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与建筑空间

2024-10-17

光影与建筑空间(精选4篇)

光影与建筑空间 篇1

摘要:人都有向光性。从古至今, 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与满足, 可以说,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 并在光环境中发展。在高速发达的今天, 光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更多是光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表现出的是人们对现代生活品味质量的追求。本文围绕光影空间特有的艺术形式, 通过四个方面分析了光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视觉效果的表现, 并体现光这一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关键词:光影,空间,艺术表现

光是建筑空间的灵魂, 光为建筑空间带来活力。可以说, 光是空间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元素之一, 是建筑空间视觉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光具有的流动感, 使人们在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 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特性。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设计语言, 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1 光本身的特性

光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条件, 光使建筑的实存成为可能。光在建筑室内设计中, 可分为两大类:天然光和人工照明。

天然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视觉感受, 并且天然光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能源。在建筑光环境设计中合理利用天然采光对建筑节能方面同样大有作为, 因此是许多建筑设计师非常青睐的一种设计方法, 并能有效的利用它。

人工照明是在天然光满足不了室内的足够照度时所做的一种辅助采光, 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使用较灵活。在现代的设计手段上, 人工照明不仅仅是满足室内照明, 而是利用艺术设计手法, 结合光照原理、照明方式的选择及室内空间的气氛要求, 营造出具有艺术视觉效果的室内空间。

总的来说, 光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具有六个性质:光塑造实体、光建构空间、光渲染气氛、光突出亮点、光演绎色彩、光粉饰环境。

2 建筑与光的空间关系

建筑的主角是空间, 而人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离不开光的参与。在任何时候, 光给予事物新的形式和新的联系, 而建筑将光凝缩成其最简约的存在。建筑与光的空间关系的感悟来自于思想, 更多地则是来自于优秀大师们的作品中, 那些关于建筑与光的空间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的艺术效果。

在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许多作品中, 常采用光来营造建筑空间, 都能或隐或现的看到他对壁体开口的青睐, 并能将这种天然光运用自如, 让人们印象深刻。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可以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光的教堂所表现的就是这种自然要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在空间效果上, 安藤的这个设计真正唤起了人们的“庄严感”;阳光—作为自然界的象征成为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 整个建筑有意对着阳光布置, 并着重表现圣坛后壁面上挖出的十字切口, 整个上午, 它就变成“光的十字”。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 他突破了历来的天主教堂惯用的模式, 其中最具特色的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 这个墙体很厚, 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洞, 室外开口小, 而室内开口大, 比例奇特, 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 同时, 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 而是有一定间隙的, 它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 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 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中国传统民居, 天人合一, 与自然和谐, 大多是采用院落围合式布局, 其中最大的采光的问题就在内院中的天井、庭院了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居住宅中向往自然的生活情景。

在现代的许多设计手法上, 常常在建筑的中庭顶部用透光材质引入天然采光来营造气氛。还有利用建筑入口、半室内走廊、建筑原有的外露结构等来透过光的投射表现出的艺术效果。

3 光影与质感

光与影对于建筑造型的表现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进入一个黑暗的、没有光线的室内之后, 往往对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感觉, 但是在光线进入之后, 才发觉这个空间的惊奇之处。是光撕裂和穿透了空间, 使我们感知自己以及空间的存在, 光线使得空间变得生动而又有深度, 在给予空间深度的同时, 光与影也使得建筑的表情变得更加丰富。正因为如此, 建筑大师刘易斯·康也曾经说道: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

构成建筑空间及形体而使用材料,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并形成了不同的表情。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中, 粗糙的毛石、大块的砖石形成厚重、稳定的效果, 在光线的照射下, 形成质感很强的光影面, 层次丰富;而透明、光滑的玻璃材料用在建筑之上就会给人以轻巧、精致之感, 常用光透过材质来营造室内外结合的空间, 体现出现代建筑材料的精细、华丽。此外, 光洁度很高的不锈钢、铝材等高科技建筑材料也被使用在建筑之中, 体现出工业化大生产下的高技术特征。

从古罗马神庙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我国明清古典园林, 到近代一些建筑作品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光与影是增加建筑空间层次, 营造建筑性格的最为生动的表现。

4 光表现的室内空间

如果说大师们运用天然光表现空间和质感的惊人之笔带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 那么室内环境中人工光技术运用的巨大进步则给我们展现了又一大可做为的天地。

