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2024-10-22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共12篇)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位教育者如果没有教育机智, 就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教育实践者”。一堂好课没有个性教学和教学机智的运用, 就很难让语文课堂闪烁智慧灵光。只有当很多语文教师勇于运用教学机智和个性教学时, 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才能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 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 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 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 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 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 (如教学计划、教案) , 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 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只有让学生想学、肯学、乐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精彩的过程。

二、教学机智的运用

机智, 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 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机智, 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 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 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 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 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1、巧妙地设计导语。

如, 有一位老师2016年4月在四师61团参加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 就大家容易忽视的课前交流作了精彩的展示。因为61团是著名的桃花之乡, 所以这位老师课前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 我是第一次来61团中学讲课。‘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百花渐渐凋零的四月里, 我们希望在61团这个花园里开出一片绚丽夺目的桃花。请大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 踊跃参与, 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 好不好?这就是很机智的开场白。

2、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

日本学者佐藤学特别提到教师要注意倾听“异向交往”的语言。所谓“异向交往”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他讲授的思路, 但如果教师只顾自己授课, 不顾学生的反应, 就像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生的那样, 只有单向交往;如, 在听《鸟的天堂》一课中, 教师在认真地分析课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就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让他坐下, 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 小男孩又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教师继续讲课, 仍然没有理会, 此时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 其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 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课后我问教师为什么不去理解学生的想法, 为什么要忽略学生的发言?教师说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 可见这种异向交往下的学生发言就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倾听学生, 当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时, 要善于使用“连接性的询问”, 巧妙引发出学生的思考, 让“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 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3、恰当使用非言语方式。

主要有目光和情感渲染。俗话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体态语言学家认为:目光和目光交流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体态语言学告诉我们:目光之间的交流要比语言之间的交流更为真实。因为眼睛反映了内心的想法, 它是一种快速直接的反应, 使人来不及欺骗;在课堂上用目光交流也能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分散现象, 防止对课堂正常秩序的干扰,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保证教学应有的节奏感。比如, 我在课堂躁动的时候, 以目光示意同学安静。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 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挥手等, 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如何拥有这样的素质?

1、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 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 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 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 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如, 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教师拓展训练, 让同学们以“我的家”为题作文, 一位哈萨克族小男孩念自己的作文, “周末回家, 奶奶给我煮羊肉吃, 我感觉羊肉好甜”。评论时, 有学生说羊肉不能说甜, 教师不知如何回答, 非常尴尬。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课堂是出不了彩的。

2、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教学心态, 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 把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师要学会放大“创新面”, 一些智慧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来, 加入自己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经过不断积累, 会结成一串闪光的智慧“项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学机智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的乐园, 才能做到以机智应对挑战, 以沉着应对尴尬, 化意外为精彩, 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中挥洒自如。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2

豆文娟

730059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探索

从毕业至今,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学校的信息相对封闭一点,视野也不够开阔,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可能相较现代化的都市会少一点。所得到的书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语文课本,由此学生往往很难对照着课本上所讲到的人和事来思维。低年级的学生们更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所传递出来的新观念和新的气息,当然也就很难和课文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了。由于环境所限,使得学生在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差了一点,也使得他们的创造能力受到了某些影响。在农村教学特别是在是在山区农村教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责任,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一、引趣导入,事半功倍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备课,并且在教课中因趣利导地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语言文字探索的过程。比如,有一次三年级学生要上《燕子》一课了。对于这篇课文,既要让学生感受到燕子的活波可爱,又要让孩子们感悟和热爱大自然美丽壮观。上课的前一天我对孩子们提出了让他们观察燕子的形体和燕子是怎样活动规律的要求。在农村这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也是他们乐意做的事情。于是在回家的路途,在家里的屋檐下,孩子们认真观察了燕子和燕子的栖息地,对燕子有了深入的了解,使得这堂课提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当我讲解到第一段后,我问孩子们体会这一段写了什么?孩子们答道:“燕子的样子”“外貌”我便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形容人可以用“外貌”而形容动物我们就应该把“貌”字,换成“形”字更准确。孩子们用一个“美”字,分开来体会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理解了作者描写燕子的贴切、生动和高雅的感受。这节课的第一段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看看时间还充裕,我又接着上了第二段。孩子们在课文中很轻松地找到了七种景物。在孩子们的稚嫩声中他们带着赞美之情完成了认字和背诵课文的要求,孩子们对燕子的喜爱之心也油然而生。俗话说:一场好戏就看开场的锣鼓敲的响不响?一节好课的核心就是看在开始的时候,是否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产生兴趣,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完整的课堂里去,甚至忘记这是在“学习”,全当是在“游玩”。也许这是学习的一个境界!

二、因地制宜,激发兴趣

农村教学特别是山区农村虽然没有太先进的设备,但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与动物、植物、山川、田野相接触的机会。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这往往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在一次在作文教学中,我以《成长》为题,在课堂上布置同学们回去在家里,找个盘子或者器皿撒上种子,观察种子出芽发芽的全过程,观察它的特点,从形、色、等方面进行记录。由一粒小种子的变化,说明它的成长和生命力。一周后,这次的实验有的孩子种出来了,并且观察到了种子争先恐后地出芽发芽的过程。对生命和生命的成长有了一定的体验。作文课里,学生们写出了种子出芽发芽的过程赞叹生命力的诞生。而没有看见种子长出来的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总结了种植的失败,语言真实生动。

在教一年级识拼音课的后半段,我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总是看窗外。于是我当机立断“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出去外面,玩也可以,笑也可以,但是回来的时候在院子里要捡上20片树叶。于是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处找小树叶,三分钟回到教室。老师笑着问“还想出去玩吗?”这时的孩子们已经对外面没有了兴趣。老师宣布,现在咱们开始比赛,看谁先把咱们今天学的这些字用树叶拼好,这节课,在孩子们的热情中,中断了几分钟后又成功的拉回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有效的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喻教于点滴

