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1学习(共9篇)
建筑空间1学习 篇1
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几何体直观感知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2.从运动的观点初步认识点、线、面之间的生成关系和位置关系 3.借助长方体,直观感知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4、通过作图和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感
不容易想象的各个元素及其位置关系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常见集合体直观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重点】从运动的观点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生成关系和位置关系
【难点】通过几何体的直观图观察其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异面直线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3—5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几何体?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2.如何检验一个面是平面的一部分? 3.平面是如何用图形及符号表示的?
4.感受“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的过程.5.如何画出长方体?长方体如何表示? 6.长方体中的线线、线面、面面分别有哪些位置关系?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自己寻找答案,提高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典型例题】
例1(1)画出两个平行平面;
(2)画出两个垂直平面.分析:引导学生画出直观图,目的培养其空间立体感,并且使学生直观感知面面位置关系。注意平面的画法和平面的特性。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平面分空间成几部分的问题。
练习:两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
D1A.5部分
B.4部分
C.3部分
D.3部分或4部分 例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指出:(1)与平面BB1C1C平行的直线;(2)与平面ABCD垂直的直线和平面;
A(3)直线B1D1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并作简要说明。
分析:长方体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直观感知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使用几何体模型认识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习惯。
C1A1B1D B
C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板面就是一个平面
B.不同形状的图形表示不同的平面 C.几何中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D.有的平面厚,有的平面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点运动形成的轨迹是直线
(2)直线平行运动形成的轨迹是平面
(3)曲线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曲面
(4)矩形平行运动形成的轨迹是长方体 A.0
B.1
C.2
D.3 3.正方体的面所在的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_____部分。4.画图表示:
(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3)直线与平面相交;(4)直线与平面垂直。
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AD3,AA12.(1)与直线AA1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直线有哪些?(2)求线段AC1的长(要求说明原因)
自助餐:.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并用图形来表示各种情况。小结:
1、从静止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认识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2、通过长方体模型认识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异面直线。
3、平面分空间成几部分问题:两个平面将空间分成3或4部分,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4、6、7、8部分。
板书设计: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例1
一、基本元素:点、线、面
二、运动生成关系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2
三、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线线位置关系: 线面位置关系: 面面位置关系:
商业空间设计1任务书 篇2
班级:艺术111学期:13-14-2任课教师:陈怡
一、目的与意义和基本要求:
《商业空间设计1》主要以办公空间设计进行讲述,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办公空间的功能划分、区域布置、设施设备的陈设等空间设计,能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及装饰材料来表现,营造办公空间所具有的氛围和效果,达到对办公空间设计能力的把握.二、任务内容:
在所给的一个特定的框架空间里,进行办公空间设计。所给的一个特定的框架空间里门窗自定。
三、任务要求:
1、原始框架尺寸为16M*24M方形建筑体,墙体厚240MM,柱间距为8M,柱体宽400MM,井字形布置,墙体和柱子不得改动,出入口和窗户可自行布局。
2、拟定该办公空间的办公性质、常用功能、人员数量等,在设计说明中充分体现,并根据拟定条件进行针对性平面布局。
3、平面布置图功能明确、流线合理、空间尺度符合办公特性,家具尺度满足人体工学需要,基本符合消防规范。
4、其他图纸标识规范,出图清晰,尺寸标注齐全。效果图不少于3张,表现方式手绘或电脑不限。
5、设计文本一份,内容包括前期调研、案例分析、设计整体说明三大部分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其中前期调研500,案例分析500,设计说明1000),要求图文并茂。
6、完成后单张图片电子稿一份、1200*800展板一张(要求展板编排设计美观、有创意)。
四、时间安排:
第1-2周:理论讲授、前期调研、课题引入与介绍。
第3-4周:草图方案一、二、定稿。
第5周:出图,完成正稿。
五、考核标准:
1,考勤:10%,迟到一次,平时成绩减5分;旷课一次,平时成绩减20分;考勤缺1/3者无成绩;迟到满5次者,报备辅导员。
2,平时表现:40%,按照过程学习评价及小课题要求评分。
3, 作业:50%,功能布局合理,设施结构明确,无明显错误;创意,艺术及审美价值考察;出图规范,画面及展板效果。
建筑空间1学习 篇3
【目标要求】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D.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
4.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到周朝我国的人口重心均分布在黄土高原 B.东汉末年,南方的居民开始陆续北迁 C.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3左右
D.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争不断发生,人口数量减少
