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建筑消防(精选11篇)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1
0 引言
沧州市展览中心位于解放西路南侧、迎宾大道西约300米,规划占地271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由展览、会议及空中景廊三部分组成,集各类大型会议、商品交易、信息发布、经济研讨、商品展览、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其中展览部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会议部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空中景廊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
沧州市展览中心有高大空间、容积大、火场温度上升较慢,难以设置传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采用自动扫描消防炮灭火装置系统(也就是中悬式自动扫描定位喷水灭火装置(炮)(简称装置))。
该装置是集报警灭火于一体的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装置全天候、全方位自动监测其保护范围内的火情,一旦发生火情,装置立即启动、旋转对起火点进行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中央处理器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搜寻到信号进行多次的比拟和逻辑判断,确认火源后发出火警信号到控制中心进行报警,启动消防水泵,自动打开电磁阀对准火源点喷水灭火。喷水嘴自动上下摆动,模拟人工灭火的方式增大覆盖面,最有效的控制火灾的蔓延。扑灭火源后自动停止喷水,如有新火源,装置自动重复上述过程,待全部火源扑灭后,自动恢复到监控状态。
装置具有探测及时、定位准确、射流密集、自动启闭、功能多样、作用范围大等特点。
1 安装注意事项
(1)装置安装应在系统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2)装置安装时,应保证法兰到配水支管弯头处的距离大于法兰到装置底部的距离。
(3)装置安装时应进行法兰固定。可采用钢丝绳分别穿入法兰的四个固定孔内,并向斜上方固定,收紧紧线扣,以保证装置在喷水时立轴不摆动。
(4)调整装置上快接法兰的下法兰四个螺钉,使其高度略大于上法兰的厚度,并在法兰上装○型密封圈。
(5)将下法兰的四个螺钉插入上法兰的孔中,并逆时针旋到底,锁紧螺钉。
(6)将装置顺时针转到限位处,然后逆时针方向退回180°。
(7)将航空插头插入装置上的航空插座内,旋紧锁紧螺母。
(8)用手将电缆接在与航空插座垂直方向的法兰处,调整法兰与装置间的电缆长度,保证装置在转动范围内不受限制,并略有余量,将电缆在法兰处固定。
(9)将电缆的另一端插头,插入电源对应的航空插座中,旋紧锁紧螺母。
(10)严禁带电插拔航空插头。
该系统采用的灭火装置是将电子传感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软件技术结合在一起,控制灭火装置自动探测火点,旋转定位,对准着火点自动启泵,开阀喷水灭火,火灭后恢复到监控状态。
2 大空间建筑防火的特点
大空间建筑性能故然重要,而其中一些火灾事故教训也十分深刻。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火灾、北京市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火灾等。大空间建筑火灾之所以迅速发展为大火并造成巨大损失,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必要的防火分隔,因此对大空间建筑进行有效防火分区是预防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依据大空间建筑的特性:由于大空间建筑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和使用方面的复杂性,防火墙等传统的分隔构件极易破坏大空间的使用效果,因此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应考虑更多因素。而大空间建筑由于净空高度过高,普通的火灾探测技术、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作用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场所内人员高度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人员安全疏散也比较困难。因此,合理有效划分防火分区,将火灾控制在一定分区之内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次依据大空间建筑设计的复杂性:(1)对于大空间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员密度及火灾荷载都较大的特点,所以合理进行防火分隔十分必要。在一般大空间建筑中,常规的防火分隔物还是可以适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大空间建筑,这些防火分隔还是有一些弊端,例如展览馆、体育场、大型工业建筑等。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结合实际,根据建筑空间的特点灵活选择防火分区的划分方法。(2)由于大空间建筑与一般建筑在火灾现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必须从整体分析大空间建筑发生火灾时所具有的性能特性为出发点,进而实施防火安全综合设计。虽然在大空间建筑的火灾防治方面防火分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要达到防火性能总目标,就必须从全局出发,通过结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设施及安全疏散等各种措施共同实现,并不是强调某一方面措施就可以完全做好火灾的防治工作的。这也是当前性能化设计的发展方向。最后利用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当采用以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h,如双轨、双帘无机防火卷帘和气雾式等特殊防火卷帘;当采用不以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系统喷水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h,喷水强度不应小于0.5L/sm,喷头间距应为2m~2.5m,喷头距卷帘的垂直距离宜为0.5m。
3 结束语
自工程竣工后,已成功举办了四次展览:2009年11月12日,以“展示、交流、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09中国(沧州)管道装备展;2009年12月沧州汽车展销会;2010年4月沧州首届房展展销会;2010年5月沧州汽车展销会。四次展览会的成功举行,为全市推进展会经济增添了动力。沧州展览中心有四个防火分区,再加上自动扫描消防炮灭火装置系统的配置,真正地做到了大空间的消防防灾,为各种展销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安全保障。
摘要:大空间建筑空间大,跨度大,容积大,火场温度上升较慢,利用一般消防设施难以达到火灾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扑灭,结合沧州展览中心采用自动扫描消防炮灭火装置系统以及防火分区的有效分隔,谈论大空间建筑的消防防灾。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沧州展览中心,自动扫描消防炮灭火装置系统,防火分区
参考文献
[1])DB21/T1213-2007,大空间自动扫描定位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2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大检查活动方案 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 12月12日17时07分,镇名典咖啡语茶厅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过火面积360平方米,共造成10人死亡、1人重伤、8人轻伤。根据市建设局《关于印发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安委《关于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的要求,为认真吸取东莞“12?12”火灾事故教训,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本检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排查建筑工
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消除建筑工地火灾隐患,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区建设局马国忠副局长任组长,刘雄、高强任副组长,各街道建设办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三、检查工作安排
本次消防安全大检查自1月10日开始至3月25日结束,由准备动员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大检查的准备、动员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一方面,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本方案和《消防安全自查自改情况记录表》对工程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自查自纠消防隐患。另一方面,区建设局、各街道分别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我局大检查由区安监站具体组织实施
并按照《消防安全检查情况登记表》做好检查记录。
各街道大检查可结合实际和本方案予以实施,彻底消除本辖区土方工程、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及各街道工程的消防安全隐患。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各单位对今冬明春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完善和落实长效机制,巩固成效。
四、检查内容
检查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消防规章制度,落实防火责任制,划分防火责任区,明确防火责任人,逐级落实消防任务,是否加强冬季防火管理。
