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2024-09-24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通用8篇)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篇1

企业年金问题解答

1、什么是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保障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

2、集团和公司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国家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从职工的角度看,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改善企业薪酬福利结构,增强薪酬福利的长期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是一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

3、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履行了哪些程序?

2009年12月30日,集团企业年金方案正式获得国资委批复,2011年2月集团企业年金方案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5月企业年金管理合同获得人社部批复。根据集团企业年金方案,公司研究制定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企业年金实施细则,2011年6月公司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经公司职代会第二十五次代表团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7月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主管部委的批复要求,集团企业年金计划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9年1月1日后退休的员工(含2008年底退休且从2009年1月1日起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执行企业年金计划。

4、员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是什么?

在集团计划实施范围内企业工作满12个月,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依法履行缴费义务的员工,均可自愿申请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放弃加入年金计划的,需本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并填写放弃弃年金计划申请表,经审核后视为自愿放弃参加年金计划。首次自愿放弃加入年金计划的,后续不在受理年金计划加入申请。

5、员工参加年金计划的时间点要求是什么意思?

公司统一在每年4月1日和10月1日,分两次申报新增人员信息。举例说明:员工A是2011年8月进入公司工作,2012年8月符合加入条件,只能在2012年10月1日申报新增,但加入年金计划的时间以及相应的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可追溯到2012年8月。

6、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人员范围是什么?

(1)、国航股份在职员工可志愿加入,实施范围为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直接聘用制员工。

(2)、公司所属全资和控股企业中,与各控股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派遣到国航股份及控股企业工作的派遣制员工(3)、与个控股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为该公司服务的工作人员

7、年金计划的缴费比例是多少?

个人缴费:年金计划建立伊始,员工个人缴费最低比例是员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性收入的2%,以后逐渐提高,最终与企业缴费比例相匹配。

企业缴费:企业缴费比例最高为上一企业工资总额的5%,在企业成本中税前列支。企业缴费根据企业效益情况、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和可用资金情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计提。当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企业缴费可适度多提一些。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来源较少时,企业缴费可调减比例或暂停、暂缓计划。

8、企业年金缴费基数是怎样确定的?(工资性收入的基本定义)

企业缴费和员工个人缴费均以员工本人的上月平均工资性收入作为基数,工资性收入的统计口径为:

地面人员: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岗位工资、月度绩效工资、年终绩效工资

9、企业什么情况下会暂停企业年金缴费? 当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企业年金计划中止:(1)未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企业经营亏损,无经济负担能力。(3)集体协商制度不健全。

(4)企业出现兼并、解散、破产等其它计划应该中止的情况。

(5)年金方案被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司法机关判定为无效。

(6)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年金方案无法继续实施。

10、企业年金缴费如何分配?

员工个人缴费全额归属员工所有,归集到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子账户进行积累和投资,待符合领取条件时一次性领取。

企业缴费按员工本人上工资性收入的5%分配到员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子账户进行积累和投资,待符合条件时一次性领取。

11、企业年金待遇如何领取?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享有领取企业年金的权利:(1)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根据《劳动法》或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2)在退休前死亡;(3)出国定居;

员工需提供以下相关资料:(1)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2)退休情况下:退休证明及社会基本养老金待遇核准表复印件;

(3)死亡情况下: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复印件;(4)处境定居情况下:有效的出境定居证明复印件(移民签证或绿卡);

(5)如果员工未指定受益人,则受益人为法定遗产继承人,受益人须提交合法的与员工关系证明和继承比例证明复印件;

(6)不能亲自办理的,须提交委托授权书和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7)受益人存折收益(含姓名、账号页)复印件。

12、员工在集团范围内或集团范围外流动,企业年金怎样处理? 员工在集团范围内各企业之间流动,服务年限连续计算,原单位的企业缴费划入员工的新单位的企业缴费子账户,对员工的企业年金待遇没有影响。

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员工离职(调出集团企业年金计划范围内企业)后,所就职新企业建有企业年金计划,员工个人账户可转入新企业年金计划。若新就职企业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或因失业等情况无法进行账户转出,其账户将被保留在原计划中,直到接收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或员工满足待遇支付条件后方可进行账户转出或待遇支付。

13、公司年金计划关于权益归属有哪些规定?

所谓权益归属是指已经归集到员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以及投资收益,设置一定条件归属员工个人所有。

公司年金计划规定:员工个人缴费账户全额属员工个人所有。企业缴费在员工退休(含因病提前退休)、身故、出境定居或因改制重组解除劳动合同的,可100%归属员工个人;员工自动离职、因违纪或造成企业重大损失而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归属员工个人;对于员工与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须员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的,在集团工作不满3年的不归属;满3年不足4年的归属50%,满4年不足5年的归属80%,满5年(含)以上的归属100%。

14、员工如何查询自己的账户信息

集团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中国工商银行为员工提供了多渠道的企业年金查询服务,包括:

电话呼叫中心:010-95588、登陆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查询。员工提供任一工商银行账号(本人身份证开立)均可查询。

15、员工怎样退出企业年金计划?

