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功能(通用10篇)
森林功能 篇1
森林从形成到发展,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生物演变只受自然力的影响, 演变一直是朝着正向发展。当人类社会出现后, 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破坏大大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破坏, 随着几次的社会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 甚至近几百年的破坏程度超过了从地球上形成生命体至今的总和。致使森林生物群落发生了逆向发展, 森林数量不断减少, 森林品质不断降低, 森林植物种类减少, 同时还降低了森林固有的功能[1,2]。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人们终于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20世纪开始, 世界各地掀起了营造人工林的热潮, 用以扩大森林总量, 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森林演变的正向发展。随着几十年不懈的努力, 地球上森林数量在不断增加, 森林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同时人们减少了废物排放量, 从多方面改变地球生态环境。
1 森林的功能
在地球上, 可以稳定地球气温的首先是海洋, 其次就是森林, 可以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历经了数亿年的变化, 逐步从低等的单细胞生命体进化成了形态各异的高等生命体, 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森林。森林除了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外, 还具有其他的作用:一是森林拥有众多的资源,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库;二是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贮库, 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人类社会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的氧气和能源;三是森林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 在雨季能吸收大量的降水, 减少降雨对社会的危害。在旱季, 森林可以将雨季吸纳的雨水滋润干涸的土地, 还可以将地下水通过根系引到地表, 释放到大气, 从而改善气候;四是森林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一个区域的温度。在现代社会, 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美化环境的作用。
2 人工造林技术
2.1 树种选择
人工林营造要根据造林地的地域、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造林的树种、规格、规模, 做到适地适树, 最好选用乡土树种, 以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
造林苗木的来源一般有2种:一是到苗木的产地选购;二是自己建立培育苗木的苗圃。不论采用哪种方式, 在苗木调运及种子选购过程中, 应当遵守“苗木可以向南、向东迁移上千公里, 向北、向西应当见小迁移”的原则, 这是因为植物的耐寒、耐旱相对来说比耐高温、耐湿的性能小, 这样有利于保证造林成活率。
2.2 建立苗圃
正常来说, 如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就应当建立自己的苗圃, 这样一是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是在造林季节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的损耗, 有利于保持苗木水分, 提高造林成活率。要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好、坡向向南的地块建立苗圃。先建设苗圃的附属工程, 如苗圃的道路、排灌设施等, 然后按照规划平整土地、做床等, 以满足苗木培育的需求。
2.3 造林苗木的培育
苗木的培育分为营养繁殖和种实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优良植株的营养体通过扦插繁育成单个的植株体, 这种繁殖方式育成的苗木, 后期植株形体整齐划一, 生长迅速, 个体都具有优良的性状。种实繁育是用植株的子实体繁育成植株个体, 这种方式繁育的苗木可以保持植株的所有性状, 是植株的传承。
2.3.1 营养繁殖。
正常情况下, 营养繁殖是在植株生长到一定季节 (夏季或秋季) 时进行, 此时营养体已发育到一定程度,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发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个体。具体操作方法:先做好温床, 搭好荫棚, 在适宜的季节剪下植株的营养体, 以当年生健壮的枝条为宜。剪成20 cm长的插穗后, 把插穗插入苗床, 将苗床用塑料薄膜搭成封闭大棚, 对插穗保温、保湿, 必要时要进行遮荫, 有利于插穗生根, 形成完整的植株体。
目前,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可以利用更为先进的喷雾等设施, 将较难扦插的树种繁育成无性系苗木, 这样就可以繁殖一些优质树种进行人工造林, 既扩大了优质材种的人工造林范围, 又为人们利用优质木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 也减少了用材树种成材的时间, 因为无性系苗木具有生长迅速、树形整齐划一的特点, 这是在现代城市绿化中难求的绿化资源。因此, 大大增加了森林经济效益。
2.3.2种实繁育。
先做好苗床, 在适宜的季节 (多数为秋、春2季) 采摘树木的种实, 最好要随采随播。把植物的种实播入苗床, 覆盖秸秆或稻草, 以利于苗床保温和防止苗床水分的过度蒸发, 减少鸟雀和其他动物取食, 保证种实的出芽率。
播种后的苗床要勤于观察, 尤其是到了春季, 正值植物种子发芽的季节, 要根据发芽情况, 在合适的时间揭去苗床上覆盖的稻草, 一般是在阴雨天或是傍晚时揭草, 一次不可揭草过多, 以免刚萌发的幼芽被太阳晒死, 要分3~4次把稻草揭完, 此时种实的发芽率应超过90%。在此期间, 要保证苗床湿润, 也不可以让苗床积水。
在稻草揭完后, 要根据阳光的强烈程度适时给幼芽遮荫, 随时去除苗床滋生的杂草。还应当根据出苗状况, 对幼芽进行适当的移植, 保持苗床幼苗有合适的生长空间。过密, 形不成一级苗;过稀, 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种子发芽齐全后, 要适时遮荫、浇水、锄草、松土、施肥, 直至秋季苗木完全木质化。
苗木验收, 分级:进入秋季, 正常情况下, 一年中育苗管理工作基本结束, 要对苗木进行验收, 分好等级, 做好详细的记录, 以便苗木出圃。
苗木的冬季管理:进入冬季苗木也需要恰当的管理。例如防冻,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 要做好苗木的防冻, 要保持苗床有一定的湿度, 防止苗木产生冻拔现象, 或者在田间覆盖作物秸秆, 减少田间气温辐射, 为苗木保存温度。
2.4 造林
2.4.1 造林前准备。
造林开始前, 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 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 按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 确定造林的密度 (即确定株行距) 。在确定的种植点挖穴 (明穴或暗穴) , 规格为60 cm×60 cm×50 cm。最好是在秋季完成挖穴工作, 因为寒冷的冬季可以冻死土壤中的寄生虫, 有利于疏松土壤, 还可以截留秋冬季节的降水, 为来年造林提供充沛的水分。
2.4.2造林。
根据人工造林需要及造林地的气候特征, 选择适宜的季节造林。根据造林的需求量, 要求按等级起苗, 做好包装, 及时送到造林地, 及时造林, 以保证造林成活率[3,4]。
造林结束后, 还应当对新造林进行必要的管护, 防止牲畜对幼树的践踏, 在极度干旱的天气要给幼树浇水, 确保幼树成活率。当年幼树的抗逆性差, 要对幼树进行抚育, 正常是划定60 cm×60 cm的团状范围, 将范围内的杂草锄净, 将土拢向幼树。如此的抚育工作造林当年重复3遍, 减少杂草对幼树的侵扰, 还可以为幼树保持一定的水分。此外, 冬季, 要做好新造林的防火工作,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春福.拯救森林资源修复森林功能[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22) :58-59.
[2]何昌新, 叶君往.发挥城市森林功能提升城市森林效益[J].现代园艺, 2011 (19) :91-92.
[3]张同图.人工造林技术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7) :101.
[4]乌丽雅斯, 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4) :85-90.
