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共8篇)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一、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2.乡镇企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二、以法人公司制为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改革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分配制度
3、建立健全地企业劳保制度
三、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1.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2.产权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指导和服务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各类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改革的方向。
乡镇企业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由于种种的先天不足,造成了乡镇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而乡镇企业本身就承担着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担,为了促进乡镇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必须在乡镇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企业形式,想要向前发展更需要建立健全地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法人制度 产权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乡镇企业
随着我县乡镇企业的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乡镇企业的发展,笔者在实习中参观了我县几个重要的乡镇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现代企业制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有着特定哲学、文化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经典企业制度,具体地说它是人本主义文化和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最科学、最有效、最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制度。随着非公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非公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非公经济整体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非公企业发展的方向,是非公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必然选择。推进非公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规模是基础,产权多元是核心,人才建设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实现非公企业融资渠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产权结构由单一化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由个人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由家族化向专业化转变,员工管理由雇佣化向人性化转变,企业经营由作坊化向规模化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各类企业健康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
2、乡镇企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国农村早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主要发展农村副业,企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先天不足”的乡镇企业的优势逐渐丧失,装备水平低、职工素质差、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愈加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乡镇企业要突破这一难题,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思维观念,建立科技创新体制,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切都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
二、以法人公司制为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公司制式现代企业的基本组成形式,也是乡镇企业的必然选择。根据乡镇的现状,在改制过程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切记“一刀切”,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乡镇企业走公司化的道路。乡镇企业是一个有人、财、物、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系统,要想使之健康高效的发展,企业管理科学、规范化是重要和必要的条件。要实现其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改革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1)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组成的领导体制,是公司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权力制衡、责任明确、各司其责,有效地保证企业经营的科学性,有利于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2)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是我国乡镇企业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面向社会,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招聘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使员工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和贡献成正比。
3、建立健全地企业劳保制度
劳保制度是劳动保护制度和劳动保险制度的总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应以实现安全生产为重点,认真组织好全面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过程、全员参加和全部工作的管理。通过不断改善企业劳动条件,保证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险制度,乡镇企业要建立保障管理社会化,保险全方位,结构多层次,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新型外部保障体制,以此来解脱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1、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当中,企业产权具有其明显特征,并须遵遁一定的法则: 1.产权也是商品,可以转让,可以买卖。这是市场经济中产权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应当承认产权的商品性质,只要承认财产是商品,也就必须要承认产权也是商品。而且无论是有形财产交易还是无形财产交易,都包含产权交易,都是产权交易。排斥财产及其权利交易的做法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根据这一特征的要求,就要按照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来组织各种产权的交换。
2、产权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产权的独立性和排他性是市场经济中产权的又一个特征,也是产权的一般特征。所谓产权独立性和排他性是指产权对象成为产权主体的意志专有领域。主体具有处置他所拥有的客体的合法权利。客体无权干涉或干预。产权的独立性和排他性要靠法律保护,必须通过法律确定产权边界。只有边界清楚的产权才是可以交换的产权。因此,产权的独立性是产权商品性的前提。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指导和服务
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大目标就是实现政企分开,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所有权、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政府对乡镇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企业就会变成政府的附庸,造成企业内无压力,外无动力,经济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要再扮演经营者的角色,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职能应转变为: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社会需求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布局的调整,负责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商、提供服务和监督。而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享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由自己组织、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自主经营,独立负责,推动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制度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思路及配套政策设想》改革出版社 4.《工业企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9月出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关于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1.企业要树立内控理念, 建立责、权、利平衡和激励兼容机制, 积极推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同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以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及对企业发展目标的认同感。避免偏离企业的发展目标, 为小集体利益牺牲企业整体利益。