检查施工生产单位是否根据各个施工阶段不同的火灾隐患特点,落实消防工作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是否将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要求同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法一并结合考虑。
检查各单位是否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焊接、切割作业,是
否符合防火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是否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模板、油漆、防水涂料、氧气瓶、乙炔瓶、炸药等易燃、易爆物品的放置、使用和储存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施工现场用电管理,防止电气火灾。特别是加强对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在电气设备使用上,注意电气设备正常检修和维护,防止因电气线路和设备老化短路漏电诱发火灾。
检查施工现场生活区域的防火管理。临时食堂、宿舍的规划和搭建,是否符合防火要求。宿舍用电是否乱拉乱接,生活照明是否采用安全电压,食堂、伙房等存在明火的场所防火是否重点管理、专人负责。
检查施工现场是否设有足够的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给水管道、蓄水池、消防器材等是否布置合理,使用是否方便,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五、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冬春季节,风干物燥,火灾风险性较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时完成大检查工作任务。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跟踪落实的责任人,逐条逐项整改,并及时报告消防部门,消除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用火、用电、用气常识,使广大建筑工人掌握使用灭火器和逃生自救等技能,努力营造“了解消防、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社会氛围。
建筑学:未来发展空间大 篇3
普通建筑师 VS 文艺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称眼前的高楼为房子,那么他是普通建筑师;如果他称之为“建筑”,他是文艺建筑师。
一般建筑师都会考虑如何在现有材料下调整出最合理的空间。而文艺建筑师考虑的就不光是盈利的层面,他们会把最合理、最精炼的想法融入到建筑中去,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内涵。文艺建筑师无法忍受没有内涵的外貌。
建筑VS艺术:好建筑要有逻辑
再絢丽的建筑形式,也有强大的技术和严谨的逻辑作为支撑。
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区别,在于建筑师最本职的工作是“建构”,想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做出来才行,他更关注建筑物内部的布局逻辑性。而艺术家偏重于强调美感,更加注重创造力在形式上的体现。一些在艺术方面卓有名气的作品,放到建筑学领域可能就不合逻辑了。
四大师之一的密斯·范德罗在教授学生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要保证自己的绘图板上的笔和尺整整齐齐,有条理。好的逻辑可以催生出很好的灵感,没有逻辑只会让想法变得混乱。
行业现状:成才需要耐得住寂寞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建筑设计师,但很多建筑设计毕业后的学生到了规划局、建筑部,或者做比较基础性的工作如画施工图等,毕业后很难马上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市场缩小,行业整体供大于求,而金字塔的顶端又缺乏精英;其次是国内建筑业发展并不鼓励设计师自由发挥自己的理念,很多人干到最后也只是个普通建筑师。再加上国内的GDP指标高,任务量大,男多女少,建筑师经常加班,而很多情况下,建筑师在与政府进行一场博弈。这就导致,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马英副院长介绍道,建筑设计师这条路虽苦但前景不错,一般到四十岁左右都会成为设计院的骨干力量。以北京为例,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刚毕业年薪可以达到三四万,随着年限的增长,一般的建筑师一年能拿到十几万至几十万收入不等。当然不同单位、学历和地区的实际年薪千差万别。马院长表示,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需要很多因素综合作用,成才需要耐得住寂寞。
小贴士:报考建筑学系应该知道的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3年起文理科学生兼收。
2.建筑学“老八校”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建筑学系可能要加试美术,通常为静物素描写生,题目不是很难。
4.在北京,建筑学专业学子毕业后多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上海周边最难进的三个大院。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4
1. 传统消防设备在大空间建筑中突显出的缺陷
1.1 防火墙以及防火卷帘的缺陷
通常情况下, 利用防火墙以及防火卷帘来划定防火分区的方式, 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物内划定防火分区的具体体现【1】。此种办法并不是完全使用, 很多大空间建筑无法利用防火墙以及防火卷帘, 例如大空间的工业厂房, 防火墙或者防火卷帘的使用切断了正常生产线和设备, 也不利于产品的运输环节, 同时, 防火卷帘本身也存在设计缺陷, 可靠性较低。
1.2 独立水幕系统存在的缺陷
代替防火墙以及防火卷帘的一种方式, 就是设置独立的水幕系统【2】。独立水幕系统作为分隔防火区主要存在着三个缺陷:首先, 独立水幕系统需要较多的水量, 水池的造价也较为昂贵, 36m跨度的水幕系统, 2L·s-1·m-1的供水量, 在2个小时的消防过程中, 需要贮存518m3的水量, 花费较高。其次, 水幕系统启动过程, 大量水的喷泄, 容易导致专业设备出现损坏, 产生较大的损失。第三, 独立水幕系统的维修和养护, 技术困难, 成本较高, 维护工作较为复杂繁重。
1.3 普通闭式系统存在的缺陷
在拥有12m以上的非仓库类大空间场所, 可以装配闭式系统。大空间建筑设置闭式系统的方式, 在发生火灾时, 由于空间广阔, 导致热气的上升较慢, 产生较长的喷头响应时间, 最好的灭火时间容易被耽误, 在大空间建筑中, 使用普通闭式系统, 无法产生较强的灭火效果。
1.4 雨淋系统存在的缺陷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 对于室内的净空高度, 高于实际规范的, 需要快速扑灭前期的火灾, 通常可以设置雨淋灭火系统来实现。雨淋灭火系统有灭火面积较广, 灭火效果显著等多种优势, 但在具体应用中, 雨淋灭火系统的施工要求较高, 维护管理要求高, 导致建筑的整体美观度受到破坏。除此之外, 雨淋系统对于自动控制部分也较为敏感, 需要极高的可靠程度, 误动作以及不动作容易导致压力波动出现较大的变化, 同时也存在着用水量过高, 灭火过程中产生水灾问题, 因水渍导致的损失也较为严重。
2. 大空间建筑中应用新型智能消防系统的主要实现方式
2.1 应用自动扫描定位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扫描定位喷水灭火系统, 主要是指智能化的自动欧恩水灭火系统, 其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水箱、水泵、系统组件、供水管网、智能化电阀以及控制总线的具体装置等。其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在平时作为监控状态存在, 发生火灾时自动检测, 对火灾点进行定位, 展开报警、启动水泵、开阀以及喷水灭火, 在灭火完成后再回到监控状态, 如果产生复燃现象, 重复上一过程。由于该系统有计算机技术的介入, 在具备较强智能程度的基础上, 对于火灾情势的判断以及定位较为准确, 灭火也更迅速及时。
2.2 应用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把图像识别技术与消防工作相结合, 可以实现对大空间建筑的全方位可视图像监控, 在发生火灾时, 达到可视化报警的程度, 对于初期火灾的明火以及烟气可以较早发现, 除此之外, 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着火点位置和着火程度的大小, 对消防炮的喷射角度进行不断调整和修正, 通过定点定位灭火的方式, 智能化控制灭火程序。
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控制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其控制方式主要有:自动控制, 根据着火点具体情况, 将报警后的信号上传至水炮控制中心, 在主机对着火点具体判断后, 将相应区域的水炮调对火灾现场, 开泵灭火;除此之外还有手动方式、现场应急控制等。
2.3 应用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灭火设备, 其中包括大空间智能化、自动扫描射水以及高空水炮等灭火装置, 主要由红外探测设备以及大流量的喷头和电磁阀门组成;信号阀组;水量指示器以及供水管网和设备等。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类似于小一号的消防水炮, 主要表现在水流量以及水压比消防水炮小, 这也使得在对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安装时, 所需的管路相对简单, 管道的铺设更为迅捷。除此之外, 自动灭火装置与雨淋系统相比, 拥有了更为灵活的喷头, 在发生火灾时, 可以轻松的直面着火点, 也使得所需水量比雨淋系统少, 具备了更强的针对性, 使得灭火时间被大幅多缩减。智能化自动灭火设备已经应用于东莞大剧院等多个大空间建筑中。
3. 结束语
随着大空间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大空间建筑消防系统的建设, 包括多种新型智能消防系统的使用。根据现阶段大空间建筑中, 所用的消防系统存在的缺陷, 探讨新型智能消防系统在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以期对于火灾的防控, 更为及时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志刚, 徐海炜.论新型智能消防系统在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08:41-42.
