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机智水平论文

2024-06-30

课堂机智水平论文(共6篇)

课堂机智水平论文 篇1

不论是平时教学, 还是优质课评选, 课堂上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让教师始料未及, 出现尴尬局面。诸如, 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答案有偏差, 学生故意作出异常举动, 接话茬, 出洋相等情况。那么, 怎样才能得体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营造和谐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环境中创造性地实施教学的机敏性和应变力, 其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来看看一个案例吧:

我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 分析到第五节:烈士牺牲的经过。让一个同学朗读课文, 当他读到“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其一是手枪, 立仆”时, 一个男学生竟然模拟枪响, “啪”的一声, 并且还做出手枪射击的动作, 顿时全班一阵哄笑, 读课文的同学只好忍气坐下, 庄重肃穆的气氛被打破。同学们回头看看那位出洋相的同学, 又转过脸来看着我。我当时, 告诫自己要冷静, 不能发作。心里想:都高二的学生了, 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我定了定神, 马上让这个同学站起来, 他以为要挨批啦, 耷拉着脑袋, 不知所措。我却让他找出这几句话再读一遍, 他先是一愣, 然后, 很认真很动情地读了一遍。

我问他为什么鲁迅先生强调用“其一是手枪”, 为什么“从背部入”呢?

他马上回答:手枪, 说明这里有反动派的头目;手枪, 还具有隐蔽性;从后边打枪, 说明他们早就知道刘和珍是学生领袖, 反映反动派狠毒, 阴险。他分析得很到位, 同学们马上报以热烈掌声。我也满意的点头示意让他坐下。

下课后我想:要不是他这一声“枪响”, 这个细节也许就被我忽略了, 备课时, 我是没有注意这个细节的。

另外, 我要是瞪起眼来批评, 他的这番见解, 就被抹杀了。看来, 越是有表现欲望的同学, 越是能发表超乎寻常的见解。

当时, 我还是委婉地提醒他, 看来“不能随便放黑枪了”, 他不好意思地摸着头坐下了。

总结这一过程, 收获颇多:

一.心情平静, 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合心理现象, 它由当时一定的情境所起, 并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 具有多变性、冲动性。如果遇到意外变故, 教师常常慌张失措、冲动恼怒。试想当时我如果大发雷霆, 将该生驱逐出教室, 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因此理智清醒是教师情绪控制的前提。既心平气和又不姑息迁就, 更不火冒三丈, 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在平静中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来对症下药,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随机应变, 教师一定要有因势利导的能力。

随机应变, 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关键, 是教师教学艺术和个人智慧的集中表现。但是“随机”不能“随意”, “应变”不能“乱变”, 一定要围绕所学内容, 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像我在课上让那位同学, 思考回答的几个问题, 就是由他注意的“手枪”, 结合文章主题所作的深入挖掘, 既消除了场面的尴尬, 又及时调控了气氛, 还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文本中来, 可谓一举多得。

三.适度评价, 教师要有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力。

评价学生要有分寸, 否则会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模糊, 以及思维方向上的偏误。在课堂上,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其他表现给予过分的肯定和表扬, 有些甚至是溢美之词, 这会让学生得意和漂浮;还有的老师觉得学生的回答或表现不尽人意, 便把脸一沉, 赌气让学生坐下。这两种情形, 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 我想好的做法是:适时, 适度, 不失体。

适时, 时机恰当, 效果更佳。适度, 就是掌握分寸, 评价得当。教师要明白, 师生活动是平等对话,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让学生明辨是非, 知晓对错, 又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意见, 努力做到不失体统。

在上边所说的案例中, 等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 我委婉地提醒他“不能随便放黑枪了”, 就有肯定他回答问题的意思, 又让他明白课上要注意自己的表现要得体, 让他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对全体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 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

为了创建和谐课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性, 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 结合情境及学生学习实际, 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 既维护学生的自尊, 又能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还会使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收效颇多。

