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的定格

2024-10-02

教学对象的定格(精选9篇)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1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应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场从理念到课程结构、设置、内容和实施方面的“革命”。它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推理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促进学习发展的学习者,对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见解、技能和经验都表现出尊重。创生性教学的理念,更突出教学的时效性。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开发开展创生性教学。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开发和生成资源的活动。只要创意科学,引导有方,激发有力,都可以创造性、生成性地把学生带入一片崭新的天地。现结合小说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谈一点体会。

分析文学作品,要点之一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创生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多给学生生成的空间。过去的教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于简单化,脸谱化。如把《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仅仅看成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段妇女形象,把《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简单定位为冷酷、无情的家伙。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对人物形象定格化,漠视了学生自主的阅读,没给学生提供创生性学习的舞台,也不符合文学鉴赏的规律。我认为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宜定格化,而应客观全面分析。

一、文学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形象没有标准答案

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把文学形象比喻为“漂浮在大洲上的冰山”,他认为,形诸文字上的东西是冰山露出在海面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这说明,作品的深层意义,作者一般没有直接说出,没有形诸文字之中,而是在作品的文字之外,因而造成了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处”,即“意蕴”。这“未定点”和“空白处”需要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来完成,这就是文学的“模糊性”。文学的“模糊性”为读者的再想象、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读者对“未定点”和“空白处”理解和想象可能是不一致的。再者,作品一旦离开了作者,便成了社会的产品,而创作模式的异彩纷呈、主题的多元、情感的朦胧、形象的立体化,又给我们解读的求异、创新提供了可能。所以,任何标准、统一的答案都是不符合文学的鉴赏规律的。

二、读者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文学形象意蕴的差异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因为阅读个体的差异性而产生对人物形象的不同看法。众所周知,鉴赏的过程,饱含着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诸要素,要求鉴赏者分析研究客观存在,在已知领域中有突破,在未知领域中通过推断产生新的发现。

在这个阅读、创造的过程中,读者的原有知识、个人体验、推断能力都各有不同,各有差异,具有极强的个性色彩和主体地位,这就必然会带来分析评价文学形象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经常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允许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不同的分析,而不应该用定格好了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果忽视了这种个性差异,把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统一”到标准答案上来,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不符合创生性教学的要求。

三、人物形象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对文学形象的不同评价

《城南旧事》中厚嘴唇的人“是个小偷,是个坏人”,但他本性善良、诚实,只因社会不合理,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的事。

《边城》中翠翠的老祖父是个忠厚纯朴的老船夫,他关注翠翠的未来的命运,想用自己的努力逃脱命运的摆布,以使翠翠免遭她母亲那样和一个士兵相爱而遭受的悲伤结局,所以心中始终隐藏着一股说不出的忧郁,他只知大老天保来求亲,不知外孙女的事,弄巧成拙,最后导致翠翠的悲剧结局,老祖父是个善良纯朴而又弄事成拙的老人。

《红楼梦》中的辣姐———王熙凤,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心狠手毒的女人,她的下场好像应了因果报应,但今天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评价她,她是贾府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她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今天备受我们批判的封建家长制的代表———贾政,在封建时代,在贾府的男人群体中,在贾母的心目中应是个好儿子,他勤政爱家,走仕途之道,又洁身自好,是个标准的好男人。《善别》中的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样受雇于一家店铺,但前者“青云在上”,后者“原地踏步”。于传统评价人的标准来看,布鲁诺可算是个忠厚老实、勤劳工作的优秀员工了。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原来老板让两人一起去观察集市情况,结果是布鲁诺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诺德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相关信息。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阿诺德就是一个懂得思想的人:仔细观察获得大信息量,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这就是经济大潮中的今天,我们对人们评价的不同。

四、作者写作的背景、目的的不同,决定了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差异性

鲁迅作品《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味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作者塑造了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却又深受封建思想节烈观、封建迷信影响被封建文化和冷漠的社会所拒绝的农村妇女的典型。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批判封建文化。

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当时,俄国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酝酿,沙皇当局强化国家机器来维持其统治地位,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身处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有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乐于告密并为自己的行为极力辩护,在思想上、行动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动的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人“都怕他”。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这是他可憎的一面。但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成为“套中人”?是沙皇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为了揭露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沙皇专制制度。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是作者“献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曲赞歌”,陈奂生是农村转型时期农民的典型。他善良正直,勤于劳动而不善思索,爱幻想,易于满足,时来运转,受宠若惊,一身清白本色。作者用艺术手法,塑造一个新旧交错、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农村农民的典型,陈奂生形象深刻地概括出新中国三十年来农民的命运,展现了新时期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民艰难前行的身影及其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五、创生性教学要求应多给学生生成的空间,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形象

刘备、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传统教学中这两个人物是被神化了的人。刘备是“仁德之主”、“素有大志”、“远得人心”。诸葛亮是“神”,是“贤、智、忠”的化身,是备受后人称诵的英雄人物。但我们结合《三国志》可以看到刘备真实的一面,刘备狡诈除吕布,不择手段实现隆中对,“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其为人”,十七次笼络人心的“哭”的策略,更见其虚伪。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策略显出他的“短见”,《失街亭》中让喜欢纸上谈兵的马谡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损失惨重,显出了他用人不当的一面;《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用十年的时光、十年的青春、十年的劳动偿还项链,尽显了她的诚实、勤劳美德;《雷雨》中的周朴园整天要戴着面具生活,三个孩子,两死一走,两个妻子,一痴一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分析,周朴园也是一个悲剧的承受者;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伊”可以是作者刻骨思念的情人,可以是不同流俗的品格、理想。李商隐的《柳》中的“柳”形象可以有多种解读,有的学生认为是咏物写人,“柳”的形象隐含诗人身世之感,有的认为是先荣后悴人事的感喟,有的认为是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讽刺等。多给学生创生性的空间,让他们探究、生成,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理解,只要学生分析得合理,我们都应肯定尊重学生的见解。

