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024-09-22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共8篇)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1

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纵览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不管是苹果也好、索尼也好,还是海尔、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好,其成功的奥秘就是其先定的企业文化。也正是这种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得这些中外名企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和一流的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简言之就是具有独特性的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在实现这个目的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提高管理水平、引进新技术等。但在这些途径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倍地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正如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所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对惠普、IBM等公司的研究一样,好的企业文化的确可以成就一个企业,而坏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掉一个企业。正因为如此,企业在完善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慎之又慎。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困难。要想使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该重塑和完善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联系社会整体文化和个体文化之间的纽带。企业是由若干个个体有机的组合起来的。而在企业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必然会出现一些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比如习俗、性格差异、文化水平等。但企业文化却可以很好的来调解这种差异,是企业经营业绩受这些因素影响很小。因为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组织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信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等。企业在种种共同的价值观下企业员工会增加自己工作的热心度和参与度,更好的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是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得增长。而且在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由过去的促使员工变成了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性和创造性,从而更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充满良性的活力。同时这种共同的价值观能使企业更协调。,能更好地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变得更和谐,便于企业的整体管理。这种共同价值观还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管理都是围绕着这一共同的价值观来展开的。在这种管理下,企业上下协调一致,也就具有了更好的行动力,从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瞬息变化的大背景下变的更为重要,为企业抓住一些易失的商机。同时在这种价值观下,企业管理更具灵活性。管理不完全单单是管理者的事,此时还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事。企业管理变成了全体参与制,这就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集思广益,博众家之策,是企业发展更完善。在企业的整个运作和管理中,这种价值观更为明显的体现在各种微小的细节上。包括员工的个人信念、企业产品的价值等。最终企业以他经营业绩的最终产物——产品来呈现这一价值观、企业文化。总之,企业在这种共同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发挥了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创造出了其自身所属的企业文化。青岛捷能动力集团公司把企业文化的发展看成是企业的生命。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不断的完善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经营业绩逐步提高。

其次,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这样就使企业管理更人性化。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价值和权力的展示。而在企业管理中,原先那种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只是为了实现这一利益的一个工具而已。但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对自身权益看重。文明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开始出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迅速在西方欧美国家的企业中实践开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大地激活了企业的活力,给本已充满死寂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新的增长。面对这些欧美企业的成功,我国企业更应该改善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企业文化,重新创建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由于我国企业在管理中从在这特有的“人情”管理方式。这种人情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暴漏出一些讴端。本来人情是好事,可以给企业注入温度。但在我国企业中这种人情却变味了。在管理中“任人为熟”,以亲为主,子承父业等。这些就降低和阻碍了企业的决策经营,给企业开拓创新和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创新造成了弊端。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我们的企业就必须摒弃这种理念,建立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体制,这样才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再者说,人的因素对企业文化的整体形成至关重要,他直接影响到诸如企业精神的特质、企业文化层次的高低以及这种企业文化能否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是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而正是在这种核心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重物、更重人,以人为主:既重人力(包括智力和体力)、更重人心,以人为本;既重人力资源开发,更重人的价值实现。艺人的价值为主,以人素质的重视来开发人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企业的深入普及和完善后,这种企业文化还给员工以鼓舞和信心。在员工行动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当行动一步不接近目标时,给员工以鼓舞;当实现目标后,他又给员工以满足感、荣誉感、成就感和自信心,推动企业向新的业绩发展,从而使企业经营业绩获得增长。安纳罗格公司有句名言“你可以用钱买机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有知识的人,因此,对待人的基本态度使我们文化的灵魂”。这就更强调和体现了在企业文化中人本的重要性。Motorola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先。人才是Motorola最宝贵的财富和胜利的源泉。Motorola公司将对人才的投资摆在比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尊重个人是Motorola公司在全球所倡导的处世信念。为此,Motorola公司将深厚的全球公司文化融合在中国的每一项业务上,致力于每一个员工。以尊重个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下,Motorola公司的产品经营业绩连续增高。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个涵盖企业伦理的一个范畴。古人讲:“人有三不朽,太上为立德,其次为立功,再次为立信”。伦理道德是处事第一原则。然而最近我国企业伦理的不尽人意,让人起而愤之。“毒胶囊”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说明我国企业在企业伦理方面的缺失。那么,何为企业伦理呢?企业伦理是建立在社会伦理道德之上的,企业伦理即调整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企业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就是对企业道德行为、道德关系等企业道德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企业伦理属于企业内部的微观道德范畴。而正是这些微观的软实力,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时间的沉淀中增长。企业文化包括了真、善、美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伦理也不同于商业伦理。商业伦理一班指的是与社会经济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大环节相应的交换伦理或流通伦理,它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宏观伦理范畴。两着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企业伦理比商业伦理函盖还要宽些,不仅包括企业对外的伦理行为,而且包括企业内部的道德观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在与外部环境相交流的,而这个大的环境就是企业所处的社会。企业在社会中要想获得经营业绩的增长,就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是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这其中既有企业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有企业应当负担的社会义务。如果在企业伦理溃乏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不仅会给社会带来混乱,而且还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甚至破产。以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为代表,由于在企业伦理方面的缺失,造成企业经营业绩的破产。而且企业伦理也强调调节人际关系。正如《礼记-礼运》所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企业内的人际关系是企业经营良好的保证。这也正是企业伦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常用一些行为准则来指导大家处理人际关系,不少企业提出“和为贵”、“仁爱”、“忠恕”、“诚实”等行为规范,追求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正因为在这中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一大批的企业走向了成功。如湘财证券以“团结求和”为企业文化标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成己成人”做为企业的文化符号都获得了成功。这些都体现出了企业伦理对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此为规范来保证企业的经营业绩。最后,企业文化是一种总体软实力,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企业文化做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力,有其特有的作用。正因为企业文化的这种特殊的作用,才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具体来说,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具有导向作用。即企业文化能把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就很难在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靠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而如果有了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同的价值观念,不仅过程自然,而且由此形成的竞争力也更持久,经营业绩也就更好。其次,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这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能使信念在员工的心里深层次的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这种约束是一种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约束效果。这种约束作用还更直观地表现在企业风气和企业道德对企业员工的规范作用上。再次,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以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种凝聚作用下,员工就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最后,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创新作用。由于企业文化中对人的重视,使得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鼓舞员工开拓创新。对当下的企业来说,创新就是成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生存。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含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面对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缺乏,为了使我国企业在新的国际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必须加快完善和重塑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使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向世界。为次我认为我国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反思和转变。

