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审查平台

2024-10-01

备案审查平台(精选12篇)

备案审查平台 篇1

最近,不少媒体都在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法规备案审查室一事,有的媒体还称这是中国违宪审查的开始,看后不禁哑然。其实,成立这样一个机构与启动违宪审查机制是两码事。

法规备案审查室只是一个办事机构,连工作机构(如委员会之类)都不是,更不是一个有违宪审查权的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这个权力)。那么,成立办事机构能不能对违宪违法审查有所作用,是否有利于加强违宪审查呢?我认为,目前加强违宪审查不在于是否成立这个机构,而在于是否能建立一套违宪审查的工作程序并公开之,把公民提起的违宪审查建议按程序审查并给予公民一个回答。当然,成立了办事机构可以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但办事机构协助搞法规备案审查并不是现在才开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如果这个办事机构还是像过去那样工作,法规违法违宪的问题依然不会得到太大改变。

法规备案审查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六届全国人大法规是只备案不主动审查。七届、八届全国人大期间对备案法规主动审查,七届全国人大以前法案是由办公厅联系局承担,八届和九届全国人大是由办公厅秘书局承担。不过到九届全国人大特别是《立法法》制定后,法规便只备案不做主动审查了。过去对备案法规进行主动审查工作,由于不提交常委会进行实质审查,结果是劳而无功。

因为这种审查劳而无功,因此在九届全国人大期间,对备案法规主动审查这一繁重工作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立法法》设定的被动审查原则,即通常所说的“不告不理”。真正违宪审查的机制通常是不告不理的。

《立法法》规定了“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国家机关提出的审查“议案”,一般是必须审查的事项;另一种是由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审查“建议”,要经过法规审查办事机构筛选以后,决定是否再送专门委员会审查,专门委员会可以审查也可以不审查。但是,这里“理”没有进入实质阶段。现又回到主动审查的老路,而不启动“理”的实质程序,可能不一定有效。

首先,法规备案审查室是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面的一个办事机构,它没有撤销法律法规的权力,发现违法问题要由法工委提出审查意见报告,而人大常委会的惯常做法是让地方人大常委会自行纠正。由于审查意见没有法律效力,地方人大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法规备案审查室同样可能像以前一样陷入无人理睬的`尴尬。

其次,不管审查工作部门有多少人,而每年通过的地方法规有时多达1000件,还有国务院的法规也要报备,件件主动审是审不过来的。何况光看法律条文很难找到冲突,只有在实施中才会暴露出问题来。

我认为,如果要推动违宪审查,就应按《立法法》的规定,制定对法律法规进行违宪违法审查的程序并公布之,按此程序对近来公民已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的有影响的违宪审查建议进行审查,并将结果公之于众。这才是违宪审查的实质性起步。

备案审查平台 篇2

在我国, 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依法享有一定范围的立法权, 各种法律规范的效力呈现层级化。如何使效力不同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衔接协调、和谐统一, 避免相同层次法律规范之间以及与上一层次法律规范产生矛盾和冲突, 需要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从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建立法规备案审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法规进行上下位法一致性比对、审查比较等, 对法规进行备案审查。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了对国务院行政法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等地方性法规、自治区条例、单行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的备案审查工作。法规备案、审查工作为健全国家法制体系, 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 纠正与宪法、现行法律相抵触的条款,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备案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备案报告、国务院令或公告、法规文本、草案说明、相关的修改、废止或批准的决定;司法解释备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备案报告、公告、司法解释文本。

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 正在各行各业的以信息分析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联规则挖掘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 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发现数据集中项之间的相关联系, 即关联规则。由于形式简单、易于理解, 且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因此, 关联规则已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用来检验行业内长期形成的知识模式, 或发现隐藏的新规律, 但在法律法规分析中的应用却并不广泛。

