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共12篇)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篇1
摘要:小学建筑作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 其形成后的建筑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儿童的游戏行为, 人性化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仅仅可以促进儿童的游戏发生与发展过程, 同时也有可能决定了游戏类型, 继而影响儿童的成长。所以小学建筑设计中室外游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设计师日益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空间,人性化,小学建筑,游戏行为, 外部空间
1.引言
随着小学的教学目的由以前的“教与学”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游戏”的作用在儿童成长和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肯定。皮亚杰提出,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现在“游戏”不仅仅只是作为儿童的一种休闲时间的活动, 更是被合理的引入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中。“游戏”作为小学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建筑的内外空间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而人性化的游戏空间设计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童游戏的形成与发展。
人性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境合一, 小学建筑外部空间是小学生的主要游戏场所同时也是小学教学活动的延伸空间, 因此小学生在空间中的游戏行为是人性化小学空间设计的主要设计准则。
2.小学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与儿童游戏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完成
小学建筑的外部空间作为小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其空间形态的形成取决于小学建筑的内外限制因素以及设计师的主观意向, 人性化的游戏空间设计则要求设计师能充分驾驭小学建筑设计的限制因素从而能够更多的考虑儿童在环境中游戏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完成。
2.1 空间多样性与游戏行为的发生
学校中儿童的游戏可分为组织性游戏和自发性游戏, 组织性游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 由老师、校长或有经验的人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完成的游戏活动, 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划性, 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发性游戏则是指小学生自发参加或形成的游戏活动,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愿以及适宜的场所、环境和气候, 如学生课间的玩耍、追逐等, 这样的游戏方式是学生个性形成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自发性游戏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决定了儿童是否能够自由的和同伴进行交流。自发性游戏也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多样性原则和游戏的不确定性,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并不能直接影响游戏的形成, 但丰富多样具有包容性以及吸引力的空间能够为学生的提供游戏场所从而间接的促进游戏行为的发生。
小学建筑中的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空间, 使其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能够满足不同游戏对场地要求, 也能保证不同游戏之间的联系。但在一个空旷的大空间中, 空间缺少变化, 没有吸引力, 很难使整个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多样性的空间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 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 所以准确的把握空间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促进游行行为发生的基础。设计室外的游戏场地则可以通过建筑、景观、构筑物等这些设施对大空间进行相对分隔, 增加空间的多样性, 使空间容纳不同的游戏。
2.1.1相对分隔
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中, 要使其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营造多样的空间, 在空间的设计中, 势必会需要探讨空间的分隔形式, 如虚拟分隔、相对分隔和绝对分隔等, 这些分隔方式的不同以及分隔后空间的性质差异势必会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例如一颗大树形成的阴影, 则会形成一个空间界限, 属于虚拟分隔, 而树荫中的空间相对于外部空间是静态空间, 学生更愿意在树荫下停留, 也容易形成一些静态的游戏, 如:讲故事, 角色扮演等等。
相对分隔在空间上的连续能够促进行为之间的相互转化, 当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游戏空间时, 能够提高他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除了在空间上保持连续以外, 建筑师还应该考虑视觉上的连续与对话 (如图2) , 这样给没有参加游戏的人群、经过的人群等一定的逗留与观察的空间, 从而产生一定的兴趣后加入游戏。在设计中, 可以充分利用游戏中的人去吸引可能参加的人群。
2.1.2空间的大小
空间的大小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感从而影响游戏形成, 空间较小则形成静态私密的空间感, 适合讲故事等静态游戏的形成;空间较大则给人动态开放的空间感受, 适合追逐打闹等游戏的形成。
2.1.3空间的类型
尽可能的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是多样性的体现。
(1) 围合空间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 与无线延伸的自然不同, 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那么这些框框可以指空间中的建筑, 景观, 构筑物等等, 当空间有了限定, 则会产生向心秩序从而满足人的意图, 这样的空间也被定义为积极空间。那么小学校园中出现的类似庭院的各种围合空间, 更能够吸引儿童进行游戏。
(2) 狭长空间
当空间相对狭长时, 空间中的人会产生穿行的空间感受, 从而适合动态的游戏。
(3) 架空空间
小学建筑设计中应合理的利用架空空间, 架空空间相当于上下围合的空间形式, 通过将部分建筑的底层架空, 既能给儿童提供更为开场的室外活动空间, 同时也是室内外空间的一种衔接, 是室内空间的延伸, 与室内空间模糊的界限更能吸引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这种少量的时间里在此进行活动。
(4) 楼顶空间
室内外联系紧密, 转换方便时能够促进儿童在课间走出教室, 进行游戏活动。二层或以上楼层的教室则可通过设置一些屋顶露台促进二层及以上教室的学生进行室外活动。
2.2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与游戏行为的发展
游戏形成后, 如何保证空间中游戏的延续与发展, 使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是人性化游戏空间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儿童的游戏行为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视为:观察—产生兴趣—参加—退出。在游戏的发展阶段,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与游戏行为得以持续进行和吸引更多人参加有着直接的关系。
2.2.1动静人群
在建筑的内外空间中势必会有人流的穿梭与停留, 在小学校园中的游戏空间, 如果我们将游戏的人群定义为空间中静态的人群, 而经过或路过的人群则可以定义为空间中的动态人群。那么在小学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动态人群与静态人群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图3) 。相互独立可以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免受干扰;相互联系与转换则可以促进经过的人群加入游戏, 为游戏的发展奠定基础。
2.2.2看与被看
“看与被看”的社会学核心内容揭示了人作为存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观察“他者”眼中的我今日对自我再确认的认知过程。游戏是小学生的一种很好的交往方式, 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空间的设计中, 如何使不同的人群或者相互不认识的学生能够融入到整体中共同活动也是设计重点。
在个人的成长中不仅需要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 还需要自我表现, 自我个性的彰显, 从而满足内心被肯定的需求。
小学校园中的游戏空间设计, 肯定人的看与被看的需求, 不仅能够促进观看人加入游戏的冲动, 而且满足了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欲望, 为游戏能够再次发生奠定了基础
2.3儿童游戏行为的完成
任何游戏都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吸引儿童, 使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始, 同时也要考虑到游戏结束。一种行为的结束则是另一种行为的开始, 也就是说在我们设计游戏空间时, 如果有意识的对不同类型的游行空间或游戏空间与休息空间进行组合, 不仅可以营造多样的空间感受, 而且可以促进不同游戏的相互转换或延长游戏的时间。
3.结语
不仅仅是建筑的功能需求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制约因素, 形成后的建筑空间同样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小学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建立在学生不同活动内容的需求上, 而人性化的小学建筑外部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游戏行为, 更能够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小学建筑设计的实践、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小学生行为的观察从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建筑外部游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然由于个人的局限, 并不能很好或全面的诠释游戏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但相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建筑设计的革新势必会将人性化的游戏空间的设计推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发生[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05:13-15.
[2]蒋英.论游戏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运用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12:35-36.
[3]高亦兰, 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J].华中建筑, 1999, 01:101-104.
[4]高亦兰, 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 (续) [J].华中建筑, 1999, 02:34-40.
