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的教学机智

2024-12-09

语文名师的教学机智(精选10篇)

语文名师的教学机智 篇1

有一次,莎士比亚在剧中扮演国王的角色,正在观看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忽然想试试能不能分散莎士比亚的注意力,就扔下一块手帕。手帕飘到了台上的“国王”脚边。细心的莎士比亚不动声色地吩咐他身后的“大臣”说:“把我姐姐的手帕捡起来。”语言机智又巧妙,引来台上台下一片掌声。同样,作为教师,也应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能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的、迂回巧妙的方法处理问题,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品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爱字为首,维护自尊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爱学生,首先要维护他们的尊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一位瘸腿小姑娘害怕上语文课,因为那天学习的生字里有“瘸子”一词。上课时,语文老师说忘了带备课本,要小姑娘帮他取来,就在小姑娘取备课本的几分钟时间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这个词,并关照大家自习时不要读这个词。多年之后,小姑娘明白了一切, 她是多么感谢她的老师!这位老师可谓是用心良苦,他懂得:对学生当众凌辱, 即使是无意的,也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打消学生的自卑,就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这位老师为残疾学生苦心设计一切时,他既尊重了一个学生,又教育了全班学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敬重。

2. 全面了解,慎重决定

因主观臆断和既定思维,人们常犯一些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对待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一定要仔细、冷静、耐心。要知道:在不能明辨是非的领域,权力的作用近于零;在不能了解真情的领域,教育的作用也近于零。优秀的教师,不会戴有色眼镜看学生,而会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

比如师生之间的“顶牛”问题,不少时候责任在教师。或了解不全面,批评不切实际;或操之过急,要求超出认识水平;或态度粗暴,伤害学生自尊心; 或软弱无力,养成学生专横,等等,这一切都有可能招致对立。因此,解决“顶牛”问题,不能只是单方面训斥学生, 教师也应有自有我反省精神。

3. 以诚相见,耐心答疑

对学生,老师应有“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大度,敢于开诚布公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做实事求是的表率;对自己则应“师必贤于弟子”,举止言行,处处堪称楷模,学识修养,足以为人师表。常见语文老师朗读课文读错音,板书知识写错字,偶尔有学生指出来便大发其火,拒不认错,这种态度是极不可取的。

记得我实习时,一次早自习到教室里巡查,学生田莉问我:“老师,‘鲁莽’一词是什么意思?”当时她的桌上就摆着一本字典,我完全可以查字典解答她的,但我只冷冷抛下一句:“你不会自己查字典吗?”就走开了。返校后收到田莉的信:“老师,对于‘鲁莽’一词,如果您当时说一句‘我也不会, 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吧?’我会更加敬重你。”由此我知道:掩饰无知,只会使你显得更无知。从来没有全知全能的圣人,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改变它, 你会获得更多。

4. 循循善诱,讲究教艺

学生出错是常有的事,对于学生的错误,有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导他们打针不怕疼,吃药不怕苦,认错改过不怕丢面子。而有的老师动辄发火,咒骂甚至体罚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谁能断定:我们的学生中就没有未来的瓦特、牛顿或爱迪生呢?

教师同志,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在学生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在您无心的或不以为然的时候,您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虽早已被您忘却,多年之后,将还在影响着那曾是您学生的人。教育的力量在于动情而不在于用力,源于诱导而不源于训斥, 取决于真挚深沉的爱而不取决于冷漠严酷。这正像爱森塔尔效应所反映的道理一样:给予学生爱、信心、勇气和力量, 他们将变得更聪明。

5. 巧用幽默,转换尴尬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艺术。做学生思想工作,固然少不了正面阐明事理, 明辨是非,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但有的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幽默话,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一次我上课,安静的教室里不知哪个学生的游戏机响了起来,同学们都紧张地注视着我。我放下教本,微微一笑: “哟,哪位同学的呼机响了,快出去复机呀。”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笑了。作为教师,有幽默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幽默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批评和不失原则的宽容。它对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上述几种教育机智,各有其特点和长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和运用。但课堂上的意外是变化无常的,我们处理的方式也应灵活机智。教育的机智是教育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深思熟虑和果断相结合的一种教育艺术。它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必须不断地研究教育规律,认真积累教育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创新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探讨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机智;观察能力;调适能力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能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是扣动学生心弦的共鸣力与感染力,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展开中的应变力、组织力、表现力和说服力。日本着名教育实践家斋藤希波认为:教学机智是在教育教学展开过程中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决断和组织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一般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流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如学生的发言、学生间的评价、学生的闪光点、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内容等,以此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灵活改变教学进程和教学手段,以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总结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表现教学机智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种观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计划、、有目标的观察,而是一种适时的、动态的观察。观察能力强的教师细致敏锐,能迅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并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容量和教学方法,进而谋求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若对学生上课时反常的行为举止、言语形容熟视无睹,就会造成师生不和谐,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反之,如果教师能机智教学,善于观察分析教学对象,就能保证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发现有位学生目光游离,面容泛红,我发现情况不对,猜想可能是病痛影响了她听课,但是又不能中止课堂教学,于是利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轻轻询问了情况,而后请其同桌陪她到办公室。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我此时只顾上公开课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教学,可能会导致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二、理智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种约束、律己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摈弃感情用事而崇尚理智地处理问题。泰戈尔说,没有理智的情感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它让握着的人伤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能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尽快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尽快引入正常教学中。

