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2024-07-10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通用8篇)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1

论现代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摘 要】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即对人的管理。在企业实战中,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当前中小型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耗费不少,预期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员工激励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激励的含义、激励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继而指出当前中小型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这些问题提出中小型企业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措施方法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中小企业正在积极努力,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但由于受企业不完善体制及企业的自身特点的制约,使目前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产生凝聚力,吸引、留住人才,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激励。采用多种激励

[1]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激励的概述及其含义

众所周知, 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问题, 而激励又是管理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细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人力资本对于现代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设法引导员工尽最大努力为其工作,才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简单而言,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员工激励是一个过程, 是员工行为发生前后相互关联的因素链。了解这个因素

[2] 链,便可因人而异地实施激励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2.1 激励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积极性是员工在工作时一种能动的自觉心里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员工智力和体力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如提高工作效率、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态度等等。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员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其能力仅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由于思想和情绪处于高度激发状态,其能力可发挥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3] 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四倍。真正称为“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2.2 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激励的手段达到。企业可以采取

第 1 页/ 共4页

措施,对钻研业务、科技创新的员工给予表扬,对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在物质待遇、晋升等方面区别考虑。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员工在激励措施的鼓舞下,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必定会主动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

2.3 激励有助于将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统一

个人目标及个人利益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动力。它们与企业的目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当二者发生背离时,个人目标往往会干扰企业目标,激励的功能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诱导员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激发和推动员工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

[4] 极状态,从而促使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共同实现。

2.4 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保证企业整体能够有效、协调、高速地运转,首先是以制度激励,即: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是企业约束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还需要运用其他激励的方法,分别满足其对物质、精神、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以鼓舞员工的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

[5] 向心力,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团队的作用。

3.中小型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用形式化

许多中小企业把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作为重中之重,而落实起来仅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实施起来则多以“研究、研究”将之浮在空中,结果导致不少人才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而不得不离开企业。没有薪酬待遇和职业规划为员工创造一个前景目标,从而割裂了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也就加大了企业的内耗程度,降低了各项工作的效率。

3.2 物质激励形式单一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物质激励中只采取薪金一种形式,没有把奖金、优先认股权、红利等物质激励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发挥物质激励的最佳作用。

3.3 物质激励的标准不合理,没有和工作业绩挂钩

一些中小企业的物质激励较为呆板笼统,如:管理人员都拿一样的薪金;技术人员都拿一样的薪金;一线员工都拿一样的薪金;后勤保障员工都拿一样的薪金。此标准没有和各个岗位上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相联系。因此,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激励手段和方法单一

多数中小企业只采取薪金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没有把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等手段和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极少数中小企业管理者不会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员工,使员工的思想和情绪受到抑制。

3.5 激励机制的应用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持

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目前正着手建立完善。但实施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持,加之领导层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一股脑照搬照抄大企业的激励模式,效果不佳。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资本运转、人员管理方面和大公司都不同,刻意模仿别人的激励机制只会使企业消化

[6] 不良,从而阻滞了企业的发展。

4.中小型企业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调查研究表明, 如果缺乏激励环境, 员工的创造能力受到局限, 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如果有良好的激励环境,则可发挥出其潜能的80%~90%,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1 经营者应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素质。

首先,经营者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激励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中的动力作用;其次,激励是一门艺术,有着丰富的管理内涵,经营者要树立现

代化的管理理念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提高现代管理能力;再次,由于中小企业的性质特殊,管理者的个人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等综合因素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的效率。因此,经营者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7] 企业激励机制的效益。

4.2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实行差别激励。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过:“一个正确的激励策略,必须取得这个组织的全体成员的认

同,才能发挥引导作用。一个企业中,一套合理的制度是员工激励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与之对应,员工激励的无效性也只能从相关制度的实质性的缺失或者不合理来追寻。”所以中小企业要提高激励的效能,首先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性和差异性,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就必须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为基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其次,应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动态差别激励,基于绩效评估体系,考虑到每个员工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应在充分了解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激励。这就要求经营者详细调查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员工需要的合理性,区别员工需要的主次方面,预测满足员工需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后,还要注重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提高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总之,差别激励机制就是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8] 奖惩制度,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统一。

4.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尊严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关键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如果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了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创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而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把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每个员工的个人前景融合起来,把员工的个人奋斗置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让每个员工意识到企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这样把企业的规划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9] 企业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极大地迸发。

4.4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措施的基础,可在短期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而精神激励可持地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制定物质激励方面的措施,特别要充分考虑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因素,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从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和环境激励五个方面构建精神激励体系:

