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2024-07-27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通用9篇)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篇1

绘本《朱家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画和文字,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边读边想象,运用画面补充的方法感悟绘本语言简洁但表达意义深刻。

2、利用阅读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绘本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字。你能猜到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吗?这个字啊,它发生变化了,现在,你猜到了吗?“家”字现在是这样写的。板书:家。下面这部分读shi,就表示猪的意思。有房子,养猪了,就是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家的故事。板书:故事。巧了,要讲的这一大家子啊,就姓“朱”,可他们是这个“朱”板书:朱。那朱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一、导入

.图6:孩子们,瞧,这一大家来了。看封面,你来猜想一下,朱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猜想。指生说。猜的对不对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看看吧。

二、阅读绘本 第一部分 图7: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生读,评价:读的真流利,声音真响亮。

师:看来他们家的生活很不错啊!图8:师读。

图9:朱爸爸每天早上都这样喊着,那孩子们每天早上又是怎样的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指2生读。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饭桌前拍桌子大喊的样子。

如果孩子读不出喊的味道来:孩子,你这么温柔,这么慢悠悠,能叫喊吗?谁再来。指生读。评价: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饭桌前着急地直跺脚的样子。

师:朱爸爸和孩子们每天早上除了喊早餐外,还会喊什么?教师情境配合

评价:你每天早上就这么喊妈妈的吧,挺像的哈!师:孩子们啊,这一早上给我喊的,我真是晕头转向,焦头烂额啊。想一下,每天早上,朱妈妈会是怎样的? 图10,11:就这样送走了朱爸爸和孩子们,妈妈还会做些什么呢?指生读。

师:他在读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指生说。评价:你听的真仔细。他把3个“所有的”都重读了,就把妈妈的辛苦读出来了。在读的时候,如果慢慢地读,会更有感觉。图12:你听老师来读。教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评价:你读得真好,听了你读,我觉得这么多的家务活都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谁能再读出这种感觉来?听了你读,我觉得妈妈可真辛苦啊!妈妈可真累啊!

让我们一起体会着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带着你的表情,慢慢地读一读这段话。板书:辛苦

图13:忙碌的一天过去了,晚上回到家,爸爸和孩子们都饿了,又会喊些什么呢? 评价:真好,你放学回到家,肯定也这么喊的。儿子这么着急地喊,那爸爸又是怎么喊的呢?评价:爸爸可真着急啊!图14:辛苦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没有任何的休息,又跑到厨房里,为她的老公和儿子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看他们吃得多香啊!

图15: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三人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起了电视,瞧,爸爸的腿儿都搭在沙发上了,多悠闲自在啊!那孩子们你猜猜,此时的妈妈,她在干什么,她也在看电视吗?那她在哪儿呢?在干什么呢?

图16:你们猜的可真准啊,妈妈还在忙碌着呢!配乐情境创设:

当爸爸和孩子们在悠闲地看着电视时,妈妈在…… 当爸爸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报纸时,妈妈在…… 当孩子们在高兴地玩着游戏时,妈妈在…… 当父子三人已经进入梦乡时,妈妈还在…… 妈妈是多么地辛苦,又是多么地劳累啊!

孩子们,观察画面的颜色以及妈妈的样子,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还观察不出来,可以对比切换图片。)

预设:这昏黄的画面就像妈妈的脸色一样,再仔细看看,你能看清妈妈的脸吗?妈妈的脸是模糊的。通过昏黄的画面以及妈妈昏黄模糊的脸,你能猜到,此时此刻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心情?评价。板书:失望。

图17:看来啊,读绘本,不仅要读文字,还要会观察画面呢。板书:观察。第二部分:

师: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朱家的父子三人已经对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习以为常了。可是啊…… 图18,19,20:师读。

师:孩子们,猜一猜,朱太太留给他们的信中会写些什么呢?指生说。对不对呢?

图21:孩子们,快,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啊?(朱先生的手变成猪手了,墙纸上的小花也变成小猪了。)

图22:这是刚才朱先生刚进家门时图画,你也来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墙上的开关、门把手,朱先生的胸花都是小猪,这时候墙上的小花还没有变成小猪呢)

师:你看,作者的想法多有意思啊,这也是绘本独特的魅力,它有画中画。板书:画中画

师:其实啊,作者是希望我们看画的人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画面中细节的变化,明白作者的想法,看来啊,你们又和作者想到一块儿了。

图23:没有了妈妈在身边,那现在猪爸爸和猪儿子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家里的变化,发挥你的想象,自己选择一幅画面,在小组内具体来说一说。板书:想象

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汇报:哪一个小组来具体说一说。评价。

师:现在的家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干净温馨的家了,这个家已经变得像猪圈了!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一团糟了!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指生说。

评价:他们太需要妈妈了!这是孩子们的心声啊!有妈妈的孩子才像个宝啊!有妈在家的日子才温暖啊!他们感受到了妈妈的重要啊!第三部分:

图24,25,26:在父子三人万般期待,苦苦央求下,妈妈回来了。当妈妈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作出什么样的动作,又会说什么呢?

图27,28,29,30:他们还可能像这样,跪在妈妈面前,下定决心,一定改变自己。他们真的改了吗?他们又会怎么做呢?配乐。瞧,他们干得也挺开心的呢!

图31:除了这些,他们还能做什么呢?傍晚,朱爸爸和孩子们回到家,他们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给予思考的时间,自己练习说一说。

图31:师:朱爸爸和孩子们,通过此次生活的磨练,改变了自己,主动承担起家务来,减轻了妈妈的负担。妈妈也变得快乐起来。板书:快乐 这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都喜欢这样的妈妈吧,快乐的妈妈才是美丽的妈妈!

