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电切术

2024-09-17

肿瘤电切术(共10篇)

肿瘤电切术 篇1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 其中尿路上皮占95%以上。在尿路上皮肿瘤中, 移行细胞癌占其中的92.8%, 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别占2.5%和3.1%[1]。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2010年对5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术后配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2年, 随访观察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其中男42例, 女8例;年龄35~82岁, 平均60.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就诊。所有病例经彩色超声, 膀胱CT检查, 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单个肿瘤47例, 多发肿瘤3例。肿瘤直径0.5~2.5 cm, 以1.0~2.0 cm者最多。病理诊断均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病理分级:Ⅰ级38例, Ⅱ级12例;临床分期:Ta期28例, T1期14例, T2期8例。

1.2 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2]。 (1) 患者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截石位。 (2)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便膀胱充盈至200 ml, 观察肿瘤数目, 部位、大小与输尿管口距离。估计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 表浅的乳头状癌 (Ta、T1) 呈浅红色, 蒂细长, 肿瘤有绒毛状分支, 肿瘤活动性大, 似水草在水中飘荡。 (3) 电切时使膀胱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采用袢状电极环, 电切功率120 W, 电凝功率80 W。 (4) 对于小肿瘤 (直径<2 cm) , 一般基底部易暴露, 切除时从基底部开始。一般采用顺行切除法 (回拉式) , 即将电极环越过肿瘤, 从远处向近处切割。可以将肿瘤连同其下方的部分肌肉组织同时切除, 然后在对肿瘤基底部进行补充切除。由于肿瘤遮盖, 有时基底部暴露困难。此时可以借助电极环将肿瘤推起, 采用逆行切除法:即将电极环至于肿瘤前方, 从近处向远处切除。 (5) 对于大肿瘤 (直径>2 cm) 不能充分暴露其基底部, 这时只能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一般应用顺行切除法, 分块将肿瘤切除。 (6) 切除深度至少到膀胱浅肌层, 甚至深肌层。切除范围至少包括肿瘤基底部周围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 (7) 术后经尿道留置三腔气囊尿管, 术后若有出血行膀胱冲洗。 (8) 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生理盐水20 ml加丝裂霉素 (MMC) 20 mg经导尿管膀胱灌注, 每周1次, 共8次;继之每2周1次, 共10次;再延长至每月1次, 持续2年。每次灌注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 h以上, 每15 min变换体位1次。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膀胱内大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60 min, 平均 (50.0±5.0) min。术后1~3 d尿液转清。3~7 d拔除尿管。术后平均住院5~7 d。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术后1年内每3月行1次膀胱镜检, 1年后每半年行膀胱镜检1次。50例中肿瘤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 均在6个月内复发, 其中T2期2例。所有病例至今生存, 对于复发患者均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3 讨论

3.1 TUR-Bt的适应证

膀胱肿瘤多数为上皮性肿瘤, 其中的90%以上是移行上皮癌, 大部分为分化好或比较好 (G1、G2) 的表浅性肿瘤 (Ta、T1、T2) 。TUR-Bt主要适应于这类肿瘤。分化不好 (G3) 或浸润膀胱深肌层以外 (T3以上) 的移行上皮癌以及鳞癌和腺癌均易导致发生膀胱壁内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转移, 因此局部治疗不易彻底, 故不宜应用TUR-Bt治疗。非上皮性肿瘤发生于膀胱壁内, 不宜应用TUR-Bt治疗[3,4]。

3.2 TUR-Bt的注意事项

3.2.1 切除的范围和深度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指用电切环将肿瘤连同其根部一起切除, 包括其周边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在内, 而不是肿瘤电烙术[5]。对于Ta、T1期肿瘤切除深度应达浅肌层, 对于T2a期肿瘤, 切除深度应达深肌层。3.2.2膀胱穿孔膀胱穿孔是TUR-Bt的最重要并发症, 预防措施是在切除过程中避免膀胱过度充盈[6], 使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 (150~200 ml) , 此时膀胱壁厚, 不易穿孔。充盈膀胱时水流不宜过急, 在静止水流中切割比较安全。切除时要由浅入深, 有次序的碟形切割;视野要清晰, 辨认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 顺着分界线进行切除。

3.2.3 术中出血

膀胱肿瘤组织松脆, 血供丰富, 因此, 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在肿瘤的分叶部分止血是困难的, 所以一旦发生出血, 应加快切除速度, 争取尽快把肿瘤大部分切除, 一旦切到蒂部和达到正常肌层时, 很易电凝止血。

3.2.4 多发肿瘤

应首先切除最高位者, 特别是位于顶部者。否则, 先切较低位病变, 切除过程中形成的气泡上升, 可模糊顶部病变。

3.2.5 顶部的肿瘤

可能电切环较难达到, 此时膀胱充盈不可过大, 助手用手压迫下腹壁, 使肿瘤进入手术视野, 即可切除。

3.3 TUR-Bt的优点

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术后住院时间短;没有肿瘤腹壁种植的危险;对于复发肿瘤可多次行TUR-Bt。

综上所述,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可靠, 但应用中应注意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65.

[2]郭应禄.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学学出版社, 2004:98.

[3]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130.

[4]张国田, 张道习, 周益龙,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9) :130-131.

[5]梅于华.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86.

[6]金锡御, 俞天麟.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626.

