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技术研究

2024-08-26

中间件技术研究(共12篇)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1

中间件是位于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类独立软件,是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的管理者。由于中间件只存在于分布式环境中,且具有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使得网络应用程序的各个部分相互连接,资源得以共享。中间件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封装了许多事务处理的细节部分,为计算机网络异构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只需要采取相同的中间件作为基础构件,就能让程序员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开发效率。目前,中间件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前途都十分广泛。下面举例说明:

1 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1.1 RFID设备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1]。它是中间件技术的典型应用,应用场合十分广泛,如:门禁系统,一卡通等。为了在射频设备与网络之间高效率且安全地进行数据传输,RFID中间件由此产生了,它负责产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通过上层应用反映给客户。正是由于有了RFID中间件技术,研发人员少了许多繁杂的开发任务,大大减轻了开发人员的工作量。RFID中间件属于消息中间件,中间件产品使用消息传递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从一个模块传输到另一个模块。其中,消息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这使得RFID中间件能够独立存在,并且可以安全正确地传输数据。它的任务是将具体的命令转化为虚拟的信息,再利用互联网来处理。对于这些命令的搜集,RFID中间件能够提供良好的保证。即,RFID中间件集设计和管理于一身[2]。在应用系统维护过程中,这类中间件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满足计算机系统自身的缺陷,让用户操作起来更简便。

1.2 电子商务交易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网上支付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挑战。中间件技术对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将建立在中间件的基础上,互联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的发展将同步发展。另外,在目前的软件架构体系中,中间层通常都可以用中间件来实现。

1.3 远程调用

计算机之间要进行远程通信,离不开网络。利用进程间相互通信的中间件就是远程中间件[3]。当用户利用互联网执行多个程序和进程时,会把任务分成一个个小的进程,此时会使用网络通信技术,其中就有一类是远程调用,它通常用来表现计算机操作系统里的进程。由此,消息数据得以融合,进而传递。这是常见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在通信过程中,客户端只执行本机在本地上的任务,远程服务才是为了满足这个远程调用而服务的。当有进程对其进行干预,远程中间件就会告诉系统有进程在访问了。可以说,远程调用的过程就是在互联网这个载体上,把通信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拆分之后又重组。如果要访问数据,则无需查看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只需要按照系统要求把客户端想要的数据返回即可,这也就是为什么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数据库的原因。数据返回给需要的客户端,数据本身仍保留在服务器的数据库里。计算机上的任务可以在不同的主机上同时运行并得到处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效率。在企业中,网络不是由单一的,而是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它的应用必须满足网络通信协议。因此,程序员们无需考虑数据传输协议,而只需专注于上层应用软件业务功能的实现。

在计算机系统中运用中间件技术,可以减少服务器上出错的几率。为了能够在互联网基础上,在计算机异构环境下来正确表示不同的产品,只有通过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基本特征来解决问题。当系统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消息时,如果得到的是不同的数据,那么接收器就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通过远程调用,用户把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端。对于程序员来说,不必花费精力考虑是否所有的网络都需指定相同程序。远程调用不仅能够恢复服务器和客户端上的故障,还使得服务器能够独立运行而不依赖任何载体。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保证计算机之间在传递数据时是安全且无误差的。

1.4 java多线程测试

计算机技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不断发展,中间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时就需要在系统中使用交易中间件,在java的多线程应用中,交易中间件就显得犹为重要了[4]。中间件作为请求数据传送时,就必须要有一个线程进行的同时有另一个线程来满足同时进行程序的不足,对开发者而言,交易中间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仍然有时候不能满足多个和所有的线程同时运行的方式。但是却又必须要进行这些多线程的测试。人们仍在这方面做着巨大的努力。

1.5 公共服务

中间件还提供公共服务功能,这种功能不服务于特定产品或系统,而直接供各类应用程序直接使用,主要针对应用系统中的公共功能[5],常见的有:目录和名字服务功能、管理机制功能、动态查找功能等。在删除某类应用软件时,常常会遇见提示,问是否要删除会影响其它软件使用的公共组件,这类公共组件具有与中间件相似的功能。由于这类中间件提取了应用中的公共功能,使得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得以减少,同时将开发者的主要精力转向于对系统功能需求、设计的高质量追求上。这样有助于提供软件产品的质量。

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中间件虽然解决了许多异构环境下的封装问题,但程序员还是必须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功能分配问题做出选择。对于有些场合,例如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服务通常放在服务器端,以便于资源整合和操作集中;而往往对于某些特定场合,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功能分配并不十分容易确定下来。再者,中间件技术是依托分布式网络环境存在的,即Internet的发展牵动着中间件技术前进的脚步。

中间件技术的发展不会一层不变,也许短时间内那些中间件产品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将来,中间件产品的核心问题就是跟随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共同发展,这样的中间件产品,才经受得起考验,才不会被淘汰。而且,由于计算机领域纷繁复杂,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法则来便于操作者管理,降低中间件技术的管理成本,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最后,中间件技术必须得到分布式系统的环境支持,还要便于操作者管理。

3 结束语

总体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普遍使用,使得中间件技术快速地成长壮大起来。在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企业中,中间件技术的核心作用会发挥得越来越出色,企业的产品也随之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在大力推行人工智能、元数据管理信息可视化技术的今天,更多的现代化中间件产品将被研发出来。中间件技术的管理也会趋向于规范,它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广阔。中间件技术也更会拥有一个光辉的明天。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间件技术日益成熟,中间件产品不断涌现。着重介绍了中间件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间件,中间件技术,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德兴,李国.RFID中间件关键模块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4):9846-9847,9872.

[2]张云勇.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曹海傧,朱明.一种面向数字多媒体内容制作业务的分布式计算中间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5):1066-1069.

[4]乔佩利,杜蕊.智能消息中间件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7246-7248.

[5]黄罡,王千祥,梅宏,等.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反射式中间件研究[J].软件学报,2003(11):1819-1826.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2

中 间 结 构 验 收 报 告

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5月 25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承建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周边市政道路二期工程(次纬五路),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建设各方主体等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自2015年10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通过公司领导、项目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精细组织、精细施工,至此已完成汇头后河桥梁下部结构工程,资料齐全,具备中间结构验收条件,在此我代表公司及项目部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现将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程简要说明

建设单位: 瑞安江南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浙江科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瑞安市市政园林质量监督站 监理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周边市政道路二期工程(次纬五路)汇头后河桥,桥中心里程K0+106,该桥为简支梁桥,右偏角95度,跨度为13m+13m+13m,桥梁设计宽度为12米,横断面形式为0.5(防撞护栏)+12米(车行道)+0.5米(防撞护栏),上部为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梁,下部为重力式桥台,桩柱式墩台及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钻孔桩直径为800mm,桥墩钻孔桩直径为1000mm,空心板梁C50砼24块,桥面采用C40砼,盖梁、立柱、搭板、台帽采用C30砼,钻孔桩采用C30水下砼,本桥在桥台处设置二条RG-40型伸缩缝,墩台支座均采用GYZ F4 200X37、GYZ 250X41圆形板式橡胶支座。

二、施工概述

桥梁工程分下部、上部二部分,桥基础钻孔灌注桩D800mm,20根,D1000mm,8根,深度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孔位、孔深均由监理现场测量。清孔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10左右,沉渣控制在15cm以内。在砼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及坍落度。桥下部立柱,采用护筒浇筑,控制砼的坍落度,并保证立柱外观平整、光滑,砼一次性浇筑,砼振捣密实,控制砼的配合比及坍落度,做到表面光洁美观。梁板按要求预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进行后张法张拉工序,并做到监理人员旁站监督。

本桥梁工程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代表、业主现场代表旁站监督工程重要部位。

4、施工安全

工地安全实行责任制,每月召开安全例会,汇报上月报告情况及有待改进之处,做好安全检查资料。

三、资料情况

本桥梁工程以按每道工序工程做好隐检验收记录、定位测量、技术复核记录,并由监理代表复核签字验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对原材料的质保单、出厂证明,并对各种材料做好试验报告,对各部位按要求做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按规范要求进行声测、低应变力动测等试验,所有试验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对各道工序进行工序质量评定,工程部位评定,自评为合格工程,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做到齐全、真实、准确。

