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高速

2024-11-01

大广高速(精选4篇)

大广高速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国内桥梁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大跨径桥梁, 上部结构采用悬浇刚构箱梁, 本文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 以悬浇刚构现浇段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悬浇刚构,现浇段,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大广高速公路 (粤境段) 良口流溪河1号大桥分为左右两幅线路, 左线中心桩号为ZK140+824, 起止里程为ZK140+589.5~ZK141+211.5, 孔跨布置为:3×40+ (72+125+72) +5×40+1×30m;右线中心桩号为K140+795, 起止里程为K140+560.5~K141+249.5 (接大江里特大桥0号墩) 孔跨布置为:3×40+ (72+125+72) +6×40+2×30m。

2施工方案

2.1主要施工方案

主桥0#块采用墩身预埋托架施工、箱梁采用菱形挂篮悬浇、边跨现浇段采用在墩身及盖梁上安装牛腿托架施工, 引桥T梁采用预制场集中预制和架桥机架设, 预制梁先简支后浇筑连续段混凝土, 并施加预应力束形成连续T梁。主桥箱梁0号节段长10m, 混凝土376.4m3, 箱梁主体落在空心墩墩顶实心段上, 悬臂段采用托架施工;两边跨各有4.28m的现浇段, 现浇段在6#墩和9#墩上采用预埋托架施工, 边跨合拢与中跨合拢段为吊篮现浇, 其余各跨由挂篮悬浇施工, 梁体自0号节段左右各划分为17 (中16) 个悬浇段对称布置, 节段长度分别为3m、3.5m和4m, 中跨合拢段长2m, 边跨合拢段长度2.0m。梁段最大块重为205.1t, 最小64t。箱梁腹板厚度1~5#梁段为0.85m, 5~6#梁段由0.85m渐变0.7m, 7~11#梁段为0.7m, 11~12#梁段由0.7m渐变0.55m, 12~18#梁段为0.55m。

2.2现浇段施工方案

由于良口流溪河1号大桥桥位处地形陡峭, 且与黄龙带隧道相连, 须黄龙带隧道形成运梁通道后方可进行引桥的架梁及桥面系施工, 导致6#墩边跨现浇段施工时须配重, 保证墩身的平衡。

2.2.1托架方案选定

流溪河1号大桥主桥边跨现浇段 (6#墩和9#墩) 19’号块施工, 采用在墩身上预埋下排钢牛腿和盖梁上预埋上排刚牛腿, 在牛腿上安装贝雷梁片作为托架, 利用托架施工现浇段。边跨现浇段19’块梁体长度4.28m, 支座中心线距离梁端0.6m, 梁段体积92.1m, 重量239.5t。

由于原设计流溪河1号大桥6#和9#墩断面尺寸不一致, 6#墩左幅墩身尺寸7.0×4.0m;6#墩和9#墩右幅墩身尺寸7.0m×3.4m;6#墩右幅墩身尺寸7.0×4.0m, 因此需要设计3套托架。

2.2.2托架预压及验算

边跨现浇段托架与0#块托架一致, 均需要先预压消除托架非弹性变形, 检验托架的稳定性能, 并测出托架在墩顶构件施工时的弹性变形, 为设置支架预拱度提供依据, 需对支架进行荷载预压, 预压重量等于托架承受梁体重量的120%。边跨的6#和9#墩顶托架预压与0#块施工托架预压一致, 均采用沙袋进行预压。

2.3现浇施工

现浇段配重:根据原设计图纸, 边跨现浇段19’块梁体长度4.28m, 支座中心线距离梁端0.6m, 梁段体积92.1m, 重量239.5t。该节段实心段长1.8m, 全部位于盖梁上部, 仅2.48m空心段位置支架系统上。该空心段梁体重量为145t, 在现浇段施工时, 需要同时在对应侧增加相应配重。根据现实实际施工情况, 拟采用水箱配重或采取堆放钢筋配重。

在边跨现浇段浇筑混凝土时, 同时在对面增加配重, 配重G从0到145t, 根据浇筑混凝土时的进度, 每浇筑完成一车混凝土 (8m3约19t) , 相应增加配重19×145/239.5=11.5t。如果选定采用水箱增加配重, 则每灌注一车混凝土, 配重增加11.5m3水;若选用钢筋增加配重, 则每灌注一车混凝土, 采用塔吊吊装11.5t钢筋, 平铺在支架平台上。