1 法规备案流程分析

由国务院、地方人大以及高检高法等报备机关将需要报备的法规、条例、司法解释等整理登记后, 提交报备到全国人大。如经格式审查后, 需要继续补充完善的, 应根据审查意见, 补充完善后再次上报。如经全国人大有关委员会或法工委审查后, 有需要纠正的, 应根据纠正意见按程序进行处理。报备机关应根据全国人大秘书局发函的报备文件目录, 确认当前的报备情况。

全国人大秘书局收到报备文件后, 进行格式审查, 审查没有问题的, 进行分类、备案, 并分送到有关专委会、法工委和信息中心。在分送到有关专委会时, 如经专委会确认不属于其职责的, 需重新分送。秘书局根据当年的报备情况, 每年会定期生成报备文件目录, 向报备机关发函核实报备情况;还会统计编写相关的备案工作简报, 并在每年统计出各省的文件报备情况目录, 移交档案部门归档。

有关专门委员会法案室和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法规备案审查室负责, 对已备案的法规进行审查, 形成审查意见报告, 如存在与上位法有相抵触的情况, 需报领导审批后, 提出纠正意见, 交由报备机关纠正。

2 关联分析算法

Apriori算法是现今研究关联规则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虽然之后有许多算法被提出, 但皆是依据此架构做改进或延伸。Apriori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生成特定规模的侯选项目集, 然后扫描数据库并进行计数, 以确定这些侯选项目集是否频繁。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扫描数据库的所有事务, 计算每个项目的发生次数, 产生1候选集C1, 再根据预先给定的最小支持度确定1频繁集L1。然后由L1*L1进行连接运算生成2候选集C2, 再次扫描数据库中的所有事务, 计算出C2中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 并根据预先给定的最小支持度确定2-频繁集L2。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生成k频繁集Lk, 并且不可能再生成满足最小支持度的k+1项目集。

改进Apriori算法的实现是系统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根据需求描述, 系统要求为某一生成的数据集运行数据关联规则挖掘 (数据集已被转化为布尔数据集) , 并将数据关联规则打印出来。此任务可以描述为:给定任意的布尔数据集、最小置信支持度和最低置信度, 以某一算法 (本系统使用改进Apriori算法) 遍历挖掘其频繁项, 并列出满足最低置信度数据关联规则的过程。

由于Apriori算法要求项目集的所有非空子集都必须是频繁的, 因此在数据库中D的事务中寻找频繁项目集时, 需要进行连接和剪枝, 才能挖掘强关联规则。

如果在数据库D中的事务找出所有的频繁项目集以后, 由他们产生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的可信度的强关联规则就很容易了, 可用如下式的条件概率计算出可信度

其中support_count (A∪B) 是包含项目集A∪B的事务数, support_count (A) 是包含项目集A的事务数。根据该式, 关联规则的可以产生如下:

对于每个频繁项目集L, 产生L的所有非空子集。

对于L的所有非空子集S, 如果, 则输出关联规则其中min_confidence是最小可信度阈值。

由于规则由频繁项目集产生, 每个规则都满足大于最小支持度, 频繁项目与他们的支持度可预先存放在散列表中, 以加快访问速度。

假定数据包含频繁项目集L={ I1, I2, I5}, 可以由L产生的关联规则, L的非空子集由{ I1, I2}, { I1, I5}, { I2, I5}, { I1}, { I2}和{ I5}, 其支持度分别是4, 2, 2, 6, 7, 2。

得出的关联规则如下: (每个都列出其可信度)

如果最小的可信度阈值是70?, 则只有第2、3和最后一个规则可以输出, 因为这些产生的是强规则。

下面是部分伪代码:

3 实际系统应用效果

勾选需要审查的备案文件, 单击“法规审查”, 进入法规页面。如图:

选择法规后, 点击关联分析, 系统会自动与现有法律库的法律内容作关联分析, 最后可进入如下图关联分析结果页面:

如图, 分析结果是关联度比较高的法律。显示顺序由相似度的高低顺序排列。显示结果可以通过设置相似度来控制。

4 结束语

采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算法进行法规审查, 极大提高了法规审查的效率, 减少了人为的失误,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法规审查人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随着法律法规库数据的逐渐增大, 其应用效果会更加明显。当然算法本身也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更好地服务于法规审查工作。

