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仪表

2024-09-17

多智能仪表(精选12篇)

多智能仪表 篇1

为了适应不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需求, 出现了拥有不同技术特点的现场总线[1]。每种现场总线都以一个或几个大型跨国公司为背景拓展其应用领域, 多种总线在一个应用领域中协调共存, 不同的总线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产品选择多样性的同时, 也给用户带来了设备兼容性问题, 传统的单一现场总线仪表已经不能灵活地适用于自动化系统。因此, 针对多种总线共存的客观事实, 探讨如何使智能仪表适应不同现场总线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系统结构及功能

本文系统以STC12C5612AD作为智能仪表的主CPU (内部烧写有MODBUS通信协议) , 设置一个由主CPU所在板引出的引脚为GND、VDD、TXD、RXD、INT1、AGND、VCC的公共通信接口, 可以连接485、PROFIBUS、CAN三种通信板中的一种通信电路实现通信。其中CAN、PROFIBUS通信电路分别有独立的CPU (AT89C51CC03[2]和P89V51RD2, 分别烧写了DEVICENET和PROFIBUS-DP协议) , 与主CPU构成双CPU结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RS-485、CAN和PROFIBUS通信接口电路。其中, RS-485通信电路包括光耦和485驱动电路;CAN接口电路由如图2所示的CAN控制电路和如图3所示的CAN驱动电路组成。PROFIBUS-DP接口电路由CPU (P89V51RD2) 、通信协议控制芯片SPC3[3]、高速光耦HCPL0601和RS-485总线驱动电路组成, 如图4所示。CAN接口电路与PROFIBUS接口电路相似, 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以PROFIBUS接口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由图4可知, PROFIBUS-DP接口电路的CPU (P89V51RD2) 负责控制SPC3实现PROFIBUS-DP总线数据的转换与共享。SPC3已集成了PROFIBUS-DP物理层的数据收发功能, 可独立处理PROFIBUS-DP协议;DP通信服务存取点由SPC3自动建立, 各种报文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是不同BUF的内部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总线接口单元来访问这些内部数据。SPC3选择工作在Intel模式下 (XINT/MOT接低电平, MODE接高电平, J2引入2路+5 V隔离电源J3用作编程口。P89V51RD2通过P0、P2口与SPC3的总线单元连接来读写SPC3的1.5 KB RAM[4], P0口作为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复用口, P2口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由于SPC3内部集成了锁存器, 所以P89V51RD2的P0口AD0~AD7与SPC3的DB0~DB7直接相连。P89V51RD2的读写控制信号和ALE信号分别与SPC3的XWR、XRD和ALE相连, CPU通过P1.0对SPC3进行复位, 并且通过外部中断引脚P3.2接入SPC3的中断信号X/INT。拨码开关电路用于设置DP从站波特率。外接TL7705实现看门狗功能。由于SPC3仅集成了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功能, 不具备RS-485的驱动接口, 因此扩充了RS-485驱动电路。另外为避免总线引入干扰, 在SPC3与RS-485总线驱动电路之间采用10 Mb/s高速光耦HCPL0601进行光电隔离。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RS-485通信软件的设计

RS-485通信由主CPU控制, 不需外接单独的CPU, 采用中断方式通信。PC机作为上位机, 与仪表采用问答方式通信, 总线上的设备在时序上需严格配合, 必须遵从以下原则: (1) 复位时, 从机都应该处于接收状态; (2控制端、DE的信号有效脉宽应该大于发送或接收一帧信号的宽度, 接收/发送数据也要考虑延时; (3) 总线上所连接设备的发送控制信号在时序上要完全隔开。RS-485串行通信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RS-485串行通信采用MODBUS消息帧RTU模式, 整个消息帧必须作为一连续的流传输。如果在帧完成之前有超过1.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时间, 则接收设备将刷新不完整的消息并假定下一字节是一个新消息的地址域。同样地, 如果一个新消息在小于3.5个字符时间内接着前个消息开始, 则接收设备将认为它是前一消息的延续。

3.2 CAN总线软件设计

CAN总线软件的任务是实现CAN总线[5]与RS-485总线间的通信, 完成两者的协议转换。主要包括节点初始化程序、报文发送程序、报文接收程序以及CAN总线出错处理程序等。在初始化CAN内部寄存器时, 要注意保证各节点的位速率一致, 而且接发双方必须同步。为提高通信的实时性, 报文的接收和发送采用定时中断接收方式。编写初始化程序应注意:先清除所有通道和其对应的状态寄存器;根据外部时钟和需要的CAN比特率初始化位定时器;根据收发要求定义通道的ID和过滤器寄存器;初始化对应通道的收发标志和数据的字节;在CAN中断接收程序中还要注意接收到数据后重新初始化, 并设置使能接收通道, 以便接收下次中断数据。同样, 在定时中断发送例程中, 把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后要置发送标志, 并重新初始化定时器。CAN通信流程如图6所示。

3.3 PROFIBUS-DP从站软件设计

采用PROFIBUS-DP通信的智能仪表通常作为PROFIBUS-DP总线的从站设备, 其软件程序包括通信主程序、SPC3初始化和中断处理, 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PROFIBUS-DP通信控制器SPC3集成了PROFIBUS-DP协议。P89V51RD2微处理器需要对SPC3进行合理的配置、初始化及报文处理。微处理器除了要完成串口端的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波特率、中断方式设置等自身初始化任务外, 还要对SPC3进行开中断、从站识别地址、片内方式寄存器、诊断缓冲区、参数缓冲区、配置缓冲区、地址缓冲区、初始长度等初始化设置。中断处理程序用来处理SPC3发生的各种事件 (如新的参数报文事件、全局控制命令报文事件、新的地址设置报文事件、新的组态报文事件等) 。

本文设计的三种通信程序都是在Keil-Uvision3仿真软件环境下进行C51编写、编译和调试;GSD文件是在西门子GSD文件编辑器 (GSD Editor) [6]环境下进行编写和编译。

4 测试结果

4.1 MODBUS通信测试

使用STC-ISP.exe烧写程序软件将MODBUS通信程序以冷启动方式写入主芯片STC12C5612AD。单台仪表可以通过“Com Monitor”串口调试软件按照标准RTU信息帧格式测试。

4.2 CAN通信测试

使用Atmel-Flip2.4.6烧写程序软件, 将CAN通信程序以冷启动方式写入主芯片T89C51CC03。使用周立功公司的PCI-9810主站卡插在PC机PCI插槽上作为主节点, 通信调试软件使用ZLGCANTest-PCI9810。

4.3 PROFIBUS通信测试

将智能仪表作为从站并设置地址为3, 实现与主站PC (地址1) 的通信。由于PROFIBUS-DP在底层物理层上采用RS-485协议, 因此可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软件SCom Assistant V2.1模拟DP系统工作过程, 对总线数据进行侦听。

4.4 通信测试结果

智能仪表分别配置的MODBUS、PROFIBUS和CAN-BUS三种通信试验板均能够接收上位机主节点发送的命令, 同时发送响应信息至上位机, 实现主从站数据交换, 且收发数据正确, 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方案可行。

本文介绍的带有多现场总线接口的智能仪表, 使智能仪表具备了MODBUS、PROFIBUS和CANBUS三种独立的现场总线通信功能。通信板采用统一标准接口的集成化模块结构设计, 使得智能仪表更换通信板更加便捷、高效, 避免了智能仪表的二次开发。为解决控制系统多种总线并存环境下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在不同现场总线的产品共存的自动化系统中, 如何使新兴智能仪表与原有现场设备或未来更新设备在通信方面相兼容, 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为此, 提出了智能仪表中多现场总线接口技术。从硬软件方面研究了智能仪表中MODBUS、PROFIBUS和CANBUS三种现场总线通信接口, 重点分析了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并结合电工仪表产品实现了三种现场总线通信。通过对上位机的通信测试数据的分析, 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现场总线,MODBUS,PROFIBUS,CANBUS

参考文献

[1]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ATMELL.Enhanced 8-bit MCU with CAN controller andflash memory AT89C51CC03 datasheet[S].2007.

[3]Germany, Siemens AG.Siemens AG, SIMATIC NET SPC3PROFIBUS controller user description[S].2000.

[4]孙鹤旭, 梁涛, 云利军.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5]BOSCH Inc.CAN 2.0 specification part A&B.1991.

[6]罗红福, 胡斌, 钟存福, 等.PROFIBUS-DP现场总线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多智能仪表 篇2

1.建筑电气一般由()组成。

A 计算机系统 B 用电设备 C 配电线路 D 控制和保护设备 E 家用电器 2.与单相交流电路相比,采用三相交流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A 同一尺寸下,三相发电机发出的功率大 B 输出功率和距离一定时,采用三相制可以节约非铁合金 C 三相交流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结构简单、性能良好、价格便宜 D 比单项交流电路更省电

E同一尺寸下,三相发电机发出的功率小

3.有关对称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结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三相三线制 B 线电压就是相应的相电压 C 三相电压之和为0 D 回路中没有电流 E一定不是三相三线制

4.常用照明种类可分为()

A 正常照明 B 应急照明 C 备用照明 D 值班照明 E 娱乐灯光

5.智能建筑系统的组成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三大块,即“3A”系统()

A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BAS)B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C 通讯自动化系统(CAS)D 保安自动化系统(S-A S)E IS信息自动化系统

6.下列关于电动风门驱动器的操作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B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C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和卡阻现象 D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 E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水平安装

7.电动执行机构的输出方式有()三种 A 直行程 B 角行程 C 多转式 D 单转式 E 圆周式 8.下列关于电动调节阀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阀阀体上的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B 空调器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C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 D电动阀的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E电动阀阀体上的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不一致 9.下列关于电动调节阀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A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B 电动阀应直接安装于水平管道上 C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加装适当防晒防雨措施 D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E电动阀在安装前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验 10.下列关于温、湿传感器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B 远离有强劲震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C 室外型温、湿传感器应有防风雨保护罩 D 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及出风口的位置 E 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11.下列关于温、湿传感器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及出风口的位置 B 安装位置不应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和完整性 C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离、高度应该一致 D 温度传感器与DDC之间的连接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 E 应尽可能靠近窗、门及出风口的位置

12.下列关于风管式温、湿传感器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安装在风速平稳的位置 B 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湿层完成后 C 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 D 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调试的地方 E应安装在风速变化大的位置 13.水管温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下列位置()

