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更新

2024-11-19

地形更新(通用5篇)

地形更新 篇1

国家1∶50000地形图数据库更新工程是一项技术复杂、任务艰巨的地理信息工程,涉及多种测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广西150000地形数据缩编更新采用110000数据缩编更新方法。150000数据缩编更新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利用已有的1∶10000 DLG数据,采用地图缩编和数据整合处理等技术,获取新的1∶50000地形要素数据。同时结合原150000核心地形要素进行补充修改,并利用最新车载GPS道路数据、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及地名、勘界等专业资料对测区的主要水系、县级以上等级行政区划、行政村以上等级地名、铁路、国道和省道等主要数据内容进行核查修改,以实现区域内1∶50000地形要素数据全面更新。通过对该项目质量检查的总结,可以提高作业员质量意识,推进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观念的转变。

1 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引用标准

(1)《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技术规定》(第二版)(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2)《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1∶50000地形要素数据规定》(第二版)(以下简称《数据规定》)。

(3)GB/T 20257.3—2006《1∶25000、1∶50000、l∶100000地形图图式》。

(4)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5)《1∶50000全国地名数据采集技术规定》(暂行规定)。

(6)《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一全国国省道路线名称代码》(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项目部,2007年6月)。

(7)《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一全国铁路路线名称代码》(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项目部,2007年4月)。

(8)《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一全国铁路车站名称代码》(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项目部,2007年4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6年12月)。

(10)《广西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专业技术设计书》(广西测绘局)。

(11)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2)CH/T 1017—2008《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

2 质量检查过程

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质量检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综合图形质检,在缩编处理完成后叠加打印出缩编前后的数据,进行套合对比检查。第二阶段是数据质检,成图成果在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检查软件及自主开发的检查软件进行检查的基础上,还需要使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在计算机中同时打开原始1∶10000数据及缩编后的1∶50000数据叠加检查,由人工判断正确与否,以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成果数据质量。这两个阶段都执行二级检查制度。

3 质量检查技术方法

缩编更新数据质量检查常用人工对照检查、程序自动检查、人机交互检查、回放图辅助检查等四种技术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检查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而且通常需要组合使用。检查时需根据不同的要素或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1)人工对照检查。通过人工检查核对实物、数据表格或可视化图形,从而判断检查内容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

(2)程序自动检查。通过设计模型算法和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图形与图形、属性与属性之间存在的一定逻辑关系和规律,检查和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错误。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缺点是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正确性不够高。

(3)人机交互检查。数据中很多地方靠程序检查不能完全确定其正确与否,但程序检查能将有疑点的地方搜索出来,缩小范围或精确定位,再采用人机交互检查方法,由人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速度与正确性最佳比率的特点,质量检查中应大力推广。

(4)回放图辅助检查。缩编更新是从l∶10000比例尺到1∶50000比例尺进行操作的,单纯在机器上检查不易对要素的综合取舍程度在全测区范围内进行整体地控制,可采用输出回放图辅助进行图形综合和要素选取程度的检查。

在深入研究分析1∶50000数据库缩编更新生产技术规定、工艺流程、资料使用要求、数据质量要求、数据组织及成果归档要求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数据质量的各项数据质量因子与指标,确定采用可操作的检查方法。

4 质量检查内容及要求

4.1 成果汇交的质量要求

汇交数据成果及各种资料的内容、组织结构、数据格式、存储介质等应严格按照《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正确无误。

4.2 数据源和资料的质量要求

(1)l∶10000DLG数据的内容、现势性、数据质量应满足缩编更新的要求。数据在组织与存储、坐标系统、数据格式、拓扑关系、属性内容等方面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1∶50000核心地形要素的数据组织、文件格式、属性内容等方面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使用的地形图或DRG数据必须为1∶50000更新项目部提供的最新版本的1∶50000地形图,其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数据格式、图幅版本、坐标系统、几何精度等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4)正射影像数据的文件命名、数据组织、数据格式、坐标系统、几何精度、分辨率、现势性、影像质量、处理方式等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5)搜集的专业资料应具有权威性,必须搜集的资料应齐全,资料的内容应完整,处理和使用应合理、正确。

