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2024-09-26

获奖作品(共12篇)

获奖作品 篇1

据《日本侨报》报道, 由日本侨报社日中交流研究所主办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 近日由日本侨报社在东京出版发行。去年4月开始启动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征文大赛面向所有会汉语的日本朋友征稿, 主题是“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据主办方介绍,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 中国制造已经走向全球, 成为各国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在日本, “中国制造”进入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第6届大赛将题目定为“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各地参赛者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中国产品有感而发, 一共收到日本25个都道府县和住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日本友人的参赛稿件。日中交流研究所主办的日本人汉语征文大赛, 2005年开始每年一次, 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历届获奖作品均集结成书由日本侨报社出版, 在中日两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已经成为促进中日民间交流的知名品牌。前5届大赛的获奖作品集《我们永远是朋友》《女儿陪我去留学》《寄语奥运寄语中国》《我所知道的中国人》和《致中国旅行者》出版后, 受到广泛好评。

获奖作品 篇2

一等奖(10副)

牛劲冲天起;春风扑面来。

(开平司徒素柏)

卅年春雨千山翠;万里东风九域新。

(遂溪戚德恩)

牧笛横吹,雨沃三农歌岁稔;

云帆直挂,潮平两岸祝春融。

(阳江黄德存)

三秩纵豪情,回眸昨日:神舟探宇,圣火追风,中华龙翥辉煌业;

千秋开泰景,放眼今朝:珠水流金,云山簇锦,南粤牛耕烂漫春。

(北京项光来)

政策遂心牛劲足;春风得意马蹄轻。

(深圳成小诚)

和谐大地逢春丽;锦绣中华逐岁新。

(新会李坚真)

百粤和谐,牛岁频添牛劲;

九州飞跃,龙人远振龙威。(顺德杨秋)

卅载东风开盛世;九州沃野驻长春。

(佛山谭炯寰)

牛让机耕,欢忭千村歌上岁;

人偕时进,繁荣百业灿南天。

(阳江杨慧娴)

金牛踏野千畴秀;紫燕鸣春万里新。

(龙川徐桂泉)

二等奖(20副)

百粤舞春风,心花每共联花放;

九州盈喜气,文运总同国运昌。

(雷州陈惠生)

春苏万物城乡美;政惠千家日月新。

(梅州刘松生)

南粤创和谐,春风曼舞诗留韵;

家园铺锦绣,牛笛横吹画有声。

(大埔刘漳文)

岁首观花,但见腊梅争踏雪;

神七鼓劲,敢教牛气再冲天。

(福建许更生)

春风早绿勤劳地;旭日先临幸福村。

(鹤山宋胜全)

牛耕沃野千家富;雨润神州万象新。

(高要孔令斌)

春满神州,百业腾飞齐发展;

牛耕绿野,三农崛起共繁荣。

(新会李秀瑜)

立改革前沿,三十年号角声声,锦路一条通胜境;

扬文明特色,几千里笙歌阵阵,云帆万点领新潮。(北京孟广祥)

小雨一巡南岭润;春风卅载故园新。

(开平周炎联)

国起和风,三农开气象;

旗扬特色,九域满春光。

(河源黄林安)

纵目长天,织梦曾为裁锦燕;

骋怀大地,耕春又做拓荒牛。

(湖北阙东明)

九域春和欢燕剪;三农雨劲乐牛犁。

(辽宁侯申涛)

珠江和韵,紫燕裁诗,九域熏风催岁稔;

南粤飞歌,金牛奋力,一犁好雨乐春耕。

(河北张志强)

是春风如故,把画府新开,数不尽绿意红情,飞来眼底;

有化雨无私,将诗囊又解,引万千清芬丽藻,洒向人间。(山东李强)

和谐邻里三春暖;勤俭人家五福临。

(云浮李炳良)

执牛耳,奋马蹄,三农奔富路

听莺歌,观燕舞,百粤闹春光

(遂溪梁泽红)

春日春光春风得意;牛年牛市牛气冲天。

(中山廖三平)

卅载拂东风,风裁粤海千重锦;

一旗扬特色,色映尧天万户春。

(阳西袁金瑞)

牛笛漫吹烟雨里;春风轻拂雪梅中。

(河北卫国)

燕织珠江锦;牛催粤岭春。

(湖南曹毅前)

三等奖(30副)

偕八面和风,万家福运长传递;

喜卅年好雨,百姓心花尽润开。

(湖南刘天顺)

雨化三农千里秀;风和百粤万家春。

(电白李贺伟)

一响春雷,萌苏岭表;卅年勋业,昭显南天。

(南海梁汝洪)

政暖三农乐;人和百粤兴。

(辽宁梁霞)

特色催春春永驻;和谐赐福福无边。

(韶关何远漫)

国有仁风民有德;门盈喜气户盈春。

(阳江梁藩光)

百粤祥和兴国运;卅年飞跃裕民生。

(顺德陈继立)

政惠三农乐;人和四海春。

(梅县洪世昌)

开放果甜诗岁月;和谐花放锦乾坤。

(安徽宋贞汉)

风正民心顺;人和国自安。

(惠州叶进宽)

人民和乐,社会和谐,喜看时和世泰;

九域共荣,千家共富,笑迎福共春回。

(珠海区达权)

盛会五环,光留旧岁;丰功六秩,序接华年。

(广州温明)

善政富千年,浩荡春风长策马;

新程奔万里,辉煌事业再鞭牛。

(广州李锦标)

珠江潮涌和谐日;南粤峰开锦绣春。

(河北王淑鸿)

气象万千,玲琅佳句迎初日;

星霜三十,骀荡春风向小康。

(广州徐续)

三秩回头,羊城花烂漫;

九州策马,牛岁业腾飞。(辽宁高宏宇)

鞭牛夺锦;策马争春。(紫金刘海英)

果硕粮丰,举杯齐庆《家山好》;

春新日丽,引吭高歌《寰海清》。

(高州丁仁体)

粤海腾龙,千重碧浪春潮涌;

平川跃马,一路高歌意气扬。

(开平张惠贤)

时雨一犁开顺景;新程万里绽春晖。

(江门赵英珍)

知时好雨三农乐;应节和风两岸春。

(阳江梁雨)

燕舞晴空,帘前细赏诗中画;

牛耕沃土,岭表频添锦上花。

(福建王恒鼎)

春风荣四海;德政惠三农。

(深圳颜克技)

民步小康岁稔家家乐;

国兴特色人和处处春。(龙川刘梅瑞)

一曲盛歌唱响春天故事;

卅年长卷翻开南岭传奇。(汕尾陈沏)

春先至,步先行,八面风来红雨乱;

业正兴,时正好,千家酒熟笑声喧。

(安徽解云凤)

民步小康,送走一穷二白;

春回大地,迎来万紫千红。

(遂溪苏林荣)

三秩回眸,鹏翼九天云路阔;

齐心弄棹,春歌一曲海潮生。

(山西王存白)

问春意若何?燕曰:九万里和风似剪;

查民情怎样?我言:三十年岁月如歌。

“芥川奖”获奖作品全集 篇3

这套全集共十二卷,搜集了全部八十八位作家的获奖作品。自一九三五年由芥川龙之介的友人、作家菊池宽建议创设“芥川奖”以来,它始终在日本文学界享有最高的声誉。获奖作家当今已多是日本文坛的重镇,有些作家的作品早已漂洋过海,变成多种文字,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我国读者熟悉的就可举出几位来:第一届获奖者石川达三(他的代表作之一《破碎的山河》即将翻译出版),松本清张、井上靖、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作家远藤周作、开高健、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就是。我国的《世界文学》、《译林》也先后介绍过井上靖的获奖作《斗牛》和宫本辉的《萤火河》,及三浦哲郎的《忍川》等。

“芥川奖”的宗旨是拔擢新进。已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或已有多种著作印行的作家,则自动失去获奖的资格。在日本,获该奖被认为是“登龙门”,以此为契机,多数作家便开始进入职业作家行列。模式大概是:文学爱好者(日语叫“文学青年”)→获奖者→作家。