A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位置 B 阀门 C 水流死角 D 水管震动较大位置 E 阀体 14.下列关于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时同时进行 B 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C 应安装在水管温度传感器和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D 应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水流死角或震动较大的位置 E 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后进行 15.压力、压差传感器可用于()的监测

A 空气压力 B 空气流量 C 液体压力 D 液体流量 E 流体容量 16.下列关于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在风管保湿层完成前安装 B 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 C 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 D 应安装在蒸汽放空口位置 E 应在风管保湿层完成后安装

17.下列关于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安装说法正确的是()A 其安装应与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同时进行 B 应安装在便于维修、调试的地方 C 应安装在温、湿传感器的上游侧 D 可以安装在管道焊接缝处 E 应安装在温、湿传感器的下游侧

18.下列关于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其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 B 其直压段小于管道口径2/3时,可安装在侧面、底部或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 C 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D 不宜安在水流流速死角及震动较大位置 E 其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2/3时,不可安装在管道顶部

19.下列关于电磁流量计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剧烈震动的位置 B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接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C 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 D 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下游 E 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下游 20.下列关于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应安装在便于维修,避免管道震动、强磁场、热辐射等场所 B 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的所示流向标志一致 C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装设止逆阀 D 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测试点下游 E 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测试点上游 21.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壳体上没有标明流向标志时,可按下列方面判断流向()A 流体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B流体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无圆孔 C流体进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无圆孔 D 流体出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E 无法判断

22.有关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装设止逆阀 B 流量传感器需安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 C 流量传感器其下游应留有一定的直管 D 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侧一点接地 E 流量传感器不需安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 23.电力设备监控系统的监视包括()

A 高压、低压侧监视 B 变压器监视 C 应急发电机监测 D 直流操作电源监视 E DDC监视

24.电力设备监测系统的高压侧监视内容有()

A 高压进线主开关的分合状态和故障状态监测 B 高压进线三相电流监测 C 高压进线的电压监测 D 高压进线的频率监测 E DDC工作状态监测 25.电力设备监测系统的低压侧监视内容有()

A 变压器二次侧主开关的分合状态和故障状态监测 B 变压器二次侧主开关的电流、电压、功率及功率因数监测 C 母联开关的分合状态和故障状态监测 D母联开关的三相电流监测 E DDC监测

26.电力设备监控系统中低压配电的供电对象有()A 冷水机组 B 照明 C 泵类 D 电梯等 E 以上皆不是

27.电力设备监控系统变压器监测包括()

A 变压器温度监测 B 风冷变压器风行运行状态监测 C 油冷变压器油温及油位监测 D 对变压器监测主要是确定其正常工作温度,当变压器温度超过正常值时进行报警 E DDC监测

28.传统的布线系统特点是()

A 不同应用系统的布线各自独立 B 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传输线缆构成各自的网络 C 连接线缆的插座的结构和生产标准不同 D 布线系统存在大差异,难以互换、通用 E 不同系统的布线各自不独立而相连

29.有关综合布线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在综合布线系统管理间进行跳线管理来适应不同的网络结构 B 终端设备位置改变时,需要改变布线 C终端设备位置改变时,只需进行跳线管理 D 能使系统灵活连接不同应用类型的设备 E 终端设备位置改变时,不需要改变布线 30.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由下列器件构成()

A 传输介质 B 交叉/直接连接设备 C 介质连接设备 D 适配器、传输电子设备 E 布线工具及测试组件

31.以下属于室外光缆的有()

A 分支光缆 B 光纤带光缆 C 紧套光缆 D 铠装光缆 E 松套管光缆 32.数据通讯可以有以下通讯方式()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全单工 E 半单工 33.数据通讯系统都是由()组成

A 终端 B 数据电路 C 计算机系统 D 数字交换机 E 以上皆不是 34.工作区子系统由()组成

A 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 B 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及适配器 C 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 D 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 E 别的区的信息插座 35.信息插座的数量确定应按如下几点考虑()

A 根据建筑物结构、用途、和设计等级确定每个工作区的数量密度 B 根据用户需求确定每个工作区的数量 C 根据智能建筑物的平面图计算实际可用的空间进行精确估算 D根据智能建筑物的平面图计算实际可用的空间进行平均估算 E 自行决定每个工作区数量 36.光纤接续的要求()

A 光纤接续后应排列整齐、布置合理、光纤余留长度不应小于1.2m B 安装位置应安全稳定,其附近不应有可能损坏它的设施 C 在机架或设备内,应对光纤和光纤接头加以保护 D 多模光纤同心度偏差应小于或等于4чm E 应采用“X”型光纤适配器 37.水平子系统由()组成

A 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 B 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 C 楼层分配线设备和跳线 D 交接间的输入设备 E 交接间的输出设备 38.用于水平子系统的常见三种电缆类型有()

A 四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 B 四对屏蔽双绞线电缆 C 多模光纤 D 单模光纤 E 双模光纤

39.综合布线时,水平干线通道有2种方法可供选择()A 电缆孔法 B 电缆井法 C 管道法 D 托架法 E 试验法

40.在综合布线的水平子系统中,对于10 mb/s以下低速数据和语音传输及控制信号传输,采用()

A 三类双绞线 B五类双绞线 C 光纤 D 六类以上双绞线 E 三类单绞线

41.在综合布线的水平子系统中,对于10 mb/s以上宽带的数据和复合信号的传输,采用()

A 三类双绞线 B五类双绞线 C 光纤 D 六类以上双绞线 E 三类单绞线 42.水平布线系统的常见几种布线方法()

A 直接埋管法 B 先走吊顶内线槽 C 地面线槽法 D 墙壁走线槽法 E 排线法 43.有关管道法布线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防火美观 B 难于防火 C 提供机械保护 D 灵活性差、成本高,需要周密筹划 E 价格低廉

44.有关托架法布线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缆容易安装,不必拔电缆穿过管道 B 电缆外露,成本高 C 可能影响美观 D 难于防火 E 成本低廉

45.垂直干线子系统由()组成

A 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 B 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C 交接间的配线设备 D 交接间的输出设备 E 交接间的输入设备 46.干线子系统又称为()

A 垂直子系统 B 主干子系统 C 骨干电缆系统 D 配线间子系统 E 总系统 47.综合布线时,垂直干线通道有2种方法可供选择()A 电缆孔法 B 电缆井法 C 管道法 D 托架法 E 试验法 48.有关星形干线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主配线架为中心节点,各楼层配线架为星节点 B 维护管理容易、重新配置灵活 C 故障隔离和检查容易 D 施工量大,完全依赖中心节点 E 施工量小 49.有关星形干线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条链路从中心节点到星节点,都与其他链路相对独立 B 可以有几种控制访问策略 C 扩充方便 D 故障隔离和检查困难 E 施工量大 50.有关总线型干线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楼层配线架都连接到一个公共干线上 B 楼层配线间的设备负责处理地址识别和进行信息处理 C 布线少,扩充方便 D故障隔离和检查困难 E施工量大

51.有关总线型干线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所以楼层配线架都连接到一个公共干线上 B楼层配线间的设备负责处理地址识别和进行信息处理 C 故障隔离和检查容易 D施工量大,完全依赖中心节点 E布线量大

52.有关环形干线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单环和双环2种 B 各楼层配线间的有源设备相接成还环 C 各节点无主次之分 D 信息以分组发送 E 以上皆不是 53.有关电缆孔法布线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防水防火,经济、易安装 B 穿线空间小,不如电缆井法灵活 C 难于防火,安装费用高 D 可能损坏楼板的结构完整性 E 不防水防火 54.有关电缆井法布线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灵活,占用空间小 B 防水防火 C难于防火,安装费用高 D可能损坏楼板的结构完整性 E 占用空间大 55.配线间子系统由()组成

A 交接间的配线设备 B 配接间的输入设备 C配接间的输出设备 D 配接间至各楼层分配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E 跳接线 56.有关配线间子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又称管理间子系统 B 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 C 是干线子系统 4 与水平子系统的桥梁 D 一般都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 E一般都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

57.四对100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相比,四对100Ω屏蔽双绞线电缆具有()优点

A 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串干扰能力 B 保密性好 C 防自身辐射 D 防被窃听 E 以上皆不是

58.光纤具有()优点

A 信号损耗低 B 频带宽 C 重量轻 D 易敷设 E 便于大批量制造 59.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光纤连接是()

A SB B SC C SD D SP E ST 60.光纤接续的方法有()

A 焊接 B 熔接 C 活动连接 D 机械连接 E 嫁接

61.肉眼无法识别劣质光纤,施工中使用劣质光纤碰到的问题有()A 带宽窄 B 粗细不均匀 C 光纤缺乏柔韧性,盘纤时一弯就断 D 传输距离短 E 不能和尾纤对接

62.网络工作站主要完成()功能

A 数据处理 B 浏览 C 传输 D 分配IP E 多媒体互动 63.以下()属于高性能计算机

A 大型机 B 中型机 C 小型机 D UNIXZ工作站 E PC 64.以下()属于网络服务器

A 文件服务器 B 数据库服务器 C WEB服务器 D 代理服务器 E PC 65.以下()属于以太网交换设备

A FDDI交换机 B 以太网交换机 C 10Base-T集线器 D 10Base-F集线器 E PC 66.属于网络互连设备的有()

A 中继器 B 网桥 C 路由器 D 网关 E 访问服务器 67.网络软件常用的操作软件有()

A Word B ACAD C Windows2000 D unix E PC Any Where 68.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该系统向多媒体和智能化发展

A 访问 B 开发 C 安全 D 数据完整性 E 复杂

69.建立计算机网络前,你需要一些网络硬件设备,将每一台计算机连接到媒介段上,这些设备包括()

A 传输媒介连接器 B 网络接口板 C 调制解调器 D 中继器 E PC 70.建立计算机网络前,你需要一些网络硬件设备,将每一台计算机连接到媒介段上,需要下列连网设备()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卡 D 中继器 E 交换机 71.网卡的定义()

A 收发器 B NIC C 传输媒介适配器 D 网桥 E IP 72.灵活配置用户()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用户类型用户的需求 A 中继 B 音令板 C 外接 D 内接 E 分配

73.内置式语音信箱,交换机以语音方式应答分机查询()A 弹性号码 B 原始号码 C 分机等级 D 系统时间 E 分配

74.属于数字语音电话系统()

A 模拟中继 B 载波中继 C 磁石中继 D 环路中继 E 数字中继 75.数字语音电话系统分组功能对交换机和中继进行分组管理实现()A 组内代答 B 跨组代答 C 跨组禁止 D 本组禁止 E 强制禁止 76.程控交换机的话路系统由()组成