[5]张宗尧.中小学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05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篇2
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发展趋势,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权威人士统计,“办公族”大约有1/3的时间在办公室中度过,办公空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和情绪,甚至决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因此,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一、办公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进行室内设计首先就是空间合理规划。巧妙的空间规划打好了基础,余下的工作便更方便展开进行;办公室合理空间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工作空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办公室的功能和程序的安排设计,办公空间的次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利用半开敞式隔墙来分隔空间,例如玻璃或镜子使空间在视觉上更加流通;利用陈设、家具、绿化来点缀空间;借助于维护面的引导和延伸,像天花板和地面的抬高或凹入,台阶的穿插来起到暗示空间区域的作用。
二、人性化办公空间的因素
(一)空间尺度
办公空间跟人的活动紧密相关,所以在人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中,空间尺度与比例问题尤为重要。从空间的结构、设施的布置到细部的处理等,获得最佳的位置、造型或结构,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在空间的构造中,一个物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就是比例,即是长度、宽度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如大尺度的空间,给人以心理上的距离感。而加入小比例尺度在大空间里,使空间更加具亲和力;由于人们在空间环境中不断地运动,注重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人类活动路线的合理安排,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空间尺度和人的活动在空间相互协调,会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相互交流合作。只有把握住了整个空间尺度与人体的关系,才能为人性化办公环境的建立打下基础。
(二)色彩运用
办公空间色彩的选择很重要,色彩影响着人们的某种情绪,也可以使人们产生精神共鸣。在办公空间色彩的选择上应符合企业和企业形象的特点,其色彩配置应按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办公空间是人们长期存在工作的地方,每一种色彩都有它所传达的情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体验,并且和室内的材料、质地、照明等因素相联系,所以应注重统一性、和谐性。办公空间的环境色宜用低纯色为宜配色时用同一色相中性色为主,通过明度变化来配色,强调局部色彩对比,凸显主体色彩,构建丰富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气氛的办公环境。
(三)材料选择
在办公空间材料的使用上,应从使用者的感受出发,材料的选择更趋于理性、成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舒适度,体现人性化设计。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对比的手法进行空间气氛的营造,带给人的心理感受。质地光滑与粗糙,刚与柔的碰撞都会制造不同的效果。
三、人性化办公设施
(一)办公家具要符合人体工程学
因为办公族长时间伏案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办公家具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减轻工作负担。现在很多座椅靠背和头枕,扶手座椅可以调整高度,分别满足不同的办公使用者。有些背部有透气的网状材料,设置了一些可调的腰部支撑力性能,分别达到支撑身体的愉悦或疲劳的需求。办公家具的组合直接关系到员工带来最舒适的感觉。
(二)办公设施要具有灵活性
办公设施的灵活性体现在办公设备和办公柜、书架的设计中。如可自由组合的新型桌子,即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别的桌子拼成一组的大桌面,能够满足办公灵活性需求。
四、精神文化的办公室人性化特征
(一)办公室绿色空间的追求
人都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同时自然景观也有缓解工作压力和获得视觉冲击的作用。将充满活力的绿色植物和景观纳入办公室,无疑可以进行调节,以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可以尽量引入植物、山石和水体等富有自然气息的人工环境于工作空间当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净化办公空间,调整房间的温度,为现代办公提供高品质的空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绿色植物应考虑到办公空间的大小和高度和宽度。在大型会议室可选用如龟背木、龟背竹富贵竹、孔雀木等大型植物,放置在矮柜旁边做间隔之用。桌面上的绿化主要以小盆景点缀,如万年青、文竹等,使紧张工作中情绪得到调节。
(二)办公空间风格与情趣
设计风格不是刻意模仿,也不遵循紧随其后,办公空间的设计要在解决特定的空间问题中去思索、去发现,去创新,在创作自身人性化空间特色。可以在办公环境中设置了一些有趣的空间,或改变办公家具的组合方式,它可以给人新鲜感,从紧张工作中得到缓解,营造办公空间环境个性化。
五、结语
空间是人的空间,人是室内设计的主体,办公空间是为人的工作、活动而设计的,怎样设计出有利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出发点。办公空间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更应在设计上考虑到空间环境对人心理、生理和情感的影响,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下,要求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创造有利于人们工作,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办公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巧.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11
[2]董泽钦.当代办公空间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浅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4-15
人性化的空间组织 篇3
McCrae Beach House因独特的空间组织及立面设计脱颖而出。项目的体量和体块仍遵循原旧建筑完美的比例和简洁的造型,兼顾了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平面设计看似中规中矩,实则带有强烈的几何感。矩形的居住空间符合人对空间安全感的要求:空间功能划分得十分清晰,交通动线方向明确。立面材料以硬木板材为主材,黑漆的涂刷配以大面积玻璃的使用,使得整个建筑若黑珍珠般润泽。底层向后收缩,让出阳台和泳池的位置,突出了建筑立面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同时也营造出一个虚空间。众多大玻璃窗的使用。既给建筑立面增加了亮度和光感,又在功能上使室内的采光和自然通风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通透的大玻璃作为护栏,使居住在室内的人可以从窗户露台的外延下窥看整个海湾景色。
入口处的斜角处理打破了水平竖直的呆板。且门口踏步与入口处的斜角互为余角,构成了平面的完整性。使得入口的斜角不显突兀。屋檐悬挑而出,既能遮挡住夏季的阳光,又不影响冬季对阳光的吸收,保证了室内的冬暖夏凉。室内的木地板与室外的木质平台互为延伸,使得内外空间有着明显的相互渗透,呈现出视野的联系与统一。且泳池的蓝色与周围平台温暖的木色,泳池的冷感与木质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
设计团队SJB遵循“高品质,低维护成本”的设计理念。室内总体沿承着现代、独特的设计风格。居住空间被分布在两层楼中,空间整洁大方。开放式的布局,充裕的自然光线,精心设计的开放式厨房。高品质的配套设施,彰显了人对舒适性的要求。中间色调穿插其中为整个室内空间创造了无限的典雅。洗手间墙面与地面采用统一材质,并将线条延伸下来,让本就局促的空间多了开展的想象。
团队还设计了作为建筑附属的GardenCube。它的材质和建筑形式与主建筑趋同,并以功能上加以补充,以为业主提供更广阔更灵活的娱乐休闲活动空间。
别墅周围自然植被丰富,所有高耸的树木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纯粹的自然风光被最大程度地融入每一个角落。整个别墅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给人一种灵动释放的愉悦感觉。
养老建筑中人性化的空间意境营造 篇4
1.1 意境设计概述
意境的设计是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假设和构建出情感传达的系统是意境设计的方法。在养老建筑的意境设计中要运用色彩、光、材料、绿化等真实的事物。并且这些要素间的组合不是僵硬的堆积, 而是要体现出对设计环境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从而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的。人性化设计在国内外很多领域都被强调和倡导, 将人性化上升到作为意境表达的一部分, 使之成为“让人感动的”设计, 是养老建筑的设计师所要追寻的最终结果。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很多关于意境的描述, 可见意境对美学的重要之处。“建筑意”, 就是建筑空间意境的真实写照。但是, 即使建筑艺术形象受生活空间的制约, 不能随意的塑造、无理的建造, 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将养老文化植根于养老建筑的空间意境中。
1.2 意境设计的应用
进入到21世纪, 建筑界的主流之一便是各种基本理论原则的回归, 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更多的体现了或朴素或理性的价值取向。因而, 我们提出在养老建筑设计当中, 应以理性分析和人文体验作为思考方案的切入点, 积极探索和刻画环境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以实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特殊场所下, 文化、自然与建筑的共生。环境是由很多单体建筑以及很多群体建筑与他们所处场地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等共同创造形成的, 这种有环境及建筑空间所表达出的要营造场所的精神就是对养老建筑中意境的最合理的概括。
2 养老建筑意境营造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过于封闭
目前我国的很多的养老机构都是封闭式的管理, 这是出于安全因素方面的考虑。但是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非常局促自闭的环境中, 将对身心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老年人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由此可见,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创造出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在养老院中生活, 就必须要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有所区别。虽然封闭的环境会方便管理和减少老年人外出活动的危险, 但是用这种方法提供的安全感是不正确的, 要创造出好的空间环境, 让老年人感受到亲切, 温暖, 归属。这才是好的空间意境设计。
2.2 欠缺对室外环境的营造
