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业务

2024-07-10

银行同业业务(精选12篇)

银行同业业务 篇1

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各层级金融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客观变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一大变动特征就是同业业务的迅速增长, 尤其是在2010年后, 银行间同业业务更是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明显提高, 加强金融同业间的合作, 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已成为各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 同业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也随之暴露, 一定程度上对于宏观调控和金融体系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发展动向和对于其的审慎监管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一、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所谓商业银行同业业务, 简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同业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 在以往体现在资金的结算、拆借和存放, 因此, 同业业务初始存在的价值是调节银行之间的资金头寸以缓解临时流动性问题, 但随着该业务的发展, 现阶段的同业业务除了实现资金调节的用途外, 更多的是指多个金融机构通过某种特定的交易结构, 以达到向客户融资以及资产出表为目的的业务, 应该说, 同业业务特征的变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系列的经济金融客观环境的变化也造就了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环境和基础, 总体而言, 近年来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套利空间。二是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的经营的差异性催生了同业业务需求。三是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为同业业务提供了市场基础。但是, 笔者认为, 上述三点原因并不是近年来银行业同业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准确的说只能称为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而同业业务的“蓬勃”发展, 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银行业对信贷资产的渴望, 更直接的说是对各类考核压力导致对利润的极力渴求。前些年, 为确保国家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各金融机构由于信贷规模控制, 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其资产出表、表外融资腾挪信贷资产的需求强烈, 这一方面可以腾出更多的额度发放贷款, 另一方面还可缓解贷存比压力。同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贷款资产在计算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时, 风险权重为100%, 而同业业务的权重仅为20%~25%, 导致银行业变相通过同业业务为工商企业发放非标准化债权, 将本应占用工商企业额度转换为占用同业的额度。因此, 相较于贷款而言, 同业业务大规模减少风险资产占用, 有助于缓解巴塞尔协议对于商业银行资本的要求, 因此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放大资本杠杆, 获取单位资本下更多利润的动机非常强。

近年来, 同业业务发展品种层出不穷, 创新的形式花样不断翻新, 通过梳理, 以前银行业做过的和现在还在做的主流业务包括以下的几种:一是银信理财合作, 即商业银行负责筹集理财资金, 然后以单一委托人的身份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和经营。二是票据信托, 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的银行承兑票据, 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三是同业代付, 指一家银行代替另一家银行来兑现信用承诺。四是票据买入返售, 指银行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 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票据的活动。五是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 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 指的是买入返售方与资金需求方签订协议, 现在买入信托受益权, 同时在规定时间由资金需求方赎回的业务。六是同业应收账款投资, 同业应收账款投资同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有相似之处, 出资方银行将同业或自有资金通过信托计划投向非标资产, 与买入返售不同的是, 协议并未规定必须在到期前回购。七是委托定向投资, 是从同业拆借或存放资金入手、利用拆入资金形成的同业存单, 实现非标出表的目标。

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征和问题

经过对近年来同业业务发展历程的梳理, 银行业同业业务发展的创新存在以下的特征, 在发展过程中亦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 银行业同业业务具有监管套利特征

近年来, 银行业同业业务变化较大, 并且这种变化是行业性的, 目前, 同业部门已经从流动性补充部门演变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中心, 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同步增长且规模逐年上升, 从二线前台部门部门变为一线重要部门, 所从事的业务已由拆借、存放和票据等传统业务, 发展到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等类贷款融资业务, 业务品种的快速发展显示出同业业务始终处在目前创新的前沿, 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监管并呈现监管套利特征, 形成到监管套利到监管规范到再套利再规范的循环。

(二) 银行业同业发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

如前所述, 和传统的银行业同业业务相比, 国内银行业同业业务的业务品种发展较快, 品种较多, 且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 参与的机构更为广泛, 银行业同业合作机构已扩展至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子公司、私募等, 依附于业务链条上各家机构往往均在异地, 以便增加监管的成本, 同业业务发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正是基于此种业务特征, 同业业务的风险特征也正伴随着同业业务的急剧扩张发生着深刻变化, 相应的, 风险的复杂性、传染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增强趋势。同时, 由于交易链条的不断延伸, 参与银行往往需要与其他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外的诸多法律文件, 业务中涉及担保则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就会更加复杂, 操作风险明显上升。

(三) 银行业同业发展围绕资产出表开展, 部分业务具有会计处理不规范的特征

由于受到信贷规模、同业授信规模和风险资本硬约束的因素, 近些年来, 银行业的同业业务一直围绕表外融资和资产出表展开, 以腾挪出更多的空间开展资产业务, 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不论是表外融资也好还是资产出表也好, 部分业务品种从设计上看并未出现问题, 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会计处理上的不规范, 因为针对资产出表而言, 一家银行实现了出表, 另一家银行必须进表以实现平衡。比如:在委托投资业务中, 正常的模式应该是委托行把资金以同业存放形式存入受托行, 受托行开具存单, 委托行再将存单质押给受托行, 受托行用自由资金投向委托行制定的资产项目, 在此情况下, 委托行实际上出具融资性保函, 会计科目应计入涉及融资性保函或投资类的科目, 并计提全额风险资本, 而受托行业务发放的贷款必须入表并占用信贷额度, 但由于有担保, 风险资本可不计提, 这种情况下, 等于是委托行占用了受托行的信贷额度, 但实际的做法是, 受托行并不会真的使用自己的资金来投资委托行的项目, 而是直接利用委托行的存款进行投资, 在具体的处理上, 委托行只计入同业存款科目, 而向监管隐匿投资的实质, 而受托行则依据委托投资的协议, 并不将资产做入表处理。会计记账的不规范必然导致报表信息的不准确, 使得该类业务透明度下降, 统计数据失真。

(四) 银行业同业业务扰动宏观调控效果

近年国内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增长有相当部分是得益于旨在规避监管政策的所谓“通道业务”。在“通道业务”中实际资金需求方的信用风险一般不由提供通道服务的金融机构承担, 而往往是由实际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承担。实际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通道”可以将信贷资产和投资资产、表内和表外科目相互转换, 从而达到调节监管指标的目的, 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监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 通过“通道业务”获得资金的客户大多为平台和房地产企业, 这显而易见的影响了国家有关信贷政策, 同时容易导致政府和监管层对银行业运行情况产生误判和采取不当策略, 形成恶性循环, 同业资金融通带来的大量派生存款也成为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 银行业同业业务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商业银行同业资金融通业务具有单笔资金数额大、波动性强的特点。不少银行为了赚取更高收益, 大量依靠短期同业负债资金滚动对接长期资产, 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使得流动性风险激增, 同时, 同业业务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使得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以及局部风险事件通过同业链条扩散的可能性显著上升, 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出现叠加放大的效果。

四、建议

(一) 加强对银行同业风险经营和创新的引导

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方面, 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动力和能力, 面对可观的利润回报和投入产出比, 其他银行也纷纷参与其中,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很多同业创新存在模式上的瑕疵, 而较多银行业仍积极参与, 体现了银行业在利益的诱导下, 集体对于风险的淡漠。同时, 商业银行要发展, 离不开创新, 但金融创新一定要符合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政策导向, 符合相关会计计量原则并充分披露, 因此, 监管部门应通过各种措施, 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经营和金融创新的引导, 使银行业金融创新能够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二) 适度进行杠杆叠加, 信用风险关系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合理的错配和杠杆运用是金融机构增加利润的必要手段, 但是过度的杠杆叠加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健度大打折扣。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挤泡沫、去杠杆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 也会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合作金融机构乃至整个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流动性收紧、监管治理同业业务措施等引起的银行间资金成本上行、银行融资规模缩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传导, 商业银行面临的整体信用风险很可能上升, 需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同业业务中债务人信用风险实质由自己承担的业务, 无论业务形式如何, 商业银行都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债务人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和集中度管理, 审慎筛选客户、适当分散风险并做好资金投放后的管理工作。

(三) 规范发展银行业同业创新业务

要正确认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在我国, 金融创新和总是先于监管制度的建立, 这时普遍的规律,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通过主动寻求创新, 为自身在市场赢得了发展, 对于监管者而言, 不能用行政的思维刻意割裂市场, 刻意限制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之间, 我们必须强调规范发展, 如果金融创新符合这点, 则鼓励推动, 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条件, 如果金融创新异化, 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体系稳定, 则要积极推动监管不断完善, 规范创新业务发展, 同时积极关注政策出台后金融机构的动向, 了解业务新的变化。

银行同业业务 篇2

代理业务

一、功能定义

代理业务是指工商银行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身的经营职能和先进的电脑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有关业务。主要包括代理签发银行汇票、代理兑付银行汇票、代理汇兑业务、代理跨行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代理信托计划资金收付等业务。

二、产品简介

1.代理签发银行汇票:

代理行与工商银行签订《代理签发银行汇票业务协议》后,即可代理签发工商银行汇票,客户可持该汇票到工商银行营业网点进行兑付,以满足客户利用银行汇票进行资金结算的需要。为保证代理签发银行汇票业务的顺利进行,工商银行将提供为代理行业务所需的票据及专用机具,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辅导。代理行应在工商银行开立移存汇票资金账户,按双方商定的费率、以约定付费方式向被代理行支付手续费。

2.代理兑付银行汇票:

具有签发银行汇票资格的银行同业可以委托我行代理兑付以本行名义签发的银行汇票,实现延伸营业网点。我行将向委托行提供汇票密押机、编制密押的操作手册和密押管理办法。委托行应在工商银行营业机构开立兑付汇票资金账户、并于签发银行汇票的当日至迟次日,向工商银行移存与签发银行汇票金额相等的资金,通过授权工商银行借记备付金账户的方式支付代理手续费。对委托行签发的银行汇票,工商银行按支付结算制度规定审核无误后,承担无条件见票即付的责任。

3.代理汇兑业务:

我行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汇兑代理业务。被代理行在工商银行营业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存入足够资金后,我行将根据被代理行的需求,利用先进的资金汇划清算系统处理相关业务。普通汇划业务采取批量处理方式,可实现系统内资金24小时内到账;加急业务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加快资金汇划速度,确保客户资金2小时到账。

