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经验材料(通用10篇)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1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改革总揽全局,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和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一、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自2002年起,我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先后移交接收了三所企业办子弟学校和一所原由西陵区管理的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发展,区内常住人口每年按15%的比例递增,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也由建校时的1966人上升到2724人。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各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师指标空缺现象。
为解决学校因教学发展所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区创新学校用人管理制度,借鉴外地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开发区实际,打破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对学校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即在出现教师指标空缺的情况下,设置流动教师指标,达到了因事设岗、按岗聘任、提高效率、保障服务的目的。
流动教师指标,是岗位聘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属于学校正式在册的事业编制。流动教师指标的设置,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严格控制指标、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选拔和聘用,一般一年核定一次。即:当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时,相应核增流动教师指标;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时,相应核减流动教师指标,流动教师指标空缺岗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固定编制一直维持建校时市编办核定的91个事业编制不变,流动教师指标随学校规模扩大每年增核一次。按照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我区共设置流动教师指标38人,占学校在职教师总人数的31%。通过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善了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合同管理,实现两个转变
我区推行的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人员动态管理制度,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是在全校总的教师指标控制下,对人员实行弹性管理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校教师动态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区组织两类教师分别签订了合同,合同签订率为100%。对不占固定编制的流动指标教师,实行企业化管理。流动指标教师在聘期内,原身份不变,档案关系不转入学校,由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通过人员动态管理和全员聘用制的推行,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
三、择优聘任,搞活内部分配,加强考核管理
一是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我区在聘任制改革工作中,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打破教师的资历、职称界限,组织固定编制教师和流动指标教师同等参与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的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聘期一般为1—3年,从聘任下月起兑现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经过平等竞争和择优聘任,各学校已严格按规定职数聘任了相应级别的教师。
二是制定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理顺工资管理体制
第一,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组织各学校制定工资分配改革方案,建立激励机制,从教师生活补贴中拿出一定比例金额,按工作表现情况另行分配,适当拉开了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贡献突出与完成一般岗位目标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做到了岗变薪变,绩优薪优,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规范了流动指标教师工资管理,对流动指标教师工资及保险福利费用,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支付。其享受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照“同岗同酬”的原则,参照同岗位固定编制教师的发放标准执行,同时学校按规定为流动指标教师办理五项社会保险手续,解除了流动指标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是分类考核,提高考核的功效
我区结合学校教学特点,对聘用人员进行分类考核、按岗考核,重点对聘用人员应履行的职责任务进行考核。在各学校组织的学年考核中,参加考核的人数比例达100%。同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津贴发放相结合,提高了考核的功效。经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以通过解聘、辞聘等形式,解除聘用合同,终止聘用关系。通过严格考核,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实现“两破两立”
为了保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真正到位,必须通过用人制度的创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配套措施,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彻底的聘用合同制,强化岗位管理,重视考核评估,才能从多方面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校人事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实践证明,我区实行的教师动态管理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打破“铁饭碗”的同时,建立了一种符合开发区实际的人事制度,在优胜劣汰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优化了教职工结构。
通过动态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两破两立”:一是打破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建立新型的合同用人制度,破除了职工与单位的终身依附关系,形成了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履行有关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的聘用合同。二是打破传统的身份、编制界限,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通过“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规范了学校人事管理,促进了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2
一、我校分级教学历史沿革
我校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历史沿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步尝试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 最初的做法是将同一个系的全部学生根据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大排序, 依次编入1-9个英语教学班。其中, 1班和2班成绩最好, 我们看作是A级, 3-7班为B级, 8-9班为C级。各班依据教学大纲, 统一教材, 统一进度, 统一考试, 但在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上有所不同。这样分级的优势在于各教学班学生英语水平整齐划一, 教师可以按照这个教学班的整体水平, 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弊端在于C级 (8-9班) 由于整体英语基础较差, 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自知通过考试无望, 索性破罐破摔, 表现为旷课率较高, 即便来上课, 也心不在焉, 敷衍应付, 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匮乏, 教师回天乏术, 望生兴叹, 因此C级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第二阶段的英语分级教学为调整阶段:从2008开始历时2年。学生依据高考英语成绩, 被分到英语分级教学A班或B班中, A级 (各学院英语1、2班) 配备来自美国英国的外籍教师教授口语、听力和写作, 充分发挥外教优势, 为A级班学生提供一个演练外语的真实环境。中国教师教授精读和泛读, 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B级 (除A班外的其他英语班) 的英语教学要求达到《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 注重打牢基础, 多讲多练。