1、要变产品意识为商品意识;要变官本位意识为企业本位意识;要变封闭经营为开放经营;要变唯利是图为诚信经营。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2

“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的任务, 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将是“十一五”电价改革的重头戏。《实施意见》指出, 先对输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 为研究制定输配分开方案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输配分开改革试点方案并稳步进行。

一、输配电价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包括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的电价改革目标。但是, 没有涉及如何处理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引起的搁浅成本的问题。

1. 供电环节成本在电价中得不到真实反映, 输配电价在整个电价中比例太低

“厂网分开”后, 全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电网建设资金不足, 供电环节成本在电价中得不到真实反映, 电网经营企业长期依靠电厂的盈利补充供电成本的不足。以国电华中公司为例, 2002年, 如果华中各省公司的直属电厂上网电量按电网平均售价销售, 扣除发电成本、供电成本和线损后, 直属电厂利润为26亿元。而2002年华中 (包括四川、重庆) 电力公司的利润之和为13亿元, 输电业务亏损13亿元。辽宁电力公司则因“厂网分开”, 利润将减少2.3亿元, 如果主辅分离, 利润将再减少1.1亿元。

目前, 输电电价水平偏低, 发电企业的过网费、输配电价不到位, 是造成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的主要原因。国外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一般占到整个电价空间的50%-60%, 而目前我国还不到30%的水平。电网没有盈利能力, 从长远看, 势必影响电网的融资和发展。

2. 由于城乡电网建设改造的资金来源巨变, 电网企业负担过重, 以至出现全面亏损的局面

由于国家先后取消了电力建设基金和贴费政策, 电力企业每年减少资本性收入约240亿元, 基本丧失了外源性资金来源, 而内源性资金来源又显不足。1998年, 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资金的绝大多数是省级电网企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以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的款, 原则上由省 (区、市) 电力公司负责统借统还。而之前的电网建设改造资金, 可从向用户收取的贴费中支出。2000年以后贴费被逐步取消, 2002年就不再收取。此长彼消, 全国电网企业增加的负担高达几千亿。除极少数发达地区外, 全国绝大多数电网企业因此负债累累。“厂网分开”以后, 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政策对电网环节进行补偿, 电网经营企业将难以为继。仍以国电华中公司为例, 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的投资全部形成资产后, 每年折旧费将增加27亿元, 年利息支出最高时将达35亿元。虽然国家计委[1999]1024号文件规定把原电价中加收的电建基金2分钱转为农网改造还贷资金, 用于补偿农网改造新增资产的折旧、财务费用和维护修理费用。但在经济欠发达省份, 2分钱全部还贷, 仍有较大缺口。

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 不是企业行为, 而是政府行为。其社会效益有目共睹, 从1998年至2002年12月底, 全国共有23个省、区实现了城乡居民同电同价, 每年农民的电费负担减少了420亿元。但电网企业却因此背上了还本付息的沉重债务。

总之, 在输配电价中, 如果回避电网企业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成本, 没有确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则电网企业若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已是幸事。

3. 国有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 使电网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即将开始的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的试点工作, 对打破电力供应市场的垄断、开展竞争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前提。国有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1) 把大电网作为备用电源, 扰乱了电力市场正常的供电秩序, 侵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 (2) 上网电价较低的水电站直供的是电网企业的基本负荷, 把供电成本很高的散、小客户、农村用户统统留给了电网企业, 把上网电价较高的火电厂也留给了电网企业; (3) 国有发电企业以低电价向大用户直供, 既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又是与电网企业在电力供应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 (4) 重复架设电力线路直供, 既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又有违优化资源配置的电力改革目标。

4. 电网企业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 无端加大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本

只要用户提出申请, 电网企业就有义务为其供电而不论是否经济;只要发电企业发电, 电网企业就得收购而不论上网电价高低;政府要求电网企业进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 而不论电网企业是否能够在贷款期内还本付息;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只管电网企业有无违规行为, 而不管用户欠了多少电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只考虑减轻群众负担, 而根本不顾及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电网企业无权拒绝高投入低产出的用户供电工程、无权依法预收电费、无权独立检查窃电行为、无法对欠费大户停电催费、无法拒绝不恰当的行政干预。

总之, 电网企业的有限权利与无限义务而使其权利和义务严重失衡, 无端加大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输配电价制定中应考虑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我国电网比较薄弱, 城乡电网改造投入很大, 电网投资的比例正在提高, 更需要输配电价的支撑。为适应这些变化,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将输配电价调到合理水平。

1. 输配电价中应当体现经营电网的价值

改变输配电价在整个电价中比例太低的情况, 使供电环节成本在电价中得到真实反映。比照上网电价由“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构成的模式, 将输配电价也由“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构成, 在“容量电价”中体现电网的建设和营运成本。

2. 处理好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产生的搁浅成本

(1) 政府建立电力基金, 给予电网企业补贴。建议由国家拨款建设的发电厂或发电机组的超额利润, 各省、市、区依托“两分钱电力建设基金”成立的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电厂的利润, 比照“从电价中提起中央直属水库库区建设基金”的办法提取政府电力基金。