4.代理跨行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

我行为贴现行与承兑行不在同一地区,且贴现行在承兑行所在地无分支机构的银行同业提供代理跨行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业务。贴现行可委托当地工商银行机构代为向承兑行查询银行承兑汇票信息,可有效提高跨行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速度。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都可申请办理。

五、解决方案

1.代理签发银行汇票:

银行同业与工商银行签订《代理签发银行汇票业务协议》后,根据客户的申请,按照支付结算制度的规定签发工商银行的银行汇票,将签发的银行汇票资金向工商银行办理移存,并按照协议中规定的费率和约定的付费方式向工商银行支付代理结算业务手续费。工商银行作为委托方对银行同业签发的银行汇票视同系统内出票,按照规定审核兑付。

2.代理兑付银行汇票:

(1)手工分散方式:被代理行各地分支机构选择当地一家工商银行机构作为代理清算行,手工移存汇票资金和汇票登记簿,工商银行各代理付款行解付被代理行银行汇票后,通过代理清算行与出票行进行资金清算。

(2)集中清算模式:被代理行只选择一个工商银行通汇机构作为代理清算行,并通过专用系统与代理清算行交换业务信息,工商银行各代理付款行解付被代理行银行汇票后均通过该代理清算行与出票行进行清算。

(3)在受理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的会员行签发的银行汇票后,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进行资金清算;如工商银行代理付款行处于未投产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地区,或现代化支付系统出现故障时,各代理付款行可按照相应的应急操作规程通过工商银行自身实时清算系统进行清算。

(4)代理区域性银行汇票资金清算:出票行签发的在特定区域内流通的各行见票即付的银行汇票,在被包括工商银行以外的代理付款行解付后,如当地无出票行分支机构,工商银行代理出票行与代理付款行进行资金清算。

3.代理汇兑业务:

(1)同业存款账户清算方式:各被代理行在工商银行开立专用的同业存款账户,用于清算其客户通过工商银行汇出、汇入款项。

(2)手工指令方式:被代理行及客户通过手工传递纸质或磁盘等介质的交易指令发起业务。

(3)“银银通”方式:被代理行与当地工商银行分支机构之间通过专用系统交换业务信息并清算资金。

(4)主机直连方式:被代理行总部与工商银行总行之间通过专用系统连接,以“一点接入、集中清算”的方式交换业务信息及进行资金清算。

(5)代理第三方支付:客户在工商银行开立账户,授权工商银行根据另一家银行的指令对其账户资金进行支付。

(6)代理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方式:工商银行作为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代理无法以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

4.代理跨行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

工商银行受贴现行委托,代为向承兑行查询银行承兑汇票信息,并将结果告知贴现行。

六、特点和优势

与其他银行提供的代理服务相比,中国工商银行结合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社会信誉,庞大的经营网络以及快捷的结算系统,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乡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国内银行代理行业务

一、功能定义

我行遵循平等诚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国内中资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并在国际业务、国内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二、产品简介

我行与国内中资银行的代理行业务往来主要包括:代理业务、信用证业务、担保类业务、结算类业务以及融资类业务等。为控制业务风险,建立代理行关系的银行可以在信用等级评定与授信的前提下,选择业务种类确定业务规模。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并与我行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同业。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并与我行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同业可申请与我行建立代理行关系。

五、解决方案

我行同中资银行的往来信函经各行有权签字人签字后,即正式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交换有关控制文件及SWIFT密押,并通知各自的分支机构。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六、特点和优势

截至2007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与国内73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在融资业务、代理业务、网上银行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与其他银行相比,工商银行具有更加丰富的与同业合作的经验。

外汇业务

一、功能定义

外汇业务市工商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主要包括代理外汇资金清算和外汇资金业务等。

二、产品简介

1.代理外汇资金清算:

我行通过设在境外账户行的外币清算账户、SWIFT系统以及资金汇划系统为银行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外汇资金清算代理业务。我行通过客户在我行清算中心或所属分行开立的外币备用金账户,为客户提供汇出汇款与汇入汇款解付服务,代理客户进行多币种的外汇资金清算。我行为客户备付金账户中超过协议规定的最低存款部分支付利息,利率参照LIBOR的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的包括结构性存款在内的外汇资金管理业务,增加客户提高资金收益水平的途径。

2.外汇资金业务:

通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特别是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组合,工商银行可以协助银行同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工商银行外汇资金业务品种主要包括代客外汇买卖、代理结售汇业务、代客外汇理财和代客外汇风险管理。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都可申请办理。

五、解决方案

1.代理外汇资金清算: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清算银行,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本外币资金汇划与内部清算系统,目前工商银行已可以提供世界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清算服务。

2.外汇资金业务

(1)代客外汇买卖:为满足银行同业对不同币种即期或远期的支付需求,工商银行可接受银行同业委托办理即期或远期外汇买卖。即期交易将于成交日后两个工作日内进行交割,远期交易将于约定的将来特定时间(成交日后两个工作日以上)、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及汇率进行交割。工商银行可提供多币种的外汇买卖业务,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新加坡元、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加拿大元、新西兰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

(2)代理结售汇业务:作为国家外汇指定银行,工商银行可以为不具备业务资质的银行同业提供代理结售汇服务。工商银行每日公布的挂牌汇价中有14个外币币种可办理结、售汇业务。这些币种是:美元(USD)、港币(HKD)、日元(JPY)、欧元(EUR)、英镑(GBP)、瑞士法郎(CHF)、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加坡元(SGD)、丹麦克郎(DKK)、挪威克郎(NOK)、瑞典克郎(SEK)、澳门元(MOP)、新西兰元(NZD)。工商银行对外挂牌的外汇牌价包括五种标价,即:外汇中间价、外汇买入价(银行现汇结汇价)、外汇卖出价(银行现汇售汇价)、外汇现钞买入价(银行现钞结汇价)、外汇现钞卖出价(银行现钞售汇价)。

(3)代客外汇理财:工商银行代客外汇理财业务的主要工具是各类外汇结构性存款,即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将存款的最终收益与一个或多个金融产品的价格表现挂钩,以提供高于一般定期存款的利率。协议挂钩的金融产品可以是汇率、利率、股票、指数、商品及债券等等。

(4)代客外汇风险管理:工商银行代客外汇风险管理业务是根据银行同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特别是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组合,协助银行同业对预期收入结构以及债务结构进行调整,力求使未来现金流入与未来现金流出的币种、期限相匹配,防范因国内外经济环境及汇率、利率变化带来的外汇风险,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工商银行始终把实现国际化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将国际业务的发展置于全行发展的前沿位置。工商银行的国际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信誉、众多的境外机构和代理行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等优势。

融资人民币类业务

一、功能定义

融资业务是工商银行为了满足银行同业之间资金融通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债券交易、票据融通、信贷资产回购和法人账户透支等业务。

二、产品简介

1.同业拆借(同业借款):

总行直接或授权分支机构为具备同业拆借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以及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以信用为基础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总行或授权分支机构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合同后,在授信范围内向客户提供从隔夜拆借至120天区间范围的融资业务品种,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利率根据资金供求情况及一定期间的市场利率水平确定,资金清算以转账方式进行,拆借资金当日到账。

2.债券交易:

我行可以为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并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的银行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业务,债券回购期限最长可达365天。债券交易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对无法通过交易系统进行的债券交易也可通过书面合同形式进行。与商业银行进行的交易通过双方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进行清算,与其他交易对手通过其他转账方式进行资金清算。

3.票据融通:

我行为具有票据业务经营权的银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票据融资业务。银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可以用符合人民银行规定的已贴现票据与我行进行票据的转贴现交易,以融通资金。转贴现交易包括转买、转卖、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转买、转卖期限根据票面日期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的期限由交易双方以票据到期前2日为限协商确定。目前,我行主要通过设立在上海的票据营业部及其所属票据分部开展票据业务。

4.信贷资产回购:

我行可为具备信贷资产回购资格的银行同业提供信贷资产回购业务。银行同业根据双方签订的《信贷资产回购协议》,将其拥有的合法信贷资产的债权在约定期限内转让给工商银行获得短期融资,同时交纳一定的业务保证金,到期后银行同业承诺按约定利率向工商银行无条件偿还融资本金和支付利息以购回所转让信贷资产。工商银行办理信贷资产回购业务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同时回购期限不长于受让信贷资产最早的到期日。信贷资产回购业务的定价以半年期再贷款利率为基准,在充分考虑业务风险状况、市场利率水平等情况下由双方协商确定。

5.法人账户透支:

我行为具备法人账户透支资格的银行同业提供法人账户透支业务。我行授权经办机构根据银行同业的申请,双方签订《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机构法人账户透支协议》,银行同业向工商银行交纳透支承诺费,工商银行允许银行同业在结算资金账户存款不足支付时,直接透支获得资金融通。银行同业进行账户透支应用于弥补头寸不足或临时性资金周转需要,透支取得的资金不应用于长期投资、贷款及归还其他融资业务本息(如拆借、逆回购等)。工商银行将根据银行同业的整体情况与之协商核定最高透支限额,并允许循环使用。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并获得我行授信即可申请办理。

五、解决方案

1.同业拆借:

工商银行的同业拆借业务主要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银行同业与工商银行通过电子交易系统进行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并最后确认成交即可达成交易。交易系统打印的《成交通知单》是反映双方交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工商银行与银行同业根据成交单的内容,本着自主清算、自担风险的原则,通过双方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工商银行承诺向银行同业拆出的资金当日即可到账。

2.债券交易:

工商银行与银行同业的债券交易业务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进行,通过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并最后确认成交即可达成交易。交易系统打印的《成交通知单》是反映双方之间债券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双方根据成交单的内容,本着自主清算、自担风险的原则,通过债券登记系统办理债券交割,通过交易双方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3.票据转贴现:

票据转贴现包括票据的转买和转卖业务。票据转买是工商银行从银行同业买入已贴现、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业务,票据转卖是工商银行将已买入、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银行同业的业务。转买(转卖)期限根据票面日期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利息在办理转贴现交易同时扣除,一次完成所有交易手续,简单快捷。

4.信贷资产回购:

银行同业根据双方签订的《信贷资产回购协议》,将其拥有的合法信贷资产的债权在约定期限内转让给工商银行获得短期融资,同时交纳一定的业务保证金,到期后银行同业承诺按约定利率向工商银行无条件偿还融资本金和支付利息以购回所转让信贷资产。

图:信贷资产回购业务流程图

5.法人透支:

银行同业进行账户透支应用于弥补头寸不足或临时性资金周转需要,透支取得的资金不应用于长期投资、贷款及归还其他融资业务本息(如拆借、逆回购等)。工商银行将根据银行同业的整体情况与之协商核定最高透支限额,并允许循环使用。账户透支按日计算计息积数,透支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短期再贷款利率3.15%的基础上上浮10%--40%执行。

图:法人账户透支业务流程图

六、特点和优势

与其他国内银行相比,中国工商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社会信誉,丰富的银行同业合作经验以及业内领先的科技水平,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专业的融资业务。

网上银行业务

一、功能定义

网上银行业务是工商银行在其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下,开展的通过网络提供的具有国内最先进水平的金融服务。对于银行同业客户而言,主要包括网上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和网上集团理财业务。

二、产品简介

1.网上支付结算代理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金融e通道,为与我行开展代理签发银行汇票、代理兑付银行汇票以及代理异地资金汇划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合作的各类银行、信用社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支付结算代理业务。收付款业务可在工商银行系统内进行,也可跨行进行。

2.网上集团理财业务:

银行同业以及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借助我行网上银行提供的集团理财服务,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银行同业及金融机构客户都可申请办理。

五、解决方案

1.支付结算代理业务:

(1)网上代签银行汇票业务流程:工商银行网上代签银行汇票业务提供了汇票资金的移存信息录入、指令查询、汇票索押、汇票打印等功能。银行同业登录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后,录入签发汇票的信息,将汇票资金移存到工商银行,之后通过在线索押,下载汇票打印信息,利用工商银行提供的客户端工具软件打印汇票。

(2)网上代理汇兑业务流程:工商银行网上代理汇兑业务提供了汇兑凭证要素录入、指令查询功能。银行同业登录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后,按其客户提交的汇兑凭证逐笔输入付款指令信息并进行提交,不需通过银行之间票据交换即可迅速为其客户办理汇兑业务。收款行既可为工商银行,也可以是异地其他商业银行。

2.网上集团理财业务:

集团性客户申请企业网上银行服务后,系统将其总部开立在我行的账户作为主账户,将其分支机构在我行的账户作为子账户,相关客户总行、总公司可以通过我行的网上银行调拨其分支机构在工行开立账户资金、查询相关信息,实现内部财务监控、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六、特点和优势

工商银行结合自身结算网络和网上银行平台的双重优势,为银行同业提供网上代理签发银行汇票和网上集团理财业务等服务。与普通业务相比,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具有申办手续简单,内控风险低,业务处理快等特点和优势。

代理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业务

一、功能定义

代理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业务是指工商银行接受信托公司客户委托利用自身的经营职能与网络和先进的电脑技术手段,代理信托公司收取或支付信托计划资金。

二、产品简介

我行为信托公司代理收付信托计划资金,信托公司与我行签订《信托公司资金收付代理协议》后,可利用我行庞大的网络为其代理收付信托资金。

三、适用对象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信托公司客户。

四、申办条件

具备相应业务资格的信托公司都可申请办理。

五、解决方案

信托公司与工商银行签订《信托公司资金收付代理协议》后,根据客户的申请,按照代理信托计划收付业务办法的规定代理收取或支付信托计划资金,并按照协议中规定的费率和约定的付费方式向工商银行支付代理业务手续费。

六、特点和优势

银行同业业务 篇3

传统同业业务的功能定位以短期资金融通和闲置资金运用为主,其流动性管理的意义往往大于盈利性。但随着合作层级不断提升,依托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步衍生出更多新功能,表现为:一是期限转换和杠杆功能,如利用在货币市场和理财市场的交易便利和信用优势,滚动拆入短期资金,发放长期同业借款,套取期限利差;二是信用创造功能,如与信托、证券等机构构成组合渠道,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影子银行特征日益明显;三是监管套利功能,如借助投资类科目隐匿信贷规模,通过买入返售方式将企业债权转变为银行同业债权,减少资本占用。

同业业务演变暴露出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分业监管政策协调性不够,金融市场主体监管套利留有空间。由于行业监管约束更趋严格,商业银行通常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功能,通过结构调整等途径,将部分业务从监管要求高的市场转移到监管要求低的市场,寻求监管套利。因此,限制通道类资产管理业务,是防止同业业务监管套利的主要方向。但由于监管理念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资本约束、业务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监管标准宽严不一甚至差异较大,为商业银行不断拓展同业业务新通道留下空间。金融同业类似监管套利行为大量存在,反映出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合作协调不足,导致监管效果下降。

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缺失,易形成交叉性风险隐患。同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多个行业,横跨货币、资本、保险、理财、信贷多个金融市场。此类创新虽未使用国外衍生品复杂的数学估值模型,但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重复交易和拉长资产管理链条,二是缺乏跨市场金融监管机制。跨市场金融监管机制的缺位,使交易链条中的部分环节完全脱离监管视野,难以防控风险在不同机构和市场之间交叉传染,埋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同业业务透明度监管要求不严,风险揭示严重不足。目前,审慎监管偏重“指标控制”和“准入管理”,一些涉及同业业务的重要信息获取不足,制约了监管部门外部监督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外部监督看,同业代付和买入返售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大量信用风险资产脱离资本约束和拨备覆盖范围,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传统的核心监管指标失真。同时,同业业务替代并改变了传统的资金配置渠道,使监管部门难以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行跟踪监测,监管措施始终滞后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停留在堵漏和打补丁阶段。从内部控制看,以满足指标考核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商业银行管理层习惯“拿数据说话”,往往忽视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风控审核和法律审查恐流于形式。

金融创新的监管标准模糊,风险和收益难以匹配。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重新平衡和合理组合,达到规避和分散风险的作用。然而,以过桥融资为主的同业合作方式,对应基础资产大多不符合信贷政策和审慎监管要求。这类创新业务扭曲了风险收益匹配机制,使得“坏资产”在银行体系不断聚集。即便在短期内获取监管“溢价”,长期也难以平衡风险和收益。而且,随着业务交叉和产品复合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体系对同业资金和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的依赖程度加大,结构性的流动性紧张可能通过同业链条传导,演变为系统流动性危机。

人民银行缺乏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机制和手段,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有待提升。同业业务具有顺周期和跨市场特征,会加剧去杠杆化时期风险的传染性和波及面,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和传导途径,应当纳入金融稳定工作框架来监测和管理。信息获取和监督管理是支撑人民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两大支柱。从信息获取看,人民银行难以从微观审慎监管部门获取核心监管信息,直接信息收集主要来源于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信息获取不足,导致金融稳定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差。从监督管理看,现行监管体制将监督检查权分离到微观审慎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对影响系统性区域性金融稳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缺乏监督检查手段,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金融机构内控管理、经营动向和风险状况,履行法律赋予的维护金融稳定职责尚有困难。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发展同业业务。加强功能监管,弥补跨市场监管的缺失。关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基本功能,消除分业监管之间政策冲突,建立连续性、一致性和前瞻性的监管规则。一是协调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以功能监管维护系统金融稳定,以机构监管促进个体审慎经营;二是加强监管政策协调,统一监管标准,促进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防止监管套利;三是承担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职责,制定监管标准,加强风险审核,提高产品透明度。

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适时修订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客观反映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对货币供应量乃至广义流动性的影响。将类信贷创新业务纳入逆周期调控政策框架,调整同业资产的资本标准和拨备要求,改进存贷比指标的统计口径,通过监测表内外杠杆和跟踪短期批发融资市场变化,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促进同业业务规范发展。一方面,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对创新产品实行备案制,及时甄别各类创新活动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实质,规范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防止金融机构违规账务处理影响监管指标和统计指标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鼓励开展有价值的金融创新。创新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优化中长端市场利率形成机制;鼓励发展简单透明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非标准化债权”向“标准化债权”的转变。

云南省分行电子银行业务领跑同业 篇4

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自2000年8月开办电子银行业务以来, 始终把改革与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加快新型现代金融业务电子银行的发展。据资料显示, “十一五”期间 (2006年至2010年) , 全行电子银行业务从小到大, 不断快速发展, 在云南省造就了企业网上银行、95588电话银行、U盾、口令卡等多个行业第一, 持续引领云南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潮流。同时, 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 构筑起了由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构成的完善的电子化渠道服务体系;并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 实现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交易量连年翻番, 在云南省牢固树立并巩固了客户数量最多、市场占比最大、产品功能最丰富、效益最好的同业领先地位, “金融之家”的品牌深入人心。另外, 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同时, 还比较好地履行了倡导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 以2009年为例, 全行电子银行办理的业务就相当于替代了15000多个物理网点、15万个柜员的交易量, 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 还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更降低了大量能源消耗。

强监管下的银行同业业务 篇5

2017-9-19

过去几年,在净息差不断收窄、传统业务收入持续萎缩的背景下,同业业务成为银行业务扩张的主要方式,也是维持收入增长最为重要的动力。但同时,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和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部分同业业务在发展中异化为监管套利的重要手段,沦为金融乱

象的渊薮。

正因如此,今年以来的监管风暴主要指向便是同业业务领域。从短期来看,监管强化将限制部分同业业务的发展空间,降低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但就长远而言,监管强化将有助于同业业务回归本源,对推动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同业业务的演进与异化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是指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最初主要承担司库职能,是为商业银行之间平衡头寸而进行的短期资金拆借和划拨,主要作为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就我国的实践而言,198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各专业银行互相拆借资金,算是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滥觞。

