企业“营改增”应对对策

(一) 制定合理投资计划, 实现电力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营改增”的实行, 电力企业投资会受到较大影响, 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划, 在投资中需要把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营改增有关联的状况相互融合, 合理地开展投资, 实现电力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避免电力企业随意投资, 使电力企业投资获得较为优质的成效。

(二) 调整企业宏观战略, 不断优化企业管理

把握税制改革脉搏, 抓住时代机遇, 不断优化企业管理, 注重体制创新, 注重思路变革, 切实将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转化为管理上的红利。

(三) 更新财务管理体制, 完善“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

加大发票管理宣传力度, 规范相应流程, 奖惩结合, 努力做好发票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费用明细的规范手册, 在依法纳税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抵税。适当地调整会计核算体系, 使之与“营改增”改革匹配, 确保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 做好税收筹划, 确保增值税进项税款应抵尽抵, 从容应对, 实现平稳过渡

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 纳税人就电力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符合税法规定的, 还要符合立法意图, 同时要区别于避税和偷税。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8

一、关于资本弱化及资本弱化税制的建立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和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其它目的,在融资和投资方式的选择上,降低股本的比重,提高债务的比重而造成的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超过一定限额的现象。

企业资本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构成,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率的大小,反映了企业资本结构的状况,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发展和风险的选择。这种比率如果合理,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资金需求,并获得财务上的良性效应,即资本结构的优化;如果该比率过小,企业对财务杠杆运用不足,可能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发展速度降低;反之,如果债务资本超过权益资本过多,比例失调,将增加企业风险,并造成资本弱化,增加企业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降低税款。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解释,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企业通过资本弱化增加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从根本上讲是节税和避税的一种手段。

为应对企业过度实施资本弱化手段进行避税,各国均建立了资本弱化税制进行防范,纵观世界各国,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防范,即安全港规则和正常交易规则。

安全港规则:也称为固定债务与股本比率方法,即在税收上对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进行限制,如果公司债务对股本的比率在税法规定的固定比率之内,则债务的利息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反之,则超过固定比率部分的债务利息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并将超过固定比率部分的债务利息支出视同股息征收所得税。这一固定比率在税法术语上称为安全港,它代表在税前扣除上港内是安全的、免税的,港外则是不安全的、征税的。多数实行资本弱化税制的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和西班牙等。

正常交易规则:正常交易规则也称为独立企业法,即在确定贷款或募股资金的特征时,要看关联方的贷款条件是否与非关联方的贷款条件相同,如果不同,则关联方的贷款可能被视为隐蔽的募股,要按有关法规对利息征税。企业向关联方支付的利息,应按照没有关联关系、非受控和独立的企业间的正常利率水平支付利息。凡不按照独立企业原则提高利率、多支付利息,转移利润的,税务机关将把利息视为股息,按照股息的规定征收所得税。实行正常交易规则资本弱化税制的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英国。

在新税法实施之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防范资本弱化的有关条款,《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六条:“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新税法建立了更为广泛和全面的防范资本弱化条款,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同时,与旧法相比,新税法将间接性债权投资也纳入防范资本弱化的范围,即不仅包括从关联方取得的直接贷款,还包括由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银行贷款,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委托贷款等;并在2008年9月19日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的部分为“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金融企业为5:1;其它企业为2:1”。

二、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金融机构,其经营和资金运作与银行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同样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业务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境内。但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

1. 与银行的股东遍及社会各界不同,财务公司主要由企业集团总公司及部分集团内部单位共同出资组建。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及现实经营状况,除极少量战略投资者之外,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主要从成员单位中募集。

2. 经营范围被界定在集团内部,其服务对象全部为关联方。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对其的定位,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被界定在集团内部,并受到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严格监管。因此,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母公司和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均属于关联方。

3. 业务品种以存贷款及结算业务为主,其大多数交易均属于关联交易。

由于财务公司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其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为成员单位办理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融资租赁、为成员单位提供贷款担保等。其它非关联交易业务品种,包括发行债券、资金拆借、证券投资等均属于增加财务公司投融资渠道的辅助业务,须经特别批准方可办理。

据财务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国正常经营的74家财务公司资产总额合计8413.13亿元,虽然在全国金融资产总计中所占比重有限,但其绝对额不可忽视,特别是在现实经营中,财务公司对于各大企业集团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资本弱化税制对于财务公司的影响及对策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公司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资本弱化税制对其运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的功能的发挥,并使得财务公司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甚至影响到财务公司的生存。