(2) 按照0.01元/千瓦时的标准, 对发电厂按照除厂用电外的发电量 (包括上网电量和直供电量) 征收城乡电网改造基金, 用于处理电网企业投资城乡电网改造产生的搁浅成本。

(3) 在妥善处理城乡电网改造引起的搁浅成本的前提下, 通过对电网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电网企业摆脱目前负债累累的状况。

3. 向大用户直供电的发电企业应分担电网企业的部分义务

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 是将发电、供电两种行为合并进行的。既然有供电业务, 那就应当按公平负担原则, 合理分担电网企业的社会义务。以葛洲坝电厂对湖北宜昌市载电工业试验区实施电力直供为例, 葛洲坝电厂理应合理分担宜昌城乡电网改造的任务, 具体操作方式有: (1) 按供电量的比例, 将部分农村供电区域划归葛洲坝电厂直供, 将该区域农村电网的产权划归该厂, 债权债务也随产权的转移而转移; (2) 按供电量的比例, 由葛洲坝电厂给宜昌供电局因城乡电网改造引起的经营性亏损予以补贴。

4. 电网企业的经营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护

(1) 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即将结束, 今后, 电网企业有权按照经济规律拒绝高投入低产出的用户供电工程。

(2) 必须破除“两个凡是”的观点:一是审判机关认为, 既然高 (电) 压是“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 那么, 凡是电击事故统统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 判决电力企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而不论是否因“不可抗力”、“用户自身的过错”、“第三人的责任”或是电力企业的“作业”;二是行政管理机关认为, 既然电网企业是自然垄断行业, 那么, 凡是电网企业的行为都是利己行为, 都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可以禁止或处罚。以预付电费和电费定金为例, 虽然都可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担保法》中找出依据, 但却难以落实。

(3) 工商、物价等行政管理机关既然是市场经济行为的管理机关, 就应当依法约束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不能只管电网企业有无乱收费、多收费, 而不管用户是否少交电费或欠电费。

(4)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考虑减轻群众负担时, 应当顾及是否会加重电力企业负担, 应当杜绝不恰当的行政干预。

总之, 电价政策关系到国计民生, 牵一发而动全局, 同时, 电价政策的发展趋势, 对电力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 国家在制定电价政策时, 首先考虑了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 注重保护社会大局利益。同时, 电力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在履行社会义务、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 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价格机制, 使其能够在确定输配电价时,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和成本效益原则, 充分考虑电网企业的合理成本及合理收益, 留给电网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 使其能够扩大再生产, 使电网投资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坚定投资人对投资电网的信心。同时, 在电价执行过程中, 司法和各职能部门在加大对电力行业监管力度的同时, 对电力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应予以支持和保护, 使电力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强化内控机制、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在勇于超越、追求卓越的过程中, 不断壮大电力企业的实力, 最终实现电力企业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3

摘 要 2012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以上海为首推行“营改增”的税收试点改革政策,这是我国在税收结构上的重大调整,目的是通过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2013年4月,国家再次决定将税改政策定于同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迄今为止,“营改增”税制改革已经执行了将近两年之久,总体来说,税改政策的施行优化了企业的经济结构,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整个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到那么本文就“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在税收改制中企业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营改增 税收政策 应对措施

众多周知,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我国税收结构中最主要的两大税种,是我国的主要税收来源。1994年我国针对增值税进行大改革,实行了分税制。而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自我国进入WTO以来,国际上普遍通常都是进项税抵扣销项税来计算纳税额,而采用营业税征收则不能抵扣,就出现了重复纳税的现象,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后果,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为了避免重复纳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全面推进“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一、“营改増”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国家推行“营转增”税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减轻企业纳税负担,避免重复纳税。而实际上,根据企业性质的异同,税制改革对企业税负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以下是按照不同类别的纳税人进行的分析结果。

(一)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前,部分服务业小企业销售货物按照收入的3%计征增值税,服务发票按5%的营业税计征。试点后对于符合“营改增”的小规模纳税人取消营业税,由营业税5%的税率改为增值税3%的税率,税负明显下降,图表分析如下:

表解说明,“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后,小规模企业做一笔业务,发票金额为10000万,营业收入表面上比原来减少了291.26元,但实际上利润总额却增加了208.74元。这样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负担,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企业切实得到了税收上的实惠。

(二)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

1.服务业

“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前,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营业税发票按照5%计征营业税,销售按6%的增值税计征。试点后对于符合“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由营业税5%的税率改为增值税6%的税率,比以前的税率高出1%,由于服务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服务收入”,一般没有其他额外收入来源,也不涉及到进项税抵扣,所以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増”税制改革后,在税负上没有减少反而会增加,给企业带来了税收负担,图表分析如下:

表解说明,“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后,一般纳税人服务企业做一笔业务,发票金额为10000万,营业收入比原来减少了-5660.04元,利润也比原来减少了66.04元。由于服务类型的企业没有进项税额可供抵扣或者进项税额非常少,所以增值税没有得到调整,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总额,企业在税负上没有得到优惠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购进固定资产或其他方式来弥补。

3.制造业及其他混合行业

“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前,制造业一般纳税人服务发票按照5%计征营业税,销售货物按6%的营业税计征。试点后对于符合“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都由营业税5%的税率改为增值税6%的税率,表面上看增加了税率,但制造业大量的成本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让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实惠,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假设有增值税进项发票3000元可以抵扣增值税销项税,图表分析如下:

表解说明,“营改増”税制改革之后,一般纳税人制造业做一笔业务,发票金额为10000万,营业收入表面比原来减少了-5660.04元,在进项税抵扣销项税之后,利润却比原来增加了93.77元。这说明对于制造业来讲,有成本可以抵扣增值税的话,企业的税负将减轻不少,对企业来说“营改增”税制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二、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准备工作