A 模拟终端接口电路 B 数字终端接口电路 C 交换网络 D 交叉网络 E PC 77.典型的交换网络有()

A S-T-S交换网络 B S型接线器 C T型接线器 D T-S-T交换网络 E DSF交换网络

78.模拟终端接口电路中用户电路用于()功能 A 馈电 B 监视 C 编码 D 译码 E 数字滤波 79.T型时分接线器是通过来()进行时隙交换的

A 缓冲存储 B 控制读出模式 C 控制写入模式 D 模拟信号 E 数字信号

80.T型接线器一般有()

A DID B SM C CS D CM E WOW 8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特点

A是一种集中型系统,不同于扩散性的广播电视系统。一般供做监测、控制、管理使用,信息来源于多台摄像机,要求多路信号同时传输,同时显示 B 传输的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几十米至几千米有限范围 C 一般采用闭路传输,极少采用开路传输方式。1Km以内可用电缆传输,1Km以外采用光缆传输 D 除向接收端传输视频信号外,还要向摄像机传输控制信号和电源,因此是一种双向的多路传输系统 E 是一种扩散性的系统 82.一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组成

A 摄像部分 B 传输分配部分 C 控制部分 D 图像处理与显示 E 放大部分

83.摄像机有黑白和彩色2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白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比彩色摄像机高 B 彩色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比黑白摄像机高 C 黑白摄像机比彩色摄像机灵敏 D 彩色摄像机比黑白摄像机灵敏 E彩色摄像机水平清晰度和黑白摄像机一样高

84.关于黑白摄像机和彩色摄像机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

A 彩色摄像机更适用于光线不足地方,或夜间灯光较暗场所 B黑白摄像机更适用于光线不足地方,或夜间灯光较暗场所 C 彩色摄像机便于实时即时获取、区分现场的实时信息 D 黑白摄像机便于实时即时获取、区分现场的实时信息 E黑白摄像机不便于实时即时获取、区分现场的实时信息 85.关于摄像机镜头,说法正确的是()A Cs接口比C接口体积小 B Cs接口比C接口价格便宜 C Cs摄像机配Cs接口镜头,也可以配C接口镜头 D C接口镜头也可以配Cs摄像机 E Cs接口比C接口体积大

86.有关闭路电视视频信号传输,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缆对外界由屏蔽左右,可以减少串扰、传输损失也小 B 电缆作为长距离传输媒体时,有时会有高频干扰 C 传输距离比较小时,电缆的衰减可以不 6 考虑 D 即使长距离传输,电缆的衰减可以不考虑 E 长距离传输,电缆的衰减必须考虑

87.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方式有()

A 同轴电缆传输 B 双绞线传输 C 光纤传输 D 无线传输 E 单轴电缆传输

88.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控制部分,主要设备有()

A 电动云台 B 云台控制器 C 多功能控制器 D 视频控制器 E 电子云台

89.对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常用的控制方式有()

A 直接控制 B 编码控制 C 同轴控制 D 光缆控制 E 自动控制 90.电视监控系统中的监视器的操作使用应该()

A 监视器应安装在固定的机架或机柜上 B 安装在机柜中,应有通风散热措施 C安装在机柜中,应注意电磁屏蔽 D 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线干扰 E 安装在机柜中,不用注意电磁屏蔽 91.摄像机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具有防损伤、防破坏功能 B 室内安装的摄像机距离地面不低于2.5m C 室外安装的摄像机距离地面不低于3.5m D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E 室外安装的摄像机距离地面不高于3.5m 92.电视监控系统中的摄像机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各类摄像机应安装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 B 摄像机在安装前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 C 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V形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到标准后方可固定 D 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 E 不需要注意上述问题,安装就行

93.电视监控系统中的摄像机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金属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B 摄像机配套装置,安装时应灵活牢固 C 摄像机应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 D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对应电梯轿厢 E 摄像机配套装置,安装时不必灵活牢固,能动就行

94.电视监控系统中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安装符合下列规定()A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对应电梯轿厢 B 摄像机的光轴与电梯轿厢的两个面壁成45度夹角 C 摄像机的光轴与电梯天花板成45度俯角为宜 D摄像机的光轴与电梯天花板成90度俯角为宜 E摄像机的光轴与电梯天花板成180度俯角为宜

95.防盗报警系统除了具有报警功能外,还有下列联动功能()A 开启报警现场灯光 B 联动音频视频矩阵控制器 C 开启报警现场摄像机进行监视 D 联动开启门 E 不联动开启门

96.探测报警器电信号传输方式不同可分为()

A 无线传输 B 有线传输 C 数码传输 D 模拟传输 E 数字传输 97.主动式红外报警器由()组成

A 红外发射器 B 红外接收机 C 报警控制器 D 热传感器 E 红外仪 98.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由()组成

A 红外发射器 B 光学系统 C 热传感器 D 报警控制器 E 红外仪 99.下列关于防盗报警器安装的场合和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照防护部位和环境要求、特点,安装红外或微波等各类防入侵控制器 B 7 对某些不设围墙的开放式建筑还应安装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报警器 C 金融营业场所、重要库房还应安装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报警器并考虑周界报警 D 金融营业柜台、重要仓库、居室等应配有紧急报警按钮 E对某些不设围墙的开放式建筑还应安装电子围墙

100.下列关于防入侵探测器的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 B 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要求和防范范围 C 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固,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 D 外接导线应留有一定余量 E外接导线应正好长短 101.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根据现场探测模式,可直接安装在墙面、天花板、墙角等,其正确布置安装如下()

A 布置时应注意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和水平视角 B PIR不要安装在墙电设备附近C 安装时要注意入侵者的活动有利于横跨穿越光束带区 D 一般而言,PIR产品墙面安装比墙角安装,感应效果好 E一般而言,PIR产品墙角安装比墙面安装,感应效果好

102.安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为减少误报应()

A PIR探测头不应对准任何温度快速改变的物体 B PIR不应安装在热源的上方或附近C 警戒区内最好不要有空调或热源 D 如无法避免热源,则应与热源保持至少1.5m以上距离间隔 E警戒区内最好有空调或热源 103.在线巡更系统由()等设备组成

A 计算机 B 网络收发器 C 前端控制器 D 巡更点 E PC 104.下列关于电子巡更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可适用于较恶劣的室外环境 B 在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实时性是离线式电子巡更系无法取代的 C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巡更点与电脑之间无距离限制,应用场所相当灵活 D 相对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在线式电子巡更系统更需要考虑布线和其它相关设备 E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不适用于较恶劣的室外环境

105.离线巡更系统由()等设备组成

A 计算机 B 传递单元 C 手持读取器 D 编码片 E 报警器 106.下列关于集中报警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设有一台报警器或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B 集中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区域报警器设置在各楼层服务台 C 一般适用于一、二级保护对象 D 适用于有服务台的综合办公写字楼 E一般适用于三、四级保护对象 107.下列关于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设有一台报警器或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B 集中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 C 区域报警器设置在各楼层服务台 D 一般适用于特级保护对象 E一般适用于一、二级保护对象

108.区域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几点()

A 一个报警区域应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B 系统能设置一些功能简单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C 区域报警控制器应该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 D 当系统用于警戒多楼层时,应在每层楼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等明显位置设置识别报警楼层的灯光显示器 E系统能设置功能复杂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109.集中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系统应设置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B 系统应 8 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C 集中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的具体位置,并能实现联动控制 D 集中报警控制器应该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或专用房间内 E 集中报警控制器应无人值班

110.在火灾报警系统中,探测器的种类选择非常重要,通常根据以下条件选择()

A 环境条件 B 火灾特点 C 房间高度 D 安装场所的气流状况 E 价格

111.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A 上行站 B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 C 下行站 D 转发器 E PC 112.下列关于同步电视广播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是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核心 B 对于地面来说,卫星是静止的 C 对于地面来说,卫星是移动的 D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的主要设备有转发器、天线、星载电源、控制系统 E对于地面来说,卫星是变化的 113.下列关于同步电视广播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地面来说,卫星是静止的 B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的主要设备有转发器、天线、星载电源、控制系统 C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的星载电源一般采用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 D 同步电视广播卫星的控制系统与地面控制站配合,使卫星能保持在相对的位置和姿态 E对于地面来说,卫星是变化的 114.下列关于微波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微波波段的电磁波频率从1GHz开始,一直延伸到电磁波的光波波段 B 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 C 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衰减损耗较小 D 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能穿透电离层 E 微波波段的电磁波频率从2GHz开始

115.与地面广播电视相比,卫星广播电视具有以下优点()

A 覆盖面积大,传播距离远 B 在服务区不受地理条件限制 C 传输环节少,信号稳定,所接收信号质量高 D 频带宽,传输信息容量大 E覆盖面积小,传播距离近

116.数字电视是指对视频和伴音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并以数字方式进行传输和接收的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 数字电视传输质量高 B 数字电视传输容量大 C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可以节约有限卫星资源 D 易实现自动化管理,便于加解码 E数字电视传输容量小

117.接收我国的数字电视节目,必须同时符合()标准的数字卫星接收机 A MPEG-2 B DVB-2 C MPEG-4 D MPEG-3 E MPEG-5 118.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由()组成

A 收发天线 B 高频头 C 同轴电缆 D 卫星接收机 E PC 119.后馈式抛物面天线与前馈式抛物面天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 纵向尺寸小 B 可以防止阳光直射 C 适合热带地区使用 D 天线效率高 E纵向尺寸大

120.有线电视前端设备的布线要注意以下方面()

A 各设备之间接地线要良好接地 B 射频电缆的屏蔽层要与设备的机壳接触良好 C 电缆与电源线穿入室内要留防水弯头 D 电缆与电源线要有避雷装置 E电缆与电源线不需要避雷装置

121.有线电视信号经过同轴电缆传输,为保证高低端频道的信号电平均衡,常用以下斜率校正方法()

A 在干线中串入斜率均衡器 B 利用具有斜率均衡作用的干线放大器进行斜率校正 C 利用分波器把高频段的电视信号分离,再经混合器混合 D 利用具有自动斜率增益的放大器和导频信号发生器 E 以上皆不是 122.有线电视系统的干线组成部分有()

A 同轴电缆 B 干线放大器 C 分支器 D 分配器 E以上皆不是

123.在干线设计时,必须考虑对高端频道的电视信号作一定的补偿,以保证高端频道的信号电平均衡,方式为()

