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共12篇)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收入来源仍集中在息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降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是必然途径。与此同事,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和经验
1、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也是以传统业务为主,仅开办支付结算等服务类中间业务。80年代以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银行业竞争也趋于激烈。传统存贷利差收益越来越低,商业银行需要寻找新的收益增长点。随着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银行经营重心逐渐转向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
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80年代后,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0%左右,远远超过了资产平均增速,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1980年的22%逐年上升至90年代初的将近40%,至2010年已超过50%,其中摩根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0%以上。
2、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验
(1)混业经营,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较广。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混业经营制度,除了传统的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信托等业务外,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还可以经营共同基金、保险、投资银行等业务,形成完整的中间业务体系。
(2)产品定价灵活,业务管理机制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往往更加灵活,如美国花旗银行实行二维双重报告体制,地区分行同时向总行业务管理部门和区域管理部门负责。总行部门对产品上研究更深入,区域部门更了解当地实情。通过纵横结合的组织架构,既能推广具有统一特性的“花旗产品”,又能与当地市场相结合,形成“本土化的银行”优势。
(3)金融科技发达,中间业务服务便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金融科技日益成熟,客户办理银行业务越来越便捷。金融科技不仅给客户带来便利,也大大降低中间业务的经营成本,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网络银行的投入,已基本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立了完备的数据库。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绝对量增长较快,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稳中有升。以工商银行为例,2015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897.80亿元,同比增加244.10亿元,增幅14.8%。但从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五大国有银行的比重仍然偏低。
资料来源:五大国有银行年报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都超过60%,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占比也不低,相比之下,2015年五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在31%以下,其中农行、交行的占比较2012年还有所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变化,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有一定关联,前些年存贷款增长较快且息差稳定,带动净利息收入增长较快。但近两年利率市场化提速,息差逐渐收窄,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势在必行。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SWOT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机会(O)。一是居民对中间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除基本生活消费外,耐用品消费、教育、休闲旅游支出等需求快速增加,客户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相应发生变化。以前客户主要办理简单的存贷和结算业务,现在越来越多涉及理财、顾问、代理等中间业务;以前客户投资渠道主要是储蓄,现在还涉及股票、基金、商业保险等品种。
二是国家对金融创新的支持日益加大。近年来,国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国内商业银行应抓住国家金融创新改革发展的机遇,在共性化产品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客户群和产品研发优势,开发具有本行特色的中间业务产品,拓展优质客户群。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威胁(T)。一是国内其他银行的竞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进入21世纪,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促进国内银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服务成熟、效率快捷、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服务方面与之相比,差距还较大。
二是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拉卡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占据移动支付市场得前三位,分别是71.51%,15.99%,6.01%;银联商务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只有0.49%,位居全国第八。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竞争之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现相对逊色。
(3)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优势(S)。一是资金实力强。进入21世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沪市上市,资本实力增强,公司治理机制逐渐完善。2015年,根据SNL编制的全世界最大银行排名,工商银行以总资产3.5万亿美元位居第一,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列第二、第三、第五位。强大的资金优势,为国有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是商业信誉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长期经营存贷和结算等业务,国有银行还有国家信誉作为后盾,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居民个人和企业往往更有认同感。良好的信誉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大量的稳定客户来源,广泛的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奠定了客户基础,外资银行短期内难以争抢大量客户。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劣势(W)。一是中间业务基础薄弱。商业银行在较长时期内,将中间业务作为存贷业务之外的副业,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也纳入经营发展重点,但仍然存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中间业务品种单一化、同质化,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还较低。
二是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经验较为欠缺,管理机制较为粗放,尤其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行政管理色彩仍较为浓厚,管理机构层级较多,经营决策效率较低,导致不能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加快创新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提出如下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积极开发特色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金融改革的深入,个人和企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商业银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对现有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和详细评估,积极开发各种新产品。加大对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风险小的中间业务产品的投入。在我国银行业,大多数的金融产品是雷同的,只有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新产品,把自己的理念贯穿产品开发、营销、服务的始终,全方位打造个性化服务的品牌,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大产品创新,避免同质性。商业银行首先应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再细分目标客户群体,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中间业务产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降低产品的可复制性;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对银行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其次,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巩固和扩大主营中间业务的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热点积极发展承诺担保类等新兴中间业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投资需求,从而拉动银行其他业务的经营,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持久稳健发展。
2、规范服务收费管理
商业银行在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的同时,要做到服务收费信息透明,提高客户满意度,谋求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收费管理,通过细分产品、合理定价、合理营销,引导客户树立对中间业务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中间业务收费观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屡屡引发舆论关注,数目繁多的收费将影响银行客户满意度。我国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循《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综合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对面向一般客户的中间业务项目,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各地分支机构明码标价,不得收取标价之外的任何费用。此外,银行业也应创建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对中间业务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合理付费的习惯,促进中间业务健康持久发展。
3、加强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等内容。和其他类型企业相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同样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专业、严谨的内部控制环境。全面分析评估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定相关风险的应对策略,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首先,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要选择更加稳健的方案,全面考虑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不能因为短期的效益和市场需求而忽视了长期的潜在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要建立更加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日常和定期检查监督机制,及时发现缺陷并加以改进。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管控,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风险带来的资产损失和信誉流失。此外,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和宣传,规范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及时监测行业风险状况,发布有效信息,塑造企业良好的经营形象。
4、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需要创新思维广、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首先,吸引人才。商业银行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其次,培养人才。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修和轮岗,使得相关员工更扎实掌握中间业务理论知识、更充分了解金融市场环境和产品,从而促进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营销工作。最后,留住人才。商业银行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重视如何留住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晋升机制、分配股权、人文关怀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总结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具有同质性,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服务收费管理的不断规范化与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缺乏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首先应加强对中间业务产品研发销售策略的研究,建立起长期稳健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规范定价制度,提供质价相符的银行服务,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收益能力。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商业银行应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内部人才的培养,建立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严控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以确保健康稳健的经营。
参考文献
[1]赵建斌,原伟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研究[J].区域经济研究,2015,01:40-44.
[2]罗英.利率市场化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5,15:238-239.
