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付业务

2024-09-15

银行支付业务(精选12篇)

银行支付业务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支付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以银行机构为基础、支付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服务市场格局。本文介绍了当前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差异和共性,通过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对比了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各自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对支付服务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银行机构,支付机构,支付业务

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支付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以银行机构为基础、支付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服务市场格局。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一些相近的发展趋势,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 “互联网+ ”时代,无论如何创新与跨界,要实现货币转移都离不开支付服务,研究并对比不同支付服务主体的支付业务,展望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支付服务市场参与主体及发展状况

1. 1 银行机构

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银行机构是提供支付服务的传统主体。支付结算作为一项中间业务,一直都是银行机构的基础性业务,提供支付服务获取的手续费收入属于中间业务收入。银行机构的支付服务涵盖业务范围较广,传统的支付业务包括票据业务、银行卡业务、汇兑业务等,新兴的电子支付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银行机构开始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调整利润增长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支付业务。2014 年,银行机构共发生票据业务5. 78 亿笔,金额269. 99 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 56% 和6. 16% ; 共发生银行卡交易595. 73 亿笔,金额449. 9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 16% 和6. 27% ; 共发生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业务26. 00 亿笔,金额1097. 5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 12% 和22. 42% ; 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 33 亿笔,金额1404. 65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 28% 和30. 65% 1。

1. 2 支付机构

支付机构是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是指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间作为中介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自2011 年5 月人民银行开始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以来,截至2014 年年末,累计269家企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从获得支付业务许可的类型看,互联网支付101 家、移动电话支付45 家、固定电话支付14 家、数字电视支付6 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69 家、银行卡收单60 家2。从事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最多,占整个市场的42. 78% 和25. 57% ( 见下图) 。2014 年,支付机构共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215. 30 亿笔,金额17. 05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 52% 和90. 29% ; 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53. 31 亿笔,金额8. 24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 90% 和592. 44% ; 共发生银行卡收单业务167. 75 亿笔,金额15. 60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 54% 和34. 72% ; 共发行预付卡2. 39 亿张,金额740. 8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2. 71% 和- 14. 82% 3。

2 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比较分析

2. 1 差异性分析

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都是支付服务的提供者,但在支付定位、监管环境、交易特点、支付信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 见表1) 。

2. 2 共性发展趋势

随着 “互联网+ ” 时代的来临,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呈现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发展趋势。第一,业务创新加速,大力推动移动支付和线上线下结合业务。银行机构方面,各商业银行纷纷升级手机银行客户端,推出移动支付产品,加快发展移动金融。2014 年,建行、光大银行等银行机构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服务管理系统( TSM) 与中国人民银行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 MTPS) 成功对接。中信银行与联通开展行业合作,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推出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支付机构方面,支付宝基于 “支付宝钱包”推出的声波支付、扫码支付已应用于便利店、超市、购物中心、打车等线下领域。“微信支付”则借助微信客户端的庞大用户平台迅速推广,应用于购物、打车、医院等行业。得益于创新驱动及支付机构的大力推广,中国已迅速站在了全球移动支付的最前沿。第二,拓展业务范围,将支付服务延伸向更多行业和领域。银行机构积极发展自有电商平台以承接传统客户的互联网迁移,巩固传统的交易撮合、信贷融资、金融咨询等业务,并带动信息贷、流水贷、金融理财产品互联网直销和代销等新业务模式。支付机构利用积累的支付信息流,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资金流与商务资源,为客户提供支付增值服务。此外,一些支付机构还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或是直接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或是为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等提供支付服务。

3 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SWOT分析

3. 1 银行机构的SWOT分析

银行机构的SWOT分析见表2。

3. 2 支付机构的SWOT分析

支付机构的SWOT分析见表3。

4 发展趋势展望

4. 1 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继续深化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成熟度的提升,支付服务市场格局及市场参与者的关系也经历着显著的变化和调整,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持续演变,在不断加强合作的大趋势下,局部调整与博弈并存。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在向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支付机构借用银行机构的客户群体优势,深入挖掘客户支付服务需求,在商业银行服务上不能覆盖的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细分服务,同时依托对支付数据的深度发掘,满足客户融资、理财等派生需求。银行机构通过与支付机构的合作,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支付渠道和丰富的消费理财等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客户黏性和满意度。随着支付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展以及向支付领域的逐步渗透延伸,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在提供服务方面出现了部分交叉重叠,竞争与博弈难免。未来,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仍会在市场格局的变化调整中不断演变,双方可以给予现有资源和潜在能力,全方位探索在 “互联网+ ”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共同提升支付服务能力。

4. 2 监管政策的持续酝酿出台,将有助于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支付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前瞻性统筹规划,同时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指导和约束,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已着手深入研究网络银行和虚拟电子商户的监管问题,以厘清银行账户与虚拟账户的性质和用途,有效规范和引导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在应对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以支付业务为切入口,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方面,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通过协调监管机制的建立,强化与其他业务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联动、政策协同,提升对混业经营实施监管的效率和能力。

4. 3 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提供主体身份与转接清算职能有望逐渐厘清

支付机构通过与银行机构系统直连的方式进行业务处理,一方面可以为其他支付服务机构提供交易转接机清算服务;另一方面又为终端客户和商户提供支付和收单服务,同时承担收单机构和转接清算机构两重角色。相对于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由于收单业务与清算业务职能合一,在市场竞争中优势较为明显。未来,随着零售支付清算服务市场供给方的进一步丰富,通过搭建统一的网上支付清算平台,开展价格和服务差异化竞争,支持支付机构业务创新,吸引支付机构统一接入,畅通支付机构跨行清算渠道,该类型支付机构的清算职能与收单等结算职能有望逐步厘清,确保各类型支付服务市场主体站在业务处理、业务价格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3]靳立华.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支付服务比较优势分析[J].金融经济,2015(12).

银行支付业务 篇2

支付机构将被分类评级

与今年7月份的征求意见稿明显不同的一点是,《管理办法》对支付机构进行了分类管理,安全级别高、运营规范的企业空间更大。央行正在制定支付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同时,此次央行将支付账户按安全性分为I、II、III三类。

其中,评级最高的A类机构,央行要求其II、III类实名账户应超过95%,并获得适度提高灵活性、功能范围,支付账户余额单日交易限额可提高至万元。

数据显示,央行已经发放了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有网络支付资格的约一半。“从现实情况看,能达到A类企业的支付机构并不多。”央行负责人称。此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统计,目前完成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共有9.45亿个,占支付账户总量的43.07%,占比较低。

目前支付宝实名账户超过4亿。业内人士表示,支付机构中的“巨头”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改造系统之后,获得A类评级应该无悬念。

五重验证可获最高额度

除了对支付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消费账户也进行了划分,由此限定交易额度从1000元-1万元不等。

此次央行将支付账户分成三类,其中I类账户要求可以非面对面方式核验,其余额支付功能只能用于消费、转账,而且额度从开户起累计1000元。而II类、III类账户则要求面对面核验身份,如果是没有面对面,则分别需要通过3个和5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年额度也提升至10万元和20万元。

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表示,接下来要对系统进行升级,寻找机构进行信息对接,提供多种验证渠道。

另外,日交易额度则跟支付机构关联,如果你是A类机构的II类、III类支付账户余额付款单日限额可以提高至1万元,B类机构限额则为7500元。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单日最高额度为5000元,曾被网友纷纷吐槽“上网买不了iPhone”。

值得注意的是,10万元、20万元的年累计限额,以及1000元、5000元的单日累计限额,都仅针对个人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如果用网银支付或者是快捷支付,则不受这些额度的限制。

个人支付账户分类

Ⅰ类账户

余额付款功能:消费、转账

余额付款限额:自账户开立起累计1000元

身份核实方式: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一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

Ⅱ类账户

余额付款功能:消费、转账

余额付款限额:年累计10万元

身份核实方式:面对面验证身份,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三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

Ⅲ类账户

余额付款功能:消费、转账、投资理财

余额付款限额:年累计20万元

身份核实方式:面对面验证身份,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五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

非面对面验证客户身份方式

Ⅰ类账户

1个外部渠道

可以上传身份证,还可以绑定银行卡,来进行身份认证。

Ⅱ类账户

3个外部渠道

Ⅲ类账户

5个外部渠道

学历信息、驾照、水电费缴费单等也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认证。

Q1 以后微信红包超过1000元,就发不了了?

