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2024-07-25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共3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篇1

深化改革 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松源镇第一小学200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全局,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底线,以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为己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博学,质量领先”的办学思路,坚持内涵发展之路,推进校本研训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项工程”、“实现三个满意”、“抓实四项工作”。

1、“围绕一个中心”探发展新路

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施新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推进年”,确保质量全县领先。

2、“推进两项工程”谋发展动力

一是扎实推进“校本研训特色建设工程”,本学年确定为“校本研训精致年”,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为重点,以实施教师“共同学习、合作教研”为突破口,以强化“行动研究”为亮点,全力打造一支热爱学习、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业务精湛教师群体,逐步建构“合作型、学习型”现代特色学校。二是努力实施“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工程”,注重学校宏观管理的同时,在值周、备课等微观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3、“实现三个满意”夯发展之基

用镇一小优秀的教师素质,优质的教育服务,优美的教学环境来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4、“做实四项工作”展发展宏图

一是学校内部管理要精细化;二是校本研训要更深化;三是两会(兴趣特长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和一周(艺术周)要力创佳绩;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上品位。

具体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继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明确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干部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在学校各项工作及各自岗位上率先垂范,奋勇争先。

2、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年级组建设为重点,以工会为纽带,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深化和细化“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容纳他人”工程,开展“争当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教育。在师德教育月活动中,深化“走进家庭、走入心灵”与学生家长交朋友活动和“爱心帮扶结对”活动。深化“创教育服务名牌”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先进岗位示范带动作用。

3、认真反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抢抓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认真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来看待和解决学校和学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聚精会神搞课堂教学,一心一意谋学校发展;要提高工作质量,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生机活力;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

4、加强校本培训,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对话讨论式培训、学习研究式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结合全年工作目标,重点组织开展主体参与式学习理论、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教师的掌握和运用教材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测试评析能力。学校要继续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

二、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推进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学校德育工作要初步构建出比较明晰的思想教育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拓展学校德育内涵,确保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和计划性。要按照精细管理、自觉养成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落实,突出实效性。

1、继续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坚持“重走养成教育之路”的思想,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其内涵,将《守则》和《规范》分解细化,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重教育,强训练,严考核”上下功夫,开展“星级文明班级竞赛”活动,健全以规范、育新人的规章制度,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推向新的高潮,抓出成效,形成特色。

2、扎实推行值周管理负责制。各值周领导、教师要明确值周职责,值好班,站好岗,对学生仪容仪表、出操、课间十分钟、校内走廊秩序以及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常抓不懈,做到天天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提高常规管理质量。

3、切实推行首遇责任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首遇责任制,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即做到: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及时消除隐患,构建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与安全网络。

4、作为县校园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试点学校,要率先开展好校园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做好试点工作。有创意、少而精地继续举办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展现个性,和谐发展。继续办好《春语报》、“雏鹰之声”广播站和两周一期的“辅导员温馨提示”,将校园建设成少年儿童成长乐园。

5、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实施德育导师制,完善导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发挥全员参与育人作用,探索德育导师帮教途径,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帮教、排解和矫治,特别要关心贫困生、单亲子女、问题学生等,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健康心理。

6、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普、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德育阵地,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7、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德育导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少先队组织管理建设,尤其要抓好班主任的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改进班主任工作作风。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原则,充分利用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开展好“工作大家谈”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8、以加强与社会、家庭联系为落脚点,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坚持家访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进行家校沟通,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质量是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根据“质量领先”的办学思路,积极倡导“把课堂做大”、“把教学做活”、“把学生做亮”的教学理念,尽最大限度地关注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学科,要按要求上好“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时提倡老师和学生一齐读书背书,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

2、严格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它作为教师工作的底线要求。每天值周领导都要巡视每班的上课、下课情况,对随意调课、空堂、拖堂、不备课上课等违纪现象做严肃处理。教导处要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常规教学工作制度,做好平时的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工作,将检查考核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范围,力求有效地抓好教学常规。

3、加强备课管理,提倡有效备课。要通过备课质量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个课时教师都要提前备好,取消电子教案,每月备手抄教案一个以上。本学期还实行推门听课的检查制度。各个任课老师在课本上要留有自己思考的痕迹:或圈、划、批、注,或补充资料等。在教案实施后要及时记录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感受;在作业方面,既要注意抓学生的书写规范,又要注意自己的批改规范和建立学生“错题库”。