把教学内容时时处处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和目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同样的共鸣,也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不断强化学生从小爱共产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比如农村学生早餐的浪费,我就在我的班级里利用上课的机会,讲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浪费粮食的危害。讲大家是国家,小家是爹妈的关系。讲不好好学习不要说对不起国家,就连父母都对不起的道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为谁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在我的努力下各方面也有了进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普通话不标准,语气、语速不能准确表达课文意境,我就注意采取各种方式加以提高和补救。“七一” 的前夕,我挑选了平时朗诵好的4位同学,朗诵了我们自己创作的诗朗诵《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这首诗的结尾是“伟大的中国你永远在追求梦:我们的梦就是国富民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我们的梦就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安居和世界的和平。我们的梦,就是让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之紧里被人更加尊重。我们的梦就是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受任何人的欺凌。我们的梦就是蓝天白云。我们的梦就是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繁荣。我们的梦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安宁。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梦!”也在班级里进行了示范朗诵,使得孩子们在正确理解情感、语气、语调、语速上有所收获。并在中心校比赛时获得了三等奖。

四、换位思考,尽可能创造孩子们的视角

在成人的世界里几乎完全丧失了孩子们的天真乐趣。特别是在老师和小学生之间常常有了难以跨越的鸿沟。当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已经不属于当今社会,但是师道尊严还是应该有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既有尊严又受到欢迎,特别是在教学的课堂里,如何适时的正确的用孩子的语言表达思想,表达要表达的事情。这样做好了就容易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也拉近了课堂任务的距离。在课堂上叫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对所提问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给被提问的小学生造成伤害。家访中,老师常常会对某某学生的家长说:你的孩子发言不积极如此等等,岂不知这有可能是老师对被提问后的同学的一句“不经意” 的评价,但却会对孩子心里上留下阴影,这一点不能小觑。在上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的时候,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康同学举手发言了,我一阵惊喜,但是她却回答的不够准确。我在没有评价前,许多孩子都不敢举手了,课堂一片寂静。看到这个情景,我大声地表扬了康同学“康同学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敢于说出来真不错!”听到我的评价孩子们又纷纷的举手发言了。一句鼓励的话能成就一堂课,也可能会成了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启蒙。

师生之间适当的游戏,在同学那里如果有可笑的人和事,只要不达到伤害他们自尊的前提下,会心地笑笑,用孩子们的话说几句孩子们的语言,这样对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调动课堂气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有益的。一天自习我要到教室去,一群孩子们站在门口不让进去,我问为什么他们只是笑而不答,让我等等,我只好转悠了一会,当他们说可以进来的时候,我惊奇地看到,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我的生日。黑板上写着“老师我们爱你”和“生日快乐”的彩色画祝福,还签上他们的名字,桌子上摆满了他们亲手采摘来的野花还有几块糖果,孩子们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对他们说:你们学习好了就是对老师最大的祝福。这一天是孩子们作业完成做好的一次。

五、有效应用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多媒体技术正在缓慢的走进农村的教学课堂,使得语文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和高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根据文本特点自己做好课件,通过课件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弥补学生想象力不足,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较少,好奇心强,在教学活动中稍有风吹草动便注意力分散殆尽。应用了多媒体以后,可以创设情境,形象直观,色彩绚丽的画面,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观潮》和《检阅》两个教学课时里就是应运了多媒体的视频下载和音响效果来加强教课的授课力度。学生们对检阅中的壮观场面和钱塘江汹涌澎湃万马奔腾的景象所震撼,达到了过去教授课程所没有达到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轻松,学生们在课堂里听看也直观引人入胜,记忆深刻。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以及用情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大量的补充校园图数量,尽可能减少孩子们的作业负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用来阅读课外书籍,以增强他们全面掌握知识的储备量。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小案例 篇3

每年运动会的前几天,学生都在筹备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又要练队形,又要排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而这几天的学习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运动会的前一天,第二节是语文课,笔者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学生集体嚷嚷:“老师,看电影!看电影!”本来运动会的筹备就让学生有些“得意忘形”了,早就忘了还有学习这回事,一时间教室里吵成了一片,笔者都不知道该如何平息这场混乱。要是以前,在解释之后他们还要这样闹腾,笔者可能就要大发雷霆了,只能靠自己的愤怒来压制学生的无理取闹。但是,那样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表面屈服了,心底里还是很不情愿。再说发火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热情,极其没趣。于是笔者决定以退为进,示弱何妨?就笑着说:“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挺不容易的,你们就不要为难我了。”这句“时尚”话让学生大笑不止,笑过之后,若有所思,似乎也能体谅老师的难处,吵闹声逐渐平息,也不再提看电影的事了,而是认真地看起书来。

案例分析:泰戈尔曾经说过,没有理智的感情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它让握着的人伤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迅速判断事物的性质,尽快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再者,幽默风趣的语言,也会让一切“刁难”迎刃而解。就算是示弱,也无伤大雅,只要是一心为学生,爱学生,相信学生也会将心比心,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

案例二:分享美文,引导学生理解人生

面对学生不努力、不上进的消极心态,再加上屡次说教都无果,笔者只好改变策略。在语文欣赏课上,和学生一起分享一些最近读到的好文章。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状态相关的,有趣并能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的文章来分享。比如选了一篇连谏的《命运定律》给大家念了念,文章开头说的是一个姑娘在两个小伙之间无法做出选择的现实,这个开头让学生很感兴趣,接着作者说自己由此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东家吃西家睡的故事,也想起了一哥们说他发现了一条命运定律,那就是前半生过得不怎么顺的人一般下半生会过得比较顺,而上半生过得比较顺畅的人会有沟沟坎坎在下半生那儿等着呢。所以,不管现阶段日子过得顺与不顺,都不必得意也不必懊恼,因为命运他老人家公平着呢,每个人命中该有的福与祸,都差不多,区别不过是上半场给你还是下半场给你。