我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好好完成作业,且脾气暴躁,。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他又没有做,我很生气,就责问他:“你为什么又不做作业?”可没想到他却头一昂,眼一横:“我不想做,你能怎么着?”我一听,顿时只感到血一阵一阵往脸上涌,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的教室静悄悄的,所有学生似乎都在看着我怎么应对。我尽量控制自己:“不能发火了,他情绪反常,必定有其他原因。”于是,我慢慢调整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用平静的语调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说:“老师看得出来,你今天心情不好,是吗?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是。不过老师的经验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有一个办法,你试一试如何?”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似有所动。我顺势说:“一个人的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们正好要学新课文了,请你静静心,用你的朗读长处,为大家读一遍课文如何?”他慢慢站起来开始读课文了,虽然声音不大。教室也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三、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我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此时,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背离了我的教学思路。我灵机一动,语气缓缓的,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没有贸然予以否定,通过及时的调适,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随之被打开……这样顺水推舟之后,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睿智的幽默能力

教师的幽默能力分为语言幽默能力和形体幽默能力两种,即能够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具有幽默气息的语言调控课堂,完成传递知识信息和释疑解惑;能够运用表情举止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无声语言传递知识信息,调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着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教说明文,由于时间仓促,未能进行从容的课前谈话,学生们都很紧张,严肃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教室。如果立即进入新课的学习,准会一上课就闷。于是,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钱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兩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说了等于没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巧妙地扭转了上课之初由于学生情绪紧张而造成的沉闷局面,同时又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这种幽默机智的语言,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篇3

一、成就智慧型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1. 智慧型课堂需要教学机智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 “教学机智”是指一种根据情况变化,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才能。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高度的灵活性, 能随机应变, 能敏捷、果断的处理问题;二是有高度的智慧, 能巧妙地、精确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指导、启发和教诲。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经过反复磨练逐渐形成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经验、才能和智慧的结晶, 具有灵活性、果断性和巧妙性的特点。

2. 智慧型教师应具备教学机智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 更好的驾驭课堂, 实施创造性教学, 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学理念, 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 他就不可能称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学机智, 主要指用来应付教学中的意外事件的“技艺”,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随机应变, 化解难题的能力。但在新课程理念中, 教学机智则是语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意识, 是语文教师机智灵活地感悟课堂和引领课堂的一种教学行为,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高层境界的教学智慧, 总之它是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1. 面对学生语言认知障碍方面的教学机智

认知是一种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认识活动, 它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语言认知能力方面的。小学生在语言认知能力上一定差异, 即有的认知能力好, 有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障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针对语言认知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应该首先采取鼓励肯定的方式, 提高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兴趣, 并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来认识语言。

2. 面对学生语言表达习惯方面的教学机智

目前, 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说起话来, 大都能说会道, 但在正式场合发言却语无伦次, 很难做到连贯、完整、持久。究其原因, 除部分学生由于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外, 相当多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紧张胆怯, 造成思想混乱, 难以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 要顺利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必须想方设法克服他们口语交际表达中的心理障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表达方面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和示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增加信心。

3. 面对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策略问题方面的教学机智

在教师的眼里是没有笨小孩的。有些同学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弱于其他同学, 多半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兴趣不浓。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已经能自发的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能很好的运用这些方法, 而有的学生却不能很好的运用, 这就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 但是光凭一节语文课, 学生很难将学习方法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课后去继续学习,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法的也得以更好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机智的提升

1. 教师良好品质是首要条件

面对课堂突发事件, 扰乱课堂秩序、打乱教学计划, 每个教师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相对于某些教师的怒不可遏, 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 有的老师则是选择克制和宽容。前一种方式只会是课堂变得更加不愉快, 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保持平静的情绪, 则能感染学生也保持安定, 保证课堂安定有效的进行下去。这种宽容就是教师良好品质的表现, 是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宽容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 教育实践证明, 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 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也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从而使得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2. 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前提

只有做到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全面熟悉和了解, 才能对课堂教学充满信心, 做到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迅速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判断, 根据学生情况, 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因材施教, 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 应变技巧的培养为基础

在课堂时, 教师不仅仅停留于如何化解突发事件, 更应该学会运用突发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大放异彩。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方法, 培养的应变技巧。而在应变技巧的背后是教师的学科涵养和专业水平。在教学机智上仍需要教师一方面多阅读相关书籍, 经常听课学习, 观察有经验的教师是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 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机智。另一方面,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

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面对激烈的竞争, 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提高自身的教师涵养。要用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去关注了解学生,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 巧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不仅使得学生回归课堂教学, 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更要通过教学机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31~232页.

