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复习

2024-06-05

人居环境复习(精选8篇)

人居环境复习 篇1

1、人居环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作为人聚居地,人居环境经历了从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从次一级人工环境向高一级人工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就人居环境体系的层次结构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散居、村、镇、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等等。人居环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一经形成,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并且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人居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人居环境的特点主要有人工性、时空性和阶段性。

人工性是指人居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而形成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比之于自然环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第一表现为政治性:为特定社会集团服务。第二表现为社会性:体现在为居民创造的各种生活功能和服务功能。第三表现为文化特性,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指人居环境的文化品位、市民精神、社会风尚、以及文化设施等。第四表现为经济性(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例如收入水平、居住水平和状况、出行条件、购物消费环境等。

时空性是指人居环境从起源开始,经历了一个从古代到近代的时间演变过程,也经历了一个从点到线到区域到全球的空间变迁过程。

阶段性是指人居环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定向的过程,其各个时期的选择和定向常常决定着人居环境的演化性质,甚至决定着人居环境的存亡。

3、人居环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人居环境是以建筑、乡村、急诊、社区、城市、区域到全球等所有尺度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人居环境研究的内容有:

其一,人居环境的功能: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经济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域的组织形式。人居环境作为功能综合体,必须围绕着“人”来进行演绎,并满足当代人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需要。

其二,人居环境结构与形态:人居环境功能发挥源于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和表现形态的宜人。人居环境的各项功能,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来实现。这些功能与结构和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构和形态的合理性带来功能有效的发挥。

其三,人居环境管理和调节控制:人居环境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人居环境的评价、预测、区划、优化模型研究。

4、试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与中国城市化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城市化是以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这种密集经济为现代生产的专业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环境,也为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奠定了基础。城市化不仅包括城镇人口和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从而引发城市人居环境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年 城市发展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许多政治上的失误。1966-1976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农业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差距

也日益增大,城乡利益冲突不断激化,整个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和居环境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其特点是城市功能残缺,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多以消费城市为主,许多历史名城处于衰减状态。

第二阶段1978-2010年 城市发展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实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城市的数量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结构逐渐合理。通过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5、城市人居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是指城市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物质、信息、能量相互作用的联系中,承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城市人居环境功能具体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抵达功能,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用交通网将三者联系起来。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综合体,并共同构成城市的功能体系整体。

6、工业社会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有哪些?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向工业中心社会的质变。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发生在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紧密相关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了自然力对人类的自然地理限制,并使建立拥有大量机器的工人的现代化工厂成为可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机器大工业的生产体系和组织形式的出现,引起人口和资本迅速集中于城市,从而大大加速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除了继续保持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外,还真正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功能成了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国民经济的重心由农村移向城市,城市首次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从此,城市不仅在政治上领导农村,而且也在经济上取得了对农村的支配地位。

7、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有哪些?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微电子技术的使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家用电器产品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通过计算机、机器人推动了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升级推广实现了人脑的延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推动下,城市化的水平大为提高,一批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或城市带相继出现。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城市分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局面,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趋缓,甚至出现城市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的郊区化现象。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中,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生产中心降到了次要的位置,由各种要素市场组成的市场中心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经济中心的功能已经转变为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中心为标志的经济中心;并称为各类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的荟萃之地,是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的主要基地。科技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信息源、信息量急剧膨胀,信息的开发、搜集、处理、储存、传输手段日益现代化,人们的活动对各类信息的要求和依赖性日益增多,信息产业化已开始成为现实,城市作为信息中心的功能也逐渐突出起来。

8、试述城市人居环境功能动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自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代城市复杂的多样化的功能,是历史上的城市功能不断累积、叠加、优化的结果,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有序的系统。决定城市功能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发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功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从简单功能到复杂功能、从低级功能到高级功能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城市功能叠加型的发展规律。原来没有的功能产生并发展起来,原来已有的功能在继承下来的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现代城市成为多元功能的集合体,如政治中心功能、工业中心功能、交通中心功能、市场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服务中心功能、信息中心功能、科技中心功能、教育中心功能、文化中心功能、生活中心功能,等等。城市功能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二战后,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使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有力的推动了城市向极其广阔的空间扩散,使城市由聚集转向分散化时期。促进了城市地区多种新布局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9、什么是循环经济?社会实践中如何运用循环经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循环经济: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必须转变,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10、试述排斥性分区的社会影响有哪些?

排斥性分区是指政府通过财产税把那些不为当地政府分担费用份额的家庭排除在外。排斥性分区使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取得了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的成效。住房的建设成本增加,就会增加住房的市场价格,在给定税率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产税收入。就整个社会而言,排斥性分区增加了居住在工作地点之外的就业者的工作和生活成本,限制了贫困和少数族裔人口的流动,减少了他们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这些家庭的孩子也被隔离在破旧不堪的中心城市蹙额小,没有机会与中高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交流,缺乏横向的比照与激励,进而长期沉溺于贫困和破败所产生的心理阴影之中,不思上进。

11、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指城市人居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结合和相互联系的区位表达。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是人居环境各组成部分(包括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公众机构)外在物质和非物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人居环境具有不同的形态,甚至同一人居环境内部的不同地点也具有不同的形态。

例如,人居环境的土地利用是人居环境的形态,隐含在土地利用下的土地利用地租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则是人居环境的结构。人居环境形态与结构互为表里,结构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撑要素;形态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外部显性状态。结构源于一系列组织规则,而形态源于物质和精神。

12、试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就其城市内部一般都有明显可分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它们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构成了我国城

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文革”结束之后,我国城市经济复苏,城市建设掀起高潮。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为三种类型:向心集中型、离心集中型、向心分散型。并用潜能模式来描述这一过程,即由团块状想心环带城市、星状城市向城市群或城市连绵带发展。城市土地有价,直接导致了人口和工业的外迁、金融法、商业、办工业等第三产业在中心区得到强化。这种土地置换的变现为:城市外围新工业区的建设,城市郊区居住区的不断扩展,甚至在远郊区开辟城市用地,形成“一城一镇”或“一城多镇”的城市组合空间结构。

13、试述结构学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城市空间结构的解析应建立在社会结结构体系的层面上而不是个体选址行为。结构学派强调资本主义生产中社会关系的空间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阶级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的城市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的空间体现。