目标激励: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员工。企业可以实施目标激励,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了解自己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应起的作用。然后,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职工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这样,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

情感激励: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情感的共鸣而达到激励目的,是投入成本最小、回报最大的激励方式。领导者要尊重、信任下属并及时有效地与员工沟通,认同员工的工作和成绩;同时要让员工感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愿意承担更为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与激励:马克思主义需求层次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也证明知识工作者大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通过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全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及团队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还可以集思广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荣誉激励:是基于员工尊重需要的满足而采取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成本低、效果好。经营者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先进生产者”、“质量能手”、“专业技术带头人”、“优秀团队”、“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通过对员工贡献的公

开承认,可以满足人的自尊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环境激励:人人都向往在一个宽松、人际关系和谐、环境优雅的工作场所工作,因而中小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工作;又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和规范,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取得更大

[10]的工作效能。

4.5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员工培训既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同时给员工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培训意味着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意味着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更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种激励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培训的内容到培训效果的考核到培训的奖罚,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完善培训

[11] 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积极性的提高,而有效的激励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上述具体措施,建立起适应员工需求、企业特色以及时代发展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孙健敏,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2] 杨健.中小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J].现代管理科学,2003,(4).[3] 徐海英.中小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J].上海轻工业,2004,(5).[4] 周茜梅,贾峤.浅谈对中小企业员工的激励[J].北方经济,2004,(6).[5] 黄进凯.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于京超.中小企业员工人本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28).[7] 房萍.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8,(7).[8] 彭傲天.浅议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J].河北企业,2008,(8).[9] 葛元月.中小企业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0] 马立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商论,2007,(6).[11] 黄春丽,杨凤义.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2

一、绩效考核激励的概念及作用

(一) 绩效考核激励的概念

所谓绩效是指通过个体的工作行为和态度表现出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绩效考核是用来考量员工日常工作评估工作行为和结果的一个系统制度, 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绩效考核激励的作用

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员工的绩效来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绩,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六大模块:岗位分析规划设计、招募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各个模块相互联系, 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企业管理者在做出人事决策前, 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展开情况、效率高低提供反馈意见。一个企业工作分析、人员招聘等活动能顺利进行, 就说明有着科学正确的员工绩效考核。

2、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 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才能提高。企业对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就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活力, 提高企业的效率。

3、绩效考核有利于提升个人价值。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看出员工的能力和业绩, 给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依据。现如今, 个人自身价值的提升对于员工来说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 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成果进行评价, 督促和激励员工与他人比较, 进而激发员工内在潜质和竞争意识, 使其不断提升绩效水平。员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 获得了发展空间、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4、绩效考核有利于员工监督企业管理层。企业在对员工考核时, 必须听取群众意见, 考核内容、标准必须公开, 这种情况下, 就展示了工作要求和标准, 员工就能很好地监督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二、员工考核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 考核岗位职责定位问题

岗位职责, 是企业设定的工种和职务, 为了更好的完成某项任务, 而员工则是对这项任务的工作内容和所要承担的责任范围。岗位职责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所在, 其实质就是将员工与工作指标相匹配设置, 明确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 岗位职责不清晰, 企业部门主管对员工简单的分配, 使绩效考核时员工和工作岗位不相匹配, 这种不科学的绩效考核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起不到提升绩效的作用。

(二) 企业管理层缺少考核激励的重视, 员工参与度不够

企业管理层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绩效考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思想影响, 自身经验的不足, 管理层的认识错误, 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往往忽视了绩效考核, 使之流于形式, 结果缺少参考性和可信度。有的企业虽然运用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但由于年龄较大等原因, 缺乏专业知识, 没能将企业发展战略较好的融入到绩效考核中。企业绩效考核大部分针对的是中层以下员工, 管理层不在考核范围内, 导致绩效考核意义不大, 参与考核随意性较强, 甚至考核表和个人总结都是数年不变。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 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考核者要充分了解被考核的员工工作状况、任务完成情况、绩效情况和心理动态等, 就必须与其近距离接触。但在实际绩效考核中, 考核者很少与员工进行沟通, 员工不能参与到各个环节, 在分配绩效任务时员工就会有抵触情绪, 导致难以对员工进行多维度的全面考核, 对考核效果有着较大影响。

(三) 绩效考核指标系统不完善

绩效考核指标就是按原则把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动态、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科学的分成若干项目和标准, 体现出同质、具体、可测量等特征。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者和员工共同协商确定, 是要随着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变动。企业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指标, 是相对较难处理的问题。在企业目前绩效考核中, 多是定性单一指标, 没有充分考虑到部门配合程度, 有些指标专业性太强, 员工难以理解, 考核难度增大。这种指标的设定, 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要制定出一套更加系统的考核体系。

