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2024-07-31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共8篇)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1

2012邮政工会理论研究论文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劳动竞赛活动是企业发展、创效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各局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起到了一定成效,促进了邮政企业的发展。但竞赛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竞赛的管理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到位,发展不稳定,只注重突出指标、比赛进度,提高职工积极性,轻视管理,缺乏应有的监督过程,对竞赛的效益评定还是死板、固定的,竞赛应向发展科学、提高素质、注重实效转变,深入开展劳动竞赛,一、当前邮政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存在的问题

劳动竞赛过多过滥,劳动竞赛效果欠佳。表现在:有时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对竞赛的内容、方法、措施的研究,劳动竞赛的创新不够,只注重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有时过多地开展劳动竞赛,预期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又有一定的距离,过高的惩罚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有时又只注重劳动竞赛的前期动员和后期奖惩,不注重竞赛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也不注重研究竞赛的利弊得失和总结分析,使竞赛失去应有的效果;有时只注重竞赛的产值、速度和数量,而缺少对效益的关注。

劳动竞赛的经费难以保证,对竞赛立功人员的物质奖励甚微,精神鼓励不多,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劳动竞赛与企业业务创新、流程管理结合的不够,竞赛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劳动竞赛与企业的生产运行、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结合考虑统筹运作的能力需要增强。

二、当前邮政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是硬道理。离开了发展,维护广大员工的利益就无从谈起。因此,促

进企业发展是企业领导包括工会组织以及广大员工的共同任务,作为企业工会更应当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因素,特别是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把企业的中心任务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广泛开展群众性、为企业生产发展建功立业的劳动竞赛活动,对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起的作用不能低估,要坚定开展劳动竞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信念。

(二)突出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职工参加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对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立功人员,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和奖励,推广和总结先进经验,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扩展劳动竞赛的触角,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竞赛不能片面强调贡献,不讲报酬,要把职工的竞赛成绩、劳动贡献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在物质奖励方面,除奖金外,还可以给予晋升工资、免费旅游、带薪休假等奖励;在精神奖励方面,除了颁发奖状、证书外,还可以采取光荣榜、媒体宣传、优先入党提干、培训深造等手段。

(三)培树先进典型进行巡回报告

对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立功人员,要推广和总结先进经验,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在全局进行巡回报告。我局2010年的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局进行巡回报告,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大家从先进人物的身上看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勇闯市场的可贵品质和邮政企业开拓创新的前景,迅速掀起了一个学先进、找差距、创优质、增效益的热潮。职工中的先进事迹,鼓舞了斗志,振奋了精神,激励大家更好的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为邮政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事迹,有力地推动了竞赛活动的开展。结合企业经营工作,注重在营销型方面中培树典型,注重劳动竞赛与培树先进典型相结合,加快营销队伍的建设,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竞赛的质量,分析市场形势,以适应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培树先进典型工作,既培育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又为职工提供了施展才能,全面发展的机会。学习先进活动的深入展开,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极大的激励了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邮政经营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加强过程管理。

当前,邮政企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该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动员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企业的科技攻关、强化管理、降本增效、重点业务、献计献策等活动中来。

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市场形势和企业实际的竞赛方案,建立竞赛周报和竞赛台账制度,增强对竞赛活动的过程控制,使竞赛活动遵循生产管理规范,与企业的作业计划合拍,体现劳动竞赛规范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要重视并做好竞赛动员工作,采取召开动员大会,设计横幅、标语、口号,表决心、立责任状,授予竞赛队旗等多种方式,增强动员工作的效果。要尽量缩短考评时间,做好阶段性考核评比,推行阶段达标考核奖励办法,进而产生激励作用,活跃竞赛气氛。

(五)创新形式。

劳动竞赛最基本的特点在于群众性。在实际开展中,可以根据竞赛的不同内容,采取同行式、夺魁式、台阶式、攻关式、自选式、合同式等方式,把开

展重点业务发展、新业务发展、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达标升级、岗位练兵等活动作为劳动竞赛的主要形式。同时,要抓好职工的培训,开展智力型竞赛,引导职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学管理,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劳动竞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管理的进步和服务的改善,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撑。竞赛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以连续性、专业性、创造性为主,围绕经营管理,贯穿生产发展的整体思路,经过不断摸索和探讨适合邮政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形式、新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创最佳效益。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2

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发挥, 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把握了这一点, 工会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当中定好位。始终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摆在工会工作的首位, 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这就决定了功罪组织必须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 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疏导”和“协调”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 来建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氛围, 进而不断改善企业人际关系,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二把“以人为本”贯彻工会工作的始终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人文基础是强调以人为核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求我们必须将企业所有资源活化, 并赋予其独特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 工会组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应该是维护员工利益, 并通过维护员工群体利益去维护企业长远利益。因为, 在企业中, 工会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 应当也必须切实履行“维权”的重要职责。在湖南邮政的改革发展中, 我省邮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情况, 通过各种方式, 切实保证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积极成果, 在体现“三个关爱”中, 真正达到“两个维护”的统一, 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收到了实际的工作效果。

三选择好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切入点

首先, 工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抓住了企业灵魂的塑造。工会组织源于职工, 具有靠近职工的先天优势, 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是工会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其次, 工会组织要把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民主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志, 也是工会组织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应当通过强化厂务公开、促进职代会建设等方式, 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围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这一主线, 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路子