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所有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都是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要建立能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处理的有效机制, 为持续开展和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使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对各类风险采取回避、承担、降低、分担等办法, 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建立内部审计, 完善内部控制评估体系。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内审部门,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由具备良好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并保证其超然独立的地位, 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内审部门可对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的监督检查, 也可对其某一方面进行不定期或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同时企业应从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有效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考虑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控制弱点进行分析, 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时修正, 减少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二、搞好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目前企业内控制度实践操作看,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把握好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合理授权是必须的。对于企业法人代表, 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 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也要有度, 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授权, 才能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行, 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个环节, 在具体授权时都应以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行, 管理制度有效贯彻, 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2.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当覆盖企业经营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是全过程和全员性控制, 这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很多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以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所以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就成为内控制度实施中的难点。提高受控度关键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要科学合理;二是把握主要决策者受控程度;三是明确内控主体, 使之责任划分明确;四是内控无小事, 密切关注每个控制点, 因为细微控制点可能潜在重大风险或带来意料不到的收益;五是为了防止联合舞弊的隐蔽性和系统性, 必须要全员参与内控。
3.提升规范控制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它是需要用制度来管理的行为, 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 怎样干, 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 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4.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制度, 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人员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真正能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 它大大突破了会计的工作范畴。财务人员应提高专业素质, 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执行后, 很多的专业估计需要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 很多的专业控制也同样需要财务人员提高职业素养。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
三、抓住重点, 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1.控制与被控制。控是规范, 控是约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 呼唤内部控制, 这是主流, 这是规律。所以我们在实践中, 一是要把握重点, 瞄准主要目标, 有针对性地工作;二是要善于抓住战机, 善于捕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 以事实为先导, 力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是要自己主动置于被控制的地位, 把握自己的行为;四是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思路, 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
2.控面与控点。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有效控制, 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监控之中, 而且对企业经营控制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和点的控制有机结合, 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在两个位置上:一是资金, 对企业资金筹集、使用、调度、分配等实行严格的控制, 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 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 防止出现舞弊行为。
3.控制与创新是相依相伴的两种手段。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决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进步的障碍。在一定意义上讲, 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 控制自身没有资本增值的功能, 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 加强管理, 尤其是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 企业才有辉煌的明天。
4.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应相互促进。由于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某些局限性, 建立一个长效的内控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舞弊的发生, 但无法完全杜绝。因此,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保证”控制目标, “而非”完全有效的保证, 这就同时需要有关外部机构对其监管。外部监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利于推动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使企业置于社会的监管下,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内部控制与效率。内部控制一定会牺牲一部分效率代价, 也一定会增加一些效率, 这是内部控制的机理作用决定的。实践中, 执行人员常常以效率为借口, 抱怨内部控制约束太多, 对其市场拓展、客户营销形成了制约。这导致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缺乏共识。实际上内部控制一定会提升企业效率, 使企业避免或减少损失, 通过对交易活动的控制, 确保交易活动按预期进展, 实现财产增值。
6.内控建设与实施成本。不可否认, 企业制定及实行一套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确是一个不菲的数目。但必要的成本能够“转化”为发展的资本, 内控建设成本具有投资性质。从长期来看, 肯定是收益大于成本, 而公众对公司的认可度的提升带来的潜在收益更是难以计量。因此, 企业应当站在战略高度衡量:弥补缺陷后带来的长期收益与内部控制实施成本孰高?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0引言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内部审计也只有将其自身融入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大系统当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发挥应有的功能,才有可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动力。使企业内审的作用体现于工作实效当中。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道路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国情,同时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由企业自愿组建内审机构,淡化行政影响
在企业自身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下,靠行政法令的强制手段,往往只会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针对目前不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浅表化得情况,政府有必要给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自主权。这可以使部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职能。已名存实“亡”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真正的“消亡”,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内部审计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为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家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根本原因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在实践中,内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自身利益所在方一。企业国家给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自主权后,要淡化行政干预。这样可以使企业内部审计走出双重地位的两难境地,认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即在不违反国家法纪的前提下,以企业利益为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服务,从而消除内部审计充当国家派驻企业“密控”和“哨兵”的嫌疑。