[2]吴章贵.论语文课改中的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发展课堂, 2007 (8) :12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3页.

教学机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12-02

所谓教学机智,根据《教育大辞典》释义,指的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先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得出采,让学生学得惬意,就需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即“急才”。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

一、对学生意外发问的机智处理

1.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冒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全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想法各有不同,学生有想法就可能会急于表达,所以课堂上难免会突然冒出各种“奇思妙想”,让教师措手不及。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谓家喻户晓,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文章最后的高潮部分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时,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骗局由此被揭穿。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呢?”学生纷纷发言:“小孩年纪小,什么都不怕!”“小孩童言无忌!”“小孩什么都没想,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时,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我不信!小孩见到大官就会往大人身后躲,哪里还敢说话?更不用说揭穿皇帝了。”面对这令人意想不到的发问,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应付学生,而是首先肯定了学生敢于发问和质疑的勇气,接着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给学生讲我国自古以来民怕官的现象,再讲外国的民主氛围,最后结合本文的体裁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了课文。

2.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遇到容易忽略或较复杂的问题,也需要教学机智。课堂的情况复杂多变,有时看似简单的东西经不起学生的发问,一些教师觉得不太重要的问题能跳过就跳过;有时学生冒出来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会一时语塞,如果处理不好,课堂气氛将会很尴尬。作为教师,课堂调控要灵活自如,当堂解答不了的问题可以打个圆场,如可以说“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或“哟,你要问的问题也正是我遇到的困惑,我们下一次课再来解决”。这看似是在忽悠学生,其实也是教师课堂应变的一种本领。比如,在教学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有不少教师开头就碰到了难题,在介绍伏尔泰生平事迹时,有这么一段话:“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两次被捕入狱……”有学生提出:“老师,伏尔泰为什么两次入狱?”这一问题语文教学参考书上并没有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也预料不到学生会就此发问,因而就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迂回避开,留待课后查证后再进行补充。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诗影射法国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11个月。在狱中,他完成了第一部剧本《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在巴黎上演时引起轰动,伏尔泰因此还获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的污辱和诬告,再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之久。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二、对自身教学失误的机智处理

在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会因备课不够充分,或因个人情绪等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是难免的。面对由于自身原因产生的教学失误,教师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坦诚地认错是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威尼斯商人》一课中有涉及几大宗教的内容,一名教师对伊斯兰教作相关解说时说道:“犹太教徒不吃猪肉的原因,是由于该教信奉猪为祖先,以猪为圣物。”这个解释明显犯了知识性错误。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准许教徒吃佳美的食物,禁止他们吃不洁的食物,其中包括猪肉。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猪肉是不洁的食物,而并不是把猪当做圣物。这位教师刚好给了相反的解释,闹出了大笑话,也误导了学生,显然不足取。面对此种情形,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错误,并坦诚地向学生认错,学生自然会谅解教师,也更能牢固记忆这一知识点。为了避免发生类似失误,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相邻学科的知识也要懂一点,备课更为精细一点,对于似是而非的知识不要信口开河,以免贻笑大方。

三、对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处理

1.对于课堂教学中不是因学生造成,而是教室内某个外部因素突发意外引起的突发情况,如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大马蜂、一只蝴蝶、一只小鸟等;灯管突然掉下来、教具突然损坏等,教师也要冷静处理。一只马蜂、一只蝴蝶引起学生注意力转移的范围不是很大,教师甚至可以抓来盖住,风趣地说:“标本,难得的标本,下面继续我们的话题。”自然也就将课堂教学转回了正题。可是灯管突然掉下来、教具突然损坏就不一样了,教师需要淡定、冷静地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安排学生自习,教师自行处理损坏的东西,在不伤人的情况下,还可以幽默一下,如可以说“你们老师上的课太精彩,以致它都被‘震撼’了”,从而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多年前,笔者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一天,天气炎热,教室里的电风扇全开着,笔者上课兴致正浓,猛抬头发现其中一台电风扇冒起了烟,旋即着起火来。笔者当机立断马上疏散周围的学生,并大跨两步关掉了电源开关,这才没有伤到人。学生们惊魂未定,笔者安慰学生说:“没事,有老师在,保你们平安无事!”一句话引得学生转惊为笑。安全问题可不是小事,教师遇事得沉着果断。

