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改革

2024-08-26

我国银行业改革(共8篇)

我国银行业改革 篇1

我国银行业改革

[摘要]全球银行业发展明显地呈现出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的趋势。这

也是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基于这一认识,我国银行业要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积极推动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倡导特色银行,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

子化、网络化、透明化,重塑监管体制,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

[关键词]wto我国银行业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1965-)女,研究生毕业,湖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金融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银行业发展已明显呈现出五大趋势: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这是我[本文转载自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大形势。入世后,我国金融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五年过渡期后,国内金融市场将对外高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同时也就是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顺应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管制放松,银行监管精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资本持有者对多样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要,推动着发达国家政府放宽对金融领域、特别是对银行业的管制,纷纷打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随着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国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实施和生效,各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渗入市场化和国际化因素。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也日趋精细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监管手段现代化。各国普遍运用计算机辅助管制,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银行监管中得到普遍的运用。二是监管内容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主要体现在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文件中,尤其体现在《资本充足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三是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不再一味强调外部管制,而是转向内外监管结合,更加注重调动和发挥银行自身的积极作用。四是扩大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五是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监管。

(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全能化。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冲击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进入9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已突破传统的分业界限,业务范围向投资、保险等领域扩展,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受来自西欧和日本等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1999年底,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涉足对方领域从而彻底结束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美国66年的统治,标志着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三)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了银行业的收购与兼并。从90年代初开始,全球银行业的购并整合热浪滚滚,购并规模愈来愈大,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据资料统计,91年至92年,93年至94年,95年至96年,97年至98年,全球银行业购并总值分别为847亿美元、832亿美元、2080亿美元及5342亿美元。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已从90年的19万9000亿美元,增至99年的25万50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78.4,并且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与以往购并浪潮颇为不同的是,此轮购并活动的主要动因,是混业经营发展所带来的全能化银行的出现与金融控股公司地位的确立,使银行业的购并活动广泛涉及金融领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与其它金融业务的界限,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新发展的网上银行运作方式紧密地融合起来。由此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巨无霸”。

(四)银行业电子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基本全面形成,银行活动将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存款、提款、转账、汇兑、查账、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并将银行和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联结成一个电子网络。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实现金融系统的电子网络化,网络银行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据美国联邦保险局统计,1993-1998年,美国传统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8,而美国网络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53。英国保诚保险集团旗下的egg银行成立不到一年,通过互联网已吸存67亿英镑。与此

我国银行业改革 篇2

增值税由于只对增值额进行征税, 具有税收中性的作用, 有利于税负负担公平、公正, 而营业税针对营业额征税, 道道征收具有重复征税的特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服务业的发展。 营业税在银行业的税收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只有对营业税进行改革, 才能使银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1、银行业“营改增”的迫切性

银行业计税范围的不合理。 金融业营业额的确定有三种方法:一、以收入全额为营业额;二、以余额为营业额;三、以手续费收入为营业额。 其中, 贷款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 (包括各种加息、罚息等) 全额计税, 而并不是以存贷利差计税, 这种计税方式的规定, 使得银行业的融入资金成本无法进行扣除, 从而使银行业税收负担加重;对外汇转贷业务按利差征税, 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境外机构拆借资金向我国境内发放贷款, 利用转贷业务按利差征税的规定降低营业税税负, 我国内资银行如果实行转贷业务, 转贷资金利率会高于境内存款利率, 使得税前利润减少, 从而抵消营业税降低带来的好处; 金融机构之间同业拆借取得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 银行业为减少贷款利息而缴纳的营业税, 更倾向于进行同业拆借业务, 而减少对社会团体和自然人的贷款业务, 这也是导致一些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银行业的业务发展。 营业税计税范围的不合理, 限制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 从这点出发, 银行业进行营业税改革具有迫切性。 另外, 银行业购入机器设备、材料等负担的增值税税款无法进行抵扣等也加重了银行的负担。

2、银行业“营改增”的意义

每一项改革对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银行业进行“营改增”虽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但改革成功也同样对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银行业征收增值税, 可进行税负转嫁和消除重复征税, 减轻金融业税收负担。 银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利率和佣金, 都是中央银行规定的, 各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利率的自由变动转嫁营业税负担, 大部分营业税有银行自身负担。 增值税属价外税, 且只对增值额进行征税, 因此, 改革后银行业可通过税负的前转和后转, 转嫁税负, 从而降低税收负担。 银行业 “营改增”的进行, 会推进外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若对银行贷款利息征收增值税, 则会刺激外部经济的投资活动, 使资金的贷款范围更宽, 而且还可以减少呆账坏账的比率, 使银行业务更加全面发展。

二、银行业“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路径设想

金融业不像实体企业的进项税额可以明确地计算出来进行抵扣, 根据“营改增”方案, 金融业与生活服务业将采取简易征收方法。 但金融业的税收贡献在我国财政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具体采取何种征收方法, 我们还需作出讨论。 确定银行业改革的关键就是确定税率的设计, 保持银行业现行营业税模式下实际税负与“营改增”改革后银行业增值税模式下实际税负相等, 测算相应的增值税税率, 从而求出增值税税率的实际税负平衡点。

1、一般税负征收方法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近年经营数据, 采取银行税收负担不变的情况下, 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时税率的确定。

城建税以上海市区的税率7%计算,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例为3%。 当二者税负平衡时, 应满足以下公式:

可知, 对存贷款利息收入改征增值税后在税负不增加的情况下, 增值税的税率最高定位9.6%。

对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征收营业税时应纳税所得额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额, 征收增值税时应纳税所得额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 二者税负平衡时, 也应当满足一下公式:

在保证税负不增加的情况下, 征收增值税对中间业务收入制定的最高税率为3.2%。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2012 年年度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 2012 年年度报告。

若采用一般计税方法, 需对各种应纳税业务的应纳税额做出相应的规定:

对于存贷款业务, 一般计税法征收的情况下, 应纳税所得额应规定为存贷款利息的净额 (贷款利息收入减去贷款利息支出) , 而不是全额来征收。

对于中间业务取得的收费一般计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 这部分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值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

本文以农行和工行2012、2011两年的基本营业数据为依据, 来测算银行业在保证税负不增加的情况下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时适用的税率。 已知银行业现行营业税税率为5%:

对于贷款利息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税率设为x, 当缴纳营业税时应纳税所得额为贷款利息收入, 缴纳增值税时应纳税所得额为存贷款利息净收入。 在实际考虑应纳税额时, 应加上城建和教育附加。

如果对银行业的三种收入每一种收入都规定一种特定的税率会增加税务征管部门和银行部门的工作量, 所以, 对于银行从事销售实物金银和其他具有货物买卖性质的应税业务定为17%的税率外, 对于贷款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可取其平均值来测算增值税税率。

这样, 贷款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在改征增值税后税负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就可以相互抵消。 这与“营改增”试点范围和试点行业中新增加的6%税率十分接近, 按照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宗旨, 如果需要把金融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且按一般纳税方法征收, 可以采取6%或者低于6%的税率计征。

以上测算方法是对银行业每个年度的总体税负进行测算, 如果征收增值税的话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需要确认每笔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 但银行业的存贷业务是有时间差的, 两笔业务可能不会再同一个纳税年度内征收, 这就对税收的缴纳带来一定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确定一个利息收益率, 银行业按照公式计算销项税额:

这样对于每笔贷款利息收入就不用再减去相应的利息支出来测算应纳税所得额, 只需根据确定的利息收益率对每笔贷款收入进行核算征收。 只是不同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盈利水平不同, 各自确定收益率的标准不同, 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收益率的核算, 以确保税款的合理征收。 进行贷款的企业或个人也可根据付出的利息来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的进项抵扣:

从贷款银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将款项用于其他项目投资取得收益时, 在进行相应的税收抵扣。

在一般计税方法上, 由于银行业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带给下游企业进行增值税抵扣的机会, 这也有利于银行扩大服务范围。 同时, 也需要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因此, 税务合规, 税收管理成本较大。 银行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平衡的需要, 选择合理的计征方法。

2、采用简易计税办法的征收方式

采用简易计征方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征收率

若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则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仍以上述农行和工行2012、2011年的基本财务数据为依据, 测算在简易计征方式下银行业增值税税负的变化。

(1) 采用简易计征方法, 需对应纳税所得额做出如下规定:

贷款业务取得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贷款利息收入全额, 不得进行税额抵扣

对于中间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全额, 不得对支出作出抵扣

对于具有一般货物销售性质的实物金银买卖业务仍按照一般纳税人的要求以17%的税率进行征收, 在这里不予考虑。 下表通过改征增值税前后银行业税收负担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以3%的征收率来征收增值税时, 较以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银行业的税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达到了结构性减税的主要目标, 使纳税人负担减轻。

(2) 优缺点。 由于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下游企业的税额抵扣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不利于银行后续业务的延伸和扩展, 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银行研发和持续创新。 采用简易计征方法, 取得的税收收入会大幅度下降, 这对我国的财政收入也是很大的冲击。

三、建议

我国增值税开征历史比较短, 各产业的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可以循序渐进, 分步骤进行:

1、短期内, 我国可先降低营业税税率, 可在5% 的税率基础上再行降低, 实行3%的税率征收, 以期降低银行业的税收负担;针对贷款业务征收的营业税可以使用抵扣制度, 即对存贷业务的利差进行征收营业税,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行业税收负担;同时, 应把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纳入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银行业真正成为帮助急需资金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融资的平台。

2、由于金融业在国家税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依据目前我国的国情, 对金融业制定较低的增值税税率或者只对部分业务进行征税, 这会对我国财政收入造成较大的冲击。 因此, 我国应尽快明确与一般企业不同的分别使用的税率, 使银行业的增值税征收管理达到规范化。 这样既可以减轻金融行业的税收负担, 又可以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3、进行增值税改革的第三阶段, 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税收收入不再主要依靠流转税为基础的时候, 可以对金融行业的增值税征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 这主要是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这样的征收管理办法也会方便税务部门征管。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2012 年度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 2012 年度报告。

鉴于以上对金融业增值税改革的分析, 税率的设计必须保证银行业的税负不增加, 每一种改革对特定行业来说都会有利弊之分, 对于如何权衡之中利弊并使其弊端将为最小十分重要。 银行业也可以从上海、北京、天津等试点城市试点行业中吸取经验教训, 使银行业的增值税扩围更顺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税务课题组.商业银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探讨及应对策略[J].金融会计, 2012, (12) .

[2]李敏迪.我国银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经济试点, 2012, (12) .

[3]任常军.中国金融业税制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考[J].问题探讨, 2008, (4) .

[4]魏陆.中国金融业实施增值税改革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8) .

我国燃气行业改革探析 篇3

关键词:燃气行业;政府管制;行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2-0171-02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依据相关贸易规定我国逐步放开了诸多管制行业的进入限制,使得外资以及民营资本能够在这些行业中发挥作用。这其中,城市燃气行业是受到相关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之一。我们知道,由于燃气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这也就意味着其平均成本呈递减趋势,但与此同时它也需要有较大的前期固定资本投入。因此,城市燃气行业在实际经营中或者由政府加以管制,或者直接由政府的代理单位进行经营。而从社会民生的角度来说,对燃气行业进行管制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比如燃气行业经营效率不高、燃气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等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外资以及民营资本的进入也将对现行的燃气行业经营实践提出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城市燃气行业进行改革的讨论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应当来说,城市燃气行业改革将是一项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也不可能被回避。

因此,本文在后续探讨中将首先从分析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主要问题入手,并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提出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1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燃气行业的公共事业属性认识不清

在燃气行业的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争论点就在于是否要实行燃气行业的民营化发展。其主要理由在于民营化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燃气企业的经营利润。但是,在这一争论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的一点则在于,城市燃气行业并不是一个完全以“效率”来定高低的产业,它同样也是一项旨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公共事业。因此,燃气行业无论是由政府代理单位经营还是由民营企业经营,最根本的一点是不能脱离其公共属性。否则将可能使燃气行业重新回复到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状态。而这一点则恰恰是燃气行业改革争论中人们往往会忽略的方面。

1.2 燃气行业的价格管制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政府对燃气行业的管制措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价格管制。但是,目前来说相关价格管制手段和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燃气行业的价格管制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以常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为例,政府必须依靠燃气企业上报的经营成本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合理的超额部分作为燃气消费的最终价格。其问题在于,首先燃气企业上报的成本高低难以准确确定,并且额外的价格加成究竟如何才算科学也无从考察。这样最终形成的燃气价格往往会偏离合理的价格水平。此外,国内各城市对燃气的价格管制手段不仅形式单一,而且长时间不会改变,从而使其难以适应行业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

1.3 燃气管网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地下管线也不断增多。由于地下管线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且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商机制,因而使得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不同部门之间依据自身利益需要随意布线,因而给燃气管线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如2013年6月11日苏州市燃气公司生活区办公楼食堂爆炸事故,和2013年12月26日泸州市江阳区摩尔玛商场天然气爆燃事故等。

1.4 缺乏专门的燃气管制机构和管制法规

西方国家燃气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专门化的燃气管制机构具有许多现实优点,比如专业性强,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较为多样灵活,并且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等等。相比之下,我国燃气管制机构主要是城市的公用事业局,它并不是专门化的燃气管制机构,同时也不具有独立的燃气监管职能,而是要受到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此外,在对燃气行业进行管制的过程中,相关法律规范也较为缺乏,这一点与西方早已制定《燃气法》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实践中,缺乏专门的燃气管制法规也十分不利于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合理健康发展。

2 燃气行业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2.1 适当引入私营资本

如前所述,城市燃气行业的公共事业属性是其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对燃气行业的改革不应脱离这一属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当前国有经营燃气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企不分导致经营缺乏效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在坚持燃气行业公共性的条件下适当引入私营资本参与经营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政府对燃气行业的适当管制,又可以借助私营资本的参与提高供给效率。当然,引入私营资本的目的不在于对燃气行业进行民营化改革,而是在引入各种社会资本的条件下更好的提高燃气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其社会总体福利。引入以分业进行管制的过程中,相关法律规范也较为缺乏,这一点与欧美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燃气价格管制体系

