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测评论文

2024-07-24

课堂测评论文(精选12篇)

课堂测评论文 篇1

2009年, 我校在科研主任的带领下, 进行了初中数学课堂检测的研究, 采用了“复习—新课—练习—检测—评讲—订正”的教学模式, 效果不错.

一、数学课堂测评的操作

初中生数学学习测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课改的需要, 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从单一的“考试”转向多元化,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时刻保护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认为学习测评有命题、测试、批改、分析、评讲、订正等这几个环节.各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以下是我对这几个环节的理解及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 选题

在命题过程中还要注意, 命制的试题不要超纲, 要围绕双基进行命题;所选题目必须覆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紧扣课本例题, 把课本例题加以改装, 难度不宜太大.题量适当, 课堂测试的时间约8分钟左右, 题量不可太大;题型适当, 用于批改课堂测试的时间不能太长, 否则教师的工作量太大, 故题型以选择、填空题为主, 每次只能有一两个解答题需让学生写求解过程, 这样可以方便教师的批改.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测试时就能得到好成绩.

(二) 测试

课堂测试由学生独立完成, 相当于测验的形式,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对新知掌握的真实情况.

(三) 批改

课堂测试题量小, 易批改.有时可以采用交叉集体批改的办法, 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四) 分析

要着重分析学生答得好的题目、内容及其原因和学生答得不好的题目、内容及其原因, 尖子生答题情况等.

(五) 评讲

总结测试情况,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引导.评价结果要有可信度, 教师的评价就必须要真实.你的评价越真实, 越有“透明度”, 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及时肯定测试中的好的解题方法, 及时指出学生应该纠正的错误, 并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题目, 并适当进行拓展.

(六) 订正

在有错的课堂测试中, 让学生立即将错题订正在作业本上, 选择、填空题在订正时需将求解过程全部写出, 订正完立即将书和作业本拿到老师处面批, 面批时讲说明:①这道题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②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二、数学课堂测评的优点

(一) 于教师而言

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过去每位教师上课都会注意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学生的问题, 通过学生板演发现学生的问题, 通过课堂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但这些都不能保证发现全班学生的问题.课堂测试却可在课后立即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 将新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天解决, 确保无障碍地进入第二天的学习, 真正做到“堂堂清”.

(二) 于学生而言

1.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 提高了听课效率

每位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 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 40分钟后的课堂测试就会出问题, 只要认真听讲, 今天就会有好成绩, 每一位学生都是爱高分的, 他很清楚他应该怎样听.

2.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每做完测试, 学生立即会得到自己的成绩, 找到存在的问题, 立即纠错, 不把问题带回家.每次做作业, 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数学, 因为数学作业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问题已经全部弄清了.

三、感想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空间, 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就学生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最基本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我们现在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课堂测评论文 篇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达标测评”过程中,学生经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很疲劳了,精力不易集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性能再次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反馈、矫正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挖掘与目标内容有关的趣味性材料。除了材料本身的趣味性以外,还应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一定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体现在达标测评题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检测习题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兴趣性,检测习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综合性原则:

合理构建初中数学当堂达标测评的结构体系,注意基础习题和应用习题的合理搭配,对于学生达标测评习题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每一名学生,其接受能力、掌握能力是不同的。在当堂达标课堂达标测评习题的设置上,应该注意学困生和尖子生,让掌握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习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些高层次的习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课堂达标测评的研究与实践,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情; 2.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切实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当堂达标课堂达标测评环节,在测评环节中教师该做什么,如何做。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向课堂要效率,五分钟的时间应该怎样进行当堂达标测评;

2、归纳、整理测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产生的根源;

3、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其利弊;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达标测评习题难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2、访谈法、座谈讨论法:将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好、中、差)分类座谈,了解课堂知识掌握情况;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情况;

4、调查整理。有关本小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前沿方向;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关措施;

5、小课题研究型听评课;

6、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发展变化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1)课题研究启动探索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1、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申报课题;

2、组成课题组,落实课题人员;

3、培训实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

(2)课题研究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1、现状调查;

2、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3、开展优化测评设计;

4、开展总结交流,搞好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协调、平衡;

课堂测评论文 篇3

该中心的前身是“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设立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负责我国信息安全测评与认证工作。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家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的通知》,实行测评和认证职能分离。2004年10月,“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将信息安全产品的认证工作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随后,“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更名为“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职责是承担中国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工作,为认证工作提供科学、权威、客观、公正的技术依据; 与此同时,增加对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新职能。

经过多年发展,中心目前基本建立了对信息安全产品、信息系统安全性、信息安全服务资质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资质进行测评认证的能力; 形成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体系; 对1000多个产品、系统和服务厂商实施了测评认证,对数千名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进行了认证和国家注册; 主持制定了10多项体现我国特色的测评技术国家标准; 为10多个中央和国家部委提供了安全技术测评服务。

作为国家风险评估专控队伍,测评中心近年来承担了对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奥运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检查工作任务,发现了大量安全漏洞和网络失泄密隐患,提出了有效整改建议,及时堵塞了漏洞、消除了隐患,为确保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堂测评论文 篇4

案例一: (传统测试模式) “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教师的角色:“警察”, 巡视员, 权威、独断, 学生学习时的局外人。

学生的角色:“小偷”, 被动接受别人的监督, 思维单一, 甚至停滞不前, 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测试形式:采用教师传统的做法, 发试卷, 教师监考, 让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任务。学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不允许左顾右盼。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行为受到约束, 思维实际上也受到约束。

