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2024-09-10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共12篇)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1

目前, 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这一平台足不出户实现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各种费用、网上投资理财、网上对账等, 这一冲击改变了人们对银行这一概念的传统思维。借助互联网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自助业务, 使服务更加贴近客户, 也为银行节省了大量成本。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网上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使得发展网上银行成为金融机构竞争客户的一种服务渠道。

一、网上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

1、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以1998年4月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了部分具有网上银行功能的网上支付业务, 并为企业提供企业对企业的资金结算业务为标志, 到目前为止发展了十多年, 随着各行电子银行功能的不断完善、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 电子银行突破时空界限, 全天候、跨地域、广辐射的优势日益被客户认识, 其安全便捷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可为起步晚发展快, 据统计, 截止2011年底, 在互联网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100多家, 占国内现有各类银行的56.7%, 同时目前正有多家中、外资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向客户发卡达到24亿张, 某大银行每日通过网上银行的交易量为80亿元, 日均点击率高达1800万次, 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空间仍很巨大。

电子商务模式是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支付电子化、转帐网络化。但是, 目前国有银行的网上银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赢利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网络的资金流迅速壮大。我国银行也开始了一些网上银行方面的业务。拥有了具有网上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 提供包括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在内的各种网上金融服务, 办理信息查询、银企转账、代发工资、定向转账、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业务。

网上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类:

(1)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以及证券的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消费信贷业务等新型商业银行业务;

(2) 在线支付业务。包括商户对商户商务模式下的网上采购或批发交易, 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

(3) 新的业务领域。如集团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查询子公司的帐户余额和交易信息, 在签定多边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调度与划拨, 提供财务信息咨询、帐户管理等理财服务, 还可以发放电子信用证、开展数据统计等。但总的来说, 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还只是商业银行部分传统业务在网上的延伸, 业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 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销售等业务。同国外相比, 我国银行业不但提供网络服务产品的种类少, 而且质量不高, 提供的网上产品普遍缺乏个性化、缺乏面向客户设计的服务产品和差异性。

2、网上银行对传统业务的冲击

由于网上银行的出现,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交易、交付各种费用。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 网上支付, 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网上银行的出现, 将传统货币转换成电子货币, 使得资金的流通速度更加的快。网上银行在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 也对传统银行理论带来了冲击, 网上银行条件下的网络货币就将打破传统的货币理论。货币出现了新的形态, 这主要缘于信用卡的透支功能, 扩大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础货币。如信用卡、电子货币等, 这些都是新货币形态产生的前奏, 这是一种依托全球和网上银行产生的虚拟的无 (纸或金、银) 货币实体的数字符号。网络货币的出现, 使货币形态虚拟化, 商业银行通过发卡实质上取得并实现了部分基础货币的发行权, 从根本上部分弱化了中央银行垄断发行货币的特权;网络货币对流通中部分通货的替代作用, 使得政府货币政策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基础货币方式影响经济的作用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 其进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 提供货币供给的数量, 都建立在基础货币上, 基础货币及其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 从而决定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而网络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作用使得这种能量减弱, 再加上网络货币是商业银行自发地创造的, 且具有快速的瞬息万变的特点和颇具信用风险, 也使得网络货币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扩大。

3、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缺陷

(1) 硬件风险网上银行所依赖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形成网上银行的系统风险。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不够完善, 如存在某种设计缺陷、容错能力差、兼容问题等引起系统故障, 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也带来了系统的运行风险。

(2) 网络风险因特网的安全问题也决定了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虽然网上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 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 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但是网上银行的安全系统仍然是网上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黑客攻击技术的提高, 他们可能通过因特网侵入银行专用网络或银行电脑系统, 修改或删除服务程序, 窃取银行及客户的资料, 盗用他人身份接管网上银行客户的储蓄和信用帐户, 将银行或客户的利息收入划入自己的个人帐户中甚至直接非法进行电子资金转帐。网络系统交易处理出现故障, 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出现问题, 导致公众负面反应和造成交易错误损失。银行网络技术的外部服务供应商可能并未提供预期的技术, 存在系统缺陷和可靠性的问题, 而银行必须对找出的损失负责。网上银行也会因为内部职员的欺诈行为而承担风险。

来自网上银行系统外部的正常客户或非法入侵者在与网上银行的业务交往中, 可能将各种计算机病毒带入网上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病毒感染轻则改变和破坏银行业务的数据, 重则可使银行系统整体瘫痪。

(3) 法规风险由于网上银行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尚无明确规定。目前网上银行电子支付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 出现问题则通过仲裁解决。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 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 这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

(4) 国际风险同传统银行相比, 网上银行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 其业务和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任何角落, 从理论上讲, 国外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便利几乎同国内客户一样。这样, 就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质合约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

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的业务标准。目前所有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的国家, 都面临着如何选择业务标准, 与国际接规。

(5) 监管风险网上银行以技术为核心, 对监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银行的经营方式和内容, 监管机构必须不断更新其技术和知识, 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 监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 对信息技术和金融知识都能熟练掌握。此外,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对于什么是银行的定义越来越模糊, 非银行机构很容易在网上提供类似银行的服务, 而未经监管机构的许可或监督, 这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由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相对较晚,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 网上银行的监管实践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对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

从中央银行 (货币当局) 的角度看, 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行为的风险管理目标, 首先是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以及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机构的顺利运作。换言之, 必须通过保证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机构的稳健运行, 避免因为一个机构的失效而影响公众对整个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支付体系的信心。

(一) 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

欧洲中央银行认为, 电子货币机构风险管理首先应限制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投资风险。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设定了欧元区成员必须遵守的最低要求。内容包括:不允许电子货币机构在取得发行权后, 以此作为向其客户提供信用的基础;电子货币无论发行额多少, 均应接受同样监管要求。并特别强调, “所有电子货币发行者, 同接受公众的储蓄存款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支付, 并以其资金账户提供信贷的机构一样, 应该归入‘信贷机构’的范畴。为了公平起见, “所有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应接受审慎监管, 满足欧洲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缴存比例要求和统计报告要求”。

香港1997年成立了电子银行研究小组, 在对网上银行业务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 还进行“符合要求”的安全性检查。香港金管局将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网上银行分为以电子交付渠道为代表的电子银行服务和以价值储存卡为主的电子货币产品, 分别进行监管, 对非金融机构电子货币发行商家向金融机构和吸收存款机构发展的趋势, 即从单一功能的特殊核心业务向多功能的吸收存款机构演变予以特别关注。

在我国, 由于网络基础设施所限, 各种储值卡、电子货币发行额尚小, 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主要的风险管理目标应该集中于防范支付风险, 解决业务纠纷, 保证金融市场公平有序和高效运行。

(二) 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对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发行入市经行审批或核准, 以及运营监管的基本法律框架。只有中国工商银行等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网上银行服务协议中表示, “本协议将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实施”。但是, 央行对于一份申请是否予以核准, 似乎还没有针对性的依据。BIS研究报告以及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借鉴。

1. 对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基本要求。

在电子货币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后, 就可能对一国的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要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支付体系的完整性并使其顺利运行, 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 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电子货币发行者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电子货币发行者必须接受审慎监管;

-任何一种电子货币机制都必须清楚表明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且保证在相关法律管辖区域内能有效实施;

-电子货币形式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组织、程序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防范造假等风险;

-在设计和实施电子货币体系是必须采取防范罪犯滥用的措施 (比如反洗钱措施) ;

-电子货币机制必须能够向运行该机制的货币政策和监管当局提供相关的监管信息 (比如统计数据资料) ;

-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即随时可以应持有人的要求, 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等值兑换为法定货币;

-电子货币发行必须使中央银行能够对发行人实施准备金管理。

此外, 任何电子货币运作机制必须具备操作程序上的可行性,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 担保、保险和划分可能发生的客户损失, 明确解决纠纷和损失分担方式, 防止电子货币和电子商务发展造成信心危机。

2. 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针对上述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等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和发行电子货币在满足和具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 应加强内部管理, 采取如下内控措施:

-计算机软、硬件条件 (如系统、产品和服务防范攻击、欺诈的脆弱性测试) ;

-银行和机构内部职员系统操作技能、职业道德 (培训、评估与测试) ;

-交易的实时检测、跟踪、记录和校验 (防止欺诈和纠纷解决) ;

-系统备用方案和应急计划和技术升级计划;

-让客户明确责、权、利和纠纷解决办法 (应用培训、安全教育) ;

-涉及不明确问题取得与相关金融监管、司法当局的明晰解释;

-对可疑交易、犯罪行为的模拟处理演练;

-电子货币资金的流动性保障 (投资工具管理、流动性检测、定期评审) 。

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面临的风险管理, 与网上银行和网络服务商相比, 作为网络技术背景下的弱势群体, 风险规避的关键是, 应该首先建立起商家和消费者同银行之间, 甚至于网络服务商之间明确、公平的责权和法律关系。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2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其实质是为各种通过Internet进行商务活动的客户提供电子支付、结算手段。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跨时空、低成本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科技、高智能为支持的AAA式银行,即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网络电子银行。在中国,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Internet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家Internet向社会提供服务。我国开始通过国家Internet向社会提供服务。之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目前国际金融界的发展状况表明,尽管不同的银行有其不同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网上银行必将包含银行所有的业务,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手段。