价格管制是政府对燃气行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燃气价格管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该首先对成本加成定价法进行革新,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燃气定价方法。比如可以参照英国的最高限价RPI-X模式,促使燃气企业更多的关注提高其生产率水平(X)。此外,燃气消费的合理定价也离不开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因此在确定燃气价格的过程中也应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对此,可以适当考虑建立燃气价格的社会听证制度,邀请社会各方参与到燃气行业的价格制定中来。这样最终形成的燃气价格也容易为社会各界所接受。

2.3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首先,应加强铺设地下管网的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铺设通讯、电力等管线的时候,做到对燃气管线的准确位置有清晰的了解,以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燃气泄露,或者不同管线间间距未达到安全标准,而形成安全隐患。其次,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的占压的危害性,加大拆除力度,提高燃气管道的运行安全系数。

2.4 成立燃气管制专门机构,尽快出台《燃气法》

鉴于燃气行业的重要性,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燃气管制机构,并在机构人员的安排上更多的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同时,更多的赋予该机构独立的燃气行业监督权,使其能够更加独立的开展燃气监管工作。此外,燃气监管也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尽快出台相应的《燃气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这方面,可以首先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燃气法规条例,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燃气法》进行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各级城市政府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些《燃气法》的补充条例,并进一步形成燃气行业管制的完善法规体系。

城市燃气行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而随着燃气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燃气行业进行改革更是一项长期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燃气行业的社会公共属性,才能使其改革方向始终沿着服务民生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 冷敏,刘英侠.城市燃气行业改革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76-77.

[2] 王红周.关于我国燃气行业经营与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城市公用事业,2008,(5):22-25.

[3] 冯韶军.中国燃气行业改革的战略思考[J].上海煤气,2004,(1):32-35.

我国银行业改革 篇4

一、新医改形势下中国药品市场终端竞争格局

过去10年,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从1,700多亿增长到5,700多亿,CAGR(01-09)约15.7%,但是08、09年药品销售增速加快,分别达到17.3%、18.2%。

10年内整个药品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97年、98年启动的2亿多城镇职工医保。提速主要因从03年开始,对8亿多没有医保的农民逐步覆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个老百姓交20元,中央政府交40元,地方政府交40元,构成了新农合资金,拉动了8亿多农民的药品消耗。另外从07年开始,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每个居民大概是300元,2亿多人有600-700亿城镇居民的医保,也会在今后带动城市社区药品消耗。

我们预测在2010年-2019年未来的10年药品市场增速为18%-20%,到2019年将达到3万多亿。支撑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扩大药品消费需求,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

在目前6千亿药品消耗里有接近60%是老年人在消耗,上65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我们看2020年65岁以上老人会从现在的1亿多增长到2.48亿,2050年会达到4个亿。未来 10年老年人口上升到2亿多,整个药品消耗基数则增长一倍多。

中国的药价水平不高,97%的药品是仿制药,10年中国人均用药水平可反映药价,在50美元左右,相当于是美国、日本的七分之一。整个人均用药水平在未来10年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在1万多家公立医院鼓励创新,临床的急症、重症、疑难杂症只有创新药才能缓解痛苦。中国创新药的加大使用,使得药价的平均水平也在提高。第二个因素用药的老年人比例提高,导致平均用药水平提高。

第三是用药的疾病谱变化。在10年以前,我们走了很多县做调研,发现用药最多的是感冒药、胃肠道药、皮肤病用药。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农民用高血压药,会得中风,得肿瘤,发现很多村或者县用药量支出提高非常快,这就是疾病谱变化,大城市更是这样。我们知道感冒发烧、胃肠道和皮肤用药都是便宜的药,不会花很多钱,但是提到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的药价很贵。近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也比较容易诞生出创新药、现代中药,所以我们看到在辉瑞、罗氏跨国公司很多重磅炸弹药都是出自这些领域。另外随着城镇居民医保的扩大,包括新农合8亿多农民医保扩大,加上以上三个因素,我们觉得未来的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在整个药品市场里面,主要来自于四个终端,医院终端是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市场,社区终端是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药店终端是指所有城乡的零售药店,第三终端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恒瑞、齐鲁增速保持20%、30%,大部分来自于医院高端市场,因为医院市场得益于城镇职工医保,未来10年公立医院改革之后大医院药品市场,继续会保持增速,因为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里面,直接少了一块,必须从其他部分迅速补充这一块的损失。

第三终端换句话说是农村市场和城市社区市场,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随着政策的支持,基本药物使用、转诊制度、政策支持设备配置,包括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类似像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对口支援上海卫生区的服务中心,未来5年-10年,常见病、多发病老百姓将转诊)。未来10年医院保持增速的同时,第三终端把8亿多农民和2亿多社区居民,比较低水平扩大就诊率和收入,所以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

我们看了药品市场终端之后,主要看过去的10年整个药品市场的蛋糕以及它的增速,未来10年四个需求因素支撑它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这些对我们研究药品市场和研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我们的需求增大。我们看供方,中国生产药品 有多少企业?很多媒体说是5,000家、6,000家,真正生产药品只有3,000家,有中成药厂最多1,300家,化学药厂1,200家,另外500家生产血液生物药品,还有1,800多家原料药厂。

整个药品市场在新医改形势下药品市场终端,在未来保持一个增速,结构上在第三终端因为得益于新医改政策,对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有了医保之后,拉动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康复性慢性病药品急剧增长。

二、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新医改主要的内容简单回顾一下,就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13亿人的医保制度,让13亿人都有不同水平的医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内容,有两个服务体系的打造,以及两个保障体系的打造,这两个服务体系可以理解成为缓解看病难,两个保障体系理解成为缓解看病贵。

2亿多城市居民和8亿多农民,在农村有一些感染用青霉素就行了,因为不像大城市一样有耐药性,所以基本药物目录主要保证在中、低端满足使用,缓解看病贵问题。在公立医院体系主要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大家不能都挤大医院,以前的医改,中央把80%资源放在大医院,广大的基层医疗得到的支持非常少,所以在这一轮医改里面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像县卫生院、偏远地区卫生室建设。同时对1万多家大的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这些公立医院能够重 点解决临床的危重急症的病人治疗,把轻、慢性病人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区医院去,这就是这一轮医改主要的问题,通过两个服务体系,两个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严重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我们知道卫生总费用,到09年是16,000多亿,药品只是一块,6,000亿,在整个医院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有10亿创收里面,药品只有4、5亿,真正卫生总费用包括住院、药品、诊疗费。到底政府给了多少钱?政府在这个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10个亿里面,他投了2个亿,也就是说8个亿医院靠自己创收,8个亿里面其中有3、4个亿是药品带来的收益,还有3、4亿,是住院医疗带来的创收,所以我们说把3、4个亿药品的加成取消后,有5、6千万通过财政补助进来,则补贴2.5亿。这需要公立医院创收,国家不可能把1、2万亿支持公立医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公立医院不可能用便宜药或者空间小的药,占大的份额一定是创新药,贵药,永远是主角。因为从投资的比例结构看,在1万多亿总支出里面政府投入了20%,还是因为从07年第三轮医改加大了投入之后带来的。

