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收益(精选7篇)
中间业务收益 篇1
中间业务是一项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业务工作, 也是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巴塞尔协议》规定, 中间业务包括客户资产管理、贷款承诺业务、担保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业务。在国内, 工商银行于2002年颁布并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试行) 》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 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不运用和少运用自己的资产,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这就是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比较, 它具有风险低、收益较稳定、不需占用自有资金等优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 收益结构也将逐步转向一种更分散的, 而且也是比较平衡的收入结构, 从而实现对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平衡发展, 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衡发展,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考虑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其中间业务发展与收益结构的转型:
一、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品种, 扩大经营范围
由于各种原因所限, 一些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受阻, 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就应从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入手, 如信托类业务、租赁类业务、包括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回租租赁等;咨询类业务, 包括资产评估、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 家庭理财。这些智力密集, 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重日要利润来源。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 刺激广大居民对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 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
二、收费标准应体现层次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这里, 我们可以强化一下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意义:首先将会对行业竞争态势产生显著影响, 银行之间的竞争会逐步深化, 形成公平价格。银行之间竞争环境会更为公平, 以本身的实力、信誉、服务水平为收费标准, 避免乱收费。其次, 收费将提高银行服务的水平, 业务创新, 吸引客户,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 这种规定还可以细化, 如商业银行在制定收费标准时, 就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 大客户与小客户之间的资金差异, 以及不同地区的观念上的差异等, 收费标准应呈层次化的特点。只有这样, 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三、巩固已有的优势, 抢占利润至高点
1.我国银行中结算类中间业务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其中国际结算业务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 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将会大大增加, 市场份额可观。目前, 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都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 特别是中国银行,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因此, 各商业银行应在操作规范、结算技术, 网点增加上多下功夫, 并进一步增强业务的灵活性, 形成多样化服务, 不断拓展融资性结算业务, 如打包放款、出门押汇, 引入创新的结算业务, 如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 作为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补充。2.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要有长期发展准备。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 这类业务应成为基础性中间业务。3.利用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 保险业发展的潜力, 为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破产时期, 开展咨询类服务, 以建立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新型银企关系。
四、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培训和利用
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 要求从业人员不光要有复合性的、广博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开拓新业务、新领域的能力。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 要唯才适用, 给人才以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进而推动各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由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两部分构成, 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途径, 一是宏观约束机制, 二是行业自律机制。一般来说, 自律机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宏观约束机制, 则要靠完备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及法律约束。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 国有商业银行应率先建立较为有效的重点关注客户信用系统, 这样可以既弥补个人信用体系缺失可能带来的风险敞口, 同时又进一步完善了法人客户社会信用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才能为中间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在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方面, 美国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设置专门机构, 开展对个人信用调查、收集并保存信用资料。建立资料库, 不同地区机构之间签署可以互相利用资料库的协议, 可以获得迁居另一处的个人信用资料。
六、强化中间业务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应灵活监管手段, 既不能过度宽容又不能过度遏制创新业务的发展。如存折炒股, 应防止企业资金通过个人账户进入股市以及通过银行承兑的票据进行贴现后进入股市。对保管箱业务可能出现的变相腐败现象, 如保管受贿、走私等获得的钱币等要严加防范。
七、完善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 填补了有关中间业务在规章制度方面的空白;例如工商银行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整合业务资源, 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于2002年1月19日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试行) 》, 涵盖了中间业务九大类420种业务, 并且从定义分类、组织管理、申请审查、收费、内部授权和风险防范、违规行为处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以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还需进行细化和完善, 加以创新。同时, 应规范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的有关规章, 使它更符合国际惯例, 对新型的结算业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且将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收益结构。总之, 在扫除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同时, 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中间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才能真正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支柱业务。
参考文献
[1]邵承伟;国有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金融时报;2007年06月
[2]孙晨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研判;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3]刘拓知;国有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4]郭红珍, 张卉;我国中间业务的资源配置行为分析;国际金融研究, 2003年4月
中间业务收益 篇2
一、业务简介
项目收益债券是与特定项目相联系的债券,无论利息支付或本金偿还均只能来自投资项目自身的收益。项目收益债券的核心包括三点:
一是募投项目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现金流可预测且证据充分;
