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镇(精选6篇)
森林城镇 篇1
摘要:根据白水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生态效益为主,兼顾自然景观和经济效益为树种配置原则,对森林城镇建设适宜树种和城镇树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城镇绿化系统、村庄绿化体系、公路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建设等提出了科学的树种选择和合理的配置方式。
关键词:森林城镇,树种选择,配置
营造“山水交融森林围城”具有白水洋特色的森林城镇景观风貌,实施“生态秀美、工贸繁荣的现代化山水城市”建设,是白水洋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确选择和配置树种。该文根据白水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分析了适用于当地森林城镇建设的树种,并提出了合理的配置方式。
1 树种资源利用现状
白水洋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红壤土、黄壤土岩性土和水稻土为主。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植被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为主构成的常绿阔叶林,在林相郁闭地区常生长有耐阴的蕨类植物和藤本植物,人工植被以马尾松、杉树、柏树、枫香、毛竹、杂竹、乌柏、杨梅、柑桔、梨、桃、板栗、柿是、桑等为主的经济果木。
目前,白水洋镇主要以香樟、水杉、法国梧桐、桂花、杜英、塔柏等为道路绿化树种。以杜鹃、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等低矮灌木或草花作为分车绿化树种,行道树常绿、落叶搭配合理,但树种单一,不同道路绿化景观不平行,植物区分不明显;学校、厂区绿化水平较好,公园、小区、村庄等绿化缺乏多样性;乡土树种应用较少,地方特色欠缺[1]。
2 树种选择与配置原则
2.1 树种选择原则
2.1.1 适地适树原则。
白水洋镇自然植被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因此在树种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符合白水洋植被的自然规律。
2.1.2 以乡土树种为主要原则。
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以满足不同空间和立地条件下森林城镇建设的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性、结构稳定、功能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城镇体系。
2.1.3 乔、灌、藤、草相结合原则。
以乔木为主,本地植被为特征,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严格控制草坪面积。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体现园林绿化的特点和优点。
2.1.4 注重特色原则。
树种选择应与城镇自然景观、生态景观相结合,保护和挖掘历史人文资源,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景观,使白水洋人文历史底蕴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构筑具有鲜明特点的城镇绿化体系。
2.2 树种配置原则
2.2.1 景观优化原则。
按照绿化、美化、采化、洁化的要求构建森林群落,体现地域特色和城镇风格,力求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城镇景观。
2.2.2 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原则。
道路、水系、农田和城镇绿化,要将苗木生产、林果生产和生态休闲观光结合起来,以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1]。
2.2.3 生态网络原则。
按照绿化用地的性质,以及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和功能要求,统一规划森林模式,形成连接局部、覆盖整体的生态网络体系[1],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
3 森林城镇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3.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广大居民平时接触最频繁的休闲场所,其绿化风格可体现城镇的生态风貌,是城镇森林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少、能满足公园绿地功能需要的树种[1]。乔木类可选桂花、杜英、银杏、香樟、无患子、枫香、马褂木、罗汉松、金钱松、雪松、白玉兰、香椿、苦槠、广玉兰、黄山栾树、合欢、棕榈、金丝垂柳、浙江樟、浙江楠、红叶石楠、乌柏等。灌木类可选红花檵木、紫薇、夹竹桃含笑、海桐、红枫、杜鹃、梅花、碧桃、南天竺、山茶、八仙花石榴、蜡梅、蚊母树、红叶李、金丝桃、八角金盘、日本矮海棠、月季、珊瑚树、厚皮香、羽元枫、木芙蓉等。藤本植物可选扶苦藤、爬山虎、紫藤、络石、常青油麻藤、藤本月季、薜荔木香等。地被植物可选紫金牛、吉祥草、书带草、石蒜类、中华常春藤、石菖蒲、葱兰、菲白竹、倭竹、大花萱草等。
在营建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时,要充分考虑以乔木为主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当地植被为特征,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群落特征,严格控制草坪面积,注重兼顾旅游性,景观性与生态性的有机结合,与城镇的整体景观及特征文化相结合,反映特定的人文特征、时代特征、环境特征,植物资源构成充满特色与生机的现代城镇面貌[2,3]。