效果:优秀生心情愉悦地完成任务;中等生有一定的难度, 但能在较为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后进生则在极其无奈、郁闷的情景下无聊、消极地上完一节课, 最终一无所获。教师除了监督不让学生作弊以外, 无事可做, 根本不了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出现困难, 遇到什么困难, 因为教师要的是学生的真实成绩, 这时教师和学生都特别自私, 这样的测试课实际上教师和学生的收获甚微,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在浪费时间。

评讲: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往往亲力亲为, 因为要了解真实的情况, 教师在批改完之后往往会针对学生在试卷上出现的错误自己讲解, 或让学生讲解。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错的很多, 这也不会, 那也不会, 好像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需要讲, 结果一节课忙得手忙脚乱, 优秀生不用听, 中等生被动地接受, 但后进生因为不会, 被迫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地记笔记, 课下由于无时间巩固复习, 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不是在用脑思考, 在用心学习, 而是在完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事。这样的评讲课收效甚微。

案例二: (开放型测试) 我的课堂我做主, 天下无贼, 和谐相处。

学生的角色: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自主、自由 (思想、行为) 。

教师的角色:顾问、帮手、朋友,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测试形式:采用的方法是把学生按照优、良、中、后进分成四个层次, 然后按照优 (1号) 、良 (2号) 、中 (3号) 、后进 (4号) 的原则, 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四个学生, 1号为组长, 组长带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 学生若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教师, 老师可以讲, 也可以不讲。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共性问题, 大大节省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效果信息的时间。最后教师每个小组只收1份试卷即可。要求在评讲课上尽量3、4号讲解 (因为加分多) , 3、4号不会的1、2号补充, 但本组得分就会减少。

效果:后进生终于有事干, 有机会表现, 不会再消极无奈地等待, 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同伴的帮助下学到、学会一定的知识, 同时在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学习, 优秀生则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 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 有更多的思维碰撞, 有生成的东西, 不再浪费时间, 后进生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评讲: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要求各小组分工完成, 给小组加分奖励, 条件是:4号 (后进生) 讲解加4分, 3号 (中下等) 讲解加3分, 2号 (中等或中上等) 讲解加2分, 1号 (优等生) 讲解加1分, 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后进生的积极性。后进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与利益会在测试课上认真学习。 评讲课上极力争取, 精心评讲, 这样优秀生的责任感增强, 全组学生的荣誉感增强, 竞争意识增强, 合作意识增强, 同时后进生又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学生不断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科学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课, 教师轻松,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 主动参与学习。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以上两则案例说明,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一个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关于测试, 我们不妨有选择性地尝试做出以下改变。

第一, 考试时间的开放 (通常一周之内最好) 。教师可以把试题提前发给学生,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 把考试作为让孩子自主体验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给他更多的自主空间, 把考试作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二, 考试内容的开放, 可以查资料, 可以看书。一位老师考试前告诉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看书, 第一次他允许学生看10页, 第二次他允许学生看5页, 第三次他只允许学生看1页 , 最后他告诉学生什么也不能看。这位老师的做法实际上让学生学会了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 不断缩短看书时间, 让学生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 学会查找重点, 慢慢学会学习。这位老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没有死死地盯着学生的分数, 抓住结果不放, 而是以更人性化、更科学、更灵活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三, 考试情景的开放。考试可以采用同伴互助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甚至教师可以参与,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我们应让教育服务时代, 服务学生, 让学生学会用更多的方法、更好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湘蓉, 薛根生, 余同生.我们就这样实施新课程.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课堂测评论文 篇5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还原论这一思维方法的缺陷是()A.认识整体必须认识部分,用部分说明整体、用低层次说明高层次 B.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它认为是各物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运用分析的方法,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事物 D.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涌现的性质

【解析】 A、C两项属于还原论的优点,B项不符合还原论观点,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2.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A.复杂性思维方法 C.非线性思维方法

B.还原论 D.发散思维

【解析】 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它是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还原论,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 B 3.贝塔朗菲说:“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A.世界是复杂的 B.世界是简单的

C.仅用分析还原的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涌现的性质 D.未来的科学将主要处理简单性问题

【解析】 客观决定主观,正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B项错误,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还原论。C项是还原论的局限性,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原因,但非根本原因。D项说法本身错误,未来的科学将主要处理复杂性问题。

【答案】 A 4.与复杂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复杂性思维方法,又称为非线性思维方法。它是()①以多变的方向、非均匀的分布、可变的速度为特点 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 ③是简单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④适宜于解决复杂的问题

A.①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从思维方式特点、解决对象等方面阐述了非线性思维,故正确答案为D项。③说法错误。简单性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

【答案】 D 5.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是()①分析与分解 ②综合与整合 ③还原论 ④非线性思维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主要是分析、分解在起作用,是运用还原论的方法;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主要是综合、整合在起作用,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方法。②④符合题意,应入选。①③不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D 6.在当代社会,思维探索呈现出多路化的趋势。其中,哲学方面对思维探索的成果主要有()①思维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态 ②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思维是一种在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 ⑤语言是思维存在和运动所依存的载体 ⑥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能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哲学在思维研究中的成果,①②③⑥符合这一要求。④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⑤属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答案】 D 7.青年学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做到求真务实,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①树立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 ②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技能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科学的事业是人类进步的事业,只有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创新的事业才是具有最高价值的工作,①②符合题意。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因此需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自觉地培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以科学思维方法为工具的思维品格,故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线性思维方法与非线性思维方法?