在这种创生性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不断探究学习中学生情绪高涨,余兴未尽。发扬这种教学的优点,让学生将这种探究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其它知识中,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教学课堂。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对每一位老师的挑战。分析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创生性学习的机会,多引导,肯定他们的成果。语文教学应是让人兴趣盎然的课堂,学生在这种教学中一定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周卫勇主编.点击高中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思源.评说《三国演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ISSLV1002-2155.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2

【摘 要】 泥偶艺术是中华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针对国内泥偶动画专业教学模式存存的问题,应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泥偶动画教学体系,注重泥偶制作替代性材料的选择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泥偶艺术;动画教学;存在问题;整改方案

一、泥偶动画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数字化”、“信息化”与大众的生活的息息相关,科技化的社会带给影视动画艺术创作很大影响,同时也给予很大启发,将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创作相结合形成具有“数字化”、“动画化”、“互动化”特征的数字动画艺术,加上动画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未来动画艺术的发展将更为可观。

泥偶艺术可以通过借助动画的传播优势运用到动画课堂教学中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为动画市场未来培养大批人才,引起市场和社会的重新关注,继而为自身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国内动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泥偶艺术在动画课堂教学中的背景

泥偶艺术是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制作方法简单,可塑性强,在民间广为流传。泥偶艺术以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有趣的民间题材,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泥偶艺术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

在1935年《骆驼献舞》问世,随后以《大闹天宫》《小鳅蚂找妈妈》为代表的优秀动画作品问世,这些作品都汲取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在20世纪80年代末电脑技术开始主宰动画的发展形势,由于电脑动画技术日益完善,造型完美且带有律动感的电脑角色渐渐取代了定格动画在摄影电影中的地位,定格动画开始悄然离开历史的舞台。直到2000年,泥偶动画《小鸡快跑》的问世,以电脑动画无法取代的原始观感和质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征服了全世界,引发了泥偶动画的热潮。[1]

早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急需大批动画人才,动画就进入教学中,定格动画中的泥偶动画更是悄然进入课堂,成为动画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老师讲授,学生接受,填鸭式教学是当时泥偶动画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并不懂得实际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反而一些个人祖祖辈辈,父传子、子传孙的独特这种教学方式将泥偶艺术得到的很好的传承,例如天津泥人张、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从中可以汲取教训,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泥偶艺术的传承,从教学中扎根,根据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与改革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只有科学合理的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将泥偶艺术更好的传承。

2、国内泥偶动画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高校现状的调查和观看泥偶动画片及市场调研,得出国内动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集中体现在:(1)国内泥偶动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背离。(2)定格动画相关的师资队伍缺乏。(3)泥偶动画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拍摄时间长,人物表情呆滞,运动不易控制。(4)定格动画相关的优秀剧本较少。

第一、国内泥偶动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背离。众所周知,泥偶动画是定格动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制作材料为粘土、橡皮泥、陶泥等材料,原理是通过逐格拍摄进行合成。[2]然而泥偶动画专业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上,经考察河南几所高校所得:在泥偶动画授课课堂上,老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在实践这方面,仅仅停留在在课堂上,学生用橡皮泥简单的捏出一个人物形象出来。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背离。

第二、国内泥偶动画专业相关的师资队伍缺乏。以高职院校为例,首先,高职院校引进师资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高等优秀院校能够提供给高职院校的师资有限,一些社会人士又不愿意在院校任职,造成高职院校很难引进优秀教师。再者,一些高校对动画专业的理解存在局限性,跟随时代的潮流动漫热,引进动画专业,但引进师资方面,和动画相关的全部引进,导致教师无法上岗。这种现象导致国内泥偶动画专业师资缺乏,不能引进。

第三、泥偶动画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拍摄时间长,人物表情呆滞,运动不易控制。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泥偶动画画面上:影片每秒24格播放,必须把一个连续动作拆成每秒24个小位移来拍摄。不会去拍没有意义的画面,甚至在每个画面都需要费尽心思的思考。人物上:每个人物角色都是动画师精心制作骨架,用粘土做成一个个手掌大小的模型,每个人物角色都还需要长期的维护以免干裂,且维护花费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十几位动画师合作,每天才拍摄2妙的内容。可见,泥偶动画片的制作难度非常大,而且特别耗时。

第四、泥偶定格动画相关的优秀剧本较少。在电脑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中都见得到泥偶艺术的影像。2000年的《小鸡快跑》、2007年的《小羊肖恩》还有近期中国的泥偶动画片《斗》都是借鉴了百家艺术,拍摄出顶级的泥偶动画片。但是这些动画片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引人入胜的剧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动画片追求画面感的炫酷,仅仅只是昙花一现。

三、泥偶动画教学整改举措

1、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把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在学校仅限于理论层面的学习,尤其是动画专业的学生,缺少实践,在学校会有动手操作的过程,但大多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因此,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2、完善泥偶动画教学体系

目前动画专业已普及全国各大高校,但很多高校仅跟随动画热的潮流,设立动画专业,尤其是作为定格动画重要分支的泥偶动画,更是深受大众的喜爱,相对报考各大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也在持续攀升。但是许多临时设立动画专业的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关于泥偶动画的教学。笔者认为,学校在此类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针对个人配备好?R到淌Φ耐?时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针对学生个人学习进度进行培养,完善教学体系。

3、注重泥偶制作替代性材料的选择运用

在泥偶动画片的制作中,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泥偶动画角色设计成本高且面部呆滞,不易拍摄。[3]在学校课程学习中,很难为学生的课程配置高成本的创作素材。在此情况下,可以寻找替代性材料的运用。在偶型制作中,球型骨架是制作偶型最好的骨架材料,但成本高,一般只有专门的动画公司才会使用。一般的铝丝,摆设期间活动非常不方便。所以替代性材料的运动,乃大势所趋;用铝丝做骨架,在关节处用泡沫或者胶带固定,亦可达到用球星骨架制作的偶型在拍摄过程中的灵敏度。

