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语文教学设计(共10篇)
名师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主干部分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关注周围事物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并能说出它所代表了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学生口头表达)
二、课堂流程: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梁思成以及科普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站起来口头表达,需要补充的话则邀请学生进行补充)
过渡语:那以上这些观点都是我们自己对中国建筑的感性的、零散的、直白的认知,那么今天我们将带着科学的、理性的、整体的眼光来看一看,在梁思成这一伟大的建筑家,他的笔下,中国建筑有何特征。
2.出示PPT中的学习目标。
3.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并给文章划分出层次,并组织语言概括段意。(3分钟左右,2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4.细读文本。“一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那么我们的研读重点就放在了文章的第二层。接下俩我们将要仔细品读第二部分的文章内容。
5.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按照顺序,分析自己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其特征是什么。(学生板书展于后黑板。)
6.那么这九大特征能否调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三、课堂作业
用你自己的话按照文章中你所学到的写作顺序介绍你的学校。
名师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依托全国百强期刊《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推广全国小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特色经验, 展示小学教学的特色设计与不同风格名师的教学特色, 为广大小学教学工作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主办单位:
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组委会
协办单位:第三届全国百强期刊《小学教学设计》杂志
第二届全国百强期刊《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三、参会对象:
小学教师、教研员及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
四、活动内容:
(一) 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特色设计征集: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 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与反思。参赛作品须包括:自我介绍、设计思路、教材版本、别人评价 (或自评) 和详细通讯地址 (电话) 。
2.评选:由专家组制定评审标准并组织评审。根据征稿质量, 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作品将择优在《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刊发。获奖作品择机辑集出版。
3.收费标准:每份参赛作品收50元评审费, 用于专家评审、通联、证书制作、证书邮寄等费用开支。
4.截止日期:2009年10月20日。参赛作品通过邮局寄送大赛组委会, 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以附件形式传送。评审费寄至:山西教育报刊社刘斐。
(二) 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1.论文要求:参赛论文应内容新颖、语言流畅, 有独到的见解和实用价值, 体裁不限。每篇论文字数限4000字以内, 并在标题下面注明作者姓名、详细通讯地址 (电话) 及邮政编码。为了使本次活动具有针对性, 我们鼓励读者按照以下要点撰文 (题目自拟) : (1) 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2) 对新课标理念下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3) 对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剖析与对策; (4) 对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研究; (5) 新课标理念对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透”; (6) 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2.评选:由专家组制定评审标准并组织评审。根据征稿质量, 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作品将择优在《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刊发。获奖作品择机辑集出版。
3.收费标准:每份参赛作品收50元评审费, 用于专家评审、通联、证书制作、证书邮寄等费用开支。
4.截止日期:2009年10月20日。参赛作品通过邮局寄送大赛组委会, 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以附件形式传送。评审费寄至:山西教育报刊社刘斐。
(三) 全国小学名师特色教学观摩课
1.内容:由全国小学教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推荐的名师进行现场观摩教学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观摩课将充分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不同风格的教学特色, 同时还进行专题研讨和互动。
2.时间、地点:观摩教学活动拟定于2009年下半年举行。有意参会者请于2009年6月20日前邮寄回执或发电子邮件报大赛组委会。具体时间、地点及活动安排, 在接到回执后正式通知本人。
3.收费标准:每学科活动收取听讲费200元。欢迎学校或教研室组团参加, 10人以上的团体, 免1人听讲费。
五、组委会联系方式:
名师语文教学设计 篇3
简单地说,名师或是“自然而成”的,或是“打造而成”的。前者是作为教师没有成为名师的主观欲求,只是恪尽职守地努力着,经年累月,成绩斐然,“无心插柳柳成荫”,名气出来了,就成名师了。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是,作为教师有主观成为名师的欲求,或者经过外部环境作用,唤醒了教师这样的欲求。“自然而成”的名师,存在着“名”的有限性,或许他的名气层次性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存在着“实”的欠缺性,由于教师其“名”是他“顺其自然”而来,其理论内涵与学识主动建构不够,使其“名”背后的“实”难免肤浅与不完善;存在着成名速度的缓慢性,自然而成显然不如有意打造那样有利于教师尽快成名。名师打造分为自我打造和外部打造。而这两者常常是结合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名师打造的理想状态。教师为使自己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积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探索,加强反思总结,建构自己的“实”而成名,这就是自我打造。外部打造主要是教师自我之外的环境、氛围、机制、体制、机遇等因素对教师成名的积极作用。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打造而成”的名师,外在标志是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名师的品牌是他的代名词,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就自然会想到他的品牌,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等,反之,想到某一种教学品牌就会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字。“打造而成”的名师,内在含蕴是他所学、所做、所思、所创而建构的一套体系,是一种学术功力,有学者把这样建构的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型,即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思想修养等素质都比较好;二是“T”字型,即在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有个人专长;三是教研结合型,即教研一体,成果丰硕;四是三栖式,即精于教学的能手,善于创作的好手,长于科研的高手。
“打造而成”的名师,是“名”“实”统一的,是外在品牌与内在含蕴的和谐建构,这样的名师是具有学者化特征的。有专家揭示出名师学者化特征有: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著的探究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打造名师的有效路径何在
打造名师的通用路径就只有一条,就是学者们研究的教师成长的一般途径:学习——实践——研究。这包含着教师主体自我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的学习着、实践着和研究着,但终归是要靠教师自我充分的主体觉解和有效的自觉行动,才能将教师自我打造成名师。所以,学习——实践——研究,实在是太普通的教师成长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路径,都在用这样的模式来促进自我的专业化成长,但造就出的名师却寥寥。