2设置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
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根本保证是其所具有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于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作用。针对上市公司运作比较规范的情况,双重领导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的组织结构模式,即在董事会内设审计委员会,在总经理下设总审计师。在这种模式中,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业务上由总经理领导,其工作主要对审计委员会负责,总经理可以分配审计任务,但不得不干涉审计事务。该模式很好地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企业最高领导当局,如遇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不受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独立开展工作,保证了对审计事项作出公正客观的分析、判断与评价。同时内部审计业务上由总经理领导,贴近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内部审计咨询和促进职能的发挥。
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在组织结构上显得不太规范,如不少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均为一人担任。从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隶属总经理更为合适。这样,使内部审计贴近经营管理层,有利于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效益审计上,为企业改进和完善现代管理服务。
3走职业化道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现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将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作为工作的对象,内部审计不仅不同于企业的会计活动,在目标和工作方法上也都有别于外部审计,同时独立性也使得内部审计与各种管理咨询服务泾渭分明。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内部审计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职业。职业化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在公众心目中地位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职业化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有一个规范成熟的职业组织。借鉴发达国家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经验,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要从行政命令方式转向行业协会引导管理方式,建立内部审计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管理。需注重开展以下工作:一、建立内部审计师资格制度,可参照注册会计师(CPA)管理办法,推行考试授证办法:二、制定内部审计专业技术标准,对内部审计师任职条件、专业技能、在职继续教育提出原则性的规范。内部审计走职业化道路,将使得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有利于内部审计重塑自身形象,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4稳步拓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域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象范围的大小是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到充分体现的基础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该延伸到哪一些领域,关键要看企业整体组织发展的情况,不能冒然地为企业内部审计强加上若干不适合本身能力又不符合企业组织发展状况的一些工作。内部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展,应采取稳健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探索前进。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早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做好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由于财务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的“语言”,正确、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是保证企业最高领导层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所以财务审计是内部审部门的一项基础性日常工作。财务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为使关心前移,防患于未然,内审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包括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逐渐把该项工作也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当现代企业进入规范化阶段,内部治理机制逐渐健全,内部审计将发挥其咨询和促进职能,进行全方位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管理审计侧重于管理职能方面的审核,主要包括对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及控制工作的评价,而经营审计则侧重于管理决策方面的审核。两者相比较,经营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在新世纪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经营信息系统是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即将开展的新领域。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管理的新发展,开拓企业内部审计的新领域,才能找到自身新的生长点,因此,部分走在高科技前沿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致力于向这些领域拓展审计工作。
5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工作程序、严格的自身管理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实务中,常运用的有很多种,如财务审计法、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法、经济效益审计法、“三E”审计法等等。但随着现代企业大型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经营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人工审计法已无法适应,一种新的电子计算机审计法——专家系统(ES)由此产生。一个ES能有效地对所有业务进行检查,比起抽样审计,审计风险大大降低:它能够随时监测经济业务,能有效的阻止错弊的发生:ES能综合多个专家的知识,在审计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因此,培养既熟练内审专业知识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内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4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几点思考 粱红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也Et益复杂化,企业内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关于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就是从旧的内控三要素阶段,向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衔接和转换问题。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的财务会计问题接连不断地出现,会计资料虚假、会计核算不合法、没有风险意识等等。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损失,给国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使现代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内控在企业内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针对房地产企业自身业务的特点,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关于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房地产行业属于一个高投资、高风险和周期长的行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控制风险,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房地产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内控就是一个组织为了保障该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程序,有效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力度,房地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规范运作、内部管理和利润回归。所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财务内控制度,对深化房地产行业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1.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内控制度在某些方面都不够完善,例如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系统、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造成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不完整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就是没有遵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要求,盲目地构建内控制度,没有系统化,使得内控只停留在分散的制度文字编制的层面上,缺乏与之配套的操作流程,使得失去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房地产行业的内控环境复杂