[2]闵永林.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 2010.
[3]徐飞.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中消防炮定位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郭祥旭.大空间建筑自动灭火系统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0, 01:39+27.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5
各子公司、分公司、直属单位、部室:
为汲取上海11.15在用住宅楼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沉痛教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各地各级政府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建设公司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在全公司所有建筑施工现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消防安全大检查活动,现将有关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设工程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1、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整改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由项目部负责,履行各项消防安全职责;工程施工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分包单位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
3、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子公司、分公司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各单位确定专职或兼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工作人员经本单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保障施工现场具备相应消防安全条件
1、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车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停靠和扑救作业要求,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通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2、施工现场建筑工程主体和临建房屋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并确保通道畅通;建筑工程主体各层应预留疏散走道,楼梯间出入口应设置临时醒目标志,在楼梯间内和出口处应安装临时照明设施,在楼梯间层间转换处应设置简易疏散指示标牌;临建房屋应在两端设置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和走道内不应堆放垃圾和设置障碍物。
3、施工现场用作办公、住宿的临建房屋设置区与作业区应当分开,并保持安全距离;临建房屋要选用非燃材料;临建房屋应有具备电工资格的人员统一安装电器线路,电器线路应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且不应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结构内;在建建筑工程主体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及可燃材料库房,设置的非燃品库房内不得住宿人员。
4、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在建筑工程主体周围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办公、生活等临建房屋设置区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应保持充足的管网压力和流量;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工程,应根据施工进度,同步安装临时消火栓竖管,并在每层设置消火栓口;临时消火栓竖管应设置水泵结合器,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系统。消火栓系统管网压力、流量不足时,应设置消防泵房,消防泵房内设置专人值守,确保发生火灾时及时启泵供水;在正式消防给水系统投入使用前,不得拆除或者停用临时消防竖管。
5、施工现场可燃材料库房、明火作业部位等施工现场重点防火部位,以及建筑工程主体、临建房屋各个楼层,应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地方配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水桶等消防器材。
三、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各子公司、分公司应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督促落实,根据库房、办公、生活、作业等不同区域,针对用火、用电、保温、防水等不同施工工艺,合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落实。
2、各子公司、分公司应合理选用保温材料,保温作业应分区段施工,采取边固定保温材料边封闭的方式,尽量缩短保温材料裸露时间;项目部在施工期间应加强保温材料的存放管理,随时清理遗留在施工现场的废弃保温材料;严禁动火动焊与铺设保温材料交叉作业。
3、施工现场用火用电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用火用电部位应作为检查重点加强检查;临建房屋内不得使用电热器具,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明火取暖。施工中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审批;动火证审批人员必须到动火现场进行检查,在确认作业点及周围等可能引发火灾部位无易燃、可燃物,并落实看火人和灭火设施后,方可开具动火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使用明火作业;遇有五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停止高空、露天用火作业;动火施工人员应随身携带动火证、特种作业操作证,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变更动火人或者动火地点,应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4、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储存,保持通风;严禁在建筑工程内存放易燃、可燃材料;严禁在建筑工程调配油漆、稀料;施工现场严禁存放、燃放烟花爆竹。
四、加强施工现场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各子公司、分公司要组织分包单位管理人员、保安、成品保护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培训应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性能、灭火器材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等,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2、项目部应落实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电焊、气焊等危险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危险作业施工安全措施。
五、落实施工现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措施
1、各子公司、分公司必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巡查,加强作业期间和夜间值班巡查,及时纠正违章操作行为,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防范、整改措施。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施工现场也应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应做好记录,巡查人员应在巡查记录上签字。
2、施工现场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
施工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等。
六、加强施工现场初期火灾扑救和疏散演练
各子公司、分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规的规定,建立施工现场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和自救逃生能力。
xx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6
关键词:暖通空调:建筑:大空间:设计
1.大空间暖通空调系统概述
1.1暖通空调概念
暖通空调是目前建筑领域研究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基于传统的空调系统结构上形成的一种集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为一体的新型空调系统,这种空调系统在应用中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创造出一个优雅、舒适、高质的室内环境,而一般的空调系统则主要的解决室内的冷暖问题,而无法对空气进行处理。
1.2大空间暖通空调要求
高大建筑结构建设中,不仅需要建筑本身能够发挥出美观、大方的外在优势,还需要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布置齐全,能够满足人们舒适、卫生、温馨的环境需要。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大空间建筑结构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大空间建筑结构的环境设备、基础设施、辅助器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工作要点。在现代化的高大建筑结构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应用不仅需要形成一个健康、环保的室内空间,还能够形成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在这种建筑结构基础上,暖通空调的应用尤为广泛,在工作中是基础传统的主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统、综合、全面的管理策略,也是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备受关注的环节。
2.大空间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在大空间建筑物暖通空调设计中,由于建筑结构本身存在着防火难度大、采暖和通风设计要求高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在设计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根据预计工作标准和设计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提出科学的设计工作标准。
2.1冷热源控制
在大空间建筑结构暖通设计工作中,由于建筑结构本身存在的相关特点,使得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对于热源选用往往都是采用单独的热源为主。这种热源的存在对于满足空调、采暖、供水、制冷和空气处理方面的需求有着极为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设计工作中受到用地紧张、结构复杂的影响,很多的大空间建筑结构需要在地下室或者屋顶上设置一定的锅炉房,这就给大空间热源设计带来了新的难题,造成设计工作的更加复杂和繁琐。
2.2垂直设计分析
由于大空间建筑结构高度往往都很高,这无疑加重了采暖系统垂直控制难度,造成设计失调现象的普遍出现。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系统静压水压力的影响,使得整个室外管道的水工状况出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形成系统管道中室内外连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情况。
2.3温度调节
在大空间建筑结构中,由于温度因为气压、高度的影响而存在着梯度变化,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的选择送风口和送风方式。目前的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中,温度调节通常都是采用上送下回的方式来进行温度和室内气流调节的,这对于提高冬季送风风速、增加夏季室内凉爽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2.4空调节能设计