3.2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城镇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通过林带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吸收粉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环境污染,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树种以乔木为主,多树种的群体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防护方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根系深、萌芽力强、抗倒伏的乡土树种,可造树种有枫杨、水杉落羽杉、柳杉、苦棣、香樟、紫叶李、刺櫆、白蜡、黑杨、夹竹桃、广玉兰、紫穗櫆、油茶、湿地松、马尾松、杜仲、三角枫、女贞、桤木、加杨、乌桕等[4]。
3.3 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要体现以绿为主的原则,促使绿地的充分利用和生态效益的发挥。选择适应性、降尘、降噪音功能强及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性气味、无伤害性、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多考虑冠大荫浓的乔木,灌木多选开花的品种。提倡进行立体绿化,形成乔、灌、藤、草复层结构,提升绿地面积和质量。树种有罗汉松、红枫、枫香、红豆杉、海棠类、鸡爪槭、金钱松、池杉、龙柏、银杏、苦丁茶、月桂、白玉兰、白兰花桂花、紫叶李、二乔玉兰、女贞、茶花、含笑、合欢、珊瑚树等。
3.4 森林村庄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森林村庄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要求,力求科学合理,务求实效,提高绿化档次,形成绿化、美化、洁化和森林化的农村绿化景观,同时要着重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根据各村的地理位置,对公园、房前屋后、庭院、村道与乡道、河流、池塘、湿地、水系的绿化,力求达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森林村庄布局体系。尽量考虑乡土树种,宜采用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有机结合,同时兼顾保健植物、香源植物、蜜源植物等。可选树种有桂花、广玉兰、樟树、落羽杉红叶石楠、无患子、杨梅、枣树、石榴、银杏、白玉兰、樱花、乌桕、夹竹桃、浙江楠、杜英、含笑、女贞、冬青、香枫香、红枫梧桐、法国梧桐、马褂木、合欢、栾树、樟树等。
3.5 公路森林廊道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重点建设S322省道公路森林,赤白线城镇主要道路网,选择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采取带状、块状或株间混交等配置方式,群落上层选用高大乔木或喜光树种,下层以耐阴中小乔木和灌木构成。适宜树种有香樟、落羽杉、杨梅、杜英、银杏、无患子、枫香、悬铃木、合欢黄花木、三角枫、刺櫆、紫穗櫆、浙江樟、浙江楠等。这是因为上述树种干形端直,冠大荫浓,固土作用强,抗SO2、氮氧化物、氯化物和重金属污染能力强,防噪声、防风、防雪效果好,寿命长,易管护,有利于交通安全[1]。
3.6 河流森林生态廊道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河流的生态廊道建设,按照河流的地貌特征按照大尺度复层式的生态景观林带和生态防护隔离林带的标准进行。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特有的滨水风光带。双港溪大岙溪、路岙溪等局部地段可结合村庄绿化、苗圃果园和农田林网进行,接近主要居民点区域,以景造景观生态林为主。永安溪、渭溪等山区地段结合集水面、林相改造、水土保持措施等建设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五家溪、划溪、界岭溪等地段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重点营造景观林,发展为滨水风景林地。植物配置采用复层群落配置,充分发挥林带的生态隔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树种选择耐水湿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土壤流失、巩固堤岸等功能,以及疏导洪水、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作用的植物。树种选择垂柳、枫杨、落羽杉、中山杉、水松、水杉、湿地松、柏、无患子江南桤木、女贞、柳树、榔榆、木荷、枫香、含笑、乐昌含笑、杨树、珊瑚树、重阴木、臭椿等。
3.7 农田林网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农田林网建设,坚持因害设防,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并重,营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林网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城乡生态安全。可选择水杉、落羽杉、湿地松、池杉、柳杉、红叶石楠、无患子、黄连木、深山含笑、夹竹桃等根深干直、冠密、不易风折、速生、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的树种[1]。
参考文献
[1]孙建敏.“森林临海”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1(4):57-61.
[2]胡祥林,李安康,徐卫城,等.东阳市平原绿化现状及发展规划[J].绿色科技,2012(7):11-13.