2.4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优化原因

根据原有施工方案, 在边跨现浇段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 需要同时在对应侧增加相应配重, 保持墩身两侧受力一致, 保证墩身质量。原有的配重支架平台也跟现浇段支架平台一样, 在墩身和盖梁上预埋牛腿钢板, 安装钢牛腿后搭设配重平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 左右幅同时施工, 现场没有足够的贝雷梁, 为方便现场施工, 缩减施工成本, 利用现场已有的资源, 在考虑到施工安全和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对连续梁现浇段配重支架进行优化补充。

2.5边跨现浇段配重支架方案优化

配重端钢牛腿支架系统进行调整, 上排牛腿 (Ⅲ型钢牛腿) 2个仍然安装在盖梁上, 下排2个钢牛腿 (Ⅱ型钢牛腿) 由于没有墩身预埋钢板, 只能采用墩身上预留的ф16cm穿心棒孔 (盖梁施工专用) , 利用ф14cm的钢棒作为下部支撑。

在埋设盖梁上排牛腿 (Ⅲ型钢牛腿) 时, 左右牛腿埋设间距垂直桥向6.3m (下部墩身穿心棒孔间距一致) 。下排钢牛腿上连接的2[32a槽钢作为斜撑 (夹角29°) 与上排钢牛腿连接的2I40a工字钢焊接成整体, 斜撑2[32a槽钢垂直高度保持原有高度355cm不变。钢棒距离墩顶距离为150cm, 钢棒与槽钢斜撑的连接采用专用钢盒。上排牛腿以上保持原设计不变, 在2I40a工字钢支架上安装长18m的贝雷梁片3组 (单侧) 间距60cm作为垂直桥向的主梁, 在主梁上铺设10×10cm方木并在方木上铺设竹胶板形成托架平台 (配重) 。

由于保持原设计的结构尺寸不变, 只改变了下排钢牛腿的固定, 原方案设计为16根φ28的U型螺栓, 现在为1根φ140的钢棒, 整个受力检算只需要对钢棒的最大剪力和弯矩进行检算。

根据原方案检算数据, 下排牛腿最大剪力:

Qmax=776 (kN) , 现采用φ140的钢棒进行检算弯矩和剪力。

钢棒处的最大弯矩:

Mmax=776×0.2-430×0.185=75.65 (kN.m)

最大剪力:Qmax=776 (kN)

φ140的U型螺栓有效直径按φ140㎜计算, 应力为:

(合格)

根据验算, 采用140mm钢棒代替下排牛腿做支架系统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支架验算

3.1计算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1=2.5 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荷载:q2=2.0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3=2.0 kN/m2;

模板支架自重荷载:q3=2.5 kN/m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荷载:q5=26 kN/m3。

3.2支架受力验算

3.2.1腹板处10×10的底模方木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m, 间距为0.3m:

3.2.2底板处10×10的底模方木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m, 间距为0.3m:

3.2.3翼板下支架验算

⑴翼板处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9m, 间距为0.3m:

⑵翼板处10×12方木受力计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9m, 间距为0.9m:

支点压力:P=0.9×6.6=6 (kN/m)

用SAP2000计算, 最大弯矩Mmax=1.38 (kN.m) , 最大剪力Qmax=7.4 (kN)

⑶翼板下立杆 (φ48×3.5㎜) 受力验算

P=19.4 (kN)

计算长度:

l0=1.0×L=1.0×1.2=1.2 (m) (两端铰接)

回半径转:i=0.0158 (m)

长细比:λ=l0/i=1.2÷0.0158=76

弯曲细数:查表得ψ=0.744

3.2.4贝雷梁受力验算

贝雷梁受到碗扣支架立杆的压力和自重, 以荷载最大的贝雷梁进行验算。

用SAP2000计算, 最大弯矩Mmax=276 (kN.m) , 最大剪力Qmax=191 (kN)

最大挠度fmax=4㎜。

3.2.5对钢牛腿进行受力验算

⑴2I40a工字钢受力验算:

用SAP2000计算, 最大弯矩Mmax=197 (kN.m) , 最大剪力Qmax=462 (kN)

