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测量

2024-06-19

界址测量(通用5篇)

界址测量 篇1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 (宗地或地块) 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在地籍测量中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和各宗地间的关系是地籍调查的核心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界址点测量来实现的。因此应该充分重视界址点测量的工作。

2 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是指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 即拐点, 它是标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宗地权属调查时, 界址点应由宗地相邻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宗地与宗地的权属纠纷是通过界址点来判定的, 所以界址点位置及测量精度是地籍测量成图的重要核心工作。

界址点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解析法:根据测区平面控制, 通过量边测角计算来取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解析法是目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方法。

综合法:在有一定解析界址点的控制下, 有勘丈法测出界址点之间的边长并以此作为宗地权属范围、面积、形状的求算依据。当个别宗地特别隐蔽, 界址点无法测定时采用此方法。

图解法:是按规定的要求,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图解坐标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就精度来说, 解析法的精度最高, 图解法的精度较低, 从界址点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来看解析法优于其它方法。但是解析法的工作量相比最大。

3 解析极坐标法

在解析法中有极坐标法、割距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是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 观测已知方向到界址点间的水平角, 并量取测站点至界址点间的距离, 通过计算求得界址点的坐标。这种方法由于灵活, 量距测角的工作量不大, 在一个测站上常可同时测量多个界址点, 因此在界址点测量中常被采用。

见图1所示, A、B、C为测定界址点的测站点, 应用其中一已知方向作为水平角观测的零方向 (在图中取AB方向) , 观测AB方向到界址点各方向的水平角βi, 读取A点到各界址点的距离DA1、DA2……DAn。已知A点的坐标为XA、YA和A点至B点的方向角αBA, 则按下列步骤计算界址点坐标。

3.1 计算各界址点方位角

3.2 计算已知点至界址点的坐标增量

3.3 计算界址点坐标

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重合精度较高, 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 效率低成本高。它适应于规划整齐, 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 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

4 应用

笔者曾参加了甘肃省甘南州合作镇1:1000地籍测量的工。合作镇属于河谷盆地, 地形比较平坦, 南高北低, 居民主要住房位于盆地及盆地四周的山坡上。全镇按照街 (巷) 道、河流共划分了26个街坊, 地籍测量时按街坊进行。在本测区界址点点位测量中全部采用的是解析法中的极坐标法来测定界址点的点位坐标的。以权属调查时所设置各界址点为准, 测站除充分利用地籍控制点外, 个别不足时采用光电测距支导线补充。测定界址点的水平角使用国产北光DJ2型经纬仪观测半测回, 距离使用日产RED2L光电测距仪观测一测回 (二读数) , 读数较差均小于10mm取平均值, 计算所求点的坐标。使用光电测距仪进行界址点测量距时, 将气象数据和垂直角直接输入仪器进行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 直接读水平距离。光电仪测距时, 测站点至所求点距离尽量保持在300m以内。界址点测量精度 (见表1、表2所示) 。

本测区通过解析极坐标法测量计算取得的界址点的坐标后, 进行了地籍图的绘制, 并对成图精度进行了野外检查 (见表3所示) 。

经过验收本测区界址点坐标测量成果在规定的限差之内, 地籍图绘制精度符合规程要求。

解析极坐标法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检核条件, 量距或测角错误不易发现, 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十分细心。本测区在界址点测量中和测量后, 经常用相关地物和相邻界址点判定界址点测定的正确程度。但这样做仅能检查界址点测量的粗差, 为此作业员在界址点测量后, 用钢尺丈量界址点间的距离, 并将此距离同解析法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检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地籍测量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 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在地籍测量中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和各宗地间的关系是地籍调查的核心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界址点测量来实现的。界址点位置及测量精度是地籍测量成图的重要核心工作。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解析极坐标法

参考文献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

[2]王侬, 廖元焰.地籍测量学[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

[3]田义兴, 郭颂清.甘肃省甘南州合作镇1:1000地籍测量技术总结.