我们想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通过医保的扩大,个人投入占比会下降,占比下降并不代表个人的支出在下降,只是个人的支出增长在下降,政府还是在这些年逐步追加投入。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政府在投入,同时个人的支出占比会下降,因为医保资金。城镇职工的医保,08年结余有30亿,很多人说2亿多上班人群,老年群体比较少,得慢性病、大病比较少。城镇职工医保里面很多报销的比例比较小,报销的内容比较少。这一轮的医改为什么公立医院还有增量?因为按照发达国家当年的结余率水平不能超过15%,城镇职工这一块,08年30亿结余,因此上海市原来职工医保里面最高支付限额从4倍提高到6倍,原来报销比如说上海市平均工资是3万,4倍支付工资不能超过12万,现在乘以6为18万,如果得了大病支付限额变成了18万,医保的结余小。另外一块,原来的门诊有些病不能报销,因为结余率很高,报销内容会增多,报销的上限从4倍提高到6倍,这些均体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上。所以公立医院也会获益于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扩大或者上限的扩大。综合起来新医改推行的全民医保会扩容药品市场,包括03年启动的8亿多的农民的医保,07年启动2亿多城镇居民医保,带来2千多亿扩容。

09年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是基层版有307个品种,很快会发布公立医院药物目录,大概是340多个品种,我们看一下如果公立医院发布的基本药物目录300多种,基本上跟基层的300多种的品种差不多的。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大概都是安全有效,物美价廉的品种,如果公立医院也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很多人都说,我是不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我们假设2010年下半年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推出,假若品种也是 300多种,现在在医院里面到底占比有多大?

我们做了统计,在22个城市,200多家样本医院,大的医院一年药品消耗有1,000亿多,有2,000多个品种,在09年2,000多个品种里面进入样本医院里面有205个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上占了不到10%。我们再从金额上看,在200多家大医院里面发现,这200多个品种整个药品销售额占了14%,在09年的上半年下降到12点几,假如说今年下半年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推出了之后,也是300多种药,它的数量、金额在10%左右,因此不可能动到公立医院药品消耗的根基。

很多人认为进了基本药物目录之后就有机会了,不是这样,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数量上占了10%,金额占了14%,但是基本上被前三位企业牢牢控制了。所有大的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前三位占了80%、90%,除非给更多的钱给医生改变格局。因为占据前三位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都是单独定价或者是优质优价,你是没有机会给医生更多的钱,人家在10年内把这个品种生产的质量、规格、收益作了改进,你没有机会了。

基本目录药物的推行对医疗终端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很多人说药价降下来?在20,000家医院里面,公立医院有13,000多家医院;而县以下的2,000多家县属县医院,占药品消耗量只有百分之十几,他们希望药品有70%要用基本药物,对整个格局不会有影响。很多人说以后中央出来一个政策,要把华山医院、瑞金医院70%靠基本药物,那是不行的。公立医院、大医院永远是鼓励创新药物进去,因为一个产业要升级换代必须要有药物的创新。所以基本药物制度不可能带来行业的振兴。它的机会在于社区,在于县,因为在社区和县要70%要用基本药物,这也是对的。因为7、8亿农村县这一块基本药物满足大的疾病,所以国家政策引导也是这样,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70%、80%由基层解决,一部分大病再到大医院去,实现人医分流。

公立医院改革利好大的专业化的药品企业。在今年春节卫生部,五部委终于在2010年推行了医改里面的第五项内容,公立医院的试点,东部上海,中部昆明,包括西部宝鸡,总共选了16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这一轮改革在公立医院市场化,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后,07年确定了公立医院是医院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以公益性为核心,逐步取消15%的药品加成,把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总共的内容有9项,这个和医药行业有什么关系?关系比较大,公立医院完善服务体系,希望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的结构布局,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低端要有分工协作,跟重症有简单的分工协作。改革公立医院的体制,推行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具体管理让院长做CEO、实现院长责任制,管办分开,对大工业,大商业很有好处的。

这些改革最直接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什么? 如果说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促进社区县医院,乡镇卫生局 基层靠拢,按照改革的方向,公立医院和基层的分工协作可以建立的,第二以后的大病、小病、康复性的病到卫生机构。随着10年后这些城镇居民,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一些简单的病我们也愿意去社区卫生中心,这些在基层药品消费提高,有利于基本药物目录生产企业和独家品种的生产企业。在社区在县医院不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就开药,即使进入了招标用药还要做工作。

第二个即使成功取消药品加成,也不能完全切断医院药房和高价药的现下联系,更不能切断跟一两个医师的联系。

第三个加大检查诊断服务,加大疫苗预防。把15%取消了后,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里面讲药事服务费(含检查服务)纳入医保。国家拿出200个亿做公共服务,现在扩大到5种、8种疫苗,而且以前只有城镇居民有,现在农村的居民也有,这是非常大的好事。

第四点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以后,会带来好处。第五个医院属地化管理和公立医院独立法人真正建立,使具有品牌优势的工业和企业集中度会提高。

还有一个如果公立医院在这一轮的临床路径试点大检查能够成功,有利于进入临床路径指南,指定要的专业化品种将会得到很大变化。卫生部已经公布了22各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在深圳已经在推行临床路径。

第六个这一轮医改试点可能解决不了公立医院医药分开。

三、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商业的影响

美国只有90多家商业公司,前三家商业公司占了90%的配送量,而中国13,000多家,前三家只占了20%配送量,新医改也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商业里面有7种类型的公司。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包括中央军:北国药、南一致,地方势力:广州医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民营巨鳄:全国性如九洲通,地方势力如科伦医贸等;零售寡头:海王;社区配送型:北京医药股份、北京嘉事堂医药;药市型商业批发企业:广东普宁等;第三终端配送型:浙江金华医药;专业代理型:深圳健安、深圳星银。

第一是原来传统意义上商业是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企业的特点是原来在80年代、90年代民营不能开公司的时候,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到二级站,到三级站,再到四级站,就是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医药公司二级站,底下的地市三级站,底下县医药公司是四级站,因为县药材公司都已经被九州通高配送完全吃掉了。在这一轮里面存活下来的,像国控,上海、北京五个站,包括原来的广州四家公司,上海四家公司,这一类的公司主要客户就是医院和当地的药店。商业一般有5、6个点的空间,有3、4个点毛利。即使赚钱到最后最多也只有1个点,2个点,所以商业一定要做大,做大是它的唯一出路,否则不赚钱,或者被人家吃掉。第二个现款现货,解决了规模的问题,规模大效率费用能够降低下来,而且九州通有一个原则只做现款,使得管理非常规范,没有三角债,三角债往往脱死了现金比较紧张的商业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所以大医院往往拖欠大户,一般大型企业和九州通合作机会很少,因为它在医院里面的网络基本为零。

第三个零售巨头里面,从10年前100-200个亿的OTC规模,10多万个药店,到现在有1,000多亿的零售,主要得益于2亿多城镇职工的医保拉动,包括慢性病拉动,这一块也贡献了大量的海王医药公司,老百姓医药公司,主要配送底下的几千家直营药店,主要的客户就是它的直营店,对于工业有影响,当这个店大了以后,海王一年20多亿营业额,有1,000多家药店,阿莫西林直接找一个厂生产,大部分开始OEM各种普药,药店主要卖的是品牌药,给老百姓提供的只是便利性,现在价格的优势在药店里面不明显。