宫腔镜电切术96例分析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2年7月~2004年5月对已婚妇女异常子宫出血进行宫腔镜电切术96例,其中已育93例,已婚未育3例。年龄23~54岁,平均38±5.1岁。术前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7例,其中腺囊性增生过长27例,腺瘤性增生过长9例,不规则脱落11例;黏膜下肌瘤33例;内膜息肉10例,其中含黏膜下肌瘤合并内膜息肉4例;内突型肌壁间肌瘤5例,子宫完全纵隔1例。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46例,黏膜下肌瘤切除28例,内膜息肉切除7例,内膜息肉加内膜切除6例;黏膜下肌瘤加内膜切除3例;肌壁间肌瘤加内膜切除5例;子宫纵隔切除1例。切下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器械:手术器械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

术前准备:常规术前检查与准备。无米索前列醇应用禁忌证患者,于术前6~8小时米索前列醇0.6mg塞入阴道后穹窿71例(73.95%)以软化宫颈;14例因肿物脱除宫颈或术前出血宫口松,未用药物,11例因高血压术前12小时宫腔插管扩张宫颈。

操作方法:患者取膀胱截右住,采用硬膜外或静脉麻醉。手术的全过程在电视和B超监视下进行。膨宫液应用5%葡萄糖,水液面落差为100cm,出水管自然垂落,管口扩张至10~12号,放置电切镜,观察宫腔内病变,在直视下推动扳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顺切法,自宫角及宫底部开始,渐及后壁、侧壁、前壁,切割深度包括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及2~3mm的肌肉组织,由上自下切割,终止在子宫颈内口水平,子宫内膜息肉同步切除。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窄蒂者切削瘤体,缩小体积后,切断瘤蒂钳出;宽蒂者将瘤体切成碎片挟出;内突壁间肌瘤则先在肌瘤最突出部位开窗,以后将瘤体切成碎片,切除至与宫壁平行时,静推催产素10U以减少出血,继续切削、钳夹,至切净为止。切除组织称重,并进行组织检查。术中适度充盈膀胱,宫腔注入灌流液,用B超监护,可清楚显示子宫壁厚度及切割方向,防止漏切及子宫穿孔。

结 果

子宫大小:最大者妊娠10周大小,最小者正常大小,平均7周大小。宫腔最小7cm,最大12cm。

手术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90分钟,平均41.2分钟。

切除组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切除内膜及肌层组织最少4g,最多10g,平均6.73g;内膜息肉最少2g,最多14g,平均6.57g;黏膜下肌瘤最少6g,最多67g,平均9.75g;肌壁间瘤最少9g,最多17g,平均8.12g。

术后经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天。18例(18.75%)术后第1日有一过性发热,37.3℃~38.2℃。术后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9天。

术后出血天数:术后第1日均有少量出血,以后逐渐减少并转变为血性及无色水样排液,2~3周消失。

估计出血量 出血量最少15ml,最多300ml,平均(62±60)ml。出血量较多者1例系肌壁间肌瘤加内膜切除,肌瘤创面渗血较多。

随访:书后随访3~6个月,月经改善情况:28例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月经恢复正常。其中21例术前有月经紊乱,术后周期正常。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手术后无月经42例,月经稀发13例,月经量明显减少7例。

讨 论

宫腔镜电切术的先进性,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为久治不愈的功血患者和有生育 要求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妇女开创了替代子宫切除的治疗新途径,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影响卵巢功能,对希望保留子宫的年轻妇女有良好的心理效应,尤其适应于有严重内科并发症,不能耐受子宫切除的患者。

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指征:宫腔镜电切术最初仅用于有顽固性子宫出血的血液病妇女,以后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月经过多的病人,黏膜下肌瘤限在3.0cm。据报道,近年来其指征已放宽至病情严重到需诊刮,子宫切除或其他外科处理的月经过多及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人,而并非必须经过保守治疗,其中不乏急诊切除子宫内膜,以达到快速止血者。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手术指征还可以适当的放宽,手术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

手术并发症:术中有子宫穿孔,出血及手术时间过长,灌流液过量吸收所致低钠血症等,术后为感染及子宫腔粘连。子宫穿孔和低钠血症是宫腔镜电切术的两项严重并发症,也是此术难以开展的两项主要因素。预防的方法为加强术中的监护。本文96例手术中均用B超监护。术中在子宫角及子宫下段等宫壁较薄处操作时,要把握好切割深度。切割肌瘤时缩小肌瘤体积后,以挟取为主,可提高手术的安全度。低钠血症是大量非离子的灌流液吸收至体液超负荷,血液稀释的结果,预防的方法是:宫内压勿过高,手术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用5%葡萄糖膨宫比较安全。

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多需子宫切除而达到根治。切除子宫,体内PGF2减少,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及更年期骨质疏松提早出现。宫腔镜电切术,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血供,可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宫腔镜电切术的开展,生理上保留了子宫,保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了因子宫切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满足了患者既治愈疾病又保留子宫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随着腔镜医学的发展,宫腔镜电切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子宫肌瘤患者开辟了替代子宫切除治愈疾病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腔镜手术的发展与前景.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259

肿瘤电切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 - 07 ~ 2014 - 06 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56 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 28 例) 和观察组 ( 28例) 。在对照组中, 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41 ~ 75岁, 平均 ( 58. 4 ± 2. 2) 岁; 病程10d ~ 12 个月, 平均 ( 3. 2 ± 1. 0) 个月; 单个肿瘤21 例, 多个肿瘤7 例。在观察组中, 男15 例, 女13 例; 年龄40 ~ 77 岁, 平均 ( 60. 0 ± 2. 6) 岁; 病程15d ~ 14 个月, 平均 ( 4. 1 ±1. 5) 个月; 单个肿瘤19 例, 多个肿瘤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可以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

