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2024-05-27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共12篇)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居住生活空间品质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1]。园林作为最佳的人居环境,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1 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什么,从汉字字面上看,它是“园+林”的集合;从历史上看,它是园池(园+池)、园亭(园+亭)、园山(园+山)、林亭、亭台等众多词汇的最终代称显然光是一圈篱笆围起一块种花种菜的园子是不够的,加上园林建筑、山水、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植物等才可称为园林。

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这四项工作都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所以它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就此意义而言,园林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园林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园林具有实用价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园林艺术正是以这种实用技术为基础,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园林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园林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其形式内涵就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2 现代居住区环境园林设计的原则

1)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景观创造的生态性。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层次丰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观系统。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是居住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具有非常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防风沙、杀菌防病、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诸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点,指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居住区绿色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节点,是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居住区中的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同时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景观层次上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色彩上的多样性。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要“以人为本”。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3)要考虑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居住区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座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4)要从经济性原则上出发。同样不可忽视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但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而且要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5)要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建国初期,我国园林基本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路子,这符合当时的人文要求。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种形式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如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与人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多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3 结语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活动、休闲、交往。此外,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慧斌,汪小平.浅析在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J].山西建筑,2008,34(13):348-349.

[2]刘晨阳,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5(8):80.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2

一些植物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表现出了特别的反应,其叶片的敏感度较高,环境被污染时,一般会出现枯萎、变色等症状。在监测环境污染时,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这些敏感特性,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在需要进行监测的大气污染区,定点栽培指示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反应,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指标和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的种类与含量,甚至是对大气污染的历史做出推理[2]。例如,需要监测SO2时,可利用对其敏感度较高的紫荆、油松等植物,通过检测这些植物叶片、树皮等硫物质的含量,推测大气中SO2浓度,如果含量超标,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

2.2用于对大气污染进行净化

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它们在净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需要治理的环境污染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资源进行治理。例如,在城市中心地区,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可以种植银杏、国槐、海桐等,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2.3用于对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

很多园林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通过根系吸收把土壤中的重金属运输至地上,这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美人蕉、构树等植物在富集重金属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对土壤中的铅、镉等有较好地去除作用。另外,现代人工浮床技术的使用,可利用植物治理水体污染,绿萝、睡莲等在治理水体污染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哈斯其木格.浅析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12)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3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2-02

一、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从人的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一座假山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二、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环境心理学的引入对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宽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多方面。如:在园林设计中的空间使用方式方面、植物配置方面、色彩搭配及运用方面、园林照明等方面。下面对环境心理学应用在园林设计中各个方面的体现作具体的分析:

(一)在空间使用方式方面应用的体现。空间使用方式着重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个人空间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情绪、人格、年龄、性别、文化等。空间使用方式研究内容还包括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与拥挤感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空间使用方式方面的应用体现也是多样化的,如: 。在老年居民较多的住宅前提供边界明确的半私密户外空地,以供老年人栽花养草,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有益于美化环境。而且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居民(尤其老年人)的户外交往,加强了对居住环境的监视与安全防卫,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又如:英裔美国人以宅前的草坪象征户外的私密性空间和群体同一性。对加利福尼亚一些新社区的研究证实,居民买下住宅之后手头款项已所剩无几,然而常常室内家具尚未齐备,宅前的草坪却已种植和修整完好。此外,在园林设计中由于空间的使用方式不同,其领域也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等。

可以认为,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对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拥挤感、安全感与控制感等空间使用方式的研究,就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和体察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正当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也为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在植物配置方面应用的体现。植物配置是景园林设计当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植物配植也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和行为特性,才能成为人们真正和喜欢的植物景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安全性方面,园林植物配植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园林设计中绿篱的运用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又起到防止小偷的安全作用;又如:园林设计中经常运用绿色植物分割空间,同时通过绿色植物实现了各个区域的空间限制和暗示安全感的作用。

实用性方面,园林设计中融入供游人使用、参与的绿地和园林设施,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增加其实用性。如:用灌木作为绿篱,可以细分空间,又可以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还能欣赏其形态、花、叶果等。

宜人性方面,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不仅仅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抓住游人的微妙的心理和审美过程,对于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内在需求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植物配置时注意植物的形态美、季相变化等,注意植物的孤植、丛植等,以及和园林小品、雕塑、铺装形式的搭配等都可以为园林增色,使游人在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私密性及公共性方面,植物设计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布局合理的绿篱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环境。如城市广场中设置庭荫树,和公共草坪,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体现。因此,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其他方面也有这非常多的应用,如在园林色彩设计、园林照明设计等等。将环境心理学较好地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去,可以更好的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由满足功能到追求审美的升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研究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结合有很强的必要性,园林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来创建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追其根本,园林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园林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

园林设计是造园的动机、表现,是园林事业开创的门径,有好的创作才能谈得上对园林的欣赏。现代社会的都市人,很容易感受到环境的呆板或焦虑,也很容易受到气氛的影响及暗示。可以说,一个设计是否能够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目前已经成为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给城市大量拥挤着的人们谋一方悠闲生活的空间,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研究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车生泉,郑丽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园林,2004,05.