第四个看社区,医改对社区的影响使得地方大的医药公司受益,北京市政府为什么会指定北京国有的北京医股和北京民营?因为北京10几个亿由市政府财政补贴的,两三个亿财政补贴,我当然希望地方企业能够获得支持。随着新医改不以省为单位,以地市级为单位,指定社区的配送,一定带来国有的商业,或者做的比较好的民营商业的机会。比如广州虽然没有指定,社区中心一年20个亿社区配送有60%是广 州公司,还有30%是5、6个亿国控广州站,还有比较边缘的花都等类似与上海的崇明县,给了一个民营公司广东大医药公司,不会给上海医药公司配送广州社区,因为地方财政在补贴当地的零差率,当地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发展城市社区的定点配送站,叫做社区型的配送站。

第五块,很多人说安徽华源也做了150个亿,和九州通差不多,只是一个区别它存在一顶帽子大家带现象,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原来配送的客户跟九州通一模一样,跟县市、地市一模一样,安徽华源150、160个亿,有些不是他们自己做起来的,是浙江企业的个体户挂靠他们。

第三终端配送型针对农村市场,诊所,虽然配送的地方很小,但是我愿意,浙江很多原来地市公司,发展成为第三终端配送公司,因为让浙江英特尔配送浙江底下的乡镇村,划不来。这些在当地有较强能力的公司配送齐全。

专业代理型可以理解成进口药或者是大药厂的营销中心,这类公司也在做上市,而且证监会也在批,因为它的概念是营销外包.最后小节一下商业公司,在这一轮医改里面,我们看到医改的政策使得地方的大的国有商业公司,地方最大的民营商业公司加快集中的政策支持,从公立医院改革院长愿意和大的商业公司合作,使得商业公司集中度提高,因为商业公司的集中度不提高,走不出费用的困境。比如说我们原来的 商业公司进一批药要有10个点空间才能做,现在逐步到7个点可以做。但是别人是怎么样的?费用率还停留在7个点,使得大的商业公司很小,达到50个亿只有10家,在13,000多家商业公司里面超过5,000万的只有400多家,前三位只占20%,达到900多亿,意味着中国有6千多亿蛋糕切到13,000多家医药公司配送,美国有3,000亿美金,只有70家商业公司做,而且前三家占了95%,日本只有1,400多家做。日本前三家商业市场集中度从20%亿提高到现在67%,花了十年,美国花了10年提高到96%。中国现在前三家是20%,未来如果提高到70比较好。所以集中度提高走出费用困境从7个点,像九州通一样现在3个点可以做,必然会涌现出很大的公司,也是新医改的促进特别是商务部接手商业之后,因为商务部管的事情更大,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整合,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重组并购,从政策里面放宽重组并购。新医改对商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于商业集中度提高、涌现一些大的商业公司。

四、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工业的影响

3,000家药厂里面前100家大企业,南方所叫做中国制药百强,占6,000亿药品市场的40%,预期从40%扩充到70%,因此新医改的影响,看成是对主流企业大品牌有非常大的挑战。

在新医改里面对工业大品牌的影响,我认为新医改使得3、500家主流大企业集中资源开始放在医疗市场。

有人说30个外企是500亿药品蛋糕,外企占了中国药品蛋糕的一半,这个是不对的。因为30个外企是500个亿,在整个蛋糕当中占10%,但是这500亿产生在20,000家大医院.我们在05年的时候看到外企普遍做10几个亿规模,现在很多像罗氏、辉瑞做到30多个亿,每年增速保证30%,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在05年的时候主要做了800家医院,2010年做2,000-3,000家医院,05年700-800多个医药代表,目前上千。

中国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销售率,每个代表单位销售贡献外企是150万-200万人民币,国内企业是100万-150万。恒瑞是30个亿,这类企业比较稳健,自己做终端。有些公司采取的方法是销售外包。研发很关键,如果中国去把恒瑞这些企业药价降低下来,更没有钱做研发,恒瑞30个亿每年不超过5%,大概1亿多,已经是最多了。但是美国辉瑞研发投入占收入的20%。

为什么说上市公司里面我们对中药注射剂的企业关注,因为中药在整个心脑血管,在肿瘤,神经系统的疾病,还有风湿,能够通过中药的推广有机会。你们看西药和中药永远不能在联系一起。中药是小分子调理,研究的是宏观,中医跟中国人一样,中医宏观阴阳五行,西药好就是不好,通过分子生物学可以检测出,中医中药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像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老年痴呆不是一个方面有问题,是整体性的疾病。有一个很真实的事情,欧洲13个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等13个国家领土和中国差不多9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为什么10几个国家才4、5亿人口?而中国900多万有10几亿人口?因为在前两年医药界有一个观点,对中药否定的一塌糊涂,研究中药的教授说,不能盲目否定中药。欧洲经历过二战之后死了几千万人,死了最多的是在一九二几年有流感病毒的爆发,死了4、5千万,几次流感大爆发使得欧洲在文艺复兴后期人口急剧下降。到中国流感的爆发在老百姓里面不感到很可怕,搞板蓝根,抗病毒,是5000年中药留下来。那个时候在一战比欧洲人口多得多。在流感瘟疫发作里面中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流感、瘟疫慢性消耗的疾病中药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在整个中药企业里面,中药注射剂前段时间出了问题以后,当时分管负责的局长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中药现代化是中国真正做新药创新的主要希望之一,西药很难做创新。第三个中药注射剂规范主要从源头的药材基地以及种植基地规范。所以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募了钱为什么花钱搞种植基地?因为中药企业现在枯竭了。康美在去年下半年购进了2000吨的三七,当时7、80元一公斤,花了2亿多买,现在值7、8个亿,因为三七最主要的产地云南文山县连续干旱。

在这一轮新医改对300-500个主流企业重心花在医药代表 的数量的扩充,另外一个如果做中药,为了保持中药的产品力,还会花一两个亿,建立一个药材基地,如果药材不规范,提炼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规范。对主流中药企业最大的影响大家越来越关注安全,抓药材源头,抓生产质量控制,营销放在第三位