最大挠度fmax=2mm。

⑵斜撑 (2[32a槽钢) 受力计算

斜撑 (2[32a工字钢) 受到的轴向压力:

P=898 (kN)

计算长度:

l0=1.0×L=1.0×4.05=4.05 (m) (两端铰接)

回半径转:i=0.118 (m)

长细比:λ=10/i=4.05÷0.118=35

弯曲细数:查表得ψ=0.943

⑶钢牛腿受力计算:

(1) Ⅲ型钢牛腿验算

钢板及焊缝的最大弯矩:Mmax=112 (kN.m)

最大剪力:Qmax=338 (kN)

φ28的U型螺栓有效直径按φ26㎜计算, 应力为:

(2) Ⅱ钢牛腿验算

将斜撑作用于钢牛腿上的力分解为水平力F1=430KN, 竖向力F2=776KN, 如图1。

钢板及焊缝的最大弯矩:

Mmax=776×0.14-430×0.193=26 (kN.m)

最大剪力:Qmax=776 (kN)

U型螺栓处的最大弯矩:

Mmax=776×0.145-430×0.185=33 (kN.m)

最大剪力:Qmax=776 (kN)

φ28的U型螺栓有效直径按φ26㎜计算, 应力为:

4结束语

通过优化原方案中配重端钢牛腿支架系统, 改变了下排钢牛腿的固定方式, 简化该支架系统的安装步骤, 现场施工进度得到更好的控制, 为保证两侧边跨现浇段尽可能同时一次性浇筑提供有利的条件, 使其混凝土龄期相同。减少高空作业施工的工程量, 更便捷的施工方案, 有效地提高现场的管理效率及管理目标, 达到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大广高速 篇2

根据新丰“【2013】2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S01项目部上下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安全生产管控。S01项目部决定,立即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深入排查整理危险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现将S01项目部安全隐患治理排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部立即开展安全质量检查。

项目部严格落实集团公司10月8日下发的“公司安质225号”《关于切实做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1 月25 日下发的《关于立即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新丰建管处12月3日下发的“【2013】2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的同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持续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S01项目部年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S01项目部顺利完成年底施工任务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项目经理带领项目部安全生产小组结合实际、亲自布置、亲自督促、亲自检查,集中精力抓好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隐患的整改工作。

二、整治重点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1、高处作业施工。高墩柱、盖梁施工严格落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认真落实起重机械和脚手架安装、搭设、验收、使用、拆除等安全管理程序,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检,不适于高空作业的工人予以调换岗位,对不遵守高空作业劳动纪律的人员,予以教育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罚款。

2、安全用电。严格落实经审批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电工持证上岗;配备劳保及安全防护用品;检查电器设备接地、线路负载和老化情况满足安全用电要求;配电箱、配电板、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完好情况良好;“一机一闸一漏” 落实情况到位,确保临时用电符合技术规程要求,对于违反用电安全的作业面,进行拉闸限电,整改完毕,经专业电工检查合格后,恢复供电。

3、隧道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到位;控制安全步距,合理安排施工步序;规范监控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做好预报预警。全面排查掌子面、仰拱、初支安全质量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有序可控。目前,九连山隧道右线因洞内坍塌,已经对坍塌段进行回填反压,洞内专人值班,警戒线内,严禁人员入内;九连山隧道左线掌子面已停止掘进,换拱段也已加强支护,正按照技术交底方案有序换拱,二衬及时紧跟保证安全,工班长、安全员跟班作业;李屋排隧道右线二衬已完成,左线已经全线贯通,仰拱已经施工完成,二衬、洞门正在加紧施工。

5、路基施工。检查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状态,落实施工机械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专人指挥,认真执行施工机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目前标段内路基填筑已经基本完成。

6、基坑作业。根据土质和施组方案,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基坑坑壁、陡坡安全。落实基坑施工安全作业管理规定,进行安全教育,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目前基坑作业,还有4个,也已基本完成。

7、起重机械管理。重点做好设备的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各种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有效可靠;要做好塔机、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等设备基础的检查监控,提高设备的防风及防坍塌的能力;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必须要悬挂注册铭牌,租赁、安装、使用等环节必须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严格执行验收和登记制度。施工现场3台吊车,全部经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有持证人员操作;梁场的龙门吊正处于陆续进场拼装阶段,已在河源市特检所办理告知手续。