4.3 缩编更新成果的质量要求

(1)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成果的数据分幅、坐标系统、数据格式、拓扑关系、属性表及结构等方面应符合《技术规定》及《数据规定》的要求。

(2)要素的选取、综合严格按照《技术规定》及《数据规定》的要求执行。

(3)成果数据的位置精度应达到《数据规定》的要求,不能有要素遗漏或多余、几何位移、节点错误、多边形错误、方向错误等。

(4)数据中各要素的属性内容应完整,属性项定义正确,属性值填写正确合理,要求填写的属性信息无遗漏。相同属性值要素之间的连通性、各层数据中要素名称、河流及湖泊水库等的代码、铁路和公路编码、境界编码应正确。

(5)缩编后数据之间的关系应协调合理,重点保证水系与等高线的关系,水系要素与河流编码数据的关系,水系与道路、居民地与道路的关系,居民地与地名库的关系,公路与铁路和GPS交通网数据及公路附属设施等的关系应合理。

(6)缩编更新数据应接边,包括图形和属性原则上都应接边。

(7)元数据的内容应完整、正确,数据格式、数据结构等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无遗漏和错填。

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工程以“幅”划分单位成果,采用错误率、中误差等指标进行质量评定。

单位成果质量评分∶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按CH/T 1017—2008《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中表5的规定计算质量元素得分值,按公式(1)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附件质量不参与公式(1)的计算。

S=min(Si) (i=1,2,…,n)(1)

式中,S——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

min——最小值;

Si——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取一位小数,不四舍五入;

n——质量元素的总数。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见表1)。

6 结语

CH/T 1017—2008《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采用的评定标准比以前更科学、更人性化,其中的质量检查、错误认定与现行的内容没有变化。不同之处在于避用缺陷,用指标评定法代替扣分法,采用相对质量评定。在使用标准时需分门别类统计描述质量,质量评定必须使用软件,否则实施难度大,质检工作量增加。该标准的出台,目的是引导生产人员树立新的质量观念,借助系统化、丰富的质量细节信息尝试和探索现代测绘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努力将质检升级为质管,从本质上实现质量观念的转变。

摘要:本文结合1∶50000地形要素数据缩编更新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实践,总结了质量检查的过程、技术方法、内容及要求,提出单位成果质量评定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地形要素,数据缩编,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CH/T1017—2008,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S].

地形更新 篇2

关于国家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地名拼音录入的讨论

在国家1∶500 00地形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应用软件提供了汉字转拼音的工具,但转换效果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对软件交换文件和项目设计的分析,利用程序实现新增地名与变更地名的.拼音字段自动填写.并应用于安徽实验图中,取得了较满意的转换效果,同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作 者:张建新 高飞 ZHANG fian-xin GAO Fei  作者单位:张建新,ZHANG fian-xin(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省第四测绘院,合肥,230031)

高飞,GAO Fei(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 34(3) 分类号:P282 关键词:国家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工程   地名拼音录入   VB   GeoWay软件   交换文件  

地形更新 篇3

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 航天、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形图更新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图更新主要应用在城市范围内, 矿区的地形图更新还主要基于野外测绘和航空技术, 周期长, 实效性差, 成本高。将遥感影像应用到矿山的生产实践中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文利用SPOT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陈庄地区的1:5000地形图更新研究。SPOT是继Quick Bird影像之后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影像。在保证精度需求的前提下, 将SPOT-5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结合使用, 是综合精度和成本的理想选择。

1 研究区概况

陈庄地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 地处苏、鲁、豫、皖4省之交, 属淮河流域, 地貌以平原为主;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 煤炭生产是该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淮北矿业集团大量开采煤炭资源, 导致陈庄矿区地面沉降, 使位于地面的建筑物、农田等受损。居民地设施建设、道路改建、塌陷区地面积水等, 使陈庄矿区地面生态环境及地物处于经常变化状态, 因此, 实时更新矿区地形图, 掌握地面建筑物等与地下开采的关系, 对于保证地面建筑物的安全、井下工作面合理布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地形图更新的过程