升级账户后微信发红包可超千元

新规对小额微信红包客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从相关要求看,微信客户都能够收发红包。

收到的红包资金将存放在微信的零钱包(支付账户)当中,这些钱还可以用于对外发红包,但累计发红包的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如果发红包金额超过1000元,还需要继续对外发红包,则需要追加身份认证成为II类和III类账户。

Q2 支付账户余额和银行账户里的钱有何区别?

支付账户内余额“不受保护”

支付账户余额,是指用户留存在支付账户中的钱,其本质是客户委托支付机构代为保管的预付资金。这些钱虽然所有权是客户,但却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调动支付接受支付机构的指令。因此,当支付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受到损失。

而银行账户则是用户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本人名下的账户,账户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用户本人有使用调动的权限,并由商业银行进行担保。

支付机构一旦破产,支付账户内的余额不受存款保险保护;而银行破产时,用户在该银行的存款有存款保险保障。

Q3 就算被分成了III类账户,是否以后一年最多也只能花20万元?

限额只针对支付账户余额付款

央行在《管理办法》中要求的余额付款限额年累计20万元,指的是利用支付账户内余额付款。如果超过了20万的限额,还可以直接利用银行卡快捷支付和网银支付来进行付款,完全能够满足消费需求。

不过根据央行测算,II类账户的10万限额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消费、转账需求;III类账户的20万元,覆盖投资理财需求也没有问题。

Q4 银行卡快捷支付受影响吗?

银行卡快捷支付不受影响

银行快捷支付涉及用户、银行与支付机构,因此交易由谁来验证成为讨论焦点。《管理办法》中提出,快捷支付的验证方式仍然大部分由银行进行验证。

其中,除了资质最高的A类支付机构可以和银行约定好谁来进行交易验证外,其他通过B、C类支付机构进行的交易中,除了2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以及还信用卡、交水电费和交税等业务,都要由银行来进行验证。因此银行卡快捷支付不受影响。

Q5 外部渠道验证身份的方式有哪些?

上传身份证、绑定银行卡来“升级”

外部渠道身份认证指的是一切可以证明“你是你”的信息,包括通过公安、税务、工商、银行、教育机构、居委会等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来验证身份确认。如果想要提高账户等级,需要怎么增加外部渠道验证身份的方式呢?

最简单的,可以上传身份证,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公安网校验,来进行身份认证;还可以绑定银行卡,由于银行卡是实名制的,所以校验银行卡信息也可以验证身份。还有你的学历信息、驾照、水电费缴费单等。

“身份验证时,客户只需要按照支付机构的要求上传,并不需要本人去相关部门证明‘我是我’,而是由支付机构跟外部系统连接证实信息的真实性。”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如果是绑定两张银行卡,那就视为是两重认证。

所以,如果急于给支付账户升级,多绑定几张银行卡是最简单的方法。

据了解,目前支付宝实名账户有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信息,至少是三重认证。

Q6 用第三方支付机构做资金存管的P2P还靠谱吗?

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和银行合作

《管理办法》里明确指出,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信托、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银行支付业务 篇3

一、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趋势

商业银行业盈利模式,是指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主导结构,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两种。传统业务型简单来说就是以存贷息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非传统业务型则是指非息差收入占较大份额的盈利模式。现阶段银行非息差收入主要包括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其中中间业务占主导地位。在国际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支付结算类收入一般占据了中间业务收入三分之一强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银行业均以传统盈利模式为主导。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面临着经营环境的深度变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规避金融管制的需要以及增强同业竞争力的压力,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寻求盈利模式的调整。特别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新为银行业盈利方式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手段。以美国为例,由于上世纪80年代金融管制的放松,激烈的竞争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在促成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加强的同时,也使银行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传统存贷业务举步维艰,迫使银行业寻求新的出路。在以上诱因下,美国银行业竞相以发展非传统业务改变盈利模式,获取更为稳健的回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美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2011年度,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利润仅占总利润的20%左右,承兑、资金清算结算、卡基支付、网上支付等大量中间业务创造的利润占据了主导。而支付结算业务作为资金运行载体和最终清算渠道,在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高储蓄率传统和存贷利差较大的政策因素促成了利差收入主导的银行盈利模式。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银行业的原始积累,并成功抵御了新的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背景下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融资成本过高,过多剥夺实体经济利润形成银行业暴利以及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能力不足等。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存贷利差将进一步收窄,银行业盈利模式必须加快调整。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支付结算等非传统业务收入是提升银行业务经营和盈利稳健性的必然选择。2005年以来,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推广应用,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为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以六安市為例的支付结算业务贡献度分析

1、六安市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六安市地处皖西,经济金融总体欠发达。近年来,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向好,六安市银行业传统存贷款业务规模扩张较快,成为盈利的主要支撑。通过在支付系统建设以及银行卡业务方面的积极努力,六安市各银行机构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增加较快,特别是地方性银行业机构在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方面超过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由于起步较晚,六安市结算品种较为单一,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11年末,六安市各银行机构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99亿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3.78亿元,占比7.42%;支付结算收入1.10亿元,占营比2.15%。中间业务收入中,支付结算收入占比近30%(见表1)。

目前看来,六安市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总体有以下特点:一是收入规模总体偏小、占比不高;二是各银行业机构间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不平衡;三是业务收入增速波动小,占比有逐年扩大趋势。表明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在未来银行业盈利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尽管六安作为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基本停留在传统业务领域,但在新的信贷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开始重视发展以支付结算为主体的中间业务获取稳定的收入,以对冲单纯利差盈利模式在经济周期变化中的波动性。

2、支付结算业务发展对银行盈利贡献度分析

调整盈利模式是银行业未来发展中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必然路径,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上优先考虑将占得先机。六安市银行业虽然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上总体水平偏低,但机构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以下以建行六安分行为例分析支付结算业务对盈利的贡献度。从图1可以看出,建行六安分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收入金额与农业银行六安分行基本持平,但建行六安分行支付结算收入占本行营业收入比例却位居全市第一,达到10.30%。这与建行总行近年来面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转变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所作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密不可分。

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虽然中国的银行业开放程度总体不高,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大面积冲击,但中国银行业也充分认识到过分依靠贷款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所隐藏的弊端。建行六安分行在业务拓展方面,实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增长与等级行考核相挂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该行大力加快新结算产品的推广应用,在完善客户金融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强了对国内信用证、现金管理系统、对公一户通、对公通兑等业务的推广,使支付结算业务不断与国际接轨、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同行业中,建行六安分行率先建立了较为稳定客户资源,抓住了近年来部分产业资金流通量规模扩张的有利时机,支付结算收入水涨船高。2008年至2011年,建行六安分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逐年稳步增长,2011年支付结算收入总额在全市占比32.25%,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从图2、表2可以看出,2008至2009年度在金融危机下,建行六安分行利差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下降6.89%,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成为利润表中为数不多的收入不降反增的科目之一。目前,面对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需要更平稳、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支付结算业务收入稳定、低风险的特性正契合了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对维护银行整体收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平衡和基础作用。相对成熟、服务周到的支付结算业务管理水平,成为有效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一环。

三、发展支付结算业务助推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1、继续完善央行支付系统,强化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的基础通道建设

不仅要在基础系统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也要根据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类产品创新提供全新的清算方案和平台支持,在支付基础设施领域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服务和创新保障。

2、规范收费标准,为提高支付结算业务收入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建议出台《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在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的设计上,坚持收与支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

3、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对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盈利模式转变方面提前作出政策设计,引导商业银行树立长期稳健经营的理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系统内要重视盈利的结构性调整,前瞻性设计经营风险的应对措施,加强对支付结算业务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充分调动基层行拓展支付结算业务的积极性,推动支付结算业务的良性发展。