一、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概述

(一)网上银行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银行又称为网上银行、在线银行。采用Internet数字通信技术,以Internet作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在线为公众提供办理结算、信贷服务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可以理解为Inter-net上的银行柜台。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手机或者其他数字终端设备,采用拨号连接、专线连接、无线连接等方式,登陆Interne,t享受网上银行服务。它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代替银行大厅和营业网点,但没有改变传统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根本性质。

网上银行是电子银行的代表。流通的是执行支付“预付支付机制”即通常称为的“数字现金”的电子货币。

网上银行的特征可概括为5W:实现为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和任何地点(wherever)与任何账户(whomever)用任何方式(however)的安全支付和结算。具有以下五大优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有利于提供更多金融服务项目和支付手段、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

与传统银行的比较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挑战传统银行理念;

2、网上银行将极大的降低银行服务的成本;

3、可以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4、网上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5、网上银行将会使传统的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二)网上银行的运行特点

1、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

2、业务智能化、虚拟化。

3、服务个性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网上银行的发展可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在互联网上开设网站,宣传经营理念,介绍银行的业务,这个阶段网上银行的特点是为客户提供信息层面的服务。第二阶段,商业银行将传统银行业务移植到互联网渠道上,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同时降低成本,延长服务时间,这个阶段网上银行的特点是为客户提供基本交易服务。第三阶段,银行传统业务网络化已经基本成熟和完备,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服务不可缺少的 1

重要组成部分,客户对网上银行产生严重的依赖,这个阶段网上银行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成熟和完备的交易服务。第四阶段,网上银行要建立以网络渠道为核心的运营平台,以网络经济为服务对象或者主要服务对象,建立新型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业务品种,经营范围大量涉及非银行金融业务以及商贸、工业等其他相关领域。

2010年以来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发展迅速,交易额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各大银行将所有的银行业务都搬到了互联网上,并以交易量为主。近年来网银交易额也保持了持续增长。

目前使用网银服务的人群大多为23-35岁、高学历的白领人群。同时,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网银的用户大多为企业职员用户、高收入人士,而国有四大行的用户则主要是“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工作者”。对此,《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指出,国内网上银行发展已经从“用户培育期”进入“用户教育期”。当前网银发展的真正障碍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使用网银的信心;只有当网银用户具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够真正在使用频率和支付金额方面具有较大的突破。总体而言,服务推广和用户教育应当是未来一段时间各银行最重要的工作。

三、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

除了看到我国网上银行蓬勃发展的态势外,不能否认,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1、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博弈

网上银行越来越普及,人们在享受网上银行便利性的同时,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也感到担忧。网上银行在如今存在锁与钥匙的博弈:锁,就是银行设置的各类安全措施,钥匙则是通过便捷方式让用户享受网络的“易用性”。

2、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发展不均衡

从网银的经营主体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上业务占比较高,而小型银行及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占比普遍低于10%。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原因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大中型银行资金实力强,投入多,更注重信息化国际化发展,因而网上业务发展起步早,逐渐替代传统业务渠道。另一方面,大中型银行的客户相对更为高端,对网上银行等较为现代化的服务接受程度高,普及推广相对容易。

3、我国有关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在网上银行的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但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相比,还是相对滞后。

(二)解决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针对安全性和易用性问题

银行应当引导用户正确认识电子银行以及掌握基本的安全使用常识。银行在为客户办理网银时,最好先对客户电脑有初步了解,做出适当指导。此外,要完善客户服务,在客户安装证书出现技术难题时,提供适当的上门服务援助。同时网上银行需要加强金融创新,提升硬件技术和设施,提升软件服务的人性化。以网银安全性为借口牺牲操作的便利性。

2、针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不平衡问题

加强网上银行业务合作及技术开发,在业务上,各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化进程中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统一的发展规划、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范。

3、针对我国网上银行法律法规问题

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金融监管,加强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建立安全认证中心,以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以减少网络银行的交易风险,促进网络银行的规范发展,此外还要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发展网络安全产品。

四、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

网络银行利用现代金融技术,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清单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利用网上银行为企业和居民进行资金余额查询、账户转移、第三方支持,银行业务通知等基本业务服务,还利用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交叉出售产品和服务。

(二)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

(三)网络银行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步子的加快,世界各国银行业运用并购重组方式积极向海外扩张,采取“打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扩展业务,占领世界市场。目前,我国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多达600多家,引进外资金融机构200多家。

当代经济社会中,银行业务呈现出“全球趋同”化的特征。我国加入WTO 后,金融业的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使得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和国内业务的特殊性,对网上网银系统做一些前瞻性的规划。网上银行不仅仅体现在网络化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为银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银行的专业分工,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界限,网络银行不仅克服了银行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实现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资讯业的交叉。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毫无疑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我国上银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但总体看来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前景的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张福德.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7

[2]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

[3] 张庭模:网络银行的营销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0年12月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3

关键词:网上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

网上银行是通过网络技术并将客户的终端与银行相联,实现了客户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终端电脑前进行相关的银行业务办理的服务系统。它不但可以为客户提供正常的开、销户,还可以为其提供相关的查询、对账、转账、网上证券等传统银行业务,它打破了空间与实物媒介的限制,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到银行更多的服务功能。网上银行不但代表着银行业务的全新拓展,也是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了能更好的提高网上银行操作效率,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预防网上银行操作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重视网上银行操作系统带来的风险,并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强化网上操作系统的可行性,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 概述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带来的风险

1.1 网上银行操作技术风险现状与分析 目前在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操作流程过程中,大部分网上银行操作流程只需身份数字验证,即可进行网上银行操作流程,由此导致伪造客户身份进行交易的问题越来越频繁,并且由于客户在网上银行操作时,互联网的防御系统被攻击,造成客户身份资料泄露的现象也颇为严重。

总的来说,网上银行风险主要有三大种类:首先,黑客、病毒等。此类风险主要是黑客或是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等破坏性程序,通过不正当手段加载至客户的计算机终端,利用其程序非法盗取客户的银行账号及密码,并加以利用。一旦受到黑客攻击,计算机中的密码、文件、个人资料等都会被盗取,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整个系统瘫痪。其次,钓鱼网站。不法分子或是集团化的犯罪伙团利用与网络银行极其相似的网址、网页,制造出虚假的钓鱼网站,以骗取客户的银行帐号及密码,进行疯狂盗用。第三,网上银行的信息泄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或是其他通信设备在赢得客户的信任之后,并从客户手中骗取相关的网上银行的账号、密码等,对其网上银行内的资金进行非法盗用。除了上述情况,网上银行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资源数据信息防御系统不强,网络安全存在隐患,客户身份认证系统有缺陷等原因都会为网上银行操作带来风险。

1.2 网上银行的第三方风险现状与分析 网上银行操作的第三方风险,主要是服务提供商所造成的。近几年我国虽然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服务提供商进行了监督与管理,但是由于第三方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强、安全意识浅薄,导致网上银行操作系统无法得到保障,还造成网上银行交易存在漏洞。与此同时,部分的商业银行将网上银行操作系统分包给服务商进行管理,虽然专业技术可以得到保障,但是一旦管理存在漏洞,就会引发网上银行操作风险[1]。

1.3 网上银行客户操作风险 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操作系统还处于发展期,很多客户对网上银行操作技术水平较低,并且由于用户个人安全防范意识的欠缺,特别是文化水平相对低的客户人群,更是引发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象。这样不仅会为个人带来财产安全,还会为商业银行带来网上银行操作流程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客户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对于个人的保密密码都是设置一些较为好记的数字,如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节日日期等,这些用户密码过于简单的现状,导致在网上银行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使其造成用户密码的泄露。

1.4 商业银行内部操作风险 在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银行交易的数据进行审计和核查,对网上银行操作流程的合理管理与监督,对网上银行产生的操作风险进行处理,所以商业银行内部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对网上银行内部审计及监督控制能力,相关的网上银行业务人员自身就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了网上银行在运作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其次,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导致岗位职责处于混乱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还会降低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的管理水平。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绩效考核存在漏洞与不合理,导致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没有作用。

2 完善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有效对策

2.1 控制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框架 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框架是用来构建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网络的基础。在控制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框架时,作为管理人员应要对网上银行业务所有环节都进行控制,并采取先进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不仅形成科学合理的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框架结构,且还能健全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督管理体系[2]。

2.2 优化网上银行业务管理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员所重视,为了完善银行业务,促进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成效的提升,作为农信社的网银操作风险监管人员,就必须优化商业银行工序中网上银行业务的管理模式,并通过设立或更新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指标和评估体系,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管理体系得到优化。这样不仅会降低网上银行操作风险,还可提高网上银行运行的专业技术水平。

2.3 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监管体系 为了确保网上银行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网上银行新开办的业务,就应进行严格的审批,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新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使其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应对网上银行系统的电子数据要进行合理的统计,并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监督体系,使其确保电子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效率。此外,还应对网上银行业务管理组织职业技能进行完善,并强化工作人员在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可提高工作人员的判断力和实力,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水平。