整个新医改使得医疗终端迅速扩大,城镇医保的覆盖面医保范围扩大,疾病谱改变使得需要越来越多药。每年医院住院4千多万人次,到08年每年递增12点几,很多人说我坚持了运动,疾病少了,因为新的有害污染之后,可能得新的疾病的机会可能扩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之后、老年人固有的疾病体现出来,病人越来越多。卫生部统计从03年-08年每个门诊,08年花140多块,每个人新增了6点几,未来10年还要新增,因为用药水平还要提高。病人越来越多,病人的给付越来越多,两个乘数,医院增速肯定是两位数。医院增长20%多,2万家医院里有3,000家大医院,但是2万家医院里面的县中医,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共9000家-1万家,得益于农民看病越来越多,它的增速又提高了。1万多家县医院增速,03年只有5%、6%,03年得益于新农合提高到8%,未来农民看病交30元没有问题,2020年交100元也没有问题,这一块增速把县医院增速带动起来。大医院继续保持20%-30%增速,是6,000亿药品蛋糕从10年后变成34,000亿的主要要素。我们看一下代表企业步长,它不是上市公司,我只是觉得在中国很多新型口服药,步长脑心通也是5个亿,通心洛是5个亿,这些口服大品牌成功之后,第二个产品不能出来,跟企业选品种的能力,跟企业的营销内部系统按产品规划没有做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05年的时候步长花了1个多亿买了山东菏泽制药厂,他们选品种非常好,因为步长脑心通做大,第二个品种很难出来,在05年上了,很多企业选择品种能力为什么薄弱?比如说我有一个高血压药,一定要上一个口服的高血压药,你干吗不能上注射的品种?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2,000个队伍都是看高血压医生,所以都要往这个方面想。但是没有想到,不会开别的降压药。心脑血管病人一般做手术,这个时候不能用步长脑心通,这个时候用硝酸甘油,把脑中风解决了之后,再给一两盒步长脑心通。我选择丹红这个产品,步长能不能做起来靠执行力和管控。他选丹红为什么做起来?因为他派了一批队伍专门做丹红,这个有什么区别?比如说我做复方丹参滴丸,一年做一万盒,这个时候他们说你再推新药,我不会再做,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复方丹参滴丸。但是我派另外一个人做。所以做大这个品牌要分产品线,所以步长很早就分事业部,是中国最早的。看他的丹红,北京、上海、广东做,郑州、武汉有14个省会做。北京上海公司跟外企一样,比如说我是步长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底下的人都是北京当地的大学生,不能给他高提成低工 资,做不起来很快走。所以给他高的底薪,给他低的提成,保证他的稳定。而去河南、郑州就是低底薪加非常高的提成。还有比如说有些医院自己做不进去,必须包给个体户做,个体户没有底薪,中间自己消化,所以通过三种体制,步长把整个20,000家医院全部覆盖了,只要有心血管病人基本能够覆盖,虽然它的药很贵,但是我覆盖了所有的医院之后,假设有1,000万个病人有10%病人愿意用高价药就可以了。一般一个企业做成一个模式已经能够赚很多钱,天士力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一个企业能够把三种模式应用的娴熟,09年做到50个亿肯定不难。

我们看一下千金,02年2.3亿千金片,当时我们建议他们在医院里面启用新的包装,因为药店只是对老病人,如果不做医院,医生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妇科炎症,要用千金片,在02年千金果断上市了千金胶囊,08年片作了三个亿,千金胶囊做了4个亿。这些企业的特点依靠千金胶囊在医院主推,迅速在医院患者建立目标形象。把千金片跟花红片金鸡胶囊在零售市场拉大了差距,老百姓觉得在医院和药店都有买。所以从02年-09年,整个千金药业从2、3亿,到现在6、7个亿,他们重视医疗,抓住新患者,反过来巩固老患者。现在包括跟妇科医生建立网络等等,都是建立专业化的壁垒。最后一个是修正斯达舒,可以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宽度,就是农村市场。03年开始启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使得农村 用药水平提高,中国有40,000个乡镇卫生院,这几年病人也在增加,住院从1,000多万变成了3,000多万,不能忽视3,000个县1万多个乡镇,比如说去药店买胃药,很少买斯达舒,或者买马丁林,因为在座的2亿人,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10亿人,他的2万个代表为什么能够装下去?是装4万个乡镇,还不够,还可以发展到10万个代表,辉瑞全球有10万个医药代表,所以做到3,000亿人民币。未来做到80亿,做到200亿,变成40,000个也是可以的,40,000个乡镇,每个乡镇派一个代表,就要40,000个代表,每个乡镇只有一个代表,也是不变的,因为每个乡镇有10几个乡村,因为我是从福建村里面来的,我知道村的用药量非常大,我发现这一块的量都是现款现货的,村卫生室不会欠修正的钱,而不像华山医院,给了货才给钱。医院是现款现货的,工业企业很喜欢。

在大众消费品里面像伊利、蒙牛、娃哈哈在越来越富起来的农民里面,都送这个东西,原来送的是青菜,地瓜干或者酸菜什么,或者是腊肉品,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别人不需要这些东西,市场买就可以了。未来30年农村消费习惯怎么样我们还在研究。而且福建的农村还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因为那个村有煤炭,很多人在挖煤,以后的中西部肯定像沿海一样,越来越发达。而且农民很多人说要补钙,他们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三精的,而且要蓝瓶的,可以看到三精一 年做7、8亿产品,因为抓住了央视的大品牌,对8亿多农民,有很多人看央视广告,虽然城里人不看了,我们看凤凰卫视。每到11月6号、7号、8号央视招标中心每年都创新高。凤凰卫视上期谈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背后是希望1、2万个工厂工人工资从1,000多提高到2,000多以后不用缴税。

4万家乡镇卫生院、62万个村卫生室抓住了1亿5农村人,所以在这里有1亿多从农村里来的,农村还有5、6个亿在村里,包括小孩、包括妇女。6个亿在农村,好比一个家庭四个人在农村,老公去城市里打工了。这个增长在OTC领域里面我看好修正,修正做到80多个亿,未来做到100亿、200亿有可能的。

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 篇5

本报北京1月6日讯 记者周萃报道 中国银监会今天召开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全年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银行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进金融服务,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指出,2014年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要深化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改进绩效考评,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推进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分支机构制改革,完善业务治理体系;加强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强化集团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监督责任,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巩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强化服务和救助功能,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方面,要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进一步支持上海自贸区和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银行业改革。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另一方面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强调发起人资质条件,实行有限牌照,坚持审慎监管标准,订立风险处置安排。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

此外,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监管。同时大力推动监管改革,改革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实行有限牌照制度。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 篇6

略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紧迫形势加入世贸组织两年来中国政府及银行业监管机构严格依据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时间表履行了银行业的市场开放义务与此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和激励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业银行、182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209家外资银行代表处、731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农村信用社、3家农村商业银行、52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约26.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85%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四家银行)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家银行资产约占全部银行业资产的60%在国有重点企业贷款中四家银行份额约占80%;在国有重点建设贷款中四家银行份额约占70%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不断采

取措施加强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并取得了——定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目前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建立了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审慎会计制度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下查一级的内部稽核体系二是促使不良贷款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从1999年到2002年底四家银行按四级分类口径测算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13个百分点(因2001年以前未实行五级分类)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其中既有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自2000年第4季度以来连续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双下降”今年前三个季度又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到今年9月末四家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为21.4%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9880亿元比年初减少888.8亿元三是机构人员不断精简特别是四家银行仅1998-2002年就精简机构约4.5万个(其中县支行约1800个)净减少人员约25万人

(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一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差距我国银行业是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特别是四家银行长期以来扮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政银不分基本执行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导致所有者缺位和职业银行家缺位近年来这种状况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符合现代

