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模型

2024-11-20

1∶1建筑模型(精选12篇)

1∶1建筑模型 篇1

1、引言

GM (1, 1) 模型是最常用预报和预测的灰色模型, 已经在许多领域, 尤其在不确定性显著 (如农业生态系统) 和缺乏数据 (如地震预报) 的状态中, 得到成功的应用。利用GM (1, 1) 模型进行预测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预测精度不高的情况, 说明GM (1, 1) 模型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GM (1, 1) 模型预测的一般过程:

从上面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思考:

(1) 从 (3) 式中可以看出GM (1, 1) 模型实质是指数预测模型, 其精度与预测对象的递变规律密切相关, 若原数据列以指数规律或接近指数规律变化时, 则由GM (1, 1) 模型可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那么原始序列满足怎样的要求才能用GM (1, 1) 模型进行拟合与预测, 以便达到较高的精度呢?

(2) 由 (2) 式知道拟合与预测的精度取决于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的参数.能否建立最优化准则用加速遗传算法求出参数 呢?

(3) 从 (3) 式中可以看出初值 的选取对模型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合理的选择初值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传统的初值选用原始数据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值, 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能否能给出构造初值的方法。

2、对模型的改进

2.1 文献[2]中给出了一些很好的结论.

2.2 用加速遗传算法求GM (1, 1) 模型中的参数a,it

最优化准则构造为:

可以用加速遗传算法代替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的参数.由于加速遗传算法是从一系列点的群体信息开始搜索, 而不是从单一的一个初值开始进行搜索.它能利用适应值的相关信息, 不要求可导, 连续其他它条件的限制, 算法就有全局最优的特性.而加速遗传算法有固定的程序可以应用。

2.3 用加速遗传算法改进初值

在文献[3]中用梯度法给出了求初值的一种方法, 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但对较大的值没有公式。我们也可以采用上面的加速遗传算法给出初值.其做法如下:

设初值为

3、算例分析

3.1 文献[4]中GM (1, 1) 模型的计算实例

可以看出用遗传算法估计的 的残差相对较小, 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3.2 用加速遗传算法改进初值的计算

以n=1, 则为例, 以为准则, 用加速遗传算法求得.此外还可以增加的值使初值更复杂, 也可以用加速遗传算法求解.且修改后重新计算并不复杂.

4、总结

摘要:首先论述了GM (1, 1) 模型的预测一般过程, 根据原始数据序列判断其是否适合用GM (1, 1) 模型进行拟合与预测;用加速遗传算法代替最小二乘法求微分方程中的参数;并认为初值x (0) (1) 的选取对模型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指出传统灰色模型初值选取上的不足, 进而提出用加速遗传算法可以提高模型精度的修正初值的构造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算例.

关键词:GM (1, 1) 模型的,预测,遗传算法

参考文献

[1]、邓聚龙. 灰色系统与理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2]、李元贵. 灰色GM (1, 1) 预测模型的改进[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8.10 (6) .

[3]、李俊峰 .戴文战. GM (1, 1) 模型改进模型的研究及在上海市发电量建模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3) .

[4]、刘思峰,  邓聚龙. GM (1, 1) 模型的应用范围[J]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 20 (5)

[5]、Chao-kuang,  chen, Tzu-li Tien. A new fore casting method for time continuous model of dynamic system[J]. Applied mathmatics and computation.1996. (80) .

[6]、Chin-Tsai lin.shin-Yu Yang. Forecast of the output value of taiwan’s upto-electronics industry using the Grey fore-castingm odel[J]T echnologicalF orecasting& socialc hange, 2003. (70) .

1∶1建筑模型 篇2

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以1992~呼和浩特市人口数据资料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人口预测模型,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较高.用该模型预测了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口规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 者:周瑞平ZHOU Rui-ping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534(1)分类号:C921 N941.5关键词:GM(1,1)模型 灰色预测 城市人口

1∶1建筑模型 篇3

关键词 新疆保险业;GM(1,1)模型;预测

中图分类号 F840,F224 文献标识码 A

Prediction on Xinjiang Insurance Industry’s Development

in the 12th Five-Year Based on GM(1,1) Model

SHI Le-le , ZHAO Ju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46,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ed three indexes: premium, insurance density and insurance depth.and the premium was divided into property insurance premium and life insurance premium.Using these indexes, the data from 2002 to 2010 was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It predicts these indexes by adopting the methodology of GM(1,1) model. Based on this,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prediction outcome was made, which can provide a solid data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Xinjiang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12 th Five-year.

Key words Xinjiang insurance industry; GM(1,1) model; prediction

1.引 言

预测类的分析研究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为了适应市场实际需求,一些投资公司或咨询公司,采用调研的方式,广泛搜集数据,编写行业分析报告,在报告中会对行业的前景做出分析预测;另一种是学术型的,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已有的数据,做出预测分析,通常会采用一些新颖的数量模型分析方法,主要是学术同仁间的交流,为该领域做出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借鉴.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起点低,与银行业和证券业相比,受人们关注的程度不高,保险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关于保险业预测的研究,较早期的是将国民经济的各种指标与保险业发展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全面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对保险业的前景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预测[1].随着数量经济的发展,之后的许多学者大多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保险业进行预测.根据建模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采用回归分析法.一些学者采用两个或者多个变量,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并且指出模型适合预测的期限以及精确度如何 [2,3].第二类是近些年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灰色预测.如:学者赵长利等人就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本身的原理对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进行预测[4].而学者王宇熹等将精算学的理论和灰色动态GM(1,1)模型相结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类预测 [5].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会将灰色理论模型进行改进或者对预测结论进行适当调整做出预测,例如学者张积林以及徐丽蓉和谢利人在预测保险规模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6,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业的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自然界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多,回归分析法的预测精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削减,并且与灰色预测法相比需要大量的数据,这是近些年来大多数文献已不再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而转向灰色预测法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了其他预测方法,例如国外的Yeo A.C.等学者采用的层次聚类法[8].Milton Nektarios采用的静态和比较静态经济学模型 [9].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国内和国际保险业做出了分析预测,但对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业关注甚少.新疆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区域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新疆的保险业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行业开发力度与日俱增.那么在“十二五”期间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状况呢?在实际运营中,保险业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对其自身发展有了更高要求.保险公司为了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有必要在经营中对市场未来的规模和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为今后的经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政府和保监会应当对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因而本文以新疆保险业为例,来试图研究这个问题.采取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新疆保险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对于新疆保险公司制定今后的业务目标以及政府和保监会制定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经 济 数 学第 29卷第1期时乐乐等:基于GM(1,1)模型的新疆保险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2 新疆保险业“十一五”发展特点

该部分中2010年的数据来自于“数据见证新疆保险业十年大发展”,《新疆保险》,2011年第2期,第38页至第42页。其他年份的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进行比较的倍数是参照2010年的数据和相应年份的《新疆统计年鉴》由作者整理得到。

新疆保险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2007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后,每年的保费收入都在此基础上迅速增长.新疆保险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居民用于保险消费的支出大幅增加,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其发展状况和特点将会影响到“十二五”发展态势和保险主体对“十二五”发展的预期.本文对新疆保险业“十一五”发展特点总结出四点,以此作为“十二五”发展预测的理论分析基础.

2.1 保险业的职能发挥日益增强

2010年新疆保险业的赔款与给付指标值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1.44倍,表明新疆保险业在“十一五”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新疆保险业通过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将其服务领域渗透到新疆的许多重点行业和领域,并在重大事故中反应迅速,理赔及时,充分发挥了参与社会管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此外,新疆保险业积极探索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及养老保险问题,大力推进“新农合”保险试点工作,协调城乡保险市场发展,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产品结构逐渐优化

保险公司大力推进风险保障型和内含价值高的保险产品的发展.财产险方面,主要表现在财产险保险公司通过险种设计及改进技术,提高车险业务的盈利水平,同时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促进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农业保险和责任险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人身险方面,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保障型,长期型和期缴型保险产品.