二是实现现金流的封闭运转,即通过专户的设置实现了“融资-投资-项目收入-本息偿付”资金流的封闭运行,即从募集资金的筹集使用到项目资金回收再到债券本息的偿付,都在一个闭合的环境中操作;
三是提供必要的内外部增信,确保当实际现金流情况未达到预测值时,债券通过增信可以确保按时还本付息。并且,项目收益债券无需地方政府财政兜底,不占用地方政府所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指标。以项目公司为发行主体,可以有效隔离偿付风险。对投资者来说,用特定项目收入和现金流偿债,收益回报也更透明和容易预测。
二、法律依据 1、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2、2014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36号); 3、2014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 4、2014年5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创新企业债券融资方式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4]1047号); 5、2014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16号); 6、2014年4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4]603号); 7、2013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 8、2013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 9、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 10、200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9‟48号); 11、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 12、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13、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 14、2008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8‟80号);
2007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主要规定
国家鼓励在棚户区改造项目、污水处理项目、飞机租赁业、循环经济企业、储气设施投资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企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政企业等领域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庆市等地区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
目前,法律暂无关于项目收益债券发行条件的专门规定,仅有一些鼓励性的条款,具体如下:
(一)棚户区改造项目
推进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推出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券。对于具有稳定偿债资金来源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按照融资-投资建设-回收资金封闭运行的模式,开展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券试点。项目收益债券不占用地方政府所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指标。
推进债券创新,支持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发行债券,优化棚户区改造债券品种方案设计,研究推出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券;与开发性金融政策相衔接,扩大“债贷组合”用于棚户区改造范围;适当放宽企业债券发行条件,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债用于棚户区改造。
(二)污水处理项目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节能减排方面的企业债券,积极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责任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三)飞机租赁业
对于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范围的发债申请,加快审核,并适当简化审核程序。支持飞机租赁业通过试点发行项目收益债券,购汇买飞机并将租赁收入封闭还债。
(四)循环经济企业
积极支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债券。优先组织开展项目收益债券等债券创新品种试点。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和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工程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
(五)储气设施投资企业
加大对储气设施投资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天然气销售企业和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创新债券融资品种,支持储气设施建设项目发行项目收益债券。支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建设储气设施,且不受发债规模指标限制。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研究制定鼓励储气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天然气销售企业和所供区域用气峰谷差超过3∶
1、民生用气占比超过40%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建设储气设施。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储气设施建设。
(六)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企业
地方政府和管线单位要落实资金,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要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分清政府与企业边界,确需政府举债的,应通过发行政府一般债券或专项债券融资。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试点。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的企业,可以探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券等市场化方式融资。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
(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政企业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发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政企业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确保按规划进度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任务。
(八)上海、重庆
上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资产支持债券,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研究发展外币债券等其他债券品种;促进债券一、二级市场建设及其协调发展;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
重庆:加快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完善社会资本投资激励机制,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收益债券、业主招标等方法,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项目收益债券的交易结构
项目收益债券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是特定项目的运营收入,项目所产生的运营收入将全部划入项目收入归集专户,该账户由监管银行监管。每当项目收入归集专户接收到债券募投项目所产生的收入时,项目实施主体应将该笔收入中不低于当年偿债保证金留存比例的资金划转至偿债资金专户,该笔收入的剩余部分可由项目实施主体自由支配用于项目运营或其它方面。
每个计息,当项目收入归集专户收到当年最后一笔项目收入时,项目实施主体应检查偿债资金专户内的资金情况,若偿债资金专户的余额不足以支付债券当年应付本息,项目实施主体应将项目收入归集专户中的前述项目收入优先划转至偿债资金专户,以补足当年应付本息与偿债资金专户余额的差额部分。只有当偿债资金专户中的余额足以支付本期债券当年本息的情况下,项目实施主体可自由支配项目收入归集专户中的所有资金。差额补偿人在债券募投项目收入无法覆盖债券本息时,将由其承担差额补足的义务。在债券每一年付息/兑付日前,项目实施主体将付息/兑付款项划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账户。
五、发行项目收益债的条件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条件,综合以上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案例的律师意见,发行项目收益债券须符合的条件总结如下: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特别适合于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飞机租赁、循环经济、储气设施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
2、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特定项目,且该项目取得已取得用地、环保、立项、规划四项审批,募集资金投向符合法律规定;
3、与发行有关的协议合法有效。
六、参与项目收益债券的意义
相比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即城投债)而言,项目收益债券虽然不能降低项目本身的融资成本,但项目本身现金流偿还的运作机制、SPV风险隔离的结构和偏高的融资成本能较为有效的剥离地方政府信用、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有助于地方政府的负债管理规范。