4、关注课堂教学,抓好课堂质量。要以“夯实课堂教学实效”为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中,不仅要努力做到目标分层,指导分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5、要抓好“提优辅差”工作,对“学困生”要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辅差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力求实效。要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加强平时的质量监控,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落实全面发展,加强体卫艺工作。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五育并举,互相渗透;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利用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真贯彻《学校卫生条例》,经常性地开展卫生保健教育,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要进一步重视音乐、美术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切实抓好各类特长生的培养,力争两会(兴趣特长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和一周(艺术周)取得佳绩。继续办好“传统体育项目(举重)学校”,树立镇一小品牌。

四、注重教育科研,推动校本研训的持续发展。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研究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氛围,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学期计划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内容,并切实落到实处。各教研组要深入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继续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总结教学改革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提倡组际之间的交流与磋商,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实效性,由教研组长负责,加强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抓好“语数中心组”活动,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努力探索一条使青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道路。

2、突出校本研训重点。教务处和教科室要根据校本研训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设计实施方案,不断加强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建设,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教研“沙龙”、教学叙事、专题论坛、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堂模拟、反复磨课、师徒结对、优质课评比、校际交流等形式,开展卓有成效且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创建“四层”的学习型组织,即干部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家庭四个层面的学习组织,各学习型组织要做到人人有计划、有课题、有思索、有笔记、有成果,狠抓落实,重在结合,努力使我校成为人人讲学习,人人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学习型校园。

3、注重校本课程深度开发与研究。利用《平安校园》、《生态家园》两本校本教材,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4、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的阵地作用,建好网上教学论坛栏目。

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安全是大局,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前提。安全要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着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细节管理,如每节课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学前班放学后与家长交接,值周教师溪边巡查和清校工作等等,建立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期分析校园师生安全问题,签订班级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层层落实。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1、各处、组、各位教师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做到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在过程管理中落实好各项工作,增强实效。

2、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考核方案,使之更加科学,便于操作,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

3、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定期开放,努力发挥其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功能。做好报刊资料信件收发工作。

4、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能,努力探究更加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目的,5、强化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各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把自己定位于为教学、师生、学校发展服务的角色位置上,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工作思路已经清晰,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校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二00六年八月三十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篇2

昌邑市校本教研情况总结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促进整个教师群体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全市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拟定了“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问题采集,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的教研程序,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

一、制度保障,评价激励,保障校本教研顺利开展

1.成立校本教研管理机构。为推进校本教研,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管理运行机制,市教育局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教研室王亿东主任为组长,教研员为指导小组成员,加强了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各个学校也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形成了市、乡、校三级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2.完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为了保证校本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教研室针对各校业务领导,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四项制度:一是领导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制度。二是领导干部兼课制度。三是学校领导干部定期研究教学制度。四是业务干部包级、包科、靠班责任制。这四项制度很好地发挥了领导干部进行校本教研的模范带头作用。各学校也普遍建立健全了各自的规章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定期活动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骨干教师职责”、教师“反思制度”、“高效利用资源制度”、“学习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3.健全校本研究的激励保障机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成效,市、乡、校层层建立和完善起校本教研的奖励考核制度。市教育局设立专门的“教育科研”奖和“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奖。各校也分别设立各自的奖励制度,如一中“首席教师”评选制度,实验中学等学校“课改标兵”评选制度,对校本教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不但给于物质上的奖励,还在评优、晋职、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4.建立校本教研协理员联系学校制度。为整体推进校本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掌握研究动态,增强教育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教育局建立了校本教研协理员联系实验点校制度,协理员由教研室教研员担任,每人分管一至二个学校。协理员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指导中小学的校本研究工作,把握各学校的研究动态。市教育局把所联系校的工作情况纳入对教研员的考核之中。

二、理论引导,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校本教研工作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为提高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市教育局统一学习内容,每年向全市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学习读物,年终统一举行教育理论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了《新课程解读》 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名篇精选》《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书籍,广大干部和教师也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教育论文。

同时,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寒暑假,我们都要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以集体大备课的形式带动薄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还充分挖掘本市人才资源,让本市内的骨干教师通过说课、上课、教后反思等活动,为教师们现场施教,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校本教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开展了大练“教学基本功”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他们进行校本教研的水平。

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3500多人次到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进行考察学习,让洋思中学、江苏东庐中学、栟茶中学、启东中学、上海建平、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在我市生根发芽。

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51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来昌邑讲学。聘请专家到我市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山东省教科所、潍坊市教科院的专家也多次来我市指导教改实验,通过看课、评课、座谈互动等形式,对实验教师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教科研能力。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

课题研究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广大教师围绕学科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基本思路是:以课题实验为抓手,开展学科课题研究,以先进学科、先进教师为龙头,以点促面,边改边推,滚动发展。主要学科先行一步,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从而实现全市校本教研的新突破。