于是,我们不禁要对学习——实践——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追问,即,教师在主体完全觉解(有充足的成为名师的愿望)的前提下,如何学、如何行、如何研,围绕什么来学、行和研,才能尽快促进自我的成长,将自己打造成名师?
笔者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认为,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个性化设计教学”,是实现名师打造的有效路径。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怎么回事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照抄教案,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今天就去补救,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应该有什么收获,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心里没有底;而在这六年中,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非“真实个性化设计”现象
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这只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不是“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以一贯之地实施自己的构想,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这也还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非“大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种“小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低年级写话练习,该进行多少次练习,每次练习什么内容,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他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没有完整的“大设计”,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个性化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强烈的专业化成长需求驱动下,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化、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实施方法等,并将“设计”自觉化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大量的教学成果,从而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这里面的关键要义是:
1.“个性化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个性化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是“个性化设计”的目标定位,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遵循并不囿于,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个性化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形成科学的观念,甚至观念系统;同时,“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结语,一些概念,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个性化设计”是“大设计”,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做“行动的研究”,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写作和发表(行动研究说的“公开”),要求累积成果,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个性化设计”追求达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状态的发展,是在教师预设中的发展,是在教师视野中的发展,是朝着教师希望的愿景发展。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并提速专业化成长。
四、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
按照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观点,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脑的教师,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胸中有着宏伟蓝图、能够泼墨自如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高屋建瓴地指挥的战略家,应该是一个胸怀战役全局、能够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他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教学,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以“个性化设计”教学为载体,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预设融入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学生未来几年(或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
重庆的刘希娅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教学品牌):“学生自主成长”。
(一)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促进理解和感悟,力避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以情换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刘希娅老师所做的总体预设,全面、系统,仅从“六年规划”的篇幅上就长达数十页。这样的“蓝图”勾勒,导引着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
刘希娅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愿景——六年影响一生”描述: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面色红润,目光清澈,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心地善良,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行款整齐,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与人交往言语得体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遇到不会的,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听,去想,去问,去讨论,去上网查;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常有奇思妙想,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愿景描述,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预设”有序实施,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这样,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战术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因为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在下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个性化设计” 教学,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再学习,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积累后,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教育)愿景、操作模式与方法,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勾画出自己的“行动图谱”后,再依“谱”行动,同时伴随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行动研究,条理化地真正建构化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体系。
当然,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打造名师的一条有效路径,孤立地进行这一工作,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有效地打造名师,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特别是区域性的名师打造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催化名师的诞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夏感》名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语言,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个地方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已远去。你们对夏天是什么感觉?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适当点评。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散文,它描绘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夏天。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作者梁衡(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储存、积存