界址点测量技术探讨 篇2

界址点又称地界点, 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其作用是确定每宗土地的权属范围, 故界址点坐标既是确定土地权属界线的法律依据, 具有法律效力, 又是计算土地权属面积的基础数据, 其精度将直接影响土地面积的计算精度。所以, 无论从土地管理角度考虑还是从土地权属主的切身利益考虑, 在地籍测量中界址点及其相邻精度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界址点调查说明

界址点的调查寓于权属调查之中。权属调查是为解决“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这个核心问题, 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地籍资料, 而界址点的调查、定位和设置准确、可靠的标志则是整个地籍调查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权属调查中, 以当地土地部门人员为主, 测绘人员积极地配合合同使用者赴现场共同指界, 确定界址点实地位置。界址点在现场确定后应根据不同的条件, 因地制宜地设置界址点标志, 设置的原则应是准确的, 且便于永久保存。最后, 界址点必须统一的编号, 不能重号和漏号。当界址点标志设置后, 必须要逐一将其编号写在现场明显处, 便于寻找, 可以用箭头指示, 并写明附近地物的相关距离。

3 界址点测量方法

由于界址点的重要性, 所以在地籍细部测量中, 首先要考虑界址点测量。实践中, 一般依据测站点 (各等级控制点、图根点) 首先对界址点进行测量, 然后进行碎部点测量, 将得到的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展绘成地籍图。按《规程》的精度要求, 在地籍测量中界址点测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解析法

这是施测界址点的主要方法, 即在已知的测站上, 通过施测角度和距离解算出界址点的坐标。有条件的可采用全站仪或GPS的RTK技术, 在现场实时地测得界址点的坐标, 回室内向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一般可采用通常的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或支导线等方法, 有些界址点也可和图根测量一起, 纳入到图根导线中。使用全站仪时, 可以将测站选定在高层建筑物的平顶上, 扩大视野, 放长视线。用极坐标法可以施测到视野内的全部界址点,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效率, 精度也有保证。当不具备这些设备条件而使用钢尺量距时, 钢尺必须检定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尺长改正, 丈量距离通常不超过一个尺段 (30 m或50 m) , 这无疑要增加较多测站点, 图根点的密度要加大。解析法适用于较大宗地明显界址点的测量, 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界址点测量,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的测量。经施测检验, 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完全可以满足第一类界址点±5 cm的精度要求。

3.2 部分解析法

辅以几何勘丈值这种方法适用于施测界址点比较困难的地区、没经过改造的旧城区, 包括成片公建房和自建房的私人宅地, 尤其后者, 这类地区最为复杂, 各户宗地面积小又十分密集, 界址点数目多又隐蔽。对这样的地区, 有的施测单位, 按外围住宅小巷将成片住宅划分为“区块” (一般构不成一个街坊) 。施测时, 最好用全站仪, 将测站选在高建筑物上 (这种条件总是可以找到的, 在城镇中这类地区一般被围在高层建筑物或主要街道的中间, 是属于“夹馅”部分) , 在区块周围设点测算解析坐标。对内部宗地, 凡能看到的界址点或地物点均进行施测;其余不能直接施测解析坐标的隐蔽界址点, 则以“区块”外围和内部已测的解析点为基础, 用钢尺勘丈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 得出几何勘丈值。有一条公理:“凡是在测绘法或测记法中可以用于在图纸上决定一点的勘丈值, 都可以用来计算该点的坐标。”通常的解析点只是按实测值 (角度或距离) 用解析法计算全部界址点的坐标, 实测值可以是一个角度一个距离, 也可以是两个角度或两个距离。角度和距离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可以应用不同的解析公式计算出点的坐标, 测算法的思想正是要完全利用这些各种不同的勘丈值和已知条件, 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 编制小程序, 迅速地计算出各点坐标。其中用得较多的是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内 (外) 分点法和距离交会法等四种。由于测算法中的解析求点模型所依据的观测值是实际的勘丈值, 所以, 只要在勘丈时注意点标志的准确, 认真地按要求进行丈量, 解算界址点的精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是在已有解析点的基础上通过勘丈而扩展的解析点, 所以, 其精度可以满足二类界址点±7.5 cm的要求。

4 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1) 施测前, 必须设好标志, 现场逐点统一写好编号后方可施测。编号要不重不漏, 个别需补测的界址点, 其编号可用前一个界址点编号的支号。

(2) 用经纬仪施测界址点时, 水平角要使用不低于DJ6级经纬仪施测一测回或变换水平度盘起始读数两个半测回进行观测, 两个半测回较差不应大于40″;使用光电测距仪时, 应采用精度不低于Ⅲ级的仪器施测一测回 (四次读数) 。总之, 在界址点观测中, 角度和距离测量必须要有一定的检核条件且保证观测精度。

(3) 用测距仪、全站仪或GPS的RTK施测时, 在界址点的点位上, 应注意对中杆尖端的严格对中和将对中杆置于铅垂状态, 可使用两根长短适中的竹杆支撑对中杆, 在交叉处用手握住, 以使对中杆上的水准器保持居中而稳定。

参考文献

[1]郭建东.解析界址点的测算方法与精度分析[J].地矿测绘, 1994, (2) .