2.1 数据选取

遥感数据:本次研究选用的遥感数据为安徽省淮北市SPOT-5 (2.5米) 全色影像和SPOT-5 (10米) 多光谱影像。获取时间为2005年9月12日, WGS-84坐标系, 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

非遥感数据:安徽省淮北市陈庄2003年外业测量得到的地形图。地形图标准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高斯正形投影, 39度带, 1956年黄海高程系, 等高距为1m。

2.2 遥感影像处理

1) 图像增强

对于SPOT-5全色影像采用线性拉伸方法处理, 目的是增强反差、突出线状特征的纹理细节。对于SPOT-5多光谱影像进行真彩色合成[1], 目的是使影像上的地物颜色与真实颜色相接近, 有利于人眼的识别, 从而易于地物的区分和判读。

2) 几何校正

对于SPOT-5全色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因淮北矿区地势平坦, 且多项式校正对于地面平坦的地区具有足够的精度, 所以选择多项式校正模型的方法。

在地形图和卫星影像上选取公共点并读取其地理坐标 (X, Y) 和影像坐标 (x, y) ,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者的多项式变换关系, 将遥感图像据此变换关系转换到地图坐标系中实现遥感信息的对地定位。用二次或三次多项式建立图像坐标 (x, y) 与地面坐标 (X, Y) 之间的数学纠正模型, 如公式 (1)

式中, x, y为某像素原始图像坐标;X, Y为同名像素的地面坐标。

通过已知控制点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来求多项式中的系数项[2]。

然后用公式 (2) 计算每个GCP的均方根误差 (RMSerror) :

式中, x、y是GCP在原图像中的坐标, x'、y'是对应于相应的多项式计算的控制点坐标。

利用已经完成几何校正的SPOT-5全色影像为基准, 对SPOT-5多光谱影像进行配准, 影像的配准是影像融合的基础。

3) 遥感影像的融合

影像融合的目的是结合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的优点, 使融合图像既具有多光谱数据的多光谱特征又具有全色图像的纹理特征, 融合图像不但信息丰富而且分辨率较高, 是在不大幅度增加经费的前提下, 提高图像质量、满足工作需要的良好方法[3]。本文对于自动HSV变换法、PC变换法、Gram-Schmidt变换法、Brovey变换法、IHS变换法5种方法进行比较, 发现自动HSV方法处理后的影像清晰, 最接近与地物的真实颜色, 相对有利于地物的识别和判读。

2.3 地形图更新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图的更新, 即利用现势的遥感影像对原地形图进行地物增加、减少、位置与形状变化的判读、修正[4]。图2影像与地形图的叠加, 图3地形图更新中居民地、道路、水体3种地物的变化情况。

3 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包括卫星影像的几何处理、更新要素的数字化误差等。由于无法获取同一时期地形图, 无法对更新要素进行精度评定, 故本文进行了卫星影像的几何处理的精度评定。

几何校正的精度评价是几何校正中的重要环节, 是进行下面影像操作的基础。在控制点采集过程中, 一般设置为自动转换模式, 所以随着控制点采集过程的完成, 转换模型就自动计算生成, 表1为点选取后的各项误差显示。

从表1中可以得到总的控制点误差为:X:0.4674;Y:0.6089;RMS:0.7676, 以上单位均为像素。

对于纠正的质量常用的是以控制点坐标转换的误差来衡量。在评定过程中, 通常指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最大总均方根误差RMS Error, 在本文中指定为1, 如果控制点的实际总均方根误差超过了这个值, 则需要调整具有最大均方根误差的地面控制点, 在必要时, 选取新的控制点重新计算RMS误差。重复以上过程, 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

对几何校正后的影像进行精度评定, 在陈庄影像上选取了18个检查点 (Check Point, 简称为CHP) , 将其在影像上的坐标和在地形图上的坐标进行比较, 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结果。

由表2的数据进一步计算得到:

因此, 纠正后的影像上检查点的中误差为:

根据工程测量的规范要求[5]可知, 这项精度指标达到了15000地形图图上点位中误差的精度要求。

4 结论

本文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形图更新应用到矿区, 对影像进行处理, 将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进行叠加、判读, 得出如下结论:

1) 将模拟真彩色的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影像融合后作为地形图更新的底图, 有利于提高目视解译的效率, 同时, 将地形图进行分层矢量化, 有利于地形图的分层更新, 减少判读过程中的视觉误差;

2) 更新的每一个过程都应该严格的控制精度, 避免误差的累加, 注重每一步的精度检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精度损失。

3) 采用陈庄矿区2005年遥感影像和2003年地形图进行变化检测, 提取了2003年到2005年居民地、水体、道路变化信息, 试验表明, 采用SPOT5影像更新1:5000地形图, 能满足精度要求, 为矿区地形图更新提供了技术。但对于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应该采用Quick Bird影像或航空影像。

摘要:矿区地形图是矿区进行开采沉陷影响损失评估、土地复垦、地面设施建设等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影像实效性强、成本低、获取方便的优点, 本文利用遥感影像来更新矿区地形图, 验证利用SPOT影像更新矿区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可行性。

关键词:S:POT-5,大比例尺地形图,地形图更新,精度

参考文献

[1]孙华, 林辉, 熊育久等.Spot5影像统计分析及最佳组合波段选择[J].应用技术, 2006 (4) :57-61.

[2]杜培军.遥感原理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郑战辉.陆地卫星ETM+与IKONOS多光谱图像的融合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4.

[4]陈瑞霖.利用快鸟卫星影像进行1:5000地形图更新技术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 2006 (1) :34-38.

地形更新 篇4

房屋竣工测量是在建设工程竣工后, 由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委托测绘单位进行的一项测量工作, 测量成果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批准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由于竣工测量和地形修补测实施目的不同, 在数据标准、测绘的内容和取舍、图幅接边、测绘成果时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导致无法直接利用竣工测量成果直接更新地形图数据, 从而在地形图修补测中需要重新测绘该区域的基础地形、地貌信息, 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重复投入。

虽然房屋竣工测量和地形图修补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主要的要素和内容如建筑物、内部道路、井盖等要素表示上[2], 房屋竣工现状图与地形图差异并不大, 其他差异性问题也可调整, 本文将以数据标准为中心, 实现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和《深圳市1:1000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补测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兼容,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房屋竣工测量CAD成果直接进行信息化建库, 并且能够提取增量信息来动态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2基于CAD数据的增量更新模型的设计

2.1 地物变化的种类

地物更新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新增、删除和修改三种, 各对应多种基本更新动作, 具体分解见表1。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则可以写出三类记录:新增地物记录、删除地物记录、更新地物记录。再进一步分解, 更新操作也可利用删除地物和新增地物两步动作来组合实现, 这样实际所有的地物更新动作可分解为删除地物和新增地物两步来实现 (纯粹的新增地物和删除地物可单列) 。通过提取新增地物记录和删除地物记录即可完整记录地物更新的痕迹。

2.2 基于CAD数据的增量更新模型设计

以CAD为例, 完整收集删除记录和新增记录只需先设置两个独立的图层:一个图层用来存放删除记录 (删除图层) , 一个图层用来存放新增记录 (新增图层) 。在数据修改过程中, 对任何地物的修改, 只需保证修改动作是先删除地物图斑到删除图层, 然后将修改后的地物图斑视为新增图斑存储到新增图层。

借助CAD文件中删除图层中存储的数据, 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图形比对即可提取待变更图斑;再利用新增图层中存储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各对应专题图层, 最后进行数据接边, 数据库的记录即可完成更新。

借助这个思路再进行拓展, 我们就可以利用CAD文件直接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更新, 实现基于CAD数据的增量式更新模型。