【答案】 世界既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也受偶然因素的重要影响。自然界是如此,社会历史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线性思维方法与非线性思维方法。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主要是分析、分解在起作用,是运用还原论的方法。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主要是综合、整合在起作用,是运用非线性思维的方法。复杂性思维或非线性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当代形式,是对辩证思维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9.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他的老师柏拉图,但是,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超越了柏拉图的学说,在逻辑学、哲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

爱因斯坦很敬重牛顿,但对牛顿力学理论感到不满。他在自述中写道:“你所发现的道路,在你那个时代,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我们现在知道,如果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种关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领域较远的概念代替这些概念。”

(1)亚里士多德和爱因斯坦在思维创新中反映了一种什么精神?(2)请简要说明上述精神对思维创新的意义。(3)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在科学思维方面有哪些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求真务实的含义、作用及要求。本题设问较为明确,只要能够理解求真务实的含义即可答出第(1)问,其余两问根据教材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1)二人不唯书、不唯上,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进取,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2)①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有利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②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我们只有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求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之真,务维护、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才能保证我们创新活动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课堂测评论文 篇6

关键词:人民群众;检察工作;满意度测评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服务民生、保障民利、提高执法公信力成为检察机关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保障。衡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职责、保障人民利益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

一、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满意度测评的必要性

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检察队伍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走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检察人员群众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少数检察干警特权思想重,服务意识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因此,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满意度测评,是新时期建设执法为民检察队伍的内在需要,是检察工作健康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检察工作满意度的核心指标

遵循检察工作规律,将人民群众对执法办案质量、干警工作作风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两大类核心指标,每类核心指标均占50分,总分值100分(实行减分制,存在问题即减分),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对于检察工作的满意度。

1.执法办案质量

办案质量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检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根本标准。针对这一指标,可以设置以下5个二级测评分项,每项占10分:

①群众对公诉、侦监、自侦、民行、控申五大业务的已办结案件是否满意;②从案件受理、初查、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到移送起诉的办案程序是否规范、合法,办案期限是否超期;③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压案不查、瞒案不报,是否存在违规、越权和不作为;④是否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⑤办案程序的管理和审批是否严格,是否违反检务公开和办案保密规定。其中第一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非常满意”为10分,“满意”为8分,“一般”为5分,“不满意”减10分。第二、三、四、五项均为减分项,存在即减10分。

2.干警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执法公信力的客观反映,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是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直接展现。人民群众

评判检察工作的直观标准就是检察干警的工作作风。针对这一指标,可以具体设置以下10个二级测评分项,每项占5分:

①是否服务群众,执法为民,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期待,普及法律知识,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②是否对来访群众冷漠、生硬、蛮横、推诿、不作为;③是否违反规定过问、干扰、插手其他干警的案件;④是否违反规定会见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或擅自安排犯罪嫌疑人与其亲友或案件相关人员会见;⑤是否违反规定为所办案件当事人介绍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⑥是否违反规定泄露案件办理情况及案件承办人有关信息;⑦是否截留、挤占、挪用、私分扣押、冻结的款物;⑧是否擅自变卖、拍卖、处理涉案物品,或利用职务之便购买变卖、拍卖的涉案物品;⑨是否超编配备警车,或违反规定使用警灯警笛、违规驾驶;⑩是否存在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以上所有项目均为减分项,存在即减5分。

三、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满意度的测评方式

确定了测评指标只是第一步,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开展满意度的测评才是关键。系统的测评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和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具体可以分为案件回访、集中代表测评和第三方机构调查三种。

1.案件回访

案件当事人是检察工作办案环节的直接接触者,对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有发言权,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也最有实用性。因此,通过案件回访来摸清群众对执法办案质量和干警工作作风的评价是最简便、直观、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的方式广泛征求当事人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15个二级分项让其具体测评。但如何保证案件当事人能够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绪的评判检察工作,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2.集中代表测评

仅案件当事人意见和建议并不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观点,广泛开展集中代表测评,是扩大测评范围,确保测评准确性的第二种途径。具体来说,可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辖区居民作为群众代表,选取适当的时间集中起来,展开测评。对象可以涵盖区、乡、村各层次的住户,以保证调查范围的广泛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测评时将15项指标以“群众满意度测评表”的形式让群众代表填写。

3.第三方机构

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测评是最有效、公正的途径。首先,根据15项二级指标拟定测评内容,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如民意调查中心等进行测评。测评范围和对象由第三方调查机构独立选定,随机抽取,必须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主要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农村村民、在校大学生等。其次,第三方調查机构可以运使用电话和计算机辅助测评。一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随机访问群众,让群众给检察人员在执法活动、社会活动中的作风作出评价。二是在互联网上开通测评专题网站,将测评问卷随机发放给网络用户。测评项目并不拘束于上述提出的15项测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针对关键性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检察工作问题制定并汇总筛选,得出测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旭.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执法为民—以加强检察形象建设为视角[J].人民检察,2012(5):28~32

[2]傅鉴,罗杰文.成都“检察开放日”:第三方测评查找检察工作突出问题[EB].2013

作者简介:

课堂测评论文 篇7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关键环节, 也是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一般由学生测评、教师同行测评、督导组专家测评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测评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学生测评由各院 (系) 组织, 在每门课程结束前完成各自班级授课教师的测评, 非限定选修课的学生测评由教务处组织;教师同行测评采用教师随机听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各院 (系) 组织, 每门课程结束前完成本院 (系) 所有班级担任授课教师的测评;督导组专家测评采用随机听课的方式进行, 由教务处组织并进行统计汇总。

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一般采取人工纸质的方式, 存在着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下、采样数据准确率低、分析处理困难、评价结果反馈信息滞后等缺陷。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校园网已经相当普及,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质量测评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二、基于Web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模式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纸质的方式, 通过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具有以下优势:

1. 测评便捷、及时。

通过网络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测评问卷的实施和政策规章制度的实行都依靠网络来进行, 减少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不仅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而且大大减少了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 人工纸质方式下测评结果反馈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统计汇总中的大量计算任务可以由计算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登录网站, 及时了解测评结果, 以改进教学。