因捆绑政府信用而备受质疑的城投债,将在2015年底迎来“大限”。长远来说,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将成为替代目前城投债券的主要方式。其中,项目收益债券可能成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重要方式。国发43号文规定,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投资者或其特殊目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以银行为例,其既可以作为项目收益债的投资者,以同业或理财资金投资,也可以作为项目收益债的监管行,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因此,积极推进项目收益债券、参与投资项目收益债券将成为2015年债券市场的一大趋势。
七、案例简介——2014年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益债券
(一)交易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广州环投南沙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差额补偿人: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差额补偿人: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 主承销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所发行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交易结构
(三)债券主要条款 发行总额:8亿元;
债券期限:10年期,第3个计息开始偿还本金; 利率:固定利率,票面利率为不超过基准利率加2.5%的基本利差;
发行方式:簿记建档、集中配售,通过承销团成员设置的发行网点向机构投资者(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开发行和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
信用级别:AA级。
(四)交易结构简介
本期债券还本付息的首要资金来源是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的运营收入,其中包括由广州市番禺区城市管理局和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管理局分别定期支付的垃圾处理费、由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支付的电厂发电收入等。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所产生的运营收入将全部划入项目收入归集专户,该账户由监管银行监管。每当项目收入归集专户接收到本期债券募投项目所产生的收入时,项目实施主体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该笔收入中不低于当年偿债保证金留存比例的资金划转至偿债资金专户,该笔收入的剩余部分可由项目实施主体自由支配用于项目运营或其它方面。
每个计息,当项目收入归集专户收到当年最后一笔垃圾处理费收入及发电收入时,项目实施主体应检查偿债资金专户内的资金情况,若偿债资金专户的余额不足以支付本期债券当年应付本息,项目实施主体则应将项目收入归集专户中上述垃圾处理费收入及发电收入优先划转至偿债资金专户,以补足当年应付本息与偿债资金专户余额的差额部分。只有当偿债资金专户中的余额足以支付本期债券当年本息的情况下,项目实施主体可自由支配项目收入归集专户中的所有资金。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期债券的第一差额补偿人,当本期债券募投项目收入无法覆盖债券本息时,将由其承担差额补足的义务;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期债券的第二差额补偿人,在本期债券募投项目收入无法覆盖债券本息,同时第一差额补偿人又不能及时足额补足应付本息的情况下,将由其承担差额补足的义务。
在债券每一年付息/兑付日前第3个工作日,项目实施主体将付息/兑付款项划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账户。
(五)案例简评
此次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在风险防范方面有所创新,最关键的是保证项目及其收益封闭运行。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成立了特殊目的公司,专门负责项目筹建、管理和封闭运行。首要偿债来源来自募投项目的运营收入,与项目实施主体有一层隔离。项目产生的垃圾处理费和发电上网费,进入项目公司开立的专项账户,与广环投其他的经营收支实现资产分割和破产隔离,优先保证偿付债券本息,并聘请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对专户进行全程监管。
并且,广环投与广州南沙区和番禺区有关部门签订协议,保证了项目两大主要收益——垃圾处理费和发电上网费的稳定。
中间业务收益 篇3
更新理念,科学发展。该社以开拓创新为中心,以适应市场发展为导向,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通过开办票据贴现业务,拓宽了业务发展空间,培育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制定了资金业务发展规划,拟定发展资金业务的具体措施,加大资金业务支持力度,把开展资金业务作为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由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的有益尝试,通过资金业务来积极整合资源、控制风险、探索业务拓展新路。
控制风险,创新思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工具,实现在不同市场间的套利,对資产进行有效配置,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
制定目标,强化考核。为了推动业务的发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该社制定了全年资金业务收入2亿元的经营目标,并建立资金业务考核机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实现经营目标。
学习经验、再创佳绩。积极向资金业务开办较早的金融机构学习经验,理清思路、不断探索,继续把资金业务作为业务创新、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争取2016年度实现资金业务收入再上新台阶。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收益与风险分析 篇4
一、现金管理业务收益分析
(一) 现金管理服务有助于稳定银企合作。
现金流量决定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在国际企业界素有“现金为王”的说法, 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此, 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数目尽可能少的银行平台来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另一方面, 现金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以银行资金结算网络为依托, 涉及面广, 流程复杂, 合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 企业对银行的结算与信息服务就会产生依赖, 其转换银行的成本也往往会很高, 所以会倾向于继续集中使用这家银行的服务。如此一来, 不但企业的分支机构, 就连其经销商、甚至下游企业也会被合作银行收入囊中。因此, 对于有实力的银行来说, 现金管理业务, 无疑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稳定银企合作的有效手段。
(二) 现金管理服务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在传统上以获取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其主营业务。但随着当前传统业务上的激烈竞争和外资银行的进入, 为了能够适应竞争的需要, 商业银行需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 加强发展高品质的中间业务和专业服务成为实现经营转型的关键, 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中获取的主要收益也不是利差收入, 而是服务费用, 从长远利益来看, 这种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才具有持久性。作为一项中间业务产品, 现金管理风险低, 能够带来稳定的结算和其他手续费收益, 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一大亮点。
(三) 现金管理有助于建立长效的信贷管理机制。
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直接反映其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一位资深银行信贷人员如是说:“贷款发放, 不能光看项目前景, 而不顾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为项目前景不一定能实现, 最终还贷的是企业, 而不是项目;也不能光看报表利润, 而不看现金流量, 因为报表利润不一定代表可用资金, 用来还贷的只能是企业可以支配的现金, 而不是数字利润。实际上, 只有现金流, 才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显然, 基于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银行能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更为准确、及时的监测与控制。
(四) 现金管理有助于对优质客户的深层开发。
现金管理服务目前面对的主要是高端客户, 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这些客户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信誉高、经营状况良好、有精明的管理层和合理的组织架构等, 他们构成了银行的优质客户群。银行为这些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小, 而获得的收益较高。现金管理关系的确立, 意味着客户对银行能力的信赖与认可。银行可以利用这种优势, 凭着对客户第一手财务信息的掌握, 方便地营销其他高价值产品, 以成功实现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国际结算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全面开花”, 可获得更多的直接或间接效益, 直至包揽对客户的绝大部分金融服务。