员工办理退休手续以前要求退出企业年金计划需要向企业提出申请,需员工本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并填写企业年金计划退出申请表,经企业批准以后,方可进行退出计划处理。员工申请退出计划的,后续不再受理年金计划加入申请。

16、关于企业年金计税原则

(1)自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员工企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2)自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员工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发薪单位所在设区城市上一3倍职工月平均工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业年金个人缴费超过本人发薪单位所在设区城市上一3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标准的部分,应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篇2

一、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监管是企业年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虽然是否举办企业年金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企业自主决定,但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运行与监管有着重要责任,因为无论从平衡国家养老保障政策,保护职工的利益,还是从企业年金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深层次的对劳动力市场及效率问题的影响看,政府的监管都是十分必要的。

1、企业年金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多种行业,企业年金计划专业性很强,雇员可能不完全了解计划的所有情况,从而作出于自己,于整个经济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2、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原因,为了避免雇员由于信息缺乏而签订于自身、于经济不利的协议,政府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来使年金计划的信息完全公开,并对企业年金计划予以指导和限制,以保障雇员的利益。

3、20号令中规定中国企业年金采用信托模式,投资风险由受益人自行承担。年金投资一旦失败,造成老百姓“养命钱” 的损失,将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投资监管, 防范投资风险,避免年金基金进行过多的风险投资。

二、监管的一般方法

从企业年金建立较早,发挥作用比较大的国家来看,年金监管主要是通过下面三种方法来实现的。

1、立法确立监管机构,选择好监管模式。

监管体制的建立首先是要选择好监管机构,最好立法确立,负责对企业年金全部运行的政策执行、投资方向、投资结构等重要事项的监管。从国际经验来说,有分散监管机构和唯一监管机构的分别,在美国,主要有三大组织机构来负责处理退休金的监管:一是国内税署,主要职责是保护政府利益,确保税收收入不流失;二是劳动部,主要职责是保护计划参与者的利益;三是退休金和收益保证公司,主要职责是当发生退休金不能支付保证收益事件的时候补偿计划与参与者的利益。而在荷兰,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是由唯一的法定管理机构——保险监督委员会来管理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必须向委员会提供有关养老金支付和投资的详细情况。委员会要保证养老金承担的义务有足够的资产以满足支付需求,以及计划的规则和状况良好。这种单一的监督监控模式,是由专门的筹资法规规范、标准化的保险计算假设、转移权的提供、年度核实、定期的现场检查等制度构成,对我国有很好借鉴意义。

2、年金计划信息的公开化。

信息完全公开化对于监管有重要作用,企业年金计划有关公开的条款需要由政府制定,甚至可以由政府制定标准模板以供参考。雇主必须向雇员提供有关年金计划和风险的全部信息,投资管理人要公开投资风险。信息完全公开化可以简化对规章的需求,而通过规章对某些条款标准化又可以使信息公开化,在实践中应当力求运用信息公开化及投资管理法规监控的共同作用而不是互相取代对方。

3、投资信息披露。

投资管理人应按照定期报告制度,向参保人、社会公布制度运行的基本数据、状况。例如在英国,受托人必须提供个人受益的报告和经审计的包括受益人人数、缴费水平、资产分配、业绩评定以及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在内的年度报告。

三、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年金各市场主体所涉及的管理机构众多,各监管主体职能、权限交叉,定位不明确,权责不分明,导致整个监管体系的混乱;第二,企业年金涉及行业广,专业性强,情况复杂,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细则来进行规范;第三,信息公开和信息披露还不完善;第四,年金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很多经办机构还处于摸索状态,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还未形成。结合国际上企业年金监管的常用方法,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确立企业年金监管机构,加强监管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

监管机构应当直属于政府,代表政府行使权利,而履行监管职能不能是一种市场机制的机构。目前我国参与企业年金监管的机构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但是谁是监管的主体,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企业年金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共同构成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因此需要在政策、待遇水平增长方面互相协调,这项工作与劳动保障部门脱钩将增大管理难度与管理成本,所以劳动保障部应该为主。但是光是劳动保障部还难以实现专业化的监管,可参照英国的做法,成立国家性企业年金监督机构,日常机构可设在劳动保障部,抽调企业年金相关各部委人员组成,协调各参与监管部委履行监控职能。这样增强了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对数据共同分析,对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年金的支付方式以及托管方式等问题共同协商。可以通过设计企业年金监管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公布,使各监管主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加工整理过的信息,及时了解企业年金基金实时状况,掌握投资运营风险。