但登此龙门谈何容易。“芥川奖”设有由七至十位作家、评论家组成的选考委员会。而送到该委员会的作品,都要经过多次的评头论足。由于该奖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所以曾有二次因无优秀作品而未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曾因战火停止,直到一九四九年才重新恢复。然而,也有过失误。中村光夫曾惋惜地回忆说:“太宰治、伊藤整、三岛由纪夫诸位的落选,十分令人遗憾。”六十年代后,日本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均发生巨变,自然也波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学观和艺术创作手法。表现在文学上,是出版了大量完全与昔日文学传统相悖的作品。如村上龙的《近似于无限透明的蓝色》、著名版画家池田满寿夫的《献给爱琴海》,都先后成为获奖候补作品。围绕着这类作品,选考委员会分歧严重,有的甚至宣布退出。川端康成、中村光夫、丹羽文雄、井伏鳟二都是委员。

“芥川奖”每年春秋各颁发一次,授予一或二篇作品。奖金为五十万日元,虽不足为奇,但它等于说明社会承认了一位年青作家的文学才能。这套全集附有获奖作家的详细年谱、专家们撰写的作品鉴赏提示,以及各位选考委员对作品的认识和意见。按照该获的惯例,选考委员每人要写八百字左右的评论,发表时,按交稿先后为序,打破通常论资排辈的死公式。所有这些,都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重要线索,对于我国的日本文学、历史爱好者来说,不失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里,就芥川也应说上三言两语。

获奖作品 篇4

一、求同存异

首先来谈一下“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同一个时代, 拥有相同的社会和文化大背景, 因此, 大家对于生活有着基本相同的感悟和认同感, 都能想到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题材。其次, “异”是指特色, 第一是别人没有。例如:每个地方所特有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第二是大家都拥有, 但需要创作者用敏锐的艺术目光从独特的角度来思考和挖掘最为平凡而又感人的题材, 使之成为“异”的另一种表现。

每个节目在创作前都会设定题材创作的方向或是定位, 都会想到要紧跟时代、抓住当前社会热点、与生活密切相连这些要点。因此, 在以往的比赛中就出现了很多题材类同、形式相近的作品。例如:在以往几届“群星奖”音乐类比赛中反映邻里和谐、社区建设的题材的作品就有好几个。创作者都想抓住温情题材来试求紧扣当前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主题, 以此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是选择的角度大都相同, 创造的艺术形象也就都在观众的想象之中, 作品缺了一点新鲜感和期待感, 较为平淡, 创造的音乐形象不够感人, 引不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这就是那么多相同的因素约束了我们的创作思维, 把创作者引到了一条常规但缺乏创新的道路上。那么, 我们在探寻题材时一定要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而且, 要尽量放大“异”, 把“异”最大程度的融进“同”中, 就能使作品“大放异彩”。当然, 也要遵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创作原则, 有利于作品主题集中, 塑造更为清晰的艺术形象。例如:社区题材可以从不同的生活地域文化角度来设计主题。大都市的社区和少数民族或是边远地区的社区在生活的细节上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样一个邻里关爱、共建家园的老题材, 试想在都市, 在一幢幢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 邻里之间最渴望想得到那种情感?在有着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区, 那里的人们又是如何和睦地世代相处?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 在清贫的生活状态下, 邻里关系又靠什么来维系的?如确定要考虑这类题材方向时, 一定要找到蕴藏在这些不尽相同的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 巧妙地从新的角度以小见大来反映主题内容, 揭示天地人和国兴旺的道理, 那么, 这肯定会是一个活生生而且富有特色和情趣的作品。如获得第十五届“群星奖”音乐类组唱作品《哎格仑登呦》, 创作团队对选择的题材经过反复的研讨论证, 最终确定歌曲题材为通过当代青年的视角, 来展现《马灯调》故乡—宁波城市的发展变化及现代都市人们和美和谐、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马灯调》代表了宁波特色, 衬词“哎格仑登呦”更是浙东民间音乐中独有且频繁使用的衬词, 地域特色尤为凸显。为了再次加强作品的特色, 直接把“哎格仑登呦”作为歌名, 不与别的作品撞车, 让听众在歌名上就充满期待和新鲜感, 以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又如在同一届比赛中获得“群星奖”的音乐作品女声组合《对鸟》, 该作品也是沿用了乐清民歌《对鸟》的歌名, 但是用了现代的创作手法, 从新的角度对传统民歌进行了创新和演绎, 在清纯富有韵味的山歌风格的旋律中, 通过鸟儿的对话来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全国各地都有山歌, 但通过鸟儿的对话来说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的题材确是独有, 又运用了山歌这种音乐体裁来演绎,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让作品显得风格独特、与众不同, 可见作者开阔的创作思维。以上两个作品的选题在保持当代社会题材的大框架下都把当地特有的文化因素融入在作品中, “同”中求“异”, 使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在“群星奖”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都市题材的作品, 高楼大厦、现代科技、人才集聚都是描写都市的符号。但如何巧妙地去寻找能走入心灵的城市符号, 也是很多创作者苦苦思索的关键问题。获得全国第十六届音乐类“群星奖”的男声表演唱《南腔北调都是歌》所涉及的就是一个都市题材。创作团队经过多次商讨, 最后确定歌曲内容的以一群年轻人为切入点, 如何来体现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带着南腔、哼着北调, 集结相聚在同一城市, 为梦想和未来打拼奋斗, 开拓人生道路, 实现美好愿望, 让他们的形象生动而有冲击力作为首要的重点角度。确立了创作方向, 在创作过程中紧扣主题, 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 直到舞台呈现。当一群帅气的男青年在舞台上踩着热情洋溢的踢踏节奏, 在中国民族音调与爵士、摇滚的多元化音乐元素交融中, 唱响《南腔北调都是歌》的那一刻, 参与作品创作和排练的所有人员都感动了, 这不正是城市建设中的一曲青春之歌, 他们在尽情抒发创业新都市的热烈情怀, 充满着寻梦的蓬勃力量。在节目中, 小伙子们用富有不同地域特色方言演绎了一段RAP说唱, 豪放而富有都市气息, 让大家从作品中感受到共创好风景同享新生活的愉悦。

由此可以看到, 在选择创作题材时要不入俗套且注重突破创新, 坚持“求同存异”理念, 不让作品患上胎里毛病, 从而使后续的创作工作顺利的完成。

二、真情实意

每一部感人的作品那就肯定充满了真情和实意, 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选择具有社会意义和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的题材, 才可能把握好作品的创作。群文音乐作品通常反映的都是百姓鲜活的生活, 通俗易懂, 老百姓一看就能叫好。就是因为歌词内容包含了真实和坦诚, 先感动创作者, 随后感动观众。例如: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的获奖音乐作品男声独唱《塔里木的胡杨》, 感人的歌词, 优美的旋律, 真情的演唱,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词中写到:妈妈像一棵美丽的胡杨, 扎根在静静的塔里木河旁。虽然已经两鬓如霜, 人们还叫她上海姑娘。晚风吹拂着河边的胡杨, 河水映照着天上的月亮, 妈妈在月光下讲述着家乡, 她说家乡有一条黄浦江。——我已长成了挺拔的胡杨, 就像妈妈当年的模样, 妈妈送我回到了上海, 人们却叫我新疆巴郎——

