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共8篇)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篇1
浅析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广义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了证券公司所从事的方方面面的业务,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是指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人业务,即投资银行是指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与交易代理,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与投资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
在我国投资银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它却是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投资银行,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金融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体制,精巧而又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结构,当然也就不会有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投资银行产业在中国逐步脱颖而出,在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一下三个方面浅析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监管机制不成熟。与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还属于起步阶段。首先,我国的投资银行专业化程度不高,行政色彩浓郁,市场化运作不足。这种管理方式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有利于对证券市场总体风险进行控制,而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具体体现为:政府对市场风险承担主要责任、投资者过度依赖政府、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监管层次过多造成效率低下;投行业务由多个政府机构共同监管,造成投资银行过分依赖政府进行风险管理,自身缺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动力。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规模、业务在扩大,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但中国企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计划转变,企业管理制度不成熟;另一方面,大范围经济危机的爆发,也对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现代企业经营所有机制界限模糊,监管困难,企业风险意识单薄,内控失效。
国内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经营能力、业务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查阅数据资料可知,我国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一般都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抗风险能力低下。此外,国内券商相较于国外,业务结构呈现单一化,业务创新明显不足,进而使得券商的成长空间和创新动力普遍缺乏。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是券商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体现。
在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防范、抵御金融风险是目前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是用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行业不规范以及金融风险频繁。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规范发展,政企双方必须要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寻求更为完善、优质的产业模式。国内金融产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要改革,构建与经济背景相适应的新型的金融机构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多样化的业务结构,扩大业务范围,从而提高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篇2
一、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 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
一是将职能部门设立在总行, 经营融资、短期融资券和债券等项目。二是实行“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境外进行综合经营得到了允许, 因而在香港地区先后出现了由五大国有控股银行成立的证券投行类全资子公司, 主要开展企业收购兼并及重组、资产管理、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增发配售等投行业务。三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国内已有以中信、光大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 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综合化的经营体系基本完成, 以提供中长期项目融资为主要业务。2010年国开证券成立, 该公司作为我国内地首家银行全资证券公司, 以财务顾问、债券业务、国际并购等为主要业务。
2. 投资银行业务效益分析
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 为其投资银行业务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 投行经营的业务已成为国有和股份制银行获取中间业务收益的主要途径, 大型国有银行探索综合发展商业银行“红海市场”的道路, 投资银行“蓝海市场”的道路也在进行。近年来, 由于政策面的放松和企业融投资需求的多元化, 投行业务收入一直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投行类业务在银行创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和中信等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20%左右。而农行、建行等行利用规模优势以及海内外部门之间的联动模式, 收入增速以及绝对额在行业内处于领军位置, 建行的投行业务有超越工行之势。招行、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挖掘投行业务潜力的行动也已经开始, 收入获得了较快增长。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 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这种金融创新需要依靠金融法规的规范和指导, 一方面提倡合理的金融创新, 一方面要降低风险, 使金融创新得到良性循环。目前我国依然是明确的分业体制, 金融法规都是在具体行业的基础上制定的, 法律还没有认定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的地位、设立和组织模式等问题。
2. 业务发展规划不完善
目前部分投行业务不能结合我国金融环境、自身实力, 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也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业务发展有名无实。在金融服务和产品易被仿制的环境下, 同质化的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业务、相互抄袭发行的理财产品, 使本应向智力密集型发展的投行业务, 因缺少自身特色而陷入低端竞争的境地。同时, 业务的同质化现象, 一定程度挤压了投行业务的收费空间, 不利于投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 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涉及领域广的金融高端服务, 对精通经济政策熟悉相关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具有实务操作和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较高。由于商业银行长期经营传统业务, 在筹化备战资本市场业务阶段, 出现了专业人才供小于求的现象, 特别是高端产品设计人才相当缺乏。投行业务领域由于其智力密集型特点, 人力资本对利润贡献度很高, 对员工的创造力和抗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为高素质人才必将占据优势地位。而当前能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综合、协调运用的专家较少, 导致相关机构招聘理想的高级金融专家的难度较大。
4. 风险管理不够完善
在经济繁荣阶段, 金融机构易短视, 重规模和利润、轻风险管理, 在同业间形成恶性循环, 市场下行时风险就会集中暴露, 破坏金融安全。相对于传统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由于投资银行部分业务风险较高, 故对企业的风险意识、自律性和风险管理水平有更好的要求, 因为在综合经营同一品牌下的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时, 存在的相关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三、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1. 提高市场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投资银行业务与市场具有较高的联动性, 而市场风险通常来源于系统性风险, 因而加大了商业银行管理市场风险的难度。因此, 投资银行应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设计的业务产品能够适合在国内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运作, 同时不断完善风险转移和资金对冲手段,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2. 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 要规避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无发展规划、业务同质、发展战略无特点等问题, 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客户需求, 开发个性化的投行业务产品, 打造自己的投行业务品牌, 提高核心竞争力。因为差异化的战略能够突出优势, 使品牌效应得到增加, 国外银行在这方面做的较好, 比如:美国花旗银行, 曾通过剥离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进行战略调整, 使核心业务得到优化;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业务核心是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 服务于高端人群、全球富裕阶层;美国富国银行, 主要发展小企业和大众产品, 通过交叉销售标准化理财产品获取较高收益。
3. 完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
银行应该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 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短期内, 以职业规划和薪酬等激励机制吸引高级专业人才。长期内, 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引进骨干力量, 比如具有丰富的金融、证券、财会、税务以及法律知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较为出色的投资银行家。
参考文献
[1]姜海军,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 2008, (8) :30-35.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调研 篇3
关键词:网上银行;市场格局;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0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72-02
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在美国诞生,随后,网上银行业务开始了爆发式的发展。网上银行的兴起,正悄然带来一场金融界的革命风暴。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成就
1997年,招商银行在国内首开网上银行先河,并推出了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等多项服务。2001年,网上银行用户发展到200多万户,2003年,非典的爆发,导致网上银行业务迅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客户数达到6900万,2007年年底,85%以上的网民购物时,采用网上支付的方式,网银用户数增长到8500万,2009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08亿人,市场交易值2500亿,其中网银交易额达440至450万亿,全国网银个人用户达1.5亿,企业客戶达400多万户。数据显示出我国网银业务的发展的丰硕成果及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二、网上银行当前的市场格局
从2008年网银业务的交易规模来看,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77.64万亿元,工商银行为68.07万亿元,招商银行为11.43万亿元,国内网银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到2009年之后,农行,交行等各大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网上银行当前市场格局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从网银业务的品牌知名度来看,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工商银行的“金融@家”、建设银行的“e路通”等品牌在人们心中有着比较高的知名度。
三、我国网上银行当前所处的阶段
网上银行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在网上通过网站宣传介绍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信息。第二阶段,传统业务在网上得以开展,网络银行提供基本的交易服务。第三阶段,网银业务基本成熟,可以提供完备的交易服务。第四阶段,丰富扩张业务品种,将经营范围扩展到非银行业务的相关领域。
目前,我国大部分网上银行处于第二阶段,其服务还不能与传统银行相抗衡。少数银行已进入第三阶段,其中,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最具代表性。但没有银行进入第四阶段。在这一方面,国内外情况相似,我国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某些方面确实与外国银行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网银方面差距不大。
四、网上银行现存的问题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网银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国内的计算机普及率还很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发展滞后,很多必须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依赖于从发达国家的进口。与此同时,银行内部的基础系统相对薄弱,部分银行还缺少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处理中心,各系统之间缺乏链接平台,协调性、共享性差,后台处理系统无法提供全天候服务。制约了网银业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
(二)市场主体的发展不健全
当前,国内网银业务大多未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只是对传统柜台业务的电子化延伸,服务层次低,功能局限于存款、汇款、代收费、汇兑等业务,严格地说,只能算是柜台业务的“上网银行”。
(三)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盈利机制
我国的网上银行大都采用传统银行与网上银行的综合运营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网银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支付服务,只是以交易渠道的形式存在,盈利很少。另外,网银有着较强的吸收存款的能力,但发放贷款的功能较弱,难以形成靠存贷利差赢利的机制。总之,当下,国内网上银行大都处于投入阶段,产出值还较少。
(四)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有待加强
有报告显示,非现有网银用户中,71.7%的人最担心的问题是网银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成为制约网银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管理方面,目前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成熟的管理流程,风险研究多偏重于技术层面,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匮乏,网银与传统业务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加上黑客、病毒的袭击,大大挫伤上了网民使用网银的积极性。
(五)使用范围小,顾客面窄
一方面,经济总量大、人均小的现实导致我国网络普及率低,网络交易额少,网上银行缺乏基础。据调查,目前使用网络的美国成年人数已经超过一亿,约占国民人口总数的一半,而我国的使用率不足四分之一,并且,有三分之一的网民是学生,他们使用网银的几率不大,大多数网民上网是为了娱乐和寻找信息。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集中于东南沿海的一些经济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城市里,而很多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很少甚至没有网上银行,这就制约了我国网上银行的服务对象、服务区域以及清算金额,导致网银业务规模不大,覆盖面低,普及率依赖于各地的经济实力和使用者的素质。
(六)在第三方的监管方面还需加强
网上业务范围广、延展性大,涉及到较多的第三方,例如网络运营商、保险经纪人、证券交易商、系统开发商、网络设备运营商等等。事实上,如果这些第三方的行为不当,给银行业造成较大损失。而银行对合伙方和第三方的依赖度正日益加深,因此,为了规避业务外包和第三方带来的风险,银行须要制定涵盖监管合伙人和第三方在内的管理程序。