三、如何解决考核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 明确绩效考核组织机构, 按能设岗、按绩付酬

绩效考核的组织机构成员由哪些人组成, 不是一种结构模式适用于每个人, 要取决于岗位类型和考核指标。考核技术人员, 由于主管领导不熟悉技术性的业务, 不能为主要考核者, 应召开考核会, 考核者、部门同事、其他相关人员一同参与考核, 考核指标以技术绩效为主;考核一线员工, 主要考核者为直接领导, 他们最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 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考核销售人员, 主要考核者应该是销售经理, 以销售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明确组织机构后, 要对各岗位的工作性质、特点、要求进行分析, 做好提高绩效考核效率的准备。首先, 加强岗位分析的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计岗位时其他部门要充分配合, 才能使岗位责任分配和从业要求明晰简要。其次要全体员工共同参加, 员工对自身岗位有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在制度执行、责任分配方面, 员工和管理层有不同角度的切入点。人力资源部门对各岗位量化分析, 根据职能设计薪酬及奖惩体系。

(二) 加强绩效考核培训, 重视与员工沟通

企业管理层缺少专业管理知识、管理观念落后, 对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大阻碍了绩效考核的有效开展。要想深入开展绩效考核, 就必须对绩效考核的理论进行培训, 改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观念, 加强员工的绩效考核意识。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 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必不可少, 有效的沟通可以得到管理信息, 做出正确的决策,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沟通使员工有种受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 让员工的责任感增强, 工作绩效提高, 最终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提升企业的业绩。

(三)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不用面面俱到, 只要体现出重点要求和关键指标即可。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 要让员工清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指导员工努力的方向。指标数量要合理, 太少反映不出考核关键所在, 太多会增加考核困难, 导致员工不满意, 起到反作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要个性化, 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环境, 这就要根据战略要求变化作出调整, 运用不同考核手段制定不同考核目的。

参考文献

[1]吕佳.JYZG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刘伟.中小型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李媛.ZY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员工激励 对策

员工激励就是中小企业创设满足员工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员工激励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锅饭式管理,员工们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第二个层次是用简单的计件考核方法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第三个层次是激励方法,即综合绩效考核,做到公正公平;第四个层次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何继续巩固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采取各项福利措施稳定和留住人才,继续发挥其能量为企业服务;第五个层次是企业创造员工更大能力发挥的空间,如让员工在企业内部创业,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一、员工激励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激励是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发展乏力,效益下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企业领导人缺乏对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难以推动管理创新。通过激励可以把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吸引过来,把社会的人才变成企业的人才,让人才的价值在企业中得到体现。企业依靠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增强和发展。

(二)有效的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上进心、创造力、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向心力。有效的员工激励可以形成企业自下而上的有机整体的巨大合力,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现在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创新,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未建立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等基础工作薄弱,在制定绩效评估体系前没有对各工作岗位进行认真的岗位分析说明,导致绩效评估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以员工的自我年度工作总结为主,并没有按照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执行情况逐项评价,容易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绩效评价无法准确的与薪酬、晋升、调动、激励直接挂钩,也无法准确提出员工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开发培训的方案,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也起不到太大的激励作用。甚至导致员工不满情绪的上涨,最终出现怠工偷懒的现象或者离职。

(二)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制度没有建立在科学的职位分析和评价上,基本工资级别和奖金系数与员工职位脱离,有的岗位劳动强度小、工作时间短,收人却高于比其强度大、时间长且相似或相同性质的岗位,这必然会导致员工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在有些企业内,薪酬激励的随意性太大,管理者仅凭主观意图随意对员工承诺奖励,而最后又不兑现,结果是员工丧失了未来工作的热情。这充分说明了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起到负的激励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 忽视激励群体需求的层次性及差异性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在不同的时段人的需要各不相同,这种需要具有层次性,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激励方式也多种多样的,不仅要给人以物质的满足,而且要给人以精神的满足。另外,不同群体的人的需求更不相同,但是许多管理者并没有从员工的实际出发,“一刀切”的激励方法严重抹杀了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结果导致人才流失、效率低下。

(四)领导激励艺术难以提高

激励本来是一项综合科学性、领导艺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充分运用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而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很难。管理的组织者往往不大注意在这方面花多大精力,有许多理论成果难以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消化,因而,现在推行的激励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非科学性。在领导艺术的提高方面联想集团可以说是一个典范。联想集团每年都选送一批中高层管理者到北京大学企业经理人MBA教学研究班进行学习深造,以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论水平以及管理激励能力和艺术。近来理论界对人本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比较重视,我建议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多了解一下人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领导激励艺术水平。