四、结语

泥偶艺术是我国的瑰宝,泥偶艺术以它鲜明的传统特色、浓郁的装饰意趣以及喜闻乐见的题材、多姿多彩的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朵扎根于民间,生长于黄土地的艺术奇葩。[4]泥偶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动画专业的兴盛,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挑战。若想在挑战中生存,必须结合动画教学找出导致泥偶动画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探索改革泥偶定格动画教学模式、传授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出符合动画产业需求的人才,从而提高国内泥偶定格动画的发展,增强动画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曹莹.新世纪以来黏土动画的艺术魅力――以阿德尔曼工作室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0(2).[2] 米高峰,周红亚,别倩倩.泥偶定格动画的制作工艺流程[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 来栋敏.偶类动画片的艺术特色[J].电视研究,2004(4).[4] 王朝歌.泥塑形式语言管窥[D].文化心扉.【作者简介】

定格动画在摄像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定格动画摄影教学应用

当前数字化摄影技术发展迅速,摄影变得更加的简单易操作,摄影教学也能够对实际的动画进行探索,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精湛的摄影技术是确保摄影中角色以及场景依照故事设定发展,明确表达思想内容的前提。学生在摄影学习当中,只有具备专业的摄影设备,才能不断拍摄出更好的作品。在摄影教学课程中,应用定格动画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可以让学生对摄影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摄影水平。

一、定格动画概述

所谓定格动画,就是通过专业的拍摄仪器,将木偶、实物或者真人等作为拍摄对象,将其姿态以及移动的位置进行拍摄,并将每一张图片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动画效果。虽然当前电脑动画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效果,但是定格动画能够将画面的真实质感体现出来,这也是其他形式的动画无法达到的效果。然而,定格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也鲜有人问津。后来,随着一系列画面效果好、剧情引人入胜以及技术含量高的动画作品诞生,定格动画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也激发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以及动画学习者的创作热情。对于学习摄影课程的学生来讲,以定格动画创作的形式来提高摄影水平,创作出优秀作品,就必须踏踏实实,结合自身优势,创作出具有特点的动画作品。

二、定格动画创作在摄影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1.合理安排拍摄顺序

在摄影中创作定格动画时,第一步就是要依据分镜头脚本,将拍摄的顺序合理安排。定格动画在这一方面上与二维动画以及三维动画有着明显的不同,二维动画以及三维动画采用的是不受空间限制的虚拟摄像机位,而定格动画则采用近似于真实的摄影拍摄,摄影机位置要真实存在。在实际的场景布置中,由于受到了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拍摄之前需要制作多个不同的场景,拍摄时,可以将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内容完全拍摄完成,然后再变化场景以及摄像机位,进行下一个场景的拍摄。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拍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场景的频繁变换对设备的损坏。在拍摄时,还应当保持同一场景的光线强度尽量不变,这样拍摄出的作品与电影拍摄的作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2.固定场景

当拍摄顺序已经计划完成后,要固定场景,安装三脚架以及照明设备。拍摄的基本单位为一个镜头,根据这一单位进行逐一拍摄。所谓一个镜头,就是摄影机从拍摄开始到结束中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单位。当一个镜头的拍摄进行完毕后,必须通过电脑对拍摄的内容进行分析,查看图片的边缘,然后再进行连续播放。如果所有的图片边缘位置表现出统一性,则说明拍摄的效果较好,不存在轻微浮动的问题。虽然定格动画是由若干张不同的图片连接在一起构成的,但是拍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角度进行观看。教师在摄影教学中也应当引导学生预想拍摄完成后的实际效果。当一个镜头拍摄完毕,而且确保拍摄效果稳定后,才能对下一个镜头的拍摄仪器等设备进行布置。在各种灯光设备的配置中,应当尽量采用遥控器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将拍摄时的振动降低。在摄影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此点内容进行强调,让学生引起重视,因为即便是非常微小的震动都可能影响拍摄效果,最终作品的观看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前期的拍摄中应当尽量将这一问题解决。

3.使用专业的影视灯具

定格动画的拍摄必须使用专业的影视灯具,并且尽量在全黑的室内空间进行拍摄,这样可以防止室内其他的光源对拍摄效果的影响。在拍摄时,要根据现场的光照情况,将数码相机设定在手动挡,并且在手动档位将光圈以及快门的组合进行设置,曝光量的多少将会在LCD上面显示出来。之所以要将数码相机设定为手动挡,是因为这样可以确保拍摄出来的所有照片具有同样的曝光量,其他档位有快门优先档、光圈优先档以及程序曝光档,选择这些档位时相机将会自动选择曝光数据,造成拍摄出的多组图片曝光量不同,将会为后期的其他工作造成影响。在手动档位对光圈以及快门数值进行组合设置。应当先设置光圈的数值,光圈主要对画面的景深、画面中的虚实对比进行控制,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同时还体现出立体感。当光圈的数值设置完成后,相机会将曝光所需要的通光量计算出来,然后再对快门的数值进行设定调整,调整出合适的曝光量。当一个镜头拍摄完成后,直接对下一个镜头进行拍摄,不需要对快门以及光圈的数值进行调整。

另外,数码相机的白平衡以及感光度在初次设定之后不需要再进行调整。白平衡主要对画面的色温进行控制,即画面的冷暖倾向,感光度在设置时应当尽可能选择低的数值,这样拍出的画面非常细腻。

4.拍摄时的着装问题

在摄影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要求学生身穿黑色的服装,因为白色或者浅色的服装光的反射作用较强,虽然在室内光线较弱,但是轻微的反射光源都会对图片的曝光造成影响。黑色对光线的反射最少,因此在定格动画创作中,应当身穿黑色服装,尤其是在进行调角色动作的学生。即便是在拍摄过程中身穿黑色衣服,但是最终查看拍摄效果时,让然会发现图片曝光上存在细微的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跳帧,即在若干张图片中,存在亮度忽高忽低的现象,这种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在拍摄中对曝光量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较多,不可能确保所有影响因素完全受到控制,因此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只需要在拍摄后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适当的处理即可。