(七)相关法规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继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电子支付指引》等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管理和风险控制,为网上银行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是,网上银行发展迅猛,法规的制定仍旧相对滞后,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对于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当事人权责等方面仍难以界定。
五、推动网银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网上银行的发展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水平和信息知识的普及度。据调查,美国以每年17.7%的增速加大对金融信息业的投资。我们应增强紧迫感,加快信息基础建设,更新国民理财观念,提高银行网络化水平。
(二)加快业务创新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当前网银的主流产品仍旧局限于银行的传统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提升产品创新意识,加快创新脚步,以满足不同收入者的需要,同时,银行要充分利用网络联通全球的功能,努力拓展海外市场。
(三)加强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当前,消费者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减少,但信息量并不完备。而且,目前网银的相关法规不完善,金融机构很可能利用法律漏洞牟利,这样就使得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之中。国外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有着比较成功的例子,如美国的“100美元原则”,即如果消费者没有明显不当行为致使其账户受损,则用户对损失的承担以100美元为上限,其余的损失交由金融机构负责。我国可以借鉴这类保护措施,确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相关付律法规以及监管制度
政府、银行、企业要共同营造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发展三项核心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Web技术以及安全保密技术,保证支付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快健全和完善与网上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网上银行犯罪的处罚和量刑,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再者,要建立起一套确实可行的监管模式,明确监管规则,确保网上银行的各项交易能购合法合规的安全进行,但是,因为不同的网络银行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阶段不同,如果强制执行某一统一规范,可能会导致一些网络银行丧失创新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且会增加竞争者参与的成本,削弱市场竞争,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则时要兼顾公平与效益。
结束语:网上银行是21世纪银行业的必争之地,网上银行的发展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重要手段,这些年来,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技术和制度建设,以确保我国网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如卫.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9.
[2]郑延.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5..
[3]邹湘豫.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0:32.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4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络银行的产生,银行业走向了新的领域-网络。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产生了极大冲击,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具有交易成本低、资金周转方便、覆盖面广等一系列相对于传统银行的优势,使得网上银行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宏观环境的改善,我国的网络银行也得到迅猛发展,其便利性表明了网络银行是现代银行发展的必然方向。今后我国的网络银行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银行、现状、对策
【正文】:
所谓网络银行,即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通讯手段开设的虚拟银行,它将传统的银行业务搬到网上进行,以往用户必须亲自到银行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只用一台PC,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享受到全天候的网上金融服务。由于INTERNET网的出现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1995年10月成立于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是全球第一家以网络冠名的金融组织模式。继这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了以ATM、POS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等全方位金融电子服务。据统计到之初,全球已经发行银行卡15.6亿张,并有2500多家银行设立了自己的金融网站,网络银行的业务占传统银行业务的10%-20%,网上支付比例急剧增加。美国权威金融机构统计,在20已有86%的美国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提供网上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将瓜分30%的银行利润,网络银行的业务量将占整个传统银行的50%,未来内美国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将减少一半。网络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务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从零售银行业务来看,网络银行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举足轻重的程度。Celent Communications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现在的网络银行渗透率为22%,但还不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北欧和韩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5%。(注1)在我国据统计,全年新增发卡量1.13亿张,发卡量累计达到7.62亿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的2.1%上升到20的5%,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这一比例达20%以上。(注2)网络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我国发展网络银行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较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银行业应加大改革力度,加速追赶。由于网络银行是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因素,网络银行的发展对银行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国银行业应以网络银行为突破口,建立我国特色的网络银行,走在世界网络银行发展的前列。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必要性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考查。
(一)银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随着的到来,我国在加入WTO时对国内银行的保护期限已到,银行业改革开放已势在必行。届时外资银行将全部享有国内银行的所有待遇,全面在国内开展银行业务,国内外银行业将形成交流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从客观讲外国银行虽然在营业网点上尚无法与国内银行比拼,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外国银行不可能在进入我国后大力发展分支机构,他们必然发挥其优势,很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尤其是以低成本、行业壁垒低、业务差异性小的网络银行的形式开展业务。因此,网络银行必将成为双方未来业务争夺的焦点。所以,国内银行应利用对客户的熟悉度、传统的文化氛围、公共关系等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发展我国特色的网络银行。
面对银行业向国际市场开放的问题,国内银行应以网络银行作为改革开放的切入点,加快业务电子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综合性国际零售业务;引导市场,创造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办各种风险小、坏账少、收益稳定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与国外银行的竞争。
(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银行业正在改变过去经营品种单一、业务处理方式不方便快捷的状况,业务向综合化、自动化靠拢,以业务的转变为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银行业务自动化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银行业的金融电子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营内容、运作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金融业务的手工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所取代,大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化经历了单用户--多用户--分布式处理的历程,虽然业务处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但是银行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要,因此银行业务必须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发展网络银行又是银行业务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网络银行能够提供例如:网上支付、代发工作、代扣代缴公共事业费等业务,能满足多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IC卡的发展使得金融业务渗透到税收、道路收费、医疗保险、停车收费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客户利用网上银行进行证券交易、外汇买卖、国债买卖等。加上由于自动出纳机ATM可以替代分支机构的大部分职能,零售业务处理自动化,终将使得业务处理自动化成为必然。
可见,网络银行促使银行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单一的人机管理,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不需人工干预的网络化、自助化、自动化发展模式,将为银行业经营的综合化提供操作平台。
2、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靠拢
11月,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实施,自此作为金融分业经营的创始国-美国已经逐步开始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
在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统一混业经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网络银行)的合并日益增多,反映出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全能化、多元化的特征。欧盟早在1992年就已经推行全能银行制。有经济动物之称的日本,也于1910月正式实施金融大改革计划,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相互交叉从业,鼓励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业务重组。之所以形成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深入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以前必须通过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在一个系统内很好的完成,这就有了技术基础。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在几年内这种转变的趋势还不能得到实现。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计算机水平有限造成的。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深入渗透,这种发展的趋势将在我国得以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将成为必然,我国的银行业应大力发展自己特色的网络银行业务,以低投入,高效益吸引有价值的大客户加入,以此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银行发展的战略需要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降低成本,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样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走网络银行之路。
1、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网络银行能提供比实体银行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服务质量这些将使客户和银行双方受益。经测算实体银行网点的交易成本是1.07美元, ATM(含软硬件、运营及维修费用)成本是0.27美元,电话银行(含设备、运营等费用)成本是0.015美元,而网络银行的每笔交易所须的费用仅仅为0.01美元(注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银行交易成本远低于传统银行,发展网络银行将使银行业者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且网络银行通过国际网络的方式,服务范围比传统银行更为广泛,不管是银行原有客户或其他银行的客户,都会成为潜在客户群。比如现在从建设银行往异地汇款,在营业网点最高要50元手续费,而通过建行网上银行汇款,最高只为30元,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成本,与其它银行相比存在价格优势,其它银行的客户很有可能转向建行开户,成为建行的客户。
低廉的成本,使网络银行与其它方式运行的银行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必将促使银行业大力推进网络银行,并以此增加银行潜在的竞争力;必将促使更多的用户选择网络银行。
2、增加银行自身竞争力
通过网络银行可以增加传统商业银行在竞争方面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即对结算职能的替代效应和对服务品种的互补效应上。网络银行不需要具体的营业场所,因而其结算职能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实体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替换上。另外,由于网络银行运作的基础是将传统的前台服务与虚拟的网上前台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数据处理一体化,弥补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不足,起到了互补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实体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网络银行增加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算速度竞争优势。网络银行客户的应付款直接在网络转账,电子账单的传递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的邮寄账单。电子货币、电子结算的结果,国内客户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利用外国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结算服务,接受外国金融机构的电子货币进行实时结算。可见,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明显的结算速度竞争优势。第二、客户群体的差异性竞争优势。传统的实体银行对营销目标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很难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即使可以,成本也比较高,而网络银行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形成客户群体的差异性竞争优势。第三、无边界竞争优势。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银行竞争的优势将是全球化的服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银行间的竞争从有形资本转为无形资本。网络银行可以利用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实体银行提供全球竞争所需的要素和手段。且网络银行客户群可无限扩散,有利拓展存放款业务规模。发展网络银行已成为金融业致胜的重要利器,且有先占先赢的竞争态势。
以上几点是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环境基础,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推进,服务质量和商业银行形象不断改善,网络银行必将拥有更多的客户群体,这也将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来源。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并且代表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是银行潜在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很重视网络银行的开发、推广,并形成了迅猛发展之势。同时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使得网络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针对措施来促进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历程