砼抗压试块共71组(还有6未取),砂浆抗压试块4组(还有1组未取),桥板回弹检测3组,橡胶支座检测2组,锚具钢绞线试验1组,钢筋质保单、力学试验9组,钢筋焊接 15 组,水泥常规试验 2 组,配合比2组,低应变检测14组其中Ⅰ类桩9组,Ⅱ类桩5组,超声波检测13组Ⅰ类桩7组,Ⅱ类桩5组,Ⅳ类桩1组,Ⅳ类桩已经重新施工,高应变Ⅰ类桩2组(除原1-1#灌注桩外)所有试验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综合上述情况,我公司在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层层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资料做到真实、准确,经公司自评质量等级为合格,以上是我公司在我公司承建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周边市政道路二期工程(次纬五路)汇头后河桥施工中的粗浅小结,望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使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后座椅;安全带;性能设计;CAE的驱动

中图分类号:U463.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1)06-0049-03

Based on a Rear Seat Intermediate Belt

Design and Research on NVH Performance CAE Technology

XIA Tang-zhong,WANG Ping-ping,LIU Wen-hua,LIU Pan,LU Zhi-chen,YUAN Zhi

(Dongfeng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 Company LTD,Technology Center Vehicle Department,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Using CAE technology to drive the design of product performance,it has become the world vehicle design of the key technical means. This paper takes a vehicle seat safety belt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pull noise performance problems and analyzes and solves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A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riving performa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Based on the large scale general pre and post processing software HYPERWORKS and its computing solver and completed its noise sourc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scheme and analysis of work ; and by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verify the CA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

Key words:rear seat;safety belt;design of performance;CAE driver

1 概述

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大国,CAE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国内、外(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已将“基于物理样机试验的传统设计方法”带入并转换为基于“虚拟样机仿真的现代设计方法”。基于CAE技术驱动的性能设计可以获得比试验更多的性能数据,能够快速、正确地定位性能弱区,并给出经过计算分析的解决方案,因而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开发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各种自主品牌轿车日渐成为国内汽车厂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数字化轿车设计已成为其必经之路。现代设计方法表明,产品设计虽然只占整个产品成本的5%,但它却影响整个产品成本的70%,CAE仿真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设计中的问题,并大幅减少各类设计更改、人力资源、模具修改等,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其优势日显突出。

本文基于CAE分析技术对某车型后座椅安全带在整车产品试验中出现的拉拽噪声的性能质量问题,展开设计性能计算分析和实验分析工作。为了探寻改善后座椅安全带拉拽噪声的解决方案,产品设计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试装、对比工作(如在安全带卷收器固定板下增加橡胶垫、更换侧面没有噪声的安全带卷收器、增加隔音罩等措施),但是均没有收到效果,这个问题最终提交到CAE NVH工程师的面前。

作为CAE NVH性能工程师,第一步需要开展现场问题的了解和感受,并对结构特征进行了解、分析。实验中采集的噪声值及频率分布如图1所示,在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积累的知识、经验开展相关的实验和计算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产生噪声的根源,并由此对改进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最终根据仿真结果提出的优化改进方案进行相关实车物理验证。

遵循上面的科学程序,针对该噪声性能问题,首先展开了噪声频率响应、噪声回放分析的实验分析,确定了影响噪声性能的噪声频率范围。根据初步的结构分析,同时展开后座椅左右及中间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处的NVH动态刚度和整车局部模态计算、分析,结合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原设计方案的缺陷及产生振动噪声的根源。根据该车型行李箱后隔板处的结构特性,依据CAE计算分析获得的详细信息和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改变原中间安全带固定点的位置和固定方式来优化、改进其NVH性能;并对此更改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其计算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满足动态刚度、振动传递函数性能的要求,具有结构变化、模具修改量小、实施周期短的优点。

2 安全带固定区域的动态特性的计算分析

根据现场对后座椅中间安全带拉拽噪声的研究、分析,初步认为噪声产生的区域不在卷收器固定板局部区域。为了快速验证分析结论,在准备计算分析模型的同时,对该区域采用了排出法的实验分析手段,即在卷收器固定板局部区域粘贴阻尼片、进行拉拽噪声频率响应、噪声回放分析的实验分析。其实验结果是没有产生任何改善效果,但是确定了拉拽噪声的噪声频率范围(见图1)。因此根据该车型结构特点,CAE工程师开展了模态计算分析、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点动态刚度及局部模态共振点处的振动传递函数的计算分析。

图2显示了在行李箱后隔板的局部模态计算分析结果,其局部模态共振点不在中间卷收器固定点的安装连接零件区域上。因此初步分析认为,加强该固定安装连接零件不会产生拉拽噪声问题的改善。

图3中的曲线分别显示了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点动态刚度、局部模态、共振点处的振动传递函数的计算分析对比结果。从对比曲线可以看到,中间卷收器固定点动态刚度、局部模态、共振点处的振动传递函数的性能数据明显低于没有拉拽噪声的左右两侧卷收器固定点的性能,并且在拉拽噪声的频率范围内降级非常明显。

3 原方案后座椅中间安全带固定区域刚度增加对振动传递性能的影响

为了验证加强中间安全带卷收器固定安装连接零件不会改善拉拽噪声问题的分析结论,分别进行了加强前、后其动态刚度、局部模态共振点处的振动传递函数的计算对比分析。从图4对比分析曲线可以看到,中间卷收器固定安装连接零件刚度的加强并没有产生性能的明显改善,该结论也通过在中间卷收器固定安装连接零件下表面粘贴阻尼片的实验测试得到了验证。

4 改变后座椅中间安全带固定位置及安装方式对动态刚度和振动传递性能的影响

据上面的计算、分析,原设计方案没有考虑到安全带拉拽过程中会产生动态的交变激励,从而导致局部的共振噪声。为了消除这个共振噪声,需要从提高安装固定点本身的动态刚度和降低共振区的振动传递函数这两个性能设计因素出发。

首先我们通过对现有结构特征的分析,参考左右两侧没有拉拽噪声问题的安全带固定点的动态刚度性能情况,将中间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点定位到行李箱后隔板上靠近其前下横梁处(见图5),另外再通过中间安全带卷收器固定连接板的振动衰减匹配来大幅降低共振区的振动传递函数。这样的性能设计方案变化,对原行李箱后隔板子系统并没有产生大的结构特征变化,因此其模具修改量小、实施费用低、计算分析工作量小。

根据上述的NVH性能设计方案,对此开展了动态刚度、共振区的振动传递函数的计算分析,并与原设计方案的对应性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见图6)。从图6中的对比性能曲线可以看到,新方案的动态刚度性能和振动传递性能在拉拽噪声频率范围内大大好于原设计方案,并与左右两侧没有拉拽噪声问题的安全带固定点的动态性能相当,因此该方案解决了后座椅中间安全带拽噪声问题。

5 结论

从以上分析、解决某车型后座椅中间安全带拉拽噪声性能问题的整个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计算、分析改变后座椅中间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固定方式来提高固定点处的动态刚度能够降低振动的传递响应。

2)在提高固定点动态刚度的同时,降低了共振区的振动传递函数从而消除了中间安全带拉拽的共振噪声。

参考文献:

[1] 夏汤忠,王萍萍,刘文华,刘盼,袁智.408白车身动态刚度计算方法与性能优化[J].神龙汽车,2011,2.

