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建筑空间(精选10篇)
人居环境建筑空间 篇1
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引入情境建设的方法,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情感空间来弥补校园所缺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人、环境、教学、大学校园
人与环境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创造与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之间形成了各种微妙的关系。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建筑空间,我们首先会环顾四周,然后下意识地决定自己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举例来讲,一进入高雅的歌剧院,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开始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讲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进入游乐场所,我们会比平时活跃百倍,嬉笑打闹,无所顾忌。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正是我们自己正确解读储存在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后所做出的反应,是环境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了提醒和暗示。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通过一些具体形式将物质对象和人工组织起来形成环境,社会信息被设计者有意识地储藏在这些具体形式之中,使用着感知这些社会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举止。能对人的行为带来影响,能帮助人们确定在特定场合中如何举止适度,是环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概括来讲:环境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提醒和暗示,引导人们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举止。
在环境发挥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提醒和暗示,引导人们做出与环境想适合的行为举止这一重要功能的过程中,设计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设计者将存在于使用者日常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文化信息编码,并以图式的形式表现在所设计的环境中。使用者在建成后的建筑中将信息解码,做出反应,采取与环境相适合的行为举止。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对环境的解读是条件反射式的,本能地对环境中的信息做出正确解读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采取可被使用者理解的图式形式将信息编如入环境。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银行不像银行,车站不像车站,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不知道应该在这些环境中采用什么样的言谈举止才算是举止适度,设计者没有能够成功地将所要传达的社会文化信息编入环境,以至使用者无法读懂这些信息而迷惑不解,手足无措。除此以外,产生这种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者和使用者对环境的反映非常不同,而设计者没有觉察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设计者与使用者对环境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专业设计者倾向于从知觉的角度对社会文化背景做出反应,而使用者倾向于从联想的角度对环境做出反应。这种差异的存在提醒我们,在进行设计时最需要重视 的是环境对使用者来说将存在什么样的意义:会对使用者做出什么样的提醒和暗示,会引导使用者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毕竟使用者才是环境真正的拥有者,才是设计服务的最终对象。
校园环境
1.情感空间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环境及美好的文化环境两方面组成。世界上一些享有极高声誉的高等学府无不是把这两种环境结合得相得益彰。剑桥大学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而平添了些许五彩的迷朦;清华大学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有了亦古远亦清新的宁静。在这些著名的校园中,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文章、对话给校园的物质环境增添了历史感、场所感、厚重感,从而转化成为一种文化环境,感染人们,极力人们,起到教育、交流、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我们把这些具有文化特质的校园空间归纳为“情感空间”的一种类别。所谓“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相对应。情感空间一定有物质空间所组成,而物质空间绝不一定就是情感空间,只有当人的各种感官被物质空间的各种要素所调动(这要素可以是形体、是色彩、是声音、是文字或是故事等),进而进入某种特定的回忆、情感、体验或是感悟,物质空间才演化为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在这类空间中被感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在具备了情感空间之后才真正具有了灵魂。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许多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如剑桥大学校园内美丽的康河;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荷塘,为校园中的人们开辟了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为处于市场经济旋涡的人们提供了喘歇片刻的角落,在享受阳光、微风、花香、树绿的片刻感受到大学校园的美妙,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美好。
正是这样一些不同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总体印象,并且,这样不同的情感空间确实地影响到要在此就读居住若干年的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因此,可以说大学校园中各种类型的情感空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文化必须通过历史才能得以积淀。反观我们近期的大学校园建设时间,大规模的圈地,超常速度地建设,短短几年,一个个的大学城在祖国遍地拔地而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建设和发展新建校园文化环境?
新建大学校园与传统大学校园相比较最为缺乏的是历史,而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历史文化”的缺失仿佛是一桌大餐缺少了主菜,而配菜要成为主角多少让出事勉为其难。2.情境设计与校园活动
徐志摩在游览康桥之时写下了《再别康桥》,朱自清在漫步荷塘之时写下了《荷塘月色》,不知道是徐志摩与朱自清是康桥与荷塘熠熠生辉,还是康桥与荷塘成就了他们。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谁能断言我们今天的校园中不会出现未来的向他们这样的各类名流。那么我们新建的校园中是否有提供了堪与康桥与荷塘媲美的场所?是否能提供一个我们这样一个工艺美术院校的建筑设计环境空间?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情境设计是一种方法。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推敲设计时最常用的词句,各类的表现图成为建筑师表达设计意图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我们暂时地把关注的对象从静止的建筑转变到活生生建筑中活动的人呢?!一切会变成怎样?这便是情境设计的起点,即关注建筑中场所的情境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活动。情境设计便在这种想象之上安排符合各种活动甚至是可以激发各种活动的空间,创造氛围,铺垫故事。暂时地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导演,我们所执导的对象就是大学校园中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以及发生的各种不同活动及事件。闭上眼睛,我们所能见的大学校园生活是何种情形?
