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论

2024-05-24

三化论(共10篇)

三化论 篇1

摘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关键词:“三美论”,“三化论”,诗词英译

一、许渊冲翻译理论

古典诗词桂冠专家许渊冲先生,是唯一把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文的专家。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翻译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诗词作品。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更是在国内译界影响深远。许渊冲的“三美”论的提出受到了很多前辈翻译家的启发。他的翻译理论并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他将自己的理论核心概括为“美化之艺术”。虽然许渊冲先生的理论仁者见仁,但却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渊冲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格律体译文序言中提出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化论”是关于诗词翻译的方法论问题,许渊冲先生认为:翻译是一种“化学”,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至少有三种化法:一是“等化”、二是“浅化”, 三是“深化”。等化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句型转换等体现;深化包括加词、具体化、特殊化等;浅化包括减词、化难为简、合译等。

二、许渊冲具体英译诗词分析

1.意美。意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美和形美的最终归宿。许渊冲认为:“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

例如李煜《浪淘沙》里的几句诗:“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段表达了词人面对落花流水,国破家亡的无可奈何,心情悲凉无奈。而具有审美感的许渊冲先生向读者重现了景色与词作者悲凉心情互相交织的美丽图画。

译文如下:

Water with fallen flowers flows away, Gone!

The spring and the paradise of yesterday.

通过阅读英译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失去江山,今非昔比的无奈悲痛之情。一个gone,写出失去一切事物,无法重来的挫败感。而且最后一句没有把词想表达的情感说破,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与此相反,黄新渠曾把最后一句译为“what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a prisoner and a king.”这样译则把译文写实,把原文情绪变少、变小了。

2.音美。许渊冲先生在他的翻译中不仅将诗歌的意美体现出来,还将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以及句式都体现出来, 以求使得翻译出来的诗词与原文诗句体现出来的情感、境界达到一致。阅读许渊冲的作品,可以从中发现,整齐的韵脚整齐,句式与原诗句统一。

例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译文:I look for what I miss; /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许渊冲在译首句七对叠字时运用了相同的句式“I…what …”且压/ i/韵,还使用了重复的句型so…so…so…来对应原词,译文读者自然不难体会原文读者所能感受到的原作在形式上的特色。

3 . 形美。形美包括句式简练、工整、对仗等。在展现 “形美”方面,许先生也独具匠心,诗行长短,诗句的对仗,词句的重复,在他的翻译中均有所体现。在许渊冲先生进行诗词翻译的时候,尽可能译成英诗的偶句,他所翻译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韵律上达到一定的美感,而且与原诗相比,并不黯然失色。

以秦观的《鹊桥仙》中诗句为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在这一句中,字数相同,押尾韵,体现了形美。许先生保留了原诗句的结构,还尽量保持韵律上的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美感。

4.三化论。“三化论”即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

以《长相思》为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Everlasting Longing

See Northern river flow,And Western river flow!

By Melon Islet,mingling waves,they go.

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

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

My deep sorrow will last till with you I have met,Waiting from moonrise to moonset.

这首《长相思》以山水之愁烘托女子之愁,以浅易流畅的语言,表现人物复杂的感情。文中将“汴水、泗水”这些专有名词采用弱化的手法,译为Northern river、western river. 因为中英两种语言存在语言文化差异,国外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汴水、泗水这样的专有名词所在地,所以说把它们弱化处理,绝不会影响译文的质量。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译为By Melon Islet,mingling waves,they go.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这一句采用了等化的手法,这一句重在以景喻情,表现出委婉、多情的愁。这一句中“dot”一词是点睛之笔,显示出具象与抽象的交错。

“思悠悠,恨悠悠”译为“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这两句用问句的形式表示出思绪的悠悠,采用深化,意译的手法把思绪无限放大,用“O”来深化出思绪的复杂,用两个连续的问句加强语势。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My deep sorrow will last till with you I have met,Waiting from moonrise to moonset. 从月亮升等到月亮落,采用深化的手法,体现出对丈夫无尽的思念,盼归期早至。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他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而“三化论”更是给译诗提出了方法论。许渊冲先生的作品与理论给予我们现在翻译诗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典范。

旧“三化”和新“三化” 篇2

这在内地大学颇为新鲜,但放眼世界范围,却显得“落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有的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学者担任校长之后,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而即便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国家,从利益回避出发,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也成为不成文的规定。耶鲁大学校长列文就曾说,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12年里,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