2.4 建立有效的网上银行业务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建立有效的网上银行业务信息系统是关键部分。为了使网上银行业务信息系统得到优化,首先应对相关数据的审核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并要详细的做好每一笔的数据记录,从而可确保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次,对网上银行内部结构进行简化,使其可提高信息资源传递的效率。再次,完善网上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核对、优化系统维护、系统开发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可提高网上银行系统的操作安全性能。最后,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事前、事中流程的管理工作,使其可确保网上银行操作流程顺利开展,这样不仅可节约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还可降低网上银行操作的风险。

2.5 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内部管理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和更新阶段,导致网上银行业务内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到网上银行相关数据传递的效率,增加网上银行操作安全风险。通过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内部管理体系,可有效的解决操作风险问题的发生。欲想让网上银行更安全、健康的发展与运行,则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实现其内部操作及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同时,对网上银行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不但可以解决其安全漏洞问题,还可以避免引发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网络银行健康发展与运行的基础保障。具体来说,首先应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防范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风险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该部门的工作进行审查,确保网上银行操作系统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对主要的网上银行风险部门,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高风险防御效率,培训风险判断与评估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可对网上银行操作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这样不仅可提高网上银行系统的工作效率,还可维护用户的切身利益[3]。

3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操作系统,可有效的节约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并可对商业银行内部活动和传统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以上通过对网上银行操作流程的现状进行讲解,对商业银行操作流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来优化商业银行网上操作系统的对策,希望能够使网上银行业务客户的个人资料得到维护,降低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吴建.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1,10:45-49.

[2]钱浩辉,徐学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解析[J].浙江金融,2011,12:27-29+33.

[3]朱日莫图.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19:95-96.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4

一、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 网上银行的概念

网上银行 (Internet Banking) 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 是银行借助网络和其他电子通讯手段, 以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为基础, 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实时的金融服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了本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索, 并已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业务体系, 培养了广阔的受众群, 网上银行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间竞争的焦点。

(二)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现状

第一, 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网络技术也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就为网上银行不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8年招商银行一家独自试水网上银行业务, 而现如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 数量持续增长。

第二, 业务量不断增加。随着各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以及人们对于网上银行认知程度的加深, 我国网上银行年交易额从2003年仅仅二十几亿到2009年已超过了400亿, 7年间增长了超过15倍的交易量, 而2006-2007一年的时间增幅就超过了100%, 这一组组数据都充分证明了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同时用户数量也从当初少有人问津到如今已过亿。

第三, 业务种类逐渐丰富, 形成自有品牌。10年间, 我国商业银行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研究市场的需求, 过去网上银行业务种类单一、有限, 而如今业务种类丰富、服务品种繁多,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家, 招商银行的“一网通”, 中国建设银行的“e路通”, 都在客户中间有良好的口碑。

第四, 外资银行已经开始进入我国网上银行领域。在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 外资银行也开始关注并涉足中国网上银行, 目前已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等十几家外资银行面对我国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并和国内银行展开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未来将会有更多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领域。

(三)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 缺乏个性化服务。网上银行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向客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 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时, 多数业务仅仅是柜台业务的复制, 并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信息,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制定差别服务。同时, 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种类有明显的趋同现象, 服务差异化程度低, 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对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的选择、定位,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地收集客户的信息, 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其次, 行业环境。目前, 我国的网上银行都是各商业银行自己的系统, 而业务一般也仅限于一个银行的系统内部, 这虽然防止了客户流失, 但跨行间支付这种银行间的互通互联的业务才是网上银行发展的趋势。

第三, 营销机制不完善。个人业务中, 客户群细化程度不够。都市白领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新锐人群收入较高、经常网上购物、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成为个人网上业务中的主要客户源, 对于此类人群的业务也日趋完善。但同时, 银行不应忽略未成年和老年人, 针对他们的网上业务并没有大力扶持的趋势, 网上银行助学贷款及一些夕阳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屈指可数, 这就白白的流失了潜在的客户源。企业业务中, 虽然B to B以及B to C模式已在中国发展多年, 但其网上业务成交量规模小, 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严重限制了网上银行企业间电子业务的发展。

第四、网络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尽管网络已经普及, 网络技术也快速发展, 但从技术层面看仍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网络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客利用人们薄弱的安全意识、网络技术的漏洞以及银行管理的不规范, 盗取客户的帐号、密码及其他信息, 给客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了客户继续使用网上银行的信心, 不利于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法律体系不健全, 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然网上银行已经进入我国十余年, 但是立法方面的工作依然相对滞后。直到当前, 国家依然没有更新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 仅仅是由《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多年前出台的文件在维护网上银行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继续出台一部全面规范网上银行的法律, 明确规定在网上银行业务进行的过程当中, 交易规则, 各方享有的权力、履行的义务, 违规时的处罚等。

其次, 对于网上银行的监管还不到位。由于网上银行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考虑到它各方面的特殊性, 对其的监管也应该不断探索、完善, 形成比较个性化的监管。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管理经验的缺乏, 近些年来对网上银行的监管不尽人意, 给某些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 由于网上银行淡化了国界, 其业务可以延伸到全世界各个国家, 所以对于跨境的各种交易必将涉及到国家与国家的往来, 这就要求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国家间对于某项业务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甚至出现跨国犯罪时立刻出面给与协调。而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二、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 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 提高网上银行业务水平

首先, 加大人员、技术的投入以保证网络安全。商业银行应该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 或者加强与相关技术行业的合作, 不断升级网上银行业务交易平台, 确保其安全的性能, 使客户和银行不会因为系统的漏洞或者黑客的攻击而遭受到损失, 同样不致使银行声誉遭到损害。

其次, 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服务。网上银行业务区别于传统业务的最大特征就是可以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业务。21世纪的银行已经不再是以业务为本, 而是以客户为本, 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银行的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业务, 这就需要银行紧跟客户的信息, 消费信息、社会地位、近期重大变故等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获取及分析, 让客户觉得温馨的同时帮客户解决真正的需求。

第三, 加强创新能力, 完善产品种类。无论从成功者的经验看, 还是从我国目前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都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我们需要创新, 需要拓展出更多的业务、产品种类, 只有走在行业的前端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事实证明, 任何缺乏创新的企业甚至行业都不会有发展, 网上银行要有实质的发展就不能再停留在柜台业务的重复, 而是需要与柜台业务结合并延伸出新的业务, 这样才能吸引客户, 被客户认可。

(二) 营造适合网络银行发展的环境

首先,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水平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制度还比较落后, 这就要求政府大力扶持信用体系的建立, 个人提高综合素质做到诚信。而银行在现有的信用水平下则应该积极的推广业务的实名制, 建立客户个人的信用数据库, 有良好信用的客户可以给予优惠, 而有引用污点的客户则会受到信用级别的限制, 将享受不能银行的服务。这样在政府、银行、个人三方面的努力下, 一定会创造诚信的社会风气, 为网上银行业务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其次, 行业内既竞争又合作。各银行间是竞争的关系, 但同样需要合作, 网上银行的发展需要各银行之间的互联, 比如业务的跨行办理, 这样才有利于整个网上银行业的发展。同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外资银行逐渐进驻我国, 国内外银行之间的业务来往亦不可避免的, 行业内的合作更是不可或取的。

(三) 建立完善的营销机制

首次, 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网上银行业务的诞生使得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就要求银行积极转变营销观念, 应该考虑到网络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将网络与银行结合来推广业务, 同时培育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这样才能使新产品新业务成功的走进相应的客户群中。

其次, 准确的定位目标客户。每一种网上银行业务在产生之前就应该有合理的定位, 明确其目标客户群。比如夕阳理财针对那些已步入暮年, 收入相对减少, 医疗支出将逐渐增加的老人, 只有明确了客户群, 在分析不同客户群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去创新业务品种。此外, 还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不能仅仅将目标锁定某几个人群, 以防流失潜在客户。比如针对小学生, 可以让家长为其办理教育储蓄等, 针对白领, 可以办理多元化的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真正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真正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促进网上银行往更深层次发展。

(四)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监管

首先,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准入制度, 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才能进入该行业, 网上银行业务也一样, 考虑到其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 对其的准入制度应更加严格。我国可以参考欧美国家已成体系的准入制度, 并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的状况及自己的特点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准入制度。

网上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 所以符合网上银行业务特点、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须尽快的制定。明确规定业务双方的权利、义务, 同时对于违法的行为进行处罚, 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可以在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 鼓励和支持网上银行业务创新, 规范和引导网上银行业务有序开展, 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 实施全面严格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建立权威的监管机构, 在我国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局, 而这两个机构应该担负起监督的责任, 将网上银行业务列入监管范畴, 不断制定、调整、修改、补充适合的金融法律规章, 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 制定网上银行的安全标准, 并通过各级部门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在监管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韩国严密的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 来完善我国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

综上所述,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定成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任何银行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网上银行业务而存在, 而在有的国家已经出现了网上银行业务独立化的趋势, 即摆脱了传统的柜台业务, 只有网上营业厅。而我国也一样, 不论是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避免发展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不仅要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更要走在该项业务潮流的前端, 引领该项业务的发展方向。但这条路是艰难而曲折的, 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现状, 并努力追赶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晰而尖锐的发现自身的问题, 逐个击破阻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 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道路, 最终达到不断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兰娜.我国网上银行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33) .