[3]孔康杰,叶仕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6:87:90.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2
(一)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项目分析
1、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原因:一是牡丹灵通卡业务发展迅速,共实现收入万元;二是个人异地手续费收入万元。
2、代理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是实现基金业务收入万元,国债业务收入万元,两项较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万元,由其衍生的个人财险业务收入达万元,同时还实现代理推销寿险收入万元。
3、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下降万元。主要是灵通卡年费收入万元统计在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
4、信息咨询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的万元翻了两番。
5、电子银行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一是交易量增加,全年共办理电子银行业务万笔,交易金额高达亿元;二是启用了城区烟草访销直联系统,交易量达万元,实现中间收入万元;三是先后与渭南供电局和渭南电信局签订网上收费站协议,为渭南市电信局开通了贵宾室业务。
6、其它中间业务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主要是房租收入达到万元,较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二)中间业务同业比较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比我行多万元。经调查了解该行的强项是银行卡业务收入,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多万元,占到其中间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二,主要是该行将灵通卡的年费收入及结算等收入均作为银行卡业务收入统计。同时,由于该行营业网点达多个,是我行营业网点的倍,且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具有个人结算业务的优势。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比我行多万元。经调查了解该行中间业务收入优势项目:一是含网点撤销手续费收入的其他业务收入达到万元;二是境内担保业务收入达到万元;三是个人借记卡业务收入达到万元。
xx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在同业中位居第,是我行的分之。
二、2006年我行中间业务发展潜力
1、以“银保通”为突破口,实现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一是以银保通业务为突破,将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的营销工作与网点有效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培训、研讨、考核、通报等形式,促进代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在营销中杜绝诱导性宣传,维护我行信誉,使代理保险业务不断规范化,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2、以国债、基金业务为主线,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一是以营销国债、基金为主线,寻求优质客户;二是将基金代销工作的重点放到续存期业务上,使基金成为丰富理财产品、挖掘优质客户的重要渠道,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3、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一是稳步提高ATM自助机具运行效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用卡环境;二是积极推广牡丹灵通卡、e时代卡、商联卡、理财金账户卡,增加银行卡业务手续费收入,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4、做好代发工资业务,对代发工资业务手续费实行强制收费。2005年底我行代发工资户,按每笔元标准全年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一是积极营销效益好、代发额高的单位,作为目标客户;二是对签署的协议进行整理;三是专人负责检查代发工资手续费入账情况,杜绝任意减免及跑冒漏现象。
5、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黄金质押贷款进行个人理财。2006年例证实现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理财收入万元。
6、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除继续做好收费站业务和烟草访销代收款业务外,邮电费、电费、水费统一使用网上收费站办理,2005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7、做好公司客户的理财工作,贷款客户收取—万元的理财费用,贴现客户收取—万元的理财费用,2006年力争实现收入万元。
8、以房屋租赁费为基础促进其它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确保实现其它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三、2006年中间业务发展重点
(一)找准切入点抢占个人金融中间业务市场。
以全面推广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项目为切入点,加快个人金融产品的整合和营销,积极抢占个人金融中间业务市场,不断提高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
1、以新产品研发为重点,着力推广和拓展已成熟个人金融业务产品,包括“出国留学贷款”、“银保通”、“理财金账户”、“银证通”、“汇款直通车”、“代理保险”、“代理基金销售”、“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资账户权利质押贷款”等业务品种。
2、以理财示范中心项目推广为契机,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在xx项目推广的基础上,重点建成xx、xxx、xxx、xxx等x个理财示范中心,带动理财网点试点推广工作,争取全年理财金账户新增户,以之带动个人结算业务收入、个人汇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提高。
3、积极开拓营销成本低、收益高的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业务,提高银证通交易量。全年代理保险目标为万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代理销售
基金万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银证通交易量亿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4、积极开展“灵通卡e卡”的发卡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灵通卡万张发卡任务。充分发挥灵通卡一卡多能特点及在办理本、异地结算、代理收付费、消费、ATM存取、转帐、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的优势,增加有效发卡。同时,积极发展特约商户,扩展灵通卡的使用领域,提高灵通卡的使用效率。
5、全面发挥个人客户经理作用,大力宣传、营销我行的个人结算业务优势,重点营销以“汇款直通车”为主的个人结算业务,进一步提高个人汇兑业务收入在个人结算业务中的占比,按照新颁布的个人服务价格规定,全面推广有偿服务。
6、积极利用我行的信用优势,开发适合个人需求的产品,发展衍生业务,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代理业务的力度,大力开展代收电话、手机费、代收水费、天然气费劳动竞赛活动。
7、加快银保通业务的测试、验证和营销工作,向广大投资人积极推介银保通优势,争取使银保通业务在2005年全面开办,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开办新的个贷产品,发展个贷衍生业务,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8、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依托,稳妥开展代理个人财险业务。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我行的网点优势,积极开办代理推销寿险、记账式国债等业务,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多渠道增加收入。
(二)全力打造结算业务竞争力
为进一步促进会计结算中间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树立结算优质产品品牌意识,坚持市场占有与市场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拓展会计结算中间业务市场。
1、充分利用NOVA系统为产品创新提供的强大技术平台,加大结算产品的创新整合力度,深入研究包括集本外币资金汇划清算、综合收付款、综合账户管理、多样化信息服务等内容的金融产品,采取定期上门回访沟通以及组织研讨会的形式,密切与企业集团、行业系统的合作关系,巩固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
2、深入推进现金管理品牌战略,积极为大型集团企业、系统管理机构、金融同业等提供高附加值的资金结算、清算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投资、避险工具,开展各种账户管理服务。认真作好有关业务的现金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等工作,积极推动现金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建立和维护工商银行现金管理品牌,把市场先机切实转化为市场优势。
3、大力推广“支票直通车”。“支票直通车”产品主要的目标客户是物流批发、大型零售企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的市场营销方案和营销策略,落实目标客户,力争使目标客户均安装我行的“pOS支票”,并逐步提高交易量。
4、全面开通“即时通”业务。全面开放通存功能,提高客户异地收款能力,在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的技术手段后,逐步向客户开放。充分利用即时通产品及综合服务优势,完善对客户的收付款业务流程,协助其优化财务管理,并将即时通与集团二级账户相结合,使集团公司实现对异地分公司的集中收、付款,分户核算监督等,以满足大客户的特殊需求。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结算服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行的开户数量、结算量和中间业务收入均超过%,是我行十分重要的客户群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结算服务特点,创新结算产品,重点做好对客户的资金网络结算和现金管理服务。
6、积极调整代理签发汇票方式,重点发展移存资金式银行汇票代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代签行,在代理方式上进行调整,力争以移存资金式取代客户式,以此增加代理业务收入。
7、代保管业务在确保保管箱年内达到%以上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各类质押票据保管、股权证保管、黄金保管等代保管业务,力争全年实现代保管业务收入万元。
8、加强对账户管理与服务收费的管理。实现账户管理与服务收费项目一是对公开户、账户信息变更、查询账户明细;二是账户、密码挂失;三是补制回单、对账单;四是印鉴变更、挂失。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力争使其成为会计结算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点。
(三)大力拓展公司客户中间业务市场
加强对公司客户市场的调研分析,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大力拓展公司客户中间业务市场。
1、大力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选择几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风险和信贷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快速反应,为债务重组、破产核销等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资产评估等综合服务,通过让利清收、承债兼并、打包处置、风险代理、银司合作、银政合作、诉讼了断等方式大力拓展公司中间业务市场。
2、大力拓展票据业务市场,加大对一些规模和现金流量较大的生产流通企业票据营销力度,紧紧抓住票据业务较多的优质客户,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此来促进中间业务收入的稳步提高。
3、全面开办代理业务,推行代理业务的有偿收费。重点抓好中石油上门收款、代理基金买卖业务、“债市通”业务。利用一些闲置资金较多的企业,向其宣传“债市通”等新业务,并实行组合营销。
4、依托我行网点、客户和信贷资源优势,扩大银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我行先后与几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要把信贷营销和代理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紧密
结合起来,择优分配网点资源,择优代理需求量大的适销险种,积极发展新的保险代理业务。
5、做好基金代理业务,努力增加基金代销额。在中国证券市场和基金业大力发展的今天,基金的推出,迎合了投资者的多重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以推动基金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6、加大对信息服务的营销力度。大力为优质客户办理信息资询、资信调查,委托等服务,特别是要做好非融资类人民币保函业务的营销推广工作,力争信息服务业务收入有一个大的突破。凡贷款前期调查、报表审计、贷款意向书、承诺函的出具、资信评价、资产评估、抵押担保、工本费支出、贷款全过程管理均收取一定的费用。
(四)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营销力度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制和有效的营销管理机制,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营销力度。
1、加大信用卡市场拓展力度,将组合营销观念的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建立能对持卡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高效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设立营销经理,负责本区域信用卡的全过程营销,把工作的重点从原来争取客户转变为及时与持卡人进行双向沟通,找准客户满意与追求利润之间的平衡点,保持和扩大客户群,实现银行卡业务利润的最大化。
2、准确定位产品,丰富产品功能,增强客户维系能力。部门要加强联系,整体联动,互相配合,将信用卡的营销融入个金、公司、房地产等业务之中,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实现我行效益最大化。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对银行卡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在传递支付和扩张信用上多做文章,努力塑造牡丹卡产品特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出目标客户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定制化服务,锁定目标客户,集中精力完善银行卡专业化的市场服务,让持卡人真正体会到我行的关怀和牡丹卡的价值所在,增强对持卡人的维系能力。
3、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尤其是电力、电信、保险、旅游、烟草、商贸等行业及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会员机构、社会团体进行量体裁衣,推出不同类型的缴费卡、保费卡、积分卡、会员卡等多样性、个性化的信用卡,使信用卡更好地发挥其方便、灵活、安全的作用。
4、积极拓展特约商户领域,不断改善和优化用卡环境。一是加强特约商户的营销工作,针对公务用卡单位特点,重点加强对宾馆饭店、餐饮娱乐、办公用品批发等行业的营销,保证各支行所在地的主要宾馆、饭店、商场安装我行pOS机具。二是加强特约商户的管理工作,对一些大型、重点商户特约商户进行定期走访,增进银企感情,沟通业务联系。三是加大对特约商户的培训、辅导力度,不断规范其受理银行卡业务水平。四是对特约商户使用的机具和凭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根据情况进行再培训和辅导。
(五)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为依托,积极拓展收费站、贵宾室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
1、加大电话银行的营销力度。2006年要全面停止前台查询业务,全面推广电话银行业务。临柜人员要做好宣传营销,重点发展一些离我行营业网点较远的行政单位、中、小型私营企业。
2、加大收费站业务工作力度。通过开通供电局收费站、电信收费站发展更多的缴费客户,同时加大对有收费项目企业客户的收费站营销工作。
3、认真做好贵宾室业务的营销。以大集团、系统、企业作为业务营销重点目标,基本实现为辖区所有大客户开通贵宾室业务。
4、大力营销“金融@家”个人网上银行。2006年要确保完成户个人证书客户、注册个人网银行客户户,交易量较年翻一番。
5、激活网上银行睡眠户,开展代签发银行汇票业务。要进一步加大对客户的回访和售后服务工作,提高客户使用率,增加交易量。同时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逐渐开通代签发银行汇票业务,通过代理行业务带动同业存款上升。
6、切实做好烟草公司电子化访销货款的电子结算推广工作。根据签订电子化访销系统实时扣收货款合作协议,要尽快将此项工作全面铺开,并进一步向上阵延伸,使烟草销售电子结算成为增加我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亮点。
(六)在全面拓展住房信贷业务市场的同时,实现住房金融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
1、牢固树立住房金融业务精品品牌,巩固市场份额。一是坚持市场占有与市场开发观念并重,积极采取创造市场、培育市场的策略,在防范风险特别是防止“假按揭”的前提下实现营销突破。二是采取走出去学习借鉴或者研讨会方式,寻找适合住房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路子,推进我行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因地制宜的合作,进一步丰富我行住房金融业务代理业务品种,提升合作层次。三是注重对住房金融市场的调研、开发和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收入来源。四是在加快新产品发展的同时,要面向同业市场提供精品式的服务,以促进新产品推介效果,增加业务收入。
2、以创新促发展,加快住房金融业务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我行住房金融产品齐全的优势,加大对新产品的推介力度,继续做好个人住房加按揭、转按揭、二手房贷款的市场推广工作。
(七)大力拓展代理及其他中间业务市场。
我行代理业务品种多、业务面广,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据着最大的份额, 且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全行要以代收“四费”为突破口,大力拓展代理及其他中间业务市场。
1、做好居民水费、电费、天
然气费、固定电话费、移动、联通、铁通通讯公司话费等业务的代收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办代收国税、地税业务。