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了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好好去琢磨和体味。如:“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别人有什么你没有、别人都幸福你痛苦,而是该战斗的年龄你袖着手,该袖着手的年龄你却必须去战斗。”“命运他老人家真的公平到了洞若观火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都袖手在岁月静好里,所谓明智的人,不过就是选择了在该战斗的年龄去战斗了,所以到了可以袖手的年龄就幸福地袖上手了,愚蠢的人,则反之。”

案例分析:语文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也就是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案例三:将错就错,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这些天在给学生讲诗歌鉴赏,当讲到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时,笔者通过一道练习题给学生讲述规范的答题方法,然后总结答题步骤:①什么形象(遭遇+性格+身份);②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及表达技巧展开);③形象的意义(思想情感)。随后,又出了一道练习题来检验,习题如下: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对于“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学生都能理解。但对于前四句,学生理解得不是太透彻,还需引导点拨,将整首诗梳理完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答题模式来回答问题。

生1:“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物形象。”(其他学生一听,哄堂大笑。)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穷困?”

生1:“扣门无犬吠”说明他穷苦潦倒,连只狗都没有。(也有学生附和说“山中去”指他去山中挖野菜去了。听者又是一阵狂笑。)

师:“去山中就一定是去挖野菜了?没听见狗叫声就说明他穷困?”

师:“如果不是,那我们再回到诗里,再看看这首诗是怎么描写陆鸿渐这个人物的?”

师:“大家看诗的前四句属于什么描写,具体写了什么?”

生:“属于环境描写,写了陆鸿渐居住地的景色。”

师:“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个地方的景色特点。”

生:“清幽、偏僻。”

师:“通过他居住地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看出他这个人的特点来?特别提示‘篱边菊。

生:“高洁、不世俗。”

师:“棒极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隐居人物。‘近种篱边菊,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说明他过着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还有,‘菊,花之隐逸者也。”

师:“非常好!但还是没有根据我们的答题步骤逐一落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参考答案,通过对照,看我们还差多远。”

展示: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的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还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力。虽然前面简单梳理过诗歌内容,但还是存在理解不透的问题。还有学生的个人观点太强,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关注一点,联想一片,比如说“山中去”就只想到是去挖野菜,去打鸟,看到“叩门无犬吠”就因为敲门没听见狗叫觉得他穷困潦倒,从不就诗论诗,所以对于诗歌的解读始终都落实不到诗意中去。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的放矢,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拉回课堂教学的主题上来。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对学生的错误没有粗暴干涉,强行纠正,而是将错就错,把问题继续抛给学生,顺势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自己纠正,这样引导的效果更好。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4

一、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特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他要求语文教师能够熟练巧妙地运用各种知识对课堂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巧妙地处理, 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愉悦, 这就恰好体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趣味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讲解教材中的趣味, 发觉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和趣味性问题,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趣味, 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才能彻底地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例如, 在教学课堂上讲解到李白的诗时, 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家庭背景、经历等先介绍李白, 让学生先了解到李白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 这样才能对李白的诗深有感触。另外, 在讲解到诗词时, 要首先深入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插叙和诗词有关的故事的同时, 学生们就会深切地体会到诗意的韵味。又比如, 为了更好地导入我们的课堂设计, 很多老师会在课前先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有这样的谜语来导入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因此, 语文课堂教育的机智, 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 这种趣味性也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这不论对老师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课堂收获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语文教学课堂具有灵活性。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课堂, 也正是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机智也就具有了灵活性的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即使是老师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教案准备或者是非常详尽的计划, 在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意外。甚至还会有很多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相关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老师及时采取措施来平衡课堂氛围。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会提到一些凭空想象的问题时, 作为机智的老师就不会因学生的起哄或者是嘲笑影响自己的情绪, 应该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引导,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提问, 及时将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拉回到课堂的讲解中来。这样的机智才会体现出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3.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机智的重要特征。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就是根据具体的知识和问题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暗示,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动脑思考解决为之的问题。例如,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提问的学生, 紧接着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来对他的问题加以引导, 使其自己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加以思考, 最后就会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产生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不仅是高素质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产生, 也是具备多方面条件的。

1. 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的产生是与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自身素养分不开的,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自如的应对各种各样的状况与问题, 这种机智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而来。因此, 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来锻造这种教学机智。只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勇于创新, 才能够真正地将教学机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 教师的思想水平。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机智表现中, 是离不开教师对职业的敬仰的。在社会的任何领域, 只有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一项事业时, 才会对这种事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仰, 它的心智和思想才会迸发出火花。因此,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师而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去, 就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因此, 教学机智的产生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自身的行为思想的高尚是分不开的。

3. 教师自身的素养。在教学课堂上随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将课堂氛围控制好避免不良效果的产生。针对这种复杂多变的课堂状况, 只有具备较高的自身修养才能在应对任何状况时游刃有余。此外, 要形成课堂教学的机智, 还需要教师具备理智、智慧的头脑,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问题都从容、冷静, 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恰当地进行处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机智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教师的机智教学, 可以将实际的课堂中的知识活跃起来, 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跃学生思维巩固课堂知识。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设置, 避免不利的因素干扰教学效果, 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此外, 小学语文教学机智能充分地为学生解答疑惑,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语

新时期下的小学教育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学机智的作用也更加显著。小学语文课堂的机智教学,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更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通过教职员工的机智教学, 不仅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 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 还会将课堂教学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多彩世界。

参考文献

[1]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37.