5.下列关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说法是错误的()A.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东移 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C.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D.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和西部
用心 爱心 专心 1
6.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A. 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
,而且频率。
()
A.增加,减慢 B.增加,加快 C.减慢,减慢 D.减慢,加快
2.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3.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4.造成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人们被迫迁往他区
B.战争频繁,社会不稳定,人们为生存被迫迁移
C.经济发展,收入增多,人们有条件外出旅游
D.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人们想法外出打工谋生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预计2009年全部竣工。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库区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根据材料完成5~7题。
5.影响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原因 B.交通发展 C.国家政策 D.文化传统
6.对库区人口迁移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B.由农村向城镇迁移
C.由城镇向城市迁移
D.由农村向农村迁移
7.这种人口频繁地迁移现象,在我国最早开始于:
()A.秦汉时期 B. “安史之乱”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读“图1-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人口结构图”回答(12分)
图1-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人口结构图
(1)图中① 反映的是
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 占
%、%、%。
(2)图中②反映的是
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 占
%、%、%。
(3)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劳动力由第 产业向第 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
的人口迁移,是
类国家历史上和
类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的大量增加。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的主要流向一是从____到____;二是从_____到_____和______。
(3)和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其目的主要是_____和_______。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阅读《美国的移民史》一文,结合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移民史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其居民数不到400万。后来,许多西欧移民,加上不计其数的被带进这个国家的非洲人,为迅速发展的城市和边疆农场提供了劳力。他们建造
图1-5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了工厂、道路和运河,向西推进,在美国领土的边境地区定居就业。
到了1880年,已有大量中欧人和南欧人开始谋求去美。
内战以后,许多亚洲人开始来到美国。
最近几年,成千上万的难民及其他不同身份的人涌进美国。
美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除了一个明显的例外,所有美国人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
材料二: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图1-6)
(1)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是由著名的航海学家_________开辟的,最早进行海上探险的国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_________移向_________,从_________流向________,导致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3)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其居民大多数来自________国;非洲人是作为_______被劫掠到这个国家的;最早的亚洲人是以____________身份进入美国的,主要在________干活;“一个明显的例外,”指的是__________人。(4)文中第一段中的“向西推进”指的是国____________(内、际)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_________,人口大量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移动,试分析产生这种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 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B 点拨: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2.D 点拨: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3.D 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4.B 点拨:东汉末年,北方的草原民族陆续内迁。5.A 点拨: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6.B 点拨: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为由农村到城市。【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点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人口迁移数量增加频率加快。
2.B 点拨:全球来看,人口迁移属于机械增长,人口数量变动小。3.C 点拨: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4.B 点拨: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发生了战争,因此社会不稳定。5.C 点拨:三峡工程修建使库区人口大量迁移,这是国家政策调整。
6.A 点拨:库区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向城镇迁移,由城镇向城市迁移,由农村向农村迁移。
7.A 点拨:人口频繁地迁移现象在我国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
8.D 点拨: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发展中、60、30、10(2)发达、10、20、70(3)城市化、城市、②、①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
(1)频率大,人口迁移数量(2)农村 城市 内地 沿海 工矿地区
(3)自发 务工 经商(4)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 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市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性质和方向等问题的理解情况。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1)哥伦布 葡萄牙 西班牙