房地产行业内控缺乏具有可操作性、规范化的文件。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而有的企业即使有,但是又没有可操作性,缺乏一个制定具体规范的计划;行使内控行为主体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得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在客观上大大增加了。
3.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现代企业的外部 128
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房地产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面临国际企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其本身的特殊性,资金投入大,风险高,控制难度大等等。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也是导致内控复杂的主要因素,在会计核算方面,房地产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进行各步骤开发产品的成本的计算。
二、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原则
房地产企业构建财务内控制度除了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律法规外,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预防企业经营风险,保护国家、集体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具体地
说,构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符合以下八项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国家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完善本企业的财务内控;二是整体性原则,即企业的财务内控要贯穿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控制,既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又要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三是针对性原则,即企业内控的建立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财务会计工作中容易出错误的环节,制定合理的内控来有效控制各个环节;四是一贯性原则,即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具有连续性,不能随时变动,不然会给企业内控增加更多的麻烦;五是适应性原则,即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既要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又要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六是经济性原则,即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从经济角度出发必须是合理的;七是适用性原则,即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八是发展性原则,即企业财务内控的构建要有发展性,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制定出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规章制度。
万方数据
三、关于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也正逐渐不断扩大,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准确地进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房地产必须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的正常运转,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正常发展。
1.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来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任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因为只有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健全才能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充分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和开发计划来具体实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现代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已经从旧的内控三要素阶段发展到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所以,企业要作好相关衔接丁作,保证在实施旧内控三要素的前提下,逐步实施新内控五要素,避免房地产企业的内控体系产生脱节。这样,才能使内控制度中的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建立,权责分
工、资源的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度的制定、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内控的实施和反馈等等协调工作,财务内控制度才能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
2.健全财务内控有关规章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标准和基础,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使房地产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要作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有章可循,房地产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管理、产权交易管理、投资项目管理、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报告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还应对每个员工必须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针对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做、还有什么不能做,企业都要进行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保证人人都能清楚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还要保证人人都能遵守,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其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规章制度形式化,增强执行的力度。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对会计工作机构、岗位进行合理设置,把职责和权限区分开来,实现权责统一,建立管钱、管物、管账人员之间的相互约束。通过适当放权和分权的内控制度,建立业务经办人员之间的
麓麓墨翟鲫 嚣。滋
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关系。一般来说,企业应规定至少要由两个部门或者两个工作人员来对有关企业财务物质、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以及结算,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收支等经济方面的业务分工负责,建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还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以及淘
汰等人事制度要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薪酬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还要做到奖罚分明。
4.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二作
要想真正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前提就是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关键要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要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的各种财务手续应合理地进行完善,搞好利润分配管理,尽量降低财务风险;第三是使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根据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建立会计账册,办理会计手续,然后进行会计核算;加强原始凭证审核以及财务收支监督T作,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记账凭证;定期核对会计账簿的有关数据和库存实物、货币资金以及企业之间的往来账款,保证账目清晰、明确以及准确;按照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合理提供保障。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依照有关章程给各股东提交财务会计报告,以便在股东会上根据企业财务状况落实各项重要的理财事项。
总而言之,房地产企业要充分考虑自身行业的特点,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的一系列财务制度,它主要包括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和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两大方面。为了不断提高资金的投资效果,实现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促进房地产行业稳步向前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资金积累,就必须从财务内控制度人手,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内控模式,真正发挥其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马斌.黄俊;构建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监管[N】;闽西日报;2008年