2. 测评结果准确性高。

在传统的测评方式下, 由于工作人员人手限制, 参评人员的数据样本有限, 无法真正做到全校普查式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难以全面反映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被组织起来集中评教时很容易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 难以表述个人的真实观点, 而且在填写纸质问卷时由于笔误或字迹等原因出错概率很高。采用网络方式, 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而且繁琐的数据汇总统计工作可由计算机来完成, 使准确率比人工方式有质的提高。

3. 信息共享, 增强了互动交流。

在网络方式下, 信息共享更加便捷, 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专家、教师等可以根据不同权限登录网站, 了解相关测评信息。通过网络, 参评人员除了可以根据调查问卷格式要求做出客观评分外, 还可以以文字形式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便于互动交流。

三、基于Web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系统模型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Web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系统模型, 用户通过登录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网站进行相关操作, 如图1所示。系统用户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专家、教师和学生5类。其中,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基本信息配置、网络维护、数据库备份与安全管理工作, 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进行测评之前, 教学管理人员负责课程信息、教师信息、专家信息、学生信息的管理, 给参加测评的人员分配账号、密码, 做好评教计划安排工作并发布通知;督导组专家、教师根据评教安排, 在听课后对相关教师的授课情况按系统设定项目进行打分、填写评语。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在教务处规定时间段内, 对相关教师的授课情况按系统设定项目进行打分、填写个人意见与建议。专家、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模块进行直接交流。在测评数据收集结束后, 教学管理人员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得出体现各位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数, 并进行分析, 生成相关报表。教师在评教结束后可以查询自己所教课程的测评分数, 并查看来自同事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对应上述用户, 系统主要包括评教计划安排、数据统计分析、测评过程监控、测评结果查询等功能模块。

1. 评教计划安排。

根据课程信息、专家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 确定预备测评的课程, 并根据专家和有关教师的专业与本学期任课情况, 确定听课人员、时间, 完成整个评教计划的制订, 生成相关报表, 通过网站公布或自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传达给院 (系) 教学办公室和有关个人。

2. 数据统计分析。

在教学质量测评数据收集完成后, 可以自动进行统计, 同时对统计后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不仅可以得出每位教师所承担课程的分数, 而且可以得出该教师分数在全校教师中的排名、在所在院 (系) 教师中的排名。此外, 还可以得到全校教师各项参评指标的平均得分、教师个人的具体指标得分情况等。对于排名在后5%的教师, 可以通过安排其进修或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 提高其教学水平。

3. 测评过程监控。

教学管理人员根据需求, 对测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首先, 对参评课程、人员进行限制, 可以任意选择预备测评的课程、教师与参与测评的学生;其次, 为了保障数据样本的广泛性, 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的同时, 可以对不实施测评的某些学生进行功能限制, 如限制未参与测评的学生进行选课、查询个人考试成绩、下学期课表等;另外, 还可以随时监控测评中的异常情况, 如参与测评的部分教师或学生对某门课的评分出现与众不同的极端情况, 或给出虚假成分明显、与事实偏差较大的评价。给出异常评价的人员名单可以直接由系统生成, 便于教学管理部门核实, 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4. 测评结果查询。

测评结果查询根据用户权限进行, 教务处工作人员可以对全校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与分析报告进行查询, 院 (系) 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查询该教学单位下属教师的测评结果, 掌握全院 (系) 教师的整体教学情况, 普通教师只能查询自己所承担课程的测评结果。

5.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模块类似于虚拟社区, 可以按院 (系) 分为若干版面, 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可以在此进行公开或私下交流, 进行实时沟通,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 专家、教师、学生评教模块。

专家、教师、学生评教模块采用了网络化测评问卷, 用户仅使用鼠标就可以完成客观题目的测评, 同时还提供了文本框以便于输入用户评语、个人意见与建议等主观内容。

7. 课程、教师、学生、专家信息管理模块。

课程、教师、学生、专家信息管理模块分别对相应的后台数据库进行维护, 为评教计划安排提供必要的信息, 同时保留用户各次测评的结果, 并保留用户参与测评的历史记录。

四、网络化测评实施中的注意事宜

1. 设计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

在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时, 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学校具体情况, 测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教学实际的状况;同时要考虑网络特性, 减少参与测评人员的工作量, 注重可操纵性, 指标体系也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给参与测评人员提供发表个人意见的渠道, 并确保这些意见能尽快反馈给任课老师或相关教学管理人员。

2. 提高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

进行教学质量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与督导组专家的随机听课相比, 学生对具体某门课程的授课情况掌握得比较全面。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 对同一教师的授课情况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真实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集中式学生测评中, 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 而且纸质问卷中往往没有填写个人意见的栏目, 或者填写的个人意见难以及时反馈到任课教师, 导致部分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不高。网络测评方式消除了时空限制与戒备心理, 也给学生提供了表达个人意见的空间, 学校应借此机会, 充分尊重学生意见, 并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 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

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 熟悉系统功能。督导组专家一般多为年长教师, 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欠缺, 教学管理人员面对的功能模块较多, 是培训的重点。

4. 加强系统安全维护。

采用基于网络的方式进行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测评, 系统放在互联网上, 存在着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风险, 测评后的各种信息都保存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 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系统管理员应给各级用户分配具有不同权限的账号, 同时做好网站维护、数据库备份等安全维护工作。

五、结语

采用基于Web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测评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人工纸质测评方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 具有便捷、高效、精确、及时、互动性强等优点, 能够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正在逐渐成为当前高校评教活动的主流形式。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 也可能存在着技术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问题, 我们还将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明宾.改进学生评教制度的对策研究[J/OL].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3.3.