随着业务逐步发展,同业交易对手方扩展至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租赁、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特殊目的实体,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等衍生出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各项创新业务,从原来的仅指商业银行之间所进行的同业业务,扩展为既包括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业务,也包括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及特殊目的实体)之

间所进行的业务。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划分,可将银行同业业务分为三大类:从资产角度,同业资产主要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及近来兴起的“应收款项投资”等科目;从负债角度看,同业负债主要体现在“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以及近年扩张迅速的“应付债券”(包括同业存单)科目;从中间业务角度看,包括代客外汇交易、基金和年金等托管、代理清算、代理开票、代开信用证、第三方存管、代理基金买卖、代理保险买卖、代理信托理财买卖、代理债券买卖、代理金融

机构发债,等等。

2002年以前,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资金拆借、回购、同业存放和存放同业等。2002年之后,债券市场快速发展,部分银行开始把债券结算代理作为同业业务重要发展方向,这一业务为银行作为债券结算委托人开拓了债券交易的空间。此后,同业业务进一步繁荣,信托、保险、证券、基金和财务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更深入的参与,为同业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成为银行提升的重要方向,这又推动了与保险、基金、证券以及信托等非银行机构在交叉销售方面的广泛合作,同业业务的中间业务逐步兴起。

与其他业务相比,同业业务市场化程度较高,且参与者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有关部门一直有意识地将其视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试验田”。2005年,人民银行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2013年,人民银行又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同业存单作为同业存款的替代与补充。作为探路先锋,银行同业业务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市场化利率与管制利率双轨并行的转型期,同业业务也很容易演变成监管套利的利器。

2010年之后,随着宏观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同业业务开始从单纯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衍生发展成为利用同业资金或理财资金,以扩大各种表内外同业资产。会计科目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同业票据转贴现、债券回购等,又扩展到诸如转贴现、信托受益权、信贷资产转让与回购、同业代付、买断式回购、票据对敲和应收款项

投资等,模式创新令人眼花缭乱。

在此过程中,同业业务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部分业务开始沦为纯粹的监管套利工具。2010年至2012年之间,随着信贷管理收紧,监管套利的主要目标在于绕开贷款规模管制(合意贷款规模)和存贷比指标。2013年之后,资金供求失衡状况逐步缓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监管套利的主要目标又变成减少资本占用,主要方式是通过拉长交易链条来转换资产形式(或调整会计科目),以降低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或实现出表,以此来降低资本、拨备计提等要求,或粉饰财务数据,等等。

过度套利的风险 同业套利业务的过度发展,引发了诸多金融乱象和潜在金融风险。

一是导致信用过度膨胀。同业业务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存贷款,表面上虽不直接影响信贷数量,但会对货币流通速度和信用总量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变化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的控制能力,容易导致信用总量的过度膨胀。

二是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低估。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其一,通过监管套利,大量银行信贷被转移出表外(或仍在表内,但转换成了同业投资)。由于这种转移在法律以及在实践操作上,都很难达到风险的完全隔离,这就意味着,有许多表外项目,银行不需要为其计提资本和拨备,但在风险曝露时,有可能由银行承担最终的责任;其二,经由同业套利业务的操作,部分信贷资金进入了原本被禁止的行业和领域。这些较高风险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其三,通过同业套利的操作,将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风险的信贷资产转移出表外,以掩盖真实的不良资产状况。等等。

三是加剧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通过金融同业融入资金,然后再投向收益较高但期限较长的资产(债券或非标资产),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加杠杆模式。在市场资金充裕、利率较低的环境下,银行可以通过滚转发行短期限的同业存单来维持这一交易结构,并获取利差收入。但如果市场资金面趋紧,融资利率快速上行,银行就面对两难选择:要么抛售资产,承担即期账面损失后完成去杠杆;要么继续持有资产,同时以更高的利率进行融资。后者会导致息差收入不断减少甚至为负,而且,如果在资产最后到期时,市场仍未改善,银行还会遭受本金的损失。不管哪种选择,随着市场资金趋紧,部分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都会显著上升,并对金融市场整体预期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监管强化的深远影响

针对同业套利业务,从2009年起,监管部门就开始密集出台规范同业业务的监管政策;到2013年的“8号文”和2014年的“127”号文,同业业务的监管体系已逐步成型。但由于银行业务扩张冲动较大以及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并未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以来,根据中央“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同业套利业务再次成为金融整治的重

点。

货币政策从量、价两端入手,价格上通过抬升利率水平来消除套利空间,推动金融机构逐步消解存量业务;数量上则用MPA考核来约束和控制增量。银行监管方面,则通过对各种套利行为进行全方位自查与清理,并加大处罚力度,直接抬高金融机构的违规成本,打压套利动机。经过近三个季度的整治,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

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8月末,银行表内同业业务持续收缩,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其中,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年初相比降幅达45%。表外同业业务(同业理财)累计减少2.2万亿元,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余额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0和90个

百分点。

从宏观数据上看,8月M2增速进一步回落至8.9%,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低增长态势,已接近实体经济(名义GDP)的增长水平,意味着同业往来引发的货币创造受到了明显抑制。

总体上看,强监管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同业套利业务而形成的金融空转和过度杠杆问题正在有序去除。就目前情况判断,这一进程已过半,对银行的短期冲击也在逐步减弱。但从中长期看,监管强化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方向影响深远,套利型业务空间显著缩小,但适应利率市场化和业务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同业业务,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对此我们有如下一些判断。

一是同业业务回归本源。同业业务本质上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传统存贷款业务因为市场敏感度低、流动性差,难以满足日益迫切的风险管理需要,金融机构必须要借助同业资产、负债的合理运用。从这点看,同业业务仍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此外,基于客户需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之间在产品创新、交叉销售等领域的合作,同样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是同业套利业务的发展空间显著缩小。强监管并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同业业务,而是要限制同业业务中涉及套利的那一部分。从目前看,在负债端过度使用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来加杠杆,而在资产端对接各种特殊目的实体(各类机构的通道),是套利交易的主要模式。随着监管强化对同业负债的约束(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和资产端对特殊目的实体投资的穿透,这部分业务的规模已出现明显萎缩。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似乎更关注监管对同业业务中的某一类工具(如同业存单)的限制和影响。但事实上,同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来自于这种渠道的资金规模是否合理(有无过度杠杆),以及获取这部分资金的目的(是用于套利交易还是用于流动性管理)。正因为此,我们认为,尽管套利业务规模会大幅萎缩,但某一类工具(如同业存单或特殊目的实体投资)的绝对规模并不一定会下降,尤其是同业存单,作为同业负债来源中透明度最高和流动性最好的一种工具,规模上仍有较大扩张空间。

银行同业业务 篇6

瞄准营销目标,强化激励促进。该行严格按照省分行票据业务三年赶超发展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措施,瞄准全年直贴6亿元、综合收益1500万元、同业占比第一的总体奋斗目标,强化激励促进作用发挥。在年初制定的市分行《2016年费用配置管理办法》中专列了票据奖励挂勾比例。要求辖属各一、二级支行切实加大票据营销工作力度,落实上级行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营销措施,落实鞭打慢牛。

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经营效益。该行正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票据业务面临的新常态,创新经营模式,按照省分行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持票生息经营模式,注重通过交易获利。上半年转贴买入37474万元,转贴卖出13856万元,交易获利达50.2万元。成功创新与总行票营部联动全面代理邵阳农商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转卖电子商业汇票13856万元,获利15.8万元,成为今年省内首单创新业务。

优化服务手段,强化精准营销。年初对全辖80户票据融资基本客户和21户新增票据客户的融资资格、经营资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全面调查,严格按照《邵阳分行票据客户准入资格审查实施细则》及上级行规定认真审查,确定了全辖的票据融资基本客户,再按属地原则,协同各支行深化优质服务,强化精准营销。一是通过对传统优质票据客户实行定期上门传授培训票据专业知识,以培训促营销。今年通过对湖南广信、邵纺织、广圆级源等中小型客户定期上门送教和理财营销,累计办理贴现10600多万元。二是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上半年营销小微企业29户,新增小微企业客户6户;累计办理小微企业贴现22349万元,占贴现总量的29.7%;全部为直贴,占直贴总额的78.3%。

注重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经营。该行按季制定风险排查方案,从票据融资业务合规性和票据融资业务管理要求入手,逐笔进行风险排查。今年六月,按照总行统一部暑,对辖内票据业务进行了全面排查,查风险隐患,堵违规漏洞。一查所有票据融资客户融资主体资格合法性、真实性。二查所有票据融资业务交易背景的真实、合法、有效。三查库存票据保管、交接、托收的规章制度落实。四查按月对票据贴现资金流向进行监测分析,看是否有贴现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出票人滚动签票等现象。五查客户贴现规模是否与企业经营规模匹配等等。确保票据融资业务又快又好地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假票率、不良率、资产损失率和发案率继续为“零”,确保经营安全年目标。

银行同业业务 篇7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规模迅速扩大和所占比例上升、主要业务结构为同业存放和买入返售等特征。从而造成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受到不利的影响, 阻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急需加大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管理, 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保证货币正常的有效实施。

二、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响货币政策的表现

(一) 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目前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 而同业业务的信贷作用机制并没有在央行的监管范围内, 造成央行降低了调控信贷渠道的作用力度。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 出现旺盛的资金需求情况, 于是同业业务对这一额外的信用创造功能进行充分的利用, 将央行监管范围之外的可贷资金投放到市场中, 于是导致过度扩张信用的问题产生, 若是同业业务某个信用链环节有危机产生, 那么商业银行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就会采取资金的囤积策略, 这时就会出现过度收缩信贷的情况, “钱荒”也会因此而产生。于是货币供应量与央行预期严重偏离, 对货币正常的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产生严重影响[1]。

(二) 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

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表现为降低其有效性, 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同业业务的发展会造成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被削弱, 在资金来源中同业负债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上升, 使准备金的缴存基数逐渐下降, 对同业业务进行利用, 银行可对存款规模进行灵活的调整, 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进行有效的缩小, 从而造成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的法定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削弱的现象。另外同业业务的资金融通功能, 促使金融机构减弱了依赖央行资金融通的程度。使再贴现政策、再贷款政策的有效性出现降低的问题[2]。