摘要: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法规备案审查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监督方式。我国的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包含着违宪性审查和违法性审查两个层次的内容, 其最高层次的法律渊源是宪法。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法规审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具体负责审查工作的人员有极高的法律法规知识要求。因此, 提高法规审查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是当前法规审查工作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法规备案审查的实际, 提出了法规关联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于法规审查工作中,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法规备案审查系统。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算法,备案审查

参考文献

[1][美]Jiawei Han, [美]Micheling Kamber, [美]Jian Pei等著;范明, 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原书第3版) [Data Mining]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08.

[2][新西兰]威滕, Witten (I.H.) , [新西兰]弗兰克, Frank (E.) , [新西兰]霍尔, Hall (M.A.) 著;李川, 张永辉译数据挖掘:实用机器学习工具与技术 (原书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05.

[3][美]吴信东 (Xindong Wu) , [美]库玛尔 (Vipin Kumar) 著;李文波, 吴素研译数据挖掘十大算法[The Top the Algorithms in Data Mining]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5.

[4]卢辉著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思路、方法、技巧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6.

备案审查平台 篇3

笔者认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需在规范性文件生效后方可进行,属于“事后监督”的范畴,人大常委会不宜“提前介入”。

其一,“提前介入”与备案审查的本意和法律的规定不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写的《监督法辅导讲座》第七讲“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中指出,“备案审查,指的是规范性文件在生效之后,要按法定期限报法定的机关备案,由接受备案的机关进行分类、存档,在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间,依法对其监督审查的活动”。可见,备案审查是在规范性文件生效之后开始的,属于“事后监督”。而且立法法第五章第八十九条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监督法第二十九条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综上所述,“备案审查”只能在规范性文件生效后才能进行,不可以“提前介入”。

其二,“提前介入”与“被动审查为主,主动审查为辅”的原则相悖。《监督法辅导讲座》第七讲指出,制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撤销规范性文件的程序,应当掌握好三项原则:一是严格依法办事;二是集体行使职权;三是以被动审查为主,主动审查为辅。其中讲道:“各类规范性文件较多,事先一一審查,接受备案的机关难以胜任,也难以发现实质问题。除少数规范性文件必要时可主动审查外,绝大多数应是在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审查要求后予以审查。”可见,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不宜于推行“提前介入”,而应是“被动审查为主”。

其三,文件草案可以“征求意见”,但不意味着备案审查就可以“提前介入”。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把文件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听取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完善文件的内容,使文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但是,人大常委会对文件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不意味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就可以“提前介入”。

(作者单位:山东省信阳县人大常委会)

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许多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关职责,实际上已经经过了立法博弈,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因此,立法机关有责任通过进一步立法进行详细的规定。立法机关如果不积极履行立法的义务,不仅会使得这些权利与职责有落空的危险,并且也违背了人民赋予其的职责。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篇4

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政令的统一,加强对我乡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本乡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决定”、“规章”等文件。

二、乡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10日内,将正式文件一式三份及起草说明书、有关依据、备案报告各1份,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三、乡党政办具体负责本乡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四、报送乡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乡党政办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二)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

(三)规范性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化要求;

(四)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乡党政办审查报送的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乡政府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六、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主动按时报送备案。对于不报或者迟报的,乡党政办应当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报送。

七、各部门应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乡党政办备查。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篇5

为促进我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维护政令畅通和法制统一,加强对我县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青海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通知》(青府法【2014】14号文及《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部门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20日内,将备案报告、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各2份以及电子文本1份,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多个部门联合起草或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牵头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三、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四、报送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法制办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禁止性规定;

(四)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冲突;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五、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有关负责人签署,签署后应送县政府法制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和备案审查机关违反《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制定规范性文件、不按照《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报备规范性文件、拒不纠正或拖延纠正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不履行备案审查监督职责等,按有关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七、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审查报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八、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在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应主动按时报送备案。对于不报或者迟报的,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报送。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总结 篇6