2、加快出台我国企业年金的法律规范及配套细则

考察各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在发达国家中对企业年金的管理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法制化特征,企业年金制度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相关法律的支持。目前企业年金的法律规范面临两个大问题,第一是20号令和23号令都只是部门规章,法律层级不高;第二是20号令和23号令实施细则、操作办法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出台。我国企业年金的法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突破,需要逐步构建和完善以上三个层次的年金法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应该说,自2004年开始,企业年金的许多相关法规已经出台,但是因为各个法规制定的部门并不相同,因此,目前还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相关法规的协调问题,这可以通过出台各种补充文件或是政策等方法来解决。

3、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加强信息披露一直是监管的有效手段。我国年金市场通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法规已经初步建立起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框架,从资产独立性、费用、第三方中介机构等作出了重要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执行信息披露标准,在缴费、投资、管理、选择机构等方面都需要向当事人提供及时、完整、有效的报告。今后除了将上述内容进一步细化,更重要的建立市场化的准入一退出机制,加强运营机构的公司治理,对权力制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独立运营、外部审计等作出更为细致和具可操作性的管理条例。同时,通过对受益人的教育,发挥其对年金运营的监督作用。

4、通过行业自律来帮助政府监管

过细的监管规定会影响到企业年金的发展,琐细的监管会产生新的官僚机构,增加年金的成本。相反,一定程度的自律管理,尤其是依赖于某些专业人员的监管,如会计师、精算师、律师等,可有助于减少管理成本。这种专业自律,再加上向参保人合理地公开年金计划的经营情况,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参保人参与管理,可以免去庞大的监管机构,达到必要的安全保障。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在年金监管方面的相关经验,更多的采用外部监管而不是内部监管。

参考文献

[1]丹尼斯·E·罗格(美)等著,林义等译:《养老金计划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P5-6。

[2]施明才主编:《企业年金操作实务》.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P119-155。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篇3

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缴费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1.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标准,为在本单位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职工缴付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下统称“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超过本通知第一条第1项和第2项规定的标准缴付的年金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应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建立年金的单位代扣代缴,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解缴。

4.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为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月平均工资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

职业年金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为职工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职工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

二、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领取年金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1.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在本通知实施之后按月领取的年金,全额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在本通知实施之后按年或按季领取的年金,平均分摊计入各月,每月领取额全额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2.对单位和个人在本通知实施之前开始缴付年金缴费,个人在本通知实施之后领取年金的,允许其从领取的年金中减除在本通知实施之前缴付的年金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且已经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部分,就其余额按照本通知第三条第1项的规定征税。在个人分期领取年金的情况下,可按本通知实施之前缴付的年金缴费金额占全部缴费金额的百分比减计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计后的余额,按照本通知第三条第1项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对个人因出境定居而一次性领取的年金个人账户资金,或个人死亡后,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的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允许领取人将一次性领取的年金个人账户资金或余额按12个月分摊到各月,就其每月分摊额,按照本通知第三条第1项和第2项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除上述特殊原因外一次性领取年金个人账户资金或余额的,则不允许采取分摊的方法,而是就其一次性领取的总额,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本通知第三条第1项和第2项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4.个人领取年金时,其应纳税款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委托托管人代扣代缴。年金账户管理人应及时向托管人提供个人年金缴费及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明细。托管人根据受托人指令及账户管理人提供的资料,按照规定计算扣缴个人当期领取年金待遇的应纳税款,并向托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解缴。

5.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年金托管人,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受托人有责任协调相关管理人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扣缴申报、提供相关资料。

四、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应于建立年金计划的次月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年金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方案备案函、计划确认函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相关资料。年金方案、受托人、托管人发生变化的,应于发生变化的次月15日内重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上述资料。

五、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以及年金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政策实施各项工作。

六、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的规定,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所称职业年金是指根据《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国办发〔2011〕37号)的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篇4

题的通知

摘自:证券日报 日期:2006-12-0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为保障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安全,维护企业年金管理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年金健康发展,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通

知如下:

一、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应根据与受托人签定的《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受受托人委托,负责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和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工作,保管和代为使用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有关预留签章。托管人须对签章的保管及使用制定专项制度,严格控制风险。单个企业年金计划托管人由一家商业银行或专业机构担任。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应根据与受托人签定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按受托人要求在托管银行开立投资管理风

险准备金账户。

(一)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开立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是指托管人开立的、专门用于归集企业年金缴费、向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划拨资金、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或转移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专用存款账户。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由托管人按企业年金计划开立,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只能开立一