在推进创建活动中, 我们结合实际, 坚持“循序渐进、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规划, 协调联动, 推进了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现将我们“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 建立“三位一体”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强力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 我们始终坚持党政工共同推进的指导思想, 加强领导, 扎实推进。意识班组 (中队) 成员团结协作、关系融洽, 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荣誉观;二是内部制度健全, 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三是具备自觉学习的理念, 能够立足岗位, 形成学文化、学技术的良好风气;四是文化生产和环境卫生工作有突出成果;五是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六是能够圆满完成中队 (班组) 年度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使创建活动有依据、有标准。开展创建活动的班组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机构, 制定了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单位形成了党政主导、工会运作、企业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 在“抓规范、抓眼神、抓提高”的基础上, 提出了“四个不出现”, 以保证创建活动收到实效。“四个不出现”即:一是创建活动的班组不出现空白。将单位组建工会的班组全部纳入创建活动范围, 并要求每个班组有创建规划、有创建实施方案、有专人负责。二是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不出现缺项。要求参与创建活动的单位在集体合同、厂务公开、职代会、工会组建、职工培训、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等重点工作方面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有详实的数据。三是创建活动不出现断档。要求除了围绕创建工作的各项内容开展一些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外, 组织班组召开研讨会、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 保证创建活动长流水, 不断线。四是和谐企业的质量不出现滑坡。对和谐企业高标准、严要求, 决不能走形式, 降低标准, 完成创建任务。

(二) 精心组织, 严格标准, 推动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1.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为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形成了舆论强势, 统一思想认识, 营造氛围, 扩大影响面。

2.分类指导, 整体推进。

我们把创建活动企业按照三级创建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划、分解任务、量化指标。根据每个单位的不同情况, 因企制宣、一厂一策、分步实施。将全年创建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督促落实、评比提高三个阶段, 重心下移, 派专人深入企业进行协调服务和跟踪指导。

3.严格标准, 注意质量。

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范围、标准、评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创建工作参与面、和谐班组评比数等, 实行目标管理, 层层分解创建目标任务。

(三) 抓载体, 促提高, 推荐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1.完善维权方式, 增强维权实效。

加强协调劳动关系,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开展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活动中, 我们全面领会和把握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基本任务, 努力拓宽维权途径, 创新维权载体, 完善维权方式, 增强维权实效。针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标准和劳动法规的要求, 结合企业实际, 进一步完善了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重点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较好地把工会维权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2.完善职代会制度, 提高运作质量。

加强单位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职代会制度, 落实职代会职权, 提高运行质量, 是搞好创建活动的关键。创建活动中, 各企业进一步完善了职代会制度, 充分保障职工知情参与、协商共决、审议通过和评议监督的权利。围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不断深化厂务公开, 民主监督工作, 下发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意见, 采取职代会、公开栏等形式, 依法对企业重大决策等重要事项进行了公开, 使厂务公开工作形成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基层工会每季度组织职工对企业厂务公开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 单位实行了职代会情况报告制度, 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

3.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的发展。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精神支撑。近年来, 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创建活动之中, 实现了企业文化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职工建立完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保障机制, 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树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望。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 做到了墙上有标语、橱窗有图片、厂报有消息、网络有页面, 营造出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推进了企业发展和和谐企业建设。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上级要求比, 我们还有许多不足, 需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 强化措施, 扎实苦干,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买上新台阶。

摘要:做好工会工作, 归根到一点, 那就是要为职工群众服务办事, 为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文章对关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机制

1. 创新精神是抓好企业党建工作的灵魂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一个重大课题,有深刻的涵义和原则,创新的涵义主要如下:

第一,这种创新,是在加强前提下的创新。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一重大原则无论在党的报告中,还是在党的有关会议的文件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党建工作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绝不是淡化和削弱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必须把握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方向,对于诸如党管干部等基本原则应当坚持,而这些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贯彻落实的方法途径,则要从实际出发,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二,这种創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这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方针和原则,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关键是要善于“扬弃”在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个领域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涌现了不少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其中被今天国企党建工作实践证明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好传统、好办法,我们不仅不能丢掉,而且还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实提高,发扬光大。

第三,这种创新,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创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搞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因此,在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中,必须循序渐进,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把大无畏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注意方法,讲求实效,不能蛮干,切忌刮风,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避免失误,少走弯路。

创新精神作为国有企业党建的灵魂表现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中去。其原则是:

第一,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企业党建工作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为新时期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企业党建工作,就应把“三个代表”要求,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首先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理论、掌握新知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问题的制度,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再次是要狠抓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把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战斗堡垒。

第二,必须把创新与发展融入企业党建工作之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如此,一个企业的发展更应是如此,因此说,企业要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党建工作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把创新与发展的观点融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党建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切实做到党建工作观念新、方法活、内容实,推动我们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必须把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渗透在企业党建工作之中。近年来,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虽然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功的实现了企业创新,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还不适应新体制要求。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意识较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大,专业干部配备不尽合理,现有人才发挥作用不够,引进人才比较困难等问题,这都将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

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内容

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现阶段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主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来进行,其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观念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的起点,必须提高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的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认识的提高来带动工作思路的创新。尤且是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几种错误的观点:一是无所作为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党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同志因此感叹企业党的建设要有新的作为,取得新的突破谈何容易。二是无所适从的思想,有的同志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框子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思考和探索,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更谈不上工作创新。三是无需创新的思想。一方面,部分同志觉得中央对国企党建工作要求已经明确,以往的实践中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拿过来”就行了;另一方面,少数人错误的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终就是要与西方贯例接轨,照搬西方企业管理模式和领导机制,党的工作在企业无足轻重,无需创新。由于以上片面和错误观点的存在,要求国企党委和党的干部要坚定地站在国企改革的前列,要有前瞻意识和超前思维,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善于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机制的创新。建立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要通过机制和制度的创新,有机融入企业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如何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动用市场机制、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实现企业领导体制、决策制度、用人机制的创新,党的有关会议文件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采取双向进入、交叉兼职的办法,在法人治理结构中体现党的作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察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我们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以上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三,内容和方法创新。我们认为“发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广阔的空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法应不断加以改进,凡是符合党对企业的关精神,有利于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团结群众,有利于增强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凝聚力的内容和方法,都应大胆试,大胆闯,切合实际,把握主动,不断创新。在内容上,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以及不同时期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实党建工作的内容,

抓住重点,选准结合点,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领导方式上,国企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一元化全面领导,转变为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4

本文从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国内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出发,指出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邮政速递企业以服务为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正确的品牌战略尤为重要,着重对当前邮政速递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

一、企业品牌战略概述

(一)品牌和品牌战略 1.品牌的表述 2.品牌战略的表述

(二)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武器 2.未来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3.品牌决定了市场的价格