三、摄影教学课程中应用定格动画的思考

1. 寓教于乐,强化学生对摄影知识的理解

当前,我国所开设的与动画有关的课程也都多是与手绘相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动作检查设备、定位尺以及透写台等进行创作,这就对学生的手绘功底具有更高的要求。以定格动画创作的方法进行摄影教学时,拍摄的物品或是真实的物件,或是制作的木偶以及布偶,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能够将现实中各种动作或者姿态的真实形式表现出来,对物体的运动规律能够有更加准确的掌控和定位,这对于摄影教学课程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摄影教学课程中如果采用定格动画创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则不需要完全按照定格动画真实创作那样使用非常专业的材料来制作拍摄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生活中价格较低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木偶等,寓教于乐,降低制作的门槛。这也是定格动画在摄影教学课堂中应用的一大优势。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定格动画创作的形式进行摄影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拍摄对象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物品,根据他们的不同的材料属性进行设计,最终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动画艺术效果。在摄影教学课程正常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出道具、服装、角色以及场景等,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材料的属性特点,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走出来,进行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如果有些学校的条件受到限制,则可以创作实物动画摄影以及真人动画摄影作品。通过实验动画摄影的形式能够将瞬间出现的创意以及奇思妙想记录下来,并且形成摄影作品。很多事实也证明,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也是由一个良好的角色形象或者一个突然之间的灵感而最终形成的。比如英国某家公司的作品《酷狗宝贝》,公司创始人在当初看到了另一部动画作品中的两个角色造型,产生了创作灵感,通过不断的加工与制作最终形成了新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通过定格动画实训课带动摄影教学

所谓实训,指的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将虚拟项目作为训练的内容,仿照公司流程,让学生通过模拟的形式能够对定格动画制作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有比较深刻的体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摄影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增强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会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摄影教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90后,能够迅速接受新生事物,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而且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思维灵敏,学校可以在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安排实训。具体的操作如下:第一,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意识到此次实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团队写作能力等。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将详细的运行计划制定出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项目进行期间,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全面把控,认真观察,有效协调各个小组的进度,避免出现个别小组进度过快或者个别小组进度滞后的情况。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指点,并在最后进行评价。在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而现在学生能够通过实训项目亲手操作,在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展开了各种交流与沟通,大家齐心协力,通过合作完全了定格动画的制作,学生的个人素养与能力也明显提高。另外,在摄影教学课程中应用定格动画能够促进学科专业资源的整合。当前,大多数艺术院校都开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比如动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等专业,每一种专业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讲建筑模型应用于摄影中的建筑等场景,把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色彩感和摄影设计进行共享,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作出的产品作为摄影中的道具使用,这样可以实现多种不同专业资源的有效结合,创作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摄影教学课程中应用定格动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增强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定格动画的创作。通过定格动画在摄影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明显提升,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定格动画技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吴鑫瑶.定格动画艺术语言与动画教学之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2).

[3]唐愚程.定格动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铁,张波.动画制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4

美术学科的橡皮泥教学为孩子们所喜爱, 因为它们色彩斑斓, 造型千变万化。而现在, 基于STEAM教育理念, 我们把橡皮泥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 赋予课程强烈的目的性和情景性, 集手脑并用、寓学于乐、自主创意为一体, 可以制作出一个个会讲话、会动作的泥塑动漫角色, 演绎一个个精彩的动漫故事,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传播, 从而使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孩子们都会是自己人生故事的导演者, 想点小创意, 做回小创客, 让自己高兴, 为自己骄傲。这种基于数字时代的融合课程无疑将对学生产生更加巨大的吸引及影响, 《泥塑定格动画》课程便是在创客式教育价值观引领下, 在美术组与信息组老师的协同实践中孵化生成的。下面就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过程, 来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什么是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就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 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这类动画都是利用人类视觉残留原理制造的, 所以看似简单的动画其实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但同时制作定格动画相对来说还算简单而又有趣的, 是孩子们能够轻松上手的创意活动。如图1所示, 就是制作定格动画所需的一些设备。

那么, 如何让我们捏造的橡皮泥角色动起来呢?

制作定格动画的软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定格动画的拍摄制作方法很简单, 比起我们看过的“猫和老鼠”“功夫熊猫”等动画容易很多。我们只要借助手机、平板、相机、摄像头、摄像机等身边的日常设备, 再用一款好用的工具软件把拍摄出的照片作为素材, 加入音效后期合成即可。图2中是一些常用的定格动画制作软件。

手机、平板端容易上手的制作软件有定格动画工作室 (IOS系统) 和摆拍定格动画 (安卓系统) , 电脑端容易上手的有SAM Animation (免费) , 有Mac版和Windows版本, 当然, 后期随着制作水平和动画精彩程度的提高, 我们也可以使用会声会影、Flash (入门级) 软件, 或者加入一些动画特效, 采用AE、Premiere和Edius等非编软件 (专业级) 来制作。

本课程中, 我们所使用的是平板端的“定格动画工作室”。这款入门级的应用程序, 可以随时随地创建基于橡皮泥角色的高清定格动画影片, 所见即所得的画面, 动画生成简便, 能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分享, 使用i Movie应用程序还可在设备上添加主题、标题及过渡效果。

选择好合适的拍摄工具, 接着就要准备舞台、角色了。

用橡皮泥制作动画角色

为了用橡皮泥制作出各种动画形象,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剪刀、制作工具 (泥塑工具) 、牙签、铅丝、骨架材料等。我们在实践中确定了橡皮泥动画的几种动画形象:几何造型、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等。然后就可以根据我们的定格动画脚本创意需求, 开始捏造动画角色了。我们使用了泥塑最基本的手法 (捏、搓、压、切、贴等) , 分步捏出各阶段造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下列几种橡皮泥动画的制作方式。