(五) 通过现金管理服务, 加强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银行内部的协调。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是总行、分行、支行的许多部门和人员高度配合的综合性服务, 从调研客户需求, 到设计产品, 再到产品的推广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都由多部门人员参加, 而环节间的衔接更需要各部门的高度协作。所以, 现金管理的业务流程是需要纵向总行、分行、支行间协同, 横向多部门人员的紧密配合。因此, 现金管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的内部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
(六) 良好的现金管理服务有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形象。
提供优质的现金管理服务体现了一家银行的综合实力, 同时现金管理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为他们服务也提升了银行本身的市场形象, 达到了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为银行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风险分析
现金管理服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主要面临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风险。
(一) 外部风险
1、政策法律风险。
首先, 从法律上来说, 在没有贸易背景的情况下, 只是单纯以母子为集团公司的方式就实现了资金的自由划转在目前的一片真空区, 所以银行目前也可以说在钻法律的空子。因为对于企业来说, 任何一笔收入或支出在做账时必须反映出来, 但现在现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是企业仍在做它自己的账, 但钱却都在母公司账上, 根本不在他的账上。集团资金管理和运作机构将下属企业资金上存集中管理, 在权益上无法准确划分, 有挤占挪用下属资金之嫌;其次, 通过对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可以知道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集团企业中, 部分尚无法达到设立财务公司的准入标准。如果银行为尚不具备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集团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一旦企业发生重大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时, 提供信息和结算平台的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遭受损失, 甚至面临监管风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
套利交易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他认为相对“便宜的”合约, 同时也卖出他认为相对“高价的”合约, 从两合约价格间的来回变动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 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的相对价格关系, 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这里所说的期货合约可以是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交割月份, 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商品, 还可以是不同期货市场的同种商品。套利交易者可以同时在一种期货合约上做多、在另一种期货合约上做空, 通过两个合约间价差变动来获利, 与绝对价格水平关系很小。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一般来说, 进行套利时, 由于所买卖的对象是同类商品, 所以价格在运动方向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 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受到汇率、利率、股价等市场因素的影响给客户带来未预料到的损失, 从而使银行遭受声誉、客户等方面损失的风险。现金管理服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中间服务, 因此, 银行并不承担客户的损失。例如, 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资金风险管理, 虽然银行可采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帮助客户规避风险, 但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使得银行提供的规避风险的方案并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 存在一定的风险暴露, 这时客户如果遭受到了经济损失则应由其独自承担, 但客户可能会把这种损失归咎于银行, 银行的声誉可能受到破坏, 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丧失掉新老客户。
3、客户信用风险。
首先, 企业集团往往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是商业银行所谓的优质客户, 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从总体上看, 企业的资金供给是充裕的, 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导致银行贷款和授信超过其实际资金需求, 出现了资金富余的现象。这就容易出现相关问题。例如, 相关企业往往不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工程进度, 科学测算所需资金量、期
套利交易的优点与不足
□文/蒋太才罗君黄文佳
上是一致的, 盈亏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因此, 套利可以为避免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 其承担的风险较单方向的普通投机交易小。套利一般包含了两笔交易, 并且这两笔交易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鼓励不同期货合约间的套利, 国外的交易所规定套利的佣金支出比一个单盘交易的佣金费用要高, 但又不及
限结构和现金流、合理确定和调整银行贷款的规模, 而是将富余资金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方式从事企业间融资借贷, 牟取非法收入。因此, 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在成员之间有偿调剂的资金部分可能来自银行信贷资金、甚至造成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或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这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贷款通则》第20条规定:对借款人的限制: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不得套用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其次, 客户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违约的可能性会存在, 当发生违约时, 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二) 内部风险。
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风险, 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三个方面。
1、技术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风险, 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管理服务是一种依托于网络和IT技术、技术含量极高的网络化金融服务, 因此其必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而在现金管理中, 银行端、企业端都要有配套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现金管理的顺利开展, 达到预想目标。银行端的网上银行系统、企业端的ERP等财务软件非常复杂,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一个回合单盘交易的两倍。同时, 由于套利的风险较小, 在保证金的收取上小于单纯投机交易, 大大节省了资金的占用。所以套利交易的成本较低。
一、套利交易的优点
(一) 收益稳定, 风险低。套利交易具有对冲特性, 所以通常比单边交易有更低的风险。这是在比较套利和单边交易时应
的故障, 同时如果系统内部流量过大, 还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服务的中止和客户信息丢失等后果, 给银行和客户带来损失。
2、操作性风险。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中涉及的操作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人员操作现金管理系统不当引发系统故障而导致客户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还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在操作系统时出现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此, 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 以减少由于不当操作造成系统故障引起的客户和银行的损失。
3、人员素质风险。
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有意识、有目的的作弊或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客户损失的可能性。现金管理业务在水平结构上涉及众多不同部门的人员, 在垂直结构上又涉及总行、分行、支行的人员, 业务流程复杂, 对于人员的监控存在着较大困难, 一旦出现漏洞就可能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需要完善的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锦华.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7.1.