二、邮政速递企业的品牌发展

(一)邮政速递的历史沿革 1.邮政速递企业的简介(1)管理体制(2)网络组织(3)信息系统

2.邮政速递企业的发展(1)产品及业务发展情况(2)企业发展情况

(二)邮政速递的现状

1.速递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 2.邮政速递发展的现状

三、邮政速递企业目前在实施品牌战略中成功之处。

(一)老牌国企、制度健全、可信度高、安全度高 1.邮政速递企业依托邮政产生、发展 2.法律、规章制度健全

3.操作规程环环相扣、监督机制完善

(二)树型管理、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1.条线管理,逐级落实、目的明确,2.邮政速递网络构成,发展业务可全国联动 3.邮件传递多点合作,全网规划

(三)点多面广、全民服务

1.国内邮政速递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使用便利、覆盖面广 2.国际邮政速递以万国邮联为轴心,多国邮政协作 3.国际邮件传递多渠道进行

(四)邮政专营权优势

邮政速递是邮政企业的速递业务,可以发挥信件专营优势

四、邮政速递企业目前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与品牌界限不清

1.邮政速递企业是服务性企业,产品即是服务,但产品不代表品牌 2.产品品种即服务类型众多,但品牌要专一

(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评价一般

1.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不重视消费者心理 2.规章制度长期不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化运作

3.操作环节繁琐,拉长服务时限,对服务质量有影响

(三)品牌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 1.没有全国统一的宣传策划机构

2.业务宣传不能结合市场需求、灵活机动

(四)品牌战略各自为政 1.各省发展独立操作

2.地区间发展缺乏良好沟通

3.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重长远利益

(五)员工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1.与国际接轨,打入国际市场,员工文化素质跟随不上形势 2.企业用工变动较大,人员流动性很大 3.员工对待工作不能够严格标准化

五、提出完善邮政速递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品牌竞争

(二)优化流程、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调整业务结构,抓住消费心理、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品牌效应

关于品牌战略的探讨

——邮政速递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摘要】:

本文从当前速递市场的特点出发,指出品牌战略对邮政速递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着重对当前邮政速递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指出邮政速递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竞争意识不强、不重视消费心理;开发市场措施不当,对品牌形象有影响;品牌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品牌发展各自为政;企业员工品牌意识不强的问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消费认同;推广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品牌效应等对策。

【关键词】:邮政速递、品牌战略、服务、提升品牌

【正文】: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客户对实物传递的速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德国敦豪快件有限公司(DHL)首先推出了文件专递业务。7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西方国家邮政借鉴了私营快递公司的做法,率先推出了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然后万国邮联进行了广泛的推广。

1980年,快递服务这项全新的业务在中国邮政首先诞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变成规模庞大、利润丰厚的产业,快递市场也逐渐趋向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快递业价格战时代已经过去,追求快递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学者Pual Temporal提出了“消费者创造品牌,消费者拥有品牌”的全新研究理论,指出在新的品牌竞争格局下,应当用品牌愿景来代替公司愿景,用品牌战略来指导经营战略。邮政速递企业也应参考这种理念,将品牌战略上升到首要位置。

一、品牌战略概念

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牌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品牌战略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人们对品牌认识的不断深化,品牌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品牌 1.品牌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出版的《营销术语词典》中把“品牌”定义为: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

品牌研究专家余明阳教授认为:所谓品牌,就是公众对于组织及其产品认识的总和。品牌就是企业、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是企业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的身份证。强势品牌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为企业赢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注1)。

2.品牌的发展

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渐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竞争意识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渐渐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品牌意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指出,“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没有品牌的竞争力是无力的竞争力,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没有品牌的经济是最浪费的经济(注2)。

(二)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企业利用品牌商品开展经营、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一种争先前进的战略性手段,其实质是市场竞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就是品牌机构通过对外部竞争环境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根据自身条件,在品牌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关于品牌塑造和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实施(注3)。

邮政速递企业的品牌战略,是指邮政速递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服务品牌开展业务、扩大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赢得市场地位的一种战略性手段,是对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管理,是邮政速递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面对市场竞争时必须采取的手段,要融入市场竞争,就要以品牌战略树立个性鲜明的竞争旗帜。从企业发展趋势来说,邮政速递企业也应品牌战略先行,兼顾企业长远发展部署和业务的利益属性,注重邮政速递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升企业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自己已有的品牌优势基础上,如可信、安全、保密等,规划品牌的塑造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战略,使邮政速递企业稳步前行,这样也可以争取市场主动权,减少竞争风险。

二、品牌战略在邮政速递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邮政速递再走传统的道路已行不通,必须走现代经营之路,意识到品牌战略在邮政速递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随着

功的快递企业,实际都是服务上的成功,成熟的快递企业也是以服务、品牌取胜,邮政速递企业在品牌稳固后,可以通过品牌认可和品牌延伸,长久地获得客户的青睐和忠诚,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和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占领并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有利于提高邮政速递在速递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有很大一部分的客户对于使用速递业务有习惯心理,长期使用一种品牌后比较难以改变,邮政速递应通过各方面搞好自己的品牌战略,例如开发能满足多层次客户业务需求的产品,使服务个性化、亲情化,客户通过一个品牌可以达到多种不同目的,让客户感到使用邮政速递这个品牌确实方便、安全、省心、性价比高,从而让客户养成习惯性和依赖心理,就能在市场中稳住根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邮政速递企业目前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不重视消费者心理 1.品牌不突出,与其他速递企业同质

随着速递市场的开放,国外的四大速递巨头如UPS、FedEx、TNT、DHL等已涉足国内市场,并以他们雄厚的资金、先进技术以及人才优势,还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争夺速递物流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三通一达、顺丰等民营快递公司也早已悄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区域性业务为基点,逐步向国内大中城市辐射,速递市场的竞争可说相当激烈。随着客户对速递的要求越来越高,邮政速递如果不能对市场进行正确的细分和定位,突出自己的长处,产品就会趋向与其他速递企业同质化,如果邮政速递的产品对客户没有吸引力,就会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邮政速递在服务上有同质化趋势,在价格竞争中也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在国内市场上,邮政长期以来的“官商”地位,造成邮政速递企业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客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让竞争对手夺走许多客户。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万国邮政联盟的管理模式为松散型,邮政速递的价格要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定,任何资费的调整都要经过成员国的同意,程序相当复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追求的永远都是“物美价廉”。