(2)旧大陆 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 未开发国家 政治因素(3)英 奴隶 劳工 西部的铁路上 印第安
(4)内 开发国土 东北部和中西部 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 美国南部和西部建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立了石油化工和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了旅游业,并且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因而吸引了大量人口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读图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美国移民和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要求学生能从历史和地理角度去考虑问题。
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1和2 篇4
[学习目标]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一(第1课时)
1、理解城市及城市区位的概念。
2、掌握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3、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
[[自主重点、学习难点]1]
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
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区位是指。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
间关系。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4.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地形方面考虑: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大多分布在;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如:。山区的城市一般沿着 分布,如:。
5.从自然地理因素的气候方面考虑:世界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中,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地区
和沿海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而荒漠干旱地区,由于过分 ;高纬度寒冷地区,由于过分;热带雨林地区,由于过分;这些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是:。
6.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防卫功能的区位选择;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等;河流的入海口处,如;,如英国的伦敦;,如江西省赣州市。
7.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
有、、、、、等。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的改善和的变化而变化。
8.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如煤炭工业城市有:;钢铁工业
城市有:;石油工业城市有:。交通也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分布:邻
近或者,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如株洲、石家庄的形成与运输有关;扬州、济宁的是古运河的开辟而形
成的。另外,还有港口城市、边境城市。
9.政治文化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城市的区位。地位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等。宗教圣地:如。10.城市空间布局特点:(1)。(2)。(3)。(4)等。11:城市区位的选择简单来说:(1)避开;(2)码头应建在河流岸处;(3)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土。注意防水和加固(4)最有利。地形平缓、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4)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或上游。(5)最好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积水面区域的生态良好区。
[合作探究]
1用逻辑图形式概括城市的区位因素[课后反思]
2.1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二(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2.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3.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
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学习重点、难点]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3.中心地理论。[自主 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概念: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土地的 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2.利用类型:城市用地通常可分为用地(一般在城市中心地区及交通线路两侧),用地、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及交通便利的区域),另外还有政府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绿化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二、城市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1按功能城市通常可分为通与仓储区、风景旅游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因素主要由 条件、因素、水平、状况。
2.中心商务区(CBD)
: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便捷,零售商业。
建筑空间1学习 篇5
传统建筑文化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以及当时的社会礼仪。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应注重借鉴、应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添加庄重之美的同时,让人们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洗礼。事实上,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非常注重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出很多优美、功能实用的建筑工程。例如,万科第五园采用多样化的院落形式,即多数建筑围合采用开放式的院落,居住区域中,不同类型的住宅参与院落的形成,构成“四合院”“六合院”等。同时,注重风水、对称、和谐等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提供个性化且能够与自然交流的空间,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感受到大自然的氛围。正如上文所述,传统建筑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天井是“天人合一”理念在建筑上的具体