14、试述交通因素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影响主要是通过交通便捷性来表现。第一,交通条件的改善,节约了人力、物资在空间中移动的时间以及所花费用。第二,降低了交通成本对城市发展的约束。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人居环境以更为灵活的变化空间,改变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城市空间扩展范围,是高密度紧凑的空间趋于分散化,由平面一维向立体多维发展,实现了对传统空间的超越。第三,增强了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同时建立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方便联系。第四,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健康发展。交通改变了城市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其引导与反馈作用使得城市形态结构更趋完善。

15、试述人口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口数量越多,城市用地越多,也就是说人口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规模的大小。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家庭构成、职业构成。人口结构不同,城市住宅开发的形式、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有区别。此外,不同阶层的居民的购居能力有所区别,导致了对属性空间选择的分化,是城市居住空间空间分异,从而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的迁移与增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一方面需要城市为其配置相应的居住、服务等设施,这必将扩大城市的用地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经济、自然环境、资源等限制,城市用地的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城市则垂直立体发展,城市密度增加。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

16、试述工业化对全球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什么?

大规模该自然为人工生态系统,干扰生物圈正常运转:如农田开发。大量取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例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发。向环境输入大量废弃物,严重污染生物圈:例如污废水向河流倾卸。带来的典型的全球人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以及酸雨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

人居环境复习 篇2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从内容上看, 主要考查我国和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且侧重于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从形式上看, 多以新材料为依托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培养考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 考生在复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并掌握当今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危害、对策, 明确环境问题的实质;掌握工业、农业、交通和资源开发等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 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了解环境污染的治理, 以及生态保护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共参与的重要意义。

【复习策略】

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污染类型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2.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试题往往考查某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考生要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如下图) , 要多注意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不同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往往不同, 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结合当地实际, 做到答题全面, 并且注意答案的要点化。

【核心考点】

1.水污染及其成因

(1)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水的自净能力及水污染的成因:水体中悬浮物通过沉淀、氧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过程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使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原理如下图) 。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废水中所含污染物过多, 并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 从而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的组成, 造成水质恶化, 甚至使水体利用价值丧失。

(2) 水体污染分类。

按范围分, 主要有江河水污染、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

按污染现象分, 主要有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等。

(3) 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结合水污染的类型, 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制定法律法规,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施清洁生产,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 使污水达标排放。

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 垃圾堆放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的自净能力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产生:自然环境可以通过沙尘掩埋、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使垃圾回归土壤, 这是环境的自净能力。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垃圾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 垃圾的排放量和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在城市,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 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构成一大公害。

(2) 城市垃圾的特点。

数量大:随着工业的发展, 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此外, 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如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 也使城市垃圾不断增加。

品种多: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 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茶叶、碎玻璃、金属制品等。

变化大:电子垃圾是困扰全球的大问题, 特别是发达国家, 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电子垃圾的产生速度也较快。

(3) 固体废弃物的几种处理方式。

自然净化: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沙尘掩埋、微生物分解等, 使垃圾回归土壤。

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制作堆肥, 再撒回土壤。这种方式符合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 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中去, 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法、填埋法和热处理 (焚烧) 等。

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 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 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 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致使大气质量恶化, 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 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造成损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大气污染”。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3)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调整能源战略、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等。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中, 最主要的是调整能源战略, 其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等措施。

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四大重点领域包括烟气脱硫、烟尘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和有毒有害气体处理, 其中洁净煤技术是使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效率, 以实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

【考生易混知识】

1.环境污染的分类标准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 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我国不同时期的环境污染状况不相同

我国的环境污染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的。

3.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不相同

各种水体的自净能力, 河流水最强, 湖泊水次之, 地下水最弱。河流水因具有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快, 以及污染物被稀释快、被氧化快等特点, 因此自净能力较强;而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 对污染物稀释慢, 因此自净能力较弱。

4.河道中不同层面水的净化机理不完全相同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 泉水受到污染, 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泉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水源, 因此泉水遭受污染必然导致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质下降, 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污染土壤。污染物随着生物链进入农产品并在农产品中富集, 污染物超标会使农产品品质下降。此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泉水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 人们需要从泉水本身的属性去思考。泉水属于出露地表的地下水, 而地下水深埋地下, 具有循环、更新周期长, 人类干预难以实施等特点。再加上泉水补给区域和使用区域不统一, 区域范围广, 因此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省市各部门联动协同。

答案:泉水 (地下水) 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 (地下水) 灌溉, 会污染土壤,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污染物超标) 。原因为泉水 (地下水) (更新速度慢, ) 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下, ) 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 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拓展演练】

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市1月份某星期空气质量曲线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所提及星期的上半周受高压脊控制, 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气温逐步回升;后半周开始转受低压槽影响, 有一次降水过程。

材料三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图。

(1) 指出这一周甲市空气污染指数最低的日期, 并说明空气质量会直接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2) 图2显示甲城市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指出二氧化氮的两个峰值出现的时段并分析其原因。

(3) 简述改善该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2.浙江省政协调研组专门对浙北、浙东和浙中236.5万公顷农用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数据触目惊心:不适合种植绿色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占20%, 属轻度、中度与重度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8.12%、9.04%、l.61%, 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调研发现, 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污染物污染农田, 直接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下图是“杭州城郊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和砷超标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比较杭州郊区稻米和蔬菜重金属、砷超标情况的差异。

(2) 说明防治农田污染的主要措施。

3.下图是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读图, 回答问题。

(1) 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 写出与图中 (1) (2) (3) 相对应的内容。

(2) 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 该地准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

(3)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图中垃圾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 试说明其理由。

4.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 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 环保部门展开了调查。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 (1) 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 (如NO2等) ; (2) 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光照。

材料二3月24~28日N市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甲所示。

材料三“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 N市各个月份中, 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N市有关气象资料见表乙。

材料四“雾”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丙。

(1) 分析3月24~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的趋势, 指出最主要的污染物。

(2) 此次污染主要影响人体的哪个部位?

(3) 综合上述分析, 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

5.读“某声波震动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从物理性质看, 该声波属于哪种污染物?说出判断理由。

(2)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该声波会对人类的哪些方面造成危害?

(3) 如果该声波采集于某幼儿园附近, 其对园内孩子有何危害?

(4) 说出降低该污染物危害的三条途径。

6.读“M城市8:30时噪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单位:分贝) ”, 回答问题。

(1) 图中n地的噪声值和污染源可能是什么?