3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并增量更新地形图

3.1 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制定

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设计把握三个原则: (1) 竣工专题成果图层归属、代码参考实施细则进行标准化, 需单列的图层可单列; (2) 涉及基础地形的地物图层组织、代码要与实施细则无缝结合; (3) 图层设计体现增量更新的概念。另外本文技术目标是实现CAD数据成果直接建库, 不借助任何第三方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需构面的图层如B层、L层需在CAD环境下提前构成封闭线。

新增要素如未在实施细则中体现, 需参考实施细则的编码规则分别赋予唯一编码, 并纳入实施细则编码体系。

3.2 数据编辑标准动作

为实现利用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增量更新基础地形数据, 在数据标准设计时引入了增量更新的概念, 为能识别增量变化信息, 在数据编辑操作时需严格执行前面提到的更新动作分解, 具体要求包括:

1) 新增的地物存储在新增地物图层。

2) 删除的地物存储在删除地物图层。

3) 对任何地物要素的修改, 先删除历史地物到删除地物图层, 然后将修改后的地物要素视为新增地物添加到新增地物图层。

增量式更新模型的标准更新动作可总结如图1所示。

3.3 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入库

(1) 数据库中的图层设置

数据库中的图层设置和CAD环境下的图层设置类似, 每个专题图层又分别对应一个历史图层, 各专题图层存储最新的数据信息, 而发生变化的历史图斑则全部被筛选删除到历史图层。

在数据库中, 删除图层可不单列, 需删除的地物图斑可与现势图形一同存储在专题图层中, 在数据使用时, 只需利用时间属性进行简单筛选即可。

(2) 图层属性字段设计

为实现对历史版本数据的回溯, 各个要素图形都需要有一个有效时段的概念。为此模型对各个专题图层分别添加了三个属性字段, 分别是产生时间、变更时间和元数据, 其中产生时间和变更时间对应要素的有效时段, 即要素在哪个时间段它是存在并且有效的。元数据属性主要是作为索引字段存储一些附属信息, 如数据生产单位、数据提交时间、数据变更时间等。

(3) 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和地形图变化增量信息的提取

房屋竣工专题数据成果在CAD环境已经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直接读取各图层数据并写入数据库中即可。就地形图增量更新而言, 发生变化的历史图斑;主要对应的是各专题图层*D (删除地物图层) 中存储的数据;更新变化后的现状图斑, 主要对应的各专题图层*A (新增地物图层) 中存储的数据, 这两类信息即作为增量文件, 用来完成数据库数据增量更新。

4更新实例

某一房屋竣工测量项目, 红线范围内面积63733.29平方米, 红线范围内共有房屋16栋。实验步骤如下: (1) 按照新的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 在CAD环境下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提前购买的图层需构成封闭线, 统一图层和代码后进行数据质检。本次实验对数据入库逻辑进行了简化, 红线范围内的所有要素都认定为新增要素, 在增量更新地形图时红线范围内的历史地形数据全部删除并替换成现状地物;红线范围外25米外的地形要求做增量更新, 用删除图层和新增图层来完整记录数据变更轨迹。图2为数据标准化的CAD成果; (2) 利用研发的入库软件, 自动读取CAD每层的数据并写入GIS数据库, 自动提取更新地形图所需的图层 (如建筑基地、内部道路、管线等) 增量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3) 自动进行数据接边; (4) 进行数据入库质检;图3为入库后的成果, 红色的为红线范围。

5结语

利用房屋竣工测量成果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成本低、现实性强, 但客观上规划竣工测量成果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城市的变化, 如违法违章建筑、城市拆迁、园林绿化和土地平整等, 因此动态更新还应与局部全面修测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有效的地形图更新机制[1]。

另外竣工测量还包括市政竣工、拆迁竣工等类型, 在标准制定方面还需要各有侧重, 核心设计思路可参考本文的数据标准并且体现增量更新的概念, 另外还需要解决数据融合利用方面的政策瓶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竣工测量成果和地形图成果的综合利用。

摘要:为解决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和地形图成果的数据共享问题, 重新梳理制定了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 并引入增量更新的概念, 不但实现房屋竣工测量CAD成果直接建库, 而且能够提取地形增量变化信息动态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最后用实例对标准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CAD数据,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地形图,增量更新

参考文献

[1]罗和平等, 竣工测量成果应用于地形图更新的分析探讨[J].城市勘测, 2010 (5) :131-134.