森林功能 篇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根据全国第5次资源清查资料(1994~)及Costanza等人的计算方法估算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八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0601.20×108yuan/a,其中间接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4.94倍;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年平均价值为23095.25 yuan/(hm2・a).在森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空气和保护土壤五项服务功能中,热带雨林、季雨林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量最大为32417.45 yuan/(hm2・a),温带荒漠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最小为12507.90 yuan/(hm2・a);在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当中,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养分循环>林木、林副产品〉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快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最终为实现绿色GDP提供基础,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作 者: 作者单位: 期 刊:生态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5(8) 分类号:X176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 价值森林功能 篇3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临安在碳汇林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4万亩,四旁植树71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114万亩,有林地面积从10年前的333万亩增加到354万亩,年均增加2万多亩;森林蓄积量同比增长210万立方米,年均净增20.9万立方米。临安市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以稳定的政策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稳定的政策决定着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权力,调节着森林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林业碳汇的增加。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临安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竹笋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累计配套公益林资金2100多万元,下拨公益林资金6725万元。
二是落实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护林,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余万立方米。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林地保护奖惩制等制度,坚持专业队伍护林与群众义务护绿相结合,多管齐下,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落实国家的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及民间组织等各种无偿资金和优惠贷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林农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扎实的工程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林业碳汇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1999年以来,临安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根据初步测算,临安市生态公益林年固定二氧化碳75.6万吨,年释放氧气53.6万吨。去年,根据临安市公益林实际,按照区位重要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类公益林拟定了不同的经营方案,拟订了不同的管护标准,一、二、三类林分别给予29元/亩、24.5元/亩、17元/亩不等的补偿。
二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竹笋、山核桃等商品林基地为依托,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为基础,千余公里通道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河流、社区、庭院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藤、花、草搭配有致,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三是大力实施毛竹碳汇建设工程。2008年,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浙江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基地在临安市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项目规划建造毛竹碳汇林715.8亩,预计项目期内毛竹林分可实现净固碳4485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820吨,20年时间里可吸收16400吨二氧化碳。按一辆机动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吨计算,相当于820辆车20年的排放量。
以富民的产业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要让林农支持、参与碳汇林业建设,必须让山区农民富裕起来。通过10多年的建设,临安的林业产业从依靠木质资源为主转为发展竹林、经济林和森林旅游等非木质资源为主,大大增加了森林蓄积量。
一是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山核桃、菜竹、花卉苗木和杨桐特色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临安特色的市域以东“三竹”为主、市域以西山核桃等干果为主的区域产业布局。全市竹林面积从1989年的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是“江南最大的菜竹园”。全市山核桃面积由1989年17万亩增加到46万亩,2009年产量达到13820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
二是培育发展循环产业。依托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天目香山炭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大山核桃蒲、竹笋壳等林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木材、竹材、干果、竹笋、花卉园艺、药材等六大林特产品加工体系,年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山核桃、水煮笋、天目笋干生产和加工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近几年来,临安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天目山森林旅游资源博览会,打响了森林旅游品牌,森林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各类森林旅游景点21处,经营总面积达40多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2%; “森林人家”经营规模已由当初的两三个村十几户农户参与经营,发展到目前的44个村、410户农户7564张床位,22个村成为旅游特色村。2009年“森林人家”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经营收入35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以创新的机制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临安市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十分重视经营机制创新。
一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从2001年起,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临安市全面启动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核发林权证工作。去年,又出台了《临安市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了《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了林木采伐、林权流转等配套改革管理办法。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300余万元,生态公益林火灾险统保面达到100%。
二是高度重视科技支撑作用。以临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逐步引进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管理,实现对森林资源消长与重大森林灾害控制的动态监测。鼓励林场、经营大户开展森林认证。国营昌化林场作为国内首家进行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2001年以来,经认证的木材销售总额比以往增收了近百万元,尝到了森林认证后的甜头。
三是实施林业目标责任管理。坚持以林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排出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与乡镇(街道),每年签订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年终对照目标责任抓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乡镇与满意单位的评选依据,从而使林业工作变成一件一件实事,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责任人。