[3]杨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慈溪市坎墩街道绿地系统规划[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2.
[4]魏立栋,郦煜,夏旭蔚.黄河中下游防护林的构建模式——郑州黄河防护林模式的研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4(3):26-28.
森林城镇 篇2
镇上建绿化广场,村庄里花木扶疏,河道旁和公路主干道两侧绿化整齐划一。近年来,善琏镇以创建湖州市森林城镇为契机,投入300多万元用于镇村绿化建设,一个绿色森林城镇基本形成。
在绿化过程中,善琏镇按照《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善琏镇创建森林城镇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构建“一心、一轴、三区一带”的森林生态系统”。“一心”是指中心镇区公园绿化系统。近年来,该镇在广场、企业、单位、居住区等城镇建成区内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公路主干道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市级绿化示范村达到45%以上。全面改造城镇绿化。“一轴”是指滨河公园生态绿化为主轴。营造沿岸绿化景观轴。到目前为止已种植双排苗木65公里。努力营造田园型和谐人居环境,逐步推进沿河岸风景区。“一带”是指三新公路景观带、湖笔一条街旅游观光带。
通过不断改造城镇绿化,使美丽的园林、街区、庭园、道路,为善琏镇增添了风采。以“建设绿色城镇、打造绿色家园”为主题,着力打造了绿色大道、绿色村庄、生态河道等亮点工程,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绿化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不断推进我镇区域的绿化增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森林城镇 篇3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我国开始重视城镇森林建设的整体规划[1,2,3,4]。岱山县高亭镇位于岱山岛东南部, 东与长涂镇相峙, 北与东沙镇、岱东镇接壤, 南与秀山岛隔海相望, 西与岱西镇相连, 是岱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全镇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8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47.56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30°07'-30°31', 东经121°31'-123°17'。高亭镇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道, 面向西太平洋经济带, 国际航线穿越县境;离定海11海里、宁波46海里、上海洋山港20海里, 是全县政治重镇、地域大镇、海洋经济强镇。
1 特色与优势
高亭镇处于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害, 面向西太平洋经济带, 国际航线穿越县境, 是岱山县的政治重镇、地域大镇和海洋经济强镇;人文景观独特, 旅游资源丰富, 以慈云禅院为中心的磨心山, 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依托自然山海骨架特征和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 突出海岛特色, 以“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为目标, 努力把高亭镇建成“山海相联, 林水相依”、“山、海、城、林”有机融合的“海岛型森林城镇”。
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理论为指导, 切实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 围绕“扩面提质”目标, 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以“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为目标, 充分利用高亭镇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 突出海岛特色, 科学编制, 合理布局, 高规格、高标准实施绿化工程, 建设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6]。
3 建设原则
森林城镇建设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3.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城镇森林是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森林城镇建设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树立城镇与自然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理念, 充分发挥城镇森林在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空间。
3.2 突出重点、强调整体效果的原则
以营建建成区绿地系统为重点, 通过实现镇区与村级绿地的相互补充, 建设林水结合的开放式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城镇森林对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提高城镇森林整体生态功能, 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3.3 因地制宜、体现本土特色的原则
根据高亭镇的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历史文化, 遵循自然规律, 通过建成区绿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提升、森林村庄建设等工程, 构建以乔木为主体的城镇复合森林生态系统, 体现本土特色, 构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森林意境与生态格局, 打造森林城镇特色。
3.4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