三、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个人的薪酬高低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等级的绩效指标要求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不搞好恶论人,亲者厚、疏者薄,要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尽量保证每一位员工心情舒畅。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再次,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除了传统的工资、奖金之外,还包括员工福利、股权激励乃至员工培训、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具备五个特性:竞争性、公平性、经济性、激励性和合法性。竞争性原则要求企业设立的工资水平与市场上同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平性原则要求企业不但要坚持外部公平,而且要还要做到内部公平,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合理,等等。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在年龄方面,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等。

(四)领导者的行为艺术是影响激励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業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种情感激励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除了这些,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家的不断培训深造,努力提高企业家自身的领导激励艺术,以便更好的激励企业员工。

(五)加强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

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员工也得到了锻炼,更加积极的迎接挑战,公司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此外,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自己,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岗位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艺”等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庆霞.知识型员工激励途径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6.

[2]曹飞颖.企业有效激励方法之探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

[3]孟冬.浅析企业职上激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胜利油田职上大学报,2006.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4

导言

当今的时代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任何企业要立足于当今世界,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和不断的有生力量的供给!而这竞争力和有生力量大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的各个层级的领导和员工。而怎样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有效激励下属员工!

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挖掘人、实现人的价值,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是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政策、措施也必须在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下就行。

人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元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要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

1.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企业是以人为主体而组成的。人本管理强调企业依靠人而存在,有人进行管理,即一切管理活动有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这就是“人即企业,企业即人”的道理。

2.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人的需要有:

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和前途命运而言举足轻重。而对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与事、人与人的关系的管理,故对人的管理事关重大。最后,提高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因此,把对人的管理列为人本管理的第一位,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要要求和必要保证。

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这一原则反应了对人的重视、了解与把握,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这也是人本管理与其他“见人不见物”的管理哲学的根本区别。

这里所言人的需要,主要是指区域成员的个性需要和个人期望,人本管理对此必须重视和研究。个性需要,即马斯洛所推出的个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要;还有麦克利兰所述个人有按高标准行事的愿望,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成就感;按弗隆的观点,个人期望表示为个人对行为的期望、对行为结果所导致的满足感的期望。为了自己需要和期望的实现,个人会做出努力,从而成为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不与组织的需要和企业目标现结合,个人行为则是盲目的,个人需要断然不能实现。因此,组织方面的因素必不可少。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实现个人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本应担当的责任,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激励是指管理者对其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与个人需要密不可分,个人需要时激励的基础,需要引发动机,进而产生行为;这一激励过程又保证了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积极性被调动的过程,真切地表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满足个人需要,实施激励,必须成为人本管理的要求和准则。

3.优化教育培训,完整人、开发人、发展人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中,企业目标已不再困于追逐利润最大化,二是拓展出新的目标内容,即必须同时为企业的劳动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的利益服务。

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含义。因此,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原则及衡量标准。

企业人的不断开发、完善与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对员工进行全面开发,它与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互为一体,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人本管理通过组织进行,这就要求组织形态和结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必须保证人本管理有效地实施。为此,应当构建有如下特征的企业组织形态或结构:

(1)组织必须为其成员创造利益,并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2)在组织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前提下,员工自愿进入组织,接受组织的职权和权威,称为"职权接受“。

(3)组织及其成员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接纳,协同合作。

(4)组织集权和分权平衡与适宜。

(5)组织的地位弹性。

(6)管理幅度合理。

(7)确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等。

当前,西方企业界盛行的组织扁平化和工作团队,多具如上特征,这是在人本管理理念之下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和创新。

5、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环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内容及衡量标准。人际关系好坏、和谐与否,对企业人本管理顺利就行,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1)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人门会由衷地热爱这一工作集体,于是,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增强;反之,倘若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则有着很强的离散力。

(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生活愉快。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必定使人心情苦闷、烦恼、情绪低沉,特别受到他人无端诽谤、打击、陷害,或者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3)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人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围人极其人际关系的影响。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诚恳相待、团结合作、互相友爱,必催人奋进;反之,则相反。

(4)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干劲,而这正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此外,现代企业发展都有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人际关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对企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团结广大员工为共同目标积极工作,企业风气正、形象佳,必高效益,然促进企业工作高效率,获取高效益,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不良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缺乏统一奋斗目标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缺少优良的道德风尚,甚至可能正不压邪,受至于这样的不良环境,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组织是人本管理的主体,追逐组织效益和组织发展,以及自我利益最大化,当然是其管理的宗旨和目标。但是,当今时代,组织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高素质人才。只有企业员工获得发展,组织发展才有可靠保证,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组织的发展。就个人而言,其发展必须以组织为依托。个人是在完成组织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之中求得自我发展的,离开组织及其工作,无所谓个人发展。由于组织及其个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互依托与相互支撑,因此,人本管理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必须坚持个人与组织同命运、共发展、双赢的原则。