目前我国的很多的养老机构都是类似宿舍的建筑模式, 一个屋子里放两三张床, 只有高收费的房间会配置单独的客厅或者卫生间, 建筑外除了必要的交通马路和绿化之外, 并没有在室外交流活动的场所。虽然很多养老机构的内部设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 但室外空间的氛围没有满足人们的需要, 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室外环境的设计, 那么当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时, 就会失去入住的欲望。
3 养老建筑空间意境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3.1 强化自然
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建筑不是存在于真空中, 它是存在于为了某种功能使用所特定的大环境中。在这所说的环境不仅包含了重要的自然环境, 也包含了同样重要的人文、历史、社会等其它方面。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必将是首先与之发生关联的。因此, 养老建筑各处的景观、每一栋建筑不只是个基地上的附属品、添加物, 周围的环境必须与他发生关联, 进而与生活在养老院内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互动对话。例如在养老院内多种植树木的同时增加休息椅子的设置, 使老年人在室外就能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如果简单的增加休息椅子的措施产生了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建筑的共鸣, 那么, 这种简单的“建筑意境”的表达便获得了成功, 当然这些与自然环境的共鸣也取决与设计开始是我们对基地以及周围环境所持有的态度。
3.2 善用颜色
作为北方城市中的养老院, 冬天树木凋零, 银光素裹之停留在降雪之时, 更多的时候养老建筑沉浸在一片冰冷由萧条的场景气氛中, 让老年人的活力降低不少。所以必须要在颜色上做功夫, 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身体感受, 所以每个季节不能只是一种颜色, 要很多颜色互相呼应, 才能让老年人不在冬天因为寒冷心绪低落, 然而最能实现颜色变化的不是建筑楼体本身, 而是各处的绿化。所以要改变养老建筑规划中树种单一的现状, 增加一些在冬季更美的植物, 让养老院中中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3.3 舒适便利, 增加可识别标志
随着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的变化, 各种身体的机能也会随之出现衰退的现象, 可能会在听不清楚别人说话、记忆力减退、触觉出现障碍。因此在营造室外空间的意境氛围时, 多一些加入标示性的东西必不可少。这些设计会给来年人带来各种感官上的刺激, 增加他们的辨识能力。所以在营造外部空间时, 可以加入很多细节部分的处理, 还可以加入指示箭头、雕塑、建筑小品等方便老年人识别的东西。并且场地内最好可以人车分流, 停车场离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域远一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养老建筑的空间意境存在于环境中, 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建筑空间环境的表达。环境和意境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所以, 在充满浓郁人文色彩和文化背景氛围的养老建筑中进行建筑空间意境的表达, 要体现出对养老机构本身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尊重、了解、把握并将养老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发扬并继承, 养老建筑的空间表现与环境相融合、适应。要知道单纯的形式或强烈刻意的对比并不是这种适应和融合的巧妙方法,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对养老建筑空间及所要表达的意境的领会, 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舒适的建筑空间, 达到令人向往的养老建筑空间意境的表现。
摘要:中国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 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人们对养老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和多元化, 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也更强调心理需求的满足。为了提高养老机构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环境, 必须将养老院的意境营造放在重要位置。当养老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建筑本身所创造出的意境, 可以让老年人更舒适的生活, 更轻松的居住时, 便是成功的意境表达, 也是成功的人性化设计。创造一种有文化底蕴且符合养老建筑意境表达的建筑组合非常迫切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当今养老建筑中环境空间意境上表达的不足。
关键词:强化自然,善用颜色,标志性
参考文献
[1]于洛.养老院建筑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14.
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 篇5
张荃
摘要:结合街道尺度的基本理论、空间错视学的理论,研究了国内外经典商业街案例,结合四川自贡市核心商业街的实例探讨了人性化商业街的尺度关系,为营造人性化的商业街区莫定了基础。关键词:空间尺度,空间错视,街廊比,人性化尺度 1尺度与尺寸、街道尺度、商业街尺度
所谓的尺度就是空间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空间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空间构成的形体的长度、宽度、小空间与整体、整体与城市,以及空间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尺度并非抽象的概念,是具有丰富含义并且是人们能够充分感知的概念。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千米、米、尺、厘米等对空间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空间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在空间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街道尺度是指在两侧商业建筑所围合形成的街道空间给人的感受。商业步行街是城市中重要的场所空间,商业街设计在空间上的表达就是让空间适用,创造人性化的街道尺度空间。2街道尺度的基本理论
对于传统街道尺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其中以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为代表的《街道的美学》《续街道的美学》《外部空间设计》等,对于街道的尺度的研究总结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
街道空间尺度由街道长度(L)、街道宽度(D)、临街建筑高度(H)、临街店面宽度(W)这几项参数构成。
街道参数的比值关系反映了街道空间主要参数之间限定的空间尺度关系,主要由街廓比、面廓比、界面密度、贴线率四项指标构成。
街廓比(DlH)是指街道的宽度与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比值,反映街道围合空间的宽高比例关系。根据芦原义信的观点“ DlH > 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产生空间的逐步远离感,DlH接近2时,空间产生开阔感,0.5 面廓比(WlD提指临街商店的面宽与街道宽度的比值。根据芦原义信的观点lElD < 1,即比D小的尺寸『反复出现,街道就会显得有生气。 界面密度(艺WlL x 100%)是指街道一侧的建筑面宽总和与街道长度之比。该参数强调的是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形态的意义,反映了街道纵向空间的连续性。 贴线率是指建筑紧贴与街道中心线相平行的临界线的临街建筑面宽与所有临街建筑面宽总和的比值。3空间错视与人的空间感知 物的感知要素(形状、色彩、明度等)在人们的视觉判断中,与所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形成错误判断,就是错视觉,又称错视。 错视经常被用于城市空间设计、建筑设计领域中,通常在设计中加人与人们习惯接受的一般常理空间不同的设计元素,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视就能够达到设计预期的空间效果:设计师运用设计手法实现人们对于空间尺度感觉的错觉,达到特殊或更佳的效果空间,有时是因为条件的限定改善尺度缺憾而利用视错觉。“小中见大”“矮中见高”“虚中见实”“粗中见细”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手法。4国内外商业街尺度案例 1)欧洲传统商业街尺度。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因空间所限街道狭窄,DlH = 0.5,文艺复兴时期的街道较宽,达芬奇认为DlH-1较为理想。巴洛克时期,中世纪的比例被颠倒过来,街道宽度为建筑高度的2倍,DlH=2o 2)中国传统商业街尺度—成都锦里“小中更小”。锦里曾经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且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在秦汉、三国时期闻名全国,改造重建后的锦里保持了原有商业街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尺度:临街建筑围合成2 m-4 m宽的线性空间,街道全长约350余米,临街建筑以两层居多,DlH在0.5左右,展现出古时街道的宜人尺度。 为了使街道空间的街巷感更加强烈,锦里在设计中在保持DlH尺度不变的条件下,运用了骑楼的形式在2层连接两侧店铺,空间的变化使人们的视觉集中在变化点上,将骑楼在街道垂直层面上压低了高度空间的感觉放大,利用错视原理使人们对于街道空间产生变窄变低的收缩感。 2层屋檐适当加大挑出长度形成宽雨棚,2层外廊挑出形成1层的廊下休闲茶座空间,使人产生空间收紧的错视,增加了人们视线感觉上空间的围合感。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视展现出小尺度商业街巷的空间特性。 3)国内外现代商业街的尺度关系。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商业街尺度研究总结出如下结论:完全敞开式的商业步行街比较合适,长度为1 500 m左右,以游客步行20 min左右为宜;街道宽度不宜过宽,街道太宽会造成空间的发散。宽度同时充分考虑两侧建筑物的高度,窄不能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宽也不宜超过建筑物的2倍,因此步行街两侧不适合建造高层。DlH多在0.5一0.9之间。 4)现代商业街尺度—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宽中见窄”。南京路步行街最宽处约30 m,最窄处约18 m。两侧建筑高度一般20 m左右,4层一5层,局部高楼突破20层,80 m左右,街阔比在0.6一0.9之间。 街道宽度20 m以上会感觉相对宽阔。步行街在设计中设置了4.2 m宽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的“金带”贯穿于整条步行街中,它的设置填充了人们视线聚焦的中间空间,通过景观和街道设施弱化了空间的宽阔感,这条“金带”使得人所感知的街道空间上明显起到压缩街道宽度的作用,使得30 m的商业街宽度不显得那么开阔,这种在空间中增加物体而改善空间效果的手法是侵害性错视,是利用人的错视觉将空间“由宽变窄”。 目前很多商业街都是在原有街道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街道宽度、两侧建筑都已经形成,对于街道宽度、建筑高度的改变受限,因此需要通过设计手法对于既定的空间进行改善,利用空间错视改善商业街尺度空间的手法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5设计案例—四川自贡商业街 自贡市老城商贸中心以解放路、同兴路、五星街、檀木林街、自由路为主要商业街区,位于I kmZ的范围内,以街为市的现象较为普遍。 5.1自贡传统商业街的处理—构建人性化尺度商业街 自贡温州街尺度—传统街区的尺度与节奏感。温州街是由两条折线形内街组成,街道店铺均为1层一2层小尺度商业店面。 