一、总结

师:读完了这个绘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回家试着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观察妈妈的表情变化,写一篇小日记。

通过今天这个绘本的阅读,我们还掌握了阅读绘本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用上这些方法阅读更多的绘本故事。板书设计:

朱家故事

辛苦 猜测

伤心 观察 画中画

快乐 想象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篇2

一、精心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内容。为此, 应注意三点。一是图画富有美感, 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是故事内容新颖、有趣, 贴近儿童生活。三是故事主题对儿童成长起引领作用。

当前, 大部分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为此, 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手法创作的绘本《朱家故事》。故事涉及性别平等、家庭文化等主题, 文字比较简洁、情节富于想象, 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另外, 故事的图画充满趣味, 隐藏着富于变化的细节, 学生可在阅读中边寻找、边欣赏。总之, 通过故事与图画的结合, 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绘本的乐趣。

二、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为孩子提供趣味盎然的作品, 其原则是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为此, 在教学中, 我根据中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 给《朱家故事》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提升对“家”的认识, 学会承担责任。二是通过“导”“猜”“说”“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图文阅读,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读了这个故事, 喜欢这个故事, 并乐于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那么这样的绘本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既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 又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该如何引领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 获得能力的提升呢?

1. 引导“猜想”, 激发兴趣

“猜想”是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 是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 是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猜想”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 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和文中的省略之处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想”, 以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同时, 让孩子在教师的讲述或自己的阅读中获得印证, 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例如绘本《朱家故事》的封面图是:妈妈面无表情地弯着腰, 背对脸上满是笑容的爸爸和两个孩子, 这暗示了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在教学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封面图引导孩子“猜想”故事内容,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绘本《朱家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 壁炉架上有一封信, 朱先生打开信封, 里面有一张纸……”到此, 故事戛然而止, 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 让学生“猜想”:“朱太太会在信上写什么呢?”就这样, 学生尽情猜想、积极参与, 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此起彼伏。然后, 教师揭示朱太太在信中写的内容:“你是猪”, 旨在使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 细心读图, 丰富想象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完整的故事。《朱家故事》的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说:我画图时, 很喜欢加上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常常会忽略它们, 但多读几遍后就会有崭新发现。所以,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细心读图, 体会图文背后的意蕴。例如可充分利用《朱家故事》中的“朱太太干家务活时”的组图,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发表意见。事实证明, 孩子是读图的天才, 他们能够看到许多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朱太太干活时总是一个人, 弯着腰、低着头, 很孤独”;有的孩子说:“我发现看不清朱太太脸上的表情”;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图的颜色比较暗淡。”由此,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一步深思:“这幅图画, 作者要告诉大家什么?”

3. 联系生活, 提升认识

那么, 如何在阅读故事和互动交流中, 使学生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例如在《朱家故事》的教学阅读分享环节,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讨论话题: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你们家里, 是不是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经验好吗?你觉得朱太太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完成许多的家务活呢?在一个家庭里, 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怎样做, 这家人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呢?

通过话题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从故事走向生活, 从他人走向自己, 从现象走向本质, 最终达到叩问心灵的目的。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篇3

《害羞的小哈利》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关于战胜“害羞胆怯”心理的书。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图画书创作者大卫·卢卡斯的经典代表作,画面美丽典雅又充满想象力,情节简单、内容形式独特,把哈利害羞的心理含蓄地表现出来了。哈利很害羞,他不希望引起人的注意,每次在公共场所总是尽量隐藏自己。他特别设计了好几件外套,可以让自己融入周围环境里。直到有一天,他犯了一个错误(是现实与他的想象发生了偏差),让大家都注意到他了……

绘本《害羞的小哈利》,不仅语言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欣赏和阅读,而且画面也很优美,特别是描绘皇宫的那几幅画,非常大气和典雅。小哈利的故事让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幼儿园里也有不少小朋友像小哈利一样有些胆怯和害羞,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我就产生了以此绘本故事为载体,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变得勇敢和自信的想法。仔细分析这个绘本故事以后,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将其运用到语言、社会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以及帮助幼儿掌握表达内心情感的多种方式。为此,我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3个不同领域的活动。

二、活动设计

语言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故事的技巧和细致观察画面的能力。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故事的温馨感人和丰富的想象力。

3. 体验和大胆表达故事中人物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欣赏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害羞孩子的视频片段;《害羞的小哈利》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观看视频片段,初步了解害羞心理。

活动二:通过观察,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哈利)的害羞心理。

活动三:完整欣赏故事,体验害羞心理以及转变历程。

社会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不同性格同伴的情感。

2、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帮助幼儿疏解害羞和胆怯的心情,并勇敢地展示自己。

活动准备:

本班幼儿在不同场合下害羞的照片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导入活动

活动二:幼儿交流自己的害羞情结

活动三:鼓励害羞的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向同伴展示自己

美术活动:害羞的……

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重点欣赏《害羞的小哈利》绘本中小哈利隐藏自己的四幅图,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完成自己的作品《害羞的……》。

2.掌握黑白画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享受猜测他人作品的喜悦。

活动准备:

《害羞的小哈利》课件;人手一张四开白纸、粗细黑水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回忆、观察和分析

活动二:尝试作画,讲述内容

活动三:集体交流、点评,制成《害羞的……》画册

三、活动反思

从以上的3个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个绘本故事,但在各个领域中的教学目标却是不同的,而且后面的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前一个活动之上。