个受托财产托管账户。

1.账户名称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财产”。“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名称应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中的名称一致;“托管人”名称可用简称(全称简称对照表见附件,下同)。

2.预留银行签章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预留银行签章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财产”专用章和托管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由托管人负责保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托管人开立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托管人营业执照正本;

(2)托管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托管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4)《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

(5)受托人委托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委托书。

(二)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开立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是指托管人开立的、专门用于所托管的企业年金基金因投资运作而发生的资金清算交收的专用存款账户。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应按不同企业年金计划开立,并根据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每个投资组合建立子账户。

1.账户名称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资产”。

2.预留银行签章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预留银行签章为“托管人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资产”专用章和托管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由托管人负责保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托管人开立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托管人营业执照正本;

(2)托管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托管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4)《关于XX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确认函》;

(5)受托人委托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托管账户的委托书。

(三)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的开立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是指投资管理人开立的、专门用于存放从投资管理人投资管理费中提取的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的专用存款账户。一个投资管理人在一个托管人处只能开立一个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并由托管人根据投资管理人管理的不同企

业年金计划的每个投资组合建立子账户。

1.账户名称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名称为“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投资管理人”名称可用简称(全称简称对

照表见附件)。

2.预留银行签章

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的预留银行签章为“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用章和投资管理人的授权人名章。专用章名称应与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名称一致,由投资管理人保管和使用;投资管理人的授权人名章由托管人负责保

管和代为使用。

3.开户手续

投资管理人申请开立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1)投资管理人营业执照正本;

(2)投资管理人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3)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

(四)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变更和撤销

企业年金计划变更和终止及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发生变更的,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应根据受托人授权

及时办理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变更和撤销。

二、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资金性质

受托财产托管账户与投资资产托管账户中的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独立于受托人和托管人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也不属于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负债。若有关部门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或投资资产托管账户进行冻结或扣划,托管人有义务出示证据以证明企业年金基金及其银行账户的性质。

三、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的管理

托管人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后,开户银行应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进行账户

报备。

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和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不得支取现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可以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支取现

金。

托管人应于每年7月10日、1月10日前将上半年、上一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和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汇总情况报告劳动保障部。

四、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的管理

托管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提取标准和时间,将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及时足额划入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如果发生因投资管理人的债权人或其他权利人申请查封、扣押、冻结或强制执行风险准备金时,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应及时报告受托人,由此造成的风险准备金资金减少额,投资管理人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予以补足。投资管理人不得将风险准备金转存定期存款的存款证实书和存单用于任何质押和转让。风险准备金产生的存款利息收入应纳入风险准备金管理。未经有关受托人确认许可,投资管理人不得动用相应投资组合账户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每个投资组合发生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亏

损。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他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劳动保障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

管理人执行上述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附件: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全称简称对照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意义 篇5

杨长汉

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老龄赡养率急剧提高,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收支缺口日益加大,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危机。虽然经济尚欠发达,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赡养率急剧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80年老龄人口赡养率仅为1:12.8,但到2002年这个比率提高到1:3。据预测,到2030年赡养率将为48.95%,2050年将达到55.46%,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急剧膨胀,收支缺口加大,制度面临财政不可持续的危机。从1996年起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开始出现少数地区收不抵支。1998年上半年有17个省收不抵支,全国总平均首次为收不抵支,1999年上半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扩大到25个,全国总平均为收不抵支,2002年全国除浙江、福建、广东和山东四省外,其余省份都出现支付缺口。1998年以后中央财政用于弥补养老金缺口的转移支付几乎以每一年100亿元的速度增长。1998-2002年中央财政已补贴养老金缺口1294亿元。

在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危机面前,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国务院从“大社保”的概念上早在90年代初就确立了三支柱模式,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劳动保障部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今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替代率目标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保障,要使企业职工退休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企业年金制度由雇主发起、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养老责任,是分散职工养老风险、增加职工退休收入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柱。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是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协调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果,倡导国家责任、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协调,提供养老保障不再是国家单方的责任。国家只负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养老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企业提供企业福利制度,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个人明确自我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分担养老保障责任。中国企业年金实行DC型完全积累制,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有利于将当前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实际替代率降下来,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缩小退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在当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型过程中,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差距具有逐渐拉大的趋势,需要通过企业年金制度来补充企业职工退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根据《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人均为8568元,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6152元,机关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7628元。2000年至2005年的6年间,全国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以年均5.70%的速度增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10.95%和8.95%,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量上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都明显高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水平。虽然最近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政府在不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上调幅度仍然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只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退休金的一半左右。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终身创造财富,没有理由让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工作终身后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企业年金合法地为提高 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杨长汉 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职工未来退休收入。在2006年的“两会”上,原劳动保障部表示,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26件建议都涉及到养老保险问题。其中,反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偏低问题的建议最为集中。同样的学历、工龄、退休年龄,因为工作单位不同而导致退休待遇相差悬殊,这显然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通过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形式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可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薪酬制度和公司治理完善,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从整个社会来看,企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直接主体。离开了企业集中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福利的最终和普遍提高都无从谈起。建立企业年金,吸引人才流向创造生产力的企业部门,才能促进劳动力市场正常发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年金就是一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欧美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年金市场的发育,是对中国传统的企业福利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安排,它与企业年薪制、雇员持股计划、期权计划等企业薪酬福利制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一揽子薪酬”体系,对于完善初次分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重大。由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受益权具有可携带性和可转换性,采取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发展企业年金将促进中国企业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机制趋于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年金计划发挥“金手铐”作用,将职工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住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稳定企业人力资源,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社会长期投资