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上, 光所表现出的空间效果, 无论有多少优点, 难免有一些可惜, 首先要对其做扬长避短的再调整, 即考虑对空间的二次创造。其中运用室内光环境的创造对表现这二次创造设计有着极大的作用, 如突出层次、虚化背景界限、深远空间等。

光可以表现出空间的不同效果。一般来说, 在人的感觉上, 空间的开敞性与光的光亮度成正比。亮的房间感觉要大一点, 暗的房间感觉要小一点。当采用漫射光作为空间的整体照明时, 会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现代的照明设计采用反射墙面和天花板的光线, 这样就能够避免产生亮点, 光线也不会在人的脸上产生阴影, 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光线效果。直射光线常常设计在使观赏者觉得光线不太明亮的空间, 通过加强室内物体的阴影和光影对比, 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力, 采用细心布置的较为集中的光束照射某件物体、艺术品、盆景或家具等, 用光来突出物品的原有轮廓以达到艺术效果的目的。

室内照明也可用于改变空间的实和虚的感觉, 如许多台阶照明及家具底部的照明, 使物体和地面脱离, 形成悬浮的效果而使空间显得通透和轻盈。

5 结语

光和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建筑室内设计的环境中, 设计师可充分的利用这一艺术手段来表现生动的空间效果, 从而丰富空间的内容和变化。光影空间的表现往往结合自然因素及艺术设计手段, 形成千变万化的建筑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尧.建筑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国建, 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曹瑞林.室内设计基础[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光影空间的奇妙之旅 篇2

上海电影博物馆面积有1.5万平方米,分为4大主题展区、4D艺术影院和5号摄影棚。博物馆收藏电影展品一万余件,现在陈列展出3700余件。4大主题区和3000多件展品生动精彩地演绎了电影人和电影背后的故事,为参观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世界的大门。

电影博物馆的序厅为“城市之光”展区。层高12米,采用黑白色调,在充满梦幻气息的艺术氛围内拉开了参观电影博物馆的序幕。一层展厅主题为“荣誉殿堂”,分为“荣誉殿堂”从“百年辉煌”、“荣耀瞬间”、“国歌诞生”、“灿烂金杯”、“影史第一”5个单元,展示百年上海电影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层展厅主题为“电影工场”,观众可以透过隔音玻璃,观看东方电影频道演播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作生产实况,普及电影原理知识、揭开电影制作奥秘。3层展厅主题为“影史长河”,分为“影海溯源”、“梦幻工厂”、“光影长河”、“大开眼界”、“译制经典”、“动画长廊”6个单元,为观众介绍上海电影各片种的成就。4层展厅主题为“光影记忆”,分为“星光大道”、“星耀苍穹”、“大师风采”、“水银灯下的南京路”、“百年发行放映”5个单元,主要展示上海影人的风采,以及百年电影发行放映的历史。

上海电影博物馆珍贵文物众多,包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早期电影公司的剧本、剧照、明星刊页。其中,《再会吧上海》剧照的底片、影片《孔夫子》的剧照集,已属存世孤本。张光宇、万籁鸣等美术大师的手绘画稿等也弥足珍贵。在电影博物馆“梦之河”展区,采用了亚洲最长的多点触摸式多媒体互动屏,呈现了百部上海电影代表作的片段、海报、剧照等,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风情独特的大上海。此外,4楼的“星耀苍穹”展区以488块肖像图版和实物展柜,展示出上海优秀影人的风姿,群星璀璨。参观者在参观之后,还可以选择去一楼的“艺术影厅”,里面配备了目前国际一流的、全景声放映设备,观众可以在这里观看上海老电影,也可以观看最新影片,全方位体味先进的电影技术带来的魅力。

大师谢晋

在谢晋的展台里,陈列着他拍摄芙蓉镇时候的导演总结、完成台本、宣传材料、档案资料等,这些物品在暖暖的灯光下安静地躺在展台里。时光流逝,但物品得以留存。物品是最好的标志,它给观者人提供指引,指引他们穿越时光,与过去相遇。透过这些物品,我们仿佛看到了谢晋执导影片《芙蓉镇》的风采。