8、人工挖孔桩。严格控制护壁质量,执行技术交底要求,保证强度、厚度、连续性;起吊机基底必须硬化,厚度根据基底情况5-10㎝,以保证稳定性;每个班上工前必须先检查围岩护壁、卷扬机钢丝绳、漏电保护器等是否正常良好,确保安全后下井工作;加强爆破作业的参数控制和安全管理,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目前,我标段仅剩7个人工挖孔桩在施工且进度过半,我们将继续加强管理,保持好人工挖孔桩的安全生产状态,坚持到底。

9、做好防中毒工作。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定点分类存放,设有明显标识,并有专人负责。宿舍与存放易燃、易爆的仓库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配备安全可靠的防护用具。宿舍门窗玻璃要完好,正确使用取暖设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宿舍内严禁使用炭火取暖,严禁乱拉、乱接用电设施,防止发生烟气中毒和火灾事故。

10、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冬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易发生火灾事故,要重点做好作业区、生活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仓库、配电

设施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行重点防范、重点监控,排除火灾隐患。要合理有效地配置灭火消防器材,对标段内灭火器进行全面排查,16个过期失效灭火器已经更换。

11、强化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完善现场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值班制度,落实抢险救灾人员、设备和物资。

三、突出防范重点,狠抓冬季施工安全控制。

目前已进入冬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大风等恶劣天气多,生产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针对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以防冻、防滑、防火、防风为防范重点,认真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起重机械设备、高空坠落、深基坑、高大模板、隧道工程的专项治理,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登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滑鞋、防护手套等防滑、防冻用具;拆除水平、立面防护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4级以上大风禁止塔吊安装、顶升作业,6级以上大风禁止吊装作业和高空作业;在绑扎、起吊钢构件用的钢索与构件直接接触时,应设防滑隔垫。检查吊物钢丝绳有无破损、U型卡是否锁紧,吊钩保险是否有效;龙门吊作业时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吊装物件捆绑牢固、吊点安全可靠。

四、加强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项目部继续加强火工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防火工品丢失、被盗及各类事故的发生,维护安全形势稳定。具体做法如下:

1、职责分工

⑴、火工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进出库台帐、撤库由物资部门负责;

⑵、现场的爆破作业方案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编制、论证和审定; ⑶、现场爆破作业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管并负责监督剩余火工品的回收;

⑷、运输押运员、库房保管员、现场监控安全员必须使用正式职工并具备能力履责。

2、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全力做好火工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火工品的安全管理,对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项目部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涉爆人员站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积极主动、全面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3、突出重点,加强检查,严防火工品丢失、被盗及事故发生。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检查重大隐患的整改完成情况,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要求,坚决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⑵、完善火工品库房的“人防、技防、犬防”措施。完善监控系统,认真检查并修补破损的库区围墙和库房门窗;严格执行库房“双人双锁”制度;加强保安昼夜巡逻及对进出库区人员的检查,严防火工品丢失、被盗。

⑶、完善并严格执行火工品入库、领取相关手续,对每批火工品的入库、领取数量及编号要认真记录,每批领取必须同时有使用部门负责人和库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将安全责任

逐级落实到人。

⑷、加强对火工品使用、退还过程的管理。对现场火工品使用量、剩余量及对应编号要认真记录,并与领取量核对无误后,由当班负责人签字确认;当天使用剩余的火工品当天退送至火工品库,库房管理员对照退还单据,对每批退还火工品的数量及对应编号进行认真清点后记入台帐,并由库房当班负责人签字确认,做到日清日结。形成严密的闭环管理,严防火工品在使用、退还过程中流失。