这种生活也许是在课堂。深秋的阳光透过窗外斑斓的树影照射在教室中,给原本寒意稀疏的白粉墙及灰色水磨石地板罩上层暖意,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激烈辩论令人忘记了下课的时间,下课后意犹未尽的学生聚集在草坪上继续他们的争论话题。庭院的草坡已经开始泛黄,当中一棵古树在瑟瑟秋风中不能抖落一树的缤纷,似乎偏要一旁寂聊的青石板小径享受他的热闹非凡,已在此驻巢的雀儿不甘寂寞地间或和上几声。漫步而过的学生也不是地打量过来,看上几眼甚或是坐下来插上几句。一个愉快的下午,虽说长久的争执似乎没有达成什么结果,不同角度思考的相互启发却另人的思维更深了一层。
这种生活也许在图书馆。灯火辉宏的大楼在寒冬之夜格外温暖而亲切。急切切地投身其中,又被其亲切平和的气息所感染而平静,就象回到母亲身边,淳淳教诲不厌其烦。安静的大厅内灯光明亮,落地玻璃后一排排的书架清晰可见,拾一本心爱的书找一个温暖的角落沉浸之中。偶尔抬眼,透过高大透明的玻璃窗看见是天空和星月,就象老家的亲人日渐依稀的脸。
这种生活也许在室外餐厅。夏日的傍晚,阵阵清凉的微风逐渐带走白日的喧嚣。就餐的高峰时间已经过去,但不是地还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来来往往。几个女生和男生围坐在桌边喝着什么。远远望去,波光粼粼 水中灯光忽隐忽现,就象岸边花灌中传来的淡淡花香。
这种生活也许是在水边的小径。春日在长满小草的土坡上三三两两的人在晨读,晨练。湿冷的轻雾尚未散净,迷朦之中迎面而来的不期而遇之人会否就是未来事业或生活伴侣。
也许我已经想象的太多,但大学校园生活理当比这更丰富。它应随处充满艺术气息和学习气氛。让你走在校园里随时都会激发你的灵感。曾经一位教育家说过“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其有大师”。而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看做是潜在的大师,试图用美好的情境设计来激发大家的潜能,从而真正地实现培养人才,塑造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的特点 1.教学特点
大专院校的教学是以课时为单元进行组织的,学生们在一天之中要多次往返穿梭于分布校园内各个角落的教室、工作室之间。
他们是自晨至夕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们紧张的情绪,使同学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保证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们对校园的感情,对学校的热爱,培养学生门集体荣誉感。2.学生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其人生观,世界观正在树立和形成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活泼开放。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需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是很必要的。3.教学现状
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各校园大量括招,放底录取标准,甚至有些艺术院校以文化作为主要参考分数,使得校园学习气氛每况愈下。教育院校管理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学生可以随意转换专业,有的学生在外做全职工作,可延长修读时间,没有固定课余讨论学习的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认真读书和系统学习,当学生认为在校园内满足不了他的学习需求和接受新事物时就会选择在外兼职或全职工作。而另一方面,教室的环境条件有限,教学模式死板,学生们在宿舍生活越来越占其主要活动时间,这样就更不利于教学与学术讨论,使之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有责任有必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中,能充分利用自主性学到知识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并热爱自己的专业。那么首先就应该从校园环境及建筑使用功能和设计上入手,使得同学们在校园内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气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传统课程与当代教育的似乎不和谐,可能是社会节奏太快的原因,使我们无暇顾及内容;也可能是时代浮躁因素太多的原因,信息爆炸令我们估计的内容太多„„
可能是“人”的主观因素,教师淡忘了课程的真谛而不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工作。学生急功近利而浮躁;也可能是“物”的客观因素,授课方式相对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如果“限制”成为一种迂腐而毫无生气的累赘,条条框框是为了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戒律,那么,有效的革新工作似乎就是应该在批判和继承的思考过程中开始了。我的设计
实训楼的设计根本出发点就是吸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而吸引学生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本人的能力在学校在教室充分得到锻炼与发挥,建立自信心。怎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此空间内有归属感,激发他的创造潜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就是我设计的出发点。
设计说明
“在实践与交流中学习”,我认为“实践”不应只着眼于社会中,而“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某一个地方,它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为此我设计了本方案。
本建筑分“实训工作室”和“设计院”两部分。
实训工作室共三层,一层有雕塑工作室和金属、木、石雕工作室,二层为木工工作室,三层有软包、喷漆、翻模、素描工作室。每一层空间基本为开敞式,由于建筑的基本形体使得中间过道过长,因此在每层过道中部都拓展一个空间形成人流的短暂停留,来减弱长廊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上疲劳。
设计院共两层,其中包括八个工作室模块和其他一些设计院的基本功能区,及一个共享内庭院。八个模块分别为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等设 计工作室,其运作模式有商业性和教学性。每个工作室中由一个主设计两个助手带一定学生组成。每个模块中配电脑和大桌以便于设计、讨论、交流,形成在设计中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设计。共享内庭院中的积木格子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此空间有两种方案构思,即“积木格子”和“铅笔格子”。
“积木格子”是以一个400*400*400正方体为基本元素,在不同功能需要时可任意的组织成任意一种空间及体块--演讲空间、舞台空间、表演空间、展览空间、交流学习空间及娱乐休息空间。而二层开敞式大窗又扩大了空间范围,丰富了此共享空间。“铅笔格子”是以一个400*400*2850的四棱柱为基本元素。其设计构想是通过铅笔结构引发而来,运用铅笔的结构形成可伸缩的四棱柱,里面的‘铅笔芯’结合‘螺丝’的原理,使得四棱柱可随意的上下伸缩,组成任意的空间及体块。当它组成不同的“室内”空间时又可以充分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而此“空间”最高可升到2600mm。所以此共享空间不再使你只能匆匆而过,它成了一个可以聚集的场所:同学们可以在此空间聊天、看展览、听听课程答辩„„这样同学、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从教师被扩大到了整个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同时,这也使得建筑空间本身做到了可以去丰富学院的学术气氛。即使你只是在旁边匆匆而过,你也有可能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上述情感空间和建筑空间在全部中占了一部分,但这样小的部分却承载了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理解。也期望在快速的大学校园建设过程中创造一点值得回味的东西。
司立超
2006年5月
人居环境建筑空间 篇2