建筑空间1学习 篇6
美图秀秀iPhone版的图片美化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简单的素材选择,轻松的点击即可收获多样美图(如图1);同时,美图秀秀iPhone版的网络分享又是和图片美化处理不分伯仲的一项重要功能。毕竟,美化完成的一张好照片,要能第一时间分享给好友才是最大的快乐。
图1 美图秀秀iPhone版图片美化
美图秀秀iPhone版1.3.3版就进一步的优化了发送体验,不仅使得原有的微博/人人网图片分享功能更顺畅,更是新增了QQ空间分享功能。用户在完成图片美化操作后,进入保存与分享界面即可选择QQ空间分享;随后会提示以QQ账号登录,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QQ空间分享
和微博分享、人人网分享功能一样,初次使用会提示用户完成渠道授权,不过放心,这类授权都是建立在已登陆账号后的安全通道;完成授权下次再使用就可以直接分享啦!如图3所示,选择图片在QQ空间里的分享路径,再说点什么就可以发送了,
图3 完成图片到QQ空间的快捷分享
美图秀秀iPhone版 1.3.3,通过对网络分享功能的进一步优化,首先在分享功能界面上的表现就非常不错,除了诺大的几个分享按钮,界面下方还为用户提供了“美图GIF”和 “美图秀秀iPad版”软件的快速直达链接,点击它们即可直接切换到手机APP下载中心完成下载。
建筑空间形式引导有哪些途径? 篇7
1.以弯曲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另一空间的存在这种处理手法是以人的心理特点和人流自然地趋向于曲线形式为依据的,通常所说的“流线型”,就是指某种曲线或曲面的形式,它的特点是阻力小、并富有运动感。面对着一条弯曲的墙面,将不期而然地产生一种期待感希望沿着弯曲的方向而有所发现,而将不自觉地顺着弯曲的方向进行探索,于是便被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
2.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特意设置的踏步,暗示出上一层空间的存在楼梯、踏步通常都具有一种引人向上的诱惑力,
某些特殊形式的楼梯宽大、开敞的直跑楼梯、自动扶梯等,其诱惑力更为强烈,基于这一特点,凡是希望把人流由低处空间引导至高处空间,都可以借助于楼梯或踏步的设置而达到目标。
3.利用天花、地面处理,暗示出前进的方向通过天花或地面处理,而形成一种具有强烈方向性或连续性的图案,这也会左右人前进的方向。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处理手法,将有助于把人流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后感 篇8
08121126建筑学一班胡洋
《建筑空间组合论》是彭一刚老先生的代表作。在书中,他为我们介绍了有关建筑空间的很多基本知识。作为刚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学生来说,这本书既不会那么的深奥难懂,又能给我们很深的教育与影响,应该是我们的必读书之一。以前我也看过一些其他的有关建筑理论的书,但只讲统一、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有关形式美的范畴。我们只能从中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能灵活的运用。本书既设一章来分析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又另设三章来分别说明上述规律在内部空间、外部体型以及群体组合处理中的运用。非常有助于我们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本书的总论依然在延续一个不变的话题,建筑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我在我以前的文章中讨论过这个问题。两者同样重要,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建筑学中也很适合。首先一栋建筑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要有功能性,不然没用的建筑是基本没人要的。但人不同于一般动物是因为人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所以说建筑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跨入艺术的领地,来反映建筑师的内心活动或者精神追求。来体现一种美,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和谐的感觉。而且建筑离不开现实,图纸上的建筑虽然好看,但要修出来,还要靠强大的技术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带来了建筑的新发展。但终究技术还是处于次要地位,因为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本书共有九章,除了上述的总论之外其余的章节都是介绍的建筑中的精髓,那就是空间。建筑说白了就是限定一个个空间,比如说客厅、餐厅、卧室、洗手间等等,这都是简单的分割,内容上的分割。还要更困难的是形式上的分割,通过分割空间来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建筑师心中对美的感觉,并通过空间传播给大家。好的建筑会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感觉,因为空间划分的非常好,不仅满足了内容上的需要,更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境界。比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的十字。光和十字都是纯洁和圣洁的代表,两者结合给人一种精神的洗礼。这就是空间的魅力,难以掌握,又让人如痴如醉。
这九章中我规律要说的是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因为我更喜欢建筑的美感。我认为美才是建筑的最高追求,只有美的才是好的。建筑一定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赋予他们以美的属性。
首先美的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导致人们的审美标准不会太一致。比如东方人对美的感觉就和西方人有不小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美的体验也会改变。特别是本世纪初由于功能、技术、材料的发展,在建筑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古典建筑形式几乎完全的被否定。可以看出美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的。完全相反的东西都可以是美丽的。社会会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会进步,作为建筑师思想体现的建筑必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说美是多样统一的,在同一种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即使在表面上大相径庭,但是在遵循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的普遍原则这一点上,则是毫无例外的。
追求统一最简单的的方法就是以简单的几何体求统一。就我来说,我觉得圆
或者球是最完美的形状,没有棱角,绝对对称。而且简单的几何形体给人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这些几何体本身就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有着严格的制约关系。许多大型的体育馆建筑,都每每借圆或正方形的构图而获得了完整的统一性。所以说要求完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简单几何体构图。清爽而又完整美丽。