2.不注重品牌市场化运作,不利于赢得客户

长期以来,邮政企业的邮件内部操作交接手续非常复杂,从邮政延伸出来的速递业务,很多规定都沿袭原有的、适用于普通邮件的规章制度,虽然对每一个操作环节都限定了时间,但由于环节过多,导致全程时限拉长,处理流程不及小型企业灵活,时效又赶不上国际巨头,邮政速递邮件速度不快,是客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按部就班、环环相扣,传统邮政严密的制度体系,虽然有效保证了邮政速递的安全性,但时限是速递行业的生命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快递业的“血脉和灵魂”(注5)。对于邮政速递企业来说,邮件的传递速度也是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速递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其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的服务对邮政速递企业的品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划品牌战略,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作为速递企业,服务客户是

变动或有其它低价介入,客户的意志就会发生动摇,从而失去客户。为了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任意降低价格的短视行为,一定时期内可能会赢得一部分客户,却无法吸引中高端客户,更无法进入良性循环,压价竞争带来的后果是利润的降低、投入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降低,无异于饮鸠止渴。

2.发展新业务把关不严,易使品牌形象受损

电视、互联网购物都是新兴业务,有购物就有送货上门、代收货款,由此带来大量特殊的速递业务,以江苏地区为例,通过非邮政速递公司出口的代收货款邮件每天约3万件,而邮政速递仅接收到其中的三分之一。面对快速膨胀的市场,以及竞争对手已占据较大份额的局面和加紧布局的动向,邮政速递产生了市场紧迫感,大力发展新业务提上了日程表。但对新业务预测不足、条款制订不够严格,邮政速递对入网企业审查不力、收寄时把关不严,邮购公司又良莠不齐,有少数不良企业对消费者存在欺诈行为,使邮政速递代人受过、蒙受不白之冤,降低客户对邮政速递企业的品牌信任度,造成的不良影响难以挽回。

(三)品牌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品牌战略各自为政

目前,邮政速递在品牌策略上缺乏统一与长效的管理,各行其是、分散零乱,缺乏整合和统一的品牌内容,没有有效的推广机制。

1.没有全国统一的品牌宣传策划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细分化的市场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每个客户虽然使用同一种快递产品,其需求却大不相同。邮政作为普遍服务行业,由于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广大群众中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邮政速递作为竞争性业务在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认知度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在客户群中的印象比较淡漠,邮政速递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品牌效用。而象王老吉、可口可乐的广告策划都是全国推广,深入人心,以至于消费者不管走到哪里,脑海里都被反复加深同一印象,耳熟能详,品牌宣传策略非常成功。邮政速递目前缺乏统一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形象缺乏“凝聚力”,品牌定位不明,不能集中突显邮政速递品牌的整体形象。

2.各省发展独立操作,地区间发展缺乏良好沟通

由于邮政速递分营起步不久,目前属于分权型阶段,没有设立权威的品牌管理部门,各省市的品牌管理部门力量相对较弱,大多是由公司市场部负责宣传的人兼管,都只是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宣传广告,在这些众多的广告宣传中,品牌的宣传没得到重视,品牌知名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邮政速递的品牌运作。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情况不同,可开发的速递业务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独自操作,不与协作单位沟通,象江苏的大闸蟹、广东的荔枝、云南的鲜花业务,这种鲜活类的产品时限紧、投递要求高,需要投递部门的大力配合、优先投递,而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投递部拿到邮件之后,才知道收寄地开办了此类业务,组织专人投递已晚,超出货品的保鲜期,引起客户投诉、产生不必要的后果。

3.业务宣传不能结合市场需求、灵活机动

由于广告投放数量少,推广手段单一,广告主题诉求不明确,再加上对目标客户细分市场广告投入不多,因此,邮政速递在将潜在客户转化为使用者方面也落后于其它外资速递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UPS做为国际速递业务的唯一指定品牌,大幅造势,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推介,广告铺天盖地,创意非常之好,令人印象深刻,大大提升了UPS在中国速递市场的品牌形象。反观作为国内速递业务的唯一指定品牌,中国邮政EMS却悄无声息,没有充分利用这样的良好机会。现在的速递、消费市场瞬息多变,随时都会有机遇的产生,邮政速递企业要牢牢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四)企业员工品牌意识不强

邮政速递拥有波音737全货机16架,开通航线26条,拥有员工20000多人,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8个海关监管点,EMS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300多个城市。从硬件与软件上来看,邮政速递都不应落于人后。

八十年代初,邮政速递在速递市场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1987年以前仍保持在95%

以上。1991年邮政速递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部门的企业,随着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邮政速递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丢失4%),目前已降到40%左右(注6),以前做为速递“领头羊”的邮政速递,现在只能屈居

现代化的速递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过去速递业务只是运输和传递,现代速递业务发展为客户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包括从产品制造、包装、入库、储存、发送、运输等一整套过程,都由专业的速递企业负责。邮政速递可以利用原有的邮政数据库营销对客户进行产品跟踪与服务深化,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沟通模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再通过完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客户对增值服务(如到付、代收货款、换货、定时递送、短信通知、鲜花礼仪、电子商务等)和标准化操作的需求。一方面能够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本的集约化经营,增加企业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

2.探索与国际公司合作,强强联手,共同扩大市场

我国加入WTO后,实力强大的国际速递公司获得直接进入我国市场的权利。近年来,外国快递公司在华业务平均增长率每年保持在30%以上(注7)。对于外资来说,有规模、资本、管理、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而中国邮政速递具有网络、客户和本地化的地域优势。两者应互相融合,以促进中国邮政速递借势发展。