一、建筑屋顶空间绿化的意义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 城市土地面积的利用更加紧凑, 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则更加珍贵, 城市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形象重要的一环, 建筑屋顶空间的绿化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的各种道路和建筑不断涌现, 建筑密度越来越高, 常规的露地绿化设计趋于饱和, 城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屋顶绿化的实施, 在有限范围内扩大了城市空间的绿化率、优化城市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建筑屋顶空间绿化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建筑屋顶空间绿化的作用
1.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1) 减低噪音
城市的快速发展, 人口急剧增多汽车交通的飞快发展, 导致人们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各种噪音也明显加重, 影响环境的舒适度, 建筑环境空间绿化可以减低噪音, 特别是建筑屋顶绿化的效果更加显著, 对消除噪音公害作用很大。
(2) 改善空气污染
城市中的车辆增多, 各种冷暖空调、取暖设备的大量使用等, 城市中的有害气体、粉尘、重金属等物质增多, 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增添绿色来净化空气是人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实施建筑环境空间绿化工程净化空气污染效果显著, 尤其是建筑屋顶绿化已经为改善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3) 恢复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中由于建筑密度越来越高, 鸟类、昆虫等生物渐渐失去了觅食、休息的场所, 这种状况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日渐加剧。建筑屋顶花园等为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地, 只是把它们原来的栖息地相对抬高了一定的高度而已, 因此建筑屋顶空间绿化, 可以为生物提供必要的升息空间, 有力增加它们的数量和种类, 促进恢复城市生态系统。
2. 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
(1) 保护建筑
随着环境被破坏, 酸雨的ph值降低、臭氧层变薄导致紫外线射到地球的量加多、昼夜温差的增大等因素, 对建筑的寿命大大削减, 建筑屋顶绿化, 可以在酸雨渗入土壤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中和;建筑躯体被种植的土所覆盖, 免受日光暴晒, 减小受到的温度变化的影响。楼板的膨胀、收缩随之减轻, 防止楼板裂缝的产生。
(2) 节能
由于建筑屋顶被种植土所覆盖, 加强了屋顶的保温隔热作用效果, 混凝土板的温度稳定, 减低建筑楼板的温度, 从而降低建筑物室内空调冷负荷, 最终实现节能。
(3) 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城市形象, 而良好的城市形象需要良好的城市绿化来塑造。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城市可以给城市的外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让游客流连忘返, 建筑环境空间绿化工程更是为城市绿化加上浓浓的一笔, 给游客的感觉就是自己在一个立体花园中, 瞬间又在游客心中的印象加深。良好的城市绿化可以给居民带来自然和舒适的心情, 增加对于自己居住城市的认同感, 无疑, 良好的城市绿化可以给城市形象加分。
三、实施建筑屋顶绿化存在的问题
1. 增加屋顶荷载
屋顶的荷载决定着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屋顶绿化成功与否。屋顶绿化的实施, 必然要增加覆盖建筑躯体的种植土, 所种植的植物、过滤排水层的荷载。导致屋顶荷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种植区的荷载以及盆花、花池荷载、园林水体荷载、假山及雕塑荷载、小品及园林建筑荷载等。
2. 屋顶的防水和防根
屋顶的绿化植被的根部有很强的穿刺能力, 楼板的质量不过关, 楼板层会被植被的根部破坏, 导致屋顶漏水, 另外绿化带下面长期保持湿润, 并且有酸、碱、盐的腐蚀作用, 对防水层造成长期的破坏, 这同样会造成屋面漏水, 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3. 屋顶排水
设置排水层的主要目的是将种植土中的多余水分排出, 调节植物生长层中的含水量, 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 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水分浸润土壤后, 会很快充溢到土壤的缝隙里, 并将其中的空气挤出。如果水分滞留时间过长, 会使土壤中缺乏氧气, 造成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困难, 以致坏死, 出现烂根现象。尽管植物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 适应土壤中水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变化, 但由于土量有限, 其调节能力非常有限, 特别是出现大涝大旱时, 水分的大幅波动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建筑屋顶排水层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多雨地区更是必不可少。
四、解决对策
1. 解决屋顶荷载的对策
采用与屋面结构相同的布局形式, 将种植的乔木的树池、蓄水池、建筑小品等荷载较大的部位设计在承重结构跨度较小的位置上。也可以尽量减少大型植槽, 多种植草本植物或小灌木, 对蓄水池深度也加以控制;HIA应该尽量采用轻质材料, 如选用人工轻质土、PVC塑料制品, 轻质石材、山体采用GRC材料, 做成空心结构等。另外荷载方面除了要考虑屋面的静荷载还要考虑结构荷载、防水层、找平层、保温隔热层荷载、还要考虑植物、种植土、透水层、铺装、种植池的荷载、甚至水体、假山及雕塑、建筑小品等的荷载。由于园路一般是曲折多变的, 高低错落, 在荷载取值上均要化成每平方米的等效均布荷载、非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 再根据不用的结构部位进行结构设计。
2. 防水和防根措施
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建筑物一般采用混凝土板上设防水层, 然后再在上面打混凝土保护层, 为了防备溢流, 不仅要在土壤的下面做防水, 而且从土壤表面开始至少要做15cm以上的防水。防水层应该还具有防止根侵入的耐根性能, 没有的则要单做耐根层。另外防水层还应该兼备被肥料、消毒剂等侵入的耐药性, 以及对于土壤中的细菌的抗菌性。
3. 屋顶排水措施
一般种植屋面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 (1%~3%) , 以便及时排除积水。通常在靠屋面低侧的种植与女儿墙流出300~400mm的距离, 利用所形成的天沟组织排水。如采用含泥砂的栽培介质, 屋面排水口处宜设挡水槛, 以便沉积中的泥砂, 这种情况要求合理地设计屋面各部位的标高。
种植层的厚度一般都不大, 为了防止久晴天气苗床内干涸, 一再每一道耐根穿刺防水层, 普通防水层在下, 耐根穿刺防水层在上。防水层做法应满足I级防水设防要求。通常在耐根穿刺层有复合铜胎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耐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PVC) 等, 其厚度符合相关要求。
五、建筑屋顶绿化的前景展望
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 扩大城市绿色空间, 给城市人提供更舒适美观的城市风景, 现在的城市人, 在紧张生活压力下更需要视觉的舒适。在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屋顶绿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 应该向节能、体现文化、植物配置多元化、低成本、低维护的方向发展。目前的屋顶绿化工程类型不够丰富, 应该让屋顶的绿化趋于自然化, 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在屋顶绿化技术研究方面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建筑屋顶空间绿化将绿化技术与绿化艺术融为一体, 在发挥建筑空间潜能的同时, 获得了绿色植物所带来的多重效益, 在建筑屋顶空间绿化建设城市绿化的发展的新领域,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结语
人居环境建筑空间 篇3