三、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响金融稳定的表现

(一) 造成金融系统的风险性增大

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下, 逐渐壮大了资本市场, 促进了我国同业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主要形式为银银合作, 银财、银保、银证等合作方式并存的情况。加大了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密切联系, 导致在不同的市场件和机构间迅速传染风险的局面发生, 极大的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关联度, 提升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增大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若是某个银行中有流动性风险产生, 那么整个银行间市场都会受到该风险的影响, 使得金融机构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 导致金融系统流动风险增大

期限错配是同业业务的主要盈利方式, 利用短期套长期的方法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业资产中具有较长的期限的资产形式是买入返售、拆出资金、存放同业。例如, 在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中, 买入返售票据通常有3个月左右的余期、信托受益权有9个月的余期。而与同业资产相比, 同业负债的期限要较短一些, 例如民生银行在2012年末的时候, 其大约有50%的同业负债剩余期限是1个月, 而同业拆入往往具有较短的期限, 如1年、6个月、3个月、7天、1天, 而且7天、1天期限较为集中。而所有金融机构的特征就是期限错配, 若是商业银行在获取拆借资金的时候不断的利用同业市场, 那么期限错配就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若是在收紧的货币政策下, 流动性风险则很容易发生, 甚至造成“钱荒”, 极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定性[3]。

(三) 对金融系统现有的监管效力产生了削弱作用

目前主要依靠资本充足率、贷款投向、信贷额度等实现对银行信贷增长的有效监管, 金融创新的一种方式就是银行的同业业务, 能够实现对金融机构内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 对各项监管指标等进行优化的目的, 但是却造成了较大的风险的出现。如在央行对银行过度扩张进行控制的时候, 对于商业银行的最高存贷比央行的规定为75%, 而且在相关商业银行法律中也对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可是银行同业业务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有被该规定所限制, 于是银行同业业务也不需要对存款准备金进行缴纳, 同时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有25%的风险权重, 与对一般企业100%的债权风险权重相比要低出很多。所以银行在放贷的时候会利用同业业务进行信贷资产的挪用, 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 不仅可以避免对信贷额度的占用, 还可以实现对存贷比约束的有效规避, 从而造成对现有监管效力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4]。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 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影响金融稳定的表现在于造成金融系统的风险性增大、导致金融系统流动风险增大等, 而影响货币政策的表现为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等, 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银行的持久发展, 应当加大对同业业务的管理, 促进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白雪, 牛锋.金融业务创新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J].西南金融, 2014, 09:46-49.

[2]董骏.基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24:119.

[3]于水.银行同业业务扩张动机、模式及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5, 05:25-29+84.

银行同业业务 篇8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平衡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流动性则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所谓流动性, 通常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资产或负债能否及时或迅速地进行变现, 二是指资产或负债能否以预期的价格进行变现。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而无法满足客户提取存款或贷款需求, 或者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一般来说, 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差, 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盈利性强, 如何在保证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提高收益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领域。

从国外代表性文献看, Diamond & Dybvig (1983) 对流动性风险最严重的状况“挤兑”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DD模型, 认为银行由于无法完全预测存款人的消费时机等原因而可能遭受流动性风险的威胁。Peters·Rose (2002) 通过流动性指标法、资金结构法和流动性缺口法三种方法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衡量, 提出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是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以及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Mariam Krausz和Raphael Frank (2007) 对流动性危机的引发模式和引发因素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从国内来看, 姚长辉 (1997)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确定性, 深层原因是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巴曙松、袁平、李辉雨 (2007)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认为微观主体行为、央行政策和金融市场环境都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影响。于坤 (2012)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的研究认为,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其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以及商业银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所造成。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同业业务也成为了与公司业务、私人业务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这一变化也给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在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也使得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单湘莉 (2013) 认为同业拆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这次流动性危机, 并从加强业务结构调整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的对策;林志华 (2013) 对我国同业业务扩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同业业务的扩张会干扰金融秩序, 使流动性风险聚集以及弱化宏观调控;徐寒飞、李清、杨坤 (2013) 分析了同业业务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影响, 认为同业业务创造了一种脆弱的流动性, 这种脆弱的流动性会使市场容易受到外部和内生冲击而重新产生流动性紧张局面,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价会增加, 促使资金利率中枢上移。

与现有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分析同业业务对银行及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同,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 从同业业务如何通过商业银行内部资产和负债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比较了我国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 最后从监管制度、引导同业业务标准化及完善业务期限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金融同业机构之间的同业往来。同业业务最初的主要内容就是资金融通, 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 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同业业务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种类多、范围广的业务范畴。现阶段的同业业务已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近几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迅速扩张, 表现出了增长速度快、合作范围广、品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已成为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具体而言,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比重大、增长快。从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 总体上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从2007年的11.65%增长至2012年的18.13%, 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从2007年15.41%增长至2012年的22.25%。至2012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占比如图1所示, 其中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和兴业银行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占比已超过30%, 且国有商业银行占比普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二, 范围广、种类多。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拓展除了过去传统的“银银合作”形式外, 同业业务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包括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等各类合作形式。对于不同的合作主体, 商业银行开展不同的合作业务,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同业业务最初在商业银行主要发挥融通资金、调剂头寸等传统的司库功能。近几年来, 商业银行大量配置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从市场中拆入资金也不光是因为自身流动性紧张, 还为了转拆给其他银行而赚取差价, 使同业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帮助商业银行增加盈利的工具。同业业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帮助商业银行在降低资本占用、增加利润、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途径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以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通常金额大, 期限短, 本身稳定性不强, 每个项目又包含了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和资金安排, 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年报计算得出)

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期限错配与利率波动, 其中,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与同业存放通过期限错配影响流动性风险, 而利率波动则是同业拆借资金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内部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在同业资产方面, 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的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买入金融资产并承诺到期再按照协议价格卖出的资产, 包括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和买入返售票据业务, 其标的资产包括票据、证券、贷款等等, 在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中占比较大 (图2) , 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 , 也是同业资产不稳定性的主要来源。

商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最基本的业务模式为:A银行需要向客户发放一笔贷款, 但由于信贷规模或指标限制无法完成时, 可以由信托公司成立一份单一信托计划, 由B银行出资认购该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并由信托公司向客户融出资金, A银行承诺到期回购并支付B银行一定的利息费用, 这笔业务就形成了B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如图4) 。经过这一过程, A银行将信贷资产转换成了信托资产, 有效的节约了信贷额度, 而B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化成了对银行的债权, 资产的风险权重由100%降低到25%甚至更低, 大幅降低了资金占用, 还能够赚取一定的利息费用。但由于商业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通常因资金占用期 限较长而被“锁死”, 而不少商业银行是以短期资金滚动买入的, 即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而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同业负债方面, 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都会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同业存放属于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 在期限、金额等方面基本没有选择权, 而同业存放通常期限很短, 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匹配难度较大, 且由于短期融资成本较低而长期投资收益较高, 很多商业银行用同业存放来对接长期资产, 如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或贷款等, 造成期限错配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

拆入资金则会由于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同业拆借利率特别是短期利率对市场变化很敏感, 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利率上升, 资金较宽松时利率下降。观察我国隔夜Shibor利率近五年的波动可以发现曾五次发生短期内利率大幅波动, 幅度最大的就是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这类波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影响很大, 一方面利率大幅上升说明市场中资金紧缺, 可能无法及时或足够的拆入资金; 另一方面若拆入资金则要面临很高的资金成本, 即无法以预期价格获得资金。

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项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同, 而不同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又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这样各银行流动性风险会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16家银行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的内部结构来看, 同业资产中, 除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外,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同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同业存放所占比重较大, 相对来说流动性风险有所降低;而同业负债中, 除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 同业存放均是各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的重要成分。由此看来, 对大多数银行而言, 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主要来自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期限错配。

(资料来源: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计算得出)

流动性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流动性指标分析以及流动性缺口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是通过流动比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定量的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而流动性缺口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期限下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大小来判断该期限下资产是否足够偿还负债。对于期限错配状 况通常是通过流动性敞口进行衡量, 从我国各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单独计算的结果看, 总缺口上, 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与中信银行4家为正, 其余11家商业银行为负, 即多数商业银行总体上同业资产是无法覆盖同业负债的,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负缺口很大, 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压力也较大。

从各期限下的缺口看,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缺口集中在即期偿还期限下, 除同业存放占比较小的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缺口为正外, 其余商业银行均为负, 且国有银行的负缺口达到数千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达数百亿元;三个月以内的期限下, 7家商业银行为正缺口, 9家为负缺口, 其中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负缺口最大 , 达到了一万多亿 , 此外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及光大银行也表现出较大的负缺口。从这一结果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由于期限错配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很大的。

随着期限的延长, 缺口为负的商业银行数量减少, 缺口也有所缩小。3个月至1年内缺口有7家银行为负, 1年至5年缺口5家银行为负, 5年以上缺口有5家银行为负, 且不少商业银行实际上在该期限下没有配置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

五、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同业业务之所以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青睐,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危机以来实体经济下滑, “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等因素给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巴塞尔协议III》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授信额度等指标的监管加强, 而对同业业务的限制相对较少, 使得商业银行纷纷转向发展同业业务, 在避开监管限制的同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甚至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完善监管体系, 构建同业业务监管指标

目前我国对于同业业务的规范制度还比较少。《商业银行法》中对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2012年我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必须遵循“三真实”原则, 即真实贸易背景、真实会计处理、真实受托支付。监管体系对同业业务发展缺乏及时应对, 需要对同业业务设立监管指标, 或调整现有指标的统计口径, 将同业业务纳入监管指标内, 如计算存贷比时将同业存款包含在内等。

(二) 引导同业业务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发展

同业业务灵活多变的操作流程和会计处理, 使得监管机构难以把握到实质性风险。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 引导同业业务向标准化发展。我国自2005年3月首次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宣布暂停, 直到2012年5月底,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事项的通知》, 允许银行再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推进资产证券化, 能够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有效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 并且能够缓解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与监管指标之间的矛盾。

(三) 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应积极安排同业业务的期限结构, 减少期限错配, 尽可能缩小流动性缺口, 保持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对称性, 降低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要有完善的处置预案, 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机制, 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叶翔, 梁珊珊.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海南金融, 2013 (1) .