1. 2 临床诊断标准

( 1) 依据《外科学》[3], 患者均行CT、膀胱镜检查,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性膀胱肿瘤, 且满足手术指征。 ( 2)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部分膀胱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除术。具体手术操作如下。

1. 3. 1 对照组: 患者术前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 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 同时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手术取仰卧位, 麻醉后手术切口选择在耻骨正中, 切开膀胱后将肿瘤充分暴露出来。首先以肿瘤为中心进行膀胱的部分切除, 将距离肿瘤2cm左右的膀胱壁作为切除范围。如果患者有腹膜黏连现象, 也同时切除。其次, 如果肿瘤位于输尿管口, 最好将输尿管口和下端一并切除, 并在正常的膀胱壁部位吻合输尿管。最后, 对膀胱进行冲洗和造瘘操作, 留置导尿管, 关闭手术切口。

1. 3. 2: 观察组: 患者取截石位, 腰硬联合麻醉后在手术区进行常规消毒, 使用碘伏消毒液并铺巾。电切镜功率设置为120 ~ 200W, 电凝功率为70 ~ 100W。首先将电切镜置入膀胱, 观察肿瘤的数量、大小、位置, 以及和周围组织的粘连关系。对于小肿瘤而言, 直接切除到基底部浅肌层, 边缘靠近正常组织1cm。操作时要求从6 点钟方向开始, 从膀胱颈部切到环状纤维, 向两侧和深部前进。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而言, 切除范围至少2cm。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后使用甘露醇进行反复冲洗, 直至洗液颜色正常。最后留置导尿管。

1. 4 观察项目和指标

( 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 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3)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年的随访, 统计病情复发情况, 以及患者的存活和死亡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软件, 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存活率作为计数资料, 使用 ( n, %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各项治疗治标作为计量资料, 使用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 < 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比较可知,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 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术后3 年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在病情复发率和存活率上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 导致膀胱肿瘤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 但研究显示和以下因素相关, 一是工作生活环境中长期接触芳香类物品, 二是患者长期吸烟, 三是体内色氨酸代谢发生异常, 四是膀胱黏膜受到外界刺激, 五是药物和寄生虫病因素。部分膀胱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上时间长, 尤其基层医院的应用比较广泛, 对于肿瘤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临床实践证实缺点较多, 例如手术操作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病情复发率高, 患者痛苦大, 甚至需要多次进行手术[4]。在这种情况下, 经尿道电切术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微创理念的发展被提了出来, 且逐渐在各个医院中广受关注。和传统的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 该术式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手术切口小, 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恢复时间。第二, 电切镜的应用能够保证手术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解剖、切除工作更为精细, 可以有效清除完整的肿瘤[5]。第三, 手术操作对膀胱的周围组织影响小, 基本不会损害到免疫系统, 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少, 为预后和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次研究中, 分别对56 例患者行传统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 结果显示2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5. 4m L, 手术时间45. 2min, 住院时间6. 2d, 均优于对照组的214. 6m L、102. 4min、9. 8d。从表2 可以看出, 患者在并发症上除感染外, 膀胱破裂是主要的表现, 其原因可能在于肿瘤位于膀胱侧壁, 使用电切刀时对闭孔神经造成刺激, 导致膀胱穿孔[6]。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为17. 9% 和21. 4% , 存活率为89. 3% 、85. 7% , 两组比较差异不大。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合理选择手术患者, 确定病变切除范围; 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 降低膀胱穿孔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对患者采取药物灌注, 避免肿瘤细胞种植, 并加强膀胱的检查工作, 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7]。综上, 经尿道电切术应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 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开放性部分膀胱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6%) 低于对照组 (25.0%) , 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在病情复发率和存活率上差异不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应用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疗效,并发症,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冯照晗, 张冠, 刘乃波, 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 15 (9) :658-660

[2]缪玉龙, 张黎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4 (19) :123-124

[3]吴孟超, 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J].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87-1388

[4]乔羽.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8 (9) :1411-1412

[5]周炜.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17 (20) :78-79

[6]李舒东.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6 (34) :208-209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 篇4

2001年—2012年1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24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27—52岁,平均42岁,囊肿位于右侧5例,左侧14例,双侧5例,并发囊内结石1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酸胀不适,其中3例伴排尿困难,3例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肾积水,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截石位,经尿道插入电切镜,行输尿管囊肿横行切开囊壁,残存的囊壁形成活瓣,并发结石将结石取出,术后留置尿管7天。

2 结果:本组24例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情况发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345例, 男257例, 女88例, 年龄31-79岁, 均有反复发作性无痛性血尿, 伴尿频、尿急、尿痛15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IVP、盆腔CT、膀胱镜及活检等检查确诊并术前临床分期;其中, 0期79例, A期134例, B1期122例, D期10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 术后平均住院 (7.8±3.4) d,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移行细胞癌328例, 腺癌13例, 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癌4例。

1.2 方法

2001年3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345例膀胱肿瘤患者, 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 取截石位。先行膀胱镜检了解肿瘤的位置, 大小数目及输尿管口, 尿道口的关系, 然后用电切镜对肿瘤组织切割, 直至将肿瘤及其周边1cm范围的正常组织切除。