1.在语言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小哈利的内心世界。

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去表达。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许是因为这本优秀的绘本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每幅图一出现,还没等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就已经用其敏锐的观察力解读了作者的意图。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有3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当孩子们观察小哈利在家中也穿着和沙发一样图案衣服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发出的疑问:小哈利为什么在家里也要将自己隐藏进来呢?他家里又没人。老师高兴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这么想,谁能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时有的孩子说:对呀,这更说明小哈利是个害羞的孩子呀,他连在家里都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孩子说:他可能担心家里突然来了人怎么办,所以还是将自己藏起来。

还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能移情体验小哈利接到请柬时内心世界发生的冲突,有的孩子觉得如果自己是小哈利会去参加派对,有的孩子觉得不会去参加派对,大家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但很快就有幼儿想出了既能去参加又能不引人注意的好办法,和故事中的情节不谋而合,非常精彩。第三个有趣的环节是,老师发出疑问:小哈利到皇宫参加派对如愿了吗?他是不是把自己藏得很好呢?在小朋友纷纷为小哈利的好主意高兴时,老师切换到下一个画面。原来哈利来到皇宫后才知道,派对是在皇宫外的花园里举行的,他不但不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反而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大家对他服装的肯定和赞扬让他的胆怯和害羞从内心渐趋消失,他越来越自信,后来还帮很多人做了新衣服,结识了很多朋友。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真正走进了小哈利的内心世界。也许在他们的心中,还在思考着一个个的问题:我在什么时候也像小哈利一样害羞的呢?我是个大胆的孩子吗?我怎么和害羞的孩子做朋友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

2.在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肯定自己接纳他人。

在本次活动中,我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感到很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害羞幼儿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给他们以力量和支持。幼儿在回忆哈利特别能设计缝制服装的过程中,懂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害羞的幼儿在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后,自卑心理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心的增强。如豆豆小朋友勇敢地为大家唱了一首歌,老师就问大家:豆豆唱得真好听,如果声音亮一点儿就更好了,你们想不想听她再唱一遍?小朋友齐声说:好!在小伙伴热情的鼓励下,豆豆真的又唱了一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唱得声情并茂,博得了小朋友热烈的掌声。

害羞是指人遇人、遇事怕难为情;或是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担心人耻笑而心中不安。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幼儿完全克服害羞心理,变得大胆自信起来,但在这两节活动中,孩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那些仍然害羞的孩子,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呵护他,及时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耐心等待他的进步,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这些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最美、最动人的笑容。

3.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害羞情结。

每个幼儿都有创作的欲望,有时我们只是被他们的外表所蒙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这次美术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同样带给了我惊喜,原来孩子们的害羞也是形形色色的。轩轩说,在妈妈带他去服装店试衣服时很害羞,一件件衣服脱了穿、穿了又脱,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你看,真的很害羞哦,我就想躲到衣服里面不出来。星雨说,每次老师让我到前面来回答问题时,我都很害羞,生怕自己答得不好,下面的小朋友要笑话我,所以我就想躲藏到黑板后面去,让他们看不到我的脸。毛毛说,我不喜欢家里来客人,因为客人一来,妈妈就会让我跟客人打招呼,有时还要表演节目给客人看,挺难为情的,所以,我有时一听有客人来我家了,就赶紧藏到卫生间去。乔乔说,我最喜欢滑滑梯了,还喜欢将一些小的东西带到滑梯上面一起往下滑,可老师总是批评我不懂规矩、不遵守纪律,我好想有一件和滑梯一样的衣服呀,穿上它,老师就不容易发现我了,我就可以尽情地玩儿了……

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向我敞开了心扉。因此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将自己内心曾经的羞怯现出来,然后我们将孩子们的所有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孩子们来猜一猜,是谁藏起来了,藏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羞怯得到了宣泄和疏解,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快乐和自信。

天鹅的故事名师教学实录 篇4

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基于学生不断生成的问题。课堂上,学生要不断地接受思维和认识活动的挑战,使教学过程不断在爬坡。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不断地点燃、激发。若此,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本节课是借班上课,学生在自己的语文老师带领下已学了一课时。本人中午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学生产生了新问题,又自主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带进了课堂。于是,我的教学就是基于此而展开。在教学中,问题不断地得以解决,又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就感不断得到彰显。

本节课的教学,还与课本的写法相一致。一是抓住三次“克噜——克哩”的叫声,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二是本文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写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而非童话、寓言。通过教学,学生对生命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一、引导提问

(师生问好后)师:《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同学们已学习了一节课。中午,我到班上(是借班上课)问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懂,要求同学们研究解决。现在我们又上课了,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还不大明白,请举手。 生:天鹅为什么是扑在冰上?

生:为什么是老天鹅第一个冲上去?

师:把这个问题重新问一下,就是——(生)为什么是老天鹅第一个扑上去? 生:老天鹅难道不怕疼吗? 师:你说怕不怕? 生:怕。

师:你把这个问题重新问一下。 生:老天鹅怕不怕疼?

师:你其实想问的问题是:既然老天鹅怕疼,为什么还要扑上去? 生:老爷爷为什么不打天鹅,天鹅有几百只呢,一打就能打到。 师:老爷爷的名字你知道吗?一齐说。 生(齐):斯杰潘老人。

师:斯杰潘老人为什么不打天鹅,而且——(生)而且多少年没有动过猎枪? 师:还有问题吗?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要向我讲这个故事?

师:各人记住自己的问题,这节课学好了,这些问题自己就会明白的。

【教学因“疑”而起。这一部分充分让学生提问,且要把问题提好。还要用准确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疑问。这同样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二、导学第一次“叫声”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 生:冰封湖面,天鹅没有吃的。

生:起因是老人去打猎,但是天冷了,湖面结冰了,鸟儿没有吃的。 师:是的,就是冰封湖面,(鸟儿)无食可吃。于是就传来了天鹅那清脆的声音。请打开课本,谁来模仿这个声音。(三位学生读:“克噜——克哩!”)