我们实施了“大语文”实验研究,成功构建起了以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课程教学(含课外活动)和语文环境课程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语文”教学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环境封闭的现状。启动了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成立了以城区小学为重点的“创新学习”实验组织,落脚于课堂,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学习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述两项课题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

2002年6月,借新课程实施的东风和“十五”规划课题立项之机,我市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区域性创新学习实验与研究”。在总课题之下,确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学科的26个子课题,研究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意见。课题实验在各学段、各学科全面铺开,研究的重心也由以前研究教师的讲授技巧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来。各子课题以学科教研员为负责人,以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为目标,构建起丰富多彩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另外,山东省“九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实验和“十五”规划课题“昌邑市中小学生骨发育成熟度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创新学习’教改

实验”等20余项研究成果也通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鉴定验收。去年以来,我们又申报了山东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学科课堂效益与教学讲授时间研究”和“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力图通过这些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为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昌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充分挖掘各校个性特色,加大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创建个性化学校的重点,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我们积极引导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潍坊市校本本课程评选中,我市有奎聚小学的《古诗词诵读》、第二实验小学的《合作教育校本课程》、实验中学的《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昌邑一中的《伦理教育》等十三项获奖。

昌邑一中制定了《昌邑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意见》,围绕“三五”德育教育特色,编写了《红旗飘飘》《成人纪念册》《自我锻造》《学会做人》《伦理教育》《“五心”教育读本》《晨曦》《带上诚恒启航》等近30本校本课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山东工人报》《现代人》杂志及省市电视台多家新闻媒体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被称为“以德治校”的典范。

第二实验小学依托省教科所立项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开发了具有二小特色的校本课程《合作教育校本课程》,分综合版、教师版和学生版三个系列,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必要的合作思想教育和具体的合作方法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了科学前沿的合作理论和具体翔实的合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合作学习、教育、创新。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学校的特色办学得到了提升,师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奎聚小学开发了以“古诗词诵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选编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落实课时,培训教师,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古诗词诵读和比赛活动。经过多年不懈地探索、开发和扎实的工作,学校诗教工作得到了各级诗词学会及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诗教经验先后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会议、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议、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等会上介绍,在《中华诗词》《文山诗词》等杂志发表,山东省、潍坊市电视台、昌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湖南常德市、黑龙江望奎县等单位先后到学校参观指导,古诗词诵读已成为学校突出的特色之一。

其它学校如卜庄侨乡小学发挥侨乡优势,编制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教材,饮马初中结合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编制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等,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资源开发,注重铸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处处打造无声的课堂,让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在校园和谐相融。一中、柳疃小学、二实小等学校从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入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景点,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悬挂名言警句或精美的文字说明,做到

了让墙壁说话,让草木劝学,充分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意蕴。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五、突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提高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强化校本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加强了对教材研究的管理,要求各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用《集体备课制度》规范集体备课的各环节。在集体备课中,各学科分单元按教师的能力和风格分别承担主备课任务,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定量主备(其他教师也要同时做备课思考)。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民主评议,对主备课人的备课进行全面修改,最后由备课组长综合小结。在对每一知识模块实施教学前,备课组全体教师要听主备课人试讲,完结后进行集体会诊。然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撰写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课后,要求老师们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并作好记载,以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独立——合作——独立的备课方式,真正有效地做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促进了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师们教学教研能力,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校本教研主阵地的作用

课堂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一切的校本教研如果离开了课堂,那么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实施校本教研之初,就将目光盯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上。

我们引导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新形势下的课堂,重新探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认为“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和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为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校本教研,我们每学年都组织课堂教学大赛和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评选。在评选活动中,对仍然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对评选出来的能体现新理念、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热烈、课堂教学效率高的典型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并及时推广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各学校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了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青年教师赛讲等活动,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为加强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见》,要求学校和教师以“自主学习”为重点,突出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规范、学习方法的培养,探索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钻研、大胆质疑、勇于吃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做到好学、学会与会学的有机统一。

七、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交流

为加强各校之间、教师之间校本教研经验的相互学习、合作与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教研室专门了编辑了《教学教研简报》。《简报》从实验信息荟萃、学校经验介绍、教师研究传真、专题文章推荐等各个方面全面报道教学教研情况,搭建了学校、教师彼此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了校本教研成果的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扩大了校

本教研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的特点,大力实施网络教研。教研室建立起教育教学信息网站,以此为平台,实现市内资源共享。各学科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便于与各学校教师之间交流、沟通。各学校也建立起校园网,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大多数学校地处农村,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却可以了解、获得最新的各种信息。目前学校为90%的教师配备了电脑,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借鉴各种先进经验,同时积极与全国各地教师交流,共同提高。