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特征是银行业资产畸重,资本市场等长期性市场发展不充分。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是长期性的金融工具,企业年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延迟的支付承诺,其平均资金积累周期长达30年以上,其发展势必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发展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基金本身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追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等特点,影响资本市场的制度、结构、效率、金融工具创新、市场稳定性等,同时企业年金的社会保障属性还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必须以资本市场比较规范、成熟、稳定为前提。

中国目前仍然实行金融分业管理,需要向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发展。在我国当前金融管理法律框架下,而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机构分别有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承担,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同一机构可以担任不同的管理角色、同一金融行业可以承担不同的企业年金管理角色,不同金融行业和机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将实现从分业经营格局走向混业经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货币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将既为中国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提供投资来源,又促进三个市场的发展。

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本质上是一种长期性资金,需要长期的投资市场匹配。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即短期性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即长期性资金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资产分布的特征是银行储蓄长期居高不下,银行贷款成为社会生产性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银行化、金融资产的储蓄化、金融市场的短期化,导致银行储蓄存款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金融功能。银行过度集中了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利于直接融资的实现,不利于资金的资本形成,不利于金融功能的完善。从全社会融资方式来看,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占据了主要的份额,挤占了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空间。居民储蓄资产畸高,储蓄的一大目的就是一居民养老预防性资金储备,反映金融市场缺乏合理的机制、工具、渠道,推动闲置资金进入养老储蓄和投资市场。通过发展企业年金来替代和分离出居民银行存款用于养老的长期投资,可以有效、成功分流银行长期储蓄,促进长期投资市场的发展。由于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基金化、信托化特点,对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监督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能力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可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金融深化、促进长期投资、优化金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杨长汉 著

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篇6

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2003年 6 月 1 日发布 2003年 6 月 1 日实施

中国

前 言

本程序依据集团公司《管理手册》编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本程序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并归口。本程序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本程序主要起草人: 娄崇

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版本/修改状态:1/0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

用由企业和个人(自愿)共同承担。

4.2.3集团公司视商业保险公司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情况选择承保企业年金的商业保险公司。4.3投保方式

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方案中,选择 “趸缴趸领”或“期缴趸领”的投保方式。集团公司决定何时投保、何时中止投保。4.4保险模式

保险模式实行缴费确定制,实际可获年金水平取决于个人帐户中的资金积累额。

4.5企业年金:由基本年金和奖励年金两部分组成。4.5.1基本年金

4.5.1.1员工的基本年金由“企业出资”和“个人出资”两部分组成。4.5.1.2“企业出资”部分的记帐基数:以员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作为记帐基数。

4.5.1.3“企业出资”部分的记帐比例:按年龄分段确定记帐比例。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及支付能力,集团公司对个人记帐比例将进行适当调整。

年龄计算公式:年龄=投保年-出生年+1 4.5.1.4个人出资

个人缴纳年金随企业同时进行,统一缴纳,享受企业出资部分的统一政策。

4.5.2奖励年金:按基本年金记帐比例分配后的余额作为总经理奖励年 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版本/修改状态:1/0

金(奖励方案另定)。4.6个人帐户:

4.6.1企业年金实行帐户管理。

4.5.2个人帐户记载“企业出资”部分和“个人出资”部分。4.7年金的给付

4.7.1给付条件:参保员工同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因故解除或终止时(包括退休、身故、离职三种情况),即发生保险金的给付。4.7.2“企业出资”部分的给付:“企业出资”部分根据参保员工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具体情况给付。

4.7.2.1参保员工退休、在职身故,“企业出资”部分给付。4.7.2.2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不续签劳动合同的,“企业出资”部分按年金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付;个人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其“企业出资”部分不给付。

4.7.2.3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出资”部分不给付;企业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出资”部分按年金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付。