师:“克噜——克哩!”有标点。有两个标点。第一标点是——(生)破折号。第二个标点是——(生)感叹号。

师:破折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因为它是连起来叫的。

师:如果我这样叫:“克噜,克哩”(很短促),能不能用破折号? 生:不能。

师:如果这样叫“克噜——克哩”(教师有意拉长),能不能用破折号? 生:能。

师:这个破折号就表示——(生)声音的拖延。我把它称为声音的延长。再齐读这个声音。

生:“克噜——克哩”(读得延长了) 师:如果不用破折号,用逗号怎么读? 生(齐):“克噜,克哩”(很短促)

师: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那就是感叹号。为什么用上感叹号呢?为什么不用句号呢?

生:冰封湖面,找不到吃的,天鹅紧张。 师:你用紧张的语气读一读。(生读“克噜——克哩!”) 师:他感受到了紧张,你们感受到什么呢?

生:惊讶。因为本来以为这里有吃的,但冰封湖面,却没有吃的。 师:你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生读“克噜——克哩!”)

生:着急。因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呢?所以着急。 师:你用着急的语气读一读。(生读“克噜——克哩!”) 生:生气。怎么没有吃的呢? 师:你生气地读一读。(生读“克噜——克哩!”)

生:扫兴。因为初春到了,它们飞来了,本来以为有吃的,而现在冰封湖面,什么吃的也没有,所以扫兴。 师:你扫兴地读一下吧。(生读“克噜——克哩!”) 生:害怕。因为它们怕自己会饿死。 师:你读一下。(生读“克噜——克哩!”) 生:担心。

师:是的,老师还读出了一种犹豫。为什么还读出了犹豫呢?

师:天鹅发现其他的鸟儿看到冰封湖面,就飞走了。我们这一群天鹅是留下来,还是——(生)飞走呢?那就是两个字——(生)犹豫。 师:谁来读一下呢?读出犹豫的语气。(生读“克噜——克哩!”)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也许是着急,也许是担心,也许是犹豫,也许是害怕——(生读“克噜——克哩!”)

师:冰封湖面,一群天鹅飞来了,它们的叫声传来了,那就是——(生齐读“克噜——克哩!”)

【这里用两个标点来点拨,一是让学生体会了天鹅的处境,以及在这种处境下天鹅的内心。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真有意思,连标点符号都有丰富的内涵。语文魅力无穷。】

三、感受老天鹅的伟大

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只天鹅飞起来了。一只怎样的天鹅? 生:一只老天鹅。

师:上课开始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老天鹅先扑在冰面上呢? 生:想给天鹅群做一个榜样。

师: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一般是小孩先上,还是大人先上?你们觉得呢? 生:大人先上。

师:为什么不让小孩儿先上呢?本文中,为什么不是小天鹅先扑呢? 生:大人经验多一些。

生:因为老天鹅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想为小天鹅们做些贡献。 师:它具有牺牲精神,你说得多好啊!

生:因为它觉得比小天鹅快一些,它先动起来,小天鹅也才会学着以身作则。 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死,也要先死年长的,总不能先从小的死起吧!(生笑)

师:这一自然段,我们要好好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谁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你读到哪个地方,让你心灵为之一颤? 生:它舍己为人。

生:它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破冰。 师:大家称它为——(生)破冰勇士。

师:“破冰勇士”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字。这个字是——(生)“勇”。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它的“勇”?(生沉默)

师:我读着读着,老师觉得有一个词最重要,你觉得是哪个词?为什么? 生:扑打。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特别地用力。

师:为什么用“扑”而不用“拍”?这个地方能改为“拍”吗?我想让一个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扑”的动作与“拍”的动作。(一生到前面演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演示?

生:因为“扑”的力量大,危险大,而“拍”力量小,危险也小一点。

师:所以我们生活中有一个词——“拍马屁”,能不能用“扑马屁”呀?(生笑)。如果用“扑马屁”,那屁股就要——(生)开花了。(生笑) 师:所以“扑”速度快,力量大。从这个“扑”我们体到会—— 生:老天鹅的勇敢。 生:老天鹅毫不犹豫。

生:老天鹅做出了一个杰出的榜样。

生:其实,这段中其他的词语也有了这种“扑”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重重”。因为如果不重的话,冰面就不可能裂开。

生:我从“腾空而起”体会到。因为不是腾空而起,扑打冰面的力量就不大。 师:不腾空而起,那就不能用“扑”,而只能用——(生)“拍”了。 生:“沉重的一击”,这个词能显出它用的力气很大。 生:“震”。因为力量大才能把冰面震得颤动起来。

师:听老师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猛地,它收起了翅膀,“呼——”(声音渐强)“笃!”(戛然而止)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下落的声音像飞机起飞的声音。

师:像飞机起飞的声音,它飞走了,不回来了?请改一下。 生:把“起飞”改为“落下”。

师:那是飞机下沉的、下坠的声音,那是“呼——”。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笃!”