形状渐变法:运用橡皮泥的可塑性逐步改变造型。捏制这类几何泥塑时, 一定要注意泥塑造型的变化不宜过快, 造型转变越细微, 数量越多, 最后的动画效果越好。每一个造型在固定位置上拍摄1张照片, 最后连贯播放, 如图3所示。

增减生长法:根据前一个造型逐步丰富或减少下一个造型, 或者分步制作好整个生长过程, 逐一拍摄, 形成动画时, 好像从地上长出来。这种方式需注意每一个“生长”阶段都要前后一致, 效果才会完美。每个造型都在固定位置上拍摄1张照片, 最后连贯播放, 如图4所示。

运动生成法:抓住每一个造型运动中的关键部分, 或者隐藏造型的其中一部分, 以达到模拟出动物自然的运动效果, 如在水面上下跳跃的鱼等。用这种方式, 需注意抓住每个造型的关键特征, 同时注意大小比例, 可适当运用钢丝等支架, 对图片做后期处理, 这样效果会非常好, 如图5所示。

移动渐变法:画面中的动画角色造型变化不大, 通过主要角色位置移动来制作运动效果, 如在海底来回穿梭的鱼群。用这种方式制作动画, 需要注意每移动一个位置或一个动画造型变化都尽量细微, 同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移动, 并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 这样后期动画播放才会连贯自然, 如图6所示。我们主要采用布景和绿屏背景, 这样方便后期制作与合成, 有时为了追求动画效果, 也可以采用实景布置的方式。

另外, 在制作人物动画时, 我们采用了骨架法, 这样使得人物造型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因为有了骨架, 人物的一些动作便可以随着故事脚本的需要而随时改变, 不需要重新捏造另一个动画造型了。骨架制作材料很多, 如铅丝、废旧电线、竹签加强力胶、硬纸板等。其中, 带皮的铅丝韧性较好, 容易塑造各种造型, 是我们常用的材料。这种制作方式要注意, 人物四肢的关节处尽量不要黏附太多的黏土, 这样便于人物四肢的自由摆动, 同时人物重心要低, 可以在脚底安装磁石, 方便人物站立于舞台上做造型变化。

万事俱备, 只等我们拍摄了。

拍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的英文名就是stop -motion Animation。字面意思Stop即停住, Motion即动作, Animation即动画,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摆拍法”来进行逐帧拍摄。首先明确拍摄活动中的各个人员分工职责, 导演说“调整动作”, 其中一个同学就摆好道具, 调整好角色的动作, 这样将一个造型画面摆好停住;导演说“预备!”刚才摆动作的同学就马上藏起来 (不然就穿帮了) ;导演说“拍”, 负责摄像的同学就拍一张。这样每摆好一个动作, 定住不动拍摄, 不断循环……这就是定格动画“摆拍法”的要诀了。

定格动画是逐帧逐格拍摄的, 一般对于电视来说是25格/秒, 而电影则是24格/秒。在这里, 我们为了方便计算以24格/秒来计, 如果以一拍二来计算, 也就是每秒要拍12格。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同学间要团结协作, 配合默契;要注意同一场景中的道具要固定好, 分解动作要均匀、细小;全景、特写镜头拍摄要心中有数, 要有连贯性, 避免穿帮;拍摄时也要注意光线及镜头的稳定, 后期动画连贯起来就比较自然。

如果使用定格动画拍摄软件拍摄, 如我们使用的“定格动画工作室”APP, 拍完后即可直接生成并观看动画效果, 发现其中几张拍摄不佳, 也可以及时删除重拍。如果是用相机拍摄, 记得要把素材传到电脑上相应的文件夹中, 先保存妥当, 再进行后期合成处理, 加上背景音乐、声音特效, 效果会更好, 详细的后期制作方法本文先不做讨论。

想要让动画更有趣、更有意义, 最重要的就是创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塑造一些鲜明的角色形象, 制作一系列的道具场景。当然, 定格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 要完成一段动画的创作, 需要影视、文学、美学、动画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历史、表演和音乐等知识, 是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所以在整个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 我校美术组和技术组的老师各尽所长, 分工协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主讲加助教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 整个橡皮泥定格动画的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将知识技能以更融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泥塑定格动画的有趣在于创造各类逼真的造型, 而“创客”本质上是进行创造、创新的人。我们在本课程实践中采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打造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学科携手, 协同创新, 共建共享的创客式教育, 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让传统课堂因信息网络技术和“创客运动”而焕发无限生机, 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重构与升级, 从而培养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与创造者。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5

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流行,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已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学生对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概念的区别十分模糊, 本文就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处理做一些探讨。

二、对象的赋值

如果对已经存在的一个类定义了两个或多个对象, 则这些同类的对象之间就可以互相赋值。这里对象的值是指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的值, 而不是指函数成员的值。

对象之间的赋值是通过 “=”进行的, 这是通过对赋值运算符的重载实现的。其实质是通过数据成员间的赋值来完成的。如果类中没有定义赋值运算符“=”的重载函数, 则编译器会自动提供一个默认的赋值运算符“=”的重载函数。

对象赋值的一般形式为:对象名1 = 对象名2;

说明:⑴对象名1和对象名2必须属于同一个类;⑵对象赋值只对其中的数据成员赋值, 而不对其中的成员函数赋值;⑶类的数据成员中不能包括动态分配的数据, 否则在赋值时会出现严重后果。

三、对象的复制

如果需要用到同一个类的多个完全相同的对象, 这就用到对象的复制机制——用一个已有的对象为母本复制出同一个类的多个完全相同的对象。

对象复制的一般形式为:类名 对象2 (对象1) ;