2、充分利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实施,积极做好代发工资收费的宣传,增强客户的服务收费意识。各行2006年开始逐步对代发工资实行收费,每个行都必须实现代发工资收费零的突破。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转变观念,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间业务收入对全行的贡献度也将不断加大。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和盈利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树立收费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顺应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大力开拓市场,把中间业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中间业务委员会在组织、开发、推广、指导、管理全辖中间业务新品种、新项目的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把中间业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一要加快产品创新,缩短开发时间,彻底改变我行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的“需求早、开发早、推出晚”的现象。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一要准确预测市场,科学选择品种。二要在策略上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确定宣传方式,创意新颖,包装精美,运用高科技手段,积极路演推介。三要加大对我行新推出的具有市场垄断性的各种新业务和代理业务的营销宣传,引导广大客户使用实时清算系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证通、储蓄全国通存通兑等先进的服务手段,在一些大的营业网点设立大堂经理进行专门营销和指导,增强客户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手段的认知和认同。迅速增加业务交易量,提高市场占比。第四,对照新的收费标准(市场调节价部分),大力开展填补空白活动,把有条件开展的业务迅速开展起来。对已经开展起来的业务也要重新梳理,从中发现开展不充分且有巨大潜力的业务品种,尽快推广普及。第五,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中间业务品种有投资银行、个人理财、代理财险、寿险、账销案存、代发工资等,要认真研究评估这些业务大规模开展的可行性,力争将适宜发展的项目培育成为本行中间业务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品种创新和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引导需求,并以此推动全行中间业务服务功能和品种结构的转型,争抢市场先机,以不断培育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来实现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可持续增长。从战略上对全行中间业务发展方向和产品布局进行规划,掌握中间业务竞争主动权,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发展模式转变,防止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过缓增长,陷入低水平“增长困境”。
(四)强化中间业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要始终坚持“业务拓展、内控先行”的原则,全面清理中间业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空白点,清除中间业务内控管理的盲点,使中间业务的拓展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建立中间业务日常专业检查制度,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认真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中间业务关联风险管理,提高对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大对中间业务收支活动的稽核力度,对收入不入账、少收、不收、漏收、欠收或账内挂账等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五)进一步完善适应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设立专项奖励金,对中间业务收入超出上年末基数部分按一个比例奖励。二是将中间业务收入计划列入指令性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者年薪收入按照20%比例挂钩。三是将代理寿险视同个人存款任务进行考核。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对策
一、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比较
(一)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结算、结售汇等。筹资功能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业务。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而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小,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通常,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国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效益较差2004年上半年,位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的中国银行集团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5.5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9%。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50.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12.6%。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42.5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14%。西方商业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据FITCH银行评级公开网站数据,美国大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9.67%,小银行为22.29%;新加坡银行为36.9%;香港银行为28.9%;花旗银行为50.4%;JP摩根银行为66.0%。
(三)经营观念与管理的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没有将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而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存贷款业务的“派生业务”。一些基层商业银行对开办中间业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等业务的发展上,许多中间业务开发的初衷,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变成了免费“附加服务”,使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很低,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相比之下,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并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适应了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减轻了资本金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带来了稳定的高额收入,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竞争力,因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四)技术、服务手段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一)中间业务系统管理的创新
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涉及的许多部门用的银行和商业的交叉点上,所以必须创新中介业务的创新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的中间业务创新的管理体系,以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特别地:1、应该实现中间业务的整合与资产负债管理整体功能商业使用的优势。2、应按各种中间业务和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内在联系,将所有的权限管理功能的中间业务的银行分别对各种相关专业部门承担。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时,要坚持“获利能力、流动性、安全性”原理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且还必须树立讲中间业务相当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经营观念,必须有强烈的竞争和盈利的概念,就会渐渐没有推开在商品化的商业业务。
(三)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
根据国内外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以下两方面:1、代收代付业务。代收代付是代理业务的主要创新点,但由于缺少一体化,许多公司缺乏规模、类型、数量少、单笔金额,并给出了相应的凭证成本、人工成本较高。因此,所有的商业银行可以合作进行的“检查”,提高系统收集和付费的效率和效益。2、咨询业务。咨询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相关的国民经济,企业的市场、国际金融和货币信贷、管理机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信息的观点站在中间人,为客户做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决定建立一种面向服务的商业银行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峨峰:《商业银行定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正刚:中美银行绩效比较及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0(7)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篇4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我国中间业务的品种以及收入总额都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增加, 银行中间业务的输入比重也处于迅速上升的趋势。在2014年, 我国工商银行新兴业务快速成长, 成为利润增长的新动力。银行卡发卡量超过6亿张, 消费额7.5万亿元, 领先同业。其中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 跻身全球前三大信用卡发卡行之列。私人银行客户数达到4万户, 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6%。
然而,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业务的内容、发达程度以及服务技术和设施方面。就业务内容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中间业务还常停留在只提供服务而不提供资金的阶段, 并且类似于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个人财务顾问、外汇期货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能够提供智力型服务的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还比较少见。在业务发达程度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总体发展水平都较低, 而且取得的效益还不是非常可观。在服务设施方面, 我国缺少先进的自助服务系统, 客户信息服务系统也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机遇, 目前已经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就会随之进入收费时代。商业银行如果在这次机遇之下对中间业务进行大力度的发展, 就能够得到新的一个银行利润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考核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受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的影响还比较深, 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没有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时常常将中间业务放在从属的地位, 而将经营重点放在负债以及提高资产质量的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很少进行中间业务部的单独设立, 从而使得中间业务缺少统一合理的业务规划以及协调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人员配备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具有的自主性都较差, 不同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工作协调, 没有很好的进行整体功效的发挥。目前商业银行常常为了追求短期业绩而将中间业务当做挣揽客户的手段, 使得较多的中间业务都成为了银行的无偿服务。也有一些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的考核时忽略职员的业务工作量, 效益兑现难以实现, 就会导致银行职员产生中间业务干或不干都一样的想法, 使得职员缺少办理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二) 法律方面不完善, 不确定风险较多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 因此对于中间业务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并且, 由于受我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客户常常对商业银行推出的中间业务产品不予认同,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出现客户群匮乏的情况。并且我国群众普遍还不算十分富裕, 能够用来进行中间业务的资金还较为有限;其次不同银行推出的中间业务品种不一, 大多数客户对一些中间业务的了解程度都较为不足, 使得客户不敢轻易办理中间业务;还有的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中间业务的风险程度比较高, 会使得客户退避三舍。并且由于中间业务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就会导致市场竞争秩序较为杂乱的情况, 会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市场不确定以及传统、道德方面的风险, 这些风险都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解决措施
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进行一定的改善, 目前正在推进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步伐。
(一) 建立对中间业务的监督机制, 并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制度
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收费的情况下, 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要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避免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价格战, 这样才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使中间业务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考核时应当放弃业务量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要将开展中间业务所获得的直接受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 这样才能调动商业银行职员对中间业务种类进行选择性开发的积极性, 能够更好的提高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率。
要提高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 实行利率市场化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将利率的决定权转交给各个金融机构, 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以及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来调整自己的利率水平。因此, 实行利率市场化能够增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自主经营、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银行的中间业务范围, 增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能力。
(二) 要解决发展中间业务具有不确定风险的问题, 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银行应当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态度
商业银行应当转变其传统观念, 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切实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对于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从而将银行的经营重点放到发展中间业务上来。要建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 对中间业务采用切实可行的发展实施方案, 使得中间业务能够更加稳妥的进行下去。
要降低中间业务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还可以采取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使得存款人的利益受到保障, 能够增强人们对商业银行的信任, 使人们愿意将钱花费在中间业务上。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要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竞争就需要尽快做到与国际银行业进行接轨, 要实现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要确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将中间业务作为一项主要的业务来对待, 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高度重视。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也应当尽快地的转变发展观念, 使得经营战略能够更加深入发展, 采用有效的措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