2.3 保险市场经营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新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在“十一五”期间填补了新疆专业保险公司的空白.目前已形成财产险和寿险公司为主体,专业保险公司为补充,中介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框架.历经“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开始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力量,朝着理性化方向发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成为保险业重要的销售渠道.

3 新疆保险业“十二五”发展指标预测

3.1 问题分析

对新疆保险业发展进行预测就是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反映保险业发展的指标有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选择这三项指标来预测新疆保险业的发展,同时本文将保费收入这一指标更进一步划分为财产险保费收入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对这些指标进行预测要说明的问题是:将来这三项指标会怎样,在新疆大环境下,如果不采取任何行为,将会如何变化.对其预测所起的作用是:对新疆保险业的行为主体,尤其是供给主体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结果,制定发展战略时要高瞻远瞩,以对未来状况的科学估计和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新疆保险业“十二五”期间三项主要发展指标进行预测.该模型所需信息量少,建模精度高,它通过对原始数据按其自身变化规律进行处理,生成规律性较强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未来状况.因而在预测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与当前可用于这三项指标预测的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相比,不需要判断和选择影响这三项指标发展的若干因素.并且,灰色系统中的“灰”字正体现了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这恰好契合了保险业中以前年份数据和发展状况已知,而未来发展不确定且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难以完全概括清楚的客观情形.

3.2 预测

由于篇幅所限,在预测过程中数学计算得出的数值均略去,读者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模型的计算复杂程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本文选择了2002—2010年新疆保险业的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这四项指标的具体数据来预测新疆保险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3—2010),其中2010年的数据来自《新疆保险》2011年第2期“数据见证新疆保险业十年大发展”.

通过对各指标值每年增长幅度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它们的增长幅度出现了振荡,有些年份增长较快,有些年份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过负增长,这与当年的经济形势、所处的社会发展环境,居民收入水平及国家政策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而在进行数据处理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弱化处理以淡化或消除冲击扰动对系统行为数据序列的影响.

1)假设:财产险的数据序列为x(0)1,人身险的数据序列为x(0)2,保险密度的数据序列为x(0)3,保险深度的数据序列为x(0)4,由表1的原始数据得到原始数据序列X(0)i=(x(0)i(1),x(0)i(2),……,x(0)i,(9)) ,i=1,2,3,4.

根据前面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定义弱化算子D,并作用于原始数据序列X(0)i(i=1,2,3,4)生成相应的缓冲数据序列X(0)i=D(x(0)i(1)d,x(0)i(2)d,……,x(0)i(9)d),i=1,2,3,4.其中x(k)d=[x(k)+x(k+1)+…+x(n)]/(n-k+1)(k=1,2,3,4,5,6,7,8,9).对一阶缓冲数据序列X(0)iD,i=1,2,3,4作 1-AGO(一次累加生成算子)得到序列X(1)i,i=1,2,3,4.

2)对X(1)i(i=1,2,3,4)分别作紧邻均值生成,得到Z(1)i(k),其中Z(1)i(k)=0.5[x(1)(k)+x(1)(k-1)],(k=2,3,…,9;i=1,2,3,4).进而可以得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的矩阵Bi=-Z(1)i(2)1-Z(1)i(3)1

-Z(1)i(9)1(i=1,2,3,4),结合矩阵Yi=x(0)D(2)x(0)D(3) x(0)D(9)

(i=1,2,3,4), 则

GM(1,1)模型x(0)(k)+az(1)(k)=b的最小二乘估计参数列,满足=(BTB)-1BTY,对参数列=(a,b)T进行最小二乘估计,采用MATLAB7.8计算得出1,2,3,4.

根据上述参数列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白化方程dx(1)(t)dt+ax(1)(t)=b,求解白化方程得到其相应的时间响应式.求出模拟值,并对其进行累减还原,其公式为:(0)(k+1)=(1)(k+1)-(1)(k),k=1,2,……,8.得到缓冲序列数值的模拟值,计算相应的残差和相对误差,如表1.

3)根据之前所计算出的缓冲序列数值,模拟值,残差和相对误差的具体数值并结合该模型的误差检验方法,计算其检验指标,得出预测模型的精度等级表,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精度等级较高,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和保险密度均达到一级精度,保险深度也达到了二级精度,因而该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此外,再结合表1中的残差(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2002年至2010年的缓冲序列数值(原始数据剔除冲击扰动后的值)与模拟值对比,误差较小,更加直观地反映出该模型的预测是可信的.

4)模型的可行性检验并得出预测值: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发展系数分别为0.087 7,0.073 6,0.072 9,0.026 1,说明可用GM(1,1)模型进行中长期预测.在GM(1,1)模型中-α称为发展系数,当-α≤0.3时,可用GM(1,1,)模型进行中长期预测[10]因此新疆保险业“十二五”期间保费收入(财产险、人身险),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预测值如表3所示.

3.3 预测结果分析

由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新疆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稳步发展,并且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之所以会呈现这种发展态势主要是基于新疆保险业发展自身存在巨大潜力并且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第一,党中央对新疆的政策扶植更有力地带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各保险公司带来发展契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将会极大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只有在经济状况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之余才会去消费保险产品,因而“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展开,将会有力促进新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改善南疆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这样将会为保险公司增加有效需求,拓宽新疆保险市场,增加保险市场需求主体,这对于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来说是一大机遇.

第二,人们的保险意识和对生活中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现在的企业已被推向市场,将来更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运作.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损失并不再完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而是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人们更加重视对今后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保障措施.并且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加强,因而保险成为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新疆地域广阔,农业人口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的风险较大,而农民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有限.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开始渐渐转变,逐渐了解到保险的作用,寻求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保障.同时党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对于保险的需求.

第三,保险市场更加规范,险种日益增多.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疆各保险公司都在不断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公司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其次,保险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结构优化和经营渠道结构的完善.在产品结构方面,保险公司致力于开发价值含量高,适应市场不同类型需求的保险产品,使险种多元化,满足客户需求.在经营渠道结构方面,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保险兼业代理,充分利用相关行业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最后,保险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更加体现保险作为一种服务业的“人文关怀”.

第四,农业保险具有明显优势,承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新疆农业保险规模连续多年稳居我国前列,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独具特色.承保品种基本覆盖全疆主要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2010年正式启动新疆政策性特色林果业保险试点方案.新疆是农业大省,拥有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农业面积和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政府和保险公司比较注重“三农”保险市场的开发,因而在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形势下,各保险公司根据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发不同的农业险种,刺激农民的保险需求,有效开发农业保险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将会继续保持新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优势特色.

4 结 论

本文采用衡量保险业发展的指标和新疆相应的具体数据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出新疆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趋势.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几年内新疆保险业的发展规模将达到250亿元以上,在新疆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4%,新疆人均保险费额在1 000元以上,在“十二五”时期将会有较大发展,在规避风险,社会保障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孙建中.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分析和前景预测[J].保险研究,1999(9):12-16.

[2] 粟芳.保险规模的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2):121-126.

[3] 黄佐钘,吴凤平.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保费规模预测[J].预测,2003,22(2):19-22.

[4] 赵长利,陈海泳,陈德阳.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7):33-34.

[5] 王宇熹,汪泓,肖峻.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人口分布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2):2244-2253.