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联性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每个设计项目都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壁画处于不同建筑空间环境时,既要与空间环境合理相融,同时也要体现本身的固有艺术性,如果不这样的话壁画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了。当壁画在不同建筑空间环境里,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只是对比和整合关系,而是要保持以自身特性为出发点,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可以通过它们的不同之处得到它们的相同点,创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之间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对比去处理两者的关系,壁画与建筑空间实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特点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壁画艺术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使观众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吸引,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壁画不仅在空间环境中产生了作用,同时把壁画在空间环境中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另一种是以整合的方式去相互融合,壁画特性可以对空间环境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加以整合,使空间环境更加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空间环境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
壁画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不只是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的适应和影响,而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这才是壁画与空间环境协调在一起的意义所在。
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协调作用
1. 壁画内容与建筑空间的功能相契合
建筑空间能很好得为壁画提供所需的载体和空间环境。由于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这就需要壁画创作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功能、环境特点上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壁画设计既要考虑到建筑功能特点、空间环境相融合,同时要注意构图的整体塑造要与建筑空间环境整体达到一致和谐的效果。好的壁画设计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要与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统一,既要满足人对建筑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对建筑的精神需求,因此壁画内容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建筑空间环境的限定。
2. 壁画构图方式与建筑具体的空间形态相结合
随着建筑空间向多功能、形式自由、造型简洁、人性化的趋势发展,在这种状况下驱使建筑的空间环境形态也呈多样化改变。壁画已成为建筑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壁画设计创作必然会受到建筑风格造型、功能特点、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现在建筑空间造型结构的多样化,使得壁画构图方式的与建筑空间形态结合也产生了不同的转变。为了让壁画与建筑空间更加完善的融合在一起,壁画在建筑设计与艺术观念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表现形式向自由简单、抽象化转变。
3.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优化与扩展
通过精心设计的壁画可以对原有的建筑空间环境进行优化,使存在不足的空间在人的感官上得到了调节。在限定的建筑空间内,通过壁画创作来体现建筑设计师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虽然壁画在建筑空间实体上不占什么位置,但是壁画设计的不同,使建筑空间中人的感受也存在这差异,因此壁画设计应更趋于人性化,把人作为另一个重要的主体。壁画对建筑空间有着扩展的作用,可以给人带来不仅仅是建筑墙面的感受,还有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整体扩展和延伸效果带来的感受,所以壁画设计既要突破在墙壁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还要通过构图形式,色彩空间,材质表现等给人在视觉上造成空间的维度感,使建筑空间在感官上得到延展。
4.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性格的整理
由于建筑的空间环境,层次结构,功能形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性格特点。不同的建筑性格特点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所以在壁画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空间之间性格的不同,把壁画与建筑之间性格更加的整合。规整简单的几何空间,使人简洁、平稳肃穆的感觉;不规整的空间,人会感到自由、活泼开阔;封闭空间是内向、静谧、惬意的写照;开敞式空间则给人爽朗、自由、阳光的印象;大空间给人开阔宏伟之感;低矮的空间则使人温馨;动态空间表现为活跃的、开朗的。生活中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给予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
5.壁画追求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美感
建筑空间环境为壁画提供了创作所需的环境与设计方向,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不管是在功能特点、材质表现、还是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通性。建筑出现了多风格、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不同功能的建筑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空间的多样化使壁画为了与建筑更好的融合,而进行改变。壁画设计应充分结合整体的建筑空间风格特点,通过壁画对其的作用使建筑空间环境加以协调与延伸,同时,壁画家与建筑师,环境设计师在想法上应该达到一致,通过壁画和建筑空间环境的和谐融合,来达到建筑空间整体统一。优秀的壁画设计既要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同时还应彰显空间的独特性。壁画创作在整体风格上与建筑空间保持一致来达成在建筑空间的整体美。
结语
壁画以“视觉空间艺术”存在于建筑空间环境中,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来营造更好的空间环境。壁画为建筑空间的完善和延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壁画创作的时候全方位综合考虑建筑空间的特点加以整合。壁画既要与建筑空间环境整体相融合,同时要体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是相对独立的而存在的,在相互作用中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人居环境建筑空间 篇4
传统建筑文化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以及当时的社会礼仪。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应注重借鉴、应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添加庄重之美的同时,让人们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洗礼。事实上,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非常注重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出很多优美、功能实用的建筑工程。例如,万科第五园采用多样化的院落形式,即多数建筑围合采用开放式的院落,居住区域中,不同类型的住宅参与院落的形成,构成“四合院”“六合院”等。同时,注重风水、对称、和谐等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提供个性化且能够与自然交流的空间,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感受到大自然的氛围。正如上文所述,传统建筑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天井是“天人合一”理念在建筑上的具体