当年《芙蓉镇》一经上映,便赢得阵阵好评,姜文也因这部片子在国内一举成名。曾有网友看完《芙蓉镇》评价说“《芙蓉镇》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这个评价是中肯的,随后片子获得的荣誉也验证了《芙蓉镇》的艺术水平——电影不仅在国内获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刘晓庆)和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姜文),而且在国外载誉而归,获得1988年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和第33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表彰奖和观众奖,并在1989年法国第5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熊猫奖。《芙蓉镇》是谢晋的巅峰之作,也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

谢晋对电影充满了感情,据谢晋爱人徐大雯及其助理蒋兆林回忆,谢晋生前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拍电影,是要留下来给后人看的”,谢晋还多次说过,“艺术第一,电影拍出来要能够留传下去,不管多少年,后人还要是要看这样的电影。”正是怀抱着这样的艺术追求,谢晋对电影倾注了最大的激情,他的电影充满了人情、人性,把他对情感、人性的深刻体验融入其中,他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

桑弧回忆录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4楼,一排藏着各位电影大家展品的展柜里,有桑弧先生的展台,里面有先生的简介,有《魔术师的奇遇》的剧照、台本,而居于展台正中的,就是上海电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之一——桑弧亲笔书写的回忆录。

与大多数藏品不同的是,这本回忆录手稿并不是家人捐献的,而是在外流转十几年,后来才被博物馆在偶然中得到的。据桑弧的儿子——现今上海交通大学的影视学教授李亦中介绍,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准备开馆之前,他捐献了一批有关父亲的物品给博物馆,这批捐赠的物品主要包括桑弧的一些剧照,《魔术师的奇遇》、《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分镜头台本等物品,但在这些物品中并不包括这份珍贵的手稿,因为这份手稿已经遗失。一次,李亦中与上海电影博物馆的领导在一起,交流准备捐赠的物品时,一个朋友突然间发短信给他,说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有人拍卖桑弧先生的手稿。这个短信让他们大为兴奋,当时就决定——买!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这份手稿买下来。当天晚上,这份手稿就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抢拍下来,电影博物馆也因此得到了一份珍贵的藏品。

nlc202309041505

1987年,法国巴黎《解放报》向全世界400位电影导演发出信函,要求回答同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拍电影?”桑弧的回信说:“我拍电影,是为了巩固观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是为了消除人类的隔膜,增强我们的团结,来共同战胜邪恶,为创造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我总希望我们的观众看了一部电影走出影院时,感觉我们的社会还是美好的。尽管我们目前还有不少困难,但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这可以看做是桑弧的电影观,已经渗透在他导演的一部部电影中,成为那一代电影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动画手稿

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大闹天宫》、《牧童》、《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作品流传甚广,以其浓郁的民族美学风格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长盛不衰。这些动画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编剧、动画师等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今,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3楼,有一个专门的动画电影的展柜,里面放着这些经典电影的台本、人物设计手稿等。这些资料展现了当时中国动画的水平和风采,也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中国学派”形成与发展的见证。

在这些展品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哪吒闹海》的设计手稿。1979年,为了庆祝建国30周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倾全厂之力制作了这部动画片。《哪吒闹海》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片,作品的编剧、导演、动画形象设计是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厂的台柱严定宪、王树忱,他们把这部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设定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希望能够在古典唯美和瑰丽浪漫的基础上,更多突出哪吒本身的风格和气质。在老导演严定宪的带领下,这部动画电影呈现出一种繁复的美学风格,体现了深厚的民族美学特色。在哪吒的形象设计上,美学风格偏向于庄重繁复,他的动作中也充满了仪式般的美感。在哪吒与龙王交战的桥段中,这种繁复的美学风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头六臂的哪吒动作难度令人惊叹。通过手稿,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设计者的思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动画欣欣向荣。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结合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美学风格,把曾经繁荣昌盛的“中国动画学派”发扬光大,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一个文化传承问题。当我们面对躺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里面的这些经典动画形象时,在追忆历史之余,更应该去思考未来。

科影厂器材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3楼,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两边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老式摄影器材,每件器材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两件展品引人瞩目——科影厂自主研制的显微摄影器材和水下摄影机罩。