银行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也未建立起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却存在着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有的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上述两类机构相比其他大多数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则处于更低的水平二是资产质量方面的差距截至今年9月末已实行五级分类的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7%其中四家银行为21.4%政策性银行为18.1%股份制商业银行为8.4%;仍实行四级分类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农村商业银行为5.6%城市信用社为23.8%农村信用社为30.3%信托投资公司为42.4%相比之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要小得多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只有2.7%和3%较高的不良贷款给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影响了中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资本金与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与资产质量低下相对应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就目前情况看按中国现行标准不考虑拨备等因素也只有国有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未达到8%的要求中资银行资本金比率偏低表明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另外许多中资银行盈利水平不高有 的甚至亏损除上述几方面外中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业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领域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必要性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之间必须遵循良性互动的准则改革需要开放开放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改革二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银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而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不仅中资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还会延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国际先进银行都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借此产生出持续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内在动力大多数国际先进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公司它们借助国际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资本规模进行业务扩张、市场扩张和机构扩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家银行应该遵循国际银行业的通行惯例、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模式大力进行综合改革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今年3月份根据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委员会统一负责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成立银监会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银行改革、加强银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战略取向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各国经验表明在开放与银行安全的关系上一国银行体系的安全不在于是否开放而在于是否稳妥、渐进、有序地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开放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按世贸组织规则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一是要对现行的银行监管法规进行清理凡与世贸组织规则有冲突、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违背的应予废止存在缺陷的应予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做这项工作初步统计需要清理的法规达2000多件二是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草案)》此外我们还先后颁布了《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规章还有一些法规、规章在草拟、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三是要加强银行业的执法力度坚决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消除金融隐患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冲击这种冲击的程度可大可小关键要看我们加强监管和促进发展的力度当前迫切需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消除金融隐患确保金融安全降低四家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其经营状况根本好转是防

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二是充分运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对中资银行进行保护为确保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定了大量的“不对称”条款主要有“保障条款”、“国际收支条款”、“普遍例外条款”以及有关的金融附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特殊保护显然充分运用这些条款为银行改革争取时间对确保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逐步开放分步骤分阶段实现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全面接轨目前我国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外汇业务正在逐步扩大其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范围从12月1日起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已扩大到上海、深圳、天津、广州、济南等13个城市同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2002年以来共批准设立了28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2家外资银行分行;批准了44家外资银行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12家外资银行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批准了5家外资银行分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最近都已发布这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二)四家银行改革的战略取向鉴于四家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的独特地位和突出作用深化四家银行改革、提高四家银行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成败的关键银监会成立伊始即开始关注四家银行改革并将推进四家银行的综合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1.四家银行改革的目标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

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四家银行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将四家银行改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按“一行一策”的原则对四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彻底的、规范的改造具备条件的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有条件的可以上市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安排上根据各行的条件有的可能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2.四家银行改革的治标措施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改革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治标就是要解决四家银行的历史包袱消化较高的不良贷款四家银行历史包袱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总的来看四家银行历史包袱的形成除自身体制落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薄弱外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等等由此可见四家银行历史亡积聚起来的各种损失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损失它是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必须付出的成本四家银行历史包袱的处臵要充分发

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人手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立足自身多消化历史包袱四家银行要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树立过紧日子的财务工作指导思想各行要将利润指标与费用指标挂钩坚决压缩各项非利息支出力争在努力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核销损失力度其次是国家进行适当扶持包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银行注资提高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增强四家银行的损失消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以及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四家银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3.四家银行改革的治本措施国家的扶持措施不是简单地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资产而是要借此换得银行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四家银行在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结合各行实际情况进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使四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有一个彻底的改变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四家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一是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恰当的制衡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二是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家银行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业务增长战略、地域发展战略和持续增长战略提高金融资源配臵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建立科学的决策体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探析 篇7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概况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唯一农业政策性银行, 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 由政府全资拥有。截至2011年, 资产总额达19, 534亿元。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被赋予了特殊的金融职能。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形成了以支持国家粮油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 及时推进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 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这是农业发展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1994年4月26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成立, 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进出口银行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 由政府全资拥有。2011年, 资产总额达11, 991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 承接了原来由中国银行承担的进出口政策性业务。其经营宗旨: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 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 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 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成立, 直属国务院领导。在国内外设有关家分支机构。十年来, 国开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 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2008年12月16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 经中国银监会批准,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这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还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已经成功转型的国家开发银行, 在解决我国过去残留的一些经济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发挥了其特殊的功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政策性银行的弊端日益突现。

(一) 法律地位缺失。

在国外, 一般是先出台专门法律、法规, 再设立政策性银行, 各政策性银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如韩国产业银行 (KDB) 依据《韩国产业银行法》成立。而我国自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后, 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律。目前, 它们主要依据成立之初及后续颁布的一些文件或批复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关于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组建和运行方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建方案》、《中国进出口银行组建方案》) 等相关规定开展业务,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法律层面的规定散见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因此, 我国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缺失, 权益保障难以保证。政策性银行在开展具体业务时, 如果与商业银行业务发生冲突, 或者受到政府干扰, 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为依据, 说服力不强, 维权效果不佳。

(二) 经营机制不健全。

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是政府全资拥有直属国务院领导的金融机构, 其机构设置带有行政体制色彩, 其运营体制带有先天不足之处。首先, 易受政府干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一种观念, 认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可以低息甚至免费使用, 将政策性银行的贷款看作类似于“财政拨付”的资金。于是出现上级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取得下级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现象, 这是政策性银行运营初期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 经营宗旨不明确。商业银行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宗旨, 在选择放贷项目时, 注重风险控制, 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注重成本控制, 降低运营费用。相比之下, 政策性银行的设立初期不能过多看重利润, 否则与商业银行无异。但若放开风险防范与成本控制, 会造成亏损、加重财政负担, 将影响到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保本经营、微利运营的机制是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最后, 考核体系不健全。受前两者的影响, 政策性银行对员工的考核不如其他金融机构有效, 机构与员工对绩效等考核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设立量化指标, 没有将考核结果执行到底。这势必影响政策性银行的运营效果, 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三) 业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之初, 主要承担从国有专业银行划转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这些业务通常属于市场失灵领域, 但又关系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因此, 国家以政策性银行为执行机构, 通过具体业务的开展, 完成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战略。国开行主要支持“两基一支”项目的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在“三农问题”的解决, 中国进出口银行则主要是为了机电产品或成套设备的进出口提供信贷服务。1994年至今, 经济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 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却没有及时调整, 或者不够全面。一方面我国新出现一些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领域, 如中小企业贷款、高科技等新兴产业融资、中西部等落后地区贷款、扶贫贷款、助学或其他教育性贷款。这些领域的贷款因为轻资产、还款风险相对高等原因, 较难得到商业性金融支持, 但我国未设立专门政策性银行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政策性银行出现与商业银行业务交叉的情况。2009年,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兴通讯签署150亿美元的金融合作协议, 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片哗然, 纷纷认为国家开发银行功能异化, 以国家信用筹集的资金成本较低的优惠资金用于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执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构, 应当以解决市场失灵领域的资金瓶颈问题为主业。当然也可以遵循市场路径, 有选择性地开展盈利性项目, 但这些商业性金融业务只是辅业。政策性银行在完善其业务体系时, 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四) 资本充足率低。

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可以衡量银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足够的资本金才能支持银行持续的扩张市场, 开展新业务。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 中央财政能力有限, 注册资金都较少。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后, 资金来源也主要靠发行债券、向央行借款等, 财政拨款较少且不稳定。因此,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 加上不良贷款率又相对较高, 特别是农发行和进出口行。国家开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高的, 2011年也只有10.78%。 (200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11%) 同样是政策性银行, 韩国产业银行 (KDB) 的资本充足率200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2%以上,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 (BNDES) 的资本充足率2009年达到18.6%。资本金不足, 缺乏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必然影响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探析