全站仪界址点测量精度估算分析 篇3

关键词:全站仪,极坐标法,精度,估算分析

引言

界址点测量是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普遍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 并是城镇地籍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实践表明, 全站仪极坐标法界址点测量精度能够达到城镇地籍界址点精度要求 (明显界址点精度为±5cm, 隐蔽界址点精度为±7.5cm) ;现针对其具体应用精度进行估算分析, 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1 全站仪极坐标法

主要分为直接极坐标法和间接极坐标法。

1.1直接极坐标法是指测站点与所测界址点视线之间不存在遮挡和障碍, 全站仪半测回观测就可以得到距离和角度观测值的测量方法, 如图1所示。

1.2间接极坐标法是指测站点与所测界址点之间的视线受到遮挡或者存在障碍不能直接在界址点上架设棱镜观测, 必须采用设立辅助点的观测方法, 如图2、图3、图4所示。

2 极坐标法的精度估算分析

2.1 直接极坐标法的精度估算分析

图1中, 界址点P的测量误差主要包含起算点A的点位误差 (m0) 、仪器对中误差 (m1) 、观测误差 (m2) 和棱镜对中误差 (m3) , 即有:

由于界址点精度是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则测站点A的点位误差m0=0;全站仪均采用光学对点器对中, 其误差m1一般小于3mm;棱镜杆一般带有圆水准器, 其对中误差m3一般不超过5mm;观测误差m2主要包含测距误差引起的纵向误差 (ms) 和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误差 (mU) , 其中, a、b分别为全站仪测距固定误差和乘常数误差、ρ=206265"、mβ为测角中误差, 则式 (1) 可变为下式:

实际工作中, 界址点与图根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50m。取S=250m、m1=3mm、m3=5mm, 采用5秒级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 其测距标称精度为± (5mm+5×10-6S) , 半测回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为代入式 (2) 计算, 则界址点点位中误差mP=±11.6mm<5cm。

保证点位中误差mP<±5cm;取ms=5mm, 由式3计算, 可知直接极坐标法测量的距离应不大于1435m。

2.2间接极坐标法的精度估算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 这种方法又有两点辅助法和偏心法两种。

2.2.1 两点辅助间接极坐标法

如图2所示, 测站点A与界址点P不通视, 但与辅助点P1、P2通视, 且P1、P2、P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用极坐标法观测辅助点P1、P2两点, 并用钢尺丈量PP2 (S') 的距离, 就可获得P点的坐标。则P点的点位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

P2点的中误差按式 (2) 估算, mP2=±11.6mm;钢尺丈量一般可达到1/2000的精度, S'一般不超过30m, 则mU是P1P2方位角 (mα) 误差引起的横向误差, 它是观测P1、P2两点水平角 (β1、β2) 误差的联合影响, 则将这些数据代入式 (4) 计算, 可得mP=±19mm<5cm。此结果比式2计算结果大0.6倍, 说明两点辅助间接极坐标法比直接极坐标法测量精度低0.6倍;要保证点位中误差mP<±5cm, 由式4和式3计算, 可知mP2<±4.8cm时, 两点辅助间接极坐标法测量的距离应不大于977m。

2.2.2 偏心间接极坐标法

这种方法又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纵向偏心法即测站点A与界址点P通视, 但不能架设棱镜观测距离如图3所示;第二种情况是横向偏心法即A与P不通视, 与辅助点P'通视, 如图4所示。

第一种情况下, P点的点位精度可按下式估算:

取偏距S'=1m, mS'=0.5mm, P'点的中误差按式 (2) 估算, mP'=±11.6mm;顾及到S'的误差, 则代入式 (5) 计算, 可得mP=±11.6mm<5cm。当偏距S'较小 (小于1m) 的情况下, 此结果与式 (2) 计算结果相同, 说明纵向偏心间接极坐标法与直接极坐标法测量精度相当;要保证点位中误差mP<±5cm, 纵向偏心间接极坐标法测量的距离应不大于1435m。