1.3 结果

均成功切除膀胱肿瘤, 留置尿管5~7d, 膀胱冲洗2~5d, 术后住院5~7d治愈出院。采取相应治疗护理, 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是与开放手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备受关注, 通过心理护理, 做好入院指导, 使患者熟悉和适应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与患者的接触谈心, 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的思想顾虑。与患者交谈时, 用科学严谨、有理有据的语言进行讲解, 注意观察患者的术前的情绪变化, 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护理工作程序, 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让患者放心, 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详细介绍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特点, 麻醉手术配合方法及目的, 告诉患者术前要准备的内容或注意事项。术后留置导尿管及膀胱冲洗的目的和时间, 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 (2) 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根据医嘱查三大常规, 血型,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电解质, B超, 心电图, 腹部平片等检查。术前做好备血, 备皮, 洗澡, 根据手术选择备皮范围, 做好个人卫生, 嘱患者无渣半流食, 少饮碳酸饮料, 以减少术后腹胀, 术前12h禁食, 6h禁饮, 术前晚及术晨用0.1%~0.2%肥皂水清洁灌肠 (温度39~41℃) 测生命体征, 取下假牙, 眼镜等物品。对某些合并症在术前进行控制达到稳定状态。由于高龄患者生理储备能力有限, 对手术耐受力差[3]。同时高龄患者外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一般人群的2~3倍[4]。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监测血压, 坚持服用降压药或心血管类药物, 手术晨仍服用降压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 坚持降血糖治疗;对肺部疾病患者鼓励戒烟, 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有血尿患者要卧床休息, 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监测血压变化, 使用止血抗炎治疗。对夜间难入睡患者术前晚肌肉注射西地泮10mg,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强营养, 嘱患者多食高蛋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以纠正贫血改善一般状态, 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 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2.2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h常规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若血压升高应采取措施降低血压, 避免加重伤口出血或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如血压逐渐下降, 心率加快, 呼吸气促, 要考虑有出血的可能, 应及时告知医生, 防止失血性休克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低时要注意其呼吸道通畅情况,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 痰多不易咳出的给予雾化吸入;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出现腹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抢救仪器及药品备用的准备,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2) 心理护理。由于术后留置尿管或持续膀胱冲洗, 致使患者烦躁不安, 担心术后恢复效果, 多数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主要是亲属怕增加患者精神压力或不配合治疗拒绝手术, 作为护士要掌握患者病情针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鼓励患者多提问题, 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留置尿管, 膀胱冲洗及灌注化疗的目的或意义;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解除心理压力并树立信心,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 使其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 (3) 体位和饮食。术后回病房去枕平卧位4~6h, 如有恶心, 呕吐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第二天改为半卧位, 在床上适当地活动, 术后2~3d无出血者可下床适当活动;术后暂禁饮食, 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药, 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 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或粗纤维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避免刺激辛辣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2000~3000m L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提高膀胱冲洗效果。 (4) 留置尿管与膀胱冲洗的护理。术后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 导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最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要严密预防尿路感染。首先做到以下几点:a.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尿管或引流袋, 翻身时应注意引流管有无移位或脱落, 避免道管受压, 弯曲, 阻塞以免影响引流,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及量并做记录, 定时挤压引流管, 如引流不畅由上而下挤压, 挤压无效或颜色变红时立即通知医生。b.引流袋常固定在床旁, 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口的平面或床平面, 活动时不得超过耻骨联合水平, 搬动时, 应先夹住引流管, 引流液超过引流袋一半时, 即应倾到防止引流不畅引流液逆流或过度牵拉导致脱落或逆行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引流袋, 每日用0.05%碘伏棉签擦洗尿道口及尿道口的导尿管2次, 尿道口引流管周围不能有血迹或分泌物。在保留尿管期间应嘱患者多饮水, 每日2000~3000m L以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也起到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目的[5]。c.术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膀胱冲洗, 温度适宜25~30℃, 夏季21~25℃。温度过高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使伤口渗血量增加, 加重膀胱内出血;温度过低时可刺激膀胱平滑肌, 引起膀胱痉挛导致继发性出血, 仔细观察冲液的变化, 随时调节冲洗速度, 要保持冲洗速度与引流液流出速度一致。密切观察冲洗液的颜色及性状, 冲洗液的颜色深则加快冲洗速度, 颜色浅应减速冲洗速度, 以促进止血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如患者主诉膀胱有不适胀感或引流液的速度突然变慢, 可能是凝血块或电切后脱落组织堵塞尿管, 可改变体位或用50m L注射器吸0.9%氯化钠液直接接尿管进行反复冲洗, 直到引流通畅为止, 若引流不畅, 有不能排出的血凝块, 再次进手术室行高压冲洗及电凝止血。