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更高阶段, 在行使政策性金融的基本功能外, 还能起到培育市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作用。开发性金融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 注重经营效率的提高, 所以相比政策性金融而言, 具有可持续性。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转型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笔者认为, 农发行和进出口行的总体改革方向也应同样是贯彻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当然, 目前我国“三农”建设、“走出去战略”仍然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但从长远来看,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其经营机制、业务范围必须调整。

(一) 加快立法, 确立其法律地位。

针对国开行及进出口行、农发行的开发性金融性质, 制定政策性银行的专门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这三家金融企业的业务和一般商业银行具有很大区别, 表现为中长期信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主要依靠发行债券融资等。随着转型进程的推进, 法律地位缺失带来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 要尽快制定现存于政策性银行相关的部门条例、规章文件,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出台适应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法律法规。如果能根据各自发展特色, 实现“一行一法”, 将更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出台的法律中要确立其法律地位和经营宗旨, 明确其开发性金融机构性质;界定其产权制度, 结合我国国情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所承载的功能, 宜采取国家所有制;梳理其资金来源和补充机制, 鼓励其创新除对居民吸储外的其他筹融资方式;规范其经营范围, 引导其向市场缺损的领域开展业务;完善其监管制度, 明确其法律责任, 确保三家金融企业依法经营。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只有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公司治理结构, 才能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要借鉴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开行的有益经验, 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 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要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和管理程序, 逐步完善国有全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要重点改革公司人事制度, 逐步摆脱由政府指定任命的做法, 引入市场机制, 竞聘选举上岗, 明确领导的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调整银行分支机构设置, 本着“因事设人”的原则对现有机构进行撤并;要建立有效运转的“三会一层”, 股东给予战略指导, 董事会科学决策, 监事会严格监督, 高级管理层恪尽职守;可以考虑设立专业委员会, 如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 以此提高公司科学决策水平。制度变迁意味着利益的重新配置, 因此改革措施必然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因此, 以上各种措施都要制度化、规章化, 做到不因领导层更替而废止, 持续有效地贯彻直至内化为企业文化。

(三) 拓宽筹融资渠道。

资金对金融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持其持续的扩张市场。因此, 要积极拓宽进出口行和农发行的筹融资渠道, 保证持续的、低成本的资金供应。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有:政府注资、向央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吸收业务客户存款、同业拆借等。一方面要加大资本金注入力度, 资本金的规模关系到银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进出口行和农发行的资本金规模太小, 如进出口行2011年资产总额11, 991亿元, 而注册资本只有50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8.66%;农发行2011年资产总额19, 534亿元, 注册资本也只有200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8.18%。可以借鉴国开行的做法, 引入中央汇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国有企事业单位, 在保证进出口行和农发行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 拓宽资本金来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化发债能力。进出口行和农发行作为债券型银行, 主要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融资。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 进出口行和农发行转型为商业银行后, 国家信用将逐步退出, 和国开行一样主要依靠自身培育的市场信用发行债券。因此, 进出口行和农发行要有意识地培育组织信用, 完善债券发行机制, 解决因国家信用退出而使筹融资成本上升的难题。

(四) 建立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

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考量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实现进出口行和农发行的成功转型, 务必建立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国家针对进出口行和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特性, 对其业务范围有所限制。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进出口行和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已经逐渐松动。当然, 进出口行和农发行要避免与一般商业银行同质发展, 主动寻找自己的优势领域, 如能够发挥中长期优势的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进出口行作为我国对外金融的主体之一, 可以围绕“走出去”战略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打造涉外金融服务平台。进出口可以着重开展以下业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产业链”咨询服务;联合各类金融中介机构,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整体金融服务;利用投资银行手段服务于跨国企业并购重组;组建基金、发动银团贷款为资源类项目提供长期、大额信贷资金等。农发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行, 可以继续围绕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前, 农发行已形成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积极开展自营性业务的“两轮驱动”业务格局, 积极支持粮棉油全产业链发展, 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信贷资金, 配合财政部和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投资业务。笔者认为, 农发行可以发挥长期服务“三农”的优势,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小城镇建设提供咨询和资金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放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孝红.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3]刘鸿儒.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7.4.

[4]白钦先, 张志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方经济, 2008.9.

[5]刘鸿儒.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J].中国金融, 2010.Z1.

[6]何平, 殷小斌.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3.

[7]李静.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运作的路径抉择[J].现代经济探讨, 2010.8.

我国出版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刍议 篇8

根据《决定》确定的“市场化原则”,参照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地区的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仍旧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独立自主、职能齐全、自成体系、法律保障、政府支持,做到有管理的市场化运行。

一、出版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对行业协会的定性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统一行业协会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行业协会的定位,指的是在社会公认的基础上,由法律予以明确的地位。其性质决定了定位应该是:1.行业协会首先是社会团体,属中介机构;2.平等主体;3.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

关于“业必归会”。世界各国对企业加入类似于行业协会的商会和行业公会的规定,基本上分为自愿和义务两大类。我国现行法规对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规定基本上是自愿入会(除证券业法律另有规定外)。从我国国情和发展趋势来看,将来对企业入会的规定,似应采取自愿和义务相结合的“业必归会”原则为宜,即所有企业都必须至少加入某一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的行业协会,但加入哪一个行业协会或者同时加入若干行业协会,可由企业自愿选择。

关于“一行一会”。目前我国应有的行业协会尚有许多还没有设立,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协会还有许多重复、交叉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经济类协会不是按行业原则设立,而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或者其他综合职能来设立所致。因此,今后应加以重新整合与规范,应在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在同一地域范围的同一行业内不得重复设立相同或相似的行业协会,即所谓“一业一会”。

“实现从挂靠政府部门主导设立向企业自主设立转变,从对会员企业的政府指导型向对会员企业的市场服务型转变,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组织向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转变。”这是新闻出版总署为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和加快职能转变的重要指示,也是出版行业协会改革的方向。广东、广西、辽宁、重庆版协的体制改革,已为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改革吹来一股春风。

二、出版行业协会的管理机制

目前,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行业协会实际上都隶属于其“主管部门”(一般都是政府部门),主管部门在人事管理上往往把行业协会当作其下属事业单位来管理,在财务管理上视同自收自支单位,在工资福利上又套用公务员的规定,大部分的地市级以上行业协会都已演变成了“二政府”,不能够真正代表企业利益和全行业利益。因此,应尽快实行“政会”分开,也就是将所有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实行彻底脱钩。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不少行业协会的领导人还是由政府部门任命,多为政府部门退下来的老同志。在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现象是正常的,我国出版行业协会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由企业办会,其内部治理结构应该真正符合办会宗旨,使它能够真正成为代表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因此,出版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主要指理事会成员,包括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应当是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实力且热心行业发展事务的企业负责人,按照协会章程通过民主选举在会员中产生,并实行任期制,最长不能连任两届。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会务工作人员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办法,面向社会招聘,由理事会决定聘用,可以长期聘用。

三、出版行业协会的法律保障

上一篇: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下一篇:2017怎么考进美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