森林城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森林城镇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将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 协调好森林城镇建设中各部门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4 总体布局
根据高亭镇绿化实际情况并结合高亭镇总体规划, 在建设区范围内建立“一心、一屏、多带、多点”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
4.1“一心”
“一心”以建设建成区完善的绿地系统为核心, 通过对建成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绿地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建立类型完善、功能全面、布局合理的森林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大力建设公共绿地, 提高建设品味和档次, 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2“一屏”
磨心山生态绿屏建设。磨心山位于高亭镇建成区北部, 是整个高亭镇的最高点。由于磨心山的存在, 使整个高亭镇形成从北向南阶梯式降低的地形地貌, 同时也使高亭镇建成区形成背山面海的整体态势。磨心山生态绿屏在制氧固碳、促进大气海陆循环, 减轻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包括自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建成区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海陆间生态系统。磨心山生态绿屏建设是整个高亭镇绿化体系建设的支撑点。
4.3“多带”
包括海岸线、道路沿线、山体沿线等带状绿化建设。高亭镇为海岛乡镇, 三面靠海, 而且包括多个岛屿, 因此海岸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森林城镇建设的特色和亮点;道路绿化是整个森林城镇绿化体系的脉络, 由于境内没有高速、铁路、国省道等重要通道, 但遍布整个建设区的县、乡村级道路网络是森林城镇绿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整个建设区山地面积较多, 山体、山边绿化是森林城镇建设的核心。
4.4“多点”
“多点”包括森林村庄和一村一景特色景观等点状绿化建设。高亭境森林村庄、一村一景特色景观建设是森林城镇绿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亭镇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各村庄应根据自身特色和文化渊源建设相应的主题公园或节点绿化, 对于展现各个村庄自身形象、提升全镇绿化品位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1) 城镇森林是集生态、社会、自然、文化为一体的林业生态体系, 是生态化城镇的基本支撑。建设森林城镇对于改善桃花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 高亭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对高亭镇森林城镇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对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通过对岱山县高亭镇绿化现状实地调查和分析, 依托高亭镇自然山海骨架特征和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 提出“一心、一屏、多带、多点”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 并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对高亭镇森林城镇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对于指导高亭镇建设“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森林城镇,城镇绿化,海岛港口森林城镇
参考文献
[1]黎祖交.关于资源、环境、生态关系的探讨――基于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表述[J].林业经济, 2013 (02) :11-15.
[2]姜文彬.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及规划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03) :200-202.
[3]何兴元.城市森林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 2005, 3 (5) :14-16.
[4]潘丹, 罗成, 邹馥蔓.广西三江县森林城镇建设规划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 2012, 41 (4) :394-396.
[5]邵海燕, 吴维, 王晓玉.淳安县汾口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 2016, 45 (1) :64-66.
天城镇森林防火专项考核办法 篇4
2013年森林防火专项考核办法
为了切实搞好我镇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维护森林资源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鼓励先进,杜绝责任缺失,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天城镇2013年森林防火考核办法。
一、考核标准
(一)基础工作(35分)
1、宣传发动(5分)
召开专门的村居会议安排部署防火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在醒目处、重要地段刷挂至少十条以上宣传标语的,记5分,否则不记分。
2、责任书(5分)
森林防火责任书签订齐全,记5分,否则不记分。
3、应急队伍(10分)
组建了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并且能够及时响应集结命令的,记10分,否则不记分。
4、车辆(5分)
至少安排有一辆以上森林防火巡查车的(含摩托车),记5分,否则不记分。
5、工具设备(5分)
配备有灭火扑救工具,且保养维护管理规范,能发挥作用的,记5分,否则不记分。
6、护林巡逻(5分)
组建森林防火巡逻队,巡山护林员保持到岗到位,巡视记录齐全的,记5分,否则不记分。
(二)日常管理(15分)
1、防火专干设置到位,并正常履职的记5分,不到位或不能履职的不记分。