在熟知和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下,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八招激励措施:

金钱激励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奖励。要使金钱能够成为一种激励因素,管理者必须记住下面几件事。

第一,金钱的价值不一。相同的金钱,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可从来就不那么看重。

第二,金钱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第三,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个人业绩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支付了奖金,对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

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尊重激励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

负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

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越是素质较高的人员,淘汰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如果用双因素理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可能更易让人理解。淘汰激励一般采用了单一考核指标,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同时还会使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员工很难有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具体的我们可以参考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

剖析专业人才激励机制

一、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个性、行为特质分析

专业技术人员是知识型员工的一种,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非知识型员工有很大不同。

1.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漠视。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数个性突出。他们往往会因为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而漠视任何权威。因此传统组织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这一特征也导致了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为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很难建立起忠诚组织的职业意愿,更多的是忠诚于职业和自我个性。

2.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创造性工作,他们凭借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一行为特征也导致了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结果难以监测和有效评定,从而使得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往往较其他类型员工的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

3.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在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中,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处于上部。与金钱等物质需求相比,他们可能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需要,一类是精神需要。物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精神需要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晋升和培训机会、职业生涯发展、团队的沟通、工作内容丰富化、企业文化、参与决策,工作环境等等。与普通员工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有以下不同:

1.自我发展需求。与其他类型的职工相比,专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为了保持其能力和价值,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他人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知识,要求组织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他们的知识更新、事业发展的需要。

2.工作自主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和自我考核指标框架下,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完成任务,他们要求有自主权,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愉快地完成。

3.工作成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满意度来自于工作本身,包括挑战性的工作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个需求可以通过实现技术理论、成就事业、得到同行肯定、拥有声誉等需要表现出来。

4.公平、公正需要。这一需要主要表现为对外部公正、内部公正与公平的需要,如外部公正需要主要表现为所得与所付出之间相符合,要求企业评价系统合理承认其知识的效价。而内部公正与公平需要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内部报酬分配的及时、公正,要求企业对其个人贡献的正确评价与合理报酬。

5.尊重与参与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主要表现为被组织、领导和同事承认与肯定、尊重与理解。

三、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措施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主要因素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金钱财富。就是说知识型员工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更加重视能够促进自身发展、有挑战性和自主权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特质和需求,在进行激励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短、中、长期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物质需要是低层次需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它只是满足了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是一种短期的、低层次的需要。只有构建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制度体系,而非单纯依赖于短期激励(薪资)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尤其是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助于通过“金手铐”的方式,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为企业建立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创造了条件。

2.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激励。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相继提升对员工的激励力度,以吸引和留住他们。最常使用的措施就是不断地加薪和奖励。实际上,专业技术人员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报酬。除了丰厚的收入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和培训机会都应成为企业的激励手段。

3.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要搞好激励,必须建立一套公正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激励的公平性。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切忌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草率地根据一两件事情就对某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品质、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下定论,对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检验和比较。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这样激励才能更有效。在激励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原则,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要有针对性。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对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认真地分析,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有一位热心钻研的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项科技成果,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物质激励,但是对于这项成果的市场推广,领导并不放在心上,不久这位科研人员就离开了这个单位,因为他需要的并不只是奖金和表扬,他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就感和成果的应用推广。这个案例说明,对于不同的个体应当采取不同的激励。

5职业生涯管理。如何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参与其职业生涯指导与管理,把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分析,可以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首要需要就是个人成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员工确定出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当目标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能对专业技术人员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6.工作环境建设。完善的激励体系既包含外在激励,也包含了内在激励。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会比较关注薪酬、福利乃至股权激励等物质化的激励,而比较忽视工作环境的建设,以及企业内在激励的体现。这里说的工作环境建设更多的不是指硬件(办公条件等),而是指软件(软环境)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更倾向于获得尊重,同时也更注重有宽松的、比较自主的工作环境,因此就需要企业重视营建这种企业文化和相应的制度。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拉帮结派、互相指责风气横行的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会大大减弱。

因此就需要企业重视营建这种企业文化和相应的制度。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拉帮结派、互相指责风气横行的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会大大减弱。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5