在分级教学的管理上, 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即各班学生依据考试成绩每学期“滚动”一次, 成绩显著提高的学生“升班”, 跟班困难的学生“降班”。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使“后进生”有盼头, 好生有压力, 在施加压力又给予动力的同时,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前两个阶段分级教学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分级教学方案再次进行调整, 依据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成绩, 分别安排到A、B、C三个级别的英语教学班中。三个级别的教材不同, 教师配备不同, 教学要求不同, 学习目标不同, 考核方式也不同。A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一年即可按规定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B级班学生一年半后参加四级考试, C级班学生按照一般要求的正常教学计划2年后参加四级考试。A、B级的教学目标是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 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 对课本和练习有所取舍,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对C级学生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将重点放在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上, 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是教学重点, 对练习则注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 扩大词汇量, 掌握语法结构是课外学习的重点。
二、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解读
分级教学第三阶段实施至2014年, 考虑到我校生源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务处联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决定对2011年试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定出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 (2014年) , 从分级教学的层级划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并从2014级新生开始施行。
分级教学方案最主要的改革动因使我校生源质量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级一本招生专业过半, 2014级继续增加一本招生的专业数量。统计结果显示, 近几年分级教学A、B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0%以上。由此可见, A级学生与B级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总体而言相差无几, 因此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不再设置三个教学级别, 而是删繁就简合并原来的AB级为快班, 其他班级为普通班。在快班 (A级) 和普通班 (B级) 两个教学层级中, A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较高要求”, B级对应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为使分级依据更加全面严谨, 学生入学第一周进行新生英语水平分级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 (各占一半的比例) , 被划分到较低级别 (B级) 或较高级别 (A级) 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在《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方面, 新《管理办法》也努力做到合理有效, 继续实行“等级异动机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申请调整所在英语教学班级别。英语分级教学班确定名单后, A级班学生第一学期前两周为试听期,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难以适应A级英语教学进度和难度, 可申请调整到较低级别 (B级) 的班级。A级班学生并不是进了“保险箱“可以一劳永逸, 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 第二学期必须降级至B级英语教学班修读《大学英语》2课程。未获得学分的《大学英语》1课程应随后续年级重修B级的《大学英语》1。
B级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奋起直追, 也有机会参加跳级考试, 成绩优异者第二学期转入A级英语教学班学习。参加跳级考试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成绩达到85分 (含) 以上。这样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动态调整规定有利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管理办法》还规定, 所有学生应随班级参加所在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及格的学生获得所在级别的课程学分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一次补考, 经补考及格同样获得学分, 并进入下一级别的学习;补考仍不及格则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重修该级别课程。
分级教学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由低至高仍设置四门课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4, 每门课程4学分。按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修读16学分大学英语课程。B级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4) 课程的学习后力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A级学生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大学英语》 (1-2) 课程较高级别的学习,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照顾这类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以满足今后出国深造或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 (3-4) , 课程内容为大学英语后续拓展系列课程。此系列包含语言技能提高课程模块 (实用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英语语音、英语六级、英语演讲、日语、德语等) 、文化素养课程模块 (从美剧看美国文化、英美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词汇与文化等) EAP课程模块 (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听说等) 和ESP课程模块 (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机电英语等) 。
本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将2014级24个A班作为试点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适应第二年的后续拓展课程学习, 我们要求学生借助教材配套网络平台完成教材大部分内容的自学和单元测试, 教师课堂教学仅讲授课文重点、难点;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预习、自学、复习的效果;在学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输出教学活动 (如口语、写作、翻译等的练习) 。从目前情况来看,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本届A班学生素质较高, 上进心强, 有适度压力, 能够配合教师和课程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下一步改革工作重点
自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迎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与此同时, 来自教学质量各不相同的地区的学生, 各自基础和接受能力悬殊, 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以同一专业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的做法显然会严重影响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我校探索分级教学十几年来, 基本上解决了英语水平参差不平的教学班中“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分级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于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起点低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的施行, 明确了各项相关规定, 为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并试点将分级教学与新型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普通英语、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多种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办法[BD/OL]. (2014-04-22) .http://jxgl.bistu.edu.cn/User Files/File/139815226284092257.pdf.