[2]林志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经济, 2013 (16) .

[3]单湘莉.同业业务扩张导致流动性危机[J].银行家, 2013 (8) .

[4]吴霞.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探析[J].武汉金融, 2012 (11) .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篇9

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是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金不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 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其形成除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需要以外, 同时也是二级银行体制建立, 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银行与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各部分间分配资源的最重要的渠道, 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发展客观上要求相互调剂和融通资金, 同业拆借市场便应运而生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其起始于1978—198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发展沿革至今, 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见下图) 。

二、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拆借渠道不畅。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 资金较为宽裕的大银行是拆借资金的提供者, 而中小银行及其他机构常常需要拆入资金, 是资金的需求者。但由于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等问题, 其所需拆入资金从数量和用途上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政策规定中资银行同业借款比率不得超过4%, 这必然限制了以银行作为交易主体的同业拆借市场的活跃性和交易渠道的畅通性。

(2) 拆借金用途不尽合理, 资金短贷性质明显。同业拆借资金主要应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但是我国一个月以上的短期拆借比重过大, 从某种程度上具有短期贷款的性质。

(3) 缺乏有效监管。银行间市场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融资平台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也为一些偏离拆借本身临时性头寸调剂基本职能的违规行为提供了某种契机。比如市场成员用拆入的资金进行其他方面投资或弥补贷款缺口、拆放资金套取高利、某些外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组织大量资金外逃等。这严重影响了拆借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对同业拆借市场还缺乏及时明确的规划和管理办法, 缺乏合理又规范化的业务运作程序, 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业务尚未完全理顺, 对期限上的短拆长用、流向上的高风险投资和假回购真拆借等行为监管不力, 这就会造成拆借市场流动性不足和风险不稳定因素增加。

(4) 缺乏有效的经纪人制度。由于同业拆借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资金拆出者对资金拆入者资信状况了解不够或尚未了解对方真实的资信状况, 而且缺乏有效的诚信评估标准或经纪人担保制度, 因而不敢轻易将资金拆给对方, 尤其是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表明同业拆借市场现行的直接交易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太合理。在此背景下, 引进经纪人制度是一个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方式, 可以为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经纪人队伍还不规范, 经纪人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需要我们发展专业的经纪人队伍, 建立具有合格的法人资格, 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同业拆借市场专业经济机构, 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

(5) 头寸限额不够灵活, 市场统一性不足。一方面, 头寸限额制度不够灵活。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的外汇头寸实行额度管理, 超过规定额度的外汇头寸必须卖给中央银行。在汇率急剧变化的时候, 过紧的持仓部位限制有时会限制市场交易量, 放大风险。另一方面, 同业拆借市场统一性不足。目前我国拆借市场交易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融通中心统一调剂本地区各金融机构间的资金, 各地区的融资机构需要调剂资金则必须经过一级融通中心。这造成地区间融资相互分割, 资金配置的效率低下。

(6) 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从中国货币网和中国金融网公布的拆借交易日评来看, 拆出、拆入资金量的前几名经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 总量超过90%, 而中西部地区的交易量只占很少份额。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失衡有关, 另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的地域设计和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有关系。这种结构性的地区不平衡制约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1) 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的法律体系。虽然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央行不断制定各种法规和条例来配合拆借市场, 但仍然有很多法规的盲点存在, 譬如对资金的用途、使用范围、期限、授信额度、运行体系和处罚规定等。为此, 应加快同业拆借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制定出一部总则性的、完整性的、系统性的和前瞻性的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办法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 使在拆借交易中的各交易主体受法律法规规制, 强化对各主体的管理与约束。

(2)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随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不断发展, 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日益增多。这些主体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这无疑将增大拆借市场的风险。因此, 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准确定位尤为重要。要做到监管双方信息的公开化, 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资金流动状况和偿债能力的信息, 通过信用评估体系对市场成员每个阶段的信用进行评估。建立有效、统一的信用等级制度, 使拆借机构能获得充足的信息, 并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授信体系, 并且有效控制风险。

(3) 建立健全经纪人制度。考虑到交易主体、交易币种和交易数额三方面因素的持续增长, 三者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扩大化, 加剧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潜在危机, 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经纪人制度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尚缺乏专门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经纪人考试制度, 经纪人确认资格不规范, 其素质差距较大, 因此首要任务是建立经纪人确认制度的良性循环。其次对于同业拆借市场的经纪机构, 要将其与原有母体剥离开来, 实现专门化、专业化,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后, 完善对同业拆借市场的法律法规规定, 使同业拆借市场各相关主体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可究。

(4) 完善市场利率, 扩大拆借币种。一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 国际市场利率曲线对我国银行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加之目前诸如彭博、路透等金融信息资讯巨鳄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渗透, 对我国的利率传导不可规避, 将越来越明显。因此积极完善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促进我国拆借市场利率的灵活调整, 是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 自2002年6月1日我国推出统一的国内外币拆借市场以来的较长时间内, 拆借币种一直比较单一, 仅限于美元、日元、港元以及欧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 国际资金交流将会更加频繁, 数额也会日趋庞大, 币种也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此时同业拆借市场拓宽拆借币种将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管理, 创新同业拆借市场衍生工具, 在增加交易品种数量、提高市场活跃度的同时, 进一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提高市场有效需求。

(5) 放宽额度限制, 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在外币拆借业务方面, 应适时调整现行的管理办法, 逐渐放宽外汇头寸额度限制, 对银行外汇业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放宽额度的同时, 应逐步加大抵押担保拆借的份额, 通过开展各类抵押担保拆借业务来有效防范和分散风险。同时, 适时在外汇市场上研发和推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开发诸如外汇掉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交易, 为外汇拆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也为金融机构规避外汇资金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参考文献

[1]顾翠华, 孙丽丽.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3) :70-72.

银行同业业务 篇10

一、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的构建

(一) 矩阵法的基本原理

用矩阵法进行模型的建立, 其主要原理为:假设银行间的存贷相互独立, X为各个银行间的放贷额, θ为损失率, 现假设整个银行系统中存在着N家银行, 这N家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存在着相互的债权债务关系, 用一个N×N阶矩阵A来表示。Xij表示第i个银行拥有的第j个银行的债权, αi为银行i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和同业拆放的和:

(二) 信息熵最优解的求解

在构建完双边风险初始矩阵后, 可通过信息熵值来表现整个概率分布的状态。对于上边的双边风险敞口矩阵X, 其信息熵可以表示为。另外, 因为不会出现银行持有自己的负债, 所构建的矩阵X*定义为:

由于矩阵不满足所有元素之和为1的条件, 需要一个新矩阵X0。于是转化为交叉熵求最小化, 参照Upper、Worms和Elsinger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 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X0可通过下式求出:

(三) 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及被传染银行数量

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 假定θ为交易金额违约损失率:若银行i与银行j有Xij的拆出额, 当银行j面临被传染的风险时, 银行I将受到θ*Xij的损失。设Ci为银行i的核心资本, 当θ*Xij≥Ci时, 银行i会受银行j的传染。银行在传染的过程中会间接地被传染, 假设银行k对银行i和银行j都有拆出额, 但是i银行倒闭超过了临界值θ* (Xki+Xkj>Ck) , 银行k在第二轮被传染。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 直到没有银行被传染为止。这里设银行系统为B集合, 让z归属于B集合, 定义DznΒ和SznB分别代表n次传染后被z银行传染和n次传染后没被z银行传染的。

其中Ckn, z代表因为z银行的传染, 而使损失的值超过k银行的核心本金:

具体传染路径如下:

1. 被传染的银行

2. 没被传染的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

二、银行间同业拆借风险传染测度

(一) 我国银行间市场的网络结构分析

分析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主要是分析我国银行间的网络结构, 拆借主体网络结构的分析结果是判定测度我国银行间风险传染能否应用矩阵法的基本条件。我国2013年8月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或合作银行的交易笔数、成交金额及交易余额所占的权重占拆借市场中大多数的份额, 因而这些机构在拆借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为大银行作为拆借市场的主体, 构成核心的内层银行, 拆借能力相对较小的银行构成了外围区域。在借鉴文献[1]和[2]的“货币中心银行”理论, 以及网络结构的群体结构以及层次性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是由中心区域向四周辐射的网状结构, 其中A、B、C分别代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其结构如图1所示。

(二)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结构适用于矩阵法的依据

我国银行间的网络结构已经从货币中心结构逐渐转向完整的半完全市场结构, 虽然不能完全符合矩阵法的要求, 但是已经十分接近完全市场结构, 基本符合矩阵法的应用条件。选择矩阵法还具备以下三点优势: (1) 与其他方法相比, 矩阵法需要的指标较少, 数据易获得; (2) 与数据模拟法相比, 避免了在分析传染过程中因忽略银行间业务而导致的结果误差; (3) 该方法除了可以仿真风险传染的过程、结果等, 还可以考察现有的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的潜在传染程度, 有利于监管者在风险发生后选择救助银行、切断风险传染的途径。

(三) 指标的选取

银行间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是同业拆借、债券回购和逆回购, 通过这些渠道的资金被记入存放同业、同业存放、拆入资金、拆出资金会计科目;同时,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 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 可以长期吸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失。因此, 本文选择核心资本作为偿债能力的体现, 同时选取了上市银行存放同业、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同业拆出、银行总资产、核心资本指标来仿真风险传染的过程。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与拆出资金之和作为银行间资产总和,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与拆入资金作为负债总和, 将银行的清偿能力定义为:

清偿能力=核心资本/ (银行间资产+银行间负债)