大空间建筑结构中,由于自身空间大、高度高、室内设施复杂,这就给空调调节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造成节能设计的不达标、不科学。
(1)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是基础
对暖通空调的设计必须保证其设计参数选取的合理。只有合理的参数才能确定准确的供暖系统,做到耗能低、环保的要求。其中,温度、湿度的选取应当取合理的,不能出现冬季过高、夏季过低的情况:
第一,在空调总负荷中,新风量新风负荷占到整个负荷的20~40%。可见对新风量新风负荷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节能环节的成败。在整个系统中之所以引进新风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部分工艺空调所需维持的室内外压差。
第二,温度、湿度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能的成败。空调系统能耗的数目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室内湿度设计标准、室内温度设计标准以及室内发热散湿量等。在保证人体生活需要和生产工艺的条件下。我们发现夏季改变设计温度和节能有如表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若是在夏季将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提高1℃,整个工程的运行费用可减为初始的92%,空调的初始投资也可减为原来的94%。
(2)应尽量使用配有能量回收装置的空调器
我国各大行业建筑物的用途有所差异,因此,它们的工艺要求导致有时需要将房间内的空调系统设计成直流系统(如制药厂此类房间很多)。在冬季和夏季,该系统的室外新风和排风之间的温差较大。这部分排风自身带有一些污染物。因此,不可让其直接进入空调系统。此时,需要对排风进行回收。室内回风在排出室外前,其仍然还有一部分热能。为了做到节能的目的,在室内回风排除前让其和室外进入的新风在显热回收器处进行显热交换,交换结束后方可排出室外。同时,经过显热回收器显热交换的新风夏季温度降低,冬季温度升高,而达到能量回收目的。
3.节能设计措施
3.1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是基础
对暖通空调的设计必须保证其设计参数选取的合理。只有合理的参数才能确定准确的供暖系统,做到耗能低、环保的要求。其中,温度、湿度的选取应当取合理的,不能出现冬季过高、夏季过低的情况。
(1)在空调总负荷中,新风量新风负荷占到整个负荷的20~40%。可见对新风量新风负荷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节能环节的成败。在整个系统中之所以引进新风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部分工艺空调所需维持的室内外压差。
(2)温度、湿度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能的成败。空调系统能耗的数目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室内湿度设计标准、室内温度设计标准以及室内发热散湿量等。在保证人体生活需要和生产工艺的条件下。我们发现夏季改变设计温度和节能有如表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若是在夏季将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提高1℃,整个工程的运行费用可减为初始的92%,空调的初始投资也可减为原来的94%。
3.2应尽量使用配有能量回收装置的空调器
我国各大行业建筑物的用途有所差异。因此,它们的工艺要求导致有时需要将房间内的空调系统设计成直流系统(如制药厂此类房间很多)。在冬季和夏季,该系统的室外新风和排风之间的温差较大。这部分排风自身带有一些污染物。因此,不可让其直接进入空调系统。此时,需要对排风进行回收。
室内回风在排出室外前,其仍然还有一部分热能。为了做到节能的目的,在室内回风排除前让其和室外进入的新风在显热回收器处进行显热交换,交换结束后方可排出室外。同时,经过显热回收器显热交换的新风夏季温度降低,冬季温度升高,而达到能量回收目的。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天气较为寒冷,显热回收器使用需要注意防冻问题。新风应有2个入口,并在空调器排风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调节新风入口处的电动阀开度,以保证排风出口处的温度高于5℃。否则显热回收器排风侧有结冰的危险,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一般来讲,显热回收器最大能回收50%左右的能量,而全热回收器则最大能回收80%左右的能量。
4.结语
总之,随着大空间建筑的发展,其中很多大空间建筑内的空气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清洁度,许多大空间建筑内需要设置较为完善的通风、空调设备。暖通系统的节能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加大对暖通设计的重视。合理的暖通空调设计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某高铁站大空间出站层消防设计 篇7
关键词:高铁站,地铁站,出站层,准安全区,大空间建筑
城市用地的紧张以及乘客换乘效率的需求使得现代客运交通由单一封闭的客运方式逐渐转变为各种交通工具分工协作的模式,旅客客运站也从服务于一种交通工具转变成集多种交通工具于一身的综合转换站。目前,高速铁路因其输送能力大、速度快、舒适方便等优点得到大力发展,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引领世界高铁的发展。与此同时,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地铁之间的衔接换乘模式造就了面积较大、垂直高度较深的大体量综合换乘车站的出现。
高铁与地铁衔接换乘车站在方便换乘的同时,也为建筑的消防设计带来了诸多困难,如大面积空间的防火分隔问题以及不同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间人员流向问题。吴凤等针对交通枢纽内防火分区面积过大、安全疏散距离过长等设计问题提出“准安全区”的概念;夏令操等也提出可在交通枢纽建筑中设置“准安全区”缓解人员疏散的压力;肖春花等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消防“准安全区”的设置原则和评估流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采用自然排烟的大空间建筑作为人员疏散“准安全区”设计的判定和评估条件。以上研究都是基于同一功能设计建筑提出的,而目前高铁站与地铁站一般按功能不同分属于两个设计单位,其建筑交叉部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尚待研究。
1 工程概况
某车站站房用地范围内车站建筑部分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局部设夹层。其中地面层为高铁站台层,地上二层为高铁站高架候车层和进站广厅,地下一层为高铁出站层,布置出站区和综合换乘通道。地下二层为地铁换乘站站厅,地下三层为地铁站台。地下一层和地上(高铁部分)以及地下二、三层(地铁部分)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单位设计,工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笔者旨在对高铁与地铁相邻的地下一层出站层进行研究,分析两部分相互影响下消防设计的思路,因此仅对高铁出站层进行详细说明。出站层层高10.8m,总建筑面积21 837.13m2,其中出站厅及出站通道8 180.29m2,旅客服务用房2 855.69m2,售票用房1 576.07m2,设备用房4 034.47m2,出站厅到站台楼梯面积3 300m2,其他设施1 890.61m2,如图2所示。
2 工程存在的消防问题
由于功能需要,出站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超出现有规范的规定。出站层中部换乘通道及出站厅利用通向站台的通道和楼梯进行疏散,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但是由于出站换乘通道面积较大,导致出站厅内部分区域疏散距离超出规范要求,如图3所示。
此外,高铁出站层位于地铁站厅的上部,地铁内的人员需通过该层出站通道到达室外。当地铁发生火灾时,地铁内人员的疏散安全依赖于高铁出站层的安全程度。
3 消防解决方案
鉴于高铁出站层自身防火分区较大、疏散距离较长以及地铁站内人员安全完全依靠高铁出站层的安全程度,考虑将高铁出站层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设计,该方案不仅能保障高铁出站层自身的消防安全,同时可为地铁站人员疏散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缓冲区域,可以有效延长人员疏散时间。
“准安全区”要求出站层的出站厅和出站通道等公共区域内不设置固定可燃物。考虑该案例的实际情况,采用到顶隔断的方式将出站厅和出站通道分别设置为两个防烟分区,分别考虑排烟设计。
当出站厅内发生火灾时,可利用出站厅侧上站台的通道与楼梯进行自然排烟。出站厅采用上站台楼梯进行自然排烟,上站台楼梯同时也是人员疏散楼梯,导致火灾烟气与人员疏散同向。疏散楼梯越接近站台平面,人员与顶部烟气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出站层至站台层的楼梯上空开口边缘至楼梯踏步的垂直距离需保证烟气不会影响人员疏散。出站层上站台的楼梯高约10m,考虑人员高度2m,人员上部预留3m高的排烟空间,则有盖楼梯的高度不能超过5m,于是得出:出站层上站台层楼梯顶部开口沿楼梯下行方向的尺寸不能小于楼梯进深的一半,以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受顶部烟气的影响。
中央换乘通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建议设置机械排烟,可利用东西方向结构梁作为防烟分隔划分防烟分区,单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 000m2,计算得单个防烟分区最小机械排烟量为62 729m3/h,排烟口距防烟分区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设置机械补风,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4 安全性论证
笔者采用的安全判据为: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小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烟气对出站层人员安全造成影响的危险临界时间不小于1 800s。
4.1 火灾场景设计
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安全性,对高铁出站层设计不同工况的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并进行安全性分析。
火源设计为行李火,火灾规模按照NFPA实验数据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取为1.5 MW。具体场景设置如表1所示,对应的疏散场景设置如表2所示。
两列动车组同时到站后,列车乘客全部下车并进入出站厅的人员数量为2 560人(动车组定员为1 280人/辆),考虑出站层工作人员及接亲友人员占火车出站总人数的30%,则出站总人数为3 328人。
地铁站内的人员需进入出站层的换乘通道,然后再由出站层疏散至室外。因此,出站层人员需要考虑地铁高峰客流时的人员数量,参考相关资料,该地铁站的总高峰客流约为5 634人。则出站厅和出站通道的总人数为5 634+3 328=8 962人。
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采用烟气模拟软件FDS和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分别对设计火灾场景和人员疏散场景进行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对比如表3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场景下人员疏散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均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且有较大的安全余量;场景1和场景2的危险临界时间大于1 800s,但场景3的危险临界时间未达到1 800s。因此,要使该消防解决方案能有效保障出站层内的人员安全,必须保证出站通道内机械排烟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对于高铁站与地铁站零换乘衔接的多功能车站,可充分利用高铁站出站层为高大空间的优势,将与地铁站相连的高铁出站层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设计,在满足高铁出站层自身火灾安全的同时,也为地铁站人员疏散提供了解决方案。笔者采用具体案例对某高铁出站层用作“准安全区”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覃力,严建伟.交通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其模式的演变[J].建筑学报,1995,42(10):36-38.