(2) 图中n地附近若有飞机场, 还能布局奶牛场吗?为什么?

7.下图为“我国西部各省区 (市) 工业‘三废’处理率坐标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试将图中所示“三废”处理率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2) 西部地区“三废”处理率中, 其中之一是最高的, 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8.图1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2为图1中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 (COD, mg/L) 曲线图 (注意:COD的数值越大, 则水体污染越严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图1中 (3) 所在地主要的污染源及其原因。

(2) 据图2描述 (2) 处河流水质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 (1) 日期:12日。因素:降水 (天气变化) 。

(2) 污染物:可吸入性颗粒。时段:9时前后, 18时前后。原因:二氧化氮为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上述两个时段是上下班高峰, 路面行驶汽车多。

(3) 做好城市规划, 合理布局道路网;强化交通管理,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绿化城市, 增加绿地面积。

2. (1) 稻米中铬和砷超标严重;蔬菜中三种重金属和砷都超标, 其中铅超标最多。

(2) 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管理, 依法治理。

3. (1) (1) 垃圾分类; (2) 废热; (3) 堆肥利用。

(2) 建发电厂, 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3) 理由: (1) 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 (2) 垃圾种类多样,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

4. (1) 趋势:上升。污染物:总悬浮微粒 (或TSP) 。

(2) 上呼吸道。

(3) 不可以。理由: (1) NO2 (或NOx) 浓度不高; (2) 日照时间短, 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3) 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光照, 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小。

5. (1) 噪声污染。理由:该声波的波幅和频率均不规则, 属于物理学上的噪声。

(2) 生理、心理。

(3) 影响儿童智力发展。

(4) 声源控制, 传播途径控制, 接受者的防护。

6. (1) 噪声值:120分贝。污染源可能是车站或码头。

(2) 不能。因为噪声过大会影响奶牛生长和产奶量, 效益低。

7. (1) 由高到低依次为:废气—废水—固体废物。

(2) 西部城市和工业多建设在山间盆地或谷地中, 废气不易扩散;政府对废气处理高度重视。

8. (1) 噪声污染, 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线;水体污染, 来自上游城区的污染物较多。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篇3

大气环境是贯穿高中地理学习的一条主要线索,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考查内容之一。本部分主要考点有:①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②大气的受热过程;③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及成因;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⑤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判读及影响;⑥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影响因素及判定方法;⑦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时空分布规律;⑧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利用及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组成:低层大气主要由于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布(如下页图)及特征:

(1)对流层具有以下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②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下层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中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3)高层大气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讯等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

1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如下图)。

2逆温:

(1)概念:在低层大气中某些层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2)原因: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如右图所示)。

另外,受暖空气平流运动、山地空气下沉和锋面系统等的影响也能形成逆温。

(3)影响: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造成近地面污染物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加重空气污染;逆温的形成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1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直接原因是地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2)三个作用力: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三个作用力。

(3)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风向的绘制方法:①先画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②再将风向针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倾斜30°~4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如右图:以北半球为例,A、B、C三地风向图。

四、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受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见右图)。

2气压带与风带:由于三圈环流的形成,地表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热成因可以分为热力高低压和动力高低压(如下表所示)。风带中的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见下图)。

3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南北移动5°~10°。北半球夏半年。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位置偏南(见下图)。

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使纬向的气压带分裂成块状(如下图):

①北半球:1月、7月的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

②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形成局部环流——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既是一种大气环流现象,本身又是一种气候现象,具有双重性质。

2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2)成因:季风环流的主要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另外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3)类型:亚洲东部的季风主要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两种。

六、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冷锋和暖锋:

(2)中国的锋面活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副高的关系)。我国降水主要是锋面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反常会形成水旱灾害。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早;夏季风弱造成南涝北旱(如右图)。

2气旋、反气旋系统:

3锋面气旋:地面气旋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在锋面气旋中,要能够结合锋而和气旋的相关知识判定冷暖气团的位置、冷暖锋的位置、不同区域的风向、主要降水区域等(如右图所示)。

七、影响气候类型的因素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别

1影响因素: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右图中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地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气候类型的判别:气候类型主要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判别。

(1)根据气温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如果最热月份出现在7、8月,则该地在北半球;如果最热月份出现在l、2月,则该地在南半球。

(2)根据气温特征确定温度带:(3)根据年降水量与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确定气候类型:

八、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

1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在农业上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措施利用气候资源。另外,在建筑、交通、旅游中也不断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如风向与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冰雕旅游等。

2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寒潮: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大部分地区受影响,只有对西藏、云贵地区影响较小。防御措施是提前预报,做好防寒准备,以减少损失。

(2)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深受台风影响。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但也能解除或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伏旱)。

(3)洪涝灾害:全球都有,亚洲最多。我国是多暴雨国家,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

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4)干旱:是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疑难点拨]

1气温一降水要素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主要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判别。

最常见的气温一降水要素图的类型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右图所示),在该类图中判读气候类型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半球,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其所属的降水类型。根据该判别方法,可以判定图中的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另外,在气温一降水要素图中,还有一些变式图(如下列图)。在判读这些气候要素图时,关键要注意两点:一是气温和降水的同步程度,即雨热同期还是雨热不同期;二是依据气温变化范围及降水的集中程度来进行判别。

2等压线的判读。

一是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和等压线的数值。等压线闭合,中心数值偏高,为高压,高压又称为反气旋;中心数值偏低,为低压,低压又称为气旋。

二是看风向。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等压线闭合,风由内向外吹,为高压;反之,风由外向内吹为低压。另外,还要掌握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等概念。低压槽是指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是指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三是要掌握等压线图上“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等压线图上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是指:等压线向气压值较高的方向凸出,其气压低于两侧气压,其附近地区为低压槽;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凸出,其气压高于两侧气压,其附近地区形成高压脊。如左图中A所在线为高压脊,A所在线为低压槽。

四是要掌握等压面图上“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等压面上“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反映了等压面凸凹方向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关系。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反之,气压值越高。如右图,A处近地面的等压面凸向气压高值方向,其气压就低于同一水平面的其他地区;B处则相反。由此可知,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B点气压高于A点,空气水平运动表现为由B处流向A处。高空等压面的凸向及空气水平运动与近地面的情况恰好相反。

[感受高考]

[例1](2009年高考文综浙江卷第4~5题)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解析:第4题主要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考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可知,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故答案选C。第5题主要考查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考生对知识的再现和运用能力。根据第4题结论可知,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故答案选A。