【2侏翠玲;浅论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意义叨;沿 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6期
[3】徐冬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苗天青,朱传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特征分析田.经济地理,2005,(5):325—326
【5除凯.我国寡头垄断条件下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叨.经济地理,2005,(5):63—70(作者单位:祥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29 万方数据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梁红
作者单位:祥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刊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英文刊名:CHINE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VILLAGES AND TOWNS年,卷(期:
2010(12 参考文献(10条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5
专业: 工程管理 年级: 2 0 1 5 姓名:
龙翰林 学号:151552016
摘要:近些年来,建筑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在进行着系列的改革,同时在工程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就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改革也已经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面对强手如林的国内及国外经济舞台,如何才能与剽悍的对手共经纬、比高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建筑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如下:⑴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建筑业产业组织调整。建立以工程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关系为纽带,少数大型企业与众多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综合性企业与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投资多元化的建筑业产业组织。⑵发展工程建设总承包企业和工程建设专业分包企业。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可划小经营单位,成立若干小型企业,特别是专业化企业,面向社会,独立经营。发展合伙制和私有企业并引导其明确专业方向。⑶建立一批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结合发展的企业。国家鼓励建筑企业兼营房地产业。⑷支持以产权关系和专业化协作关系为纽带的各类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包括多元化经营集团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发展。⑸选择一批水平较高的企业,加快加大改革力度,尽快成为行业内智力密集、效率高、效益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国家允许一级施工企业享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鼓励施工水平高的企业独立或与外国公司合营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竞争,同时鼓励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总承包中的分包。从整体来看,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经营意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经营意识。经营思想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灵魂,它贯穿了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筑工程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受它支配,它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特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应该抓好“四全”管理:即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提高产品使用价值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全面人事劳动管理,并建立以此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思想,这样才能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思想,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去适应市场,而不可能由市场来适应企业。企业必
须提倡增强五种意识:即市场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质量品牌意识、文明施工意识和跟踪服务意识,应主动到市场中捕捉信息、跟踪投标、组织力量抓回收、抓清欠,必须实施组织结构的创新,而且应从有益于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将立足点放在内部资本结构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效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努力朝资本股份化、效益规模化、技术高新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能力。
2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努力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建筑工程企业特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向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国有建筑工程企业改革不仅仅是放权让利或转换经营机制,实质在于原有模式,包括产权组织形式、领导机制、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要剔除和改善,因此解决深层次问题、深化改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我们重点谈谈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⑴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有效化解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模式很多,如职能制结构、生产区域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矩阵式结构、联邦制结
构等,建筑工程企业应根据自已的模式、行业特点、生产经营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形式。在改革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时,要立足于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权力的划分要与赋于职能相对应,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权限的划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母公司直接从事主业的生产经营必然遇到与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而集团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集团内部的同业竞争尤其是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的存在,既不利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协调功能的行使,也不利于整个集团的整体优势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
为此,集团公司应实行内部资产重组,优化集团资源配置,通过专业重组,集中处于分散中的专业施工力量,改变专业公司低水平重复设置的格局,最终形成集团的专业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专业公司群体。同时,进一步明确子公司的经营职能范围,实行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举,加大管理协调和资本运营的力度,提高生产经营的层次,生产经营活动仅限于特殊需要的总承包、房地产开发以及国际贸易与合作等方面,从而避开了与子公司在同一市场断面的同业竞争。⑵加强对分包单位、分包行为的管理和监控。近些年在施工企业中,分包单位完成的产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企业的经济效益未能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同步增长,甚至出现效益滑坡,质量下降、拖延工期等,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良现象。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失控,特别是分包工程管理的失控。如有的工程项目领导、公司经理在工程外包时,不审查分包队伍的“一照三书”,即营业执照、企业技术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资格证书、授权委托书:有的技术人员失去原则,不必要地变更设计,多计工程量;质检人员不能很好地把好质量关,该返工的不返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预算人员高套定额,虚增项目,不按级取费等。有的项目领导,不重视合同管理私下口头定价,在结算时,由于价格问题而争执,甚至发生经济合同等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为此,我们应认真查验“一照三书”并签订分包合同,在抓好施工质量,确保公司声誉的同时,注意作好外包价款的结算工作,如结算时的套用定额标准、实际用工数量等。⑶必须作好扎实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基础和创新工作。作好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种基础制度、专项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本建筑工程企业的特点,改革开创新的管理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方法,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具体说来,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是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双铁”式的劳动人事制度,即实行工人的“铁饭碗”制度与干部的“铁交椅”制度。