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镇(共10篇)
中心城镇 篇1
小城镇的发展战略中, 无论是“以工兴镇”, “以农兴镇”, “以商兴镇”还是“以服务兴镇”, 都有大量物品流进流出, 其流通围绕效率问题展开。尤其是当小城镇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后, 会对物流 (流通) 服务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市场分工的细化和企业物流量的增加, 点与点之间需要共享快速到位的流通渠道;商品流通出现少批量、多批次的特征, 要求备货快速、及时;价值链延长, 生产后置, 流通末端环节的再加工增多;原先的物流设施诸如中转站、货运站, 因单一的集散、配装功能已不能满足流通要求, 需要更有效地处理商品分流信息。
人们普遍认为, 配送中心的定位是生产或销售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物流发展需求, 为企业的核心产品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设施支持。它作为专业物流设施, 定位清晰, 服务企业, 经营性强。然而, 配送中心在小城镇的规划中, 逐渐成为一个功能设施, 服务于城镇经济, 满足变化的物流需求。
一、配送中心的功能
配送中心的功能有两层含义:配送中心本身功能和它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功能。配送中心本身具有集散、分类、储存保管、拣选、流通加工、信息等功能, 能完成装卸搬运、订单处理、分拣配送等多项物流作业, 能将整批货按订单多批处理 (如图1 (a) ) ;在物流系统中, 由于配送中心处于商品流通通路的末端, 其运作模式围绕及时配送展开, 负责点到点的物流配送服务, 可以满足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商品分销需求, 在分销末端满足多样化需求 (如图1 (b) ) 。
二、依据物流需求对小城镇进行分类
目前我国有五万多个小城镇, 各个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区位优势、产业结构、资源人口, 经济现状都不尽相同, 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但是, 从物流需求的角度来看, 相似发展模式的小城镇有着相似的物资流通实体特征, 物流需求呈现相似性。下面根据物流需求特性对小城镇的发展类型进行划分, 将得出小城镇的六种类型:
城市辐射型小城镇:处于大中城市郊区, 利用城市的扩散效应, 面向城市主动接受城市的经济、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辐射, 服务于城市, 围绕城市需要发展特色的支柱产业, 形成与城市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小城镇。
工业主导型小城镇:依托工业形成的小城镇, 就业人口中工业人口比重大, 一种“工业基地型”, 依托国家布点的大型工业企业 (电厂、水电站等) 形成的;另一种“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吸纳人口和相关服务业集聚形成。
农工型小城镇: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多为商品粮、经济作物、禽畜等生产基地, 一种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或靠近大、中城市, 或发展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另一种“传统技术开发型”, 以当地名土特产为依托兴办的食品加工或日用工业品加工。
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借助原有的区位、资源、市场优势, 发展商业、服务业和加工业, 以贸易带动而得到发展的小城镇。在国内最常见的是江浙一带的“专业市场带动型”小城镇。
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处于水陆交通要道和省、市、县交界边境, 利用其“黄金陆道”、“黄金水道”等交通区位优势依线建城, 依线兴镇发展起来的小城镇。
口岸型小城镇:靠内河码头及边境口岸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以发展对外商品流通为主, 承担国际物流功能, 外贸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企业聚集于此。
三、提出七种小城镇配送中心建设类型
通过对小城镇进行分类后, 相似物流需求引出七类配送中心建设类型。
1. 批发市场大件商品共同配送中心。
在各类小城镇中, 批发市场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途径, 很多小城镇也是采用“以市兴镇”的发展战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 对钢材等大件商品需求旺盛。顾客在批发市场交易虽快捷但商品到位困难, 影响顾客采购效率, 影响商品的市场范围。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专门针对这一需求而建设, 它内设于批发市场, 门店集中精力于产品交易、展示, 将交易之后的物流服务交给配送中心, 实现了商物分流。配送中心负责接收货, 分类储存, 存货信息反馈业主;接到出货单后, 拣选按去向配载进行共同配送, 同一顾客在不同的门店订购的货物可以同时到达。这样的细化分工和专业化作业, 不仅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促使批发市场的店铺资源整合, 同时, 配送规模的扩大进一步降低配送中心的成本。这是典型的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扩大市场范围的方法。例如华南钢铁。
2. 专业市场间配送中心。
市场细分, 专业市场群聚分布, 常见于商品经济发达地区, 市场与外界的商品交易量大, 同时各专业市场间的货运量也是非常可观, 尤其是协作加工的小市场之间。据统计, 商品流通时间的9 5%是处于储存或运输状态, 集中库存加强管理或减少运输次数都可以加快商品流通。建立专业市场间配送中心将货物先集中后分流, 各上游专业市场的商品加工后先集中到配送中心, 当下游专业市场需求时, 配送中心还可进行简单的流通加工, 产品按时按量送达, 同时, 车辆返程时可将下游专业市场的商品带回配送中心, 等待配送任务。各专业市场之间相互协作, 使配送中心可以合理分配运力;市场内产品的配套性好, 配送中心进行规模经营, 使其存储容量和运力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同时, 各专业市场加强了信息沟通, 巩固了上下游间的合作关系;及时配送, 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增强整个市场内部的综合供应能力。
3. 农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
农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 以一个综合设施连接两种物资、两个方向的流通, 车辆单程运送农产品, 返程运送农用物资, 双边载货, 提高了运输效率;另外, 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设施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 帮助提升农产品出价值;再者, 农产品的汇集必然形成信息汇集, 便于价格形成, 连接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 双向反馈机制, 指导农民制定生产计划。这一模式对于大中城市周边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以及非大中城市周边但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批发中心的小城镇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4. 超市配送中心。
服务于超市的配送中心依靠其独有的区位优势而建, 既毗邻大、中城市, 又靠近交通要塞, 处于城乡商品互通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区内用地日渐紧张, 城市功能向外辐射, 消费群分散, 交通压力增加, 连锁经营兴起, 都催生了城市外围配送中心的建设。在交通要塞、商品输入口建设配送中心, 提前分流货物, 既促进商品的合理分销, 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又缓解市内的交通压力。
5. 工业区生活资料配送中心。
由于我国曾长期奉行“备战备荒”的经济发展战略, 出于战备的考虑, 很多工业基地转到西南等内地区域, 呈现出“山、散、线”的工业布局;还有一些工业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本身的地理位置不优越, 商品经济也不发达。因此他们的综合经济发展很可能受地理交通障碍影响, 造成工业区“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的现象, 经济不能充分发展, 带动作用有限。建立工业区生活资料配送中心, 大批货运入工业区, 再进行分装配送, 使商品达到工业区的各个角落, 既有效合理地组织了物流活动, 又准确反映了商品的消费情况, 便于合理利用运力。这类配送中心加强了工业区内外联系, 更重要的是繁荣内部商品经济, 平衡供应和消费能力。
6. 土特产批发配送中心。
农民“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影响了土特产的销售范围, 缺乏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销售渠道的不畅通进一步影响土特产的流出。土特产批发配送中心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典型物流设施建设, 将土特产加工地搬到流通主渠道处, 根据订单进行流通加工, 在产出成品时就已经明确了去向, 便可往直销中心直接供货, 这样便于控制土产品的发售渠道, 以保证特产质量, 进行品牌建设。
7. 本地支线配送中心。
本地支线配送中心靠邻原先的货物中转站而建, 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简单的中转功能已不能满足商品分销的要求, 有一部分货物要求加工或加急配送, 就需要建立有相应功能的物流设施;另一方面, 大部分交通枢纽本身处于大中型城市中, 具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很少, 小城镇不承担主干路线货物流通任务, 完全可以搭建与主干道相连的通路, 营造支线的流通渠道, 以从事主干线旁的本地支线配送服务。
综合上面的分析, 将城镇发展与配送中心匹配, 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拟建设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作为城镇发展配送中心的参考:
四、结论
将小城镇按物流需求进行分类, 结合实践探讨了可应用于小城镇建设的七种配送中心的建设类型。将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功能节点, 同时又作为小城镇物流设施规划里功能设计单元。初步探讨的建设类型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 完善, 推广。
摘要:配送中心作为专业物流设施, 在小城镇的规划中, 可以成为一个功能设施, 服务于城镇经济。本文从物流需求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城镇配送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小城镇,物流基础设施,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王青云著: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石忆邵著:市场、企业与城镇协同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3