语文课堂呼唤教学机智 篇2

一、机智——让教学随机应变

在编写屠格涅夫《麻雀》一文的教案时,我看到教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1.猎狗跑在我前面。

2.小麻雀被风刮下。

3.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4.猎狗后退了。

教参上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一起进入课文的情境。因本人画图水平有限,怕在学生面前丢丑,决定略去这一环节。在课堂上,我突然灵机一动,改为指定四名画画较好的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幅图。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学生在评画的过程中联系课本,理解了课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机智——让教学顺水推舟

还以《麻雀》一文为例,文章讲到老麻雀从没有危险的树上飞到有生命危险的地方是因为有一种强大力量的作用。我便问学生:“这种力量是什么?”其中有个学生说:“是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时的故事:她在归纳《麻雀》这篇课文时说:“本文赞扬了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母爱。”当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呢?课文里没说呀。”那位老师当场被问住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来个倒打一耙。我把“母爱”二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道:“文中好像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是母,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小麻雀的妈妈呢?”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赶紧又去看书,可是仍找不出证据。这时,有一名学生小声说:“要是爸爸,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可能不会飞下来。”我听到了他的话,先让同学们就他的看法进行了一番讨论,然后总结说:“你们可能觉得平时妈妈比较关心你,而爸爸对你比较严厉。可是爸爸同样爱你!当你遇到危险时,他也会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你的。”借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可是提出的问题——老麻雀到底是公是母,还是没有解决。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书上读到的有关知识,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明白动物的幼儿一般由妈妈抚养长大,所以老麻雀很可能就是小麻雀的妈妈。你们的理解是对的。只是希望你们以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多动脑、多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发言,完全被课堂所吸引了,学习效果甚佳。

三、机智——让教学峰回路转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却由此带给教师以教学灵感。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口,变换角度,顺着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情境,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就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我愣了一下,马上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并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五分钟的讨论,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机智——让作业推陈出新

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抄词、背书一类的作业固然不可少,但是作业的形式如果能灵活一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妨在布置作业时来点创新。例如,在教完苏教版一年级课文《家》之后,我就让学生仿写一首诗: 是 的家。学生们很感兴趣,六七岁的孩子竟然写出了“草原是骏马的家,沙漠是骆驼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一些美丽的诗句。经验告诉我,富有创意的作业,不仅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篇3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 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 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1.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 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 从而变换教学方法。例如,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卡壳了, 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 或化难为易, 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 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 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境, 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 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 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 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 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 学生会怎样回答, 一般有几种答案, 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 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 那么, 该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呢?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应变技巧。

1. 绕道迂回, 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 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 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善于反诘和回避。

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 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 要善于反诘, 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 并且具有酸性, 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 (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 或重点时, 应予以回避, 可以婉转加以说明, 适可而止, 避免节外生枝, 纠缠不清, 小题大做, 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 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教师机智.渊博知识.精彩课堂 篇4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教师机智;渊博知识;精彩课堂;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激情、作风、智慧等在课堂教学中成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经历的一个突发事例,谈谈对开发和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认识与做法

突发实例:五月十号下午第二节,对我来说是较为难忘的一堂课。那天,我到班级去上课,看到教室门口围着一堆小朋友,听见一位男学生的哭声。我走近一看,“哇”不得了,流了那么多鼻血。我连忙将他的头仰起来,叫学生拿了冷水沾在他的额头上轻拍。过了一会儿,这位男生的鼻血才止住。围观的学生从惊慌、害怕中回过神来,露出惊讶、佩服的眼神,并开始争着报告这件事是谁引起的,指责谁、谁、谁不对。