Internet 自 90 年代初进入中国,中国政府、企业和银行都非常积极地迎接 Internet 时代的来临,政府直接参与了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并为此设立了“金桥工程”,斥资 200 亿元人民币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立,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早期的网络银行阶段。这个时期的各家银行的网站建设只限于创建一个网站,树立银行的形象,传播金融信息,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链接点。其次是中级阶段的网络银行。处于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由于该功能的实现相对较容易,对网络的安全性和通讯速度上的要求较低,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较低。因此,多数银行为了谨慎起见,首先推出此功能,借此积累网络银行软硬件开发的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推出其他网络银行服务。最后是高级阶段的网络银行。到了这一阶段,网络银行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银行业务处理功能,这是网络银行发展的理想阶段。它可以实现网上结算、网上支付等功能,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各种需求的交易,使网络银行成为虚拟的银行柜台。
总体而言我国的网络银行正在向高级阶段发展,由于网络银行蕴涵着潜在的巨大利润增长点,所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花大力气开发、推广网络银行,网络银行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国内的银行面对这股由互联网引发的网络银行运动自然不肯甘愿落后,奋发努力紧跟全球发展形势,很快就融入了这股潮流。截止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的商业银行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特色的网络银行业务服务,现在可以实现网上汇兑等业务的办理,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中国银行是国内第一家首先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网络银行上的商业银行。受世界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影响,中行利用其外汇资源的优势和海外分行网点多,经营范围与国际接轨,从中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因此该行较早地在网上银行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SET标准,从一开始就走高起点,高投入,走在了中国网络银行的前列。3月该行办理了国内第一笔网上支付业务,客户只要拥有一张长城借记卡,通过SET以及支付网关,可以充分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和实现网上支付的功能。目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开通了网上支付业务,业务品种横跨个人银行、公司银行两大业务领域,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注入了活力、开辟了道路。据统计截止到204月底,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客户数已经达到万户,日均交易额达到352亿元,其中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增长最快,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增长突出。(注4)
总之国内的银行业已经注意并认识到网络银行的重要性,并投入相当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开发自己的网络银行业务。我国的网络银行正处在快速扩张时期,但快速的发展必然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国外的网络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国内银行业只有把更多的科学技术灵活的应用到网络银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同时注意处理好存在的问题,才能吸引各种消费群体使用网络银行;才能使网络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联系的纽带。可以说,谁抓住了网络银行的发展权,谁就占领了未来银行竞争的制高点。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家银行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可以从容应对日常工作。但是网络银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其发展中仍存在大量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
1、网络交易安全问题亟待完善
(1)网络银行的电子安全技术
网上银行任何一点细小的差错都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不但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而且还给客户带来了不便,甚至会最终失去客户。这就要求网络银行服务器软硬件不断合理升级,以适应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另外由于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必然导致大量经济信息的网上传递,资金在网上划拨流动,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如何确保安全交易,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网络银行发展最需解决的问题。
(2)安全系统的风险
网上银行容易受到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因此网络银行一般有许多层的安全保护系统,以确保网络银行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如何协调好各个安全系统稳定运行是一个重要问题。另外超过2万种以上的计算机病毒和无所不在的网络黑客也很容易使整个系统丢失数据甚至丢失全部资料,这对银行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3)保密性问题
如果说到传统银行办理业务需要验证身份证件的话,那么网络银行只需验证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便可以提走账户内的所有资金,一旦密码丢失后果将非常严重。造成用户名与密码丢失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银行的数据丢失。例如网络黑客闯入银行系统盗窃了客户的密码;二是客户由于自身的原因丢失。例如使用及其简单的密码或在公共处上网。如何加强用户的身份验证,以及充分保护用户的资料信息是摆在网络银行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2、虽然建立了第三方的安全认证机构,但是其适用性不强
我国的网络银行基本上是由实体银行为了加强金融竞争能力而产生的。各家银行缺乏信息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导致各家银行各自为政,所建立的网络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共享,不能形成统一高效的网络银行体系,银行之间缺乏科学的安全认证体系。安全支付系统必须建立在CA安全认证基础上,解决数据传输安全性身份认证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SET协议和SSL协议已经是国际上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并且我国的加密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因此我国网络银行安全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管理和规划上。目前,在客户端,绝大多数银行都采用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进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加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虽然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数字证书服务,保证了网上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但是,消费者上哪家的网络银行就要先取得哪家的电子安全证书。这一切除了给客户造成麻烦外,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我国目前有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采用自己提供的认证服务模式。不仅如此,各家银行都在发行自己的数字证书,从规范的角度看,只有国家出面建立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才能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才能让网络银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3、基本法制环境的先天不足
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隐患,给我国的法律学领域引出了许多空白点。在我国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法》等金融立法还停留在“分业管理”的层次上,不利于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发,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力度不充分。例如,金融电子化促使许多金融交易采用无纸化的电子合同方式,这与我国法律上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根本不同,新《合同法》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但对电子合同的描述还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基于互联网上的金融业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互联网为金融交易的全球化提供了交易平台。在互联网达成的金融电子化合同,通常难以确定合同的签约地和履行地,从而很难确定电子合同的管辖权。
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了,困扰网络银行和其他电子商务多年的电子签名问题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是中国法律的突破,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它将对中国的电子商务产生极大的推动。这部法律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现阶段,作为我国信息化领域里的第一部法律《电子签名法》的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利用电子签名从事商务活动,也可以放心地从事网上购物、网上付款等日常活动了。但是由于与之配套的法规并没有完善,所以我们应清醒的看到电子签名虽然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可是当发生纠纷时谁来充当电子裁判呢?技术标准和安全保证的支撑以及电子签名的保密性问题如何保证!这一系列的新问题还需要有识之士来寻求解决的途径。一旦国外银行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进入网络银行业,在互联网上外国银行“抢滩登陆”的情况下,就急需依照我国的国情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适应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
4、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信息化水平偏低
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9880万(注5),上过网的人大多为互联网慢腾腾的速度而发愁。虽然现在长城宽带、ADSL宽带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快速地发展了起来,但是能享受到宽带的人群毕竟还是少数。用户访问一个站点,往往还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内容,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网络设备如服务器、网卡等的性能和匹配问题是原因之一。网络银行的发展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而我国目前一些地区还处在缺电、无电话的状态,整体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均衡性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另一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银行业务电子化、技术水平低,网络化程度低。地区间、各银行间、各行业间使用的软、硬件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难以快速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跨行业的联网清算体系,严重阻碍了网络银行模式的发展。
5、社会信用环境和传统的支付习惯限制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展开
传统的现金支付观念使得人们对财富的概念还集中地体现在现金上,大众难以接受电子货币等非现金的交易方式,而且对网络银行的可信度持着怀疑态度。现在使用网络银行的用户仍然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具有中高学历和收入的消费群体,在一个还没有完全接受电子货币的国家推行网络银行其障碍是可想而知的。网络银行的交易是在看不见的、虚拟的环境中完成的,一个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目前还基本属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涵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网络银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面对当前银行业网络化的挑战,急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平台,在制度的制定上就应有所倾斜。那么,我们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银行的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不断加大新科技的应用确保安全性
网络银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是它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因素。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网络银行的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对付高科技作案。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摄影机,在很远的地方偷拍客户在ATM机前取款的密码,然后复制客户的卡资料进而盗窃客户的资金、或者在网上利用木马盗号程序盗用客户账户资料,然后进行非法网上交易,使客户遭受财产损失。不但增加了公众对网络银行的怀疑态度,而且使得银行实体面临行业信誉问题。面对不法分子的技术,我们的网络银行必须加大新科技的应用来保护投资者和银行的利益。比如利用已经很成熟的指纹技术把它应用到ATM机上,客户在银行开账户时可以选择指纹取款,这样即使客户的卡号和密码被盗,资金损失的概率也会降到最低。另外可以对网络银行进行交易跟踪技术,对客户突然在非开户地的超过设定金额的网络交易及时通过电话联系客户以确认交易。还可以通过确认短信方式完成交易,即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短信交易业务,客户开通后,只要发生交易银行即发短信给客户,客户确认后交易才成功。银行只有加大银行卡技术防范力度;加强对异常交易情况的自动报警;加快磁条卡向IC卡迁移,才能实现对安全的控制。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上交易安全体系,包括系统维护体系、数据备份体系、病毒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才能保障网络银行安全正常运行。
(二)加强国内银行间的合作,建立统一、权威的CA认证体系
6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运行以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网上支付过程中的各种欺诈行为发生,但是仍然不能确保网络银行交易的绝对安全性。我们可以利用银行业协会的力量寻求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采用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双线管理体制的网络银行认证系统,这样既为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也把仲裁和监督职能提升到更高层次,从而促进认证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和健全相关网络银行的法律制度
法律法规的建立应与国际接轨,以国际间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标准作为制定法规的借鉴。充分了解外国的电子交易法,兼顾各国法律法规的长处,充实我国现有的《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有关法律,准确把握网络银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我们要根据相关要求,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完善的网络银行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交易双方的权责。《电子签名法》扮演着交易双方身份的核实者、安全交易的保卫者、非法交易的打击者的三重身份。它的出台不仅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网络银行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诸如明确网络银行金融风险的技术控制法律要求,明确开办网络银行选择认证标准、资格要求和检查、监督等法律依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签名法》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在目前我国电子签名还未在个人领域普遍应用的情况下,在现行法律制度条件下,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制定共同打击网络诈骗、网络洗钱等网络犯罪行为的法规,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充分展现其功能的空间。