(四) 数据的选取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中上市银行占银行业的总资产、总负债近80%, 可以较好的体现银行体系的核心网络构架。加之国有大银行、商业银行、部分城商行是整个银行网络结构的枢纽, 三大类的金融机构交易量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在风险传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最大。所以, 本文选择境内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 6家上市商业银行以及4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14家银行为代表。这三类机构之间信用拆借模式, 相对来说更接近完全市场的网络结构, 也满足对求双边风险敞口矩阵的假设。在汇总14家上市银行的总头寸后, 为了使整个银行系统内的资产和负债平衡, 将其中不重要的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使得头寸净额为零, 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

(五) 数据处理及风险敞口的测度

在得到了银行i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和同业拆放的资产总和αn的数据, 以及资产负债表中吸收同业和同业拆放的负债总和li的数据后, 双边接触矩阵就可以建立起来。具体做法是根据同业拆借市场的资产负债分配情况确定出α1…αn及l1…lid的具体分布, 利用公式 (3) 计算出过渡矩阵, 再利用Lingo软件求解交叉熵的最小化可以得到风险敞口矩阵。因为银行不会自身有业务关系, 可令双边敞口矩阵中右对角线全为零。在得到以上数据后, 为了实现总资产与总负债的平衡满足构成矩阵的要求, 对不重要的数据进行简单修改, 经过修改后得出双边风险敞口矩阵。由于文章篇幅的关系, 双边风险敞口矩阵不在本文中列示。

(六) 风险传染过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在确定双边敞口矩阵之后, 需要确定银行间相互被传染的程度。本文沿用弗阿菲尼利用损失率估计传染的方法, 即在不同的损失率下银行间被传染的程度也不相同, 银行的被传染程度是与损失率的大小成正比的。在所仿真的2012年14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情况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商业银行, 即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由于这5家银行在一定损失率下, 若第一轮即倒闭, 那么将会引发14家上市银行大规模的倒闭现象。根据马君璐、范小云等学者对损失率的取值, 本文选定损失率等于0.35、0.45、0.65、0.8、0.95的情况下, 仿真银行被传染数量, 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从仿真结果中可以分析出如下现象:

第一, 当损失率小于0.35时, 在2012年, 无论哪家银行成为第一家引发传染效应的银行时, 都不会有任何一家银行被传染。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当银行的还贷信用较高时, 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产生连锁的传染反应的概率较小。

第二, 所有银行在第一轮倒闭后, 深发展银行会成为第二轮被传染的银行。从资产负债表中不难看出深发展银行的银行间负债较大, 而偿还能力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较弱。因此, 银行的脆弱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银行的银行间负债成反比关系, 即银行间负债较大, 偿还能力较低, 银行就会相对脆弱。

第三, 当损失率为0.35时, 若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引起传染效应的银行, 那么在第二到第五轮传染风波中相继会有银行被传染, 说明中国银行在这14家银行中处于资金比较核心的地位, 也就是说各家商业银行均持有较多的中国银行的资产。因此, 若某家银行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 往往会成为银行系统性传染的源头。

第四, 当损失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为0.95时, 无论何家银行先倒闭均会引起大面积的银行相继被传染。所以, 还贷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稳定性。

第五,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浦发银行与交通银行具有相对独立的银行间资产与负债, 这两家银行在损失率较小情况下首轮被传染, 并不会引起银行“多米诺”效应的爆发。

三、结论

本文探讨了封闭系统内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渠道与过程,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 利用最优熵值的理论构建了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双边风险敞口矩阵, 并仿真了风险传染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当损失率小于0.35时, 商业银行产生连锁的传染反应的概率较小;所有银行在第一轮倒闭后, 深发展银行都会成为第二轮被传染的银行;当损失率为0.35时, 若某家银行出于比较核心的地位, 往往会成为银行系统性传染的源头;当损失率为0.95时, 无论何家银行先倒闭, 均会引起大面积的银行相继被传染;浦发银行与交通银行具有相对独立的银行间资产与负债, 这两家银行在损失率较小情况下首轮被传染, 并不会引起银行“多米诺”效应的爆发。

摘要:本文研究了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 并构建了符合我国银行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结构, 该网络结构满足应用矩阵法的条件;通过采用矩阵法对银行间风险传染进行测算及仿真, 运用最优熵值法构建了上市商业银行的双边敞口矩阵, 沿用弗阿菲尼方法估计传染损失率, 在此基础上利用C++软件, 对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银行间同业拆借风险传染测度及仿真研究, 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各商业银行、损失率、风险爆发、风险传染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同业拆借,银行,风险传染,仿真,矩阵法

参考文献

[1]马君潞, 范小云, 曹云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 2007 (3) :68-78.

[2]Freixas X, Parigi B.C.Large-value Contagion and efficiency in gross and net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s[C].Credit, intermediation, and the macroeconomy:readings and perspertives in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2004, 297.

银行同业业务 篇11

2014年12月27日晚上消息,央行正式下发文件,将原属于同业存款项下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其中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类及交易结算类存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等。这意味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吸收的存款将缴纳存款准备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收益将下降,因为文件同时规定上述计入存款准备金的存款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为零,这意味着货币基金存款暂时不需要缴纳准备金。

分析人士认为,理论上释放额外信用额度利好银行股,但银行的风控要求和资产质量压力仍将制约银行的信用扩张。这就跟“给你发票额度但不一定会用完”是一个道理。

崔铁龙WB:货币放松是巨大的错误。此举将导致存贷利润率大于商业利润率,货币将从实体经济流出而转向投机炒作领域,使实体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信天陆游:看来下周股市又要大涨!

Jason550:重大利好,资金面宽松。

Jincaiwu1952:总体是利空,因为原来这部分钱就不交准备金,仅是预期要交。尤其利空券商,因为央行随时可调控券商资金。

本枢:我只关心余额宝类的收益情况。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区域范围公布

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区域范围。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在上述三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契合,福建自贸区着重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会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此次加设三个新区,可以与上海经验形成互补试验和对比试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天行健XXC:江苏没有新政策,没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看来将来经济是要远远落后于广东、福建了。

wxf0:广东最具条件!

肖申克的哥们:一年前买的房子在自贸区里,希望它能保值吧。

孤烟斜影:本来说好的泉州台商投资区没了。前天刚在那里定了一套房子。

熊津大都督:多了就滥了。

多家央企上榜质量黑名单 中国建筑等仍未回应

自住建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4个月来,已有30家建筑企业陆续上榜建筑质量违法违规“黑名单”。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二冶、中煤建设集团等响当当的企业也榜上有名。

被点名通报的企业尚未对此做出公开回应,如何整改也并不清晰。专家认为,保障百姓“居有所安”,离不开更有效的监管。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表示,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的落实,对相关的违法违规案件及责任人进行通报曝光、严肃查处直至清出市场。

看破股尘:现在中国的螺纹钢那么便宜,你们钢筋使用还不达标,央企都这样的话,我们还能买房子吗?

飘过的云微博:国企最爱搞什么国家免检,最后大家放心了,他们的胆子也就更大了,质量什么的也随便了。

wuyong3333_3cf519:豆腐渣满天飞。

傲雪琳-yelin:一查就牵连出很多问题来。最辛苦的是企业工人,因为工程建设质量不好,造成他们的后续操作困难重重。

huayan333:这就是支柱产业?房老大是被惯坏的,谁也别怨。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三大法宝维持高收益

2014年12月23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显示高速公路是亏损大户,但相关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却显示他们的盈利水平可以与银行、高档白酒甚至奢侈品相媲美,是十足的黄金产业。目前在国内A股上市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共有19家,这19家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的整体营业毛利率为51.82、%,营业净利率为31.6%,如此利润率与银行等盈利大户已不相上下。对于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而言,除了正常的坐吃过路费外,其实还有其他途径维持自己的高收益法宝,包括政府补贴、提高收费以及延长收费期限。

热情的tianeb:应该逐步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制度!

眼界忍者:高速公路收费是为了还建设费,现在大多数却被用来“发工资”。

凤凰山上不老松:加强审计,严惩犯罪!

lbglxh:上市公司只有优质资产,效益亏损的未放入,因此显示盈利水平高。不过,收费也不太可能取消,取消了谁去养护管理。

夏日凉风来:高速公路收费太贵,公路部门闲人多,福利超级好。■

大宗资产

项目一:昆明地标建筑计划整体转让

该建筑整体设计为曼哈顿风格,位于昆明南市区与金产区交汇处,临近昆明1、2号地铁线,紧邻前兴路,与万达广场一路之隔,由1.3万平方米集中式商业(B1~4层)与3.1万平方米写字楼(5层~25层)构成。该建筑首层已确定引入昆明首家Prada、Dior入驻,并引入世邦魏理仕提升物业品质,配套停车位充足。该项目预计2016年初整体交付,整体转让价格约8亿元。

项目二:华南区最大的数控机床厂企业

希望被并购

公司在华南区乃至全国的民营机床厂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技术力量积淀深厚,团队稳定,法人治理规范。公司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净利润2600万元。2014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500万元。目前公司董事长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公司发展,亦接受出让控股权,希望出让价格不低于3.5亿元。出让方式以老股转让、现金为主,少部分股票亦可接受。

项目三: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拟股权融资

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9000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代理销售以及再制造业务。其在全国有几十家分公司,100多家连锁店,加盟连锁模式为业内首创。公司的再制造业务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近两年进入高速成长期,且利润率大幅高于传统的代理业务。鉴于再制造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计划融资两亿元,出让股份22%左右。公司目前销售规模20亿元左右,利润4000万元左右。

项目四:烟台水产有限公司拟出售

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的加工、储存、销售业务,主要有深海鳕鱼、鱿鱼、三文鱼、海参等,公司产品出口海外十几个国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目前销售规模近3亿元,利润3000万元左右,鉴于公司股东有业务转型计划,现有意将公司100%股权转让,估值2.5亿~3亿元。

项目五:眼科连锁医院拟转让

公司是类似爱尔眼科的连锁医院,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目前有9家医院,年收入1亿元,利润近2000万元。公司业务主要分布在华中地区,为加快发展,拟出售控股权,或者进行股权投资共谋发展。