2.对于课堂教学中不是因学生造成,而是教室外的偶发事件造成的教学中断,教师也需巧妙处理。来自教室外的偶发事件,主要指一般事件,不是指恶性事件。对此类事件,教师既要先安顿好班上的学生,又要处理好来自外部的麻烦,同样需要急中生智,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一次,笔者正在一楼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报告”。笔者一看,一十多岁的女孩站在门口,穿着不很干净,笔者以为是班上的学生迟到了,正要应答,一想,不对呀,教室明明坐满了学生,哪来的学生呀?再看这个女孩的眼神,笔者明白了,她的脑子贵恙,一定是趁门卫不注意时溜进学校的。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笔者对她说:“你有事吗?”“我要读书。”“嗯,你看我们这里的同学个个都这么干净,穿得这么整齐,你回家请妈妈帮你打扮好了再来上学吧。”“哎!”小女孩应声答道,然后转身走了,教室里的学生笑了。

教学机智如此重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才能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而教学机智的获得,要靠教师平时多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多接触社会,多看看国内外新闻,多学习别人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 篇5

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反应, 及时把握教学内容, 调整课堂节奏。一位老师讲授《我与地坛》, 发现一位男生低下了头。原来该生曾患有小儿麻痹症, 有腿疾, 心理较自卑, 忌谈残疾之类话题。于是, 老师不动声色地引申开来:“生理的残疾难以改变, 但心理的健康, 思想的成熟, 意志的坚强更能有利于一个人在逆境中艰难成长, 做出非凡的成绩, 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最值得颂扬。”话音刚落, 该生抬起了头, 恢复了常态。所以, 教学中, 教师要“目中有人”, 这个人就是学生, 多一份细心, 多一份观察, 于细微处见机智。

二、机警敏捷的反应力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或意料不到的问题, 要善于作出敏捷的反应。用机智的教学用语, 及时采取合理对策。一位年轻女教师到理科班上课, 有个调皮生说了句俏皮话:“老师是位美女!”引得男生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稍思片刻笑了笑说:“谢谢这位同学对我的夸奖, 我很高兴。如果听到同学们说老师上的课更美, 我才会真正感到高兴, 为了更美的课, 老师希望同学们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下面的同学齐声喊“好”。这位老师的机智语言化解了尴尬, 又调动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 拉近了师生间心理距离。

三、迅速准确的判断力

在观察和反应的基础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 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尤其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采取相应对策, 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位教师讲解《五人墓碑记》的“望”字, 随即教师进行了适当扩展:农历每月初一称“朔”, 末天称“晦”, 十六称“既望”。突然有个学生冷不丁地说:“农历每月十四呢?”这个学生的问题一出, 全班学生呵呵一笑, 注视着老师, 等待着回答。这位老师稍思片刻, 首先, 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勤学好问, 并不属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或刁难老师的行为。其次, 教师坦城地告诉学生, 老师备课时也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最后, 老师告诉学生, 等查到有关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答案。这位老师对学生上课随意讲话的目的判断准确, 既肯定了学生的善问, 又化解了问题, 没有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坚定、理智的自制力

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的问题, 老师处置不当, 往往会出现学生的“顶牛”现象, 学生甚至会演出恶作剧, 戏弄老师, 遇此情况, 老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冷静, 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一位老师及时制止学生打架时, 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同学, 事后, 老师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当这位老师第二天上课时, 黑板上写出了这几个字“我冤我屈, 还我公道”。老师一看就知道是某同学所为, 此时全班学生都瞪大眼睛, 屏住呼吸, 个别捣蛋的学生甚至怀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期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如果这位老师不冷静处置, 正中某些学生下怀。这位老师轻咳一声, 从容说道:“经调查, 我认为对某同学的批评不能成立, 本人决定, 接受某同学的上诉, 撤销原判。”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 受委屈的学生也忍不住笑了。气氛轻松后, 这位老师诚恳地说:“昨天, 我错误地批评了某同学, 错怪了他, 为此向他表示歉意。”此时, 同学们都不笑了, 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老师——既钦佩老师的机智, 又折服老师认错的襟怀, 对老师的尊重又深了一层。

五、灵活果断的应变力

课堂上的任何一瞬间, 都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不是“机灵”, 是老师的一种素质。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 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 而不死扣教学计划,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008年1月, 我们这儿下起了五十年难遇的大雪。正好下雪天有两节作文课, 按照备课组统一要求, 写一篇读后感, 训练议论文的写法。上课时, 老师注意到了学生们纷纷看着窗外, 还有些同学在搓着冻红的双手, 有些同学在抖落身上的雪花, 教室里、走廊上甚至窗户上都散落着打雪仗后的“雪弹”。见此情景, 这位老师立即修改了已定的教学计划, 当场决定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老师话音一出, 同学们立即喊出了“耶!”显然, 这是同学们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的肯定。接着, 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 教室里反而迅速安静下来, 聆听老师讲解写景文章的写作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此次习作。

运用教学机智提升语文课堂活力 篇6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 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 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 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 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 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 (如教学计划、教案) , 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 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只有让学生想学、肯学、乐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精彩的过程。

二、教学机智的运用

机智, 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 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机智, 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 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 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 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 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1、巧妙地设计导语。