街道长度约200 m,街道宽度大约3m一4m,两侧店铺4m-8 m,DlH在0.5左右,面阔比0.8,店铺开间尺度较小,人们在逛街时,视线在变化是留连于两侧商街的左顾右盼,因此人们对于街道的体验是由序列变化的小空间拼接而成,小面宽的店铺连续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感受街道的节奏感。DlH与WlH的尺度使得温州街具有很好的街巷围合感和尺度感,适宜的街道尺度使处于其中的人们对于街道空间的感受亲切近人。 5.2构建宜人尺度的现代商业街 自贡中华路商业街是商业街核心地段,街道宽度仅巧m,如果按照传统街道的宜人尺度,DlH维持在1.5一2.0左右,那么两侧商业建筑高度在10 m左右,相当于2层一3层的商业空间高度,但是对于寸土寸金的核心商业区来说,2层一3层的商业建筑高度肯定是不够的,设计的解决方式是: 1)”窄中见宽”—建筑退台,增加视线空间开阔感。将3层以上建筑后退,做成台阶剖面形式,减少高层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压迫感,同时使人们感觉到街道空间的展开,利用建筑高度的变化形成与人们常规感受高层建筑直接落地的想象差异而产生错视效果,增加了街道的宽度感。 2)"窄中见宽”—将商业建筑底层架空,采用柱廊形式,延伸街道的宽度感。在靠近中华路街道大体量沿街建筑1层统一架空,形成街廊,在DlH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街道的宽阔感。 保持街道入口空间尺度不变,将高层建筑局部3层以下架空,借助灰空间实现街道空间延伸的效果。使人们产生与原有脑海中既定空间感觉上的差异,使得街道空间的本身的加宽作用被错视效果放大,产生窄街人口空间宽阔的设计效果。 3)“化大为小”—将大空间分解为若干小空间。区别于一般城市商业区的巨大商业综合体,自贡西秦会所前的解放路商业街区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划分若干小尺度的“商业盒子”,每条小街的尺度依然遵循传统商业街的宜人尺度,包括DlH,WlD等,消费者步行其中,不是感到超人尺度的商业巨构,而是感受到大小不等、变化多样的小街小巷的亲切尺度空间。 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出现若干条小街巷,将大建筑面临安全街设置,在街区内部穿插布置小体量、小尺度的商业休闲短街,这种手法在错视上称为对比错视,通过大小对比引导人们感受到小街区的尺度效果,在街道空间感受上是“大中见小,小中更小”。6结语 商业街是为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的宜人化是未来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之一。商业空间设计理念逐步从注重商业效益到注重人的体验,营造人性化尺度的商业街区成为商业街区设计的重点—本文从街道的长度、宽度、街廓比、面廓比等反映街道空间关系的要素人手,引人空间错视学的理论,从人们对于街道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构建人性化的商业街区,真正的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贯彻到商业空间的表达上。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日]芦原义信.续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3〕商业街研究—以无锡崇文寺商业街为例【D].南京:东南 大学硕士论文,2007.[4〕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 传统的办公空间一般就是个简单直接的办公环境,领导者追求职员为公司创造的利润但却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办公空间的设计对于工作人员身心愉悦的重要性。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办公空间“人性化”的设计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即是满足现代人的办公与生活的需求。办公空间的设计不但要满足人性化设计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者的功能要求和审美需求。但是如今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采用一些常用的结构、功能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设计。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当代办公空间设计来说,传统的以功能使用感来进行办公空间的设计已然不能满足工作者的工作、生活需求。在经济与精神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们对办公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功能性、装饰性都有了当代的设计特点,但其更加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办公空间“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1.绿色设计的融入 现代办公空间的生态绿色设计,在现今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中已然占有了一席之地。对现代办公空间内工作的职员们来说,他们长期处于钢筋混凝土的环境包围中,对生态自然的环境有着期盼与向往。所以办公空间中的绿色设计是体现人性化的重要部分。同时,办公空间是大家共同工作的地方,大量的现代办公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有害人体的气体,现代科学家上认为在办公空间摆放能净化空气的大型绿叶植物有利于人的健康。特别是对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在办公空间里打造出绿色的大自然景色,仿佛使人置身于绿色田园般的大自然环境中,让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适宜的绿色设计,让员工与舒适的生态环境设计相融合,这就是塑造人性化办公空间的重要方法。 2.休闲空间的安排 休闲空间是体现人性化办公空间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结构,当今社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的工作者越来越多,办公空间的使用率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在办公空间设置休闲区域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是是否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古板传统的办公空间是不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放松与休闲的,这样的办公空间压抑了人的空间与自由,工作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心情都不堪重负。如今现代办公空间中休闲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 , 在办公空间占的比重也日渐提高,其出现在办公空间中,员工可以适当放松自己、解除疲劳,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休闲空间可以是单独开辟的单间式,也可以是视线开阔的开敞式,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使用感受,私密的单间能够更加自在的放松,视野开阔的开敞式休息环境更加开阔。在现代办公空间中,休闲空间发挥着与工作空间一样的重要作用,避免了工作人员过度疲劳,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办公空间中的休闲区,不仅增添了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文化,同时还能让员工产生对公司的归属感,增添企业的凝聚力,为公司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不同个体的不同设计 真正的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是在本质上就为使用者着想,在满足办公主体共性的同时,还照顾到每一个个体的个性需求,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所以,在进行办公空间设计时还要注重其个性化的设计。虽然说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大多都是大同小异,但“大同”其实说的是办公空间的功能划分,并不是指办公空间的设计和文化背景。在传统的办公空间中,大多数是采用中庸的灰色调系列,从家居摆设到地毯规格尺寸都是统一的。你甚至无法从办公区域里区分出哪个是新技术公司、哪个是休闲会所 , 哪个是传媒公司。这只是满足了办公空间的最低设计要求,丝毫没有注重到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每个员工喜欢的事物都不相同,所以,有一些公司会采用可变的办公空间和个性化的座椅,来增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色彩的运用 在办公空间中,人们往往首先注意到的是物体的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状。颜色是通过人的视觉起作用的,不同的颜色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官印象便影响了人的心情。例如,绿色让人感到稳重与舒适、橙色能感受到活力,产生食欲、红色给人以燃烧与热情感。办公空间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空间,这就需要有创造性的员工在其中工作,低纯度的灰色调使人产生一种安逸、舒适的感受,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有利于保持清醒和理性,促使工作更好的完成。黄色则是一种在办公空间色彩的完美运用,黄色最能振奋员工精神,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甚至会刺激他们产生更多灵感,进而充满工作斗志,使人更好的投入工作中去。同时也有一些色彩不适合于办公空间,淡蓝色很容易让工作人员感到抑郁并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若红色为主色存在于办公空间中,员工则很容易变得敏感易怒。所以现代大多数的办公空间都会采用黄色为主色调,以其它颜色为补色,这样会容易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必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人性化”的方向是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必然趋势。在我心中,办公空间是以人为主体,为实现公司的发展而努力的空间场所。人性化的办公空间设计不仅塑造了舒适的办公环境,而且还体现了公司的人文精神。这将是是现代办公空间与未来办公空间的设计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设计才会创造出舒适、效率、艺术相结合办公空间。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所以,建筑的首要条件是顺应满足人的需求,抛弃不合时宜不合人们需求的部分,创建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舒适的空间环境,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公共空间设计上,尽量做好大尺度和适宜人体尺度的转变、建筑内部封闭空间和城市空间环境的过渡和连续,实现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 人性观设计思想——科学人本主义 在城市里,高层建筑的大体量和高密度势必会对人的心理需求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找到设计的平衡点是关键所在,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建筑本身高大体量带给人的冷漠感,比如开放底部空间,使其更亲和、开放和人性化,从而抹去与城市空间的界限,实现有机融合;另外充分考虑到作为主体的人的生理需求(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安全、认知、愉悦、归属感等),底部公共空间从各方面构筑宜人的尺度,营造满足人们需要的环境空间,比如建筑形态、材质、比例和色彩,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2 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人性化尺度营造 2.1 主入口空间——过渡空间 主入口空间是既联系内外,本身又具有空间的场所,是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过渡空间,也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场所,它包括雨篷、门廊、前厅、台阶、坡道以及景观绿化等,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主入口空间是过渡空间,所谓人性化设计,即成功完成人们不同行为类型、不同心理模式的过渡,按照人们的行为过程,完成动态空间到静态空间的转换、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 在平面布置形式上,高层建筑的主入口空间,大体可分为平面式入口、凹入式入口、凸出式入口三种模式。