[例2](2009年高考文综天津卷地理部分第10~11题)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如右图)和文字信息,回答10~1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1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D移动快慢

解析:第10题主要考查冷锋过境前后天气现象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a到b气压先降低再升高且变化较大,B符合题意。第11题,通过台风的形成原因、形成源地、移动快慢并不能看出台风经过的地区,台风移动路径是分析台风经过地区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所以选C。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读天气系统图(右图),回答1~2题。

1甲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乙图中的

()

A①线绘制的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D④线绘制的

2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D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如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8年12月1日至3日我国东部某地区天气记录表,回答5~6题。

5造成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6当该天气系统继续加强影响我国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暴雨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如下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0°~ 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8下列各图与甲、乙两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08年10月20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对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4℃,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2级,南疆出现沙尘暴天气。乌鲁木齐19日17:00气温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2008年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根据材料一可知,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了较大危害,表现为_________。

(2)读材料二,图中的雨区主要出现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根据材料二,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

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材料二,受_____________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10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30°W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该规律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1D 2B 3A 4D 5C 6A 7D 8C

9(1)大风、降温、雨雪

(2)新疆西北部东北地区

四川盆地陕西南部海南岛

(3)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阴天、降水、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4)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大西部等压线比东部密,气压梯度力大

10(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纬度增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大陆性气候显著。

(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 篇4

由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是应用生物圈的某部分使环境得以控制,或治理预定要进入生物圈的污染物的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中污染物的生物减少:污水,空气,固体废弃物,土壤;

(2)、污染场地的生物恢复:地下水,土壤,石油泄漏

(3)、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可降解塑料,生物农药、目前我国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了解)

(1)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基因工程菌和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的研究;(2)无害化或无污染生物生产工艺技术研究(3)生物反应器和固定化技术高效处理废水的工业应用研究;(4)废物资源化工程研究;(5)引入 DNA 扩增和其他生物技术的环境监测方法研究。、微生物分类及各自特性(了解)。、酶和细胞的固定性?

酶是生物催化剂。特点:具有作用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反应条件温和的显著特点分类: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与合成酶类。固定化技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水溶性的酶、菌体中的酶、活细胞或原生质体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结合,使酶、活细胞或原生质体固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或进行生命活动的技术。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将单一的酶或生物细胞,经过物理、化学或其他方法的处理,固定在载体上,就构成了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

酶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废水水质指标与排水标准?

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表示水质污染情况的重要指标有:(1)有毒物质(2)有机物(3)固体物质(4)pH 值(5)颜色(6)温度(7)微生物

废水处理的任务:是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废水中所含有的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

其分解、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分为:(1)物理法、(2)化学法、(3)生物法。、污水生物处理的概念?

污水生物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种类、及各自原理?

好氧生物处理: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作为好氧微生物的营养基质而被氧化分解,使污染物浓度下降的过程。

好氧生物处理:

一、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2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4、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6、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7、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8、氧化沟法 9、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10、AB 法废水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 :

活性污泥中固体物质由四部分作成:①活细胞(Ma)、②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③由原废水夹入,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④由原废水夹入,附着在活性污泥上的无机物质(Mii)10、生物膜法:概念、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

生物膜:指活性微生物固定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形成的膜状生物污泥

主要类型: 1 生物滤池 2 生物转盘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4 生物流化床。

特点:生物滤池:构造: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1 能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大量的表面积 2 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面 3 有足够大的孔隙率,保证滤池通风良好 4 适合于生物膜的形成及黏附,且既不被微生物降解,又不抑制微生物生长 5 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与破碎生物转盘: 1 节能 2 生物量多,净化率高,适应性强 3 生物膜微生物食物链长,污泥产量少,为活性污泥法的 1/24、维护管理简单,功能稳定可靠,没有噪声,不产生滤池蝇,一般不产生恶臭与发泡 5 转盘顶上需有覆盖,防暴雨冲刷生物膜,寒冷地区宜建在室内 6 生物转盘可与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合建

生物接触氧化池: 1 处理效率高,承受 BOD 负荷高 2 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3 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生物流化床: 1 生物固体浓度高,提高了处理水的量 2 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3 能适应不同浓度范围的废水 4 床体高,占地面积小、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概念、原理、主要特征(了解)。

概念:又称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无氧)的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原理: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发酵细菌,有机物------乙醇、丙酸、丁酸。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细菌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乙酸、H2、CO-CH4

主要特征: 1 能量要求大幅度降低,还可产生能量2 污泥产量极低 3 对温度、pH 等环境因素更为敏感 4 处理后废水有机物浓度高于好氧处理5 厌氧微生物可对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 6 处理过程的反应较复杂

影响因素: 1 温度 2pH 值 3 氧化还原电位 4 营养 5 食料微生物比 6 有毒物质、生物脱氧除磷原理、影响因素、工艺?

生物除磷利用聚磷菌及同类细菌,可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将其以聚合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效果

影响因素 :1、溶解氧 2、污泥龄 3、温度与 pH4、BOD5 负荷 5 硝态氮与亚硝态氮

工艺: 1、曝气池:去除 BOD,聚磷菌过量摄磷 2、沉淀池:泥水分离 3、除磷池:厌氧,释放磷,加水冲洗,水含磷,污泥部分,部分回流 4、混合池及搅拌池 5、沉淀池。

优缺点:优点: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反应进行速度快且较彻底;运行管理方便;灵活性和适应性大,运行效果好,缺点:处理设备多,造价高,管理工作量大,另外,反硝化反应器中所补加的甲醇使 BOD升高,为降 BOD,需要在系统后设后曝气池与沉淀池。、同步脱氧除磷工艺(了解)?、生产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的概念、生产 SCP 的微生物种类,SCP 生产工艺技术?

单细胞蛋白(Single-cell-protein,SCP)指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单细胞生物:细菌、酵母、藻类等(P224)

单细胞生物的特性: 1 营养丰富 2 利用原料广:工农业废料等 3 生产速率高:生命周期短,繁殖快 4 劳动生产率高:发酵罐 5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易改良。

生产 SCP 的微生物种类(P228):据原料不同分为: 1 糖质(碳水化合物)作原料:酿酒酵母、木霉等;2 石油(碳氢化合物)作原料:假丝酵母属3 甲烷作原料:甲烷假单胞菌,嗜甲烷单胞菌4 甲醇作原料:甲烷单胞菌属5 乙醇作原料:酵母菌,霉菌6 CO2 作原料:氢细菌 7 太阳光能:单细胞藻类,光和细菌。

SCP 生产工艺技术(P234)、酒精的微生物生产、原料与菌种、工艺流程?