如, 有一位老师2016年4月在四师61团参加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 就大家容易忽视的课前交流作了精彩的展示。因为61团是著名的桃花之乡, 所以这位老师课前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 我是第一次来61团中学讲课。‘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百花渐渐凋零的四月里, 我们希望在61团这个花园里开出一片绚丽夺目的桃花。请大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 踊跃参与, 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 好不好?这就是很机智的开场白。

2、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

日本学者佐藤学特别提到教师要注意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所谓“异向交往”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他讲授的思路, 但如果教师只顾自己授课, 不顾学生的反应, 就像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生的那样, 只有单向交往;如, 在听《鸟的天堂》一课中, 教师在认真地分析课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就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让他坐下, 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 小男孩又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继续讲课, 仍然没有理会, 此时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 其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 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课后我问教师为什么不去理解学生的想法, 为什么要忽略学生的发言?教师说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 可见这种异向交往下的学生发言就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倾听学生, 当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 要善于使用“连接性的询问”, 巧妙引发出学生的思考, 让“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 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3、恰当使用非言语方式。

主要有目光和情感渲染。俗话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体态语言学家认为:目光和目光交流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体态语言学告诉我们:目光之间的交流要比语言之间的交流更为真实。因为眼睛反映了内心的想法, 它是一种快速直接的反应, 使人来不及欺骗;在课堂上用目光交流也能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分散现象, 防止对课堂正常秩序的干扰,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保证教学应有的节奏感。比如, 我在课堂躁动的时候, 以目光示意同学安静。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 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挥手等, 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如何拥有这样的素质?

1、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 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 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 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 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如, 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教师拓展训练, 让同学们以“我的家”为题作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念自己的作文, “周末回家, 奶奶给我煮羊肉吃, 我感觉羊肉好甜”。评论时, 有学生说羊肉不能说甜, 教师不知如何回答, 非常尴尬。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课堂是出不了彩的。

2、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教学心态, 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 把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师要学会放大“创新面”, 一些智慧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来, 加入自己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经过不断积累, 会结成一串闪光的智慧“项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7

一、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特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他要求语文教师能够熟练巧妙地运用各种知识对课堂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巧妙地处理, 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愉悦, 这就恰好体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趣味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讲解教材中的趣味, 发觉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和趣味性问题,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趣味, 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才能彻底地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例如, 在教学课堂上讲解到李白的诗时, 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家庭背景、经历等先介绍李白, 让学生先了解到李白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 这样才能对李白的诗深有感触。另外, 在讲解到诗词时, 要首先深入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插叙和诗词有关的故事的同时, 学生们就会深切地体会到诗意的韵味。又比如, 为了更好地导入我们的课堂设计, 很多老师会在课前先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有这样的谜语来导入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因此, 语文课堂教育的机智, 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 这种趣味性也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这不论对老师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课堂收获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语文教学课堂具有灵活性。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课堂, 也正是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机智也就具有了灵活性的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即使是老师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教案准备或者是非常详尽的计划, 在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意外。甚至还会有很多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相关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老师及时采取措施来平衡课堂氛围。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会提到一些凭空想象的问题时, 作为机智的老师就不会因学生的起哄或者是嘲笑影响自己的情绪, 应该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引导,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提问, 及时将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拉回到课堂的讲解中来。这样的机智才会体现出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3.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机智的重要特征。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就是根据具体的知识和问题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暗示,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动脑思考解决为之的问题。例如,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提问的学生, 紧接着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来对他的问题加以引导, 使其自己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加以思考, 最后就会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产生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不仅是高素质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产生, 也是具备多方面条件的。

1. 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的产生是与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自身素养分不开的,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自如的应对各种各样的状况与问题, 这种机智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而来。因此, 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来锻造这种教学机智。只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勇于创新, 才能够真正地将教学机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 教师的思想水平。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机智表现中, 是离不开教师对职业的敬仰的。在社会的任何领域, 只有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一项事业时, 才会对这种事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仰, 它的心智和思想才会迸发出火花。因此,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师而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去, 就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因此, 教学机智的产生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自身的行为思想的高尚是分不开的。

3. 教师自身的素养。在教学课堂上随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将课堂氛围控制好避免不良效果的产生。针对这种复杂多变的课堂状况, 只有具备较高的自身修养才能在应对任何状况时游刃有余。此外, 要形成课堂教学的机智, 还需要教师具备理智、智慧的头脑,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问题都从容、冷静, 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恰当地进行处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机智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教师的机智教学, 可以将实际的课堂中的知识活跃起来, 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跃学生思维巩固课堂知识。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设置, 避免不利的因素干扰教学效果, 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此外, 小学语文教学机智能充分地为学生解答疑惑,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语

新时期下的小学教育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学机智的作用也更加显著。小学语文课堂的机智教学,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更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通过教职员工的机智教学, 不仅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 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 还会将课堂教学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多彩世界。

参考文献

[1]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37.

[2]叶澜, 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社会科学家, 2002, (03) .