可以说,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临安的碳汇林业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下一步,临安将着重落实三大举措,推动碳汇林业的建设:一是大力实施5万亩碳汇林建设项目,启动森林经营模式推广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250万立方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新增90万吨以上。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的合作,建立碳汇项目研究示范基地和竹林碳汇定位研究点,积极引进造林、再造林和现有林碳汇贸易相结合的林业碳汇项目。三是参照中国绿色碳基金章程,为企业构建一个以营造林为主、专门生产森林碳汇的临安绿色碳基金,推动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在临安的发展。
浅谈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篇4
森林有很强的调温功能, 茂盛的树冠能挡住50%~80%的阳光热辐射, 因而夏季森林中的气温比空旷地带低3℃~5℃, 比建筑物处低10℃左右。森林中的住宅, 其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热只有没有树林处的1/4~1/15。而在冬天, 森林可以阻挡寒风, 蒸腾土壤水分中的热量, 可使温度比无林地高2℃~4℃。因此, 森林是巨大的空调器, 森林住宅可以大大减少降温取暖的能源消耗。
据资料介绍, 城市附近的森林能节约能源消耗,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使局部地区的气温降低3℃~5℃, 最大可以降低12℃, 并提高相对湿度3%~12%, 甚至33%。据美国林业协会的估算, 仅就树木的降温增湿功能一项, 每年就为美国节约了20亿美元的空调耗能, 从而减少城市对化石能源的总需求。城市森林的节能效应, 主要是通过减少城市居民住宅和办公场所空调的使用量来实现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有40万棵树木, 每年节能产生的效益高达157万美元。南京是我国有名的“火炉”城市, 现在市区和近郊有树木3 400万株, 使夏季平均温度由32.2℃降低到了29.4℃。
2 吸收有毒气体, 减轻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热岛效应, 就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结果。城市树木能明显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减少城市颗粒降沉污染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城市树木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硫, 吸收率达到21%。树木通过叶面气孔进行气体交换, 直接吸收二氧化碳等气态污染物, 也可以通过冠层拦截和阻挡大气粉尘, 经雨水冲刷到地面。据科学家计算, 每公顷阔叶树在生长季每年可释放出0.7 t的氧气;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草, 每年能吸收0.36 t二氧化碳。树木根系是吸收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另一重要途径。
森林植物有巨大的叶面积, 据测算, 每公顷林木的叶面积相当于占地面积的7.50倍。叶表面常凹凸不平, 形成强大的吸附面, 能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减少固体污染。有的树叶还有绒毛, 或能分泌黏性汁液和油脂, 有吸附粉尘的作用。每公顷松林每年截留的尘埃为36.40 t, 水青冈、槭树和栎树混交林每年吸尘达68 t;草坪上空空气中含尘量比空旷地减少2/3。研究表明, 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 可在1 km2范围内降低空气粉尘23 kg, 降低飘尘22 kg, 合计45kg。城市中有林地比无林地的大气中所含烟尘量少56.70%。通过乔灌草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会起到更好的滞尘吸烟作用, 不同树种吸烟滞尘能力不同。榆树为白杨的5倍, 针叶树是杨树的30倍。树木的叶面积总量越大, 枝条结构越复杂, 树冠越庞大, 则降尘作用越明显。森林能有效地减低风速, 对烟尘、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不少工业城市, 每年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平均有50 t左右, 有的高达1 00 t以上, 而每公顷森林一年可以吸附粉尘300 t~900 t。
3 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
城市森林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庇荫和休闲场所。在瑞士, 每年有80%~90%的人至少要去森林中旅行一次。“绿色视率”理论认为, 在人的视野中, 绿色达到25%时, 就能消除心理疲劳, 使人的精神和心里最舒适。森林植物释放的负离子氧, 对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于开展森林旅游、森林浴活动。美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能增强人体的健康状况, 舒缓心理压力。自然植被由于绿色的缘故, 对人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人员发现, 城市森林中的古树能帮助人恢复记忆, 增强自信心。森林越多, 而且分布相对均匀, 越有利于人的户外休闲活动。
俄罗斯和日本科学家发现, 森林植物的叶片、枝干、花朵和果实会散发一种叫“芬多精”的挥发性物质, 能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并能减轻害虫、杂草对树木的危害。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新鲜的氧气, 使城市空气清新。森林不仅通过吸尘作用而大大减少有毒细菌的传播, 而且还能分泌杀菌素。桦木、银白杨、松树、松柏、桧柏、圆柏等, 都有很强的杀菌净气作用。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森林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 森林外为3万~4万个;人口聚集、空气流动差的百货商场, 则高达几百万个。一座中等城市如果有几公顷圆柏林, 就能把细菌含量降到很低的水平。水体通过30 m宽的林带后, 一升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林带的减少1/2。在有植物根系的土壤中, 好气性细菌比裸露的土壤多几百至几千倍, 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而净化土壤, 植物根系还能吸收有害物质, 杀死有毒细菌。
森林还对放射性物质有吸收作用, 栎树吸收15 000拉特剂量的中子———伽玛射线的混合辐射而生长正常, 所以阔叶林具有很高的吸收放射性物质能力。
森林是空气和土壤、水体的净化器。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 t二氧化碳, 释放出0.73 t氧气。每公顷柳杉林, 一年可吸收0.72 t二氧化硫。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龙柏、银杏等, 对二氧化硫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氟化氢、氯气、臭氧、光化学烟雾、醛、酮、醇、醚、安息香吡啉以及土壤、水体中的铅、汞、镉、砷、铬等许多污染物质, 都几乎有相应的树木或其他植物可以吸收。
4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森林植被具有良好的地表覆盖, 发达的植物根系及良好的土壤渗透体系, 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森林植被尤其是乔木的树冠浓密、宽广, 能有效地吸纳大气中的降水。其次, 森林林冠下的灌木、草本及枯枝落叶层进一步截持林冠水, 减少了降水对地面的直接冲蚀, 减少了地表径流。第三, 森林中树木的根系及地上的枯落物改变了土地结构, 使土壤的持水性、透水性增强。大量的试验表明, 有良好森林植被覆盖的林地, 降水时很少或不产生地表径流;无林地则降水稍多就形成地表径流, 易造成水土流失。据国外的研究, 营造水源涵养林, 不仅可提供清凉饮用水, 每公顷森林还可以蓄水约30万kg, 是无林区的20倍。维也纳以3.15万hm2水源涵养林保证了全市日供应量的37.70万m3优质饮用水。美国东部的一些城市, 由于城市森林作用, 出现了清凉饮用水源头。巴西圣保罗市周围已经营造了5 000 hm2的水源涵养林, 10年后即能解决该市饮用水的40%。
森林还可以增加城市的水源和湿度。城市的地面被水泥、沥青固化, 降水的绝大部分都被形成地面径流或通过排水系统流走, 地面雨水无法渗入地下。而有的城市由于地表水被污染, 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却得不到补充, 从而使大城市普遍陷入缺水和出现地下漏斗的困境。缺水城市难以做到用清洁饮用水注入地下, 直接从江河引水注入又会污染地下水, 解决的办法只有靠森林。降水在森林中只能形成0%~1%的地表径流量, 50%~80%被地表落叶层吸收而渗入地下。森林稳定渗水速度一昼夜可达2 800mm, 其地下水流速1年仅2 000 mm, 每公顷森林比无林地多储存水约300m3。一片大森林的地下隐蔽着一座巨的大水库, 而且经森林渗滤的水是清洁的。如果在城市的漏斗区营造大面积森林, 并将城市建筑物的雨水进行收集, 用于浇灌森林, 则城市地下水可以得到补充, 天上地下呼应协同, 城市用水可走向良性循环。
摘要:本文从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能源危机、吸收有毒气体、减轻大气污染、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绿化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成, 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生态学杂志.2004, 23 (3) :88~92.
〔2〕王成, 等.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 (2) :23~27.
〔3〕李婉晖,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途径——流域管理, 生态学杂志, 2004, 23 (6) :97~101.
〔4〕何兴元, 等.城市森林研究进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森林功能 篇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经济价值评估
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功能的经济价值为926 148.85万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822 480.00万元,间接经济价值103 668.85万元.在其间接价值中,涵养水源价值38 643.00万元,保肥保土价值43 397.66万元,野生动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价值5 411.99万元,释放氧气、固定CO2和降解污染物价值16 216.20万元.