师:从这个象声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老天鹅有牺牲精神。 生:我感到这一击很重。 生:我感受到老天鹅很疼。 师:老天鹅哪些地方疼啊! 生:胸脯和翅膀。

师:难道仅仅是胸脯和翅膀疼吗? 生:身体,各个关节。

师:所以,文章里用了一个字——(生)“震”。 师:全身都——(生)震疼痛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生读这一自然段) 师:谁来读第二次。不仅是第二次,还有第三次。(两位同学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都来尽情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生齐)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

【重点段落要抓得住,盯得紧,展得开。重点段的教学要灵活,方法要多样。这一段的教学努力体现着这一点。教师先让学生抓关键词,接着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老天鹅之“勇”。在其中,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四、读懂第二次“叫声”

师:难道震疼的仅仅是老天鹅吗?还有—— 生:还有其他的天鹅。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一位老人,有可能会受重伤的。

师:所以,你这位小天鹅,心也震疼了。请坐。还有—— 生:因为它们被老天鹅顽强的毅力和勇气震撼了。 师:你这个小男天鹅心也疼了。(回答的是一位男生)还有——

生:因为老天鹅是伴着它们长大的,就像它们的亲人一样一直陪在它们身边。 师:你的心也——(生)很伤心。还有—— 生:斯杰潘的心也很疼。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看到老天鹅舍己为人的情景,被感动了。 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斯杰潘老人为什么要放下猎枪?为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感动。

师:这时,他已经被感动了。不仅感动了一群天鹅,也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于是,所有天鹅都加入到——(生)破冰当中。

师:他们都腾空而起,可是——(他们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经过这一次次沉重的打击,(生)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于是,冰面就逐步逐步地裂开了。它们是那样的——(生)齐心,那样的——(生)欢快! 师:疼吗? 生(齐):疼。

师:为什么还欢快呢?

生:因为它们终于把冰破了,所以非常开心。

生:因为它们把冰破了,可以吃东西了。所以再疼,也值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齐读。从“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一直到这一自然段末。)

师:这里的“克噜——克哩——克哩”是犹豫吗?(生:不是)是紧张吗?(生:不是)是担心吗?(生:不是)有害怕吗?(生:没有)而是——(生)高兴;而是——(生)快乐;而是——(生)开心;而是——(生)非常兴奋。谁来读这样的叫声呢?

生:“克噜——克哩——克哩”(读出了兴奋的语气)。

师: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号子——(生)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这里抓住“震疼”来展开,让学生领悟到一群天鹅是怎样被感染、感动,以至投入到破冰之中的。教学中,又巧妙地链接到斯杰潘老人的视角,这也是老人放下猎枪的重要因素。】

四、理解第三次“叫声”

师(读):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生)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胜利的声音。

师:这里还写出了胜利欢呼的姿态。哪些词? 生:昂着头,挺着胸。

师:谁来昂着头,挺着胸地读“克噜——克哩——克哩!”(数名学生)“克噜——克哩——克哩!”

师:让我们一起来:它们昂着头,挺着胸——(生)“克噜——克哩——克哩!” 师:于是斯杰潘老人想着这样美好的画面,边说着,边喝茶,然后——(生)深情地说——(生读。从“多么可爱的鸟儿啊!”一直读到最后。) 师: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可爱在何处呢? 生:团结一致。 生:勇敢奉献。

师:后面的两个字是他比大家都理解得到位的,是哪两个字? 生:奉献。 师:是在老天鹅奉献举动的感动下,群体天鹅团结一致。老天鹅的可爱,小天鹅的可爱,不在它们的——(生)外表,而在于它们的——(生)心灵。让我们深情地说——(生)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因有了前文学习的基础,这一处的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胜利的激昂。鸟儿的可爱就在这里。】

五、激发敬畏生命之情

师:学到这个地方,我们刚才自己所提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我还有。为什么把枪一挂就是30年呢?

生:这是因为“我”受到了这些天鹅的启发,从此以后就不打猎了。 生:天鹅不是不通人性的,它们也懂得团结一致。 师:31年,枪会拿下来吗? 生(齐):不会,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件事情铭刻在“我”的心中。

师:也就是说,这个枪不仅挂在墙上,也挂在了——(生)心中。

师:不是挂了一年两年,而是挂了——(生)30年。将来还会——(生)继续挂下去。

师:这支猎枪不打天鹅,会打野鸭吗? 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知道所有动物都会有这种团结的精神。 生;他不想伤害动物。

师:将动物换一下——(生)生命。

师:和我一起写“生命”。你们写在书上,我写在黑板上。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两个字。 生(齐):生命。

师:不要那么苍白,不要那么无力,不要那么无情。读:生——命!

师: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写法上很特别。无论是起因,无论是经过,无论是结果,都伴随着天鹅的——(生)叫声,这叫声把整篇课文都带动起来了。(让学生读贯穿文中的三次叫声,且读出相应的语气。) 师:这种写法非常精妙。

师:还有一个问题。这是大家都没有提到过的问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斯杰潘老人讲故事”呢? 生:因为是斯杰潘老人亲眼目睹的。

师:这四个字很重要。亲眼目睹,就说明这个故事不是童话,而是——(生)真实的,不是虚构的。所以“生命”不是虚无的,而是真实的。

师:这一群天鹅感动了斯杰潘老人,还感动了——(生)我们,还感动了写这篇文章的——(生)作者。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就意味着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师生齐)——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敬重生命,敬畏生命! 师: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脚前有一只小甲虫,你知道老师想到了什么故事吗? 生:天鹅的故事。

师: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会想到“天鹅的故事”呢? 生:因为甲虫和天鹅都是动物。

师:都有——(生)生命。因为在甲虫身上也许也发生了像天鹅一样的展示生命色彩的壮烈的故事、动人的故事。于是,老师把脚挪开了。

师:假如有一天,你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只野鸭在天上飞,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生)天鹅的故事,也许在它身上也——(生)发生过天鹅这样的故事,动人的故事。

师:让我们把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好好地读一读,希望这支枪不仅挂在墙头,也挂在我们的——(生)心中。让我们齐读:斯杰潘老人深情地说——(生读至文末)。

师:从此,我们的心头也挂着一支——(生齐)猎枪,我们永远不去——(生齐)动它。

师:下课。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篇5

纵观当代教育领域的研究,都将核心素养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教育目标的细致化,对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更多要求。既有地道外语的浸染,同时兼顾人文情怀的渗透,在这样的追寻中,绘本作为一种新鲜又时髦的教学资源跃入眼帘。