要在银行内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中间业务的经营情况较为松散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改善作用, 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相对应的建立起财务管理体系, 使得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的良好局面。
要处理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以及资产负债业务之间的关系。在银行业务发展时既要重视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也要重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这两者应当时刻处于共同发展且相互促进的关系。还应当处理好商业银行中劳动密集以及知识密集型业务之间的关系。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并且收益不够明显的因素就包括我国银行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发展较为不足, 要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就应当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发展。
要加快银行电子化方面的建设。金融电子化技术也是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种依托, 是使得金融业务处理能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加强中间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对人力资源进行良好的开发利用。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目前已经成为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做出更高的重视, 要在银行内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并且加快银行在技术、设施方面的建设, 这样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才能够顺利的持续发展下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 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来。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不断扩大经营范围, 这也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将中间业务作为今后的主营业务方向, 以求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俐, 丁玲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4, (4) .
[2][美]哈维尔·弗雷克斯, [美]让·夏尔·罗歇著.微观银行学[M], 刘锡良等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 .
[3]钱燕霞等.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应稳中求进[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
[4]崔敬东.银行服务渠道多元化环境下的客户应为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8) .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5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目前,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高的约6%一8%,低的不足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一)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观念、机制、人才均不适应
1.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多数商业银行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占领信贷市场,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甚至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不惜倒贴、不计价格、不计成本,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2.商业银行在实施中间业务收费方面步调不一致。如有的商业银行倡导对信用卡收费,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些行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意,致使收费难以实施。又如代发工资业务数额较大,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商业银行间协商不一致而没有收费,只有个别地区的代发工资业务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钱由单位代交。结果表明,银行之间协商一致和对客户宣传到位,并没有发生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反使客户认识到银行收费可以接受。结果当然是所有的银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4.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
5.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开拓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
展。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但因人才缺乏,人员不到位,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
(二)从外部来看,市场环境不佳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统一。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和动力,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费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价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规范性,致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误解与纠纷时有发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该市物价局联合发文,为整治企业经营环境而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并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如工商、税务、财政、审计、司法、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电力、通信等部门和行业进行重点检查。但物价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把银行这样的企业纳入了重点检查对象。而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除了支付结算按政府指导价外,其余均按市场调节价执行,表现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协议。而物价局认为银行收费没有依据,要对银行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据反映,物价局要求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实行报批制,重新核定银行的收费标准。而工商部门认为商业银行各网点开办的收费业务在网点的营业执照上并未注明,属于超范围经营,如未注明代理保险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被罚款,有的商业银行正就此事与工商部门交涉。有些工商部门还认为银行为鼓励持卡消费对超过一定消费额进行奖励属于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手续费退费政策得不到很好地执行。按规定,代扣利息税中的2%作为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但有的税务部门不认真执行政策,退费不积极,银行与其多次协商无果,致使退费无限期搁置。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自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以来至2003年6月份,税务部门应返还该行全省代扣利息税手续费1592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协商,返还1153万元,还有439万元未收回来。而其总行要求代扣费用进大账,否则视为贪污、挪用,目前该行只能先用营业费用垫支。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客户付费意识不强。客户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应当的,吃惯了免费的午餐,一旦收费,客户抵触情绪很强,出现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如某行对借记卡试着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费,就使该行流失了一批客户;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较上月下降3.83亿元,其中,活期下降5.58亿元,原因主要是该行的总行要求从2003年 7月份开始对异地存款实行收费,致使那些使用此项业务较多的客户清户转行,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越来越小,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不未雨绸缪,竞争优势不多。爱立信南京公司转投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事件,无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震惊与思考。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转变“中间业务只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的观念,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真正将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
(二)规范中间业务收费。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办法》把收费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收费价格混乱的局面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走向规范,并将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但《办法》中的 20条基本都是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给中间业务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依据。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环境和政策导向;二是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应由协会牵头,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间业务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磋商,达成共识,对拖延、拒绝缴纳手续费的单位或变相要价的委托方,商业银行要协商一致,联合行动,让客户“待价而沽”、炒银行的现象不再发生,以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尽快将条块性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一切中间业务的有关事宜,制定发展目标、新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计划,开展中间业务统计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检查监督本系统全省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有的业务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
(六)加快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等于一身的特殊业务,因此,中间业务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员工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具有创新意识;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懂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既要懂人民币业务,又要懂外币业务;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懂市场营销;既要了解国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又要了解国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中间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培训现有员工,对自学成才或在培训中、在业务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决策层的领导也要尽快掌握关于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决策层的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平生。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2003,(3)。
[2]陈旭。WTO与外汇中间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浅论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定位 篇6
关键词:中间业务;收入结构;融资途径;利率风险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很少动用自身资产,以中介人或代理人身份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一、中间业务发展的微观经济机理研究
WTO后的过渡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综合经营效益,降低银行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商业信誉,展示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点来源,但如果这项业务占比过高,集中度过高,势必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包括(1)流动性风险。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资产业务一般需要控制在负债业务的75%以内,并要求保持期限上的对称,但如果银行对存贷款业务有绝对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不可能按照上述原则经营,而是超负荷运行。(2)资产风险。作为资产运用的绝对业务,贷款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业务。如果银行出于提高贷款利息收入的过分要求(由于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势必降低贷款条件、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提高贷款利息收入,而造成的负作用则是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损失增加。
中间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获得了资本消耗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信用风险、有稳定现金流来源的银行收入。而且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盈利性的特点,因为其没有直接成本,或直接成本相对较小。贷款直接成本是资金成本,包括存款利率成本、拆借利率成本等,而中间业务由于不利用自有资金、也不必举债,只是利用本身已有的网络、人员、信用为客户服务收取费用的一项业务。由于中间业务没有直接成本,因此,其创利能力远远强于一般存贷款业务。
2增强商业银行竞争能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励。哪家银行能在更多的领域内和更大程度上快捷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金融需要,客户就会主动和自愿地选择哪家银行,哪家银行就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业务和收入,哪农银行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客户,业务就会相对萎缩。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地增加服务的内容和种类,通过提供各种中间业务来拓展服务的范围,才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取得优势。所以必须在加快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适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新的服务手段,不断扩大银行的业务领域和完善银行的服务功能。
二、中间业务发展的中观经济机理研究
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证、保、信托的严格分业经营,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分业经营方面有所松动,但仍是分业管理的模式,中间业务的开拓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
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早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
三、中间业务发展的宏观经济机理研究
1应对融资途径的多元化
随着金融市场、信息技术、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在监管法规变革、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融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原先必须依赖银行的客户,可以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采用大规模证券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银行不再是经济活动中惟一的融资中介。金融竞争日益激烈,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加快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银行提供的金融资产比例不断下降,传统银行融资市场日渐狭小,也从另一个角度上加强了银行扩充业务范围、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主动随着金融环境变化调整业务内涵的愿望,促进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2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