[6] 张积林.基于灰色理论的中国保险业保费规模预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19-122.

[7] 徐丽蓉,谢利人.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县域保险发展预测[J].求索,2011(7):91-92.

[8] A C YEO,K A SMITH,R J WILLIS,et al.Clustering technique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laim costs in the automobile insuranc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 Finance & Management,2001,10(1):35-50.

[9] N MILTON. A growth theory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J].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2010,13(1):45-60.

1∶1建筑模型 篇4

一、河南省建筑业发展现状

1. 建筑业总量增长迅猛

近年来,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总量由2005年的106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00亿; 再迅猛增加到2013年7082. 4亿元,是2005年建筑业产值总量的近7倍,居全国第九名。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2% ,建筑业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2. 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以改革为动力促发展、以改革强实力促转型,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全行业经济效益和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建筑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2013年,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签订的合同额12435. 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新签合同额7688. 65亿元,同比增长24. 3% ; 利润总额274. 35亿元,增长17. 8% ; 税金总额247亿元,增长17. 1% ; 全年在建房屋施工面积43422. 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 3% 。

3. 建筑业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河南省建筑业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等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合理。到2013年底全省建筑施工企业突破一万家,其中特级企业17家,一级企业564家,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比例达到1. 4∶1. 8∶1,形成了专业配套、结构趋于合理的建筑业产业大军[5]。

4. 建筑企业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在不断开拓市场、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建筑企业更加重视生产能力的提高,以信息化、标准化为基础,科学地组织管理模式,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2012年,河南省劳动生产率( 按增加值计算) 达到53486元/人,技术装备率为11783元/人,动力装备率为7. 3千万/人,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

二、灰色 GM( 1,1) 预测模型基本原理

灰色GM( 1,1) 预测模型是中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确切描述,并据以进行科学预测[6]。该模型能够对时间短、数据资料少的数据序列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精度高,在许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1. 模型构建

灰色GM( 1,1) 模型建立方法和步骤如下:

设历史数据数列为:

对历史数据数列做一次累加( 1 - AG0,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 生成一次累加数列:

对一次累加数列建立下述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上述白化微分方程的解为( 离散响应) :

式中: k为时间序列,可取年、季或月。

记参数序列为:, 按最小二乘法求解。

式中:  为数据阵; Yn为数据列

公式( 1) 是关于变量X的一阶微分方程模型,其解即为一次累加数列X( 1)的预测值。由于GM模型得到的是一次累加量,k∈{ n + 1,n + 2,…} 时刻的预测值,必须将GM模型所得数据经过逆生成即累减生成( I—AGO) 还原为,即:

式( 3) 就是灰色GM( 1,1) 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即预测序列的计算值。

2. 精度检验

历史数据序列X( 0)、残差ε( 0)的平均值分别为:

历史数据序列方差和残差的方差分别为:

最后求出后验误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

三、河南省建筑业发展实证预测

选取河南省2005年 ~2013年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相关数据,对2014年至2016年的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进行预测,相关数据见表1。

亿元

1. 灰色 GM( 1,1) 模型预测计算

首先对建筑业总产值进行预测。根据历史建筑业总产值数据系列X( 0)作( 1 - GAO) 累加得一次累加序列: 可得X( 1)( K) = { 1066. 1,2597,4748. 7,7572. 8,11169. 3,15569. 9,20849. 3,26858. 4,33940. 8}

依据上述计算步骤,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可得: 依据上述计算步骤,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可得: α = - 0. 18965,u = 1575. 84428。因此,灰色GM( 1,1) 预测模型为:

2. 误差检验

计算建筑业总产值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Δ = 0. 12239,相对误差较小,说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 精度检验

计算出河南省历史建筑业总产值方差S21=3836651. 36667; 残差的方差S22= 70384. 31098; 因此后验差比值c =s2/s1= 0. 13544; 小误差概率c = 0. 13544 <0. 35,p = 0. 97 > 0. 95,查询灰色GM( 1,1) 模型精度等级表可知: 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建筑业总产值。

4. 实际预测

由上述预测模型对2014 ~ 2016年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进行预测,预测值分别为8926. 8亿元、10790. 9亿元、13044. 4亿元。同理,可对建筑业增加值进行预测,2014 ~ 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预测值分别为2069. 8亿元、2551. 3亿元、3144. 9亿元。通过预测可知,到2014年底,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8926. 8亿元,超过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年均增长10% 以上的预定目标产值; 增加值将达到2069. 8亿元,超出预定年均增长10% 以上2030. 38亿元目标。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来更好、更快地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四、加快河南省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2005年 ~ 2013年期间河南省建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与浙江省、江苏省等建筑强省相比较差距明显,主要体现在建筑业总量( 增加值和利税总额) 偏少、科技创新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要鼓励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六字”方针,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机制。

2. 积极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施工总承包序列的资质分类中,具有房屋建筑工程资质( 含增项资质) 的企业数量占施工总承包企业总数的70. 4% ,其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50. 1% ,其他资质分类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9% 。在专业承包序列的60个资质分项中,河南有11个分项没有涉足,在49个分项中,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和钢结构工程企业分别占到专业承包企业总数的39. 8% 、63% 和42% ,三者占专业承包企业总数的一半,产值分别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5% 左右。由此可见,建筑业企业资质类型布局不均,房屋建筑企业比重偏大,技术装备投入较少,专业承包企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加强对骨干企业在专业调整、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项目融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具有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总承包能力的综合类建筑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为载体,逐步实现由垫资经营向投资经营的转变。增强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若干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企业调整经营结构,转轨变型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从以土建施工为主转向提供全方位的建筑服务为主; 从传统的施工为主转向绿色、节能建筑为主,加快企业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结构,逐步改变各资质等级的企业利用相似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业务恶性竞争,实现主营业务差异化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挂靠、转包等现象,提升产业集中度,谋求建筑市场竞争的均衡和适度的垄断。

4. 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产业工人技能培训

旧城改造 模型1 篇5

旧城改造三类区域

郑州市“三环”内国有土地上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不全、影响城市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及因公共利益需要拆迁的房屋都属于旧城改造范围。

旧城改造按照轻重缓急,分为重点改造区域、支持改造区域和允许改造区其中重点改造区域包括:市重点工程、城市景观道路建设涉及的周边区域,严重影响城市布局、城市形象必须进行改造的不协调区域。支持改造区域主要指: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大、中型企业生活区域,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成片区域。允许改造区域是指:居民居住条件需要改善,城市配套功能需要提升,应当成片开发的区域。

旧城改造分三种情况

旧城改造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一般来说,成片改造开发建设用地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但对那些拆迁建筑密度大,没有开发商“接招”的项目,可与其他拆迁区域大的改造项目一并实施。但那些面积特别小的地块,则由政府来改造,对群众异地安置,原地建造游园等公共设施。

旧城改造要建周转房

郑州市将引导开发商在改造中建设部分小户型简装修住宅,作为过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出租给辖区政府,由区政府统一管理。租用期内的房屋维修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由区政府统筹解决。

开发商承接旧城改造项目,将享受政策优惠,除国家和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之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市政府规定权限范围内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征收。

文件对市民关心的旧城改造拆迁补偿标准没有提及,记者了解到,对此市政府将单独发文公布,目前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执行。

工程建设方案

一:规划依据

1.《城市住宅区规划规范

2.《郑州城市总体规划》

3.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的若干意见》

4.《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绿化条例

6.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功能要求与土地条件

7.国家有关的建筑规范及行业规范

8.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

二.规范原则

1.建筑建设方案应合理注重经济实用节能环保。住宅户型应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公共设施建筑功能齐全,完善。建筑立面外观要新颖,美观;要求灵活布置商业用房,既要