交流课改经验 深化教学改革 篇3
活动中,柳州九中、梧州市第二中学、贵港市江南中学的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实践者团队依次与活动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直观、生动地呈现了这门实践性课程的育人价值。随后,桂林市中山中学教师庞四平、梧州二中教师罗卓艳分别执教了一节现场课《怎样创制一个转得最久的回形针陀螺?》《Arduino入门的研究》,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创新实验项目学校校长、师生以及创新实验专业支持力量代表还在专题发言中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发展经验和成长故事。代表们在参观近20所创新实验学校学生学习成果展以及柳州九中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时,对于各校学生自主研究、制作的各种实验作品纷纷拍手称赞,对柳州九中的实验室建设成果羡慕不已,交流氛围相当热烈。
活动期间,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罗索对该学科课程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该学科在一些学校之所以能成为最吸引学生的课程,最核心的因素在于通过创新实施国家课程,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这样的课程实践,完全可以引领全区高中课改,成为推进高中课改的实施样本。各学科、各学校要认真总结课改经验,将其升华为理论成果向全区450多所高中辐射推广,使其惠及全区80多万在校高中生。他指出,新一轮课改调整正在征求意见,我区虽然是全国最后一个进入课改的省区,但是我们的观念不能落后,必须从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培养人才的高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未来能参与经济、文化、社会各类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高中课改的课程设置,是经过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科学家一起研究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必须坚定课改的信心,按照课改的要求,积极创设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交流、展示的平台,助推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课开好,开出质量,开出水平。他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及教师培训,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创新实施。
据悉,我区自2012年作为全国最后一个省份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各高中学校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推广典型,促进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自治区高中课改15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其创新实验、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专家指导组在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自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学科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分别举办了201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暨成果展示活动。为了开展好此次活动,各学科专家指导组在活动之前认真遴选优秀课例(包括高一、高二必修课和选修课、高考复习课),制订活动的详细方案,并组织各市县相关学科教研员、高中课改样本学校相关学科教师以及非样本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研讨和交流高中课改的先进经验,研究重、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全区高中课改明确了工作方向。
自治区高中课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课改不是可改可不改,但是部分学校还没有“睡醒”。举办此次全区课改成果展示活动,既是对过去三年课改经验的总结,又是深化课改意识的良好契机,希望各地各高中学校能借此活动,借鉴先进经验,反思自身不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课改工作的方向。
总结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篇4
摘要:课改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又需要回到原来的轨迹上。课改中有很多成果都能够应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为了能够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利用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改成果,深化课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开始清晰的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课改的进行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好处。本文主要就对初中英语课改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应用这些成果更好的深化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为英语课所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通过课改,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同时还对形成性评价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新的评价机制应包括了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高。硬件设施建设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为课改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能够及时的将课程改革动态、教师的课改心得、课改论文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都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研讨、共同提高。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还可以与其他的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交换各种意见与看法,探讨各种与教学、课改相关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帮助。
二、对课改的反思
虽然课改已经完成,但是仍然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课改所引起的。这些问题只有在课改完成后进行总结才能够发现。同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有效率。这里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被虚化