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可见,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资源,其中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激励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干劲与潜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截止2010年底,重庆市民营企业已超13万户,面对国家的政策支持,重庆民营企业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这些企业中很少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企业只有充分认清自身问题,采取有效激励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潜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重庆市民营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1)员工地位低民营企业老板多把员工看做“经济人”,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温暖,使得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产生较高的离职率。据统计,重庆民营企业普通员工流动率为50%,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20%,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重视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

重庆民营企业一般采用基本工资加奖金或加提成的激励手段,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根据超Y理论,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加入组织,最重要的是实现其胜任感,而胜任感是可以持续不断地被激励的。员工的需求不同。要求激励方式也应多样。

(3)缺乏培训体系

重庆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培训,由于认识不足,企业常把人力资源开发看作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培训多流于口头承诺和形式化,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加之资金投入不足,根本无法向员工提供充分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二、重庆市民营企业员工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重庆民营企业家多关注资金和市场,忽视人才。一些企业也谈“以人为本”,但并没有从制度上去思考“员工”的问题。更多企业则将员工看作企业成本负担,将员工的薪酬、培训等激励措施视为公司成本的增加,漠视员工所创造的价值。企业的招人、用人、育人也多是老板说了算,导致激励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激励措施也多是徒有其表。

(2)对激励理论理解片面

重庆一些民营企业无视企业本身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一味地模仿其他先进的激励模式,导致激励效果不佳;还有些企业则过分强调物质激励,认为金钱可以满足员工的全部需求,忽略员工精神需要。

(3)对外部人员的不信任

民营企业通常不愿重用外部人员,一是担心企业的商业秘密被泄露,不能充分信任外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认为外来人员不能和企业共同成长,员工会有短期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根据Y理论,只要为员工提供条件,给予信任和机会,他们并非不能自律和不愿承担责任的。

(4)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无形手段。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凝聚力是无法比拟的。而重庆民营企业大多管理者素质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构建具有特色和向心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三、重庆市民营企业员工激励的改进措施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将员工看作“社会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员工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意愿,鼓励员工在组织中得到发展,对员工实行更有效的激励方式,全面改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首先,注重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固然重要,但民营企业也必须着手建立相应的精神激励,如感情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等;其次,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激励。最后,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体系。薪酬形式的多样化,使员工安心于创造性工作,并从中获得更大的物质收益和精神满足。

(3)提供个人成长与发展空间

企业应鼓励、组织和资助员工的各种培训进修,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更新、更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使员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成长进步。企业还应做到“人适其位”,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做到职能相称,使企业形成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气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激励是通过塑造一种文化,让员工接受和遵从其指导,使之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建立和加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进而产生积极的行动。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其他的激励手段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是实施科学激励方式的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篇6

4.1 公开性原则

实行激励,一定要让员工知道他们需要和必须做的,否则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尤其是在一些金钱等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方面,一定要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利于监督和约束。

4.2 公正性原则

员工总会把自己付出和回报的比率同其他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比率相比较来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待遇,以此来确定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满意。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掌握激励的公正性,否则将影响企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3 公平性原则

员工要求公平是希望上级对他们的工作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贡献多的就应该得到较多的回报。否则,将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努力使员工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报酬。

五.激励方法

5.1 薪酬激励法

使员工努力工作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是薪酬。企业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要采取金钱上的奖励。人类的第一需求始终是物质需求,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最原始的动机,然而金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金钱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员工的价值不同,因此要合理应用金钱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工作热情。薪酬激励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平公正,否则可能伤害员工的感情,得不偿失。但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反对平均主义,一定要根据员工的业绩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

5.2 实行淘汰激励同内部提升激励并用

适度的淘汰机制可以使员工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员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企业活力。在企业实现淘汰激励的同时一定要配合使用内部提升激励,它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可以给领导岗位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不称职领导有危机感,平庸领导有压力感,优秀领导有成就感。”

5.3 荣誉激励法

对表现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精神上的奖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让员工感到自豪,受尊重,受重视。

5.4 榜样激励法

给员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引导作用,给员工精神上的支持,向榜样学习,争做榜样。

六.总结

上文讨论了管理中的激励问题,介绍了很多激励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新华.论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经营管理.,(4),64.

[2]何大伟.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9),11.

[3]李小剑,张志义.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煤矿现代化.,(z1),228-229.