[2]叶澜, 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社会科学家, 2002, (03) .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5

浅谈教学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小学校 熊英惠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机智;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机智的案例。它们让我幽默、机智、宽容、茁壮成长……

记得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正当进入分角色朗读阶段,从孩子们喜形于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最感兴趣、最能展示他们风采的时候到了。好几个小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预演了。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投入。陈倩美正读到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的那一段,她急切而又高兴地喊着:“妈妈,妈妈!”充满惊喜的语调,叫人听起来真有些鼻子发酸;汪晗韬扮演的青蛙妈妈则是和蔼可亲,语气特别慈祥:“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听着稚嫩的音色扮出老成的语调,看着他摇头摆尾、自我陶醉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当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洋洋得意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就是不演乌龟。不演,不演,就不演!”我回过头一看,原来又是“娇气鬼”牛牛在“添乱”。看他那较真的劲儿,我不禁有些紧张了。这孩子,平时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坏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着想。看来,原本精彩的课堂气氛又要让他给搅“黄”了。我几步跨过去,从嗓子眼里挤出几个硬邦邦的字眼:“怎么回事?”

“娇气鬼”急得脸红脖子粗,一脸的不情愿,瘪瘪小嘴,说:“我就是不演乌龟!”“为什么?”我压住了即将爆发的怒气,低声问道。“人家都说乌龟是王八,我不要当王八。”看着他一本正经、振振有辞的样子,我是好气又好笑,可又有些无可奈何。我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学生们,于是,我转身面向同学们,故意以老师特有的威严语气问到:“你们谁能说说乌龟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没有人应声,孩子们都有些“不怀好意”地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等着看笑话。我有点儿下不了台,顿时感觉脸面上挂不住了。正在这时,我发现有双纤弱的小手在“蠢蠢欲动”,原来是胆小又孤僻、不合群的“小不点”妞妞。我想,姑且听听她说一说吧。妞妞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我觉得……乌龟很可怜,人们都不喜欢它,小伙伴们也不愿意跟它玩。”(语文教学论文 )她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图形,充满同情地说:“你们看,它都伤心得快要哭了。”这哪里是在说乌龟!分明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呀!这都怪我,对妞妞关心太少,以至于这个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远离父母的小女孩,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孤独。我不禁心有触动,而且深深地自责起来!

同学们仿佛都受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时,“智多星”汤傲宇首先发言了,他有板有眼地说:“据我所知,乌龟的全身都是宝。龟肉可以食用,营养价值很高;龟壳还可以做药材。”班长黄铭辉也开口了:“乌龟会保护自己,在碰到危险的时候,它就把头和脚都缩到硬邦邦的龟壳里去,谁也别想伤害它。”“故事大王”郭伟说:“我听过《狐狸和乌龟》的故事,乌龟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打败了强大而又狡猾的狐狸。”好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愿意和乌龟一起玩。”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我的脸色一下子舒展开来,内心深处禁不住为我的学生们叫好,为他们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当我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娇气鬼”牛牛打断了我:“大家都别说了,我愿意演乌龟,也愿意和它(她)交朋友。”边说还边朝妞妞挤了挤眼。妞妞笑了,他也笑了,我笑了,孩子们都笑了。

课堂小剧场开演了。乌龟的扮演者牛牛趴着身子,慢悠悠地摆动着“四肢”,和颜悦色地对“小蝌蚪”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一阵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在这片欢笑声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与心的、情与情的交流,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以一颗童心融入小学生之中,与之同忧、同喜,让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亲密的学习伙伴,对他们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有多么大的影响;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机智地驾驭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可以看出,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表情语言之中,都在与学生进行着情感与心灵的交流;都在营造着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都能看到教师真诚的尊重、恰当的定位。尤其是在突发的教学事件中,教师机智地相机诱导,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巧妙适时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情感引导。从而走进了儿童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辨析、体验、感悟,营造出了开放的、有活力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也有激流澎湃。作为新课改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不断提高综合知识面,努力加深对教材、学生的充分认知,积极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眼观全局,灵活应变,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创造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培训》06期

初中语文教学机智探析 篇6

一、大量阅读,开拓视野

一个教师有没有教学机智,最关键的是看他在课堂上对待难以预料的事情、必须紧急处理问题时,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更源自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见识。

因此,一个教师要想获得更多的教学机智,就必须大量阅读,特别是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知识面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大,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阅读能开拓教师的视野,开启教师的智慧,当教师把阅读当成习惯,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滋润自己时,教学机智就会如泉水般不断冒出。

二、 预设学情,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的生成源自于事先精心的准备。教学是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中临场不乱。

课前的预设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是精心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对于重点怎样去突出,难点怎样去突破,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根据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其次是要充分地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富有生命活力、个性鲜明的人,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对学情敏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教学机智。

三、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需不断被唤醒,探究知识的潜能不断被挖掘,各种“课堂意外”会应运而生、层出不穷。而这些“意外”的产生,常常会打乱教师预设的教案,延缓课堂教学的进程。甚至有些课堂突发事件,还会使课堂陷入被动局面,这时才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时机。如果教师对此不能沉着冷静,情绪失控,迁怒、训斥学生,那局面会变得很糟糕。反之,教师如果能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意外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中的朗读部分出现异常,播放不出声音了。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混乱。显然,教师难以按原先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下去,混乱的局面也令教师内心非常不快。怎么办?冷静一下,教师说:“老师来朗读给同学们听吧!”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听老师读了,教师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同样也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真诚幽默,化解矛盾

真诚是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应当遵循的原则,当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时,教师如果一味地训斥,便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学生言行失当时,教师切勿操之过急,以牙还牙。

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有一位学生正盯着窗外的一棵树出神。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幽默地对他说:“你观察窗外的那颗树可真用心啊!现在请运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方法,尽可能地用上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来描绘下‘你眼中只有它的这棵树。”简单幽默的几句话既让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又让他快速进入文本、活用知识,也让其他学生没有分散对文本的注意力,可谓一箭双雕了。