在新课的教学目标中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都十分的重视,这体现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就是这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然而,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教师因为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得在实施的时候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目标,但是因为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是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在过往“过程与方法”往往是课堂教学所忽略的,也因此使得在客观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缺乏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而有的教师即使有这样的艺术,却也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例如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最后使得过程与方法的价值完全丧失。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只是一种“标签”。很多教师都是口号喊的很响,但是却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事先这一目标。
(二)教学的内容过泛
由于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尽量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内容要广。这就使得早就习惯于只教授课本知识的教师们一时无法完全适应,最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教学内容过泛表现的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材内容 受到冷落,有一些教师为了一味的突出英语与生活的联系,往往都抛弃教材而自己选择内容;(2)设置情境时,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的设置应该要显得自然,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自然的融入到情境中去;(3)联系实际只是一种装饰,有一些教师为了突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往往是不顾所列举的生活例子是否与所教授的知识有多少联系就进行牵强附会。
(三)教学过程只重形式
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好现象。然而在这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却是很多问题。首先是将“对话”变成“问答”。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然而又很多教师将对话与问答直接的划上了等号。他们认为只有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就可以了,而提问就能够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其次是只重视“合作”的形式,不重视“合作”的实质。在课改的过程中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最后是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利用课改成果纠正仍然存在的问题
要想使得课改的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并克服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语言教学观念巩固成果
初中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基础。要想课改成果能够得到巩固,那么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能够不受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回到以前的水平。现在很多教师都能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还必须要不断的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二)尝试改变角色
经过课改有很多教师都已经初步的竖立起了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观念,同时教师也形成了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教师们可不可以换位思考,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呢?通过换位思考与角色的转变去反思在课改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上文中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此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课改的成果继续扩大。
(三)注重对课改成果的开发利用
通过课改,各种英语教学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其中不仅仅包含了硬件设施也包含了一系列的软件,例如各种课本、活动手册、磁带、录像带、光盘、课件、读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教学实物等。现在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资源深化课改。
总之,虽然我们的课改活动已经结束,但这并不代表课改就此停下脚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这些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继续深化课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人少走弯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5
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林改工作取得实效**镇结合实际,确定抱**村为我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自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县指导组的指导关心下,在全村237户农户配合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主要成效
一是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通过开展摸底调查
工作,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夯实了改革基础。抱荷岭村共有林地9444.5亩,其中自留山2143.5亩,责任山3618亩,集体林3683亩。
二是林业产权得到明晰。“两山”到户后,由于权责不明,利益不清,通过这次改革,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权,权有其利”,调动了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三是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在林改过程中,全村发生林地界线争议36起,争议面积1443亩,其中户与户28起,组与组6起,村与村2起。已调处10起,调处面积15亩。
四是林业产业得到发展。由于明确了权责利,群众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二、主要做法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镇、村、组四级联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扎实工作,切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林改试点工作的领导。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林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一是及时组建了以镇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协调单位领导为组员的**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组建了以副书记为组长,副镇长、林业站副站长、抱荷岭村支书为副组长,14名镇属机关职工为组员的试点工作组。二是抱荷岭村组建了林改试点村林改领导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和副支书任副组长,11个村民小组长为组员,负责全村林改工作。三是11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以小组长为组长,3个以上村民为组员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小组,负责本小组林改工作。