空间原子氧环境效应模拟方法 篇5
空间原子氧环境效应模拟方法
原子氧是近地轨道中一种极为恶劣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与数值模拟是进行原子氧环境效应研究的常用方法.文章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在空间原子氧地面模拟与数值模拟方面的最新进展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提出国内今后在地面模拟方面应着力建立有效的试验方法与寿命预示方法,为今后航天器选材试验提供技术基础;在数值模拟方面应以工程应用为指导,以试验结果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作 者:李涛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环境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年,卷(期): 25(2) 分类号:V416.5 关键词:原子氧 地面模拟 数值模拟浅谈建筑空间环境与都市生活 篇6
100多年前, 由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 城市人口激增, 使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产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建设不再以广场街景为构思的出发点, 而是着重于交通、功能分区、道路系统, 大量平民化住宅和公共福利设施, 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在城市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 古建筑越发显得稀有而珍贵, 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保护古建筑, 需要尽可能保持其古建风貌, 综合考量其历史、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欧洲许多现代城市为了保护历史古迹, 都制定法规限制在旧城区盖超高层, 美国的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也制定了同样的城市法规。
1846年建成的特尼地教堂是纽约人引为自豪的一幢历史建筑。它是新古典主义历史时期美国哥特复兴建筑的代表。
特尼地教堂与著名的联邦纪念大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 在华尔街地区形成了一块颇有古建风貌的空间环境。从华尔街向西北方向望去, 特尼地教堂的主立面, 正好是街区终点的对景。站在联邦纪念大厦向西南方向望去, 则是以纽约证卷交易所大楼为起点, 融合了古典风貌与现代风采的一条金融街。再由证卷交易所大楼所在金融街向东北方面望去, 座落在地势高差约10英尺半坡地上的具有希腊复兴建筑风格的联邦纪念大厦, 就仿佛是巴蒂浓神庙的再现。联邦纪念大厦位于美国独立后第一个国会大楼的遗址上。1789年4月30日, 华盛顿在这里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1903年建成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 是在1792年纽约证券商人签署第一个证券交易协议的地方。它们特殊的历史地位, 更提高了这块具有古建筑风貌空间环境的身价。
同样, 在笔者的家乡哈尔滨, 其建筑文化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以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建筑为基调, 汇集了纯正西方建筑文化的欧洲古典建筑, 使哈尔滨成为闻名于世的“东方小巴黎”。
在哈尔滨的宗教建筑当中, 东正教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最为突出的。沙皇俄国的国教是东正教, 俄国人大多是虔诚的东正教徒。在哈尔滨众多的移民当中, 俄国移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满足教徒的宗教生活需要, 安抚将士怀念故国的思乡之愁, 大量的东正教堂拔地而起。到20世纪30年代, 哈尔滨的东正教堂已达25座, 此类建筑多为带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拜占庭式建筑。被誉为“东方第一”的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教堂———圣·索菲亚教堂, 就是东正教堂的典型代表, 而作为教堂建筑艺术精品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当时哈尔滨城市景观的突出标志, 教堂是全部由原木堆积咬合起来的井干式结构, 造型端庄肃穆、精美绝伦,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哈尔滨的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出现了大量以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 融现代建筑与传统民族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哈尔滨船舶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共哈尔滨市委等。这些建筑以中国固有的合乎传统理念的翬飞式翘檐“大屋顶”为显著特色, 含蓄自然、寓意深远, 诠释出中国悠久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带给人们东方文明的启示。
著名单体建筑成为所在空间环境中的主体, 历史上不乏成功的例子:埃及金字塔以巨大体量与严谨单纯的几何造型, 控制了整个沙漠空间;希腊巴蒂浓神庙, 以优越地势条件与建筑本身的艺术魔力控制了雅典卫城;中世纪哥特教堂尖塔和神权的威力, 控制了整个城市。但在今天的现代城市摩天楼空间环境中, 要保护一个著名单体历史建筑, 并为它创造一个完美的空间环境是很困难的。
圣派垂克大教堂建成于1888年, 是罗马天主教在纽约地区的活动中心, 它是全美最大的教堂, 也是世界上11座最大的罗马天主教堂之一, 它作为宗教建筑的地位是显赫的, 在历史上曾经是这块居民区的中心。由于在建筑内部拱顶时, 采用砌砖和抹灰替代了石头, 因此没有采用飞扶壁结构。但在壁柱顶端, 仍保留着哥特式的小尖塔。当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地区开发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以后, 很快取代了圣派垂克大教堂的中心地位。上世纪60年代后, 圣派垂克大教堂的四周又兴建了超高层建筑群, 使圣派克大教堂所处的空间环境更显得狭小。上世纪70年代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亨利·柯布建筑师, 在波士顿首创用玻璃幕墙超高层建筑做古建筑的近邻, 以玻璃幕墙面反射的效果, 取得与古建环境的协调。这个创新仿佛给现代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线曙光, 使超高层建筑得以就近建造在历史建筑旁边, 互相渗透, 以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一般来说, 历史上著名古建风貌的环境, 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特殊景观。仿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焦点, 或需要严格隔开的区域。但现代化大都市环境中, 需要探讨如何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包容和渗透, 以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某种弹性的视觉空间。互相包容和互相渗透的两组不同风貌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 只要处理恰当, 是可以组成一个空间环境的, 但不能是多中心, 像仅仅一街之隔的洛克菲勒中心与圣派垂克大教堂, 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因为作为建筑物及其环境特征表现的有形与无形的鲜明限界, 是各自客观存在的。当一个空间环境中同时出现几种不同特征, 互相矛盾时, 就会使整体效果减弱。所以包容与渗透, 不能仅在建筑哲理上认同,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圣派垂克大教堂北面建造了50层高的奥林匹克大厦。它是典型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 具有深茶色玻璃幕墙的金属框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 它仿佛是圣派垂克大教堂的背景, 主动在承受圣派垂克建筑的光影。但在曼哈顿大峡谷式狭窄街道空间中, 阳光照射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奥林匹克大厦在多数情况下, 却表现为一个个性很强的建筑实体, 与圣派垂克对比黑白分明, 略显矛盾。纵然它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 但在赞美与感叹之余, 仍不免感到其环境的拥挤、狭窄而引起的烦燥、紧张与不舒畅。