平面式入口是外墙直接开门,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凹入式入口是建筑局部向内凹进,对建筑施加减法;凸出式入口是入口突出建筑主体。在竖向布置形式上,大体可分为水平式入口、上升式入口和下沉式入口。水平式入口是室内外基本不存在高差,上升式入口是指入口抬高,室内标高高于室外标高,而下沉式入口是指入口降低,室内标高低于室外标高。不同形式的入口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平面式和水平式入口使人感觉亲切自然,不会有心理上的突兀感;凸出式入口多突出视觉效果,内外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富情趣感;而上升式入口利用抬高空间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下沉式入口则强调安全、稳定、围合的空间感受。 不同入口空间形式带来不同的功能和心理感受,所以在主入口空间层次的处理中,应综合考虑平面布置形式与竖向布置形式,切实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做到人性化设计。 2.2 交通的设计 底部公共空间是高层建筑和城市交通连接的汇聚点,它是建筑内外交通的转换点,承担着大量的人流聚散以及物流与车流,从“人本主义”出发,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应合理安排人行、车行路线以及停车场。 2.2.1 人车分流 为保证人们的交通行为有序进行,底部公共空间应实行人、车分流,即人行与车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楼前广场设计各成体系的行车区域和行人活动区域,面积大小由车辆和行人的数量多少来决定。 目前许多高层建筑周边流线繁杂,车流人流密集,仅靠楼前广场,已经不能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需要综合考虑,结合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建筑自身的特征以及出入口的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利用立体分流,将不同的交通流利用不同的高程来分流,真正做到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2.2 停车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有很多缺乏对停车场的重视,存在车辆乱停乱泊的现象,影响了人们生活,不符合人性化设计原则。 建筑师在设计时应妥善安排停车场的布局,既要满足不同停车的需求,方便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的衔接,又不影响人流活动以及视觉效果;停车位置应与出入口合理协调,避免出现人车混杂造成交通阻塞的现象。具体设计中,比如避开公共活动区域,合理安排与车行立交路线的关系,如有必要设计地下停车,方便车流和人流相连接,实现人性化的停车设计。 2.3 底层外部广场 高层建筑往往给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冷漠感和疏远感,为减弱这一负面影响,通常会在底部设计一些富于生趣的小广场,它聚集人流,为人们提供休息、聚会、交往、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中的一个聚集的节点。 不同的广场形式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沉式广场标高较街面低,给人以环抱的感觉,营造轻松,休闲的气氛;高台式广场标高较街面高,在高台上不受周边交通干扰,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富于变化和情趣,对城市、建筑以及对人的心理感受都有积极的影响;如何设计广场形式,是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的体现。 2.4 空间的色彩、质地 色彩、质地影响人的心理、情感感受,在建筑空间里,不同的色彩、质地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知的心理和情感,在底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结合人的需求,营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色彩和质地是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重要的造型要素,它不仅能够完善空间的形体,也展示了视觉形象的调节和再创造,使外部形式富有力感。而对于空间的界面来说,使用合适的色彩和质地,能够改善不完善的空间比例;同样不恰当的颜色和质地也会带来不适感,甚至破坏空间的舒适感。所以,设计师要懂得颜色视觉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合理的运用色彩和质地,切实做到人性化的设计。 3 结语 在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每个细节的设计从这个原则出发,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消除高层建筑大体量带给人们的冷漠感和距离感,使人、自然、社会之间达成一种和谐。 摘要: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人为本”的建筑本质和人性观设计思想,从主入口空间,交通,外部广场等方面着手,探讨了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以指导实践,消除高层建筑本身带给人的冷漠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朱伯钦.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程权.宜人、舒适、便捷、高效——多伦多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研究[J].建筑学报1,999(9):37-38. [4]克莱尔.库柏.马库斯.人性的场所[M].余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张在元.城市的人性尺度,www.china—up.com. 医疗空间在设计时应按使用者的行为模式来界定, 人的行为模式是将人在环境中的主要行为过程具相化, 使其成为空间设计的量化标准。室内的空间设计是做好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是体现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设计语言的重点部位。医疗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完美的功能性与舒适宜人空间的结合, 放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追求空间的纯净。以下通过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协和医院门诊楼工程、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装修改造工程等多个室内工程设计实践, 对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材料 在室内设计中, 不同材质的材料应用极为重要, 它是表达设计语言、界定空间性质、满足使用环境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材料是室内空间的“皮肤”, 直接与其环境中的人发生视觉、触觉关系。材料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间的功能和品质, 只有把握好材料的特性, 将其运用到恰当的位置才是最适用的设计, 切忌盲目堆彻高档材料。 医疗建筑室内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严格、理性的思考过程, 应从医院实际需求出发, 根据投资情况、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再辅以设计师的个性审美综合而得。医疗建筑室内设计对材料品质的要求比一般室内设计更加严格, 尤其是功能性强的封闭空间, 对材料的质感、耐久性、抗菌性、抗污性、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要求更高。材料尽量采用预制成品现场安装, 施工现场减少湿作业, 严格控制材料在施工中带来的污染。现在医疗建筑室内常用的装饰材料, 用在墙面的如树脂板、耐擦洗的布基壁纸、墙革, 用在地面的有PVC和橡胶地板, 以及多种抑菌天花材料, 都有多种表面质感和色彩效果。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搭配, 利用材料的质地特性, 才能创造出舒适的医疗空间。例如在病房有医疗槽的背墙上安装干挂树脂板 (或抗倍特板, 病房内一般8mm厚) , 其他墙面搭配布基壁纸等相对经济的材料, 既可达到装饰效果, 又可满足使用要求。 1.韩国汉城三星医疗院医疗主街 而医疗建筑室内的开敞式空间对材料的选择范围相对要宽泛, 设计时应尽量与建筑外立面的材质和风格相统一, 避免生硬突兀。开敞空间人流比较集中、流动性大, 因此对材料耐久性、抗磨性具有严格的要求, 如墙面干挂石材应比普通空间石材要厚 (达到25mm) 。公共空间内的选材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使用方式尽量简单、统一, 避免材料种类繁多带来高成本并缩短材料定货周期。公共区域的等候空间, 如候诊区, 应局部设计软性材质 (如壁纸、壁布等材料) 给人以亲切感。此外, 材料的细部处理应避免出现尖角在转角处安装专用护角或做弧形处理, 防止碰撞刮擦。因此, 医疗建筑室内的公共空间材料选用应以满足使用要求为主, 具有一定审美性即可, 避免大量使用高档材料, 好的设计应是最适用的设计。 二、色彩设计 色彩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 色彩本身只是物理性的客观存在, 而人是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后对色彩产生特定的感受, 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 如色彩的冷暖变化对人的心理可产生不同的生理暗示, 因此在医疗建筑室内这个特殊空间内, 色彩的运用和变化对使用者可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很多医疗建筑室内色彩设计抛弃原有单一、冷漠的色调向家庭化的温馨色调转变, 以稳定就医者的心理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医疗建筑室内色彩设计原则应是整体统一、局部变化, 根据医疗空间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确定整体的色彩基调。例如病房楼内适合于偏暖的色调, 而肝、胆病或传染类医疗空间则可用偏冷的色调 (色彩的冷暖变化实际是相对而言, 依据心理感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 , 精神类疾病室内色彩更讲究宁静、松弛的氛围。而在妇产和儿童科室, 则要讲究色彩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与精神暗示, 让患者就诊时能够分散其焦虑的心情。 2.树脂板、橡胶地板和抑菌天花材料的应用实例 3.候诊区内运用暖色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4.色彩在功能区域的运用 用色彩的变化赋于空间变化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达到空间与色彩的和谐是色彩设计的重点。空间内颜色可根据功能需求选择色调, 应尽量统一, 避免杂乱无章。在设计中若使用多种色彩搭配时, 应尽量选择色调、冷暖接近的色彩 (如淡米色、浅木色、浅绿色) , 少用补色和对比色 (如蓝和橙、黄和红, 黑色、熟褐等黯淡压抑的重色) , 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刺激。 