此次“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讲,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企业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应对税制改革可能发生的问题。

(一)对企业的一些建议

1.企业应当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增值税不同于营业税,营业税全额征收,不涉及抵扣,所以核算比较简单,而增值税的计征方式要求非常严格,企业在申报之前必须根据出货发票的税额来计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实行凭票抵扣制,使得购销双方相互制约、互相监督,更有保障性,也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很大挑战。目前,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系统相对成熟一些,那么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尤其是完全从“营改增”税制改革的企业,应当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避免由于业务水平问题导致偷税漏税现象,对企业带来税务上的麻烦。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让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内部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尽快调整和适应税改之后的财务核算方式,避免因税制改革而产生的税收风险,同时,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强化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快企业的成长步伐,有效地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

(二)对税务部门的一些建议

1.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营改增”运行过程中,税务部门应该积极做好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大力宣传改革后的相关税务知识,采取面对面的授课方式,确保因税制改革的企业在财务核算上能及时调整思路,在纳税问题上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学习,分析“营改增”后的对企业税负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案,尽快适应税制改革后的管理流程。

2.拓宽“营改增”的范围

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只覆盖了部分企业。还有一些企业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内,包括建筑安装业、通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和我国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所以国家财务部有意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部署“营改增”税制改革,进一步拓宽增值税征收范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营改增”税制改革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最终增值税将完全取代营业税。税改政策避免企业重复纳税,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增强了我国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政府还需在改革试点中不断完善税收机制,在确保税收收入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真正税收上的实惠,实现政府与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韩春梅,卫建明.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2]夏杰长,管永昊.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中国流通经济.2012.3.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篇4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 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惠普公司通过确立“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了一种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企业内部提倡人人平等与人人尊重的企业文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的、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作风。通过对这种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了飞速发展,公司在50-60年代纯收入增加了107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如柯达公司通过推行“柯达建议制度”的新型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了不凡的经营业绩,并通过这种建议制度总结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七个要素,即人事、资金、方法、机器、材料、市场、精神,通过这种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是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如戴姆勒-奔驰公司正是通过其品质管理和品质文化的塑造,最终打造出了驰名世界的顶级品牌,为企业蠃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泛的赞誉,也才有了“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金”这样豪迈的广告语。

四是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宝钢公司自1978年建厂以来,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于1998年1月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审核认证,并通过其环境保护的“六领先”战略,即环保目标领先、环保教育领先、环保装备领先、环保技术领先、环境管理领先、环保成果领先,初步树立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5

本研究采用事前股权成本的措施基于会计估值模型,以评估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相关风险。我们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有同样的相关风险,解释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内融资租赁的风险。我们还调查如何在最近改变投资者对经营租赁的风险知觉,年资产负债表外的一般经营交易,尤其是租赁已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这项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事前股权成本的资产的积极与在其财务杠杆(财务风险)的调整和经营杠杆从资本(营运风险)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和正相关关系事前成本之间的资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的财务杠杆经营租赁与资本租赁相比较弱。这项研究还发现公司之间存在正向相关事先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一家公司的财务杠杆近年来大幅度减少,因为监管部门发布解释澄清争议租赁会计问题的信件。

关键词:经营租赁,资金成本的事前措施,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1.介绍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经营租赁是资产负债表外最大的类型和企业融资最大的来源之一。最近的证券和交易委员会(2005)的报告估计,大约有所有的美国发行人的63%显示经营租赁,和不可取消的未贴现未来现金流量与经营租赁相关的义务的1.25万亿美元总不会出现在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事实上,批评者认为,是由于经营租赁的普及,部分经理的能力,保持了其资产负债表的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因此,提高报告的财务比率。

在租赁资产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决定是否应占资本与经营租赁的租赁交易(即是否应该保持租赁或资产负债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租赁差会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6]),是基于对所有权的风险,不足风险承受治疗作为一种资产的租赁,经营租赁的承租人,相关作为一种责任义务。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批评(例如,孟森[2001])认为,因为承租人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来确定谁承担风险的所有权,他们都能够围绕“光明行”租赁准则的结构,交易确保帐外租赁资产负债表的治疗。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回应这些批评,最近已发出一份讨论文件中议会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租赁会计模式,将消除资本和运营之间的区别租赁和要求企业通过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代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租约。

在这方面增加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特别是在一般租赁交易的焦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股市与会者认为,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的经济实质,而不论其在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此前的研究(伊利[1995];林,曼,米霍夫[2003]楚,马蒂厄,莱维斯克,张发[2008];英霍夫,LIPE,赖特[1993]戈,英霍夫,李发[2008])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考虑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我们的研究扩展沿着三个维度的前文学。首先,我们使用风险的措施,更理论上的声音设置为调查股票投资者如何使用有关经营租赁的信息。具体来说,我们探讨与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相关负债是否具有相同的解释风险的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风险的相关性。不同于之前的文献,采用事后风险的措施(例如,回报和市场测试的标准偏差),我们主要集中于前事先权益成本会计为基础的估值模型所隐含的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资本租约。我们相信,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看待经营租赁,帮助更多的理论上的完善的风险措施,因为以前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实现回报提供了一个非常嘈杂的措施事前审查的问题,成本股本(即嘈杂的措施,预期回报)。艾尔顿(1999)和Fama和法国(2002年)表明,信息意外,导致实现回报有别于预期回报不取消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跨企业。此外,最近一个会计的研究(如Botosan,Plumlee,与文[2009]),用理论的线性回归分解由Vuolteenaho(2002年)和倒退的开发,实现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的消息,并返回新闻确认代理回报该现金流的消息(而不是预期回报)是公司具体的实现回报的主要驱动力。这方面的证据表明,推论基础上实现事前成本股本代理回报时更理论上的声音资本成本的措施,不得持有。