[2]韩国芹.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J].会计之友, 2006.5.
中间业务收益 篇5
([2014]10号)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的要求,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以及银行间市场相关自律规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项目收益票据业务指引》,于2014年6月24日经交易商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人民银行备案同
意,现予公布。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2014年7月11日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项目收益票据业务指引
(2014年6月24日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拓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渠道,规范城镇建设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项目收益票据的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项目收益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且以项目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为主要偿债来源的债务融资工具。
第三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在交易商协会注册。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市政、交通、公用事业、教育、医疗等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能产生持续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的项目。
第五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获取财政补贴等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不应存在任何直接、间接形式的地方政府担保。
第六条 企业可通过成立项目公司等方式注册发行项目收益票据。
第七条 企业可选择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项目收益票据。
第八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设置合理的交易结构,不得损害股东、债权人利益。
第九条 项目收益票据发行期限可涵盖项目建设、运营与收益整个生命周期。
第十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所募集资金应专项用于约定项目,且应符合法 第一条 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在项目收益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且变更后的用途应满足本条要求。
第十一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设立募集资金监管账户,由资金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募集资金投向。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现金流归集和管理措施,通过有效控制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对项目收益票据的还本付息提供有效支持。
第十二条 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披露以下信息:
(一)项目收益票据交易结构和项目具体情况;
(二)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项目收益预测情况;
(三)在存续期内,定期披露项目运营情况;
(四)由资金监管行出具的存续期内现金流归集和管理情况;
(五)其他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
第十三条 企业应在项目收益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一)债项评级下降的应对措施;
(二)项目现金流恶化或其它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三)项目收益票据发生违约后的债权保障及清偿安排;
(四)发生项目资产权属争议时的解决机制。
第十四条 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方式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通过交易商协会认可的网站披露本指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所述信息。
企业选择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应在《定向发行协议》中明确约定本指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所述信息的披露方式。
第十五条 鼓励对项目收益票据探索新型信用评级方式。鼓励对项目收益票据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等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进行信用评级。
第十六条 本指引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中间业务收益 篇6
1.1 递延收益的概念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 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 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 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 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 主要体现在收入准则和租赁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1.2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
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下, 递延收益是政府补助要计入以后期间的当期损益中并经企业确认的核算科目。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把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情况处理: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0年1月1日, A企业收到政府财政拨款100万元, 要求专门用于购买大型生产设备1台, 并且规定, 财政拨款若有结余留归企业自行支配。2000年1月31日, A企业购入大型生产设备1台, 直接付款8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10年, 预计经残值率5%。A企业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00年1月1日, A企业收到政府财政拨款10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100万元, 贷记“递延收益———财政拨款”100万元。
(2) 2000年1月31日, A企业购入设备时:借记“固定资产”8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80万元。
(3) 2000年2月30日, 计提设备折旧0.63万元, 同时, 分配递延收益0.67万元: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0.63万元, 贷记“累计折旧”0.63万元;借记“递延收益———财政拨款”0.67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0.67万元。
(4) 2000年6月30日, 确定结余未用的财政拨款20万元留归企业自行支配时:借记“递延收益———财政拨款”20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20万元。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 (2)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0年1月1日, A企业为建造一间厂房向银行取得2年期借款200万元, 年利率为5%, 一年付息一次;同时, A企业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贴息得到批准, 实付利息全部由政府予以补助。2000年6月30日, 该项工程完工, 形成固定资产交付使用, 预计使用寿命10年。另外, 由于A企业建造工程达到政府预期效果, 当年A企业上交给国家的所得税70万元于2001年2月10日全部返还到账。A企业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 2000年1月1日, A企业取得2年期借款20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200万元, 贷记“长期借款”200万元。
(2) 2000年12月31日, A企业计算应付利息10万元 (200*5%) 时:借记“财务费用”10万元, 贷记“长期借款”10万元。
(3) 2001年1月1日, A企业实际收到政府贴息10万元, 同时偿付银行利息1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10万元, 贷记“递延收益———财政贴息”10万元;借记“长期借款”1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10万元。
2002年1月1日收到财政贴息和偿付银行利息的会计分录与此相同。
(4) 2000年6月30日工程完工,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 A企业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分配递延收益0.17万元 (200*5%*2/10/12) :借记“递延收益———财政贴息”0.17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0.17万元。此后各月分配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与此相同。