A 频率补偿 B 斜率校正 C 斜率控制 D 信号补偿 E以上皆不是 124.有线电视系统的干线采用架空明线安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 架空明线的电杆距离不能太长 B 干线电缆如利用照明线电杆架设时,应距电源线1.5m以上 C 沿墙架设的干线应用专用电缆卡固定 D 墙与墙之间如距离较远,应用钢丝架挂电缆 E干线电缆如利用照明线电杆架设时,应距电源线1.5m以下

125.关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入户安装,说法正确的是()

A 入户线安装包括支线部件、支线电缆、用户终端盒等 B 支线部件有分支器、分配器、均衡器、放大器等 C 支线电缆的安装分明线和暗线2种 D 暗线安装是在墙壁内预埋管道布线,暗管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2倍以上 E支线电缆的安装只有明线

126.在雷雨天气中使用有线电视系统时,为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注意以下事项()

A 在雷雨天气季节应经常检查各点接地情况 B 在雷雨天气不能靠近避雷针、天线或其他接地点工作 C 在雷雨天气不要用手摸设备机壳和接地线 D 不能站在树下 E 可以站在树下 127.智能建筑是()技术的结晶

A 计算机网络 B 现代通信 C 自动控制 D 建筑 E 物业 128.物业管理涉及的领域包括()

A 土地 B 建筑物 C 设备 D 交通 E 环境系统 129.将成为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三网合一是指()

A 个人通信网 B 电话网 C 计算机网 D 电视网 E PCN网 130.闭路电视系统对图像信号有以下功能()A 分配 B 切换 C 存储 D 处理 E 还原 131.CCTV系统中总控制台主要功能()

A 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 B 图像信号的处理与补偿 C 图像信号的输入 D 图像信号的切换 E 声音信号的处理 132.防盗报警主机功能有()

A 布防与撤防功能 B 布防后的延时功能 C 防破坏功能 D 联网功能 E 摄像功能

133.防盗报警系统的功能调试通常包括的内容有()

A 检查探测器独立防拆保护功能 B 检查防盗报警器的自检功能、编程功能、布防和旁路功能 C 对区域型公共安全防范网络系统,检查其联网与响应功能 D 检查相应的灯光、摄像、录像设备联动功能 E 检查系统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联网接口

134.以下哪些火灾探测器属于按探测的火灾参数分类的()A 感烟 B 感温 C 耐湿 D 耐酸 E 防爆

135.关于探测器与系统连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采用二线制时,可以完成电源故障检查、火灾报警、断线报警等功能 B 总线制系统采用地址编码技术 C 二总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接线方法,用线量更少,技术也简单 D 总线制系统回路中出现短路问题不会影响整个回路 E 总线制系统回路中出现短路问题会影响整个回路 136.火灾报警控制器主要特点是()

A 操作编程键盘能进行现场编程,进行自检和调看火警、断线的具体部位等 B 当发生短路时,隔离器可以将发生短路的这一部分与总线隔离 C 排除故障短路后,控制器必须“复位”后,短路隔离器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D 系统输入模块在二总线火灾报警控制器上作为输入地址的各类信号 E 探测器可以装成同一地址编码,方便控制器信号处理 137.有线电视系统前端系统部件包含()

A 信号处理器 B 音视频传输设备 C 监控设备 D 混合器和导频信号发生器等 E 电源和各种信号接收设备

138.关于有线电视系统混合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按频道分类可分为固定频道调制器和捷变频道调制器 B 根据调制方式,电视信号调制器可分为直接调制和中频调制 C 开路电视信号受地理条件、天气和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较小 D 捷变频道调制器使用方便、灵活,现已在大型邻频传输系统中使用 E 电视信号调制器主要用于没有卫星电视接收和微波中继传输的场合

139.同轴电缆干线传输系统特点()

A 传输信号损耗较小 B 干线中所需串接放大器的数量少 C 传输信号电平在不同季节会出现较大波动 D 双向传输接续较复杂 E 对高频信号的衰减量大,对低频信号的衰减量小 140.室内外设备的防雷方法()

A 安装避雷针和接收天线 B 室内电源配电柜或电源板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和电源滤波器 C 室内设备设置共同接地线 D 有线电视传输电缆安装同轴电缆保护器 E 有线电视系统利用吊挂电缆的钢丝做避雷线 141.以下关于用户分配网说法正确的是()A 分配—分配网络适用于平面辐射系统,多用于干线系统 B 分支—分支网络是把前面分支器的分支输出作为后面分支器的主路输入 C 分配—分支网络集中了分配器分配损失小和分支器不怕空载的优点 D 分配—分支—分配网络带的用户更多,但各用户终端尽量不能空载 E 以上说法皆不是 142.视频会议设备由()组成 A 视频会议终端 B 多点会议控制器(MCU)C 网络平台通信系统 D 管理工具 E 配件

143.视频会议桌面型终端的组成()

A 内置摄像机 B 计算机 C 网卡 D 视频会议软件 E 外置摄像机 144.会议室型终端的附属设备有()

A 监视器/电视机 B 麦克风 C 扫描仪与打印机 D 中央控制 E 大型摄像机

145.关于同声传译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列席代表通过接到通道选择器上的耳机收听翻译语种 B 无线语种分配利用红外系统实现无线传送 C 典型红外系统由红外发射机、辐射器、红外个人接收机组成 D 安装辐射器时可以将它们嵌入墙面或天花板 E 红外接收机具有高速换挡的通道选择功能,LED显示以及语音放大等功能 146.智能中控系统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A 切换比例 B 带宽 C 隔离度 D 输入电平与输出电平E微分增益DG 147.()的场合不宜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

A 气流速度大于5m/s B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 C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D 电影或电视放映 E 气流速度小于5m/s 148.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器件都必须通过()认证 A.UL B.CSA C.ISO D.TCO E.SAP 149.前端设备的布线要注意()

A 电源、射频、视频、音频线绝不能相互缠绕在一起,应该分开敷设 B 射频电缆线的长度越短越好,走路不宜迂回 C 射频输入、输出电缆尽量减少交叉 D 视频、音频线不宜过长,不能与电源线平行敷设 E 电源、射频、视频、音频线能相互缠绕在一起

150.单声道扩声系统多用于()扩声系统

A 一般会议 B 音乐试听室 C 体育场 D 背景音乐 E 公共广播 151.有关对称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做三相三线制联结 B 在低压系统中,做三相四线制 C 线电压的相位超前相应的相电压30° D 线电压的有效值是相电压的3倍 E不可做三相三线制联结

152.消防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A 火灾探测 B 报警控制 C 联动控制 D 灭火设备 E 门禁系统 153.下列有关适配器的选用,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信息插座应采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 B 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进行两项服务时,应该采用“Y”形适配器 C 在水平子系统中所选用的电缆介质不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介质时,应采用适配器 D 在连接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数率转换等相应装置,应采用适配器 E 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进行两项服务时,应该采用“X”形适配器

154.典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分为()几种

A 定温式 B 差温式 C 差定温式 D 离子式 E 红外式 155.当产生火灾报警时,消防联动设备应采取的动作有()A 当走道或室内两个相邻有编码的探测报警器报警时,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 B 常开防火门的任一侧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常开防火门应自动关闭 C 室内任一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机,关闭电动防火阀 D 走道或室内两个相邻有编码的探测报警器动作后,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及排烟阀正压送风口 E 室内任一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开启有关部位的空调机,关闭电动防火阀

156.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方向是()

A 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B 增加了自诊断能力 C 探测器的完善 D 改进信号处理方法 E 开放性

157.下列关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器与现代火灾自动报警器,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方面,前者为开关量,后者为模拟量 B 探测器方面,前者为模拟量,后者为开关量 C 前者的火灾探测最佳灵敏度不唯一,后者唯一 D 前者的火灾探测最佳灵敏度唯一,后者不唯一 E 探测器功能强化

158.下列关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器与现代火灾自动报警器,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报警阈值单一,后者是多态的 B 前者无自诊断能力,后者有自诊断能力 C 前者误报率高,后者误报率低 D 前者可靠性低,后者可靠性高 E 前者报警阈值多样,后者报警阈值单态的 159.现场消防设备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类()

A 直接用于扑灭火灾的灭火系统 B 用于限制火势的灭火辅助系统 C 用来指挥现场人员的信号指示系统 D 火警事故广播通讯柜 E 间接由于扑灭火灾的灭火系统

160.以下能构成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是()

智慧插座到底有多智能 篇3

插座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电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家用电器(电灯、热水器、洗衣机等)和电路连接的通道。从外形上看,智能插座和普通的插座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为什么它就叫智能插座呢?这主要是因为它有普通插座不具备的智能性。智能插座实际上是一个小的集成电路系统,主要包括开关电源、电阻、计量器、继电器、控制器和通讯模块,其中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器就是智能插座的主要智能元素(图2)。

通过对智能插座的拆解可以看到,其内部电路有贴片系统、Wi-Fi模块、解码芯片等,看上去是不是和手机主板有些类似(图3)?

到底多智能 智能插座工作原理探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智能插座的组成,那么在实际使用中,智能插座是怎么工作的?又是怎么展示它的智能性的呢?