中间业务的开展,也同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的规避利率风险。对利息收入的过分依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行准则,因为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由此导致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
存贷款收入就是存贷款利差收入,因此,利率发生波动,也必然导致利差收入的波动。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逐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目前年利差一般只有3个百分点左右。利差的缩小,使得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空间缩小。再加上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资本约束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中国股改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已经改变了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辅助手段的观念,认识到中间业务资本占用少、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收入多元化等特点,并正逐步将其作为利润增长点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关于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定位的建议
针对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关于其开展中间业务的方向及定位:
1提升金融创新能力,设计新业务品种
应根据企业所处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区域,分别推出不同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不仅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客户群体收入实际情况,也能满足客户对中间业务品种的不同需求。特别是通过加快其银行电子化的建设,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中间业务软硬件环境的全面提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还包括银行职能相关的委托贷款、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及能产生更高收益的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
2构建规范、完整的中间业务科学管理体系
刍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7
首先, 中间业务创新不足, 层次较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 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陈旧, 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创新不够, 虽然汇兑结算业务一直在办, 但一般都是无偿性服务或只收少许手续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单一, 范围也很狭窄, 只有二百多种, 且大多数仅局限在结算、汇兑、代理收付、咨询、承诺、管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盈利能力也不高的业务上, 发展空间限制多、批报程序复杂。而为大公司充当财务、投资顾问、信息咨询、资产评估、租赁、各类担保贷款、投标承诺、证券、个人理财业务这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兴业务开展的较少, 高收益且具有避险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也只是刚刚起步, 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其次, 国内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价格竞争非理性化。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 银行之间联合较少, 因相互竞争的缘故, 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建设大多各自为政, 投入较大不说使用效益也不高, 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中间业务本是商业银行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性业务, 由于目前法规不健全、收费标准多头制定、标准不统一, 从实际情况看, 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抢占市场或其他原因, 大打价格战, 偏离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 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甚至有的盲目降低价格, 如在一些代理竞标中, 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利用这点不但不交纳代理费, 还向代理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造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量与收入不成比例。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的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
再次, 金融体制及金融环境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业至今实行分业经营, 不像外国银行的“金融百货超市”可以混业经营, 不可以同时开办有关证券、保险的业务, 商业银行不能开展这些业务, 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无法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有限资源, 无法降低风险, 实现规模效益提高收益率。此外,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有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期阶段, 人们信用观念较差, 加之信用制度尚不健全, 对这方面的法律法制保障也不完善, 随意违规、无理拒付、拖欠和逃废债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导致银行需承担较高的信用风险, 收益效果低于同等风险的资产业务, 从而制约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限制了商业银行对新兴中间业务的扩大和开展。
最后, 专业人才匹配不足, 缺乏技术与人才支持。新兴的中间业务在国外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经济收益也很可观。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 人力资本高度密集, 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涉及领域广泛, 包括经济、金融、贸易、市场、税收、财会、法律、科技、工程技术、资产管理等方面。并且它的正常运作基本上以先进的电子化设备为基础。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不仅要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还要精通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系统金融专业知识, 更要通晓各种金融商品、投资工具和各种理财投资策略。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 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不仅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 也懂得如何运用电子化设备, 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之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这种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匹配不足势必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 也与创新新兴中间业务的需求差距较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 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 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 传统中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存贷业务的利息收入, 但是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一直很被动, 发放贷款业务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是较大的。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来比, 中间业务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未被全面、深入开发的领域, 可以算是一个新的利润来源点, 所以如承兑、银行卡、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咨询顾问业务、外汇买卖等中间业务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2、中间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委托事项等各类金融服务, 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与传统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 银行并非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 而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由于中间业务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 商业银行原则上不垫付资金,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既能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提供风险抵御能力, 也能从中获取手续费, 增加银行的利润, 因此中间业务具有风险低、成本低、收益大的优势。而且中间业务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 是凝结了商业银行信誉的金融商品, 除了增加银行的收入外, 还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是适应国内外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银行业将日益开放, 外资银行将纷至沓来。中间业务在国外已有了较长的发展期, 无论是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服务水平、便捷的结算手段、完备的业务品种还是与跨国公司之间的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外商业银行对之已运用的驾轻就熟, 近十几年来其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快, 日本、英国、美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 中间业务也成为其经营优势。因此,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能否在中间业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系到能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国外对比分析
由于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 并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 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窄、品种单一。而相比之下,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 尤其是各国为了满足客户各种需求, 大多均已打破分业经营限制实行混业经营, 外资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 并且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 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 来源广泛, 分布均匀, 而且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小, 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诸多不同金融需求。如2002年3月发生的“南京爱立信事件”当时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没有中间业务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 由于在新兴中间业务方面的弱势才导致爱立信公司转投能提供此业务的外资银行, 从而相应减少了对中资银行的贷款需求。而从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来看, 近年来, 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但是中间业务的收入却提高很慢。中国商业银行要创造1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需要1.02万元的业务量来支撑。而一些发达国家却是中国商业银行平均每元业务量收入的26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 而西方商业银行有的甚至高达40%, 呈快速上升趋势。在技术服务方面,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在加大建设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 但仍然存在银行系统运行缓慢, 银行服务效率低下, 大量排队等候, 银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与发达国家来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客户不必排队等候, 可以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金融服务。在经营理念和管理上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 宣传不够, 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只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存贷款业务的辅助业务, 对中间业务的认识, 也仅仅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来吸引客户拉动存贷等业务的发展上, 不仅使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很低, 而且还浪费银行资源和成本, 相比之下, 在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迅速扩张中间业务。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新品种的开发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这也为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需改变旧的经营和管理理念, 树立市场观念, 提高认识, 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加快中间业务新品种的开发。银行应当突破原有代收、代付业务范围, 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信息咨询、咨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资顾问、企业并购重组策划、担保鉴证、借款保函、备用信用证、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等高附加值服务。
2、加强中间业务率管理, 完善中间业务的合理定价模式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 往往会根据竞争者的定价来调整自身价格, 导致银行之间恶性竞争, 各自为了拉拢客户而盲目降价, 竞争的结果对每家商业银行都是无益的。因此商业银行需首先强化中间业务收费减免监控和分析, 建立客户综合价值贡献指标体系。通过客户在结算、资产、负债、投行等业务方面的价值贡献指标体系的分析, 确定合理的试用或费用返还等收费减免层次。其次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多头制定、标准不统一, 银行之间非理性价格竞争的情况, 银监会可以负责制定一套商业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 各商业银行均严格执行。最后商业银行也应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 吸引客户不一定要采用降价的手段, 良好的服务也是很重要的。银行可以通过在现有中间业务产品上, 创新服务产品, 追加价值而不增加成本;或者在保持现有中间业务的产品价值基础上降低成本, 以此来提高市场认同度及产品的盈利性。以差别化服务规避不合理的价格竞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加强银证保合作, 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对银行中间业务的主体、内容、进出、运作等作出详尽而全面的规定, 以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保驾护航。监管机构需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监管, 使中间业务规范、有序发展。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应加强在银证转账业务、货币市场领域、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投资基金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如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和客户资源经营保险产品, 扩大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
4、加大科技投入, 注重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银行系统网络的科技投入和建设, 降低经营成本, 加强虚拟网络经营模式, 完善家庭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 拓展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强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以满足创新和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需求, 提高中间业务的开发、竞争能力, 凝集自身在同业竞争中中间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宜等: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机械出版社, 2004.