方便居民的生活,又不对居民的学习,休息等带来影响。

2.规划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居民区达到“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的要求”优化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展现新颖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组团模式,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营造祥和安宁的居住氛围。

3.根据郑州市的文化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发展的趋势,注入小区建设的新进理念,同时兼顾不同居民的家庭结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生活需求及收入情况,力求做到小区的各种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4.强调小区内部“硬设施与软管理”的有机结合,缓解小区组团之间和内部的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院落居住环境。

5.强调住宅的自然化,健康化和节能化,为满足旧城改造居民的实际需求,注重户型的设计的经济实用,做到功能设施完善,布局合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便于居民生活。

三.整体规划

1.总体布局

应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结合工程特点与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在满足城市规化基础上,同时满足日照,通风,消防,交通等功能,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竖向处理,小区道路,绿化,管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在建筑布局方面,考虑利用行列式朝向好,通风顺畅的优点,并尽可能扩大绿地,符合园林式或花园式小区规划的原则。

小区主出入口设置在解放路,由均衡分布的各栋建筑分隔形成场地内环形道路系统,又将各路群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场地内的布局依照中原地区传统的住宅布局原则,为开敞的行列式。

场地内设置休闲的广场,以花坛,绿地,休息座等建筑品,交,往的条件及楼前院落,为居民提供彼此沟通,进行居民间的沟通。

为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小区内设置休闲会所,建立幼儿园,医疗室,小商店等,设封闭的自行车棚,建立停车库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车辆安全存放的要求。

小区内实行规范的物业管理,成立由入住业主组成的业主管理委员会,聘请信誉好,管理水平高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进行综合管理,确保在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同时,保证物业的保值,增值。

区域内每栋楼的设封闭的垃圾车,垃圾集中,定点投放,以便于快速,干净卫生的处理居民垃圾。

3.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注重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并依据经济,使用的原则融入了流行的流行的居住理念和建筑工艺,分区合理;户型南北通透,方正实用,注重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的结合。户型设计要做到明厨,明厕,明厅。每种户型均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动静区明确。在户型功能合理的前提下,为每个住户的的布局依据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以起居室为中心,做到公私,洁污的相对分区,体现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以满足 不同居住对象的实际要求。

建筑形态的塑造采用现代的建筑设计,以开敞变化的住宅建筑风格,现代简约的建筑语汇,追求建筑形象简约,大方。在整体建筑造型中,采用简洁的立面,使精致的细部与环境融为一体,对建筑元素的立面进行错落处理,形成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

4.公建设计

公建设计包括幼儿园,会所物业管理用房,门卫管理用房开闭所,热力交换站等。公建系统的吧布局谨遵满足整个小区需求的原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场所,幼儿园,会所,物业管理用房在区内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底层,在两个入

口处各设置一个门卫管理用房,保证小区住户的安全,在小区的西南角设置开闭所和热力交换站,满足小区居民的供电供暖要求。

5.商业网点设计

商业网点设计在小区高层群房1-3层。其功能包括超市商铺,餐厅等商业,生活服务设施。设计时充分考虑与住宅的协调,纵横交通网与住宅楼交通系统分离,纵向交通部分以自行扶梯与人行楼梯连接1-3层,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横向以各商铺回廊相连通,横纵交通网独立使用,使之不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并能保证住户的居住安全。

四.建筑结构设计

1.建筑

建筑设计中要求合理组织各空间的布局,提高设备,设施的配置水平,较好的体现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公建建筑,幼儿园和活动中心也应按规范精心设计,使整体建筑群相得益彰。

住宅设计的平面布局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性合理性,及设计有较大的起居室,卫生间和储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起居分离的原则。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的活动中心,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沟通,休息和社交。

从居民生活行为模式考虑,住宅单元设计要注意细部,如:

【1】在户门处设有小过厅,方便更衣换鞋,形成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2】客厅或起居室设计中,要注意多留一个或几个墙面,考虑到餐桌位置和沙发,电视机的布置,也为住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家具创造条件。

【3】平面紧凑有效是套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有限的套型面积控制标准内,尽可能扩大起居适当放宽厨卫,在保证睡眠学习功能条件下,尽量缩小卧室面积,以有效组织空间。

【4】根据炊事行为要求,厨房的设计为成套厨房设备入厨创造条件,厨厕尽量靠近,不仅节省管道,而且为厨房预留燃气热水器的位置,经济地解决家庭洗澡问题。

同时,应尽可能做到:内部居住户可按自己的意愿自有分离;空间利用率高;

设计好屋顶丰富屋面造型,丰富,巧妙利用好屋顶空间,提高屋顶空间使用质量。

八、补偿安置办法

(一)私房、单位住宅房

1、货币补偿

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人依照房地产市场分类评估价的标准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2、产权调换

(1)选择紫光多层住宅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按照被拆迁房屋和安置房的市场评估价计算,待回迁时一次性结清房屋差价。

(2)选择原拆迁区域内商务房期房安置的,实行等面积安置,等面积部分免交结构差价,超面积部分按照评估价格标准计算,待回迁时一次性结清房屋差价。

(3)产权调换的选房办法,根据被拆迁人实验空房和房屋所有权证的先后顺序领取选房顺序号。(具体选房方案另行发放)

拆迁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的房屋,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时,在楼层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二)直管公房

1、拆迁实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共有出租住宅房,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终止租赁关系的,货币补偿金额的百分之四十补偿给被拆迁人,百分之六十由拆迁人用于补偿安置房屋承租人。如房屋承租人已按房改政策有关规定购买共有出售住房或领取住房补助的,货币补偿金额全部补偿给被拆迁人。

2、被拆迁人与方位承租人解除房屋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房屋承租人承租。

(三)非住宅

1、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

2、货币补偿的价格,拆迁人依据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标准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3确实需要实行产权调换的个别单位,可选择原拆迁区域内高层商务房,并结合被拆迁房屋

1∶1建筑模型 篇6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GM(1,1)模型;预测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并不乐观,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800万以上,比2012年人数增加100万。而2002年,全国才将近134万毕业大学生,不到2013年的1/6。这一事实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然而,我国与之相匹配的就业政策还不完善,由于大学生供需失衡、就业市场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机制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家庭稳定,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本论文利用GM(1,1)模型,借助R软件,对2012-2021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进行预测。希望对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证分析

(一)GM(1,1)模型。灰色系统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求其变化规律的,这是一种就数据寻求数据的现实规律的途径,我们称灰色序列生成。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尽管客观表象复杂,数据离乱,但总有整体功能的,因此必然蕴含某种内在规律。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预测称为灰色预测,可分为5类:数据预测、灾变预测、季节灾变预测、拓扑预测、系统预测[1]。数列预测是对系统变量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GM(1,1)是较为常用的数列预测模型。GM(1,1)模型是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数列,经过按时间累加后所形成的新的时间数列,其呈现的规律可以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可以证明这时的原始数列呈指数变化规律。故当原始时间数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GM(1,1)预测将是非常好的预测。

(二)实证分析

表1 2002年——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

Tab1.Graduates from 2002 to 2011

(百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数据,用R软件进行灰色模型预测。用R软件操作过程及所得结果如下:

> source("D:\\新建文件夹\\GM11.R")

>

a=c(1.337,1.877,2.391,3.068,3.775,4.478,5.119,5.311,5.754,6.082)

> GM11(a,20)

GM(1,1)参数估计值:

发展系数-a= 0.1223509灰色作用量u= 2.171803

x(1)的模拟值:1.337 3.821264 6.628857 9.801859 13.38783

17.44052 22.02066 27.19692 33.04686 39.65819 47.12998

55.57422 65.11749 75.90282 88.09187 101.8673 117.4357

135.0303 154.9148 177.3873

x(0)的模拟值:1.337 2.484264 2.807593 3.173002 3.585971

4.052687 4.580146 5.176255 5.849948 6.611322 7.471789

8.444247 9.54327 10.78533 12.18905 13.77546 15.56835

17.59458 19.88452 22.4725

残差:0 -0.6072642 -0.4165926 -0.1050024 0.1890295

0.4253133 0.5388538 0.1347451 -0.0959475 -0.5293216

相对残差:0 0.3235291 0.1742336 0.03422503 0.05007404

0.09497841 0.1052654 0.02537095 0.01667492 0.08703084

残差平方和= 1.367875

平均相对误差= 10.12647 %

相对精度= 89.87353 %

后验差比值检验:C值= 0.1384369

C值<0.35, GM(1,1)预测精度等级为:好

图1. 2012-2021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预测结果时间序列图

Pic.1 predicted graduates from 2012 to 2021

用R软件对2012-2021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预测结果依次为7.471789、8.444247、9.54327?、10.78533、12.18905、13.77546、

15.56835、17.59458、19.88452、22.4725(百万人),通过数据和时间序列图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从2010年开始,人数呈递增的趋势不断增长。

三、对策建议

从以上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大学毕业生人数仍然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由此所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让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摆在高等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等教育制度的革命性变革是教育事业改革中的一个巨大浪潮,这个浪潮对高校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因而成为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改革的认同和适应下,问题的解决虽然己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从存在问题的分析中提及的种种情况来看,问题的解决还是任重而道远,还有大量的上作要做。

(1)政府要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要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2)高校要调整好专业和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拓宽专业口径,从宽口径和动态性等方面推进增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3)消除对雇佣大学生的歧视。从现实的就业市场角度看,用人观不当尤其体现在就业歧视上。(4)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因此就业指导的对象不能局限于毕业生,而应该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社会要帮助大学生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只有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才能在就业难的形势下使自己处于主动状态。要实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张维迎指出, 企业家资源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主要瓶颈, 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是迈向经济增长国的开端,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现代大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 具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 政府则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如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 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2]。(5)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时机,发挥自身的价值。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古川,张岳.GM(1,1)灰色模型改进及其应用[M].海洋测绘,2008,(5).

1∶1建筑模型 篇7

近些年来, 人类对变形监测的重要性逐渐有了深刻地认识, 在工程施工与运营期间在建筑物周围布设了监测网并进行了重复的周期性观测, 积累了变形观测数据。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与人为的疏忽, 观测资料的保存、分析及利用还不很完善, 又因为观测数据自身所隐含的形变信息不能直接获得, 所以必须对观测资料做仔细地分析与挖掘, 才能更好地对变形做出正确的预测。因此对观测数据做出正确分析和处理、建立合理的预报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GM (1, 1) 和DGM (1, 1) 两个模型, 以济南鲁商国奥城项目为例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1 理论介绍

1.1 GM (1, 1) 模型

GM (1, 1) 模型的动态模型为:

1) 含义为一阶的一个变量的模型;

2) a称为发展系数, 因为a的大小及符号, 反映了x (0) (及x (1) ) 的发展态势。

3) b为灰作用量, 因为b的内涵为系统的作用量, 然而b不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是等效的作用量, 是具有灰的信息覆盖的作用量, 故称灰作用量。

4) z (1) (k) 的序列

称为白化背景值序列。基于每个白化背景值z (1) (k) 都是x (1) (k) 与x (1) (k-1) 的平均值, 故记z (1) 为MEANx (1) 。

1.2 DGM (1, 1) 模型

设非负模型:

其一次累加生成的序列为:

1.3 DGM (1, 1) 模型与GM (1, 1) 模型的关系

1) DGM (1, 1) 模型全面符合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机理.是一种新的灰色预测模型.或者说是灰色预测模型的一种新形式;

2) 原GM (1, 1) 模型存在的缺陷在DGM (1, 1) 中得到了解决, DGM (1, 1) 模型可以全面解释原GM (1, 1) 模型从离散形式到连续形式转变问题;

3) DGM模型可以看做是GM模型的精确形式, 当GM模型中的a取值很小时, 二者可替换。

2 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鲁商国奥城位于济南市东部, 南临经十东路, 北临解放东路, 东临贤文路, 西临规划道路。拟建区内4号楼地上42层, 地下4层.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本工程共设水准点3个, K1、K3位于奥体中路西侧, K2位于解放东路南侧, 假定K1高程为100m, 水准基点采用假定高程。监测网使用的仪器为Trimble Di N03电子水准仪, 水准尺为铟钢水准尺。

水准点布设图如图1所示:

2.2 基于GM (1, 1) 模型和DGM (1, 1) 模型的数据处理

选择2014年4月3日至2014年5月19日的累积沉降量作为原始数据, 每五天为一期, 共取10期。下面以L8、L9号点为例, 其具体方法如下:

2.2.1 原始数据

两点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2.2.2 基于GM (1, 1) 模型的数据处理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建模计算, 该数据处理过程以L8点为例。

GM (1, 1) 模型原始数据序列:

根据z (1) (i) =0.5X (1) (i) +0.5X (1) (i-1) 得出X (1) 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Z (1) = (0.3850 0.8350 1.3550 1.9900 2.7650 3.6600 4.6200 5.6250 6.7250)

则微分方程系数向量:

得微分方程动态模型及时间响应函数:

求出生成数的回代计算值X (1) (i) 然后计算原始数据的还原值:

计算残差:

计算截图 (图2、图3、图4) :

2.2.3 基于DGM (1, 1) 模型的数据处理

DGM (1, 1) 模型原始数据序列:

根据上述两矩阵求解参数:

计算原始数据的还原值, 取x (1) (1) =x (0) (1) , 其预测模型为:

其还原值为:

计算残差:

计算截图 (图5、图6、图7) :

2.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算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

同理, L9原始值与模拟值折线图

3 结论

本文通过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 DGM (1, 1) 预测模型与GM (1, 1) 预测模型所得出的数值结果大致相同, 从实例中证明了DGM (1, 1) 预测模型可应用于短期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摘要:本文以济南路上国奥城项目为例, 采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 (1, 1) 和DGM (1, 1) 模型以及Excel的相关函数功能, 对累积沉降量的时间变化曲线进行了预测, 证明了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有效性和预测的精确性, 为提高信息预测的精度和自动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灰色系统,DGM (1, 1) ,GM (1, 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苗元欣.基于一元线性回归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13 (33) .

[2]王永, 等.利用Excel绘制误差椭圆的方法[J].矿山测量, 2008, 12.

[3]李水兵, 李培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预测[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1, 10 (6) .

[4]王永, 等.基于分形的线要素综合数据处理方法[J].矿山测量, 2009, 10.