2、对特殊人群实施监督管理到位的记2分;不到位的,根据实际落实情况按比例扣分。
3、巡山护林人员尽职尽责,在岗率达到100%的,记2
分;护林员不在岗或履职不足的,不记分。
4、对重点地段、山头分片责任制落实到位的记2分;部分到位的按比例记分;不到位的扣2分。
5、防火预案制定、落实到位,记2分;有缺失或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的,酌情扣分;不到位、无预案的扣2分。
6、防火档案资料齐全,专人专档管理,记2分;有缺失的,记1分;缺失严重或未建立防火档案的,记0分。
(三)值班巡逻(20分)
1、按时进行巡逻检查,节假日和高险情期间每日进行巡逻检查,有完整记载的记10分;巡查间断、记载不完整的酌情扣分;不进行巡逻的扣10分。
2、防火值班制度落实到位,值班人员无缺岗漏岗的,10分;落实不到位或值班人员缺岗漏岗的,不记分。
(四)野外用火管理(10分)
认真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各项规定,火源管理措施到位,坚持依法治火,辖区内无违章用火现象发生的计10分。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扣5分,即发生一起火情的、上级通报隐患的、未经批准擅自野外用火的。
(五)信息通报(20分)
辖区内全年无火情发生的,记20分;对辖区内发生的火情,及时上报并按预案进行处置的,记10分;未及时上报火情或不能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的,记0分。(发生二次以上火情的,无论处置情况如何,本项直接记为0分。)
(六)实行一票否决制
1、凡年内发生三起以上野外用火或存在防火隐患未进行整改的村居,取消该村居考核资格;
2、凡年内发生森林火灾或有人员伤亡事故的,取消该村居考核资格。
二、考核方法
(一)森林防火考核工作纳入天城镇工作考核范畴。考核以平时检查与考核相结合,采取“听、查、看、访”等方法进行严格评比。
(二)凡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警)、火情且考核评比成绩居位前矛的村居,年终考核时由镇政府通报表彰,并对村居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考核奖励设置先进单位三名,先进个人三名。
森林城镇 篇5
1 特色与优势
1.1 自然景色优美, 文化底蕴深厚
桃花岛是集自然、人文、神话为一体的非常有特色的岛屿。桃花岛即为金庸先生所著小说中著名的东海小岛。岛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庙、庵、花、林、鸟、军事遗迹、历史纪念地、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于一体,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茂。桃花岛拥有舟山群岛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东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是中国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普陀佛茶的主产地, 又是浙江省沿海地区林木品种最多的岛屿, 素有“海岛植物园”的美称。
1.2 历史悠久, 森林资源丰富
桃花岛历史悠久, 宋乾道在《四明国志》将桃花岛誉为“海上仙山”。桃花岛森林资源丰富, 全岛植被覆盖率75%以上。树木花卉资源十分丰富, 树木有73种、356个品种, 其中属于国家自然保护范围的珍稀树种达数十种。桃花镇绿化成绩突出, 已形成一个以河流、公路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为基本骨架, 以海岸、河网、山林绿化为特色, 村庄绿化、城镇绿化共同推进的综合性绿化体系格局。
2 指导思想
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为目标, 充分利用舟山市桃花镇自然环境、森林资源、经济条件等优势, 制定“让城镇融入森林, 让森林拥抱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保障城镇的生态安全, 构建森林文化,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从而使桃花镇成为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级森林城镇。
3 规划原则
3.1 生态优先, 以人为本
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建设的因素, 如土地、资金、规模等, 充分结合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等技术, 制定适合当地森林城镇建设的规划, 将生态、文化、休闲和休憩有效结合起来, 建设出既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3.2 城乡统筹, 注重整体
镇域内田园、山体、海景与城镇内的各类森林绿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构建良好的城乡统筹森林生态系统, 既能形成优良大环境, 又可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将城镇外围森林体系对改善城镇区生态环境质量重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使区域生态达到综合平衡。
3.3 生物多样性
规划时应将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绿地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 才能适合生物种族的繁衍和生存。对于不同的植物, 要根据其特性设计不同的种植规划。
3.4 以当地物种为主
严格从生态学原理出发, 以乡土物种为主建立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并适当引进经过试验研究确定能在当地生存的外来物种, 使城镇森林绿地的物种多样化。
3.5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根据桃花镇的自然特征, 突出桃花岛侠客仙岛、世外桃源、山海风光等特色, 营建空间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完善、植物群落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海岛人文森林城镇”。
4 总体布局
根据桃花镇绿化实际情况并结合桃花镇总体规划在镇域范围内规划建立“一心、一区、一廊”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
4.1“一心”