说明:用已有的对象1为母本复制出一个新的对象2 , 括号中给出的参数是本类的对象。在建立新对象时调用复制 (拷贝) 构造函数。复制构造函数也是构造函数, 但它只有一个参数, 这个参数是本类的对象, 而不能是其它类的对象, 并且采用对象引用的形式, 一般加const声明, 使参数值不能改变, 以免在调用此函数时使对象值被修改。复制构造函数的作用就是将实参对象的各个数据成员值复制给新的对象中对应的数据成员。

C++还有另一种方便的复制形式, 一般形式为:类名 对象名1 = 对象名2;

四、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的主要区别

对象赋值操作是在两个或多个已经存在的对象的数据成员之间进行的, 它是通过赋值运算符“=”的重载实现的。而对象复制是用一个已有的对象作母本复制出多个完全相同的对象, 在创建一个新对象的初始化时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并且其初值来源于这个已存在的母本对象的各个数据成员。编译器会区别这两种情况, 赋值的时候调用重载的赋值运算符, 初始化的时候调用拷贝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是在对象被创建时调用的, 而赋值函数只能被已经存在了的对象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函数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 常导致错写和错用。

下面是对比程序的一部分主要代码, 可从中比较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的主要区别。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别说明了对象赋值和对象复制的基本概念及运行实质, 然后用一个综合实例进一步对比分析, 同时用C++相应具体程序的源代码及其运行结果进行比较, 详细说明了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在概念上和程序上的主要区别。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二者的主要区别, 并通过对C++相应具体程序运行结果的比较, 详细说明了对象赋值与对象复制在概念上和程序上的区别。

关键词:对象赋值,对象复制,拷贝构造函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是软件技术这个专业针对学生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尤其是在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里面,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里面一直都位居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众多的高等职业教育里面, 计算机软件体系的课程, 尤其是针对软件开发这一体系的课程基本都是先学程序设计基础, 然后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从我从事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 学生们在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这门基础课程的时候对于程序的控制结构比较难以理解, 到了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时候, 对类与对象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尤其是给同学们树立类与对象的思想。

2面向对象程教学内容—类与对象的教学设计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 如果不让学生树立面向对象的思维, 那么学生就很难进入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习尤其要注重理解性记忆, 如果全靠死记硬背把概念记住, 是不可能深入学习面向对象的精髓的。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掌握面向对象基本概念、集合框架、多线程、IO以及异常处理, 能够运用JDBC开发C/S模式下的中小型数据库应用软件, 能够运用JUNIT工具进行单元测试, 培养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自学、抗压能力, 提升软件工程规范及编码规范意识。

所以要达到以上目标, 就要很好地给同学们树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很多教材都是编排在第一章第一节讲解类的概念, 在第一章第二节讲解对象的概念, 这种方式的讲解无论是本科的学生还是专科的学生理解起来都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时候, 就应该改变以前传统做法, 争取达到让学生做到易学易懂易做。在这里仅仅以Java语言为例子说明讲解怎样让学生理解类与对象的思想。

首先, 按照标准定义给出类和对象的概念。类是对事物的抽象和归纳, 是具有相同标准的事物的集合与抽象。对象是由属性 (Attribute) 和行为 (Action) 两部分组成, 属性用来描述对象的静态特征, 行为用来描述对象的动态特征。这两个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面向对象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 而且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出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以及代码, 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而不是一味地去灌输这个抽象的概念。在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用简单通俗易懂地语言灌输给学生, 也就是要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给两个简单的例子如下, 来帮助学生理解类与对象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就一目了然。

对比以上两段代码, 左边这段代码着重培养学生们面向对象的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类”这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这样就把人“类”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代码加以具体化, 让学生们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掌握, “人类”就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 它把人类所共有的特点以及人类的一些共同的动作行为封装在了一对大括号里面, 所以说“类”是属性和方法的集合。右边这段代码用以帮助理解对象这个概念, “对象”就是对类进行实例化, 在这个例子里面, “张三”就是人类的一个具体实际的例子, 也是学生们用眼睛能够观察体会到的实体, 也就是对“人类”进行的实例化。这两段代码简单详细地解释了“类”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 而“对象”是该类的一个实体。所以在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 要改进以前的方式方法, 不能为了概念而一味地去给学生灌输概念, 更不能把“类”和“对象”这两个概念分开分步骤地去讲解。二是要把这两个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简单明细地去讲解。

3教学设计的小结

以这样的方式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里两个重要的概念理解了, 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那么在后续的课程里, 让学生学习类的三大特征:封装性, 继承性, 多态性, 也就显而易见了。让众多学生进而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程也就便得简单明了。

摘要: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 类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 而对象是该类的实例化。因为类是抽象的, 所以类是不占用内存空间的, 而对象是实例, 所以对象一旦建立就要调用构造函数为其属性和方法分配所占用的内存空间。类是用于创建对象的蓝图, 它是一个定义包括在特定类型的对象中的方法和变量的软件模板。

关键词:类与对象,面向对象程,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姚骏屏, 何桂兰主编.陈素琼, 任姚鹏副主编.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系统开发[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6-3649-8, 2014 (12) .

[3]江开耀.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M].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09.

[4]钱银中.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对象,原则

引言

对外汉语的词义辨析和本体的汉语词义辨析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我们不应该将这二者做等同处理, 所以就需要对这种实际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将对外汉语的词义辨析的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方便明确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的具体分析

目前对外汉语的学者和专家的普遍看法是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词义辨析和汉语本体研究的内容相区别, 扩大辨析对象的实际范围。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留学生们时常都会让教师进行相像内容的词语辨析。这些相近的内容并不是实际上的近义词, 一部分是字形相近, 一部分是发音相近, 一部分是意义相近等等相近的内容。所以对于对外汉语辨析的对象不仅仅限于传统内容上近义词的辨析, 还是需要将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扩大和延伸, 方便日后进一步研究和处理[1]。

