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两头促中间

2024-07-12

抓两头促中间(共3篇)

抓两头促中间 篇1

一、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 大家一致认为“抓两头带中间”是一个很好的不争的教育模式。但本人根据实践及多方面考查, 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证明, 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 企图把中间生向优秀生转化, 效果甚微, 甚至, 还有部分中等生下滑到“后进生”行列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心所造成的。教学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就必须理清“主干”与“细枝”的主次问题。据笔者调查, 绝大多数职高班级中, 中间生占的比例为75%左右, 而两头的优生和“后进生”比例却只占25%左右, 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说起, 抓紧好中间生教育尤其重要。对此, 我们提出“抓中间促两头”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无论是对班级管理或者学科教学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能带动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向优秀级靠拢, 促进“后进生”不断向好的一面转化, 同时对优生也起到了良好的鞭策作用。笔者在计算机学科和班级管理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教育方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面就此教育方法浅谈之。

二、剖析问题

为什么许多教育者盲目热衷于“抓两头带中间”, 而忽视“抓中间促两头”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

(一) 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支配

有些教师认为抓好优秀生可以享有声誉, 成绩显著, 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 充分体现教学效果, 而且一般说来高分同学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培养对象, 学校领导也很重视这类学生, 如果这类学生抓好了, 有利于提高各种竞赛成绩, 有利于提高高职考试的升学率, 提高学校的声誉, 有利于学校继续招生, 就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而抓好“后进生”工作可以使整个班集体得到稳定, 提高会考和技术等级工考核合格率。这样在学科对比时效果比较明显, 在学科总结时也是光彩的一笔。而唯独中等生, 抓紧好无利可图, 不容易得到别人的肯定, 对此索然无味。这些与全面推进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相悖的陈腐的应试教育观念进一步助长人们求功近利, 拉教育质量的后腿, 极大地阻碍了班集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 畏难的思想在作怪

一般来说在一个班级里中等生人数多, 量大面广, 难以整个启动, 因此许多教师不愿意在这批学生身上下功夫、花时间。再则即使真的把这批学生教育学质量抓上去, 那也将花费很多时间、很大精力, 而如果“抓两头带中间”的话, 因为优生基础好,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性好, 在教学时只在稍稍点拔就可取得明显效果;抓“后进生”教学, 虽

李影,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讲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果说用“软”“硬”结合的办法, 稍多用点心思在他们身上, 将总会有一定的效果, 有一定的进步。因为这批学生在广大师生眼中本身就存在“差”的观念, 所以就是这点微小的进步、微小的显露, 可能马上会给老师以及校领导一个惊喜。甚者, 少数责任心较差的教育者“挂羊头卖狗肉”, 名义上“抓两头带中间”, 实际上却只抓优生, 对“后进生”则任其自然, 而中等生只能在那里被动“带”, 得不到教师的积极诱导和谆谆教诲。

三、采取策略

在大力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下, 如何避免“个别教学”?如何不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空谈”, 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良性的发展呢?“抓中间促两头”!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 要加强对中间生的情感投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中的中等生, 多数情况下没有声音, 不吵不闹, 正因为这样, 他们极易被置于关心之外, 得不到教师的“照顾”。但事实上, 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怀、信任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像对待优生一样去关爱中等生, 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肯定会调动他们身上一切积极因素, 那么, 这些学生就会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尊重、信任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 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价值联系在一起, 从而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内心产生要求积极向上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教师要多为他们着想, 多一些关怀, 少一份漠视;多一些温暖, 少一些冷落。多赏识他们的长处, 多用充满人情味的语言训迪他们。真诚、耐心、主动与中等生沟通情感, 以情促学, 这也是现代教育所必须的。这样这些学生就能深刻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饱满情绪。