[2]宋波等.课堂教学网络化学生评教系统的设计理念与信息共享通路[J/OL].中国农业教育, 2007.5.

[3]王磊等.基于B/S模式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建设规划[J/OL].福建电脑, 2007.11.

课堂测评论文 篇8

如何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测评体系。

1.1 关于德育素质测评。

德育素质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纪律性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德育素质,主要分为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有形行为是指能够用实践,空间,数量等描述的行为,而且能够看到并记录下来的具体行为,如出勤,劳动等;无形行为指的是无法看到并记录的,只能从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大学生的交流中获得。因此,对无形行为只能采取定性测评,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进一步了解或猜测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给其打出测评成绩。

定性测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也可以称定性测评为模糊评价。量测评的内容包括:(1)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2)学校提倡、鼓励学生做到的行为;(3)学校反对并予以纪律处分的行为;(4)学生在宿舍的表现。根据确定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制定出大学生素质定量测评细则,依据细则计算出素质测评成绩。定量测评成绩可根据需要分阶段进行总评。

1.2 关于发展性素质的测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要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在综合性素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发展性素质,这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成的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和德育素质的测评一样,发展性素质的测评同样有两种,具体分为有形和无形,只是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

发展性素质定量测评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数量、质量,获奖情况,获得的荣誉、工作成绩等作为测评的指标,制定出具体的测评赋分标准。包括:

1.2.1 组织管理能力。

主要考核在校院班级任职的学生干部、各级学生社团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学生负责人等。

1.2.2 创新能力。

主要考核学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包括科技竞赛、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

1.2.3 职业技能。

主要考核与求职就业有关的公共技能以及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特定技能。职业技能的测评中也可以包括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方面的情况。

1.2.4 社会实践。

主要考核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等方面的情况。通常包含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

1.2.5 文体艺术。

主要考核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的表现。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项,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0.5,0.15,0.15,综合素质总分=德育素质分×20%+智育素质分×50%+体育素质得分×15%+发展性素质×15%。

2 以测评体系为基础,开发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和网络运行平台

在测评体系中,虽然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发展四个方面的素质测评,但是智育和体育是参考教学部门的成绩,在软件测评开发中,把开发的重点放在了德育和发展性素质的测评上,智育和体育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

采用网络化管理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管理,给每一位学生呢个创建电子信息档案,很据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建立系统科学的测评软件。

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

测评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定的创新,也是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3.1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使教育主客体实现统一。

学生以前是被测评的对象,而现在的网络数字化测评学生也成为了主体,学生参与测评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过程,使自己更加明确自身的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改正。

3.2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测评系统凭借网络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性,便捷性,能够最快地了解学生信息,便于对学生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统计和分析,有利于长期地保存,并随时查阅学生的信息,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

3.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

传统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中,大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总体评价结果,而对具体细节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无从所知。但是网络数字化的投入使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增加,更加公平公正。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是素质教育在大学实施的一次探索,使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落实,促进大学教学的改革进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与内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8月第八卷第六期.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3]王立民,韩俊彦.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5):132-134.

四大手机语音功能测评 篇9

语音输入法 (3星)

相比PC, 手机有着更便捷的语音输入条件, 不需要外置设备即可录入语音。而且手机在输入上仍然无法达到PC的水平, 通过语音输入可以提升文字录入的速度。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款语音输入法, 比如, 讯飞语音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和QQ拼音的语音功能, 但是目前识别率仍然不高, 还无法完全替代键盘或虚拟键盘的输入方式, 所以语音输入法的实用性上我们给3星。

语音搜索 (4星)

语音搜索作为一种新颖的搜索技术, 给广大互联网用户带来全新的搜索体验, 代替原来的键盘或者手写输入, 用户可以使用语音进行检索和查询。比起传统的搜索实现, 语音搜索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会打字的手机用户来说, 语音搜索更是提供了便捷性。目前, 百度、谷歌、搜搜都支持语音搜索, 而且在Android系统、许多手机浏览器上也加入了语音搜索模块, 比如S60V5版手机QQ浏览器2.7率先支持语音搜索功能。虽然语音搜索的识别率有待提高, 但实用性仍然很强, 值得推荐, 给4星。

类Siri应用 (2星)

Siri是苹果公司在其产品iphone 4S上应用的一项语音控制功能。Siri可以令i Phone4S变身为一台智能化机器人。而siri目前仍不支持中文, 国内也诞生出许多类Siri的应用。但是目前这些类siri应用只是供用户娱乐的小工具, 并无真正的实用性, 与siri控制手机相比差距太大, 因此只给2星。

语音手机浏览器 (4星)

这里所讲的语音浏览器并非是带有语音插件和语音搜索功能的手机浏览器, 而是指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控制的手机浏览器, 可以通过语音直接打开页面、获取搜索结果、调出“书签”、“历史”、“添加书签”、“夜间模式”、“关闭夜间”、“设置”、“退出”等等。春节前腾讯首发了语音版浏览器———手机QQ浏览器Android2.9.1语音版, 已经可以支持手机浏览器的各种语音操控, 识别率较高。通过语音控制手机浏览器, 可以让手机上网更加便捷, 使用场合更加广泛, 因此其实用性可以得4星。

企业文化测评研究综述 篇10

一、国外企业文化测评研究情况介绍

1. OCAI量表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Quinn教授和西保留地大学商学院的Cameron教授在竞争价值观框 (CVF) 的基础上构建了OCAI量表。

OCAI提炼出六个判据: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力、战略重点和成功准则,并以此来评价组织文化,每个判据下有四个陈述句,共有24个测量项目,分别对应着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于某一特定组织来说,它在某一时点上的组织文化是四种类型文化的混合体,通过OCAI测量后形成一个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用一个四边形表示。Cameron和Quinn指出,OCAI在辨识组织文化的类型、强度和一致性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2. OCQ量表