以中心镇区绿地系统建设为重心。中心镇区绿地系统建设以东南侧绿色山体和西北面田园池塘为自然背景, 以几处山脚下的集中公园为重点, 以现有自然沟渠的滨水绿带为联系。通过对镇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绿地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森林城镇绿地生态系统[1,2]。
4.2“一区”
即桃花岛风景名胜区。桃花岛风景名胜区由西北大佛岩片区、东南安期峰片区和东北悬鹁鸪片区3个部分组成。根据桃花岛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特征、功能发展定位, 规划其性质为:以优美的海岛自然生态和独特的金庸武侠文化为主要特色, 融宗教文化、渔家风情于一体, 是以观光游览、海滨度假、文化探源、宗教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空间结构为“两山一岛分三片, 一心四环连九区”的结构形态, 即由西北大佛山、东南对峙山和东北悬鹁鸪岛这两山一岛将风景区自然划分为3个片区, 由宫前服务中心发散出的海陆4条游览环线连接风景区内的9个主要功能区[3,4]。
4.3“一廊”
为联系城镇建成区、桃花风景名胜区的山林生态廊道, 是隔离风景区和城镇建设区的生态廊道, 在该区域内进行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内容, 发挥其生态隔离、调节大气循环、固碳制氧、引风防风等生态功能。同时在该区域内应注重森林村庄建设和滨海湿地保护。滨海湿地建设应结合滨海鱼类、鸟类保护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整个城镇森林生态系统, 以“一心”为核心, “一区”为亮点, “一廊”为特色, 对美化当地环境、充实自然景观内涵、提升景观档次、建设“海岛人文森林城镇”有重要支撑作用[5,6,7]。
5 结语
城镇森林是集生态、社会、自然、文化为一体的林业生态体系, 是生态化城镇的基本支撑。建设森林城镇对于改善桃花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桃花镇是海岛旅游名镇, 规划提出的建设“海岛人文森林城镇”特色突出, 定位明确。本规划在实地详尽调查城镇建设和森林资源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海岛型森林城镇的切实可行的生态建设模式[8]。规划提出的城镇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防护林体系完善与提升、森林村庄建设等重点建设工程,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为浙江省海岛型森林城镇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分析了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的特色与优势, 介绍其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并提出“一心、一区、一廊”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绿化格局, 以期为建设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森林城镇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浙江舟山,普陀区桃花镇
参考文献
[1]黄士文, 谢国权, 陈晓强, 等.横河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优劣势和规划原则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10) :216-218.
[2]熊琦婧.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 2011, 25 (3) :71-75.
[3]朱堂林.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布局及特色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 2013, 27 (2) :61-64.
[4]张建锋, 单奇华, 沈立铭, 等.浙东平原乡村人居林建设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3) :16622-16624.
[5]王柏昌, 储冬生.平原地区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5 (3) :26-28.
[6]单奇华, 张建锋, 沈立铭, 等.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12, 31 (6) :1411-1418.
[7]叶功富.城市森林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森林城镇 篇6
浙江省森林城市 (城镇) 是指城市 (城镇) 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 强调城乡绿化协调发展, 注重森林多功能利用和多效益发挥, 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 并经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批准授牌的城市 (城镇) 。森林城镇的建设区域为建制镇的行政区域。
201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发布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把“森林浙江”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使浙江省的森林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浙江各地的创建森林城镇活动正在积极有效开展中。
瑞安市计划在3年内投资13亿元用于绿化建设,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目标在5年内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因此, 塘下镇作为浙江省瑞安市经济发达的乡镇, 拥有诸多的资源和经济优势, 建设森林城镇, 既是建设森林浙江、森林瑞安的客观要求, 也是增强塘下镇自身综合竞争力、适应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 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2.1 地理位置
塘下镇位于瑞安市东北部, 西靠集云山, 北接温州, 东抵东海, 面积约86km2左右。包括塘下、罗凤、鲍田、海安、场桥5个办事处。距瑞安市中心城区约9km, 北距温州市区约25km。