4、深入拓展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的空间,不断加强支付结算类产品创新

着力加强支付环境的改造,针对性推广创新型支付产品。大力推行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如定期借记、电子商业汇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协同发展第三方支付等。积极拓展农村市场,针对农民工群体和涉农补贴发放群体,大力推行特色银行卡服务。并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银行卡的消费,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通过对农村市场的细分服务,发展稳定的客户群,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客户保障。同时加强电子商业汇票、新版票据、银行卡、第二代支付系统暨ACS系统、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工作。

5、鼓励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类产品的市场营销上充分竞争

各商业银行要在支付结算业务的队伍建设、宣传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支付结算类产品营销,强化支付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在形成社会需求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稳定客户群众,保障后期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要支付结算业务品种的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市场分配上形成充分竞争的形势,推动我国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持续发展和盈利模式的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霍山县支行行长)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探讨 篇4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

(一)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

1、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在这里金融机构运营模式是指以商业银行作为移动支付主体的运营模式, 银行将客户在银行开通的账户和手机进行绑定, 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对银行的账户进行支付工作。我们通常称之为电话银行。

2、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这种运营模式, 主要是指移动运营商将客户的手机话费建立成账户, 可以进行有效的支付, 当用户在购买业务或者是发生移动付费的时候, 移动运营商就可以从用户的手机费用中进行相应的扣除。

3、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第三方平台是独立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之外的一种存在方式, 它具有两面性, 既可以为移动运营上、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建立起一座互相支付的桥梁, 又要对客户的银行卡、服务商的账户进行即时清算。

二、发展移动支付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一) 移动支付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初的网点柜台式的服务扩展到自动取款机的自主服务, 再到如今通过网上银行自有的进行金融支付业务, 银行支付业务的往来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而如今, 随着3G网络的到来, 智能手机的加入, 以移动设备作为媒介, 可以再一次引起一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新高潮。

(二) 移动支付有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

各中小银行也大型银行比较起来, 更加具有商业银行的基本性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的经营目标。而从中小银行的发展体制上来看, 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比较起来, 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但是移动支付的引入使这一面貌可以得到改观, 移动支付具有灵活性, 便捷性, 完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增强和大型银行的竞争力, 移动支付的加入还可以缩小增设网点的成本费用, 通过网络可以扩大经营范围, 从而提高其竞争的实力。

(三) 移动支付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安全性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中, 手机和其它验证方式比较起来, 具有更强的私密性,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查询、转账、支付等多种操作, 移动支付业务, 为客户设置个人的安全卡和PIN卡控制方式, 可以有效的保障顾客信息的准确性, 避免不法分子投机取巧, 对客户造成伤害。

三、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在我国国内, 随着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 以短信为基础、基于银行卡支付的移动电子商务开始得到发展。2002年以来, 中国银联分别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 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 中国移动已经与中国银联联合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发9家银行共同推出了包括缴费、购物和理财三类基本业务的“手机钱包”, 用户可以通过短信、语音、WAP等多种形式, 管理自己的账户。

(二) 我国移动支付存在的几个问题

鉴于移动支付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非常流畅, 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模式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手机软件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平台, 在这些企业之间会存在诸多的利益纷争, 产业链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每个产业链中的一方都试图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 产业制度成为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

2、技术存在漏洞软硬件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 手机银行使用中受到限制的因素主要有安全性和易用性。前者指要求银行必须对客户相关信息进行安全保证, 手机支付的时候, 参与运营的是多方面的, 一旦有一方泄露信息, 账户财产资金受到威胁。第二是目前手机支付软件种类繁多, 银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终端软件的匹配, 而且常常跟不上更新的进度。

3、兼容第三方平台突破发展瓶颈

手机支付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位置决定了其局限性, 每一方都无法独当一面。从整个发展角度来看, 第三方移动支付通用平台的发展空间广阔, 可以将各个网站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B2C电子商务网上链接, 手机号码和银行账号进行捆绑, 从安全性和便捷性上是利于发展。

四、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

无论商业银行, 还是各大企业,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然而能够进行有效的业务创新是发展移动支付的关键。

(一) 不断拓展第三方平台的业务空间

就第三方平台支付宝而言, 从2004年12月创立之初, 当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为客户与商家之间搭建一个缓冲的平台。而如今, 除了发展在线的支付业务以外, 还积极拓展移动支付业务, 逐步将传统的支付方式慢慢向手机端靠拢, 支付宝和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和应用软件制作商等60多家企业达成了共识。这一创新业务的发展, 在短短的两年内, 支付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无限支付而言, 每天交易笔数已经超过了50万笔。

(二) 不断加强内部创新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信任不断增加, 很多公交线路和校园企业等领域也采用刷卡的方式进行移动支付, 同时, 将移动支付空间慢慢的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层面, 比如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等等都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交费。而这些都是充分分析了自己的内部优势, 在自身优势上进行的创新,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移动服务业务。

(三) 发展全方位移动支付业务

以某一方为载体, 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支付服务。例如, 指定智能手机银行, 依托手机这一载体, 致力于打造全方位服务, 家庭理财、市场行情、跨行转账、手机充值、手机彩票、景点门片预定等等, 力求囊括最多的业务服务, 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照相和扫描方式进行资料申请等, 这样大大节省了实践, 简化了操作流程。

五、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点及防范

随着商业银行移动业务的不断扩展,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 支付业务地区差异较大, 系统建设成本不高, 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 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进行约束, 因此移动支付业务上常常出现一些风险。

风险点有法律和政策风险。移动支付属于新生事物, 很多国家都没有针对移动支付设置相关的法律, 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明显的界定, 我国虽然有《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为移动支付保镖, 但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存在一些交互差, 常常被成为灰色地带, 发展缓慢。其次是技术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 手机支付软件市场良莠不齐, 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基于以上原因, 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中应当树立相应的防范意识, 确保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良性发展。首先, 商业银行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尽可能利用法律和法规积极防范法律风险。其次, 务必增强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建设。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安全建设, 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客户私人通过秘钥进行操作等, 确保系统操作中风险降到最低点。第三, 积极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誉风险,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防范操作风险, 对重要客户进行监控, 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交易, 要跟踪交易过程。

六、移动支付业务的展望和总结

调查显示, 2011年底, 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就达到了3.6亿以上, 而移动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政府、运营商、互联网商、移动互联网厂商等主流的推动下, 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 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终端销售达到了6000万以上, 而在这发展的背后,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也并存着挑战。

总之, 机遇与挑战并存, 商业银行应当主动调整运营模式, 争取利用自身优势, 拓展发展空间, 拓展创新业务,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场激烈的金融服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秦成德, 王汝林.移动电子商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周慧峰.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J].移动通讯, 2009

银行支付业务 篇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自207月1日起实施。《办法》实施后,还能用微信发红包吗?通过支付机构能进行跨行转账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谢众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还能用微信发红包吗

《办法》明确,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功能和限额。

其中,Ⅰ类账户只需要1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身份验证简便快捷,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但累计交易限额仅1000元,适合小额、临时的支付需求,如用微信收发红包、AA转账等。

对Ⅱ类和Ⅲ类账户,支付机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核实客户身份,能够更好地防范假名、匿名账户,因此具有较高的年累计交易限额,满足客户网络购物等支付需要。其中,通过3个验身渠道的Ⅱ类账户,可以消费、转账,年支付额度10万元;通过5个验身渠道的Ⅲ类账户,除可用于消费、转账外,还可以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年累计交易额度最高可以到20万元。

简单地说,Ⅰ类账户有个身份证或是手机号就可以开,而Ⅱ类、Ⅲ类账户需要分别提供至少3个、5个验身渠道。谢众表示,这不是要求用户到相关部门去证明“我是我”,而是要求支付机构去证明“你是谁”,用户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信息并确认无误即可,验证的事交给支付机构去做,不会对客户造成额外的不便。而证明“你是谁”,除了提供身份证,还可以绑定一个银行卡、提供手机号,或是提供水电缴费单、学历证明等,实在不行还可以多绑定两张银行卡。