第二,我们的研究,探讨如何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的看法已经改变近年来普遍,特别是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时已面临更多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具体来说,我们调查的有关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后,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的解释字母发行(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重申现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并明确监管的看法,投资者查看对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和数百人的决定,重申由于租赁会计处理不当的财务报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些租赁会计澄清,以及增加与尊重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的怀疑和审议监管机构,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交易已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并改革其租赁提高租赁的内部控制操作(基勒[2006])。因此,它是可能的,最近增加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已造成承租人的公司结构和分类根据其经济实质和基于所需的财务报告处理的少,在其租赁。我们调查是否已经改变了公司的重估租赁会计问题和相应的财务报表更正波资本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认知,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活动。

第三,我们的研究扩展提供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的来源分析之前文献。虽然理论模型(如滨[1972])表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可以影响1公司股票风险,通过财务和经营风险方面,经验租赁文学忽略(英霍夫,LIPE,与赖特[1993])通过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影响,或发现混合的证据(伊利[1995]),对投资者是否需要兼顾在其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财务和经营的影响。相比之下,我们的研究需要一套更全面的风险措施,调查的经营租赁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影响的优势。

请注意,投资者如何对待经营租赁获得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及时的,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FASB和IASB已经添加了一个联合项目,为租赁他们的议程提出了有关实质性的变化。此外,在重新评估的概念框架,FASB正在考虑转向资产和负债,收入测量和随后的公司估值背后的推动力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什么样的资产和负债的决定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测试是否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反映回归经营租赁的调整措施,财务风险(即债务,到的股权比例)和经营风险(即资本成本当然事前措施,调整资产负债表经营租赁资产报酬率的标准偏差)。要调整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的措施,账外经营租赁的效果,我们预计将报告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从一开始的资本租赁处理经营租赁的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因为有没有资本经营租赁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我们采用事先学术文献(英霍夫,LIPE,赖特[1993]1991年格雷厄姆,莱蒙,Schallheim的的[1998])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字[2006])。

我们发现的证据与投资者考虑账外经营租赁对经济的影响时,评估公司的股权风险事前暗示股本成本计量的一致。具体来说,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杠杆的调整(金融风险)和资本化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偏差(营运风险),公司的权益成本正相关。尽管资产负债表外表明承租人承担足够的风险来对待,作为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的租赁为经营租赁处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所有权与风险经营性租赁资产承租人住。

此外,我们发现,投资者把资本租赁负债经营租赁负债不同。在比较之间隐含的股权资本成本和租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呈正相关,比资本租赁经营弱。我们的结果是强大的,采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如果”资本经营租赁措施,以减轻测量误差。这些结果表明,投资者认为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与资本租赁经营租赁。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相信,每一个经营租赁交易公开承租人的所有权融资租赁交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显着的水平。另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认为经营租赁交易,为揭露承租人没有所有权的风险。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对一个公司的资本成本经营租赁显着的正向影响,如果投资者相信,某些租赁作为经营租赁承租人报告交易事实上是,根据其经济实质,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不同意承租人经营租赁的分类或发现它难以准确评估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比例是“真”的经营租赁。

我们还发现之间隐含的股本成本和经营租赁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的影响呈正相关,在近年来大大下降。由于监管机构发出澄清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的解释信,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财务报表重述,因为不当的租赁会计,并加强与尊重,以租赁交易的内部控制和遵守。我们发现,由承租人对租赁会计问题,最近重估导致市场参与者放在经营租赁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影响低体重。这反过来又导致承租人事前资本成本下降。我们发现,在最近有所增加,在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后,投资者认为是“真正的”资本被误判为经营租赁的租赁比例较低的概念是一致的。然而,这一研究结果是敏感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即减少是不为五隐含资本成本,在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措施之一统计学意义)。

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坚定的资本成本,在以前的研究中产生了混合的证据问题,对经营租赁的影响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表明,事前与资本成本的事后措施的使用会导致不同的实证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与我们的研究,并事先和并发文学(伊利[1995];戈,英霍夫,与李[2008]),尤其是与股票报酬是否反映调整预期的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外租赁资本化经营风险的措施。在这些混合结果的情况下,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是理论上的声音比事后意识到回报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更重的证据,市场参与者认为,承租人保留(至少在的一部分)的财务和经营租赁经营有关的风险。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监管者目前的工作项目,大修租赁会计的兴趣。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支持(目前正在考虑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议,消除了分类要求作为资本或者营运租赁,而要求承租人利用所有租赁。

这项研究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2部分提供了背景资料,并讨论相关文献。第3和第4部分,包括分别假设开发和研究设计。第5部分介绍我们的样本选择过程。第6部分介绍我们的实证结果,第7部分总结了研究。

2.背景和前文学

租赁资产的财务报告治疗可以有显着影响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当资产出租,租赁报告处理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如何租赁分类。租赁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类为任何资本租赁或经营租赁,取决于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四“光明行”标准。根据现行会计准则(SFAS13),差分类和租赁会计的基础上保留所有权的风险。具体来说,在融资租赁的分类,它被认为是承租人获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利益和相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人将租赁交易,如果它在融资交易购买资产,它记录了一个资本租赁,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相应的责任。相比之下,经营租赁的承租人承担所有权风险不足,对待作为租赁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经营租赁是保持资产负债表和承租人累计租赁资产的租金费用。因此,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比,增加一个公司的报告的财务杠杆(即,财务风险)和其经营杠杆(即经营风险)。