2、加强宣传,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在林改工作中,为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林业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消除顾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林业改革试点工作中来。工作组根据抱荷岭村的实际情况,不畏艰辛,深入到每户农户家中发放林改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发动。召开乡级培训会5场,受训62人次;召开村级培训会29场次,受训682人次;召开群众会34场次,受训729人次。通过大力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以及改革的范围、原则、政策,使广大群众的思想从要我林改转变为我要林改。
3、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扎实搞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抱荷岭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进行报批。林改方案的制定坚持“两上两下”的办法。即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镇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并召开村民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确保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在村、组方案制定上,全面调查、深入家访,做到“四坚持”,即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不了解政策不实施;坚持实事求是,情况不明不动手;坚持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不票决;坚持办事公开原则,公榜有异议方案不审批。在林改过程中,突出发挥领导“责任人”、干部“操作人”、群众“明白人”的作用,强化责任做到一个“严”字,深入宣传做到一个“实”字,规范操作做到一个“全”字,化解矛盾做到一个“早”字,落实产权做到一个“公”字。
4、找准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林改工作。首先把调查摸底作为基础性工作来做。通过实地地调查研究,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掌握了解各组各农户的实情,针对不同的实际,不同的问题,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其次严格坚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管理办法,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交给群众,紧紧依靠德高望重的群众、村民代表力量调处纠纷,明确权属界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后坚持“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商品林“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改革模式,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6
选人用人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对那些干扰、破坏团结稳定的干部坚决不能用,否则会贻误发展,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选人用人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用人标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宁夏来说,要把维护团结稳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衡量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加强对维护团结稳定工作的考核。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维护宁夏团结稳定的大好形势和局面,既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宁夏团结稳定的大局是好的,但是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深刻的。维护团结稳定需要广大干部带头来抓、来做。宁夏宗教问题比较复杂,也确实潜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想在民族宗教问题上做文章。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定要把那些政治坚定、顾全大局、善于维护团结巩固稳定的干部选好配强。
团结稳定是宁夏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名片。近年来,宁夏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团结稳定、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只要坚持下去,宁夏完全有希望和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好的形势巩固好发展好。
抓团结、抓稳定没有禁区,维护团结稳定是第一责任,必须守土有责,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形势。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对那些干扰、破坏团结稳定的干部坚决不能用,否则会贻误发展,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敢为事业用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起用优秀年轻干部,为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和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提高民主决策质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和实践锻炼,坚持“干部在基层成长、到基层培养、从基层选拔”的一贯方针,让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篇7
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统一规划,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提高医保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总结实践经验, 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 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 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继续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新材料作文立意深化探究 篇8
一.进一步追本溯源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得出结论的思路往往会是“因为……所以……”类,那我们在审题立意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譬如曾经轰动全国的佛山小悦悦事件,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这不禁令人顿感国人情感的冷漠。因为冷漠,所以无视。如果在思考过程中再做一番深化探究,沿着“冷漠”溯源而上——国人为什么会如此之冷漠?五千年文明承传下来的人文关怀为何在一条生命面前丧失殆尽?立意岂不就更深一层了么?这种顺瓜摸藤的方法使得立论的锁链一环扣一环地向纵深处延展,直指问题的本质。2013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给出一则探险家惊扰了山洞里蝴蝶的材料,从材料最后一句话“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审题时能够做一番“穷追猛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破坏性很强的“不经意”行为?这样的作文不就更有了意蕴么?很多时候探究得深并非一个阅读者思想有多么厚重,关键是有无问一声“为什么”的习惯。