五、巧妙引导,摆脱尴尬

在一次作文教学课上,笔者表扬一位叫小芳的同学作文写得很好,并把她的文章在全班念了出来。谁知就在我念得兴致勃勃之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这篇文章是抄来的,我在作文书上看过!”全班顿时“轰”地炸开了锅,嘲笑、讥讽之声不绝于耳,甚至还有学生当场翻出了作文书中的那篇文章给我看。那位抄袭的同学则埋头啜泣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我快速冷静下来,然后问学生:“就文章本身而言,写得好不好?”待全班同学肯定了之后,我又问“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就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对文章的学习、品味中来,也将自己和那位抄袭了作文的女生快速地从尴尬中摆脱出来。继而我再加以正面地引导,“这样的美文,我们班只有几个同学看过,实在太可惜了。我建议,在我们班开设一个‘美文互赏角,同学们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好文章都推荐上来,一个学期下来看谁推荐的美文最多最好。”之后不忘引导抄袭的那位女生:“谢谢你把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推荐给了大家,但我想推荐和自己的创作是有区别的,下次推荐时别忘了注明‘推荐字样哦!”

诚然,教学的机智绝不仅仅指以上这些。只要教师们平时能多阅读,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多关注学情,教学机智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为我们所用。让我们在层出不穷的“偶发事件”面前始终以理智驾驭情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中绽放精彩 篇7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 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 是细致的观察力, 机智灵敏的反应力, 准确迅速的判断力, 坚定理智的自制力和灵活果断的应变力五种能力综合表现的结果。教学机智, 是课堂精彩的生成, 魅力的绽放!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位老师来说, 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机智去应对课堂教育上突发的偶然性时间, 发挥教育的艺术性,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不迫、镇定沉着, 成功排除干扰, 化险为夷。因此, 我学习了一些教学中的机智应对方法, 与大家探讨。

一、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故弄玄虚”

在教学中, 教师或者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 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这时,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故意卖个关子, 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 借以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失误, 面对这些失误, 教师应学会巧妙把握, 化教学尴尬为“故弄玄虚”, 引导学生“将错就错”,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错中透析文章用词的精妙。假若教师直接承认自己出错, 那教学就显得呆板而缺少生气, 学生也会从心里产生不屑之情, 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二、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 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 灵动的教学机智, 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生字, 九个生字读对了八个, 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错了。这个时候, 只见于老师把小家伙搂了一下, 小家伙十分机灵, 立刻大声说:“lou!”

我们在课堂上都曾碰到过类似的学生“卡壳”“冷场”的情况, 我们更多运用的“教学机智”都是请其他同学“代劳”。然而,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 当学生读错了, 老师没有请其他同学“帮助”他,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看, 一个亲切的动作, 就使学生读准了“搂”字的读音, 我们相信, 这个“搂”字会永远刻在学生的心田中, 因为这里包含着于老师“润物无声”的教学机智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三、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顺水推舟”

“课堂教育同样需要艺术性, 不能只是循规蹈矩, 按照既定的路线来进行呆板讲解, 从而使得课堂缺乏激情的氛围。语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叶澜教授形象而精辟地阐明了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现在的学生, 手头上有许多参考资料, 他们阅读书籍的范围广, 汲取知识的途径较多。因此, 他们的课外知识也较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 他们往往会补充进一些知识, 他们的回答常常会出乎教师的预设。此时教师不能选择回避, 而是要抓住契机, 将它们当作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 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 顺着学生的回答, 及时应用教学机智顺水推舟, 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有一种教学机智, 叫做“柳暗花明”

语文教学中,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学生问一些在老师预想之外的问, 碰到这些问题时, 如果老师能够灵活回来或者对学生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往往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意外的灵感。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口, 变换角度, 顺着新的思路进行教学。往往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情境, 给人一种“峰回路转”、“豁然一亮”的感觉。

比如在上《赤壁之战》这一课时, 作为特级教师的徐善俊老师就充分发挥出了教育的艺术性, 在课文学完的时候, 他突然问学生:“在赤壁之战结束后, 作为胜利者的一方, 周瑜会对这次战役的胜利作出怎样的总结?”在提出问题后, 他还让学生结合相关历史知识, 设身处地的去猜想问题的答案, 然后以此为基础, 进而提出作为失败一方的曹操又将会作出怎样的反思。只见此时, 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 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 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得课堂气氛像凝固了似的, 大家对这突发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 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 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 你说曹操回去以后, 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 行不行?”这一问, 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头头是道。徐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学生变换角度, 顺着新的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再次进入课文, 峰回路转式地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提高了认识。

“精彩的生成”看似“信手拈来”,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显现!这正验证了“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 我不得不为徐老师的“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是的, 在课堂上, 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唱反调”的突发情况, 这个时候, 我们不少老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 来个“回避肃静”, 这也就算“机智”应变过去了。但徐老师则不然, 他没有轻易向学生“屈服”, 而是来个“回马枪”, 这一招, 使得课堂“峰回路转”“绝处逢生”, 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

一堂好课告诉我们, 要想在课堂上不断闪现智慧的灵光, 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宽容以及宽松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个性教学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一位教育者如果没有教育机智, 就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教育实践者。”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 更是新课程的深情期盼。

摘要:教学机智, 是课堂精彩的生成, 魅力的绽放!一个真正掌握了教学艺术、善于应用教学机智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偶然事件, 才能从容不迫、镇定沉着, 成功排除干扰, 化险为夷。

关键词:教学机智,语文课堂,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现代心理学.2003.4.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篇8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机智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 已经逐步向师生平等, 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过度, 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学生兴趣。而这个过程中, 如果要想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 尊重每一名学生。我们在上课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由于一些学生语文天赋或者后天的各种原因, 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如果教师适当地把握教育方法, 尤其是运用鼓励的方法, 认真与学生促膝谈心, 了解他语文成绩差的真实原因, 这样就会在课堂上面对这个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或者厌学情绪出现时, 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 经过了解发现某个学生是因为信心不足, 不敢回答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由简单的问题入手, 慢慢地让他树立自信, 然后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