4.7.3“个人出资”部分的给付:员工符合给付条件和员工随时提取“个人出资”部分年金时,需按年金合同有关规定给付。4.8附则

4.8.1确有困难的子公司,由子公司提出申请,经集团公司批准,可不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单位不缴费期间,个人帐户“企业出资”部分停止记帐。

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版本/修改状态:1/0

4.8.2外埠参加企业所在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子公司可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借助集团公司与商业保险公司签定的合同平台自行建立企业年金,实行前须将方案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篇7

直到上世纪50年代, 我国一直以家庭为单位来实现对个人的社会保障, 到上世纪80年代后, 才开始试图参照西方模式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这一体系至今仍未完成, 尚在探索过程之中。而老龄化问题又是一种长期的趋势, 2006年12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表明, 上世纪末,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年底,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44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 使得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着极大的支付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来研究分析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合理对策, 不仅会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 而且对我国深入开展社会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的实践经验

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在推行企业年金制度。目前, 在美国, 基本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 企业年金养老金约为30%, 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企业年金计划;在德国, 企业年金养老金相当于员工工资的15%, 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企业年金制度;在瑞士, 早在1985年就率先推行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强制实施企业年金计划, 使其作为国家老年保障总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 不可避免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做法, 下面我们以美国的401 (K) 计划为例。美国是最早实行养老金制度的国家之一, 其保障体系包括了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 为退休人员提供了约为30%~40%的替代率;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 为退休人员提供了30%~40%的替代率;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保险及其他储蓄。

最具美国特色的401 (K) 养老计划的突出优势, 就是属于该计划的这笔养老钱可以进行投资增值。但是任何投资活动在可能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可能会面临风险, 养老金进行投资难免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养老金投资成功的例子是美国朗讯科技公司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的养老金。享受该养老金的公司员工总计12万人, 2004年投资收益为9.73亿美元, 2005年收益更高达11亿美元, 甚至占了全公司全年20亿美元利润的一半以上。养老金投资失败的例子是一度位于美国前十大公司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养老金。该公司根据401 (K) 计划形成的员工养老金直接投资于本公司的股票。2001年10月16日, 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第三财季亏损高达6.38亿美元。随后, 公司股票价格便从每股33.84美元快速下跌, 到2003年3月10日只有每股24美分。安然公司退休账户2000年资金尚有21亿美元, 但是由于其中60%购买了公司股票。随着公司股票的快速下跌, 其员工养老金的损失高达12亿美元, 57%的养老金一下子灰飞烟灭, 大部分公司员工的退休生活没了着落。

三、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 发展现状

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养老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发展的, 政府对于企业年金的发展, 一直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 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上。早在1997年7月, 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并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首次提出“将补充养老保险名称规范为企业年金”。此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市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之后, 又于2004年12月31日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并于2005年3月1日起开实施行。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各类中介机构的准入资格及相应条件。2005年8月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通告》, 首次公布了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并经过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 第一批认定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大门业已开启。在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鼓励下, 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有近16年之久, 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数从2000年的1.6万家, 增加到2006年底的2.4万家;参加计划的职工数也由2000年的560.3万人, 增长到2006年的900多万人;年金积累总量则由2000年的191.9亿元, 增长到2006年底的900亿元。据世界银行预测, 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 约15万亿元人民币, 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预计企业年金未来每年的新增规模将在8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发展速度较快, 市场潜力巨大。

2. 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还较小, 发展还不平衡

截止到2006年底, 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 有900多万职工参加, 积累的基金达九百多亿元, 但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国而言, 企业年金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应有的补充作用。企业年金不仅规模还比较小, 发展也很不平衡, 主要表现是, 行业发展快于地方, 东部快于中西部, 国有企业快于其它所有制企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比较高的替代率 (85%-90%) 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支付风险。

(2) 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这种激励机制, 仅在个别试点地区中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 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但覆盖面偏小, 而且其税前可列支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标准。并且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 退休时领取年金待遇等方面尚无明确的免税政策。

(3) 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明确规定

由于企业年金涉及很多的当事人, 成立和运作的形式又非常多样, 随着规模的扩大, 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都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对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当前企业年金的监管事实上涉及劳动保障、证券、保险、银行等多个监管部门, 涉及政策制定、宏观调控、运营监管等各个方面, 但监管者各自的分工并不十分的明确, 这就很难避免政出多门, 权利重叠并相互掣肘的低效率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胡晓丹.浅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J].商场现代化.2006 (474) :82-83

[2]刘云龙, 姚枝仲, 傅安平.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惠政策支持[J].管理世界.2002 (4) :45-54

[3]杨爱兵.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制度[J].党政干部学刊.2006 (7) :13-14

[4]曹雪琴.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J].上海金融.2002 (10) :29-31