OCQ模型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通过对五家企业和组织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并以764家企业/组织的CEO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假设验证,得出四类文化特征对企业业绩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结论。这四大文化特质分别是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以及使命。

3. Hofstede企业文化测评模型

荷兰学者Hofstede教授认为组织文化由价值观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而实践由表及里又可以分为象征和仪式等。Hofstede (1990) 的主要研究结果是,价值观部分由三个独立维度组成 (包括对安全的需要、以工作为中心和对权威的需要) ;而实践部分则由六个独立的成对维度组成 (包括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员工导向———工作导向、本地化———专业化、开放———封闭、控制松散———控制严格、规范化———实用化) ,不同组织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通过实践部分的六个维度来显示。

4. OCP量表

美国加州大学的Chatman构建了组织价值观的OCP量表。完整的OCP量表由54个测量项目组成7个维度,这7个维度分别是革新性、稳定性、尊重员工、结果导向、注重细节、进取性和团队导向。OCP量表的测量项目包括54个关于价值观的陈述句,采用Q分类的计分方式,被试者被要求将测量项目按最期望到最不期望或最符合到最不符合的顺序分成9类,每类所包括的条目数按2-4-6-9-12-9-6-4-2分布,实际上是一种自比式分类方法。

5. NEWLEAD的C.A.T. (I) (II) 文化分析工具

C.A.T. (I) (II) 由美国NEWLEADE公司以现代文化理论为基础,研究分析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工具。侧重于对文化矛盾的比较和分析,由11个主要的文化范畴21个细分指标组成180条陈述组成,确定了39种可能的文化定向,基本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6.巴雷特的企业文化变革工具

理查德·巴雷特在《解放企业心灵》一书中,从人类四个方面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个人九大动机,之后,他把个人的九大动机概括为七个层次的人类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及企业七个层级的价值和行为模型。

7. OCMO量表

1997年Pirre DuBois和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社会经济环境、管理哲学、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及反应、组织行为、企业经营业绩、个人和组织变量。

8.双S立体模型

Rob.Goffee和Gareth.Jones分别为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和英国汉立管理学院组织发展学教授,他们基于组织中的社交性特点,创立了双S模型,采用47道测试题描绘组织的社交特点。他们根据企业中组织的社交度和凝聚力的两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分成了社交型、融合型、分散型和目标型四种,每种类型都存在着正面和负面效果。

二、国外企业文化测评研究评价

1. OCAI量表

OCAI为组织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直观、便捷的测量工具,尤其在组织文化变革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OCAI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或探讨的问题有: (1) OCAI的基础———竞争价值观框架 (CVF) 是否会随着对组织有效性的深入研究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随着现代组织的发展,已有的两个成对维度可能不再适用,会被新的成对维度替代;其二是是否两个成对维度就可以很好地区分已有组织的有效性指标?是否应把一些新的成对维度 (如关注长期目标-关注短期目标) 添加到CVF中,如需添加,对组织文化的分类就成为立体的象限,而非2×2的平面象限。 (2) OCAI中用来对组织文化分类的六个具体判据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 (3) OCAI度量的是“有效”组织的文化,测量模型是否就可以不考虑导致组织失败的文化内容?为此,研究者还应该进一步考察导致组织“有效”和“无效”是否取决于相同的决定因素,以及组织的不同效率是否源自于相同决定因素的不同数量程度等问题。

2. OCQ量表

OCQ量表在国外广受欢迎,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面有: (1) Cho的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文化特质构念之间的相关性很高 (0.86~0.95) ,说明各特质之间的区分效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2) Cho的研究还表明有的测量项目负荷值不高,说明它们还需要改进。OCQ量表中有些子维度在概念上比较接近 (如有关使命的三个子维度) 这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3)可能是由于翻译时没有深刻理解OCQ模型的含义,模型中有些维度的表述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3. Hofstede企业文化测评模型

Hofstede量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面有: (1Hofstede发现价值观在组织之间的差异较小。 (2) 量表中关于价值观的测量项目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理想工作的特征 (如“就业稳定性”) ,另一类是一般信念 (如“员工之间的竞争弊大于利”) 。但是,是否可以通过对这些测量项目的整合进行因子分析就能得出组织价值观的维度,这一点还值得商榷。有一些被组织文化学术和实务界所熟知的价值观 (如关注客户、创新求变等) 并没有在价值观维度中得到体现。 (3) 由于定性研究的访谈提纲偏重于考察组织内部,忽略了组织文化受外部环境影响这个维度,因此在实践部分的维度结构中,也没有出现像客户导向、社会责任之类反映适应外部环境的维度。

4. OCP量表

在西方国家研究“成员———组织”契合的文献中,OCP是最常用的价值观测量量表之一。OCP量表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面有: (1) OCP量表中的测量项目来源于文献回顾,缺乏相应的组织文化理论架构。 (2) 一些以行业为背景的研究,往往还需要对OCP进行修订,替换或加入新的价值观维度。 (3) 在如何应用OCP量表方面,学者们的意见还很不统一。

5. NEWLEAD的C.A.T. (I) (II) 文化分析工具和巴雷特的企业文化变革工具

这两种分析工具的文化和理论的背景都是以美国为基础的,与中国的企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另外,部分理论假设系该公司提出的假设,缺乏足够的可信度。

6. OCMO量表

该量表提供了企业文化测评的步骤和理论方法,但该量表缺乏实证检验和测量样本。

7.双S立体模型

双S模型为分析企业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提供了较为简单的测评体系,其研究结果对更加精确地把握企业文化的类型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工具。但是,双S模型的研究角度主要是从组织的社交特点出发,反映企业文化的类型还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并且这个特征相对而言,显得更为静态。因此,对于处于激烈变化环境中的企业来说,该模型有些鞭长莫及。