智能插座一般和路由器+智能手机配套使用,因此家里首先要有相应的路由环境。比如我们需要使用插座控制热水器的使用,首先将插座和热水器连接,智能插座通电后其内置的Wi-Fi通讯模块就会接入家庭Wi-Fi网络,需要控制插座的的手机也接入同一Wi-Fi网络后,通过插座厂家提供的APP,在手机上将需要控制的插座添加到设备列表即可对其进行控制(图4)。

完成设备的添加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在手机上对插座进行智能控制了。比如切换到小米插座后点击屏幕插座的图标后就可以开启/关闭插座电源,这样任何普通家电连接小米智能插座后,都可以在手机上对普通家用电器实行远程控制(图5)。

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智能插座之所以比普通插座更智能,关键就是这些插座配置了无线通讯模块,它可以接收手机发出的指令,然后传递给控制器对开关的通/断电状态进行控制。从原理上看,手机控制插座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控制机顶盒、电视其实是一样的。手机就相当于智能插座系统的控制中枢,我们可以在手机屏幕上进行各种智能控制(图6)。

智能插座 想说爱你不容易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智能插座能让普通电器具备智能控制功能,而插座的智能控制必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不少朋友喜欢使用砂锅炖汤,由于炖汤的时间较长,当出门购物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家里的砂锅还在工作。现在如果要控制家里的砂锅,使用智能插座连接后,只要手机可以上网,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松将砂锅的电源关闭。

不过,智能插座在目前状况下仍然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目前很多电器并非简单的通/断电就会被智能控制,如洗衣机通电后仍需设定模式才能清洗衣服,电饭煲通电后仍需手动设定模式才能做出香喷喷的干饭。而智能插座目前只能实现对电器简单的通/断电控制。

其次,目前智能插座的使用仍然有一定局限性,出于对线路的保护,目前智能插座负荷电流多在10A以内,而现在家用大功率电器如空调负荷则多在16A,这些电器就无法使用这些智能插座。此外由于内部添加智能模块,智能插座的体型都偏大,这样插在普通插座上时很容易抢占其他排插的位置(图7)。

再次,智能插座控制是借助于Wi-Fi+APP实现控制,如果Wi-Fi信号无法覆盖,智能插座无法接收信号,如果我们在外面使用手机控制,则需要在路由器中对智能插座的端口进行映射,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当然,任何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不可避免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随着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在未来的智能生活中,智能插座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是作为家居控制系统的一份子存在的,而且也具备更高的智能性。智能插座和家居控制系统相连后可以智能地对电路进行控制。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冬天夜尿后,很多孩子都会忘记随手关灯,这样躲进被窝后又要起来关灯。而现在可以设定一个指定时间段,如“0:00~6:00”,卫生间电灯状态是通电后5分钟自动关闭,这样即可解决上述麻烦。

多智能仪表 篇4

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虚拟仪器技术。虚拟仪器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1986年提出, 与此同时的到人们认可的还有一种“软件就是机器的观点。虚拟仪器并不是真的仪器, 它主要是由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组成, 同时还可以与软件高效灵活的组合起来完成各种测量、测试、以及在生产生活的自动化应用。模块化的硬件不仅能能为客户方便地提供集成化服务, 而且其高效灵活的软件能让用户构造属于自己的界面, 标准的软硬件平台可以同时满足对客户对同步和定时应用两方面的需求。技术高性能、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 以及集成度高是虚拟仪器的优势。将现实世界的信号和集成化的虚拟仪器环境相连, 分析数据以获取实用信息, 分析信息以及共享信息成果, 有助于在较大范围内提高生产效率。

1多智能仪表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

1.1 一般dcs的体系组成

分散控制系统可一般为三部分组成: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部分, 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 以及通信系统部分, 现场控制站, 过程控制站, 控制级, 生产管理站组成功能仪表控制系统。多智能仪表控制系统有效、简便、经济。多智能仪表控制系统适用于控制一些环境复杂并且人力难以解决的现代化生产生活问题, 综合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考虑, 在传统的分散控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我们自己的分散控制系统。

1.2 仪表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

在参考一些已有的协议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多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协议, 它的总体部分采用预约协议, 从通俗意义上讲它将一个总体的时间分为了一个个的时间片段, 每个仪表与主机的信息交换是通过时间片交流的, 它的总线结构参考了开放式系统互联7层协议, 还扩展了部分应用。本设计采用OSI协议中的网络层, 应用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现场总线传输总线的传输介质采用RS—485双绞线。波特率采用标准的1200, 2400, 4800, 9600, 传输帧采用标准UART格式。在多智能仪表控制系统总线上, 传输帧分为地址帧和数据帧, 地址帧第九位数据为一, 而数据帧为零。采用CRC校验。网络层由PC机控制, 地址帧主要是用来和总线进行通信, 它是通过激活总线上的仪表来实现工作的, 多智能仪表有一个特性, 它只接受含有特定的数据位的地址帧才开始通信。在AE中, AE协议就是控制计算机和多智能仪表之间的信息交换。

2系统接口部分软硬件的设计

应用GPIB接口部分的设计对接口部分的通信进行设计。利用VISA程序库进行设计, 分析仪器传回的数据采用LABVIEW。接口总线的标准采用VISA, 采用这个标准用户不必考虑仪器接口使用标准, 同时可以通过VISA接口库提供的丰富的函数指令来帮助构建仪器和计算机间的控制命令, 数据的相互交换, LABVIEW为用户方便迅速地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它不仅可以随客户的自身喜好设计界面, 而且当客户的要求很高时也可以满足要求。

3总结

本文根握一些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 开发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自动控制系统, 来实现从现场测量取值到数据处理自动化的过程, 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国内多智能仪表的应用水平和应用领域, 同时可以满足国内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需求, 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l]李云志:《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科学技术评论》, 2005.4。

[2]李大鹏、李训铭:《基于GPIB总线的电源装置自动测试系统》,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5.1。

[3]邱公伟等.实时控制与智能仪表多微机系统的通信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多智能仪表 篇5

多智能体技术在交通控制中的机理研究

文章以多智能体技术为核心,结合信号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框架,并着重探讨了智能体的.组成和内部运行机制.

作 者:张静静 严凌 高强飞 张健 ZHANG Jing-jing YAN Ling GAO Qiang-fei ZHANG Jian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95刊 名:交通与运输英文刊名:TRAFFIC & TRANSPORT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U491关键词:多智能体 框架 运行机制

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强大 篇6

AlphaGo有多强大呢?研究者曾让AlphaGo和其他的围棋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了较量,在总计495局中只输了1局。它甚至尝试了让4子对阵Crazy Stone,Zen和Pachi三个先进的围棋人工智能系统,胜率分别是77%,86%和99%。

这场引发全人类关注的“人机大战”的五局棋谱,纪录着人类与AI历史性对话,势必流传千古。目前AlphaGo在GoRatings围棋世界排名中位列第四,中国选手柯洁排名第一。据谷歌工程师说,AlphaGo会在此次比赛后进行调整,再与柯洁对战。

“造粉”辣评

泽泽1994:计算机的原理本来就十分简单,虽然这个程序写出来会十分复杂,但这也只是一堆程序而已,把机器跟人类相提并论这也太抬高机器人了。比如说面包机做出的面包太好吃了,全世界的厨师要因此如临大敌吗?

部同凡响:从与樊麾对弈的5盘棋谱来看,“阿尔法狗”表现出来的实力在国内连初段都拿不到。但是,在与李世乭对弈时它已经让人看不出来是AI了。不过人工智能想要超过人类还是不可能的。

Small曦曦:虽说我不是围棋高手,但是我觉得时代在改变,科技在发展,一切皆有可能,毕竟很多以前没法实现的东西现在不都实现了么?

小蔡飞刀:莫非,“阿尔法狗”第四局是故意输的?为了拿到一个世界排名?很期待与柯洁的对战!

多智能仪表 篇7

近年来, 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引起了电力运营和管理的根本性变革, 对于电源、电力网络规划建设而言, 不再完全由国家政府机构垄断, 需要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到电力建设中。为确保投资主体的收益, 应该形成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电力传输网络将成为供电商和用户进行电能传输的平台, 任何形式的传输限制和瓶颈都将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公平竞争。因此,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条件下, 电力传输网络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在保证电力安全稳定的情况下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电网规划是一个带约束多目标不确定非线性规划问题, 如果考虑各规划水平年接线方案的过渡问题, 将变成更为复杂的动态规划问题。尤其是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后, 随之产生了各种不确定因素, 电网规划和建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同时使得规划问题的求解变得更为复杂。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电网规划方法成为近几年研究的重点, 文献[1]把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分为随机不确定性 (random uncer tainties) 和非随机不确定性 (non-random uncertain ties) 两类。W.Li提出概率可靠性标准电网规划方法[2];X.Y.Chao提出了基于市场仿真的规划过程[3];T.D.Torre提出了风险估计的规划方法[4];K.Y.Lee建立了全网平均阻塞费用指标ATCCI (Average Tota Congestion Cost Index) 作为灵敏度指标来描述新增线路对降低系统阻塞费用的效用[5]。文献[6]提出基于阻塞的 (congestion-driven) 输电网络规划概念, 将电网规划划分为投资和阻塞计算2个子问题来解决, 但优化求解计算较为复杂。文献[7]在文献[6]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模糊阻塞管理的启发式电网规划方法。许多研究者把智能计算方法如遗传算法、微粒群算法、蚁群算法应用到电网规划问题的求解中, 取得了较好的收敛效果。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体技术, 基于多智能体的方法为优化资源和建模仿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特别是对于资源、信息处于分布式的环境中, 或者众多不同性质主体的演化和交互作用共存、各个主体之间需要协调运作的情况尤为适用。文献[8-10]成功地把多智能体方法应用到电力市场建模与仿真中, 文献[11-12]分别提出了基于Agent协商的电网规划和电源规划方法, 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但文献[11]缺少对已规划网络的安全校验, 没有形成一个反馈调整的机制。这里提出了一种以网络阻塞费用、线路投资和由于线路容量不足引起负荷缺失最少为目标的多目标网络规划模型, 根据分层求解的思想, 把上述模型考虑成分层多目标优化问题LSP (Lexicographically Stratified Programming) [13], 即把网络阻塞费用、经济性、可靠性分层处理。通过多智能体建模方法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 把分布在各地的母线看作具有一定智能性的主体, 构造费用智能体、最优潮流智能体、可靠性智能体和协调智能体, 设计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层网络规划体系结构并用其对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1 市场驱动的电网规划多目标模型

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之一, 就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电网为发电商和用户提供一个公平的电能交易平台, 然而由传输容量的限制引起的阻塞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电网的阻塞费用客观上反映了电网的阻塞程度, 当网络中有线路阻塞时, 限制了价格便宜的电能向价格高的地区输送, 因此阻塞费用是描述电力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之一[14]。

从电网规划建设角度而言, 如何以最小的投资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的无电价歧视的交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15]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

式中cij为支路i-j中新增一条线路的投资费用 (万元) , nij为支路i-j中新建线路的回数, ai为由于传输容量不足在母线i引起切负荷的惩罚系数。ri为在母线i缺负荷容量, s为节点支路关联矩阵, f为通过线路的有功潮流向量, g为发电机有功出力向量, r为负荷缺额向量, d为预测负荷向量, xij为支路i-j新增线路的电抗总和, r0ij为支路i-j初始电抗, θi为母线i的电压相角, fij为支路i-j的潮流上限, 为发电机容量上限向量, rij为新增线路阻抗, nij为支路i-j新增线路数上限, Ω为可选线路集合, ccij为阻塞支路i-j阻塞费用, NPi表示母线i的节点影子价格, pij为通过支路i-j的有功潮流。