1∶1建筑模型 篇8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构造节点的构造做法的理解与识图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教学中除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工程图片、借助施工视频、仿真模拟施工过程等手段外,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1建筑模型”设计与建造为本课程形象化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设计与建造建筑模型,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一) 建立“1∶1建筑模型”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教育的发展, 促使高职教育实施了系列基于工程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造。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大一高职新生, 因建筑构造节点内容复杂抽象、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等原因, 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内容的掌握存在困难, 最理想的方法是走出学校, 以建筑施工现场为课堂实施现场教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实际施工现场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内容及进程要求、大量学生出入工地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安全管理、施工现场讲解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等诸多问题。

为将实际施工现场“搬进”学校, 课程组教师参与设计建造了一个裸露展示建筑节点构造的实体建筑模型——“1∶1建筑展示模型” (以下简称“1∶1模型”) , 该模型依据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遵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 确保安全、裸露展示”的原则, 设计建造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钢结构等类型的“1∶1建筑模型”, 裸露展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等“施工现场”, 包括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及节点构造等;同步开发包含该模型的施工图、建造过程图片与录像、施工工艺流程、施工验收规范等知识信息的多媒体查询系统, 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环境。

(二) 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整合

基于“1∶1模型”的运用, 课程贯彻以施工图识图能力训练为主线, 突出“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根据施工现场岗位任务, 按施工图识图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 设计循序渐进的具有可行性、兴趣性的相互递进的学习项目与任务, 组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通过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融“教、学、做”于一体, 突出能力培养 (见表) 。

二、运用建筑模型, 改革课堂教学

(一) 构造节点认知

“1∶1模型”包含了200多个构造节点, 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常见结构类型的基础、墙体、楼板层、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等大类, 节点按施工顺序分层分段裸露展示了其构造原理与做法。教师利用“1∶1模型”进行讲解或演示, 学生采用观察、触摸、测量等手段, 认识各类构造节点。如在墙身学习时, 学生通过现场参观, 能迅速理解墙身勒脚、散水、防潮层、踢脚、门窗洞口、过梁、圈梁、构造柱、变形缝等细部构造, 明确各细部构造的材料、做法、连接关系、常规尺寸等。“1∶1模型”的直观性与现场感, 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 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构造节点的构造原理及做法的理解。

(二) 房屋建筑施工图识图

施工图识图, 实质是将二维的平面设计图纸想像转化为空间立体的过程, 包括建筑构造节点详图识图与整套施工图识图。建筑节点构造详图因其详细地表达了建筑细部的形状、构造层次、尺寸、材料和做法, 是建筑施工、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细节决定成败, 建筑构造及细节处理的准确与否, 已成为评价建筑品质的重要方面。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使其对节点构造详图的理解困难, 如墙身详图识图中的门窗节点, 学生对过梁尺寸、门窗的安装位置及做法易出现理解偏差, 基于“1∶1模型”, 进行图形与实物对照讲解与识图, 使识图过程由枯燥的想象变成了有趣的体验。通过图物对照识图以识图报告的完成,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了构造原理与做法。

在房屋建筑施工图 (综合) 识图中, 采用学院第二实训楼施工图进行综合识图训练, 审图则采用学院第三实训馆施工图纸, 对识图或审图中出现理解困难或想象不清之处, 可将施工蓝图与实物进行对照, 一些节点做法可参照“1∶1模型”深入理解,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设计师设计意图,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 建筑构造节点测绘

建筑构造节点测绘是对“1∶1模型”的构造节点进行测量, 绘出节点的构造详图, 为识图的逆过程, 是训练与提高识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框架梁构件测绘, 依据任务要求, 学生对裸露展示的框架梁进行测绘, 通过仔细观察框架梁形状、各类钢筋配置, 了解钢筋的种类与形状、布置位置、钢筋的锚固等, 测量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关钢筋的尺寸, 绘制框架梁配筋图。框架梁构件测绘, 加深了学生对结构构件中钢筋配置的理解, 为识读结构施工图打下基础。

通过构造节点或结构构件的图物对照识图、测绘等, 学生基于识图与绘图的反复训练, 理解了基本构造原理与具体做法, 提高学生识读实际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四) 构造节点设计与模型制作

建筑构造节点的观摩认知、识图与测绘, 可使学生明确现有建筑构造节点的做法, 知道“怎么做”, 通过节点的构造设计则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构造原理, 懂得“为什么这么做”。设计任务有楼地层构造设计、屋面构造设计、楼梯设计 (含模型制作) 等。如通过屋顶构造设计, 学生会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模型中平屋面、坡屋面构造层次, 揣摩泛水构造、檐沟构造等细部做法, 会自动查阅《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平屋面技术构造》、《坡屋面技术构造》等国家规范图集及相关资料, 通过团队合作讨论, 设计出合理的屋面构造做法, 使学生对屋面构造层次的排列、材料的选择、细部的处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构造节点设计、房屋建筑设计任务引导学习,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实际施工中灵活运用构造原理, 根据现场环境、材料供应、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 模型中也设计了个别有问题的节点, 在学习的后续阶段, 采用寻找问题节点, 指出错误之处的方法, 可检查学生对构造原理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改革成效

(一) 实施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1∶1模型”为载体, 整合课程内容, 设计教学项目与任务, 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如“识读楼梯构造图”, 教学前先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楼梯识图报告、楼梯测绘、楼梯模型制作、楼梯设计, 提出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 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与教师引导下, 充分利用“1∶1模型”、国家标准规范图集, 在探索中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

(二) 改革了教学方式与手段

1. 现场教学法

把课堂搬进“现场”, 使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工程氛围, 更好地将任务完成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利用“1∶1模型”墙身节点、楼地面、楼梯、屋面等构造节点的认知、测绘、识图、模型制作及节点设计等任务训练, 良好的真实感与现场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房屋构造节点分析、绘图、识图及设计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教学, 使学生感受真实工程氛围, 提高对专业工作流程的认识, 训练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采用“1∶1模型”进行构造原理学习训练, 利用第二实训楼及第三实训馆工程图纸进行识图与审图训练, 使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特别是图纸与模型实物的对照识图, 验证了学生识图的正确性,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图兴趣, 提高了施工图识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仿真建筑企业完成项目或任务, 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如“施工图审图”项目教学中, 各学习小组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角色, 模拟学院第三实训馆施工图的自审与会审, 完成施工图会审纪要。通过企业角色体验, 学生学会了从企业角色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虽然学生所模拟解决的问题不太成熟, 但仿真的企业要求, 不仅考核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更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体会了岗位工作状态, 架起了学习与就业之间的桥梁。

(三)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性格等差异, 根据工作要求组建学习小组, 绝大部分任务的完成需要小组各成员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如在完成“楼梯设计”子任务中, 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查阅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图集等资料, 认真分析、思考与讨论, 形成楼梯设计方案;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设计方案, 由其他小组评价其优缺点, 或提出修改建议。经过这样的协作设计、分析讨论与相互评价, 不仅强化了楼梯的规范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识图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演讲、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社会能力。

(四) 改革了考核方式

改革以往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 采用“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 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 注意过程考核, 各项任务完成的表现与质量是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 将知识掌握的考核改为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 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实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让学生参与考核评价, 充分了解自己学习情况, 发现自己的不足, 为下一步学习积累经验或吸取教训。

(五)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 也是实践技能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多是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的角色, 学生更多时候是进行主动探索, 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要完成各项任务, 需要课后查阅系列资料, 继续利用“1∶1模型”。该模型全天侯向学生开放, 其配套的智能查询系统包括建筑构造图纸、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控制、资料整理、施工方案、构造节点施工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查询系统来查询相关内容, 既便于课堂教学, 也方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系列任务的完成, 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任务查阅或获取相关知识、标准规范等, 养成主动遵守国家标准规范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 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多维立体教学空间, 使原本平面枯燥的教学变得立体生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节点认知、识图、测绘、设计及模型制作等任务的完成, 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际工程图识图能力、常见建筑构造节点的处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虽然, 我们基于“1∶1建筑模型”运用, 实施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效果, 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出现, “1∶1模型”需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并基于BIM技术的应用, 不断开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改革有一个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我们仍在不断努力、探索、创新与进取。

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基于学院“1∶1建筑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节点的构造认知、施工图识图、构造节点测绘、构造节点设计与模型制作等任务的实施, 解决了学生学习中构造节点的构造做法理解难、工程图纸识图难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自动学习,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1∶1建筑模型”,课堂教学改革,构造节点,施工图识图

参考文献

[1]祝培生.建筑构造模型与材料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1 (14) .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华中建筑, 2012 (11) .