[2]邓世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篇8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坚持把国际的基本经验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要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以优良的服务为宗旨, 以高效益、低风险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方面, 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 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增强竞争能力为重点;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 以培养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金融衍生业务为主, 以发展高效益、低风险的中间业务为重点。
为实现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目标, 必须采取以下的战略举措:
1. 更新观念, 调整经营战略。
要转变观念, 实施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两手抓的经营理念。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功能提出的新要求, 是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要缩短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在发展中间业务上下功夫。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到关系银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把它作为决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对待, 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保证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
2. 加大金融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 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 加强金融创新, 开发服务项目, 增加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服务品种, 加大攻关力度, 在中间业务领域内创造市场特色。抓住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 充分发挥银行的技术优势, 为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抓住企业改制、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机会, 大力开展财务咨询顾问、资产评估业务, 参与企业改制, 建立起新型的银企关系;抓住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机会, 积极开展各种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等业务。
尽快建立起全行高度集中、覆盖所有业务、具有完备的管理系统功能的电子化网络体系, 实现中间业务的规范化、自动化和网络化。要在信息大集中的同时, 着手建立全辖区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尽快实现资金汇划系统的改造, 以提高资金汇划速度;加强支付系统和投资理财服务的技术手段和功能,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积极与保险、证券等行业部门联系, 加速银行快车、银券通等业务系统的互联, 尽早实现银行卡与储蓄、消费信贷系统的沟通, 整合银行卡的各项功能, 同时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开办“金融超市”, 为客户提供多品种的金融化服务, 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市场的反馈情况, 不断丰富和改进产品的内容。
3. 加大科技投入,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中间业务投入, 实现中间业务的电子化。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能力, 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税收、法律、资金管理等广泛的领域, 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求、把握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因此必须注重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业务培训、加强交流学习、建立人才库、公开招聘选拔等一系列措施,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培养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扩展咨询、评估、审计等方面的业务, 重点开办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
4. 建立中间业务统一管理部门, 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一规划和指导。
要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发展中间业务, 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 合理收费, 公平竞争, 健全机构, 强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运作机制和考核体系, 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 管理较为复杂, 要保证中间业务稳定有效发展, 可以考虑建立中间业务指导委员会, 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一规划, 负责指导、组织、协商、管理、经营中间业务及新产品开发。
二、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应重点拓展的中间业务
1. 银行卡。
银行卡是中间业务中发展最快的品种, 大力发展银行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重点。商业银行应广泛与航空公司、证券公司、酒店、商场合作, 采取联合发卡的形式, 拓展银行卡的发卡渠道, 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银行卡的自身建设, 完善银行卡的各种查询、转账、代收代付、消费的功能, 方便客户办理各项业务, 提高银行卡的使用效率。
2. 财务顾问。
为公司充当财务顾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管理顾问等, 与优质客户开展深层次合作。主要业务有:帮助公司改善财务状况, 通过财务分析, 找出问题, 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协助公司安排股票或长期债券的募集, 参与公司并购或重组, 对大型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包括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 寻求最佳筹资方案。
3. 银证银保业务。
我国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银证银保业务具有较大潜力。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沟通, 探讨业务的进一步合作,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 国际结算。
大力发展国际结算, 是商业银行当前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要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开放型企业、三资企业的支持力度, 提高授信比例, 支持国际结算的发展。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通过充当投资顾问、财务顾问与开展深层次合作, 针对优质客户开拓收益较高的代理业务。
5. 金融衍生业务。
中央银行已同意开办外汇金融衍生业务。为改变外汇业务被动的局面, 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发外汇业务的金融衍生品, 包括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
6. 银行咨询。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9
一、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伴随着同期的世界金融创新浪潮而来, 具有十分鲜明的金融创新的特征。因此, 西方理论界对中间业务的研究主要是结合金融创新理论, 对中间业务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一批经济学家陆续从不同角度提出各具特色的金融创新理沦。其中, 凯思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1980)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1970)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1981) , 以及诺斯等制度学派理论 (1979) 是其中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流派。
1、凯思提出了规避型金融创新理
所谓”规避创新”, 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凯恩认为, 现实中, 政府为了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宏观局面, 制定了各种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 从而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各种约束。但经济主体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为此, 会有意识地寻找绕开政府管制的方法和手段来对政府的各种限制做出反应, 从而产生了规避创新。
2、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西尔柏发现, 一般的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的金融公司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最高。由此他得出结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 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 (约束) 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即“约束诱导”。
3、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创新:第一, 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 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第二, 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 改善金融服务。反之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以诺斯等为代表, 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和因果关系的制度变革。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西方理论界进行了精炼, 提出了一个“TRICK”模型, 较好地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动因进行了概括。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 由于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 无论品种规模还是经济效益等都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研究以及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研究等。
1、中间业务的概念及分类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7月4日发布施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 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2年4月22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其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 将其分为九大类。有很多学者对中间业务的概念进行了论述, 其中高长法的定义比较全面。高长法下的定义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的基础上, 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 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金, 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 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 又有机地融为一体, 互相促进。
2、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研究
陈俊彦、李康梅、黄英帼、江东灿、王艳芳等都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有过论述。总结起来, 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有:是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加入WTO后商业银行抵御外资银行冲击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需要, 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增强银行资金流动性、分散业务风险;可以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发挥联动效应;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要求。
3、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张田海、高择 (2003)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研究, 认为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着业务量小、品种单一、知识含量低、盈利能力差、客户资源混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并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银行的经营理念、运作机制和技术, 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方法、操作规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谢启标从经营范围和品种、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服务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对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做了详细的比较。李少鹏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拓展过于追求形式、隐性风险大;中间业务发展背离了价格准则;银行部门之间不协调、缺乏合力;中间业务品种开发不够系统;投入成本太高。
刘巧艳 (2004) 认为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着市场雷同、无市场细分,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重效益等问题。并认为根本原因是银行的管理制度一、经营理念、技术手段的落后, 以及从业人员的缺乏和市场开拓的乏力。此外, 一些得到普遍认同的制约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还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以及各地政府的行政干预等。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业绩考核上仍然偏重传统业务也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继繁和胡振兵 (2002) 认为, 银行供给面存在的人才、技术和营销等约束条件构成了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郑振东和胡美军 (2001) 则提出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影响。郭红珍、张卉 (200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认为我国近几年的高利差及中间业务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是商业银行没有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原因, 刘文敏、吕志伟、王卫东、阮峰等都有过论述, 归纳起来, 原因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把中间业务视为银行资产负债的派生业务, 没有从经营战略上给中间业务以合理定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问题;收费偏低且缺乏统一标准挫伤了中间业务发展的积极性;投入不足难以形成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软硬件的支撑条件;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高级人才。
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障碍, 刘昌明、吕军、赵精兵、郭洪哲、金兆玲、鲁国强、蔡天任、谢启标、吕志伟等学者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总结起来, 其主要对策建议有:第一, 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 把发展中间业务摆到战略位置。高长法提出商业银行应增强三大意识:忧患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在金融创新上, 金兆玲提出了将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组合营销创新以及将中间业务产品之间进行组合创新的观点。谢启标则从微观层面分析, 认为近期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发展代理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第二, 加强经营管理。谢启标指出商业银行要设置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奖惩分明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 健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协调和发挥商业银行的整体功能。王玉军提出了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健全操作系统及组织规则。
注重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 推行多层次、全方位、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刘宝丽对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策略做了重点研究。她具体分析了商业银行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如市场细分策略、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新产品定价、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性定价) 和产品周期营销策略。认为在不同阶段, 商业银行应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李晋丽论述了商业银行应采取的三种差别经营策略, 即差别客户经营策略、差别业务经营策略、采取差别投入经营策略。
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监管和风险防范力度。尽管中间业务的吸引力在于它能有效规避风险, 但其具有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外汇风险等, 也需要高度关注。余保福提出了统一中间业务会计制度标准, 规范中间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统一的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体系, 加强清算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建设等政策主张。许崇正、刘雪梅则建立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测控模型。王英娜指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体系;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加强中间业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等政策主张。
切实落实中间业务收费问题, 并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高晓晨从宏观环境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出发, 认为中间业务收费不能只是在纸上争论, 已经是势在必行。涂永红、李向科从银行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各商业银行的不同的市场战略, 依据微观经济学的定价原理, 在充分考虑银企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的定价策略及基本模型。阮峰指出商业银行应认真进行中间业务成本核算, 制定科学的定价策略和业务发展战略,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调整现有中间业务产品结构, 把收费服务集中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产品上。
加大投入培养专业人才, 完善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软硬件支持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快商业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既要立足于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 又要大胆引进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 构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条件。
总体来讲, 学者普遍意识到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但许多研究只是关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表象, 并就事论事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缺少更深入的解释和剖析, 而且对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进行模型化分析的研究文章也不是很多。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一定理沦基础和许多建设性的建议。笔者认为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是一项与经济形势结合紧密的新课题,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宏观的经济形势和微观的各个银行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对策。
摘要:20世纪70年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始发展迅猛。现在国外的理论比较成熟和完善, 国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只有正确认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结合中国特有国情进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马勇: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J].经济前沿, 2003 (6) .