目标函数 (1) 表示新增线路的投资和由于传输容量不足引起的负荷损失的费用, 其理想解是在完全满足负荷需求 (负荷损失为零) 的基础上线路投资费用最小, 即在新的规划方案下负荷损失应该为零。目标函数 (2) 是网络的阻塞费用最小, 其最优解是网络阻塞费用为零。约束条件 (3) 和 (4) 表示线性化潮流模型, 约束 (5) 表示运行状态限制, 式 (6) 为支路i-j新增线路总的阻抗, 式 (7) 为线路阻塞的计算公式[1]。

2 基于多智能体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在第1节中定义了基于市场的传输规划模型, 本节主要描述基于多智能体协商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2.1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网规划框架结构

应用多智能体协商的方法求解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模型, 需要构造多个智能体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根据电网扩展规划任务以及功能的分解, 把分布在各地的每个母线看作单个智能体, 连接在母线上的发电机和负荷都是这个智能体的一部分, 称其为母线智能体 (BAgent) 。为了实现目标函数及其相关的约束条件, 构造了费用智能体 (CAgent) 、最优潮流智能体 (OPFAgent) 、可靠性智能体 (REAgent) 和协调智能体 (COAgent) 。各BAgent以式 (2) 为目标函数相互协商形成初始规划线路集, 并送给COAgent;COAgent负责收集初始规划线路集并传送给决策规划层的CAgent, 同时接收来自REAgent的反馈信息并传递到各BAgent, 其是初始规划层与决策规划层通信的桥梁;OPFAgent负责最优潮流计算、节点影子电价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1];REAgent负责安全、稳定性校验 (N-1标准) ;CAgent运用遗传算法 (GA) 以式 (1) 为目标函数从初始规划集选择规划线路。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网规划方法采用分层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思想, 整个规划结构分为初始规划智能体层和决策规划智能体层, 如图1所示。初始规划层采用对等结构, 由BAgent和COAgent组成;决策规划层由CAgent、OPFAgent和REAgent组成。整个规划过程集成到一个分布式的、智能的和开放的多智能体环境中, 各智能体根据自己的目标与相关的智能体进行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

2.2 智能体的功能结构

在构建的基于多智能体的电网规划结构中, 各智能体需要接收外界环境的信息, 并根据内部状态进行信息融合, 完成相应的计算并产生相应的动作, 因此功能实现智能体采用思考型结构。每个智能体具有自治性 (autonomy) 、反应性 (response) 、面向目标性 (objective) 、自适应性 (auto-adaptability) 和通信能力 (communication) 。其结构如图2所示。

通信接口负责与其他智能体进行消息通信, 相互协调工作;控制模块是智能体结构的核心, 包括信息融合、核心计算、动作驱动3个部分。控制模块通过接收外部的消息, 融合自身的内部状态和目标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知识库和目标是控制模块进行核心计算的信息数据来源, 其内容可以通过人机接口进行人为设定, 也可以被控制模块更新。

知识库是各智能体决策的基础, 下面主要描述各智能体的知识库的组成。

2.2.1 BAgent知识库构成

a.距离小于D的母线集合Bs (D为某一电压等级经济传输距离) 。

b.本母线的节点影子价格。

c.与本母线相连线路的阻塞费用CC。

d.本母线的缺电标志 (缺电标志为1, 不缺电标志为0) 。

e.允许扩展标志 (母线允许扩展标志为1, 不允许扩展标志为0) 。

f.阻塞费用阈值 (SVCC) 、节点影子价格差阈值 (SVNP) 。

2.2.2 CAgent知识库构成

a.单位线路的投资费用。

b.切负荷惩罚系数。

2.2.3 REAgent知识库的构成

各线路适当的过负荷标准。

2.2.4 OPFAgent知识库的构成

潮流计算的相关数据。

3 基于多智能体协商的电网规划过程

基于多智能体协商的电网规划流程如图3所示, 具体有9个步骤。

步骤1计算各节点影子价格NP和各条线路的阻塞费用CC=NPi-NPj×pij。

步骤2初始化各智能体的知识库。

步骤3启动初始规划层:各BAgent相互协商形成可选规划线路集合, 有2个协商过程。

a.母线BAgent向D范围内的BAgent发出连线请求, 发送两类信息:对于和本母线相连的母线, 首先判断线路阻塞费用CC是否大于SVCC, 如果大于则发送连线请求;对于和本母线不相连的母线, 同时发送连线请求和本母线节点电价。

b.目标BAgent收到请求信息后立即进行判断, 分两类情况:对于和本母线相连的母线, 接收到请求后, 查看允许扩展标志, 若允许扩展, 则返回允许扩展通知, 并向COAgent通知建立连接, 否则只返回不可扩展通知;对于和本母线不相连的母线, 接收到连线请求后, 查看允许扩展标志, 若允许扩展, 判断NPi-NPj≥SVNP是否成立, 若成立返回允许扩展通知, 并向COAgent通知建立连接, 否则只返回不可扩展通知。

步骤4 COAgent收到各BAgent的扩展线路信息形成可选线路集, 发送可选线路集给决策规划层的CAgent。

步骤5 CAgent收到可选线路集后, 根据遗传算法 (GA) 以公式 (1) 为目标函数从可选线路集中选取规划方案, 形成初始规划方案并送给REAgent和OPFAgent。

步骤6 OPFAgent对初始规划方案进行最优潮流和节点影子电价计算。

步骤7判断NPmax-NPmin (NPmax、NPmin分别为网络中节点影子价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是否满足要求, 若满足进入下一步, 否则进入步骤9。

步骤8 REAgent进行N-1网络校验, 如果满足可靠性要求输出规划结果, 否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9调整S VCC和S VNP的值, 更新各BAgent的知识库, 转到步骤3。

4 算例分析

修改后的IEEE RTS-14节点系统如图4所示, 系统的基本参数见文献[13], 虚线为规划加入线路。

假定各发电厂的发电成本采用二次函数, 第1母线上电厂C1=20×p1+0.043×p12, 第2母线上电厂C2=20×p2+0.25×p22。为简单起见各母线上负荷费用函数都取为C=25×p-0.00482×p2, 网络中每回线路 (包括已有线路和待建线路) 的最大传输容量为60 MW, 节点1为平衡节点。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对比以下2种情况的计算结果。

a.采用所提出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及基于多智能体的解法。采用中科院计算所开发的智能体支撑环境MAGE来设计基于多智能体协商的网络规划试验环境, 具体参数选择和求解过程如下:初始规划层定义了14个母线智能体和1个协调智能体, 首先初始化各智能体的知识库, 设定SVCC=50, SVNP=6, 每回线路投资为40万元/km, 假定D为60 km。启动初始规划层, 各母线智能体按照第3节定义的协商规则进行协商 (协商过程略) , 形成初始规划线路集 (见表1) 。协调智能体将待选线路送到决策规划层, 费用智能体以式 (1) 为目标函数, 运用遗传算法 (群体个数为40, 交叉率pc=0.8, 变异率pm=0.08) 从待选线路集中选取决策线路, 然后进行阻塞校验和N-1校验, 校验满足要求后, 最终有7条线路被加入, 线路投资为10200万元, 具体结果参见表2。

b.采用文献[17]提出的模型及算法, 即仅以式 (1) 最小为规划目标, 以式 (3) ~ (6) 为约束条件, 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遗传算法的参数取值同上。最终有7条线路被加入, 线路投资10 400万元, 具体结果参见表2。

从规划结果来看, 文中提出的方法需要的线路投资比常规的方法需要的线路投资少, 有节约, 进一步计算初始网络和以上2种规划方案的节点影子电价, 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17], 计算结果列于表3 (表中NP1为未规划网络影子价格, NP2、NP3分别为法[17]得到规划方案的节点影子价格的方差为1.28, 比较可得, 文中提出的方法由于把线路的阻塞费用作为规划目标之一, 得到的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为用户、发电商提供一个公平的电能传输通道。

S/MW·h

5 结语

描述了网络阻塞费用是表征市场竞争水平的指标之一, 把阻塞费用引入网络规划的目标函数, 设计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多目标规划的体系结构和规划方法, 此方法具有综合多目标、分阶段规划能力, 把在数学上处理非常复杂的电网规划问题分解到各个智能体共同完成, 达到分布式计算求解的目的。从算例结果分析, 考虑线路阻塞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模型通过多智能体电网规划系统求解能够较好地实现规划目标, 规划后系统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电能传输平台。同时,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网扩展规划系统, 可以通过修改智能体知识库和目标的方式解决不同目标的网络规划问题。

多智能仪表 篇8

进入2014年, 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继续升级, 并且加速向低价位段市场渗透。而智能手机硬件配置升级的逻辑在于, 智能手机将成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硬件在内的多设备的处理中心, 更多的数据、更丰富的多媒体、更具感知的体验是智能手机发展方向, 智能手机将向更高性能计算化、高品质多媒体化、高感知体验化迈进, 更多的服务体验将会整合进入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助个人计算进入移动设备时代

八核、64位成为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竞争的新方向;同时, 智能手机DRAM加速性能提升与功耗优化, 开始向LPDDR3迈进。

芯片方面,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经历了单核、双核、四核、八核“核数之争”后, 2013年Apple A7 64位微处理器的发布开启移动处理器竞争新方向, 同时也标志着移动终端设备性能向PC级水准迈进, 不同国家和区域2G、3G、4G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各有差异, 随着4G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普及, 8核64位多模多频成为智能手机芯片的演进方向。

Gf K全国零售监测数据显示, 2014年上半年四核及以上智能手机份额已经从2013年上半年的12%增长至47%, 多核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 而在下半年多核64位LTE将成为智能手机芯片新的竞争焦点。

移动内存方面, 智能手机配置不断升级, 正在向“生产级”设备转变, 未来将承载更多的计算任务, 处理丰富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业务, 运行内存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 面对更多的应用处理与功耗, 运行内存的功耗水平也越来越重要。2014年, 旗舰智能手机运行内存已经达到3GB。与PC不同, 智能手机性能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大幅增长, 对运行内存提出更高要求。移动内存正在向高带宽和低功耗方向发展。

Phablet市场加速成长高品质时代来临

2013年作为Phablet市场发展的元年, 对智能手机市场而言意义非凡, Phablet这一顺应市场潮流而生的产品开始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亮点, 2014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随着HD屏幕开始向主流屏幕迈进, QHD屏幕开始成为旗舰智能手机屏幕配置发展的新趋势。此外, 摄像像素继续升级向16M P、20M P迈进, M EMS摄像头、阵列式光场相机或成为发展方向。与此同时Hi Fi、H.265视频解码正在进入更多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序列。