二、对留学生造成词汇学习中的理解偏差的重要成因

( 一) 汉语词形造成的趋同性

词形是词义辨析中重要的理解内容, 它本身在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影响地位, 倘若两个词语在构词结构和成分具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内容, 就会造成留学生对这两个词语在认识上产生趋同性, 然后将这两个词义做等同处理。这种汉语词形的趋同可以分为相同形旁的单音节词语趋同和相同词素不同顺序的词语趋同。

( 二) 汉语词义造成的联系性

词语不仅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其他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词汇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客观重视。实词是词汇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它在对外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最先遇到, 对于词语词义的理解也非常重要。但是这种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所学习的词汇量逐渐的增多, 在新的词汇中就会遇到与之前学过的词语词义相近的内容, 这时候留学生们就需要对这两个词语加以辨析。具体要学会这两个词语所应用的不同场景和语境[2]。

三、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原则的具体分析

( 一) 实用性原则

留学生主要对相同或者相似的词义存在一定的混淆性, 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这类词义的差别, 我们就要对词义进行有效地辨析, 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将抽象的词语难以解释到非常通透的境地。就比如说“寂静”“安静” “平静” “宁静”这几个词语的分析和讲解上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几个词语的差别就集中在周围环境的分贝值上面。但是教师的讲解, 对于不是母语的留学生来说就产生了一定的理解上的困难。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帮助学生区分这些词的大致差异内容, 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准确地将该类词的具体应用语境表达出来。所以针对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们要在词义辨析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元素或者做一些改进。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原则, 要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帮助他们锻炼发散性思维, 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词义辨析的活动中去。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让他们既能理解词义的具体使用情况, 还可以准确地将这些词语活用在现实生活中去。

( 二) 关联性原则

针对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词义辨析教学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们可以采用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去活用在留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留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转注释义。直白的讲就是将不熟悉的词语转换成一种自己熟悉的第一语言来进行形象的记忆和学习。就比如说, 一个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通常在对外汉语学习 “买卖”阶段中, 将这两个词语具体实际化的转注成 “buy和sale”。这种转注的学习过程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在汉语的具体应用习惯中, “买卖”还是一个形容特殊过程的词语, 就是英文中的 “business” 一词。所以当留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词语后就可以在以后的具体情境中联想到实际含义“商业”的意思。针对这个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 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过程是具有一定的词汇相关联系的阶段。所以教师在词语辨析方面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关联性和联想性, 利用之前接触过的、熟悉的词语对新的词语进行一定的联想, 然后再对这个词加以辨析。

( 三) 相对性原则

汉语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就是一种相对的词义辨析情况, 所以在词义的辨析中往往教师需要的就是把握好相对性原则, 重视学生提出的具体化问题, 进行多方比较最好不要面面俱到的讲解。倘若解释两个词语通过对比要花费很多时间, 或者过多的举例子去具体解释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严重的错觉, 这两个词语需要在指定的特殊环境才能应用, 所以这样的解释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词语的真正含义。留学生对于对外汉语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改变、升华的阶段性过程, 一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又要孕育出新的问题, 所以对外汉语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词义辨析课程中注意留意留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 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有效帮助他们学好对外汉语课程[3]。

四、结束语

词义辨析是对外汉语学习中必要的经历过程, 所以教师要重视对这方面教学方法内容的合理运用。进一步明确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恰当地引导留学生, 使其真正掌握词语的运用方法, 体会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

参考文献

[1]杨峥琳, 洪炜.预防式与治疗式近义词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5 (01) :28-33.

[2]赵一轩.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 (07) :185-186.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现在教育手段的更新、发展,各类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成为普遍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看作是辅助教学手段的提法也日渐消失。经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学里采用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及,而且是作为“是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项考核指标;调查也表明,在中小学校中还是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比较普遍。当然,这里有一定的道理,它与我们的教育体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不作过多评述。本文仅就笔者在做教学用电子课件培训和辅导中的经历,谈谈有关多媒体课件在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中的版面设计、结构设计及制作应掌握的几点规则,以PPT为例作一些探讨。

1 不同对象不同设计原则

教学中应用课件授课,不同的教育对象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的教学与针对中小学生乃至幼儿教育是有根本的区别,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电子课件,它应是严肃认真的。因为课件教学的主题是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不能与传授知识的目的相悖,它仅仅是将传统的黑板教学转化成现代教育手段体现出来;而在基础教育中,因它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无论是知识结构的体现,还是要表达知识的容量都是有限的。

因此,大学教育中使用的课件要求的是严肃、严谨,注重体现的是讲究知识结构和授课内容;基础教育中使用的课件则应讲究知识的辅助含量、知识的补充,要讲究吸引力、生动活泼,略带有娱乐性色彩。

2 模板版式的使用

由于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优越性,使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课件制作成为多数人的首选制作环境软件。它提供了许多设计模板给制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可选择性。也使得所制作的对象得以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那么,对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模板,和讲演中或者其它展示中所使用的模板应注意要有严格的区分。因为,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课件或多媒体教学,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信息量、融合多种方式的媒介来表现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题。它不能完全脱离我们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题,仅是换一种介质而已。

因此,在课件中不要使用背景过于“花色”的板式。尽量使用白色的空白板式,字体使用黑色字最佳。这样犹如黑板与粉笔的效果感觉,也不要采用过多的颜色的字体,否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同时,如果有插图(主要来源于课本扫描之类的图片),不至于使人有“打补丁”的感觉。

大学中使用的背景板式尽量使用素色调作为背景,以白底黑字效果最佳;而作为辅助教学使用,可以采用与主题相配的背景色调,也建议使用素色调的板式作为背景为好,文字尽量不要用红、黄等暖色调。

总之,背景的版式尽量使用素色调作为背景,字体与背景颜色有一定的反差为主调,但反差不要太强烈。

3 格式的使用

一个得体的幻灯片格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不合理的格式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幻灯格式,包括:字体大小、文字排列、字数行数、插图的大小和位置等。

作为课堂教学使用,中文尽量用宋体,数字、西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大小随内容而定。正文字体大小建议使用“24”或“28”号;标题应比正文大一到两号为宜。标题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其它字体或艺术字。文字排列应遵从国家标准,尽量不使用“项目”格式。