[2]陈可.风景园林心理学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徐岩岩,牛海珍.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9,04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 篇4

一、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人性化的设计是现代人对小区设计的要求, 设计师应该注重在设计上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特点, 满足人们的需要。人性化的设计是围绕人展开的, 设计是为了服务于人, 给人提供便利, 满足人的需要以及社会需要。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做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 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 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在景观设计中, 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 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 这时“景”升为“境”, 及“境界”, 成为感情上升华, 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二、国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提倡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 并且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响应, 人们纷纷将小区的景观设计纳入买方要求之内。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壮大, 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 城市化越来越明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 房地产进入了黄金时期, 各种居住建筑的开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加强, 买房时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小区景观设计上。这样的一种购房观念让小区设计业有了发展的动力, 高品质小区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因此, 居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1.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 现代建筑刚刚兴起时, 就特别强调居住区里除居住的功能外, 还应特别重视满足居民运动和休闲的需要。现在的有很大一部分的住宅都是高层住宅, 造成居民的运动休闲的减少, 所以, 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 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所谓景观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 可以在休闲广场中, 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 健身运动的设施等等。而所谓运动的景观化就是指将许多运动设施做为一个景点来考虑,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的景观化运动, 从而也就将运动及休闲设施做为一个景观有机的组织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中, 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2.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作用

目前的小区居住空间有限,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跟多的是体现在使用方面, 一些仅仅只有观赏性质的实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虚有其表的设计, 设计要有功能性, 是人们现在普遍的认识。小区居民在生活的空间时需要各种活动的场地, 或者实现庭散步, 或者是静坐小憩, 因此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上顾及各种需要。有树木绿化保证了居民静坐小憩的恬静要求, 也有一些砖石砌到来给人们一活动的空间。在户外活动的层次划分上也更加的科学化, 休息区和活动区不应该连接在一起, 这样会互相影响。

3.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现代人的生活过于忙碌, 每天都出于各种工作和生活的事物当中, 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绿色生活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 不仅是我们的生活要主要环保, 还包括我们的生活应该要亲近大自然, 绿地景观设计成为人们追捧的居住环境的尴尬现实问题。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 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光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 是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 更要考虑率低的质量和功能, 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 是居住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 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 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么做才能给让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间变成亲密的连结, 让绿色景观给小区以活力, 让现代城市洗尽疲劳, 有助于形成绿色城市建设。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始终提倡以人为本, 因为在小区居住的是人, 使用的是人, 感受的还是人, 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 能够给与人更多的便利, 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这一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文化特色和高品质的住宅和景观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因此让小区的景观建设更加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给人们更多地绿色空间, 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 是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思考内容。

总之, 人和自然地主题永远是小区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体现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要, 也是符合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绿色是小区景观设计的主旋律, 搭配以人性化的设施。合理的布局, 优秀的施工, 这样的小区才是受到人们亲睐的小区。

参考文献

[1]陈浩信.环境设施设计方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园林景观声环境有哪些审美特征? 篇5

园林景观中的声环境会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营造一定的空间感,带领人们进行一种情感体验,还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遐想,形成一种意境上的享受,

(一)听觉美

声音能带来听觉上的快感和美感,这是声环境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莺歌燕语悦耳动听,风过松林如天籁之音;自然界中的虫鸣鸟叫、流水瀑布,生活中的音乐声等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空间美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18841949)曾总结了这样一条空间审美经验:“当我们在一片很大的空间里听到很远的声音时,那就是极静的境界……一片寂无声息的空间反而使我们感到不具体、不真实……只有当我们看到的空间是有声的时候,我们才承认它是真实的,因为声音能赋予空间具体的深度和广度”,

[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0-211。]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所描写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通过“人语响”这一声音元素很好的表现出“空山”深邃的空间感。

(三)情感体验

听觉与情感的互动是强烈而又微妙的。不同的声音对人的情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人们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清和婉转的鸟鸣给人以生命的活力,心情随之畅快不已;溪水叮咚,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时间的流逝感。欢乐的音乐声让人心情随之快乐,沉郁的音乐声让人随之忧伤。

(四)意境美

绿色园林 生态人居 篇6

此次大赛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中国建设报社和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以“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美丽中国”为主题,作品范围涉及创意方案、工程实例、专业论文三大类别,分为专业组和学生组,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规划、园区景观、公园广场设计、立体绿化等。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兵华表示:“从大赛启动开始,活动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我认为本次大赛之所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行业中积极倡导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理念;第二,我们坚持作品原创,希望以此培育人才、推动行业进步。”

龚兵华向绿色中国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只能走一条新的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了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宏大命题。

他说,本届大赛围绕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现状及前景,从源头抓起,鼓励提倡设计师应用新型材料、低碳环保产品、节能材料设计园林景观作品,使设计师树立起因循自然、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摒弃奢靡之风,主动担当起环境治理的时代使命,为共同打造山清水蓝的宜居城市而努力。“景观设计应以绿色、环保、生态为根本,不能只求表面光鲜而牺牲环境,我们不提倡铺张奢华的设计理念,这一点需要参赛者予以重视。大赛希望从源头帮助广大青年设计师和学子树立起因循自然的重要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龚兵华微笑着对记者说。

东方园林负责人向绿色中国表示,青年设计师和院校学生的素养关系到未来中国景观行业的发展,只有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因此,本次大会战略合作单位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全程赞助,为每名艾景奖大奖获奖作品设计者,提供一万元奖金并在现场颁发,激励了学子们的创作热情。希望通过大赛平台,唤起青年景观设计师和学生对行业的热爱,鼓励他们设计原创作品,坚持独立思考和创新。

此外,活动组委会特邀了美国EDSA董事长约瑟夫·拉里、美国知名景观设计师玛莎·舒瓦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安妮·维尔、新西兰景观设计及主题环境设计大师赫天娜等国际景观行业知名设计人士参与交流,推进中西文化对话,促进行业国际化发展。

龚兵华告诉记者,艾景奖暨第三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设计机构和高校学生的关注及参与。包括美国SWA景观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EDSA东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院等多家专业设计机构,以及爱丁堡设计学院、欧洲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作品。充分调动了一线设计人员及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在行业的交流合作、文化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起到促进作用,提高行业社会地位的同时,对风景园林界设计师、设计机构、房地产商、材料供应商等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大赛,可以剖析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景观规划设计将走向何方,总结我国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2013年中的成绩与进步,对未来景观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政策动向等做出前瞻性的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在谈及艾景奖时认为,通过参加专业设计赛事,能够让平日里习惯“单打独斗”的学生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潜能,使个人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其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中国建设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国强在会上说:“此次活动将培育人才作为重要的使命。在全国各大专院校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有利于推动行业进步,对教育改革也提供了正能量。”