⑸、加强对火工品储存、使用环节的检查和监督管理。全程监控火工品流转和使用情况,堵塞管理漏洞。

大广高速 篇3

【关键词】大广坝水电站;监测;折光;仪器检验;抛石护坡;白蚁防治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大广坝水利水电站工程位于海南省西部东方市境内昌化江中游。该工程具有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电站在系统中承担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的任务。 枢纽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498km2,正常蓄水位140.00m,汛期限制水位140.00m,水位相应库容14.95亿m3。枢纽工程拦河大坝(混凝土坝、土坝)为1级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入库洪峰流量31800m3/s,水库设计洪水位140.07m;可能最大洪水校核,入库洪峰流量46000m3/s,校核洪水位141.97m,水库总库容17.1亿m3。水电站大坝布置型式是河床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两岸为均质土坝,大坝全长5842m,其中河床混凝土坝长 719m,坝顶高程144.00m,最大坝高57m;两岸土坝全长5123m,左岸土坝坝顶高程145.00m,右岸土坝坝顶高程144.50m,土坝最大坝高44m,土坝上游面是块石抛石护坡,下游面是草皮护坡。河床溢流坝段安装16扇16m×14.5m(宽×高)的泄洪闸门,水库水位140.07m时,16孔全开下泄流量为29066m3/s;当水库水位达到校核洪水位141.97m时,16孔闸门全开时最大下泄流量为35685m3/s。该工程于 1990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正式开工,大坝自93年12月9日下闸蓄水,93年12月29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至95年3月29日,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1.2土坝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广坝水电站建成后,土坝运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土坝的变形监测和内部观测,土坝上下游护坡的维护,土坝白蚁防治等。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土坝变形监测易受到自然条件、人为等外界环境干扰,给资料整理与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土坝上游抛石护坡遭受强台风淘刷后,发生较大面积的抛石滑坡;下游草皮护坡白蚁难以根治。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在某些水电站土坝中存在,它们影响土坝监测的精度,影响土坝的安全运行,现在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经验供参考。

2.土坝监测的影响因素

大广坝水电站土坝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土坝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观测。大坝垂直位移采用精密水准法,仪器为Ni002水准仪。水平位移观测则采用在下游观测墩上安置TCA2003全站仪测边距法。内部观测主要有渗透压力、基础扬压力、浸润线、地下水、渗透流量、土压力、土位移、坝体倾斜、内部分层沉陷等,全都实行了自动化观测。

2.1自然条件影响

大广坝坝区气候属亚热带型,高温多风多雨。用视准线观测大坝变形时,最易受风和折光的影响,给观测带来误差。大广坝左土坝长2792m,右土坝长2331m,采用单一的视准线无法观测,原来设计采用连续视准线观测,该法的特点是每一测点都要求安置仪器观测小角,然后观测某点相对于其前后两点为基准线的偏离值,如此连续观测,最后通过公式解算出各点的实际偏离值,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由于观测过程中每一的测点的各种误差(瞄准误差、对中误差、折光误差)对下一测点都有影响,仪器经多次搬动后,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其表现在有个坝段向上游移动,有点坝段向下游移动,有时移动量达2cm-3cm,过程线跳动厉害,无规律可言。后来改用精度较高的ME5000测距仪测距法得以解决。在土坝下游建若干的观测墩,在观测墩上安置ME5000,以观测坝顶测点与观测墩之间的距离变化来确定大坝的水平位移。而在风力和雾气的影响下,ME5000测值误差还是有所偏大,所以采用ME5000测距仪观测时,一般选择天气情况较好时观测。

2.2人为因素影响

大广坝观测设施,为了防止锈蚀,用铜质的材料较多,有时被砸毁卖掉,恢复后资料失去连续性。左岸土坝的垂直位移观测点、水平位移观测墩,内观观测房,土坝引张线,双弦标,土坝自动化观测电缆等曾被人为地砸毁、挖掘和盗窃。土坝水平位移观测墩和土坝自动化观测电缆多次恢复后又被破坏。在道路面上或附近,也易受到车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很难保证资料的连续性、长期性以及稳定性。后来大力加强了对观测设施的防盗及保护,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是难以杜绝人为因素有意无意的影响,给观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折光影响

视准线和大气激光量测大坝变形时,受折光影响较大。折光是这类观测中主要误差来源之一,这一问题在观测界已取得共识。大广坝水电站土坝变形监测,由于使用的观测仪器大多是光学仪器,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折光的影响,其结果表现在数据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摆动,就是同一时间的观测数值都会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差值。因此,在这类项目观测时,为了避免折光的影响,一般都是选择阴天和早晚等水平折光较小的观测时间进行或取不同观测时间的平均值来抵消折光的影响。