[2].党琳, 周印.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存在问题探析[R].科协论坛, 2009 (7) .

[3].罗淇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策略[J].广西电业, 2009.

[4].吕帆, 曹丽娜.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资本, 2009 (6) .

[5].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6].梁慧颖, 郭春梅, 李红霞.网上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23) .

[7].曹万卿.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陆桥视野, 2009 (1) .

我国银行支付结算收费问题浅析 篇5

自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上线以来,我国支付结算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家对支付结算收费的规范相对滞后,各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收费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金融机构结算服务收费混乱、收费水平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付结算的发展,阻碍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影响了我国支付结算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银行结算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服务收费定价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年来,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票据影像系统的开通等大大加快了各类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的资金清算速度,有力提升了支付结算的水平和效率。但是,自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原来支付清算体系的许多基本概念发生了变化,国家相关收费规范没有及时跟进。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制定了各自的结算收费标准,差异很大。不仅开户费、现金整理费、账户年费等非基本结算类业务收费规则大相径庭,汇兑、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基本结算类业务也逐渐打破了统一计价的传统,日渐陷于无序竞争状态。金融机构结算服务收费混乱、收费水平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付结算的发展,影响我国支付结算整体水平的提高。

1.当前国内银行结算服务收费存在的问题

支付系统上线前,各家银行的结算业务收费基本按照国家定价办理。2003年,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后,支付结算服务定价逐步实行了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办法,商业银行被赋予了一定中间业务的定价权。各商业银行开始按照自身的成本利益考虑,结合人行对各家银行的大小额业务收费标准,制定各类结算服务品种价格。商业银行的结算收费处于较无序的竞争状态。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3号发布)的规定,对于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但由于没有下发新的指导性文件,政府指导价的依据仍然是支付系统上线前的两个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结算业务收费的通知》(计价费[1996]184号)和《关于制定电子汇划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1]791号),前者以结算工具的同城和异地使用性质为标准划分不同收费方式,即同城的只收取固定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异地多按结算金额一定比例设上下限收取;后者则考虑到电子联行的发展设立了电子汇划费标准。随着支付系统的迅猛发展,上述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已不能有效涵盖支付清算业务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新内容。例如:支付系统同城以省为单位,不同于原来的各级市、县为单位的概念。不少省份已取消原来同城票据手工清算模式,改为通过支付系统进行清算,一方面清算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对于同城的概念也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原来以同城和异地为收费高低区分标准之一的政府指导价显得不切合实际。因而商业银行各自出台一套标准,对于同城的界定各不相同。有以省为同城的,有以地州为同城的,也有仍以县、市为同城的。有的商业银行只要是跨行支付,即按电子汇划费指导价标准收费,无论是否同城。有的行对于行内系统的异地汇划的收费价格很低,有的行则完全按照电子汇划费指导价标准收。对于提示的借记票据,有的行收取较高的固定费用,有的行完全不收费。各家银行结算收费种类繁杂,标准迥异。

2.银行结算服务收费问题的影响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混乱的收费状态有损客户利益,不利于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主要原因有三个:

2.1银行业并不是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从很多特征来看都带有寡头控制的性质。尤其针对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客户能够选择的银行很有限。因而商业银行按照自身利益的定价策略往往会以损害客户的利益为代价。无论商业银行制定什么样的收费价格,不得不通过银行结算的客户也只能接受,而没有其它的比对选择。这样,会挫伤农村和不发达地区人民使用先进支付手段的积极性。

2.2人民银行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收费本来就具有引导性质。小额收费标准远低于大额,而且其收费高低因时间段而异,目的就是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利用资源,鼓励主要以收款方提示付款为主的票据业务发展。但是各家银行对客户定价机制并没有体现人行的引导意图,原来的客户收费指导价明显滞后,具有大小额业务一刀切,同一标准的特点,不利于支付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多样化发展。

2.3依托支付系统上线,原来很多老支付结算工具都有了新的发展,而针对这些发展如果没有规范相应的收费标准,势必限制这些结算工具的功能。例如原来在同城范围使用的支票,现在可以通过支票截留的方式全国通用,并延伸了支票圈存等功能;银行本票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提示付款,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实时解付等等;跨行通存通兑功能使得大范围跨行存取款能够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收费问题不明确,各行利益分配没有合理的途径协调,这些新功能的延伸得不到有效利用,推广下来效果不理想,导致了支付系统资源的浪费。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这些功能实际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使人们没有充分分享到支付系统发展的成果。

3.对策与建议

3.1国家根据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趋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结算收费办法和定价标准。

3.1.1对于基本结算类业务,因其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媒介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统一收费标准。应统一明确新形势下同城或异地等支付结算的基本概念。对不同种类结算工具的跨行支付或查询查复,制定统一的收费价格,明确收付双方银行的利益关系。

3.1.2对于非跨行基本结算业务,允许各行发挥自身行内系统优势,自由竞争。激发商业银行改进自身系统功能的积极性。

3.1.3对于非基本结算类结算业务,要制定收费基准,允许各行有上下浮动空间,使其具有弹性但又不差距过大。

3.1.4对于主要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或为“三农”服务的银行,采取人行收费返还等方式给予结算收费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调低结算收费价格,激发当地人民使用先进支付结算手段的积极性,减少现金支付。

这样,使得在发展地区和城市,各商业银行争取结算业务主要通过改进行内系统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来实现,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使人民愿意使用新型的结算方式,以推动支付结算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3.2各家银行建立科学的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各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统一的定价标准,在允许的空间范围内,按照自身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收费定价机构机制,并将定价方案报人民银行批准备案。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中间业务的定价工作,对于现有的结算业务品种,以及即将开展的服务业务,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适当考虑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制定权威的收费基准,并授以分行一定的浮动权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实行降低或免费等优惠政策,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以引导服务对象选择更优结算渠道,合理利用结算资源。结算收费价格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因而建立科学的结算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吸引中间业务客户,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6

[关键词]网上银行安全、系统工程、法律保障制度、消费者权利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84—02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的提升和用户的便捷体验,得到了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同。网上银行就是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等IT技术的杰出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业务份额不断扩大。在我国,自从招商银行于1998年开通了国内的第一项网上银行服务以来,各大银行也随后推出了各自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网购业务模式的流行,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了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方式。于此同时,针对网银的资金安全事件也呈陕速增长趋势。2011年1月,不法分子利用中行动态E令的漏洞盗取普通用户近亿元。“安全”已经成为了广大网银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对用户通过网银进行交易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威胁网银发展的一大毒瘤。能否为普通的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制约网银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的监管部门、银行、司法部门需要正视的一大难题。

2网上银行的安全威胁和应对重点

2.1网上银行面对的几种主要的安全威胁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攻击的定义为网络攻击者利用目前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或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或因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全漏洞,未经授权非法进入本地或者远程用户主机系统,非法获得、修改、删除用户系统的信息等一系列过程。当这种犯罪行为染指网络银行业务时,就演变为了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针对网上银行的攻击方式:

(1)病毒入侵

电脑上的冲击波等以破坏感染主机系统为目的传统病毒已经成为过去,而以盗取用户信息为目的的盗号木马、间谍软件、流氓软件等网络威胁则成为了当前的主流。传统的病毒以破坏宿主的计算机,致使其系统崩溃为目的。而当前的病毒则具有了更加明显的趋利特征,它们主要是隐藏在用户的计算机中以盗取用户的重要信息,并不对系统进行破坏。由于这些病毒以盗取用户的信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对电脑系统本身的攻击大大弱化,甚至对系统本身不构成任何危害。像网上银行这种能为其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的“猎物”,自然成为其作案的主要对象,近年来针对网上银行的木马病毒几乎爆炸式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2)黑客攻击

近年来,网上黑客活动日益频繁,规模逐渐增大。开始不断出现专业的黑客组织入侵银行、证券等金融网络进行违法活动。这些侵入的黑客,常常具有较高的信息知识素养,能够熟练的使用漏洞扫描、数据包嗅探、Root-kit技术等技术手段入侵到保护措施薄弱的客户端,从中盗取用户保密信息和密码。可以想象,如果黑客能够成功的获得用户的账户和口令信息,那么用户的账户安全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3)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攻击(pohisbkN attacks)是常见的攻击手段,钓鱼攻击者通过邮件、短信等渠道发送一个看似合法网站的链接诱骗用户。这种邮件为了所渭的“更新安全性”,骗取用户对该邮件的信任,并要求用户在指定网站的表单中输入相关账户信息,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账号、密码等详细信息。当用户误以为是银行的合法表单填人信息并提交后,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将被转发给攻击者,进而导致用户网上银行账户的损失。