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奖项,如何办出园林景观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时期,园林景观必须思考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生态人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对此,原建设部副部长、ILIA名誉主席宋春华在大会发表演讲,他说:“当下,各类评比和竞赛项目不少,艾景奖要反思能否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评出水平,并且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需要竞赛的组织者正确引导,也需要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比如竞赛的宗旨,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竞赛?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去搞设计竞赛?价值取向、评比原则、评比流程、宣传推介等环节,都会影响到赛事的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美誉度和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在大会强调:“我们为人类的根本长远利益服务,这是我们的天职。科技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国策,我们要依照科学发展观来发展我们的事业。另外,现代生活发展很快,把环境问题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逼得我们不得不来实现环境建设。”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主席唐学山则希望青年设计师不要忘记汲取古典园林的养分,他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绿地蓬勃生长的植物,更在于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希望大家在传承我国中华民族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上,敞开胸怀创作出更多能传承人脉,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计算机在园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计算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如今, 园林设计者使用计算机绘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利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具有效率高、速度快、便于修改、存档管理以及表现效果生动逼真、艺术性和可观性强等特点, 所以深受园林设计者的青睐。

2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 所以能用于场地分析、规划设计的专业软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外虽有相关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系列软件, 如美国的LANDCADD系列, 功能模块齐全, 但因设计方式、软件价格等原因, 现在并没有在中国园林界广泛应用。

2.2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进, 设计软件国产化、专业化将是必然的方向。国内已有不少软件开发商着手这方面的开发,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德塞、中望、园方、图圣等公司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的建筑和室内外设计软件, 已具有一定的环境设计功能, 如何更多地与园林设计师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 计算机制图与手工制图的区别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使用一些简单工具手工绘制各种园林景观图 (平面图、效果图等) , 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但是手工制图也具有一些优点, 如灵活性强, 艺术性强, 有利于表现一些小景观和园林小品的效果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具有很多优势, 园林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条件, 尽可能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减轻人们的工作量,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3.1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的优点

(1) 便于存档管理。

手工制图图纸多, 整理存档工作量大, 且不易长期保存, 运用计算机存储或用磁盘、U盘、压缩成光盘存储既简捷又方便, 可以随时提取, 便于档案管理。

(2) 方便修改。

在园林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图纸的改变工作量很大, 手工制图不便修改, 而利用计算机绘图, 修改时基础样本不变, 只做些局部改动即可, 因而减少了工作量,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准确性强。

手工制图即使力求准确, 仍会存在较大误差, 而电脑制图, 则会将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特别是园林施工图的绘制, 运用电脑绘图, 可以极大地提高精确度。

(4) 便于交流设计方案。

手工制图不仅难于修改, 不易复制和保存, 而且交流困难, 使用计算机制图可以方便直观地把设计方案表现出来, 各阶段设计都能在先前的设计成果上加以调整, 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而且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 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远程交流, 便于设计者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 用计算机表现园林效果图生动逼真, 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2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的不足

利用计算机表现园林设计图, 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在灵活性, 多变性和艺术性上不及手工制图。但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 而计算机制图是手工制图的发展, 这也是园林设计发展的趋势。

4 园林环境设计图的绘制步骤

用计算机表现园林景观图, 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设计方案, 然后在AutoCAD或3DMAX中进行建模, 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任意透视角度的透视图, 再使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后期加工处理, 完成效果图的制作。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当然各个阶段并不是绝对严格的先后顺序, 制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4.1 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者通过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 把基本资料输入到计算机, 让计算机参与分析、计算和设计, 从而确定一个完善合理的整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个环境协调, 构思独特, 布局完美的设计方案。

4.2 建模阶段

建模是在理解设计方案和图纸的基础上, 利用AutoCAD或3DMAX等绘图软件制作三维模型, 这是制作效果图的基础阶段, 以后的材质编辑, 相机及灯光的设置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在AutoCAD中建模, 精度高, 可用于建造复杂的结构首先在对象特性工具栏中建立图层, 然后在绘图工具栏中利用直线、多段线、创建图块等工具进行二维线型的建立, 然后利用偏移、复制、修剪、阵列等修改工具进行修改, 形成精确的二维线条模型。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使用3DMAX与AutoCAD进行配合工作, 直接把AutoCAD图纸文件导入到3DMAX中建模,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建模时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 一是精确, 制作效果图就是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展示建筑的结构、质地, 全面地表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而精确的模型是一切操作的基础。二是远粗近精, 不见不建, 所谓远粗近精, 是指距离观察点远的造型可以制作的粗糙一些, 距离观察点近的造型一定要制作得精细一些, 这样既能满足精度的需要, 又可以减少造型的面数, 不见不建是指对于看不见的部分, 如建筑的背立面可以省略, 这样可以节省建模的时间。

4.3 编辑材质阶段

(1) 编辑材质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不像建模可以根据施工图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建模, 而只能根据对不同材料质感的理解和经验, 再结合灯光的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 反复进行调试, 这样才能制作出合适的材质。3DMAX提供了强大的材质编辑能力, 任何希望获得的材质效果都可以实现, 但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调整。同时材质的表现效果与灯光照明也是息息相关的, 光的强弱决定了材质表现的色感与质感, 在设置材质参数时, 其反光强度和反光范围则要考虑到灯光对它的影响, 这样产生的效果才会更加令人信服。

(2) 材质的设置原则包括材质主基调色的设置应与整体的环境色相协调, 画面中应有一定的颜色对比避免平淡, 但也要避免颜色对比过于强烈。整幅画面的饱和度不要太高, 否则画面过于花哨, 从而产生不真实的效果。材质的编辑是一个不断尝试与修改的过程, 只有经过仔细的推敲琢磨, 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4 灯光与相机设置阶段

在给物体赋予一定的材质后, 只有设置合理的灯光, 才能够真实地表现建筑的结构, 刻划出建筑的细节, 突出场景的层次感, 体现材质的质感。质感通过照明得以体现, 而园林景观的外形和层次则通过阴影确定。由此可见, 灯光的应用也是计算机效果图表现的有力手段。