八、校本教研带来的可喜变化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昌邑教育的辉煌,多年的校本研究为我市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昌邑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1.校本教研活动,使我市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老师似学生,学生似老师。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正在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为全面推广我市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省教科所于今年5月13——15日在我市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向全省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会上,于美霞、徐治兴、魏庆文分别作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改代表,提供了课堂教学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2.校本教研活动,造就了我市一批教育理念新、充满探索研究精神的名师

校本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师单兵作战、互相封锁的行为少见了,互动合作探究教学的氛围浓厚了。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我市不但涌现出了于美霞、王芳、徐治兴、魏庆文、邵长河等一批教改先进典型,而且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几年来,我市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特级教师,8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161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每年有十多名教师在全国或省研讨会上介绍经验、提供示范课。近百名教师在指导全国中学生竞赛中获全国、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120多人获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他们在潍坊市、山东省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受到省市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名师,我市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

3.校本教研活动,促生了一批有科研特色的个性学校

通过狠抓校本教研,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批名校脱颖而出。截至2007年,全市有28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3处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20所学校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涌现出昌邑一中、文山中学、实验中学、奎聚小学等一批省内

外知名学校。近几年,有10多个省市,5000多名教育同仁到我市参观学习。

4.校本教研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

校本教研提升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市的高考一直在潍坊市名列前茅,近年来尤为突出的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2007年高考,我市共4471人报名,五大类本科进线2826人,进线率63.48%,居潍坊市第一名。各学科成绩也很突出,一本上线率均居潍坊市前两名。优秀生成绩尤其突出,文理重点本科上线650人,上线率23.9%,比潍坊市平均上线率高出9.4%。理科有3名学生进入潍坊市前10名,有1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一中邱磊同学取得山东省理科第二名、潍坊市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潍坊市理科状元连续三年出自我市,潍坊市“鸿启”奖学金颁奖大会连续三年在我市召开,这在潍坊市高考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篇3

提升办学品位

隽水寄宿中学

近年来,隽水寄宿中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质量育人、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快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4年秋季我校制定了《隽水寄宿中学“和谐快乐”课堂改革推进方案》,全面开展“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42个教学班都加入到课改中。“和谐快乐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小结”“测评达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独学、群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展示相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气氛极度活跃,情绪极为高昂,注意力极其集中。这是以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传统,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编印校本教材《做一个合格的寄中学生》,开展人人学手册活动,并以此为依据规范日常行为。二是增设《生命教育》、《心理健康》、《阅读课》等科目,并一一落实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选兴趣小组活动。音乐组设合唱、舞蹈班(通城拍打舞);美术组设绘画、书法、泥塑班;体育组设篮球、足球、跳绳、乒乓球、田径、象棋班;科学探究小组设科学DV班和“两小”班;英语组设英语对话、英语阅读、英语故事班;信息组设电子绘画班;语文组设课外阅读班。四是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践行“健康快乐每一天”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30分钟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年级的体育兴趣组活动课时间。组建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远、接力跑步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其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年一届的“沃特杯”篮球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两年一届的校冬运会。2014年我校体育代表团28名学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参与全部三个大项20个小项角逐,取得良好的成绩:团体奖田径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跳绳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一,乒乓球男子组第三、女子组第一的好成绩;学生个人获得金牌9块。11月6日又代表通城县参加咸宁市中学生运动会再次取得好成绩。五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2015年元旦推出了一台大型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多彩,学生登台300余人次,教师人人上台,制作的专辑于元旦期间在通城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全方位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气氛,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踏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我校环境文化建设暗含两条主线:聚焦名人,聚焦主人。而这两条主线又包含在九个主题组块中,它们是“名人文化廊”、“经典陶冶廊”、“名家格言廊”、“体育运动廊”、“校园之星展”、“著名学子廊”、“自创格言廊”、“校园名师展”、“教学教研展”。这九个主题组块分别表现在长廊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之上。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一是全面规划初中三年德育实践活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去秋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还参加“美化锡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八、九年级学生深入到湖南江南大漠和6501国防教育基地。清明节,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到黄袍革命烈士陵园、天岳关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瀛通电子”、黄袍山茶油基地和污水处理厂,感受家乡的变化;三是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组的成员开展科技活动。办学十年来,有12件学生作品获省级奖,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学校被评为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14年5月,我校八年级学生李苏制作的科学DV《豆腐渣发霉的秘密》在湖北省第29届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上一篇:挫折伴我成长演讲稿600字作文中学生下一篇:公告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