语文名师的教学机智 篇8

一、点拨启智, 激活思维

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 导致语言障碍, 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思维的正常发展。如何启发聋生的思维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呢?教师要善于在聋生似乎感到无疑之处, 揭示矛盾, 提出问题, 并引导他们自行解决, 激活思维, 启智敏思。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 面对贾母和贾宝玉同样的发问:“读了些什么书?”林黛玉前后两次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只读了一年书, 些许认得些字。”我问:“林黛玉前后两次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教室里安静无比, 无人回答。看着聋生茫然的表情, 我赶紧又设计了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林黛玉前后两次的回答有什么不同之处?面对同一个问题, 林黛玉回答时为什么要改口?从中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通过组织讨论, 使聋生明确了林黛玉前后回答的不同是因为贾母对女子读书的态度, 她的改口也正好体现了其进贾府的心态:“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也表现了林黛玉的聪明和机智。聋校语文课堂气氛普遍压抑沉闷, 教师要善于诱导点拨, 促使聋生积极思维, 开启智慧的门扉。教师的艺术化点拨, 能有目的地引导聋生去思考、去发现,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将错就错, 巧施策略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处理得好, 会使整节课格外精彩。而教师对课堂错误的矫正, 则是一种很机智的教学艺术。课堂上出现失误, 教师必须沉着冷静、情绪稳定, 切勿手忙脚乱。对个别失误, 教师可以不必忙于改错, 而应该巧妙地从错误中引出一点教训, 深化大家对该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认识,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 在上完《荷塘月色》后接着上《清塘荷韵》时, 我将《清塘荷韵》一文的作者误写为朱自清。这时, 一聋生站起来吃惊地说:“老师你写错了,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而不是朱自清。”我恍然大悟, 于是面带微笑不缓不急地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 以往老师在考查这篇课文的作者时, 有不少同学疏忽大意, 张冠李戴, 闹出笑话。”接着我又问:“这些同学为什么把季羡林误写为朱自清呢?”聋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都是借景抒情的散文, 都是以‘荷花’为描写对象, 并且题目也有点相同。”我趁机强调:“对,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 我们可不能再犯这个错误噢。”于是巧妙地化解了问题。事后我发现, 在考查这个内容时, 学生再没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反抛问题, 化解尴尬

语文课堂教学, 如同电视直播, 集艺术性和挑战性于一体。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 使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 教学就会“柳暗花明”。有一回分析试卷, 其中有一道考查成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试题:“爸爸妈妈总爱在亲戚朋友面前说我的学习成绩多么好, 真使我骑虎难下。”在分析中, 我解释道:“‘骑虎难下’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 迫于形势而难以中止, 用在此语境中不合适。”正要继续往下讲的时候, 几个聋生在下面问:“那么用什么词合适呢?”我没有准备, 一时反应不上来。这个意外的发问顿时使我感到尴尬、困窘。情急之下, 我把问题反抛给学生:“大家一起开动脑筋, 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精彩?”片刻思考后, 聋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地呈了上来。有的说“左右为难”, 立刻被大家否定了, 理由是没有走出“骑虎难下”的意思范围;有的说“难为情”, 虽然意思对了, 但过于口语化;后来有聋生说“尴尬万分”, 这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致认为符合了语境。这时, 我的答案也成熟了:“手足无措”。结果同学们很兴奋地表示这个答案最好。这样, 本来困窘的场面却成了整堂课的亮点———不仅让我赢得了宝贵的思考时间, 而且学生们也得到了一次拓展思维的训练。

四、顺水推舟, 借题发挥

“语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形象而精辟地阐明了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些聋生的回答会出乎教师的预设, 此时教师应该将它们当作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 以聋生的回答为切入口, 及时运用教学机智顺水推舟, 以新的思路推进教学, 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上完《画里阴晴》后, 我结合聋生实际, 让工美专业的学生补充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阅读课上, 我带领聋生感悟课文内容———徐悲鸿受辱励志。这时, 一个语文基础较好的聋生说:“老师, 我知道徐悲鸿原名不叫徐悲鸿, 而叫徐寿康。”我心里一惊, 备课时, 还真没查过他的原名叫什么。但我不动声色地问:“是吗?那父母为什么给他取名徐寿康?”聋生说:“父母可能是希望他健康长寿。”我点点头, 脸上露出赞许的表情, 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胜男。”“哦, 你虽然是女孩, 但父母希望你要胜过男孩子, 是吗?”她点点头。我说:“孩子的名字往往寄托了父母的心愿。徐寿康, 多好的名字呀!可是徐悲鸿为什么给自己改这个名字呢?”她说:“徐悲鸿由于家境贫寒, 想进‘洋学堂’读书, 但父亲拿不出钱, 只好向别人借, 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 不禁悲从中来, 犹如鸿雁哀鸣, 于是改名为‘悲鸿’。”我说:“是呀,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激励, 徐悲鸿在法国求学期间励志学画, 终于成为了一代艺术大师。你们虽然是聋人, 但有自己的优势, 观察力、模仿能力强, 适合学习绘画, 只要发奋努力完全有可能超越正常人!”聋生深受鼓舞, 齐刷刷地点头。