澹澹(d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ng)(b):气势盛大
黛色(di):青黑色
匍匐(p)(f):爬行
3、提问: 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4、提问: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提示:可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把课文的语句说进你的话中)
师示范:我从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这是一个蓬勃的夏天,植物长得很茂盛。
感悟:我从_____看到一个_____的夏天。(多媒体显示)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我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中看到一个紧张的夏天。
生2:我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看到一个收获的夏天。师:是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生3:我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农作物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生4:我从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看到一个生命交替的夏天。
生: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
(师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棉苗、高粱、瓜秧
(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
(农民辛劳)
师:这就是黄河流域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黄土地的金色夏天有着独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北方流域的夏天。(多媒体显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烘烤: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的答案:
1、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3、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6、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作者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精心营构,每一词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表达着对夏的赞美和感悟。那么,我们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呢?
四、指导朗读
师: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要读出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要读出夏天火热、急促的氛围。还要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显示:梁衡散文的特点,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出示朗读训练的内容
1、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多媒体出示: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在一首描写《夏》的诗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学习。
夏
扯一缕炽热的夏风
放进柳笛未逝的童贞中吹响
撷一片高天的轻云
喂养洁白的思想
是枣花绽放的季节 是丰收鼓荡村夫情绪的日子
堆积如山的金黄
飘逸醉人的幽香
晶晶汗水润透铜色的土地
贫瘠的土壤哺育着芸芸千苍
黝黑的肤色中萌生翠绿
盛夏启程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布置: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写一段话。
忆江南名师教学设计 篇5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词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2.有感情朗读。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感受美
1、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4、理解“忆江南”
5、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教师小结。(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比如“蝶恋花”“渔歌子”“卜算子”等,词牌不同,词的句子也不同。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
1、诗是无情画,画是有情诗。
2、学生自由朗读词,采用对照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
3、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5、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三、探究诗意 感悟情
请猜测诗人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的呢?这种心情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诗人通过反问突出了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四、欣赏歌曲,延伸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
篇二:忆江南教学设计二
忆 江 南 教 学 设 计
桃源县实验学校 林 峰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其他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2、课件欣赏江南美景,配乐播放江南有特色的风景图片。
板书:江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1、读准字音,读顺词文(出示词课件)
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你为什么这么划分? 三、四两句有点特别。发现了吗?第一,字数相等;第二,上下相对。古诗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仗。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评价:读得怎样?听了他的读,有意见发表吗?你认为他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来给他提提建议。
3、齐读全词
三、品读词句 感悟诗意
⑴ 自由读词,想一想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⑷ 全班汇报交流。
我看大部分同学有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接下来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① 作者为什么要忆江南呢?
有谙熟于心这个词知道吗?就是对事情非常熟悉。
③ 关于作者有谁了解呢?
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也就是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④ 师生读词
① 读着这个“好”字,同学们会想起了江南的哪些美景?
② 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呢?
③ 如果我们把这个“好”字换成另一个字,你会换成那个字呢?
(美、佳、棒、妙??)
这就是经典诗文用字的精妙。
师——江南好,师(加重语气)——江南好,①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②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请同学闭上眼睛,听——
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解释意思)
④ 多美啊,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江边,眼前正是
多好啊,你就是追忆中的诗人,请你们读——
(课件:能不忆江南?)
③ 同学们,其实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
(叹号、省略号、反问、反问与感叹连用?!)
(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江南好!(全词)——能不忆江南?