上课了,他们还是难以平静下来,而且还七嘴八舌展开了类似的话题。我看到这种情景,灵机一动,放弃准备上的课程,而改上由此事引发的课题。我先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发生事情的原因,为什么不帮助同学止血呢?接着导出主题:课间安全活动、学会自救常识。同学们不仅纷纷举手发表看法,而且还针对用水沾在额头上为什么会快速止血展开争论。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只知道些皮毛,勉强地给学生说点儿,叫学生回去叫爸爸妈妈帮助找找看,到底怎么讲,才更有科学性。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课间还要注意哪些活动安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课间活动应守秩序;有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礼让;有的说课间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我还让学生讨论交流:假如膝盖碰破了,脚扭伤应该怎样及时自救……最后扩展到校外的一些活动安全。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救常识。课后我还就这堂课的上课情况布置学生写成一篇习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真实的突发事件,也是一堂临时从身边生活小事生成的主题思想教育课。令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从这节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些许的启迪:

一、驾驭突发课堂的机智,是课堂焕发精彩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在编写时要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更多创造、扩展的空间,同时也提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要,有选择地运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不但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而且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教材。本节课,我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炼成新的教育活动主题。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的上学生提的“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这节课学生表现出的高涨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由于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写出来的习作也具有真情实感。

我在这一堂课中,始终以幕后组织者的角色出现,既不提供答案,也不越俎代庖,而是一切都在学生自发的合作探究中,只通过适时恰当的引导、评价,将学生的交流学习导入下一个新的环节。通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探讨交流的方式有效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既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知道了相关的课间安全活动知识,并初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自救常识。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教师平时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对课程进行大胆补充和创造。捕捉教育信息,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及时地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语文课堂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二、具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彰显魅力的前提

这节课,我在体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带来的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一些遗憾。那就是当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提出为什么。有的我回答得不全面,有的回答得模棱两可,虽然课堂当时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心中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有什么看法。回想自己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提议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教师——尤其是担任语文课又兼任班主任的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合格,更具魅力。

总之,这节课我能结合当时课堂的突发事件,放弃了原先准备的内容,大胆地创造一个新的教育主题活动。淡化了课堂上对学生的集中的思想教育,淡化了说教痕迹,既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达到教育而无痕,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交流,学到相关的自救知识。真正实现了把道德品质渗透语文学科的语文课堂教育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后,我反复琢磨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自身的机智来灵活处理课堂。而这源于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广博知识储备。我想:虽然,一堂课成功的因素很多,成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对教师而言,时时把握好教师自身这个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精彩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

有人说,教育是一片云,其作用是孕育另一片云。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我相信:它带给学生的启迪会象种子一样落地生根。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精彩 篇5

纵观课堂的40分钟, 学生是开心愉快的, 意犹未尽的, 知识点、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40分种, 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均沉浸在紧张的“闯关”学习游戏中。是什么让每个孩子愿意积极投入到紧张有趣的学习中?上课教师运用了什么策略?答案显而易见:有效的“游戏教学”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的使用。

一、游戏组织形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 是快乐的源泉”。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环节, 不但要设计游戏鼓励学生“玩”, 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 让他们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 培养思维能力, 把知识融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本节英语课中, 教师就把教学流程设计成一个又一个闯关的游戏板块, 巧妙地把教学内容揉进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中, 充分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整节课中, 学生没有学习的厌倦感, 相反, 始终对学习充满着期待。

二、游戏组织形式提高了学习的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情感认识世界的。这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不单单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态度等情感因素。游戏教学的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内在需求的动机, 在游戏中, 合作形式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情感, 游戏教学的竞赛性,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成就感,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得自悟, 合作交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化“苦”为“乐”。本节英语课中, 教师充分运用了游戏的这一特点, 巧妙设计关卡,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强好胜的心理满足感、成就感, 又辅以其他手段, 适时地调控好学生个体、群体的积极情绪, 让学生觉得那是为完成“游戏”而“努力学习”, 而非为了“努力学习”而完成“游戏”。在这样的积极思想驱动下,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 学习的体验是真真切切的, 于“游戏”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学得高效, 学得趣味盎然。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需要, 一种为完成游戏而必须完成的需要。学习的实效明显要高。