五、因势利导, 深化理解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有了这种品质, 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 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 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运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难以全面预见随时出现的思维多变。课堂上, 聋生时常会提出令人咋舌的见解, 教师不能一下子否定他们的意见, 折断其思维的翅膀。聋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 而非“意外”或“另类”。因此, 在聋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 教师若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就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如在教《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时, 在“延伸拓展”这一教学环节, 我问:“如果没有‘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父亲’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呢?你的看法如何, 为什么?”聋生们各抒己见, 讨论得很热烈。随后我总结:“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 ‘父亲’还是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因为他具有认真、执著的品质, 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他的价值存在, 就会抓住机遇。”这时, 一个聋生站起来不屑地说:“我觉得‘父亲’的成功全靠运气, 如果没有遇到博西先生, 他一定在小农场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一辈子。像我, 就是运气不好, 因为小时候发烧打针导致了耳聋, 我的人生也定然不会成功的。”这个学生的发言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 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我马上换了一副笑脸, 表扬这位聋生能联系自身实际勇敢地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请学生再读文章最后两段并思考:“‘父亲’的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靠的是什么?‘父亲’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一石激起千层浪, 聋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 我因势利导, 使同学们明白了“父亲”的成功关键是依靠自身的努力, 把握了机遇, 最后获得了成功。聋人更要积极、健康的面对人生。短短的十分钟, 却使聋生受到了积极人生观的教育熏陶, 一份灵动智慧的感染。当课堂教学陷入窘境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灵活机智地因势利导, 使聋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师怎样研究教育理论, 如果他不具备教学机智,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实现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教师要有的放矢调控教学, 以高屋建瓴的教学智慧驾驭课堂。灵活地应用教学机智, 教师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 也许一个灵光闪现, 就会开启无数个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 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只要不断地在实践中与“智慧”结缘, 就一定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机智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念,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然而教学机智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语文教师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意识,是机智灵活地感悟课堂和引领课堂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高层境界的教学智慧,是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因此,教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系统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掌握有关的教育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才有可能具备教学机智。

一、借机施教,为我所用

在教学中,教师或者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在遇到棘手的突发问题时,可借机施教,把问题引向教学目标上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将自己的尴尬化解于无形。

我在上《丑小鸭》时,原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出生后大家嫌弃它丑陋,欺负它,丑小鸭离家出走最后变成美丽的天鹅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对自己灰心丧气,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但是,当学生讨论到“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时,一位女学生站起来说:“为什么丑小鸭的妈妈不来保护它?鸭妈妈为什么不去找它呢?”问题的提出,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课文没有对妈妈进行描写,只在课文开始部分写到“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鸡公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我在备课时确实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但我马上意识到:鸭妈妈的这个问题闪现着学生的思维智慧火花,千万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呀,鸭妈妈在丑小鸭离家出走之后为什么不去找它呢?”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鸭妈妈的孩子太多了,根本不知道丑小鸭离家出走了。”“丑小鸭出生不久,妈妈就病死了。”等等。大家的想象都道出了丑小鸭的可怜。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透,课堂变得更精彩了。

二、借题发挥,为我所用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尴尬之事。这个时候,教师应巧施妙手,根据教学内容借题发挥,让意外的事件化成教学的案例。

一次,在给学生上课《花钟》这篇课文时,孩子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从窗外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蝴蝶吸引住了,有几个调皮得男生还蠢蠢欲动。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强硬地把让学生认真听课,而是采取了借题发挥的方法问学生:“同学们,蝴蝶为什么向着你们翩翩起舞呀?”学生被我的问题问住了。我接着说:“蝶恋花嘛,因为今天我们学得是《花钟》这篇课文,文中不同时间能开不同花,把蝴蝶都吸引来采花粉了。”学生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于是,孩子们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了,课堂上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借水推舟,为我所用

语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现在的学生视野宽广,思维敏捷,而且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一些超过教师认知水平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能选择回避,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不懂装懂,胡编滥造以蒙蔽学生,也不应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应该将它们当作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顺着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教学机智顺水推舟,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它也时刻提醒我们教师,要多储备知识,要吃透教材。

四、借用幽默,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窘迫的场面。幽默的语言则是一贴妙方,能端正双方的心态,调节双方的情绪,改善双方的关系,甚至可以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避免矛盾产生。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又不影响师生的关系。在紧张的情形下,教师“幽默”一下,学生会忍俊不禁,化怒为喜,更尊重教师。教师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我在教学《小兔运南瓜》一课时,让学生帮助小兔想办法运南瓜,黄晟同学举手说:“我觉得可以用一块大板做成跷跷板,把南瓜放跷跷板的一头,然后请森林里的大象在跷跷板的另一头用力一跳,南瓜就会飞起来,直接飞到小兔家的院子里。”老师说:“你的办法可真是省力气,太让老师佩服。更老师大吃一惊的是,你的这个南瓜居然长眼睛了,飞得这么准?”学生马上发现了黄晟的这个办法有些不足,又另辟蹊径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幽默机智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顺着新的思路从再次进入课文,峰回路转式地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提高了认识。“精彩的生成”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展现。