邮政速递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不断叠加新产品、拓展新功能。在国内,中国邮政速递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优势,吸引国际公司,成为国际公司在国内的业务伙伴;在国际上,中国邮政速递可以先期借用外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延伸自己的品牌,扩大国际速递市场。在成功与淘宝网合作开办国内e邮宝业务后,国内电子商务客户对于中国邮政速递已是耳熟能详,在此基础上,中国邮政速递、美国邮政与Ebay中国于2010年7月起开始网络合作,开办国际e邮宝业务,以增强国际客户对中国邮政速递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中国邮政速递在国际电子商务客户中的品牌影响力。中国邮政速递同时还可以考虑与其它外资速递合作,奠定基础后,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这也是中国邮政速递于2009年在日本和德国分设办事处的宗旨之一。

3.大力推广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世界邮政日有一句宣传口号,叫做“邮政永远存在”。这是因为社会对邮政的依存度很高,邮政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邮政速递作为邮政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利用这现有的品牌资源,大力进行自我宣传和业务发展,持续提升品牌价值。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邮政速递仍需持续利用各种媒体,将自身的形象展示给广大客户、剌激客户的使用需求,扩大邮政速递业务的社会知名度。

速递业务

空间,用劳务工→在岗聘用工→在岗职工的阶梯制晋级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使员工有参与感和自豪感,自觉维护邮政速递员工的品牌形象,强化邮政速递的品牌塑造。

邮政速递的大品牌是由全体员工的小品牌集合而成,提升品牌价值不能仅靠做广告,还必须重视个人品牌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员工把品牌作为自己的生命,去珍惜和维护,从而让邮政速递品牌深入客户心中,不断加深消费者的品牌印象。

2010年是邮政速递专业化经营的

[序号]主要作者.(多个作者间用逗号“,”隔开).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

[1]周振莆.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0-25.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作者.(多个作者间用逗号“,”隔开).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或期):起止页码.例: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3-173.3. 电子文献: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5

扬邮经„2010‟76号

关于表彰“工行杯”2010年度邮政行业文明优质服务

百日竞赛优胜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各专业(区)局:

为推进我局创建工作,争创文明单位,促进邮政窗口单位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展示邮政风采,同时为“世博会”和“亚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市创建办、市文明办相关文件精神,今年7月份市局在各营业窗口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办法见扬邮经„2010‟45号)。

活动开展以来,各窗口单位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局窗口行业文明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涌现出一批工作扎实、服务优良、客户满意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鼓励先进,进一步推动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经各专业(区)局初选,竞赛领导小组考评,市创建办、市文明办决定命名营业局邗城支局、东区分局新坝支局为“扬州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李梅、戴俊峰、李晶晶等3名同志为“文明服务标兵”,发投局三元桥投递部“绿衣使者、情系万家”为“文明优质服务品牌”。同时,市局对南区分局蒋王支局等3个窗口单位、营业局文峰支局丁倩等7名同志进行表彰。详见附件1、2。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各窗口单位要认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不断提升员工服务技能,提升邮政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为实现“创新邮政、精致平台、幸福员工”的目标多做贡献!

附件:

1、“工行杯”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品牌

2、“工行杯”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服务标兵

抄报:江苏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部。抄送:各职能部室、支局。

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附件1:

“工行杯”扬州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营业局邗城支局 东区分局新坝支局

“工行杯”扬州市文明服务标兵

北区分局槐泗支局营业员 李 梅 发投局友谊投递部投递员 戴俊峰 营业局四望亭支局营业员 李晶晶

“工行杯”扬州市文明优质服务品牌

发投局三元桥投递部“绿衣使者、情系万家”

附件2:

“工行杯”扬州邮政局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南区分局蒋王支局 北区分局杨寿支局 发投局广陵投递部

“工行杯”扬州邮政局文明服务标兵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6

一、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上的创新

一是要认识到劳动竞赛的目的和意义。劳动竞赛是检验员工能力水平的标尺,是鞭策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竞赛主要是通过焕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后,转化成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完成或超额完成。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说到底是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过程。通过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学先进、赶先进变成广大职工刻苦钻研技术、学习业务技术能的自觉行动,形成崇尚先进、向先进看齐的蓬勃向上的局面,推动油气田开发建设有效进行。新时期劳动竞赛必须着眼创新,竞争和创新的意识引入劳动竞赛,激励员工明确肩负的责任,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姿态、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工作,促进企业优化经营结构、完善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会战时期开展劳动竞赛是培养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机遇。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机会来锻炼队伍,因此在会战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抓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队伍的整体技术实力。加大队伍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引导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同时,要建立与业务技能紧密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职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高技能人才获得高收入。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能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竞赛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各个环节,切实抓好活动内容的细化、量化,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确保活动健康运行,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参与企业管理上来,群策群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勇于实践,在探索活动新路子上做到创新

川气东送工程是国家石油石化的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其气源产地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时期,地面地下情况复杂,极易发生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钻井施工中“漏、喷、塌、卡、斜、窜”等问题时有发生,地层压力高,气体硫化氢含量高达每立方米217克,可致人闪电死亡。建设者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坚持把安全、环保和质量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以“五比五赛”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建功活动,积极拓宽活动的范围,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创新活动形式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突出活动重点。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劳动竞赛活动的重点,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严格质量管理、降本增效、管理创新等活动,促进本单位管理、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活动贯穿整个会战全过程,主要内容为比质量、赛进度;比安全、赛规范;比效益、赛管理;比思想、赛风气;比责任,赛业绩。

其次,拓宽活动领域。建设者们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制定了28项新工作标准并严格执行,保证了安全生产、井控、硫化氢防护、井下安全等问题的顺利解决,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切实做到了竞赛活动与气田开发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生产经营管理中心相结合,与提高企业技术素质相结合,与搞好安全生产相结合,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开创了竞赛活动的新局面。