1∶1建筑模型 篇9

一、GM(1,1)模型

1.GM(1,1)模型

设原始数据序列x(0)=(x(0)(1),x(0)(2),…,x(0)(n)),对其进行一次累加得到新的序列x(1),对其构造均值序列为z(1),令Y为x(0)的转置,B是以z(1)的相反数为第一列,1位第二列n-1行2列的矩阵,参数a和b满足方程[a,b]的转置等于BTB的逆右乘BTY,依据最小二乘法求解上述方程得到参数a和b,得到x(1)的预测公式x(0)(1)减去b/a后再与函数e-a(k-1)相乘加上b/a,还原可得x(0)的预测序列。

2.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来估计GM(1,1)模型[2]的参数, 就是通过赋予不同误差平方和不同权重以增强了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健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GM(1,1)模型的精度。 建模步骤为:在GM(1,1)模型基础上,给出误差平方和公式S为wk与x(0)加上az(1)(k) 减去b的结果平方后乘以wk,wk为误差平方和的权重。 在权重wk确定的情况下,使S最小的a和b。 即得到了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模型参数估计的灰色GM(1,1)模型。

3.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

当常规GM(1,1)模型或加权最小二乘GM(1,1)模型的精度不高时,可用残差序列建立GM(1,1)模型【 3】对原来的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精度。

1)由实际序列减去模拟序列可得到残差序列 ε(0)(k), 若存在k0,满足1第k0项开始,ε(0)(k) 的符号一致;2n大于等于k0+4,则可建模残差尾段为(|ε(0)(k0)|,|ε(0)(k0+1)|,...,|ε(0)(n)|),记为 ε(0)分量为(ε(0)(k0),ε(0)(k0+1),...,ε(0)(n))。

2)根据第一步得到的残差尾段建立GM(1,1)模型为残差GM(1,1)修正模型。 残差修正值的符号应与残差尾段的符号与一致。

二、能源消费预测模型

1.能源消费的加权GM(1,1)模型

(1)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了《 中国统计年鉴》 公布的1997- 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以1997- 2006数据组成预测模型的原始数列, 建立加权GM (1,1) 模型得到a为- 0.04650,b为126388.8092, 确定出模型为x(1)对时间t的导数减去- 0. 04650乘以x(1)等于126388.8092,时间响应式为2853677.0乘以e0.0465047k减去2717766.0,则根据累减还原得到x(0)的预测序列。 预测结果见图1建立加权GM(1,1)模型得x(0)的预测结果见表1

(2)模型误差检验

运用上述预测模型计算的模拟数据, 该模型对1997- 2006年的能源消费实际数据拟合的平均误差为7.71%。 分别计算原始序列和残差序列的方差S1,S2,并计算均值方差比C近似为0.55>0.35:因此根据误差检验标准,均值方差比为二级。 可以看出加权GM(1,1)的预测精度都不高,所以还需要对该模型进行改进,以下是采用残差GM(1,1)模型进行估计的过程。

2.能源消费的残差GM(1,1)模型[3]

(1)残差模型建立

由加权GM(1,1)模型看出残差很大可以应用残差模型进行修正。 取K0为7,得残差尾段(ε(0)(7),ε(0)(8),ε(0)(9),ε(0)(10))实际数据为(12387.5,33892.1,47885.3,61609.6), 建立残差尾段的GM(1,1)模型,得 ε(0)的1- AGO序列 ε(1)的时间响应式为103692.0乘以e0.287673k减去91304.0,其还原值为29829.2e0.287673k。

由加权最小二乘GM (1,1) 模型有2853677.0乘以e0.0465047k减去2717766.0

可得累减还原式的残差修正模型为当k小于7时, 2853677.0乘以e0.0465047(k+1)减去2853677.0乘以e0.0465047k,当k大于或等于7时模型为2853677.0乘以e0.0465047 (k+1)减去2853677.0乘以e0.0465047k再加上29829.2乘以e0.287673 (k-7), 其中,的符号和原始残差序列的符号一致。

按此模型对k=7,8,9,10四个模拟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2)模型误差检验

运用上述预测模型计算的模拟数据, 可知该模型对1997- 2006年的能源消费[6]实际数据拟合的平均误差为2.8%。 分别计算原始序列和残差序列的方差,并以此计算均值方差比C为0.11,因此根据误差检验标准,均值方差比为一级。可以看出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于能源需求的短期预测是有效的。

结论

1∶1建筑模型 篇10

20 世纪80 年代初, 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 并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 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科研人员的重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并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在英、美、德、日等国家, 有许多学者从事灰色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1 灰色GM ( 1, 1) 模型

1. 1 灰色预测

灰色预测是用灰色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生成处理寻求系统变动的规律, 建立起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 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

1. 2 GM ( 1, 1) 模型的基本原理

设x (0) = (x (0) (1) , x (0) (2) , …, x (0) (n) ) 为原始数列, 它的1次累加生成数列为x (1) = (x (1) (1) , x (1) (2) , …, x (1) (n) ) , 其, k=1, 2, …, n

定义x (1) 的灰导数为

令z ( 1) = ( z ( 1) ( 2) , z ( 1) ( 3) , …z ( 1) ( n) ) 为数列x ( 1) 的邻值生成数列,

其中z (1) (k) =αx (1) (k) + (1-α) x (1) (k-1)

定义GM (1, 1) 的灰微分方程模型为

其中x ( 0) ( k) 称为灰导数, a称为发展系数, z ( 1) ( k) 称为白化背景值, b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将时刻k = 2, 3, …, n代入 ( 1) 式有

引入矩阵向量记号:

数据向量 参数向量 数据矩阵

于是GM (1, 1) 模型可表示为Y=Bu.

对于GM ( 1, 1) 的灰微分方程, 如果将灰导数x ( 0) ( k) 的时刻k = 2, 3, …, n

视为连续变量t , 则x ( 1) 视为时间t的函数x ( 1) ( t) , GM ( 1, 1) 的灰微分方程

对应的白微分方程为:

令x ( 1) ( t = 1) = x ( 0) ( 1) 为初始值,

为待估参数向量, 即, 则灰微分方程的最小二乘估计参数列满足

称为灰色微分方程x (0) (k) +az (1) (k) =b的白化方程。

综上所述,

得到了GM ( 1, 1) 模型的灰色预测模型为:

2 实例预测

已知某食品公司2004 年- 2013 年销售额 ( 见表1) , 在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情况下, 根据前十年的销售额预测该公司未来10 年的销售额。

运用MATLAB编程如下:

编程后预测出以下:

3 GM ( 1, 1) 预测模型的改进

GM ( 1, 1) 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可靠性主要依据原始数据的光滑度和准指数性决定。因此, 如何提高原始数据的光滑度, 将成为一个技术问题。

由定理如果x ( 0) ( k) 为递增数列, 并且x ( 0) ( 1) ≥ e , 则

GM ( 1, 1) 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取决于常数a, b以及初始值x ( 0) ( 1) 。在[k - 1, k] 上对两边积分得:

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以适应高增长序列数据.