与国外大学校长早已职业化不同,中国大学校长有着另外的“三化”。一是“官员化”,大学校长有着从副厅到副部的级别,显然是“高官”一枚,主管部门有时在任命大学领导时,就将其作为考虑某位官员晋升的台阶,自然,校长本人也就把自己的身份首先定位为官员,而不是“教育家”。

二是“兼职化”,大学校长一心只做教育管理的,几乎没有,哪怕是由政府官员转任大学领导的,此前没有教育教学经验,也不从事学术研究,但进大学以后,立马会有教授的身份,也开始招收研究生,并承接课题,开展研究,非此不能体现领导的能力。就更不用说担任大学校领导之前本身就是学者的校长了,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这是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上级部门和学校在评价其“贡献”时,也把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在各大学的官网上,经常可见校长获得某项重大课题等消息。

三是“福利化”,作为官员的大学校长,享受相应的待遇自不待言,而他们一边掌控学校行政权,一边进行学术研究,还把校长岗位“福利化”,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院士出任校长,以及校长在任上或任期后当选院士,所谓院士和校长互为福利。

大学校长的“三化”,是大学严重行政化的结果,并且已经造成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下降和大学精神的迷失,因此,多名校长宣布在任期内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得到舆论的广泛好评。但这毕竟是校长的个体行为,要让大学校长的旧“三化”得到改观,必须推进新“三化”,即校长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去行政化。

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校长应是职业化、专业化、非行政化的。道理很简单,校长必须是教育家,懂教育,懂教育管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而不是一心追求官位,信奉官场规则的官员;校长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管理好一所大学,这不是靠兼职就能完成的;校长的行政权力必须得到约束,而不是教育权、学术权一把抓。为此,应该按照这一要求遴选校长(不愿意放弃学术和教育工作的,可自动放弃遴选),考核、评价校长(只考察校长管理学校的业绩,而不再考察校长的学术成果和教学业绩)。如果一名院士懂教育、懂管理,也有意愿投身学校管理,他可以参与校长遴选、接受任命,上任后就按职业化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而如果院士没有管理能力,也无意愿放弃学术从事管理,让其担任校长不是既对学校不负责,又对他自己不负责吗?

试论特殊教育中的“三化”教学法 篇3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原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纲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多角度地分析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容, 使学习内容更能贴近特殊学生的生活, 便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 我就是让孩子找一些身边的实际事物, 比较一下它们的长和宽, 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2.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包含着大量的数学内容, 教师要紧密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挖掘出既包含一定数学思想方法, 又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 及时地启发引导。如:认识钟表, 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回去看一看, 并了解几点天亮, 几点吃饭。要求学生遇到困难先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再请家长帮忙解决。

3. 教学内容要实践化。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教师要引导智障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这样不仅巩固了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 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情趣化

1. 表扬鼓励, 激发特殊学生的情感。

成功的愉悦感是维持努力的保证, 是培养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学生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 它有着强化作用, 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回答正确时, 如果老师不置可否, 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 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例如, 我在教一年级聋生在学习“拼组图形”这节课时, 聋生拼完后, 我启发他们展开想象, 看○、□、△, 还能表示生活中的什么实物, 然后让聋生用吹塑学具自己设计图案, 进行拼图, 并粘贴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聋生沉浸在创造的欢乐中, 积极性发挥到极点。

2. 播种情感, 创建和谐的师生氛围。

特殊儿童更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情的世界里, 甚至于他们在情感上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细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彻底改变数学教育抽象、枯燥训练的状况, 让轻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 让老师的脸上永远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让老师的口中发出的永远都是甜美、鼓励的话语;让老师投向学生的尽是关注的、赏识的目光。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爱老师, 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3. 树立榜样, 以榜样带动全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 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特殊学生智力往往只有五六岁小孩左右, 爱模仿, 好学榜样。虽然有的孩子能力强些, 有的孩子差些, 但这没什么关系。如在占圈游戏中, 当我说:“站到‘4’大‘1’的圈内”时, 能力强的马上站在数字5的圈里, 其他的看一看也马上跟过去, 几次一来, 他们慢慢也就掌握了。像这样学生互为榜样的方法, 对能力强的孩子来说有自豪感, 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而产生愉悦的情感。而对能力弱的孩子来说他没有负担, 不必担心有人会说他, 他也能安然处之。