酒精生产分为发酵法生产和合成法生产,而 93% 的酒精是发酵法生产的。

原料:纤维素类、淀粉类、糖类

纤维素类: 1 农作物纤维素废物:麦草、稻草、玉米秆、花生壳、绵子壳2 木材加工工业废物:树梢、木屑、锯末、边角料3 工厂纤维和半纤维废物:甘蔗渣、废纸浆 4、城市废纤维垃圾淀粉类:玉米、红薯等糖类:制糖厂排出的废糖蜜

菌种:酵母流程:纤维质原料 — 预处理(酸和酶)— 水解液(处理)--发酵(酵母)--蒸馏 — 酒精(杂醇油)(酒精槽)、废水制沼气(了解)?

又称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无氧)的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原理: 1 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

发酵细菌,有机物乙醇、丙酸、丁酸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细菌

丙酸、丁酸、乙酸、H2、CO2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细菌,乙酸、H2、CO2、CH4、可降解塑料:分类、PHAS 的结构与理化性质、PHAS 的生物降解、PHAS 的生物合成流程、PHAS 的提取技术(了解)。

可降解塑料包括: 1 光降解塑料 2 生物可降解塑料 3 化学可降解塑料 4 光化学组合可降解塑料。

PHAs 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PHAs 结构式:

基(-CH3),PHB 聚 β 羟基丁酸R 为乙基(-CH2-CH3),PHV 聚 β 羟基戊酸部分 R 为甲基部分 R 为乙基,则为 PHBV。

PHAs 是某些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碳源充足)胞内累积形成的碳源和能源贮存物。R 为甲

PHAs 的生物合成流程: 1 第一阶段:菌体生长繁殖阶段第二阶段:多聚体 PHAs 形成阶段

原料 + 微生物 — 正常碳氮比,自身生长繁殖 — 高碳氮比,大量积累 PHAS— 提纯 PHAS,并干燥---成品。

合成 PHAS 的原料:糖质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2 甲醇 3 气体 H2、CO2、O2 等 4 烷烃及其衍生物PHAs 的提取技术(了解):有机溶剂法 2 次氯酸钠法 3 酶法 4 表面活性剂 / 次氯酸钠法 5 氨水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了解)?

表面活性剂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组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类与生产菌:糖脂:球拟酵母、分枝杆菌 2 肽: 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杆菌 3 脂肪酸:红平诺卡氏菌、热带假丝酵母 4 磷脂:大多数微生物、植物、动物、生物农药:定义、优点(P457)?

定义: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本身或有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作为杀虫剂或除草剂,对特定的病虫害产生作用的安全性高的新农药。

优点: 1 对害物选择性高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2 对非靶标昆虫益虫很少或没有影响 3 昆虫不宜产生抗性 4 在环境中无残留。

20、微生物农药、种类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的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农药,但不包括各类农用抗生素(各类农用抗生素统称为微生物源农药)和其它生物农药一样。微生物农药同样具有毒性较低、对天敌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

1、细菌类微生物农药

2、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3、病毒类微生物农药

生物修复:是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又称生物补救。

目的:将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低于检测限或低于环保部门规定的浓度

分类:

原位生物修复:原地处理,不需将受污染土壤或将地下水抽到地面上进行处理。费用低,但难控制异位生物修复:需要将污染物从污染现场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修复处理

生物修复的优点: 1 花费低于物理化学方法 2 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 3 处理效果好,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浓度 4 可就地处理,操作简便 5 修复时间短,效率高 6 工作人员直接暴露在污染物下的机会减小

生物修复的基本措施: 1 接种微生物 2 添加营养物 3 提供电子供体 4 提供共代谢底物以诱导共代谢酶产生 5 添加表面活性剂

地下水污染的生物补救: 1 收集受污染区域的水文地质等资料 2 添加适量营养盐 3 维持好氧微生物活性

土壤污染的生物补救: 1 碳源与营养盐 2 氧 3 温度 4 气温

海洋石油泄漏的生物补救: 1 添加无机盐及亲油肥料 2 供氧

环境规划总复习 篇5

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划: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各个要素的优劣程度的定量描述。决策:是指为了解决某一行动选择问题对拟采取的行动所作出的决定。

决策分析:是进行决策方案选择的一套系统分析方法。它通常是关于决策过程中具体的程序、规则和推算的组合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大气总量控制: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土地:土地为地球特定的地域表面,是由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性

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

土地资源概念:是指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

利用范 围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

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

社区:社区是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

乡镇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

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力阈值。

生态足迹:“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

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作出的规定

1环境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的特点

2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3城市演化过程的阶段(1)城市膨胀阶段;(2)市区蔓生阶段;(3)城市向心体系;(4)城市连绵带

4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物

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

5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社会发展预测

(二)经济发展预测

(三)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四)其他预 6.水环境容量的设计内容包括:(1)设计自然条件(2)设计排污条件(3)设计目标条件(4)设计约束条件。

7土地的规划程序步骤一般工作程序可分为:调查准备、分析预测及规划编制与成果总结及验收三个阶段。8土地资源评价通常包括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

11利用化学方法破坏固废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具体方法有: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

12水资源系统规划主要分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专业水资源规划

13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或称水质控制规划):1.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2.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3.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

14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投资

1环境规划的作用

(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 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3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步骤

(1)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和途径,研究为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采取的措施。2)对所有拟定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分析。(3)分析、比较和论证各种规划草案,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总体方案。(4)预测评价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的影响。(5)概算实施区域环境规划所需的投资总额,确定投资方向、重点、构成与期限以及评估投资效果等。4水环境规划内容

明确问题:在对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污染现状,水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水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

确定规划目标: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满足生活、生产或自然保护要求的水质目标;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满足当地需要。选定规划方法:单目标-数学规划法;多目标-模拟比较法。拟定规划措施:调整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提出供选方案: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情况和人口增长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考虑,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做法,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6)决策实施 5水质预测的水质模型法