在这几件展品身上,折射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据统计,从50年代国家创立三大科影厂至2004年,全国总共拍摄科教片4400余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约2100余部科教片,占据中国科教片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两千多部科教片在50-80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动力。显微摄影器材和水下摄影机罩均是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自主研制。1961年,上海科影厂为了介绍科学家进行的人工单性生殖实验,准备拍摄一部科教片。要拍摄这部电影,需要用到显微摄影器材。当时,厂里并没有专门这方面的器材,科影厂利用已有技术条件,发动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最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独立自主地造出了显微摄影器材。这个器材是把摄影机接驳在显微镜下,通过两个装置的连接进行拍摄。后来,摄制组利用显微与延时逐格摄影技术,成功拍摄了癞蛤蟆由一个卵细胞分裂发育成长为一只小蛤蟆的单性繁殖的全过程。这部电影画面清晰,叙述准确,获得1963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1962年,上海科影厂出品的《金小蜂和红铃虫》也使用了显微摄影装置。摄影采取显微放大摄影,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准。所以,著名电影评论家袁文殊在《电影求索路》中说:“《金小蜂与红铃虫》可以毫无愧色的列入世界优秀的科教电影行列,并成为中国科教电影发展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这个电影还获得1963年9月埃及亚历山大港第2届亚非电影节二等奖。

水下摄影装置是上海科影厂为了拍摄一系列水下科教片而研制的。上个世纪80年代,科影厂准备拍摄《珊瑚》、《在波涛深处》等一系列水下生物。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水下摄影机,为了使摄影机能够在水下使用,上海科影厂的技术人员经过研究攻关,制作出一种摄影机罩。把这个摄影机罩套在摄影机上,摄影机就可以在水下进行拍摄。用这个摄影器材,上海科影厂拍摄了几部水下科教片,展示了海洋中许多平常人无法看到的景观。九十年代中期,上海科影厂被“影视合流”,不再拍摄科教片。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影集团新科影厂从多个角度切入社会,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科教片。这些电影不仅在宣传科学知识方面起到极大作用,也一定会因为其艺术性而留存在中国电影史中。

2013年06月16日,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伊始即成为上海市民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说“上海电影博物馆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上海电影博物馆馆藏非常丰富,设计新颖独特,布展科学合理,电影特色鲜明,海派风格独具,文化氛围厚重,可以说上海电影博物馆是中国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电影博物馆”。

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界朋友在参观后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汤姆·霍珀(Tom Hooper),在题词本上写到:“祝贺!上海电影博物馆有个完美的开幕,建造这样一座博物馆来致敬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悠久传奇实在太让人惊奇了。这座迷人的博物馆展现了上海电影历史”。

上海电影博物馆从收藏与研究、展示与教育、休闲与娱乐3个方面发挥作用,努力成为上海的新的文化地标。

光影与建筑空间 篇3

1. 光影的形成

光影由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两部分组成, 自然采光是集万物的灵气, 通过玻璃、窗帘、窗格等经折射或漫射, 使室内更温馨、明亮。但由于现在的建筑空间问题, 没有足够的自然采光, 因此就需要人工照明来弥补, 灯光是营造空间气氛的魔术师, 对所照射物体产生特有的表现力。

1.1 自然光

自然光在室内设计中相对重要, 一个优良的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日光照度的要求。同时自然光源在某一时间段照射于不同的材料媒介或形体时所产生的折射及透射都会给室内空间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1.2 人工光的补充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工光源的有效利用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接替自然光源创造出更多变化多彩的光照效果。人工光源较之天然光源更富层次与空间变化, 同时因为本身的特征可塑性也极强。但在室内设计的光源再造中如何设计出符合主次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光影空间是现代设计的研究重点。

2. 光影的媒介

光投射到物体上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 离不开光影的媒介。影的形态取决于光的形式及物体的形状。不管是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质均有它们各自的属性, 灵活而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 可以使室内设计的光影效果锦上添花。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所体现的肌理语义是不尽相同的, 当光投射于某一材质媒介时所塑造出的空间形态则具有独特的空间魅力。

2.1 天然材料

光影的媒介中的天然材料是塑造光影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的竹材、原始的木材、石材等材料都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装饰材料。在光影空间环境的营造中设计师大多会借助这些天然材料的肌理效果, 通过光照的强弱关系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装饰空间。

2.2 人工材料

较之表面粗糙的未加工材料, 光滑的合成人工材料表现出了不同的触感及质感, 例如金属材料通过光的照射可以反射出变化多端的光晕效果, 同时光滑的表面对光线的折射效果也同样十分出色。而合成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 可以增加空间的广度及深度, 透过光线的照射半透明材质反应出的是虚幻的光照效果。