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机智的基础

教学机智的运用, 是在长期的教学积累中获得的。而经验的获得不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种。其中直接经验需要在日常教学不断总结积累, 类似语文阅读的时候有学生捣乱、上课睡觉、不注意听讲等, 如何能解决问题, 并且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就是教学机智的体现。当然, 这是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不同类型的课堂包括阅读课、作文课、第二课堂等一系列等课堂内涵的把握。比如, 学习诗歌《春夜喜雨》时候, 如果学生普遍兴趣都不浓厚, 教师可以让大家把对诗中描述内容画出来, 或者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 以此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的另一种来源就是间接经验, 这就是对学生心理学、课堂管理等知识的不断补充学习, 不断拓展知识领域,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获得更高境界的教学经验。这是教学机智生成的支撑和助力。

三、渊博的学识是教学机智的升华

很多时候,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机制体现在教师对语文教材本身, 包括教材知识的外延知识融会贯通的把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包含有丰富的外延知识的篇章比比皆是, 包括作者本文的事迹、文章背景、结构、思想等等。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闰土》, 教师可以通过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草船借箭》时, 可以通过讲诸葛亮的其它事迹以及三国中的其它经典历史故事, 活跃课堂气氛。甚至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把课堂上本来会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 如学生故意捣乱等给化解。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自然就会少了很多与课堂不协调的音符。

运用语文教学机智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总的讲, 它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应该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善于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 或是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距离太大时, 教师应及时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而不能节外生枝, 不分轻重主次地详细解说或评述。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保证集中解决问题, 使教学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2.善于因势利导。

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对学生进行引导, 将他们的思维引上正确的轨道。善于顺势引导, 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学生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巧妙地把学生的问题纳入教师讲课的轨道, 使教学顺其自然地进行, 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于见仁见智。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的做法是尽可能回避一些学术上尚无定论或者没有普遍认可的问题。不过, 在教学中也常会遇到这类问题, 或者是学生提出对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内容的不同看法。对此类情况, 应允许不同看法存在, 不必强求划一。而对这类问题, 许多优秀教师都十分注意抓住时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 《口技) 一文, 开头和结尾有一句类似的话:“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我校王老师有一次正在讲述这样写的好处是“反复强调, 首尾呼应, 突出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时, 一个学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个学生认为:“只要在结尾处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就行了, 开头可以不写这句话。”王老师因势利导, 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口技》一文采用首尾呼应、反复强调的写法或者采用你提出的设置悬念的写法都很好。这就说明, 学习课文, 不可死学, 而要活学, 创造性地学。就是说, 在深人领会课文的基础上, 可以提出不同于课文的、具有创造性的正确见解。这样学习, 收获会更大。”王老师的处理很自然也很艺术。他不唯教材是从,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见解, 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想,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见仁见智”的启发培养。

4.对知识要有科学的态度。

知识是无穷尽的, 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再过硬, 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会解答, 也是正常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简单地将之视为难堪或耻辱, 或者认为学生有意跟自己过不去, 而采用搪塞的办法, 甚至欺骗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襟怀坦白, 服从真理, 实事求是。对学生所提问题, 一定要报着“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一时不能解决的, 可留待以后解决, 切忌模棱两可, 或妄下论断。

5.对学生要有真实的感情。

学生喜新好奇, 好胜心强, 他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尽管有时提的问题难免有些幼稚或偏颇, 但这也是他们思维火花的闪现。对他们的提问、质疑, 应注意爱护和重视, 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珍视师生感情, 机智应变, 善于抓住契机, 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总之, 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其实, 教学机智不是教师单纯的技能和技巧, 也不是真正能用来考核教师水平的指标, 但教学机智在辅助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教学经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才能在一次次的教学尝试中掌握教学的技巧, 领悟教育的真谛。

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只有有效掌握和运用教学机智, 才能从容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 灵活、巧妙地处理和化解课堂上遇到的复杂问题和突发性情况, 从而“化险为夷”, 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关键词:教学机智,语文课堂,运用

参考文献

[1]贾春明.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机智探析[J].教育探索, 2011, (1) :30-31.

[2]曾毅.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何以实现——从语文名师教学机智的角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7) :7-8.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篇9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能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的、迂回巧妙的方法处理问题,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品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爱字为首,维护自尊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爱学生,首先要维护他们的尊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一位瘸腿小姑娘害怕上语文课,因为那天学习的生字里有“瘸子”一词。上课时,语文老师说忘了带备课本,要小姑娘帮他取来,就在小姑娘取备课本的几分钟时间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这个词,并关照大家自习时不要读这个词。多年之后,小姑娘明白了一切, 她是多么感谢她的老师!这位老师可谓是用心良苦,他懂得:对学生当众凌辱, 即使是无意的,也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打消学生的自卑,就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这位老师为残疾学生苦心设计一切时,他既尊重了一个学生,又教育了全班学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敬重。

2. 全面了解,慎重决定

因主观臆断和既定思维,人们常犯一些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对待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一定要仔细、冷静、耐心。要知道:在不能明辨是非的领域,权力的作用近于零;在不能了解真情的领域,教育的作用也近于零。优秀的教师,不会戴有色眼镜看学生,而会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

比如师生之间的“顶牛”问题,不少时候责任在教师。或了解不全面,批评不切实际;或操之过急,要求超出认识水平;或态度粗暴,伤害学生自尊心; 或软弱无力,养成学生专横,等等,这一切都有可能招致对立。因此,解决“顶牛”问题,不能只是单方面训斥学生, 教师也应有自有我反省精神。

3. 以诚相见,耐心答疑

对学生,老师应有“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大度,敢于开诚布公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做实事求是的表率;对自己则应“师必贤于弟子”,举止言行,处处堪称楷模,学识修养,足以为人师表。常见语文老师朗读课文读错音,板书知识写错字,偶尔有学生指出来便大发其火,拒不认错,这种态度是极不可取的。