(1)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方法(2)一维河流水质模型(3)BOD-DO耦合模型(4)湖泊水质预测模型(5)湖泊宫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 6水环境容量的稳态设计条件(1).设计保证率(2).设计流速(3).设计排污条件(4).设计水温(5)设计流量

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一)制定保护措施:①在实地标明基本农田的区界,埋设界桩和树立标志牌.使图上标明的基本农田能在实地有明显的标示。②制定有关法规,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如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由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通告和有关的村规民约等。③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保护区,签定必要的保护合同,明确责任人,规定保护面积及地力保持水平;建立地力补偿制度。④严格检查制度,加强对保护区情况检查,严格征地审批。

(二)制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包括土地、农业、城建等部门的协调;明确土地、农业各级单位以及农田承包人的具体责任和任务。8环境规划的组织管理

1.环境规划实施的管理组与工作程序:(1)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的组织机构(2)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3)实行严格的目标定量考核2.形成完善的环境规划管理手段:(1)环境规划的行政管理(2)环境规划的协调管理3.监督管理:(1)继续完善环保法制建设(2)继续加强监督、统计学工作(3)继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干部素质 9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

明确问题→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1、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分布;

2、估计受纳体在环境质量变化中的暴露程度;

3、估计暴露对受纳体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备选方案环境影响分析→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 10社区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居住环境;②有正规的社区管理委员会;③社区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精神;④社区成员的工作社区边界的确定性质相同或相似,因而他们对环境的需求水平基本一致;⑤具有社区凝聚力

1叙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制度管理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a、规划的实施要与责任制的运行和机制相匹配 b、环保规划指标要与责任制的指标相协调 c、重视责任书签订的技术细则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a、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要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出发,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b、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应本着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远近结合,分布实施的原则来确定,并应取得政府认可,纳入城市工作计划;c、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应采取各种途径、因地制宜;d、采取灵活的管理政策; e、规划管理部门在技术政策、投资政策、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当好政策参谋;f、配合政府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工作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限期治理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2叙述土地资源调查的程序

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 4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有:组织准备、资料、图件等。

(二)外业工作有 :①外业调绘,②补测地物,③调绘整饰,④填写外业手簿。

(三)内业工作有 :①航片的纠正与转绘,②土地面积量算,③编绘土地调查成果图,④编写土地调查报告。

(四)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组成验收评审小组对工作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3叙述开发区环境规划内容

(一)现状调查及评价: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调查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4.环境效应调查评价5.国土综合开发设想

(二)基础研究:1.大气污染研究2.水环境污染研究3.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

(三)环境预测与规划:1.确定研究目标、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2.开发区及规划小区环境承载力分析3.开发区经济发展结构及投资预算分析4.环境污染预测 5.环境污染控制研究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设计7.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8.开发区工业与城镇布局调整规划9.开发区交通规划10.经济开发区环境管理建议 4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清洁生产工艺、浓度控制、总量控制、污水处理、污水引灌、土地处理系统

环境工程秋季复习总结 篇6

吸附操作的形式和各自的特点:静态(间歇式操作)、动态(固定床为半连续式,移动床和流化床为连续式)

离子交换剂:无机和有机两类。无机的有天然沸石和人工合成沸石。有机的有磺化煤和各种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特性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是一种疏松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球形颗粒)。离子交换容量:是树脂交换能力大小的标准。可用重量法(单位重量的干树脂中离子交换基团的数量)和容积法(单位体积的湿树脂中离子交换基团的数量)来表示。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水中各种离子吸附的能力并不相同,对于其中一些离子很容易被吸附而对另一些离子却很难吸附,被树脂吸附的离子在再生的时候,有的离子很容易被置换下来,而有的却很难被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的这种性能称为选择性能。

单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一种树脂的单床结构。

多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一种树脂,由两个以上交换器组成的离子交换系统。

复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两种树脂的两个交换器的串联系统。

混合床离子交换器:同一交换器内填装阴阳两种树脂。

联合床离子交换器:复床与混合床联合使用。

顺流再生与逆流再生:再生阶段的液流方向和交换时水流方向相同为顺流再生,反之为逆流再生。

离子交换的用途和特点:用途:用于回收和去除废水中金、银、铜、镉、铬、锌等金属离子,对于净化放射性废水及有机废水也有应用。特点:主要吸附离子化物质,并进行等当量的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a、按选择性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B、按活性基团中酸碱的强弱分为强酸性阳、弱酸性阳、强碱性阴、弱碱性阴。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相对密度、溶胀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柱式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步骤和各步的作用:反洗(起除微粒及疏松树脂层的作用)、再生、正洗(清洗树脂颗粒表面及内部再生剂)、交换、洗脱(应用于回收操作)。

离子交换柱的装置类型和特点:单床、多床、复床、混合床、联合床。

作者: 凤凰花开 时间: 2009-10-9 00:37

混合床离子交换柱中交换剂的再生过程:再生前必须将树脂先分层,通常用水力反洗分层法,即借助于水

力使树脂悬浮,利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比重及膨胀率不同,因而沉降速度不同而达到分层目的;分层后自上部注入再生液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流出,下部注入再生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流出,各自获得再生。

捕收剂:能够提高颗粒可浮性的药剂。

起泡剂:作用在气液界面上,用以分散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泡的物质。

调整剂:为提高浮选过程的选择性,加强捕收剂的作用并改善浮选条件的物质。

加压溶气浮选: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而在常压下析出。

溶气真空浮选:空气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而在负压条件下析出的方法。

布气浮选:利用机械剪切力,将混合于水中的空气粉碎成细小的气泡以进行浮选的方法。

电解浮选:对废水进行电解,在阴极产生大量的氢气泡,直径20-100um,它们起着浮选剂的作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在氢气泡上随其上浮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浮选的原理和用途:原理: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和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用途: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药剂的种类和作用: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抑制剂、活化剂、介质调整剂)其中抑制剂降低物质可浮性,活化剂消除抑制作用,介质调整剂调整废水PH值。

加压溶气浮选的流程和特点:全溶气(溶气量大、乳化油量最大、池小、动力消耗大)、部分溶气(比全流程的压力泵小故动力消耗低、乳化油量次大、池大小与全流程的相同)、部分回流溶气(不促进乳化、矾花形成好、动力省但池大)。

吹脱:把空气通入废水中,使空气与废水接触,溶解于废水中的气体便从废水传递到空气中,这种解吸过程又称为吹脱过程(解吸过程即废水中溶解的气体由液相传递到气相的过程)。