地调研相结合,尤其是侧重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基层执法人员的意见,在重视宏观合法,不突破上位法规定的同时,在微观上更注重制度的可行性,确实起到了有效贯彻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作用,为政府更好地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服务群众提供了方便执行的依据,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我市规范性文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制度建设滞后,规范性文件适用范围偏窄,尤其对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领域不敢大胆规范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以贯彻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深入探索更为有效的责任追究和实施后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及其部门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备案审查平台 篇7

一、工程管理资料(卷一):

1、市人防办签发的《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设计要求通知书》复印件;

2、人防施工图审查单位出具的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及审查最终意见、设计院审查意见回复及设计变更复印件;

3、市人防办签发的《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图纸审查综合结论意见》复印件;

4、人防地下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以及需要办理地面单体建筑竣工手续的规划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5、合肥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原件一份;

6、人防工程施工竣工报告(表1),勘察质量检查报告(附表2),设计质量检查报告(附表3),监理质量评估报告(附表4),建设单位竣工总结(附表5),施工单位质量保修书(附表6)原件各一份;

7、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原件一份(附表7);

8、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原件一份(附表8);

9、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原件一份(附表9);

10、质监站签发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原件一份;

11、单建人防工程需提供公安消防部门核发的消防验收

合格意见书复印件;

二、技术与质量控制资料(卷二):

12、人防地下室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件一份(国家人防质监站监制专用表格);

13、人防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和技术标准规定的进场试验报告复印件。

三、竣工图纸资料(卷三):

14、规划总平面图、人防工程定位图和加盖竣工章的人防工程竣工图(建筑、结构、通风、给排水、电气安装)一套。

15、按竣工图编制的《人防工程平战转换预案》一套。

建设单位将以上资料备齐后用纸制档案盒分类装齐,按规定对每个档案盒进行标注说明(附表),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报送人防办窗口备案,经审查竣工备案资料齐全后核发《人民防空工程专项验收意见书》,建设单位凭此文件到相关部门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调研报告 篇8

(二)设立办事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审查规范性文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都很强,市、县人大常委会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很难发挥审查监督作用。一要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组织、调研、取证、提出初审意见等具体任务。为此,有条件的市、县人大常委会,要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人员,负责备案审查的具体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与监督法相适应的备案审查监督队伍。没有条件的市、县可考虑在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内设兼职的备案管理员,负责规范性文件以及提出审查要求、审查建议的接收、登记、分送、存档等日常事务工作。在办公室设立备案管理员,有利对外接收文件,向上级人大常委会报备本机关规范性文件和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据调查,目前由于各市、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员都比较少,因此,各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应在常委会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承担分送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同时,市、县人大常委会要配强机关工作人员,在各专门委员会、各工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为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要改善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主体建设,适当增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比例,增加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熟悉法律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审查的质量。

(三)依法规范程序,扎实推进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和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所以市、县既要按法律规定积极实施,又要认真对待,稳妥处理,扎实推进。要建立健全机制,依法规范程序。规范程序、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市、县人大常委会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制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规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程序;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纠错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人大常委会与人民政府的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每年年初,政府要把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计划,及时提交人大常委会,便于及早安排审查。在审查时,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与政府沟通,了解情况,反馈意见,尽量达成共识,为审查规范性文件奠定基础。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进行沟通和协商,提出意见,如制定机关接受意见,对有关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或废止,则审查可告停止。审查中对有些属于有争议、一时拿不准的问题,要与上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及时沟通,把问题搞准。

(四)坚持依法办事,集体行使职权。市、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办事、集体行使职权,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一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原则。无论是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决定,还是同级政府的决定、命令,都是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一旦撤销,就会失去效力,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必须严肃、慎重地对待审查、撤销规范性文件工作,不能草率从事。经审查,符合监督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必须依法予以撤销;对于合法、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维护。有些属于有争议、一时拿不准的问题,应及时与上级人大常委会沟通,把问题搞准,再作决定。二要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原则。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工作规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对规范性文件审查后,需要作出相应决议、决定时,都必须经过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充分审议和讨论,最后通过表决,按多数组成人员的意见,做出决定。

