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

2024-05-21

地形地势(通用4篇)

地形地势 篇1

1 猪场应在较高地势

猪场场地选择较高的地势有利于场区污水、雨水的排放, 由此而产生的有利影响是猪场建筑时排水设施的投资相对减少, 场区内湿度相对较低,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蚊蝇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受到限制, 猪舍环境控制的难度有所降低, 卫生防疫方面的费用也相对减少。

2 猪场应有一定坡度

平原地区很多场地是平坦而向阳的, 但是山区和丘陵地区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 坡度大小。坡度过大必然增加施工难度, 对生产管理、运输不利 (例如妊娠母猪的摔跌会导致机械性流产) 。 (2) 背阴的场地会因缺少太阳辐射或湿度过大导致猪的健康状况恶化和生产性能降低。因此, 在没有足够大的平坦场地可供选择时, 坡度在20%以下, 避开风口、向阳的东南或南向缓坡地带可以作为考虑的地点。

3 猪场地形

场地的优劣还与地形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涉及到地形的开阔与狭长、整齐与凌乱以及面积大小三个方面的问题。开阔的地形对猪场通风、采光、施工、运输和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有利, 而狭长的地形不仅影响以上诸方面, 而且会因边界的拉长对建筑物布局、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增大难度。

4 猪场面积

场地面积也很重要, 多数的设计者会首先考虑场地面积的大小, 但有时也会因考虑不周或因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选择了过小的场地, 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牺牲卫生安全必要的建筑物间距, 导致的后果是猪的生产安全受到各种潜在的威胁, 例如通风、采光、防火、疫病隔离等方面普遍受到影响。另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设计者只考虑了当前建场的面积需要, 没留余地, 有时会对未来猪场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生素C注射液10~20ml一次肌肉注射, 50%的葡萄糖溶液100~150ml一次静脉注射。1次/d, 连续3~4d。葡萄糖溶液加温到39℃, 静脉注射要缓慢进行。

2.2中药熟附子30g, 干姜、炙甘草20g, 共研成细末, 开水冲, 加适量红糖, 候温让患猪一次自饮或以胃管慢慢投服。1剂/d, 连服3剂。

3典型病例

2008年12月8日, 山河乡某养殖户一头在水泥圈饲养的哺乳母猪, 发病已数天, 前来求诊。笔者临床检查所见, 患猪体质较弱, 反应迟钝, 肛门测温35.8℃, 耳、鼻、四肢俱凉;被毛粗乱, 不喜站立, 蜷卧寒颤, 乳汁少, 不愿让仔猪吮乳, 8头20日龄仔猪饿的叽叽叫;大便正常, 小便少, 结膜苍白, 诊断为低温症。治疗:先肌肉注射10%的樟脑磺酸钠10ml, 肌肉注射10%的维生素20ml,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120ml。然后用开水冲研成粉末的熟附子30g, 干姜、炙甘草各20g, 候温慢慢灌服。嘱畜主猪栏要温暖, 垫料加厚。次日复诊, 患猪体温上升到37.2℃并能在猪栏内自由走动, 食欲增加, 恢复

地形地势 篇2

执教 黄薇 评析 袁书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请同学们翻书P.33、P.34。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

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

(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

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

生:相对高度小。

(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

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

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相对高度。

师:对。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

生:山地和平原。

师:对。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四周高,中央低。(师填表,并绘图)

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

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师填表),像脸盆一样。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

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

1.特点:(板书)

(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

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

(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师:大体可分为几级?;。

生:可分为三级。

师: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评:利用幻灯片分解、组合,将死图变活,逐步展示,符合认识心理过程。

这是第二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二级)。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米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是第三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三级)。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

生:地形剖面图。

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师:我国为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震动世界的著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

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

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

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

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地。

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

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逐步引导推理。

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师:这些都对。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

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

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

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

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

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

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

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大陆架概念。概念:(板书)

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

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书)

②深度不大。(板书)

③坡度平缓。(板书)

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

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

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

2.五种地形的区别。

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

4.大陆架的概念。

评:让学生明确重点所在。

六、课后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

(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

(3)大陆架的概念。

2.请大家在表中空格里填上有关的内容。

评:设计此表用作小结,简明扼要,方式较新。

总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发扬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巳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生趣——爱学——增知——长智——修德,教学环节运用得当。学习目标全面落实,且合理、自然,国情国策教育有机融合在知识教学之中;学习目标的层次掌握恰当,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分明,比重合宜。是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都较好的一堂课。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设计新颖、简明、达意,教与学兼而用之,并利用电教手段。化死为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可予推广。