折光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是明显的,而对垂直位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土坝垂直位移观测时,整个路线其环境和条件不可能一样,因折光的影响也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在通过对土坝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分析后发现,其数值摆动与季节、观测时间、观测路线及不同的观测者等情况有关。针对这些情况,土坝垂直位移观测采用如下措施:A.将原来路线由二等改为一等水准测量,并合理撤除部分线段(共减少了9Km长的观测路线)。B.改变观测方法,选择阴天或早晚的观测时间进行作业,并且往返测时奇偶测点均测,然后取其均值。C.工作基点至测点之间观测路线较长的转点做永久固定点,以提高观测精度。这些措施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4仪器因素影响

大坝变形监测中各个项目都配备了各种仪器。如垂直位移观测的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Ni002,DNA03电子水准仪,精密测角仪T2000或T3000,TCA2003全站仪或ME5000激光测距仪。这些仪器最大的优点是以高精度实现测量自动化。近几年来,观测仪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改善,使实施监测越来越方便,精度也提高不少。由于仪器依赖性强,本身出现的毛病不易发现,也不是我们操作人员能够诊断的。因此,仪器的使用不仅要求观测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避免因仪器的问题而误判大坝的变化。对于这些高精仪器,维护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使用单位不仅要按操作规范维护好,而且要定期送检。检验要由仪器生产单位或国家指定具备其能力的机构来进行。大广坝水准仪Ni002某次送检调试后,观测数据在土坝正常运行下出现跳跃。这说明仪器内在因素对观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土坝上游抛石护坡构造及应用情况

为了适应海南多台风的气候,大广坝水电站以及下游的戈枕水电站土坝上游均采用抛石护坡。大广坝抛石护坡面积共约28万m2,由土工织物布、碎石垫层、抛投块石组成。上游坝坡自上而下为1:2.25、1:2.5、1:3,在高程132m、120m处变坡。高程110m以下,结合施工导流需要,布置堆石棱体,坡度1:2.0。抛投块石在不同的水位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分为110m-120m、120m-132m、132m-坝顶三个级别,其厚度自下而上左坝为0.6m、0.9m、1.1m,右坝为0.7m、0.8m、0.9m,抛投块石下面一层为40cm厚8-50mm粒径混合的碎石垫层。再下面采用铺设土工织物布代替传统的砂石料作为反滤层,土工布为300-400g/m2涤纶质无纺布。设计要求抛石料超弱径含量不大于5%。

1996年9月,11级的18#台风给土坝上游抛石护坡▽126.0米部位带来局部的掏刷,但影响不是很大。1997年6月,对掏刷部位进行了土工布修复和浆砌石补强,自此到了2005年前的这些年份内,大坝受到台风的影响较小,因而受到的破坏也相对较少,土坝的运行条件较好。但2005年第18#强台风 “达维”给大广坝水电站带来极大的破坏,在高水位条件下(库水位139.0m),大坝受12级台风的袭击,极大的风浪造成左右土坝138.5m高程以上的上游抛石护坡大面积滑坡,土坝护坡严重受损。破坏比较严重的范围发生在左右岸两个裹头部位,坝体滑坡总方量达24602.4m3,其中左土坝17711.4m3,右土坝6891.0m3。

2006年5月,土坝抛石护坡完成修复,大坝抛石护坡的修复加固方案主要采取了下列方法步骤:

(1)裹头的土坝部分和接触部分的防渗按原工程设计的结构型式,采用与原设计相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

(2)在高程130m以下实测断面的基础上对抛石护坡进行修复。

(3)修复部位在高程130m以上。

(4)对裹头部位进行强化,通过局部加厚抛石体,改变裹头外轮廓线与坝轴线之间的交角,变原设计的90o交角为150o左右的钝角,避免波能集中。

(5)对修复加固竣工后的护坡进行稳定性复核计算。

2009年后,继续对两岸裹头高程130m以下部位的孔洞采用混凝土埋中小石的方法补强加固,均取得一定的效果。由此可知,抛石护坡经受强台风考验后,对设计缺陷应及时调整并加强薄弱部位的加固工作。