1. 功能发挥受限。

按照安全港规则,融资以股本的一定比例为限,如果集团内某企业对于财务公司无投资,则意味着其从财务公司的贷款利息支出均不得税前扣除,而作为财务公司股东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无投资但存在关联关系的集团内部企业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财务公司融通集团内部资金功能的发挥。

2. 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与银行相比,银行的经营优势是业务范围广泛,不受单一集团客户的限制,而财务公司的优势是对于所属企业集团而言,具有内部信息畅通、集团利益最大化的优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平衡。但是,在资本弱化税制下,财务公司在经营范围受限的情况下,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从财务公司取得贷款与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成本相差甚远,使得财务公司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长远看甚至影响到财务公司的生存。

3. 纳税成本大增。

在资本弱化税制下,财务公司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供大量的关联交易资料,对财务公司在基础资料的归集、整理和分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改造,相应增加了财务公司的纳税成本。

为应对资本弱化税制的不利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需要联合企业集团总公司及各成员单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或消除影响。

第一、积极与所属税务机关沟通,充分利用独立交易原则降低税务成本。2008年9月19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除对安全港规则有具体的表述外,还对于独立交易原则有一定的表述,规定:“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应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财务公司应充分利用该规则,积极提供资料,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充分阐述自身独立法人机构的运营方式、定价(利率确定)受到严格监控的现实状况,证明集团企业从财务公司取得贷款的条件和税前扣除金额与从银行取得贷款完全一致,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港规则带来的冲击。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9

所谓的企业年金指的是企业及企业职工在参与养老保险的前提下,自愿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的补充制度。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主要由如下三个阶段组成。 即初步建立、试点以及全面推行阶段。 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于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零年。 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九一年的六月,为了进一步加快制度的建立步伐,国家劳动部通过对各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在结合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在九五年提出了相关建立意见, 并依此初步构建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然后,试点阶段是零一年至零三年,于零零年十二月,国务院颁布了“试点方案”,并能于辽宁省范围内开始试点工作的开展。 最后,全面推行阶段始于零四年,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零四年出台并实施的“试行办法”以及相关管理办法。 之后,我国劳动部及社会保障部又陆续制定、出台了“管理运作程序”、“管理规范方法”以及“资质评审规则”等等。 我国劳动部及社会保障部于零五年首次公开第一批经认定的管理机构,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式进入市场化管理、运行阶段。

二、年金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年金计划对企业各项经营资金的影响

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逐渐完善, 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管理机构以及企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财务变化, 从而促使年金基金方面财务管理的产生。 对于企业而言,若是符合年金制度的相关制定条件,则应设立年金计划,就其费用来说,需要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所缴纳费用的最大值为上季度企业职工工资总和的1/12,大概为8%。 对于每年企业所缴纳的费用可以作为税前成本的一项进行扣除, 然目前我国并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标准。 从各地区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来看,企业每年所缴纳费用列入成本的相关比例应保持在企业职工工资总和的3%- 12%之内。 其中规定比例在4%这一范围的企业近一半,其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所得税”问题的相关通知。 此外,企业年金制度的设立还可以根据各账户,包括企业及个人账户,每月小于等于5元的标准另外缴纳企业基金的账户管理费用。

对于各地区企业而言, 企业年金制度中费用缴纳的列支途径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即:一,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一部分由企业进行成本列支;二,对于超出规定比例的那部分,应由企业通过福利费或者是自有资金进行列支。 一般而言,企业年金缴费时间是分期或分年进行缴纳。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上述制度规定的执行,将会导致设立年金计划的企业出现经营成本上涨、所得税降低、净利润减少以及现金支出增加等等情况, 甚至还可能促使企业福利费用及自有资金减少。 面对由于年金计划设立而产生的后果,就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面,如成本控制、利润目标等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对策及措施。

(二)年金基金对各机构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目前,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依据为劳动法、 合同法及信托法等,而年金基金运营及管理具有市场化特征,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为信托及分拆。 而所谓的信托管理指的就是委托人与受托人通过签定信托合同,并由受托人按照既定的合同事项,对信托财产即企业年金基金实施受托的一种管理行为, 并依此形成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一种信托法律关系。 所谓的分拆管理指的是账户管理人、托管人与投资管理人等通过书面代理合同的签订,并再由三者根据既定的合同事项,对年金基金账户、年金基金财产以及投资运营实施专业性的一种管理行为,最后再一次形成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各管理当事人除了企业、职工这一委托人以及年金理事会这一受托人外,其他当事人均所属于相关专业机构,如证劵公司、商业保险公司、信用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等,这些机构企业法人都具有盈利性质。