(二) 要加强引导、持续教育

在任何一个群体里, 大多数都认为“先进是困难的, 落后是受难的, 中间是没难的”。在一个班集体里, 大多数的中等生就抱着这种心态, 他们存在不甘落后的想法, 也存在不想冒尖的心理, 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心安理得, 有落实感——一时“先进”能得到别人赞赏, 而稍不努力从“先进”跌落下来就可能遭人奚落;“落后”了容易受到批评, 是校领导的时刻“目击者”。因此, 还是中间的保险。对此, 教师要对症下药, 紧紧抓住中等生不甘落后的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 加强对其引导,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加强理想、前途教育, 在他们中间多开展各种活动, 通过“比、学、赶、帮、超”, 强化竞争意识, 注入进取催化剂, 变“抓两头带中间”为“抓中间促两头”。

(三) 要多给条件、肯定成绩

许多“中等生”并不是不优秀, 甚至在某些方面其他能力还会远远超进优秀生。但往往是他们的才智未得以展现。为什么?没有机会。因为在班集体活动中, 老师眼中一般盯着的总是那几个优等生, 给他们机会“出风头”。实际上中等生在班级中比例大, 是真正的班级主体, 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他们的言行倾向将对整个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一定要重视中等生, 在开展活动时, 教师要用全局的眼光, 重视中间生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开展, 多在他们中间选拔活动领头人, 交办任务, 给他们有一试身手的机会, 让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能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种种策略, 更多的中间生得到了优化, 班集体里产生了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优生行列队伍得到不断地状大, 从而给以前的优生从心理上产生压力, 迫使他们要求更加上进, 不再沉睡于“养尊处优”的温床中, 不再沉醉于无人超过我的醉香之中, 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保持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 才能取得更好、更优异的成绩。同样, 在越来越多的中间生不断优化后, 也会让“后进生”产生心理效应: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以前他们 (中等生) 也比我好不了多少, 为什么他们能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难道我就不行吗?我也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中学生。人的潜意识是要求上进的, 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在看到同等条件下的中等生成绩突出了、个性发展了、能力提高了, 那些“后进生”的潜意识将会进一步得到激发, 斗志进一步得到提高, 从而在各方面都会本能的、下意识的要求上进, 从而到良性的转化。

总之, 要相信,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去重视中等生, 去引导中等生, 那么, 越来越多的中等生将不断得到优化。也只有多数群体工作做好了, 我们的教学成果才能大面积丰收, 我们的教学目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既然采取“抓中间促两头”有如此的效应,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抓两头促中间 篇2

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

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 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 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 并采取有效的办法, 激励他们不断地进步。例如, 我班的何冲同学聪明、好学, 学习成绩很好, 但她娇气, 讲究吃穿, 我便在上政治课时及课余时间对她进行教育, 使她懂得艰苦朴素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慢慢地她就变了, 变得不再与别人攀比了, 而且比平时更加刻苦学习, 还把自己节省出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班上有困难的同学, 成为班上公认的好学生。

二、细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对这类学生, 班主任一定要细心帮助他们, 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 树立自信心。对学困生, 哪怕是微小的优点, 也要把它放大来看。要和他们讲道理, 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学困生尽管行为不端正, 思想上有不好的东西, 但他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 我们亲近他们, 关心他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嫌弃他们, 而是处处以身作则教育他们。即使犯了错误也不打他们、不骂他们, 而是谆谆教导他们从自身的立场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 让他们将心比己, 认识到这样做的错误。久而久之, 学生会从“强令不从”转向“不令而从”。要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学困生落后的原因, 是他们自卑感太重, 还有的就是太懒惰, 不思进取, 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班主任要及时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肯定、表扬、鼓励, 推动他们由小的进步走向大的成功。再就是要重复抓, 抓重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对待学困生, 应做到耐心教育, 持之以恒。例如, 我刚接手146班时, 从老师和同学的口中了解到唐兵是本班最顽皮的学生, 他总是对自己所做的坏事情供认不讳, 但又总是屡教不改。怎么办呢?除了经常找他谈心外, 我特意组织了一次以“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为主题的班会。会上我让学生说说“有作为”的意思, 并且讨论“什么才是有作为”, 同学们纷纷作了发言。有的说:“在学校认真读书, 长大了才有所作为。”有的说:“遵守纪律, 不做坏事的人, 长大了才有可能有所作为。”等等。我接着说:“作为人, 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 但要看怎样对待错误, 希望犯了错误的人要勇于改正错误。”通过这节课, 唐兵同学也受到了教育。第二天清早, 他还主动帮助别的同学进行晨扫, 我及时地在班上表扬了他, 并说看到他的进步我很高兴。以后的日子里, 唐兵似换了个人, 他变好了。