一张幻灯片中的内容不宜太多,避免拥挤。行距以板式中的默认格式为佳。切忌文字内容“顶天立地,左右逢源,满满当当”的。一屏表现不完整可以使用多屏表现;在不影响上下文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链接、弹起附加文本、引注等方式进行表达说明。

4 动画的使用

PPT中动画效果的使用可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观感。但是,如果动画表现的方式和动画式样使用不当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尽量不要使用飞来飞去、旋转等效果。如果过多地使用这些效果,长时间里学生将会感觉疲劳和烦躁,精力不能集中,产生视觉疲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对主题内容的学习。

对于教学使用的课件,最好不要过多地插入如卡通片等动画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课件中适当的位置插入些适当的与内容主题有关联的如花、动物、小人等动画片,可以引起其注意力,但不要太多、太杂;而用于高年级或大学里使用的课件,应尽量不用,更不能使用卡通动画,否则不伦不类,适得其反。

5 插图的使用

教学课件中,尤其是理科课程的内容,插图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插图中使用的是图片、照片等,其大小及位置的放置也应有所讲究。图形复杂的应尽量采用全屏显示;如果有文字说明的,建议图形与文字各占百分之五十为佳。如果是采用制作软件中的“自选图形”绘制的图形,可以根据图形所表达的内容的多少而使用适当的篇幅。

在此建议,教学课件中,尤其是理工类的教学课件中的图形,尽量使用“自选图形”中的工具来绘制。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线条清晰,二是放映后不会变形,再是可以实现图形内容的动态表现。PPT软件中许多图形都可以用“自选图形”来绘制实现。

6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课堂教学、参加辅导培训和多媒体课件评比等经历、活动所体会到的感想。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优越性,还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所不及的功效。当然,制作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制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本学科功底、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具备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图形学等知识,更高的要求是还应掌握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一些知识、技巧等。

本文以PPT为制作题材进行讨论,主要是因为它使用的比较普及,有道是“会Word,就基本掌握了PPT”,目前大多数人使用它来制作电子课件,使用这种软件制作不需要掌握过于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文中所涉及一些提法和注意点,对于使用其它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应该是贯通的,供同行们参考。

摘要:提要不同的教学对象, 课件教学中的表现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 大学层次的教学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使用的教学课件, 应在包括结构设计、版面设计方面都有相应的区别。

教学对象的定格 篇9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教学的一些改革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 现状分析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数据结构之前,学生一般只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等基础课程,对数据结构的作用理解的不够深刻,体会不到其重要性。课程中所涉及数据结构和算法较多,抽象性强,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要求,并且会直接影响到后序课程的学习。目前,数据结构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前导课程的基础薄弱

在C++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学时所限,一般会把教学重点放到基本的数据类型(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类和对象的特性、继承和派生等内容上。学生对指针、模板类等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而这些又恰好是描述数据结构的重点,导致有的学生看不懂类的ADT定义,无法读懂包括指针或模板类的算法[1]。

1.2 对数据结构的作用理解模糊,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重点一般为基本语法,所涉及的例子比较简单,使用的数据有时是简单的数据类型,有时是数组或结构体等。这些数据结构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学生体会不到复杂的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1.3 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

目前,数据结构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实践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实践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可能会存在困难。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并且实践环节一般难于考核,导致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的现象,同时实践环节不能正常完成会影响课堂讲授的效果,学生对算法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通过具体的实例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2]。

1.4 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的学习资料缺乏

数据结构的学习资料绝大部分是使用面向过程的语言描述的,例如C语言。虽然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学习资料较多,但和数据结构相相关的资料较少。目前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的教材主要为使用C++语言描述和使用Java语言描述的[3]。

2 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的教学方法

2.1 重点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对指针和模板类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并说明指针和模板类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可以接合实例说明,例如顺序表对应的模板类Seq List的设计与实现。

2.2 将对象和数据结构相结合

每种逻辑结构都有相应的存储结构,例如线性表可采用顺序表或链表进行存储。而顺序表和链表都具有各自的属性和操作集合。此特点与类的对象的特点相统一。线性表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类型,但是并没有限定使用何种具体的类型。C++语言中的模板类可以描述类中元素类型不确定的类。使用模板类描述物理结构,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对象的思想。例如使用模板类描述单链表结构[4],代码如下:

2.3 使用实例引导算法

数据结构涉及算法较多。如果直接讲解复杂算法的思想,学生会感觉到困难,不易理解。怎样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去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使用实例引导算法,例如快速排序算法,使用一个待排序序列进行快速排序,在排序过程时,将排序算法的思想穿插其中。然后再使用伪代码引入算法的描述。此方法可以降低授课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授课效果。

2.4 使用对比分析法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数据结构中有许多相关的知识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例如,由于单链表从结点p出发无法访问到其前驱,因而引入了循环链表;由于循环链表从结点p出发访问其前驱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而引入了双向链表;双向链表从结点p出发访问其前驱的时间复杂度为O(1)。例如,在排序算法中,希尔排序可以看作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改进,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堆排序是对简单选择排序的改进。

2.5 小作业和大作业相结合

作业是检验并加强听课效果的重要手段。每一节完成后,应该给学生布置比较容易实现的小作业。每一章完成后,给学生布置较有难度的大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团队,进行协同开发。避免因为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

3 结束语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已逐步替代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语言更适用于描述数据结构。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提出了使用知识框图、实例引导算法、对比分析法、小作业和大作业相结合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数据结构是一门核心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的描述语言已由C语言逐渐转变成C++。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将面向对象的思想融入数据结构的教学中,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个方法。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法、实例引导算法、重视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据结构,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结构,C++

参考文献

[1]钟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4):26-29.

[2]吕雅丽.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23-124.

[3]王淮亭.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2):133-134

上一篇:金融服务中心下一篇: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