结构、空间、环境 篇7
关键词: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幼儿园设计;人性化儿童空间
一、环境与儿童感观教育相适应的空间布局
见字生意,“kindergarten”一词本意寓为“儿童的花园”,既可以理解为幼儿园是释放儿童天性、让儿童自由快乐成长的大花园。所以在空间布局的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划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
在本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自然生态环境空间的建立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室外活动空间中,设计所采用的材料以自然原始为主,例如用耐磨性高、舒适性强的草坪取代人工草地,用玻璃材质取代传统的墙壁,在设计的细微之处彰显大自然的气氛,会让孩子感受到回归大自然、释放天性的快乐并且使他们从中感受原始气息的氛围。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加入娱乐设施、球类运动场所以及各种娱乐区域,在注重发展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活动空间的安全性也是我们所关注的设计方向之一。通过分析诸多国内幼儿园的设计案例后,发现缺陷在于许多设计的空间和环境注重成人的审美需求,反而忽略了儿童人群的实际需要;儿童的感观教育不仅仅通过被传授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由他们本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发展和成长的。
二、建筑形象外观的趣味性设计
在建筑心理学中,建筑的外观、颜色、形态、材质等多方面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正所谓设计的心理暗示。在幼儿园的建筑形象外观设计中,需要保留建筑的活泼性和跳跃性,同时保持建筑外观的张力。
如果建筑外观设计中一味的增加低俗的大色块和几何图形,会损害儿童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所以在设计建筑外观要坚持建筑造型的趣味性,明亮和谐的颜色以及跳跃性强、层次感分明的视觉美感。设计以儿童天性的童真童趣出发,贴合儿童的成长心理,做出多方面、多角度、多形态的富有生命力的建筑效果。在建筑结构上迎合功能分区的需要,有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富有功能性和设计感并存的设计特点。在儿童眼中的理想乐园一定是带有梦幻色彩的,例如巧克力、糖果造型、城堡的尖形拱顶、亦或者五彩缤纷的游乐场等等设计主题。幼儿园的建筑外观不仅仅要注意建筑的实用性,更应该注意的是建筑所能给儿童带来的心理感应。所以,在幼儿园的建筑外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实用与立意的结合,让整个设计环境空间中,带有物质和意识的双重属性。
三、开放性与流动性相结合的室内外空间结构
在幼儿园内外的空间环境划分时,首先需要注意就是空间与空间的互通性、开放性、流动性。儿童作为一名观察者,在幼儿园的多种环境空间中生活和学习,他们在多元化、系统性的多功能空间中,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日后发展的社会交往行为,所以划分出一个系统性的多元化空间这一点在设计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例如,走廊或者过道活动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在设计材料上花费心思,多采用通透感强的玻璃材质,镜面材质,可以达到延伸和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既可以做到展示功能,也可以变为娱乐、游戏区域。这样不仅达到了视觉上的冲击效果,而且可以实现空间的多元功能化,还可以让儿童在这个空间中自主自觉的用各种角度去观察发现,在生活和娱乐中学习成长。亦或者将娱乐区与学习区之间进行特殊的空间环境划分手段,剔除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绝对界限,实现儿童真正所需要的多功能自由空间,不会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到束缚和拘谨,在娱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丰富技能,打破以往环境中单一、封闭的空间界限。
四、人性化的儿童游戏空间
在幼儿园的游戏空间中,立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设计目标就是所谓人性化的儿童游戏空间。首先,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出发分析,人们既需要良好的室内空间进行工作和生活,还更加需要原生原态的室外环境空间进行各种各样室外的拓展活动,丰富视野,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气氛。
所以在儿童眼中,一切的生活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作为设计师更要从儿童的眼光出发,去挖掘出儿童心中最根本、最潜在童真心理需求。儿童无论在室内空间还是室外空间,他们所看待整个空间环境中所有的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任何空间都可以成为他们进行游戏的地方。所以对于这种特殊的人性化设计,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结构空间的趣味性和新奇感。
如果在室外空间中,设计出一个模拟自然原始的空间环境,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儿童学习自主种植、观察小动物、嬉水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在这个原生态的游戏空间中与大自然的奇妙万象,同时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和成长,感知自然并且认识这个世界。在人性化游戏空间的设计中,设计材料的应用也应当有所调整。因为儿童与成人相不同,对安全性的感知能力较弱,在设计过程中尽多使用安全性高、耐用性较强的木材等原始材料。在细节的处理上,如果尽量避免尖锐外形、尽量多采用弧形、弯曲、圆形等柔软自然的设计手法也是未尝不可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诸多的研究和分析,在人性化幼儿园设计中的各种探索以及结合各种优秀案例得出,无论是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还是空间环境的划分上,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与儿童心理、儿童行为相结合的空间塑造上,结构空间丰富的多样性会随着他们的心理发展而变得不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会对环境和空间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秉持着这种设计理念去探索幼儿园的人性化空间设计去探索和发现,才是目前我们所真正需要的设计观点,去继续摸索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人性化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沈斌.幼儿园建筑的游戏空间设计研究——在游戏中成长[A].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报,2013.
[2]郭青华,夏斐,刘强.生态幼儿园的探究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2).
[3]陆德伟,叶楠.幼儿园设计中应重视对幼儿感观教育的培养(JGJ50-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4]叶高阳,曾凡文.给孩子一个快乐童趣的场所[D].西南交通大学,2007.