中心城镇 篇2
第一章 学校基本情况
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保障学生与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办学品质,保障学校科学、稳定、持续地发展,积极打造成为环城镇示范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校全称为: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中心小学;英文:gansushengqingyangshihuanxianhuanchengzhenzhongxinxiaoxue住所地址为:环县环城镇五里屯行政村;邮政编码为745700.第三条 本校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协助环城镇学区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 学校一年级招生对象为环县环城镇五里屯村及周边地区内适龄儿童。办学规模为六个年级6个班级,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
第二章 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
第五条 【办学宗旨与使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优秀公民,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快乐成长。
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立校,全面育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爱同行,幸福成长。其内涵理解为: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幸福的源泉;寓意师生传递交流的是爱,学生享受的是爱,整个校园都洋溢着爱,全体师生在爱的乐园中幸福的生活和学习。
第一,表达“以人为本”的教育终极关怀和“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具体的“人”的主体存在,坚持人人平等。
第二,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学生第一”的观念,充分挖掘每位孩子身上蕴含的潜能,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评价孩子,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充分发挥。
第三,着力打造和谐的校园,幸福的乐园,为全体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让全体师生幸福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第六条 【学校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每位师生的潜能,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的、受社会认可的现代合格公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乐教、学生愿学、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示范学校。
第七条 【师生发展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存善心”、“行善事”、“说好话”、“做好人”,同时有着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的受社会认可的现代合格公民。
教师发展目标为:借助课改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自主的队伍建设。以激活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内驱力为主要策略,以开展教育科研为重要手段,以青年教师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素质优良并具有奉献和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
第八条 【文化精神与办学特色】
校训:厚德 博学 精艺 尚美
校风:文明 和谐 团结 创新
教风:严谨 务实 敬业 爱生
学风:自信 勤奋 乐学 善思
第九条 【学校标识】
校歌:《环城镇中心小学校歌——扬帆起航》(见附页)
校徽:
纪念日:学校创建于1949年2月,校庆纪念活动安排在新中国成立之日(10月1日)进行。
第十条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学校按照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的要求,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学校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第十一条 【校长负责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按照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
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德育、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总务主任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后勤等具体工作。
第十二条 【校长职权】 校长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组织起草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
(三)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指示;
(四)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完善岗位设置,维护学校秩序;
(五)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务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六)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七)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
(八)负责学校财务、基建及重要设施设备购置的审批;
(九)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十)组织协调学校与政府、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十三条 【党团组织】 学校接受中国共产党环城镇学区支部领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环城镇学区支部领导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监督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四条 【教代会制度】 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
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凡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权益和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的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学校工会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保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中层管理机构】 学校设置办公会议室,教务处(少先队大队部)、语数教研室和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
各职能部门分块管理、分工合作,提升管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第十六条 【其他常设机构】 学校建立办公会议,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规章制度、人事与财务方案等校内重大事项;建立教研组,在学校教育科研的规划制定、项目策划与督导、成果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咨询、评议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沟通,保障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
第十七条 【重大决策制度】学校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应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议、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校长召集并主持校务会议审议,经集体讨论研究,由校长做出最终决定并组织实施。中国共产党环城镇学区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凡属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的事项,应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第十八条 【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以适当方式为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学校建立档案室,设立档案员,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十九条 【校内维权制度】 学校健全校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成立校内民主调解小组,明确受理学生和教师申诉的部门和程序。
学校建立健全争议调解机制,通过上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就教职工与学校的劳动(人事)争议进行调解。
第二十条 【平安校园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加强校舍、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健康、周边环境治安以及教育教学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利用办公经费为学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依法进行善后处理。第二十一条 【办学监督】 学校接受政府以及教育、登记管理和审计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二条 【教育教学管理架构】 学校建立健全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二十三条 【德育管理】 学校实行精细化的德育管理。