记得我实习时,一次早自习到教室里巡查,学生田莉问我:“老师,‘鲁莽’一词是什么意思?”当时她的桌上就摆着一本字典,我完全可以查字典解答她的,但我只冷冷抛下一句:“你不会自己查字典吗?”就走开了。返校后收到田莉的信:“老师,对于‘鲁莽’一词,如果您当时说一句‘我也不会, 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吧?’我会更加敬重你。”由此我知道:掩饰无知,只会使你显得更无知。从来没有全知全能的圣人,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改变它, 你会获得更多。

4. 循循善诱,讲究教艺

学生出错是常有的事,对于学生的错误,有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导他们打针不怕疼,吃药不怕苦,认错改过不怕丢面子。而有的老师动辄发火,咒骂甚至体罚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谁能断定:我们的学生中就没有未来的瓦特、牛顿或爱迪生呢?

教师同志,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在学生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在您无心的或不以为然的时候,您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虽早已被您忘却,多年之后,将还在影响着那曾是您学生的人。教育的力量在于动情而不在于用力,源于诱导而不源于训斥, 取决于真挚深沉的爱而不取决于冷漠严酷。这正像爱森塔尔效应所反映的道理一样:给予学生爱、信心、勇气和力量, 他们将变得更聪明。

5. 巧用幽默,转换尴尬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艺术。做学生思想工作,固然少不了正面阐明事理, 明辨是非,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但有的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幽默话,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一次我上课,安静的教室里不知哪个学生的游戏机响了起来,同学们都紧张地注视着我。我放下教本,微微一笑: “哟,哪位同学的呼机响了,快出去复机呀。”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笑了。作为教师,有幽默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幽默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批评和不失原则的宽容。它对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篇10

一、成就智慧型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1. 智慧型课堂需要教学机智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 “教学机智”是指一种根据情况变化,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才能。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高度的灵活性, 能随机应变, 能敏捷、果断的处理问题;二是有高度的智慧, 能巧妙地、精确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指导、启发和教诲。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经过反复磨练逐渐形成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经验、才能和智慧的结晶, 具有灵活性、果断性和巧妙性的特点。

2. 智慧型教师应具备教学机智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 更好的驾驭课堂, 实施创造性教学, 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学理念, 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 他就不可能称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学机智, 主要指用来应付教学中的意外事件的“技艺”,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随机应变, 化解难题的能力。但在新课程理念中, 教学机智则是语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意识, 是语文教师机智灵活地感悟课堂和引领课堂的一种教学行为,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高层境界的教学智慧, 总之它是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1. 面对学生语言认知障碍方面的教学机智

认知是一种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认识活动, 它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语言认知能力方面的。小学生在语言认知能力上一定差异, 即有的认知能力好, 有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障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针对语言认知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应该首先采取鼓励肯定的方式, 提高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兴趣, 并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来认识语言。

2. 面对学生语言表达习惯方面的教学机智

目前, 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说起话来, 大都能说会道, 但在正式场合发言却语无伦次, 很难做到连贯、完整、持久。究其原因, 除部分学生由于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外, 相当多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紧张胆怯, 造成思想混乱, 难以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 要顺利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必须想方设法克服他们口语交际表达中的心理障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表达方面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和示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增加信心。

3. 面对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策略问题方面的教学机智

在教师的眼里是没有笨小孩的。有些同学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弱于其他同学, 多半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兴趣不浓。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已经能自发的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能很好的运用这些方法, 而有的学生却不能很好的运用, 这就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 但是光凭一节语文课, 学生很难将学习方法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课后去继续学习,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方法的也得以更好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机智的提升

1. 教师良好品质是首要条件

面对课堂突发事件, 扰乱课堂秩序、打乱教学计划, 每个教师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相对于某些教师的怒不可遏, 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 有的老师则是选择克制和宽容。前一种方式只会是课堂变得更加不愉快, 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保持平静的情绪, 则能感染学生也保持安定, 保证课堂安定有效的进行下去。这种宽容就是教师良好品质的表现, 是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宽容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 教育实践证明, 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 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也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从而使得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2. 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前提

只有做到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全面熟悉和了解, 才能对课堂教学充满信心, 做到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迅速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判断, 根据学生情况, 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因材施教, 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 应变技巧的培养为基础

在课堂时, 教师不仅仅停留于如何化解突发事件, 更应该学会运用突发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大放异彩。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方法, 培养的应变技巧。而在应变技巧的背后是教师的学科涵养和专业水平。在教学机智上仍需要教师一方面多阅读相关书籍, 经常听课学习, 观察有经验的教师是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 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机智。另一方面,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

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面对激烈的竞争, 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提高自身的教师涵养。要用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去关注了解学生,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 巧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不仅使得学生回归课堂教学, 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更要通过教学机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31~232页.

[2]吴章贵.论语文课改中的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发展课堂, 2007 (8) :12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3页.