1、忆诗人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想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 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
2、读诗句
诗人仅仅是忆江南的景吗?
⑴ 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能不忆江南?(课件)
江南的人民我深深地思念你:分读全词——
江南的春色我如此地眷恋你:分读全词——
⑵ 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诗人白居易,让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全词——
3、悟深情
当诗人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时。
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篇三: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2.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4)“风景旧曾谙”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
绿色蝈蝈名师教学设计 篇6
通过自己介绍提出上课要求:(三自:词语,自己解决;课文,自己解读;作业,自己布置。老师干什么?组织发言,参加讨论,适当时候,谈谈提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
二、讨论课文的处妙处
1、关于音:
写声音:想像中的法布尔:远处传来,一个人,或许就地坐着,或许靠在一棵大树下,可能嘴里还含着烟斗,静静地,请听着
拟人手法。
用什么办法体会?读,背,替换。
2、关于形:(神)
上身是白色短袖,配着一条深灰色裤子,加上细长身材,倒也是个简洁明快的人,还有些精干。透过那副金边眼镜,倒也隐隐约约地显现出一些智慧。
3、关于食性:
与《蝈蝈》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观察程序:
杂食动物
蝈蝈食性 我想
⑴ 莴苣不喜欢 大概要鲜肉
⑵(发现)捕蝉而食,用蝉喂养 ──由于甜食而
⑶ 甜水果
⑷ 昆虫与水果,甚至是小草(观察、实验)
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假如:蜘蛛是如何捕捉食物的?
没有蜘蛛,也没有自投罗网的虫子。怎样观察?
引虫子。蜘蛛出来了。怎样吃的?怎样捉住的呢?
蜘蛛怎么知道的?风?再捉虫
蜘蛛为什么自己不粘住呢?
有我:我在干什么?(回到全文)
我倾听,我欣赏,我观察,我试验,我思考。主人公有两位。
(主线)仿佛跟着他一起在研究昆虫,给人以一种发现的乐趣。拟人,比较。开头这样写的妙处。
物外之趣。(《童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作青鹤白云观)
4、小结:
此文因为而选入了教材。
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徐霞客游记》)文而无彩,行之不远。
为课前阅读材料进行补充。
最后,有没有需要更改的地方?(二个人,一个作者,一个是译者。)
待:板书与有关语句。
【所带资料】
“‘徽派语文’名师团队”简介 篇7
“‘徽派语文’名师团队”是由安徽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吴福雷老师构想和倡议的,得到了全省小学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此后,安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徽派语文”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一支旨在探索“徽派语文”的内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团队。团队由安徽省各市县区教研员、特级教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覆盖全省各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卓越的专业性。自成立以来,团队发展了10个小学语文研究基地和50余所基地校,研制出了生本课堂、自然课堂、简约语文、引领式教学等多个教学模式,大力推动了儿童阅读,同时形成了“简单的复杂———真实、扎实、朴实,以简驭繁,简化环节、方法,寻求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语文名师 篇8
一.心无旁骛志自远,不待扬鞭自奋蹄:名师需要内驱。
君子有“三不朽”之功业:“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要努力在本行业有所作为。这种有为,源自内心的欲望和冲动,有了它,就会激发做好工作的热情,产生出色工作的强大力量。
1.内驱产生动力。教育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而要成为优秀教师,这种付出自然更大,也更艰巨。动力从哪里来?来自强烈的做优秀教师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我们不吝啬自己,顽强的拼搏,并且坚持不懈。魏书生非常热爱教师工作,后来招工、提干、回城,他一次次拒绝,上百次打报告要求留下来做教师,并且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成就,以致做校长、做局长仍舍不得离开课堂。何以如此?因为他有“教书育人”的强烈的愿望,从与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所以执着坚韧,无怨无悔。
2.内驱凝聚精力。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他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也不可能躲过人世间的种种诱惑,而有了内驱,他才能义无反顾,集中精力,不管风吹浪打,不管灯红酒绿,不管事物缠杂,不管路途曲折。有位特级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自己曾面对过的改行、经商、做家教的诱惑,深有体会的说:不是对教育情有独钟,我很可能心思浮动。我不后悔,几十年的“万念俱灭存一念”,我尝够了教育的甜蜜。
3.内驱激发创力。有了强烈的内驱,你就会不断进步,不断攀登,不断优化教学,不断思考工作的新举措。特级教师凌宗伟先追求课上得好,然后追求学生成绩好,接着努力去提高教科研水平,结合教学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强烈的内驱促使他不断的创造,终于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相得益彰”的名师。
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师需要积淀。
名师不可能与生俱来,更多的是靠后天的积累。在具备了一定的天赋和素养之后,能否成为名师,就看你后天的积淀了。这种积淀要立足“三个阵地”:
1.要立足文本这个阵地。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为我们胜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读书的领域要泛一点,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跨学科、跨领域阅读,甚至读一些闲书,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我们崇尚经典,经典是永恒的星辰,经典使人厚重。陈金明教授主张语文教师背200篇散文、300首诗词,有了这样的积累,不管他过去学的怎样,他就会不一样。是的,把教材读透了,教学中就能游刃有余;把书本读多了,课堂成为一池活水,知识成为涌动的河流,从事教育就能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了。
2.要立足课堂这个阵地。名师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而且是为研究而上课,课让你充实、让你感悟、让你反思,课让你情感丰富、思维敏锐、创力无限;名师需要“磨课”,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门东洲中学俞玉萍老师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每上一次,都注意不同的角度,都追求不同的境界。
3.要立足生活这个阵地。名师必须好游。泰州名师陈国祥为了教好《泰山极顶》,亲自去泰山,在山顶上找到一个最好的位置,守了一夜。正因此,教学中他才能与学生一起激情洋溢;名师要投入生活。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做生活的主人,接近孩子的喜欢,与孩子们找到共同语言。如东实验中学李凤老师带孩子们春天游桃园、秋天到狼山登高赛诗,到陕西支教带回石榴就在班上开“石榴晨会”,让学生一边品尝石榴,一边学习石榴的有关知识。
三.遍觅金针辟蹊径,取他山石自成体:名师需要博采。
名师的成长不是孤立的,他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又要“杂取种种人成为这一个”,更需要有一个促使他成长、帮助他进步的团队。这里要做到“三个有意”:
1.有意涉及各种流派。语文教坛,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魏书生的民主教育、孙双金的情智教育、高万祥的人文教育、钱梦龙的导读艺术、赵谦翔的绿色语文、丁有宽的读写导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于漪的探求语文教学综合效应等,这些都个性鲜明,建树颇丰,我们要注意汲取,博采众长,并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
2.有意经营业务团队。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团队,有任务,逼自己努力;有比较,促大家不懈: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进步,在团队中发展。另一方面,自己要组建团队,比如名师工作室,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培养共同的兴趣,交流感兴趣的话题,研究相关的课题,在切磋中提高自己,在合作中不断提高。
3.有意保持独特个性。有个性的教学是富有魅力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充满创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让人永远记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学。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必须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保持和发展必须一切从效果出发,必须讲究个性的科学和完善,必须注意个性的不断丰富和充实。
四.峰回路转渐佳境,水到渠成开镜天:名师需要“蜕变”。
名师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他需要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记着自己的追求,一直不忘自己的身份,一直不弃自己的专长,走好业务成长的每一步。这里要做到“三个好”:
1.要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要成为名师,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懈追求。丁卫军老师致力于“简约语文”研究,长期以来,不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而且孜孜不倦地钻研,为自己的实验寻求理论的支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径和风格,而且基本完成了理论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要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认真立项,深入研究。李吉林老师有了教学的积累和感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从古诗的“情”和“境”的关系中受到启发,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归纳出“情境教学”的研究课题,并一直研究下去,先后确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的规划课题,按照周期认真研究,把教学不断推向高新境界,终成当代教育家。
3.要描好自己的探索轨迹。有位名师这样描绘其成长印迹:第一阶段:抢人眼球,讲课注意辞藻的华丽和知识的丰富,让学生佩服;第二阶段:略显匠心,由教师主宰变成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以连环式提问推进,最后形成图表式板书,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第三阶段:自成一体,提出“一主四步”课堂结构:以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重点解剖、知能迁移四步,使学习具有一种整体性,体现一种科学性;第四阶段:形成风格,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投入学习活动、自主进行能力迁移。这样走稳每一步,就完成了作为一个名师的成长周期。
五.春有繁华秋见木,一枝一叶总关情:名师需要“有心”。
一位名人所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是的,名师都应该是有心人,因为有心,他才有灵感,才会充满创造的激情。这里,要坚持“三个为”:
1.名师以关注为习惯。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关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站在教育前沿,占领学科的制高点,从容而游刃有余。有研究成果表明,《唐雎不辱使命》是虚构的:唐雎已经134岁,已没力气;带武器见秦王,不太可能,秦王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如果我们对这些新成果不知道,还在那里照本宣科,那肯定是缺乏关注品质,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2.名师以思考为常规。名师必须具有思考的禀赋,要常常思考教育现象、教学行为,并从思考中获得启发,通过思考有所改变和提高。比如学生的阅读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仅是要学生去读,更要培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去“悦读”,并形成“跃读”的独特路径。有了这样一些思考,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更有立体性,效果自然也更佳。
3.名师以研究为乐趣。研究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会去联系,去联想,去触类旁通。研究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去表达,与人口头交流,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作进一步梳理,又可充分吸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成果更全面、更科学;比较成熟的可形成文章,相对成熟就可投稿,暂时难以成篇的就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待时机成熟再充实完成。我们说,研究了自然成果丰硕。
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名师追求“至善”。
不懈追求,臻于“至善”。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热爱的情怀,要有仰望天空的气质、执着不懈的精神,同时还要有乐在其中的状态。
1.为人,大智若愚。要成为名师,就要远离功利,多做事,少言利,要记住:你最需要的是一个有利于你发展的宽松的坏境;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善于跟各种类型的人相处,对领导尊重,对同事看重,对社会自重,又不能自视清高,委屈要受得,吃点亏也无所谓;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乐,自得其乐。教学是乐,交往是乐,做其他工作也是乐,要乐得有点痴,痴得让人羡慕。
2.为教,享受教育。名师要以教育为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要以教育为趣。陈蕴珍问金岳霖先生为什么喜欢枯燥无味的逻辑学时,金先生说是“好玩”,好玩的游戏精神使创作和研究充满乐趣。我们要以教学为尚。同样的内容,怎样教,效果迥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教学上的新思维、新手段、新方法会层出不穷。我们以“品味时尚”之心去领略和实践教学上的时尚,自然会不断有新意,不断有建树。
3.为生命,品味人生。名师的人生应成为信仰的演绎,我们要努力将教育作为我们的信仰,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教育的魅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孜孜不倦地探索,实现教育的梦想,创造教育的奇迹。名师要追求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愉快的记忆:一堂课的成功会产生欣慰,改变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会激发兴奋。名师要努力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要有素质、有修养;还要多才多艺,天赋横溢。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人羡慕,令人称赏。
《圆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篇9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77页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十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和圆相关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巩固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扇形的认识。
2.通过回顾梳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先将学过的知识呈现出来,再不断地补充完善,进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复习: 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是什么? ②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二)课堂设计
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整理基本知识点
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汇报课前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点,汇报时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评价。①圆的认识
师:本单元我们先认识了圆,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思考1:圆有哪些特征?
先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小结: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
②圆的周长
师: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之后,学习了圆的周长,知道了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明白了C=πd或C=2πr 思考2:π的意义是什么?它是怎样得出来? 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π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任意圆的周长都是其直径的π倍,不会因为圆的大小而改变。它是经过多次实验和计算得出的结论。
典型题目: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6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照这样的速度,李老师从家到单位的路程是9000米,50分钟能骑到单位吗?