制作园林效果图时, 一般需要使用目标平行光或目标聚光灯作为主光源来模拟太阳的光照, 再使用泛光灯作为辅助光源, 以形成一套合理的光照系统。在3DMAX中制作的是物体的三维模型, 它允许从任意的角度来观察当前的场景, 通过设置相机可以为当前场景中的建筑作不同视角的透视图, 如正视图、立面效果图、鸟瞰图等, 通常在一般的效果图制作中, 大多将相机设置为两点透视关系, 即相机的镜头和目标点在一个水平面上, 距地面约有1.7m (人眼的高度) , 这种相机视角观察到的建筑效果最接近人肉眼所观察到的效果。调整相机时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地平线, 地平线是决定建筑物在整个效果图中的位置的依据, 这与后期处理密切相关。一幅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图是精确的模型、真实的材质、合适的相机设置以及合理的光照系统共同营造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

4.5 渲染阶段

对模型设置好灯光, 设定透视角度并赋予材质后, 就可以进行渲染了。最常用的3DMAX软件是集建模、渲染和动画为一体的核心软件。渲染后可以得到静态图像或动画, 而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中, 应用较多的是静态三维渲染功能, 因为制作动画过程较复杂且目前应用不多。而在一些特别的项目中, 可以引入动画技术。

渲染也就是在3DMAX中进行后期调整的阶段, 园林环境中所要表现的主体的位置, 画面的大小, 天空与地面的协调等都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 所以在完成每一次渲染后, 都要仔细观察模型、材质、灯光、透视角度等各方面的整体构图和细节刻划, 并对不满意的部分进行及时地调整和修改, 最后将渲染图进行保存, 以便进行后期处理。

4.6 后期处理阶段

4.6.1 后期处理软件的选择

后期处理过程是将在中渲染输出的图像进行润色加工、调整的过程, 对园林效果图来说, 主要是进行配景和背景的必要添加、修改, 这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应用的软件主要是Photoshop软件, 是最为优秀的平面图像处理软件。利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时要充分利用它的分层功能, 把不同的配景图像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层上。由于对一个层上的图像进行操作不影响其他层, 这样非常便于修改, 另外, Photoshop强大的滤镜功能, 能方便地为配景加上阴影、倒影, 调节其饱和度、清晰度、色彩等, 使整个画面更加优美, 富有艺术的魅力。

4.6.2 后期处理的内容

修改图像中的缺陷, 主要是修改模型的缺陷或由于灯光设置所形成的错误。调整图像的品质, 通常使用[亮度/对比度]、[色调/饱和度]等命令进行调整, 以得到更加清晰, 更富有层次感的图像。添加天空、树木、人物、花鸟等各种配景, 使效果图更加真实生动, 这是后期处理中工作量最大, 效果最突出的一步。制作特殊效果, 比如制作光晕, 动感, 绘制水滴喷泉等。

4.6.3 后期处理的具体技法

(1) 配景物体 (如树木、人物、天空、花鸟等) 的添加技法。

配景物体的添加, 在素材库中选择所需树木图片, 运用颜色范围或魔棒命令选出树木并用移功工具将其添加到效果图中, 再用变形命令将其缩放到合适的大小, 再通过[色彩平衡]或[亮度/对比度]命令调整树木的颜色, 得到与画面色彩统一协调的效果。树木阴影的添加技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利用透视阴影滤镜制作阴影。二是把要做阴影的层复制一个, 通过调整饱和度、亮度等参数把它变成棕黑色然后经过扭曲操作, 可以实现阴影效果。利用以上技法可以逐一加入所需的配景物体, 应注意根据环境主体特征选择不同的配景物体, 注意不同物体的风格、类型、数量以及透视关系。插入远、中、近和不同类型的配景物体, 以产生高低、种类上的层次, 在不影响主体的情况下, 可以加入气球、飞鸟等素材, 尽量使画面丰富生动, 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汽车动感的表现技法。

利用以上方法将所选汽车图片放置到合适位置, 用滤镜中的动感模糊命令可以使汽车产生动感效果

(3) 水面的表现技法。

用上述方法将水体图片添加到效果图中, 用色彩平衡命令调整水体颜色。选择水边物体所在的图层, 用变形翻转命令将物体倒过来, 再用动感模糊和波纹滤镜处理, 降低其透明度, 放在水中合适的位置, 并用高斯模糊命令将物体下面逐渐变虚, 就可以产生真实的水中倒影效果。

(4) 草坪的制作技法。

在效果图中, 选择需要添加草坪的范围, 再通过粘贴入命令, 将从图库中选出的草坪图片移动到效果图中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用滤镜中的添加杂色命令可以使草坪产生不均匀的颗粒状颜色, 对草坪图层进行高斯模糊和轻微的动感模糊处理, 可以使画面产生柔和的光影效果。

(5) 效果图的最终调整。

观察整体画面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然后合并所有可见层。选择[亮度/对比度]命令, 对画面进行处理, 使整幅画面更清晰。调节效果图的不透明度, 使整个场景的高光部分变亮, 这样整个效果图就产生了一种光晕效果, 最后将完成后的效果图进行保存。

5 结语

通过分析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利用计算机表现园林设计图的过程和相关技法, 对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性能大幅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大量普及, 使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作为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和提高设计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设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目前已在全国各大园林设计院、设计所广泛应用, 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计算机设计的优势, 完美地表达设计构思, 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设计图, 从而推动园林事业的发展。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在园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现状及发展趋势, 着重研究了利用AutoCAD、3DMAX、Photoshop等绘图软件表现园林效果图的过程及相关技法。探讨了利用计算机表现园林环境设计图的过程及相关技法, 以及利用计算机如何表现设计意图和绘制出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效果图,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促进设计者之间的沟通, 提高设计水平, 体现园林设计的价值。