需要注意的是,Ⅰ类账户自开立起累计支付限额1000元,也就是说,累计发红包超过1000元以上的用户,需要多提供外部渠道验证身份升级到Ⅱ类、Ⅲ类账户才能继续发。

限额够不够用

《办法》从两个维度对个人支付账户限额进行了规定:

一是根据账户类别,设定账户支付限额,即Ⅰ类、Ⅱ类、Ⅲ类账户均有累计付款限额。

二是根据支付机构采用交易验证方式的不同,设定支付账户日累计支付限额:若支付机构采用双因素验证,且其中包含电子签名/数字证书,则具体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自行约定;若支付机构采用双因素验证,但其中不包含电子签名/数字证书,单日限额5000元;若支付机构采用单因素或无密验证,单日限额1000元。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有支付账户余额的额度设置已覆盖绝大部分使用账户余额付款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与快捷支付和网关支付结合,完全能够满足客户正常的付款需求。”谢众说,客户也可以选择不同支付机构、开立不同类型支付账户,通过不同交易验证方式来获得多种灵活的支付账户支付额度配置。

此外,《办法》将支付账户的功能、限额,与支付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挂钩,防范和减少因客户姓名被冒用、客户账户被盗刷带来的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要求支付机构制定客户信息保护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自身及商户均不存储客户的敏感信息,从源头上防范客户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可以说,新规在客户交易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覆盖全流程的防护网,以切实为客户的网络支付安全保驾护航。”谢众说。

通过支付机构能进行跨行转账吗

除了限额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办法》提出建立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工作机制,根据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情况,在业务监管标准、创新扶持力度、监管资源分配等方面,对支付机构实施差别化管理,以扶优限劣的激励和制约措施充分发挥分类监管对支付机构经营管理的正面引导和推动作用。

对于综合评级较高且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办法》在客户身份验证方式、个人卖家管理方式、支付账户转账功能、支付账户单日交易限额、银行卡快捷支付验证方式等方面,提升了监管弹性和灵活性。

比如,评定为A类且Ⅱ、Ⅲ类账户实名比例达到95%及以上的机构,单日5000元和1000元限额分别可以提升至10000元和元;综合评级较高、实名制落实情况较好的支付机构可以扩充支付账户转账交易功能,客户既可以将支付账户余额转账给他人的银行账户,他人的银行卡也可以给客户本人的支付账户划款。这样,支付账户间、银行账户间、支付账户和银行账户间的非同名转账通过支付机构均可正常办理。

谢众表示,人民银行不久将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分类评价办法,综合考虑支付机构的企业资质、客户权益保护、风险管控特别是客户备付金管理等因素,确立支付机构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持续分类评价工作机制,对支付机构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银行支付业务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中支付业务 监督管理

自2005年试点开始,浙江省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已顺利运行十年。期间,商业代理银行承担了资金支付、资金清算等重要职责,是集中支付业务顺利运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对商业银行集中支付业务代理业务监管的主要内容

与银行普通业务相比,代理国库支付业务因其特殊性,商业银行需在制度、技术、业务、内控等方面建立更完备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依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行相应的集中支付相关制度、流程、业务指南等。同时根据相关制度及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更新。二是有效构建集中支付专用信息系统,以进行资金额度控制、支付指令受理、财政资金清算、表报信息传输等。保证财政资金支付有效、及时、安全。三是配备专门的集中支付业务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建立完善集中支付业务培训机制,保证实际业务的规范操作。四是建立和实施集中支付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岗位职责分离。建立科学制衡的业务控制、技术有效的对账机制等防范资金风险。

相应上述内容,对代理银行进行系统监督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集中支付制度、流程建立实施情况的监管。监督代理银行是否根据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建立相应的行内制度,相关业务政策以及科学合理具操作性的流程。

二是对集中支付业务信息系统有效性的监管。监督代理银行的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是否运转正常,电子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有效。

三是对集中支付业务规范性的监管。监督代理银行日常业务管理是否满足集中支付要求,是否建立集中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并按流程规范支付;是否建立集中支付业务的管理机构;各支行是否配备了集中支付业务专门人员,并对其进行上岗培训。

四是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风险的监管。监督代理银行的信息系统、日常业务操作流程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是否建立相应的内部岗位、业务控制机制和内部对账等。

二、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涉及有关对代理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为银行准入、账号管理、资金清算业务了方面。

(一)代理银行业务监管的具体职能、定位不清,监管制度基础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相关制度中不仅规定代理银行准入、账户管理、资金清算业务等方面管理,但对于代理银行业务运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为何、如何管理、由何部门进行监管、后续的考核和评价如何实施等方面尚不够明确,即缺乏对代理银行业务运行层次的全面细化监管要求。

(二)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监管缺乏系统性

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管是改革后的新情况、新要求,目前各方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管职责不明确,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运行监管中还未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一是对代理银行的监管存在一定程度随意性、分散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如在监管中有时事先并无明确针对性管理的内容,经常在发生差错或异常情况后的补救和改进措施,而未能“防患于未然”。二是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监管效率较低。目前财政部门对代理银行的监管主要通过日常业务数据核对、对账、代理银行日常信息报备等方式进行实现,存在“信息迟缓”和“信息部对称”等情况。

(三)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监管后续的处置、考核评价机制缺失

由于缺乏制度上、职责上的明确定位,造成目前对代理银行的监管仅停留在监督层面,缺乏后续处置、考评机制,对监督发现的异常、违规问题如何处置、如何与代理银行考核评价结合等方面尚未明确,即监管只有反映权,没有处置权和评价权,不能真正有效实现监督后的管理、改进和完善,这种只“督”五“管”的情况造成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管无法在根本上取得实效。

三、加强对商业银行集中支付代理业务监管的对策

(一)在制度保障上,要在相关制度中明确监管职责

有关部门应尽快健全对代理银行监管的相关制度法规,创建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管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监管的具体内容、监管范围、监管措施、违规处置、考核评价等方面,提高监管有效性。特别是要明确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违规的处置、后续改进管理,以及细化代理银行考核、评价办法,对日常监督结果纳入到代理银行考核评价中。

(二)在职责定位上,应合理确定对代理银行监管职责、分工,理顺监管职能

合理的职责定位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实施代理银行监管的组织基础和前提条件。要进一步明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日常监管职能,并赋予其代理银行违规处置、日常考核评价等职责权限,使监管真正落到实处。

(三)在监管手段上,要创建系统化监管体系,提高代理银行的监理科学性

通过采用电子信息系统监控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方式低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做到提前预警、主动提示、及时反馈,提高监管效果。

(四)在监管沟通上

一是加强宣传,促进代理银行深入了解改革,正确认识其在集中支付运行中的作用责任,提高其对集中支付业务管理的重视,化解抵触心理,积极规范、加强集中支付业务管理。二是做好政策传达沟通工作,及时分析、反馈集中支付中发现的问题,与银行协商解决难点问题,提高银行日常业务培训、上岗培训、业务更新等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执行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李荣.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经界》,2013.18.

[2]王宁.构筑财政代理综合服务平台,共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2009.14.

[3]黄秀亮.改进财政零余额账户运行的思考.《财政与金融》,2013.01.