3.14×0.6×100×50=9420(米)9420米>9000米 可以到。
学生完成汇报时,重在引导注意易错的地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求周长。③圆的面积
师: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又一起探索了圆的面积,明白了“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同时我们也经历了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探索出的圆的面积公式S=πr2。
思考3: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长方形后,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
自主画图并交流。
归纳小结: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公式才是S=πr2。怎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典型题目A:公园草地上一种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2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圆面积公式的一般练习)
典型题目B:一块环形铁片,外圆半径是0.5m,内圆半径是0.3m,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归纳:圆环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两个同心圆的面积之差。
典型题目C:课本77页整理复习第1题,增加一问,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这类题目有什么特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是怎样来分析题意的?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④扇形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图形——扇形。什么是扇形?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交流。
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在不同圆中,圆心角相等,半径越长,扇形越大。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2)沟通知识的联系
师: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本单元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扇形,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这一单元整理一下么?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师引导形成思维导图:
3.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1)先在空白处画出图A。
1cm2cm1cm2cm图A
(2)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是()cm2,空白部分面积是()cm2。【知识点】画圆、扇形、圆的面积 【答案】(2)3.14 cm2,0.86 cm2。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在画图中感知解决组合图形的方法,用转化的方法求阴影部分及空白部分的面积。阴影部分实际就是一个圆的面积,空白部分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差。
2.一个圆形餐桌,桌面的半径为2m。(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在这张餐桌的中央放一个半径为1m的圆形转盘,剩下的桌面面积是多少?(3)如果一个人需要0.6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知识点】圆的面积、圆的周长、圆环的面积 【答案】①3.14×22=12.56(㎡)
②3.14×(22-12)=9.42(㎡)
③3.14×2×2=12.56(m)12.56÷0.6≈20(人)
【解析】题中呈现的信息灵活多变,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通过解决圆形餐桌面的大小、可坐人数、转盘外空余面积等问题,实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哥哥和弟弟分别利用圆和正方形设计出了图A与图B(如下图所示),图A与图B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dm,请你计算一下,图A与图B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相等?
【知识点】圆的认识 【答案】不相等。
名师文言文教学设计 篇10
1、激趣为先,文白倒译,化难为易。以巧问妙答故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以逆向翻译法降低心理抵触,增强兴趣。
2、 夯实基础,重视字词。教学生如何辨别多音字的读音;重视书写的规范;抓关键字词体会文章主题及人物特点。
3、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文言文读准、读顺、读懂、读好。
4、 方法为重,教为不教。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注释、文白对照、合理想象等方法读懂文言文意思,注意到方法的积累使用。
5、读中积累,学以致用。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了还要会用,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6、读写结合,发展想象。设计扩写和收集的课外练习,进行有效拓展。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元的文章。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学情分析
本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可能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难度和学习的恐惧心理。学习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学习的兴趣;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学习中一些字的意思、读音和书写可能遇到困难,需要老师“扶一扶”。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正确规范地书写“梁、惠、禽、诣、乃、曰”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读懂文言文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 初步感知文言文,运用逆向翻译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文章的意思。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策略与手段
逆向翻译译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实践练习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巧问妙答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贴、课文纸、练习纸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课前热身
1、讲述几个巧问妙答的小故事,体会语言艺术的精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本单元课文特点。】
2、白话故事导入
a、师讲述白话版《杨氏之子》。
b、点名复述。
c、同桌互讲。