学校坚持全员德育原则,校长全面负责,教师人人参与,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德育活动过程。
学校加强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通过强化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切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坚持开展礼仪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学校以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为抓手,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继续以儿童节、劳动节、青年节、中秋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艺术节等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第二十四条 【班级管理】 加强特色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群体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班级育人环境,使班集体逐渐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公认的行为准则,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第二十五条 【社团管理】学校应体现通过社团活动挖掘学生特长、锻炼学生才能、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素质等宗旨。学生社团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它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和深化,通过社团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
第二十六条 【课程管理】 学校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功能,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学校每年举办德育十九项活动、小型运动会和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技、艺术、文体培训等发明创造活动。
第二十七条 【教学管理】 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为:单式教学班级。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北京话)。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以此设置课程。坚持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按各科教学规范和学校其他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学活动。着重抓好教学设计和备课,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学生期末学习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结合。不按考试成绩、学生名次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加强教材教辅资料管理,严格禁止学生整班订阅教辅材料,倡导教师分层设计校本作业。作业布置要求做到精选和点评。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节假日、课余时间不组织集体补课或上课。
严格控制测验次数,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统一监测,不断完善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十八条 【课堂管理】 教师课堂教学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师的日常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学”为出发点。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学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要体现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教”。要先“导”再“学”后“教”,也就是“导学教合一”。学校积极推行“导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论教,导学教合一。
第二十九条 【体育健康教育管理】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规章,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小型运动会和与太阳同行阳光徒步活动。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身体素质。
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预防传染病、常见病及食物中毒。积极完善卫生工作制度,定期检查校园卫生情况。加强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校园室内教学活动场所实施禁烟。
第三十条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学校建立心理辅导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备兼职教师开展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认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个别辅导与跟踪,电话、网络等辅导方式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还对全校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等方面特定的团体与个别心理辅导的作用,同时将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渗透,坚持课堂教学融入学生学习心理理论,在坚持心理活动课的同时将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第三十一条 【艺术、科技教育管理】学校在每年六月或十月举行艺术节,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投身到文化艺术节活动中。通过学校艺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学校在每年四、五月举行科学周活动,由教导处和科学兴趣小组组织进行。通过科学周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三十二条 【信息技术管理】 学校大力提倡电脑、电视、录像等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建立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库,大力推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科学管理学校,规范制度建设、科组建设、创新教研模式、引导教师实践、深化反思机制,从而促进学校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三十三条 【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科学的研究氛围,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学校成立教师研修工作指导小组,统筹协调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工作,保障研修时间。发展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梯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教师对自己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发展。
第五章 学生管理
第三十四条 【学生入学】 凡被本校招录或转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即取得本校学籍。
学校实施六年制的义务教育,按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招收学校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实行秋季始业。不属学校服务区内的新生,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
第三十五条 【学生权利】 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与学校、班级管理,评议学校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三免一补”、“营养早餐”等教育惠民政策的资助;
(四)在品行和学业成绩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六条 【学生义务】 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二)尊师爱校,团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品行;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承担在学生自治活动中当选职务的相应职责;
(五)爱护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七条 【学籍管理】 学校按照省、市、县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实行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严格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程序。
学校对修完修学年限内规定课程且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
第三十八条 【学生评价】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各级评价小组,通过小组评、班评及校评,最终产生结果。评价中力求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地做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进取,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三十九条 【学生奖惩】 学校对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表现突出、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或进步显著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本人档案。主要类别有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团队干部等。