汽提:把水蒸气通入废水中,当废水中的蒸汽压超过外界压力时,废水就开始沸腾,这样就加速了挥发物质从液相转入汽相的过程。另外当水蒸汽以气泡形式穿过水层时,水与气泡之间形成自由表面,这时液体就不断地向气泡内蒸发扩散,当气泡上升到液面时就破裂而放出其中挥发性物质。这种用蒸气进行蒸馏的方法称为汽提法。

作者: 凤凰花开 时间: 2009-10-9 00:37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依靠对水中离子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使离子从一种溶液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另一种溶液,以达到分离、提纯、浓缩、回收的目的。

反渗透:有一种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通过,如果用这种半渗透膜将盐水与淡水隔开,则水将从

淡水侧或浓度较低一侧通过膜自动地渗透到盐水或浓度较高的溶液一侧,盐水体积逐渐增加,在达到某一高度时边自行停止,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现象为渗透现象。当渗透平衡时,溶液两侧的静水压差为渗透压。如果在盐水上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则发现盐水中的超过滤:简称超滤,利用渗透薄膜隔滤分离废水中溶解的物质,主要依靠筛滤作用以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等(溶质分子至少比溶剂分子大十倍)的方法。

吹脱与汽提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都是利用液相与气相之间的传质作用来去除污染气体;区别:吹脱是利用气体在废水中溶解的浓度与其在废水中的平衡浓度来去除污染物质的,吹脱的过程只是曝气,而汽提是利用挥发性物质在蒸汽和废水中的浓度不同而去除污染物质的,汽提过程还要借助蒸汽带走所要去除的污染物质。

电渗析的原理、工作过程及应用范围:①原理: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依靠对水中离子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使离子从一种溶液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另一种溶液,以达到分离、提纯、浓缩、回收的目的。②工作过程:有阴阳两中离子交换膜,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废水中溶解的盐类,其阳离子通过阳膜,阴离子通过阴膜,这样,中间隔室中阴、阳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所要求的含量。③应用范围:可以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无机酸、碱、金属盐及有机电解质等,使废水净化。反渗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①原理:工作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选择性吸附-毛细管流机理,反渗透膜是一种多孔性膜,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当溶液与这种膜接触时,由于界面现象和吸附作用。对水优先吸附或对溶质优先排斥,在膜面上形成一纯水层。被优先吸附的在界面上的水以水流形式通过膜的毛细管被连续地排出。(即界面现象和在压力下流体通过毛细管的综合结果)②应用范围:废水的三级处理和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如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可获得100%的分离效率,达到净化废水和回收有用物质的双重目的。

超过滤与反渗透的联系和区别:①联系:动力同是溶液的压力,在溶液的压力下,溶剂的分子通过薄膜,而溶解的物质阻滞在隔膜表面上。②区别:超过滤所用薄膜较疏松,透水量大,除盐率低,用以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等,能够分离的溶质分子至少要比溶剂的分子大10倍,主要机理是筛滤作用,工作压力低;而反渗透所用的膜致密,透水量低,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用以分离分子大致相同的溶剂和溶质,所需工作压力高,去除机理是分离过程中伴随有半透膜、溶解物质和溶解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构成,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称为活性污泥。

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mg/L)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重量。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作者: 凤凰花开 时间: 2009-10-9 00:38

污泥容积指数:(SVI)即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即每单位重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以ml计,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污泥干重=SV%×10/MLSS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即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负荷率:(Ns)实际中F:M值以BOD表示,即Ns=QLa/XV(Q污水流量;La进水BOD浓度;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V曝气池容积)

阶段曝气法:(逐步负荷法)污水沿曝气池池长分段多点进水,使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匀,从而均化了需氧量,避免了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的缺点;同时,微生物在食物比较均匀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还可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

延时曝气法:(完全氧化法)其工作长期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不但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而且氧化了合成的细胞物质,是污水处理和污泥好氧处理的综合构筑物。

动力效率(Ep):指1KW.h电所能转移到液体中去的氧量(kg/(kw.h))。

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也称氧利用率:指鼓风曝气转移到液体中的氧占供给的氧的百分率,即EA=R0/S×100(%)。S供氧量,R0吸氧量。

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是指叶轮或转刷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重量。(kg/h)

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变异,称为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组成的一个生态系。

作者: 凤凰花开 时间: 2009-10-9 00:38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和工作过程:①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污泥表面积大,且表面多有多糖类粘质层,污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②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污水中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原生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的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在进行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③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污水中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一部分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合成细胞物质成为菌体。为使菌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必须使其凝聚成为易于沉淀分离的絮凝体。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MLVSS/MLSS一般0.75左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

污泥干重=SV%×10/MLSS(100ML量筒)

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因素:①溶解氧2mg/l左右为宜②营养物BOD:N:P=100:5:1③PH值6.5-9.0④水温:20-30度⑤有毒物质:重金属、H2S等无机物质和氰、酚等有机物质。会破坏细菌细胞某些必要的生理结构,或抑制细菌的代谢过程。

衡量曝气效果的指标及适用范围:动力效率(Ep)、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即氧利用率、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

活性污泥法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①污泥膨胀:防止办法: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等。解决办法:缺氧、水温高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整PH。若污泥大量流失,则可投氯化铁,帮助凝聚。②污泥解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鉴别是运行方面的问题则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进行检查,加以调整;如是混入有毒物质,需查明来源,采取相应对策。③污泥脱氮:呈块状上浮,由于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解决办法: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岭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④污泥腐化: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从而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防止措施:a、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b、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区;c、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⑤泡沫:原因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措施: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泡剂等。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有过滤田和灌溉田逐步发展来的。废水长期以滴状洒布在块状滤料上,在废水流经的表面上会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成熟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作为营养,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即在生物滤池中以一系列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

生物接触氧化:就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块状滤料,经曝气的废水流经填料层,使填料颗粒表面长满生物膜,使废水和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生物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水力负荷:q:即每单位体积滤料或单位滤池面积每天所处理的废水量。m3/(m3.d)或m3/(m2.d)。有机物负荷M:即每单位容积滤料每天所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m3。d)。

回流比:高负荷生物滤池回流水量R与原水量Q之比称为回流比。

塔式生物滤池:是新型高负荷滤池。在功能上与高负荷生物滤池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造、净化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作者: 凤凰花开 时间: 2009-10-9 00:38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微生物提供的方式不同。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所需氧气一