[2]熊鹏、王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新思考[J].深圳金融, 2005 (10) .
[3]陈胡青、张朗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必要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Z1) .
[4]朱春玲:大力拓展银行中间业务, 提升整体综合竞争能力[N].经济日报, 2005-09-13.
[5]张韶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与发展前景[N].金融时报, 2005-11-07.
[6]张信琼: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十策[J].银行家, 2006 (6) .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发展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技术、信息、网络、资金以及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它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发展中间业务能使银行在节约资财、降低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收入, 强化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 提升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目前,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中间业务的水平已成为评价银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一、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已成为银行业拓展生存空间的焦点。近几年,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很快, 收入呈现两位数、三位数增长。2006年, 工商银行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为163.44亿元, 增长55%;建设银行增长了60.5%;民生银行手续费总收入增长148%, 手续费净收入则增长了176%。中间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 并将对银行总体业绩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 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在存贷款利差不断减少和资本监管不断加强的今天, 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对面临严峻挑战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 发展中间业务对调整业务结构、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利润渠道、提高盈利水平的需要。
中间业务有覆盖广泛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 政府、企业和公众金融需求日新月异, 而这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中间业务中, 信用卡、国际结算、信用证等的手续费相当可观, 将成为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在中间业务活动中, 商业银行利用自身技术、信息、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 在满足政府、企业、公众需要的同时, 获得了低息稳定的收入。这些, 将在潜移默化中增加银行的资金实力。
2. 发展中间业务是改善经营机制、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需要。
现代商业银行已不再是简单的存贷款金融机构, 而是以获利为经营目标, 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 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而且是金融理论创新的具体表现。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 可以说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规范化程度。
中间业务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各个领域, 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 善于把握创新动向, 了解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发展中间业务及其创新产品,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银行观念, 改善经营机制,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快银行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 发展中间业务是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革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中间业务的拓展又推动着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企业的发展必然对银行产生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可以向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代客理财、信息咨询等高层次服务, 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二) 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紧迫性。
一是从国内看,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哪家银行能在更多的领域内和更大程度上快捷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金融需要, 客户就会主动地选择哪家银行, 哪家银行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否则, 就会失去客户, 业务就会萎缩, 利润就会下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以中间业务为依托,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 从而拓展银行业务领域和服务功能, 已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群,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面对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已迫在眉睫。二是从国际上看, 银行业的竞争不再是资产规模和资本价格的竞争, 而是服务的竞争、中间业务的竞争, 中间业务已成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焦点。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这些业务大都属于中间业务的范围, 是中外银行竞争的主战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不会在机构设置等方面同中资银行竞争, 而是会借助其技术、产品开发、定价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业务, 在高端城市争取高端用户。尤其是一些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中间业务, 更是他们竞争的重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扩大业务范围, 增加业务种类,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巩固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 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90年代, 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 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 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缓慢。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
(一) 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除中国银行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使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较高外, 其他几大银行所占比例均较小。有关数据显示, 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 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0%, 香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2%。2006年我国10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低于10%。最高的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不过14.3%和12.3%, 远低于国外商业银行的普通水平。
(二) 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 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 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而且品种少, 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服务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量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 不能满足新型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
(四) 缺乏高素质的中间业务管理营销人员。
中间业务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 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比如理财顾问应该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我国商业银行高素质中间业务管理营销人员严重缺乏, 对市场研究不深, 把握不准, 缺乏对市场和产品的深度开发。市场营销机制不全, 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
三、对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调整经营战略, 促进转变经营理念。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做好“四个转变”:即要在经营理念上, 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在经营目标上, 从传统的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模式上, 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策略上, 从低端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变。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 切实转变经营理念, 调整经营战略, 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 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 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 加快中间业务制度创新, 完善对中间业务的监管。
应借鉴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 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 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 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构建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
(三) 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要重视关系营销, 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 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关系, 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商业银行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服务, 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客户成为银行永久的合作伙伴。还要从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入手, 规范和优化金融产品, 不断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与需求的满足, 提升客户的价值, 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
还要根据中间业务主要面临的风险类别, 确定其风险控制点, 提高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对结算、代理类中间业务应重点控制操作性风险, 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制度性建设和操作的规范性管理;对融资性中间业务主要控制市场风险, 可以参照贷款业务的管理办法;对担保类中间业务主要控制企业信用风险, 可以运用保证金存款、抵押品和信用良好企业的保证来实行反担保;对服务类中间业务主要防范声誉风险,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及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素质。
国外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 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而国内商业银行中对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比较熟悉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稀缺, 高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瓶颈”。
因此, 亟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银行内部按公开选拔, 公平竞争的形式, 把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 并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的理论与实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系统培训, 以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还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金融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充实中间业务开发队伍, 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 促进高端人才的不断流入, 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在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 中间业务的水平已成为评价银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中间业务已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中资银行的战略转型中,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被提高到显著位置。所以, 面对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拓宽业务范围, 大力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 向客户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能力, 加快中间业务与国际接轨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忠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145-147.
[2]杨明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3]孙智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 (8) .