这首歌曲讲述了上海知青两代人为建设祖国边疆而奉献青春的故事。题材的选择非常新颖, 作者借着塔里木胡杨这一边疆树木, 来比拟建设新疆的上海知青, 角度巧妙。把大都市的热血青年和塔里木胡杨结合在一起, 题材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对比空间, 为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为什么上海青年和塔里木胡杨放在一起作为艺术形象来塑造, 词作者或许有着亲身的经历, 这就是现实生活给予作者的启发和灵感。朴实无华的歌词中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 词作者陈宗涛用独特的眼光锁定了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所构成的这一特定的感人题材。当然, 如此感人的好题材, 不但感动了上海老知青, 也感动了曲作者王晓宁, 激发的创作热情让他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谱曲。这首令人动容的歌曲至今一直在被传唱。又如: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奖”的老年音乐作品组唱《老墙门》, 通过12位老人对老墙门生活的风趣描述和表演, 一副小巷、庭院、粉墙、竹椅、一张张洒满阳光的笑脸��一幕江南风情的水墨画即刻展现在大家面前。舞台上一群老汉坐着竹椅、拿着蒲扇笑容可掬的聚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用歌声交流着各家的喜怒哀乐。老墙门内亲如一家, 有喜大家乐, 有难众人帮, 把城市百年老墙门的新风尚生动地予以呈现。这个作品的创作选材独辟蹊径, 结合老城改造和拆迁, 很多老墙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消失, 一起生活了多年的老邻居、老朋友搬东迁西, 分别生活在城市的不同地方。每当他们想念起以往老墙门内让人留恋的老井、大蒲扇、明堂里的海聊、邻里间的点点情深, 不免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萌生出丝丝怀旧的情愫。创作团队在不断的研讨和探索中找到了这种特殊情感的切入点, 很普通的一个社区题材, 但从老墙门的特殊情感突破, 以此为依托丰富生活细节, 融怀旧、幽默、风趣于一体, 让作品成功的登上“群星奖”决赛的舞台。每一次《老墙门》的演出, 都能唤起观众对温暖、亲切的老墙门生活的眷恋和回忆。再如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的男声独唱《小巷总理》, 歌曲中讴歌的是一位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地站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的基层社区书记, 看似平淡的社区工作其实蕴含着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付出, 他们兢兢业业为百姓服务, 他们非常平凡却决不普通, 是名符其实的“小巷总理”。歌曲由一位时尚的青年通俗男歌手演绎, 旋律犹如拉家常式的娓娓道来, 不燥不急, 舞台上结合情景式的背景衬托, 再现了社区干部朴实真切的艺术形象, 让你从内心感受到丝丝温暖, “爱”的主题在彼此心灵间的迅速共鸣。同时, 又恰到好处不生硬的宣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精神, 用真情去感化观众和实现艺术的宣传教化功能。富有真情的题材内容才使作品富有更强的感召力。反之, 题材空洞、情感牵强的作品因为无法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就不能走进平凡百姓的心中而难以成活。真情难违, 实意当先是我们选择创作题材的又一个考虑的重点, 也是当今艺术作品创作的主导思想。

获奖作品 篇5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获奖作者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诗人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历史学家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诗人。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戏剧家、诗人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小说家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诗人、文艺批评家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小说家、诗人

鲁道尔夫·欧肯(1846~1926),哲学家 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作家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剧作家、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诗人、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1866~1944)作家、音乐评论家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诗人、小说家

卡尔·耶勒鲁普,作家。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说家

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诗人、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作家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诗人、剧作家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作家

乔治·萧伯纳(1856~1950),戏剧家 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作家。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学家 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作家

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作家

国籍 法国 德国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波兰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瑞典 德国 比利时 德国 印度 法国 瑞典 丹麦 丹麦 瑞士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爱尔兰 波兰 爱尔兰 意大利 法国 挪威 德国

获奖作品 《孤独与深思》 《罗马风云》 《挑战的手套》

《金岛》 《伟大的牵线人》 《你往何处去》 《青春诗》 《老虎!老虎!》 《精神生活漫笔》 《骑鹅旅行记》 《特雷庇姑娘》 《花的智慧》 《群鼠》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约翰·克利斯朵夫》

《朝圣年代》 《磨坊血案》 《天国》 《奥林匹亚的春天》 《大地硕果—畜牧曲》

《苔依丝》 《不吉利的姑娘》 《丽达与天鹅》

《福地》 《圣女贞德》 《邪恶之路》 《创造进化论》 《新娘—主人—十字架》

《魔山》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作家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诗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小说家、剧作家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作家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小说家、戏剧家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剧作家 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小说家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作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小说家、诗人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诗人

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 安德烈·纪德(1869~1951)作家、评论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家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数学家、哲学家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莫里亚克作家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作家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诗人

阿尔贝·加缪(1913~1960)作家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诗人、小说家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诗人

圣.琼.佩斯,作家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说家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作家 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诗人

美国 瑞典 英国 俄国 意大利 美国 法国 美国 芬兰 丹麦 智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美国 冰岛 西班牙 法国 前苏联 意大利 法国 前南斯

拉夫 美国 希腊

《巴比特》 《荒原和爱情》 《有产者》 《米佳的爱》 《寻找自我》 《天边外》 《蒂伯—家》 《大地》 《少女西丽亚》 《漫长的旅行》

《柔情》 《荒原狼》 《田园交响曲》 《四个四重奏》 《我弥留之际》 《哲学—数学—文学》 《大盗巴拉巴》 《爱的荒漠》 《不需要的战争》 《老人与海》 《渔家女》 《悲哀的咏叹调》 《局外人》、《鼠疫》 《日瓦戈医生》 《水与土》 《蓝色恋歌》 《桥·小姐》 《人鼠之间》 《“画眉鸟”号》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让·保尔·萨特(1905~1980)犹太人,哲学家、作家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犹太人,作家

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诗人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诗人、小说家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说家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作家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作家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诗人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作家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小说家、剧作家

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作家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诗人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诗人

索尔·贝娄,作家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诗人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作家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诗人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诗人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德语作家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犹太人,记者、作家

威廉·戈尔丁(1911~1994)作家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诗人

克洛德·西蒙(1913)小说家

法国 前苏联 以色列 瑞典 危地马

拉 日本 法国 俄罗斯 智利 德国 澳大利亚 瑞典 瑞典 意大利 美国 西班牙 美国 希腊 波兰 英国 哥伦比亚 英国 捷克 法国 尼日利亚 美国

《苍蝇》 《静静的顿河》 《行为之书》 《逃亡》 《玉米人》 《雪国》 《等待戈多》 《癌病房》 《情诗·哀诗·赞诗》 《女士及众生相》 《风暴眼》 《乌洛夫的故事》 《露珠里的世界》 《生活之恶》 《赫索格》 《天堂的影子》 《魔术师·原野王》 《英雄挽歌》 《拆散的笔记簿》

《迷惘》 《百年孤独》 《蝇王》、《金字塔》

《紫罗兰》 《弗兰德公路》、《农事

诗》 《雄狮与宝石》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

摩》 1986年 沃莱·索因卡(1934~)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作家 塞拉Camilo Jose Cela 作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人 内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诗人 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 大江健三郎(1935~)小说家

希尼(1939~)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女),诗人 达里奥·福,讽刺剧作家 若泽·萨拉马戈,记者、作家

君特·格拉斯,作家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家 库切(1940~)作家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女作家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奥尔罕·帕慕克(1952~),作家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女作家 勒•克莱齐奥(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赫塔·米勒又译赫塔·缪勒、赫塔·穆勒,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埃及 西班牙 墨西哥 南非 圣卢西

亚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波兰 意大利 葡萄牙 德国 法国 英国 匈牙利 南非 奥地利 英国 土耳其 英国 法国 德国

《街魂》 《为亡灵弹奏》 《太阳石》 《七月的人民》 《西印度群岛》 《所罗门之歌》 《个人的体验》、《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盲目》 《辽阔的原野》

《灵山》 《到来之谜》 《无形的命运》

《耻》 《钢琴教师》 《看房者》 《伊斯坦布尔》 《金色笔记》 《乌拉尼亚》

“自由命题”月赛获奖作品 篇6

以虚衬实,以动托静,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前景正在游动的小船,及它所载的游客、船娘斑斓的色彩、线条,不仅没有喧宾夺主,反而增添了画面的美感,渲染了水乡的欢乐,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作品的主体优雅闲适的茶肆和悠然品茗的茶客,生动地表现了江南小镇特有的韵致。

慈母(二等奖) 浙江/王 登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一个艺术表现的古老话题。但在这幅照片中,由于构图用光和人物神态表现得当,依然让我们感到亲切。虽然身着白色纱裙的姑娘占据着画面近2/3的位置,但我们的视线最终还是停留在暗背景下被顶光勾勒出的老奶奶身上,她的神情那么专注,从中我们品味到她慈爱的内心。这是孙女在试穿新裙?还是老奶奶在为孙女缝制嫁衣?画面不足之处,似有摆布的痕迹。

金沙江大拐弯(二等奖) 云南/凌达成摄

广角镜头若运用得当,常常会改变正常的视觉效果,化平淡为神奇。这幅风光摄影作品就是这样。作者站在面对金沙江马蹄形大拐弯的高山上,采用40mm的广角镜头俯拍,将这伟岸瑰丽的山水全景,夸张地尽收眼底。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同时,也为摄影者独辟蹊径的艺术手法喝采。

黑豹(三等奖)