地形地势 篇3

关键词:地理复习课,学习方法,《地形与地势》

如何使每节地理课的复习更有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 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一堂好的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体会以《地形与地势》的复习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

一、依据课标和教材,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 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组成和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依据课标理清知识脉络, 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一是要理清地理各要素的知识结构, 理清地理各要素的知识结构主要指理清各要素包括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是要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 分析并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使地理知识显得简约, 富有概括性。

《地形和地势 》这一节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而且是认识和学习其他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与其他章节内容有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 而且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其他地理知识, 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会利用地图认知地理环境。 这部分内容是考察重点, 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课标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是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难点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运用地形地势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容相对简单但多而杂, 所以我设计了课堂学案, 利用讲练结合、竞赛形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并以典型例题的形式指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为基本教学模式

复习课的内容大多属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对于知识的掌握, 学生往往会有两种缺陷:第一种是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第二种是虽然有充分的知识, 但是不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缺陷, 学生对复习课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会有厌倦、注意力分散这些现象。 一节课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对于复习课, 这一点尤其重要。 教师首先将围绕考点目标的知识呈现出来, 让学生将简单的概念和知识点形成记忆, 然后精心组织习题, 习题的组织一定要针对复习内容, 并且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梯度, 结合考试要求, 让学生通过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同时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习题绝对不能简单地从各种资料中借用, 一定要创新;习题要将课堂复习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高度综合, 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练习,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地讲授。 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精讲, 才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地形和地势》的复习中, 主要利用讲练结合的模式, 我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框架, 以区别几个相似的知识: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山地和山区等, 然后在课堂学案上, 指导学生完成地形区和山脉及阶梯界线的填注, 随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抢答, 看哪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出地形区和山脉, 及时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又复习巩固主要知识。 利用典型的例题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指导学生利用有用信息解答问题及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读我国东西向 (沿32°N) 地形剖面图, 回答问题。

(1)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D.横断山脉

(2) 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

A.横断山脉B.四川盆地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

(3)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B.中部高, 四周低

C.东高西低, 呈阶梯状分布D.中部低, 四周高

(4) 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 (“ 有利于” 或“不利于”) 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指导学生认真读图, 提取图中的有用信息, 特别要注意的是东西向 (沿32°N) 地形剖面图。 通过教师精讲, 结合学生练习, 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从学生反馈信息也表明掌握情况良好。

三、重视地图的使用, 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复习和记忆, 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学生结合地图记忆, 这样他们记的知识不是死的, 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运用地图进行复习时, 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图, 我经常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地图, 想每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 另外, 在学生记忆时还要鼓励学生动手画随手图, 不要求画得特别准, 可以画简图, 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 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在《地形和地势》中就考虑合理利用各类图解决问题, 如利用“中国地形区的分布”和“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归纳地形特征;利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和“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势特征;通过学生在地图上填注地形区和山脉的名称, 动手画出三级阶梯的界线, 明确地形区和山脉的位置及阶梯界线, 由此加深对该部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记忆。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把复习知识落到实处

无论哪一门学科, 老师讲得再好, 学生不学或学生学习不力, 那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所以我认为地理复习, 三分靠讲, 七分靠管, 如果管理不到位, 将会事倍而功半。 因此在复习开始阶段, 在课堂上主要的知识要及时督促学生记笔记;另外实行每节课抽查制度, 每节课都会抽查5至8个学生, 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 使学生有压力, 从而产生动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在提问时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有成就感, 那他就有学习的动力。 此外,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完成相应的练习, 并做到全批全改,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讲评时普遍的错误进行知识的补缺补漏, 个别学生进行面批面授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标注, 并做好解题思路的记录, 整理错题集, 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篇4

本节内容有三点:一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形复杂多样”,三是“山区面积广大”。教学之后,结合“国培”学习的理论指导,反思如下:

一、处理教学重点方面:

1、学习《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后,我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的思维转换,由地图入手,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图的指导阅读,学生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内容掌握较快,基本上能理解三级阶梯的高低不同,教学效果明显;

2、根据《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地形的特征,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地形的特征,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很快找出五种不同地形类型。

3、让学生制作小模型,注明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掌握牢。

二、难点突破方面:

1、通过制作模型,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山脉的地形分布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学生先掌握了我国地形总体特征后,理解我国五种地形比例,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就比较容易,费时较少;

3、在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时,抓住山区特征去分析“自然灾害”,抓住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对“交通”的影响去分析我国贫困县的分布,学生感受真切实在。

三、教学方法方面:

运用图导法,学生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效果明显。

四、不足之处:

上一篇:再生策略下一篇:创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