浅析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 篇7

网上支付占银行业务比例较小。主营收入来自贷款利息和各项业务的中间手续费,网上支付业务得不到银行的足够重视,其发展所需资源被转移到传统主营收入上,最后成为银行的边缘业务。下辖的营业部或者网点没有配置专门负责网上支付业务的营销人员,网上支付板块被柜员和理财人员分割负责;设置有网上银行营销团队,但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网上支付方式呈多样化。由原来单调的银行卡支付扩展到以个人移动通讯工具为交易终端的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可供选择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多。使用电子现金可节省交易费用,提高支付效率,为小额银行支付打开大门;电子支票的出现使偏爱使用信用方式进行支付的个人和公司在瞬间完成票据支付;移动支付则是国内银行业利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开创的网上支付方式;特别在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系建立后,帮助银行拓展了网上支付方式和渠道。

网上支付覆盖市场范围广。涉及金融、娱乐、教育、旅游、通信等行业。对个人业务的覆盖有:个人账户查询,个人客户可实时查询其名下账户余额、历史交易明细和账户信息;个人转账,支持个人名下转账、行内转账以及跨行转账;缴费,长春、吉林地区客户可通过网上银行缴纳电话费,社区一卡通用户还可缴纳水费和燃气费;个人理财,客户可实现个人名下的活期转定期 (整存整取) 、定期转活期及办理吉林银行增利账户业务;信用卡服务,用户可在线查询信用卡额度、账单信息,进行积分礼品兑换、信用卡还款、信用卡挂失等交易。对公司业务的覆盖有:信息发布、信贷业务、存款业务、转账和支付中介服务、住房金融业务、受托代理、基金托管业务、资金清算业务、保险箱业务等。

二、制约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缺乏市场定位理念。吉林银行根据市场细分理论为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进行市场定位的理念尚未形成,影响吉林银行网上支付的向前推进。

尚未打造出自己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流程的复杂性使网上支付不利落,当客户完成单笔网上交易要付出比传统交易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银行的数字品牌和服务就会受到质疑甚至被抛弃。吉林银行大厅的LED广告、营销视频和手册低柜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缺乏网上支付业务的广泛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依然面临着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使得客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仍持怀疑态度。而技术风险又是网络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

尚未形成有利于开展网上支付业务的市场氛围。客户对网上支付的心理恐惧至少有两种,即金钱风险和功能风险。网络交易的诚信问题和支付困难一直在困扰着吉林电子商务的发展。

互联网支付行业自身的混乱。吉林银行的网上银行是采用SSL (安全套阶层) 协议进行安全控制;但也有些银行则采用SET (安全电子交易) 协议,具有安全上的隐患。各家银行支撑业务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参差不齐,制定的业务规则和安全政策只为自身的商业利益服务,导致网上支付的整体运营发展因为各家银行的业务“短板”而受到牵制。银联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缺乏先进的技术整合。

尚没有一部本土化的地方性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政策性法规和指导文件。三、吉林银行网上支付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

在网上支付发展中应建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模式。可以对个人客户市场采用容易辨别和使用的市场细分变量,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特征来进行市场细分;而针对企业客户市场,可以采用包括企业信用水平、企业技术能力、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等细分变量进行市场细分,通过以上细分变量来将银行的营销和公关能力集中在那些有高学历、高收入、IT知识和技能足够、思想开放的年轻人身上或者是信用良好、发展前景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的优质企业身上。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将网上支付服务定位在快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创新支付方式上,并进行宣传和提供配套服务。

(二)树立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

数字化服务的便利性体现在流程的简便和技术门槛的降低。流程的复杂性使网上支付变得不干脆利落,当客户为了完成单笔网上交易却要付出比传统交易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银行的数字品牌和服务就会受到质疑;技术门槛的降低意味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技术定义和面向客户的交易操作不应该专业化,而要针对客户需要,设计平易近人的指导说明和交易运作流程,保证客户只要最少甚至完全不需要相关的IT知识就能够轻松完成网上支付。应把面向客户的网页简单化、人性化,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方式。

(三)强化网上支付的技术安全

加强技术安全保障,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吉林银行的技术中心可以将部分外围技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外包给技术力量雄厚的IT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学习技术和安全理念,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可以从IT企业购买系统软件,为银行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交易安全意识。大力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四)构建本土化的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网上交易、支付双方不见面,交易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电子商务活动最后是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买卖双方,取悦于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诚信程度,需要尽快建立规范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制度。要加强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非银行支付机构、新兴支付工具以及互联网支付渠道的出现,给支付体系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五)加强银行业的纵向与横向合作

银企合作是业外资源整合的重点,而银行间的业务与技术整合则是业内整合的重点。通过网上支付把供应商和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将网上支付业务覆盖到传统支付领域的所有渠道,会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办理网上支付业务。必须加强战略建设,提高银行卡联网通用效果,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促进银行卡在网上支付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吉林本地银行卡联网通用平台与中国银联的互联,解决本地银行业在全国跨行支付与结算上的限制问题。

(六)建立本土化的政策法规

银行支付业务 篇8

一、祁县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基本情况

2011年11月份, 祁县人民政府出台《祁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撤销预算单位账户, 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代理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与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实行支付。经祁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签订清算协议并报备晋中市中心支库, 2011年12月份开始实施由建设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257笔、金额133357万元, 预算单位由2011年的50个发展到目前138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二、国库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管情况

祁县支库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257笔、金额133357万元, 国库监督过程要求财政部门提供支付非预算单位文件依据18笔, 金额1446万元。国库部门通过强化监管职责和流程落实, 起到一定的防范资金风险作用。

(一) 细化日常监督

一是认真审核代理银行业务资料合规性, 坚持凭证交接签收登记制度, 明确各方责任, 把好初审关;二是认真核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清算电子信息与纸质凭证、财政部门集中支付额度电子信息与纸质凭证的一致性, 对非预算单位拨款要求提供相关文件, 对超过200万元拨款由会计主管审核, 把好控制关。

(二) 强化事后监督

一是由监管员对每日支出业务原始凭证总金额与摘要为“xx财政局支出业务”对应库款账户下的转账凭证发生额认真核对, 往账清单明细与原始凭证逐笔核对, 把好事后监督关。二是严格坚持每月与财政、代理银行进行额度对账, 逐笔核实资金往来, 确保资金拨付安全有效。

(三) 做好非现场监督

定期对代理行进行检查, 重点对代理银行内控制度、资金支付与清算、零余额账户管理与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 从中查找违规问题端倪和相关线索, 对检查中发现的资金退回业务流程不规范等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三、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国库监督职能弱化

实施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前 , 对预算单位的拨款由财政部门向人民银行提交预算拨款凭证, 人民银行国库人员受理和审核其拨款用途是否合理、财政资金支出是否合规等, 审核无误予以办理拨款和清算手续。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 拨款由财政部门直接开具支付令 , 由代理银行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 再由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这种支付和清算方式使人民银行对财政拨款的有效监管出现缺位, 对预算拨款由直接审核变为事后审核。

(二) 国库监督重心转移

由于代理银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因此在承办代理业务中, 代理银行在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审查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国库监督重点不仅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监督, 还要对代理银行业务的规范性进行监督。

四、相关建议

(一)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包括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 明确人民银行国库对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权利, 国库部门还要根据自身实际细化对财政和代理行的监督职能, 特别对大额支付业务进行重点监控;同时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监管信息, 相互支持, 实现共同管理协作机制中的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率。

(二)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上可选择直接支付由人民银行办理和授权支付由代理银行办理。目前国库部门已加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 具备了与商业银行同等的资金清算能力, 直接支付可取消零余额账户这一中间环节, 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并清算财政资金, 国库更好地采取库存余额和支付额度的双重控制有效避免商业银行代理模式下“先支付、后清算”所造成的国库监督滞后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授权支付由代理银行办理则可满足预算单位零星小额资金支付的需要, 也可解决代理银行大量垫付资金的风险。

( 三 ) 逐步取消财政专户, 将财政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随着国库核算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TCBS系统正式上线, 取消财政专户, 将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的时机已越来越成熟。这样既能实现资金的集成管理和集中监控, 促进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 又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进而增强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 创新财政专户管理新模式, 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支情 况

银行支付业务 篇9

目前, 网络支付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付体验、支付限额、支付安全、支付风险已成为监管机构、支付机构、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系列网上支付新规进一步规范了网络支付业务发展, 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监管创新和政策特点。

一、非银行支付机构现状

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 人民银行累计发出8批共270张支付牌照, 除因违规被撤销支付牌照的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上海畅购、中汇支付4家支付公司, 目前市场上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266家。

4家被撤销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暴露出违规挪用备付金、伪造财务报表、非法吸储、数据泄露等问题。其核心风险在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管理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和洗钱风险。

(一) 资金管理风险。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双方发生交易但尚未完成的时候, 承担资金担保职责, 实际是在这段时间内控制交易资金的行为。虽然法律法规对此资金有严格规定, 但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未公开资金管理状态, 此时的资金管理风险较大。