三、教学手段艺术化

1.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情境。

数学这个学科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具有设疑的优势, 但毕竟缺乏动人的情节, 容易使特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教学中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如讲故事、做游戏、展开竞赛等活动, 使教学内容富有情趣性, 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我做老鹰, 小朋友做小鸡, 一只鸡妈妈, 许多小鸡;捉到的小鸡有大有小。大的小鸡中, 有1只黑的, 其他是灰的;小的小鸡中1只是白的, 其他是灰的等等。

2. 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增强学生的感知程度。

在特校的数学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打破“教师、教材、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格局, 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来掌握知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让他们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比较全面地、深刻地掌握知识。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2:小鸡12只、小鸭7只, 小鸡比小鸭多几只?我设计了一个课件, 当我轻击键盘时, 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鸡、小鸭很快地按顺序排列在屏幕上, 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迅速在大脑中建立了小鸡多、小鸭少的表象。然后我运用计算机淡化、闪烁、画面和文字交互等功能, 使他们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只要在较大的数里去掉和较小的数同样多的部分, 剩下的便是得数。

立足“三化” 优化合作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 条理化 纵深化 多样化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22

数学课堂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常态,但在众多的听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重形式,轻合作”“交流无序,思考不深”“优生表现多,后进生陪衬”等问题。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我着力探索与解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建、交流、评价等问题,逐步形成了立足于“三化”的教学方法。

一、组内交流条理化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要合理分工,逐渐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讲解和示范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形成理性交流的习惯,这样在5~8分钟的讨论交流、相互质疑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1.培训小组长

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小组长要善于组织、管理本组的成员,是小组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每周我会召开小组长培训会,教他们如何组织组内成员交流。在刚开始的培训会上,我一般先给学生进行示范,即老师做小组长,先与三个小组长构成一个小组,以一次前置作业为内容,示范小组长该怎么组织同学讨论和提出问题;然后罗列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小组长讨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我则在关键处点拨。如一次小组长培训会的内容:(1)小组长组织大家交流时,从4号(把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编为4号)同学开始,每人轮流说;(2)小组长要注意身边的4号同学,自己写好作业后督促他完成,错的指出来并帮助他进行思考;(3)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后,组长带头保持安静。

2.现场示范

学生之间该如何合作?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呢?我寻找合适的机会,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如何合作。以一次作业(内容如下图)交流为例,我做小组长,另选三名学生做组员。

小组长:组里的同学都要说题意,谁先来说?(无人应答)那我先来说题意:一辆卡车运来4车水泥,每车150袋。用去320袋,还剩多少袋?根据“运来4车水泥”“每车150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组员1:一共运了多少袋。

小组长:怎么列式?

组员2:150×4=600(袋)。

小组长:然后跟谁比较?

组员3:再与320袋比较,就知道还剩多少袋了,即600-320=280(袋)。

小组长:大家同意吗?

组员:同意。

小组长:大家回忆一下,这道题是先根据什么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求出什么?

……

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且学生的合作技能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及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序、有条理。

二、展示交流纵深化

在展示交流前,小组长要给组员分配具体的讲解任务,遇到提问,小组内成员商量回答。教师要指导学生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如别人问的问题要主动回答、同伴说错了要给予鼓励、补充和完善等,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质疑、提问、补充、辩论等过程中向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在学生填写好表格后,有学生提问:“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组员展示了5的乘法口诀后,又有学生提问:“四五与三五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表示三五十五吗?三五十五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间的提问促使展示的小组与全班同学进一步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

在小组汇报展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质疑、回应,使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而不只是简单的复述和展示。学生在倾听、质疑、交流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会学得更主动、更深刻。

三、合作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要系统地列出各阶段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际,设计形式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合作技能。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低年级教学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多种能力。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购物角色扮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练习付钱、找钱,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购物过程中感知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圆圈时刻

为了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快速有序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保证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用“圆圈时刻”的方法,即让小组成员围坐成一圈,依次发言。如果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别人说过,就说“我的想法和某某是一样的”,没有想出或没有想好答案的学生则可以说“过”,或选择下一轮再发言。