如何打造机智灵动的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 语文课堂;学习方法;机智灵

一、语言机智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教师的魅力、活力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知识、智慧、灵感、修养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幽默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指名一位学生朗读,他读到“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时,把“一根”读成了“一个”。此时,立即有学生指出错误。我随即答道:“果真是一个鲁莽的‘张飞!”既是对那位学生读书草率的一种批评,也是对课本中人物的一个评价,学生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正是运用了幽默的语言,善意地帮助学生。而学生的笑,则是领悟,更是获取知识的快乐。

幽默为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有了它,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有了它,课堂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有了它,课堂如同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二、创新机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科学规范与否,而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夹竹桃》一课时,打破教学常规,先教学第四节的最后一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这一点韧性指什么?”学生来了兴趣,立即在这一个段落中找到了相关句子,纷纷举手要求回答。紧接着我又追问:“‘院子里那些花是指什么花?”学生纷纷在第三节中找到了那十四种花。此时,我适时引读:“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学生齐读第四节。接着,我又引读:“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学生复读第四节。最后,我再读:“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学生激昂地读道:“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在这打乱自然段的一唱三叹的反复诵读中,学生既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也对作者的写法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应该归功于对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吧。

三、板书机智

新颖的板书有时不仅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体现了教学的一种机智,让学生在欣赏板书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机智。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板书课题时,故意只写了“天游峰”。立即有学生喊道:“老师,错了,错了!”我说:“哪里错了?”学生说:“缺了个‘扫路人!”一下子,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关注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我没直接列举人物的特点,而是采用了画图:一支半截蜡烛,里面一个藏着秘密的金属管。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逐步想办法时,我就在那燃烧的蜡烛上画上一道虚线,以显示蜡烛越来越短,情况越来越紧急。在讲到杰奎琳端走蜡烛上了楼梯时,我把蜡烛的火苗改成了一缕轻烟,学生也因此而长吁了一口气。当他们再读课文时,那种紧张气氛和人物的镇定在学生的朗读中都有了充分的体现。

四、生成机智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正是这种统一,给予教师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的机会,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在教学《九色鹿》的结尾时,我最初的设计是:“如果你是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怎么处置调达?”学生们畅所欲言,但说的惩罚越来越狠。有的说“我要将他斩首示众”,有的说“我要将他凌迟处死”,还有的说“我要将他五马分尸”……固然,学生的回答是对调达背信弃义的不屑,也是一种对恩将仇报的小人的痛恨。但这难道是我想取得的预期效果吗?这对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学生回答后,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调达听了九色鹿的话后,他就要离开了,今后他该怎样生活呢?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调达啊调达,以后你可不能再这样恩将仇报了!”有的说:“调达,你知道吗?言必行,行必果。你可不能再做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了!”……相比之下,学生多了许多宽容,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 篇12

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反应, 及时把握教学内容, 调整课堂节奏。一位老师讲授《我与地坛》, 发现一位男生低下了头。原来该生曾患有小儿麻痹症, 有腿疾, 心理较自卑, 忌谈残疾之类话题。于是, 老师不动声色地引申开来:“生理的残疾难以改变, 但心理的健康, 思想的成熟, 意志的坚强更能有利于一个人在逆境中艰难成长, 做出非凡的成绩, 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最值得颂扬。”话音刚落, 该生抬起了头, 恢复了常态。所以, 教学中, 教师要“目中有人”, 这个人就是学生, 多一份细心, 多一份观察, 于细微处见机智。

二、机警敏捷的反应力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或意料不到的问题, 要善于作出敏捷的反应。用机智的教学用语, 及时采取合理对策。一位年轻女教师到理科班上课, 有个调皮生说了句俏皮话:“老师是位美女!”引得男生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稍思片刻笑了笑说:“谢谢这位同学对我的夸奖, 我很高兴。如果听到同学们说老师上的课更美, 我才会真正感到高兴, 为了更美的课, 老师希望同学们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下面的同学齐声喊“好”。这位老师的机智语言化解了尴尬, 又调动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 拉近了师生间心理距离。

三、迅速准确的判断力

在观察和反应的基础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 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尤其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采取相应对策, 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位教师讲解《五人墓碑记》的“望”字, 随即教师进行了适当扩展:农历每月初一称“朔”, 末天称“晦”, 十六称“既望”。突然有个学生冷不丁地说:“农历每月十四呢?”这个学生的问题一出, 全班学生呵呵一笑, 注视着老师, 等待着回答。这位老师稍思片刻, 首先, 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勤学好问, 并不属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或刁难老师的行为。其次, 教师坦城地告诉学生, 老师备课时也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最后, 老师告诉学生, 等查到有关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答案。这位老师对学生上课随意讲话的目的判断准确, 既肯定了学生的善问, 又化解了问题, 没有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坚定、理智的自制力

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的问题, 老师处置不当, 往往会出现学生的“顶牛”现象, 学生甚至会演出恶作剧, 戏弄老师, 遇此情况, 老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冷静, 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一位老师及时制止学生打架时, 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同学, 事后, 老师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当这位老师第二天上课时, 黑板上写出了这几个字“我冤我屈, 还我公道”。老师一看就知道是某同学所为, 此时全班学生都瞪大眼睛, 屏住呼吸, 个别捣蛋的学生甚至怀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期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如果这位老师不冷静处置, 正中某些学生下怀。这位老师轻咳一声, 从容说道:“经调查, 我认为对某同学的批评不能成立, 本人决定, 接受某同学的上诉, 撤销原判。”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 受委屈的学生也忍不住笑了。气氛轻松后, 这位老师诚恳地说:“昨天, 我错误地批评了某同学, 错怪了他, 为此向他表示歉意。”此时, 同学们都不笑了, 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老师——既钦佩老师的机智, 又折服老师认错的襟怀, 对老师的尊重又深了一层。

五、灵活果断的应变力

课堂上的任何一瞬间, 都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不是“机灵”, 是老师的一种素质。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 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 而不死扣教学计划,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008年1月, 我们这儿下起了五十年难遇的大雪。正好下雪天有两节作文课, 按照备课组统一要求, 写一篇读后感, 训练议论文的写法。上课时, 老师注意到了学生们纷纷看着窗外, 还有些同学在搓着冻红的双手, 有些同学在抖落身上的雪花, 教室里、走廊上甚至窗户上都散落着打雪仗后的“雪弹”。见此情景, 这位老师立即修改了已定的教学计划, 当场决定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老师话音一出, 同学们立即喊出了“耶!”显然, 这是同学们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的肯定。接着, 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 教室里反而迅速安静下来, 聆听老师讲解写景文章的写作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此次习作。

上一篇:性能跟踪下一篇:实践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