2.2网上银行安全建设的应对重点

笔者认为,目前用户的防范意识和银行网银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两座拦洪坝,都是为了保护下游的农田,这个农田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用户的账户。当山洪来袭时,其中的任意一个拦洪坝只要足够坚固,都可以成功的把洪水隔离隔离在下游的农田之外。山洪来袭时,总会先冲击第一道拦洪坝,再冲击第二道拦洪坝,第一道拦洪坝会为第二道拦洪坝分担一定的冲击力。但现实是,这第一道拦洪坝,也就是广大的网银用户,一般是缺乏防范意识,甚至有些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可以说第一道防洪坝的抗洪能力极其的脆弱,不得不主要依靠第二道防洪坝发生效用,如果第二道防洪坝不够坚固出现了缺口,那么农田就会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所以在保护用户账户安全的过程中,主要还得依靠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银行。银行要建立起足够坚固的大坝来保护普通用户的权益,定期的对其大坝的缺口进行修复。这种对大坝的修复动力不能仅靠自觉,它应该来自于市场的刺激、监管部门的压力和银行对其自身利益的维护,笔者于此专门在保障现状和建议中有所针对的进行了讨论。

3我国当前的网上银行保障现状及不足

3.1监管领域

(1)监管现状

我国的银监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商业银行的集中监管,包括开业审查和批准以及日常经营等。在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后,开业审查和批准的权限划归银监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内的有关监管机构也转移到银监会下。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支付核算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业务上与商业银行有着天然的各种联系,因此,对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督仍有赖于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受到两个部分的监管:业务主管部门

银监会和信息主管部门

信息产业部。在宏观监督体制的设置上,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

(2)现行监管的不足

a)对网上银行监管意识上的滞后性

在传统的金融范畴中,我国银行监管本生就存在着滞后性,主要以事后调节为主,计划性、强制性的指导为主,真正带有前瞻性的宏观调控不是很强,特别是面临网络化发展的时期,其监管意识还是相对滞后。

b)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制度尚不健全

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延续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网上银行的活动虽然设计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但都是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密切关联。按机构和业务划分的传统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上银行业务“无缝”运行的特点。

c)监管实效有待提高,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在日常监管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规章,监管人员缺乏必需的技能和业务知识,检查工作很难落实在实处。

3.2司法保护

本文的司法保护主要是从与网络银行相关的两个司法领域进行探讨:1.网上银行的犯罪与侦查;2.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当前我国在网上银行犯罪侦查中的不足

不同于一般案件的侦查,网络犯罪所具有的智能性、隐蔽性、跨地域性以及罪证易被篡改、销毁等特性,网上银行犯罪也都具备。对侦查此类案件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侦查机关常常面临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犯罪证据难以收集与固定等问题。

(2)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不足

本文在网上银行安全建设的应对重点中已经提到,银行对网银系统的安全建设动力不仅该依靠其自觉,还应该来自于监管部门的压力、市场的刺激和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进步,可以有效的放大市场的刺激作用以及银行对其自身利益的维护作用,为网上银行的安全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在2003年12月27日通过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在第一条针对消费者保护做出了以下原则性的规定:“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虽然该法在第三章“监督管理职责”中队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作了系统的规定,但是该章没有一个条文涉及到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上的职责规范不够明确。

4对网上银行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网银系统的安全建设不应该仅仅依靠银行的自觉,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所带来的压力和刺激,所产生的敦促作用,才是银行不断对其系统进行改进的强大推动力。针对网上银行安全现有保障的不足,本文将就消费者自身防范素质提高、监管思维、法律建设、专业人才等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强化网银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使用网银

本文前面提到网银安全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网银用户薄弱的风险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匮乏。在利用消费者自身防范意识薄弱的网银犯罪中,其技术手段并不高级,普通的网银用户只需提高警惕和具备一定的网银安全防范知识,就可以完全避免受到侵害。例如就针对工商银行网银的钓鱼网站(www.1cbc.com.cn,现已被查封)而言,如果用户提高警惕并具备域名判别知识,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其与(www.icbc.com.cn,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的域名不同,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的迈开此类陷阱。作为具有技术优势的银行应该主动肩负起培育市民网银安全意识的使命,履行揭示和告知网银风险的义务,指导客户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识。

4.2培养事前预防的思维方式,加强网银系统的安全建设

监管部门和银行都应该转变其现有的事后改进的思维方式,化事后为事前。由监管部门出面制定出一套详细的网银系统安全性的评估体系,并以此作为标准对银行的网银系统进行评估。考虑到网银作为一种基于web的新型银行业务,传统的监管部门进行评估时在技术方面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方式对各个银行的网银系统进行评估。对安全评估不合格的网银系统,要责令其整改,以改进、优化其现有的系统,尽可能的减少系统对外暴露的漏洞。通过设立这样一种控制机制,可以强化银行防范意识,在系统漏洞尚未遭到利用之间就积极的进行改进和预防,以降低将来系统漏洞暴露后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4.3完善网银管理办法,促进相关法律出台

目前已经出台的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银监会出台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都赋予了监管部门很大的监管权力,这些权利的适当应用将能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从目前有关网银服务的监管现状来看,网银业务的监管现状并不理想。一些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实施,并没有对开设网银业务的银行产生足够强大的约束力。所以后续的网银管理办法也应该加强对监管部门履行职费『青况的绩效评估,督促监管部门严格履行相关法律。

4.4建立一流的监管技术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库

网络银行作为一种基于先进的IT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业务,传统的监管,无论是在监管的模式还是在监管的技能方面都已经无法适应。只有拥有高技术软硬件设备的条件下,才能谈得上对网络银行业务的有效监管;同时,必须储备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有效的应付现代化程度高、传统金融业务比重较小的网络银行业务。应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其对lT技术的理解,同时适当从外部聘请专门人才,以确保监管者能跟上不断更新变化的IT技术的发展。这个精心培养的人才队伍,将是监管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核心力量,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将会极大的影响到监管的效果。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信号要能够切实的传达给高校的学生,使一些财经院校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的为国家培养出既懂计算机又具备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5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加强对网银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当前的网银监管过于偏重原则、内容薄弱、体系零散,在实际的监管事务中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下一步的发展中,相关的保障法律应该集中于一些具体细节,对“网银实务”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解决,以使得既存的原则框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监管成本。尽管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在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管理中对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有所涉及,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5结论

网上银行以网络通信等IT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并逐渐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但也因其涉及账户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性、风险大等问题,使得网上银行的安全建设变得尤为的重要。能否为普通的网银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已经成为了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网上银行的安全建设是一个监管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消费环境、消费者自生素质、网银系统共同强化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方面的建设情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通过法律的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和消费者自身防范意识的提高,才能为网上银行业务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交易环境,才能使得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冷傲雪.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张晓.网上银行身份认证与网络安全机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周丽.网络安全的法律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2)

[4]刘亚军.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引用,2013,(01)

[5]车志红.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9

[6]谭荣华,刘瀚波,王丹.我国网上银行安全认证体系架构的理性选择[J]金融研究.2003,(12)

[7]董佳.关于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7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问题

我国的网上银行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的势头却很迅猛。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 开了我国网上银行的先河, 并通过网上银行推出信息咨询、个人银行、企业银行、网上证券等多项服务。2003年的“非典”在我国暴发, 激起了网上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到2008年底, 我国境内已有70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网上银行业务, 当年交易额已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增长70.79%。据统计, 2002-2008年间, 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15%。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研究成果显示:2008年, 中国国内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为4469万户;国内网上银行使用人数与2007年相比有了大幅度增长, 抽查样本中, 同比增长了1.7倍, 网上银行使用企业数增长了近3倍。我国网上银行走了十多年历程, 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但也受多种困难的挑战和制约, 还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有以下几点:

(一) 网上银行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1、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指硬件不硬, 我国的网络建设除了省、市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外, 其他地方仍然存在着网络覆盖面窄、速度较慢、容量较小、频带不宽、网络吞吐能力有限的现象。目前我国电话、电脑和网络总体普及率不高, 远低于美国2000年的水平。同时软件过软, 特别是在软件开发方面, 重复开发过多, 造成了巨大浪费。

2、网上银行使用对象少。经济总量大, 人均量很小的现实使我国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较低, 电子商务不活跃, 导致网上银行缺乏人气基础。资料显示, 目前美国使用互联网的成年人已经超过了1亿, 接近国民人口的一半, 我国不足四分之一。并且, 网民中有三分之一是学生, 他们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机率很小, 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和获取信息。

3、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上银行是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格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网上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挂靠的电子银行系统, 大多数只满足于存款、汇款、汇兑、代收费等业务, 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 严格说只能算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 总体服务层次低, 缺乏内涵, 缺乏特色。少数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认识模糊, 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 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金融界的革命。

二) 网上银行的发展环境待完善

1、法律法规滞后。网上银行在有关服务承担者的资格、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等方面, 比传统银行更复杂, 难以界定, 必须通过法制的手段来解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 当局大都针对网上银行业务制定了系统的监管法规、风险监管指引和监管手册。例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97年12月发布了《网络信息安全最佳实务指引》, 美国货币监管署于1998年8月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检查手册》。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虽然颁发了《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之后又出台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 但网上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 有些规定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必须与时俱进, 制定出台适应网上银行发展的规章制度。

2、安全保障令人担忧。网络安全事关网上银行的生死存亡, 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安全既是个技术问题, 也是个管理问题。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谈得上盈利, 资金安全对银行客户、商家永远是至关重要的。从2004年8月到2008年10月期间, 全国感染各类网上银行木马病毒及其变种的用户数量增长了600倍, 用户每月感染病毒及其变种的数量约为1 6 0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07年调查时就发现, 超过50%的人不打算使用或者不敢使用网上银行, 2008年不但未好转, 反而更加严重。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对策