d.术后2~5d引流液引流出清亮液体, 可停止冲洗, 引流液的颜色较深, 并为鲜红色应延长冲洗时间;5~7d无血尿, 可拔除导尿管。拔管前观察患者在无尿意的情况下夹闭尿管, 锻炼膀胱功能, 使膀胱充盈, 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在感到腹胀后打开尿管夹;拔管后有尿意但自己感排尿乏力, 排尿时间延长淋漓不尽的患者, 嘱多饮水每日2000~3000m L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5) 膀胱痉挛的护理。由于手术后导尿管气囊压迫或持续膀胱冲洗及心理紧张是膀胱痉挛诱发之一;因此, 对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均将管道引流情况作为首要观察指标[6]。术后导尿管引流不畅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介绍如下:a.缓解或消除紧张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或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不畅也易引起膀胱痉挛, 而膀胱痉挛也易造成尿管不畅,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b.出现膀胱痉挛, 可致术后出血及尿管不畅, 严重者表现为持续下腹部胀痛, 有强烈尿意感并有逆流, 尿液不自主的从尿道口流出, 持续几秒至数分钟反复发作, 发作时引流管引流不畅引流液呈鲜红色, 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或转移注意力, 也可以采用中医经络的足底对区按摩, 适当按摩患者腰骶部及下腹部。c.可调节导尿管气囊的位置可缓解症状。导尿管位置变化时, 会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疼痛和尿频, 导尿管托置呈直线固定大腿内侧, 牵拉力量太小不利于压迫止血, 太大又容易引起膀胱痉挛, 牵拉力量要根据冲洗出颜色决定, 还可适当放松牵引或去除牵引力调节尿管气囊内液量, 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d.调节冲洗液的温度和冲洗的速度, 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膀胱痉挛收缩, 温度适宜25~30℃, 夏季21~25℃。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并使膀胱出血量不因冲洗温度的升高而加重, 若温度过高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使伤口渗血量增加, 加重膀胱内出血;温度过低时可刺激膀胱平滑肌, 引起膀胱痉挛导致继发性出血;如果血块堵塞引流管不畅, 以至膀胱充盈或刺激膀胱收缩导致痉挛。e.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 术后2~3d无出血者可下床适当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防止咳嗽所致腹压增高, 鼓励床上排便, 避免用力, 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后,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或粗纤维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避免刺激辛辣食物, 预防继发性出血, 做好心理护理。 (6) 膀胱灌注及拔管后护理。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膀胱肿瘤主要方法, 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则有杀死残留肿瘤, 降低复发率, 延长复发间隔及防止肿瘤进展等作用[7]。常用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和“丝裂霉素”两种, 根据病情或肿瘤分级, 化疗药物可分预防量和治疗量等不同剂量, 预防肿瘤复发, 消除残余肿瘤。a.出院后定期化疗, 疗程长, 对继续治疗缺发信心, 担心肿瘤复发及化疗出现不良反应, 所以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膀胱灌注化疗的知识宣教, 介绍灌注的目的, 方法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操作过程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b.术后1~2周开始定期经尿管向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灌注前尽量减少饮水、排空膀胱内尿液, 以减少膀胱内尿液稀释药物浓度, 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有创伤或感染时灌注药物往后延迟, 开始每周1次, 连续6周后改为每月2次共3个月, 再每月1次, 持续2年;膀胱灌注时患者取仰卧位, 按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排尽膀胱内残余尿液, 将化疗药物经尿管缓慢注入膀胱, 注入药物后将尿管未端提高轻轻拔出, 协助患者分别采取俯卧位, 仰卧位, 左、右侧卧位各30min, 药物保留2h后排尿。c.灌注后2h内控制饮水, 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有无尿痛等症状。待药物排出后应鼓励患多饮水, 观察用药效果或不良反应。d.拔管后短期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 目的是增加尿液生成, 达到内冲洗作用, 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不憋尿, 常做提肛运动锻炼膀胱括约肌的功能, 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加强巡视观察记录排尿次数、尿颜色、尿粗细及有无排尿困难现象。 (7)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血尿。由于肿瘤切处焦痂脱落而致继发性出血。多因术后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致腹压增高所致。出血较多者需行膀胱冲洗, 并保持适当的冲洗速度, 将膀胱内血块排空冲出液为淡红色为宜, 以防膀胱内形成血块阻塞尿管, 避免频繁更换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鼓励患者进粗纤维饮食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以减少膀胱内出血。b.疼痛。由于手术对尿道创伤, 致使局部组织反应性增强, 加上留置气囊导尿管牵引压迫及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刺激, 常常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 患者烦躁不安, 痛苦难忍, 发作时易引起继发性出血和冲洗管道阻塞, 增加感染机会, 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或转移注意力。适当应用解痉止痛剂。c.感染。术后留置尿管或持续膀胱冲洗均为感染的危险因素, 应及早拔管, 以预防因尿管留置时间长导致的尿路感染。嘱患者多饮水, 每日2000~3000mL以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也起到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目的。 (8)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排除与膀胱癌有关的生活因素, 少食糖精、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严密观察排尿情况, 注意有无排尿困难及无痛性血尿的发生, 向患者解释术后1~2周内由于电凝止血脱痂, 有可能继发出血, 拔除尿管自行排尿, 初期可有不适及血尿等症状, 尤其排便后加重, 要求多饮水, 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时勿过度用力, 多食水果蔬菜。术后2~3年内应每3个月作1次膀胱镜检查, 同时复查尿常规, 肾功能[8]。长期随访, 定时进行膀胱灌注药物。告知患者避免憋尿, 以免引起继发性出血, 预防感染发生, 如有异常现象随时复查。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