(5) 2001年2月10日, A企业收到先征后退的所得税70万元确认为政府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70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70万元。
2 递延收益在收入业务核算中的体现及运用
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递延收益的核算内容。涉及到递延收益在收入业务中的核算时, 很多文章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 (1) 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收入; (2) 特许权费收入; (3) 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 (4) 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本文就不再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了, 而主要针对企业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递延收入核算。
在某些情况下, 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会授予客户奖励积分, 如航空公司给与客户的里程累计等, 客户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将奖励积分兑换为企业或第三方提供的免费或折扣的商品或服务。企业对该交易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2.1 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 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本次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 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为单独销售可取得的金额。如果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不能够直接观察到, 授予企业可以参考被兑换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或利用其他估值技术估计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
2.2 获得奖励积分的客户满足条件时有权利取得授予企业的商品或服务, 在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时, 授予企业应将原计入递延收益的与兑换积分相关的部分确认为收入, 确认为收入的金额应当以被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数额占预期将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总数的比例为基础计算确定。获得奖励积分的客户满足条件时有权利取得第三方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 如果授予企业代表第三方归集对价, 授予企业应在第三方有义务提供奖励且有权接受因提供奖励的计价时, 将原计入递延收益的金额与应支付给第三方的价款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收入;如果授予企业自身归集对价, 应在履行奖励义务时按分配至奖励积分的对价确认收入。企业因提供奖励积分而发生的不可避免成本超过已收和应收对价时, 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有关亏损合同和规定处理。
例:2013年11月1日, 甲公司董事会批准实施W产品的促销活动, 其主要内容是:客户每单笔购买1万元以上 (含1万) 的W产品, 可同时获取0.2万个奖励积分 (相当于价值0.2万元的商品) , 1万元以下的不能获取奖励积分, 奖励积分的计算基础是不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货款;该奖励积分可以在下一个月份用于抵扣新购货的价款, 但不能用于抵扣增值税税额。甲公司2013年11月合计销售 (不含增值税) 2000万元, 其中不能获取积分的单笔1万元以下销售合计800万元。甲公司2013年11月份应确认的销售收入为: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 (2000-800) *0.2/ (1+0.2) =200万元, 应确认的销售收入=2000-200=1800万元。
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 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本次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 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在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 收入企业应将原计入递延递延收益的与所兑换积分相关的部分确认为收入。被兑换部分确认为收入的金额应当以被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数额占预期将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总数的比例为基础计算确定。
例:2011年1月1日, 甲公司董事会批准了管理层提出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该客户忠诚度计划为:持积分卡的客户在甲公司消费一定金额时, 甲公司向其授予奖励积分, 客户可以使用奖励积分 (每一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为0.01元) 购买甲公司经营的任何一种商品;奖励积分自授予之日起3年内有效, 过期作废。2011年度, 甲公司销售各类商品共计50000万元 (不包括客户使用奖励积分购买的商品, 下同) , 授予客户奖励积分共计50000万分, 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共计200000万分。2011年末, 甲公司估计2011年度授予的奖励积分将有80%使用。2012年客户使用奖励积分8000万分, 2012年年末, 甲公司估计2011年度授予的奖励积分将有70%使用。2013年客户使用奖励积分6000万分, 至2013年12月31日, 2011年度授予的奖励积分剩余部分失效。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的影响: (1) 计算甲公司2011年度授予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因销售商品应当确认的销售收入, 以及因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 (2) 计算甲公司2012年度因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 (3) 计算甲公司2013年度因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应当确认的收入。
(1) 2011年授予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50000*0.01=500万元;销售商品应当确认的收入=50000-50000*0.01=49500万元, 递延收益部分2011年确认的收入 (因奖励积分部分确认的收入) =20000/ (50000*80%) *500=250万元, 2011年确认的收入= (50000-500) +250=49750万元。借记“银行存款”50000万元,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49500万元, 贷记“递延收益”500万元;同时借记“递延收益”250万元, 贷记“主营业外收入”250万元。
(2) 递延收益部分2012年累计确认的收入 (因奖励积分部分累计确认的收入) =28000/ (50000*70%) *500=400万元, 2012年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应确认的收入=400-250=15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150万元,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50万元。
(3) 最后一年应将剩余递延收益全部确认为当期收入, 即2013年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应确认的收入=500-400=10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100万元,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3 递延收益关于在租赁业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及应用
3.1 在售后租回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递延收益, 在租赁的业务中, 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现代商业模式运作中, 经常会发生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急需一笔资金来挽救公司的时候, 除了向银行申请借款, 还有一种获得资金来源的方法就是将非核心资产变卖, 然后再将其以一定的租赁条件租回继续使用的一种方式,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Nokia的总部大楼的售后租回, 透过出售其总部在芬兰的办公大楼, 然后予以租回, 皆在降低成本, 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售后租回交易, 认定为经营租赁, 售价与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 并且在租赁期内按照与确认的租金费用相一致的方法进行分摊, 作为租金费用的调整;但是, 有确凿证据表明, 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递延收益在售后租回中的应用, 假设2013年1月1日, 根据A集团股东大会对2013年集团公司战略的指示, 其子公司长江公司将全新办公大楼一幢, 按照2000万元价格销售给大海公司, 并立即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从大海公司租回该办公大楼, 租期为3年。办公大楼原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租赁合同规定, 第一年末支付租金50万元, 第二年末支付租金65万元, 第三年末支付租金85万元。租赁期满后预付租金不退回, 大海公司收回办公用房使用权 (假设长江公司和大海公司均在年末确认租金费用和经营租赁收入并且不存在租金逾期支付的情况) 。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