绘本,英文名称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通常画面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强,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实际道理深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绘本对语言和绘画的构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内容一般朗朗上口,通篇只出现一两种句型,复现率高,在国外已被广泛运用于语言教学中。

启示和探究

有一个名为《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L本故事,这个享誉全球的绘本故事所使用的语言具备反复性和朗朗上口的特点,文中多次出现On Monday he ate through one apple.But he was still hungry...On Tuesday he ate through two pears,but he was still hungry...On Wednesday he ate...but he was still hungry...将一条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绘本在单词的选取上很地道,也有一定难度,但绘本的阅读对象基本是十岁左右的儿童,甚至更年幼的孩子,他们似乎并不“惧怕”这些有难度的词汇,想来也是有赖于绘本在语言建构时能遵循复现率高、首尾押韵的方式展开,在听觉、视觉和整体学习方面带给学生一种正向的刺激,为孩子们掌握和运用句型提供有力的帮助。

与之对比一下传统课堂的故事教学方式,由于文本中的语句没有太高的复现率,一般是这样处理的:将故事中出现的新单词、新句子拎出来,变成独立的单词教学、句子教学和语法教学,拓展了几个相关练习后,再退回到整篇故事的教学当中,英语教师也在思考:故事教学课到底让孩子们学什么呢?单词?词组?语法?教学的时候往往最注重的就是这些东西,但事实却总是到了最后孩子们错得最多的还是这些知识,为什么呢?

原来孩子们学了故事里那些句子根本就不会用啊,没有足够的情景让他们将学到的东西反馈出来,没有运用就没有理解,只有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

英语绘本教学是一种故事性教学的模式,但它并不提倡单独剖析单词与语句,因为不能打破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反而更多的方式是:不刻意讲解每一个新词新句,而是更多地采用体验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迁移能力的锻炼。而且因为能保持一定的反复使用频率,核心句的使用可以在过程中自然消化。

比如绘本故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故事中的棕熊四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见到了不同颜色的动物与人物,随着教师的引导: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学生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教师接着问:Red bird,red bird,what do you see? 学生答: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文字有韵律,学生读了还想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绘本教学中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便是对故事内容进行再现或创编,这是制造机会使学生能运用语言的一个内化过程:把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不仅存入,还要提取。为什么许多孩子开不了口说英语?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会去想对错,流利的语言也就戛然而止了。反之,如果无论语法,让习得的语句以自然的形式存在的话,孩子们说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他们说出来了,不用刻意去思考它,也就会慢慢形成英语思维。带着音韵说,带着节奏说,带着句式说,进行模仿创编。学生读完的一本绘本故事,就是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一种语言形式。

笔者曾为教绘本故事制作微课,要讲的绘本故事名为The Very Quiet Cricket,故事中出现了10种不同的昆虫名称,以及表示它们各具特色鸣叫方式和标志性动作的单词,就词汇难度而言比较高。

受着传统教法影响,笔者刚开始设计脚本时恨不得将出现的知识点全部囊括进去,全部一一解析清楚,在“时间限制”的约束下,又因不知如何展开,感觉变成了单纯的讲故事,颇为苦恼。后来,渐渐理解绘本教学要在文章上进行取舍,提倡教师不必“讲完”。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起、承、转、合的变化,因此,教师利用绘本故事情节的转折、悬念,可采用“漏掉一个片段”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适当停顿,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去猜后面的情节,巧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于是,笔者这节绘本微课最终大胆地选择了片段呈现方式,通过声音、动画等趣味性手段模拟包括主角小蟋蟀在内的四种昆虫鸣叫方法,剩下的则以任务形式分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把看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沉淀故事,理清故事脉络,把握故事主线。而且,也不必担心学生们习得有难处,因为核心句型已贯穿到课前导读、课中泛读和课后任务中去了,用提高复现让语言渗透于无形。

衍生与运用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找到合适的绘本,在日常的常规教学课上,如何将英语绘本与日常英语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提高呢?受绘本的启示,教师可以试着将课本内容创编成绘本,对现有的教材和材料进行改动,加工成绘本,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一堂动作故事教学课上,笔者便做了尝试。本来动作故事教学一般都是指令性语句,带着孩子们教教动作完毕,而笔者就地取材,就教材中故事主角在前面做的事情的图画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Toby收到朋友Dina的邀请函,去参加Dina的派对时发生了意外”的趣味小绘本故事,不但构建了一个学生容易理解的情景,学生参与感明显上升,也让动作指令的出示方式更有逻辑性,不必拘泥于按顺序呈现的死板方式,在无形中将打乱顺序做动作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现了。

以往的动作故事教学总是点到为止,只着重对学生听方面的训练,笔者在进行教材创编后,加入认读和书写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这种类型的内容不再只获得单项训练,而是得到多方位的提高。

绘本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塑造,也是英语绘本在教授学生英文的同时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在绘本阅读学习中,孩子们不仅仅学到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故事隐含的道理,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绘本重视孩童真实的生活体验,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做讨论和思考。绘本“以小见大”传播正能量的智慧,值得沿用到教育教学中。

英语绘本教学,既像故事教学和阅读教学,又有着与传统形式完全不同的地方。值得肯定的是,绘本教学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综合能力,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培育出国际视野与国际理解情怀。也许下一步,教师可以把原版的英文绘本或复制,或改编,引入课堂,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相整合。

优秀绘本故事 篇6

1、从小老鼠想吃苹果到达成愿望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趣味。

2、在故事中,初步感受各种动物的习性以及数字的变化。

3、体验合作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图片、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封面,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新的绘本,看看封面上有谁,你认识它吗?