(二) 信息泄露风险。

一直以来, 监管机构要求做好客户信息的保护工作, 保证消费隐私和安全。但目前网络支付环境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却非常薄弱, 系统漏洞、非法出售、信息互换就会导致大量客户银行卡信息的泄露,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是较大问题。

(三) 洗钱风险。

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已经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传统支付结算领域以外的理财、贷款等业务。客户无需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现场开户, 仅通过身份证件核实, 即可办理业务, 这也为洗钱资金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增加了洗钱风险。

二、网络支付新规的监管创新

针对各方问题, 系列网络支付新规按照安全与效率兼顾、创新与规范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一) 加大第三方支付业务整治工作。

从第三方支付牌照延期工作推迟, 到不再受理新支付牌照申请, 监管机构对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严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确。除此以外, 加大现有支付牌照清理;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等工作, 也体现出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的监管决心。

(二) 牢固确立支付账户实名制和身份验证要求。

网络支付新规牢固确立个人实名制要求, 并非简单以身份证为唯一核准标识, 而是增加了业务关系存续期间持续身份识别、建立客户唯一识别编码等要求。这一规定不仅对实名制提出了规范措施和严格要求, 还确立了监管底线。实名制规定一方面有利于事前约束潜在风险、提高风险预警, 另一方面有利于事后风险追溯、加强责任落地, 这使得金融安全与风险归责更易操作。

(三) 准确把握支付便利与支付安全。

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银行而言, 提供的支付服务更便利、快捷, 但便捷的操作也引发了更多风险, 为客户带来了损失。因此, 监管新规一方面设定了支付业务发展底线, 给予保障便利的政策空间, 另一方又针对基于支付账户余额的支付活动, 按照实名程度扩大为三类账户, 并赋予不同的功能, 尽可能降低对消费者支付便利的影响。

(四) 差异化分层管理推动合规和创新。

差异化分层管理是根据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情况和支付账户实名制落实情况, 对支付机构实施的差别化管理。对评定为较高类别且实名制落实较好的支付机构, 在支付转账功能、交易限额、支付验证方式、理财业务管理方面, 都给予了更灵活、更弹性的监管空间。扶优限劣的激励和制约措施, 在满足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同时, 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引导和推动支付机构既要合规经营, 又要勇于创新。

(五) 通过市场监管进一步控制风险。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是此次监管新规的创新内容之一, 市场监管的核心是让公众充分了解现有风险状况, 因此监管要求支付机构在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发生的各类客户投诉和风险事件处理情况对外公布, 体现了隐藏支付风险到公开支付风险的转变。有效的市场监管既是消除矛盾、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 也是防范违规行为有力手段。

(六) 消费者保护成为监管工作重心。

近年来, 国家要求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加强保护, 在金融创新快速发展、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的背景下, 消费者保护也成为金融监管规则完善的基本职责。网络支付新规对客户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业务知情权、消费选择权等进行了解释要求, 不仅能促进支付机构更好的履行职责, 还能宣传专业知识和风险知识, 进行构建良好的行业环境。

三、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的思考

(一) 坚持安全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促进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支付服务迅速向电子化方向推进, 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便捷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支付机构方便、效率的支付服务方式, 不断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和要求;支付机构支付方式的创新, 不断冲击客户的利益述求。不论从体制机制来看, 支付机构都要比传统商业银行更灵活,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改变固有观念, 要树立支付业务安全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鼓励和推动支付业务创新, 不断优化支付服务便捷度和专业度。

(二) 坚持合规与竞争的理念, 加强支付业务创新发展。

支付机构进入支付结算市场, 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支付渠道, 打破了商业银行专营支付服务的局面, 引入了行业竞争。但商业银行面向社会的合规化、标准化、公允化服务能力是其重要特点, 因此商业银行要按照监管要求, 继续坚持合规经营的理念, 同时, 围绕电子支付的变革前景, 树立竞争意识, 跳出“恶性竞争”的思维, 将支付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最基础功能, 不断完善、创新, 并逐步走向良性竞争的新轨道。

(三) 坚持开放与共赢的态度, 促进支付业务协调合作。

支付机构在业务人员运营成本、个性化服务、差异化创新等方面较商业银行更有优势, 同时, 支付机构在客户备付金管理、系统对接等方面又需与银行开展合作。因此, 商业银行要以更开放的思维, 从多方面开展与支付机构的合作, 除备付金合作外, 支付业务也有较大互补合作空间。商业银行应在合作中, 不断学习支付机构的优势和理念, 完善传统支付服务方式, 丰富支付业务功能, 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方便广大客户。

(四) 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加大支付创新调查研究。

商业银行有较强的研究基础, 因此, 要加强支付理论研究和业务发展实际的结合, 要充分借鉴美国和欧洲的相关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 要根据全球支付业务的变化趋势, 推动支付领域的调研和理论研究, 要针对快速发展的支付市场, 着力打造一个利益与资源共享、风险与责任共担、信誉与效率共存的新型支付生态体系。

摘要:自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第一张支付牌照以来,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如雨后春笋, 同时, 网络支付行业也不断暴露出违规挪用资金、伪造财务报表、非法吸储、信息泄露等风险。因此, 自2015年底, 监管机构连续出台多项政策, 加大对网络支付行为的监管。笔者作为银行从业人员, 在网络支付发展的大背景下, 提出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 在夯实调查研究与合规经营的基础上, 加强业务创新、推动网络支付业务持续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支付牌照,监管

参考文献

[1]徐超.第三方支付体系:兴起、宏观效应及国际监管.经济问题, 2013 (12)

银行支付业务 篇10

1 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危害分析

支付结算业务是最常见的一种银行业务, 它的种类主要有三票一卡三方式。三票是指支票、本票、汇票。一卡是指信用卡。三方式是指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在经营过程中, 主要通过上述的结算方式, 运用特定的承载工具, 来完成资金运转, 替客户做好服务。但是, 银行在这个结算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操作环节繁多, 经手人员众多, 资金量大, 必然会导致风险暗藏滋生。

1.1 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的类型

(1) 同城结算风险。

是指非票据权利人获得他人票据或是银行在办理同城结算业务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资金损失。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票据、结算凭证权利人通过盗窃或是侵占等非法手段途径获得他人票据和结算凭证, 并通过银行同城结算而获得票款、结算资金。另一种是银行同城票据交换因人为因素引起的结算风险。当前同城交换已成为银行系统经济案件的高发地带。

(2) 票据结算风险。

票据结算是银行主要的结算业务, 在银行结算工作中占很大比重。票据结算无论是异地还是同城结算都具有融资快、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因而企业和个人在商品交易、劳资交易、资金清算等方面使用频率较高, 结算风险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是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不按时付款, 给银行带来风险;二是使用票据作为犯罪工具的行为也比以前急剧增加, 而且案发率高。

(3) 联行结算风险。

联行结算风险多数来自银行经办人员出于私利, 在汇划结算资金或银行系统内调拨资金时形成风险, 近年来, 金融系统个别基层行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疏于管理, 出现了内部会计人员盗窃联行结算资金的案件, 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额损失, 也损害了银行形象, 给银行结算造成不良影响。

(4) 结算操作风险。

指银行在日常结算工作中, 因各种人为失误、欺诈或者外部事件的冲击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在银行结算风险中, 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都与银行内部机制、银行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员工失职有关。

1.2 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的危害性

与任何一个普通的企业一样, 银行业也是经营与风险同在的行业, 而且银行业的风险对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危害尤为严重, 甚至会影响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其在经营过程中, 一个微小的决策失误, 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 都有可能发生资金、财产、信誉的损失。而一家金融机构发生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的危机, 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 金融体系运转失灵, 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2 对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备

这是产生银行结算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一, 会计内控制度未能真正地有效发挥作用。如会计部门对结算业务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 会计岗位的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

2.2 权力制约失衡

权力制约机构要求审批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对于结算工作而言, 要求临柜人员、记账员、复核员、综合员、会计主管等职务完全分离, 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差错防弊、堵塞漏洞的作用。