三、光线设计 光线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 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两者相辅相成。由于医疗空间的使用人群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 因此在光线的设计上应把握好“度”, 即光线的亮度, 应始终营造出柔和、自然的亲切感, 平衡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公共空间内可适当增加艺术性的光线效果, 如利用采光顶和透光材质, 表现室外化的采光效果, 既亲近自然, 又节能环保;在走廊、电梯厅、护士站可采用反射光、漫射光, 避免直射光, 减少光线对患者的视觉刺激。 除选择带遮光片或挡光板的灯具外, 灯具的平面布置也极为重要。如将走廊的光源置于靠近病房的一侧, 既便于患者找寻方向, 又避免在病床周转过程中光线直接对患者视觉的刺激。在病房、ICU等空间中, 光线的布置更为重要, 不仅要选择专业的灯具而且对光源的位置也十分讲究, 主光源应避开病床正上方位置, 可依靠背墙上医疗槽的专用灯补光。病房内若有大面积采光窗, 应选择遮阳性好易于开启的窗帘便于随时调节光线强弱, 使患者始终处在柔和宁静的光环境中。 四、家具和陈设设计 家具和陈设设计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人关系最为密切。而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中, 尤其以病房内的家具为重, 除美观外, 更主要的是可满足患者活动行为的需要。家具造型尽量简洁, 便于擦洗、消毒, 活动家具应便于搬运且摆放合理, 预留足够的转移空间, 方便医护人员施救时, 快速移动相关设施, 放置各种医疗设备。 医疗建筑室内陈设起到点缀的辅助作用即可, 装饰物的样式、色彩、造型应与室内整体风格一致, 避免过于夸张、跳跃的装饰物品。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文化品味和艺术情趣兼备的陈设物品, 则能从细节处体现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五、绿化组织 室内绿化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空间内,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性。在大型公共空间内, 如大堂、中厅等空间, 尽量利用高仿真植物和少量真实绿化相结合, 根据空间形式设计出高低搭配层次分明的景观绿化。仿真植物的运用, 避免因种植带来的养护成本高和滋生病菌虫害的问题, 种植绿化宜选用盆栽式, 便于更换保养, 品种应选择无异味、无刺激、对人体无害可触摸的植物种类, 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 5.北京医院门诊楼运用自然采光丰富室内空间 6.病房内人工照明方式 9.护士站宜设置高低台面 六、无障碍设计 在医疗空间内, 无障碍设计是体现医疗空间人性化的重要因素。除无障碍专用坡道、专用卫生间等, 在公共空间的各个环节内也应处处体现。如在公共电梯设置专用按钮和引导系统、设置无障碍专用公共电话, 在护士站、接诊台和问询处等局部设置低台面 (低台高750mm) , 或设置专用空间存放轮椅和活动病床。 七、声学设计 与以上6个室内设计内容相比, 声学设计相对比较抽象, 但随着医疗空间品质的逐步提升, 以及就诊人群对就医环境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 很多综合性医院开始注重公共空间的声学设计, 利用天花、墙面吸声材料的处理来缓解问题, 降低就医者就诊时的心理、生理压力。如多用亚麻、PVC等软性环保材料替代石材、墙砖等硬性材料;在诊室、病房的隔墙、隔声上设计结构板顶, 避免声音的交叉污染;在妇产、儿童医院的公共及病房空间设计中, 设计师更要按高于国家设计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从而保证医疗空间的软性品质。 10.楼梯间内无障碍引导系统 八、结束语 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 不仅要做到以上7项内容, 综合考虑、统一设计, 并且要与建筑、水、暖、电、气体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 要求设计者既要秉承理性、严谨的设计态度, 又应注重细节设计。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不仅要营造一个简洁、宜人的人性化空间, 也要逐渐向个性化发展, 这对从业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把握住设计的尺度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关键。医疗室内空间设计看似平淡无奇, 但每个空间、材质、色彩、灯光都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并精心推敲, 这才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真正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国兰.室内空间设计与家具造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0) [2]朱毅, 闫爽.软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美学价值[J].设计艺术研究.2014 (06) [3]沈小庆, 许屹中, 黄昕.医院人性化设计与建设[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 (07) 一、交往空间的概念 《社会学词典》告诉我们:“社会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特定现象。它既是人类的一种机能, 又是人存在的方式。社会交往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 它显示出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过程。 交往空间是指社会交往行为发生的空间和环境, 它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场所, 且由此构成公共生活。在这里, 行为与空间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人的行为与环境空间的互相认同、互相促进创造了有利于人类交流的交往空间。同时, 由于包含了人的因素, 因而交往空间不同于一般的人工环境, 它是在人工环境的基础上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契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 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重新构建的更为复杂与多元化的人性空间。 二、交往空间的特征 交往空间是提供社会交往行为的场所, 它在满足基本的交往行为的同时要创造多功能、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空间, 以满足多种不同的交往活动的需求。交往空间的营造有两个主要的目的, 即亲切宜人和富有吸引力。亲切宜人主要反映的是对尺度的感觉, 吸引力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亲近, 表现在所形成的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室外空间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应该来自于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在此基础上, 人们才愿意开展相应的户外活动, 并产生与之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交往空间的公共性 交往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公共空间, 其公共性的体现是建立在人际交往之上的, 空间的开敞与相通是其特征之一。所有的空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为每个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体提供彼此交谈、交流思想、汇集信息、相互作用的行为的场所。空间的公共性意味着外向与大容量, 人们之间除了直接的语言交流外, 视、听等各方面也都便于交流。由于信息含量大, 人们也愿意到这种环境中去, 见面的机会越多, 就会产生更多的交流。 2、交往空间的舒适性 交往空间的设计是为交往活动服务的, 舒适性的营造便是创造出一种令人有场所认同感的环境。通过所塑造的空间环境形象, 增强空间环境对人的感染力, 诱发人们的情感与情绪, 满足人们的行为需要, 有效地控制空间环境信息和刺激强度, 调节人与空间环境的心理距离, 使人们在其间不仅能得到愉悦、舒适和快感, 更能开阔他们的心胸, 给人以思考, 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创造欲望。 3、交往空间的综合性 空间的综合性主要考虑的是人的行为因素, 包括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随机行为。从整体到局部的各个领域, 交往空间应渗透其中, 形成多层次、多需求的环境网络。而且通过空间设计去诱发各种新的行为活动, 使空间环境具备多种功能, 适应人们多种活动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更加富有活力。 三、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我们对空间的塑造, 往往注重“思想”的表达和“形”的塑造, 而忽略了空间的本体意义与使用者的需要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承载者, 交往空间因人的行为、心理需要而存在。我们只有弄清这一点, 才有可能赋予空间以生命和情感, 使其更贴近人们的需求。 1、功能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交往空间与一定的人及人的社会行为相互关联, 这种复杂的关系必然带来多样的行为需求。因此, 交往空间应成为多元化的物质载体, 在保持人们心理、生理上的舒适的同时, 还应配置各类设施, 提供多种活动支持, 设立与之相配套的功能空间以满足人们的复杂活动需求。现代化的交往空间的定位应是更宽泛、更实用、更具功能指向性, 在设计中应力求突出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整体考虑公共空间与城市总体环境的布局规划、改善城市环境, 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例如把设计合理的交往空间与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以及住宅小区的绿化结合在一起, 形成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城市置于自然之中, 使大自然的质朴与清新延伸到城市之中,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 也有效地缓解了市民对高品质交往空间的需求。 2、心理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 但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 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环境功能层面的同时, 也关心人的心理、关怀人的情感。交往空间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 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 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阳光充足、干净有序的交往环境, 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 能引导人们更为愉悦的活动与交流。环境空间可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色彩、设施等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 还可以通过建筑、构筑物的适度围合, 形成积极空间, 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感, 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性化设计, 从而使交流空间对人们具有吸引力。 3、意境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交往空间应具有一定的意境, 体现一定的人文精神, 使人在空间中触景生情, 情由景发, 激发人的情感的亲和力, 使人产生对物质环境的一种文化上的感性直觉, 一种心理共鸣, 达到环境所期望的精神潜质和文化内涵。