参考文献

[1]郭应禄.何志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M]//泌尿外科内镜诊继治疗学.北京大学医学社:2004.

[2]马腾骧.现代泌尿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50.

[3]任梨梨, 王秀萍, 王耕晨, 等.护士继续教育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社., 999:466.

[4]顾倬云.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12.

[5]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7) :487.

[6]李雪梅, 宋波.膀胱及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111.

[7]张友亭, 程旭.自制丝裂霉素水凝胶剂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11 (1) :80-83.

肿瘤电切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8例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其中男56例, 女33例;年龄34~77岁, 平均 (53.78±11.64) 岁;其中57例为单发肿瘤, 32例为多发肿瘤;瘤体直径:0.6~3.8 cm, 平均直径 (1.79±0.53) cm;病理类型: 16例为乳头头瘤, 61例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12例为高分化腺癌。对照组:其中男57例, 女32例;年龄33~76岁, 平均 (52.67±10.54) 岁;其中56例为单发肿瘤, 33例为多发肿瘤;瘤体直径:0.6~3.9 cm, 平均直径 (1.68±0.48) cm;病理类型: 17例为乳头头瘤, 60例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12例为高分化腺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膀胱肿瘤;所有患者的膀胱肿瘤均局限于患者的膀胱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患者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取截石位, 手术选择德国狼牌电切镜, 电切功率为160W, 电凝功率为70W, 膀胱冲洗液选择5%的葡萄糖溶液。患者麻醉成功后, 将电切镜由尿道插入, 操作进要小心轻柔, 防止尿道发生损伤。然后观察患者的膀胱肿瘤情况, 包括大小、部位、数目以及与输尿管口的关系等。对于肿瘤根蒂<1 cm的患者, 进行直接切除, 对于肿瘤的体积比较大的患者, 对膀胱肿瘤的瘤体逐层切除, 切除范围需要将患者的肿瘤基底部周围的正常组织切除约2 cm, 术中切除组织送快速病理, 证实膀胱肿瘤病灶无残留后, 结束手术。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治疗。同时据患者的引流液颜色, 给予间断性的冲洗, 术后5~7 d将导尿管拔出。术后6 h, 使用30 mg的吡柔比星对患者进行膀胱灌注, 每周1次, 灌注8周后每月1次, 灌注时间为l~2年。术后膀胱复查5年, 频率为:第1年每3个月1次, 第2年为每6个月1次, 3年后每年1次。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开放性膀胱切除术治疗, 术后治疗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肿瘤均完全切除, 切除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表1) 。

3讨论

膀胱肿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 目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膀胱治疗,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已经成为多数膀胱肿瘤患者的首先手术方法。经尿道电切术的手术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2]:手术时间比较短、术中手术视野清晰、患者受到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经尿道电切术手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①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 要确保患者全身的各种通道保持通畅, 防止术中切除的组织或者血液凝块造成通道的堵塞;②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切除和电凝止血程度, 防止切除过深或者电凝血过深而导致膀胱发生穿孔;③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 要随时对膀胱切口进行止血, 使用电凝刀止血时要注意对患者膀胱动脉保护, 防止术中膀胱动脉受损而发生大出血;④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 必须对患者的膀胱肿瘤进行彻底的切除。

综上所述,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成功率高, 手术创作小, 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7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患者均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开放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肿瘤均完全切除, 切除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成功率高, 手术创作小, 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膀胱肿瘤,手术

参考文献

[1]潘铁军, 刘波.膀胱肿瘤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及意义.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14 (5) :323-326.

[2]许铭杨, 吴爱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3) :179-181.

肿瘤电切术 篇7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0年3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治疗膀胱肿瘤38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0年3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治疗膀胱肿瘤38例, 多数病例是以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只有2例为超声体检时发现;年龄36~76岁, 平均61岁, 合并脑血栓后遗症2例, 合并冠心病6例;初次发病30例, 术后复发8例;单发肿瘤27例, 多发肿瘤11例;最多5枚, 有蒂者32例;肿瘤直径0.5~3.5cm, 多数约1.0~1.5cm之间;肿瘤位于膀胱侧壁15例, 位于膀胱三角区14例, 膀胱前壁及顶部6例, 膀胱颈部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并行病理检查, 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I级31例, ∏级6例, Ⅲ级1例;术后均定期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选用连续冲洗式F26电切镜 (电切功率120W, 电凝功率80W) , 以5%葡萄糖溶液为冲洗液, 低压灌注 (冲洗液高度为40cm) , 膀胱内液体为150m L左右, 观察膀胱内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是否有蒂, 以及肿瘤与管口关系, 膀胱内是否有结石, 前列腺有无增生等, 如肿瘤长在侧壁, 首先用电灼反复刺激肿瘤根部, 诱发有无闭孔神经反射, 如反射明显请麻醉师应用短暂肌松药物, 可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几率。肿瘤>3.0cm采用顺行切除法, 带蒂肿瘤首先切除肿瘤至肌层, 基底部予以电灼, 再电切周围2.0cm正常粘膜及浅肌层。对于大肿瘤采用侧方切开, 显露肿瘤蒂部, 切断蒂纤维组织, 最后切除全部肿瘤。位于膀胱顶部肿瘤, 可采用弧形切除法。对于多发肿瘤先切除体积较小肿瘤, 彻底止血后再切除大肿瘤。标本分开送病理。术后即刻用丝裂霉素40mg膀胱灌注, 保留30min。

2 结果

手术时间因肿瘤大小、数量不同而异, 单发肿瘤在5~15min, 多发肿瘤在20~50min之间, 肿瘤切除率在100%, 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例, 无膀胱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留置尿管不做持续膀胱冲洗, 引流尿液为淡红色。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所以患者经过3个月~4年随访, 复发7例, 其中满2年21例, 3个月复发1例, 6个月后复发5例, 24个月复发1例;原位复发1例, 异位复发6例;2次肿瘤复发肿瘤细胞升级2例;复发率18.4% (7/38) ,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绝大多数为表浅型肿瘤, 传统手术为开放手术, 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难度加大, 并且会有切口种植、感染等危险, 增加病人痛苦。膀胱表浅型肿瘤占膀胱肿瘤70%, 包括Ta、T1、Tis期, 表浅型膀胱肿瘤中70%为Ta期, 30%为T1期。肿瘤细胞类型95%以上是移形细胞癌, 鳞癌和腺癌各占2%~3%左右。20%~30%移形细胞癌示有区域性鳞状或腺性化生, 故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和腺性化生是癌前病变, 应密切观察, 由此膀胱肿瘤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发病率达到6.44/10万。表浅型膀胱肿瘤3年内复发率占50%~70%, 约5%发展为浸润性癌, 对于表浅型膀胱癌, 尤其是低分级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辅以术后规范膀胱灌注化疗, 治愈率达80%以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的适应证主要是病理G1、G2和临床上Ta非浸润性乳头状瘤、T1、T2期浅表性非浸润性移形细胞癌。