北京/何 超摄

这幅作品是作者在动物园,在距黑豹不到三米处,用400mm镜头,5.6光圈抓拍到的。为了表现它的凶残,作者采取拍摄头部特写的方式是上乘之举。这样便于表现黑豹与人对视,凶狠呲牙的瞬间。喜爱动物摄影的朋友,不妨一试。只要动脑筋,在动物园里,同样可以拍到好的动物照片。

旋律(三等奖)

宁夏/董金玉摄

这幅表现沙丘小风光的作品色彩优雅,层次丰富,手法细腻,在早春阳光照耀下,画面的线条、色块明暗相间,凹凸有致,真似一首轻柔舒缓的乐曲。不足之处是处于视觉中心的小树表现得不够醒目,若等候适当的光线,使其嫩绿色彩跃出,成为画面亮点似更好。

静物(三等奖)

江苏/陆培明摄

这幅高调静物作品构图严谨,简洁明快。在素雅的玻璃器皿间点缀的花叶果实,色彩浓重协调,形态富有变化,位置也很得当,特别是光线作用产生的投影,丰富了画面层次,增强了画面表现力,使其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悲惨·2001干旱(三等奖)

黑龙江/大 漠摄

这幅公益广告作品,向人们诉说着干旱带来的灾难,提醒大家爱护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平衡。为了表现这个主题,作者分别拍摄了干旱土地和鹰的照片,制作时将作为背景的干旱土地制成负像,加大反差,突出土地上粗大干裂线条,使画面富有装饰意味和视觉冲击力,然后将鹰的照片在电脑上与之合成。画面的视觉中心为鹰的眼神,它透露出的是悲哀、恐怖。没有生命之绿洲,后代可怎么生存?

不足之处是画面背景照片制作得有些粗糙。

风雪人生路(三等奖)

北京/杨润青摄

一老一少,在漫天飘洒着大雪的山野间进行着。作者想以此来喻示人生的艰辛,主题似乎沉重了一些。为表现这个主题,作者原来拍摄的画面雪不够大,后来又专门拍了一幅大雪的照片,两底合成,遂成了这样的画面。

获奖作品 篇7

特等奖

王晋康:《古蜀》

获奖理由:《古蜀》 (神话幻想, 长篇) 以超凡的想象、精湛的文字, 将一段朦胧的神话灰线, 真实地艺术地构建、还原为远古时期蜀国的历史传奇与世间百态, 塑造了杜宇、鳌灵、娥灵、凤鸟、朱雀、羲和、西王母等天界与凡间的艺术形象。以实写虚, 幻极而真, 大气磅礴, 深具艺术魅力与思想力度。作品将幻想文学深植于中国文化的民族之根, 是新世纪幻想文学创作新的艺术突破与重要收获。

一等奖

汤素兰:《点点虫虫飞》

获奖理由:《点点虫虫飞》 (童话幻想, 短篇集) 是一部高水准的创作, 作者用简洁自然、诙谐亲切的语言和丰富独特、别具一格的想象, 营造了一个个童趣与哲理相交融的童话世界, 在令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 留下富于启迪和诗意的绵长韵味。

哈琳:《七面幸运色子》

获奖理由:《七面幸运色子》 (人文幻想, 长篇) 想象奇特地讲述了主人公无意间得到了一枚能偶尔掷出七面的幸运色子, 并逐渐发现了色子魔力的秘密, 最终依靠智慧战胜了来自深海、企图依靠七面色子报复人类毁灭城市的海洋怪物。小说将魔幻融于现实, 情节跌宕, 充满悬念与探险历险的阅读吸引力;人物塑造贴近现实, 真实感强, 且十分注重心理刻画。

二等奖

左炜:《最后三颗核弹》

获奖理由:《最后三颗核弹》 (科学幻想, 长篇) 将读者带入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的场景, 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煤炭等全部耗尽, 只剩下最后三枚核弹。对光明的渴求使少年主人公精诚所至梦想成真, 他与萤火虫的际遇既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 又引发了令人惊叹的与外星飞船来客的相识与相知。外星人可以帮助解决地球人类的能源危机, 但必须得到那三枚核弹作为返航的动力能源。斗智斗勇的故事随即展开, 惊险曲折、波澜叠生。整个故事想象出色、构思精到、叙述流畅, 引人入胜。

陈梦敏:《现在是雪人时间》

获奖理由:《现在是雪人时间》 (童话幻想, 中篇) 是一篇赞颂春天、友情, 为正义、美好不惜牺牲自己的作品。北风之神想通过搜集春天歌声的方式以保持冬天对人间的统治, 雪人小卷用牺牲自己的方式保证了春天的到来。作品激情满怀又柔情似水, 温婉抒情的描写中有一种令人心颤的美。

刘东:《我爸我妈的外星儿子》

获奖理由:《我爸我妈的外星儿子》 (人文幻想, 长篇) 以儿童为本位生成幻想, 书写了一个地球儿童和一个外星儿童的友谊, 表现了宇宙中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作品注重凸显儿童的主体性, 立于儿童现实生活的内部去设置故事情节, 人物心理、行为的描写, 细节的刻画符合儿童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语言朴素自然, 叙述流畅, 尤其写出了两个孩子之间真诚的感情交流, 是适于儿童接受的精彩读本。

三等奖

唐哲:《未来拯救》

获奖理由:《未来拯救》 (科学幻想, 长篇) 是一部将科学和人文成功结合的作品。母亲病重, 三位少年穿越时空来到未来20年求取治病良药。然而却遇国际财团垄断经营, 且恶意制造病毒。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终创造了奇迹, 改写了命运。小说将穿越和现实相结合, 将科学想象建立在反省和批判现实的基础上, 认为拯救未来的唯一办法, 就是改变现在。作品立意深刻, 故事生动, 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个性。

王巨成:《故事呼啦啦地飞》

获奖理由:《故事呼啦啦地飞》 (童话幻想, 长篇) 是一部以形貌怪诞的故事折光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一边是一些为自己的利益所驱使的人疯狂地弄虚作假坑蒙拐骗, 一边是孩子的纯真童心与斗智斗勇使真相毕现。作品寓庄于谐, 于嬉笑中显荒唐, 既有幻想文学的丰富想象又显出批判现实的思想深度。

周学军:《雪镇四十天》

获奖理由:《雪镇四十天》 (人文幻想, 长篇) 以充满悬念的故事构架和标新立异的想象, 描摹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森林小镇——雪镇。追逐松鼠的男孩锁冬冬误入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雪镇, 却见到了奇异的小镇景观、怪异的动物居民和一个个满怀心事的外来人类。故事循着举重若轻的儿童视角, 以想逃出雪镇的冬冬为线索, 牵出了一个又一个深藏的秘密, 也不露痕迹地刻画了看似凶恶的动物居民们美善的情感世界, 如盐在水地承载了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主题。

廖少云:《云雀谷》

获奖理由:《云雀谷》 (人文幻想, 长篇) 讲述了一位躲避世人歧视的母亲、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几条生存困难的流浪狗, 在“云雀谷”的农庄、小镇中, 达成了人与动物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沟通, 经历了数次患难与共的生存挣扎, 驱走了各色邪恶私欲的丑陋敌人, 收获了真诚美好的关爱与相互扶持的守护。作品充盈着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情, 诗意的文字, 娓娓的讲述, 温情的基调与松弛自如的写作状态, 描画出一片情感的世外桃源。

李志伟:《玫瑰山物语》

获奖理由:《玫瑰山物语》 (人文幻想, 长篇) 讲述的是一个带着悲壮色彩的传奇。从国王、公主到征战归来的大将军的故事, 从祭师的断臂再植术到令人惊骇的“木化术”和“冰冻魔法”的故事, 作品呈现了独特的幻想奇趣, 须用龙血作药引来破解大将军遭受的“冰冻魔法”, 引发了更为惊险的冲突。龙爸爸、龙妈妈和小龙的鲜血拯救了一个伪君子野人的家。大将军恩将仇报, 欲置小龙于死地, 引发了灾难性的火山喷发, 小龙如蛟最后一次施展“石化术”, 用自己的躯体堵住了火山口, 化作一条山龙。故事想象奇特而壮烈, 文字流畅而瑰丽。