屏幕方面, 2014年, Phablet市场将继续加速增长, 大屏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 促进了智能手机用户在内容、影音等方面体验的不断提升, 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成为智能手机新的细分市场增长点。

Gf K数据显示, 2013年上半年5英寸以下智能手机份额为92%, 而进入2014年, 这一数字已经降到66%。与此同时, 5英寸及以上智能手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大于等于5英寸小于5.5英寸智能手机零售量达3600万部, 同比增长488%, 在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占比达23%。大于5.5英寸智能手机零售量达1800万部, 同比增长332%, 在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占比达12%。可以预见2014年, 5~6英寸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尺寸。

屏幕分辨率持续提升, 图形显示分辨率的提升离不开GPU的支持, 从上游芯片产业链的角度, ARM新发布的T600系列, 已经可与未来64位处理器相兼容, 高通Snapdragon 805处理器, 搭载了Andero 420 GPU, 能够支持3840x2160像素的准4K标准, 而英伟达新发布的K1除支持3840x2160外, 其Kepler架构更是将PC级的桌面图形体验带到了移动终端。从屏幕分辨率来看, Gf K数据显示HD及以上分辨率的智能手机份额已经从2013年上半年的15%增长至33%。

摄像头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 智能手机的像素将持续增加, 主流旗舰机型摄像像素提升到1600万、2000万像素, 而800万像素摄像头将成为千元机型标配。

Gf K数据显示, 搭载800万像素及以上的智能手机份额则从2013年上半年的25%增长至43%。但单纯的像素比拼已经不是竞争的焦点。影像传感器是影响成像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传感器尺寸越大, 感光性能越好, 信噪比越低。2014年更大的传感器尺寸, 手机厂商需要在传感器与手机整机设计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传感器加速集成 步入体验感知

智能手机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 同时更多的智能手机将搭载Sensor Hub微控制器。而集成MEMS的麦克风、摄像头将实现更完善的用户体验升级。智能手机正在完成从通讯设备向个人助理的角色转换, 用户体验从通讯时代向感知时代迈进。

旗舰机型搭载Sensor Hub微控制器, 集成处理多种传感器数据。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从计算时代、通讯时代向感知时代迈进, 智能手机硬件配置不断升级, 差异化用户体验成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传感器通过跟踪与监测用户的活动与环境, 进一步推进硬件创新差异化的同时, 成为智能手机差异化竞争新的发展方向。

多智能仪表 篇9

1投票系统结构简介

基于SMS的投票系统主要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组成,其中软件系统基于GSM模块的投票系统与移动网络的有序联接, 而硬件系统包括GSM模块、MCU模块和电源模块。联接无线网络的投票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随时随地安全快捷的投票,下图1便为投票系统的硬件体系架构示意图。在投票系统中,软件、硬件与网络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保障三者的顺利运行,才能保障投票系统的顺利运行。

2微型多模式智能投票系统硬件

2.1 MUC主控模块与短信消息服务模块(SMS)

当前,普遍运用的多功能智能投票系统所采用的主控单元是MUC,它是由NXP公司提供的,以ARM微型控制器为核心的投票硬件系统。这种常用的32位MCU解决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实用性,也具有能耗低、体型小巧的优势。它很好的满足了当前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求,其该设备具备两路UAR.

根据市场对投票系统的需求,网络投票为其中一条途径, 而手机短信投票以及现场无线投票设备均需要用到投票系统, 这就要求综合投票系统具有多平台接口与智能化模块,用来综合统计票选结果。GSM是以TC35i为核心的短信收发模块,它可以快速安全的实现短信投票服务,其可靠性较高,用于较为正式的投票较多。投票系统在硬件系统设计中,装置了网路链接警报装置,若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网络联接故障,警报器便会发出警报,以保障投票设备的可靠运行。

2.2电源模块设计

投票系统在运行中,部分设备需要用到瞬间大电流,比如TC35i便要求大电流时电压波动幅度不超过0.4V,这就要求电源设计时用到稳压系统,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在投票硬件系统中,通常使用的电源是USB接口的,可以连接PC使用。但该途径提供的电流不十分稳定,还需要采用其他电源供电,通常为5V的标准电源。在投票系统电源模块设计中,一般配备两种供电方式,保障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正常工作。比如:当电源设计为两个组成部分时,给主控单元供电为3.3V的电源, 而给TC35i核心模块供电为4.2V的电源。在电源模块中,需要使用高性能的电压调节器,确保高度稳定且可靠的输出电压。 输入端连接上大电容的元件便能满足瞬间大电流的要求,同时使用三极管构成驱动电路,便可配合主控单元模块,在核心模块出现异常时,重新启动系统,实现投票系统可靠的电源供给。

2.3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在硬件系统中,主控单元利用两个串行口实现GSM模块与主控单元和PC终端之间的通信。还可以通过同步串行的外设接口,扩展内存,实现串口之间全双工方式的数据传递。在双方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接收数据,两者同步进行就有效的提高了通信速度,减少了缓冲延时。在UART串口中,其引脚数较少具有一定的优势,非常适合各级数据段的连接,能够实现高速双向通信,保证高效的收发效果。在智能投票系统中,上位机可以通过访问下位机的SPI实现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并能够获得系统登录权限和密码等重要数据,而下位机核实密码的模式又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上位机数据的加密。

3 SMS微型多模式智能投票系统软件设计

微型多模式智能投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设计是两个核心的部分。其中,下位机软件的核心是TC35i工作流程设计,上位机设计则主要包括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个部分。下图2便是TC35i工作流程设计示意图。

3.1下位机软件系统的构建

TC35i是下位机的核心部分,其工作流程主要如下:软件模块与串口(LPC11U24F)之间通信,采用AT指令进行。这一指令通过ASCII码字符形式存放在ARM程序中的,在通信进行之前,需要对其工作状态进行设置,上图4清楚的显示了整个核心模块的工作流程。比如:当核心模块采用PDU模式中的Uni-code编码发送信息时,一条信息最多可容纳70个汉字字符。这种模式可用于多项选择,即可突破单一调查和选举的模式,极大的丰富了投票的内涵。一次投票发起所获得的信息将更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投票选举期间,如果有用户手机出现意外断电或者发生故障,此时系统发出的短信数据便可以暂时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只要在规定的活动时间段内,用户手机可以接收到相关数据即可,这就有效的保障了投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这对整个投票期间的活动执行有效性也是十分有利的。

3.2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系统采用C语言程序开发工具,通过编程软件建立ACCESS模式下的数据库,操作与管理使用ADO客户端。上位机在获取下位机的数据后,便对数据库中的投票初始信息进行修改和排序,输入的文件便是用户可以直接查看的投票结果信息。在设计SMS微型多模式智能投票系统数据库时,采用ACCESS工具的优势体现在该数据库下可建立投票人状态信息录入表,并能可靠的保存投票人的信息和投票状态。系统新建的候选状态表也可以存储候选项信息,并显示实时得票状态。

系统登录窗口是上位机软件的第二个重要设计部分,该系统可以分为管理员和监管部门两个界面,管理员拥有最高的权限,而监管部门能够实时对候选人、投票人信息进行核实和查看,以保障投票系统的公正、公平,监管部门还具有对投票结果进行复查的权限。

投票模式包括常规投票、选择投票和权重计分。所谓常规投票即表示赞同、反对或者弃权;选择投票即按照既定的选项进行选择;而权重计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权重比, 在投票人对候选人进行分值评定后,系统继续根据设定的权重比进行处理,得到最后的投票结果。整个智能投票系统综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权重比例法的优势,对数据进行分层次的处理, 获得内容清晰的数据,计算过程也得到了简化。在计算过程中,权重比例法将两个对象构建为矩阵,利用矩阵算法减少计算量,进而满足不同对象对不同权重的要求。例如:候选项采用a,b,c,……,n表示,投票参与者所占的权重用A,B,C,……,N表示,这就可以得到如下的矩阵运算结果:

计算公式中,an表示第n个投票人投给候选人a的分值;而Xn表示n类投票人所拥有的权重值,Yn为候选人n的最后得分结果。最后的分值可用如下函数表示:

基于SMS的智能多模式投票系统在运用中,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参与选举和投票活动,它突破了传统投票模式的各种局限。除了运用于各种选举活动,还可以运用于各种综艺活动、 产品问卷调查等。基于移动通信的智能投票系统,很好的实现了投票设备的循环使用,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摘要:移动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投票系统的运用便更好的解决了传统投票模式在时间、空间和成本上带来的局限。文章从投票系统的整体结构介绍出发,概述多模式智能投票系统的物理架构和软件设计流程。并从具体的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详细的论述投票系统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SMS模型,智能投票,多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楠,陈荣,郭世凯.投票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计算机科学,2015(5).

[2]江银洋.应用PHP和MYSQL的网上投票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5).

企业内组织的多智能体论述 篇10

Agent原指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被授权代表委托人的一方。在计算机领域,Agent可认为是被授权的“个人软件助理”(Personal Software Assistant),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或协作系统中能持续自主地发挥作用的计算实体。Agent的概念出现于2 0世纪7 0年代的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ntelligent,AI)中。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研究的深入和网络化分布环境的普及,Agent理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动。Agent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广泛展开,如人工生命、分布式对象计算、人机交互、智能和适应性界面、智能搜索和筛选、信息检索、知识获取、企业生产调度等等。

Agent在词典中的基本含义是:扮演其它角色者(one who acts)。但将语境限制在计算机技术中的Agent,这种定义太过于笼统。要更准确的刻画Agent,就需要有更多的属性。这些属性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千差万别的Agent个体。值得指出的是,并非一个Agent必须具备其所有属性,一般来说,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特性:(1)自主性:没有外部直接干涉能够行动。对内部状态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根据其自身的经验行事。(2)交互性:与环境及其它Agent交流。(3)适应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响应其它Agent或环境。适应性的更高形式允许Agent根据经验修改自己的行为。

这三项属性也是具有智能的基本要求,没有自主,就没有智能。一个智能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它要根据自己内部状态作出必要的判断:是对这种变化呈现出一种外在行为,还是对这种环境变化无动于衷。

2 企业内组织的多智能体系统

2.1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System简称MAS)

在人类世界,仅有一种方法还不能构成社会或支持人们所享受的组织,因此我们建立了为不同目的交互的人际网络。同样,Agent之间交互关系还不足以建立Agent社会,我们需要能够协作的Agent——既有协作也有竞争,或二者的组合。这些Agent“社会”就称为多智能体(多Agent)系统(MAS)。顾名思义,多Agent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之间发生交互的Agent所构成的系统,在多Agent系统中,Agent之间、Agent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某种交互(如图一)。