关键词:园林环境,设计,计算机,效果图

参考文献

[1]丁志强.跨越颠峰-3dsMAX建筑表现实例精解[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2]高志清.3dsMAX灯光与材质高级处理技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8

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地形地貌、气候天象、自然植被、绿化安全、大树移植等方面, 下面进行介绍。

1.1 地形地貌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地形地貌是首先要考虑和利用的自然生态因素, 在绿化过程中, 应该避免对其破坏, 尤其是对于云南省的地理位置来说, 其位于纬度较低的高原, 地形地貌比较复杂, 如果遭到破坏, 很难进行复原, 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应该减少对自然基底的破坏, 要结合云南地质特点, 充分体现云南山行的地质特征, 不允许隔断和阻断自然山流, 这样才能使自然环境与园林绿化互相呼应, 不破坏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 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园林绿化中的植被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即防止水土过度流失, 保护当地的地形地貌。

1.2 气候天象

气候天象是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 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 气候是重要的参数, 如果当地的气候比较特殊, 那么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也要费一定的心思。对于云南省来说, 冬季主要是受干燥的大陆季风影响, 而夏季则受温润的气候影响, 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且具有低纬气候, 而全省气候类型也比较丰富, 是云南进行园林绿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环境的污染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气候, 如全球的气候变暖等, 如何通过园林绿化设计解决气候天象这一问题, 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1.3 自然植被

自然植被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保证, 生态价值很高, 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时, 应该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而保持植被的自然生态性。园林绿化时, 采用单一的植物种类或者是绿化方式比较人工化, 会导致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减少, 不利于自然植被生态功能的发挥, 而引进外来植物虽然丰富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例如影响当地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因此对于云南省来说, 自然原生植被很多, 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自然的设计和利用, 将自然植被与人工绿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维护云南本土的自然气息, 防止其他生物的入侵, 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4 绿化安全

绿化安全指的是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有可能导致当地大量的植被死亡、人员受到伤害等, 继而会威胁我国的财产安全。大量的园林绿化中并没有考虑绿化安全的问题, 只是进行景观设计和施工养护, 只注重景观的美观, 而没有对植被的大量死亡以及人身安全问题引起重视, 这种绿化安全问题也受到云南省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 对园林绿化的安全问题起到重视。

2 相应的解决对策

2.1 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绿化

纵观中国园林的特征, 大多都是以基本的自然为基础, 这种特点符合全世界现代园林绿化的特点, 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 进行绿化。对于云南特殊的气候特点、低纬的地理位置, 在进行园林绿化时, 必须因地制宜, 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云南省的园林绿化要结合云南当地的地形地貌、绿色植被的特点, 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保证云南绿化的顺利进行。

2.2 对云南园林绿化进行系统规划

要想设计出符合云南省的园林绿化, 首先要对云南园林绿化进行系统的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云南省的绿地系统进行编制, 并将城市或者乡镇的绿地系统生态作用纳入到考核范围中, 以绿化系统为基础展开原来绿化的工作, 充分体现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先的原则。

2.3 选择合适的树种

城市园林绿化应坚持以乡土植物或经试验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为主, 以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政府应注重乡土树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积极挖掘有一定利用价值的乡土树种,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园林绿化物种引进的生态风险。云南的乡土树种很多都具有利用价值, 其中云南楠木 (滇润楠) 、云南冬樱花、云南樱花等均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3 结语

综上, 对云南园林绿化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相关总结, 园林绿化对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相关工作者要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云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做到心中有数, 尽量避免影响自然环境, 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和作用。

摘要: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全球性的问题, 例如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的上升等, 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进行园林的绿化是必然。随着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经验, 结合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和优势, 对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云南,园林绿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曼秋, 刘扬.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11 (1)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9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应用

0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 居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社会对城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 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资源在超速开发, 环境受到大气污染, 工厂废气、废水、废物的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是健康生活, 城市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即是城市绿地系统的营建和构筑, 是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治本之道, 是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优化的根本策略, 也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理念的贯彻, 中国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上进步神速, 并且在此领域也获得了较稳定、较合理的发展。

1 城市生态园林发展情况综述

1.1 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

对生态园林内涵的准确定位, 是构建生态园林的基础。生态园林是指在城市以及周边郊县范畴内构建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空间, 保护与修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理论, 构建科学的复合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证生物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动物、植物景观、造园等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是指在互利共存、生态位、物种多元化、竞争化学互感功能等生态理论的引导下, 所构建的园林绿地, 并且恰到好处地安排在统一生态族群内, 形成一套井井有条、稳步发展的生态族群。

1.2 城市生态园林的作用

1.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调配, 构建兼具科学的时空构造以及营养构造的人工植物族群, 为城市民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生态园林是城市景色中的一大特色, 在绿色环境内提升其构建工艺, 提升旅游观览的美观程度, 提升社会公益效益, 提升休养生息的质量。

1.2.2 调节城市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气候具有积极作用。据观测, 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城市的带状绿地, 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 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 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 则可降低风速, 发挥防风作用。

1.3 全国城市园林发展情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如图1所示) , 2013年中国城市绿地率为35.72%, 较2001年提高了11.75个百分点, 达到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的要求 (35%) 。

2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生态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应用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关键是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上, 构建生态园林可以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调节, 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让城市民众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 而并非一纸空谈。

2.1.1 应用原理

(1) 生态园林可以吸收有毒气体, 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 诸如白果树、珍珠柏、土杉等等树木自身就兼具吸附有害气体的功能, 有害气体在经过上述树木时能够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体的威胁。因为城市中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于生产而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这部分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健康来说是无形的“杀手”;透过生态园林对有毒气体的吸附功能就能够将其危害降低, 提高了空气质量。

而污染环境以及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有毒气体品种繁多, 关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氨气、汞等等, 在特殊的浓度下, 大部分品种的植被都能够吸附这类有毒气体。