闵小玲:《寻找失踪的舅舅》

获奖理由:《寻找失踪的舅舅》 (童话幻想, 短篇) 营造的是一个似幻非幻的世界, 孩子们的生活因大人们的过度规划而陷于苦闷。幸好还有精灵小妖的陪伴, 童年的七彩才得以保全。小男孩寻找失踪舅舅的过程, 也是自我找寻的过程, 当他勇敢地表达自我, 小妖便也成长为精灵。精灵小妖正是孩子们内心渴望的幻化。作品在对无视孩子内心的强制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 亦让读者感受到来自孩子纯真心灵的爱的温度, 通篇散发着意蕴深厚的暖光。

耿湘春:《独耳猫和小老鼠灰灰》

获奖理由:《独耳猫和小老鼠灰灰》 (童话幻想, 长篇) 是一部感人且幽默的动物童话作品。被家庭成员鄙夷的独耳小猫, 在老鼠的拯救下改变了生存方式, 成为好友的猫和老鼠于是联手闯荡世界, 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作者以朴实温馨的童话手法, 展现了多个物种之间跨种族的友谊, 并通过有趣的故事, 让他们发现当代生活中的自己。作品情节曲折, 形象塑造生动传神, 对弱势个体的关照情感真挚, 也通过克服困难的历险过程传递出向上的精神能量。

刘红茹:《地球儿女》

获奖理由:《地球儿女》 (科学幻想, 长篇) 是一部立意与构思均非常独特的作品。以对人类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反思为基点展开了奇异的幻想。作品幻想性元素的设置与幻想世界的生成都极具原创性。作品对人类生命的来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都有透彻的思考。以幻想为载体, 作者对没有“爱情基因”的未来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 对当下人类的生存现实极具启迪意义。

马士钧:《疯狂的鸡毛信》

获奖理由:《疯狂的鸡毛信》 (人文幻想, 中篇) 以丰富夸张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激情四射的游戏精神, 给小读者带来阅读快乐的同时, 向校园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理解和关爱。

赵华:《彗星公主》

获奖作品 篇8

下面, 本人就结合工作实践中采写、编辑的一篇获奖作品《老鹰灯的“控诉”》谈谈自身对电视新闻创新的一些初浅的认识。以下是本稿全文:

老鹰灯的“控诉”

我是那盏位于县城人民广场上方树林里的“老鹰灯”, 才安家落户到这里没几天, 就目睹了那些讨厌的家伙如何残害着我的弟兄姐妹们。今天, 我就向大家控诉他们的“罪行”。

县委县政府为给新改造的县城增添一些城市的气息, 花了很大功夫把我的弟兄姐妹七彩灯、草坪灯、石膏灯、护栏灯、柱子灯、路灯请到这里来美化、亮化县城。刚到这里时, 人们对我们还是呵护有加, 对我们给小城带来新的气息大加赞赏。

俗话说, 天底下到底还是好人多, 可就是有那么一些少数人, 有意、无意伤害着我的弟兄姐妹。高杆的路灯是去年春节前夕最先亮相县城的, 本来以为它个儿高些, 就可以高枕无忧, 可是就有人故意打破灯泡, 砸扁杆子, 也有车辆无意撞倒电杆的情况。这都还算好一点的, 最可悲的就是位地广场上方树林里的与我相隔不远的草坪灯和石膏灯了。矮个儿的草坪灯安放在梯步两旁的花丛中, 扁平透明的灯头下连着一个小把儿与花丛相映成趣, 可是32盏灯中已经没有几盏能发出亮光, 被连根拔起的他们只能东倒西歪睡在那儿。安放在鹅卵石小径旁的28盏石膏灯, 几乎被满门抄斩, 就剩下寥寥无几的还能在夜晚放着光芒, 更多的则是被人为破坏了灯管的空壳, 即使是上了螺丝加固的, 也让那些“大力士”给挪了位置。再来看看这些护栏灯, 为了让夜间的行人能看清公路下方的坎子不至于摔倒, 他们坚守岗位不眨眼, 可是就有搞破坏的故意把灯管打坏了, 更有甚者, 连灯影都没有了, 就剩下电源线裸在石柱上, 伴着线头的就是废纸、烟头或水果核儿。我想问问这些刽子手, 你图一时的痛快伤害了我的弟兄姐妹你于心何忍?假如就是因为你搞了破坏使裸露的电源线不小心电到了你的亲人、朋友你会怪谁去, 是不是还要找县委政府, 找建设部门, 都怪他们安灯安错了, 还有那广场上的柱子灯, 还没有安装完毕就有人开始搞破坏了。真是悲哀啊!

我这盏老鹰灯和那七彩灯算是幸运的了, 只有我们到目前还毫发无损。那七彩灯因为高居房顶没有人能动手。而我呢, 可能是离梯步稍远一些, 那些手痒的人不方便近距离接触的缘故吧, 所以我还能保留本色, 身上的十六颗灯泡也依然能在夜间放出异彩。

唉……真期望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破坏公物的人予以严惩, 让那些胡作非为的人别再伤害我们了, 让我们弟兄姐妹为扮靓大关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该电视新闻播出的时间为2008年1月, 当时也正是我们小县城改造结束后不久。广场上方的路灯才安装几天就被人为破坏, 相关部门在开展调查的同时也及时装上了新灯。可还是没多久, 各式各样的灯又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 作为广电新闻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这样的现象予以批评并进行呼吁。在抓紧晚间时间拍摄了遭到破坏的相关镜头后, 又将以往路灯全新闪亮的影像资料收集在了一起, 决定综合写一篇稿件在电视新闻中播出。

这样的批评性报道如何去写, 是常规性的说教还是换一个什么样的写法, 看完影像资料后我一直无法下笔。直到深夜, 我昏昏然的脑瓜才开了窍———难道我自己不可以是那盏老鹰灯吗?就这样, 站在老鹰灯的角度一气呵成完成了稿件。第二天在编辑完稿件后, 我特别告知当期的播音员配音时转变角色, 改变语气, 播读与稿件相匹配的语调。按照配音的内容我编配了相应的图像, 尽力做到图文并茂。该新闻一经播出, 让电视观众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 新闻写作方式和配音方式的创新也得到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当年的省市优秀作品参评工作中, 我单位积极推荐了该作品。推荐理由就是:该作品一改以往监督类新闻的报道方式, 采用第一人称将“老鹰灯”拟人化, 并借老鹰灯的“控诉”批评了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和精心处理的播音效果, 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印象深刻。

在当年4月中旬举行的昭通市2008年度广播电视政府奖评奖工作会上, 长消息《老鹰灯的“控诉”》获得一等奖;同年8月中旬, 在云南广播电视奖首届县 (市、区)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会上, 《老鹰灯的“控诉”》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省级专家们在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时给予了《老鹰灯的“控诉”》高度的评价, 认为作品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值得借鉴。当然, 专家们也指出, 该稿件如果写成短消息效果就会更佳, 还可以送到全国性的新闻作品评选会上参评。

获奖作品 篇9

正因为如此, 改革会议新闻报道成了新闻业界克难攻坚的一个课题, 最强音是“减少会议报道”, 实在需要报道的“应该跳出会议写会议”、或曰“跳出会海抓新闻”。此举从避免会议新闻程式化、空泛化方面, 确为可取。但仔细琢磨, 仅仅“跳出”并不是明智之举。其实, 不论是“文山”还是“会海”, 里面均蕴涵着大量的新闻信息。作为以新闻灵感见长的记者, 笔者认为应该“潜入‘会海’抓‘大鱼’”。只有潜入会海, 才能见识海底风光, 才能捕捉到真正的“大鱼”。许多高明的记者, 就是善于从“会海”中发现众多好新闻的高手。纵览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他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大鱼”:

睁大眼睛抓亮点

有人将记者的眼睛比喻为“探照灯”和“显微镜”:眼观八路, 揭微显影。记者一般在突发事件、社会新闻等方面都能如此。但在会议新闻采访中, 许多记者往往习惯于程式化报道, 既不需要耳朵也不需要眼睛更不需要“记”。因为记者与与会者一样, 进入会场就拥有一个资料袋, 从会议议程到领导讲话稿一应俱全, 有的还有“通稿”。但聪明的记者, 视会议采访为难得的机会, 始终睁大眼睛去搜寻去发现, 果然在大多数记者不经意中捕捉到了一条条鲜活的“大鱼”。