[4]张维平.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5) .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11
关键词:中间业务;外部环境;发展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中间业务经营范围狭小,不少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国际市场已有产品的模仿和改造,缺乏创造性思维和本土特征,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收费标准混乱,业务竞争无序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性业务。但由于目前法规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统一,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争夺客户,以揽存为目的,采取相互压价、提供优惠条件等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吸引客户,在银行之间形成了一种盲目竞争的态势。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长期以来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目前唯一能够遵循的只有2001年7月才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而且该规定仅是框架性的,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四)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管理构架不完善
随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中间业务已由单纯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的转化。其风险逐渐呈现出损失巨大、复杂性高、隱蔽性强等特点,中间业务的风险规避越来越不容忽视,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最突出的问题是风险监管机构的结构不合理。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策略
(一)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公平、高效竞争,引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健康地发展。中央银行在政策取向上,应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实行报备制或审批制。建议出台一批完整的中间业务法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来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使商业银行做到中间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应该不断探索现存制度下中间业务的最优发展模式,拓展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快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和措施,逐步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努力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成立综合型全能银行来规避制度上的缺陷,涉足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领域,与证券、保险共用网点设备,提高经营效率。
3.构筑功能性创新监管模式
商业银行进行不正当竞争,对中间业务少收费或不收费的行为,势必对整个竞争环境造成损害,并且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遵守市场规则,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首先要规范中间业务定价,合理收费。要坚持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原则,坚持统一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要制定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的权利,积极发挥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协商制定中间业务的费率标准。
(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
1.明确商业银行自身定位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之一就是中间业务市场的争夺。面对新的形势,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认清自身“服务”的定位,从战略的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主营业务来抓,应当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人才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争取中间业务发展的市场优势;增强效益意识,把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2.明确中间业务市场定位
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考虑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分析发展前景,根据内在条件和外在需求分层次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分别制定近、中、远期策略。
短期应注重传统中间业务和风险较小的创新中间业务,如金融咨询、代理业务、担保、保管及其它业务,把他们培育成能打开市场赢得效益的拳头产品;中期定位可逐步向以实现收益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拓展,如金融验证、金融评估、资产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拍卖行等;长期可着重向以期货、期权为主的金融衍生产品开拓,并推动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
3.建立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模型
单项中间业务产品的收入R由销售量Q和销售价格p决定,用公式表示为:R=pQ(式1)。中间业务产品成本C由固定成本FC和变动成本VC组成,即:C=FC+VC(式2)。单项中间业务产品利润为收入R减去成本C,表示如下:∏=R-C(式3)。其中,FC是某个常数,VC=vQ,v为平均单位变动成本,为已知;Q是某单项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量。根据条件四,销售量与价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Q=a-bP(式4)。其中,a,b为己知数且均大于0,p表示中间业务产品销售价格,Q表示一定价格水平下某单项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量。式1、2、4带入式3得:∏=-bp2+(a+by)p-F-av(式5)。单项中间业务产品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其对价格的一阶导数为0,即:(式6)。由式6,单项中间业务产品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P*=(bv+a)/2b(式7)。
4.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机制
对中间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内控体系加以规范是对中间业务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防范;要完善各类中间业务管理层次结构,根据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措施来防范各类风险;要建立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婉.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J].才智,2009,(20).
[2]杨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篇12
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 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 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 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 通常实行有偿服务。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 又能为商业银行吸引更多顾客, 增加其经营利润。
以国外商业银行为例, 中间业务能为之带来巨大的收益, 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业。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40%~60%来自中间业务, 而瑞士银行60%、德意志银行70%的利润更是来自于中间业务。如今,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培养起经营中间业务的偏好, 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一直是他们经营的重点。但是, 随着市场和信用的发展, 一方面产生了对中间业务的巨大需求,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中间业务的大规模供给, 非金融机构涉足信贷领域、银行利率日渐走低, 导致银行急需新的金融工具来参与竞争, 这样一来才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了中间业务的飞速发展。
二、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总体而言,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品种较少。我国各银行中间业务占总收益的比重一般在1%~20%之间, 甚至更低。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 例如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费, 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十分有限;同时, 我国商业银行表面上中间业务品种很多, 但若进行归类, 会发现实际上很单一, 主要是一般性代理收付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以及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的业务, 而其他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有的基本没有开展。
通过归纳和研究, 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中间业务规模小且经营范围狭窄。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企业和居民对于中间业务还不是很了解, 目前还处在认识、适应的阶段, 因而业务量偏小,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 导致中间业务在银行利润中占比不高, 反观国外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已经占银行业务的重要地位, 为银行带来的收入极为可观。
其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少, 创新少。范围广泛、不断创新是中间业务的特点。而我国商业银行却因为种种原因, 没有把握这一特点, 中间业务品种单一, 技术含量低, 服务不到位, 中间业务往往是“附属产品”, 并没有进入银行的核心业务范围, 中间业务品种的单一也往往阻碍了其规模的扩大, 导致我们的发展脚步赶不上发达国家。
2.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发展中间业务, 必须以完备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依托, 离不开国家金融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在西方, 为了降低和控制风险,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在其整套的体系中, 对银行中间业务有详细和全面的规定。而在我国, 由于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起步较晚, 起点较低 (当时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结算业务) , 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已出台的一些法规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另外, 应针对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制定明确的收费管理办法, 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市场。
3. 缺乏进行创新的人才和鼓励创新的机制。
创新是中间业务的灵魂, 中间业务就是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的新需要。西方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之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从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 进行创新的动机无外乎是两条, 一是追求利润, 一是规避管制。所以, 西方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 必是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 充分考虑了它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各项市场条件的。而我国目前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能刺激金融创新的机制。另外,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 知识面宽, 进行金融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经营管理, 既懂货币市场业务又能融会贯通资本市场业务, 既能设计开发新产品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是我国创新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4. 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低, 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机构网点多、企事业单位在银行开户等硬件条件, 且停留在一般的服务项目, 如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保管业务等, 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
其次, 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充分, 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 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如许多银行的代理收费业务常常因为系统故障, 而使顾客不能及时缴费;网上银行也常常出现问题, 速度也十分有限。许多客户对此非常不满, 不仅影响了中间业务的推广, 还有可能导致顾客的流失。所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入了大量资金改进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 但同西方发达银行相比, 技术产出、资金投入仍有一定差距, 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效能性都有待提高。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硬件上的落后大大制约了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的能力。没有了基础设备的支持, 再新颖的金融工具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三、国有商业银行更好发展中间业务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想要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因此找出根源, 摆正位置, 明确发展方向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针对中间业务目前所遇到的发展障碍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 才能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1. 明确中间业务地位, 寻找多方位开拓渠道。
长期以来, 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 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一定偏差, 没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准确定位。经营重点一直都放在负债、资产规模的扩张及资产质量的提高上, 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商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一些基层商业银行仅仅把中间业务当作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拉动贷款的途径。许多中间业务的开发不是以赢利为目的, 而是作为吸引顾客, 争夺存款的一种手段, 变成了免费 (下转第201页) (上接第199页) 的附加服务, 使得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很低。这一点从银行业绩考核机制中也能看出, 长久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 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 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 对业绩考核影响不大, 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所以,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员工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刻不容缓。
其次, 应积极开拓寻找中间业务的创新性渠道。从这方面来说, 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 大力寻找创新的中间业务来源方式和渠道, 使得中间业务不仅仅是打造银行服务品牌的工具, 而是真正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的主要来源。
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改变陈旧观念, 重新认识中间业务的作用和地位, 把中间业务当作一个利润增长点来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 有效地加强和组织中间业务发展,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增加投入, 使基层行能更好地进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开拓。
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引导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中间业务作为近几年商业银行改革后所引进的创新型业务, 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品种的单一, 发展存在瓶颈, 最为重要的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使得中间业务往往处于“中间”的尴尬状态。
任何新型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引导, 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定义模糊, 发展不具规模的很大原因就是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引导和支持, 导致中间存在界限不明, 责任不清的状态, 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 把中间业务纳入正常运行轨道。
3. 利用多种手段培训和吸引创新性人才建设。
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来说, 掌握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复合人才是必不可缺的。对于中间业务来说, 是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崭新的渠道, 和传统的存贷业务有很大的区别, 没有深厚专业底蕴的人才作为业务的驱动者, 该项业务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商业银行应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储备机制, 全方位的做好吸纳人才的准备。同时, 在银行内部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 使得人才“愿意来, 留下来”, 只有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 才能真正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提升中间业务的层次和科技含量。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展至今, 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成果, 对于创新型业务, 商业银行似乎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中间业务仍然被放置在一个“陪衬”的角度, 甚至仅仅是银行服务的“附加产品”, 如何使得中间业务从“附加”转变为“核心”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全新课题。所以, 摆正中间业务的位置, 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内涵和核心组成部分刻不容缓。另一方面, 银行应该在技术革新方面投入力量, 使得目前的科技含量符合中间业务发展的程度, 从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越来越小, 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如果不未雨绸缪, 发掘新的利润源, 很难建立起竞争优势。
因此, 撇开政策因素不谈, 我国商业银行首先应尽快转变观念:在经营理念上, 实现从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在经营意识上, 把中间业务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营销策略上, 从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同时, 借着这次股改浪潮的东风, 推动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2].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分析.商业研究, 2006 (10)
[3].郭世勇.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8)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推荐阅读:
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08-17
银行中间业务09-02
工商银行中间业务08-21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11-07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分析07-3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09-2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06-1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06-13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07-30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研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