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国家的各大城市也在不断进行改造,一时间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房屋建设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想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纵观我国当前住宅小区的发展环境,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少有设计师能全方位的考虑到居民在精神方面儿的追求,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区空间构成与大环境适应的层面上。这样的设计方案,致使很多居民产生不满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方式,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在进行小区空间设计的时候不断彰显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在促进小区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
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城市设计设计理论导入其中,同时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楼盘附加值,而且根据楼盘的整体情况来看,其景观与多方面因素都有紧密联系,比如说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对小区进行绿化面积、绿化植物种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对路面进行科学的布置与铺砌,保证居民的休闲活动所用场地。
1.2生长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环境,尽可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既能够保证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这要求设计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的改变做出应对的措施,从而完成生长原则。
1.3共生原则
共生原则,从客观角度出发,其是指将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二者统一在一个网络体系之中,使二者可以达到共生状态,无论是在多样化的秩序方面,还是在现象上都具备共融互生的特点。1.4地方性原则在设计居住区景观过程中,要根据地域进行设计,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众多,而自然区与文化地域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整合,由此才能够全方位优化利用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借助各方面优势(地形、地貌等),从而确保所设计的景观能够更好地突出所在地自身带有的特色内容,构建出独特的景观空间。另外,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在设计时将时代元素与历史内容相结合,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2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2.1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创新设计
(1)前导空间就我们目前的居住小区来说,有层次的划分室外空间,有助于为促进整个空间顺序更加流畅,在进行实际设计的环节中,可以把居住区的入口看作前导空间,同时,在小区每一个入口位置都设置相应的标志,合理规划地面空间,可以用于小区内部停车,也可作为活动广场,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进行前导空间结构布局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入口处景观设置,不但可以以中心绿地当作参照物,还可以利用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合理运用虚拟现实对比法,把居住小区的前导设计的更加完美,景观优美,让人们走到小区入口就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适。(2)公共空间当居住区的前导空间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内部环境空间做好完善的设计工作。一个小区的公共空间是整个小区最重要的位置,进行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公共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像是设置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项目,像是托儿所、健身广场、中老年活动中心等。在色彩运用的方面,需要以鲜活的色彩为主色调,要与整个小区的环境特点相一致,力求把小区的公共空间变成居民交往、活动、健身、观赏风景的中心位置。
2.2水体方面的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空间或是角落离开水,都会缺少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小区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一定不要忽略水的重要性。水本身带有灵动的气息,可以使整个环境空间变的生动活泼,可以弱化高大建筑的呆板性,把小区整体衬托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人们更愿意亲近水,常在水边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对水体景观进行合理布置,能够有效装饰室外环境,使人们享受绿色化的生活,在水体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岸旁配置小品,都可以对居住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要点:第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居民亲水性。可以在水面上设置小桥或者木道,以便观赏水景,欣赏水中的莲花。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切身需要做一些深度设计,可以在水面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儿童可以在水中嬉戏,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大家前来观赏;第二,对于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中,还应该具备一些有助于聚集大家进行交往的形式,像是在水中央设置喷泉,居民在欣赏的时候,会主动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小区的和谐发展。
2.3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在上文中已经简单的提及过,公共设施的建造设计是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灵魂,在这个区域内部融入了包括医疗、教育、商业、市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了解居住小区的具体人数,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的整体布局,交相辉映,做到与小区住宅和绿地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方式。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要增加一些专用区域,不断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结束语综上所述,居住小区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居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不容马虎,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不但要全方位考虑一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要素,更应该以人们需要为主题,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思考与分析 篇9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思考与分析
环境语言作为一种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空间是环境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强烈的文化特征.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空间理论,分析了环境语言中的中西教室布局的空间差异与文化特征.