[2]张海波.高速铁路与城市地铁的衔接换乘[J].交通标准化,2006,(11):151-153.
[3]吴凤,邓军,沈奕辉.浅谈大型地下商场安全岛的设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71-74.
[4]夏令操,朱江,刘文利.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建筑消防设计理念与实践[J].建筑科学,2010,26(11):95-99.
[5]肖春花,姚斌,刘跃红,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消防“准安全区”设置原则和评估流程研究[J].火灾科学,2010,19(4):198-204.
[6]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7]TB10063-200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8]NFPA 92B,Guide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in malls,atriaand large areas[S].
高大空间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探讨 篇8
1 工程简介
某大型综合商业广场总规划面积7×104m2, 总建筑面积约2×105m2, 共分为3层, 建筑总高度约15m。广场由购物中心综合楼和商业裙房组成, 耐火等级为1级。包括室内步行街、主力店、电玩、影楼、酒楼等功能建筑。室内步行街成横向“L”型, 方向为从东侧至西南侧, 将整个建筑划为两个部分 (如图1所示) , 步行街两侧为餐饮店、小商铺和精品店等。其消防设计按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进行。该建筑属于一类高大空间建筑, 耐火等级为一级, 商业场所内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疏散系统、自动水喷淋系统、疏散路线指示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等。
2 防火分区的划分
整个商业广场的防火分区原则上按照“建规”的要求进行划分。但由于存在一个贯穿一、二层的步行街, 而步行街又作为主要的疏散路线, 因此, 划分防火分区、进行中庭防火分隔时, 为了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高效、无障碍地疏散, 不得在中庭回廊上设置分隔设施, 以免疏散路径不畅导致人员伤亡。所以, 应将贯穿两层建筑的步行街作为一个防火分区来进行划分。同时, 将步行街两侧的百货商店、次主力店、小店铺等用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具体地, 除了步行街之外, 其他功能区的防火分区划分如图2所示。二、三层的防火分区划分与一层类似。
3 防排烟设计
3.1 室内步行街防排烟设计
室内步行街为两层的通高空间, 首层的通道比较宽, 两侧是商业店铺, 二层为通高空间, 局部连接在一起。首层高度为6m, 二层为5m。步行街宽度约为11~15m, 长度约为260m, 一层步行街面积约为5 470m2, 二层面积约为8 135m2。按照GB 50045-95 (2005年)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又规定:“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可不考虑防烟分区的划分”。可以看出, 步行街面积已经远远大于“高规”的规定。因此, 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式, 利用FDS软件模拟步行街的排烟情况, 用以提出安全合理、真实可行的最优设计方案。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实际情况, 以可燃物的理化性质为基础, 将步行街火灾类型定为t2快速火, 火灾增长系数为0.047kW/s2。步行街内设置有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水喷淋系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情, 假设火源功率为1.5 MW, 考虑1.2倍的安全系数, 保守估计火源功率为1.8 MW。具体的火源位置在东侧圆形中庭内。
选用美国《烟气控制系统指南》和国际标准ISO TC92《消防安全工程-烟气层高度计算公式》中的计算公式计算, 可得体积产烟量为28.3m3/s, 即10.2×104m3/h, 考虑1.2倍的安全系数, 最终得到的所需机械排烟量为11.8×104m3/h。
选用FDS软件进行模拟, 共设计了三种防烟分区的划分, 即:划分为1个防烟分区 (设计1) 、2个防烟分区 (设计2) 、3个防烟分区 (设计3) 。设计2和设计3的具体方式如图3所示。
当步行街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时, 每个分区的排烟量取11.8×104m3/h, 总排烟量为23.6×104m3/h。划分为3个时, 总排烟量为35.4×104m3/h。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不将具体的模拟过程展现出来, 在判断区域是否安全的4个物理量 (CO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温度、能见度) 中, 也仅以最容易达到危险状态的能见度来进行总结。
在模拟过程中, 烟气到达顶部之后迅速下降, 设计1中能见度下降很快, 在500s左右时, 很多位置尤其是起火点周围的能见度已经下降到10m以下, 排烟系统仅能保证步行街500s的安全疏散时间;设计2中, 在1 000s左右时, 起火点周围区域能见度下降到10m以下, 且没有火源一侧的防烟分区能见度一直在10m以上;设计3中, 在1 800s内, 能见度一直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分析可知, 设计1不符合要求, 设计2和3排烟能力强, 尤其是设计3可大大增加步行街的安全性。但鉴于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原因, 采用设计2即可满足要求。即将步行街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不小于23.6×104m3/h, 该步行街体积约为7.35×104m3, 换气次数为4次/h, 与“高规”第8.4.2条之规定相符。
确定各防烟分区后, 对中庭采取特别的烟气控制策略, 以降低店铺或中庭内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可能造成的危害, 使中庭区域可以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使用, 保证室内步行街具有较高的消防安全水平。该室内步行街的特点主要是其建筑物为体量较大的零售店铺集合体, 为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 烟气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是:将发生火灾处的烟气控制在其对应的防烟分区内, 尽量减小对非着火区域的影响。在制定烟控策略时, 设置店铺、回廊、中庭三级排烟, 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在发生火灾的区域, 将火灾烟气控制在该区域内, 采取排烟设施将火灾烟气排出建筑物;防止烟气从一个区域蔓延到另一个区域内, 主要通过防烟分隔措施和对应的排烟系统设计来实现。
3.2 特殊位置的排烟设计
整个商业广场均布置有自动灭火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 有一些特殊部位不需要专门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比如, 电影院的放映夹层, 顶棚的高度比较高、火灾载荷比较低、流通人员比较少, 即使发生火灾, 烟气会首先到达顶棚, 然后在顶棚积聚, 短时间内不易下降到对人员产生威胁的高度。在商业广场中, 所有的空调、新风和送排风系统水平方向上均按照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可以利用空调系统来清除灾后剩余烟气。这种在灾后排烟的系统, 被称作“冷烟清除系统”。
4 人员疏散方案
该大型综合商业广场由于其使用功能和建筑构造的特殊性, 其平面布置上设有室内步行街、百货商场等业态。使建筑具有商业业态多样、建筑形式复杂等特点, 其存在以下疏散难点:室内步行街部分的商业由于采取小商铺形式, 人员疏散时不能直接进入疏散楼梯, 而需通过步行街回廊进行疏散;部分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电影院设置于3层, 有3个影厅的厅室面积超过400m2。
4.1 步行街疏散策略
通常情况下, 完成疏散的标志是人员离开着火建筑, 到达室外安全区域。但对于高大空间建筑, 由于建筑层数高、面积大, 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到达最终的安全区域。因此, 引入亚安全区概念。亚安全区是指没有固定的可燃物, 火灾发生时, 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保证本区域人员安全的高大空间室内区域。
在此商业广场中, 室内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人员流通, 火灾载荷也较少, 更重要的是它与商业中心的各个主要出口相连接。因此, 可以将步行街定义为“亚安全区”。店铺发生火灾后人员的疏散路径如下所示:
首层人员的疏散:店铺→室内步行街→室外 (如图4所示) 。
二层人员疏散:店铺→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该大型商业广场首层共设计了7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 均匀分布在步行街的各个方向, 足以保证疏散到步行街的人员安全地逃生。
4.2 电影院疏散策略
该广场的电影院设置在3层, 防火分区面积满足规范的要求, 但其中有三个影厅的面积超过了400m2, 即图5所示的B、C、G三个影厅。
由于电影院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为了增加电影院的安全性, 使得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顺利疏散, 其消防设计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 还需要增加其他设施, 如将每个影厅作为独立的消防单元,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墙、不低于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影厅的顶棚装修材料采用A级材料, 地面、墙面材料、窗帘和帷幕至少为B1级;将每个影厅作为一个独立的防烟分区, 并按建筑面积90m3/ (m2·h) 和换气次数不小于13次的最大值确定排烟量, 补风系统按照排烟量的50%设计。