项目六:青岛某真空玻璃科技公司

股权融资

银行同业业务 篇12

银行业的繁荣为银行间的资金流动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但也使得银行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网络必然会受到各种不确定的内部或外部的冲击, 这种冲击的后果, 小则影响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和效率, 大则沿着整个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扩散, 可能使得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如, 最近美国次贷危机就造成华盛顿互惠银行、银州银行等多个银行倒闭, 这就是来源于银行网络内部冲击的结果。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具有复杂网络的特征, 如Boss等分析奥地利银行网络结构时, 发现奥地利银行网络具有群体结构和层次结构特征, 银行网络还具有小世界特征[1];Iori等研究发现意大利银行间市场是随机网络[2];Cajueiro等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研究巴西银行网络结构特征, 发现巴西银行网络具有群体结构以及高度的异质性[3]。

对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性问题, 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通过研究银行网络中传染风险来分析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性。如, Allen等指出若整个银行系统不存在总流动性短缺, 当银行间市场结构是完全市场时, 一个银行初始流动性冲击的影响可以减弱, 该银行系统可以实现最优风险分担。当银行间市场结构是不完全市场时, 该系统也可以实现最优风险分担, 但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表现得更脆弱, 更容易发生传染风险[4];Iori通过假定两个银行之间是否有信用连接由服从均匀分布的概率参数控制, 研究发现:当银行初始规模均同质时, 银行失败规模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降低而减小。当银行初始规模均异质时, 银行失败规模与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没有一致性[5];Nier等研究发现银行随机网络集中度对传染风险的影响不是单调的, 最初集中度一小部分的增加导致传染效应的增加, 但是在集中度超过一个阈值之后就提高了银行系统吸收冲击的能力[6];Gai等在银行主体建模时考虑了资产流动性因素, 在具有任意结构的金融网络中研究系统的和特殊的冲击、网络结构的变化以及资产市场流动性对传染风险的影响, 研究发现系统呈现出稳健但脆弱的趋势[7];马君潞等使用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 利用矩阵法估算了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双边传染风险, 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个银行倒闭及多个银行同时倒闭所引起传染性[8]。

然而在复杂网络的研究中, 从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策略下, 对复杂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9,10,11]。因此, 本文基于银行同业拆借关系构建银行网络模型, 并通过研究在随机性和选择性攻击下银行网络结构的变化来分析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性。

2 银行网络模型的构建

2.1 银行同业拆借矩阵的计算

由于无法获得银行同业交易中交易双方的完整信息, 只能得到一段时间内的总量信息, 对此目前国际上基本上基于银行间部分信息利用矩阵法测算银行同业拆借矩阵[12,13,14,15], 具体方法如下:

假定银行同业拆借关系可用矩阵X= (xij) N×N表示, 其中, xij表示银行i对银行j的信用资产头寸, N表示银行的数目。通常xij的具体数值是无法观察到的, 但银行i的银行间总资产ai和银行间总负债lj的数值是可以知道的。ai表示银行i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的总和, ai=j=1Νxijlj表示银行i资产负债表中同业存放和同业拆放的总和, lj=i=1Νxij.通过适当的标准化, 可将al视为边际分布函数f (a) 和f (l) 的实现值, 而X则为联合分布函数f (a, l) 的实现值。如果f (a) 和f (l) 相互独立, 则xij=ai×lj. 此假设表明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是按照观测到的边际分布函数的分布概率分布于各个银行。但这也意味着X的主对角线元素非零, 也就是银行会贷款给自己。但由于银行自身不会与自己发生借贷, 因此修正独立性假设, 规定xii=0 (i=1, 2, …, N) , 修正后的银行同业拆借矩阵为X*= (x*ij) N×N, 求解X*等同于求解如下问题:

mini=1Νj=1Νxij*ln (xij*xij0)

其中约束条件:ai=j=1Νxij*, lj=i=1Νxij*, xij*0。式中x0ij=ai×lj, ij, x0ij=0, i=j, 约定, 当xij0=0时, x*ij=0, 且0ln00=0

2.2 银行网络的构建

通过上述的银行同业拆借矩阵的计算, 可以得到银行间资产 (负债) 占所有银行间资产 (负债) 的比例xij, 但是该方法计算出的银行间结构是完全结构, 也就是任意两个银行之间都存在双向信用拆借关系, 这与实际不符。因此, 我们采用阈值法构建银行网络模型, 在银行网络中节点代表银行, 节点之间的连边代表银行同业拆借关系。当银行同业拆借比例大于阈值c∈[0, 1]时, 则银行间存在边进行连接, 否则银行间不存在边连接。由于银行i既可以是银行j的债权银行也可以是其债务银行, 因此构建的银行网络是有向网络。

3 银行网络稳定性分析

网络的稳定性特指随意或选择删除一些节点或一些边后, 网络的连通性问题。由于银行网络的最大成分规模反映了银行网络的连通性, 所以本文我们利用银行网络的最大成分规模R (也就是最大成分包含网络节点的个数) 在删除节点前后的变化来刻画银行网络的稳定性。其中, 成分是指最大的连通子图, 在一个成分中, 所有点都通过途径连在一起, 但是其中任何线都不指向成分外的点。对于有向网络成分分为两类:强成分与弱成分, 前者构成的途径的各个线排列在一条持续链中, 没有任何方向的改变, 后者是在网络中的各个半途径中确定出成分的, 不考虑构成途径的各线的方向, 仅考虑关系的有无[16]。

4 实证研究

4.1 银行网络的构建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机构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拆借数额相对较少或数据难以收集, 因此本文研究的银行网络不包括这些金融机构。

本文构建的银行网络包括3家国家政策银行、4家国有银行以及12家股份制银行。为方便起见, 对研究的银行进行相应的编号 (如表1) 。由于同业拆借市场主体是有拆借行为的金融机构的各个分支, 但各个分支机构拆借的数据难易得到, 本文利用各个银行总行的信用拆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数据均来自各个银行2008年的年报, 利用上述矩阵法对19家银行的同业拆借规模进行计算, 可得银行间资产 (负债) 占所有银行间资产 (负债) 的比例。全文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通过Matlab、Ucinet等软件实现的。

图1揭示了2008年19家银行间资产、负债比例分布情况, 可见银行间资产、 负债的比例大部分分布在区间 (0, 0.01]之间。另外, 易知银行网络的边随着阈值的增加在减少, 相应的银行网络边的密度 (存在的边数除以最大可能存在的边数) 见图2, 进一步可知随着阈值从0增加到0.01, 相应的银行网络边的密度从99.71%降到7.6%, 这同样说明了大部分银行间资产、负债的比例在区间 (0, 0.01]之间。

4.2 银行网络稳定性实证分析

(1) 银行网络成分结构分析

在银行网络中成分表示具有同业拆借关系的银行, 图3揭示了在不同的阈值之下有19家银行构成的银行网络的强成分的个数。可以发现随着阈值的增加银行网络的强成分在增加, 这是因为阈值的增加, 导致很多银行与其他银行不产生同业拆借关系, 银行网络中出现了很多孤立的节点。从图3和图4对比可知, 银行强成分数越多, 最大强成分的规模 (也就是强成分包含的节点个数) 越小。从图4中可知阈值很小时 (如c=0.000005) , 银行网络最大强成分的规模是19, 也就是说银行网络是完全连通的, 此时任意两个银行间都存在拆借关系;当阈值很大时 (如c=0.03) , 银行网络最大强成分是1, 也就是说银行间不存同业拆借关系, 银行网络中的节点都是孤立的。同样可以对银行网络的弱成分进行分析, 可得类似的结论。

(2) 稳定性分析

对于银行网络通过删除节点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 这对应着在特殊的冲击下银行系统中的一些银行倒闭, 如最近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华盛顿互惠银行、银州银行等银行的倒闭。对于节点的删除采用复杂网络中稳定性研究的常用方法:选择性攻击和随机性攻击, 其中选择性攻击是指每次从银行网络中删除网络中度 (出度与入度之和) 最大的点, 随机性攻击是指随机删除银行网络中的节点。

下面分析稳定性, 只对银行网络的最大强成分进行分析, 也可以对最大弱成分进行同样的分析, 但结果与下面结论相差无几。分析银行网络的稳定性时, 阈值选取在区间[0.0001, 0.01]之内, 因为在其他的情况下银行网络过于密集或稀疏, 不适合分析银行网络的稳定性。

图5揭示了在不同的阈值以及不同的删除比例f下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对银行网络最大强成分规模的影响。从图5可见在c为0.0003, 0.0006, 0.0008, 0.002, 0.004, 0.007时, 在随机性攻击下R减少的速度低于在选择性攻击情况下R减少的速度。在其他的阈值下, 可得类似的结论。可见选择性攻击对银行网络的连通性影响比随机性攻击大, 特别是在c=0.007时, 选择性去掉一小部分节点就造成R快速下降, 这需要随机性去掉很大一部分节点才能造成同样的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银行网络对于随机性攻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对于选择性的攻击具有较低的稳定性。银行网络对于随机性攻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说明一些随机性事件 (如银行的倒闭) 对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不会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银行网络对于选择性攻击具有较低的稳定性说明在银行网络中具有大的度的银行节点在整个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 结语

复杂网络理论是研究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内在结构和功能的有力工具, 本文利用银行间资产、负债数据, 估测了银行同业拆借规模, 基于银行同业拆借关系构建了银行有向网络, 并在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两种策略下研究了银行网络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网络对于选择性攻击较敏感。这意味着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在处于核心地位的银行一旦在一些特殊冲击下出现危机, 将对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威胁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因此, 避免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那些关键的银行出现危机, 有助于提高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维护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 确保银行系统健全的运行。

摘要:基于银行同业拆借关系, 构建了银行有向网络模型, 分析了银行网络的成分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对银行网络最大成分的影响, 进而分析了银行网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网络对于随机性攻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对于选择性攻击具有较低的稳定性。该结果有助于加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风险管理, 维护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

上一篇:电气仪表的安装技巧下一篇:薄层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