4.土坝白蚁防治

白蚁对水库土坝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指出不仅能破坏护坝植被,更严重的是可引起土坝发生管涌,滑坡等重大险情,直至酿成垮坝的灾难。大广坝土坝下游草皮坡面主要发现的白蚁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飞以及海南白蚁等种类。土坝产生白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坝多依山而建,周山植被茂盛,水库常年蓄水,加之土坝土壤内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宜白蚁建巢,又具有充足的植被纤维和水分,从而促进了白蚁的繁殖,加速了对土坝的危害。每年的4~6月是白蚁婚飞季节,当温度、湿度和气压达到白蚁婚飞要求时,大量的长翅繁殖蚁就会纷纷出飞婚配,这时水库中的月光水面招引白蚁有翅成虫从附近的坡地飞向大坝,使它们在土坝上筑新巢并繁殖。由于上述原因,大广坝水电站土坝白蚁难于根治。

大广坝水电站自发现有白蚁迹象以来,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防治。

(1)投药诱杀。人工在坝上埋设诱杀粉剂,投放于白蚁活动取食处,以避免白蚁对坝体产生新的蔓延危害。

(2)分三步进行人工挖蚁巢。找主蚁路,确定巢向追挖蚁巢,从卫星菌圃追挖主巢。寻找白蚁巢体在地表的指示物和白蚁在坝外周边活动的具体标志—泥被,泥线找寻主蚁路,确定巢向,挖出卫星菌圃追挖主蚁巢。一气呵成挖出主蚁巢,取出主蚁巢,将其销毁处理,清理空巢腔,施药回填夯实。

(3)采用钻孔灌浆毒土法。在选取的范围内按梅花状布孔,可采用机械钻和人工钢锥造孔,孔深约50-60cm孔距大约1.0-1.5m,用灭蚁药剂和泥土混合的泥浆,采用低压、充填式灌浆的方法灌入孔中,药剂通过渗透散布到大坝护坡的表面土层,达到预防生长巢的目的。

土坝白蚁开始防治至今,虽难于根治,但其蚁患面积及蚁巢发展的数量得到控制,逐年减少,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结语

大广高速 篇4

片麻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 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大广北 (大庆-广州) 高速公路湖北段工程所在地为大别山造山带, 属中国中央山系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地质演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次处于板块对接带, 是片麻岩发育的有利部位。在大别山地区, 花岗质片麻岩的分布极为广泛。但是, 花岗质片麻岩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没有得到大面积应用。主要原因是片麻岩属于酸性石料, 其与沥青粘附性能的如何改善一直是阻碍该类岩石在公路工程领域中大面积应用的瓶颈。工程所属地质环境中片麻岩储量丰富, 运输方便,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 片麻岩粘附性能的改善, 片麻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对大广北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 有利于推动片麻岩类酸性集料在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大规模应用, 对于因地制宜的选取原材料、降低对玄武岩等石料的依赖、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特别是对今后的该路养护能节约大量成本。

该文选用活性矿粉和片麻岩为集料, 级配类型为AC-20C。分别选用SBS改性沥青和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为胶结料, 制备沥青混合料, 并进行试验段铺筑。试验段K22+560~K23+160段采用SBS改性沥青, K22+160~K22+560段落采用湖改性沥青。

1实验

1.1原材料

集料:粗集料为麻城厂生产的片麻岩, 石料压碎值18.0%, 洛杉矶磨耗损失18.1%, 表观相对密度2.709 g/cm3, 吸水率1.1%, 针片状11.5%, 软石含量1%。细集料为石灰岩, 表观相对密度为2.754 g/cm3, 砂当量为62.9%, 满足规范要求。

矿粉:以矿物质为原料, 经粉碎细化或添加剂等进行活化处理, 视密度 2.768 g/cm3, 含水量0.2%, 0.6 mm通过率100%, 0.15 mm通过率95.7%, 0.075 mm通过率77.3%, 亲水系数0.5, 满足规范要求。

沥青:沥青有70#道路石油沥青, 针入度 (25 ℃, 5 s, 100 g) (0.1 mm) 68;延度 (5 cm/min) (cm) 128;软化点 (环球法) (℃) 46;薄膜烘箱老化163 ℃, 85 min质量变化0.18%, 针入度比67%, 残留延度 (15 ℃) (cm) 38;SBS改性沥青PG76-22针入度 (25 ℃, 5 s, 100 g) (0.1 mm) 58;延度 (5 cm/min) (cm) 46;软化点 (环球法) (℃) 82;薄膜烘箱老化163 ℃, 85 min质量变化0.24%, 针入度比74%, 残留延度 (5 ℃) (cm) 23;和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TMA-50, 针入度 (25 ℃, 5 s, 100 g) (0.1 mm) 42, 灰分8.2%, 满足规范要求。