由于影厅大厅面积较大, 可以将其作为人员集散空间, 为了防止由于人员密度太大而造成堵塞现象, 可以将人员先行疏散至集散空间, 然后分别疏散至安全区域。
该电影院的C、D、E、F、G、H影厅距离疏散楼梯的最远点在30m以内。所以, 其人员疏散路径为:座椅→观众厅走道→观众厅内门→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而A、B、R、J四个影厅距离人员集散空间 (影厅大厅) 距离较近, 可以先行疏散至此, 其疏散路径为:座椅→观众厅走道→观众厅内门→影厅大厅→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5 结论
高大空间火灾具有探测难度大、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选取了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详细分析了高大空间防火分区的划分、防排烟设计和人员疏散策略。实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希望可以通过此文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欧阳玉如, 曹滨.民用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 (3) :47-49.
[2]杜红.建筑中庭排烟系统设计探讨[J].暖通空调, 2009, 39 (10) :112-115.
[3]陈霄.中庭烟气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3.
[4]张培红, 陈宝智, 刘丽珍.大型公共建筑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研究规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11 (2) :22-26.
[5]李倩, 刘庭全.某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11) :1155-1158.
大空间建筑消防 篇9
安徽广电新中心演播大厅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最多能容纳3000名观众, 共有大小69个演播厅、录音棚、直播间、摄影棚等。舞台宽56m, 进深46m, 台上净高27.7m, 固定观众区宽约30m, 深度38.8m。舞台台口最大宽度可达36米, 高度12米, 舞台两侧设有隐蔽式侧向移动座椅, 台口前端设有乐池和升降式翻转座椅, 吊杆达432根之多。可通过多功能机械化舞台大规模升降、平移、旋转与补偿等, 实现整个厅堂由平面大厅转变为厅, 由厅转变成舞台形式各异的演播厅。
作为此类高大复杂空间公用场所, 其消防工程的有效施工和有效利用是目前工程建设的重要命题[1]。为此本演播厅采用大空间智能型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以确保准确、迅速地探测火灾信号并实施灭火。
本工程的消防工程主要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数控消防水炮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如何将多项消防系统有效实施, 是消防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各消防系统施工
2.1 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
本系统的施工主要包括:衬塑钢管的螺纹连接、衬塑钢管的沟槽连接、减压阀安装、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安装、消火栓安装、喷头安装。其中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安装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 然后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连接, 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2 水喷雾灭火系统
本工程在演播厅舞台处设有水喷雾灭火系统。工艺流程:安装准备→干管安装→雨淋阀安装→系统通水调试→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雨淋阀配件、喷头安装。
2.3 气体灭火系统
本系统根据空间位置不同采用两种不同工艺流程, 如下:
工艺流程1:火灾→人员发现→手动灭火控制→灭火控制盘→延时30秒→灭火气体启动装置→释放阀、容器阀打开→施放灭火剂→灭火。
工艺流程2:火灾→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灭火控制盘→延时30秒→灭火气体启动装置→释放阀、容器阀打开→施放灭火剂→灭火。
安装完成后, 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如:强度试验、吹扫、严密性试验、涂漆、模拟喷气试验、切换操作试验。
2.4 数控消防水炮系统
本工程数控消防水炮系统由火灾探测器、火焰定位器、消防水炮、解码器、电磁阀、手动控制盘、计算机及其控制程序组成。其工艺流程为:工艺流程:水炮灭火系统在线监测→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火灾后→系统控制主机响应→消防炮控制器动作→启动相关消防炮进行火源定位→锁定火源点→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动阀、喷水灭火→判别火灾被扑灭后→关闭消防水泵、关闭电动阀。
2.5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
其工艺流程为:电气线路安装→元器件、末端装置安装→设备安装调试→控制设备性能测试接线→系统手动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其中,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设备单机调试、报警系统设备调试、火灾报警系统联调顺序进行。
3 系统联动控制
演播厅等高大复杂空间场所采用大空间智能型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以确保准确、迅速地探测火灾信号并实施灭火[2]。大空间智能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炮及微型自动扫描灭火系统组成。
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是通过对保护区域采集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 并将火灾发生时发热、冒烟、燃烧和高温四个阶段的信号传送至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 由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控制主机确认火灾后联动或手动、就地控制灭火。该系统可实现对早期火灾与其它烟雾的识别与判断, 灵敏度高, 误报率低。
消防炮及微型自动扫描灭火系统是由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和消防炮组成, 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全天候探测保护区域的火情, 消防炮进行全方位灭火。一旦发生火灾, 系统将按自动、手动和现场应急三种联动控制方式可靠灭火, 其中手动和现场应急控制具有优先权。
当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监测出火灾信号后, 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控制主机向消防炮发出灭火指令, 消防炮自动搜索着火点并锁定, 同时联动打开相应的电磁阀, 启动消防炮泵, 喷水灭火。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值班人员也可根据火灾报警信号, 手动切换现场画面, 确认火灾, 由键盘操作消防炮, 瞄准着火点, 启动消防炮泵, 打开电磁阀喷水灭火。当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灾后, 可直接通过现场控制盘操作消防炮, 对准着火点, 启动消防炮泵, 打开电磁阀喷水灭火。
大空间智能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主机可显示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器及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图像;显示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消防炮泵的状态。
为预防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工程对场所用电设备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本工程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供电, 末端自动切换。为确保供电可靠性, 本工程另外以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消防总控中心和消防分控室设有UPS不间断电源, UPS电源均为双机并联型式, 互为备用。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供电回路, 其配电有明显标志。消防电气设备线路过载保护仅作用于信号, 不切断电源。
4 结语
通过公共大空间综合消防系统施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 可知消防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后期的联动控制效果, 以期达到好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消防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彭燕, 范洪营, 陈春, 等.某大型综合楼消防系统设计[J].给水排水, 2012∶176-179.