前文学(滨[1969];鲁宾斯坦[1973];鲍曼[1979];克里斯蒂[1982])开发的一家公司的杠杆(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和股东的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这些研究表明,权益成本是一个杠杆作用,股票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作为财务或经营风险增大。列弗的实证研究([1974])也表明,较高的经营风险较大的股票的整体系统性风险。mandelker和李承晚(1984)也发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积极与普通股的相对风险。dhaliwal,Heitzman,李(2006)发现,隐含的权益和经营风险,利息及税项前盈利的标准偏差的代理费用(EBIT)正相关。积极在他们的论文中的杠杆和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股权风险溢价与杠杆相关的是在该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总之,理论和实证结果显示的是股东的风险两类风险的功能:(1)经营风险,反映了该公司的营运资产(和1的经营功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固有的风险杠杆)和(2)财务风险,这是财务杠杆的增加功能。

在租赁交易中,虽然一家公司的报告,财务和经营风险,而经营租赁并没有增加资本租赁,它是不明确租赁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影响应如何映射到承租人的权益风险。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亮线的四个规则提供精确指导企业如何构建租赁合同,获得了一定的财务报告处理。例如,公司不希望其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结构有74%的资产的生命租期的租赁合同。虽然这样的合同是在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其形式将不符合资本租赁报告所需75%的规则。我们的研究调查市场参与者的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来看,无论其财务报告。

3.假设发展

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发现投资者和债权人如何考虑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英霍夫,LIPE,怀特(1993)发现,股东风险,更好地解释后,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债务对股本比率。然而,英霍夫和托马斯(1988)发现,通过SFAS第13条后,承租人支付费用调整租赁合同,以获得经营租赁处理。这一发现表明,至少在经理人认为,市场参与者发现它太困难或太昂贵,完美地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信息。伊利(1995)检验是否投资者看作产权经营租赁。她调整为经营租赁公司杠杆(财务风险)和对资产的回报率(营运风险)的影响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比率。她表明,调整后的杠杆措施有助于解释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的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衡量。然而,伊利(1995年)发现方面的经营风险调整的结果好坏参半。GE,英霍夫,和Lee(2008)发现,投资者评估风险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时采用简单的启发式(更准确的贴现现金流量法)。此外,他们还发现,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调整不反映股票收益。作者的结论是,市场参与者都在他们的信息处理效率低下,风险和回报的市场措施似乎并没有反映经济实质的经营租赁。林,曼,米霍夫(2003)发现,而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新发行债券的收益率相同的影响,他们比平衡负债表债务对公司债务评级的重要显着减少。即使有先进的信息,如银行,事先文学(Altamuro,约翰斯顿,潘迪特,与文献[2009]。Chu等人[2008])用户达到混合的结论是否和如何信息用户纳入其经营租赁风险评估。在更广的范围内,识别与披露文学(Aboody[1996];戴维斯周五,Folami,刘与米特尔施泰特[1999];牛理查森[2010])提供市场参与者如何反应的信息,据悉混合证据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

我们的研究扩展的市场参与者,在资产负债表租赁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负债有解释为一个公司是在风险前事前措施相同的风险,相关经济影响的看法之前,文学资产负债表负债。虽然以前的研究使用股票风险的措施一个公司的实现回报,我们的风险当然事前措施重点,因为在理论层面,当然事前估计是估计的回报更合适要求由股东比依靠前后实现的方法。如果正确有效的市场价格风险,事后实现的回报应该是一个不可观测的事前预期回报的无偏估计。然而,在实践中,事后实现收益的基础上估计的资本成本患有相当不精确。Fama和法国(1997年)实现利润计算的资本成本的估计确定至少有三个问题:(1)在确定适当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困难;(2)估计因素的风险溢价的困难;(3风险因子载荷)不精确的估计。由于这些问题,经验的资本成本的估计涵盖广泛,从小于零到10%以上。此外,前会计及财务文学(Vuolteenaho[2002];Botosan,Plumlee,文[2009])认为,信息意外有关的现金流量(而不是预期回报)实现股票收益率的主导因素驱动。botosan,Plumlee,温家宝(2009年)慎用对事前股本成本的措施,以实现收益的使用代理(即预期回报)。

近日,在会计基础评价模型文献的一些事态发展扩大,估计一家公司的事前的成本ofequity资本可用的选项。已使用这些隐含的成本权益资本估计,在最近的研究中,在会计及财务问题的解决范围广泛。在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后果,影响价格的投资者愿意支付给定的安全,那么市场价格和预期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所隐含的贴现率应该捕获股票投资者所要求的任何溢价。具体来说,经营租赁会导致更高的自觉利用和经营风险,因此,指挥的资本成本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个假说,在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1.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财务杠杆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2.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经营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的风险。我们的第一个假说的预测与承租人,至少有一些保留,如果不是所有,所有权风险与租赁资产相关的观点一致。然而,这些预测,并不一定意味着经营租赁承租人承担相同的所有权风险报告其资产负债表的融资租赁的承租人。

一方面,允许不同的报告,为不同类别的租赁(即上对资产负债表),当前的会计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显著。另一方面,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可能是巨大的,如果企业采取的亮线的方式利用租赁报告,组织周围的详细规则的交易,因此,获得优先帐外交易表处理,在物质,是融资租赁。如果资本市场参与者查看经营租赁承担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下面的假设是隐含的(空的形式表示):

H2:有没有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中的风险和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的区别。