[2]宋延杭, 王川, 李永宣.ObectARX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

地形更新 篇5

为了使城乡建设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确化、信息化, 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测绘资料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看, 各大城市都已淘汰模拟地形图, 基本完成了对地形图的全面数字化, 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若想对现有数字化地形图全面更新, 利用以往的更新地形图方法, 无论从更新的生产周期方面 (其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地形要素的变化速度) , 还是从更新所需成本来看 (其经费相当可观) , 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利用当前以“3S”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新技术, 选择新方法更新地形图已迫在眉睫。

数字化地形图把地面实况分为水系、交通、居民地、地貌、植被和境界等几大类别。就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 地物要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交通、居民地和植被三个方面, 而地形地貌一般变化缓慢, 多数地区不必更新, 可保持原来的地形数据。所以不需要把地形图更新工作建立在立体模型下进行数据采集, 而是在原有的数字化矢量图的基础上, 叠加现有的正射影像图, 直接更新变化的地物要素。实践证明此方法可行, 且事半功倍。

2 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对正射影像数据的要求

哈尔滨市1:2000彩色正射影像图是利用适普公司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制作的。利用正射影像更新数字化地形图, 地形图更新的精度取决于正射影像的质量和精度, 所以必须保证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的正确性。

2.1 航测资料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需按照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其中对航摄比例尺的选择为成图比例尺的4~6倍。我院航摄采用1:8000比例尺, 扫描分辨率为25 u, 地面分辨率为0.2米。

2.2 平面精度

在每幅正射影像图上选择一定数量的特征点, 与数字化地形图上的同名点相比较, 来查看其平面精度。具体要求见表1。

2.3 DEM精度

正射影像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对扫描处理后的数字化航空像片, 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 裁切而生成, 所以还要保证DEM的精度。

我院的DEM数据是在现有数字化地形图高程数据成果的基础上, 编辑整理, 利用Geoway软件将高程点赋值, 再进入Geo Tin平台, 构建三角网, 从而生成DEM, DEM的精度确定为2.5m格网间距。

3 利用正射影像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分析

地形图的精度是地形图测制和更新的一项重要指标, 必须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因此在利用正射影像更新地形图之前, 先就其能否满足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作一下精度分析。

在地物密集的建成区 (1:1000比例尺) , 通过影像重采样, 在重采样影像上分布均匀地选取20个检查点, 将其在影像上的坐标和

地形图上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

同样, 因为1:1000数字化地形图自身存在误差, 所以式 (3) 中的点位误差由两部分构成:1:1000地形图上单点定位的误差m1和影像上单点定位误差m2。根据1:1000地形图单点定位的绝对误差为图上0.5mm, 即0.5米, 因此正射影像上单点定位的绝对误差为:

此项精度达到了1:1000地形图图上单点定位的绝对精度要求 (±0.5m) , 同理, 此项精度也能满足1:2000地形图图上单点定位的绝对精度要求 (±1.0m) , 这表明采利用分辨率为0.2米的正射影像完全可以对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更新。

4 与常规地形图更新方法相比较, 利用正射影像快速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优越性

结束语

利用正射影像, 对大范围的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快速更新是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改变传统地形图更新模式的一种尝试, 我院在此基础上, 还利用竣工测量资料对地形图进行局部实时更新, 动态维护, 力争使地形图的更新速度与城市发展同步。

摘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成果正射影像, 快速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 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探讨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及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正射影像,数字化地形图,更新,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宏军, 马永生.地形图更新方法初探[J].测绘通报, 2004, (7) .

【地形更新】推荐阅读:

地形测绘07-15

地形控制05-17

地形地势05-21

地形处理05-30

地形设计07-02

地形影响07-24

地形模拟08-06

地貌地形09-07

地形绘制09-14

地形模型11-20

上一篇:经济正义下一篇:教育生态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