使劳动者主动地走向市场,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分配,促使每个职工能够成为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筑工程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打破“铁饭碗”,真正实行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目前,有的公司或项目领导为了一定的目的或为了照顾面子。将工程分包给有关领导的亲属或朋友。这些队伍有的不但不具备施工能力,而且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照顾,这样给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实现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首先必须进行企业产权制度与领导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产权制度及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应当实行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任入唯贤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奖功罚过、奖勤罚懒的经济激励机制,作到“双向选择,有序流动,适度下岗”,这是劳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其二,打破“铁交椅”,实行市场化的人事制度。建筑工程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在产权制度、领导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改变企业领导者“铁交椅”制度,实行市场化的人事任免制度。我们既要注重挖掘培养多谋善断、荐贤任能、智高技全、德才兼备、敢创善管的关键性人才,又善于发现使用精于专业、长于技巧、勤于实综合论述-288-广东建材2010年第7期践、忠于职守、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专业人才,做到有才必用、唯才是用、量才适用。建筑工程企业应该要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种分配制度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其实质是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激励和可靠约束,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将实现企业的效率革命,使建筑工程企业走出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并以全新的竞争者形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3更新管理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不断更新管理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水平,不断引进人才,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之中。而对于建筑业来说,意味着按国际惯例建立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体制,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建
筑市场,建筑企业将承受更大的挑战。面对转轨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建筑工程企业体制,面对国内外建筑工程企业的激烈竞争,面对21世纪的挑战,要使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适应新体制要求,建立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制度,更新管理者知识,重视人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科技含量。⑴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企业应尽快改变靠个人权威、靠经验等管理的方法,应该逐步采用决策论、信息论、控制论、价值工程、目标管理、网络技术、经济预测学、运筹学、优选学等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与此相适应,管理手段也必须向电子技术的管理方面发展,特别是要把计算机广泛运用于管理上,以提高效率。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知识竞争,是科学技术的较量,只要拥有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就可以研究制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制度,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克服和消除目前存在技术素质低、科技含量低、工作效率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等弊病,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只有这样,建筑业企业才可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使用安全、价格合理的建筑产品,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⑵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地配置建筑工程企业的各种资源,使
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运用,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国有建筑工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有保证,但耗材程度较高,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较高,吃大锅饭的行为仍然较为严重,这些都为建筑企业增加了些不必要的隐性成本。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重质量、轻管理”的思想,应该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智力资本、是科技含量,企业必须建立一种崭新的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合理的引进和使用人才,引进最新的科技信息,加大技术投入。并且应建立符合现代建筑工程企业特点的经济分配制度,通过产权激励、分配激励、精神激励,激励人去创造、去超越、去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技术求进步”的目标。建筑企业应注意处理好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作业层三级的权责关系,特别注意履行和改善项目管理制度的条款,从管理上作到“明确权责,开源节流,制度保障,有效控制”。⑶不断创新,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素质。①要加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械的力度,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建筑和城市建筑日益复杂化,结构体系多样化,轻质高强材料不断出
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日趋丰富,建筑业正在走向技术、资金、人才相结合的现代化产业。对建筑企业来说技术的意义很广,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实验检验、施工方法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重要。建筑企业既要注意技术上的创新和消化,更要注意专业管理上的加强和完善;既要重视机械设备“硬件”的改造和更新,更要做好技术管理、质量监督、检验实验等基础性管理的“软件”工作,只综合论述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②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广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必须是懂技术、懂金融、懂法律、能经营、会管理的高级人才,使其形成企业的竞争核心。
建立职工培训制度,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员工的敬业精神及技术水平是决定能否取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应把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放在议事日程上来落实,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这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水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③加强员工队伍思想建设和建筑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素质。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创新还应建立起富有精神效应的道德规范、荣誉激励等制度;培养员工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建立员工参政议政、参与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相互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
神,使员工认识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增强责任感、消除改革带来的种种阻力。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6
2002-06-27 06:33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
第 十 五 次 会 议 决 议 公 告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26日以通讯传真方式召开了第三届董 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会议应表决董事14名,实际表决董事13名,经会议审议,表 决通过了《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自查报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上市 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检查的通知》(证监发[2002]32号文),公司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照《通知》要求逐一进行了认真审议,认为该自查报告真实、准 确的反映了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这次自查,必将促进 公司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规范化的运作。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关于如何管理外派企业的几点思考 篇7
1 对外派企业人员(包括董事、监事和高管)的选择
万事人为先,无数企业运营案例和实践经验让笔者深深体会到人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企业没有优秀的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原材料等企业资源配置都将处于低利用率水平甚至产生负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外派人员进行选聘流程中要坚持3个原则,即挑选最佳个人、优化团队多样性和安排合适岗位。