(四)加快银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我国银行基础设施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基础设施的改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是软件的升级改造,统一操作平台,把各自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合并处理,实现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目的是达到数据资源共享以供银行管理者科学决策,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实现银行业和公安局、海关、税务等业务部门计算机联网,以网络为载体,经济活动为基础,建立社会信息共享体系,使银行能了解持卡人的资信情况,以达到降低和分散风险,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推广信用卡交易促进网络银行发展
提升整个社会信用水平为网络银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空间,这是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可以借鉴国外建立和完善信用机制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来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和完善信用机制。以居民身份证为基础,加快个人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广使用信用卡交易,运用国家公务员特殊的身份,在国家公务员中推广使用信用卡。另一方面,银行业主动降低银行卡刷卡消费收费比率,使得商家主动营销信用卡交易,改变人们固有的现金交易情结,培养信用卡使用环境,促进网络银行发展。
(六)加强网络金融问题的研究,充分考虑网络银行业务的风险
网络银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的内容多且知识面广,所以网络银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它的研究绝对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个方法、制度、技术就能完成。必须致力于立体的研究体系,以保护网络银行交易人的合法权益和网络银行有效运行。此外,还要加强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巴赛尔协议》的最新框架,设计我国网络银行适应的风险权重,构筑相应的操作平台并纳入到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内考核。
(七)创建一套科学、高效的行业监管机制
网络银行业务的性质决定了对其监管应区别于传统的银行监督,这是因为网络银行所采取的技术和其对安全要求的手段都有别于传统银行,如何保障网络银行能够健康发展,是网络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应当调整、修改和充实现行网络银行监管法规;另一方面要研究构建一套公开透明、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要根据我国网络银行动态化综合监管的模式思路,加强网络银行主管机关行政监管,创建使网络银行参与各方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为网络银行投资提供行政法律保障。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对网络银行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完善从业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各类网络银行产品的市场标准,规范网络银行行为,切实保护客户利益,促进网络银行行业的良性发展。加强网络银行内部制衡的基础机制,提高行业协会的自律素质和水平,为网络银行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发展不断积累经验,真正为网络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网络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八)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对网络银行交易上保险
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呈现多样化,但是面向银行业的保险尚不多见。面对国内的消费者拿着没有密码的信用卡消费的忐忑心里,网络银行业能提供何种保护呢?那就是给网络银行交易上保险。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普遍,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网络银行应该尽快与保险公司合作,对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易推出我国特色的网络银行保险交易品种,提出网络交易环境下消费者应遵循的必要措施。消费者按照要求去做了,剩下的危险或意外,由保险负责,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加速网络银行的推广。
我们应抓住当前网络银行的发展机遇,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准备。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全面对外开放,由于网络银行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所以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必将受到新兴的网络银行模式的巨大挑战。网络银行必将打破现有的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必将成为行业间联系的纽带,必将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尽管我国网络银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网络银行终将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深处。我们应冷静面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不断以创新的思想来完善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一日千里,所以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措施不可能一下子就面面俱到,管理手段只能随网络银行业务产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管理是为业务的发展建立的,而不能成为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总之网络银行的发展前景是无止境的,对网络银行的研究是无止境的。
引文注释:
(注2)摘自《金融时报》,年3月26日星期六第二版。
(注3)杨青:《电子金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5页。
(注4)摘自《金融时报》,2005年5月25日星期三第一版。
(注5)摘自《参考消息》,2005年5月17日星期六电信日专题第7版。
参考文献:
1、黄宗捷、杨羽:《网络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9月第1版。
2、周平:《网上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年3月第1版。
3、杨青:《电子金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4、吴以雯:《网络金融》电子工业出版社,年1月第1版。
5、邓顺国、唐晓东、门洪亮:《网上银行与网上金融服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6、陈进、付强:《网络银行服务》,清华大学出版社,5月第1版。
7、张桌其:《电子银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月第1版。
8、张桌其、史明坤:《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年5月第1版。
9、韩冀东、成栋:《电子商务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5
关键词: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3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10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流量),对外投资流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存量)。图1显示了从1990年到2009年这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图1)可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从2002年到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从27亿美元上升到565亿多美元,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5%,从世界第26位上升为第5位,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但是,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是相当弱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数量、金额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比较小;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规模较小,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资金量较小。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绝大多数的投资规模仅为几百万、几十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
(二)投资结构有待改善。首先,从对外投资区域结构来看,存在着投资区位相对集中的问题。其中,亚洲是我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地区的流量则相对较少,造成企业之间为了争客户互相压价、封锁消息,致使海外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其次,从对外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了商品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等行业。这样的行业结构既不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也不尽依据FDI理论的学习动机。中国拥有低廉劳动力、大国规模经济和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建筑业在FDI投资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等学习型投资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矿业等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还停留在初级层次,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初级化特征;再次,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很大一部分投资属于政府政策性对外投资,由此会造成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比例失调,私营资本积极性受挫,也容易滋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险患。
(三)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跨国经营意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且不具备真正的全球观念和跨国经营意识。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为眼前利益驱动,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减免,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和交易的比较利益;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说一步,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四)缺乏核心技术且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在主流市场或主流产品当中我们并没有多少自主的核心技术,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而且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能在3%以上,这样低的开发投入维持生存尚有困难,更谈不上与其他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竞争了。
(五)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国家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担重任。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海尔总裁张瑞敏也坦率承认,即使像海尔这样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业,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场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实现较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更难以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如首钢集团),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国内规模优势,运用市场的作用和国家的指导,使企业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二)优化投资结构
1、投资地域多元化。针对现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长远看来,投资东道国应该逐步向发达国家延伸,实现投资地域的多元化。因为发达国家投资环境规范,非经营性风险小。虽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贸易壁垒也相对较多,我国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毅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双方有互补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资源丰富,也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市场。
2、行业选择上突出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首先,加大对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既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先进技术的现实需求,又是我国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向海外转移成熟技术的过剩产业,扩大出口贸易量。目前,我国的机电制造业、纺织业、家电制造业等行业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扩大这些行业的投资不仅能优化国内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劳务和设备产品出口,而且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要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国有控股大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以培养更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取消歧视,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三)科学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中长期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明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思想、指导原则、产业导向和重点区域等,从而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更有力地利用国内外2个市场、2种资源,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企业要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独资、合资、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了解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并雇佣当地工程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及产品,使企业通过海外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大力培养对外直接投资的高素质人才。首先,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境外企业派遣、用人和选拔制度,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吸纳具有丰富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的海外和东道国人才为我所用;其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到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实施跨国经营人才培养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对从事跨国经营的人员进行培训,以实施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集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因此深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着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伊玲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J].商业现代化,2010.8.