三、国内企业文化测评研究现状

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中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管理出现了软化的趋势,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和国外对组织文化测量研究的已有成果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滞后,这与我国企业文化界对于企业文化量化研究的重视不足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涉及到企业文化量化研究的成果主要有:

1. VOCS量表

我国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郑伯土熏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VOCS量表,共分九个维度:科学求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信、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郑伯土熏构建VOCS的报告由三项相关研究组成。其中,第一项研究在组织文化五向度基础上设计问题进行访谈,收集测量项目并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项研究以台湾5家电子公司为对象,采用项目分析的方式探讨了VOCS本身的α系数,结果表明各维度的α系数在0.70~0.89之间;第三项研究以台湾4家电子公司的775名员工为样本,采用不等格双因子方差分析,发现除了敦亲睦邻的价值观之外,在其余八大维度上组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说明VOCS具有区分效度。

2.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企业文化测评体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是国内最早涉及到企业文化量化研究的商学院,并且专门成了企业文化测评的项目科研组,对中外企业文化的量化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八个维度40多道测试题组成的测评量表。分别为:客户导向、长期导向、结果导向、行动导向、控制导向、创新导向、和谐导向和员工导向。

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测评模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企业文化量化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沿循国外企业文化量化研究的思路,根据案例实证分析的结果,其测评量表由七个维度34道测试题组成:人际和谐、公平奖惩、规范整合、社会责任、顾客导向、勇于创新和关心员工成长,后来又将七个维度削减为六个。并将此套测评量表逐步应用于企业文化咨询的实践,例如在承担中国航天集团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采用了此套量表对航天集团进行了有效的企业文化调查。

4.中国企业文化测评中心的企业文化测评量表

中国企业文化测评中心 (CCMC) 所建立的企业文化测评量表体系分别由:企业文化类型、企业文化理念导向、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环境、企业文化领导力、个人价值与职业倾向性测评等六大部分组成,六个部分抓住了战略、理念、价值观、领导力、个人素质、团队氛围,组成了相互关联的严密体系,从组织和员工个人的角度测评出企业文化在内部的运动、变化规律、方向,能准确的发现内在的动力点和阻力点,从而来企业文化的决策、执行和考核提供科学、精确的依据,并可以此为核心,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测评量表。最终通过企业文化雷达图将企业文化运动的方向和规律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为企业文化的诊断、提炼、贯彻、评估乃至变革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

但是,我国企业文化测评同样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VOCS量表是在美国学者对Colorado高原上的五个社区文化进行的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文化的五个向度,但是这样的社区文化是否能应用到现代组织中非常值得商榷,其普适性值得怀疑。

网络团购测评 篇11

红榜

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销量前十的团购网站中,美团网域名价值最高,达到2022.9万元。业内专家表示,美团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品牌价值,最大原因就在于美团网是一家靠谱的团购网站。靠谱的重要表现在于,美团网的步伐从未乱过。2010年3月上线至今,美团网销售额一直保持每月20%的稳步增长速度;在急速扩张、过度烧钱成为趋势时,美团网严格控制成本,有节奏的完成100个城市布局,账面资金储备超过4亿元。

评价: 轰轰烈烈的攻城略地,往往伴随着缺乏后劲。前进的车轮一旦停止,被繁荣掩盖的弊端就会一一闪现。团购作为一种消费服务,在国内的发展带有突然性,甚至可以说是一拥而上。在泡沫高涨的时代,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分析。美团网的稳步增长,说明企业发展较有远见,这种“靠谱”,也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黑榜

近日,高朋网被媒体披露团购售卖假天梭表,高朋网随即信誓旦旦地表示,曾对供货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产品100%为正品。但天梭中国发布声明称,高朋团购产品均为假货,同时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11月7日,高朋网承认售假,并称合作商家提供了虚假资质信息。

内部控制测评浅析 篇12

一、控制测评的内容

(一) 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控制的标准通常由组织管理层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了解管理层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控制标准并评价该标准的合理性。

(二) 控制制度的适当性

衡量内部控制是否适当, 应当考虑其能否经济有效得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适当性并非要求内部控制的设计无任何偏差, 而是应将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有效是指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 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就要确定现行的内部控制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即为组织任务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审计人员必须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获取控制程序是否被严格执行并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评价控制运行有效与否。

二、控制测评的程序

审计人员可以使用“询问、查阅、观察、穿行测试”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多种审计方法的结合使用构成了审计测评程序。

测评程序按照其适用的阶段不同, 可以划分为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程序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程序。“询问、查阅、观察、穿行测试”通常被应用于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过程中, 而“询问、查阅、观察、重新执行”则被应用于内部控制的细节性测试中。

三、内部控制测评的流程

结合现代审计理念和实际审计经验, 将内部控制测评流程划分为五个环节, 简要流程图如图1:

(一) 获取控制标准

获取控制标准是开展内部控制测评工作的出发点。实际测评中, 审计人员通常采用“询问、查阅”的方法获取控制标准。

询问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的介入方式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 尤其是对某项内部控制设计人员的询问, 可以快速、有效得了解高层管理人员设计内部控制的初衷和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应当重点关注的关键控制点。这些需要审计人员优先了解的事项往往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内部控制时设计控制标准的出发点。

审计过程中, 仅依靠询问、观察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具有充分的适当性。针对目标控制标准的询问结果, 审计人员还需要取得支持性的材料互为依据。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组织章程、会议纪要以及内部控制操作手册等获取书面证据。