二.故事结局的假想
再探讨一个审题立意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假设。把“如果……就……”类型的思考方式应用得体的话,会于纷繁复杂的材料文字背后收获一片洞天。以2013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材料为例:文中提到三个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针对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提供捐助的不同态度。一家认为是一种施舍而拒绝了,就此做一个假设,如果他们拒绝了富人的好意,残酷的生存压力就会来临,生命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呢?何况富翁提供的也不是“嗟来之食”!当思考到这里时,考生作文的主旨就显得有厚度了。假设性推理是人类思考问题的一个普通思路,之所以在对材料分析时少用甚至根本就不用“如果”,就是我们习惯了随着材料文字表面意顺势而行,找到一个论点后就戛然而止,不能对寓意丰富的材料做多元分析。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广西)提到一个年轻人拾到尚先生的手机本无意归还,后来深受手机中捐款短信的感动而归还给失主。审题时可稍作假设——如果下一次年轻人再拾到手机会怎么做?如果下次手机中没有了令他感动的短信他还会还么?一个略有曲折的故事,我们稍作假设,多问一个“会怎样”,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如果多问一个为什么是“探”,那么多做一次假设就是“讨”,少了一分讨论,就会多一层迷雾,多一分讨论,就多一条思路,多一分新鲜与厚重。
我们经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述拨云见日后的惊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迷失在迷乱的山水之中而无法自拔,总是在原点踏步不前。打开立意之门锁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当你向左拧的时候打不开,应该尝试着向右转动,有时从窗子也可以进入房中。
三.逻辑关系的恰当运用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帕斯卡尔语),可惜就是因为一个极其简单的逻辑思辨错误导致我们的立意永远无法深邃。有学生经常用“只要……就……”来替代“只有……才……”,尤其是勇敢、努力、尝试、奋斗等褒义语跟成功一词进行逻辑搭配过程中,一不小心,那些貌似完美无缺的观点未经落地就已经先天不足了。还有学生习惯于厚此非彼,把本不矛盾的两者有意无意地对立起来,比如“道德和法律哪个重要”,很多人毫不犹豫地做出结论——道德(或法律)比法律(道德)重要,此时只要变换一下逻辑就会得到一个更加成熟深刻的立意——道德(或法律)重要,法律(道德)更重要。简单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要牢牢把握住文字、语段、事件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不武断而又绝对地下结论。还以2013年广东卷为例,有学生从富翁的捐赠入手,并着眼于白手起家四个字,得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这诚然是一个很高明的立意了,但是只需巧换一处,将“不如”二字换做“更要”,则更能彰显立意的深远。因为此立意不仅赞美了富翁救人于燃眉的善举,更能表达出人们对无私大爱的呼唤。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9
确保李家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度李家塅镇教育学会分会工作总结
2008年我镇教育分会在市教育局、镇初级中学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学会工作职责,全体会员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一)开展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用课改理论作指导,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系列活动。
1、积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些年,我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潜心研究新课程教学,涌现了一批具有独创性、可操作性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模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基本形成了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构建起自创型的、可操作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市教育局进行了模式的征集,我镇小学由刘敏老师主持构建的“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模式”荣获一等奖,吴娟老师主持构建的“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模式”课题荣获二等奖。
2、召开校本研究培训现场会。2008年11月20日,小学教研组在中心小学召开了校本研究培训会。会上,主要对如何说课,如果搞好校本培训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彭宗华会长全程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强化过程管理,重细节,重实效,强管重研,加强校本培训,在发展学生同时,成就教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实,创造地开展工作。
(二)扎实开展教研科研工作
1、配合教育局组织开展市级教学成果评审。我镇中小学各有一个课题成果参加了岳阳市的课题成果评奖。从评审的情况来看,我镇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科研工作中,真正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少了一些,有部分课题的研究还在比较肤浅的理论和贫乏的实践之间游离,结题后对成果的巩固、深化和推广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有的学校重立项轻研究,重结题轻过程,因而科研成果的积淀和提炼时间短、根基不稳、信度不高,因此,还应该在科研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2、加强课题立项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了2008年市第十届课题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我镇中、小学共有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1项。我们按分工组织项目的开题论证、阶段总结和结题鉴定活动,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工作。中学有“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小学有“小学语文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 2 学模式”、“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利用非智力因素转化数学后进生”、“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题立项。
3、科研成果显著。参加岳阳市课题成果评奖,其中,中学范湘吴老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课程创新”荣获地级二等奖;小学刘培老师主持的“发展性小学语文质量综合评价”课题荣获地级二等奖。2008年参加教育系统评奖论文43篇。其中省级12篇;地级18篇,市级13篇。
(三)配合学校狠抓毕业班的管理和指导。
1、召开毕业班专题工作会。春期召开了初中毕业班工作会。彭宗华会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学校在初三后期管理中要增添措施,增强过程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要针对考纲有的放矢的在提高复习效益上下功夫,正确处理优生和大面积提高的关系,要抓好应考心理和志愿填报的指导工作。