[2]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篇6
1,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金融期刊,经济期刊,论文集,金融统计报表,金融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2,要对所选课题中已有的结论和材料进行分类排队,弄清主次真伪,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有用者适得其所,对无用者加以扬弃。
3,要对搜集来的材料在消化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刻苦的研究,努力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的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有时可以对他人的论点进行补充或赋予新意;有时可以对他人的某些观点提质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有时可以在他人成果的启发下,把其没有讲到,没有讲充分的地方指出来,并经自己的完善和开发,探索和开辟出新的领域。总之,在完成课题,动手写作之前,应尽可能地搜集,了解他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以从中得到启发。
4,做好数据处理。数据是金融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数据主要从有关的刊物,年鉴等处取得。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提炼观点
一定的观点可能在实践中形成;也可能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无论哪种情况,观点的形成和提炼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都是对材料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综合和反复思考的产物。在提炼观点的过程中思考篇章布局。金融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安排好章节结构,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给读者以逻辑缜密,层次分明,浑然一体的感觉,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四,精心撰写
一篇好的金融理论文章,必须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使观点与材料高度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鲜明地提出问题,严密地分析论证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关于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探索
【摘要】网络银行业务已经在我国展开并得到发展,随着网络交易的频繁和需求的扩大,网络银行业务已成为当前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国内网络银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就网络银行发展遭遇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整体优势、更新银行经营理念、加强网络银行的网络安全等措施以促进网络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重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在我国,网络银行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进行探索,对各商业银行顺应趋势合理经营运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银行相关概述
网络银行,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典型代表,是依托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网络载体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这种服务具有强适应性、便利性、个性化等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形式,其产生的效益和影响非常广泛,并且有利于维系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国内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98年中国银行首次建立网上银行以来,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称CFCA)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高速增长,2008年网银用户已经达到5800万人。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个人网银业务。过去的一年内,在行业主管部门、各商业银行以及CFCA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推动下,个人网银市场逆市而上,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不平衡。
① 银行间的发展不平衡。此种情况表现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为首的先驱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阶梯,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较之下,一些中小银行机构业务范围局限,发展缓慢滞后。②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此种情况体现在东、中、西部的发展不均衡以及城市与郊县乡村发展的不均衡。③ 网络银行具体业务发展不均衡。从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范围来说,业务范围内的品种大同小异,创新能力略显不足。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个性化、人性化。简言之,即传统的银行业务在网上实现而已。在此情况下,网络银行仍然有很多待挖掘的业务潜力。
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观念亟待改变。
外资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方式完全是市场利润导向,在此种目的的指引下发展迅速;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网络银行尚未将全方位服务作为网上银行业务的基本定位,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的问题体现在:
① 基本定位模糊,导致我国银行经营尚未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从而阻碍了以客户为中心、个性化及高附加值业务的创新。② 由于外部环境不稳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最终却导致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陷入恶性循环。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严峻。
① 信用机制不健全。互联网具有充分自由开放、不设防护、管理松散等特点,网上交易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易考察和验证,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网上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②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我国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网络银行的政策法规建设不够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机制落后。虽然我国已先后发布实施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现有的法律依然远远不能满足网络银行业务监管的需要。目前,网络银行采用的规则大多数都是协议,出现争端时责任的认定、承担、仲裁结果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问题是现有条件下难以解决的。③ 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是最关键的因素,我国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许多国产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是国外的,这些都成为网络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1.利用整体优势,均衡发展国内网络银行业务。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网点多而全的优势。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整体优势,针对各个地区银行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利用,从而扬长避短。
1.1不同地区各银行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重点。例如:对于国有银行,应重点进行银行业务整合,充分发挥网上银行业务重组和再造功能,将网上银行从简单的服务渠道,转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处理和服务平台,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创新;对于地区性商业银行,则应瞄准目标市场,采取集中化策略,发展区域性网上银行业务。
1.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扩大网络银行业务范围。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银行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改变依托于传统银行的国内网络银行产品和服务过于单一的局面,通过确立各自的优势业务,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银行品牌,开拓属于本土的网络特色业务。
2.转变传统观念,明确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2.1 明确基本定位,真正实现“客户化”。今天的中国金融业正步入客户主导的买方市场,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国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建立核心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忠诚度、关注客户需求。从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内普遍建立的客户服务中心基础上,规范对客户投诉、咨询、建议等一系列制度,更好的维持客户的满意度。
2.2借鉴国外先进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对银行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网络银行组织管理体系,最终通过银行———客户关系的不断增值,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国外先进成功模式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完成由传统商业银行管理向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转变。
3.加快信用法规建设、注重安全防范,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3.1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应充分利用网络银行信息量大,数据资料处理迅速便捷等特点,建立起统一、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和便捷的信用信息网络系统。
3.2建立和完善各类有关网络银行和在线支付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条文漏洞,对危害网络银行交易犯罪行为进行严惩,根据网络银行的实际情况,修改或制定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同时我国应加强与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的联系,制定共同打击全球性网络金融犯罪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大力营造网络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网络银行的生存空间。
3.3加强网络银行的网络安全。一是从银行防范,建立严密的安全体系,保证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二是从客户防范,客户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络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客户要防止自己网络银行账号及密码流失,不随便点击恶意网站;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充分发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中立、权威的作用;四是加快电子化应用环境风险防范,如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设施的投入和严格中心机房的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2009-2012年中国银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咨询报告[R]北京:慧典市场研究报告2010.