1983年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 就是这样得来的。

杨汝岱同志在省委四届一次全会上讲话时说 (眉题)

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 (主题)

从今年起, 省、地主要负责同志, 每年要用1/4到1/3的时间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副题)

本报讯“今后各种业务会议, 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这个问题是杨汝岱同志在中共四川省四届一次全委会议上讲话时提出来的。

杨汝岱同志在谈到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方法问题时, 他说, 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从今年起, 省、地的主要负责同志, 每年要用1/4到1/3的时间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原载1983年2月8日《四川日报》作者:孔繁祚夏溶)

新闻写作中的五个W, 有三个是核心要素, 即何时、何人、何事, 而这条消息居然没有时间。是传者失误, 还是没有必要?答案显然是后者。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在四川省委四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对四川省委机关报来说, 必然要在头版头条隆重报道。此稿显然是此重头报道的“花絮”, 附着在主打报道旁, 用不着写明时间。现在的问题是, 这样一条“活鱼”为何被四川日报的两位记者抓到?答案无疑是这两位记者在认真听报告, 一旦发现领导念稿时借题发挥, 就立即记录下来, 成为精品。

全神贯注觅“蛛丝”

大凡较为重要的会议, 往往是既开大会 (集中) 也开小会 (分组讨论) 。一般而言, 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都在大会上。因此, 记者常常关注大会, 而忽视“小会”。

荣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就是记者在小会上捕捉到的一缕“蛛丝”。对于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而言, 承担报道主角的无疑是省级媒体, 而这条获奖新闻的报道者却是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的记者, 其新闻线索竟然来自于“一次分组讨论会”!与会代表在谈到“统计工作的‘注水’现象时, 省委书记贾志杰针对簰洲湾洪水‘淹’出几千人口的怪事, 严肃地说:‘有的干部报假数字、虚数字, 搞浮夸, 这种风气要不得, 必须整治!’”就是这么一条转瞬即逝的“蛛丝”, 被全神贯注的长江日报记者抓到。记者立即三下簰洲湾深入采访, 接着又到省计生委、公安局、统计局核实簰洲湾“注水”人口准确数字, 然后又上北京采访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最后用典型的虚报数字的事实, 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数字腐败”的根源。 (2)

新闻贵在发现。要想发现有较高价值的新闻, 除了专业素养外, 采访态度和采访作风起着重要作用。即不论会议大小, 不论与会者分量轻重, 不论发言是否重要, 都得全神贯注地认真观察、仔细聆听, 始终保持高度敏感, 尽一切可能从与会者的言谈中发现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线索。只有这样, 才能发现会海中闪现的灵光。

众里寻他找“文眼”

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春蚕到死丝未尽 (主) 蛹蛋白长纤维技术研究获得成功, 使从蚕蛹中取丝成为现实 (副) 》, 得来颇费苦功夫。

1995年6月7日, 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蛹蛋白长纤维技术研究鉴定会在成都举行。采访成果鉴定会, 不仅对于“从事科技报道多年”的记者而言, 是“小菜一碟”, 就是初出茅庐者也不是难事。可以说, 不动脑筋, 就可交差。但该稿作者进入会场, 拿到相关材料后, “感到这是个值得动脑筋写好的重大新闻”。有了这个感觉, 就着手“众里寻他”。于是, 他将早在3年前江泽民获悉此科技项目后将“春蚕到死丝方尽”改为“春蚕到死丝未尽”作为“新闻眼”, 与所报道的事实贴近、准确, 显得特别“抢眼”。

就这项成果而言, 大多记者能在报道中体现新闻价值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此稿的脱颖而出, 凸显出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两个显著人物, 一古一今, 一文 (文豪李商隐) 一政 (政治家江泽民) , 极大地增加了消息的可读性和信息量。

“文眼”一亮通篇明!仔细搜索和阅读与会议相关的背景材料, 就有可能发现闪光的金子。

饱蘸激情写春秋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记者在认知事物和还原事物时融入浓浓的个人情感, 其新闻作品往往会熠熠生辉, 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首都女记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 就是一篇充满浓浓人情味的杰作。

采写纪念会, 一般容易落入程式化:某月某日, 在某某地方, 由某某人主持召开某某纪念会, 到会的有某某某 (往往按领导职务的大小和社会名望的高低从大到小排列) , 某某某发表了重要讲话, 号召大家向某某某学习, 学习某某某的哪些精神等。而《首都女记协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 却别开生面, 堪称经典。

导语先声夺人, 令人回味。“一个人的感召力在他身后究竟能持续多久?”富有哲理性的设问开头, 留下悬念。与会者“吐露的那些肺腑之言, 不由人不去重新体味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使受众不得不读下去。

主体简洁明快, 情事交融。此文主体部分共三段, 第一段用概括性语言简介杨刚生卒年月及主要成就;随后两段用雷洁琼、爱泼斯坦、龚普生、高集4位中外名人的话语缅怀杨刚的为人、追求等。且简明扼要, 叙事与抒情并举。

结尾点明主旨, 呼应开头。文章用张伯海的话结束:“杨刚是为了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忘却自我的, 她不会想到要后人纪念她, 但也正因为如此, 后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她。”这样, 既点明全文主旨, 说明人们纪念她的原因, 又与开头相呼应, 说明只有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人, 其感召力才能持续很久。综观开头、主体和结尾, 恰似虎头、猪肚、豹子尾。

文章饱含激情, 生动活泼, 字里行间, 处处渗透着作者对杨刚深深的景仰和崇敬之情, 且剪裁精心, 结构巧妙, 文字清新, 富有浓郁的人情味。 (3)

结语

会议新闻, 属于同源新闻, 采访者众多。如何避免千人一面, 采写出独家新闻来?仔细揣摩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

本文从上述四个侧面进行梳理, 不外乎两点启示:一是会议采访中, 记者的眼睛像电子眼, 时刻关注着会议的一举一动, 并如实记录在案, 然后根据新闻价值规律, 筛选出其中个性鲜明、情感浓郁、角度独特的事实予以报道;二是功夫在诗外, 即注意收集、寻找与会议相关的一切背景材料, 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知识, 变“旧闻”为“新闻”。

注释

1《海南日报记者谭丽琳的采写过程》, http://www.tianshannet.com.cn/special/2010-20jxwj/2010-09/29/content_5279235.htm

2言靖:《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新闻界》, 2010 (3) 。

获奖作品 篇10

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给该报道的颁奖词是:“此报道为合作报道的一流典范, 由两家新闻机构互相协作, 揭露了弗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不断攀升的暴力事件及有关部门长期的失职与疏忽问题, 对政府官员提出了批评与质疑。”[1]由此可见, 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最为看中的是该报道揭露的内容。然而自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所有奖项对报纸所属网站全面开放后, 作品的评选仅凭内容远远不够, 还要考虑网络版报道在文字、照片、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等形式方面的综合运用。[2]因此, 要探究《狂乱、危险而隐秘》的获奖原因, 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容分析

总体来说, 该调查报道全面深入, 事实充分, 注重人文精神, 透过现象看到了体制和政策的漏洞, 将矛头直指政府和监管部门。它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 揭露性

这篇报道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揭露了被隐瞒的为大众所忽略的一群人的生命与人权的事实。

该报道的核心内容是揭露佛罗里达州的精神病院因削减预算、管理失职而引发的混乱和灾难。报道分为五大部分, 每部分均为一篇深度报道。第一部分题为“Deep cuts, rising violence”综合叙述了弗罗里达州6大精神病院经费不足、混乱不堪、管理失当的状况。第二部分题为“A secret system”, 深入详细地展现了儿童与家庭事务部 (佛罗里达的精神病院监管组织, 简称DCF) 隐瞒信息的状况, 并解释了DCF为什么、怎样掩盖信息。第三部分题为“My son was brutally Murdered”, 详细讲述了一名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被看护抓头撞墙, 后因处置不当而死亡的事件。第四部分标题为“Florida spends millions making sure the mentally ill go to court-and gets nothing for it”, 综述政府宁可耗巨资让违法的精神病人学习如何上法庭, 也不愿为他们提供长远治疗, 致使其精神再次失常的行为。第五部分标题为“I want to get out off here”, 讲述了一个犯纵火罪的精神病患者刑满后无相关机构收留, 又因法律规定不能回家, 最后无处可去的状况。