2、组织毕业复习研讨会。为提高复习迎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分学科召开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毕业复习研讨会。会议分为“课堂示范”、“解读考纲”、“分析现状”、“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中考建议”等环节进行研讨,较好的指导毕业班教师的后期复习工作。
3、小学在迎接市质量检测中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教育质量居全市5第三名。
(四)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教师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
1、小学教师“三新一德”培训。2008年暑期,我们派遣四位老师参加了学习,在新课程理念方面加强了学习。
2、班主任教师培训。2008年下学期,中小学共有9位老师,分二批参加了学习与培训,其中有一位参加了岳阳市级的班主任教师培训,在班级管理方面获得更多成功的经验。
3、因特尔与未来教育培训。全镇有4位老师参加了培训工作,其中有吴娟、吴清华老师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4、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我们有四位老师参加了这项培训工作,从怎样成为名师、怎样上公开课、怎样写论文几个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其中,刘培老师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5、参加地、市教师教学竞赛。2008年,我们在教师全员教学竞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学有王四槐校长在中心小学校长竞赛中获一等奖;刘培、彭旺、周永红老师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杨旭老师参加远程教育二模式竞赛中获一等奖、刘培老师参加三模式竞赛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刘培老师参加岳阳市“金鹗奖”授课竞赛获一等奖、彭旺老师获说课竞赛一等奖;中学有吴加多老师获化学科二等奖;彭启均、杨芳老师分别获得“金鹗奖”说课竞赛地理科、历史科一等奖。邵延良老师参加市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特等奖。
6、举行小学科学科培训与赛课活动。上、下学期,我们各举行了全镇性的学科培训活动二次。
7、送出去与请进来。李家塅镇中学邀请岳阳市楹联协会的同志作了 4 诗词教学的指导工作。中心小学为“2008年下学期中心小学校长会”提供了很好的现场,并且作了校本研究经验介绍与交流。
8、有效组织了“中西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认真开展教师教材与教法培训,全年参培人数达120人次。
(五)、搞好论文的征集工作。
积极组织会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了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共收集论文56篇,评出了一等奖10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34篇,促进了会员的专业发展。
(六)、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教学常规督查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配合教研室分别在春、秋两期对全镇六所学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在工作过程中,检查了学校“六认真”情况记载,开展了师生问卷调查,听取了教导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并针对学校的实际,分别就教学与教研,特别是针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具体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 篇10
*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坚持九个结合确保林农得实惠、林业大发展*村林权改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新的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下,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扎实做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此次林权改革是继80年代初的分
山到户,90年代的四荒拍卖后在林业产业上一次规模更大、要求更高、更具实质意义的改革举措,也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作为中国核桃产业大县,漾濞县人民群众对山林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它的地区。漾濞的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林权改革试点工作,每一点决策、每一点措施触及的都是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此次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们县、镇驻高发村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明晰林业产权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按照州县的统一部署,扎实推动了高发村林权改革试点工作。
高发村位于平坡村以西的普映山下。全村总面积35473.4亩,林地23856.2亩。村民委员会下辖13个村民小组356户1575人。高发村海拔在1800米至2200米之间,林地广,适宜发展核桃产业,核桃产业已成为高发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村民对林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工作组进村后,我们分为三个组在全村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以召开户长会议、入户宣讲、发放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做到全村林农户主100的知晓林改、参与林改。在宣传发动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调查摸底,进一步摸清了高发村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施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将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一是农户居住散聚不均,村民小组较多。二是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有怀疑态度,有等待、观望的心理。三是原有两山到户工作中四至界限表述模糊,四至界限交叉现象严重,且年代久远,难以具体指定山林界限。四是在林业三定中部分林地亩积与实际林地亩积不相吻合。五是群众对山林的依赖程度较高,拥有林地欲望较强。
针对上述问题,工作组在科学合理制定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各组林改办法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注重抓实九个结合,全面推进林权改革各项工作。
一、一村一案、一组一策与公平、公正、公开、依法守法相结合一村一案、一组一策是此次林改试点工作为适应基层农村实际情况所作出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在高发村林业产权改革试点工作中,工作组在摸清林情地情、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的改革试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方案报批按照“两上两下”的要求,严格按照《土地法》、《森林法》和村规民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发村实际的实施方案,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镇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并召开村民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经全村村民代表大会审议且通过,最终形成《高发村林改方案》。方案的制定严格按照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充分尊重民意,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到了百分之百的农户拥护。