网上银行是信息革命在世纪之交贡献给金融电子化领域的最新创意, 它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刚刚起步, 一切都在探索和尝试之中, 下一步如何发展, 简要概括,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夯实网上银行发展基础

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据有关材料显示, 美国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以每年17.7%的速度在递增。现阶段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增强紧迫感, 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 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 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与优势,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 更新理财观念, 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 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

(二) 营造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

资金在网上划拨, 安全性是最大问题。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是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上银行业务, 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 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 只有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 (CA) 系统, 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权威的认证中心, 有几家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业务都是直接或间接靠自己建立的C A, 但进展很慢。应加强认证中心建设, 完善证书发放, 更新、查询等, 强化风险信息服务, 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必然会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 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 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难以避免, 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 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 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因此, 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 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 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 以防止各种恶意侵入, 人为破坏, 金融诈骗等犯罪。

(三) 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原有的法规不能给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在法律方面, 我国国内除了《安全法》、《保密法》以外, 关于计算机网络法律非常有限, 未对网上营业活动的参加者设定规则, 不能明确网上银行业务中的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等的合法性。所以, 必须根据网上金融业的实际情况, 修改或制定适用于网上银行业务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可以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等来制定我国的电子资金划拨或电子支付法, 以便明确电子资金划拨或使用电子货币实现在线支付时的风险责任, 明确银行、商家、消费者和清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同时, 应加强与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磋商, 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 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议如何加强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监管》[J].商场现代化, 2006, (2)

[2]、《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然选择_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集团经济研究, 2009, (2)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8

一、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

网上银行, 也就是电子银行或者虚拟银行, 是指银行利用网络技术, 通过上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 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至银行, 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或者家中的服务系统。我国是网上银行发展比较晚的国家, 虽然现在发展较好, 但是总体来看还不是很乐观, 我们现在使用网上银行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但是在我们看来相比其他国家我们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其实原因有很多, 有很多人因为自身的原因, 可能自身文化水平不够, 所以就无法使用网上银行, 还有的是担心安全问题等等。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我们一些人不敢使用网上银行买东西, 导致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不良。

二、网上银行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完全问题是指由于网络防范不严密或者应用系统设计有缺陷, 遭到非法入侵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对网上银行所造成的风险。在使用网上银行时我们总是会担心是否会有内部欺诈风险, 虽然网上银行不仅容易受到来自因特网外部的黑客攻击, 也会因为网上银行内部职员的欺诈行为而承担操作风险。还有一些由于网络防范不严, 计算机病毒通过网上银行入侵到银行主机系统, 从而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同时, 来自网上银行系统外部的正常客户或非法入侵者在与网上银行的业务交往中, 也可能将各种电脑病毒带入网上银行的电脑系统, 从而就会造成主机或者软件失灵, 使得网上银行面临瘫痪的风险。就是由于存在这些风险, 所以造成我们不敢使用网上银行。

(二) 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是指网上银行的管理现状与管理水平, 还有网上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状况不协调而造成的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相对年轻, 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不到十年, 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在服务管理方面就会经常出现问题, 管理思想不能满足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时代, 新的社会里, 我们就要有新的思想, 然而网上银行的管理思想还是原来的传统思想, 由于思想上的约束就会导致客户在需求上无法满足。还有就是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需要, 从现在我国银行的发展现状看, 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 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 所以就很难保证我们对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 管理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但是在现在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中就缺少这种人才, 所以就会导致我们在方案的策划与制定方面得不到完善。

(三) 操作风险问题

我国网上银行的操纵风险问题主要涉及网上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 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 网上银行与其他银行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 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如果网上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责任心, 可能就会导致网上银行出现很严重的操作问题, 这样就会影响到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所以在网络管理系统缺陷的情况下, 就会导致货币被盗用, 账户泄密, 严重的话就会损失客户的利益。还有一些基本信息也会被盗用, 导致客户和银行双方都蒙受损失。此外, 如果商业银行职员和客户不能够充分理解网上银行采用的不断更新的软件, 进行误解操作也会使银行或者客户自身带来操作风险。

三、如何解决网上银行出现的问题

(一) 网上银行实行法律保护

由于网络是自由的, 一切的行为都是道德要求, 所以人们在执行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的自由, 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应该在网上银行上使用法律的手段, 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应该加强客户准入的审查, 客户的准入是网上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当客户登录时就应该进行严格的考察, 回答相关的信息才可以用, 在进行汇款时更要有很多保密的工作措施, 比如现在经常用的, 先发一个验证码到客户的手机里, 这样就可以确保安全。并且结算的时候, 要根据合同明确客户的信息, 然后再满足它们的要求。网上银行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 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的业务时, 对一些交易环节及应注意的事项并不是十分明确, 所以就要求网上银行的员工告知。

(二) 网上银行的一些技术防范

在使用网上银行时, 现在有很多的技术来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这些是现在经常使用的, 比如说认证中心、防火墙、信息加密等技术。认证中心的功能是接受注册请求, 通过颁发证书确认用户、商家、银行及所进行的交易本身是否合法可靠。还有防火墙可以隔离金融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对内外网络之间的通信增加安全限制和控制。还可以限制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访问, 可以设置开放一些服务, 同时限制一些服务, 对网络的攻击和检测进行报警。

(三) 网上银行的工作实行监督

每一项工作都要求监督, 在网上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监督机构健全, 才会出现质量好的产品, 员工的工作态度才不会懒散。要增加网上银行信用业务品种监管, 若需增加新的网上银行业务品种, 应由该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报告统一银行监管报告, 城市商业银行若需增加网上银行业务经营品种, 应由其总行统一银行监管当局当地机构审查。

在现在网上银行发展的阶段, 我们要重视网上银行的管理和监督, 保障客户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 让客户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放心, 让网上银行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摘要:现实网络越来越发达, 人们足不出门, 便可知道天下事。还有更加神奇的是我们不用出门就可以买我们想要的东西, 这给那些工作比较忙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不用担心因为工作忙而买不到东西了, 晚上回家就可以买, 几天就可以到家了, 这非常的方便。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防范,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沈如卫.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 2010 (9) .

[2]许飞.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章, 2010 (31) .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9

网络银行的定义非常广泛。在众多的参考文献中, 广义的网络银行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银行服务的活动。狭义的网络银行是指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金融服务方式, 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利用店堂前台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 利用国际互联网, 设立面向客户的虚拟银行柜台, 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的银行业务, 如转账、查询、外汇交易、咨询、金融分析等。

2 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2.1 支持网络银行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建立完全

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还很大, 在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中, 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我国的通信设施也相对不够完善, 支付系统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信息技术不够全面。另外, 有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比如缺少有关电子票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准入、网络犯罪等相关法律。随着网络化向纵深发展, 各银行、高科技企业为争夺市场和客户必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为避免金融秩序遭到破坏, 网络立法问题更加迫切。

2.2 网络银行监管不到位

网络监管由于交易的无纸化、信息量巨大、内容可以随意修改等特点而难以展开, 当前我国的网络银行监管又是以专业化监管为主, 没有随着网络业务的发展而将监管内容扩大为综合化监管, 也没有专门服务于网络金融的监管机构, 甚至监管人员大部分都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反诈骗、反黑客等技术知识, 这就使得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没有受到更有力的控制和保护,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 监管不到位必将阻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扩展。

2.3 网上交易的“虚拟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网络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大量无纸化的操作来进行交易, 发生网络犯罪后, 一般都无凭证可查, 这就给破坏银行业安全稳定的不法分子留下了机会。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银行, 交易在网上进行, 其电子记录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加以修改, 客户很容易由于技术知识不足而上当受骗, 甚至当整个系统被破坏或入侵时, 客户隐秘的账户信息也会泄露出去。

2.4 网络银行产品的相对匮乏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大部分是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网络银行主要是起到一个扩大传统银行业务办理渠道的作用。所提供的产品, 无论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代理缴费, 还是为企业销售办理结算、为集团客户进行内部资金调拨, 网络银行都只是起到了一个扩展传统银行业务覆盖范围的作用, 在操作界面上没有体现出其个性化的服务特点, 只是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界面的简单模仿, 没有靠变化和新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没有发挥对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

3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的网络融资总额分别为2000万元、14亿元、46亿元;而2010年, 以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代表, 中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市场企业全年“网络融资”贷款规模达140亿元。2011年年末,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总规模达到22038亿元, 增长率为同比增长118.1%, 预计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将达22500亿元。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支付领域的不断扩张、客户群体的多样化, 已经开始挑战我国网络银行的经营地位, 并引起银行界的重视。2009年央行最新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超级网银”出台, 于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的上线把第三方支付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超级网银是否会替代第三方支付企业等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从技术方面讲, 各入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 是超级网银被看做第三方支付“终结者”的一个原因, 但超级网银目前尚不能替代第三方支付的信用担保功能。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的冲突目前看来不是很明显, 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越来越明显, 银行业为了避免同第三方支付企业展开更为强烈的竞争, 将更有可能重点发展B2C行业, 因为一些大商户相当有实力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抗衡。但对于C2C的形式, 由于卖家众多且比较零散, 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而银行的精力有限, 因此第三方支付就比银行更加具有优势。