作 者:秦万象 林毅 熊奎山 QING Wan-xiang LIN Yi XIONG Kui-shan 作者单位: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刊 名:甘肃林业科技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025(3)分类号:F316.23关键词:祁连山 森林生态系统 直接经济价值 间接经济价值
森林功能 篇6
工程造林, 在我国已全面科学、系统、有计划的率先展开。自70年代末“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以来, 已完成了“五期”。进入本世纪, 国家又相继增设了“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封山育林”、“日元贷款”等工程造林项目, 从而也带动了一些地方“工程造林”建设项目。如:“村村通防护林建设”、“废弃地造林整治建设”, “生态园建设”、“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开发”等, 其目的就是:提高森林占有率, 实现森林整体功能。
然而, 30多年来的“工程造林”建设, 究竟取得什么样成就, 达到什么样效果。从近些年来沙尘暴频发、沙石流现象频繁出现而知, 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这就迫使我们这代人, 还要继续加大对工程造林的实施力度, 绝不能放松管理。尤其是国家出台的重点工程造林项目, 既有它的现实性, 更有它的长远意义。着力解决局部与整体间利益关系, 全民上下齐抓共管, 才能实现工程造林目的。工程造林, 作为林业一项重点开发项目, 政府是有计划部署、有实施方案、有科学管理手段、有强基固本之大计的系统行为, 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在工程造林管理上, 进一步加大力度。运用科学管理手段, 即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成果, 也要使工程造林更加规范化、理想化、功能化。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有增效创收的目的。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细致研究, 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1 行政管理状态
目前, 工程造林在行政管理上, 以制度全、责任明晰、落实及时到位而基本达到健全, 这是因为:上级投入大、要求严, 领导业绩与项目落实情况、运作力度和取得效果直接“挂钩”。因此, 落实得快, 操作也顺当。但在实际过程中, 能否使工程造林达到上级要求, 哪些问题还需改进。
1.1 地点落实情况
要科学布局, 注重发展方向和可操作空间。形成规模;连片面积不少于10公顷为宜。在这方面较关键的是地点的选择。
1) 为使工程造林着实起到防风固沙、水土涵养等作用, 要科学部署, 重点落实。零散较小地块、小水涝地快等不要以凑数形式进行规划。因为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而且会影响耕种而造成诸多不利因素;
2)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目的直观明确。所以在落实时, 首选确定风口、荒漠的裸嵴秃顶的山脉, 这样才能达到防风固沙, 水土涵养之目的, 如随意选择一片防护意义不大的林地进行工程造林项目, 既浪费了有效资金的使用, 也会失去工程造林的意义。
1.2 工程造林的实施,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
如有的村屯山脉裸、秃现象已达80%, 基本沙化, 栽植树苗后, 是“春天绿、夏天黄、秋天见阎王”, 几年来的补补栽栽, 过多的投入, 老百姓也失去了信心。对此只能采取以下方法。
1.2.1 实行集中突破的管理模式
杜绝“以量取胜”的现象, 如一个县 (市) , 一年之搞几个乡镇 (或几个村) , 以集中重点、突击难点、解决关键的方式, 把国家投入的资金, 用在关键部位, 重点区域。加大栽植苗木投入 (换土施肥、遮阴浇水等) , 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栽植一片成功一片。通过经过几年的奋斗, 将会彻底消除年年植树不见林的怪象。
1.2.2 实行统一管理模式
自林权改制后, 农村原有林地基本化整为零, 从几分、几亩到几公顷不等的地块, 从不同栽植状况来看, 格局和生长势参差不齐。经营者基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当一部分人想的是年年春季的成活率, 长远发展意识淡薄。因此, 用“集中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实行股份制经营;或者采取一面坡、一座山、一条沟等, 成立联户经营小组或小队“局部集中管护”;必要时纳入国有林场“分成”管理。彻底扭转“散打散闹”的局面。
2 资金管理情况
工程造林项目开发, 基本上是国家全方位投资, 这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要公开透明, 让群众心里有数。资金使用最好采取村、屯或小组集中使用。设计方案定型后, 由村委会牵头, 经营者自行组织购苗、栽植、管护等过程, 上级部门及时做好衔接、沟通、指导工作, 要科学参考资金使用, 做到明晰、合情合理。遏制挪用、强行摊派、降低或扣除实际投入资金的违法行为。
3 技术管理措施
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技术力量的投入和力度。要运用林业技术普及的手段, 才能实现工程造林项目齐抓共管、日新月异良好氛围。
1) 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部署培训考核, 一方面及时把工程造林的重要意义宣传给大家, 使广大群众意识到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搞工程建设的目的;另方面就是不断提高经营者“植苗、管护、开发”的基本操作水平, 掌握一些林木生长特性, 合理利用林地培育高新品种。
2) 利用新科学新技术, 开发林下经济。林业产业化的兴起, 的确调动起了不少人的积极性。使林业单一的森林经营理念有了活力, 科学理性的间作药材、食用菌、果品等和其他动物的养殖, 已经取得了不可非议的成果。但是, 有些地区盲目、不科学的林粮间作、林菜间作, 也的确使造林地出现了“年年植树不见林”的恶劣现象。
所以, 没有科学技术的操作, 就是蓄意的蚕食林地!要在国家工程造林项目中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开发, 必须慎之又慎。即要因地制宜, 也要固本强基;有了茂密的森林基础, 方可谈林业产业化发展。
4 责任制度
工程造林项目的实施, 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 否则, 连年补植、反复更换树种, 被动调整地块等不良现象即可出现。因此, 工程造林建设计划不能拖延。对工程造林的责任人或单位, 如连续3年内, 苗木生长保存率达不到85%的, 应有特别规定:
1) 由责任人包赔正常损失外, 应当考虑他的林权证是否还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2) 对责任单位, 除追究经济损失外, 主管领导、班子集体必须严查严办。
5 结论
开发工程造林项目, 是在现时代森林资源面临匮乏, 地理环境渐已恶劣的情况下, 国家或地方政府经过科学调研、而采取的科学应对手段, 既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我们的义务。工程造林的成功与否, 要体现了政府的职能所在, 更重要的是:要想实现“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人更旺”的美好环境。要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摘要:工程造林, 是国家推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管理体制上看, 它不但有效遏制“年年造林不见树”的现象, 而且使管护林地的方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经营管理, 实现了更加完善的“有法可依、有据可施、有利可行、有行必胜”的管理模式。从现已实施的“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国家工程造林来看, 效果很好, 虽不排除少部分火烧、病死现象, 但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如再继续加大管理力度, 工程造林的成果, 将会彻底改变目前林地状况。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析 篇7
1 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它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
近年来,国际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视。1991年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Costanza等[2]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划分,总结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在内的16个生态系统的分类系统,并在世界上最先开展了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据 Pimentel等[3]研究报道,全球仅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淤积所造成的损失约60亿美元/a。1978年日本林业厅利用数量化理论多变量解析方法对全国7种类型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经济价值的评估。
自1980年代我国开始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研究工作,1983年中国林学会开展了森林综合效益的研究。1990年中国林学会召开了“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学术讨论会”,系统报道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研究。1999年薛达元[4]等人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蒋延玲等[5]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价值反映在生态效益上,其价值是经济价值的3.92倍。2000年陈仲新[6]等按照自然状况分类,把中国植被类型划分为10类陆地生态系统和2类海洋生态系统,并参照Constanza等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内容
森林是陆地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生态价值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Costanza提出了17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气组成的调节、气候调节、自然灾害的控制、水量调节、水资源保持、控制侵蚀、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元素循环和废物治理、遗传、生物量控制、栖息地、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基因资源、娱乐和文化。侯元兆[7]总结出森林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促进营养物质积累、维持大气平衡、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完善生态系统生殖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进化和发展、保护野生生物、森林游憩及其它社会价值等10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
目前国内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没有统一的分类。综合前人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生产功能。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提供人类所需的实物,如木质资源产品和非木质资源产品、各种林副产品等。森林还是巨大的物种基因库,森林中部分动物、植物和昆虫资源可以利用和欣赏,并能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②生态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效益,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效能等。森林生态系统还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文化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所造就的多样性景观和提供的娱乐、旅游具有社会效益,它提供自然环境的娱乐、游憩、美学、精神和文化价值,提供科学研究对象、美学创作的源泉等。现代社会人类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求,使森林的生态美获得空前的认同,因此这种社会文化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3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
3.1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概况