两种类型的租赁会计处理的不同(例如,资产负债表与资本租赁负债表报告经营租赁报告)之间的区别是租赁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增加从市场参与者的怀疑和审议关于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证券交易委员会(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的背景下发出的解释信函,重申现行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的观点,澄清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数百决定重申由于不当的租赁会计财务报表。此外,FASB和IASB最近增加了一个联合项目,其议程,考虑租赁会计。该项目预计在显着变化,导致租赁会计,其影响可能是广泛和显著给予了非常大的涉及金额。从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审议增加,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和改革,以改善他们的租赁业务租赁的内部控制(基勒[2006])。如果市场参与者价格的提高和更准确的租赁交易信息1承租人的财务报表提供的1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经营租赁交易风险的相关性可能会改变近年来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出的租赁会计的解释信。此外,如果作为增加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审议结果,公司已经变得更加谨慎,在租赁交易结构来实现首选分类(即较少攻击性),它有可能是一个租赁交易比重较大经营报实际上是“真”经营租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质。因此,我们预计经营租赁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的影响,近年来减少。我们的第三个假设(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H3:保留由承租人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对风险的看法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经营租赁会计中的应用最近监管澄清。

4.研究设计 4.1估计资本化经营租赁资产和负债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6

上文中曾简要的提及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股份控制中的作用,可以借助股票交易市场来进行资金的融集和掌控。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现有的企业规模和盈利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时,很多企业均会进行资产核算和上市操作。企业进驻股票交易市场之后,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手段来控制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股份比例,从而在企业的董事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说,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首要应用就是在股权与股票交易市场上,通过在股权与股票交易市场的把控,企业可以通过掌控一定比例的股票股份的形式来掌控公司,也可以通过股票股份的购买在其他优势企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是指可以通过金融收购的方式来合并或吞购目标企业。再不济,可以将闲置资金放在股票交易市场中,通过金融手段来赚取企业收益,方便快捷,运用得当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4.2外汇交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外汇市场渐渐发展成熟。外汇市场的最大好处就是直接跟国际汇率相挂钩,可以随时入手平仓,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时间较少。并且,外汇市场上经常会存在杠杆原理,可以将所得收益增大。外汇市场上合理的金融投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的运用闲置资金,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闲置资金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来进行盈利。当然,在一些跨国企业或者国际业务比较庞大的企业中,企业本身的运用管理中就会存在不同币种之间的汇率换算,金融投资管理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将格外的重要。通过合理的金融投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将企业盈利的不同货币进行暂存或者兑换,选择最具有汇率收益价值的币种进行持有,从而利用汇率兑换的优势来进行企业原有收益的保值与增值,甚至可以利用汇率的变动情况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通过外汇金融手段再次为企业创收。

4.3期货市场与库存

库存一直是企业想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几年各种“零库存”的`经营模式渐渐兴起,但是作用效果参差不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考虑将库存的消除工作和金融投资管理相结合,通过将库存投放入期货市场中来获得收益。这种操作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库存转嫁或消失,减少了企业库存管理费用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投资管理进行库存处理,将库存与期货市场相关联,可以为企业进行增收活动。期货市场的本质是一种市场预估情况,最基本的作业模式就是“金融虚拟手段+实体货物”,实现的是未来某一具体时间的钱货交易。库存属于实体货物,可以在期货市场中进行相应的信息征求,将库存商品按照合适的价格卖给期货上场的上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操作手段来寻求低价的生产原料,从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管理上的细节,实现“开源节流”。

4.4同行拆解或银行贷借款

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在资金方面,当企业资金充足时,可以考虑通过合适的金融手段将钱拆借给同行,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收益。或者也可以将资金存放在银行中,从而赚的一定的利润。需要注意的是,同行拆解或银行贷借款活动一定要在保证企业本身运营管理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不可超出企业资金的管理承受能力。

5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投资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像期货、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投资渠道都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同在的,而银行存款等形式的安全性比较高,但是收益太低。总而言之,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金融投资操作一定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金融市场中一定要求有止损意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保证企业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切不可因为过激的金融投资给企业带来经营性危难。

【参考文献】

论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监管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每家企业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发展地位,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做好财务方面的监管、预警、防范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重要工作。财务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1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构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预警系统,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则是企业预警系统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维护财务正常经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实现对数据化管理的目标,通过完善的数据系统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的监管,防止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偏离正确的运营轨道。它可以为电力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准确性较高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有关的利益形成无形的保障,有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使电力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内容分析

2. 1我国电力需求和供应

我国是用电大国,近几年,在电力需求方面,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出现成效,电力消费回升势头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逐渐增长,工业用电也在增长,这样就带动了全社会用电加速提升。

从用电规模角度来分析,2012年全国社会用电量比2011年用电量增长15. 1% ,增速比2011年上升了8. 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用电量在大幅度的增长,用电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社会用电结构角度来看,2012年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2. 62%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75. 1% ,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 2% ,居民用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费的11. 08% 。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用电提高了0. 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 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 8个百分点,居民用电量提高了0. 54个百分点。从国家电力网提供的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电力消费增长加速也会持续一个阶段。

2. 2我国目前监管预警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电力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管预警指标,现在普遍用的均是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用来起到监管的目的。然而, 目前我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自身设置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不能及时、科学地反映电力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 这是因为,首先,我国电力企业以往的财务指标体系主要是以 “资产经营考核”为依据具体实施的,这样的财务指标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其次,提供的经济信息很单一,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 技术经济性指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后,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部分评价指标罗列重复。

3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构成内容

3. 1预警分析机制

作为一个国有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应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工作排在首要位置。要有专门并且是专业的人员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还要对其进行科学仔细的分析,这样可以为日后制定财务风险监管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的主体是人,所以电力企业财务监管预警主体要由熟悉企业管理业务、并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而且,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构要独立开展工作,但不能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是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

3. 2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

只有能够早期发现电力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才能做到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所以,为了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就要建立大量的财务数据,在对建立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并对这些财力风险征兆进行解决。主要资料有: 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而且要使这个系统具有共用性,不仅财务人员可以提供信息,还包括其他渠道的信息。有了财务信息还要进行有效的传递,这样才会使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系统得到有效的工作。

3.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有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快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 这样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上。对财务影响大的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然后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原因分析出结论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了。为了让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没有任何外来主观意见,就要求从事该工作的部门或个人有着高度的独立性。