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并对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处分。
第四十条 【学生膳宿】 学校实行早餐统一管理,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平衡,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
第四十一条 【学生资助】 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金等形式提供资助。
第四十二条 【学生自治】 学校建立少先队大队部,保障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合法权益。学生干部一般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学校支持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通过选举、演讲、辩论等方式在校园内学习民主生活方式,培养现代公民素养与健康人格。
第四十三条 【学生评教】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评教、评校制度,支持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部分依据。
第四十四条 【学生权益维护】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学校及教职工应当做到:
(一)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不得歧视学生。
(二)尊重学生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严禁用讽刺、威吓等方式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三)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未经学生及其监护人同意,不得随意使用、披露学生个人隐私。
(四)不得非法收缴学生财物。为保护学生安全、保障校园秩序,可以对学生违纪的相关物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处理,但应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五)不得随意处分学生。处分学生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听取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并举行听证。
第六章 教职工管理
第四十五条 【人事制度】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依法实行学校用人制度。
学校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岗位数和岗位任职条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规定聘用教职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聘用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第四十六条 【教师权利】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参加教育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加入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五)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事项有知情权;对不公正待遇或处分有申诉权;
(六)使用学校设施设备、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七条 【教师义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
(二)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和岗位职责,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弘扬爱心与责任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确立以生为本理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第四十八条 【职工权利义务】其他职工按照合同履行岗位职责,学校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四十九条 【教师培训】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实训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考察交流和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五十条 【教职工待遇】学校根据国家、省、市、县等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协助学区一并保证教职工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逐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教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五十一条 【班主任】学校建立健全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敬业精神、教育理念和业务能力。
教师应当遵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享受相应待遇与权利。
第五十二条 【教师考核】学校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每年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转岗、解聘、晋升工资、晋升职称、实施奖惩等的依据。
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 【教师奖惩】学校对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业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和合同,或在工作中造成失误和不良影响的教职工,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和惩处。
第七章 学校资产管理
第五十四条 【开办资金与经费来源】 学校开办资金为人民币伍拾肆万元(540000.00元),学校具体经费来源为财政补助收入。
第五十五条 【资产保护】 学校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学校对侵占校舍、场地、设施等的行为和侵犯学校名称权及无形资产的行为,应积极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追究侵权者的责任。
对学校财物造成损坏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十六条 【资产管理与使用】 学校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账目,落实专人管理,定期清点,及时做好变更、增减手续。
学校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和维护修缮工作,并及时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加强对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专业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设施、仪器设备、体育器材、仪器器材室、机房等使用效益,防止设备设施的闲置和浪费。
第五十七条 【资产安全】 学校如遇政府规划调整等不可抗拒因素而需要迁址、合并、分立或终止时,应当及时制订保护学校资产安全的方案,并依法进行资产清算。
第五十八条 【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工作在校长领导下开展,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
学校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配备具有兼职资格的报账员,依法进行报账核算,建立健全内部报账监督制度,保证报账员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学校依法向政府部门提出预算安排意见,经批准后执行,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第五十九条 【学校收费】 学校除全额财政拨款外,无其他收费。第六十条 【社会捐赠】 学校设立维辅奖励基金,依法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建立健全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章
第六十一条 【育人体系】 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沟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聘请兼职教师和校外辅导员。
学校建立德育、科普、法制、社区等各类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第六十二条 【家长委员会】 学校遵循民主、公开、自愿的原则,组织家长选举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等职责,注重德育、学生安全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发展等工作。
学校建立与家长委员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学校发展规划及其进展、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帮助。
第六十三条 【家长学校与家校联系机制】 学校依靠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学校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日常联系机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密切联系家长,做好家访工作,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十四条 【社区服务】 学校通过加强内部建设,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在相应区域内发挥积极作用,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
学校配合社区开放校内文化设施和体育场地。
学校与家庭、社会关系建设