其中,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污染源主要由钢铁厂、化工厂及燃煤工厂排放产生。调查数据显示:当二氧化硫经过林木的时候, 浓度能够被稀释, 每平方百米能够吸附720千克二氧化硫。例如在包头市广泛种植的卫矛、丁香、旱柳、新疆杨等树种, 都具有吸硫作用。

(2) 生态园林的灭菌功能在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中有着关键性影响。

在生态园林中有很多植物其自身就兼备灭菌效能, 其可以杀灭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抑或它类原由形成的化学污染, 通过生态园林的构建, 让这部分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病菌转移到植物上, 并透过植物本身超强的净化功能将其转变成无害物质, 为居民以及植物的二次利用提供条件。这类灭菌功能是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中的首个应用。

此外, 因为绿地上的粉尘不多, 进而让病菌无法吸附在林木上;而且, 大部分植被都能分解出一类杀菌素, 其杀灭病菌的能力极强。

依照法国的检测, 在购物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 林荫道是58万个, 公园为1000个, 而林场仅为60个左右。林场与购物商场的空气含菌量有着70000倍的落差, 草木绿地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可见一斑。

(3) 植物兼备吸取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的功能。

透过城市内部生态园林的构建来提升城市的绿化率, 保持城市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 生态园林对城市民众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每亩绿地每日可以吸附900千克二氧化碳, 放出600千克氧气;每亩阔叶林能够在成长的阶段日吸附1000千克二氧化碳, 放出750千克氧气, 能够提供近1000人的呼吸需求。

而养护优良的草地, 每亩1h能够吸附二氧化碳215千克, 而每一人1h吐出的二氧化碳仅为38克, 因此在平日假定有25平方米的草地抑或10平米的林木就能够将一人吐出的二氧化碳吸附干净。

能够想见, 常规城市中人平均绿化面积应达到25平米 (草地) 抑或10平米 (林木) , 才可以让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准, 让空气质量得以提升。假如权衡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比率均衡, 那么绿化地带的指数应作适当增加。

(4) 生态园林降噪作用不容忽视。

城市构建以及城市的进步、生产与建筑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城市的进步历程中, 城市中的建筑施工作业生成的噪声始终困扰着市政工程管理人员, 并危及城市民众的健康;生态园林的构建,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生态园林的降噪功能再一次受到民众的重视以及支持。

在降噪方面作用较为突出的是林带。根据检测数据显示, 40米宽的林带能够降噪10-15分贝, 30米宽的林带能够降噪6-8分贝, 4.4米宽的绿色篱笆能够降噪6分贝。林木可以降噪, 是由于其可以投射到树叶上而被反射到各个方位, 导致叶子微振声能耗费而降低噪音。

(5) 强化生态保护。

2015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并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强化对生态敏感地域的保护, 让原本的自然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环境能够有利于民众身心健康。

唯有运用生态平衡法则构建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加强绿地系统以及自然地理间的联系。

(6) 吸附粉尘。

植被, 尤其是林木, 对粉尘有显著的阻滞、过滤以及吸收功能。但是因为林木拥有茂盛的树冠, 叶子被毛以及粘稠度较高的油脂都让林木能够吸附粉尘。

2.1.2 应用效果

以包头市为例, 从2007到2012年间, 包头市城市绿化面积逐步增多 (详见图2) , 公路绿化带以及城市的绿地逐渐成为该城市的绿色通风廊道, 将城市郊县的自然气流引导进城市内部, 为包头市夏季的通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冬天, 也有助于降低风速, 使城市环境免受冬季寒冷强风的破坏。

2015年9月11日13时, 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共发布367个监测城市实时数据, 本文从中摘取了包头市的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如表1所示) 。从表中得知, 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 包头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367个监测城市中排名从第163位跃居第72位, 击败了全国80%的城市。还是以包头市为例, 2014年8月18日到9月15日期间, 轻微污染天数5天, 空气质量优天数1天, 相比去年, 2015年此期间轻微污染天数0天, 空气质量优天数6天 (如图3) , 这些都与本市坚持进行绿化改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2 生态园林在调节城市气候中的应用

2.2.1 应用原理

气候学中有一种气候叫做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人类和植物所存活的空间的气候, 从常规视角解读, 从地面开始算, 10m到100m这部分空间的气候就是小气候范畴。这个范畴内的气候对居民的生活以及植物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生态园林对该空间的气候有着调节功能, 可以促使该空间的小气候向对居民以及植被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且, 植被兼具蒸腾功能, 这类蒸腾功能在植物的叶子表面尤其能够“发挥所长”, 生态园林可以让植被的这类蒸腾功能汇集程度提升, 并且能够扩充这类蒸腾功能作用的范畴。透过这类蒸腾功能可以科学调节城市内部的温湿度, 降低太阳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对城市内部的小气候的优化有着极大的助益。

所以, 在城市环境保护中, 生态园林有助于城市小气候的调整, 改善了城市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对城市民众以及植物成长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协助和调节, 改良了城市气候的质量, 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2.2.2 应用效果

笔者还是以包头市为例。调查数据显示, 当夏天包头市温度近28摄氏度的时候, 草地表层温度是20摄氏度到24.5摄氏度, 比地表温度降低6摄氏度到7摄氏度, 比柏油公路降低8摄氏度到20.5摄氏度;在冬天, 体育场的绿化部分温度比体育场表层温度提升4摄氏度上下。

因为绿色植被有着极强的蒸腾功能, 能够源源不绝地向空气中蒸发水蒸气, 可以提升空气湿度。根据观察和测量, 绿化地带的相对湿度要较非绿化地带提升10个百分点到20个百分点;行道树能够提升相对湿度10个百分点到2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 市内的生态园林构建能够极好地管控风速———特别是在起风的季节, 在城市内部绿地的影响下可以管控风速到一个较为理想的速度, 防止风速过大对城市居民造成恶劣影响。

2.3 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3.1 应用原则

原则一:以“生态平衡”为导向, 科学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理论中的关键版块, 是指位于极度稳固态势的生态系统, 这时系统内的构造以及功能可以互相调节, 能量输送可以达到平衡的态势, 系统的整体效益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