基于云计算的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4

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定义。对云计算的实现者而言,云计算的实体由一大堆分布在各个地方的计算机组成,本质上就是一台可扩展的网络超级计算机;但对于使用者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是一台计算机,而且所提供的计算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能随心所欲的使用相关资源而不必理会其物理实质和管理细节。而从计算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就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大量分散的资源整合为一个庞大的单一计算资源,并且能够提供弹性规模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在信息化进程中,云计算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还能进一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可以预见,云计算将带来信息技术领域里的又一次革命。种种迹象表明,云计算既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技术融合体。它的快速发展将完全打破传统IT产业布局,开辟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

2 中间件

所谓“中间件”,顾名思义,是指在IT系统中位于“中间地带”的软件。从纵向的“上下“维度上看,中间件处于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与上层应用软件之间,向下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向上为应用软件提供开发、运行环境;从横向的“左右”维度上看,中间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通信、交换等服务,解决系统之间互连互通的问题。由此可见,中间件是支撑IT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枢纽。中间件为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开发、灵活部署、可靠运行、有效管理、快速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据统计目前95%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应用和电子政务系统都是构建在具备SOA架构体系的中间件之上的,如果没有中间件,所有应用都将直接面向操作系统。由于现行的虚拟化技术和异构平台都存在大量的差异化,那么面向服务的大规模应用将无法实现,就技术层面而言,也难以支撑这类应用。这就凸显了中间件平台的重要性,也使中间件成为主流厂商竞争的核心领域,无论是微软、IBM还是SAP、ORACLE甚至Google等,都将中间件作为云计算、物联网等解决方案的技术核心,毫不夸张的说,中间件领域竞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些国际大企业的生命力。

3 云计算中间件

3.1 云计算中间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虽然云计算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IT资源,提供高效、可靠的计算服务,但是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的搭建及应用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平台,又要将现存的大量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计算的平台上,这是一个关键而难于实现的过程。而中间件最大的优势有两点,一是不去动现有的信息系统,而是插入新的系统,方便数据的迁移和共享;二是便于提供个性化服务。云计算不能飘在空中,要落地,其核心技术是中间件平台。

在云计算的IaaS、PaaS、SaaS三种平台模式当中,PaaS平台起到了承担调用底层基础资源、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支持的任务,而中间件本身也是连接底层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的工具,将PaaS平台与中间件技术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天然的选择。通过PaaS平台将中间件整合成为基础应用设施资源池,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基于云计算的中间件平台,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虚拟化与服务化的承上启下的核心。图1形象地描述了中间件在云计算架构中的核心地位。

3.2 云计算中间件的功能和结构

云计算中间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云计算中间件的技术理念就是把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炼出来,并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进行性能优化和容错处理,然后通过统一的管理引擎和开发平台提供给应用服务开发者使用。云计算中间件利用多层次分布式虚拟技术、智能系统管理和资源自动调配,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搭建和管理“云”平台。在云计算中间件的帮助下,应用服务商可以从复杂繁琐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问题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和财力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邮件、企业管理等各种服务。

根据上述分析,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四层:基础设施层、中间件层、显示层和管理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利用虚拟化技术提供可扩展的物理资源池,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系统的虚拟化功能;显示层则是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保证系统的操纵性和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管理层则完成用户的账号管理、资源的智能监控、计费、安全及负载均衡等功能;而最核心的云计算中间件层则必须具备对虚拟资源池的管理能力、对虚拟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能力、对分布式存储的扩展支撑能力以及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云计算中间件层的上述四大功能。

(1)管理虚拟资源池,包括对虚拟资源的创建,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首先通过IaaS层的服务接口去动态创建虚拟机,然后下发部署包完成程序的部署。最后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的并发访问情况以及业务需求动态地去调度后台的虚拟资源池资源,真正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2)对虚拟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能力,即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可以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满足业务需求。完成上述功能的传统方式是采用四层交换的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这种方式下基础设施层的物理资源对应用系统来说是透明的。而当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接管了自动部署后,底层资源对于应用系统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底层资源的完全黑盒,这样就能只依据用户的应用并发量来动态调度底层资源,使人们的调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也更能体现云计算的服务特性。

(3)对分布式存储的扩展支撑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第三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支撑和融合现在业界流行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当然也包括了基于hadoop+hdfs的云存储架构。云计算中间平台能将业务系统对存储的需求和后天存储资源之间完全解耦,它可以依据业务需求调度后台的存储资源和存储节点。对于存储而言,存储资源的动态伸缩扩展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常规的计算资源调度,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业务系统开发有大的约束和要求,而对于分布式存储,则必须要求业务系统安装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指定的标准和提供的Web service 或API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够保证云计算中间件平台能的业务系统提供分布式存储能力。

(4)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最后一个必须集成的能力就是对包括key-value半结构化数据库和hive等数据云数据库在内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必须要能提供分布式缓存的能力。就像IBM的WebSphere eXtreme Scale一样,云计算中间件平台主要为分布式数据库提供高性能,高扩展性。这种能力通常只针对一些数据密集型的业务系统,比如说当有需要时可以把数据从数据库中取出存放到内存当中,从而提高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获得更高的性能。

4 结束语

根据2012年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投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42.0%,同时,IDC预测,到2016年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在云计算时代,系统集成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类型上都会大大增加增长,而且这种集成的力度将会变得更加精细。因此,如何来实现这种混合云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应用于应用之间的信息互通,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间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各种不同应用于平台之间的标准化,使得各个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本文在分析总结了云计算、中间件技术和应用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的架构,并着重分析云计算中间件的包括管理虚拟资源池、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支持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在内的四大能力。

摘要:首先分析总结了云计算和中间件的特点以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中间件在云计算应用中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的架构,接着分析了该架构中各层的功能。最后重点讨论了云计算中间件的四种功能:管理虚拟资源池、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支持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

关键词:云计算,中间件,分布式存储,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分布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王庆波.虚拟化与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37-187.

[2]Michael A,Armando F,Rean G,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3]Jianzong Wang,Varman P,Changsheng Xie.Middleware enableddata sharing on cloud storage services[C]//The 5th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Middleware for 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Banga-lore,India,2010.

[4]Afkham Azeez,Srinath Perera,Dimuthu Gamage,et al.Multi-tenantSOA middleware for cloud computing[C]//IEEE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Miami,Florida,USA,2010.

[5]夏玲军,楼晓峰.云计算及其面临的挑战[J].软件导刊,2010(10):3-5.

[6]维基百科.Middleware[EB/OL].[2013-03-10].http://en.wikipedia.org/wiki/Middleware.

[7]黄河.云计算环境下服务中间件动态管理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1(1):54-57.

[8]邓海生.基于SOA的RFID中间件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18-20.

[9]黎立.EPC系统中的中间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8):3360-3363.

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篇5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业面临各种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在国际金融市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拥有传统客户优势,在存货款方面优势巨大,在这个基础上,应重新着手研究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力度。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针对农行自身特点,结合当今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中间业务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行 中间业务 创新

一、中间业务的概念

国内所指的中间业务广义上是指商业银行不需向外借入资金和不必动用自己的资财,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替广大客户办理各项收付,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介业务。中间业务相比于传统业务而言,具有投入小、收益高、风险小、见效快、便利、灵活等诸多特点,以调整银行的收入结构、增加收入种类,还可以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完善提升客户关系,是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对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业务基础。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在创新品种、营销等方面发展还不充分,现状如下:

(一)发展速度较慢

据资料显示,农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且历年增长速度较低。农业银行自2009年上市后,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才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以2016年为例,其他9家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均达到30%以上,而农行只有21.3%,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不均衡

农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每一大类收入所占比重相差较大。近两年农行的代理委托业务发展迅速,并且银行卡业务和结算业务也因银行众多的网点与客户群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达到了中间收入的20%左右,但顾问及咨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占比仅10%左右,担保承诺业务占比仅为2%,还有一些较新的中间业务产品收入微薄。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农行各项中间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三)中间业务创新的专业人才匮乏

中间业务不同于存贷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前者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技术含量高、市场变化快,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投资顾问这一业务的创新,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同时具备足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房地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会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通过详细全面地了解客户的各种特征,量身制作一套适合于客户自身的理财方案。类似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农业银行银行从业人员中有些缺乏。农行高学历员工占比较少,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也不利于中间业务创新。

三、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创新品种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中间业务中,参与创新业务的银行占少数,创新的规模也亟待扩大。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近几年来的创新产品如下表所示:

(二)中间业务创新产品趋同性显著

在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些银行己经形成了业务优势,但是,从整体上看,各个银行的特色还不是很显著,大多都是在传统中间业务上的创新,缺乏市场导向的创新,趋同性显著。另外,中间业务多数品种由各分行自行研发,自成体系,缺乏一套程序可循。甚至有些银行在投资成本与收益之间并没有设置合理的比例,这是不利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

四、加快农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中间业务品种创新的力度

农行可以结合农村城镇化的特点,以支持农业发展为思路开展中间业务。如大力推广农行靓居信用卡等特色信用卡的发展,扩大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使得银行卡业务方面可以有一个质的提升。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朝阳分行率先实现电话“惠农通”业务,实现了以惠农卡为载体,代收电费、非公办教工、新农保等16个代理项目。此外,据资料显示,2016年农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99.93亿元,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未来一定会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有力方向。

(二)加大对中间业务创新专业人才的投入

为了加大人才投入,银行可以从现有的员工中选拔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知识结构好、忠诚度高的人员,重点以培训,强化训练,丰富专业知识,增加操作经验。如果银行自身缺乏合适的培训人员,或者是因为业务有需要,那么银行还可以适当从外部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例如,?y行可以利用优厚的待遇从其他金融行业挖人,或者因为业务的特殊性以兼职的形式聘请专业人士。除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进,银行还可以尝试建立一套职位等级体系,让员工自发地的学习,另外,银行还应该细化考核制度,明确奖励品种。

(三)完善创新中间业务的营销策略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6

因此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系统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数据集成和系统整合。系统之间的交互日趋复杂,所以迫切需要推出消息中间件来降低业务系统和功能模块相互交互的复杂度,降低业务系统和功能模块间的耦合,为业务系统和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提供统一的、健壮的、可扩展的、可靠的、高可用的底层传输服务。

消息中间件就是应运松偶合的概念而产生的,主要以队列和发布订阅为消息传输机制,以异步的方式将消息可靠的传输到消费端的一种基础产品。

MQ(Message Queue)消息中间件作为一个基础传输中间件已经问世好多年的历史了,他主要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异构环境、不同的开发语言和不同的传输协议,所以要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通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消息中间件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从应用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专门的底层系统软件,使分布式环境对我们应用开发人员来说是透明的。

消息中间件在整个软件应用集成系统中可以具有如下的优点:①异步通信;②生命周期松耦合;③复杂性低N;④开发维护成本低;⑤可提供可靠的传输。这个特点可以说是消息中间件的立足之本,对于应用来说,只要成功把数据提交给消息中间件,那么关于数据可靠传输的问题就由消息中间件来负责;⑥可实现不重复传输。也就是断点续传功能,特别适合网络不稳定的环境,节约网络资源;⑦消息驱动。收到消息后主动通知消息接收方;⑧支持事务。应用程序可以把一些数据更新组合成一个工作单元,这些更新通常是逻辑相关的,为了保障数据完整性, 所有的更新必须同时成功或者同时失败(撤消)。

1 Active MQ

我们给予的消息基于Apache的ActiveMQ提供消息服务,ActiveMQ外界一致认为是最成熟最稳定的开源MQ产品,其性能不亚于SonicMQ等商业产品。目前版本是5.3.0,在下一个版本中将加入AIO,性能将会得到再次提升。

MQ通用框应用于下列场景更具优越性:①耗时操作:邮件发送/短消息发送;②系统解耦:系统A与系统B存在交互,如果A挂了,但B可以继续使用;③日志。

2 程序开发结构

在功能上将实现如下功能点:①客户端SDK(软件开发包)在Queue以及Topic模式下发送消息;②消息接受方支持主动轮询以及消息驱动;③消息队列管理后台可以创建、删除、更新Queue和Topic;④支持内存以及文件存储消息。

3 支持消息分发机制JAVA CLIENT API

JAVA Client API以JAR的方式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

1)收发消息。引用mq.jar、mq-jms.jar、mq-jms.jar。客户端是通过接口MQService来进行收发消息的,有两种途径获取MQService的实例:①通过MQServiceCreator类的静态方法getMQService();②通过spring配置文件获取。获取MQService的实例后,直接调用该接口的sendMessage和receiveMessage方法即可。目前,通过 MQServiceCreator类创建的MQService实例仅仅支持本地事务,如果需要使用JTA的事务,请通过修改spring的配置,使用 XAPooledConnectionFactory连接池来支持JTA事务。

2)监听消息(MDP)。①继承AbstractMessageHandler,创建一个消息处理器,实现handlerMessage方法处理消息;②通过Spring配置或直接创建消息监听器。

3)消息驱动Bean(MDB)。①继承BaseMDBBean创建MDB,类为空即可;②继承AbstractMessageHandler,创建一个消息处理器,实现handlerMessage方法处理消息;③通过Spring配置消息处理器;④MDB的classpath下必须包含一个名为beanFactory.xml的spring配置文件,在该spring配置文件中import该MDB所有需要加载的spring配置文件。

4)JMS实现Request-Response。通过Spring的基于JMS的远程服务暴露的方式,很容易实现JMS的同步访问,具体步骤如下:①创建服务接口;②客户端通过JmsInvokerProxyFactoryBean创建访问服务的Proxy;③服务端实现服务接口;④服务端通过JmsInvokerServiceExporter暴露服务;⑤此部署模型可根据不同业务系统的要求,制定部署模型;⑥同时实现了负载均衡机制,用以保障性能;⑦同时实现了Master-Slave集群机制保障,可靠性得以保障。

4 MQ通用框架性能

RFID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篇7

关键词:RFID中间件,agent,XML消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目标对象相关信息的,是自动识别领域的重要分支。目前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物流、医疗、交通运输、零售、国防、安全等众多领域。

然而企业在选用RFID系统的时候,不同厂商生产的RFID产品具有不同的编程接口,现有企业应用系统组件如何同RFID系统相结合,成为企业成功应用RFID系统的瓶颈和障碍。而中间件可以屏蔽不同厂商RFID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统一编程接口,使各种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操作,为后台业务系统提供强大支撑,从而可以驱动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RFID应用,可称为是RFID运作的“神经中枢”。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屏蔽硬件设备不同的编程接口问题,使用Agents作为硬件设备代理提供统一编程界面,硬件设备之间通过XML消息进行交互使得硬件设备或应用系统彼此之问可以相互操作,从而设计实现了一套使用Agents代理和XML消息的RFID中间件。

1 主要技术

1.1 Agent

在开发RFID应用中涉及到不同厂商的RFID读写器、标签打印机等产品,还要考虑到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例如与视频监控系统、现有企业ERP、SCM系统的结合,要围绕数据库来保存和读取信息,还要提供可视化图形界面给用户。如何对RFID应用中涉及到的这些产品、实体与系统进行建模,成为RFID中间件设计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对这些概念进行统一建模,每种产品、实体与系统都作为一个Agent,每个Agent负责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实体或系统的操作与交互。而对于外部应用则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RFID应用开发基于Agents提供的编程接口进行开发,使得具体的应用逻辑与特定的底层设备、实体或系统无关。

Agent为代理基类,提供了统一的编程接口。发布一种消息类型(Publish)、注册一种消息类~(Subscribe)、传送一则消息到指定地址(该操作会返回一则对应的消息,对应Send)、发送一则消息到指定地址(该操作不返回消息,对应Post)和处理收到的消息(pro~esssmessage1。代理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每个代理因抽象的实体不同而导致处理的消息种类不同以及对特定消息的处理方式不同。一种代理处理一组特定的消息类型。各派生子类都要针对其所抽象的实体定义一组与该实体相关的特定的消息类型,并且在processnlessage函数中对这些消息进行处理。在Agent内部,有一个传输类(transport)来提供所有的通信功能,该传输类主要提供两种类型的通信功能:1)点对点方式,主要针对单一通信需求(例如发送一条命令打开读写器);2)多播方式,主要针对有多个接受方的通信需求(例如一个读写器关闭,所有对读写器状态敏感的代理都将收到该消息)。在传输类在实现时有两种类型的套接字:l1UDP套接字(UDPSocket),用来处理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21多播套接字(MCSocket),用来处理多播通信功能.实现时各接收方首先注册到特定消息组。当有代理发布特定消息时,该多播套接字就将该消息发布到特定消息组里的各接收代理。无论是点对点方式或是多播方式,当代理接收到消息的时候,其内部的传输类会委托一个XML消息翻译类(XML Translator)来将收到的XML消息转换为特定的消息对象(parse函数完成该功能),以备代理处理该消息。