第二种情况下, 须使AP=AP', 但实际上, P'是目估标定的, 即AP≠AP', AP'的估计误差m估一般有1~3cm, 取

P点的点位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

取AP方位角 (mα) 误差是β角和ε偏角误差的联合影响, 则将这些数据代入式 (6) 计算, 可得mP=±31.8mm<5cm。此结果比式2计算结果大1.6倍, 说明横向偏心间接极坐标法比直接极坐标法测量精度低1.6倍;在偏距S'小于3m情况下, 偏角误差对mP几乎没有影响, 但标定误差m估对mP的影响较大;要保证点位中误差mP<±5cm, 取由式 (6) 计算, 可知横向偏心间接极坐标法测量的距离应不大于1118m。

结束语

城镇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标定研究 篇4

一、界址点标定研究的理论方法

界址点是地籍管理的重要数据, 直接关系到宗地的权属和位置, 影响到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 学界对于界址点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 笔者经研究发现, 关于界址点标定的研究在近年来的测绘领域内共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其一是分步逼近法, 学界有关研究人员针对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坐标未知的情况提出了分步逼近法, 用以实现边界的绝对定位, 实测数据表明, 该方法不仅满足了界址点的定位精度, 而且保证了现有土地地籍的可靠性。其二是解析法, 指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关系, 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 然后设计程序来求解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对界址点标定进行研究, 可以给界址点一个清晰的轮廓, 不仅能指导宗地获得良好的经济价值, 而且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二、界址点标定过程的相关技术问题

1. 界址点的精度等级确定。

在界址点比较过程中, 对于不同时期测绘的界址点, 其精度也受当时技术手段的影响, 本身精度就不高, 为了规范操作, 在作业时, 若所展界址点点位与实测地物点位误差小于10cm时, 可把地物点直接归到该界址点上。城区较为明显的界址点一般分为三级:一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2cm, 二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cm。而对于那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来说, 则有相对宽松的精度要求, 即一级界址点误差不超过±7.5cm, 二级界址点误差不超过±15cm, 且一般采用支站施测的方法。

2. 界址点测量和标定的方法。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 大多数单位都会选用极坐标来标定界址点, 但除此之外, 还有多种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因此, 测量单位在界址点的测量过程中要因地、因时制宜。

具体的标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 交会法, 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两种。 (2) 极坐标法内外分点法, 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 (3) 直角坐标法, 它是两次方位与距离交会的组合, 精度较高。 (4) 截距法, 该测量方法受地形限制, 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 (5) 角度前方交会法, 该方法施测简单, 不受距离限制, 但外业设站多, 工作量大。 (6) 交点坐标计算法, 它无需外业量距和测角, 主要借助极坐标法或其他定点方法测定外围界址点的坐标, 再求解要测定的坐标。 (7) 测绘点补充法, 其又分为支导线法、角度后交法、边角后交法、自由测站定位法。

随着我国地籍事业的发展、地籍测量水平的提高和测量手段的更新, 极坐标法已成为城镇地籍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方法, 支导线法、边角后交法、自由测站定位法将成为测站点补充的重要方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也将成为重要的辅助方法而得到应用。

界址点的标定分为两种, 一种是定位标志, 其中心表示界址点点位, 一般埋设在空旷地区或没有固定界标处, 也可以埋在固定的坎、坡及道路沿上。另一种是标记标志, 标志指示出界址点所在的位置, 一般设立在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转角处, 即硬界上。具体来看, 界址点的点位标志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是混凝土界址点标志, 其二是石灰界址点标志, 其三是钢钉界址点标志。而对于标记标志来讲, 目前为止, 只有一种类型钢棍界址点标志。

界址测量 篇5

1 常用地块界址测量方法介绍

1.1 实测法

实测法是指利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址点实地测量的方法。随着JXCORS的建成, 极大地方便了测绘工作, 单人单机即可测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次试点工作采用JXCORS进行测量, 对于满足JXCORS测量要求的区域, 直接使用JX-CORS采集界址点数据;不能满足测量要求的区域, 采用JXCORS布设图根控制点, 使用全站仪测量界址点坐标。

1.2 航测法

航测法是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址点数据的方法。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精度要求较高, 一般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方法, 成图比例尺为1∶1000, 然后在此基础上调绘得到界址点坐标和地块图。

1.3 图解法

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的大比例尺航天数字正射影像、地籍图或地形图为基础, 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可以看出, 图解法需要依赖于已有资料, 且需要进行量算, 对于缺乏基础资料或地块不规则的丘陵、山区, 该方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2 地块界址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2.1 试点概况