3. 光影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艺术魅力

光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通过光源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情绪。光是多样存在的特殊物质, 用光来控制空间甚至调和空间气氛, 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感观空间。了解光源的表现形态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光影空间光度空间、材质空间以及感观空间的艺术表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1 光度空间

在处理室内空间的衔接与过渡中, 通常会利用光的明暗处理增加空间层次。光线较强的部位视感清楚, 弱的部位视感模糊, 与距离远近变化的视感相似, 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为空间带来情调和浓郁氛围。

该方案设计中利用光影划分功能空间, 同时表现主题背景墙以及渲染氛围是这次设计的主要目的。当然也考虑到低碳环保的设计, 没有大型的花式吊灯, 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灯带设计, 并利用科学性的光影效果避免出现眩光的视觉干扰。利用自然材料的粗糙表面反射光源较为强烈的主体光源, 并利用倾斜的工作面减少受光面积, 使光源扩散、吸收, 减少亮度对比, 起到减弱眩光的作用。

3.2 材质空间

该方案中运用了多种介质表现光与影之间的联系, 木制的雕花窗格以及竹帘都是采用了天然的材料。例如客厅休息区运用了木制窗格作为人工光源的媒介, 当光投射到窗格上的时候其明暗的光影被洒落在地面、桌面或是其他家具上, 增添了室内的光影视觉效果, 营造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空间。雕花板是该设计中光影媒介的重点。冰裂纹式的镂空板经过射灯的照射, 其阴影散射在墙面上, 形成个性鲜明的电视墙面, 代替了传统的壁纸或是其他装饰性材料, 既简单又大方美观。

竹材的运用, 设计中采用镂空的竹编篮与不锈钢的台面形成鲜明的材质对比, 镂空的竹篮, 交错的肌理的纹样被光源投射到了餐厅的背景墙上, 营造出别样的视觉空间。

楼梯间的繁星点点, 也是利用了镂空合成板材达到的效果。巧妙地利用了半封闭式的楼梯间, 相对比较黑暗的一个环境。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满天的星星, 或许早已无效顾及, 但经过忙碌的一天, 回到家中, 还能够领略下大自然的恩惠, 相信是个不错的选择。

3.3 感观空间

在室内感观空间中通过利用人工光源的明暗色度的调节不同功能的空间领域, 这种区分和分割的限定比实体分割要便捷灵活得多, 更能体现光影空间的意象魅力。

例如在该套方案中, 主卧的光影表现。整体空间呈现暖色调光源, 但床下的冷色调光源强弱适度, 虽没有实体围合, 但仍然具有空间的围合性。同时利用玻璃的折射, 产生一种类似漂浮腾空的幻觉。主人在经过一整天的劳累, 可以很舒服的卧在床上, 一种超脱的感觉由下至上, 同时无形中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了区域性的环境氛围。

除此之外, 入户廊道采用了全自动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 真正体现居室空间的智能化。此功能特点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 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 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 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代替了传统的手动式开关, 方便用户一进门就不必去找开关, 随着脚步声, 光线就跟着过去, 体现了光电的智能化。光在场景化设计中表现了非同凡响的巨大作用, 突出场景在环境中的视觉地位, 通过特定光照方式 (如特定方向、特定区域的重点照明等) , 表达特定意境氛围。

总体来看, 光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亮空间, 而是空间的情感表现, 它能点亮人们的生活, 提升空间的多样性以及传递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

结论

光在室内空间的利用与再造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装饰元素之一, 也是设计师可操纵元素中最具空间魅力的艺术形式。例如在光的设计中利用自然与人工材料的肌理效果使室内产生漫射环境, 光线柔和平静。又如将自然阳光引入室内的同时从感观空间进行考虑, 利用新的设计手法创造空间立体感及光影的对比效果, 这些都是任何装饰手法无法超越的。通过对光影空间的利用与再造的研究, 探索出现代室内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领域, 并由此获得更美好的空间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建余.浅谈室内光影构成艺术[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 :226

[2]尹思谨.人、情、环境与现代室内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 1995 (3)