[4]王琦.浅论企业激励中的柔性激励.科教导刊.2010,(26),109-110.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7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 知识型人才本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都很强。

在现在社会中,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 自身的素质都非常的良好, 眼光长远, 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自身的知识素养非常的丰富、思维创新能力很强、道德素养也很出色。

2. 流动性比较强。

知识型员工在获取报酬的时候, 主要依靠的便是自身的知识。这部分人往往在个人能力实现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 并且还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这部分人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和工作, 所以其稳定性比较差。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和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也给知识型人才流动提供了便利, 若是本身的工作对其失去了吸引力, 那么知识型人才很容易会有找新工作的欲望。这些知识型员工, 本身对职业的承诺比较忠诚, 对组织的承诺意识比较淡薄。

3. 知识型人才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让社会尊重和认可自己。

知识型人才在工作的时候比较追求工作的质量和成果, 愿意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 希望自己能够给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也希望能够得到企业对自己的认可。对于大多数知识型人才而言, 社会认可和尊重才是首要的, 金钱和物质等则要在社会认可之下。

4. 自主性比较强。

知识型员工工作的时候, 大都愿意从事技术性比较强的劳动, 希望在工作的时候自由度比较强, 有一定的刺激, 不喜欢自己的上司安排好自己工作的每一步, 这样会让员工觉得自主性比较差, 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 在工作的时候, 这些员工希望能够安排的比较灵活, 工作氛围也应该比较轻松。

5. 参与意识比较强。

根据研究表明, 知识型员工本身都会有一定的参与到管理中去的愿望。在企业中, 若是让知识型员工参与到决策中来, 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和信任, 知识型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强, 也能够比较真实的知道客户的一些想法, 若是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去, 员工自身的信心便会大大的提高, 能够真正的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二、企业目前普遍采取的薪酬策略

在企业中, 薪酬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若是薪酬制度制定的不够合理和科学, 很容易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研究表明, 在我国, 大多数的企业都很重视货币性的薪酬待遇, 这样无法真正的把知识型人才的特点显现出来, 知识型员工很难得到特殊的重视, 这对其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都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薪酬体系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薪酬的总量失衡, 局部发力;其次是企业本身的薪酬体系无法真正的和企业文化以及战略结合在一起;再次, 薪酬体系并没有实现和外部市场的接轨;最后则是, 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对员工的激励, 没有完善的升迁措施。

三、企业知识型员工实行全面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全面薪酬激励, 可以理解成, 企业在支付员工薪酬的时候把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组合在一起, 给员工提供货币的同时也提供一些不能直接用货币衡量的奖励。这种制度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经运用的十分广泛。

现在社会已经慢慢的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 在给员工提供薪酬的时候, 不能仅仅提供货币, 还应该提供其他方面的奖励, 更好的满足知识型人才各个方面的需求。这种制度的实施, 不但可以成功的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也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情况。分配形式的不同, 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效果, 若是企业在进行分配的时候, 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将各种方式结合起来, 这样便很容易让企业的员工齐心协力, 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若是做的不到位, 则很容易直接毁掉一个企业。现在在进行调查留在现有企业原因的时候, 知识型人才更加看重的是将来的发展前景、福利以及工作自由度方面的问题, 很少有知识型人才会考虑到钱的问题。这也能够看出, 想要让企业员工真正的满意, 高额的货币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 人们在物质方面取得满足之后, 往往会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需求, 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四、企业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激励策略的运用

在以往, 企业对待知识型员工和普通员工一样, 奖励的时候采取金钱或者升职的办法, 用优厚的奖金来吸引员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更加的严峻, 以上的奖励制度已经很难真正的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 怎样更好的把知识型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让其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将企业自身的利益和知识型员工的利益绑到一起, 不但能够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 还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

1. 建立新的薪酬结构来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合理的激励。

现在很多企业都喜欢采用“二叉树”结构的薪酬方式来对员工进行激励。在支付薪酬的时候, 使用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种方式, 货币性主要包括了直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等各个方面, 而非货币性的则包含了工作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 努力使员工的工作更加的有趣和有挑战性, 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其进行工作。但是在对这种模式进行把握的时候, 一定要科学合理, 确保其有效性和激励性, 由于在企业中, 员工的贡献是有一定区别的, 所以在激励的时候, 对不同的员工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

2. 更好地把货币和非货币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在企业中, 往往是知识型员工更加注意非货币方面,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若是仅仅靠货币来吸引员工, 则很容易失去吸引力。所以企业在选择薪酬方式的时候, 应该着重的认识到知识型员工本身的一些特点, 不但要有物质方面的鼓励还应该有精神方面的激励。企业应该根据知识型人才工作的成绩, 将其利益和企业的前景结合在一起。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采用了股票期权、购股权以及工资谈判制度、让知识型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法, 提高知识型人才待遇的同时, 也提高了企业对其的吸引力。这些措施都能够让知识型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 物质利益虽然也非常的重要, 但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却能够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让其更好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3. 将组织激励和个人成就激励结合在一起。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个人成就激励能够更好的将其潜力激发出来, 给知识型员工的一些经费进行报销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对自己的重视, 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去, 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此外企业还应该进行一定的投资, 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健全, 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其充分的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4. 在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企业在激发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积极性时, 还必须注意对员工的长期培养, 不能够为了当前的利益而耽误了知识型人才的长远发展, 知识型人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新的形势和技术, 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完善, 所以企业还必须出一定的资金, 建立相关的培养制度和机构, 确保其长期发展。