交往空间的设计应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 突出地方艺术特色, 增强环境空间的凝聚力。在这样的空间里进行交往活动, 可以陶冶情操, 充实精神生活, 升华思想境界, 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的非凡性, 在交流空间环境中引入文化象征性的公共艺术小品, 借助装饰、色彩及风格形式的变化等手段, 创造出一种丰富的蕴涵多义性的空间环境。 总之, 交往空间表达对人性的适应、关注和解读, 只有在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设计的互动与经营, 才能创造出与人的共生, 共存和共乐的人性空间,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城市交往空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人本尺度, 人性化设计缺失倾向加重。如何构筑人性化交往空间, 赋予交往的空间以生命和情感, 使其更贴近普通城市居民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需求已逐渐成为我们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光博.社会学词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2][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对物质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居住条件的重视, 因此, 室内装饰装修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大, 人们不再把家居空间仅仅定义为一个能居住的地方, 而是会考虑到住得舒不舒服、装修得风格是否高雅漂亮等等。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就是重视人们需求的, 为了满足人们而出现的设计。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 这种服务表现在设计时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着想, 人的生理结构和状况、行为习惯、思维等在设计中都被考虑在内。 1、家居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人们的家居住宅是我们的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舒适并且很安全的家居空间与所有家庭, 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舒适性原则 现代的家庭装修设计, 主要注重舒适性, 漂亮优雅固然也是重要因素, 但与舒服比起来人们都会选择后者更为重要。人们都会追求舒适的感觉, 因此在布局家庭时, 我们要考虑的也很多, 现在一般讲究重装饰, 轻装修的现代设计理念, 这与人性化设计的观念是非常吻合的, 住宅作为我们居住生活的重要空间, 舒服、耐用、经济是基本的要求。 二、安全性原则 1、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承受着来自建筑本身各种各样的压力, 它是施工的精华部分, 对于整个工程能否合格尤为重要。设计建筑结构时要精准, 要多次进行实验来确保结构是合理安全的。 2、装饰材料的安全性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用到很多建筑方面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本身。这些用于进行装修的材料应该是非常环保的, 没有污染的、没有危害人体的化学物质、符合国家的标准的。 3、装修构造的安全性 装修的构造是很重要的, 构造本身结构的特点及承载条件好, 才能够确定尺寸使得安全系数高。在施工的时候, 依照规范和实际情况来采取各种的有效措施, 确保建筑稳定, 保证安全。 4、设备设施的安全性 设施条件一定要安全可靠, 不能对施工和人们造成影响。必须了解这些设备设施, 恪守相关规范, 以安全为主要选用国家权威部门所认可的设备材料;数据要准确些不可互相干扰, 加强各种协调性。 三、家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素 家居空间设计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有很多时间需要待在室内, 要在这些空间中生活、休闲、娱乐。设计出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生活的品质、追求生活新的高度, 家居空间的设计正是满足这些的。 1、家居空间风格与布局 中式设计是我国古典的设计, 它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发展与传承, 让中华的古典美的设计通过这种风格流传下来。中式设计的家居空间, 给人一种大气端庄的感觉, 庄严又肃穆, 内置的家具、摆设看似低调却掩藏不住奢华的感觉。 2) 现代简约风格 现代风格追求时尚、潮流, 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 重视在居室空间里的布局设计, 受到现在很多人喜爱。将设计的美与使用功能结合, 重于装饰而轻于装修, 这可以使家装中更加灵活便捷, 造价也可以相对低一点, 不多繁琐, 简单实用。 3) 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充满了自然的清新, 布置优雅。在田园风格的家居空间内, 使用木质, 藤制等天然材料的家具, 可以多些碎花的布饰装饰物, 如窗帘、床单等等, 再搭配一些适合的壁纸, 搭配上柔和清新的灯光、植物花朵, 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感觉, 拥有大自然的清新浪漫情调。 1) 传统设计中式风格 2、光照的实用与装饰设计 光源对我们的生存生活来说是极度重要的物质, 我们要生活下去, 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光。要把握好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实用与装饰。在我们运用光源的时候, 实用性主要包括:将光源采用到合理的位置, 利用灯光可靠的照明作用, 限制眩光, 给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等;装饰性则主要指为能营造出不同空间所想要的气氛所利用不同造型、不同色温、不同明暗的灯光。 3、灯光设计与室内色彩的搭配 灯光色彩、家具配饰色彩是体现空间色彩最主要的两方面。色彩搭配合理, 会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 身处其中的我们也会有舒适的感受。 1) 功能性 空间是让人生活、休闲、娱乐的地方, 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功能, 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 来选择不同的灯光、色彩, 不同空间的灯光要满足其使用目的。 2) 协调性 我们可以利用灯光来营造空间中和谐的美、不一样的美, 灯光的颜色要与室内其他色彩相互衬托起来。和谐的灯光与合理色彩搭配起来, 能使人精神好、心情舒畅, 色彩一定要协调, 这样才会让人感觉最舒服, 空间的感觉也更美。 3) 健康与舒适性 灯光与色彩的搭配要注意有益人的健康, 并且要感到舒适。为了健康和安全考虑, 室内的许多光线都不可以太过刺眼, 能满足正常的照明需求即可;光线与色彩的搭配要注意人们的心理暗示。 4、设计装饰材料运用搭配 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特性、质感、光泽度, 在搭配时注重合理, 不多不少。无论哪种风格的设计, 色调都一定是统一的, 颜色也一定要使人感到舒服;同样材料的搭配也要注意每种材料的特性, 结合搭配使用的材料要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经久耐用是根本。 四、结语 家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 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是每个人的需求和梦想, 因此家居空间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竭力为大众设计他们想要的家, 优化我们的设计, 让人们使用方便而且舒适美观, 把握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尊重满足精神需求, 体现关怀与尊重。我们要给他们送去最好的服务, 发挥我们的力量, 让家变得更加美丽, 更加人性化。 摘要: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就是重视人们需求的, 为了满足人们而出现的设计。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 这种服务表现在设计时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着想, 人的生理结构和状况、行为习惯、思维等在设计中都被考虑在内。 关键词:家居设计,人性设计,真正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杜丙旭、李婵.室内软装饰[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2]孙迟.美丽家居——多变小空间[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9. [3]徐长玉.家居装饰材料选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城市滨水地区指的是在城市范围中水域与陆地相接壤的特定地理范围内,滨水作为城市与海、江、河、湖有联系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界,也是水域的边缘。滨水地区由于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先天优势,使滨水城市的人文景观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与生态环境;水面使优美的建筑天际线轮廓美妙的连接起来在平静的水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形成了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结合滨水区生态环境设计的休憩区及众多休闲空间、植物的林荫小路,滨水区成为最受欢迎的室外自然休闲场所之一。 人类的形成、生存以及发展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被称作人类的“生命之泉”,水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从古代到现代,滨水区最首要的要素要属文化因素(包括滨水传说文化和水乡文化等),最能体现历史底蕴、环境条件、发展潜力。到准备开发滨水地区时,从文化因素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全面去了解它的历史发展进程,关注记录它的传说背景与人文知识。全面解析,起于生存、源于历史的精辟总结,这样才能把滨水景观设计做成与当地居民达成共生的合理环境。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敢于创新,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铺装材料, 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例如,地面光纤照明、4. 0m高沿湖柱式照明、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水幕跌水、广场人工喷泉等。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了设计师们超越前辈们设计机会以及自由度, 因而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效果。 作为滨水地区的要素分析,水域的空间要素成为环境中最显著,也是最易辨别的部分。水域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广大水域形成的开放的水域空间;其二河流,海边通过一定的自然限制性宽度形成的带状穿越水域空间;其三水路与陆路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相互交替混合经纬水域空间。从充分考虑水域空间特性的角度出发,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一般都必须尊重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水域的方向一般都是滨水区规划设计中视野广阔的方向,所以要保持在景观设计中滨水区的导向性和可视性;第二,沿河发展的城市,由于两岸通过各种方式创造两岸人流和物流的活动通道,因此通常呈现出一种沿河流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第三,滨水空间景观带往往串联着城市主要的节点和区域,通常是由公共绿地、小型广场、观景平台等系列景观节点组成,应注重体现滨水环境的亲水性。 