1.2 XML消息

RFID应用中涉及到的产品、实体与系统之间需要通信交互,以完成命令控制和数据交互,而不同的产品、系统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要求,而且通信机制和通信协议也不尽相同。统一各产品、实体或系统之问的交互数据格式和通信机制,对于RFID应用的快速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XML消息来统一数据格式,在基于UDP/IP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有效地解决了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与读写器代理相关的一组消息中每种消息都包括消息头和消息体两部分,消息头消息包含在Message类里面,相应的消息体信息则包含在MessageBody类里面。Message类和MessageBody类都包含一个方法,用于将该消息转换为对应的XML字符串。转换后的XML字符串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在接收代理接收该XML字符串后,该代理使用内部的XML翻译类来将该XML字符串转换为相应的消息类对象。为了使XML翻译类能够将各种消息对应的XML字符串转换为对应的消息类对象,各MessageBody派生子类须满足以下规定:1)在其构造器中设置”MessageType”字段以标识该特定消息的种类;2)为其每个属性都实现一个相应的方法,该方法接收一个代表该属性值的字符串为参数。将该属性设置为相应的值。

2 系统设计

以某仓库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为例,其中使用了Agents和XML消息的RFID中间件的组成通过使用读写器代理。隐藏了读写器之间的编程接口的差别。应用程序对读写器的操作与具体厂商的读写器编程接口无关.使得继续添加其他厂商的读写器变得简单:标签打印机代理也是如此:通过应用代理,使得RFID技术与现有的应用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应用代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数据库代理屏蔽了各种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差别,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操作接口。该仓储管理系统使用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界面代理.实现了可视化界面对各种设备和应用组件的操作和通信:摄像头代理实现了视频图像的采集与摄像头操作,为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图像资料数据。各种设备与软件之间通过基于UDP/IP网络上传输的XML消息进行通信。

3 系统实现

在基于代理和XML消息的RFID中问件的基础上开发实现的RHD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的产品出入库管理设计。用标签来标示各种实体。包括货架、叉车和操作员,在仓库门上布置了读写器,当操作员驾驶装载有货架的叉车通过仓库大门时.通过读写器读取到与操作员、叉车和货架相关的标签信息.之后查询数据库得到相应的实体信息.记录该次出入库操作,并辅助有摄像头作监控,记录出入库时的视频信息。出入库记录可用于之后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ERP系统、SCM系统等)结合,并产生出入库统计,与企业生产管理相结合。RFID仓储管理系统,可以用总控制台来控制各种设备.包括打开和关闭仓库大门上的读写器。添加和删除读写器;添加和删除标签打印机,控制标签打印机打印标签信息;连接和断开数据库,执行数据库奋询;开肩和关闭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数据库面板中的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相应的数据库。本系统采用的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读写器面板中包含现在已经启动的读写器列表,点击相应的读写器,可以设置该读写器的相应属性,包括记录标签的事件类型、记录标签的种类和读写器的读写周期,设置对读写器采集的标签数据是否过滤。标签打印机面板包括系统中已经启用的标签打印机.通过相应的控制面板可以完成相应的打印机操作。通过该系统实现,可以看到使用基于代理和XML消息的RFID中间件可以快速的进行RFID应用系统的开发,节省了系统开发时间,降低了系统开发难度。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使用Agents很好地解决了不同的RF1D底层设备具有不同的编程接口对RFID应用系统开发难度的影响问题,使用设备代理,提供了统一编程界面。使用XML消息进行交互,使得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不同的软件组件要求不同形式的数据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得设备或软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操作。这套使用代理和XML消息的RFID中间件,可以用于快速开发RFID应用系统,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无缝连接,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容错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单玉峰.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3-67.

[2]刘发贵,蒋瑞林,胡耀民.RFID中间件及其仓储管理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6,32(13):272-276.

[3]邓海生,李军怀.RFID中间件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11):55-57.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生活与生产各个方面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于现代电力通信网络而言, 其应用具备实时性、稳定性与高效性。在先进技术支持下, 智能网络随之出现,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面对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为了推动其实现健康与持续发展, 本文探讨了智能电网的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 旨在为其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 面向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研究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环境下, 各国均十分注重国家电网建设, 美国总统提出应积极利用信息化、自动化及数字化技术, 同时, 通过自主创新, 以此促进电网的协调发展, 进而逐渐构建完善的智能电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过程中, 涉及的相关技术如下:

目前, 在智能电网研究方面, 成绩最为突出的便是美国与欧洲, 前者提出了复杂交互式网络, 后者提出了电力网络, 同时相关公司, 如:IBM、ABB及Google等也设计了不同的智能配网技术。根据相关研究可知, 智能电网的信息系统是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及应用体系层构成的, 在各层相互融合与互动基础上, 从而为客户提供了一体化的信息与服务。对于智能电网而言, 其最为关键的技术便是信息与通信技术, 此项技术为电力系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其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具有了高效性与节能性[1]。

在我国电网建设过程中, 也对智能电网给予了高度关注, 旨在通过创新与研发, 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其构建方案中涉及的技术有通信、信息及控制技术等, 为了使我国电网具有信息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特点, 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与完善。与国外智能电网建设相比, 我国建设水平偏低, 其成因主要为相关的技术匮乏, 因此, 相关学者应对通信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2 面向智能电网的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国内外研究可知,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 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如:偏低的设备互操作性、复杂的结构等,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探讨了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 具体内容如下:

2.1 通信中间件模型

当前,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将其用于通信系统, 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使其具备的实时性与灵活性。但对于我国电网而言, 由于其中涉及大量的分布式系统, 使其呈现出了明显的复杂性, 在此情况下, 为了保证系统服务质量, 数据信息的准确获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 我国电网架构模型主要有两种: (1) 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2) 发布/订阅结构, 由于前者难以满足分布式系统的实时性需求, 因此, 分布式系统中普遍采用发布/订阅结构作为网络通信中间件, 其优点主要表现为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提高了通信系统开发的效率, 使其具有了实时性与可靠性[2]。

在电网发展过程中, 常见以对象为中心的通信架构, 由于其结合了不同的模型, 导致其运行机制具有复杂性。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 智能电网随之出现, 其对通信模型及网络架构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根据实践可知, 发布/订阅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靠性、实时性等特点, 同时其采用了命名式发布、匿名式通讯、驱动式数据传送及多节点同时通信。为了使其更加适应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 相关学者提出了基于DDS的中间件数据通信模型。DDS即数据分布服务规范, 它作为设计新规范, 具有专门性, 同时其中间件的体现形式, 屏蔽了网络底层设计、减轻了开发人员的编程工作量。DDS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分发服务, 将其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 借助中间件技术, 提高了电力系统开发与通信效率, 基于发布/订阅的DDS通信模型如图1所示。

2.2 智能变电站映射方法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十分重要, 同时它也是智能电网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此, 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应不断提高。但目前,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仍未能实现互操作, 因此, 相关的通信技术研究应不断深入。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采用了以处理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应用, 此时数据通信服务的成效对系统服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 在世界范围内,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协议均为IEC 61850, 与传统通信协议相比, 前者优势显著, 其提供的通信功能具有通用性, 抽象接口具有共同性, 但它也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映射现存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 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AC-SI通信服务交换机制, 其涉及的方式有两种: (1) C/S模式, 主要提供的服务为控制与读取数值; (2) 对等通信模式, 其提供的服务主要为传输周期采样值[3]。