第三,突出活动重点。各参建单位因地制宜地选准活动重点,层层传递压力,明确形势任务,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围绕勘探开发重点,广泛开展创“优质井”“创优质工程”等竞赛活动,促进勘探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广泛开展“三保一降(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降成本)”竞赛活动,促进了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科研单位围绕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应用,开展“新产品开发”竞赛、“技术攻关”竞赛及献计增效活动,增强了本单位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丰富活动形式。各参建单位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采用了“递进达标”、“争星夺魁创记录”、“合同契约”等多种竞赛形式,针对本单位某一阶段生产经营中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竞赛,甲方和参建单位以合同或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奖励办法,根据合同履行情况予以兑现,以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了使劳动竞赛围绕工作大局转、围绕生产经营中心转,做到领导满意、基层欢迎、职工受益。

三、建立有效机制,做到组织运行创新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开展好群众性劳动竞赛的重要保证。首先,应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健全党、政、工、团及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评审组织,从加快油气田开发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科学制定指标体系,目标要细化量化,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的不同特点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创新。活动评比标准应明确,针对性、可比性、操作性要强,力戒形式主义。

其次,建立活动的约束管理机制。健全各项活动管理制度,把活动的各个环节纳入油气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与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使劳动竞赛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全过程考核制度和统计核算制度,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评价活动创造的价值。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选树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全面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第三,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建立竞赛激励机制。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既是弘扬职工主人翁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宣传参战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奖励,从实际出发,加强协调,建立健全各种奖励政策,进一步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参战职工参赛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我们得到这样几点启示:一是群众性的劳动竞赛应与完善健康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即用完善健康富有创新的评价来激励员工,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二是把劳动竞赛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打造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技术的文化氛围;三是把劳动竞赛与创建企业品牌结合起来,通过富有成效的劳动竞赛来塑造企业品牌,运用竞赛机制,不但可以丰富内涵,还将扩大外延,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

摘要:本文以川气东送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实践为背景,论证了石油企业会战时期的群众性劳动竞赛的创新问题。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7

一、企业工会劳动竞赛的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也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 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随着有了很大的改变, 工会劳动竞赛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也必须顺应社会的改变而不断的发展变化。现阶段企业发展经营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 工会劳动竞赛的发展变革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统筹规划,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从而有效的激发企业员工及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及管理能力。

二、工会劳动竞赛创新的目的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取得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 对劳动竞赛进行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 工会劳动竞赛的形式也要随之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企业而言, 想要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一定要不断地开拓新市场、发展新领域。基于这种形势, 工会劳动竞赛就要看准时机, 把握机遇, 有效的将其融合到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创新气氛, 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效果。

三、工会劳动竞赛创新的主要方式

1. 创新竞赛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对于劳动竞赛的方式内容等等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于劳动竞赛方案的创新要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两个方面进行。想要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要不断的对竞赛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而方案的科学性则是创先的重点, 即确定合适的竞赛目标、制定合理的竞赛方式、开展有序的竞赛活动, 同时还要设定明确的奖励制度等等。同时, 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 在制定时一定要对方案进行多次验证并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从而制定出高质量的、科学合理的竞赛方案。

2. 创新竞赛内容与形式

工会劳动竞赛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着竞赛的实施情况。因此, 想要有效的调动员工参与竞赛的激情, 就必须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及形式的多样化。在新形势下想要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 就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活动内容要以企业经营为依据, 同时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攻, 以促进企业运营为重点进行设计组织, 从而确保竞赛内容的丰富多样, 同时有针对性。二是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制定相应的竞赛方式, 明确各个部分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竞赛活动、专项竞赛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等。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促进其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 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从而促进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3. 创新管理体制

随着企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 与之相应的劳动竞赛也逐渐的发展变化, 因此对于其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体制创新。工会在对劳动竞赛活动进行管理时, 一定要严格地遵循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组织、行政主持、部门配合的原则;

二是目标考核体系的创新, 明确竞赛目的。工会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规划为依据, 设定劳动竞赛的具体目标;同时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重视, 设立严格的考核团队。在考核时要将企业效益最为考核的依据, 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监察管理;

三是奖励机制的创新。为了激发员工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工会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时, 还要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 形成相应的奖励体制, 有效地将劳动成果和物质利益及精神利益结合起来。工会在注重精神奖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对于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 不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同时还给予他们相应的进修机会, 特别是要让优秀员工能获得极大的政治荣誉, 这样就能更好的激发其工作热情, 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员工的热情, 使其为了获得相应的荣誉而更加的努力, 更具工作热情和激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数不胜数。想要确保企业快速、长足的发展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企业员工劳动热情及积极性。而企业工会劳动竞赛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工会劳动竞赛的形式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文章深入地分析了企业工会劳动竞赛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劳动竞赛,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谨.论国有企业劳动竞赛的精气神[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1) :89-91.

[2]李永春.抓好企业劳动竞赛要围绕主体不断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9 (6) :90-92.

关于创新邮政企业劳动竞赛机制问题的研究 篇8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工作。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自20世纪中叶开始陆续开展了许多针对青少年的科技竞赛活动,如美国的科学人才选拔赛(始于1942年,以下简称STS)、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始于1950年,以下简称ISEF)、美国FLL(针对6~14岁青少年,始于1998年)、FTC和FRC(针对高中学生,始于1992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OM,始于1976年)、欧盟的科技竞赛(EU-SO,始于2003年)等。开展这些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科技竞赛挑战和激发天才学生,开发他们个人的才智;二是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吸引和鼓励更多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事业;三是促进国内、国际青少年间的科技交流,推进和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

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始于1982年,以下简称CASTIC)、“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始于2000年,以下简称APFS)、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始于2001年)为三大品牌的科技竞赛体系。这些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显著提升了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增强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促使青少年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并且在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但我国青少年的科技竞赛活动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与国外青少年的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历史较长、竞赛设计较为合理、竞赛管理较为科学相比,我国在竞赛机制设置和竞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保送和加分项目,对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保送和加分进行了收缩调整。这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急需研究如何设置更为合理的竞赛激励机制,保持青少年科技竞赛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的STS和ISEF举办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鼓励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激励有科学潜质的优秀学生立志从事科学事业方面成效卓著。本研究将基于对这两大竞赛与我国的APFS、CASTIC的竞赛激励机制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改进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若干参考性建议。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竞赛在现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竞赛中包含激励机制和筛选机制,(1)因而其具有激励和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竞赛理论兴起,许多文献对竞赛模型和竞赛设计进行了广泛研究。[2,3]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将研究聚焦到竞赛机制方面,因为竞赛机制会影响竞赛作用的发挥和参赛者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竞赛设计者目标的实现程度。