学校依托社区,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服务社区和实践体验的机会。
第六十五条 【综合治理】 学校依靠街道、社区、公安、城管、交警、消防等共同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身心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建设平安文明校园。
第六十六条 【校友会】 学校建立校友会组织,发挥校友的宣传、桥梁、教育、助学、咨询等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第六十七条 【对外合作交流】 学校开展校际互动合作,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拓展教育视野,增加办学影响,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开展县际教育合作与师生交流,与县城兄弟学校(环小、南小、思源、红星)等结为友好学校,面向全县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创新优化。
第九章
第六十八条 【制度体系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本章程统领下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涉及规章制度的立、改、废等均依照民主程序进行。
第六十九条 【章程生效程序】 本章程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务委员会通过,并经环城镇学区同意备案之日起实施。
第七十条 【法制统一原则】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法律法规及上级规范性文件政策执行。如有抵触处,以法律法规及上级规范性文件为准。
第七十一条 【章程修订程序】 本章程的修改需由校务委员会或1/3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提议方可进行,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务委员会通过,报环城镇学区同意备案后生效。
第七十二条 【章程解释】 本章程由校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心城镇 篇3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规划引领
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区位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推进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2013年,按照“多规合一”的理念,市发改委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专家组编制了太平湾、皮杨、大郑和广鹿等4个中心镇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目标”、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坐标”、以城市总体规划“定布局”。2015年,又启动了复州城等7个新增中心镇的“多规合一”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充分利用中心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统筹推进中心镇特色产业发展。随着中心镇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心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太平湾沿海经济区、皮杨中心产业区、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大郑)、长山群岛经济区(广鹿)已被列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
(三)创新中心镇体制机制
为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步伐,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创新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将县(市)级部分行政管理权力下放中心镇,合理划分县(市)和中心镇两级事权和财力分配关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力推进“强镇扩权”;加快中心镇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中心镇产业和人口等综合承载能力。
(四)强化政策支持
第一,加强资金支持。一是设立市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二是设立大连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Ⅱ)。
第二,加强人才支撑。2015年以来,大连市大力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集中出台了5项人才新政以及22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5+22”人才新政体系。
第三,实施对口帮扶。为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开展对口帮扶中心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主城区与中心镇在项目建设、人才交流、产业发展、经济技术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推动主城区的优势教育、医疗、科技资源向中心镇快速延伸,实现主城区和中心镇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融合。
二、取得的成效
(一)城镇人口加快集聚
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加快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5年,皮杨中心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1%,5年间增长了9.1个百分点。
(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2013年至今,大连市累计下达新型城镇化项目投资计划55.7亿元,用于支持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34所、敬老院9所,新建农村乡镇卫生院7个,城镇面貌显著改善。目前,行政村通油路比例为100%,重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为9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99%,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办学设施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统一。
(三)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广泛招商,各中心镇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大连市有38个乡镇入围辽宁百强乡镇,其中,8个乡镇进入前10名,10个乡镇进入前15名。
三、存在的问题
江南小城镇中心设计探索 篇4
1 整体布局尊重自然环境,考虑城镇整体发展方向
对城镇新中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镇的自然环境特色,从江南小城镇传统中心吸取与自然融合的设计手法。小城镇新中心的城市设计一般是在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要以原有规划的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化水平等区域环境资料、经济环境、土地使用及各种自然人文环境的信息数据)为出发点,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新中心设计的基本方向,并在此方向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整体布局设计。
具体来说,江南小城镇中心的布局形态大致可分为十字形、一字形、枝状形和核心形4种。当然,具体的形态选择也要从上述提及的自然条件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模式、地方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2 街区组织小尺度化、功能混合
2.1 小尺度街区
小尺度的街区单元模式有利于在多种类型的设施和活动场所之间建立一个紧密有效的空间组织架构,使集中在中心的各种元素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有效地体现城镇中心效应特征,有利于复合功能的城镇中心的形成。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力能力超过130 m~140 m就无法分辨其他人的轮廓、衣服、性别等,因此许多城市街区中通常以此作为街与街之间的距离。江南小城镇肌理细致均匀,街巷之间的距离或是一进或是若干进,并没有十分固定的距离。但总的来说街巷之间距离较小,是一种低层高密度的充满活力和生活情趣的街区模式。在确定某个江南小城镇新中心的街区尺度时,要将人们的感知能力,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考虑,并且参考江南小城镇传统街区大小。依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一般认为小城镇新中心适宜的街区尺度在70 m~150 m之间较为恰当。
2.2 功能混合
在传统的江南小城镇中心街巷中,各种场所是混合布置的,并不像现在的大城市形成明确的分区。这是一种适合于城镇尺度的功能设置模式。民宅、茶馆、店铺、酒肆、戏台、私塾散布于主要街巷,人来人往,互通有无,充满了活力和人情味。F·吉伯德在他的《市镇设计》一书中表明了混合布局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既可以减少居住与就业之间的交通量,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丰富街区的社会结构。因此,街区土地的混合利用是创造丰富的城镇中心空间,提升城市中心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方法。
3 交通系统格网化、分离式、引入水系特色
江南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致使建筑物大多遵循南北方向的定位法则。格网化的交通组织能较好的契合这种地域与建筑布局的特征。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建筑体量的扩大等影响,在建设新的小城镇中心时这种格网化的布局不能照搬传统中心的街区形态和尺度,而应该针对现代建筑和空间尺度的要求进行整体的控制及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避免过境交通穿过中心地块,以减轻中心的交通压力,但也要保证新中心与旧城便捷的联系。针对新中心内部需要注重的是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组织模式,从目前情况看,采用平面分离式的交通体系,使人、车分开,比较有利于购物环境的舒适性和方便性的结合。机动车停车设计要考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采用比较隐蔽的停车,与道路或建筑相结合的方式。