智能电网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应构建基于DDS实时数据通信。在实际构建中可利用发布/订阅模型, 它作为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交换模型, 其包括的元素主要为发布者、订阅者与主题, 各节点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 同时也保持着对等的关系, 因此, 可采用多元的通信方式。在数据发布过程中, 发布者可采用广播形式, 此后订阅者对主题进行比较与判断, 从而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 为了提高其质量, 可利用DDS规范。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 IEC 61850将其物理装置划分为两部分, 分别为服务器与应用, 其中前者主要是借助子网与站网进行连接的, 每个智能电子设备均承担着双重的角色, 分别为服务器与客户。为了有效解决IEC 61850的映射问题, 应明确DDS的发布/订阅模型的特点, 同时也要满足IEC 61850的要求, 以ACSI为例, 其映射规范如表1所示。

在解决映射问题中, 利用面向服务的中间件, 此优点主要表现为: (1) 简化了底层通信映射的复杂性; (2) 提高了电力系统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因此, 利于智能电变站系统的有序建设与高效发展。

2.3 电力智能调度系统

当前, 智能电网研究的焦点之一便是智能调度问题, 对于传统电力调度系统而言, 其存在的信息孤岛及软件设计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 提出了基于DDS或IEC 61850通信中间件的方案,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借助面向服务的设计手段, 从而保证了设计的独立性与灵活性。面向服务电力系统架构对业务功能与业务逻辑进行了细化, 经分解使其转变为更小的独立功能与逻辑单元, 同时在聚合技术支持下, 重构上述单元使其成为相对较大的单元, 进而保证了服务的独立性[4]。

3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 受诸多技术问题的困扰, 影响着其发展的速度。为了增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数字化, 本文对其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展开了探讨, 分析了其国内外对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研究, 阐述了通信中间件模型、智能变电站映射方法及电力智能调度系统, 相信, 在各关键技术的支持下, 智能电网的建设成效将更加显著, 其将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毅.面向智能电网的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01:26.

[2]丁耿佳.面向智能仓储的物联网中间件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彭小圣, 邓迪元, 程时杰, 等.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03:503~511.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9

智能化服务成为主流的信息时代,面临着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而准确得到实时信息的问题,基于此情况,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迅速发展环境下的新型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基础的通信中间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基于异步通信方式、多对多、动态即插即用和松耦合通信等特点[1],备受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拥有众多用户、横跨整个超大型网络及移动系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场景。据统计,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存储设备为载体的电子信息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了整个信息量的80% 以上。针对互联网上数据的异构问题,半结构化数据已成为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交互、存储的格式标准。因此,处理动态网络和异构数据下的通信中间件为是现代互联网络查询处理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查询处理数据等的核心技术之一,凭借着其对海量非结构化异构数据优异的处理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通信中间件通常由消息发布者、接收者以及匹配模型,其中事件即发布者与订阅者之间的网络数据信息。发布者向通信中间件中的事件代理发送所拥有的消息,接收者则通过事件代理节点订阅信息并得到反馈结果[2]。近些年,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普及并且可处理网络中结构复杂的异构数据。通信中间件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订阅信息,还可以实时将用户要发布的信息传送到中间件,它是信息与用户之间的纽带,减少了不同实体之间协调和同步的要求。

1 事件流

消息中间件可以通过消息的publisher和subscriber在时间、空间、控制流这三个方面达到完全地解耦,它能够很好地满足大规模、高度动态网络环境的需求。然而,针对现如今动态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异构网络数据使用越来越普及,为了解决通信中间件中事件流匹配延迟问题,引入近似语义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流的近似语义匹配模型。改进后的通信中间件处理模型可有效改善事件流匹配中的耦合问题,加速匹配过程,减少事件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内存消耗,可广泛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3]中。

在通信中间件的实际应用中,已广泛使用的系统SIENA[4]。然而原有系统是在时间、空间和控制流这三方面达到耦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能解决随着网络爆炸式增长的网络数据异构化的事件流匹配中的语义问题。数据流中的解析事件利用SAX[5]利用解析器完成。SAX解析器的输出不是一个文档树,而是网络数据时所触发的事件流,包括start Document( ) ,start Element ( ) ,text ( ) ,end Element ( ) ,endDocument( ) 等,网络化数据的一个流片段如图1 所示,取其中一部分如下所示:

< school > < student > < name > Xiaohua < /name > < / student > < / school >

此数据片段经过SAX解析器处理,得到上述文档的结果如下: Start Element ( school) ,Start Element( student) ,Start Element( name) ,Text( Xiaohua) ,end Element ( name ) ,end Element ( student ) ,end Element( school) 。通信中间件处理模型中实际上输入的是SAX解析后的事件流,整体事件流匹配体系结构如图2 所示。

2 通信中间件近似语义匹配模型

通信中间件解决语义匹配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匹配XML数据与查询事件流中所蕴含的语义信息。通常情况下,需要对事件流进行索引的建立,并且通过解析器解析,按照设置的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并反馈过滤信息。目前比较流行的查询事件有XQL、XSLT、XQuery和XPath[6],为此将详细介绍解决语义耦合问题的近似语义匹配模型。

2. 1 近似语义因子

一个具有强大表达能力的通信中间件需要支持异构的复杂事件和语义不同的事件,这不仅关系着系统中发布者能否对事件描述清晰,系统是否能完全解析事件的原有涵义,还涉及到通信中间件匹配事件流的准确性。对不同结构的数据所匹配的结果要求不仅在字面上完成用户所感兴趣的信息,还要对语义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系统达到匹配结果不遗漏重要的用户感兴趣的信息[7],还要不包含大量不相关信息,充分使当前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中通信中间件达到一定语义上的智能化,因此,引入近似语义因子,构造自动机[8],得出通信中间件整体架构如图3 所示。

近似语义因子是在事件流匹配过程中去除其不必要、无相关信息的一个因素,为此有如下定义:

( 1) 事件流模型: 发布者向中间件发送的消息便是事件,是一组属性的集合,记Event = { T1,T2,…,Tn} ,n≥1 且E = ∪ Trait ,用一个三元组{ 类型,名称,值} 来表示一个属性,其中类型是预先规定的,名称一般是字符串,属性的值要在该属性数据类型所属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发布者来限制其值域范围。

( 2) 订阅模型: 订阅请求是订阅者向事件代理发出自己对某事件感兴趣的信息。订阅信息是约束的集合,记为Sub = { C1,C2,…,Cn} ,n ≥ 1。约束可以用一个四元组{ 类型,名称,操作符,值} 来表示,其中操作符包括子串、前缀、后缀及一些运算操作符等,也可以自己定义操作符。

( 3) 事件匹配: 对于订阅中的任意一个约束C,事件Event存在属性T与其相匹配,便称订阅与事件Event匹配。然而,当事件Event中不存在与订阅Sub信息包含的属性约束C相对应的属性时,则事件与订阅不匹配。

( 4) 近似语义的自动机: 用四元组表示A = ( V,Q,Δ,F) ,其中与有限自动机表述相同的分别是元素集合、状态集合、终止状态集合,即V,Q,F。其中Δ 是自动机状态转换函数,而自动机A的转移规则在树t上有一个标签映射 λ: Dom( t) →Q,满足如下式子: 对于任意节点V ∈ Dom ( t) ,其中节点V含有n个节点v1,v2,…,vn,有 λ ( vn) ∈Δλ( v) ,labt( v) ) 成立。

2. 2 近似语义匹配耦合处理模型

根据通信中间件整体架构,处理事件流的过滤匹配主要由数据预处理和过滤匹配模块构成,将从移动智能终端及普通PC机中采集到网络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格式( 如Word、RDF、HTML等) 统一转换成信息集合,经解析后便为事件流集合; 数据处理模块是对数据模型里表示发布信息的事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对订阅请求解析成为路径表达式,并通过过滤引擎[9]实现过滤算法,为此完成发布信息与订阅请求之间的匹配。

在通信中间件中,为了能使其智能化,因此需要对语义进行解耦合[10]。具体的近似语义匹配耦合模型如图4 所示。

由图4 中可知,S代表通信中间件接收者的事件,Sa - p代表具有近似语义的接收事件,Sx - p代表精确的接收事件。Ee表示具有扩展性的事件,Es - e表示具有扩展性语义的接收事件。