[2]沈红梅胡士平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学2009. [3]班波关于网络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J]华北金融2007.[4]陈毕生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 中国网络银行业的竞争趋势与对策1 中国网络银行业的竞争趋势
在金融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目前中国本土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呈现了两个新动向:(1)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业的竞争从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竞争势态演变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
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共同参与的“多极”竞争势态;(2)国内外的参与者无一例外地瞄准了“网络银行”这个新兴市场,因此可以预测网络银行将成为今后银行业的竞争焦点。在网络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和我国特殊的竞争形势下,重新审视银行业生存和竞争的行业环境,才能为银行业的战略分析提供一个切入点和基本框架。“波特五要素理论”从行业的进入威胁、现有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替代威胁五个要素出发,分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仍不啻为一个很好的工具。1.1 进入者的威胁将加大 在2001年,中国银行市场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并在过去5年中,以每年约15%的年均综合增长率扩张,银行资产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CDP)的160%以上。中国银行市场的持续增长和长远潜力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必将使它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积极争夺竞争的主要战场。但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网络银行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进入者强大的威胁。(1)网络银行降低了行业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打破了传统银行借助资金、技术和网点等优势实现垄断的局面。(2)网络银行是外资银行“进攻”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随着加入WTO的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承诺的兑现,外资银行参与本土竞争的业务壁垒和政策壁垒渐渐消失了。(3)网络银行竞争优势和全新的经营理念及模式,给新进入者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是其迅速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
不难想像,今后将有更多的参与者参与中国的银行业竞争。事实上,2002年8月28日香港东亚银行电子网络银行服务中国版正式启动,就拉开了外资银行出击中国内地网上银行的序幕。2002年11月6日渣打银行宣布已获准在中国内地推出互联网银行业务,在华历史久远的花旗银行早于2001年已经向央行备案,申请开展“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汇丰银行作为第一家购买中国国内银行股份的海外商业银行,已在合作联盟的战略部署上迈出了第一步,此前也已经向央行递交了上述申请。外资银行积极推进其在华的网络银行业务,争夺中国内地市场的种种举措已经预示了今后中国银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1.2 现有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强烈要求的外在推动和传统银行竞争中“存在和发展的本能需求”内在的激励下,我国的各个银行也意识到了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因此“积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争夺网上银行市场”成了目前中国市场上银行间竞争的焦点,目前有三股主要的竞争势力。
1.2.1 股份制中小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0个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新兴的股份制中小银行中可谓一枝独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不但实现了立足而且一直保持着中国本土网络银行领域领头雁的地位。到2001年1月,在B2C方面约有20多万个客户,共完成交易金额366万元;B2B方面,网上企业银行安装数为1.6万户,交易金额6789亿元,交易笔数48万多笔45%的对私业务和15%的对公结算业务已经成为非柜台业务;95%以上的国内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它的“一网通”为支付工具。
我国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主要优势是体制先进,经营理念科学,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均高于四大国有银行,机构灵活,业务转型快,金融服务效率和市场灵敏度高,更善于创新和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另外,中小商业银行成立较晚,起点较高,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较为先进,大多具有较好的电子化技术基础和人员基础,因此适合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弱点往往是资本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技术实力不足,机构网点欠缺,在品牌、声誉和公共关系等方面不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各大外资银行。
但网络时代银行业的竞争秘诀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胜慢,网络为中小银行同大银行一决高下创造了条件。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从批准市场着手,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的品牌服务,在大银行尚未涉足的领域积极开拓,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1.2.2 国有商业银行 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紧随招商银行之后,逐步涉足网络银行业务,真正拉开了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的竞争序幕。
中国银行于1999年6月正式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和产品,提供了证券交易结合的“银证快车”服务和面向个人银行的“支付网上行”,并很好的将长城卡系列的一千多万用户结合起来,同时也成为国内对公服务最丰富的网络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1999年8月开始正式开发,从网络客户群的培养和整体经营成本的降低出发,实施了营业初期目标市场定位于私人客户的业务发展策略。已开通的业务功能有:公共信息查询、账务查询(包含对公与对私)、转账(对私)、代理缴费、网上支付(B2C)、银证转账、挂失与信用卡申请、客户服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2000年2月1日起正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城市开通了对公的网上银行,单位客户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能实现账户查询、转账付款、企业集团理财、客户证书管理等;2000年中,又开通了查询账户余额、交易明细、对账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能力,更因其对中国国有银行网点优势的削弱能力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
1.3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大 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单信息、网上挂失及换卡申请等业务的个人客户支付系统。目前其服务覆盖了31个城市。工商银行的重要特点是将对公服务作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出了方便灵活、安全、具有信息增值服务的BTOB在线支付业务。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居于市场中的寡头垄断地位,主要优势是在品牌与声誉上树立了国家背景与国家信用的形象,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开发能力强,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使其享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业务,国有商业银行都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较高的客户忠诚度。
其不可忽视的弱势是管理机制落后,经营理念陈旧,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较差,不良贷款问题严重,运营机构庞大,基础设施有待升级,已开发的电子系统兼容性和统一性较差。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推进,发展网上银行的潜力不言而喻。但广大的国内企业客户和个人对互联网的应用十分有限,网络银行的目标市场还不成熟,这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一个很好的机会: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点,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客户惯性,积极市场,推出适合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网络银行业务留住客户,改善不良资产和经营效率等问题,并有力抵抗外资银行的竞争。
1.2.3 外资银行 网络银行在国外发展很快,进驻我国的外资银行像花旗、汇丰等一般都具有了多年开展网上业务的实践经验,他们技术先进成熟,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好,且服务范围广,提供的金融产品多,个性化服务能力强。中国的网络银行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像前文所提到的花旗、东亚、渣打等外资银行都在积极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
外资银行的相对弱势是营业网点少,缺乏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经验和人民币本币的来源,同时,外资银行欠缺本地化的优势。虽然WTO的加入,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经营和业务领域的限制,但至少到2006年才实现完全的国民待遇,因此给中资银行一个先下手、抢占市场的机会。
众多业内人士都预测加入WT0,银行的行业壁垒逐渐消失,外资银行必将抓住机会,积极推进对中国市场上的优质客户、高附加值业务以及银行人才抢夺,网络银行不
风险回避、产品同
一、标准化的利率与价格、有限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以及无差别的客户服务。在网络时代,银行客户的市场力量随着信息膨胀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提高而不断增强,导致交易谈判的优势向消费者转移,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质量、范围、信息、收益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讨价还价的能力越来越强。网络银行必须摈弃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采取全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重新改造银行传统业务流程和恐龙式的庞大组织机构,废弃以职能分工为主的银行传统动作模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以优质服务留住客户,以创新服务吸引客户。
1.4 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 我国目前仍然采用利率管制,银行不能像国外的网络银行以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而且在同一的存款利率下,网络银行由于没有了传统银行时间、地域等的限制,扩大了储户的选择范围,而且服务内容和质量高度透明,在选择一家银行时,储户都可以获得充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比较,使得银行吸引储户的难度增加,在谈判中力量较弱,而银行资金提供者储户的谈判力量增强。越发的凸现了网络银行时代“服务取胜”的关键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
1.5 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威胁增大 技术的进步,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资本市场各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的趋势将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IT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等都将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的融资渠道,银行客户资源转移,业务经营回旋余地变小。网络技术的运用使银行业务的差异性很小,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在此情况下,银行产品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大。
(1)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是网络银行生存的命脉,未来网络银行必将向着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但网络银行高度的开放性,难以建立起行业的技术壁垒,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能轻而易举的被模仿。
(2)客户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网络使银行客户信息充分共享,瞬间做出快速反应,因而无限增加了提供服务的银行数量,曾经是寡头垄断的银行市场渐渐呈现了自由竞争的势态。在鼠标轻轻点击之间,客户在一家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就轻而易举地转换到另外一家银行,而且不费吹灰之力。
以上分析显示了中国的银行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行业进入的威胁增大,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在加剧和不断分化,买方和卖方的实力都加大,替代品的威胁也时刻存在。中国银行业的“四国”寡头垄断局面正在逐步打破,若要在今后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各个银行家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和改变这五种要素,使自身在行业发展中占据有力位置。中国银行业在网络银行领域竞争优势的确立
网络银行是银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网络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撑部分,必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经济的核心。紧紧抓住网络银行的契机,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
2.1 成本优势 网络银行的建立和新市场的开发,不再凭借传统营业网点的扩张和分布,节省了大部分的房屋和人工费用,在线自动提供各种标准化的服务,也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银行组织内部信息传递成本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成本,从而使银行的经营和运作更加有效。
2.2 业务优势 网络银行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Anytime、Anywhere、Anybody的3A服务,因此它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客户范围和业务范围。同时,网络银行以客户为导向,信息的收集、传输和综合能力强,对市场更加敏感和反应灵敏,就能够抓准时机,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赢得客户。
2.3 规模经济性优势和范围经济性优势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网络银行通过积极的战略联盟和合作,具有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未来的“金融百货商店”将比传统的银行更大的规范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2.4 联结经济性优势 信息在当前的网络时代是企业竞争的首选资源,信息的积累增值效应产生了的网络经济独有的联结经济性,网络银行具有更强的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传输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将是银行的重要资产和竞争手段。