以步行为主的街巷作为江南小城镇的特色要素是今天新中心建设学习的典范,是组织新中心空间的重要元素。小城镇的规模容量也决定了步行交通系统可以成为新中心的主要交通。
在以舟楫为传统交通工具的江南小城镇,其建设新中心的基地上仍然是具备这样优越的水系交通条件的。对于水系交通的合理开发,不仅可以体现江南小城镇的传统特色,也是对地面交通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有条件的小城镇新中心,可将船行引入交通系统。如条件允许不仅在新中心内部,而且将整个城镇水系相连,形成完整的特色交通体系,作为陆路交通的有效补充,也能增加新的旅游特色。
4 公共空间形式多样
江南小城镇中心具有丰富的公共空间类型,例如桥头、码头、水埠,甚至传统街巷的开阔处都可以作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小城镇中心的城市设计中,仍需要着力发掘这类空间的意义。在各种形式的公共空间中,对于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的尺度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在江南传统小镇中,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也是传统中心重要的公共空间组成要素。小城镇新中心的街道设计可以从对街道尺度的控制出发来考虑。传统小城镇中心街道空间的比例、尺度具有极强的亲切感和生气感,但一般均在6 m以下,这种街道尺度在城镇中心的发展中与容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街道空间高宽比的分析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传统江南小镇的街道空间一般采用高宽比不小于1的情况。目前小城镇新中心的建筑一般不高,大致在7层以下,因此,生活性街道的宽度可以采用10 m~20 m较为适宜,既不觉拥挤又有亲密感。
另外,江南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及其影响区域也构成了公共空间的另一种类型。常见的公园、绿地、树木、水面等以其优美、舒展、娴静的绿色意象而成为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5 建筑意向性设计
在小城镇新中心的城市设计中,不仅要组织好整体的空间结构,对于建筑形体组合及控制也要进行相关的展开设计。首先,对于新中心整体的建筑形态需要提出竖向形态方面的设想。其次,在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标志性建筑在功能性质、位置形态和造型特征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对建筑的设计都偏重于准则研究,一般通过意向设计来表达,提供新中心建筑群体在三维向量上的图解式控制,提供整个新中心设计思想在建筑层面的表现,而不是最终的详细的单体建筑设计。
6 成果的导则化表达
进行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是城市设计成果表达的重要手段。在小城镇新中心城市设计中,总体准则要求控制以下几个方面:地块划分、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推线控制、道路交通控制、景观控制、开放空间、建筑设计、城市小品、城市加剧、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分地块准则则是在总体准则的指导下按地块拟定的细则,就每个地块的内容,按总体准则设定的各方面要求,进行规范和说明,分地块准则必须严格按总体准则的要求编制,在三维各向做出刚性或弹性的制约标准,并提供拟议的体量和形式参考图则。
7 管理与实施
江南地区小城镇开展新中心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小城镇居民提供新的理想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小城镇经济和政治文化生活的发展。如果说设计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与实施就是一个持续优化配置的过程。
目前江南小城镇中心建设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而实施的良好模式应当更多地发挥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政府应主要起控制引导作用,避免直接投资。城市设计实施是实施主体间平衡决策的结果。因此,实施中应体现合理合法、高效率和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排除一切非常规的干扰,要按市场机制灵活调控建设速度,加强市场信息的监测、反馈和反应能力。
摘要:结合江南小城镇新中心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整体布局、街区组织、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建筑设计以及成果表达与实施等方面对新中心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城镇,新中心,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齐康,段进.江南水乡一个点——乡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F.吉伯德.市镇设计[M].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肖敦余,胡德瑞.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李泽民.城镇道路广场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老城镇中心小学认真上好 篇5
--老城镇中心小学认真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安全重于泰山,隐患甚于明火”。为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校在开学之初召开开学工作会议,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作具体安排,重点对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强调,使全体教师有了更充分的认识。3月8日上午我校组织各班认真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做细做实开学安全教育。
在“开学安全第一课”的课堂上,班主任用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防地震防自然灾害、春季防传染病等安全知识。再一次向学生强调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且,结合校园环境,对孩子们提出了上下楼梯靠右行、校园内不追逐打闹等具体可行的、保障学生安全的要求。
中心城镇 篇6
中国建铕设计冊究B完CHINA ARCHir ECTURE OE5IGIW Si RBEARCH GROUP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 GB_C·一»I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是国资委直属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 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中业务覆盖面广、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建设科技综合集团。集团拥有工程设计、城乡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多项甲级资质。“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筑设计总院、华北市政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同属集团二级企业, 其前身成立于1975年,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我国唯一专门针对中小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规划建设领域进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机构, 是住建部城乡规划和村镇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 长期以来还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科技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部委提供技术支持, 获得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与好评。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业务包括:1、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综合社区及居住区规划, 城镇住宅和公建设计, 新农村建设规划等;2、技术服务:为各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专业评审服务;协助制订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3、科研及宣传:承担国家和部委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发展重大课题研究, 为企业提供专项研究、服务、宣传等。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以独有的“科技研究一规划设计一咨询服务”一体化架构为基础, 充分发挥综合技术优势和行业平台优势, 形成了具有完整梯队和雄厚技术实力的专业队伍, 多年来以卓越的规划、设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全球最佳范例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中国人居环境奖、住建部优秀勘察设计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北京市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国际、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和科研奖项五十余项。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的挂靠单位, 和《小城镇建设》杂志的主办单位, 联合了全国行业内的科研机构、专家学者, 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宣传推广的良好平台。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办公室TEL:010-88328566 FAX:010-88328599经营部TEL:010-88328565打造一流的城镇规划、设计、科研机构提供专业、优质的规划设计服务
中心城镇 篇7