2.2 地形地貌
塘下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多丘陵, 东部为沿海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 平均海拔10m以下, 北部群山重叠, 山脉最高峰烟墩山海拔661m。
2.3 土壤条件
塘下镇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盐土、水稻土和潮土等5大土类, 以红壤为主。水稻土是该镇主要耕作土壤。
2.4 气候水文
塘下镇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全年无严寒酷暑, 冬短夏长,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9℃, 1月为最冷月, 最低气温-7℃, 8月为最热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110~2200mm, 雨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夏季多东南偏东风, 冬季多西北偏西风, 平均风速1.9m/s。
塘下镇江河溪流众多, 水利资源丰富, 境内江、河、湖密网如织, 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主要干线河流有温瑞塘河、中塘河、韩田大河等, 是粮食产区抗旱、排涝的重要水道。
3 城镇森林现状
瑞安市塘下镇森林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 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 浙东南丘陵低山栲细柄蕈树林分区, 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资源丰富, 以松属树种为主体林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植被的逆向演替加剧, 导致境内的原生植物绝大部分被次生针叶林所代替。其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植物群落。
现有森林资源是塘下镇重要的生态屏障, 对保障全镇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森林的各类结构不甚合理, 林分质量不高, 森林的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 规划应以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为目的, 加强对各类森林的合理配置, 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 提高林分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 逐步建设完备的城镇森林生态保护体系。
4 树种选择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
坚持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 优先选用具有优良品质的乡土树种和有成功造林经验的引种树种, 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
(2) 丰富植物种类, 发展珍稀树种的原则。
城镇森林树种的选择应丰富物种、品种资源, 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综合利用, 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 搭配一部分慢生树种, 尽快进行普遍绿化。
(3) 以乔木树种为主体, 乔灌相结合原则。
城镇森林树种的选择应以乔木树种为主, 构建城镇森林植被的骨架, 适当配置灌木、藤本及草坪地被植物等, 形成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
(4) 生态效益优先, 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
在合理选择生态树种的基础上, 必须兼顾树种的景观和经济效果, 要实现树种观赏特性多样化, 选择部分产量高、品质佳、抗逆性强、经济效益好、收获期长、有发展前途的“名、特、优、新” 经济林品种。
5 适生树种的选择
5.1 树种的分类规划
调查分析树种的生长适应性, 根据塘下镇森林城镇的结构规划布局, 对空间区位及其立地条件、功能目标相对具体的城镇森林构成单元类型进行树种的选择规划。
5.1.1 道路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规划目标是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的道路小气候环境, 对道路交通污染有良好的隔离防护和吸收净化功能。常用树种见表1。
5.1.2 水系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根据规划, 水系林网主要包括温瑞塘河、中塘河、南河湫、龙河水系等各级河道的防护林带。
规划目标:以沿温瑞塘河等水系的固堤护岸和洪涝灾害的生态防护为主要目标, 并形成沿岸特色风光带, 以及其他滨水景观 (表2) 。
5.1.3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农田四旁隙地, 与农田水渠、耕道绿化相结合, 形成高密度林网生态网络体系, 实现有效农田生态环境防护, 形成具有特色的城郊现代田园风光, 并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优化的综合目标 (表3) 。
5.1.4 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规划
规划目标:形成以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功能为主导、兼具乡土景观特色与观赏游憩功能、生态稳定安全的城镇水源涵养生态林 (表4) 。
5.1.5 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规划
规划目标:根据塘下镇现有的丘陵山地地貌特点及其现存次生植被, 通过封山育林、荒坡绿化、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方式, 营造水土保持林, 使生态治理和发展生态产业相结合, 促进水土保持林经营的良性运转 (表5) 。
5.1.6 景观林树种选择规划
规划目标:根据地貌特点及其现存次生植被, 通过营造景观林, 使生态治理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 促进森林城镇的良性运转 (表6) 。
6 森林群落配置