运用指数曲线去拟合, 将 ( 1) 作为已知给出的条件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选用其他的数据点。比如: 若把当做已知条件, 将会得到以下新的预测公式

初始值最好取原始数据的最小二乘估计, 即

对上式关于求偏导, 得出它的最小二乘解, 将其代入可得改进后的预测公式, 如下:

4 小结

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典型的预测方法, 已经在工业、农业、经济、社会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预测精度不高的情况。近几年,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对GM ( 1, 1) 模型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 来提高模型的预测的精确度。本文主要对灰色预测的实例应用, 对GM ( 1, 1) 模型进一步的改进, 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将GM ( 1, 1) 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基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3]李云贵, 李清富, 赵国藩.灰色GM (1, 1) 预测模型的改进[J].系统工程, 1992, 10 (6) :27-31.

[4]罗荣桂, 陈炜.灰色模型的一点改进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8 (2) :46-52.

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分析(1)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0.前言

随着我国目前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显得非常激烈。建筑行业要想不被市场优胜劣汰,要想立足于建筑市场,就要与国际发展同步,引进新技术,使之在建筑工程中广泛而灵活应用。只有这样,建筑行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筑工程引入先进技术,不仅会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有效的降低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由于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建筑施工中已有一些单项技术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建筑业的劳动生产以及经济生产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应该怎样加快向科学技术的转化呢,这就需要建筑行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以及技术水哦,从而将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应用于工程施工中,以保证建筑的质量以及其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筑行业目前的位置,使之立足于市场。

1.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现代化科技不断冲击着传统施工技术,从而替换了传统的施工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转机,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不仅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成本,这为建筑工程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根据建设部规定,他们将重点推广建筑行业的十项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与建筑工程施工中,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建筑日益趋高的要求,从而使建筑更加高、快、健康的发展。

2.施工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2.1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必须对建筑物与水接触之后是否有裂缝出现进行严格把关,从而达到防渗漏的效果。在其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多方面考虑防水的设施以及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建筑防水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屋面防水,而是外墙防水。对于屋面防水的处理,我们可以利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来对其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建筑外墙防水的处理,可以用加气混凝土砖墙的施工技术。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士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混凝土过粱。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为混凝土当中的水泥在水热化作用之下的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在作用过程中,温度应力超过实际规定的限值时,混凝土因为承受不了而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泥水热化作用而引起的升温以及温差的变化,从而避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温差的变化而出现的裂缝。从而能够减少再次施工而引起的成本以及资源的浪费,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温度应力的计算来确定工程应该进行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然后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来分析施工设备的使用。通常来说,经常被施工人员用到的浇筑方法有混凝土泵浇筑和塔式起重机浇筑方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层段浇筑,从而使混凝土能够沿着施工要求的高度均匀上升,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一般来说,一定要要在温度比较低的室外进行浇筑,如果温度过高,混凝土中由于水泥的水热化作用反应而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段浇筑完成之后,等到混凝土逐步凝结之后再次对其表面进行一次抹压或者振捣,有利于将混凝土分泌在表面的水分排除,然后在用木板反复对其抹压使之呈现密实的状态,从而来消除最开始混凝土留下的一些裂缝。如果在冬天施工的情况下,应该注意的是要在混凝土进行抹压之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保温的材料,如果不是在冬季施工,可以在其上面覆盖保温的材料,也可以等到混凝土最终凝结之后在周围建筑一个围栏,在当中灌入20~30cm深的水,从而起到养护的作用。为了能够使混凝土不会出现裂缝,可以在混凝土凝结之后对其表面以及内部的温度进行定期检查。

在潮湿的环境之下,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用水泥材质的不同决定了养护时间的不同。如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最终凝结养护时间一定要在7天以上,如果采用的是掺有其他物质的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一定不能超于14天。

2.3钢筋连接施工

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控制。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受压区则不限制.否则就罚尺度过严。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因此梁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是一个底线,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如一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这将方便于施工。

目前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出现了.即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分三种不同的形式。

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处,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过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端.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批,每批抽验一次,要求钢筋连接质量100%合格。

2.4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主要环节应该属于屋面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传统的防水卷材,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威高分子防水卷材三个系列。防水卷材的主导品种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新(下转第371页)(上接第244页)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使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陈佳.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1∶1建筑模型 篇12

据统计,机械零件破坏的50%~90%为疲劳破坏,很多机械零件和结构件的主要破坏方式都是疲劳。特别是随着机械零件向大型、复杂化和高温、高速使用环境的方向发展,机械的应力越来越高,使用条件越来越恶劣,疲劳破坏事故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对构件的疲劳寿命进行正确地分析和估算是非常重要的问题[1,2]。目前,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很多,但大多建立在确定性理论或概率统计的基础上,不能客观反映疲劳破坏过程的实质,或者由于实验数据过少甚至缺乏而无能为力。而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它所使用的“灰”概念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疲劳现象的客观规律,而且灰色模型GM(1,1)的建立具有所需的数据少,建模精度高等特点,非常简单实用。

1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模过程

灰色预测模型是揭示系统内部事物连续发展变化的模型,它的建立一般是针对离散数列而言的。为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在建立灰色预测模型之前,需要用累加或累减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原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处理。GM(1,1)模型就是基于累加生成的数列预测模型,建模的步骤为[3,4]:

所要预测的某试样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即生成列为

式(1)中:X(1)(k)=ki=∑1X(0)(i)。

(2)将新序列的变化趋势近似用微分方程描述

式中:a,μ为辨识参数,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即

(3)构造数据矩阵

(4)求出预测模型

2 算例分析

本算例所需要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试样为一驱动桥半轴,一侧有键槽,材料为45Mn2,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2.3,静强度σb为(800~900)MPa。加载方式为循环弯曲,平均压力σm等于0,应力比R=-1,试样的实际实验寿命为Nr=2.4×107,表中Ni的数值为各级应力幅值σi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从S-N曲线中得到[5]。

根据表1的数据,采用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计算试样的疲劳寿命为

误差为:δ=NN-Nr×100%=57.5%。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用确定性理论计算的传统疲劳寿命误差比较大,而且偏于危险,对一些重要的机械构件来说是不允许的。造成误差较大的原因是第6级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极限被认为是无限疲劳极限,从而忽略了其对试样的疲劳损伤,显然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计算出的较大误差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且第6级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也无法从S-N曲线中读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虑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GM(1,1)建模中,一般要求原始数据是等时空距的,取等距的4个应力水平为250、230、210、190MPa,其所对应的疲劳寿命为9.8×105,1.31×106,1.73×106,2.24×106作为原始数据序列,即

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有:

X(1)={9.8,22.9,40.2,62.6},于是有:

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各矩阵得:

则预测模型为

将k=4代入上式得:X(0)(5)=X(1)(5)-X(1)(4)=50.55(e0.24×4-e0.24×3)=28.17,即对应于应力为170MPa时所对应的疲劳寿命为2.82×106。

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得对应于应力为185MPa的疲劳寿命预测值为2.38×106[6]。

此时得到预测试样的疲劳寿命为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进行分析和计算后,试样疲劳寿命的计算误差由原来的57.5%减小到24.2%,预测结果从原来的偏危险变为偏安全,这对于一些机械构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束语

灰色系统理论自创立以来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它提供了在“小样本”、“贫信息”情况下解决系统问题的新途径。目前,国内科研工作者对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将其应用于疲劳寿命的预测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将疲劳现象视为存在于一个灰色系统中,运用GM(1,1)模型对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并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这是传统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无法做到的,对重大机械设备中关键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旭亮,聂宏.疲劳寿命估算中的模糊性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9):1139—1141

[2]Nie Hong.Biaxial stress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by the local strain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08;25(3):182—186

[3]朱红兵,刘建通,王港,等.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及其在预测体育成绩中的应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118—121

[4]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熊峻江.疲劳断裂可靠性工程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国际热泵技术发展趋势下一篇:7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