2、看看除了有鼠小弟还有什么?(还有一棵苹果树)你们看这是一棵怎样的苹果树?(高高的)鼠小弟看到这棵苹果树,它心里会怎么想?(鼠小弟想吃苹果)这个绘本的名字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二、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PPT(1)

高高的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鼠小弟想吃苹果,他会怎么做呢? 又大又红的苹果可诱人了,苹果的香味飘得很远,吹到了森林的每个角落,你猜猜会把谁引来的呢?(幼儿猜测)

2、播放PPT(2)

你看到什么了?(飞来了一只小鸟,拿了一个苹果。)它是怎么拿到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大胆讲述)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翅膀„„)它会飞吗?

3、播放PPT(3)你看到什么了?(来了一只猴子,拿了一个苹果。)猴子是怎么拿到苹果的?(猴子会爬树,爬上去就拿到了。)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会爬树„„)他会爬树吗?

4、播放PPT(4)

听,咚咚咚,是谁来了?(来了一头大象,拿了一个苹果。)大象能摘的到苹果吗?大象是怎么拿到苹果的?(大象伸出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拿到了。)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长长的鼻子„„)

5、播放PPT(5)

哇!是谁又来了?(来了一只长颈鹿,拿了一个苹果。)长颈鹿是怎么拿到苹果的?(长颈鹿个子很高,有长长的脖子,一抬头张嘴就拿到了。)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长长的脖子„„)

6、播放PPT(6)

咦!这又是谁来了呢?(来了一只袋鼠,拿了一个苹果。)袋鼠是怎样拿到苹果的?(袋鼠会跳得很高,一跳起来就拿到了。)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能跳得那么高„„)

7、播放PPT(7)

你又看见了什么?(来了一头犀牛,拿了一个苹果。)犀牛是什么样子的?犀牛是怎样拿到苹果的?(犀牛的力气很大,它用头猛的撞树,一撞苹果就掉下来了。)鼠小弟心里面是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那么大的力气„„)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鼠小弟的动作表情,做做动作:“鼠小弟把头对准树干,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撞树,(哇„„双手抱头)疼得鼠小弟牙齿咯咯响,差点昏倒了。

8、播放PPT(8)

鼠小弟最后还是没有吃到苹果,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了,鼠小弟很着急。这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海狮在跟鼠小弟说话)它们在说什么呢?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怎么说?(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鼠小弟问: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你有长长的鼻子吗?你有长长的脖子吗?你跳得高吗?你的力气大吗? 海狮回答说:“你说的这些我都不会,不过„我也有一样特殊的本领啊。” 你们猜一猜海狮有什么样的本领

9、播放PPT(9)

哇!你看到什么了? 鼠小弟和海狮能拿到苹果吗?(海狮把鼠小弟抛了起来。)

10、播放PPT(10)

鼠小弟和海狮是怎么样拿到苹果的?(鼠小弟坐在高高的苹果树上,正在把苹果摘下来抛给海狮。)

海狮一个人能拿到苹果吗? 鼠小弟和海狮合作拿到了苹果,你猜鼠小弟会怎么办呢? 他们两个拿到苹果会怎么办呢?

11、播放PPT(11)

鼠小弟和海狮互相合作,它们都拿到苹果了,瞧,它们多开心呀!

三、师幼共同讲述

四、理解故事的含意,体验共同合作分享快乐的喜悦

1、讨论:“鼠小弟和海狮怎样才能吃到苹果的?”

2、鼠小弟虽然矮小,没有其它动物的本领,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目标,积极想办法,主动和海狮合作,发挥它们自己的特长,终于两人都拿到了苹果,实现了共同的愿望,分享着合作的喜悦。瞧,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呀!

3、小朋友们,故事里有这么多动物,你想做哪一个呢?为什么呢?

绘本故事名师教学设计 篇7

绘本有时也叫“图画书”, 绘本虽以图为主, 但是绘本的图不是文字的附庸, 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 每张图都有丰富的内涵, 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 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 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 并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在开学伊始, 我也曾经使用过无声绘本, 但是一年级孩子识字的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 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有声绘本是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 是课外阅读的首选。

本课是自编教材一年级第12课《我的故事在哪儿》, 本节课主要让孩子们在鼠标熟练操作的基础上, 正确使用单击、双击、指向、拖动、右击操作, 找到故事书、打开故事书、阅读故事书, 并能解决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电脑操作问题, 例如“声音太大或太小”、“窗口太小或偏了”、“看完后想看另外一个怎么办”、“如果不想关闭怎么办”等问题, 以便能用更加熟练的电脑操作, 更好的阅读故事。

[案例描述]

“今天我们要开始自己阅读故事书了, 不过啊, 想看到这几本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噢!孔老师把这三个绘本故事藏在了你们电脑的三个不同的位置。”

上课伊始, 我就给孩子们抛出了这样的话题, 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 大家都安静下来好奇地盯着屏幕, 感觉很新鲜。于是我接着说:“老师先透露一下三本书, 分别是《妈妈的甜蜜小麻烦》、《独自去旅行》、《你还爱我吗?》”配合着精彩的预告片, 同学们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 “你最想看哪一本呢?”我紧接着问, “我想看《妈妈的甜蜜小麻烦》”、“我想看《独自去旅行》”、“我特别想看《你还爱我吗?》”, 学生的回答也异常响亮。于是我趁热打铁, 抛出新的话题:“那就需要你们运用熟练的鼠标操作, 去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 有没有信心找到?”“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样子, 我紧接着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果想得到小红旗的奖励, 还要听清老师下面的要求:找到你想看的这本书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每个故事第一个读完并能说出故事内容的小朋友, 可以奖励两首小红旗!”