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积302km2,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917mm。庐山森林覆盖率达76.6%,植物较为丰富,植被类型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乔木、灌木、草本、蕨类、真菌和苔藓,森林群落的垂直成层结构明显。自然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较好,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性植物所占比重较大,共有维管束植物2144种,蕨类植物38科75属204种,被子植物150科800属1900多。其中针叶林面积比重占森林面积的81.1%,阔叶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14%,其它为竹林和灌丛。另有昆虫2000余种,鸟类171种,兽类33种。
3.2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实物价值:林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森林木材和薪碳材,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评估其价值[8]。
undefined
式(1)中,FP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木材价值,Si为第i类林分类型的分布面积,Vi为第i类林分单位面积的净生长量(m3),Pi为i类林分的木材价值(元/m3),结合2005年九江木材价格,可计算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实物价值为7255万元/a。
景观游憩价值:根据对庐山旅游年收入的统计,2005年的游客量达到139万人次/a,旅游门票收入为18765万元/a。近年来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很快,同时带动周边餐饮业、小商品营销业等快速发展起来,这些行业的发展给庐山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4835万元/a,可得到庐山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为63600万元/a。
涵养水源价值:森林能起到水源涵养作用。庐山森林系统涵养水源价值的评估采用“替代工程法”,即用其它措施可以产生同样效益的费用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货币值。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可以根据森林区域的水量平衡法来计算。
V=W·P =(R-E)·A·P (2)
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源量乘以水价。式(2)中,V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价值,W为涵养水源量(m3/a),R为平均降雨量(mm/a),E为平均蒸散量(mm/a),A为研究区域面积(hm2),P为单位蓄水费用(元/m3),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本文以1988—1996年全国水库建设单位库容投入成本费作为森林涵养水源费用,库容量多年建设成本为0.86元/m3,由此可以计算出庐山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为5451万元。
固碳释氧价值: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制造碳氢化合物,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大气中的CO2于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O2。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程式得出植物每生产1g干物质需要1.63g CO2,释放1.20g O2。根据各树种年生长量,通过蓄积量和生物量的转换系数计算生产力:
Sc=1.63×(∑Viri+∑Piai) (3)
So=1.20×(∑Viri+∑Piai) (4)
式(3)、式(4)中,Sc为CO2的固定量,So为O2的释放量,Vi为各树种的年蓄积生长量,ri为各树种的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系数(t/m3),其中杉木为0.54、松木为0.56、阔叶树为1.72,Pi为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的生产力(t/hm2·a),竹林为17.16、经济林为7.09、灌木林为4.18,ai为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的面积(hm2)。固定CO2价值采用固碳造林成本来估算,固碳造林成本为269元/t,释放O2价值采用工业制氧成本估算,工业制氧成本为0.4元/kg[9],由此可以计算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为25923万元。
保持水土价值:①减少水土流失价值。根据土壤侵蚀量和土壤耕作层的平均厚度,可推算出庐山每年减少土地损失面积及其价值[10]。我国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的低限为192t/hm2·a[11],计算得到庐山林地每年潜在土壤侵蚀的最低量为5849472t。林地的实际侵蚀模数为阔叶林0.5t/hm2·a,针叶林7.8t/hm2·a,实际的水土流失为148807t/a,则庐山减少土壤侵蚀的最低量为5700665t/a。以我国耕作土壤的平均厚度0.5m作为森林的土层厚度,林地土壤容重平均为1.10t/m3,则计算得到可能减少损失土地面积1036hm2/a。采用林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价格进行计算,我国林业生产的平均收益为263.58元/hm2·a(1990年不变价),则庐山森林减少土壤侵蚀价值为27.26万元/a。②保肥价值。森林能够减少土壤侵蚀量,保留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等营养物质。
undefined
式(5)中,Vf为森林保肥价值(元/a),d为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t/hm2),s为森林面积(hm2),P1i为森林土壤中N、P、K等含量(%),P2i为纯N、P、K等折算成化肥的比例(%),P3i为各类化肥的销售价(元/t),庐山森林土壤全N为0.17%,全P为0.1%,全K为0.89%,有机质按照每hm2森林的平均贡献价值51.27元/t,结合目前市场化肥价格可以得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保肥价值为455万元。
净化空气价值: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对SO2的吸收、吸烟滞尘、灭菌和降低噪音等方面为环境提供净化服务。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阔叶林对SO2吸收能力值为88.65kg/(hm2·a),针叶林平均吸收能力值为215.60 kg/hm2·a,削减SO2的投资成本为600元/t。采用吸收能力法计算,庐山森林削减SO2的价值为262万元/a。采用森林的平均滞尘能力乘以森林面积,再乘以削减粉尘的成本,可计算出森林的吸烟滞尘价值。据研究,阔叶林滞尘能力为10.2t/hm2·a,针叶林滞尘能力为33.20 t/hm2·a,削减粉尘的成本为170元/t。研究得到庐山森林每年滞尘的价值为11248万元/a,所以庐山森林的净化空气价值为11510万元/a。
3.3 结果与分析
受资料来源限制,本文只估算了庐山森林系统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表1),忽略了生物多样性等价值的分析,因此本文计算的庐山生态价值要比庐山的实际生态价值偏低。庐山森林景观游憩价值达63600万元,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55.68%,高于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也高于国内其它森林保护区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庐山风景区作为世界文化景观,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已很成熟,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实物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6.35%,虽然目前封山禁伐,其价值不能直接利用,但作为保护区,其存在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物种的多样性,对周边区域的环境稳定和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项生态服务价值占森林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39.97%,使其在保护区域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开发策略
4.1 发展生态旅游,减轻系统压力
由于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游憩价值远远超出其直接和间接利用价值,因此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旅游开发时将相关林区分别划为生态保护区或者自然生态保护区进行相应的功能分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把生态环境保护融于旅游开发之中。对景区周边进行生态恢复和改良,搞好景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育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切实控制常驻人口规模和基础建设规模。
4.2 科学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种比例不尽合理,针叶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81.1%。针叶林对各种粉尘的滞尘和降尘作用不及阔叶树种,不利于各种动物的生存,尤其是对鸟类的生存不利,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从树种选择、配置、造林技术、管护措施等方面提高保护措施的科技含量。应逐步展开速生阔叶树种的引种栽培研究及推广,调整林分结构和乔木林郁闭度,清理林内病腐木,促进林下天然更新,使水源涵养林的环境得到改善,质量稳步提高。
4.3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目前在保护区中部分森林的老化严重,时有各种森林病虫害发生,盗伐林木、盗挖林下资源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强以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止林木盗伐和林下资源盗挖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天然林防病虫害的预警机制和防治体系,从法律角度划定造林保护区,设置专职护林岗,保障人员和经费稳定,确保造林成林。减少森林资源的自然损耗和人为破坏,从而维持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4.4 建立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目前庐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多部门共管的局面,涉及到林业管理、土地管理、旅游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部分领域面临管理效能低下,或者都管理不到位的困境。应建立一个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为基础,多部门参与的保护区管理机构,把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土地利用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建立一套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区域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Daily.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DCs Island Press,1997∶1-10.
[2]Costanza R d,Arge R,Rudolf de Groot,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3]Pimentel D,Harvey C,Resosudarmo P.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J].Science,1995,(267)∶1117-1123.
[4]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2-80.
[5]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5)∶426-432.
[6]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17-22.
[7]侯元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12-139.
[8]肖寒,欧阳志云,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0,4(11)∶481-484.
[9]范繁荣.宁化牙梳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5∶283-287.