1.1 挑选最佳个人要做到“四看”
一是看他是否具有企业团队或企业所希望的价值观。如果候选人不具备所期望的价值观,那么无论他表现得多有才华,也不能聘用他,因为对团队来说,可能一开始这个人对团队颇有助益,但从长期来看,将一个行为与组织要求不符的人放在组织中,将会引发恶劣的连锁反应,让企业得不偿失的。
二是看他对自己即将要参与的工作是否充满热情,对自己即将要担任的角色是否感到兴奋。如果候选人对企业没有热情,那么以后也很难培养出其对企业的热情。因为培养一个人必要的工作技能比培养其对工作的热情要容易得多。
三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做好即将交付给他的工作。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或者是否有培养出相应技能的潜力。
四是看他的期望薪金是否与该职位所能提供的待遇相符。待遇和福利的问题很重要,如果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未能解决好,那在最需要此人的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1.2 优化团队的多样性
多样性不仅仅是指性别和种族意义上的多样性,还指包括文化、经历、个性、长处。比如个性,如果团队成员都是“快速决策者”,就有可能因仓促决策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当然如果成员都是“谨小慎微的人”,也有可能什么卒情也做不成。一个理想的团队应该是各种不同决策类型成员的组合。
1.3 安排最合适的岗位
柯林斯在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说:“让合适的人上车,并安排他们坐到合适的座位上,同时让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再考虑怎么把车开到某个卓越之地。”这也正是我们要做的。
2 对外派企业的业务管理
2.1 外派企业的体系管理和控制
2.1.1 外派企业的责权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对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按集团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划分成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运营控制型3种管理模式。运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是集权和分权的2个极端,战略控制型则处于中间状态。目前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采用的是战略控制型管理模式,即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对外派企业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集团总部除了在资产上对外派企业进行控制外,还负责公司的财务、资产运营和公司的整体规划。随着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领域的拓宽,笔者认为对外派机构的管理模式应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成熟程度等因素采取弹性管理控制模式,比如对与集团公司业务相关度高且积累了相当管理经验的企业,可采取战略控制型,而对新领域项目建设运营初期,则应偏向于运营控制型,因为新领域项目的核心技术判断、关键工艺选择、重要设备购置,以及试产期的重大技改是集团业务主管部门较为陌生的环节,上述工作如果集团公司由外派企业自行完成或采取浅层次管理监督,会因外派企业缺乏经验或管理能力有限等因素使项目形成先天不足甚至重大缺陷几率大为增加,将导致集团公司日后战略控制型管理无从谈及甚至造成投资失败。
2.1.2 外派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和控制
对于外派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必需的,完善的管理流程对公司外派企业的管理、提高公司的业绩至关重要。战略管理流程、预算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投资管理流程是外派企业应该建立的4种最基本的核心管理流程。战略管理流程指出外派企业在哪些市场及如何进行竞争,以及量化的财务目标和资源需求预测;预算管理流程将战略规划的第一年目标转化为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同时也被用作外派企业领导责任和权利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是吸引并保留高索质人才,发挥员工积极性,建立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而投资管理流程则能降低公司整体融资费用和风险,保证集团公司资金供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集团公司和各外派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内部控制旨在保护外派企业资产、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提高经营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外派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建立下列系统: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财务控制系统、销售控制系统、投资控制系统。此外,还应将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等作为子系统加以设计。
2.2 外派企业的财务管理
2.2.1 外派企业的预算管理
集团公司对外派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管控外派机构的资源分配、业务流程,并对最终的运营业绩进行决策,为下一年度的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集团公司的外派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发展阶段采取适合的预算方法。例如:如果是生产型的外派企业,且生产量比较固定,则应采取固定预算,如果生产量变动大,则可采取弹性预算;如果是销售型外派机构,且市场变动很大,则可以采取概率预算。
2.2.2 外派企业的资金和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资金流童指标已成为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有些地方,银行已开始把企业现金流量情况作为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还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的担保。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外派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那么,如何加强外派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呢?笔者主张采取如下措施: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2)实施“会计委任制”,完善首问责任制。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集团公司的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外派企业负责,行使外派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也确保外派企业与集团公司总部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3)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和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规章制度和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外派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4)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
3 外派企业的绩效和薪酬管理
3.1 外派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它不是一年一次或一年几次的考核活动,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计划绩效、监控绩效、绩效考核和反馈绩效4个环节形成的一个封闭循环的系统,而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目前,有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是目前外派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没能使员工的绩效得到提升,反而产生了许多副作用,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围绕企业年度预算和运营计划进行的,鼓励的是短期的、局部的行为,而忽视了长期的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笔者主张采用“平衡记分卡”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平衡记分卡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考核指标,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创新和学习5个维度来界定考核指标。
3.1.1 财务维度
财务指标是理论体系最完整、应用最广泛的业绩考核指标,通常主要分为4个方面:赢利能力指标、营运效率指标、负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财务指标的设立主要是从股东的利益出发的。
3.1.2 客户维度
在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应当把自己看作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提供者,时刻考虑诸如:我们能够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吗;我们了解我们的顾客到何种程度;现在的价位是否更符合顾客的需求等问题。其目的是思考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多的经济附加值。
3.1.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从企业内部角度考察,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流程,确保及时、高效地生产出产品和服务。对此,企业应考虑诸如:我们的产品可以更优秀吗,流程方面是否还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降低成本等问题。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进行内部流程再造,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4 创新和学习维度
汤姆·彼得斯关于杰出企业的定义是:“杰出企业并不相信杰出本身,而是相信不断地改进和不断地学习。”学习应当贯穿在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中,它更多地强调一种不断更新的理念,而利用“平衡记分卡”办法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企业。