[5]熊丹, 陈美.解读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J].法制与社会.2006 (7) :130-131

[6]龙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 (4) :211-213

中国企业年金问题 篇8

[关键词]年金;税收;制度;监管

引言

养老保险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是一项强调税收减免的补偿方式,有利于完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增进企业员工的忠诚行为,有利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年金会在减轻政府负担、提高退休者生活水平、应对老龄危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将成为吸引人才、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当前的企业年金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小企业年金计划发展迟缓、企业年金面临税收优惠政策的限制、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尚未规范及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引进优秀员工、防止人才流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退休待遇的好坏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就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对策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探讨。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

1、中小企业年金计划发展迟缓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处在起步价段,规模小,发展缓慢,地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不能充分起到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建立年金缺乏积极性。具体来讲,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阻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首先,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外部法人受托制度设计导致传导链条过长与冶理主体缺位,长期将会推动成本攀升,不利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市场角色过于分散化,传导链过长,就意味着管理环节多和流程长,长期必然推动成本攀升,影响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来说,公司规模越小,参加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这是中小企业站在企业年金的门槛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制度复杂,影响中小企业进入企业年金市场的信心。受托人缺位和传导链条太长,对中小企业来说则意味着他们要面对多个市场主体,这不仅增加了制度交易费用,而制度过于复杂,中小企业主难以一目了然,员工难以计算和把握个人的利益预期,这就影响了中小企业建立企年金的积极性,超出了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认知能力和驾驭能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第三,中小企业难以建立起“资产池”。如果受托人缺位,就很难为那些在年龄结构、收入水平、企业性质和缴费能力等很多方面有一定同质性的中小企业建立起一个“资产池”。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大多是通过加入集合计划实现的。集合计划相当于“资产池”,没有“资产池”中小企业就很难跨入企业年金市场的门槛。第四,中小企业年金理事会模式面临专业能力不足的风险。受托人的职责对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作为长期提供金融服务的法人受托机构,由于其具有高度专业性,可以胜任受托人职责,而且大型企业设立的年金理事会也可以通过外聘专家等方式来履行职责。而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有能力成立单独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或委托法人受托机构来管理企业年金。因此,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理事会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年金计划管理与基金管理的风险。

2、企业年金面临税收优惠政策限制

税收优惠是企业年金发展的有效诱导与牵引机制,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就其原因,首先,税收优惠单一,优惠限额偏低。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支柱之一,国家制定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激励企业积极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只有企业普遍实施了企业年金,其保障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实现建立年金的目的。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只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税前扣除,远远低于《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的“企业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的比例”。在个人缴费方面,企业年金对于个人没有税收优惠,职工为自己的未来养老而缴纳的企业年金全额从税后支付,且明确要求对以前未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必须补缴,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和职工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计划的动力严重不足。也就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计划的作用。其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门槛低,加剧了行业间的不公平。按现有关文件的规定,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由于不和人均工资总额挂钩,也没有更为严格细致的执行条件限制,就导致企业年金成为高薪行业变相增加职工收入的信息途径,加剧了不同行业间职工收入的不平等。目前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大都是国企和优势性行业的企业,这些富裕行业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本来就很高,加上开展企业年金,又分享了部分企业利润,如果再实行税收优惠的话,无疑税收补贴的是这些原本收入就很高的优势行业的员工,加剧了行业间的不公平。

3、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尚未规范

我国企业年金在发展过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治理主体缺位。在企业年金的设计中,其治理主体是受托人,它享有法定的管理企业年金的决策权,对确保遵守协议条款及维护计划成员和受益者最佳利益负有最终责任。受托人这个治理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本应与企业年金的首要目标一致,即企业年金是为了确保雇员退休以后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受托人拥有管理企业年金的法定权利是明确的,它是管理链条中的全责主体。但是,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法人地位、独立性及对其他管理机构的监督制约效果等,都与制度设计相距甚远;法人受托机构发起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受托人与投资人兼任时的风险与控制、盈利模式和市场定位、对其他市场主体的管理监督效果等,还缺乏相当的有效性,甚至处于从属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从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制度设计上,受托人的地位名不副实。其次,内部理事会受托制度设计的法律地位与“封转开”问题。内部受托模式中的理事会法律地位不清,影响着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企业年金发展的实践说明,理事会地位问题在法律上一直没有理清。理事会要成为民法意义上的“法人”,只有“社团法人”这个出路是最合适的。从理论上讲,社團法人只能在民政部门注册,不能在工商部门注册,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中,各地的做法五花八门,很不统一;封闭式行业补充保险模式转为开放模式,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一个趋势,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的对策及建议