临床上判定膀胱肿瘤预后主要根据复发和肿瘤进展情况。据有关膀胱肿瘤复发资料显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后3年内约50%~70%复发, 约5%发展为浸润性癌。肿瘤复发可分为3种: (1) 新生肿瘤; (2) 肿瘤种植; (3) 肿瘤未切净。为防止肿瘤种植可在术后立即用化疗药膀胱内灌注, 有效防止种植。膀胱肿瘤复发率高多为膀胱内新生肿瘤, 原位复发少。有资料认为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疗效相同, 且无腹壁种植和刀口感染等危险。Ta、T1、Tis期膀胱肿瘤可首选TURBt。

为有效防止复发保证彻底切除全部肿瘤, 手术时应切除整个瘤体、蒂部、基底部, 切除后电灼基底部, 既有效止血, 又能杀死残留肿瘤细胞。而后再切除周边2.0cm正常粘膜和浅肌层。切除范围内有输尿管管口, 可正常切除管口, 切除长度不超过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3即可, 但此处尽量避免电灼, 否则容易引起管口狭窄。

肿瘤电切术 篇8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肿瘤,手术体会

膀胱癌虽然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是最高的,但70%~75%的患者在首诊时[1]属于浅表性(SBC),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TURBT是SBC的首选治疗,因其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没有腹壁种植危险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推崇。随着腔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TURBT在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亦得到良好的应用。笔者对我院1997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随访1~10年,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29~86岁。无痛性肉眼血尿史74例,体检经B超发现12例;肿瘤单发68例,多发32例;位于膀胱两侧壁76例,输尿管开口12例,颈部5例,底部4例,前壁1例,顶部2例;瘤体直径为0.3~3.0 cm 92例;术前均行CT、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并了解分级、分期,I级89例,Ⅱ级11例;T1期92例,T2期8例。

1.2 方法

采用德国产Storz 26F电切设备,电切功率为200~220 W,电凝功率为80~100 W,电切液为无菌蒸馏水。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后应先明确膀胱肿瘤大小、数目、分布及基底情况,并了解膀胱内是否有结石和憩室、前列腺是否增生,然后用电切襻在肿瘤基部外缘2 cm处作电凝标记。针对术前评估肿瘤分期为T2或分级为Ⅱ级的病例,术中先采取羟基喜树碱黏膜下注射后再行TURBT术。切除侧壁的瘤体时应警惕闭孔神经反射所致的膀胱穿孔。而近输尿管口的肿瘤,以单纯切割电流将输尿管口一并切除,以防输尿管口狭窄。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冲洗膀胱,5~7 d后拔除导管。术后l周后开始进一步膀胱内羟基喜树碱或卡介苗膀胱灌注。

2 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35 min;术中无严重出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送检结果显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92例,鳞癌2例,腺癌6例;术后随访1~10年,肿瘤复发24例,复发率为24%,原位14例,异位10例。其中,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23例均多次再行TURBT,最多者达4次。

3 讨论

随着医疗高科技不断的发展,各种微创治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传统上需要开放手术治疗的疾病。杨德安等[2]认为GⅠ~Ⅱ、T1~T2的膀胱肿瘤TURBT能达到膀胱部分切除的效果。另外,目前许多浸润性膀胱癌(T2期以上)亦可实施TURBT术[3],但要求电切深至肌层部分位置甚至切透膀胱壁露出膀胱外脂肪。因此,原则上对膀胱镜能到达的低级别、低分期的肿瘤都可采用经尿道电切。从本组临床病例的治疗中我们体会到TURBT的重要性,同时在手术技巧上做了如下总结:(1)针对多发性肿瘤的电切应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原则。先切除较小的或不易到达的远处瘤体,后切除近处或较大的瘤体。如果先切大的瘤体或近处的肿瘤,则可能由于创面渗血使视野不清,增加手术难度和危险性,甚至遗漏小的远处瘤体。(2)膀胱穿孔的预防,膀胱穿孔是TURBT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4],我们的体会是控制膀胱灌注量将膀胱缓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观察

许铭杨,唐志忠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高危BPH患者行TURP,观察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量(MFR)。结果:9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高危BPH患者全部耐受手术,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s,TURS),无死亡,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TURP作为治疗BPH的“金标准”,在细致、具体、个体化的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处理的前提下,可将高危BPH手术的风险降至最低,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中图分类号]R697.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1(b)-164-02

Clinic observation on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

risk BPH down to the lower,and have a satisfactory effect.

trophy,BPH)患者称为高危BPH者[1]。对于高危BPH,传统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高危BPH者鉴于年龄大,全身

临床上,将高龄或并发一种以上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病变及功能损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