4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构想

4.1 网络银行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1) 完善我国网络银行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

目前, 我国已经制定了关于网络银行、计算机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通知》、《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开办和监管网络银行业务提供了基本的立法依据, 但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要求。为顺应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要求, 应加快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 使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有法律作为支撑。

(2) 加强对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 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应当完善其内部的财务核算制度, 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来防范网络银行的各类风险。监管部门必须注重日常检查, 同时还要加强市场调查, 通过分析金融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开发金融产品, 以避免市场风险。

(3) 扩展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 重视人才的培养

我国银行业应逐步扩展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可以通过整合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整体提出规划;通过不断充实新的知识, 捕捉新的信息, 不断开拓我国网络银行市场。同时还应注重人才的培养,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精通银行业务的专门人才, 还需要精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 但我国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很少。因此, 我们应抓住时机, 将银行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升级, 着力开发优质人力资源, 建立起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

4.2 结合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构想

(1) 商业银行可以从企业银行业务入手, 与其他支付方式展开竞争

我国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受众大部分为个人用户, 与资金规模雄厚、银行业务经验足、客户数目众多的商业银行相比, 在公司银行业务上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可以将重点放在银行的对公业务和与企业合作的B2C业务上, 开发一系列网络银行产品来服务企业及大机构的资金划转、账户查询、大宗交易的跟踪、资金流动的实时汇报、合作企业的资金即时划汇等, 将优势产品开发的重点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上游交易链。同时要注重多家网络银行的合作意识, 联合资金投入更多产品的开发与信息在网络上的互联, 以客户为导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建立属于商业银行自己的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模式非常简单, 目前看来, 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拥有的资金规模和信誉度与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 差距十分明显。因此, 笔者认为, 商业银行可以在主营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逐步设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分支机构, 开发一套属于银行自己的支付平台。通过与多家购物网站、团购网站、通信网络等的合作, 实现其支付平台与注册用户银行账户直接挂钩的网络交易方式。同时配合研发属于商业银行自己的交易安全保障系统, 这样不仅能够以银行雄厚的资金作为安全信誉担保, 还能够使客户的银行账户隐私不会泄露给第三方。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时, 还存在客户众多、交易零散、管理耗时长等顾虑, 相信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深入发展、网络银行地位的不断提升, 未来的网络交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商业银行也将选择这样的策略来保障网络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

(3) 从超级网银入手, 逐步争夺市场份额

超级网银作为商业银行网络银行行动的第一步, 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 业务范围的局限且开展较慢。目前, 只有工行网银开通了关联跨行银行卡的查询和转账。前期的宣传不够到位, 只在央行的网站上做了大篇幅的宣传, 商业银行的专门门户网站较少提及, 同时也较少与新闻媒体配合, 在前期推广阶段, 略显低调。其次, 超级网银在我国的开展刚刚起步, 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第三方, 比如第三方的支付担保功能、其人性化的专业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增值服务等。而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只是技术链接, 是银行互通互联的一种渠道。

5 结论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对策分析 篇10

1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用户量及交易量高速增长。网银用户5800万人, 较2007年增加l800万人, 增长率为4%, 使用率为19.3%。40%的网银用户关注“网银申办程序的方便性”。36.7%的网银用户关注“上网操作的简单性”。网银用户主要是大学生与办公室职员。但是, 71.7%非现有网银用户最担心“网银的安全性”, 安全性问题成为实际使用网银的最大阻碍因素。

(2) 网上银行的低成本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分销渠道之一。

网上银行突破了时空局限, 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方式, 网上银行能大幅度降低银行交易成本, 成为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的重要补充和替代。将使传统银行业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数量逐步减少, 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逐步提升。网上银行能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 提供一揽子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 可以让客户在Anytime、Anywhere、Anyhow都享受到便捷、安全、优质的“3A”金融服务。网上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促使各家银行投入较大资源用于网上银行的建设与推广。

(3) 国内网上银行三足鼎立, 各有特色。

从网上银行业务交易规模来看, 根据2008年国内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中期报告, 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77.64万亿元, 工商银行为68.07万亿元, 招商银行为11.43万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凭借网点多、客户资源丰富等传统优势.网银用户数量位居前列, 招商银行位于第三。从网上银行业务品牌知名度来看, 招商银行“一网通”、工商银行的“金融@家”、建设银行的“e路通”等品牌知名度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从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来看, 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比较丰富全面, 除基础功能外, 网上支付、个人和企业投资理财较强大:招商银行的“一网通”致力于产品创新, 功能丰富和操作简单快捷, 例如网上支付、个人理财、自助贷款等功能比较突出:建设银行无论是在个人网上银行还是在企业网上银行方面业务范围较全面, 更突出安全性和申请办理程序的方便性。

2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与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相比, 中国的网上银行明显滞后。尽管网上银行业务高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但是我国网上银行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2.1法规滞后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电子支付指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 全面规范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运行管理和风险控制, 为保障网上银行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仍滞后于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 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网上银行在有关服务承担者的资格、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与否、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明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难以界定。

2.2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内部管理方面。风险管理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网上银行安全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各种指导规范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不成熟、定量分析不足, 缺乏系统、成熟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风险研究也多偏重信息技术层面, 从银行整体角度分析、防范操作风险较少, 网上银行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2.3技术风险

在信息技术方面, 金融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对“防火墙”、身份认证 (CA) 、安全系统层SSL协议、安全电子交易SET标准及其他技术措施的要求更高, 而在信息的真实性、客户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认性、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等方面, 还不能够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此外, 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使网民在支付过程中防不胜防。

2.4顾客面窄

中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20-35岁, 这些人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 但网上交易屈指可数, 盈利性差。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量不高, 尤其是B2B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量不大, 使银行的网上业务缺乏盈利的基础。投入不足的银行由于在网络银行上投入不足, 造成银行电子化规模小、网络化程度低、缺乏规划, 导致目前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性差及人才的匮乏、国内商家信用缺乏、送货渠道不完善等。

3我国网上银行的对策

针对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明确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 优化网上银行发展的资源配置, 加强渠道管理, 建立系统化的网上银行营销体系, 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3.1建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准入制度

网上银行的准入要在注册制度、安全工作、地域界定方面从严, 而在准入标准、业务范围等方面从宽, 建立一套区别于欧美已有网络发展优势国家的准入制度, 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网上银行法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而是和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范相联系的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合同法、国际税收法、电子商务立法、刑法诉讼法、票据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次, 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投入。

3.2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 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 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 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3.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积极推行以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 完善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体系, 实现贷款信息共享, 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 安全性是最大问题。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 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 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 (ca) 系统, 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3.4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 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 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 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因此, 由防火墙、CA加密等技术手段为基础, 整合企业、家庭使用的一些财务管理软件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互联通的系统, 共同建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3.5开发新的产品服务, 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

网上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 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 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数字现钞, 电子支票, 电子信用卡, 其他电子金融工具。新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 (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 、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 (如电子信用证) 、线上产品资讯服务 (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 、数码货币系统、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 (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 等等网上银行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 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 改善对客户的服务, 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 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

3.6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 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 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 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 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 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 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 补充适用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以便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 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

摘要: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 (Internet) 上建立站点, 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分销渠道之一。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采用专门的一些对策健全加快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网上银行,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卢玉志, 赵东星, 刘晓亮.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 2008, (02) .

[2]冯小武.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硅谷, 2008, (03) .

[3]王红喜.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开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1) .

[4]黄凡, 陈韶钦.浅析国内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 (下半月) , 2008, (03) .

[5]曹万卿.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陆桥视野, 2009, (01) .

[6]徐长斌.大众对网上银行的需求及网上银行的发展[J].浙江金融, 2009, (07) .

[7]蒋科.推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9, (01) .

[8]张晶奇, 王宇航.浅析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战略[J].现代商业, 2009, (02) .