五、结语

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 薪酬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若是没有给知识型人才足够的重视, 无法将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 在面临市场竞争的时候, 很容易处于劣势。现在知识型员工已经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需求, 更加重视的是精神方面的待遇, 全面薪酬激烈策略恰恰能够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能够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摘要: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指的便是本身素质高、专业素质强、流动性强、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都很强, 希望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员工。现在我们国家, 大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货币方面的薪酬, 而没有重视其他方面的一些薪酬待遇, 无法将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殊性显现出来, 若是在企业中进行全面薪酬激励的实施, 便能够很好的把对员工的尊重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企业在进行全面薪酬实施的时候, 应该进行新的薪酬模式建立, 将货币薪酬以及非货币薪酬结合起来, 重视企业利益和个人成就的结合。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蒋凌玲, 郭敏“.涟漪式”全面薪酬战略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24) .

[2]闫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7) .

论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构建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代表企业的良好思想、作风、价值观念的思想理念。企业文化表现车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传统的激励机制并没有考虑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所以很少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对员工却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提升了员工的满足感和责任心。激励机制则是仅仅满足员工的需要,仅仅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员工更愿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而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员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此它所提倡的价值观,使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从构建企业文化向导对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与如何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立企业文化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与灵魂所在,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稳定基石,也是一个企业点点逐步积累起来得财富。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即使开始发展的很好但是最终昙花一现。若有企业文化,那么我们同时就应该重视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员工得到重视,使优秀人才得以利用,企业不断发展。所以建立员工激励的企业文化向导十分重要,是企业当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的利用人才

企业文化向导可以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同时员工也有被重视的感觉,感觉企业需要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使企业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进而使企业的员工队伍越来越强大。

(二)企业文化可以赋予企业顽强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会使企业拥有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员工工作态度积极向上,随着我们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即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向导可以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所以企业文化向导有利于激励员工,并且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借鉴。企业文化是员工有着激昂的工作热情,员工一直为企业的核心目标奋斗。企业文化一直激励员工对未来事业憧憬,使员工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创造出更大成就。

二、企业文化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主要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员工、 理解员工、 关心员工、信任员工,把放员工放在企业的首要位置和核心位置。企业要关心员工发展与成长,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员工的内在想法,企业为员工设计出不同的升迁途径,让员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帮助员工积极努力的去实现个人目标,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统一结合起来,员工会自觉地将自己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二)使员工有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作用在于:使员工产生信仰与使命感和形成良好意志力。企业文化向导是企业整个文化体的灵魂。企业要培养员工的信任、相互之间尊重与帮助、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员工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相互团结企业团队精神。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自身素接影响着企业的伦理道德水平。而企业员工的素质由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所影响。所以企业要求各员工定期接受培训。企业的领导者控制企业的命运,所以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结合

企业需要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完全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规章制度建设中,使其满足企业道德建设的要求, 使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加满足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可以建立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是员工更加积极工作,员工感到自己被企业重视, 使员工认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成长是紧密相连。企业在一定环境下是一个大家庭。企业文化建设让这个大家庭,所有员工都像亲人一样有很大凝聚力,在员工收获物质利益的同时,同时收获了精神的享受。所有企业应该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生活与尊重来打造大家庭的氛围。

(四)用实际行动建立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绩效机制

企业文化向导正确树立以激励员工的绩效考核理念,可是没有采取行动和具体的事由,往往使企业运营停滞不前。企业可以采用建立立相关制度来激励以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向导深入每位员工的心中,激励每个员工的工作态度。所以公司创造了以服务为主旨、运用一定的奖惩制度。表现优异的员工使其待遇优厚,所以每个员工都会努力工作。企业有了以激励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向导,得到了所有员工的认同,这样企业就会有良好的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果能得到及时的肯定,使员工产生很大的存在感、满足感和工作的信心,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员工激励体制是企业文化向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健全的员工激励不但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发扬企业文化,企业长远发展。本文对企业自身文化向导的意义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企业文化向导在员工激励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史高峰,孙浩冉,陈学福,齐治国.亚麻的开发和利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10.

上一篇:我喜欢的东西三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美丽的铁路公园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