1、优化企业年金计划

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着部分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缓慢的问题,与现在的企业年金的发展不匹配。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给予中小企业年金账户流动性和筹资模式的选择权。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给予企业自由选择年金筹资模式的权利,特别给予中小企业更加灵活的年金筹资模式。同时,允许中小企业在制定其年金计划中,对员工的流动性做出合理限制,比如可以规定员工需要工作一定年限方可全额或渐进性地获取企业对年金账户的供款,允许企业对不同员工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差别待遇,特别是对高技术含量的人才提供更为优厚的年金给付,以满足企业管理人才、吸引劳动力的需要。其次,给予企业部分使用年金账户基金的权利。年金基金的使用权对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资本稀缺的我国民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而言,为员工参加企业年金必将占用企业大笔资金,并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因此,如果在企业能够保证政府规定的年金收益率的前提下,政府允许企业对其年金账户中的存款拥有一定的使用权,用来扩大再生产或进行资本运作,无疑将对资本稀缺的民营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初级阶段的合理选择,也是各国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普遍采取的方式。第三,优选法人受托的前端集合模式促进部分企业集合年金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应优选法人受托的前端集合模式。法人受托前端集合模式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是法人受托机构专门为广大中小企业设计的一类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兼容性比较高的企业年金计划产品。是利用了法人受托的全部优点,又解决了专业机构不愿承接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的问题。单个职工对于是否参与该年金计划没有选择权,一旦企业选择参与该年金计划,企业所有的有年金参与意愿的职工都必须强制参与该年金计划。由于前端集合模式面临年金计划的统一性与企业个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法人受托机构应充分考虑到计划参与企业与职工的同质性,针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企业设立专门的企业年金计划,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具有其特点的年金计划,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现实可操作性。这也将有利于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与稳定运行,有利于保障不同企业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2、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了要建立企业年金以来,我国政府就运用减税、免税及延迟纳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但这些优惠政策的力度不大,甚至有的优惠政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要提高缴费环节的税收减免额。企业年金的税负担主要体现在缴费环节,通过缴费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是一项推动成本低、收益高的举措。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应将目前规定的企业年金企业缴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标准上调至1/12。企业缴费分配进入个人账户时不征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全额免交个人所得税。对国家来说虽然让度了一部分财政税收利益,但是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为年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导向,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其次,明确年金投资收益所得免税。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健全,企业年金可投资品种不多,投资收益率不高,在对比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税收收入减少和企业年金能够有效的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贡献,再考虑到对投资收益征税的难度和成本,建议国家发文明确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不再纳税,即将目前在这个环节不纳税的事实规范化。这样既可以完善企业年金的税收优化政策,还起了规范年金投资运作,提高投资收益率的目的,有利于我国企业年金的建康发展。第三,促进企业年金公平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实质上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来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在目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家出台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应该更多的从公平的角度来制定、规范和落实政策,以促进社会协调运行。在施行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时,要合理限定享受企业税收优惠的对象和范围,确保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平。

3、规范企业年金制度设计

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與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年金运作是否有效,所以要在运作的过程不断地完善企业年金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提高立法层次、完善企业年金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企业年金的法规存在某些亟待的改进的地方。一是权威性不够。因此,我们应积极完善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年金制度体系与基金监管法律体系,尽快出台中小企业和民运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二是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缺失。企业年金发展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我国应尽早出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办法》等政策,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三是信托型的治理模式亟待确认。我国的《信托法》中缺乏有关养老金信托的条款,这非常不利于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不利于企业年金基金防范的给付风险和规避政治风险。其次,加强市场监管力量,成立独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机构。当前主要的监管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基金监督司,其职能定位与监管方式主要适应于政策性社会保险基金,而非市场化运营的社会保险金,这显然不适合企业年金基金、未来实现资本化运营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监管方式。政策性资金都具有一定的政策倾向,要确保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政策性社会保险基金必须由行政框架下的监管机构来监管。而作为非政策性的社会保障基金,其最终的目标是要通过多种投资渠道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应对未来的支付,增强制度偿付能力。这类资金需要由效率更高的专业监管机构来监管。第三,支持企业年金的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年金市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机构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开辟企业年金投资基础设施的通道,通过企业年金创新投资带动金融资源的有效释放,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使广大年金参保人充分分享经济建设发展的长期成果;同时要深化补充养老体系,可根据各企业情况和筹资能力的不同采取差异战略,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全民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开展养老保障的第三支柱体系。

结束语

在企业年金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困难和挑战,对于我国目前经济的现状,诸多难题不可能一下就解决,然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年金将逐步走上正轨,并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生产发展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亦峰.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政策讨论[J].生产力研究,2009,(1):4-56

[2]马葚.论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障碍与对策[N].中国保险报,2009-8-11(2)

上一篇: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下一篇:浅谈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