3.摊牌

如果希望学生能在独立思考后同时展示各自的答案或想法,则可以采用摊牌的形式,即小组成员先独立解决问题,再将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在大家都完成后一起将答案放到桌子中间进行逐个检查或汇报,完成合作交流任务。这种形式既可以让每个成员都有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共同作业

共同作业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即小组成员先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第1题,再按顺次将自己的作业纸传给下一位同伴,每位成员在拿到同伴的作业后要先认真核对答案,再完成下一题,直到作业全部完成。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与同伴交流,帮助其纠正错误;如果自己也不确定,可以邀请另一位同伴和自己一起确定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小组内不能确定或发生争论,还可以请求老师提供帮助或交由全班讨论。

5.专家组

专家组的合作形式是让学生互相依赖、互相传授,以获得完整的信息或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各组派出不同的成员到各个指定区域进行各个任务的讨论、学习,完成后回到小组,通过讲述让大家获得完整的信息,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由各个小组先完成不同的任务,再依次向全班进行汇报。

实践表明,立足“三化”教学方法,能优化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恰到好处地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管理“三化” 篇5

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句俗语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它是管理经验的结晶,被奉为管理学的经典,适用于所有行业,作为担负教书育人历史使命的教师队伍,自然也不能脱俗,也要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常谈常新。我们觉得,教师管理制度不是随意而定的,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起码应该符合三个条件,这就是合理、全面、规范。

首先,管理制度要合理。制度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自然要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匹配性。教师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性质特点、校园环境特点和人际关系特点,否则,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无法很好地实现约束人的目的。如: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都是高中层次的学校,但两者有不同的生源条件、不一样的办学目标和差别巨大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一所职业中专硬要套用普通高中的规章制度,显然具有不合理性,因为无法与环境相匹配,制度就没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合理的制度还应注重公平性,在这样的制度下,只有共同的教育工作者,根本不允许有特殊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制度而存在。

其次,管理制度要全面。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教师应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学校必须制定涵盖全面的制度,将教师的行为纳入到日常管理范畴。同时,只有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才能让教师队伍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任何一所学校,考勤都应有考勤的规则,上课都应有上课的制度,开会都应有开会的要求,这是起码的要求。在职业学校,由于特殊的办学性质,带实习,跑招生,搞安置,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不管工作多么重要,不管地位多么特殊,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制度之外,都必须纳入到制度的约束之中。从管理效益上看,制度越全面,职责越清晰,越能有效制止扯皮现象,越能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最后,管理制度要规范。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谨慎从事,要经过多方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可以执行的条文。成熟的管理制度,应该是条目清晰、层次鲜明、表述准确、通俗易懂,不能让人在字面上产生疑义和歧义,否则,可能就会有人钻空子,在容易产生疑义和歧义之处找岔子。现在,很多学校都很讲究量化管理,把制度细化为一个个数字,执行起来十分方便,但量化要切合实际,行为的分值应该与行为的后果相一致。有的职业学校为了突出招生功能,规定完不成招生任务的教师扣200分,而旷工一天扣30分,显然这样的量化是不合理的。在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教师难有好心情,工作起来也就没有热情。

制度是田野上用篱笆围起来的“雷区”,谁也不可以熟视无睹、任意踩踏,否则,对篱笆造成损害,对自己造成损失,对他人造成损伤。但这“围墙”毕竟是用篱笆围成的,客观上主要起警戒作用,不会阻碍视线,完全可以透视风景,也不会破坏教师在工作之余欣赏风景的好心情,如果制度过多、过滥、过死,那无疑就是用密不透风的砖墙围起来一个个城堡,走在边上,让人有进入迷宫的困惑,人人心情郁闷,校园内死气沉沉,甚至会让人产生身陷牢笼的窒息感。

良好的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群体,让各项工作更有条理,这是教师管理的基础性目标。

人性化。制度毕竟是由人制定的,是为维持良好秩序服务的手段或工具,绝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制度应该顺应人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不能让制度牵着人的鼻子走,把人变成苛刻管理制度下匍匐前行的奴隶,那样的话,再大再漂亮的校园也会是死水一潭。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太苛刻,让被管理者———教师受到强大的约束,内心极不痛快,这就歪曲了制定管理制度的本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如:某校规定了严格的签到和签退制度,教师一天到晚要在严格框定的时间内签6次名,为避免教师中间脱岗,还制定了严格的不定时查岗制度,班子成员每天不定时到教研组里检查人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整日神经兮兮的,连厕所都不敢去,除了上课,每日老老实实地待在办公室里,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领导这样把教师当犯人一样看待,教师心里的反感情绪骤然增长,自然会找茬对付领导。学校纸上的规定是“上班时间不许趴在桌子上睡觉”,领导查岗时发现有教师倚墙打盹,不由分说就要在本子上记扣分,教师毫无惧色地反唇相讥:我没有趴在桌子上睡觉呀?这怎么能算是违反纪律呢?