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业务包括:城乡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综合社区及小区规划, 城镇住宅和公建设计, 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城镇建设技术服务:为各部委及地方提供技术服务咨询与专业评审服务, 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制定, 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发展课题研究等。
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以独有的“规划设计—科研—城镇建设技术支撑”一体化架构为基础, 充分发挥综合技术优势和行业平台以卓越的规划、设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全球最佳范例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北京市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国际、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五十余项。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汇集行业及相关领域一流专家, 将以高水平、专业化的规划、设计、科研团队为全国各地提供优质服务。
科技著作及期刊杂志
中心城镇 篇8
第一,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成人教育,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里面既有物质层面的较大提高, 更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此, 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学习型社会的构想。
第二,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工业化需要。店口要实现块状经济升级, 店口300家镇级规模企业要做大做强, 关键在人, 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店口在想方设法构筑“人材高地”外, 更应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一支敬业爱岗的熟练产业工人队伍, 如此才能在招商引资中吸引外商的“眼球”, 才能铸就一流的制造业基地。
第三,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城市化需要。实现城市化, 就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发展。近年来, 店口的城市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大量人口向集镇集聚, 但也带来一些现实问题, 如如何实现他们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如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如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一大批失土农民, 他们一无土地, 二无资金, 三无文化, 如果政府不去扶持引导, 长此以往, 势必形成严重社会问题, 再如涌入我镇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 法制意识、文化基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必须加强全镇性人力资源开发, 为店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四,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强镇更强需要。店口作为全国百强镇、全省十强镇, 也是教育强镇, 科技强镇, 改革开放以来, 店口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济基础, 同时也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为强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可为创建学习型的新诸暨带个好头。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在市教育局支持下, 近年来我镇创新成人教育体制, 专门成立镇成人教育中心, 与原有的店口镇成校合署办公, 其职责是“协调、组织、管理、服务”, 统筹全镇成人教育事务, 并在去年初召开的镇党代会和人代会上郑重提出了“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主要阵地, 建设学习型城镇”的目标。在加强成教统筹方面, 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 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成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 由成校校长任常务副组长, 镇属各办站所负责人为组员, 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其职责是: 制订全镇成教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考核全镇成教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对口办班, 筹措教育经费, 解决实际困难等。培训中心同时设立了办公室, 由镇属各办站所派员任职, 分别负责各线培训事务, 当需要数部门共同出面时, 又便于协调, 办公室成员也实行例会制, 以沟通信息, 交流经验。
第二,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针对当前终身学习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企业主、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学习观念淡薄现状, 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加以宣传, 比如有线电视、街头横幅、各种会议等, 培训中心也制订了下基层制度, 要求其工作人员每周至少两天到企业、社区、村调研访谈, 力求从上到下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第三, 提供坚实后勤保障。根据我镇实际, 把原湄池高中的科学馆作为全镇性培训基地, 以后将逐步完善内部设施, 按照市府办2000 (9) 号文件要求, 将成教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 每年按人均1.5元标准划拨成教经费。
第四,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按照“政府统筹、中心负责、部门协助、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原则,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 以全力提高店口人民各项素质为目标, 全镇性成人教育活动开展较为顺利: 与高等院校或市内骨干职校联合, 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业余大专班4个, 计有152人就读, 开办机电一体化中专班两个, 计有113人就读;实施“一校多牌”, 将党校、人口学校、农函大、老年大学等统筹到一个基地, 改变原来多头办学, 各自为政的状况, 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外来流动人口教育工作, 定期在各工人新村举办法制、计生、治安等专题讲座, 播放专题教育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开办各类社区市民素质培训, 如书法、花卉、健美、美容、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短训班得到居民热烈欢迎。积极实施农民再就业培训等形式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为当地农民、企业职工服务, 常年开设数控车工、机械车工、钳工、电气焊、SYB创业创新、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实用性强技能培训班, 每年培训学员6000余人, 为店口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后, 我镇将继续加强成人教育统筹力度, 优化成人教育外部环境, 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 使得学习成为人人之必须; 继续加大对成教的投入, 完善成教基地设施, 提高其服务能力, 将部分短训向社会弱势群体 ( 比如失土农民) 倾斜, 为之提供免费培训, 尝试实施企业下“定单”、成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
2010年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指出,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调研、起草〈终身教育法〉, 基本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更是一种教育体系、一种教育制度、一种教育政策, 它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全社会的支持, 我们相信, 只要全镇上下共同努力, 店口一定能提前基本建立终身教育制度, 一定能完成建设学习型城镇这一光辉目标, 也一定能加速推进小城市建设进程。
摘要:叙述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详细说明了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丰富培训内容、科学地选择受训者以及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关键词:成教统筹,学习型,建议,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时代教育, 2006, (4) .
[2]欧阳洁, 董国峰, 范岚.员工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颖惠.试论培训评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3.
中心城镇 篇9
同时, 由粗放发展带来的土地紧缺及政府债务、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进城及就业等问题, 成为影响和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关系着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和质量, 也关系着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在2014年 (冬季) 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期间,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 由于原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路径开始由粗放的注重数量向高效集约的注重质量方向调整。
Q:改革开放后, 城镇化进程一直在延续与扩张, 如果把这个城镇化进程比喻成一场马拉松的话, 你觉得现在中国走到哪儿了?