[10]欧阳志云,王如松,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轮式多功能森林消防车的设计 篇8
1 多功能森林消防车车身结构设计
为了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综合性能,选择多功能森林消防车底盘最大总质量为16 000kg,尺寸设定为长8 068mm、宽2 496mm、高3 180mm、轴距为4 600mm、前后轮的轴距均为2 072mm。
为了提高消防人员的灭火效率,在森林消防车车身设计时,左右共空出了12个格子存放各种灭火装备,消防装备放置在车身两边以方便火场救火快速取用,车头方向可容纳6人进行作业,灭火装置位于车后部,水与泡沫为分开放置形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取用灭火剂。工作时,灭火剂由管路从车身箱体容器中输入车尾部灭火设备进行灭火。车身结构如图1所示。
2多功能森林消防车功能设计
2.1灭火性能
灭火性能是消防车的最基本性能。水是许多国家首选的森林大火消防介质,但常规水的密度大且效率不高。该消防车在常规水灭火的基础上,应用压缩气体泡沫装置为主灭火系统。国标要求:泡沫消防车的泡沫混合液流量≤20L/s时,发泡倍数(20 ℃)必须≥5,射程≥30m。为了实现此要求,该消防车采用“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技术提高灭火泡沫细密均匀度,提高后的泡沫附着性能好,抗烧性能强。由于压缩泡沫的密度非常小,其输送距离可达3km,扬程高达300m,泡沫喷距、喷高30~40m,现场作业移动便捷,为高远距离和艰困环境突发火灾的及时施救提供了保障,发泡倍数可达8倍。消防车还具有辅助消防装备,如方便装载的水泵、风力灭火器、林地切割器等。
2.2 动力性能
拥有较好动力性能的森林消防车可及时到达火灾现场,迅速解决火灾问题。国标规定:重型消防车的最高车速不小于90km/h,0~60km/h的加速时间不大于45s。为满足动力需求,经过初步估算后选配功率为229kW的WD 615.87型发动机,根据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和其他基本参数设计消防车的最小传动比、最大传动比为5.01、80。考虑森林消防车的运行环境以及传动系统组成,选配拥有10个档位的HW15710C型变速器及速比为5.73的主减速器。
2.3 越野性能
越野性能是指车辆在复杂路况上行驶时,通过各种障碍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爬坡能力、软地面通过能力、沼泽地通过能力以及跨越壕沟的能力等。越野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动力性能、驱动模式、底盘刚性、离地间隙和轮胎等。目前,市场上的森林消防车多数选用履带式底盘,虽然有较好的越野性能,但行驶速度慢,易对路面造成破坏。因此,该森林消防车设计为四轮驱动式底盘,同时选配大功率发动机和直径1.24m的车轮。
2.4 行车障碍清除能力
该森林消防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前顶撞装置,挡板由两块钢板压成,并以一定夹角焊接,刀片采用铰接的方式固定在挡板下方,挡板后方的横梁和支架采用矩形钢焊接,整个顶撞装置通过两个支架焊接在车前方。这种装置是森林灭火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使消防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低矮的灌木杂草进行清剿,开辟道路,帮助消防车快速通过或切断火势的蔓延。
1.挡板;2.横梁;3.刀片;4.支架
2.5 开挖防火带能力
森林消防车可以借助犁体在森林大火蔓延的方向横向耕翻出防火隔离带,同时翻起的土垡将地表的灌木丛与杂草完全覆盖,有效防止火势向外蔓延。该森林消防车设计的铧式防火犁布置在消防车的后方,采用3个铧式犁组成开沟器刀片组;设计了上、中、下三个悬架,其中上悬架与消防车固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在中间悬架与下悬架之间设计了两个弹簧,目的是当刀片部分遇上坚固物体时,可以实现回弹的作用;设计了液压缸及液压回路。如图3所示。
1.圆柱导轨;2.上悬架;3.中悬架;4.液压缸;5.下悬架;6.减震弹簧;7.刀片
2.6 通信功能
该森林消防车自主设计研发了“北斗与GPS综合火灾定位评估通信装置”,利用北斗与GPS综合定位火灾评估系统将火灾地点定位,结合分析功能可以确定评估火灾等级,指挥中心通过卫星监测火灾蔓延发展趋势并迅速做出决策,实时指挥消防人员作战。
3多功能森林消防车的性能
3.1 多功能森林消防车的轴荷分配校核
重心位置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试验法,二是估算法。估算法应用于汽车设计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中,各部件的位置已经初步确定,只需要采用分块法对其重心的位置进行估算,并判断是否满足所需要的数值,最后采用式(1)计算汽车重心位置。
式中:L1为重心距前轴距离;hg为重心高度;g为各部件质量;Xi、Yi为各部件重心位置坐标。
消防车的总质量为14 800kg,以前轮和地面接触点为原点,建立质量分块平面坐标图,如图4所示。
M1-车头载人质量;M2-发动机、变速器质量;M3-底盘质量;M4-车身质量;M5-总质量;F1-前轴轴荷;F2-后轴轴荷
满载时,由式(1)计算得出:水平方向车身重心坐标为4 777.54mm,重心到前轴水平距离为3 290mm,重心到后轴水平距离为1 310mm,重心高度为1 609.96mm。
空载时,M4=0,重心位置距离前轴距离2 203.12mm,距离后轴2 396.88mm,重心高度1 227.91mm。
轴荷分配会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零件强度及轮胎寿命,结合重心的位置和式(2)。
可知满载时,F1为41.17kN,F2为103.54kN。空载时,F1为43.57kN,F2为40.05kN。均符合其前后轴轴载质量要求。
3.2动力性校核
选配好动力装置后,根据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传动系的传动比、传动效率、车轮半径等参数,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得出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不同档位的驱动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改变,若只考虑在良好路面行驶时所受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能够得出森林消防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如图5所示。
显然,Ft10曲线与Ff+Fw曲线的焦点便是umax,图中umax为119km/h,符合国标要求。
汽车的加速能力一般用加速时间来评价,笔者使用森林消防车从0m/s加速至60km/h所用的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根据汽车行驶方程式,得式(3)。
此时,Ft=0,利用MATLAB编程,即可得出各档位加速度随车速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高档位加速度小,Ⅰ档时加速度最大,由式(4)可得式(5)。
利用MATLAB编程,得出森林消防车的加速度倒数图,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各档的加速度倒数,加速时间可用图解积分法求得,而加速度倒数下方的面积即为加速时间。多功能森林消防车0~60km/h的加速时间约为24s,符合国标要求。表1为该消防车与其他几款消防车动力性能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该消防车的发动机功率和单位质量功率都处于较高水平,最高车速远远优于其他消防车。
3.3越野性能校核
森林消防车的爬坡能力,是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后的余力全部用于爬坡,同时分动器位于低速档。最大爬坡关系如式(6)所示。
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该森林消防车的最大爬坡度是当变速器在1档时车辆的最大爬坡度121%。
根据式(7):
可得:。
多功能森林消防车行驶在特殊地形时,还会遇到台阶或壕沟等障碍,这时由于其车速很低,故可用解静力学平衡方程来求得障碍物与汽车参数间的关系。
4×4汽车在硬路面上越过台阶时,前轮与台阶相碰,则有式(8)。
计算得:sinα=0.147,根据式(9):
可得:(hw/D)1=0.426 5m。表示为前轮单位车轮直径可克服的台阶高,即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力。
当后轮碰到台阶时,有式(10)。
对前式的分析可知,L/D比值较大时,不论汽车的总质量如何在轴间分配,总会改善后轮的越障能力。
用同样方法解汽车越过壕沟的问题,沟宽ld与车轮直径之比值与上面求得的hw/D值只有一个换算系数的差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式(11)所示。
此处壕沟的宽度上限为1.226 5m。