1.2配合比设计

试验段为中面层, 采用的级配类型为AC-20C,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调试混合料级配, 最终确定混合料合成级配结果如表1所示。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 初定3种不同油石比, 制备马歇尔试件, 计算体积性能, 确定最佳油石比。采用SBS改性沥青为胶结料时最佳油石比为4.6%, 采用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为胶结料时最佳油石比为4.8%。

2片麻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

在最佳油石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在设计的目标配合比及最佳油石比下, 沥青混合料的各项物理性能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施工

3.1拌合

在混合料出料处安排专人对每盘混合料的温度和质量进行检查, 确保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 拌合均匀;拌和温度SBS改性沥青为170~180 ℃、湖改性为175~185 ℃, 一旦发现花白料、焦料、离析及温度不合格应立即弃掉, 直至合格为止。当混合料温度和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后, 即卸入运料车。

3.2摊铺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 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 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 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沥青或铺热下封层时, 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 在准备好基层之后, 应进行测量放样, 即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 标出混合料松铺厚度。当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时, 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2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 以减少纵向次冷按缝, 相邻两台摊铺机纵向相距10~30 m, 横向应有5~10 cm宽度摊铺重叠。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过程是由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在料斗内, 摊铺温度SBS改性沥青为165~175 ℃、湖改性为170~180 ℃, 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 随着摊铺机前进, 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 随后捣实, 并由摊平板整平。

3.3碾压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 因此, 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应大于10cm, 否则应分层摊铺和压实, 其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3个阶段, 初始碾压温度SBS改性沥青为155~165 ℃、湖改性为160~170 ℃。初压是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 宜采用60~80 kN双轮压路机慢速度均匀碾压2遍, 碾压温度应符合施工温度的要求,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予以适当调整;复压是在初压后, 采用重型轮式压路式或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 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并无显著轮迹, 因此, 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终压紧接着复压进行, 终压选择60~80 kN的双轮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 并应消除在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采用SBS改性沥青和湖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的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施工效果图如图1和图2所示。

4施工时沥青混合料检验结果

4.1混合料性能

片麻岩试验段一共51车沥青混合料, 分别对其中的8车料进行抽样检测, 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4.2燃烧炉试验结果

对现场抽样检测的混合料进行燃烧试验, 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结果表明:采用掺加活性矿粉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满足设计要求。活性矿粉和片麻岩不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

SBS改性沥青燃烧炉筛分1的实测油石比为4.4%, 筛分2的实测油石比为4.7%, 筛分3的实测油石比为4.2%, 筛分4的实测油石比为4.5%, 设计油石比4.6%。

湖改性沥青燃烧炉筛分1的实测油石比为4.5%, 筛分2的实测油石比为4.9%, 筛分3的实测油石比为4.4%, 筛分4的实测油石比为4.5%, 设计油石比4.8%。

4.3芯样

在试验段K22+560~K23+160段和K22+160~K22+560段分别钻取6个芯样, 进行相关性能测试, 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掺加活性矿粉的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施工后, 芯样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5结论

a.铺筑的掺活性矿粉SBS改性沥青与湖改性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性能和路用性能均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掺活性矿粉能很好地改善和提高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

b.施工过程中掺湖改性沥青相比掺SBS改性沥青片麻岩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和碾压温度要适当提高5~10 ℃, 双钢轮压路机要进行高温碾压、紧跟碾压、高频低幅碾压;设计相同的空隙率掺湖改性沥青相比掺SBS改性沥青的油石比要增加0.2%左右。

c.片麻岩沥青混凝土与石灰岩沥青混凝土相比要适当增加压实功才能保证好压实度, 选材时要选择压碎值小、针片状少的优质片麻岩保证施工过程中石料不易压碎, 提高路面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JTJ 052—2000,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2]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沈金安.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与抗剥落性能评价[J].石油沥青, 1998, 12 (2) :1~8.

[4]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5]张宜洛, 颜祖兴.石灰、抗剥落剂对片麻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影响的分析[J].交通标准化, 2003 (9) :71-74.

上一篇:辅助指导论文下一篇:地理测绘信息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