在企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运营中, 相关专业机构在提供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规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其中,收取的管理费用最高值约为企业年金基金净利润的2.0%,账户管理人员收取的管理费用为每年每账户60元。 此外,各类中介性质的服务类机构在为企业提供专业性服务时,也可以根据规定收取一定费用。 由此可知,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将会为各类专业机构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年金基金财务管理

现阶段,在我国财务管理中,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管理已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类型。 根据“信托法”以及相关法规显示,年金基金是信托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其存址应为企业年金专户,并在财会核算中,其应被当作一个独立性的会计主体。 年金基金与委托人、受托人以及托管人等等之间皆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但是即便如此,在财产处理过程中,还是应该将当事人的固有财产与所管理的财产进行严格区分。 根据年金管理相关制度的规定,年金基金中的部分环节如资金筹集、收益分配以及薪酬支付等等形成了一个独立性、完整性的财务活动体系,而对这一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便是我国财务管理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即年金基金财务管理。 因为企业年金基金并属于企业法人,所以,从实质上而言,年金基金财务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

三、年金制度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作为信托财产的企业年金基金, 由于其自身的法律特性就使得企业年金的会计出现了两个差异化明显的会计主体, 即年金计划的企业财务会计以及年金基金会计。 而所谓的企业年金会计实质上指的就是这两类主体的总和。 以下是笔者的具体探讨。

(一)年金计划的财务会计

我国出台的关于职工薪酬的“准则9号”中明确规定,养老保险费属于职工薪酬的范畴。 此外,这一准则在对养老保险费用所涵括的项目进行充分阐述的同时,也将企业年金计划纳入到职工薪酬中。 这类主体所体现的年金行为主要有:企业年金的计量、企业年金的确认以及信息披露等。 企业年金这一会计行为具有日常性、永续性的特点,但是前提必须是企业经营的持续性。 企业年金确认及计量的内容主要指:根据年金计划方案, 企业通过职工工资总和的规定比例, 或者是各职工的金额,对年金缴纳费用进行计算,并将企业应付的年金列入到企业负债一项中,再根据受益对象将企业年金费用列入到企业运营成本、企业资产以及期间费用中。 若是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总数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比例范围,即3%-12%,那超出部分则应与企业此期间所支付的福利费进行冲减,或者是减少企业此期间内的自有资金。 此外,部分省份在缴纳企业年金时,还可利用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进行一定的冲抵。 而信息披露则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披露为职工缴纳的年金费用以及应付但还未付的年金金额等相关信息。

(二)年金基金财务会计

在我国,“准则10号”即企业年金基金属于特殊行业的一种具体性会计准则,其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会计主体。 在企业会计主体中,年金基金财务会计是其中一个极为特殊的类型,它应与相关企业法人,如委托人、受托人以及投资管理人等在形式、实质上保持独立。 就严格意义上看,企业年金基金属于信托财产范畴,其本身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也不是法人所包含的一部分,因此将年金基金会计纳为企业会计准则范围内的这一做法属于较为特别的制度安排。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 收入及负债等等。 其中,资产投资是通过公允价值的采用进而确定的; 其使用的会计准则是“准则22号”;年金基金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以及其他附注等等。 其中,对于附注而言,其主要应披露企业年金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及变化情况;年金基金投资类型、资金以及公允价值等的确定方法; 企业各类投资在年金基金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等信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企业根据企业职工的绩效, 通过差异化年金制度的制定,能在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形成企业内部公平、和谐的竞争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企业年金制度的制定不仅有利于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 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本文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具体实际出发,从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这两个方面,简述了年金制度对其产生的影响,以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对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2]杨军.我国企业年金财务风险及监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3]董培璐.我国企业年金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税制对企业年金的影响 篇10