表2为该消防车与其他几款消防车越野性能对比。
该消防车在越壕宽度和越崖壁高上比履带式底盘消防车略低,但爬坡性能更优。
4 结论
森林生态系统固土保肥功能探析 篇9
1 固土保肥功能的概念及内涵
1.1 固土保肥功能的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固土保肥功能, 是指森林地被物层和枯落物层截留降雨, 降低雨水对土壤表层的冲刷, 减少地表径流侵蚀。同时, 使森林根系固定林地土壤, 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从而达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的作用。
1.2 固土保肥功能的内涵
森林固土保肥功能主要体现在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和改良土壤5个方面。
1.2.1 固土作用
森林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 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 森林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对大气降水进行截留, 减小了进入林地的雨量和降雨强度, 林下形成强壮且成网络的根系, 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 从而达到有效的固土作用。
1.2.2 改良土壤和保肥作用
林木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孔隙度和通透性等物理性状, 有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在养分循环过程中, 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归还的主要途径, 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营养元素和土壤碳库的积累, 提高土壤肥力。
2 国内外森林固土保肥功能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挪威、荷兰、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在不同范围内对土壤保育价值等森林资源价值的评价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学者对植被减少及削弱雨水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美国的农业部、林业部等多部门共同提出了WEPP模型。西欧等国家基于侵蚀过程, 研究提出了欧洲土壤侵蚀模型。美国学者Smith和Wischmeier通过研究分析, 总结出了USLE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2]。Jimenez等学者研究认为, 植被变化对土壤入渗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3]。
2.2 国内森林固土保肥功能研究进展
森林植被固土保肥功能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 国家开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 许多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森林生态功能的研究。陈玉琪[4]的研究表明, 甘肃省“三北防护林”的土壤保育价值达98.09亿元。欧阳志云[5]等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 并得出了中国森林、草地固土保肥的价值。
国内学者对于侵蚀模数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有:基于野外土壤侵蚀调查及室内人工模拟;利用水库、塘坝的淤积量进行推算;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多元回归方程即WEPP等土壤侵蚀模型。由于我国地形复杂, 形成土壤侵蚀的成因差别较大, 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6]。土壤侵蚀带走了大量表层土壤, 损失了表层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如氮、磷、钾等。森林土壤为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养分, 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保持土壤肥力, 促进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和碳等的循环[7]。国内学者针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影响因子, 进行了修正和改进。刘宝元[8]等参照USLE方程, 建立了我国的土壤流失CSLE方程。
3 森林固土保肥功能实物量评估
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 对于固土保肥功能评估采取分别评估固土功能评估和保肥功能评估, 其中:
G固土为林分年固土量, 单位为t/a;X1为林地土壤寝室模数, 单位为t/ (hm2·a) ;X2为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为t/ (hm2·a) ;GN为减少的氮流失量, 单位为t/a;GP为减少的磷流失量, 单位为t/a;GK为减少的钾流失量, 单位为t/a;N为土壤含氮量, 单位为%;P为土壤含磷量, 单位为%;K为土壤含钾量, 单位为%;A为林分面积, 单位为hm2。
4 森林固土保肥功能的研究展望
综合前人学者的研究分析, 在今后研究工作中, 应更加注重固土保肥功能实物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不同学者在对固土保肥功能实物量进行评估时, 由于选取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标准的不同, 不同学者得到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收集大量数据和基础资料, 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以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关于森林固土保肥功能评价的指标,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有的仅从土壤肥力指标来考虑, 有的将所有影响森林植被生长的元素进行分析。不同的指标, 其结果有一定的偏差, 结论的可比性也较差。森林固土保肥功能状况受林分、群落结构、环境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很难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 因此, 应从所有影响因子出发, 借用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及经验, 选择能够反映森林类型实际情况的因子。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对陆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基于此,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土保肥功能出发, 阐述固土保肥功能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过程, 并对固土保肥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固土,保肥
参考文献
[1]赵元藩, 温庆忠, 艾建林.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 (2) :184-190.
[2]Wischmeier, Smith D.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J].Agricultural Handbook, 1978 (3) :537.
[3]Jimenez C, Tejedor M, Morillas G, et al.Infiltration Rate in Andisols:Effect of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6, 61 (3) :153-158.
[4]陈玉琪.甘肃省三北防护林森林资源资产评价[J].甘肃林业科技, 1997 (2) :37-41.
[5]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 (5) :635-640.
[6]杨新.中国土壤侵蚀分区及土壤流失调查[J].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4) :131-136.