在制定一组一策的工作方案过程中,工作组将各组成员科学合理地安排到各改革小组中,加强了对各小组的领导。在具体制定各组方案中,各小组组长一是把好方案的合法关,使方案达到既不违法,又能充分贯彻好各级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依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把好公平关,有效避免了各村民小组在讨论、审议、表决实施方案过程中,借助宗族、民族、家族和地方势力,使少数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或打着“一组一策”的幌子无原则地划分林地的现象发生。杜绝了无山、无林农户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实施方案的公平、公正、公开与合法。
二、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与维护党在农村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相结合80年代所进行的两山到户改革中的山林四至界限表述不清,常常以“东至某某山、西至某某路、北至某个石头、南至某某家山林边”一类的方式进行表述,而且存在绘图粗糙、山林证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等问题。如今,当初标识的界限大部分已被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或挪位,为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林改难度很大。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做到与现实相结合。对目前四至界限尚未被破坏的山林地块给予优先划定,并坚持面积服从于历史四至,不管现有面积与原来登记的面积有多大出入,均按现有四至界限予以确权。对于目前四至界限已不存在的地块,我们要求原户主与与之有争议的农户出示相关证据。如请当初划定四至界限的老村干部指认或请村民小组70以上的农户户长予以确认,最终根据所提供证据,进行确权。
针对此次林改政策所提出的“均”山到户,工作组既坚持做到维护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严
肃性与延续性,又做到既不使原来开荒种树的农户利益受到伤害,又能体现出此次均山到户的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广大林农表决后提出方案,即:按全组林地面积平均分摊到户的方式求出各户应享有的平均面积,然后先对现有面积达到或未达到平均面积的农户进行原有山林划定,并予以勾图确权。其次再对超过全组户均面积的开荒户和超出部分
进行划定。对开荒户超出户均数的部分,请相关专业人员对超出面积上的附着物进行估价,经当事双方协商同意补助差价后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农户如不愿享有林地权,愿将林地权转让给开荒户或其他,经当事双方协商同意补助价格后,方可确权。
三、宣传工作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宣传工作是让林改政策家喻户晓的主要形势。在工作中,我们一是做好了常规的宣传工作;二是坚持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林改工作始终。即:在实施中,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纠纷,及时做好调解、协调的同时,将林改政策和《土地法》、《森林法》、村规民约宣传好、宣传透,让林农真正明白林改的目的和好处,使林农由原来对林改持消极态度,不愿林改向我要林改转变,由等待观望向积极参与转变。
四、找准突破口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林改中,各项实施方案虽然都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户长会通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纠纷较多、矛盾较突出,还有很多农户不理解、不支持,更有甚者还持有怀疑态度,迟迟不愿参与到林改中来。对此,工作组深入调查分析,找准突破口,采取从易到难的办法,选取问题不多、纠纷较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民小组进行试点中的试点,为各组全面推进作了表率,安了定心丸,大大降低了在全村全面进行林改的工作难度。
五、集体分配与个人调配相结合在高发村,因受群众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你家的山林在我家房前屋后,我家的山林在别家的房前屋后的现象,给农户管护好山林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外,有的农户需要林地来发展畜牧业,而有的农户则需要荒地来发展核桃和其他经济林果。对此,工作组首先通过集体讨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荒地、林地进行均分到户。然后,给予一定时间,让有不同需求的农户之间相互进行协商。通过农户间协商议定后,工作组再对两家议定的结果进行确权,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农户的利益。
六、统筹兼顾与因地因人因组制宜相结合高发村13个村民小组各组与各组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村村民整体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有的村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群众思想不统一;有的村民小组问题多、纠纷多;有的村民小组问题少、纠纷少。因此,一是工作组在具体工作中不搞一刀切,根据各组的实际,深入广泛做好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等各项工作,并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二是在坚持既定方案的基础上,阶段工作交叉进行。
七、目测和实际丈量相结合因高发村群众对林地的依赖性强,户户都想拥有位于村子周围,土质肥沃,适宜发展核桃等经济林的林地、荒地,且拥有的欲望较强。所以,在具体分配中,我们采取了实地丈量与目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拥有欲望强烈的林地、荒地,进行了实地丈量分配;对于离村较远、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实地丈量的林地,经征得群众同意,采取目测丈量的方式。
八、工作组总体推进与突出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相结合在实施林改试点工作中,高发村工作组13名成员分成三个工作组,深入全村13个村民小组进行林改宣传、方案制定、划地勾图等工作,做到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在分工的基础上,全组成员做到分工不分心,各块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工作组实行定期集中协商讨论的工作机制,在遇到突出困难、纠纷和问题时,全组成员集中力量,集中智慧进行处理,使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不留隐患。避免了林改工作中“这边压下,那头撬起”的现象的发生。
九、着眼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此次林改工作将一定70年,时间跨度大。一经定下的林业产权将在长期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根据群众的意愿,划出1000亩林地作为村级公益林。公益林又分为水源林、护村林、集体公墓林地,使群众“眼前有耕地,有水源、有宅基地;今后也有耕地、也有水源,故后也有墓地”,确保了群众的长远利益。
【深化改革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发言材料11-26
深化机构改革 、规范安全管理 汇报材料07-05
深化改革06-15
深化财政改革05-12
深化公安改革09-03
深化与改革10-08
全面深化改革决定08-26
深化课程改革10-23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