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中, 优化绿地系统的构造以及布局模式与地理和河湖水系的协同发展有关, 应重视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 科学布置, 让城市绿地不但保护城市, 并且能够将自然元素带到城市里来, 以保证城市的生态平衡。

原则二:遵循“生态位”准则, 做好植被的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植被的挑选和配备, 其实决定于生态位的布置, 这影响到园林绿地系统生态综合功效的实现。生态位含义是指一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用和其在时空中的位置, 映射了物种间、物种与生态间的联系。

2.3.2 应用效果

以包头市为例 (如图4) , 从城市整体规划来看城市中心预留面积不足, 故考虑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外围大环境寻找突破口, 已达到城乡之间的平衡与协调。[7]例如:

(1) 在建华路西侧原第二热电厂储灰池规划为奥林匹克公园, 该公园已于2015年8月底开放迎客。

(2) 2014年完成城市六大出入口、铁道、国道及高速路的综合整治工作, 提升了城市景观到达了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3) 加大了建设路及各主干道路的景观绿化工作, 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休闲绿道更是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变化。

(4) 2012年包头市加大了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节点绿化工作, 进一步稀释抑制对车辆产生的尾气及尘土。

经过监测统计, 发现本市所种植的草木起到了显著的降尘效果, 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 生态园林的确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调节城市气候, 并且绿色植物能够大大降低市内粉尘量, 绿化美化城市面貌。因此, 城市园林规划至关重要。园林设计师要着眼于全局, 秉承就地取材、和谐健康发展的准则, 才可以高起点、大眼界、全面地掌握生态园林的构建规律, 最终才能打造一流、舒适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缪姬.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在舟山新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2) :19-20.

[2]范雪华, 徐高福, 王昌鲜, 等.基于生态园林理念的千岛湖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绿色科技, 2013 (5) :98-100.

[3]陈玉红.精选特色树种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中长白山植物资源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9) ) :128-129.

[4]孟庆凤.将生物学、生态学与人文价值贯通——浅析城市生态性园林配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3) :204.

[5]徐梦龙.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 2015 (4) :398.

[6]吴凤婷, 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 2014 (12) :110.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10

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国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 大多数技工院校已从原来的培养中级技工向培养高级技工甚至技师发展。这就对学校就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下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目前, 《园林植物环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系列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重印版) , 要求先修课程为《植物学》, 课时数146。大纲对课时的分配主要还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两部分。在教学建议中, 虽然提出要以“应用”为目的,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但并没有具体翔实的实训安排与设计。从目前教材所列的实训内容来看, 存在学术味浓厚、实际应用性不够突出、知识点单一、缺乏必要的实习指导书等问题, 与当前重“技能”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

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 是通过职业工作任务来确定教学内容, 再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 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 完成一个项目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方案,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引导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

(二)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从根本上说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还要具有宽阔的视野和较高的艺术审美。园林植物环境作为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在教学设计时, 既要考虑专业技能的培养, 又要充分考虑对整个园林专业体系的综合积淀。因此, 教学实训应尽可能走出学校, 充分利用本地的环境资源和周边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进入行业积聚能量。我们在对园林植物环境实训项目设计、实训目的地的选择、具体实训任务的分解、项目任务的操作和项目任务的考核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有序、有法、有收获。

实训项目任务的设计

园林植物环境, 顾名思义是以园林植物为中心的与其相关的周围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大体包括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三部分内容。其中, 土壤环境与岩石、地貌、矿物、生物等密切联系;肥料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 也对植物起关键作用;大气环境包含了光、温度、湿度、空气、气象变化等诸多要素;当然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也毋庸置疑。我们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联系, 改变了教材单打独斗的模式并充分利用杭州得天独厚的园林环境资源, 具体项目任务见表1。

项目任务的实施

首先, 教师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亦即按照工作过程给出一定的情境, 在这个情境中设计任务内容。这种方法不等同于一般的技能训练或课堂实验。一般的课堂实验或一个技能训练都较单一, 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识, 而项目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良好运用, 如表1所示, 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其次, 是教师对项目资料、实训材料、器材的准备;对实训线路的安排;项目任务书的设计等。再次, 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以班级为单位, 划分为若干小组, 由组长负责,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做信息资料收集、准备工具或采购物资、安排计划、实施项目任务、处理困难问题、解决目标任务。最后, 整理资料, 展示评价。整个过程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 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过程的主人, 并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下面以表1任务七:临安溪口村的综合实训为例具体说明 (见图2) 。

项目任务的考核

第一, 实训项目任务的考核我们非常注重“过程”。教师根据每一个项目任务的过程设计评分表, 进行学生自评, 组员互评, 组长把关, 教师复评等几个环节, 着重学生个体“过程”的参与。第二, 结合实训考核。如表1第一、二、三项目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识别鉴定考核;第五项则设计相应的操作考试;第七项综合实训结束也会安排相应的操作鉴定考试。在实训考试中, 允许学生补考, 并以最高成绩登记, 以此来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掌握实际技能, 使项目任务的考核真正实现“过程化”。

总之,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中证明, 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洁.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4) :26.