图一描述了一个标准的Multi-agent系统结构。系统包含一些Agent,它们通过通信互相交互。这些Agent可以在环境中动作,不同的Agent有不同的“作用范围”,表示它们可以控制、至少是影响环境的不同部分。在有些情况下,影响的范围可能会重叠,而影响范围重叠的事实会产生Agent之间的依赖关系。

显而易见,单个Agent环境要简单得许多,因为设计者不需要处理诸如合作、协商等等问题。但多Agent系统所带来的协同与分布的计算模式为满足应用的需求带来了可能。因而,现在的企业生产控制和生产调度等系统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多Agent系统上而不是单个Agent。从单一Agent个体研究到多Agent系统的研究,也是从研究单一智能体向研究分布式智能的发展。多Agent系统对描述现实世界更合理一些,多个智能体的适当组合,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比单一的智能体所产生的功能和作用要强大得多。多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互,可能带来某种特性的突现,这些都是多Agent系统所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2.2 企业多智能体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更加注重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这给企业组织的建设和沟通带来了挑战。传统的企业组织系统模型大多局限于活动及其逻辑关系,将系统中的角色(企业各部门)分散在各个顺序执行的活动中,对企业这一系统中的组织及其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而直接面向角色的方法,能详细说明并分析各角色的作用,强调参与者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多个角色协同合作的过程,因而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运作的实质。由于企业各部门是具有自治性、交互性等Agent个体所具备的特性,所以采用基于Agent的方法,将企业系统中的角色(Role——企业各部门)用自治智能体表示,强调企业各部门的角色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能更方便地反映企业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下面就从企业系统中的部门智能体入手,分析一下企业内组织多智能体系统结构的构成。

根据Russel和Norvig的观点,Agent可以是任何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并通过效应器作用于环境的事物,根据该定义,Agent可以包罗万象。其结构如下图二所示。

该结构是学者们普遍接受的Agent的结构,将其用于企业部门就可理解为:感知器是部门Agent接受部门外信息的感觉通道;知识处理模块是部门Agent中人员知识系统;通讯管理是部门Agent与企业系统中其他部门Agent进行交互的机制或协议;效应器是部门Agent影响或改变企业的通道;角色列表是部门Agent在企业多职能体系统中所扮演角色也就是部门职能。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企业需要而采用不同的Agent结构,但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Agent的这几个功能。

不同的部门根据其职能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部门Agent结构,这些部门在执行职能时将会产生相互作用,它们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协作,共同完成企业运营。正是这些协作关系和其它一些关系将企业内所有部门Agent联系起来,形成了企业多智能体系统。在整个企业多智能体系统中,作为一个系统,企业有其输入和输出。作为系统内的部门Agent,也有其输入和输出,部门的输入是该部门Agent运行的动力,部门的输出则是部门Agent为企业多智能体这一系统提供的动力,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再对这些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的运作就好比人的行走,如果动作不协调,很可能会摔跟头,即使没摔跟头,那也会举步维艰。企业多智能体系统是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基础的,它可以为企业的协调发展、运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鲲,翟永顺,刘大有.Agent:特性与分类[J].计算机科学,1999,26(9).

[2]胡舜耕,张莉,钟守义.多Agent系统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D].计算机科学,2002,(1).

[3]靳小龙,张世武,吴建兵.多智能体模型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多智能仪表 篇11

近日,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HGST正式发布了6款新产品,包括服务器端集群与卷管理软件HGST Virident Space、兼容NVMe标准的PCIe 固态硬盘、8TB第二代氦气密封式硬盘、面向云计算和冷存储应用的数据中心级10TB氦气硬盘、面向主流企业的第七代6TB空气硬盘以及瞄准新兴蓝海存储市场的动态归档产品。

据介绍,HGST Virident Space最多能够聚合128台服务器和16个PCIe存储设备,总可用存储容量最高超过38TB。此次发布的HGST Ultrastar SN100 NVMe PCIe SSD采用标准半高半长插卡尺寸,以及标准的2.5英寸驱动器规格,并拥有3.2TB的容量。8TB 第二代氦气硬盘容量了增加33%,能耗却降低23%。10TB氦气硬盘通过氦气密封技术和叠瓦式磁录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每TB容量的存储成本和能耗。第七代6TB空气硬盘采用五碟片设计,使单碟片容量达到了1.2TB。

多智能仪表 篇12

现代网络智能模型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或者说智能水平主要以个性化服务为主, 而要达到这种“因人而异”的目标, 针对不同的行为者找到最恰当的策略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 选题策略

在行为者完成对某一单元的训练后, 必须进入测试阶段。多Agent抽取与该单元相对应的试题供训练者练习使用, 训练者完成测试后, 多Agent会自动保存答案, 同时根据答案进行评分, 最后保存测试结果。试题的针对性能够反映智能化水平, 所选题目应能包含所学内容。系统采用选题算法进行选题。试题难度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种难度。一般情况下, 用难度系数数组M={mi, i=1, 2, 3}表示试题难度。难度系数数组M主要取决于训练者上一单元的测试结果。如果训练者上一单元的答题正确率高, 则加大难题所占比例, 否则适当降低。如果训练者是首次训练该门课程, 则采取将各级别的题目平均分配到各章的策略。使用试题向量Vector来保存抽取试题。设本单元章数为n,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2) 如果N>n, 则退出;

(4) 如果i>3, 则退出;

(6) 如果mi>0, 从本单元第N章中抽取难度为i的题目保存到试题向量Vector中, j=j+l;

(7) 如果j>mi/n且i<3, 则i=i+l, 转至 (6) , 否则如果i<3则i=i+1, 转至 (5) ;

(8) 如果i>5且N<n, 则N=N+l并转至 (2) , 否则如果N>=n, 则退出。

将抽取试题保存在向量Vector中, 组成一份涵盖训练者所学单元所有章节的试题, 由训练者A-gent以界面形式呈现给训练者。

2 方法调整规则

训练者完成测试以后, 由多Agent负责批改试题, 同时对训练者在各章节的测试得分及总分进行计算分析, 最终反馈给训练者Agent。训练者Agent选择适当的时间应用测试分析法, 分析计算出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的分值。针对不同的课程, 训练者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因此, 网络训练系统应该允许同一训练者对待不同课程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训练方法调整规则是网络训练系统将训练者各章节的训练成绩作为划分条件, 从而分析鉴别训练者训练行为特征的规则。它的形式主要包括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在训练策略的知识表示部分, 讲述了基于知识点的难度不同, 确定不同的训练策略。除此之外, 训练Agent还根据训练者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修订训练策略, 调整训练进度。如果训练者测试效果较好, 则提升难度;反之, 降低难度。采取的规则如下:

设训练者Si对某章的得分为Scorei, 令表示所有训练者对这章的得分均值;K表示常数因子, 建议取0.1~0.2) 。如果则建议再训练;如果则提示再复习一遍, 也可以训练新章节。如果Scorei≥+△S-core则提示表扬信息, 建议训练新内容。

通过运用课程一单元一章节的知识体系结构, 便于追溯训练者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查漏补缺, 进行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提高训练效果。

3 基于错误诊断的强化训练

网络训练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训练者的错误进行诊断。如果系统不能够对训练者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时的训练调整那就不具备错误诊断功能。系统必须对训练者每次的训练进行解析和评价, 通过对错误的检查、诊断, 找到训练者知识的薄弱环节, 给出合理建议, 以此提高训练者的训练效率。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3.1 分析过程和制定强化训练途径

当训练者完成测试后, 系统会根据试题找到相关知识点, 并建立关系, 如表一所示。

表格中包含了所有试题对应的知识点。

T1~T10:表示10个测试题目;

Kl~K8:表示该单元中所有的原子知识点;

S (Kj) :表示测试结果中元知识点Kj所占的比重;

E (Kj) :表示测试结果中错误答案与知识点Kj所占的比重;

ER (Kj) :表示测试结果中错误答案与中权重的比例关系。

题目测试结果假定为T3, T6, T9, ER (K4) =1/10=0.1, ER (K5) =5/9=0.56, ER (K6) =1/5=0.2。

知识点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中, 下层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是上层知识点, 假设K8的前驱知识点是K6, 那么必须先训练K6再训练K8。

阈值L代表训练者掌握特定知识点的指标。当ER (Kj) <L, 说明训练者己经掌握Kj, 在训练者知识树中将Kj的master属性改为1, 表示已掌握, 否则仍需要加强该原子知识点的训练, 在训练者知识树中将Kj的master属性改为0.5, 表示未掌握。

假定阈值L降低到0.5, 则需要重点训练的知识点将包括K7, K3, K5, K1。对照图一, 训练的顺序应该为:K1→K3→K5→K7。在这条路径中, K1和K3是训练的重点, 系统将建议训练者更深入训练K1和K3。

3.2 错误诊断算法

为了判断训练者没有掌握的知识引入了诊断错误算法, 根据训练者的测试情况, 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训练者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制定强化训练方案。诊断错误算法是在训练者测试后, 整理出所有错误的内容, 得出需要加强的训练范围。诊断错误算法的代码如下:

首先, 分析Agent接收训练者输入的测试答案;通过对训练者测试答案的分析批改, 计算出测试题目的S, E, ER值, 然后在错误知识集中增加ER值超过阈值L的概念, 同时在训练者Agent中修改这些知识点的属性。最后, 基于错误知识集自动生成加强训练的路径, 发生信息使训练者Agent把路径中的知识点加入强化训练的知识点集strengthen List中。

测试结束后, 训练者如何进行下一步训练主要取决于诊断结果。基于测试结果, 网络训练系统将会为训练者推荐合适的练习题目。

4 结束语

为了使网络训练系统平台具有个性化、智能化、自适应性、实用性的特点, 需要长时间的研究繁杂的设计过程, 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提高。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训练策略还只是初步的研究, 在以后的工作中, 将通过实践, 努力完善网络训练策略其他方面的研究。

摘要: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训练系统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训练兴趣, 提高受训者的学习效率, 实现网络训练系统的个性化、智能化、自适应性和实用性。本文从基于多Agent的智能模型的选题策略、方法调整规则、基于错误诊断的强化训练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选题,调整,强化,Agent

参考文献

[1]张婧.基于多Agent的智能网络训练系统模型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 2009.

[2]刘洁.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 2000, (08) :17-19.

上一篇:工程量单价下一篇:肿瘤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