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故能广阔无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故能浩瀚无涯。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育工作者,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既需要包容,也需要温暖,更渴求关怀。在制度化管理措施的背后,领导不应该忘了用包容之心,给予教师必要的人情关怀。我们学校的领导很重视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教师的直系亲属生病了,领导一定会去看望一下,一句亲切的问候,让家属心里特别温暖,也让当事教师特别感动;教师家里有特殊困难了,领导一定会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东西不一定很多,但领导代表的是一个单位,送去的是全校教职员工的一片心意;教师心理上有疙瘩了,善于察言观色的领导常常很快就能了解到实际情况,肯定会及时进行沟通,领导亲自出面了,诚心诚意,慈祥和蔼,再大的矛盾和疙瘩也会烟消云散。尽管也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处在这样人性化的环境中,校园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人心都是肉长的,教师都是有较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人,以付出为第一责任,内心里很容易满足,只要你真心尊重他、真正关心他,他就会无怨无悔地“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性,就像田野上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娇艳无比,点缀着自然的风景,让田野上的每一个耕耘者都能赏心悦目,身心的疲劳一扫而光。一朵鲜花盛开,蜜蜂飞来唱歌,蝴蝶飞来跳舞,小鸟飞来伴奏,留下一片勃勃生机,吸引万千生灵瞩目,让田野充满了爱的温暖,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这花朵还能发出缕缕清香,四散飘逸,沁人心脾,能唤醒每一个靠近者心底的良知,让他把别人的温暖和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让人际环境更融洽,这是教师管理的高层目标。

专业化。教师的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教师管理不能只是行为上的约束,更应该在理念上进行引导,在技术上进行引领,否则,教师不能实现专业化发展,学生不能实现和谐化发展,学校也不会实现持续化发展。专业化管理,这是教师管理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技术手段。

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者必须首先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有广博的理论基础,有扎实的教学技术,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工作的先行者,是教育理论的博采者,是教育思想的酝酿者。学校管理理论上有一句名言:“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有哲理,如果没有资格和能力做教师的教师,趁早别干管理教师的工作。如果外行管理内行,不单是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达成默契,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即使是在心理上也难以达到相知相容,双方都会觉得很别扭,无法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专业化管理似乎有几分抽象和随机,远不像约束教师行为的详细明确的纲目条文那样具体和固定,更多地倾向于把握教师队伍的脉搏跳动,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熟悉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状况,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管理者必须能准确感知每一位教师的业务需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千方百计给教师们创造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如:举办业务比赛,向外推荐能人,派人外出学习,指导同行交流。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管理的目标,就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多给他们以专业的引领,如:指路子,进行听课指导;献方子,推出优质案例;换脑子,探讨教育艺术;压担子,确定科研课题。要通过深入人心的梳理和引领,把教师队伍带入到蓬勃向上的优美环境之中,引导教师实现专业的飞速成长,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个体都充满自信,都满怀激情。

教师是耕耘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智慧,让大地更丰实,让树木更挺拔,让花朵更娇艳。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必须在躬耕之中,研究更好的方法,探索更好的想法,实践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做得游刃有余。通过自我摸索和实践,可以达到目标,但专业的引领同样弥足珍贵,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学校领导必须首先做一个教育专家,才能够站在更高处,做教师前进的灯塔和路标,教师心无旁骛地把研究教学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了,整个团队就可以在“不管”中实现管理的目标。