(二) 了解控制程序

获取控制标准后,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既定标准了解目标内部控制。目的是确定目标内部控制是如何设计的, 并判断现有控制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执行。

审计人员通常采取“询问、查阅、观察”的方法了解内部控制, 这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在第一时间为审计人员提供控制程序变化的证据, 提高测评效率。对于留下运行轨迹的审计人员认为必要的控制程序, 可以执行“穿行测试”获取证据。

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做出以下判断的, 通常被认为是充分、适当的: (1) 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描绘内部控制; (2) 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判断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3) 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程序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得到执行; (4) 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初步识别、判断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薄弱控制环节。

在对内部控制了解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应当区分整体层面和具体流程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解。

1. 对内部控制整体层面的了解。

针对这一层面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对目标控制具有“质”的影响的控制要素上, 通过了解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能够支持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层面薄弱与否做出“是”或“不是”的性质判断。如:对于“控制环境”的了解, 整个内部控制存在潜在缺陷的危险可能是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后获取的审计证据应该能够得出控制环境是否薄弱的结论。

2. 对内部控制具体流程层面的了解。

审计人员通常采取如下步骤, 识别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环节: (1) 确定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并记录; (2) 识别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 (3) 了解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情况, 必要时执行“穿行测试”。

重要业务流程的确认和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是了解具体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 审计人员会将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发生较少但往来金额超过一定水平的业务流程确认为重要业务流程;对于关键控制点的识别,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如果某项控制需要各级分工或要求二级复核, 那么各级分工和二级复核的确认就是关键控制点。

(三) 项目小组讨论

了解内部控制之后,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既定控制标准, 初步评价控制程序设计的合理性, 制定进一步测评方案。

项目小组讨论的目的应当包含以下几项: (1) 评价控制标准, 定义控制缺陷; (2) 讨论并判断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3) 设计测评程序, 制定测评方案。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员通常是参加审计测评的关键人员, 如果测评项目需要聘请拥有特殊技能的专家, 这些专家也应被纳入参与讨论人员的范围。

项目小组讨论的内容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1) 目标项目内部控制的标准; (2) 现有内部控制的流程; (3) 高层管理人员对现有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企及; (4) 目标项目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项目小组讨论的结果应当包括项目小组成员对目标控制设计合理与否的评价, 评价的结论可能是: (1) 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预期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 并已得到执行; (2) 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本身设计合理, 但并未得到执行; (3) 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

项目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被记录在案, 作为审计备查项目, 并以审计概要的形式下发至每一名参与测评的人员, 作为具体流程层面测评的审计指引。

需要强调的是, 项目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既可以根据测评项目的时间进度安排, 也可以根据测评工作的进度随时安排。

(四) 在具体流程层面测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项目小组讨论确定的测评方案, 针对拟信赖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在具体流程层面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无论采用何种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都需要合理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 控制测评的性质

审计程序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同一控制流程使用不同的审计程序, 可能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小组讨论时制定的审计策略及拟获取的控制测评的保证程度合理选择审计程序。

在内控的测评中, 单一审计程序获取的表明内部控制运行良好的审计证据通常不具有充分的说明性, 针对同一控制流程采用多种审计程序获取多样的审计证据,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不同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后, 判断控制流程运行的有效性。

2. 控制测评的时间

在具体流程层面的控制测评中, 审计人员需要重点确认两个时间:一是在什么时间执行控制测试;二是控制测试所测评的应用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时期。

执行测评的时间通常选在目标项目的期初或期中。如果了解内部控制后做出的初步评价表明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较高, 通常在项目期初的了解过程中采用双重目的测试执行控制测评, 此时获取的是某一时点的审计证据。在之后的期中测评中必须选取部分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执行补充性测试, 补充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包含某一期间或时间段内控制的运行情况。

如果初步了解过程中获取的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水平不高或者低, 审计人员通常将测评的时间选在期中测试时执行, 并需获取整个测评期间控制运行的证据, 此时的测评对象重点集中在全部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程序上。

3. 控制测评的范围

控制测评的范围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评时拟实施的审计测试的数量, 包括选取的涉及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流程的数量、对同一关键控制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次数等。

影响控制测评范围的主要因素有: (1) 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较高程度的标准要求执行较大范围的控制测试; (2) 了解内部控制过程中获取审计证据的保障程度, 高保障程度的审计证据要求在具体流程测评中获取更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 (3) 项目小组讨论的结果, 对于小组讨论确定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通常需要适当扩大测试范围, 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4) 具体流程测试中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前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 (5) 执行测评人员的职业、经验等。

(五) 汇总评价内部控制

完成内部控制测试后, 审计人员应当汇总获取的审计证据, 综合分析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 判断被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1. 复核控制测试中已执行审计程序的适当性, 识别是否存在潜在控制缺陷。

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复核测评中确定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2) 判断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 (3) 重新评价测评中发现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2. 汇总审计证据, 评价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主要是确认现有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未来可预测期间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为此, 审计人员必须确认: (1) 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人员作出内部控制运行有效与否的判断; (2) 审计人员根据判断结果可以形成测评报告, 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意见, 且该意见在未来期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四、控制测评结束后知悉的信息

控制测评结束后至测评报告日之间知悉的与测评期间控制运行相关的信息, 审计人员应当设计专门的测评程序, 识别这些期后事项, 并根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判断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1.如果知悉的信息与控制测评时确认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无关, 审计人员仅需执行“询问”和“查阅”等程序了解相关事项, 无需考虑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2.如果知悉的信息与控制测评时确认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相关, 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追加测评程序, 评价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程度, 判断是否需要在测评结果中反映相关信息或修改测评结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变电检修技术下一篇:幼儿园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