(1) 判断租赁类型。根据资料分析, 该项租赁属于经营租赁。
(2) 计算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售价-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1900=100万元。
(3) 在租赁期内按租金支付比例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2006年12月31日支付的租金为50万, 占租金比例的25%, 摊销额为25万,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为100-25=75万元。
(4) 会计分录:
a.2006年1月1日, 向乙公司销售办公用房, 借记:银行存款20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1900万元, 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100万元。
b.2006年1月1日, 结转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时,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19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办公用房”1900万元。
c.2006年12月31日,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时, 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25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租赁费”25万元 (其他年份会计分录略) 。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情况下, 实质上相当于一项正常的销售,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银行存款”20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1900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100万元。
3.2 递延收益在税务上的特殊规定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例如, 20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一台全新工业设备以2千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 (该设备公允价值为2.2千万元、账面价值为1.6千万元, 预计使用10年) , 并且同时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规定甲公司在2014年1月1日可以将此设备租回继续使用, 租期为4年整。2014年~2017年, 甲公司每年支付租金分别为25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当租赁期到期后, 乙公司可以收回设备 (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外, 其他税费不予以考虑) 。
(1) 2013年12月31日, 结转出售设备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清理16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1600万元。
(2) 2013年12月31日, 计算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借记:银行存款20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1600万元, 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 (销项税额) 319.66万元, (说明:按照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额) 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80.34万元。当租回设备时, 无需做账务处理, 只需做备查登记就可以了。
(3) 按直线法分摊租金费用: (250+200+150+200) ÷4=200 (万元) 。按租金支付比例分摊递延收益:2014年为80.34×25÷80=25.11 (万元) , 2015年~2016年分别为20.09万元、15.06万元和20.09万元。会计处理参考如下:
(1) 2014年:借记:管理费用200万元, 借记:长期待摊费用5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25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25.11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25.11万元。
(2) 2015年:借记:管理费用20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20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20.09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20.09万元。 (计算过程:80.34×20÷80=20.09万元)
(3) 2016年:借记:管理费用20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150万元,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5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15.06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15.06万元。 (计算过程:80.34×15÷80=15.06万元)
(4) 2017年:借记:管理费用200万元, 贷记:银行存款200万元。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20.09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20.09万元。 (计算过程:80.34×20÷80=20.09万元)
3.3 售后租回, 对于经营租赁的税务处理
3.3.1 增值税: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应计提销项税额=2200÷1.17×0.17=319.66 (万元) 。因为是按照17%计提的增值税, 所以可以按照规定开具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如果属于“营改增”试点地区的租赁公司, 还可以就收到的利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承租方可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3.3.2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 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由于出售设备的价格200万元不是公允价值, 2013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时须进行合理调整,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200-1600-319.66=280.34 (万元) 。其中“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经营租赁) ”80.34万元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0万元是永久性差异。2014年~2017年, 企业所得税申报时, 分别做纳税调减25.11万元、20.09万元、15.06万元、20.09万元。
在上面的例题中, 如果该办公设备是以公允价值2200万元的价格成交的话, 则甲公司应当将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甲公司第二步会计处理如下:借记“银行存款”2200万元,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1600万元, 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 (销项税额) ”319.66万元, 贷记“营业外收入”280.34万元。因为是按17%计提增值税, 所以可以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各年支付租金的分录不变, 就不存在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分摊递延收益的问题, 财税处理没有差异, 所以不需做纳税调整。
4 递延收益的列报
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应将递延收益科目余额正确地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内容既包括待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 还包括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售价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待分摊的差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时, 该科目余额应与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中的贷方余额一并记入“其他非流动负责”项目。为什么要把递延收益放在“其他非流动负责”中, 因为递延收益的核算期限比较长, 需要在以后的期限摊销, 特别是因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而确认的递延收益时, 因而应区分对待, 将递延收益中1年内到期的部分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 其余部分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 有关政府补助的披露, 还需要列示尚需递延的金额以是说明。