城镇木本植物群落是城镇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关键, 森林群落配置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 根据植物的形态 (单株形态和群体形态) 、习性 (生态学习性和生物学习性) 和生态效能, 将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群落配置应遵循生态学原则、功能性原则、美学原则、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以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 利用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群落配置, 构建乔灌草藤复层结构模式、多树种混交结构类型的近自然森林群落。
6.1 城镇、村庄斑块绿地群落配置
城镇、村庄等斑块绿地群落配置应根据各区的特点配置相应的植物材料以突出主题。城镇、村庄等斑块绿地群落结构宜采用常绿、落叶阔叶林, 其中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合理搭配, 形成复层混交形式, 以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提高绿量, 改善生态环境。
(1) 基调树种:
香樟、榕树、桂花、银杏。
(2) 主要树种:
枫香、黄山栾树、罗汉松、红叶李、红枫、乐昌含笑、樱花、杜英、广玉兰、紫薇、海桐、八角金盘。
(3) 配置方式:
自然式块状复层混交。
(4) 植物群落:
香樟+广玉兰+黄山栾树+紫薇+海桐;香樟+杜英+樱花+红枫+海桐;榕树+桂花+深山含笑+红枫;榕树+枫香+杜英+樱花+紫竹+八角金盘;香樟+枫香+广玉兰+桂花+红叶李。
6.2 城镇山地生态林斑块绿群落配置
城镇山地生态林以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叶为目标森林群落, 通过以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为中心的林相改造, 使景观上近于自然, 结构和功能上与当地植被相同或近于自然。加强间伐抚育等措施, 严格保护现已零星分布的地带性植被和林下灌木, 建设生物多样性核心区, 加快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
(1) 基调树种:
木荷、香樟。
(2) 主要树种:
大叶冬青、石楠、女贞、青冈、枫香、臭椿、黄连木、栾树。
(3) 配置方式:
自然式块状混交。
(4) 植物群落:
木荷+枫香+栾树+青冈;木荷+臭椿+黄连木+石楠;香樟+枫香+女贞+栾树;香樟+黄连木+栾树+大叶冬青;木荷+香樟+栾树+黄连木。
6.3 交通干线廊道绿地群落配置
城镇廊道绿地是城镇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丰富廊道景观的有效方式。群落配置规划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声的植物, 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立体层次绿化模式, 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1) 基调树种:
香樟、无患子。
(2) 主要树种:
女贞、杨梅、红楠、夹竹桃、香樟、木芙蓉、乐昌含笑、湿地松、红叶李、樱花、黄花槐。
(3) 配置方式:
行列式、块状复层混交。
(4) 植物群落:
马褂木+桂花+女贞+黄花槐;广玉兰+桂花+杨梅+樱花+夹竹桃;广玉兰+香樟+深山含笑+木芙蓉;马褂木+桂花+香樟+夹竹桃;银杏+桂花+香樟+湿地松;广玉兰+香樟+桂花+夹竹桃。
6.4 河道水系廊道绿地群落配置
河道水系廊道绿地的群落规划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 从人的需求出发, 规则式和自然块状相结合, 生态防护和滨河景观构建并重, 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合理搭配, 以耐水湿和抗污性强的植物营造复层稳定的河道水系森林群落。
(1) 基调树种:
水杉、池杉、香樟。
(2) 主要树种:
香樟、湿地松、臭椿、木芙蓉、喜树、垂柳、女贞、银杏、浙江柿、夹竹桃、桃、枫杨。
(3) 配置方式:
规则式复层混交、自然式复层、块状单层。
(4) 植物群落:
水杉+桂花+香樟;水杉+香樟+臭椿;池杉+木芙蓉+夹竹桃;池杉+垂柳+木芙蓉;银杏+喜树+桃;喜树+水杉+桃;浙江樟。
7 结语
根据瑞安市塘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 对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景观林的树种进行科学选择, 与城镇、村庄斑块绿地、城镇山地生态林斑块绿地、交通干线廊道绿地和河道水系廊道绿地群落合理配置, 这对于稳定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 努力营造“城乡遍绿、四季花香”的“森林瑞安、宜居家园”新形象, 为瑞安市塘下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摘要:指出了塘下镇城镇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据浙江省森林城市 (城镇) 主要评价标准, 强化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生态理念, 重点打造建成区绿化, 全面推进城镇森林屏障、山体绿化、通道绿化、水系林带、农田林网、特色产业林基地建设, 提高塘下镇的森林覆盖率, 使塘下镇成为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省级森林城镇。建立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 正确选择树种和配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努力营造“城乡遍绿、四季花香”的“森林瑞安、宜居家园”新形象, 为瑞安市塘下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根据瑞安市塘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 对森林塘下镇建设所适宜树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合理的配置方式。
关键词:森林城镇,树种选择,森林群落配置,瑞安市塘下镇
参考文献
[1]叶镜中.城市森林的布局模式与“绿色南京”营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 2003, 3 (1) :13~15.
[2]童丽丽, 汤庚国, 许晓岗.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8) :4586~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