“三化同步”唱响未来 篇6

“三化同步”, 就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决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的;是“十二五”“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决策, 彰显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在这个节点上, 中央提出“三化同步”, 说明当前“三化”需要同步, “三化同步”的条件已经具备。2011年, “十二五”信心满怀地开局了, 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已经明确, 新的起点, 新的希望, 新的挑战, 我们到了唱响未来实现梦想的关键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最初几年, 农业一度提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40%。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 新中国从“一穷二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三农”事业在提供了巨额积累的同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04年开始, 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 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对农民和农业的补贴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不断扩大, 农业税、牧业税等一系列税负被取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 反哺“三农”的力度持续加大, 形成了强农惠农的基本政策框架, 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实现“三化同步”的条件成熟。

“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普遍准则, 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符合国情。加快建立健全保障“三化同步”的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持久动力。

“三化同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实现了“七连快”, 但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虽然农业产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但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不仅丝毫未减, 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13亿人口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 中国的粮仓不能建在别人的土地上, 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 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 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差距。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诸多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民都有成熟的合作组织, 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程度一般都在90%以上, 而我们只有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 产业化的各链条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 需要在“三化同步”中得到解决。

“三化同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20年, 我国将有3亿多人从农村进入城镇, 即便如此, 仍然有四五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外出务工农民中愿意回到农村的越来越少, 乡村就业人员中完全务农的越来越少, 务农劳动力中种粮的越来越少, 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忙季节性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开始显现。外出农村劳动力相对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竞争力较强, 离开农村, 导致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 必须推进与工业化程度相适应的城镇化, 在积极稳妥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到城镇落户的同时, 逐步建立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节点。当前,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 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资金供给充裕, 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推进“三化同步”需要全社会充分认识“三农”的作用和地位,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加快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推动人才流、资金流等各种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配置;要采取综合措施,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统筹城乡资源, 综合解决农民工融入城镇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城镇化的本质是让更多农民真正变为市民;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是让农民在乡村也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过上同样文明幸福的生活;让有意愿留城生活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更好地留下来, 并获得应有的权益;同时在广大农村通过制度创新, 促进尽快形成能够分享到社会平均利润的专业农民队伍。

关注“三化”突破计算教学 篇7

一、经历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模型

(一 )生活问题→数 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题教学我们不能单单就是教计算,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让学生从具体、半具体,抽象、半抽象之间进行认识和感悟, 从实物和算式之间进行过渡. 如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我是这样导入 :将例题、试一试都融合在“三名同学去文具店买文具” 的情境中 , 让学生观察例题图 ,抽象出数学信息,并根据关联的条件自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选取“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两个问题来列算式, 从而引出小数加法“4.75 + 3.4”和小数减法“4.75 - 3.4”两个算式. 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不枯燥了.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二 )旧 知→新 知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从量上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内容上看,各个年级的计算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是一个系统性知识, 而不是单独存在的. 所以我认为在计算教学时要从学生自身出发,重视知识间的迁移,在迁移中实现纵向数学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迁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知经验到新知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 如“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探讨“4.75 + 3.4 =”和“4.75 - 3.4 = ”时,复习时安排“475 + 34=”和“475 - 34 = ”的复习题(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学生思考后就会把所学过的旧知迁移到本节课的新问题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就解决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问题.

我们从生活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迁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知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形成操作化程序,确立教学方法

计算题教学往往会出现重算法、轻算理的误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认为注重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是很重要的. 而强化计算操作化程序的训练, 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语言水平. 我总结了计算题五步教学法, 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这种程序化的操作,让学生形成解题方法,让学习方法系统化,更能突出用数学语言说算理的过程.

三、关注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所谓的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在一个班级中, 就会出现不同的算法. 这就叫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教材首先出现的是“9加6”. 学生一的算法是: 从6里拿出1放进9里边凑成10,10 + 5得15; 学生二的 算法是 : 以9为基数加 上6, 即9,10,11,12,13,14,15,一共是15; 学生三的算法是 : 从9里拿出4到6里边凑成10,10+5得15. 接下来用了近5分钟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因为教材里边有介绍),可学生都没有回应. 等到学生做练习时,又硬性规定必须用“凑十法”. 理由是数数的方法教材上出现了,而“凑十法”计算起来最简便.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但并不是让每一名学生一定掌握书中介绍的多种方法.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课堂上学生说不出数数的方法,是非常正常的.