由于网上银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很快成为西方银行业着重发展的领域。目前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美国花旗银行,从1995年起就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瑞士SEB银行和荷兰银行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收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多家银行提供网上金融交易;新加坡政府也在推动金融电子交
易,并决定于年之前建立人类第一个“无现金社会”。据IDC公司预测,2002年美国家庭拥有在线银行账户的数量将比2001年的1470万上升22%,达到1800万个,29%的家庭将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接受网络银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网上银行的用户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中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3.1 市场策略 通过上文对现有网络银行竞争者竞争势态也即对其的SWOT分析,不难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三大集团,在竞争中各自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和机遇,但任何一方都不能战胜对手,达到完全的垄断地位,因此,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身的市场和客户群,而不是面向整个市场和全部客户,才是各个银行的首要战略任务。
外资银行不具备网点优势,培养市场的成本过高,发挥其外币经营的优势,它会直接选择业务增值程度高、网络使用频度高的这部分优质客户,即群体IV中的外币业务频繁的个人家庭和涉外交易的企业。
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对象最广,涵盖了所有的群体,采用的战略应该是利用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更好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住原有的客户,尤其是群体IV中的大中型企业,同时利用庞大的网点优势和一贯的客户亲和力,培育群体Ⅲ(如学生、BtoC企业等)、群体Ⅱ(如个人投资者、中小企业等)和群体Ⅰ(如普通家庭、小型企业)向优质客户群转化。
新兴的股份制中小银行机构灵活,业务创新能力强、转型快,应该采取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战略,在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尚未涉足的领域里,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与产品。
3.2 品牌策略 从五种竞争要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网络使银行客户具有了更强的谈判能力和更大的价格弹性。全球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提示我们,树立银行的品牌形象,以“特色服务取胜”,增强客户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将是今后网络银行成败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作保证,在广大客户中的形象和信誉良好,深受中国广大百姓和企业信赖,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品牌战略的重点应该是抛弃陈旧的经营理念和沉重的官僚风气,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服务品种,保证已有客户,发展吸引潜在客户。而股份制银行品牌战略的重点是突出业务的安全性和独特性,增强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和信任,从而在部分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市场上长期吸引着大量的客户。
3.3 经营策略
(1)积极培育市场。网络银行的市场是广大的,但是比较国外,我国的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还不广泛,人们对网络银行的了解和认同还比较有限,本土银行可以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积极宣传网络银行,普及其应用。
(2)电子商务是网络银行的商业基础,没有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银行也无的放矢。因此携手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网络银行才能有广阔的天地得以施展。
(3)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朝着多元化的网上银行发展。自从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行业经营,标志着银行再次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银行开展混业经营还有待审时度势的考虑。但可以利用网络银行的优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构建战略联盟,将会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有利于建立银行网络金融门户的地位。
3.4 成立行业规范和监督机构,完善网络银行的法律和法规 “入世”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不但受到国内金融法规约束,而且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约束,中国银行业必须积极转换体制,完善各种法律和法规,实现同世界贸易组织制度框架的全面接轨。尤其是网络银行对自身行业高度的规范化、统一化、国际化要求,中资银行应该抓住行业刚刚起步的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合理制定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服务规范和监管制度,在为整个行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使行业的先行者们巩固其领先地位,建立起利于自身的行业进入壁垒。小结
我国影子银行现状 篇7
“影子银行体系”一词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于2007年9月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但是他并未明确界定该词的含义, 而只是用其泛指“有银行之实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 (Mc Culley, 2007;李扬, 2011) 。由于研究视角以及划分标准的不同等原因, 一直未有一个明确而广为接受的定义。2010年5月,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CIC) 在一份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类银行”的金融活动, 即从储蓄人或投资者手中获取资金并最终向借款方融资;其中大多数金融活动不受监管或仅受轻度监管 (FCIC, 2010) 。而“金融稳定委员会”在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后, 于2011年4月从三个层面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影子银行体系广义上是指由在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所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影子银行体系狭义上是指上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此外, 影子银行体系还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 (如金融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FSB, 2011a) 。
二、“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
(一) 不透明性, 未被监管触及。
由于这些影子金融机构属非银行类机构, 因此他们无需接受政府对银行的严苛监管, 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 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 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较大同时, 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 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 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
(二) 高杠杆性。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 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准备金, 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 这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随之升高, 系统风险得以放大, 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 表外性。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 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 但这些业务的运作由于影子银行的参与难被监管触及, 而且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 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被跨越了。
(四) 信用创造或信贷膨胀效应。
影子银行机构之所以被称为影子银行, 首先是因为影子银行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的功能边界和业务范围, 也以资金为经营和交易对象, 并具有实质上的信贷创造或信贷膨胀效应。比如, 结构投资工具就部分取代了传统银行的借短贷长的资金融通功能 (FSA, 2009) 。同时, 影子银行机构不受当局监管, 不需要留存准备金, 资本运作的杠杆率更高, 信贷扩张系数也更高。
三、我国影子银行现状
在我国, 正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和非正规金融, 都起到影子银行的作用。按照野村国际 (香港) 公布的数据, 2010年中国内地影子银行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 等于当年银行贷款余额的17.8%、当年GDP的21%。与西方国家货币“脱媒”促进影子银行体系的生成和发展不同,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首先是正规银行信用流入影子银行渠道, 影子银行的发展又增强了自身对体外资金的吸引力, 继而加剧了中国经济体系的“脱媒”现象。其次, 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信用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而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信用却依赖于传统银行的信用,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权贵资本主义”和“裙带资本主义”的特征。
(一)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意义
第一, 影子银行是应我国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运而生的结果:一是迎合了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资本约束的需求。《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该协议对提高银行稳定性和创造银行间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尤其面对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银行的利润回报面临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将贷款证券化并移至表外, 其监管资本要求也相应大幅下降。二是适应商业银行追求资产安全的需求。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 使原来集中在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散到保险公司、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通过设计CDS等信用衍生产品, 在不需要将贷款转移出财务报表的情况下, 把长期困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出去。三是符合商业银行加速资产流动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使期限长的贷款变为流动性更强的债券, 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定价和自由交易, 通过交易获取资金, 迅速扩大资产负债表, 资产流动性明显提高。
第二,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互为补充。传统银行业以融资中介为主要功能, 主要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创造货币作为运行基础。影子银行则是以金融服务为核心, 它是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产生的, 其资金来源不是储蓄存款, 而是通过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券进行融资;盈利模式不是为了赚取利差, 而是通过交易活动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它充分体现了金融业的创新精神, 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 甚至可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影子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性业务和衍生业务, 可以弥补传统银行的经营风格和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
第三,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世界经济转型背景下, 国际社会面临政治和社会制度再造, 经济模式再定位, 生产、消费领域的政策制度和服务方式的再调整。为应对全球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 欧美竞相采用QE政策, 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被动释放本币, 储备货币功能多元化、货币政策的创新等国际金融新变局, 为人民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建立与我国经济相适应的跨境人民币交易市场, 影子银行参与金融交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 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拉动经济增长。截至2011年7月末, 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23万家, 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 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50%和近70%, 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80%, 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 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然而, 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尤其是自2010年初以来, 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12次调增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五次调增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回笼银行体系流动性达到4.2万亿元, 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 银行的可贷资金大量减少。同时, 银监会还严格控制贷款规模、贷款比例, 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更是加大。据统计, 我国600万户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资金紧缺之中。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 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主要依赖内源融资, 来自于外源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第二, 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只占全部融资的3%左右, 直接融资发展滞后,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第三,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及商业信用等。从目前的情况看, 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长, 但并未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状况。从总体上看, 我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仍然较高。 (表1)