3.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当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出结论后,就应马上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如果想有效运作,就需要有正确、及时并且适合企业所需的各种管理咨询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来与财务指标数据做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明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出现了风险,经营者就要趁早做出防范,来防止财务的恶化。

3. 5事先转移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的前提条件下, 可以在记账中尽量少计收入或是资产,而多计负债和费用, 这对电力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损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力企业在遇到大的风险时面临关门,也可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4电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监管预警机制构建的步骤

4. 1确定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的主体活动,仔细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然后依据以前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无利企业发展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及时防范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并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财务报表,来判定电力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产生风险的大小。通过财务风险的准确描述可以预测这些风险有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大小。

4. 2用可靠性高的风险作为预警指标

电力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时,要选一些可靠性高的财务风险作为预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参考以往电力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历史数据、市场和同行业的有效数据。也可以出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用能反映企业现金状况、债务情况以及赢利状况等方面、可靠性较高的财务风险来当预警指标,将选定的指标汇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

4. 3确定预警机制监管人员

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风险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电力企业构建监管财务经营状况预警机制必须是由专业性强的人或部门组成,并且要求各部门或是各成员之间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各部分在财务风险预警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可以高效提高财务经营状况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各部门通过共同监管财务经营状况对预警机制提出制定和修改意见,从而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5结论

企业色彩对企业品牌经营的影响 篇8

企业色彩作为企业形象设计的视觉识别的一个基础部分,从设定企业标准色开始,进而确立整体形象色、产品色,构成一个独特的、能充分体现该企业理念的色彩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的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由此引发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竞争的焦点逐步集中到了企业品牌形象的经营上。企业色彩的效果影响着人对企业形象的认知,能否确立出色的企业色彩,将直接影响企业品牌的经营效果。

一、色彩的合理化与企业品牌经营

自然界创造了色彩,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人类根据色彩丰富的特性赋予其不同的象征和寓意,并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看法。一位美国咖啡店的老板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给30多位朋友各喝4杯相同的咖啡,但盛咖啡的杯子颜色不同,分别为红、黄、蓝、褐四色。试饮结果,朋友们居然对完全相同的咖啡给出了不同的评价,20余人说褐色杯中的咖啡过浓;蓝色杯中的咖啡大家都认为浓度中等;黄色杯中的咖啡大部分认为太淡了;而对红色杯中的咖啡则一致认为是最好的咖啡。根据试验结果,老板将咖啡店里的杯子全部换上红色,从此生意格外兴隆。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合理运用色彩对企业经营的益处,设计师在设定企业色彩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理念、方针和行业特征,根据色彩的特性合理搭配,贴合大众的品味。

当然,企业色彩形象不是由单纯的色彩特质决定的,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审美观,根据宗教、习俗、文化的不同,设计师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忌讳的颜色。只有确立合理恰当的企业色彩,才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理念和形象在感观上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帮助提升企业品牌经营的效果。

二、色彩的个性化与企业品牌经营

在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会被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所困绕,突出了共性便削弱了个性,而另辟蹊径又往往很难得到共性上的把握与普遍认同,尤其是行业属性十分明显的企业,一些色彩早已约定俗成。如何在不背离属性范围的前提下彰显企业个性,是对设计师的一大挑战。富士银行在做CI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为使经营者所持的将富士银行塑造成“银行界的模范生”的理念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特意采用银行界十分罕见的绿色,来突显其清新的形象,使富士银行在业界的15家新银行很容易为消费者所记忆,极大提高了消费者对富士银行的熟悉度。

事实表明,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品牌,无不拥有彰显个性的色彩,独特的色彩,已成为它们的另一种宣传语言。

三、色彩的系统化与企业品牌经营

设计师会为企业设定一种标准色,但为了表现企业的多样化,进行识别和竞争,也为了展开应用项目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还会制定复数颜色,因此要考虑好主色彩和辅助色彩的关系,以及关系企业和事业部门使用专用色的问题。另外,同一企业的不同分支也应有相应的色彩变化。可以说,企业标准色的应用已进入了系统化时代,由标准色衍变而生的企业形象色、产品色,使企业色彩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家族化”,风格统一而特色又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品牌风格。

著名的例子是计算机行业的苹果公司,当时iMac大胆创新,一改业界流行的黑、白、灰机械无彩色,以五彩缤纷的外壳闪亮登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前卫而斑斓的苹果家族面市后,迅速赢得了时尚消费群的青睐。毋庸质疑,个性化的色彩是苹果公司打造iMac品牌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四、色彩的实用性与企业品牌经营

设计的过程是使功能与审美完美融合的过程。设定企业色彩的时需充分考虑其实用性。色彩的实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色彩的识别性和色彩的适用性。色彩的识别性是从色彩视知觉、记忆度、注目性等生理因素的角度提出的,企业色彩应当尽量具有高可见性和识别率,便于记忆。我们很少看到企业运用一些含糊不清的灰色,原因就是灰色识别性差。色彩的适用性还需依靠企业色彩系统中的辅助色系来实现,具体表现为三点:其一,辅助色系可满足企业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其二,辅助色系满足产品的系列化使用需求;其三,辅助色系满足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色彩的使用需求。

另外,从实施制作中的技术、材质、经济等物理因素的角度来看,企业色彩应当保证与应用环境的协调,并且易于印刷、制造和推广。一般而言,应避免使用金、银等价格昂贵的色彩,以及过多的颜色,以免成本过高,给后期的印刷、制造和推广带来诸多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形象已成为整个企业的信息价值中心,而企业色彩作为企业形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凭借着它强烈的视觉与感官刺激性,将引起企业和设计师们的越来越高的重视。可以预见,色彩这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用来传文达意的工具,将在CI设计的革命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春天的诗词下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保护动物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