2. 3 Evaluate Pattern算法

通过对2. 2 节中对近似语义匹配耦合模型的描述,将实现事件流的匹配算法。此算法主要将通信中间件中的语义信息引入,完成网络数据的实时输入,并处理了数据的网络异构问题,具体算法Evaluate Pattern伪代码如图5 所示。

利用自动机处理技术对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得出Evaluate Pattern算法。算法中将通过SAX解析器中的主要解析函数[11]start Element( )和end Element( ) 对发布者信息进行解析,并得到实时事件流与动态网络异构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自动机技术,并采用boom-up方式进行匹配处理[12],并将得到的状态集存入集合中。

上述Evaluate Pattern算法实现了无秩树自动机的每个节点及其状态的转换,得到了状态集合,因此与SAX解析器实时解析网络数据后的事件流进行匹配,实现高效的松耦合近似语义[13]过滤匹配。

3 仿真实验与分析

仿真实验的环境如下: CPU: Intel( R) Pentium( R) 4 CPU 1. 86GHz; 内存容量: 1. 99GB。操作系统: Windows XP SP3; 开发工具: Eclipse SDK 4. 3. 2;开发语言: Java。

3. 1 优化匹配模型的性能测试

本实验中接收者所接收的订阅事件数量选取范围为100 ~500,发布信息可分为本地和网络信息,其中信息经解析后的事件可分为公共事件( common_event) 、有序事件( order _event) 和语义事件( semantic_event) ,并且分别进行测试。主要通过性能指标每秒运行栈中处理元素数量[14]衡量优化匹配模型的在通信中间件中的性能,其优化匹配模型性能图如6 所示。

由图6 可知,随着订阅事件数量的增加,性能指标每秒运行栈中处理元素数量在逐渐减少,并且基于语义的事件算法在图中显示的递减均大于其他三种,充分说明本文中提出的近似语义匹配模型中事件流的处理算法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3. 2 近似语义因子对通信中间件事件流的影响

近似语义因子的引入对自动机技术在通信中间件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实验中利用事件的近似语义程度[15]来衡量其影响的大小。DA( 近似语义程度) 取值范围从0 ~ 100% 。纵坐标为中间件匹配过程中每秒运行栈处理的元素数量,实验结果如图7 所示。

由图7 可知,随着近似语义程度的增加,性能指标每秒运行栈中处理元素数量在10% 时开始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其值增加,每秒处理数量减少速度变化趋势加快,说明本文中提出的近似语义匹配模型中的近似语义因子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扩展性研究

为了使通信中间件中此模型能更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测试其扩展性,实验结果如表1 所示。

订阅数量增加使过滤时间在增长以及运行栈中处理的节点数增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5 结束语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10

目前, 刺参苗种繁育与稚参中间培育一般在室内进行, 至稚参规格达到5 cm左右时, 于池塘或海区进行底播养殖。本试验针对目前刺参室内中间培育成本高、周期长、暂养密度高、易出现病害、直接投放幼参成活率较低等问题, 采用池塘网箱进行苗种的中间培育, 并对不同苗种的投放规格进行了研究, 探索苗种中间培育的新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池塘为标准刺参养成池, 面积30×667 m2, 平均水深2 m。自然纳潮进水。

1.2 网箱规格与设置

网箱规格为4 m×2 m×1 m, 以直径10 mm的PVC管作骨架, 为上敞口式。四周和底面用聚乙烯网做成, 根据投放苗种的规格与生长速度, 小规格苗种初始采用40目聚乙烯网, 后改用20目聚乙烯网, 大规格苗种初始采用20目聚乙烯网, 后改用8目聚乙烯网。

附着基采用40 cm×40 cm的20目网片, 用细绳串联而成, 每串4片, 下系坠石。每个网箱共计放置附着基28串。

于池塘进水口一侧设置网箱, 共计238个, 分10排东西走向排列, 每排相邻网箱用绳连接, 两端固定在池堤上。

1.3 幼参放养时间与数量

第一批苗种 (小规格) 于8月17日投放, 幼参放养规格为25 000头/kg, 共计放苗287 kg, 均匀投放在200个网箱内, 放养密度为4 484头/m3。培育周期为70 d。

第2批苗种 (大规格) 于9月7日投放, 稚参放养规格为1 600头/kg, 共计放苗57 kg, 均匀投放在38个网箱内, 放养密度为300头/m3。培育周期为50 d。

1.4 饵料的投喂

在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投喂饵料。饵料选用幼稚参专用人工配合饵料、鼠尾藻磨碎液和海泥混合而成, 添加光合细菌2%~3%。饵料配好后充气混合30 min, 经100目筛绢过滤后投喂。投喂量按幼参重量的8%计算, 视幼参摄食情况酌情加减。晚间投喂1次。

1.5 日常管理

每日巡视网箱中环境变化与苗种生长情况, 及时清理网箱, 清除网内杂藻, 保持网箱内外的水流交换。苗种出现化皮症状时, 采用中草药活性制剂处理。根据幼稚参生长状况, 更换网箱, 及时疏苗。

1.6 数据记录

定期监测池塘水质状况的变化。并分别于更换网箱、试验结束时记录苗种的生长情况。

2 试验结果

2.1 池塘环境

在苗种培育期间, 池塘水温范围为11.8~28.6℃, p H值范围为8.32~8.75, 溶解氧范围为7.95~9.83, 盐度在高温多雨季节最低降至26.91, 最高达到31.66, 水质情况见表1。

2.2 苗种生长

小规格幼参培育40 d时, 规格平均达到4 538头/kg, 存活率达到73.4%, 更换网箱规格并及时疏苗, 培育至70 d时, 规格平均达到1 301头/kg, 存活率达到70.2% (见表2) 。大规格苗种培育至50 d时, 存活率高达到87.7% (见表3) 。

2.3 产值与效益分析

按照试验实际投入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投入费用57.5万元, 包括网箱加工费220元/个, 合计10.5万元, 两批苗种购买费29.5万元, 池塘使用费10万元, 劳务费5万元, 其他费用2.5万元。收获苗种共计4 075 kg, 按照市场售出价格440元/kg计算, 产值达到179.3万元, 纯利润121.8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1∶3.12。

3 讨论

刺参池塘网箱中间培育突破传统刺参苗种室内中间培育模式, 从室内走向室外, 更有效的将室内高密度苗种培育与室外养成进行了衔接。

与室内育苗相比, 池塘网箱培育获得的苗种体质强壮, 肉刺尖挺, 活力和身体伸展能力强, 明显优于室内高密度培育的苗种, 同一规格参苗售价高于室内培育, 且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提高池塘养殖或浅海底播成活率。

网箱内外水环境的调控与饵料的投喂是影响网箱苗种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通过安装增氧设备、网箱的及时清理等手段, 有效保证了网箱内水环境的稳定, 尤其是水体溶解氧含量, 结合相关中草药活性制剂的使用, 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提高了苗种培育的存活率, 同时, 适当的投喂优质饵料, 提高了苗种的生长速度。

毛蚶稚贝中间培育及池塘暂养技术 篇11

1 暂养池的要求

暂养池面积应在2 hm2左右为宜,利于暂养期间日常管理。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长宽比为5∶2,迎季风面长,锦州地区一般应东西坝长于南北坝,泥沙质底,池底无大量淤泥。水位能达到1.5 m以上,用沙石或无纺布护坡。

2 前期准备

2.1 暂养池的清淤消毒

为避免进水后氨氮(NH4+-N),硫化氢(H2S)超标,控制细菌的繁殖,应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排干池水曝晒,翻耕20 cm,使池底底泥充分氧化。在稚贝挂袋暂养前20 d左右进水30 cm。进水口用100目筛绢袖网控制鱼卵、杂鱼及一部分浮游动物。进水后用含有效氯35%以上的漂白粉35~50 mg/L消毒,漂白粉用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晴天阳光充足的上午消毒效果最佳。彻底消毒后一周左右逐步进水,在放苗暂养前将水位加至1.5 m。期间施肥培养单胞藻,碳酸氢铵及磷酸二氢钾施肥量为2~10 mg/L,首次量应大些,以后视水色适量施肥,将透明度控制在30~50 cm。