[9]晓辉.CFCA发布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01) .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11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因财力和事权不匹配而引起的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集中关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比较近十年来的转移支付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来凸显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1994年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政府之间财力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缩小了各地区之間财力的差距,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般转移支付比重较低,没能达到均等化目标,税收返还的改革速度比较慢等,笔者在对我国转移支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以及完善的方法。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

(一)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规模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虽然出现很大幅度增长,但中央和地方本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总体规模来看,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大幅增加,中央对于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在逐渐扩大,转移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渐提高。纵向的中央补助收入在2013年达到48037.64亿元,是2004年的4.6倍之多,平均增长率达到16.94%;转移支付的总数与中央财政支出的总数比例已经上升至70.1%。从转移支付规模的发展壮大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财力,推进财政均衡化,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努力。

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合计为119740.34亿元,75150亿元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支出,这说明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在加大,地方政府面临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需求,但是自身的财力有限,于是陷入困境之中。在此情形下,就需要中央拥有更多的财力资源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央转移支付的结构变化

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中的地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变化,并逐渐进入财政能力发展的良性轨道。

1.税收返还。一般而言,税收返还占中央转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大,2004年税收返还占中央转移支付的36.9%,以后年度逐渐下降,到最近两年达到9%左右。由于税收返还数额以地方税收收入为基数,使得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加充裕的财政收入,欠发达地区自身收入少,相应的得到的税收返还规模也小,结果是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拉大,体现的效果是逆财政均等化。近几年来,税收返还的数额占中央补助支出的比重越来越低,逆均等化的趋势逐渐减弱。

2.一般性转移支付。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的角度来说,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均等化效果最为显著的转移支付方式。从规模和发展的角度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同专项转移支付一样,在近几年来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平均增长率为14.9‰

比较2004年到2012年之间的变化,不难看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之间的规模差距不是很明显,但是到2013年之后,两者之间的规模变化呈相反趋势,差距逐渐变大。到2014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中央补助支出比例达到52.43%,说明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3.专项转移支付。不同于税收返还逐渐减弱的趋势,专项转移支付占中央转移支付的比重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有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除了2006年低于30%以外,其余年份均高于30%的比例,并在2008年之后呈上升态势,到2010年开始又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从总体来说,专项转移支付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规模。

二、国际比较

(一)各国转移支付模式

1.日本政府的税收返还模式。日本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中央在掌控财政资金的情况下进行的,作为中央集权国家,财政收入中央掌控了2/3,对地方政府的支出达到2/3,这样一来,使得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凸显出来。从抓翼支付方式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条件拨款,地方政府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称为地方交付税;另一种是专项拨款,即中央有目的的财政拨款,地方政府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特定条件的约束。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职能、财政关系。从转移支付特点来看,首先是转移支付制度相对分权的完美性,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增强了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是因素量化的科学性,用“因素法”得出转移支付的数额等,比较科学合理。最后是调节的灵活性、法制化、透明度高等特点。

2.德国政府纵横交错的财政平衡体系。作为一个在政治上分权自立的联邦制国家,其转移支付制度有明显的法制化特征,有明确清晰的法律形式来规范,而且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德国的分税制得以建立。从转移支付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联邦对于州的转移支付。增值税的第一次分配,把一部分增值税除以各州居民总人数,得出人均收入税额,然后用人数乘以分配份额得出按人均的增值税份额。第二次分配是对特别贫困、达到要求的州进行的财政分配,具体条件有税收能力测算、税收需求等,进行横向的分配。第二层是州与州之间的转移分配,也是大国特有的转移方式。通过测算州与州之间的财力来转移财政资金,从富裕的州转向贫困的州,从而形成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各方面比较

1.中央在转移支付中的主导地位。各国的转移支付制度都实行由中央到地方的转移模式,并且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无论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都掌握着较为集中的财力,这既保证了中央宏观调控的高效率,也建立了地区间均衡发展的基础。中央政府掌握财政大权,依据各地方的财政缺口,进行财政转移支付,较为公平地实现了税收收入的再分配,并且有利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断改进。因此,想要顺利而有效地实施政府间纵向转移支付,缩减财力差距,就必须提高中央政府的财力,只有拥有雄厚的财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2.各国转移支付方式不同。例如,美国有无条件拨款、专项拨款;日本有地方交付税、国库补助金和地方让与税;德国不但有纵向之间的转移支付,而且还有州与州之间的转移支付。不同的转移支付能够帮助中央政府实现不同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重点,在固定原则下实施灵活多变的转移支付形式。

3.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中央政府对于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规定资金用途,多用于平衡地区财政收支状况,保证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日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高,基本上各个州的公共服务水平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即使对于规定特殊用途的专项转移资金,也多用于民生领域的社会服务。

4.资金分配标准公式化。各国在确定各个地方的转移支付额时都采用较为公正的、科学的“因素法”,如美国的公式专项补助、日本的地方交付税、印度财政委员会安排的税收返还和补助。这些国家在测定地区收入和标准支出方面均使用的

“因素法”,测算收入考虑的因素包括地方税收、税收努力等,测算标准支出考虑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法”所选因素的客观性保证了转移支付制度的公正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所依赖的工具。

三、结语

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 篇12

网上银行, 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新事物。网上银行的发展改变了银行现行的运行机制, 使银行业务逐渐从实体走向虚拟, 不仅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增加了运营资本的效益, 还拓展了银行业的服务空间, 加快了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 使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但是, 网上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的网上银行风险问题, 这些网上银行风险有的是传统银行业务新的延续, 有的是基于互联网特性应运而生的。所以, 我们对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及防范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网上银行风险控制与防范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上存在的风险

对交易客户的身份进行了伪造, 一些黑客为了获取合法的用户信息, 使用假冒的身份进行金融诈骗。还有就是, 客户在电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对用户的电脑植入病毒, 客户在网上进行交易操作或者进行一些重要个人信息传输时其保密措施做得不好, 计算机病毒往往对密码进行嗅探, 攻击者将用户的信息进行伪造, 然后恶意攻击等。

(二) 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网上银行的系统缺陷包括计算机系统缺陷、网络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认证系统的缺陷。首先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缺陷进行阐述。计算机硬件是外部客观自然存在的, 因此上非常容易受到人为以及自然的破换;同时, 计算机的自身属性对网上银行的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 电磁辐射以及外界电磁的干扰和软件和硬件的老化;在计算机感染病毒后, 对计算机内的一些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进行篡改等。通常, 由于计算机系统造成的缺陷主要有运行事故以及硬件故障和在编程中出现的故障。然后, 网络的安全隐患。网上银行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应用的, 互联网通常采用的是TCP/IP网络协议, 该协议安全因素考虑的并不多, 而更多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所以, 存在着本质上的安全缺陷。最后, 阐述一些认证系统的缺陷。认证中心在网上银行的交易中是一个关键的机构, 其主要负责数字证书发放和管理以及数字证书的产生, 不仅仅是对网上交易进行负责, 而且也对其交易秩序进行负责, 它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证书生成、接受和分发、用户证书发放、证书内容设置、CA系统内部安全及证书管理方面。

(三) 服务提供商风险

在客户与银行之间实施电子交易的一个很重要的通道就是服务提供商。其在网上银行的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 我国的服务提供商服务水平不一, 服务人员在安全上的意识淡薄, 并且服务提供商对系统的保障性的投入也不足和人员的技能培训缺少等问题, 导致安全漏洞在网上银行的交易中存在。然而, 在出现问题之后, 服务态度不能跟进, 采取责任推卸, 客户只能将责任归咎于银行。

(四) 客户安全意识不够, 防范经验不足

在网上银行的使用过程中, 安全问题的出现由客户的使用不恰当和操作失误也是操作风险的一个方面。网上银行的业务空间和客户范围能最大限度地扩展, 其能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无限的触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网上银行业务的科技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普通客户在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之下对操作方法很难掌握。因此上, 对于很多传统银行客户来说, 由于自身所受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等有差异, 在享受网上银行业务时操作容易发生错误, 一定程度上使得安全风险的增加。客户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一是由于在操作中客户的操作错误而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密码过于简单很容易被破解。二是客户将自己的银行密码和账号让别人知道, 还有就是在自动取款机上取完款后将回单随便丢弃, 进而给犯罪分子制造了机会, 其利用一些通信以及互联网的方式诱骗客户银行卡上的信息, 然后对客户的资金进行转移或者盗取。第三就是通过一些没有保障的网站进行交易或者登陆。

三、完善我国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控措施的建议

(一) 加强网上银行法制理念

目前, 人们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 当权益受到侵害后, 往往不会用法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还有是非客户以及银行和服务提供商造成的不可抗力的过错。在之前发生过的许多实例中, 造成的过错往往都是由于客户自己造成的。对于银行造成的损失, 银行要全部进行承担, 而由于客户自身出现的错误, 在客户使用网上银行之前就应该签订合同,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承担方式, 即是由客户承担还是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达成协议, 为了在以后发生损失情况后能及时处理。

(二) 健全网上银行监管体系

对国家新颁布的方律法规严格执行, 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对于新开办的业务, 尽量使技术风险降到最小, 并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我们对网上银行业务的日常管理应该加强督促, 对于网上银行的电子数据严格按照规定保持其完整与真实性, 不能进行伪造以及篡改和销毁, 同时, 应该建立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

(三) 对银行的操作能力进行提高

在对网上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中, 我们不但保证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 还要保证网上银行的运营目标, 极大地降低了网上银行的风险, 逐渐形成一个有序的、健康的网上银行运行机制。

对于员工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网上银行的系统安全正常操作最终需要依赖员工。任何人不得利用岗位、职位之便获取机密数据, 任何人不可单人操作带有风险性质的流程。同时, 网上银行作为金融领域新的产物, 集合了计算机与银行等许多方面的特点, 因此网上银行具备风险大, 技术性强等特性, 这就需要我国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同时具备互联网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

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了解并熟悉网上银行业务流程, 同时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银行管理人才。只有储备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另外, 除了基本的网上银行技能培训外, 我国网上银行还应重视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因为网上银行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产生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内部欺诈行为。我们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不断强化, 经常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法规教育, 提高计算机技术队伍和应用操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真正的让工作人员全心全意的把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当中来, 增强他们遵纪守法意识, 有效地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 这样才能根本的把内部欺诈行为杜绝掉。

四、结语

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对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我国的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在当前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控制管理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 使其能够有在网上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适应现状, 并使其在网上银行发展中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下一篇:支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