三、耐心做好中等生的工作

中等生的学习成绩介于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 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所以许多班主任不够重视他们。其实, 中等生大多是优点、缺点不明显, 但他们身上都藏着许多闪光点, 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地去了解他们, 细心地去观察这些学生, 创造机会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因素,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推动他们不断发展。

中等生占全班的大多数, 发挥中等生的积极作用, 对班集体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 做好中等生的扶持工作对学生个人、集体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 138班的李冰同学是个在学习、纪律、生活上从不用我费心的“中等生”。一次学校举办“五一”书法比赛, 他从几百名学生中脱颖而出, 独占鳌头。我觉得很惊讶, 不禁深思:一个平时不起眼、成绩一般的“中等生”却具有如此高的书法水平, 作为他的班主任, 我怎么就一直没发现他这份独特的地方呢?发现之后我又该如何呵护这颗小苗呢?之后, 我向他讲解庞中华、达尔文、老舍、陈景润、丁玲等各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名人故事, 他听得非常入迷, 一副崇敬万分的样子。我慢慢引导:你想成为这样的人, 就必须拥有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展现你的才华, 你才会成功。他听后备受鼓舞, 每次班里出墙报, 他都积极地参与。到年末他还帮别人写春联。他那漂亮的毛笔字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

抓两头促中间 篇3

一、“抓中间, 促两头”简述

中等学生在班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班级当中可上可下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当中, 这部分学生代表着整个班级当中一般学生的正常水平, 是整个班级教学效果的有效反应. 在学习上, 这部分学生的形态相对来说比较平和, 追求上进的心理不明显, 学习的意志力比较缺乏, 学习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这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 就是认为上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 智力水平明显高于一般的同学, 自己作为中等学生在这方面很难赶上他们;下等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习成绩难以有质的提高, 自己没有和他们进行比较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上等学生比较重视, 忽视了对中等学生的关心,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等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成绩难以提高的现状.

中等学生作为班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些学生具有平稳的学习心态, 在学习中具有明确的追赶目标, 能够有效地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 对维护课堂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发育, 将小学生塑造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教师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促进大部分学生发 展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采用“抓中间, 促两头”的教学策略, 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中等学生中, 利用中等学生的特殊作用, 带动两头学生的发展, 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抓中间, 促两头”教学策略

1. 从学生兴趣入手

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对中等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合理地把握. 针对中等学生的特点, 设置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教材,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诱导他们主动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话, 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进行复习, 复习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小学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有效提高的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 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复习过程中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好, 这种复习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很强的吻合性. 小学生在学习中难以长时间的集中精力, 分散复习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低,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定知识的复习, 在不占用学生时间的同时, 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带动上等学生和下等学生的共同进步.

2. 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众多的问题. 中等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不是特别突出, 但是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这种积极的教学形式, 能够逐渐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思想, 学习动机能够得到很好的强化. 同时, 中等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要给予充分的帮助.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经验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 教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的重视. 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 要进行适当的开导, 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点,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在合理的思想教育下, 能够激发中等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能带动两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制定合适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 中等学生在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数是班级中最多的, 小学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要求大部分的学生能严格的遵守,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中哪些是可以做的, 哪些是不能在课堂当中做的, 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制度约束, 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其他学生在中等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会主动地遵守课堂纪律,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培养合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当中要将重点放在班级中人数处于大多数的中等学生上面, 通过“抓中间, 促两头”的教学策略, 在提高中等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能够有效带动在班级中占少数的上等学生和下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 不断完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逐渐采用“抓中间, 促两头”的教学策略.本文在研究中对这种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经验的内涵和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06) :152-153.

[2]谢丽莲.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 2013 (06) :76.

上一篇:挖潜增效下一篇:计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