李铁:中国城镇化和产业园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粗放式发展模式阶段, 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区招商过程中, 无条件的给予土地, 其实企业不需要这么多地, 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 不惜投入, 不惜降低土地出让价格, 不惜牺牲发展模式。
第二阶段有所收敛, 在22000000年到2010年, 地方政府开始调整工业发展模式。降低政府给予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土地优惠政策, 开始向紧凑型发展模式调整, 但还是不能避免降低土地运营的模式。在这块, 降低土地出让成本的损失就会通过发展房地产来进行补偿, 地方政府不断提高房地产土地出让价格, 来补偿招商过程中各种优惠政策、政府补贴造成的亏损。
另外一方面, 与老城区破旧基础设施不同, 新城区发展需要更宽阔的道路、更多的绿地支持, 所以造就了新城区房地产的粗放式发展。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城的发展, 但到了一定阶段后, 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当你在城市中心居住需要换一套房子, 成本特别高, 所以就到郊区换一个格局更大、外部空间更大的居住环境。
但这也有个边际效应, 到了一定程度房子卖不出去, 拿什么来补偿政府发展产业园区对企业的补贴, 这些方面不能转化起来的时候, 就会产生政府预期债务。目前我们在帮助地方做规划时, 地方政府非常希望我们的规划能解决基础设施融资来源和债务问题。我曾经私下问道, 债务问题的压力有多大, 他们说上报数字和实际债务差距特别大, 有的地方政府上报了40%、30%, 甚至更少的债务。
债务只是一个方面,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 债务总得来还吧?但是还不了, 经济发展倒逼着发展模式调整, 向土地稀缺性方向调整。按照正常规律, 土地越稀缺, 城市发展越紧凑, 价格就越高,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 但是由于前期粗放发展, 所以就需要调整, 这种调整是一种自动的调整机制。自动调整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 它是在10年或者20年时间内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加以矫正。
比如北京的望京地区, 望京当年人们说是一座鬼城, 因为居住人口少, 但当30万人进去以后, 就会对产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产生需求, 投资者就会进去, 就会改变这一地区的状况, 原来的鬼城就变成了活城。
这就是一种规律, 但这种规律和西方不同, 西方的城镇化是在一定空间内、一定时间段完成, 中国是在一定空间内、不同时间段完成, 这一段时间内人们集中攻击鬼城、空城、土地粗放发展模式, 那么下一个阶段就会调整过来。它是用倒逼机制来逼迫着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化发展模式。
Q:过去10年跟随经济高速增长, 城镇化同步高速发展,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 经济增长从最高的15%放缓到7%左右, 你认为这是否会给未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产生减缓效应?会有多大的影响?
李铁:通过研究西方发展可以发现,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曲线是相关的, 因为城镇化一定会带动非农人口就业。目前我国城镇化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 城镇化率是53%, 这意味着50年来我们的城镇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放慢。
举个例子, 当我们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到7.5%左右 (也就是今年的增长速度) 对城镇化影响, 但城镇化水平增长放缓相对滞后, 去年到今年是1.3%、1.2%左右, 比原来的4%是下滑的, 最高的是2012年。经济增长水平只会影响到城镇化的速度, 但是并不会影响整体趋势。另外, 目前还有一定的存量, 如果城镇化质量方面, 相关制度配套上去的话, 还会释放一部分空间。
Q:你认为应该注重质量型增长, 那最核心的是要先抓住哪些方面改革, 才能全局性破局?
李铁:就是户籍制度的改革, 农民工进城和公共服务提高, 医疗、教育、交通和就业等各个方面, 这些方面有太大的空间可做了, 我们一直强调量的增长, 里面还有个质的增长。
Q:中国未来内需的真正动力是城镇化。但也有观点提出批判, 甚至拿出英国“圈地运动”来类比, 以你这些年的深度研究, 我们应该警惕什么?应该要什么、不要什么?
李铁:这是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下的城镇化过程, 人们理解与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偏差。一个制度没有百分之百的理想状态和过程。农民进入城市, 对农民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英国的结果来看是好事。我们只是把城镇化过程中短时间产生的阵痛过度放大了, 这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在任何一项社会发展中, 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一种道德的标准来评判, 要从经济发展规律来加以衡量。
英国城镇化经历了几百年, 我国的城镇化只有30年, 30年带来巨大的变化, 从工业就业、农业就业和其他非农就业而言都是增长的。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 我们是以道德标准来评判, 还是以经济发展规律来衡量, 这个需要历史来回答。
Q:我们发现, 很多城市只想享受城镇化的红利, 而不愿承担城镇化的成本。比如有市长反对户籍改革, 或者不积极, 这个你怎么看?怎样才能给市长予胡萝卜, 让他们愿意干?
李铁:户籍问题的解决, 比较大的阻碍在于利益的固化。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 已经形成了30年的痼疾和利益矛盾, 改革要循序渐进。拿北京来说, 北京有1300万的本地户籍人口, 800万的流动人口, 如果把800万人口户籍都解决了, 势必会影响到1300万人的福利, 主要不是政府不愿推动, 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于民间, 不愿意共享。一个好的政策, 不能因为大家的反对变成一个坏的政策, 所以要稳步推进。
第一, 在严控的角度下逐步释放, 这方面与国际不一样, 国家之间边界是封闭的, 而北京是一个开放的城市, 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进来, 如果都解决了, 那么公共服务压力就大了, 所以就逐步解决, 不能为了照顾一部分人而引发另一部分人反对。30年来积累起来的利益固化问题, 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 如何认识新移民, 不能当作累赘, 把他们当累赘这是不对的, 无论是官员、还是为了人们的基本利益考虑, 都是离不开新移民的, 离开新移民一个城市可能会陷入瘫痪。
第三, 新移民普遍服务水平较低, 流动性高, 缺乏专业技能、就业培训等, 这是一些很大的问题。比如, 现在城里都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保姆。
中心城镇 篇10
2007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专题学术论坛暨2007年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浙江省绍兴县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 浙江省建设厅、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协办, 绍兴县人民政府承办。
在本次学术交流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交了几十篇精辟的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实践指导性较强, 相信将对我国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心城镇】推荐阅读:
拒吸建城镇中心小学07-05
郑城镇中心幼儿园汇报材料06-04
佗城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05-21
卫城镇中心学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06-02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06-15
涟城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06-12
周城镇中心幼儿园暑期大家访总结06-16
旧城镇中心学校开展学习宣传宪法工作总结12-04
木垒县东城镇党员中心户创先争优典型材料11-10
三亚市崖城镇中心学校校运动会活动方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