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从精神病患者和病院工作人员处境危险, 相关部门政策失误、隐瞒信息这两大层面挖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的乱象。该报道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精神病人及其看护他们的边缘人群, 借助舆论迫使有关部门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二) 使用大量数据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重要事实和判断背后都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是记者历时近一年, 经过多番调查得到的。他们阅读和翻译了警察的笔录、庭审记录、人力资源记录等数以百万计的资料。从精神病院的报警记录、警察事故报告和医院死亡报告里总结出数据, 并自己搭建数据库输入进行处理和分析, 排除了政府提供的不实数据的干扰, 具有很强的独家性与可信度。

为了说明精神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危险境况, 记者在《狂乱、危险而隐秘》中提到“5年里至少15名精神病人死于自我伤害或其他病人的伤害”“一个员工需要单独看护15名以上的病人”;在交代精神病院乱象产生的原因时, 记者用“DCF在精神病院看护管理方面削减了1亿美元的预算, 裁员至少三分之一”“六大精神病院5年内的罚款总额仅为2500美元”等数据, 说明有关部门管理的混乱。

这些数据具体精确, 且在报道中得到了适当的突出, 能够让事实准确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其作用远远胜过上百字的铺陈描述。[3]同时, 记者将自己总结的数据与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 其中巨大的差异暴露了政府的隐瞒与失职, 可以作为对政府问责的重要依据。

(三) 兼顾客观冷静与人情味

从报道的总体布局来看,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事实的概述和分析。这三篇报道在综述事实时基本没有使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 文字简练精准, 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同时采用大量的直接引语和数据, 用事实说话, 力求公正客观。

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则采用“story”的形式, 分别以一位精神病人的经历为主线, 对其余三部分概述的内容进行更为生动具体、富有人情味的阐释。例如, 文章的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位名叫Anthony Barsotti的精神病人从入精神病院到死亡的经历, 文章从个体的角度出发, 先对Anthony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展示, 表现出对Anthony尊严和价值的重视, 之后用很长的篇幅详细描述了Anthony怎样被施加暴力, 怎样在救治措施不当的情况下痛苦地死去——大量的细节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暗而无助的氛围, 令读者感同身受。

从单篇报道来看,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每一部分都兼具概括性事实和具体个案。例如, 第二篇报道在讲述Anthony的故事时穿插了一些关于政府措施的新闻背景;虽然第一篇报道是对弗罗里达州6大精神病院现实状况的客观概述, 但文章采用了华尔街日报体的写法, 借护工Tonya Cook遭受暴力袭击的故事作为开头, 引起读者的关注;第四篇报道在介绍政府耗巨资训练违法的精神病人上法庭却不为他们提供长远治疗的矛盾行为时, 穿插了精神病人Laura Mallia 15次往返监狱的悲惨经历, 使文章在冷静之中不失人文关怀。

二、形式分析

《狂乱、危险而隐秘》的网络版综合运用了H5、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可视化数据的表现方式, 与纸质版一起构成融媒体新闻作品的典范。

(一) 多媒体

1. H5。在进入报道的第一部分“Deep cuts, rising violence”时, 一个精心设计的H5交互界面占据了pc端或移动端的整个屏幕, 读者需要不断单击页面直至进入正文。

前四次点击, 页面上出现的是简短的文字, 叙述精神病院护工Tonya Cook在独自看护病人时, 一个精神病人把天线弄成锯齿状向她靠近的情境, 营造出十分紧张的氛围。紧接着第四次点击出的是对Cook被攻击后拼凑的面部照片, 依次出现她的眉骨、嘴唇、太阳穴和眼窝, 这几处伤痕累累, 还残留着血迹, 看起来触目惊心。

这个H5界面作为第一部分的开头, 具有抛砖引玉、先声夺人的作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使读者震惊之余认识到事实的严重性, 充分攫取了受众的注意力。不断点击屏幕的行为提升了报道的互动性, 给予读者一种参与感, 促使其尽快投入到阅读中去。

2. 监控视频。监控视频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是对看护人员和精神病人生存状态最真实客观的记录。这些视频来自各大精神病院的监控系统, 画面清晰, 属于难得的一手资料。这些视频具有独家性和冲突性, 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兴趣, 同时也作为相关文字描写的支撑和补充, 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

3. 图片。报道中采用了大量的摄影图片, 图片内容主要为精神病患者和护工等人物。这些照片大多构图考究、裁剪得当、画质高清, 除了补充文字的作用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插入的图片均为黑白照片, 使得报道整体气氛沉重, 基调压抑, 渲染和加深了报道的主题。

(二) 数据可视化

记者在使用数据时并不是对其进行全盘陈述, 而是根据需要将这些数据图表化、可视化。例如, 在证明政府部门隐瞒与伪造信息的行为时, 记者分别用灰色和红色标注DCF统计的5年中精神病院暴力袭击数与政府统计的袭击数, 将数据做成柱状图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里, 使得数量对比一目了然。在说明预算削减与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时, 记者把2009年~2015年预算的减少趋势和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放在同一坐标系做成折线图, 二者的负相关性清晰可见。

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加工, 读者能够轻松地读懂数据背后的意义, 既发挥了数据对事实的支撑性作用, 又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种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三、结语

通过对《狂乱、危险而隐秘》的分析可知, 在互联网时代, 做一篇优秀的调查性报道要内容与形式两手抓。这要求调查记者要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 提高自身调查和取材的能力, 掌握与新媒体有关的技能, 时刻把社会责任和受众体验放在心上。同时行业间应加强合作, 充分发挥媒体在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的作用, 共同推进新闻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http://www.pulitzer.org/pulitzer-stories[DB/OL].普利策奖官网, 2016-04-19.

[2]周婷婷.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J].新闻记者, 2015 (388) :39-46.

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篇11

每年的春节过后,似乎全中国的新闻摄影师都在等待一个名单的宣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名单。作为世界级的新闻摄影赛事,它似乎比其他的摄影比赛更吸引国内摄影师的关注,比如普利策、琼斯母亲、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等。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参赛、获奖,关于比赛规则和获奖理由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烈。近几年来,国内新闻摄影界对于其获奖作品在价值取向、艺术以及技术上的高度常有质疑。今年的比赛结果出来后,某网站组织的获奖作品讨论更是将这种讨论从私人交流的范畴扩展到了在公众领域的正面交锋。有摄影师对于获奖作品的讨论甚至都进入到机械领域,比如他总结出,获奖作品都使用着类似的焦距段的镜头并且在类似的光圈数据下工作而获得了获奖图片。

作为图片欣赏者,我们不妨将这些关于“价值”的问题放在一边,而仅仅从获奖的图片来看看,看看摄影师或者说是比赛的评委为我们带来怎样的角度了解这一年中的世界。

2013年年度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获奖名单已于2月14日对外公布。每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声望最高的年度新闻摄影赛事。举办方希望透过参赛摄影师的作品提高公眾对贫困、移民、全球化、环境、灾难等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

获奖作品 篇12

本片是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标清频道播出, 但为了节目能够体现完美的视觉效果, 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采用了高清设备, 只有在后期合成阶段才采用标清设备进行编辑。本片前期拍摄采用HEW-1800高清摄像机, 后期编辑采用Final Cut Pro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 经过高标清下变换之后, 采用Sony DVW2000编辑机、DVS 2000C切换台配合DVW标清录像机以及YAMAHA 03D调音台进行最后的编辑合成。

一前期拍摄的成功是保证画面主观质量的前提

1. 熟练运用高清设备才能保证画面质量

在金帆奖的评奖过程中, 主观评价占了70%, 而精心细致的前期拍摄为系列专题片《神农架》获得较高的主观评价奠定了基础。该片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拍摄制作, 前期全程采用高清HEW-1800摄像机进行拍摄。只有正确操作和使用这样的高新设备, 才能保证电视画面具备较高的技术指标和优美的视觉效果。HEW-1800高清摄像机具有1920×1080的分辨率, 其精密的像素点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丰富了摄制手段, 大大提升了节目品质, 拓宽了艺术表现的空间, 为节目创作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拍摄模式, 加之部分镜头在拍摄时天气晴朗, 光照度好, 大气透明度高,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 创作出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画质优良的画面可谓水到渠成, 高清摄像机表现风光类题材的优势在该片的拍摄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镜头画面如图1和图2所示。