般直接来源于大气。活性污泥法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培养基,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所需氧气是通过曝气装置提供的。所以生物膜法又称为生物过滤法。

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滤床、排水设备和布水装置三部分。滤床主要充填滤料;排水设备用以排出滤水,且保证滤池通风,包括渗水装置(支撑滤料、排出滤水)、集水沟和总排水渠等;布水设备:布水均匀、使空气在布水间歇时进入滤池。

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机理: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单极和多极生物滤池的主要运行系统:

生物滤池水回流的作用:①稀释进水浓度,使BOD5处于200mg/l以下,并借以均化、稳定水质;②增大进水量,冲刷生物膜,抑制厌氧层的发育,使生物膜经常保持活性;③抑制臭味及滤池蝇的过度滋长。塔式生物滤池的结构和生物相的特点:①构造:塔身、滤料、布水设备、通风装置和排水系统组成。②生物相特点:自塔顶向下,生物膜明显分层,各层的生物相组成不同,种类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布置形式:构造:主体部分由盘片、转轴和氧化槽三部分组成。布置形式:单轴单级、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级数多少根据废水净化要求达到的程度来确定。

生物转盘的优缺点:优点:①操作简单,没有污泥膨胀和流失问题,没有污泥回流系统,生产上易于控制;②剩余生物污泥量小,污泥颗粒大,含水率低,沉淀速度大,易于沉淀分离和脱水干化;③设备构造简单,无通风、回流及曝气设备,运转费用低,耗电量低;④可处理高浓度废水,承受BOD的浓度可达1000mg/l,耐冲击能力强;⑤废水在氧化槽内停留时间短,1-1.5h,处理废水高,BOD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⑥比活性污泥法占地少。缺点:①占地虽比活性污泥法少,但仍然较大;②盘材昂贵、基建投资大;③处理含易挥发有毒废水时,对大气污染严重。

人居环境复习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复习,教学模式

目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实施信息化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几年的整合实践看, 信息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基于此, 笔者结合实践体会, 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模式做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复习整合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拟, 仿真; (2) 计算, 推理; (3) 图形, 符号, 图表编辑; (4) 交互控制; (5) 虚拟软件集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三物理复习的整合及方法

1. 针对重要知识点的复习

这里所提到的重要知识点, 主要是指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 学生很难清楚有效地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模型, 但又是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的或对解决后续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关知识。比如说, 内燃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分析等。传统的复习方法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 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采用虚拟仿真方式把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动态的Flash课件, 那么复习起来, 不仅形象生动,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冲程的特征和转换,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2. 初中物理实验复习

物理实验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 同时也在中考中占很大比重。由此可见上好实验复习课, 对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必做的实验也作了规定和要求, 但在复习阶段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面面俱到的复习, 还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实验课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在电学实验中, 很多实验也都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复习, 如伏安法测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可见, 在利用模拟实验课件复习实验内容时, 这些模拟实验的实验要求、数据结果利用多媒体全部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非常方便让学生清楚地观察, 完全改变了以前做实验只能让一个学生上来观察读数等弊端, 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 还应在平时多收集模拟实验的资源, 建立虚拟实验平台和可能的错误操作流程虚拟库。在网络机房教室中, 让每个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必做的实验进行上机操作, 实现基于虚拟平台的训练与诊断。

3. 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

在初三复习课中, 习题的讲评和反馈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类课如果不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 往往就是教师自己讲, 学生爱听不听, 课堂效率低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上好此类课型, 教师的课堂组织策略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竞赛或小组间竞赛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也可以借助新型的电子设备如电子白板, 加强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电子白板比起传统的投影仪, 不仅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而且还能投影事先保存好的数字化教学内容, 甚至可以在投影内容上进行批注和删改。显然, 通过电子白板增加人和人、人和电子设备间的交互性, 增强了教师操作的便捷性, 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能使复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网络机房教室的支持下,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软件来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ITtools 3。ITtools 3整合了课堂调查、教学帮助、师生互助、作业提交、作品互评、课堂测验等模块, 目前还支持各种类型文件在网页中直接展示, 还支持通过网页自主命题和自动阅卷, 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及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支持, 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改作业中解脱出来,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在物理复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前期建立教学资源库, 把典型题、易错题导入到资源库中。学生在讲评课上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实现当堂检测、当堂分析、当堂反馈, 以保证复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 还能大大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课外负担。

三思考与小结

通过实践, 笔者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下的复习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学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只能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更新教育理念来支撑课堂教学, 只有通过广泛的教师共同探索、相互交流, 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构建出富有生命力的理想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旭辉.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模式构建[J].科学经济市场, 2009 (11)

人居环境复习 篇8

一、自主复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活动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以及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关于“教学合一”教育理论都属于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长足发展。

二、自主复习模式的实施过程

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分自主整理和小组交流两部分。自主整理是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在课前自主整理复习内容。复习内容一般以单元或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为主,复习提纲主要包括复习目标、复习要点、知识整理、寻求帮助这四个项目。“复习目标”和“复习要点”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知识内容设计;“知识整理”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点,通过回忆、查阅课本及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填写,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学生可以采用画画和书写等形式;“寻求帮助”是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以便在小组交流中寻求帮助。

小组交流是指每个学生自主整理内容,并在第二天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交流,主要交流各自整理的知识是否成体系,有无遗漏,整理的方式是否有创新等。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主整理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2.自主练习集体反馈

在学生知识整理之后,教师应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但不按照难易程度的顺序出示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在练习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与教师一起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于习题的编写,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分小组轮流完成。题目可以是书上的例题,也可以是学生平时作业中常出现的典型易错题,还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自编题。这样的习题练习针对性强,学生练习的兴趣也更浓。

3.自主检测评价反思

复习和练习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体系之后,教师还要设置学生独立完成的自我检测环节。这个检测能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也有助于学生自评。

自主检测题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设计,分A、B、C 三个不同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战新的高度。这样一来,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检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实施自主复习需具备的条件

实施自主复习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一复习模式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评价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自主复习效果,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發展;其次,教师要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最后,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2.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因为前期的自主整理工作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其次,学生要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它主要包括与组员平等交流、学会表述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发言、总结小组的观点等;最后,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评价和对他人的客观评价。

在实践初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的能力增强时,复习效率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上一篇:医院高质量发展下一篇:七年级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