2.2 暂养池绠筏的设置

用直径2 cm的尼绒绠绳,长100~120 m为一组(台),东西走向,每台绑浮球60个,台筏距离6~8 m,台筏两端用网戗杆或船锚固定。

2.3 挂苗网袋及配套物资

挂苗网袋规格分60目和40目、20目,规格为宽30 cm、长50 cm袋状,视挂苗数量确定网袋数。另准备8~10股细绳若干、16股粗绳若干、船或木筏一条、大盆、剪刀等工具。

3 暂养稚贝的选择及挂袋

稚贝体高高于60目网目边长,一般大于1 mm,当稚贝达到出库规格应适时购进(出库),选择附着基上附苗均匀、个体差距小的附着基,抽样计数,记录清楚。

附着基的装袋:将附着基横叠三层平铺60目网袋中,用细绳将袋口绑紧,留30 cm长绑于粗(16股)绳上,粗绳一端拴钢坠,另一端绑于绠绳上。每一粗绳为一吊,一吊绑六袋。每吊间距05~1 m左右,装袋绑吊时间越短越好。放苗前应注意温盐差不能太大,一般每袋装苗1.5万~2万左右。

4 日常管理

4.1 施肥

为保持池中植物饵料充足,每隔10 d定期施肥;主要为碳酸氢铵及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2 mg/L和0.1~0.2 mg/L,使水中饵料浓度维持在15万cells/mL以上,视水中饵料浓度可适当调节施肥间隔。

4.2 涮袋

涮袋是影响苗生长好坏的重要环节,操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必须坚持每天一次。同时测定并记录水质情况。涮袋时拿住袋底涮净浮泥,并整理附着基使其平整。松动的绳要绑紧。

4.3 换水

挂苗一周左右开始换水,换水量为20%,有条件要坚持每天一次,大潮汛时根据水质调节换水量,小潮汛时若水质不良可不换。换水时一定注意进水网不要破损,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5 适时分苗

观察稚贝生长情况,环境适宜时和一般情况其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当稚贝生长到1.8~2.0 mm时应及时分苗于40目网袋中。表1是适时分苗的参考数据。

分苗过程要仔细操作,不损伤个体,不磨损刚毛,不要脱水时间过长。采用容量法或重量法计算袋中苗数。

6 底播越冬

当稚贝生长到5 mm以上1 cm为宜,就可底播越冬了,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底播密度为30~50万粒/hm2。水温10 ℃以上时正常管理,越冬前将池水位加至1.8~2 m。

7 出池售苗及增殖放流

越冬结束后,4-5月份即可售苗或增殖放流。排干暂养池水,带泥扒苗于袋中,冲洗干净,装运输编织袋或其他容器中称重计数即可。

总之,为保证毛蚶稚贝中间培育及池塘暂养成功,科学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保障。要有合理的密度,要严防敌害,水质检测认真仔细,饵料浓度调控及时,适时分苗,日常管理每个环节一丝不苟,才能把毛蚶的中间暂养做好,才能保证其有正常的生长速度,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反射中间件技术及其发展 篇12

反射(reflection)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然后被引入到计算机领域。受到人工智能领域反射性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启发,麻省理工学院的Smith于198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介绍了程序反射的概念并提出了反射假说[1]:“既然我们可以构造包含负责管理有关某个外部世界表示的内部过程的计算,并通过它来对那个外部世界进行推理,那么我们也可以构造能够对自身进行推理的计算,它包含负责管理有关自身的操作和结构表示的内部过程。”1987年,Maes首先系统地阐述了计算反射和反射系统的概念[2]。

1 反射中间件的层次体系结构及其形式化

针对传统中间件的不足,新型中间件系统应具有如下的特点:系统应具有较为开放的结构,使得外界能获悉系统内部相关成分,从而能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系统相应部分的结构行为做一定的调整与改变;系统应具有配置和动态重配置(Reconfigurability)的能力,即能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定制和改变自身相关的结构行为,且不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为了实现这样的中间件系统,研究者将计算反射的概念引入到新型中间件的设计中,通过对系统内部成分的具体化,使得外部应用能获取系统自身结构行为的自表述元数据,从而实现系统内部的有序开放。1998年,Blair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将反射特性融入到中间件中的重要性[3]。他认为反射中间件(Reflective Middleware)是这样一组可定制的构件集合,可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裁剪,系统的配置可在运行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可以这样定义反射中间件[4],它是指在中间件系统工程中采用反射机制,以达到开放性、可配置性和可重配置性要求的体系结构。同一般的中间件相比,其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在中间件系统中采取了反射机制。通过反射机制,反射中间件可以克服传统中间件系统的单一性和不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支持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多媒体、实时系统和移动系统等。

一般地,反射中间件的反射机制包括元模型、元属性、元规则。元模型定义了系统中的各对象间的反射关系,这是一个层次结构,由上层对象反射下层对象。基层处于这个层次结构中的最底层,代表了系统的业务功能;而元层实现了系统的反射功能,由多个元对象组成。元对象的属性,即元属性,是指对象封装的数据,描述了系统运行的状态与行为;元对象的方法,即元规则是访问和操纵元数据的一组协议,也就是元对象为上层应用提供操作内部细节的接口。基对象状态或行为的任何变化均立即导致相应元对象的变化。作为反射体系的核心,元属性决定了反射的内容,而元模型定义了内容的组织方式,元规则定义了内容的表现方式。图一体现了反射中间件的层次体系结构。

下面用Z语言对反射中间件的层次体系结构进行形式描述。规格说明使用了给定类型:

此层次体系结构有两层对象,定义为:

上层对象反射下层对象,即元层对基层的反射可表示为:

下层对象具体化上层对象,即基层对元层的具体化可表示为:

可得反射中间件的层次体系结构的Z模式为:

其变更模式和不变模式可形式地表示为:

2 结束语

中间件的发展极其迅速,在技术上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型。中间件要涉及软件的几乎所有标准、规范和技术,内涵广泛,自身具有自治性、自主性、隔离性、社会化、激发性、主动性、并发性、认识能力等特性,是近似于Agent的结构,建立统一标准和模型是促进技术发展的核心措施。反射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传统中间件的部分难题。

构件化是一种前沿的软件设计思想,对新一代中间件产品起到促进作用,为实现复用这一梦想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而中间件正是构件化软件的一种形式。中间件抽象了典型的应用模式,应用软件制造者可以基于标准的形式进行开发,使软件构件化成为可能,加速了软件复用的进程。构件技术和反射技术互为补充,和反射技术一样,构件技术在中间件领域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反射中间件是基于构件的。

形式化方法已经应用于对网络协议和电子商务协议等此类系统的建模和验证,而对中间件系统的形式化工作却做的很少。当然也展开了一些研究,例如先后用Z语言对CORBA,用Z语言和Wright对COM进行过描述。一些对通用中间件做了形式语义描述,提出了实施原型。中间件模型也需要形式化方法的支持,需要服务及其接口的理论描述。用形式化方法研究中间件系统的一般模型,有助于深刻理解系统的特征与性质,有助于提高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仅将反射技术应用到中间件系统中,只能很有限地满足分布式计算的需求,而且可能会引发额外的性能开销问题。本文认为,将构件技术、形式化方法应用到反射中间件系统中,必然带来新的前景。

摘要:针对传统中间件的不足,探讨了融入反射特性的反射中间件,给出它的层次体系结构并对其用形式语言Z进行了描述,接着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计算反射,反射中间件,形式化方法

参考文献

[1]Smith B.C.Procedural Reflection in Programming Lan-guage[D].Cambridge,Mass:MIT,1982.

[2]P.Maes.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in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C].ACMSIGPLANNotices1987,22(10):147-155.

[3]Bl air G.S.,Coulson G.,Robin P.,et al.An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Middleware[C].Proceed-ings of the Middleware’98.Lake District,UK,1998:191-206.

上一篇:算法选择器下一篇:危重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