在选择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滨水地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 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尽可能是滨水区植物品种生态多样化。但是, 要避免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过分地追求新、奇、异、珍品种, 种植不当会影响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生态物种适度, 破坏其植物结构链的适应性, 甚至可以造成外来物种生长泛滥防害原有植物生长甚至导致其物种灭绝的恶性事实, 严重影响滨水区的生态物种链的正常保持,最终导致环境失衡。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生态因素。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然而对城市中生态因素的漠视、甚至任意破坏的现象随处可见:高楼林立,成片的树木遭到毁灭,绿地被践踏,大片的水域被覆盖见锺而至的是现代城市的恶性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知名城市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就以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并通过许多设计实践鉴证这一原理,而现在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应用和尊重自然发展、遵从自然原则的概念和方法。 城市滨水区绿地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居民个人需求和生态保障使之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环境设计。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要低层次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都,其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渐渐的表现出来。所以设计师在对工地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所服务的对象人群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努力为他们设计安静无噪、舒适宽敞、阳光充足、景色怡人、空气清新的滨水生态空间。例如德国研究实验一所公园的使用及环境情况,人们去开放空间欣赏主要是为了体验那里的安静氛围,研究人员在滨水区生态绿地,选用不同形状、色彩、花样的植物,种植气味清香的各种植物,运用植物围合出相对独立与活动和吵闹相隔离的安静空间,就是为了满足喜欢安静人们体验宁静的需求,给他们身心舒畅的感觉,相反如果设计者不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那么设计出的作品往往是被人们冷落。 在大型的城市滨水保护改进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其所处的地域,与传统的滨水活动、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有机结合,保留改造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以人为本,使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滨水区的趣味和魅力中。城市滨水区内容的多样化,设计者可以从社会背景、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生活内容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关键词:住宅空间,人性化塑造,空间尺度 住宅空间是人类很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 住宅的空间设计就要以适应并满足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人性化的塑造,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住宅的大小、设施以及布局要与不同人的文化层次以及生活水准等方面进行设计, 使住宅空间充分与人相融合。 1 住宅空间人性化塑造的意义 住宅空间环境是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 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住宅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其中住宅的内部空间分为公共空间以及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是指走廊、楼梯以及电梯间等公用性空间, 私密空间主要是指客厅、卧室、餐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等, 而对于住宅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私密空间设计的好坏。而住宅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住宅外部的一些实体, 例如, 道路, 广场、灯具以及座椅等, 它们的外形、材质以及数量都会直接影响住宅外部空间的形象感。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重视也日益加强, 有了更高的层次要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住宅空间的色彩、材料以及预算等方面, 在住宅空间的风格形式、结构组成、功能以及技术措施方面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因此, 环境心理学在住宅空间的人性化塑造上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人类在具体某一种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的行为的详细研究, 可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 这样就更有助于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使得住宅的空间环境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模式相适应, 为人们创造经济合理且舒适优美的住宅空间。 2 住宅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方法 2.1 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 2.1.1 住宅空间的适用性 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的适用性是住宅空间人性化塑造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住宅空间的内部环境要能够满足居住者的生活行为以及心理需求, 使住宅空间的每个使用部分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更好地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因此, 从住宅内部空间的使用性的动静来看, 要根据居住的对个别位置的使用功能和性质来科学合理地划分住宅内部空间, 避免动静干扰, 提高人们居住的质量。通常将客厅、餐厅、门厅以及厨房等公共活动区域集中到一起, 一般设置于户门位置。而卧室、书房、工作室或卫生间等形成一个私用的活动区域则属于安静区域, 其位置也应该比较深入,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持各个区域的独立性, 进而使各个使用空间互不影响, 各位所用, 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2.1.2 住宅空间设计的适应性 很多住宅都是与父母或者子女的居住模式, 因此要着重考虑住宅空间对于老人以及儿童的适应性。由于老人的生理机能较差, 与年轻人相比反应和行动会相对比较缓慢, 儿童又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 二者在家中的滞留时间都相对较长, 因此, 在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一些给老人和儿童带来不便的问题。另外, 在一些公共活动区域最好不要设置过大的高差或错层, 切实的为老人以及儿童的安全考虑。 2.2 住宅外部空间的设计 2.2.1 住宅外部空间的整体设计 在住宅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上, 住宅要与其周围的一些实体要素相互协调统一。不仅要注重住宅实体的设计, 更要将其他实体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组织。从住宅外部的整体上来分析住宅实体与外部空间实体要素的关系, 为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塑造奠定基础, 然后对其他的实体要素进行探讨, 注重其形式、色彩以及材质与住宅实体的搭配, 使住宅实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 具有一定的亲切感, 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要求。 2.2.2 住宅户外交往空间设计 住宅外部空间的小型广场以及绿地是居住者在户外进行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 人们可以在住宅区内部进行集中的活动。然而, 这种公共性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大, 因此, 在设计时要充分注重住宅外部空间的层次感。首先, 要根据交流群体以及活动性质的不同, 对住宅外部的公共空间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方便人们既可以集中活动, 又可以进行小团体或者个人的分散性活动。此外, 在住宅外部空间的设计时, 要注意空间尺度的适宜性, 景观的设置宜以小尺度为主, 进而营造出亲切愉悦的活动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设计住宅空间时,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概念, 综合住宅者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居住者的生活需要、个人品位以及生活模式等因素, 充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行为要求, 在充分合理地利用住宅空间的同时, 真正的实现人性化设计,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 参考文献 [1]汤留泉.家居空间设计系列:时尚小户型[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饶成.城市住宅的外部空间环境[J].世界建筑, 2000 (10) .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推荐阅读: 人性化的居住空间08-07 人性化的办公空间设计10-15 人性化的生态建筑设计05-11 城市人性空间07-22 人性化生态建筑设计06-22 人性的缺点 人性的优点08-12 人性化的教学11-02 交通标语的人性化10-21 课程评价的人性化06-06 企业的人性化管理06-27办公空间中“人性化”的设计初探 篇6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篇7
医疗建筑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素 篇8
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篇9
浅析家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篇10
初探城市滨水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篇11
浅析住宅空间的人性化塑造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