【设计意图:通过先呈现白话文,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心理期待,极大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心里的抵触和畏难情绪。通过不同形式的讲来熟悉情节,为文白对译理解古文做铺垫。】
一、导入课题
1、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古代的.文言文如何讲这个故事的?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我们走近《杨氏之子》去感受一个古代孩子的智慧。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板书: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和《世说新语》介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时,对什么是文言文和《世说新语》一书有大概的了解。】
2、板书课题。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10、杨氏之子)
3、 理解题意。课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反馈。
我是姓敖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敖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指名反馈。
【设计意图:理解并学会运用课题的短语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文言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课件出示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强调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法,使学生学会根据文意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课件出示多音字用法)
为wèi设果 儿应yìng声答曰
3、学生自己根据语感划分节奏读。
4、出示正确的划分,教师范读,生小声跟读,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课件出示带节奏线文本)
重点练习:“孔指以示儿曰”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是“家/禽”而不是“家禽”)
5、再读,评价。
【设计意图:读是阅读学习的根本,读通、读准、读顺是理解、学习的开端。同时,掌握多音字读音的辨别方法和读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自我学习、独立学习,现在的“教”是为了日后的“不教”。】
三、文白对译,疏通字词句。
(一)文白对译,疏通句意。师说白话文,生读对应文言文。引导发现文言文语言精简的特点。
【设计意图:既理解全文,疏通句意,又再次感受文言文的精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字词。
1、同桌合作学习:一起读读古文,完成练习——理解难点字的意思(“甚、惠、诣、乃、曰、示、禽”等)。
生汇报并反馈学习方法,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重难点字词的意思,既疏通了文意,又通过学习掌握了方法,为以后学习文言文积累经验。】
2、指导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是各学段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区分形近字、掌握难点字,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读品味对话之精妙
(一)把文章读短
1、引导学生回顾白话文找中心句的方法,将课文浓缩成一句话、一个词。(课件出示下划线。板书:聪惠)
2、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杨氏子的“聪惠”?(相机板书:会听 反应快 会说)
【设计意图:通过把文章读成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学习概括文章,把握文章主题。通过寻找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
(二)把文章读长,理解人物间关系,体会语言精妙
1、话说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这不约而来,可以看出他们两家的关系怎么样?生反馈。
杨氏子知不知道来人是谁?从哪看出他知道?那又一次证明他们两家……生反馈。
2、理解人物内心: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这杨梅心里想到了什么?一句“此是君家果”是有意刁难吗?如果你是那聪慧的杨氏子,听到这句“此是君家果”又会怎么想?
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语气的不同,从“未闻”中感受杨氏子的委婉、礼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学生反馈,教师随机点拨。
引导学生读懂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是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惠表现。(相机板书:杨梅 杨家果 孔雀 孔家禽)
【设计意图:通过合理的想象,既体会彼此对话的基调及语言的精妙,又能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同时发挥想象力,并积累文言文的又一个学习方法——合理想象。】
4、若来者是柳君平、黄君平、李君平、梅君平呢?杨氏子又会怎样应声答?扮角色演一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句的迁移训练既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又在练习中一次又一次巩固课文句式,为背诵做准备。】
5、趣味练习:看白话说文言。(课件出示练习,视学习情况出示)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迁移经验,巩固难点字的理解和运用。】
五、熟读成诵
生读没有标点的、竖向排列的课文;背诵。(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既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又不知不觉中反复诵读,最后背诵积累。】
六、自选课外拓展
1、发挥想象将《杨氏之子》扩写为一则生动的白话文故事。
2、收集有趣的巧问妙答故事、经典的广告语等,与同学交流。
3、阅读《世说新语》中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扩写能很好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利用课本范文资源进行写作练习,同时在扩写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及与白话文的不同。收集巧问妙答故事能更好的发挥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目标,并积累语言。阅读《世说新语》的故事,能让孩子拓宽阅读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进一步了解感受文言文。】
【名师语文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用拼音》的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2018年)08-22
八语文答案名师06-11
语文名师的教学机智12-09
语文《离骚》名师获奖教案08-11
语文名师工作室构想08-01
小学语文名师说课稿09-23
六年级语文名师课程教案10-26
语文名师培训心得体会11-19
读《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有感09-08
初二语文名师电子版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