摘要:“递延收益”科目在会计教材中一般是放在“政府补助”一章中介绍。并且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 提到“递延收益”时指出:“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可以看出, “递延收益”科目是专门核算“政府补助”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内容可以扩展到“会员费收入”、“经营租赁”等的收入和租赁业务核算中。文章将分别从收入业务和租赁业务的实际业务中阐述“递延收益”的体现及运用。
中间业务收益 篇7
人们对收益很关注, 收益的理论及其计量也一直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核心 (葛家澍等, 2006) 。对于收益确定的方法, 它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 再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孙文刚 , 2005)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计量观念。
资产负债观, 认为收入费用只有在企业资产负债发生变动时 (不考虑投资者投入资本和向投资者分派现金等情况) 才产生。收入费用确认的时点以资产负债是否发生变动为准。若有变动, 即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进而确认收益。
收入费用观, 认为需要通过人为的配比原则确认收入费用。以收入费用是否遵循配比原则作为确认标准, 而不一定受限于期间内资产负债的变动 (Sprouse, 1978) 。
通过比较这两种收益计量观念可以看出: 出发点不同, 收益确认的金额也就不同;不仅如此, 即便收益确认金额相同, 两种计量观对其他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影响也不一定相同。本文选取两个案例, 意在抛砖引玉, 通过比较两种计量观在同一业务下不同的账务处理来说明: 计量观念不同, 对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的影响显著不同;每种计量观念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一) :A企业吸收合并B企业, 共支付合并对价80万元。购买日, 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其中资产120万元, 负债20万元) 。
此项业务涉及到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
方法一的账务处理符合收入费用观, 将收到的可辨认净资产与支付的对价的差额暂时计入递延收益, 待以后在“恰当”期间摊销, 计入未来期间损益。这种处理方法是基于配比原则的考虑, 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这种处理方法也会带来一些质疑。首先, 配比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观的因素决定的, 是人为的结果。在某些人看来, “配比原则是一个空洞无物的口号 (slogan) , 而无实际意义” (Sprouse, 1978) 。其次, 会计处理形成的递延收益的性质很难判定, 可能是负商誉形成 (这种情况下, 递延收益是负资产的性质) , 也有可能是并购形成的利得。这就造成了Sprouse (1966) 所声称的那厮 (what-you- may-call-it) 产生的问题。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方法二和方法三的账务处理符合资产负债观, 将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 或者间接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 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只是对期间收益的内容认识不同罢了。需要指出, 这种处理方法也有它的弊端。并购的成本低于收到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是被并购方做出让步的结果, 也可能是一些无法识别的负面因素形成的结果, 在第二种情况下做出如此账务处理就显得有些草率 (会造成资产虚高) 。由此看出, 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防止资产高估或低估的问题。
案例 (二) :甲公司是一家健身器材销售公司。2007年1月1日,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5000件健身器材, 单位销售价格为500元 , 单位成本为400元 ,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500000元, 增值税税额为425000元。协议约定, 乙公司应于2月1日之前支付货款, 在6月30日之前有权退回健身器材。健身器材已经发出, 款项尚未收到。假定甲公司根据过去的经验, 估计该批健身器材退货率约为20%;健身器材发出时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实际发生销售退回时取得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针对题目所述情况, 经过查找相关资料, 发现至少有四种以上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如表2所示:
前三种会计处理方法基本沿用了收入费用观, 遵守了配比原则, 均提前估计了销售退回, 所确认的收入、费用与实际情况相符。但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三种方法都对与收入费用相关的其他内容欠考虑, 这样处理造成的结果违背了业务实质。比如, 方法一中确认了预计负债, 但就业务本身而言, 根本就没有形成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
方法四的账务处理遵循了资产负债观, 其中“销售退回及折让”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备抵, “销售退回及折让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 “商品退回权”反映的是对估计的退货的要求权 (最初以商品的原始成本计量) , “商品退回”是“主营业务成本”的备抵。这种账务处理方法不仅仅正确处理了损益的问题, 还厘清了由此形成的资产、负债, 并进行了可靠计量。相比前三种会计方法, 方法四无疑是最佳之选。但不得不说, 相较于前三种方法, 最后一种处理方法稍微有点复杂。
三、小结及评论
本文通过两个案例, 说明了不同观念会导致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产生明显差异。不仅仅涉及到了金额, 还涉及到了内容。
IASB和FASB于2010年9月联合发布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其主张收益确定方法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 (任世驰等, 2011) 。这必然是在权衡两种不同计量观念各自优缺点基础上做出的。需要指出, 关于资产负债观, 也存在诸多缺陷。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质疑, 具体可参见Ilia D. Dichev (2008) , Sudipta Basu等 (2010) , Masaki Kusno (2012) 。2013年9月 , 由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 (EFRAG) 以及法国 , 德国、意大利、英国会计准则指定机构共同发布的公告《资产负债观》也证实了对采用这种收益确定观念存在诸多争议。另 外, 不管采用哪种计量观念, 对收益的关注是不变的7。正如Sprouse (1978) 指出 , 现在的问题是 :哪种观念下的收益更有意义。最后, 收入费用观主张人为的配比原则, 尽管可能造成扭曲事实, 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这不一定不好。
参考文献
[1]丁希宝.刍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 2007 (10) .
[2]赵海鹰, 申屠新飞.浅议附有退货权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2008 (9) .
[3]胡连云.再议附有退货权商品销售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 2011 (1) .
[4]田春晓.附有退货权商品销售会计处理刍议[J].财会通讯, 2007 (10) .
[5]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第二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6]Masaki Kusno.Does the Balance Sheet Approach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The Japanese Accounting Review, 2012.
[7]Ilia D.Dichev.On the Balance Sheet-Based Model of Financial Reportin.Accounting Horizons, 2008.
【中间业务收益】推荐阅读:
银行中间业务09-02
中间业务逻辑层09-12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11-07
工商银行中间业务08-21
中间业务创新促发展06-17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11-07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分析07-3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09-25
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概述10-23
中间业务风险差异性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