作 者:颜静兰 YAN Jinglan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37 刊 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4(1) 分类号:H0-05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环境语言 空间文化 教室布局 文化特征照明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 篇10
关键词:照明设计色彩室内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03-01
现代家庭室内装饰之美很大一部分是靠光线来表达的。灯光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而且能改变和营造空间的意境和情调,给人以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营造出一种状态和一种气氛,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望。
1、照明设计的发展过程
所谓照明设计就是以人的感受为依据,根据场所的功能和活动要求确定照明等级和照明标准来进行灯光设计,缔造完美的空间意境。
光是生命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光就没有形象。建筑中的形态、色彩、质感都依托光得以表现。由于室外光是自然光,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应用,所以早期的室内照明设计只单单用来满足工作、休息、起居等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日常活动,并不作为重要的装饰元素存在。对灯光的重视也只限于对照明器具的装饰和美化方面。直到上世纪初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建筑的空间塑造开始由外部转移到内部。有设计师提出了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理念,照明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日渐成为重点,人工光源的开发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推动,照明设计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2、照明在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
照明设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注重灯光所创造的心理领域,照明设计在室内空间中也有自己的设计原则。加强心理空间区域可以使空间灵活多变,相互渗透。
(1)功能性原则。灯光照明设计必须符合功能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
(2)美观性原则。灯具已成为室内空间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其造型、材料、色彩、比例、尺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充分的表现空间的个性,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烘托室内氛围,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情趣。
(3)经济性原则。科学合理的灯光布局以强取胜,最大的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节能减材低碳环保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4)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对灯光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要求照明绝对的安全可靠,有安全保证,避免危险发生。
3、照明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
灯光能够使我们看见并识别我们的环境,通过光的强化、弱化、虚化、实化等特有的表现手段,渲染特定的空间氛围,塑造各种不同的空间性格,使室内空间这一物质存在上升到精神的高度。
(1)利用照明展现和识别空间。冈那·伯凯利兹说:“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光照的作用,对人的视觉功能极为重要。光不仅仅是室内照明的条件,而且是表达空间形态、营造环境气氛的基本元素,表现出材料的装饰质感,如色彩、肌理、粗糙、细腻感等。
(2)利用照明塑造和营造空间氛围。光,是色彩的催化剂,彩色光赋予光环境情感意识,光与色彩相互成全,共同作用于空间,而色彩是组成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就要有相应气氛的空间支持,适应人的心理和空间定位需求。
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是动空间,在光源选择上应采用以暖色为主,因为暖色能使人兴奋,振奋精神,温馨而生活情趣的空间有利于人们加强情感的交流,在空间照明方式上采用一般照明、混合照明以及局部照明三种方式。工作空间、卧室、书房等空间是相对安静、独立的静空间。空间的功能决定了必须选用宁静的色彩营造空间氛圍,避免杂乱无序。光源上应采用冷色系为主,冷色系可以减缓心律、调节新陈代谢,消除紧张情绪并且有利于安静休息和睡眠,易消除疲劳可使人心平气和。在光源上采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结合的方法,通过环境灯光营造柔和温馨的氛围,最好设有可调节的光源,根据使用的需要,设置局部照明。
(3)利用照明表达个性,展现情感。光揭示人的心理,富有创造性,选择色彩应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习惯、爱好、修养以及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根据不同的人群色彩设计与运用应有不同的考虑。
4、照明设计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照明设计在空间的设计上更注重空间的连贯性、通透性、流动性。设计的要点也在于视点的运动过程给人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应当把人们随视点的运动所体验到的空间作连续整体的考虑。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留给世人的震撼仍然韵味十足。馆内璀璨灯光塑造的视觉盛宴它像一缕烟,久久缭绕在人们的脑海中,为回忆带来了精彩。照明技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高节能、寿命长、多变幻、利用环保高新尖的照明设计把各个空间区域相互联系、渗透,融会贯通于动态空间中。这种以“时间”、“运动”贯彻其中的空间概念,体现出了现代照明创造新空间的意识,它打破了视点、时空的限制,反映了空间艺术的运动特点。
5、结论
照明作为单纯的采光概念已成为过去,我们已愈来愈认识到灯光对渲染空间气氛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灯光在现代生活中已作为划分空间领域和丰富视觉心理的重要手段,借此来营造出自信、从容而舒适的现代居住空间。居住空间的照明影响从功能转向精神,使建筑水平跃入新的层次。
注释:
①[美]Lisa Skolnik.室内的灯光[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1.
参考文献:
[1]左琰.照明设计与配置[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2][英]沙伦·麦克法兰.照明设计与空间效果[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