慢充盈,当黏膜皱襞刚消失时,肌层尚未伸展,膀胱壁相对较厚,此时膀胱充盈量为80~150 ml,电切不易穿孔;切基底部、蒂部时,减低切割电流强度,电流小到能切除肿瘤组织即可;摆好电切镜的位置,使电切襻的移动与切除处成平行,作铲草动作,不能做锄头挖坑动作;切侧壁肿瘤易致闭孔神经反射,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易使电切襻戳出膀胱壁为此可考虑行闭孔神经阻带和黏膜下羟基喜树碱注射预防闭孔反反射所致的膀胱穿孔。(3)TURBT术后出血的预防,TURBT术后出血多数是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所造成。对此我们采取适当减慢切割时电极的移动速度和确切止血后再行下一步电切操作;对于多发肿瘤应严格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电切;手术结束前,低压观察膀胱,彻底电凝出血点。(4)TURBT术后立即行膀胱灌注化疗可以减少癌细胞的种植使复发率显著降低[5]。本组近期治疗病例笔者在行TURBT结束后立即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通过随诊体会

到肿瘤的复发例数有所下降,但这仅是临床体会,仍需病例对比观察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TURBT术对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对要求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又不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亦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陈梓甫.表浅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l8(5):257-258.

[2]杨德安,李慎勤,王洪伟,等.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与选择[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3,8(1):27-28.

[3]Hori S,Parki P,Shah J.The need for rigid cystoscopy and resection oftumor(TURBT)[J].Ann R Coll Surg Engl,2008,90(1):89.

[4]瞿兴龙.经尿道手术[M].天津:科技魏译出版公司,1999:7.

结肠镜下息肉电切术的护理配合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111例患者中,男65例,女46例,年龄22~83岁,平均56岁。临床症状表现为便秘或腹泻、血便、里急后重等,术前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排除恶变。其中腺瘤性息肉79例(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21例,炎性息肉8例,家族性息肉病3例,息肉多达上百枚,予以分次电切,其余均一次完成。术后无任何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器械准备:设备选用富士能EC-250WM5型电子肠镜,高频电发生器,电圈套器,尼龙绳套扎器,止血夹,其他准备同普通肠镜检查。

2.1.2患者准备

2.1.2.1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前,常常感到紧张、担心和害怕,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对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解释、宣教、消除紧张心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2.1.2.2常规护理:患者术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术前15~30min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

2.2术中护理:我科采用双人操作法,术中要求助手与医生配合默契,根据息肉类型,大小选择圈套套切或电凝,要尽量吸尽息肉周围黏液,防止无效通电,电切时物镜要远离电灼头3cm左右,以免损坏镜面。电流根据息肉基部直径而定,一般选40~80w左右,护士控制电烧套圈手法非常重要,圈套的部位不能太靠近肠壁以防穿孔,收拉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可致机械性切断息肉或电切太快致电凝不全引起出血,太松电凝时间过长烧灼过深可致急性穿孔或迟发穿孔,收拉致何种程度主要靠经验和不断积累的体会,对于直径>2cm的息肉,我们采用先用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切法或分次切割后再用尼龙绳套扎。我们电切/凝息肉111例,息肉最大达4cm*5cm,最多一次切40枚,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让操作者在始终见到腔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另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腹痛的程度,嘱咐患者放松腹部做深呼吸动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2.3术后护理: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禁止激烈运动、进流质饮食1~2d,出现便血、腹痛明显应及时来院检查。术后主诉腹痛明显应给患者做X线检查以便与肠壁穿孔相鉴别,前者x线检查无膈下游离气体。

肿瘤电切术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患者, 男19例, 女9例, 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5岁。其中初发26例, 复发2例。肿瘤单发21例, 多发7例;肿瘤有蒂14例, 肿瘤直径0.5~3.0cm。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 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状瘤4例, 移行细胞瘤24例;病理分型Ⅰ级14例, Ⅱ级12例, Ⅲ级2例。术前均行常规B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以了解患者肾功能、上尿路有无积水及占位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 平面为T10以下, 采用气化电切镜。用5%葡萄糖液作冲洗液。原则上气化电切至膀胱浅肌层, 对直径较大者, 用电切襻切除瘤体至显露肌纤维。对肿瘤基底周围1.0~2.0cm的膀胱黏膜组织常规进行切除, 直至见到浅肌层。严密止血后, 冲洗干净膀胱。术后常规留置双腔导尿管, 不做持续膀胱冲洗。术后半个月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化疗。

2结果

本组28例膀胱肿瘤一次切除, 手术时间30~70min, 平均49min。术中出血少, 无1例术中出血及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尿管, 不做持续冲洗。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24例随访12个月复发3例, 18个月复发1例, 2例半年复发, 近1年复发1例, 均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

3讨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切除或电灼, 大多数表浅性膀胱癌可以经TURBT的方式切除或电灼将可见肿瘤切除干净。不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而且不会造成肿瘤腹壁种植, 反复手术也不增加难度, 适用于表浅性、低级别的膀胱肿瘤。表浅性膀胱癌病理分型多为移行细胞瘤, 目前认为, 除多次复发的低分化癌和广泛分布的原位癌需行全膀胱切除外, 开放性手术很少用于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多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或电气化术, 预后良好[1]。

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卡介苗, 因卡介苗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经尿道电气化术后早期膀胱灌注能有效减少膀胱种植机会。一般手术后至少休息2周才能进行灌注[2]。

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加灌注化疗的方法。方法:应用气化电切对28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 术后加灌注化疗。结果:TURBT出血少, 手术视野清晰, 去除肿瘤效果满意, 操作简便, 且可多次重复,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加灌注化疗复发率低。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操作简便, 加灌注化疗复发率低, 疗效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气化电切,灌注化疗

参考文献

[1]盛申耀, 叶敏, 王伟民,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基底部活检 (附61例报告)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6, 17:152-153.

上一篇:多智能仪表下一篇: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