传统的绩效考核要么仅通过财务指标考核,其覆盖面、适用的部门和岗位过窄;要么是定性的、分散的工作任务设立和考核,难以保障公平性、系统性,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平衡记分卡首先是衡量业绩的工具,进而发展为战略实施工具,具有绩效考核和战略实施双重功能,突出管理的系统性和考核的公平性。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在使用平衡记分卡的时候还结合了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4个考核部分的内容和权重,使之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3.2 外派机构的薪酬管理
要使薪酬体系发挥最大的激励与约束效应,除了要考虑薪酬支付方式外,还必须研究薪酬支付的策略,其中关键是对支付时机的有效把握。在外派企业负责人薪酬构成的几个部分中,由于生活保障薪金是外派企业负责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工资,所以它应采取现金支付策略;风险薪金和贡献薪酬都是体现外派企业负责人风险的,所以应采用即期股票或递延的支付策略,特别是贡献薪酬,是建立在对企业长远业绩的评价之上的,而经营者就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战略发展等问题进行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效果可能要在3~5年甚至10年后才能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因此采用后两者支付策略更能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观念,但究竟以什么比例采用即期支付,什么比例采取其他支付,不同的外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
4 外派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保证集团公司所属外派企业和集团公司的统一性,同时又充分尊重各外派企业的利益,平衡各外派企业之间的冲突,保证不阻碍各外派企业的发展,是集团公司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仔细考虑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集团公司是多元化经营,必须承认行业文化差异的现实。比如制造业,可能安全性要求比较强;高科技行业,对创新有强烈的要求;而外向型行业,则对服务有强烈的要求。集团企业文化要对各外派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具有指导作用,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关键是要统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关注企业文化本质的一致性。在统一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各外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时代文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差异,对企业文化本质进行阐释,在具体的做法上进行调整。众所周知,GE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它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宽阔,从飞机发动机、医疗成像到安防技术及商务金融,但人们感觉GE公司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最为突出的。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就能让集团公司充分激发整合效应,将内部损耗降至最低,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产生一致对外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途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是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安全各项目的总和。社会保障由四个部分组成: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从21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达13亿,这一庞大数字预示着国人的生存安全已提到日程上来。近几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大量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及城市内无业、失业、准失业人员生活困难,且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这部分人员的不满情绪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致使社会刑事案件发案数递增,社会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民生安全的第一要务。随着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大批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而他们恰是下岗分流的“主力军”。这批劳动大军为中国创造积累了半个世纪的财富,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但目前我国社保普及面小,保障项目较单一,除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农民、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尤其是40、50下岗未就业者,没有资格享受公共资源。现在,他们又是上赡养老人,下供养子女读书的支撑者。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得不到社会保障,将给整个家庭带来震荡,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老弱病残的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儿童成人教育经费需要迫切解决。再从我国独生子女的状况来看,第一批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由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尽管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比父辈高,就业率高,但家庭、工作的稳定性极其脆弱,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将面临更为沉重的家庭负担,深陷于各种矛盾中。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巩固、贯彻、实施,减轻人口负担,加快国人摆脱世代贫困的速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区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养儿防老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50年代到70年代,成年人面临这样的问题:生七、八个比生一、两个孩子养老送终更可靠,同时家里出现一个摆脱贫困的“拯救者”的机率会更大些。后果是人口猛增,生活的负担更为沉重。与此同时,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急需财产继承人,不吝惜罚款的超生,两种现象恶性循环。要从这种怪圈中走出来,中国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解除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和隐性失业的后顾之忧。进而减少计划生育阻力,人民安居乐业。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得以解除家庭负担,轻装上阵,专心致志的从事本职工作,为国家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政府会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调节社会经济关系,消除分配不公的消极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要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确保国有资产少流失、不流失,必须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杜绝贪污腐败与挪用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基金,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国家财富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私人企业、商业、服务业也要建立私人退休金制度和其他福利制度,杜绝资方车轮战术占用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劳动者通过社保享有生存权。建立社保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力的配置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的作用。人的智力、体力、环境等自然和社会的差异,尤其广大农民收益和社会风险的增大,不可避免地使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失业、破产。这就要求国家向低收入的穷人提供救济,对老人提供医疗津贴、房屋津贴等。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使各种用工形式、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职工都享有劳动保障,从而使市场竞争更法制化、公平化、人性化。
建立社保体制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中国经济进步。如果没有社保制度,公民就必须靠储蓄来解决生存问题,从而降低了社会总需求,人们花不花钱成了中国经济能否增长的举足轻重的筹码。据资料介绍,全国库存积压商品三万亿人民币,国内86%的商品供过于求,市场销售疲软,大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刺激力不足,外需不足,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瓶颈。现今居民储蓄对居民具有“生存”意义,普遍认为储蓄式轻易动不得的,否则,生病、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都随时会成为家庭灾难。所以,人均数量很少的居民储蓄,是不会轻易被调息等措施所牵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保制度,刺激生产、消费,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乡镇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10-28
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11-02
关于我校使用和建立纠错本的几点思考12-02
关于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几点见解10-10
关于如何做好我县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07-29
关于照明企业促销运作的几点看法10-20
关于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的几点认识09-04
兴泰实业集团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