光影与景观建筑设计 篇4

光是万物之源, 光线的照射, 产生了光影, 也有色彩, 它使物体使静止的物体产生生机。古往今来, 历代建筑师都在追求对光线真正意义的理解。并在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实践着对光影探究。无论是路易斯·康的“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 还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光线下形状正确, 绝妙、神奇的游戏”, 这些都表明了光与景观建筑空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最简单的形式中, 光线也会带来最令人激动的感觉体验。光在景观建筑中处处表现着它的灵性。光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设计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影如同其他的设计元素一样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塑造空间和诠释空间。光在景观景观建筑中的功能不仅仅迎合生物学的原理, 同时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一座建筑, 如其他生灵一般存在于自然之中时, 当它遇到了光线, 有了光影的陪伴, 便有了灵魂。

2 光影对于景观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

2.1 光影是景观建筑设计的材料

光是实体、也是材料, 而且是最基本的材料。一旦感受到光是如此丰富多变, 建筑的语汇立刻变得不同, 这是许多经典建筑共同具备的。即兴建筑因为光而产生了, 光随时改变建筑的形态, 不仅在白天发生变化, 在室内灯光下也是如此。运用光的感染力是努维勒建筑中最基本的东西, 在阿拉伯世界中心与南特法院等建筑中他都使用光来提升建筑物的表现力。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艳阳天或是阴霾密布, 建筑都会根据时间与天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光影赋予建筑每一个存在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这种瞬间与永恒精神是光影作为语汇而特有诗意。

2.2 光影可以塑造景观建筑的形体

光是视觉感知的基本, 光照到物体表面, 勾勒出它们的轮廓, 在物体的背后聚集阴影, 给予它们以深度。沿着光明和黑暗的界限, 物体被清晰地表现出来, 获得自身的形式, 展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适当的光, 实体的立体感就显示不充分, 相互关系也交待不清, 会使设计中很多富有美感的特征失去作用。例如, 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 这些材料在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令人精神振奋, 但如果运用不当, 又会造成光的泛滥和污染, 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表面粗糙的材料, 例如天然石材和未经加工的木材, 没有光的直接反射, 色彩会表现得更加真实, 很多建筑师钟情于这些未经表面加工的材料, 因为他们给人以亲近感。柯布西耶在法国马寓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外立面上, 阳光照射在表面粗糙的混凝土遮阳板上, 落下浓重的阴影, 他利用这些光强化了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的粗犷。

另外, 对于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来说, 光更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日本茶室中, 其空间往往是用屏风一类的隔断分割的, 这些隔断往往是精美的木框架上糊上布纸。安滕忠雄曾经这样形容这时的景象:“透过它们, 光安静地向室内射来, 与黑暗搅和在一起产生了一个单色退晕的效果。

2.3 光影能够强化景观建筑空间的效果

光对空间秩序的调整、整体感的营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光和构成建筑空间的实体构件一样, 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 也能创造空间。光的强弱虚实会使空间尺度改变, 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光强的部位视感清晰, 而弱的部位视感模糊, 这与距离远近的视感变化相似, 故空间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柯布西耶还认识到光对建筑造型的强化:在法国马寓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外立面上, 阳光照射在表面粗糙的混凝土遮阳板上, 落下浓重的阴影, 他利用这些光强化了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的粗犷。

3 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正确使用光影

首先, 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光影就要认识到光明和黑暗之间是的关系。必须有黑暗的存在, 光才成其为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玻璃幕墙和霓虹灯的使用, 形成了很多光污染。另外, 要努力寻求光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光既有照明、供热、保健等物理功能, 也能为建筑空间提的这两方面的功用, 因为景观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 他与纯艺术的区别正是在于它具有功能性, 而只注重光的使用功能而忽视其艺术效果的建筑只能算是平庸之作。

4 结语

光影是界定空间的要素, 通过对光影与建筑设计的种种关联的研究, 可以对景观建筑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帮我们认识光与影是显示建筑空间, 表现造型艺术, 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研究光影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将光影作为建筑的设计的材料, 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 从而获得意境不凡的艺术创意。

摘要:光在景观建筑中处处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设计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影如同其他的设计元素一样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塑造空间和诠释空间, 如果忽视了光影的存在那么设计就不会体现出光影的有效价值。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重视光影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将光影作为建筑的设计的材料, 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 从而获得意境不凡的艺术创意。

关键词:光影,建筑,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安藤忠雄.建筑的过程[J].世界建筑, 2003 (6)

上一篇:垄断分析下一篇:放线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