赣州市南康区境内大部分为丘陵至低山地貌, 北部边缘地区有中、低山地貌, 沿章江、上犹江两岸一带有较广阔的河谷平原, 是赣南较平坦的一个区域。整个地势西高东低, 南北高中部低, 由南北两端向中、由西向东, 逐渐倾斜, 中东部形似敞口盆地。一般海拔中部为110m~150m, 北部为350m~500m, 南部为300m~450m。丘陵、山地、平原各约占总面积的59%、27%、14%。

本次试点工作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进行测量, 地形即包括低山丘陵区也包括山前平原, 面积约2.4km2。由于本地区缺少大比例尺影像数据、地籍数据, 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块不规则, 采用图解法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块图绘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故本次试点采用实测法和航测法进行对比分析。

2.2 测量精度分析

2.2.1 界址点精度分析

选择本次测量成果中的876个界址点进行精度分析, 所有界址点均有实测法和航测法两套成果。

(1) JXCORS测量界址点精度。众所周知, 目前CORS技术已经成熟, 根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众多测绘项目的检查情况, 在满足JXCORS测量要求的情况下, 其测量平面精度优于3cm, 可以满足NY/T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中实测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本次测量时, 每个界址点均独立观测两次, 平面较差小于3c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当然, 对于高大树木遮挡、无线信号影响等不能满足JXCORS测量要求的区域, 需要全站仪测量等方法辅助测量。

(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界址点精度。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试点区域的影响, 经过处理后根据田埂、农村道路等线状地物分割地块, 得到界址点成果。采用JXCORS对航测法界址点成果进行精度检查。经统计, 点位较差小于15cm的界址点有234点, 占总数的26.71%;点位较差在15cm-30cm之间的有515点, 占58.79总数的%;较差在30cm-45cm之间的有127点, 占总数的14.50%。视JXCORS测量成果为真值, 计算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界址点的中误差为±16.3cm, 可以满足《规程》中航测法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2.2.2 地块面积精度

本次测量得到了251个地块, 对测量得到的地块面积进行精度检核。经统计, JXCORS测量得到的地块面积均满足《规程》要求, 航测法有两个地块面积不能满足要求, 经分析原因, 使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时受到树木遮挡影响, 该地块处影像不清晰, 造成面积误差超限。采用航测法进行地块图绘制时, 需要认真检查面积数据。与原有地块档案对比, 发现面积超限的, 分析原因, 若是由于本次测量精度较低造成的, 需要采用实测法或图解法重新制作地块图和界址点。

2.3 工作效率分析

(1) 实测法工作效率。经统计, 本次251地块、876个界址点, 采用JXCORS结合全站仪实测使用的时间为3工作日, 地块图绘制时间为1工作日, 合计时间为4工作日。

(2) 航测法工作效率。本次航测时间为0.5工作日, 影像内业处理时间为0.5工作日, 地块图绘制及界址点整理时间为1工作日, 共计花费2工作日。当然, 本次试点工作面积较小, 航测外业效率较低, 若大面积航测, 效率将会更高。

可以看出, 航测法效率较高, 且野外的工作时间较少, 采用航测法可以减少野外工作时间, 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 明显的提高工作效率。

3 结论

在赣州市南康区某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中, 分别采用JXCORS结合全站仪实测法和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法得到了876个界址点和251个地块图。经检查和统计, 实测法界址点精度和地块面积均满足《规程》的要求, 航测法界址点精度满足《规程》的要求, 但是有两个地块面积超限;实测法共计需要4个工作日, 其中野外3个工作日、内业一个工作日, 而航测法只需2个工作日, 其中野外0.5工作日、内业1.5工作日。根据试点结果,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中, 可以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得到界址点坐标和地块图, 并辅助实测法和图解法, 在保证精度的同时, 降低了劳动强度, 节省工作经费。该经验可以在其他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项目中得到推广。

摘要:地块界址测量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实测法、航测法、图解法等。以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项目为例, 分析比较了三种方法的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结果表明, 以航测法为基础, 辅助实测法和图解法, 保证了精度的同时, 降低了劳动强度, 节省工作经费。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航测法,实测法,精度

参考文献

[1]NY/T 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S].

[2]曾皓, 等.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思考-基于江西省的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01:41-43+59.

[3]杨仕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过程问题分析及建议[J].南方农业, 2015, 03:84-86.

上一篇:离婚财产分割制度论文下一篇:供水企业的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