备案审查平台 篇9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说明一式五份。

第八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说明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必要性、制定过程;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的依据;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九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实施行政管理的执法主体有否法定职权依据;

(二)具体内容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

(三)行政审批、许可、收费、强制措施、处罚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与依据是否合法、适当;

(四)制定程序、公布方式是否规范;

(五)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第十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审查报送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履行下列职责:

(一)要求报送机关补充报送有关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材料的,应当及时通知报送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或作出解释;

(二)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应当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有关争议和协商的问题,应当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组织论证和复核。

第十一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发现报送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的,依照法定权限作出处理: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其设定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依据不充分的,提出改正意见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在限期内不改正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改变或者撤销,或者经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后,直接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二)不同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的,由对制定机关具有共同管辖权的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协调一致的,由有关部门限期修改;协调不一致的,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发布形式不规范或者存在技术性问题的,责令制定机关限期处理。

审查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有违法或者不当规定,继续执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其改正之前,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决定。

第十二条 接受抄送的机关认为抄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的,应当向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矛盾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者负责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建议。

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接到书面意见或者建议,应当核实并给予答复;确有问题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改正,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按本规定第十一条处理。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提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申请,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审查时认为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自收到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材料之日起3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制定机关。

对专业性特别强、情况特殊或者需要调研、协调、征询意见的,经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五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改正意见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自行改正,并书面答复办理结果。

制定机关对备案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申请复核;对作出的改变或者撤销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接受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第十六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五条,于每年1月31日前将本机关上一年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送备查。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同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八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清理自行制定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修改或者废止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规定。清理结果应当报送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情况和备案审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履行本规定的职责。

第二十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的,由有关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行政管理侵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备案审查平台 篇10

第一条 为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政令畅通,根据《山东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文件的总称。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等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应当坚持层级监督、各负其责、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要对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负责。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监督、指导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或当地普遍发行的报刊、政府网站、杂志、广播、电视等权威性媒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实施。

规范性文件在政府公报或当地政府指定的其他媒体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五条 镇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同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主办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照本规定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履行备案审查监督职责。

镇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制工作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本级政府、本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报送工作。

依照本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七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符合规定的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及起草说明。其中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2份、起草说明2份。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及起草说明的电子文本。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

(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依据;

(四)制定规范性文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九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和第七条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符合第二条规定但不符合第七条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

不予备案登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文件制定机关。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文件制定机关15日内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按季度公布目录。编辑出版规范性文件应当以公布的目录为准。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超越法定权限;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是否适当;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是否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或者双方的规定;

(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公布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十一条 在审查规范性文件时可采取下列措施,有关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一)要求制定机关提供与备案文件相关的情况和资料;

(二)征询有关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三)组织论证会或者听证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备案登记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

第十三条 经审查,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于30日内作出处理;制定机关应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上报上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逾期不处理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

(二)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规定不适当;

(四)违背法定程序。

第十四条 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负责协调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在工作中发现规范性文件有问题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意见,制定机关或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及时予以核实,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查。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报告、通报、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和法制工作机构应确定专人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可以通过责令审查、指定审查、直接审查等方式监督其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十八条 制定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不按规定报送或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和备案目录的;

(二)不执行备案审查处理决定的;

(三)其他不履行备案审查职责的行为。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下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上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备案审查平台 篇11

摘要本文立足于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实践,简要阐释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考察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践现状和困境,并从厘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扩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之原则、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结果的处理、完善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政府法制机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作者简介:唐群雁,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一、引言