一、计划类型的比较

我国企业年金采取的是自愿性模式,即企业和职工可以通过集体协商来决定是否采取年金计划。自愿性模式虽然充分体现了对劳资双方意愿的尊重,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迄今为止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仍然十分有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有7.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10.8%;参加职工人数为229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尽管参保的企业和职工数量逐年增加,可是覆盖率依然偏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253万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3%。其次,自愿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不平衡。就企业类型而言, 央企是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力军。《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14年底,对于中央企业在人社部备案的年金计划,其积累基金为4116.7亿元,占全国基金总规模的比例高达53.5%;职工账户数为876.7万人,占全国职工账户总数的比例达到38.2%;企业账户数共计5177个,占全国企业账户总数的比例为7.1%。在地区分布上,基金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上海市 (499.4亿元)、北京市(249.9亿元)、江苏省(237.0亿元)、 广东省(221.7亿元)、山西省(196.9亿元)。企业账户最多的地区则包括:厦门市(11682个)、上海市(8976个)、广东省(8086个)、江苏省(3989个)、北京市(3612个)。职工账户数量名列前茅的有:上海市(137.5万人)、广东省(127.4万人)、北京市(112.3万人)、河南省(84.4万人)、江苏省 (73.8万人)。无论从基金规模还是从企业、职工账户数量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举办年金计划的热情明显更高。而如何加快企业年金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年金计划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一直是这项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与企业年金不同,我国职业年金是强制性计划,即法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必须参保,该模式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必要选择。一方面,强制性计划有利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稳定性。众所周知,我国于2014年10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但是,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仅为58.5%,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一般高达70%~90%。若大幅降低其退休待遇,必然将遭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反对,所以必须推行强制性职业年金,以弥补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足。另一方面,强制性模式有助于提高制度的覆盖率。如果采取类似企业年金的自愿性计划,受经济实力的影响,覆盖率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特别是在财政收入薄弱的地区,单位可能没有太高意愿来为职工举办额外的福利计划。而强制性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快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实现全覆盖,从而体现制度的普惠性。

二、筹资模式和待遇给付的比较

在筹资模式上,我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属于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的管理方式。即职工工作期间,由单位和个人定期缴纳保费,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对征缴的保费进行投资。劳资双方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将计入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最终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可见,完全积累制是通过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其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实现对职工个人的经济保障。不过,在缴费方式上,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所不同。我国对企业年金只限制了最高缴费额度,企业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劳资双方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和个人可在此约束条件下自行决定理想的缴费金额。而国家对职业年金的缴费规定更加具体,明确指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8%和4%。

在待遇给付上,对于打算出国(境)定居或不幸于在职期间死亡的职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前者可根据本人要求将个人账户资金一次性支付给出国(境)定居人员,后者则由去世职工的继承人来继承个人账户余额。但对于退休人员,企业年金允许向个人一次性或定期给付养老金,而职业年金则规定只能按月领取待遇。

可见,就缴费和待遇支付的方式而言,在企业年金计划中,单位和个人的选择余地更大,而职业年金计划的自由度则相对较小。这也是由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必须更加凸显制度的统一性。相对统一的职业年金计划能够避免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造成过大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三、投资运营机制的比较

从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主体来看,并非由社保行政部门包办所有工作,而是允许金融机构参与投资运营。目前,活跃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其采取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即金融机构必须经过人社部的认定,才能取得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资格。不同角色的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基金安全。在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上,同样要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和商业银行分别担任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不过,对于这些管理机构的条件和责任,还有待出台配套政策作出详细说明。

在投资组合方面,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皆要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来配置养老金资产。对于企业年金,我国实施的是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其中,流动性资产的下限为5%,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上限为135%,权益类资产的上限为30%。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方式分为两大类: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由于采取记账方式,只能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对于职工个人缴费和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形成的基金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但具体办法尚未公布。

企业年金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目标。在2007—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87%,有效地抵御了通货膨胀风险。职业年金在制定后续政策时,可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关做法,以规范职业年金的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四、结语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保障程度是有限的。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就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从而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的退休收入。如前所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相对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相比,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企业年金而言,当务之急是扩大制度的覆盖面。为了推广企业年金计划,我国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例如给予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成本,实行集合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资双方的积极性。除上述政策外,建议试行“半强制性”企业年金模式。一方面,在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发展强制性计划,这些企业有实力也有义务为其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另一方面,允许盈利状况不佳、实力较弱的企业仍遵循自愿性原则,以免为其带来过重负担。

职业年金由于起步较晚,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建议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制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认定办法,明确管理机构的资格、义务及认定程序。二是确定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 以便于优化资产配置,应对投资风险。三是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处罚机制,对管理主体失职或单位、职工未按法律要求参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详细界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摘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本文从计划类型、筹资模式、待遇支付、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总结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异同,以探寻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路径和措施。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音乐创作下一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