总之,语文课堂告诉我们,没有轻松的课堂,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和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就很难让课堂呈现亮点。课堂上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教师用教学机智来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我,追寻个性,形成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地发展。

让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精彩 篇10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 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 是细致的观察力, 机智灵敏的反应力, 准确迅速的判断力, 坚定理智的自制力和灵活果断的应变力五种能力综合表现的结果。教学机智, 是课堂精彩的生成, 魅力的绽放!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位老师来说, 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机智去应对课堂教育上突发的偶然性时间, 发挥教育的艺术性,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不迫、镇定沉着, 成功排除干扰, 化险为夷。因此, 我学习了一些教学中的机智应对方法, 与大家探讨。

一、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故弄玄虚”

在教学中, 教师或者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 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这时,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故意卖个关子, 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 借以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失误, 面对这些失误, 教师应学会巧妙把握, 化教学尴尬为“故弄玄虚”, 引导学生“将错就错”,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错中透析文章用词的精妙。假若教师直接承认自己出错, 那教学就显得呆板而缺少生气, 学生也会从心里产生不屑之情, 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二、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 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 灵动的教学机智, 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生字, 九个生字读对了八个, 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错了。这个时候, 只见于老师把小家伙搂了一下, 小家伙十分机灵, 立刻大声说:“lou!”

我们在课堂上都曾碰到过类似的学生“卡壳”“冷场”的情况, 我们更多运用的“教学机智”都是请其他同学“代劳”。然而,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 当学生读错了, 老师没有请其他同学“帮助”他,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看, 一个亲切的动作, 就使学生读准了“搂”字的读音, 我们相信, 这个“搂”字会永远刻在学生的心田中, 因为这里包含着于老师“润物无声”的教学机智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三、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顺水推舟”

“课堂教育同样需要艺术性, 不能只是循规蹈矩, 按照既定的路线来进行呆板讲解, 从而使得课堂缺乏激情的氛围。语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叶澜教授形象而精辟地阐明了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现在的学生, 手头上有许多参考资料, 他们阅读书籍的范围广, 汲取知识的途径较多。因此, 他们的课外知识也较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 他们往往会补充进一些知识, 他们的回答常常会出乎教师的预设。此时教师不能选择回避, 而是要抓住契机, 将它们当作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 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 顺着学生的回答, 及时应用教学机智顺水推舟, 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柳暗花明”

语文教学中,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问一些在老师预想之外的问, 碰到这些问题时, 如果老师能够灵活回来或者对学生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往往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意外的灵感。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口, 变换角度, 顺着新的思路进行教学。往往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情境, 给人一种“峰回路转”、“豁然一亮”的感觉。

比如在上《赤壁之战》这一课时, 作为特级教师的徐善俊老师就充分发挥出了教育的艺术性, 在课文学完的时候, 他突然问学生:“在赤壁之战结束后, 作为胜利者的一方, 周瑜会对这次战役的胜利作出怎样的总结?”在提出问题后, 他还让学生结合相关历史知识, 设身处地的去猜想问题的答案, 然后以此为基础, 进而提出作为失败一方的曹操又将会作出怎样的反思。只见此时, 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 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 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得课堂气氛像凝固了似的, 大家对这突发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 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 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 你说曹操回去以后, 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 行不行?”这一问, 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头头是道。徐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学生变换角度, 顺着新的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再次进入课文, 峰回路转式地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提高了认识。

“精彩的生成”看似“信手拈来”,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显现!这正验证了“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 我不得不为徐老师的“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是的, 在课堂上, 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唱反调”的突发情况, 这个时候, 我们不少老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 来个“回避肃静”, 这也就算“机智”应变过去了。但徐老师则不然, 他没有轻易向学生“屈服”, 而是来个“回马枪”, 这一招, 使得课堂“峰回路转”“绝处逢生”, 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

一堂好课告诉我们, 要想在课堂上不断闪现智慧的灵光, 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宽容以及宽松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个性教学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一位教育者如果没有教育机智, 就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教育实践者。”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 更是新课程的深情期盼。

摘要:教学机智, 是课堂精彩的生成, 魅力的绽放!一个真正掌握了教学艺术、善于应用教学机智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偶然事件, 才能从容不迫、镇定沉着, 成功排除干扰, 化险为夷。

关键词:教学机智,语文课堂,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现代心理学.2003.4.

上一篇:断层超声成像技术下一篇:企业内源性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