于是孩子们就纷纷用前面学习的灵活的鼠标操作开始在电脑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本绘本书。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 熟练正确地使用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右击这些操作去寻找故事书, 我的心里真开心。

欣赏完三个有声绘本故事后, 学生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和小范围的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 学生都踊跃回答。

[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了这样几点体会: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博客在本课程中的一些说明

(1) 在阅读课伊始, 需要对在机房上课提出相应的要求, 并加以训练形成上课的规矩, 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没有良好的上机习惯, 开放式阅读课程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2) 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进行摸底, 对于阅读课程需要使用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需要在阅读课程中穿插教授, 否则会影响阅读课程的开发进度。

(3) 关于博客的使用设想: (1) 在学生基本掌握拼音后, 教授孩子注册个人博客, 并学会博客使用的基本操作。 (2) 每次课上共同阅读的书籍, 课后老师上传到博客, 孩子们可以继续进行讨论。 (3)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可以在博客上上传一些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片段, 推荐给大家, 共享读书的喜悦。 (4) 各学科老师也可以注册自己的博客, 在博客上给孩子们推荐相关学科的优秀书籍。 (5) 老师可以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话题讨论, 比如针对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发布一些心理故事、心灵鸡汤、关爱故事等, 开展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鼓励有困惑的孩子在博客上与老师私聊, 了解孩子们的困扰, 与班主任及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关于促进网络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想法

(1) 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 它能不知不觉改变学生、塑造学生, 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从教室的布置上下些工夫。比如, 在墙上张贴些优秀绘本的宣传画册、在班级读书角放些绘本读物、定期向学生们推荐些优秀图书等。这样, 既能让班级充满“书香”、“墨味”, 又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班级环境。另外, 还可以开放阅读的空间, 把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校园里, 比如小树林、草地上、花坛边,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 营造一种放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拉近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 阅读电子屏也是个很好的阅读新方式。

(2)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绘本,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经常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情况, 定期在班内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读故事比赛、表演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 还可以通过组织评选“阅读之星”的方法, 调动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 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有效地激励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

绘本馆里故事多 篇8

我们的约定

某天,一位家长对我说,儿子豆豆没有时间概念,每天早上吃饭磨磨蹭蹭,导致经常迟到,问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当天下午,我看到豆豆时,脑子里忽然萌生一个念头:我可以跟豆豆约定每天早上8点见面,用这种方法鼓励孩子每天准时到校。想到这里,我一边拥着豆豆一边跟他聊天:“豆豆,你最近早上到校好像不早哎!”

豆豆好似没有迟到的概念:“不晚啊,我每天都是在9点之前到校啊。”

我说:“现在已经进入夏天了,9点到校已经很晚了,要8点之前到校。”

豆豆没吭声,我继续说:“那我们来个约定,每天早上8点我们在绘本馆门口见面,好不好?”

豆豆听说跟我约定见面,很开心地答应了,并与我用小指拉钩钩,用大拇指盖章。

之后一周时间,豆豆基本上都能在约定的时间到绘本馆跟我见面,只有一次他迟到了几分钟,看见我的瞬间情绪有些低落,还主动向我保证下次见面不迟到呢。

豆豆妈告诉我,自从我跟豆豆有了约定,为了能跟我准时见面,豆豆早晨吃饭比以往快了,有几次在校门口下车后都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绘本馆。

母亲节的礼物

到绘本馆借书的孩子基本上都喜欢看书,为了能让他们养成每天坚持看书的习惯,我也时常思考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

母亲节前夕,我整理了许多套关于母子情感之间的绘本,想让孩子们把绘本借回去,然后在母亲节那天讲给妈妈听,当作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楠楠是个长相文静,喜欢看书的小女孩。她来借书的时候,我向她推荐了一本,并认真地问她:“楠楠,知道这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

楠楠迅速地答道:“我知道,是母亲节。”

我问:“知道母亲节的含义吗?”

楠楠说:“知道,是妈妈的节日。”

我微笑着引导她,继续问道:“那你准备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

楠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明白她笑的意思了,看来她没有给妈妈准备礼物,也没有向妈妈表达感恩的意识。“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送妈妈礼物要选妈妈喜欢的,我想妈妈让你在绘本馆里借书,说明她喜欢你看书的样子。如果你在母亲节那天讲个故事给妈妈听,她一定会很开心的。”楠楠妈在一旁配合地点点头,楠楠也欣然答应了。

母亲节过后的星期一早上,楠楠来借书,我问她:“楠楠,昨天送妈妈礼物了吗?”

楠楠开心地说:“我给妈妈讲故事了,妈妈可高兴了,以后我还要多看书,然后讲给妈妈听。”

看到孩子快乐的神情,我心里偷偷地笑了:让孩子喜欢看书,这不正是我的用意嘛!

英语绘本故事 篇9

Fred was going to school. When he passed a park, he saw a man sawing a big branch from a tree. The man was on a ladder and the ladder was against the big branch he was sawing. “Hi, it is dangerous.” Fred shouted. “After you cut off the branch, you will fall, too.” But the man didn’t believe him, and said angrily, “Go away, you little thing.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Fred could do nothing, so he left. He didn’t go far before he heard something crashed. He rushed back and found the man lying on the ground.

Fred asked some men for help. They carried the man to the hospital.

一个愚蠢的人

弗雷德走在上学的路上。路过一个公园时,他看见一个人在锯一棵大树的树枝。“嗨,你这么做很危险的。”费雷得喊道:“你锯了那树枝后,你会摔下来的。”而那个人不相信他,愤怒地说:“快走开,小东西,没有你的事。”

上一篇: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研究下一篇:助人为乐的小乌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