三、激励机制促进了学习动力的形成

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 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很多:目标激励就是其中之一。列宁曾指出:“目标是方向, 是灯塔”。在本节英语课中, 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目标激励法, 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如课堂中, 教师设计了两条目标线索:一是暗线, 即教师心中的本节课须学生掌握的教学目标;一是明线, 即打败“灰太狼”, 解救“美羊羊”。在实施明线目标下, 又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即一次又一次的“关卡”。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时地投出“闯关目标”, 激励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攻关”达标, 直至达到最终“目标”———解救“美羊羊”, 打败“灰太狼”。

英语课堂机智与专业素养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机智 专业素养 教学质效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效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有一组公式显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来,教师素质在这儿是倍数乘积的关系,分值越大,教学质量越高,教学质量是没有上限的,在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素质举足轻重,是关键。素质是什么?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是指老师的个性和品格,二是指教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基础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控制)、教学手段运用和教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不能按预定的设计教案进行,常会生成一些预定之外的新情境和新问题。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而做到导学时的机智,做一个机智幽默,充满魅力的老师?

我们要掌握好新课程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规律,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策略,积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灵感是来自课堂的,一个智慧的老师随时能抓住教育契机,一个充满幽默感的老师是受学生追捧的。其实,在课堂上跟孩子做做鬼脸,show 一下怪动作,不仅能让孩子贴近你,幽默的语言举止还可以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机智善变的老师能抓住孩子的心灵。一次在课堂操练句型时,一个男同学说I’m wearing white shirt and blue skirt. 全班哄堂大笑,我感觉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很投入都听懂了,我趁机拿了一件蓝色的校服围在他的腰上,说Oh! He is wearing a blue skirt.同学们笑得更欢了,我就跟同学们编了一个故事,告诉他们其实苏格兰的男子是穿裙子的,这是他们的风俗,给孩子们拓展知识,并让他们回家查一查还有哪些民族的男士穿裙子的。 在一堂 My favourite things的课上,孩子们特别热情的拿出他们书包上的Key rings,Soft toys and Badges给我, 我也把我的车钥匙套在手上,T: Which key rings do you like best? S: I like the Mickey Mouse key ring. I like the yellow key ring. 有同学说I like Miss Wang’s Key ring. 我假装特别感动的跟她握握手说Thank you, Aimee! You are so kind. 我转向全体说,Do you know my key rings are worth a lot of money!You are so clever!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学有所思,学有发现时,就应该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尊重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要牢记在心,做到信手拈来。比如:听说法(强调听说领先),直接法(强调语言习得),视听法(以情景为中心),功能法(以交际为核心),全身反应法( 通过动作来教学语言),常使用的教学步骤——五步法RPDPC:复习 (Revision)、呈现语言现象(Presentation)、操练 (Drill)、练习 (Practice)、巩固 (Consolidation)。常使用的手段有多种,比如:歌曲热身、游戏引入、新知学习、边玩边练、角色表演、任务体验等等。有时,我会用课文单词、句型编故事,制造悬念。在 Senses这课中,学习句型 I can smell with my nose. I can smell a fish. 我会用Little mouse为主人公现场编故事,学生们听得流连忘返,结果编成了“连续剧”,孩子们巩固了句型又训练了听力,回家背单词也乐此不疲,家长们都反映,“孩子爱学英语了。” 根据课文编一些琅琅上口的Chant, Rhyme也很有效果,它们容易背诵,出口成章,这也是调控课堂非常好的手段。教授单词时运用phonics,联想记忆法,做游戏,比反应、藏起来、猜猜看等等,一般课堂上教的单词要90%以上的学生当场背下来。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以敏捷的思维引导课堂教学,以巧妙的手段将教学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正是素质教育课堂所倡导的,是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UNESCOprompted the conception of "Five factors plus a formula" in one document on the outcom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刘 茁,提高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 . 上海教育.

宗永杰,教师素质构成:基于文献综述的探究设想. 江苏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

连秀云,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3

上一篇:提梁方案下一篇:音乐与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