2.3 内部检查力度不够

一些银行由于会计人员配备不足, 会计检查辅导工作不到位, 有的检查工作都过场, 没有实地操作查看, 检查的频率和覆盖面没有达到合理的水平, 就无法及时发现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突出的是票据及结算凭证审核不严, 如金额错误或日期错误、票据单位印鉴不全或没有十字折角验、账号户名不符等也办理了结算手续。这些都加大了银行结算的潜在风险。

3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银行每年都会不停地补充新鲜血液, 血液的纯正有利于银行今后的管理和降低风险。因此, 银行应该首先把好进人关, 要善于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其次, 是做好进行人员的严格培训, 这些生力军进入银行绝大部分是走到前台, 成为一线的新生力量, 所以应在业务培训和柜面服务培训上打上坚实的基础, 把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理念根植到每个人的心中。因此培训不能走过场, 摆形势, 而要通过考试检测培训效果, 对不能通过考试的新进行人员, 应该坚决淘汰, 从而让这些人员真正在业务理论上过的硬。最后, 业务培训要常抓不懈, 时代在前进, 业务在发展, 现在有很多新兴的银行已经通过“晨会”形势推广, 来不断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并且不断和员工进行思想交流。

3.2 严格结算操作规程, 强化内控管理

(1) 在同城结算风险方面的防范。

一是认真审查受理的同城票据及结算凭证的要素。

对于同城支票结算, 除重点审查支票的出票日期、收款单位的名称和金额以外, 背书也是审查的重点审查项目。

二是进一步明确票据交换员、复核员、综合员、会计主管在票据交换整个业务中所负的责任和履行职责所需的权利。

三是票据交换每发生一笔业务, 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对取得的凭证必须严格复核, 严格按照支付结算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

四是加强票据交换的事后监督, 由事后监督检察人员对上一日的各种票据进行全面检查, 尤其是大额票据的重点监控, 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发现疑点及时汇报并监控处理结果。

(2) 票据结算风险的防范。

一是票据承兑业务风险的防范。认真审查承兑的票据, 审核其有无真实的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关系, 有无按照规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和手续费, 并签订相应的保证合同。二是对承兑人进行资格审查, 严格界定保证人的信用等级, 对客户经营状态实时监控, 要求客户出具承诺书和委托书。三是防范票据结算的欺诈行为, 加强对柜面人员的风险防范教育和票据防伪工艺、防伪知识的培训, 配备先进的识辨仪器;建立银企联防制度, 对大额款项的支付, 要主动与客户沟通确认;建立审核责任制, 固定专人审核票据, 实行票据防伪安吉审核程序化;研究票据结算欺骗的易发环节, 掌握票据结算诈骗犯罪的特点、手段和趋势。

(3) 联行结算的风险防范。

加强联防业务的管理, 严格“章、证、押”三分管制度, 严密出入库领用手续, 按时核对, 确保帐实相符。对于电子联行结算业务, 在日常工作中业务操作要实行程序化, 即办理电子联行结算业务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 严密仔细, 一丝不苟, 切实落实联行录入人员、复核员、授权员的岗位责任制, 杜绝串岗或交叉复核, 堵塞漏洞, 确保银行客户资金安全。

(4) 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检查监督力度, 建行行之有效地激励机制。首先对各个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并落实到人。其次, 本部门领导、上级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起检查职能, 真正做到实地动手检查, 现场观看操作程序检查,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强化制度的执行。另外, 我们建立综合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从现场兑现, 到绩效考评, 到先进评选等等, 通过通报、表彰等形式, 公平公正公开地把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开来, 作为所有员工的行动指南,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对违规操作, 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 也要严惩不贷。通过适当的经济处罚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最后目的。最后, 在给员工加压, 加工作量的同时, 也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充分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 真正地让每一位员工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张援朝.会计管理与操作[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

[2]刘永明, 李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 篇11

【关键词】电子支付;问题;服务;创新;策略

一、前言

科学技术的前进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不仅让人们的金融意识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让人们的投资方式产生新的转型,让企业的融资行为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改变金融经营方式、企业经营理念方面的贡献也极大。也正是着眼于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研究就成为必要,这是我国相关行业在此领域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选择途径。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网上支付硬件设施落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硬件不断进步,但是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国内网络尖端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小型的银行机构或者企业,由于技术受限,不能及时更新网络硬件设施,由此对电子支付业务造成了安全隐患。

2.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信息泄露、假冒通信和假冒信息。电子支付业务依赖于互联网进行交易,所以互联网的安全关系着支付的安全。但是网络漏洞时常出现,导致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所以网络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用户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不需要本人亲自操作就可以完成交易,这就为假冒通信创造了便利条件。不法分子只要使他的配置与总部配置一致,就能够骗过各种检测设备,与其进行通信,进行欺骗诈骗活动。最后利用虚假信息、假冒信息完成一些本已经完成的交易业务。

3.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会危及银行业

电子支付功能主打的就是便捷,全部在网上完成,可以摆脱银行支付业务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这种虚拟式的交易使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而且交易过程变得不是那么透明。所以电子支付业务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存在更大的风险。负面公众舆论很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流转出现问题,客户流失,而银行本身并不是自己在做电子支付业务,通常是找寻第三方服务商来承担外包业务,而目前的第三方服务商仅仅由几家组成,如果其中一家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将对银行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会危及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4.术规范和实施标准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的数据互不兼容,身份认证系统相互独立,不能进行资源的互换。身份认证的权威性不能得到控制,造成了各家银行对身份认证项目投资巨大,也浪费了资源,而制定技术便准规范,建立标准统一的银行认证系统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做好标准的规划可使商业银行机构处在主动的局面。

5.监管措施不完善带来风险

电子支付业务完全没有以往的签字盖章凭证,这使得监管部门通过传统的监管方式不能收集到相关的交易清单和相关资料。而且在电子业务中,银行端可以无痕迹地修改,监管部门无法从中发现问题。监管问题导致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使各种电子支付业务存在风险。

三、电子支付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策略

1.支付产品多元化策略

目前支付产品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多元化产品发展策略。人们对便捷的支付方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线支付、线下支付相互补充融合已经是支付业务发展的大趋势,支付产品多元化趋势发展明显。许多消费者和商户希望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智能设备在线支付,避免传统现金支付或POS支付的弊端。传统的POS支付系统比较封闭,管理功能局限性大,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慢,维护不方便,所以导致采购成本高。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新产品可以替代传统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设备成本,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和商户的多元化要求。

2.业务创新金融化策略

互联网金融是时下热门话题,已经成为音量传统跨区域融合并创新发展的助推剂,大部门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瓜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联支付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子支付平台,在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业务创新金融化策略,充分分析自身和第三方资源公司的优劣势,以自己营运经验为基础设计出高端金融化产品。这种产品具有收益性高,风险性低,投资门槛低,操作便利,零手续费等优势。业务创新的策略不能仅仅局限在降价式的简单竞争手段,还应该积极探索更为庞大的商户群体和创造更高的服务价值。

3.市场拓展国际化策略

目前电子支付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并不是很顺畅,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和外汇管理制度,大多数第三方支付还在积极探索。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汇率市场化脚步加快,跨境支付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其潜力巨大。国际化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收入利润比。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为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业务系统智能化策略

业务系统智能化包括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更智能化的改造,充分利用直联和间联渠道优势,实现交易种类的智能化判断和支付通道的自动路由切换,最大化地达到成本管控和获取收益的目的。业务系统智能化策略是基础建设的策略,只有基础牢固可靠,才能保障其他策略的有效实施。智能化策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使企业业务稳定高效地运行。

5.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

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是以用户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综合第三方支付平台优势打造一个综合业务平台,提供以支付业务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来改变现有商业模式单一的缺点。商业模式平台化策略具体包括:营销合作、产品整合、自愿联合、技术开发、业务咨询。利用现有商户资源、产品信息、交易数据,建立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作为现有支付业务的增值服务附加功能。为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商户提供有偿的增值服务,帮助其提高交易量,协助其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同时,可以增加银联电子支付公司的交易量和利润额,用增值服务避免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价格竞争。

6.大数据化策略

互联网时代,数据占据着重要地位,大数据在金融业的地位不断攀升,其作为金融和新资产,将撼动传统的客户关系。通过收集、分析相关市场信息可以提前布局潜在的商业用户;也可以加强分线的可审性,打破行业垄断,提供更加贴近客户的服务。充分重视大数据策略能够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7.提升综合营运能力策略

运营能力是考验企业的实力的象征,提升综合营运能力策略包括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制度,各种奖惩机制和改善同行业不同行业的合作关系。如何做到提升综合营运能力,可以归纳为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维护,强化网络安全建设,打开并维护合作渠道,深化与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只有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才能保障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语

电子支付业务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服务的优化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也是社会对于支付行业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标准。只有做好电子支付业务和产品的创新发展,才能够让人们的支付更加放心,才能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才能够带给人们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享受,让人们享受到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1]丁爱琴.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金融纵横,2013,06:92-98.