然而, 此时影子银行市场陡然升温, 其中活跃着一类相当于“资金中介”的机构, 如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 它们将民间资金归集起来, 再通过自己的平台放款, 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 影子银行使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 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性。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期限错配、自我加强的资产抛售循环、高杠杆率及风险跨境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在繁荣金融市场、创造巨大收益的同时, 也存在严重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次贷危机升级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影子银行就是危机传播的关键链条, 这也切实证明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是, 也应该看到, 历史上多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证明, 金融体系内生的不稳定性决定金融危机难以根本消除, 影子银行的风险只是金融体系风险的一部分。
第二, 影子银行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影子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第一, 民间资本的关系型和地域性特征, 决定了影子银行的交易活动一般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进行, 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 通常只是在正规金融部门发生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第二, 民间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有限, 资产规模小, 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 容易遭受金融危机和挤兑等突发事件的打击;第三, 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
四、政策建议
监管当局应该对影子银行保持客观的态度, 努力提供完善的监管环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督力度, 同时也要利用好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再配置的功能。
第一,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业务设置了较高门槛, 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风险大, 弱小企业面临被机构恶意炒作危险, 因此, 监管当局应当充分利用委托贷款、贷款信托和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 在当前紧缩的货币环境下, 适当鼓励、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 为投资者创造利润价值的同时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 对影子银行的高利率现象设定门阀。以目前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的利率来看, 影子银行的平均年利润率达30%, 江浙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对这种高利率现象, 监管当局应当对此设定门阀, 限定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的最高利率值。同时,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 应当设定影子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对公司偿还能力及融资行为加以跟踪。
第三, 开展银信合作、表内转表外的业务。对地区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的总量, 监管当局应加以控制, 尽快将影子银行业务正式纳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范畴, 对影子银行引入宏观审慎式管理体系。
第四,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无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 一方面使得处于优势地位、能够以较低价格取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获取了寻租空间和产生投资冲动;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民间借贷等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产品与服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前, 难以根除这类影子银行的存在, 因为即使旧的影子银行模式消失, 由于资金的趋利性, 也会出现新的影子银行模式。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拥有资金自主定价权, 商业银行的竞争将由规模竞争变为价格竞争, 贷款价格更能真实反映贷款风险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我国银行存在的基础, 使那些消极作用的影子银行因无利可图而消失, 同时促使那些起到积极作用的影子银行合法、透明运作, 防止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参考文献
[1]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11.
[2]钟伟, 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 2011.12.
[3]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3.
[4]侯健.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企业与银行, 2012.6.
[5]易宪容.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及风险[N].上海商报, 2011.9.6.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篇8
(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话、手机和网民数迅速增长,我国电话用户已达到3.5亿,手机用户达到4亿,网民数达到1.2亿,这为电子银行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客户基础。由此可见,电子银行的发展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从电子银行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角度来看,它提供了一站式、自助式的理财服务方式。人们在办公室、家中或其他地方,都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账户管理、活期转定期、缴费,购买基金、外汇、保险、理财产品,进行一站式自助理财。企业客户可以在办公室及其他任何地方,全面掌控其分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调度,大幅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电子银行作为传统柜台业务的延伸,它使银行不再受营业地点、营业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为客户提供所需的各种金融服务。电子银行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竞争形势变。
另外一方面,电子银行发展是银行业务转型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银行上市,需要提高效益,精简机构和人员,但业务又需要快速增长,只有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将大量业务分流到电子银行办理,才能满足业务增长的需要,并适当将部分柜面资源向高端客户配备,提高高端客户的服务质量,实现业务的转型。同时,电子银行的发展可大大节约银行成本。据初步测算,一笔柜面业务的成本是3.06元,一笔网上银行业务成本仅为0.49元。因此,大力发展低成本的电子银行业务,对节约银行成本,有效提高股东回报具有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电子银行具有柜面难以比拟的优势,是市场发展、客户需求和银行业务转型的迫切需要。虽然近年来电子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仍然不容忽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电子银行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市场基础和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对产品营销的推动力和牵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加大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风险控制,使得电子银行对全行经营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电子银行的营销方式正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
(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为了迎求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以及提升银行产品的市场份额,各行都相继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业务服务。例如交通银行的手机银行继推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服务后,再次在同业中首创手机银行无卡消费新功能。
(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银行传统业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客户群体,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各行利用多层次、全方位营销和主动上门推介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加入了电子银行客户的行列。
(四)内部管理日渐成熟
首先,各行相继推行了规范化管理,为电子银行从立项到产品上线运行全过程拟订规范化操作流程,保证了电子银行的安全和畅通。其次,各行全面加强管理,构筑坚实、牢固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电子银行的监控。同时,制定并完善电子银行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业务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级行和基层网点在电子银行运营中的工作内容,从营销模式、产品信息化程度、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比较,国内外电子银行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薄弱。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银行对电子银行认识不足,只是将其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手段,在重视直接效益指标考核的情况下,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柜员在忙于传统柜面业务时,缺乏主动营销和推介电子银行的意识,使得电子银行的优势无法发挥。
2.营销机制不健全,客户结构不理想。目前一些电子银行的营销和宣传更偏重于短期行为。在营业网点,电子银行宣传品匮乏,柜员对产品缺乏足够了解,更无主动营销意识。在深入网点调研时,我们曾看到,当客户在柜面办理账户查询业务受阻时,柜员却没有意识主动地为客户推介既能方便客户又能减轻自身工作压力的电子银行业务。
3.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高。一些银行对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攻势不大,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宣传投入乏力,立体营销格局尚未形成,因而市场认知度较低,客户“认购”热情不高。事实上,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改造,各行的电子银行建设都得到了加强,但由于缺乏深入人心的宣传推动,有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进展缓慢,未形成品牌效应。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些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层次
银行必须打破惯性思维束缚,切实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针对目前电子银行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构建专业化经营的组织体系。
(二)强化品牌意识,健全营销机制
目前,各行电子银行低端客户所占比例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客户群体,要有针对性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巩固原有客户,转化不良客户,挖掘潜在客户。同时,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营销知识和丰富营销手段的队伍,能够做到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为高端客户提供VIP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大众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影响
首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与潜在客户的交流沟通,消除对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例如积极开展财务通进企业活动,帮助柜面客户向网银迁移,提高企业网银财务通代发客户占比;或是广泛开展ATM自助设备积分抽奖活动,积极引导客户使用自助银行,提高自助银行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宣传效果,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和新兴媒体等途径广泛宣传电子银行的运营优势,宣传电子银行产品优点和使用方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提高客户对电子银行的认知度。
(四)加强安全措施,保障业务安全
目前,绝大部分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都采用了由权威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放的数字证书。这种合法的、由第三方CFCA提供的安全认证,对于保障网上银行安全、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同时,各行也要着力防范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要对可能产生系统风险的各种环境及技术条件严格监管,特别是对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要进行严格测试、审核,确保网络银行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考国外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提出一系列解决电子银行发展瓶颈的方法对策,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不断得到创新与进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张民.网上银行[M].北京:民族出社,2001.
[2]陈进,付强.网上银行服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宏.电子银行安全战略研究[J].经济论坛2004年第20期.
[4]杨华.提升我国电子银行竞争力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0期.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08-30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发展05-31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研究论文06-10
我国保险投资07-23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08-25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06-0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探究11-17
我国房地产投资决策06-07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06-29
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