[7]刘克锋, 刘建斌, 贾月慧.土壤、植物营养学与施肥[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发挥森林在城市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篇10
关键词: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0 引言
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的扩展和强烈的人口活动明显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发展城市森林是21世纪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应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 a) 具有较高的空气净化功能, 可促进吸收消纳城市产生的污染物质, 调节气候, 增加O2, 减少噪声等, 有助于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b) 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城市森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并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c) 森林是城市形象和实力的象征, 能有效拉动消费, 促进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d) 为缓解人们长期紧张的心态提供良好的环境。当人们走进森林之中, 就能感受到森林的观赏、娱乐、疗养保健等多种功能, 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e) 具有不可忽视的产业经济功能, 在加大城郊、乡村绿化的同时, 可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促进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有助于发展城郊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
1 中国林业发展面对的形势
当前是中国林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主要表现在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 大家对于保护森林、培育森林、建设森林, 从来没有这样高的认识程度。另外, 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蓄积量都在增长。更重要的是每个地方都准备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制订更加宏伟的计划。
之所以能够这样发展, 是与国家引导、高瞻远瞩地提高森林建设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的。同时, 中国不仅提出了自己国家森林发展的规划目标, 且还明确了在国际上应承担的义务。
在中国林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大压力。发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非常好, 原有的森林面积比较多。发展中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建设上, 没有很好地关注森林建设。因此, 与发达国家相比, 他们保持比较好的森林环境比中国容易得多。中国同样也也存在发展中国家过度重视发展或略生态环境的情况。
中国的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干旱地区占到国土面积的52%, 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面积达200×104km2, 西南、南方沙漠化的熔岩面积达90×104km2,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森林建设是很困难的。即使在黄土高原上, 造林的条件也是很艰苦的。特别是在造林面积和造林条件方面, 尽管今后的发展还将面临很多的困难, 但是过去长期忽略而现在明确提出进行森林建设的这种战略理念, 不仅对国内且面向国际, 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目前, 城市建设用地资源匮乏、交通堵塞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迫使我们必须用生态学的思路指导林业发展。即统筹考虑, 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整个建设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进行生态省、生态市、直至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把总体建设工作与城市森林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规划。从生态城市的结构看, 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 还包括生态人居和生态管理。森林建设本身就是在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的同时解决林业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管理的问题, 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城市森林, 指的是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 促进人与自然协调,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由树木为主体植被所在环境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森林建设如此大规模的, 以国家、政府为主体进行工作, 在中国已取得很多经验, 其实施措施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a) 城市森林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城市林业、生态文明与提高人民福祉很好地结合起来;b) 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c)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加快低质低效林的改造, 既保证足够的数量, 又要提升森林资源质量;d) 考虑到土地资源的限制, 应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非木质产业;e) 发展生态旅游, 开发城市和城市周边缘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 如, 森林旅游、养生旅游, 农家乐、采摘活动等;f) 实施林业优惠政策, 进行林权改革,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g) 教育、宣传与鼓励群众参与;h) 加强林业科学研究。
3 关于生态服务功能的问题
生态服务功能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热点, 也是千年评估的中心内容。所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效益, 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工生态系统, 包含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的来讲可以分成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国内外的生态界或林业方面才把生态系统服务作为1个科学术语, 开始进行生态、生态经济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991年, 国际科联环境委员会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 到1997年, 发表的一些很重要且有影响的文章和研究报告中提出粗略估计, 认为全球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能够价值33×1012元, 是当年GNP的1.8倍。提出这个数字以后, 无论国际科学界还是国际政界都引起强烈反响。因此, 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组织了95个国家1300多个专家研究, 进行了联合国千年评估计划研究, 并一直到延续至今。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十二五”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 从生态系统17个方面的作用作了大致估计。尽管这个估计应该说是比较粗略的, 但是仍是很有意义的。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 在于人类活动迅速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以牺牲生态服务为代价换来当前的经济繁荣。有人统计, 20世纪90年代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影响已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 截至目前, 粗略估计至少存在20%以上的资源过度透资。预计今后50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可能会更严重。现在已形成向水资源、能源、健康、农业、生物多样性等的严重挑战, 都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过去不能用量进行度量的, 现在已经做到了, 改变了过去的一般定性研究, 走向了定量研究。关于对生态服务功能作用的认识已跨入新的阶段。
从总体看, 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虽不能说全部都退化了, 但有些方面确实还再进一步退化, 这与现在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密切相关。尽管对碳贮量的研究, 现在已达到定量化程, 但其他方面的问题还在退化, 有些问题还可能存在两面性。因此, 提出整个世界现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60%都处在退化之中的估计是可信的。
这些引起人们的反思。必须改变那种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陈旧观念, 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外部性有待内部化。因为很多生态方面的效益, 就显现在生态建设上, 不仅体现在它本身, 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 农村所保护的森林或城郊所保护的森林, 其生态效益除直接体现在农村或城郊外, 对整个城市也有充分的影响, 这就是生态效益内部化的具体体现。当然, 对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科学估算还有待改进, 现行的经济核算和管理考核制度还存在误导, 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人们对森林的物质生产功能认识和对待尚且不够, 在森林生态功能方面的认识就更加不足。不仅没有很好地将生态功能服务效益引入经济统计, 且在计算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 对保持比较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仅从食用方面能够得到植物种类的功能进行统计;从东北到西南考查一下, 利用森林能提供可利用的非物质产品, 如, 木耳、蜂蜜、药材、人参种植等的价值和潜力发挥情况;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等。应把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森林环境的利用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要改善环境, 又要使群众生活大大受益。
4 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建设工作
林业工作者们吸取国际经验, 为生态功能从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做了大量工作, 大大地提高了森林系统的服务功能, 体现在土壤保育、营养物质积累、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诸多方面。另外, 他们用现有的知识和水平进行计算, 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管理工作初步提升到国家标准的层面。
当然, 这与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中国在长期的生态系统观测中, 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手段, 建立开发了包括科学院组织的CERN中国生态研究网的30几个网站, 林业方面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站点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干旱地区和湿地实验站。此外, 还有各生产部门建设的短期研究网点, 都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奠定了基础, 使中国的生态研究基本上与世界接轨。
利用卫星监测系统到地面定位系统, 实现连续、精确地观测, 为森林生态功能服务建设和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保障了中国林科院以及各省地方在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具体研究, 对森林的碳吸收评价做了非常突出的工作, 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论, 得到国际赞同。
尽管这些工作, 甚至有些已作为国家标准予以颁布, 但是, 应该说还有很多工作仍需进行, 包括科学研究。因为对于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研究, 数据还是不够的。如, 目前很多的地方仍引用一般数据, 把森林对水资源的作用当作水的涵养作用, 把北京、重庆、西安视为同样的生态系统, 其实各处的环境是不同的, 生态环境作用的量, 甚至于正作用和反作用都需要仔细研究, 不能简单地把某个地区的数据机械地搬过去, 计算任何地区的生态承载力。那样, 虽然也能够得到1个数据, 但是这个数据的可靠性是值得考虑的。
5 生态功能评估体系的建立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面了解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近10年来已成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国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发布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林业行业标准, 提出8个类型、14个评估指标, 并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评估提出了参数设置, 把中国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阶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2种衡量方式。a) 直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b) 采用相应的价值评估技术, 用评估结果来衡量。目前, 森林的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很难进入市场。因此, 研究人员只能采用相应的价值评估技术, 如, 防护费用法、替代工程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 通过评估的方式来对其价值进行计量。
值得注意的是, 在功能指标选取方面仍具有任意性。有人选取5个, 有人选取7个, 有人选取几十个。再有, 同一功能在计算方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还有重复计算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是非市场部分进行价值估算的困难, 算出来的许多服务功能量, 与现实统计及实际脱节。为解决这些问题还应该加强研究。
6 城市森林建设
城市森林建设是林业史上的1件大事, 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虽然城市森林建设方面, 很多国家走在中国前面, 但是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举全国之力推动的情况, 在国际上绝对有很大影响。另外, 从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林业主要是木材生产转变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探索和研究, 这是对森林建设认识的一次飞跃。尽管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潜力还很大, 科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城市森林建设工作应秉承4个原则, 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a) 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群众既是城市森林建设的受益者, 又是城市森林建设的主力军, 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做到城市森林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b) 秉承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作到山不破脉, 水不断系, 风不阻道, 城市森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布局紧密结合, 保证城市森林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遵循因地制宜, 充分综合考虑建设区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及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 规划布局不同主导功能的森林, 注意针对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和居民的生态需求;c) 秉承注重文化传承的原则。建设以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城市园林、各类纪念林为主, 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传承体系, 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 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最大限度综合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如,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开发城市森林旅游业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城市森林也可促使房地产增值等。又要加快城市森林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研究, 开展以城市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资产管理的研究, 推动绿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
7 结语
【森林功能】推荐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08-28
美丽的森林400字作文:森林10-09
写保护森林作文600字:呼吁社会爱护森林09-29
六年级世界森林日300字作文:森林防火11-11
200字世界森林日作文:世界森林日的目的07-13
森林安全10-19
国有森林05-20
森林采伐05-24
森林教育05-26
森林休闲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