2. 认真制定拍摄方案保证画面造型的优秀

任何影视作品的拍摄都会有条件制约, 尤其是像神农架这种被称为“华中屋脊”, 原始森林占85%以上的地区, 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都会为拍摄带来许多未知的困难, 比如缺少阳光的场景在高清摄像机里显得没有层次和立体感, 为了减少天气不佳带来的影响, 就要求摄像师尽可能在每个场景中呈现更丰富多彩的色彩组合, 用色彩弥补天气的不足, 在拍摄的过程中不可能每天都晴空万里, 而丰富的色彩层次可以相应减弱阴沉的天气造成的不足。同时, 本片还需要拍摄大量珍稀动植物镜头, 有些镜头甚至可以说是稍纵即逝, 由于这些特殊性, 摄影师就更需要综合考量各种条件与制约, 制定成熟可靠的拍摄方案, 灵活运用场景、光线、色彩、构图等手段, 力求曝光准确、焦点清晰, 从而准确地完成摄像创作造型任务。例如图3和图4所示。

3. 运用多种拍摄技术和手段丰富画面效果

优秀的电视节目必然是艺术创作与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 应该让观众感受到摄像师独特而有创意的摄制思想贯穿于作品始终, 为了能够更加完美地表现出神农架的神奇与磅礴气势, 增加视觉的动态感和镜头的艺术性, 此次拍摄大量使用了广角镜头、摇臂、移动轨等器材, 还运用了航拍等高难度的拍摄手法, 尽量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段和技术, 增加拍摄的视角, 丰富镜头移动的轨迹, 力求通过镜头的变化, 从多个侧面表现大自然的雄奇伟岸, 变化多样。如图5和图6所示。

在前期的精心打造之下, 该片拍摄出来的原始素材画面清晰、质感真切, 这些都为本片的主观质量大大加分。

二后期制作的精雕细刻保证了上乘作品的出炉

后期制作阶段是电视艺术再创作的阶段, 通过运用不同的设备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 可以进一步丰富画面效果, 深化主题, 这是影响到节目主观质量的重要环节。节目的主观质量是衡量节目技术质量的主要内容, 它反映在观众的主观感受之中, 即使节目的客观质量做得再好, 而主观质量不佳, 观众也会不认可、不满意, 那么也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的作品。

1. 对画面效果的调整和补充

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 由于受当时天气和光线的影响, 个别画面会出现偏色、饱和度、亮度不够等情况, 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画面进行颜色校正, 使原本灰暗、无层次的画面尽量显得明亮饱满, 和节目的整体色调保持一致。例见图7和图8。

而在颜色调整的同时, 要时刻注意客观指标不能超标, 否则, 颜色调整将失去意义。另外, 尽管有航拍等多种手段帮忙, 仍然有一些地形、地貌等镜头无法通过实拍进行表现, 为了完美体现创意, 本片在部分剧集中, 采用三维制作的画面表现神农架地区的地形地貌, 精细的三维制作画面, 既能清楚传达主题, 又能保证画面的精美, 这样实拍与三维效果的有机结合, 为本片的整体画面效果增色不少。

2. 高标清下变换中遇到的问题

前文提到过, 本片的后期采用了高清非线性系统Final Cut pro进行编辑, 力求把画面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之所以采用高清系统制作节目, 为的是可以方便地得到高清和标清两个版本, 分别用于相应的播出需要, 这也是目前电视节目播出的主流方式, 广义上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虽然最终还需要通过格式变换器将1920×1080下变换到720×576分辨率, 制作出节目的标清版本, 但是标清图像仍保持着高清层次丰富的特点, 能够让画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给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也能给观众最好的视觉享受。高清信号下变换成标清信号, 我们采用了信箱模式变换图像格式, 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画面比例正常, 且保留了16:9画面内容, 保证了信息量不丢失。如图9所示。

高清下变换的标清版节目, 其质量确实比过去传统标清设备制作出来的标清图像具有更好的色彩, 图像也更加细腻。但是, 对于一些特殊的画面, 例如比较细的横或竖条纹, 从高清图像转换成标清图像时, 往往会产生闪烁现象, 其原因在于画面从1080行变换到576行的过程中, 由于取样频率降低, 需要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分量, 如果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滤除不完全, 就会产生混叠失真, 从而出现画面中的闪烁现象。为防止这种混叠失真, 我们适当调整了下变换器的行或场滤波器, 有效改善了这种闪烁现象。

3. 客观指标的控制

在前期拍摄保证主观画面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控制客观指标是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保障。增强标准意识、重视并认真做好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监测工作, 不仅是节目制作和播出链上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技术执法工作, 而且也是确保电视节目综合质量的有效措施。如果是客观指标不合格的节目, 那么在转化、传输、播出的过程中, 就会造成信号的损失, 会对节目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数字域里, 除了主观评价之外, 使用监测仪监测RGB信号色域不越限来评价数字节目图像质量是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而监测仪也可以说就是节目技术质量检验的一只眼睛。在后期合成中我们就采用了带有菱形显示和箭头显示功能的Tektronix WFM7020波形多功能监测仪来监测节目制作及技术质量检验的要求。带有菱形和箭头显示功能的监测仪, 能够准确快捷地判断出RGB信号是否符合标准, 同时显示超标信号的信号分量、所在图像部位等重要信息。

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的录制规范中就规定了RGB信号电平幅度-35mV~735mV, 亮度信号 (Y) 电平幅度为-7mV~721mV, 复合信号电平最大800mV (主要是为模拟信号发射要求而规定的标准) , 底电平为0~50mV。其中监测仪菱形显示 (图10) 是监视SDI信号是否超过RGB≤735mV的规定, 它可以使超标信号信息显示一目了然;而箭头显示 (图11) 则是监视SDI信号转换为模拟复合信号时, 复合全电视信号是否超过800mV的规定, 它实际上是绘出了亮度信号 (Y) 随色度信号 (C) 变化的轨迹图, 它不仅可以在复合环境中进行色域监测, 而且还可以在分量环境中不必使用编码器就能直接观察到图像信号复合后的色域越限状况, 因此, 在监测数字节目图像质量时, 用箭头显示来监测实际视频信号在复合格式中的色域越限状况是确保节目图像质量的有效方法。

在本片的制作过程中, 虽然整体感觉主观质量不错, 但RGB色域报警的画面比较多, 亮度限幅的时候复合色域也会报警, 对于不符合技术质量规定的镜头, 可以对单个镜头进行逐一调节, 在调色的过程中, 不能单纯地降低画面的饱和度和亮度, 这样会使画面色彩失去原有的饱满和层次感, 以牺牲画面的视觉感受为代价, 换来技术指标的合格是不可取的, 这就需要对某个超标的颜色进行单独调整, 把画面的整体色度、饱和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本文所总结的《神农架》制作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其实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的, 只是专题片《神农架》在前期拍摄时就得到了足够重视, 因而保证了原始素材的上佳质量。正是由于前期拍摄的质量保证, 使得后期的技术质量控制才有了发挥的空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前期拍摄质量一般, 后期的技术手段再高超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 电视节目本身就是艺术表现和技术表现的结合, 是前期编导、摄像和后期的技术制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打造出了这部作品。对我们后期制作人员来说, 只有掌握了最好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技术更准确地表达节目本身的主旨, 烘托节目的气氛。这种技术的表达相对被动, 需要依附于前期拍摄的画面质量, 但即便是拿到了像《神农架》这样前期拍摄比较精美的素材, 在后期制作进入色彩调整阶段时, 不仅要顾及画面的整体效果, 还要同时兼顾客观指标, 否则就辜负了前期摄制人员所付出的辛苦。这部专题片是大家共同努力协作的成果, 虽然很艰苦, 但我们从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 希望能够拿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来展示电视人的风采。

摘要:在2012年度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金帆奖) 评比中, 专题片《神农架》获得标清录制技术质量奖专题类一等奖, 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中的技术保障过程, 在前期拍摄保证了原始素材质量的前提之下, 后期制作如何保证前期拍摄的成果, 怎样控制客观指标, 同时, 本文也提到了在高标清下变换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一篇:化工企业电气设备下一篇:钢结构安全性评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