每一个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地位,将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每一个东西都有重点和次要的,建筑也不例外。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区别而一律对待的。他们应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如果平等地对待所有的要素,整体就会难免很松撒而且很单调,而失去统一性。我们一般要很注意这一点,在处理重点与次要的时候。突出重点,以次要的作为陪衬,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然们喜欢把重点放在正中央,次要的放在它两边。这样的话会很突出重点,可看多的话又难免会单调。所以我更喜欢将重点放在一边,而次要的附庸在主体上。不再是死板的对称,而是更为活泼的突出。突出主从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大小来表现,中国的故宫就是很好的例子,大的永远就是好的,就是皇上用的。还有就是通过位置来表现,处于正中间的是主体,故宫也很好的符合了这点。但上述说过,这样做有点死板,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在现代建筑中,所谓的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的部分明显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也就是说,主体和从体在外表上可能没太大的差别,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你会慢慢体会到其主次之分。这就需要建筑师需要对空间很强的划分能力,以空间来决定主次,这才是最高境界。
地球是有引力的,地球上的一切都会被它吸引,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与重力斗争的结果。人们在与重力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关的审美观念,那就是均衡与稳定。实际上的均衡与稳定与审美上的均衡与稳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科学,后者属于美学。就我来看,前者属于制约,后者属于追求。我们追求美学上的均衡与稳定但也要受到科学的制约。对称的形式是天然的稳定,但这并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喜欢以不对称的形式来维持稳定。这种稳定要比堆成活泼轻松得多。静态是最常见的平衡,而我更喜欢动态的平衡,旋转的陀螺,行驶着的自行车都是这种形式。动态的平衡在建筑中显得更隐蔽,因为建筑是静的,要通过变化与韵律的改变来维持动态的平衡,对于建筑师来说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突破是必然的,上大下小是以前建筑的金科玉律,比如金字塔,这是因为重力的缘故,要维持一种静态的平衡。现在出现了不少的倒三角的建筑,就是一种突破,这既是审美的突破,也是技术的突破。
现代建筑越来越注重对比的运用。没有对比的建筑会单调的厌烦,而过于对比则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如何协调好这两者,那就要看建筑师自己的功底了。
我们在学习时还经常提到一点,那就是韵律与节奏。这本来是音乐和文学用语。韵律美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这完全靠我们在观察建筑时的理解与感觉。韵律美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和交错韵律。它们虽然有区别,但都极强的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借助这一点既可以加强整体的统一性,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就我看来,韵律是建筑外形中最难掌握也是最抽象的一方面。节奏韵律等等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人们亲自去在建筑中体会。有韵律感的建筑几乎处处都能给人以美的韵律节奏感。过去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其道理正是如此。
任何物体,都存在着长宽高的度量,比例所研究的就是这三个度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说黄金比例,就是最和谐最完美的比例。许多建筑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来设计的,所以看上去非常的和谐。我们一般都是从美学角度来考虑比例问题,实际上功能对比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譬如房间的长、宽、高三者的尺寸,都是由功能决定的。除了这两点,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往往也会以其创造的独特的比例形式,而赋予建筑独特的风格。构成比例的的因素是复杂的,企图找到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适合的比例,事实上是办不到的。我们建筑师的任务,就是找到适合于当地的最完美的比例。
我在上述的文章中主要强调的是第四章的内容。因为局限于我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爱好,我更喜欢从形式角度来观察和学习建筑。还有第九章我也很喜欢,作者赏析了现代西方建筑,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但篇幅所限,我就不能在此详细的讲解了。
总之我认为《建筑空间组合论》是一本很好的建筑理论作品,不太深奥又不太肤浅,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大学生。其图文交错,既不显得太死板,又不会太花哨。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必读书之一。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后感 篇9
在我印象最深的是“形式美的规律”这一章节,指出形式美规律和审美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前者应当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而后者则是随着民族、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形式美的规律,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在这一学期学习建筑学的一些初步的东西的时候,我也深有体会,比如做立方体切割模型的时候,就要做到保留切割的体块几何形体的完整性。
书中也有讲到韵律与节奏,韵律本来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的,以往一些美学家多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是和人类本能地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连续、渐变、起伏、交错,适当的运用这些韵律,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韵律美在建筑中的体现极为广泛、普遍,不论是中国建筑或西方建筑,也不论是古代建筑或是现代建筑,几乎处处都能给人以美的韵律节奏感。因而就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书中“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这一部分。从近代到本世纪末的近两百年历史中,建筑的审美却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折,这就是:第一次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形式美学;第二次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后现代、解构等建筑流派的建筑审美观念的变异。建筑空间和建筑实体相互结合形成了完美的建筑,因此建筑美也包含了空间美和实体美。实体美是外在的、开放的,空间美是内在的、含蓄的。一般说来,像国外集中型的建筑,整体集聚成庞大的体量,建筑的体量美、形体美给人较强的冲击力,在这里实体美是占主导地位的。而像中国木构架体系这样的离散形的建筑则与此相反,由于单体建筑体量不大,结构相似,建筑组群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内向庭院的整体空间景象成为建筑表现的主体,主建筑和附建筑都成了庭院空间的构成因子。这本书讲叙从各个角度分析建筑,也提出了建筑学发展的本质联系,让我对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安藤忠雄语录
★ 忠犬八公读后感
★ 论人生读后感
★ 忠犬的背叛读后感400字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 《德育十论》读后感
★ 《探究教学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