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载体。欧内斯特·盖尔霍恩说过:“在过去的20年里,行政法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行政机关日益依赖于规则(RULES)制定——将其作为制定政策的一种手段。”豍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滞后性,需要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补充、完善和细化。因此,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制约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方面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本文源自http://如需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请上星论文网!查作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制度,是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制和政令统一,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承担着监督下级政府依法行使权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功能。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给备案审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研究,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概述

当前,我国的《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行政复议法》、《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豏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提出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工作要求。我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最初分为备案和审查,备案是指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审查是指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备案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作为统一的、明确的制度,系我国在1982年修改《宪法》时设立;2000年《立法法》实施时,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发展为常设性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豐;2007年《监督法》出台后,其重心由行政机关备案审查转向行政机关和权力机构双轨并重的备案审查制。

目前学术界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研究,着重于从违宪审查角度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时报送本级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的双轨制予以探讨。例如学者王锴就站在法理学的角度,从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实效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审查机关缺乏审查权、备案审查决定互相冲突、备案审查性质模糊、备案审查机关不具备“上位法”解释权等问题豑。本文囿于篇幅所限主要论述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更多地从该制度对政府行为控制的角度展开讨论。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实践现状与困境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实践现状

目前,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主要涉及到政府及其各部门。由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政府报上级政府法制机构,或由制定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政府各部门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据2007年全国地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示范点工作座谈会公布的信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制定或修订了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和制定程序的规章43部;90%以上的市级政府、80%以上的县级政府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005年至2007年6月,31个省级人民政府共收到市级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1937件,经审查发现问题并纠正的达1013件。2006年,全国市县级政府共收到备案的规范性文件50632件,经审查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的达1070件。

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中,各地都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方式方法,创新出了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度、听证制度、前置审查制度、统计通报制度、实施后评估制度等二十多项具体制度,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三级备案”的体制框架,实现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其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的有效监督,确保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困境

尽管我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从1982年设定到至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进一步具体、可操作的法律规定,该制度基在2000年以前基本处于虚置状态,在《立法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出台后才逐步为公众所重视。从2000年以后随着各地相继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随之逐步展开,但由于我国政治文化传统、国家权力结构以及制度本身不完善等原因,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实效并不明显。在实践运行中,我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着备案审查范围不明确、审查标准不统一、审查结果处理方式仍有待丰富和完善、责任追究不够有力等亟待完善的问题。豒

四、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法制思考

(一)厘清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决定于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厘清。但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范围界定,我国目前仍没有确切、统一的标准。在理论上,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务院及其部门、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在自身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针对一般行政事务的文件;还有学者认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实现行政目的所作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行政主体和不特定相对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行为;豓除此之外,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界定还存在着规范性文件说豔、行政规范性文件说豖、其他规范性文件说豗、行政规范说豘、非立法性行政规范说豙等多种学说。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界定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2010年修订)、《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2004年)采用概括的方式规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豛《福建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2010年)第四条则采用罗列的方式规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2009年)采用了概括、罗列的方式两种规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分析上述特点和定义,可以看出以上均主要强调了法定主体、法定程序、普遍约束力、反复适用等特点。深刻理解和把握上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厘清政府法制机构的备案审查工作的范围。

备案审查平台 篇12

为切实做好我省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下同)题材备案公示和电视剧完成品审查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河南省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对所受理的电视剧题材备案公示材料、电视剧完成片等,均一视同仁、按照统一标准审查,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审批形象和氛围,鼓励和引导我省电视剧、电视动画片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电视剧选题、电视剧本和电视剧完成片是其所参与人员的智慧和劳动结晶,且具有商品属性和版权排他性属性,有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严格注意保密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未经所有权人同意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

三、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按照工作时限开展工作,并尽可能快速完成工作。电视剧题材备案公示材料审核的,属一般题材的,要组织尽快完成审核,确保于每月5日前上报总局审查;应当进行剧本审读的,要尽快组成专家组进行剧本审读,形式审读意见并按要求报总局审查。电视剧完成片审查的,要按要求组成审片组组织审查。

上一篇:军训小结之-军训用品和作息下一篇: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