关于“竞赛机制”至今尚无学者给出确切定义,本研究参考黄河等人的研究,[4]将之定义为:引导、调节、控制竞赛系统中参赛者、组织者、实施者行为的过程和方式,包括竞赛审查机制、筛选机制和激励机制。(2)竞赛激励机制是指为实现竞赛设计者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奖励方式,即物质奖励的分配与支付以及精神奖励的荣誉等级和数量。物质奖励指能够直接给竞赛者带来金钱、物质等客观方面收入的事物,精神奖励指能使竞赛者获得精神、意志等主观方面上享受的事物。对于青少年的各种竞赛,一般采取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在设计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不需要受竞赛预算限制,而后者尤其是金钱奖励时受预算制约,须考虑各等级间奖励分配问题。由于奖励的方式和大小对竞赛者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竞赛设计者往往要解决如何合理设置奖励,以实现其目标的问题。

对于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3)的竞赛设计者,葛莱茨和哈森(Glazer&Hassin)指出,当竞赛者的努力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如果竞赛者能力分布(努力成本)是对称的,那么实行末位淘汰制是最优的,即末位的竞赛者不得奖励而其他竞赛者平分奖励;如果竞赛者能力分布是非对称的,那么实行首位晋升制是最优的,即首位的竞赛者独得奖励而其他竞赛者不得。[5]穆德范鲁和塞拉(Moldovanu&Sela)也指出,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竞赛设计者,面对非对称的竞赛者时,如果竞赛者的努力成本函数为线性或凸,那么设置单一奖励是最优的;而当成本函数为凹时,设置多个奖项可能更优。[6]这部分解释了多数竞赛并非都仅有一个奖项的现象。

黄河等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之后得出,“无论面对怎样的竞赛者群体和等级结构,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竞赛设计者均应设置较小的最高等级容量,凸显最高等级的荣誉效用;(1)当参赛者能力分布为凸函数时,竞赛设计者应减小中高等级的容量,以提高中高等级的荣誉效用,激化对于中高等级的竞争;当参赛者能力分布为凹函数时,竞赛设计者应增大中低等级的容量,降低中低等级的荣誉效用,使更多竞赛者进入中低等级”。[7]

对于青少年科技竞赛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广大青少年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吸引和鼓励更多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立志从事科学事业,所以适合采用总努力最大化的竞赛设计目标,同时,也要兼顾其甄别、发现拔尖创新人才的筛选作用。

综观国内外关于竞赛机制方面的文献,单独针对青少年科技竞赛机制的文献几乎没有发现。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竞赛、体育竞赛等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并基于对激励机制概念的剖析,从奖项类型、获奖等级配置、奖励形式三个方面对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

三、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比较

受所查阅到的国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方面文献数量的限制,我们仅以开展历史较为长久的英特尔国际工程大赛(ISEF)、(2)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STS)(3)作为参照对象,将之分别与国内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ASTIC)(4)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APFS)(5)进行竞赛激励机制比较研究。CASTIC与ISEF都是以选拔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为主要目的,而且自2000年以来,在英特尔公司的赞助下,由CASTIC选出的优秀科研项目参加ISEF的决赛。APFS是借鉴STS的选拔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经验而设立的,因此两者具有可比性。

综观国内外青少年的各种科技竞赛,一般采取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由于奖励的方式和大小对竞赛者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竞赛设计者往往要解决如何合理设置奖励,以实现其目标的问题。竞赛设计者应根据竞赛环境、竞赛者能力分布情况,采取适宜的竞赛结构,设置各荣誉等级容量,以达到满意的激励效果。下面从奖励形式、奖项类型、获奖等级配置等方面具体比较分析四项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的激励机制。

1. 奖项类型、获奖等级配置的比较

从奖项设置类型来看(见下页表),ISEF设有大奖(一、二、三、四等奖和最佳学科奖)、专项奖、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精英奖,其中青年科学精英奖为最高荣誉奖。CASTIC设有一、二、三等奖和专项奖。STS不分获奖等级,但是选出前10名,其余30位选手获决赛入围奖。APFS的奖项设置与ISEF类似,设有一、二、三等奖,以及最高荣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前文已述,穆德范鲁、塞拉、黄河等国内外竞赛理论研究学者均指出,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竞赛设计,当竞赛者能力为非对称分布,努力成本函数为凹函数时,(6)设置多个奖项更优。ISEF、CASTIC的决赛参赛规模均较大,参赛者能力分布更接近凹函数,因而ISEF、CASTIC设置多个奖项有利于调动整个参赛群体的积极性。而STS、APFS的决赛是优秀者之间的竞争,决赛人数较少,参赛者能力分布更接近凸函数,所以应当设立较少的奖项,以激化参赛者的竞争程度。STS没有设立一、二、三等奖,仅对前10名排名。APFS不仅设立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还设有一、二、三等奖,奖项设立略显过多。并且,黄河等人的研究表明,无论面对怎样的竞赛者群体和等级结构,以总努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竞赛设计者均应设置较小的最高等级容量,凸显最高等级的荣誉效用。从四项竞赛的获奖等级配置来看,ISEF的最高荣誉奖———青年科学精英奖仅有3人,占参加决赛人数的2‰(以平均参赛规模1,500人计算),一等奖人数也仅占参加决赛人数的3%,占大奖总人数的10.5%,符合学者提出的最高等级奖项配置规则。CASTIC的一等奖项数占决赛总参赛项目数的比例为15%,约75项,二、三等奖项比例分别为35%(约150项)、50%(约200项)。最高等级奖项比例略显过大。STS的前3名的竞争更为激烈,(1)是从40位极优秀选手中选拔出来,占决赛选手数的7.5%.APFS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为3名选手,占决赛选手数的3%,一等奖获得者12名,占决赛选手数的12%,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35%、50%。可见,APFS的最高等级奖项比例过大,可以减少奖项数,仅设立“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和优秀选手奖,两者比例之和不超过10%,其余参赛选手获得决赛入围奖。