大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篇10
大空间建筑始终都是每一个时代建设的焦点之一, 空间是建筑的主体, 空间的组织和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中心内容。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和魅力, 其空间的组织与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大空间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
2 大空间建筑空间形体的设计
2.1 完形法
完形是大空间建筑最基木的空间形体形态, 也是人类最早所熟知和使用的空间形态, 包括几何体和仿生体两大类型, 在各种大空间建筑中广泛使用。
2.2 切割法
现代大建筑的空间形体大多取自于动植物的蛋壳、果核、叶茎等受力十分有利的自然形式。然而, 建筑空间是以人为主的活动空间, 与动植物抵御外界各种侵袭而营造的生存空间毕竟有很大的原则区别。动植物营造的坚硬外壳或柔软而结实的韧性结构, 一般是经受动态的多向度的外力作用, 而建筑结构木身则是静态的, 大空间结构主要是经受竖向的重力作用。同时, 人们活动所用的空间底界面多数情况下是平整的水平面, 而非曲面。因此建筑设计对于自然界完整的结构形式, 一般是选用其中部分, 而非全盘移植, 做屋盖或做屋盖兼侧墙。这就必然要对完整的自然界结构形式进行切割取舍, 取其对建筑有用部分, 舍弃多余部分。
2.3 组合法
空间形体组合就是加法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空间组合是由一元构成迈向多元构成的有力举措。从理论上讲组合的可能性相当广泛, 尽管谈不到无限, 但比起剪裁要广泛得多。从国内外众多创作实战来看, 为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和个性化的建筑形象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创作手段。
3 大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3.1 体量的处理
3.1.1 彻底隐藏体量
采用完全地下的结构形态, 力求从外部体量上彻底消除对环境的冲击。这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大空间建筑设计中的突出表现。
3.1.2 部分下沉以减小体量
通过把部分支承结构及建筑空间下沉到自然地面以下, 实际工程中应用相当普遍, 对于推力结构, 还有减小基础推力处理困难的好处。适当的利用, 可以把外露体量调整到与环境要求和建筑要求相宜的程度, 取得最佳体量效果。这对公园绿地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景观保护起到显著的作用。
3.1.3 夸张体量
大空间建筑在城市环境中通常扮演着视觉中心的作用, 作为“图”而突出于周围般建筑物形成的“底”。不但在建筑形象上要努力获得区别于周围建筑环境的标志性, 而在建筑体量上突出甚至夸张也是经常采用的有效途径, 从而使大空间建筑所固有的宏大之美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3.2 形体的协调
自然环境条件可分为自然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和十分明显的两大类。有些情况下基地对建筑的制约相对比较小, 建筑单体形象创造的自由度比较大。而环境特征明显的从地则会对建筑的制约作用, 从而也影响到空间形体的选择。
不同的建筑空间自身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 或张扬, 或含蓄, 或稳重, 或飘逸。这往往是决定大空间建筑形象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环境特征还需要恰当的建筑形象与之配合, 才能取得相得益彰, 具有个性的整体效果。在大空间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要求, 选择城能呼应环境的建筑形体, 往往是建筑设计成功的有力保证。
3.3 材质的呼应
3.3.1 膜结构材料
膜材由于自身具有轻柔、洁白的形象特征, 以膜材建造的膜结构也具有同样的形象特点。同样体量的建筑物相比较, 膜结构建筑比其他材料的建筑的体量感要弱得多, 因而用张拉膜结构建造较大体量的建筑, 却较少产生过分的压抑感。
3.3.2 玻璃材料
“钢索+杆十玻璃”结构的透明建筑是现代结构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 由于其透明性而具有“虚”感, 因而恰当的利用对呼应环境有独特的作用。
3.3.3 其他材料的质感处理
大空间建筑的材料质感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度对其体量感有明显的影响, 与周围环境使用相同或接近的表面结构材料, 视觉感知上趋向于把这些部分归结为环境的部分, 使真实感知的大空间建筑本身体量趋于减小到与环境呈不同材质的那部分体量上。如处于绿化环境中的大空间建筑以草皮覆盖建筑下部支撑结构体量;处于岩石环境中的建筑把部分墙面用同样的岩石砌筑;处于历史保护性古城附近的建筑下部结构墙体用城墙的材料砌筑等等。
4 大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
4.1 采光天窗与屋盖结构的配合
天窗采光是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采用的途径, 许多采光方式都要求与屋盖结构形式取得直接的配合。通过适当结构形式的选择和构件的巧妙运用提供出合理的采光方案, 而通过天窗的布置也能更好地表达结构形态, 成为活跃建筑形象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利用专设的天窗架简单的屋面上巧妙布置天窗架即可解决采光问题, 又可活跃建筑形象。二是利用组合结构交叉部分的高差;三是利用组合结构的主拱、叉梁等构件利用突出屋面的主结构构件布置天窗采光, 有助于更鲜明地表达结构形态, 而又不需要专设天窗架。四是利用透光屋面结构材料张拉膜和充气结构屋盖由于所用织物材料具有透光性, 结构、维护和采光功能融为一体, 而且光线均匀、不会产生眩光。在大空间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
4.2 声学质量的控制
大型厅堂建筑在声学条件上要求有较好的清晰度、丰满度及声场均匀度, 避免声聚焦、共振不良声学缺陷的产生。结构形态的几何形体对厅堂音质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合理的结构形态选可以为声学设计提供理想的条件, 而不合理结构形态可能造成严重的声学缺陷, 即使花费大量声学构造性的补救措施也可能只收事倍功半之效。
为得到良好的声学效果, 应尽量选择曲率大的曲面屋盖, 而下垂的凹面屋盖可避免声聚焦, 例如到置的壳体单元和悬索结构屋盖。一些薄壳、悬索、网架等所具有的圆形或椭圆形平面形式, 也可能产生声场分布不均、出现声聚焦和沿边反射等声学缺陷。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中, 对不同空间形态可能产生的声学效果有所认识, 最大限度地为理想的声学效果创造基础条件,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对于声学质量要求特别高的建筑类型, 如剧场和音乐厅, 应避免采用平面或剖面上会产生明显声学缺陷的空间形态。
4.3 热工性能
除膜结构之外的其他屋面结构一般屋面维护材料需要考虑轻质高效, 其他方面与常规相差不大。空间形态中从热工性能方面看主要需注意表面积和有效容积的差异。
几类大空间建筑形式从表面积和容积的比值上存在显著差别。拱形结构较接近圆球, 容积定情况下表面积最小, 张拉结构表面积往往最大。但在具体设计中考虑容积时不能排除具体使用要求, 最适合内部空间使用要求的有效容积应认得到重视。需要防热的情况下则使两层之间对室外开放, 形成空气流动的夹层, 达到隔热降温日的。
5 结语