[2]邢丘丹,常莹莹,杜占河.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途径研究——基于服务创新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J]. 经济与管理,2013,09:55-62.

[3]刘洋. 银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J]. 河北金融,2013,10:67-68.

[4]蔡东. 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 中国金融电脑,2012,04:15-18.

[5]丁红. 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和创新[J]. 银行家,2012,10:101-104.

银行支付业务 篇12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也受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模式多样化,电子商务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不断成熟的电子商务环境,丰富的支付体系,促使了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从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增长。据艾瑞咨询网预计,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在2018突破22万亿。到2014年底,我国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达269家。

据易观国际书库统计得,2014年我国电子支付用户使用的支付方式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占比最高,为62%,第三方支付方式在电子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支付方式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初期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保持着合作共赢的关系,银行主要负责大客户,而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发小客户。但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开始向银行传统支付领域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渗透,对银行的业务产生了威胁,影响了银行的利润。因此二者的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不仅仅再是合作关系,这两者交错难辨的关系理顺与否,直接影响到网上支付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便在于此。

二、第三方支付对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影响

1. 对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影响

我国现在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利率逐步放开,再加之我国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允许银行可以破产,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导致了银行的存贷差逐渐减小,因此银行越来越注重中间业务,并把中间业务视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迅速,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支付功能,开始不断延伸自己的业务领域,并且其交易担保业务、结算业务、代理收付业务等凭借其低价格与便利性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另外第三方支付开始向代理保险、基金等金融领域渗透,这样就极大的影响到了银行的电子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现在第三方支付开始向理财产品方向进军,余额宝理财产品的推出掀起了网上理财产品的热潮,这些理财产品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开始铺设代收付费系统和POS网络,以此来开展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业务,与银行在线下形成了新的竞争。

2. 对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影响

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明显,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对产业链上下游交易行为和资信记录的全面掌握,开始尝试为中小企业和商户打造网络融资平台,并通过网商融资和网络渠道融资两种模式为中小商户提供资金支持,抢占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主要关注的是大型企业,而第三方贷款平台的侧重点不同,其主要客户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型向银行融资时,条件严格,贷款利率高。第三方支付企业具有大量的在途资金,为了把这笔在途资金更好的利用起来从而获得利润,抓到了中小企业这个商业商机,大力拓展业务,开展中小型企业融资。而且第三方贷款具有期限短,利率低,还贷款便利、贷款种类等原因,更适合中小企业贷款。截止2014年末,我国的互联网贷款已经从2012年的212万亿元增长到2528亿万元,增长速度另人瞠目结舌。

虽然现在第三方贷款规模较商业银行较小,但随着网络融资的发展,必然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影响。

3. 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其他业务的基础,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最为关键。现在虽然居民还是大量将金钱存在银行,但总会有资金的流出。

弥补交易双方信用缺失是第三方支付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在双方交易时,第三方支付作为支付平台,买方购买货物时先把资金支付给第三方平台,在买方收到货物确认收货,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授权付款或到一定时间默认付款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资金支付给卖方。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都会规定相应的结算周期,在此结算周期内不可避免会出现滞留资金,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会保证在此结算周期内滞留资金的利息归客户所有。其实这也类似于银行的存款业务。虽然这部分滞留资金最后肯定流入银行体系,可是造成的资金分流也对银行造成不小的影响。而且客户在第三方平台上的整个支付行为完全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这会使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风险。

4. 第三方支付分流了银行客户资源

凭借着淘宝、微信等网站等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快速地积累了海量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具有垄断的地位将会受到威胁。现在支付宝和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都已达10亿之多。此外,网上理财平台通过客户购买基金种类,分析客户,可以更加明确精准地对客户定位,从而向客户提供更适合的理财方式,使货币基金替代银行存款加速,但从长期来实际上分流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客户。

三、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策略

1. 加大创新力度

(1)业务方面进行创新

现在我国的电子支付业务普遍集中在国内市场和国内第一、二线城市,国外市场和国内第三、四线城市涉及范围不大。银行可以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开始进攻国外市场和国内第三、四线城市。

现在全球国际化,国际交流比较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旅游、求学、工作和投资。这便会涉及国内外货币兑换,然而在兑换交易支付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外退税问题。我们出国购买的商品有的是退税商品,退税商品在购买的时候其实是包含了税费的,而这些税费需要经过海关的查验以及相关操作手续才能退回。退税时间比较长,而且由于退税的金额是外币,兑换过程繁琐且成本高,致使退税不划算,从而使许多消费者放弃退税的权利。如果银行可以和海关退税相关机构合作,使退税过程简化。并且银行可以将大量的外币一起兑换为本币,退给消费者会使退税成本变低。积少成多,退税市场也是电子支付里一笔很大的市场。

此外,我国最近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了一直新的模式,即O2O,全称为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其与传统的B2B、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不同。O2O交易模式为:在线支付线下(或预订)的服务、商品,然后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获取商品。一般通过团购、提供信息等方式提高知名度,为公众所认识,从而促进消费。这个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银行可以努力开辟这个电子支付市场。

此外,商业银行寻求和一些企业单位寻求合作从而拓宽业务范围。例如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学校客户群大,老师、学生吃饭、购物都需要花钱,金钱流量比较大,如果银行可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办理一卡通,开通网上、手机支付业务,这样便会加大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

(2)技术方面创新

银行的电子业务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外,还可以推出一些新的方式。如招行率先推出的微信银行,招商银行与2013年7月2日,宣布升级了微信平台,开始推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此银行集借记卡、信用卡业务功能为一体,可以实现查询余额、转账汇款、预约办理、手机充值等一系列服务。银行可以在此基础继续进行创新。

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在支付方式上面有所创新,如平安银行推出的光子支付。光子支付可以通过一束光来实现授权、识别和信息传递,这项技术通过手机闪光灯完成,而且不受手机卡与网络的限制,即用户可以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用手机进行安全支付,预计未来还可以完成ATM取现。目前,平安银行正在进行旗下的ATM机改造和系统开发。

2. 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提升客户体验

由于网上银行由于操作过程繁琐,风险等问题,客户满意度不高。银行若想促进银行电子业务的发展就必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经验进行借鉴,对客户的业务需求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并不断地对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进行完善,提升用户体验。

3. 与第三方企业在某些方面达成合作关系,互利共赢

第三方企业的滞留资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滞留资金的流向问题,这些滞留资金不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随意使用,因为这是客户的资金,但滞留资金的利息会归客户所有。滞留资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与银行合作,这笔滞留资金交由银行保管,既解决了滞留资金的风险问题,双方都会获得收益,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的支付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并开始向银行传统支付领域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渗透,并也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其他方面对银行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现在电子支付市场现状,从中间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三个方面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提出银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银行,电子支付

参考文献

[1]程国树.携手or漠视?商业银行如何选择第三方支付[J].金融与经济,2010(1):72-74.

[2]罗翔琼.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探析[J].学生理论,2014(11):25-26.

上一篇:原煤生产下一篇:水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