[2]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5]王红.关于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2) :146.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篇11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

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

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四)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四 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对以下几种生态园林建设类型的探索:

(一)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1.美学原则的应用 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与形的统一 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花象征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

(二)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

(三)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四)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五)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六)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篇12

1 重庆市山地植被景观现状概述

山地植被景观是重庆山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重庆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多变的地形不仅为植物的选种提供了范围,同时独特的山地景观也为植物的搭配种植形式有所要求。好的山地植被景观不仅要满足日常游览观赏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其与公园其他景观的统一协调性设计以及生态功能。重庆山地景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性质及植被的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方式需要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2 山地植被在园林中的配置方式

2.1 龙头寺公园植被概况

龙头寺公园位于重庆渝北区龙塔街道,占地43.33 hm2。公园四周高,中间低,属谷地公园。龙头寺公园,设七大功能区即入口景观展示区、科普园林景观区、幽谷湿地景观区、田园花海景观区、儿童游乐区、山林生态游憩区、服务管理区。龙头寺公园内不仅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植物配置多样,绿化率高达90%以上,可以称作是一个天然生态的植物园。

2.2 园路与山地植被景观

(1)主路与山地植被景观

园林道路是公园绿地的骨架,具有组织游览路线、连接不同景观区等重要功能。经分析,由于龙头寺公园属谷地公园,地形变化大,所以在较多主路两旁有地形变化很大的坡地。公园主要通过定距种植高大乡土乔木(黄葛树、香樟、桢楠、桂花等)与低矮的灌木丛(红继木、金叶女贞、杜鹃、山茶等)相搭配。这种定距种植高大乔木的模式不仅形成了较强的气势感、展示了一定的绿地形象,同时也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当然,这类行道树最好是分枝点高、遮阴效果好且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干挺枝秀的乔木,而在树下配以杜鹃、大叶黄杨、紫薇、金叶女贞、红继木等整形灌木,景观特征鲜明,节奏明快且富有韵律。

(2)次路与山地植被景观

龙头寺公园高差达100多米,其次路多采用台阶来处理高差。为了保证游览空间的丰富性、植物空间的趣味性及视线的通透性,其植物配置方式与主道路有很大不同。当空间具有很强的指引性时,多采用道路两侧规则种植的方式来营造和引导空间;当空间较为随意和自由时,多采用自然式植物种植方式。

2.3 水体与山地植被景观

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景观要素,并且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龙头寺公园拥有一大面积自然水体———云龙湖。其水边主要栽种垂柳、水杉、落羽松、蒲桃等松柏杉柳类乔木,乔木下配以红继木、蕨类、海桐、龟背竹、棕竹、花叶姜等灌木及菖蒲、鸢尾、旱伞草、慈姑等草本,这种乔木与灌木地被的合理搭配,形成了前低后高,层次感强的水边植物配置方式。除了水边植物的配置,驳岸的处理在水体植物景观中也尤其重要。龙头寺公园内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石岸、土岸、混凝土岸三种方式。其中石岸线条生硬、枯燥,岸边经常配置垂柳和迎春等植物,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以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鸢尾、菖蒲、地锦等进行局部遮挡,增加活泼气氛;土岸通常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如果是草坪的话则一直延伸入水,水中种植菖蒲、芦苇、慈姑、凤眼莲等植物;混凝土岸的设计方式,主要运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的搭配,对水面和道路进行隔离,选择性对水景进行遮挡。水面植物的选择在景观设计营造中也尤其重要,水面植物的选择不仅要保证水质,控制其生长,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价值。

2.4 景石与山地植被景观

园林中的景石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态自然柔美的植物可以衬托景石的硬朗和气势,而景石的辅助也能增加设计感。通过总结龙头寺公园内景石与植物的配置、归类,其山石与植物景观之间主要有三种搭配类型,即:植物为主、景石为辅;景石为主,植物为辅;植物山石的配置因地制宜。其中,以植物为主、景石为辅的类型主要突出植物配置,比如利用宿根花卉或一、二年花卉,栽植树丛、绿篱、栏杆以及建筑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可形成花境,再在其中配以景石镶嵌;而以景石为主、植物为辅的类型主要突出景石的形态、质地,可在石旁配置一两株小乔木并结合多种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而植物山石因地制宜配置的类型则不再强调植物和山石谁处于主题位置,而是精心的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及植物搭配形式,使其与景石达到最自然和谐园林景观设计效果。

2.5 建筑与山地植被景观

重庆多变的地形为建筑与山地植被景观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龙头寺公园采用生态植物种植设计方式,进行了对屋顶绿化的尝试。其建筑造型两侧多为缓坡上升型,利用坡度不仅有助于屋顶绿化的排水,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景观观赏面。屋顶植物常选用耐晒、耐寒,不需要过多水分,根系不深的植物,比如选择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宿根花卉、藤本植物等。这种建筑物与植物景观间的搭配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将建筑与植物分离的景观创造方式,同时还满足了观赏和生态的需要。除此之外,重庆山地公园中还常有堡坎等垂直空间,在进行空间营造时,可合理考虑对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的利用,营造重庆“特殊空间绿化体系”[1]。

2.6 地形与山地植被景观设计

山城重庆因独特的地形特征与自然生态条件,造成其景观要素与景观秩序构成与平原城市有着明显区别[2]。山地植被不仅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对于原有植被群落较好的山地,植物景观还可利用原坡面上的天然植被构成贴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植物模式。如其植物配置方式可以为乔木(桂花、香樟、黄葛树等)+地被(肾蔽、杜鹃、栀子等)。对于本身植被条件较差的地区则需要人为的构建坡地山地景观。如其植物配置方式可以为乔木(香樟、天竺桂、樱花、红叶李等)+地被(扁竹根、麦冬等耐荫性较强的植物)。

3 结语

合理的山地景观设计是植物与道路、水体、建筑、山石等协调统一的的综合体[3]。无论是从园路、道路、建筑、地形等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来看,还是从不同空间植物配置方法来看,山地植被配置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进行山地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组合,还应该将其与其它园林要素即山石、水体、建筑、园路、小品进行结合。山地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满足山地特殊地形的要求,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满足生态功能。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利用山地植物配置方式才能设计出适宜的山地景观。

摘要:在各类建筑设计中,植物的绿化设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绿化不仅是增加城市含氧量的有效方式,其在设计方面与建筑物的协调统一也是提高城市美观性与宜居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以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景观设计进行探究,以有效提升园林绿化设计与城市景观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山地植被,龙头寺公园,植物配置,园路水体

参考文献

[1]游环.山地城市特殊空间绿化景观营造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徐巧.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上一篇:险情抢护下一篇:田径高水平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