大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大空间建筑的中心内容, 其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建筑环境、建筑文化、内部空间处理等多方面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大空间建筑的设计手法是个科学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从古典时代的美学为导向、工业时代功能为导向和后工业时代以环境为导向的辩证发展过程, 当代大空间建筑设计主要表现出隐喻、仿生、高技术生态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王增龙, 刘莹.从鸟巢看大空间建筑设计未来发[J].山西建筑, 2007.29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防火对策分析 篇11
1.1 钢结构高温中强度会变低, 存在塌陷风险。
钢结构物质在高于350℃的环境下, 它的强度就开始变低。在500℃时约为常温时的1/2, 600℃时约为常温时的1/3。一般火场温度可达到800-1000℃。在此种气温中, 钢结构会严重的变形, 部分区域发生破损, 导致钢结构发生塌陷。一般的钢结构在火灾发生后的15分钟, 就不具有了承重性, 进而发生塌陷。
1.2 钢结构厂内可燃物多, 火情发展快。
钢结构厂房建筑内, 人员、设备聚集, 厂房中原料等一般都是可燃的, 有的还是易爆或者有毒的, 如制衣厂的布匹、纺织厂的棉花、印刷厂的纸张电缆厂的橡胶、化工企业的爆炸性物质等。同时因为未设置合理的防火间隔, 门窗很多, 而且有着良好的通风性, 如果出现火灾, 火情发展速率非常快, 当受到热气流的干扰的时候, 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情。
1.3 群众的撤离和火情的救助有难度。
建筑体出现火情之后, 在短时间内就会发展的很严重, 其中的易燃物的发烟数非常大, 同时烟雾之中有很多的毒气, 因为规模宽, 结构繁琐, 群众和疏散口的距离非常远, 被困的群众可能会因为吸入烟尘中毒而死亡, 疏散有难度。在开展救火工作的时候, 因为它的跨度非常大, 工作者无法进入到里面救助, 火灾在扑救时由于水枪射流的冲击冷却作用, 此时弯曲的钢件的强度变弱, 此时更加的容易导致其塌陷, 进而引发更大灾情。
2 轰燃的发生条件及应对措施。
一般来讲, 建筑体首先是可燃物质出现阴燃现象, 然后在特定的气温中, 遇到风力干扰阴燃就会变为明烧, 此时速率提升了, 在火源的上方形成了烟羽流, 在其上升时不断吸收周围的气体, 如果其受到建筑体的阻挡的话, 就会朝着下方扩散, 此时它在下落后会再次浮起, 并在室内形成逐渐增厚的热烟气层, 此时气温不断升高, 烟尘浓度也增加了, 这时候假如发生火情的建筑体外在传热性较低的话, 其气温会显著的提升, 由于火焰热气层和壁面将大量热量反馈给可燃物, 易燃物会快速燃烧, 进而导致火情瞬间加大, 出现轰燃现象, 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 建筑中的所有易燃品都会燃烧。目前一般认为要使室内发生轰燃, 地面可燃物接受到的热通量应不小于20k W/m2, 或顶棚下的温度应接近6000℃, 此外在轰燃发生前, 燃烧速率一般要超过40g/s。影响轰燃的因素应包括:可燃物的性能和存放数量;向燃烧区供应空气量, 如有的建筑, 空间很大具备了足够的空气供给, 顶棚温升慢, 热量散失快, 故较难发生轰燃;有些建筑, 空间在有效的喷淋控火和降温作用下, 轰燃也较难形成;有些建筑, 空间较小, 通风条件不理想, 空间内无控制初期火灾设施, 一旦通风突破限制极易形成轰燃。要达到防止火灾扩散和蔓延的目的其措施应不只设置防火分区一条, 如控制可燃物的数量限制, 氧气的供给等措施都可以防止火灾大规模的蔓延, 这些具体措施必须针对具体建筑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 严格的理论或实验证明可以达到阻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3 防火分区的设计方法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 各种建筑大量建造。身为消防机构, 要切实的结合国情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等的差异性来分析, 不应该单纯的按照一种规定开展工作,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危险性因素要积极的开展量化分析, 而且要对火情状态和其他干扰因素等开展恰当的分析, 而且要分析设定的消防安全目的是不是可以实现, 进而结合具体的状态对方案调整, 全面的论述各项要素对于火情的干扰, 探索怎样确保建筑的总体稳定性, 获取最为优秀的规划内容。具体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
3.1 强化自动消防措施设置。
设立动态防火分区按照传统的理解, 意味着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窗等实物对建筑空间进行分隔, 从而将火势限定在分区范围内。它强调的是对“火势发展范围”的控制, 因此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火灾控制手段;防火分区同时还有另一层含义, 即勿需对空间进行实体分隔, 而是通过设置高密度快速反应的水喷淋装置, 建筑材料的阻燃及可燃界面的非连续化等措施将火势限定在最小范围内, 它突出的是对“着火源”的控制, 因而是一种动态的积极防火手段, 也是一种动态的防火分区, 可有效的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动态防火分区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质规模等基本情况, 同时还应根据建筑人流物流时间空间内部外部静态动态等具体场景的不同, 结合建筑的其它防火设计予以考虑。通过火灾动力学原理以及各种消防措施的综合分析加以选择, 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综合设计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 当建筑内设有灵活可靠的消防设施 (如快速反应水喷淋系统) , 起火源及火灾负荷得到有效控制, 可燃物质的非连续化、相互间距合理、有安全疏散体系, 则可以考虑采用动态防火分区的方法。
3.2 布局隔离带。
以会展类建筑为例, 此类区域中有非常宽阔的存烟区域, 有效的布局烟气控制体系能够延缓烟气扩散, 而且范围广, 便于人员疏散, 如果再考虑能够有效防止火势在整个展厅内蔓延的消防措施, 则可以保障展厅内人员在安全疏散期间不会受到烟气的威胁。会展类建筑的展厅内部虽然不能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将其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 但是如果借用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中常用的“防火隔离带”概念, 利用“防火隔离带”将展厅划分为多个面积小于10000m2的防火单元, 也可发挥出防止火情扩散的作用。该项设置活动要合乎如下的两项规定。第一, 这个区域之中禁止设置展位。确保没有易燃品。第二, 确保其宽度, 确保在隔离区域的一处出现火情的时候, 不会影响到另外的区域。第一个要素能够经由相关的警戒标示以及有序的管控来实现。而第二项要素要经由有关的辐射知识来论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防火对策进行了技术分析。具体分析了钢结构建筑的火灾隐患以及防火措施, 阐述了轰燃的发生条件以及应对措施, 探讨了防火分区的设计方法, 重点分析了强化自动消防措施和布局隔离带的设置。
关键词: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
参考文献
[1]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防火的对策浅析[Z].
[2]浅谈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