2. 奖励形式的比较

ISEF、STS的决赛均设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奖励以精神激励为主。由上页表可知,ISEF的青年科学精英奖、最佳学科奖以及专项奖的奖金都极为丰厚,STS的40名决赛选手均获得1台英特尔笔记本电脑,而且决赛第1名至第10名获得从10万美元依次递减至2万美元的奖金。ISEF和STS的主办者强调比赛和奖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科学体验和科学交流,尽管奖品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丰厚的回报毕竟是强大的原动力,这既是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付出辛苦努力的物质回馈,也是对他们精神上的莫大支持与褒奖。ISEF的优秀选手不仅获得各种等级奖项荣誉、丰厚的奖金外,还有被名牌大学优先录取的机会,以及与著名科学家会面交谈的荣誉等。STS决赛选手将赴华盛顿参加终评活动,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科技作品,并有机会与著名科学家和政府首脑见面。我国的两项竞赛终评活动也逐渐丰富多彩,比如APFS的终评活动期间安排有走进国家实验室、与著名科学家交流,还有与小学生“手拉手”等公益性活动。CASTIC的终评活动也有项目展示、与科学家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参赛者提高从事科学工作的责任感,立志成为科学家具有很好的精神激励作用。基于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经费来源渠道较少,经费与ISEF、STS相比,还有很大差距。CASTIC、APFS对获奖学生的奖金配置均没法与ISEF、STS相提并论,因而作为一种补偿奖励,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更注重对优秀选手的精神激励,比如给予部分优秀选手大学保送资格和参加名牌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或高考加分资格,这些奖励政策也起到了调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作用。而且,本课题组对部分省区高中学校校长、部分获奖学生及家长的采访也得到支持此类奖励政策的信息,这是对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成就的肯定与回报,这一政策给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高中生提供了更好的大学教育机会,对培养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对于这些优秀高中生立志从事科学事业的激励。此外,获奖学生反映,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获得表彰对于他们是崇高的荣誉和极大的激励。

STS不仅重视对参赛学生的奖励,也对其所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比如,300名半决赛学生所在学校同样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给指导教师颁发证书等,以鼓励和表彰学校、教师对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支持与合作。我国的APFS、CASTIC也有类似的针对参赛学生所在学校的奖励和对指导教师、指导机构的奖励。比如,给获奖学生所在学校颁发奖金,给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等。据课题组对部分参赛中学科技教师和校长的调研反映,这些奖励措施有利于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建议将教师获奖与教师晋升职称挂钩,以更好地调动科技教师的积极性。此外,有些校长建议CASTIC适当调整各省获奖比例,对于校级、区县和市级参赛规模大、竞赛成绩优异的省区给予一定的参加全国大赛的名额配置奖励。

四、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改进建议

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全民族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希望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长期努力和不断完善竞赛体系,使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真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竞赛的影响力和导向性,鼓励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整个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基于上述国际比较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如下改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的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供青少年科技竞赛主办机构和学界参考。

1. 减少APFS的奖项类型,比如仅设立“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和优秀选手奖,两者比例之和不超过10%,其余参赛选手获得决赛入围奖。减少CASTIC最高等级奖项配置比例,由现在的15%减少到不超过10%。

2.为保证各省学生参加全国CASTIC大赛机会均等,同时鼓励有参与科技竞赛传统且成就优异的省区的组织积极性,建议CASTIC对各省参加全国决赛名额的分配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基数”主要由各省符合参赛年龄限制的学生总数占全国符合参赛条件的学生总数的比例乘以当年全国大赛总名额的90%来确定。“增长”则是根据各省上一年获得全国一等奖比例乘以全国大赛总名额的10%来确定。

3.在竞赛奖励政策中既要合理设计对优秀参赛学生的奖励方式,也要对指导教师和积极组织参与竞赛活动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比如给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颁发证书和奖金;对长期参与竞赛活动并有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表彰和授予荣誉称号;对于贫困地区积极参与竞赛活动的学校给予科研基金资助等,以调动广大中小学校组织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积极性。这在当前科技类竞赛高考保送和加分政策收缩的情况下尤显重要,创设激励多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青少年科技竞赛的机制是促使青少年科技竞赛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后需要指出,竞赛主办机构要合理设计竞赛激励机制,才能使竞赛发挥其应有功能,才能保证竞赛项目成功举办,也才可能获得应有的收益和成效。而且,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竞赛奖励政策的规范和正确引导,发挥竞赛奖励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使科技竞赛活动能够回归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宗旨。

摘要:如何改进和完善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促使科技竞赛真正成为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值得社会各界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基于竞赛激励机制方面的相关理论,建构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与国外竞赛项目的比较框架,提出改进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建议(:1)减少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的最高等级奖项配置比例;(2)对各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名额的分配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3)对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和积极组织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创设激励多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青少年科技竞赛的机制,是促使青少年科技竞赛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竞赛,竞赛激励机制,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

参考文献

[1]李晓亮.中国青少年科学技術コンテスト活動が科学教育に及ぼす影響(中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月报,2011,(5).

[2]Tullock G.Efficient Rent Seeking//Buchanan JM,Tollison RD,Tullock D.Toward a Theor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A&M University Press,1980:269~282.

[3]Amegashie,JA.The Design of Rent-Seeking Competitions:Committees.Preliminary and Final Contests.Public Choice,1999,vol.99:63~76.

[4]黄河,付文杰.竞赛机制设计研究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学决策,2009,(1):75~86.

[5]Glazer A,Hassin R.Optimal Contests.Economic Inquiry,1988,No.26:133~143.

[6]Moldovanu B,Sela,A.The Optimal Allocation o f Prizes in Contes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3):542~558.

上一篇:个人评定下一篇:化工企业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