我以为,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 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 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 ”等 ,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 ,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三化”提升电价管理水平 篇8

所谓“三化”电价管理模式, 主要是实行以下“三化”。

一是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制度、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机制, 推动市县一体化管理, 使电价管理职责明确、界面清晰、制度严明、机制健全, 公司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协调利用, 有效提升了电价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是信息化管理。充分应用营销SG 186系统、管控平台及SAP系统, 整合数据资源信息, 对上网侧、销售侧电价的执行实时监控;强化在线处理, 对电价执行差错率、月结完成及时率、集成凭证比率、账表一致性等系统指标进行研判评价, 提高了管控集成数据源的准确性。同时, 该公司以自主研发的《预算指标管控系统》为辅助, 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电价考核指标的影响分析, 强化了电价管控力度, 保证了电价对指标的有效支撑。

作文教学需要“三化” 篇9

一、作文文学化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学习活动,文学是一种创作,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本质是一致的,从现实来看,作文文学化是一种潜规则。先看高考作文,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他文学成分的多少。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优美、质朴、情感的丰富、单纯,形象的生动,情节的曲折,成为获得作文高分的决定因素。这无疑附和了文学的要求。大家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丧事作文”,为了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许多考生都编造了亲人去世的故事,结果成了各种媒体的笑料。但是,在课改后的今天,当我们为散发浓厚文学气息的满分作文拍案叫绝时,我们不难看到作文文学化的魅力。再看看学生发表的优秀习作,没有一篇不朝着文学化方向努力。更进一步说明现实需要学生的作文文学化。

二 、 人性化

习作是反映人的世界观 ,人的情感活动,因此习作是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个性多样,水平参差不齐 ,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因此 ,作文教学更注重人性化。另外,学生由于年龄局限,接触的事物多是日常小事平凡人物。零距离的接触,便于观察体味,情感和方法不断相互作用,产生了理性和 感性的思维火花,在写作的过程中精神和情感又不断受到感染。人性化的习作即关注人的生活环境,内容丰富多彩,是小学生写作的广阔天地 。人性化写作更加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抒发情感。让学生的写作欲望更强烈。

三、 实用化

习作的真正魅力还在与应用。受生活需要的影响,贺年卡、书信的内容是高年级学生最精心的创作,也是最精彩的习作,在课堂习作中是难于见到的。另外,受现代化媒体世界的影响,学生对网络语言、时尚语言很感兴趣,用网络交流也是一种习作。不少名师的广告语习作设计是习作应用化的另一种体现。这些都是现实生活活用的事例。适用是习作的另一个老师。教师要巧用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半虚拟的生活世界,增加习作在交流中的作用,扩大实用性的内涵,体现更多的习作兴趣。比如人与动物的对话,为物推荐,自荐:跨越时空,和另一世界的亲人、与未来世界的亲人对话。这样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用化的习作更有前景。

总之,在作文教学时,只要切实做好“三化“,作文将不再是

煤炭企业“三化”管理探讨 篇10

2000年以来, 永煤公司面对已是全省工业企业第二亏损大户的严峻形势,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搞好“三化”管理、实现扭亏增盈上。到2003年, 在“跳出永煤看永煤、跳出河南看永煤、跳出煤炭看永煤”思想的主导下, 永煤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资本运营, 公司迅速做大做强, 公司已成为河南煤炭行业利润第一企业。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 “三化”管理奠定的扎实管理基础功不可没。现结合永煤公司“三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对煤炭企业实施“三化”管理进行探索。

1 “三化”管理内涵

“三化”管理既强调企业组织、物资、设备、定额等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又强调将市场化作为企业计划、控制、激励、约束的手段, 涉及企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薪酬分配等方方面面, 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征, 是企业开展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制度建设、强化管理的基本方略, 已经受到理论界、政府及各类企业的广泛关注, 并在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 其基本内涵如下。

(1) 煤炭企业规范化管理。

该项内容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 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 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 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 使企业管理实现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表单化, 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 以期达到管理工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 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达到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目的。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运营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组织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管理控制的规范化管理。

(2) 煤炭企业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指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 这种规则被大家所公认且带有契约性, 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换言之, 就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其实质在于以科学制定的制度规范作为企业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 企业的决策过程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 员工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 便于员工迅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及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使企业运行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

(3) 煤炭企业市场化管理。

该项管理就是在企业内部按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模拟市场, 把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在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形成一种市场契约关系, 使企业管理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 转而成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一种新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这既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创新, 也是企业建立利益机制、竞争机制,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然选择[1]。

2 煤炭企业实施“三化”管理的目的

目前, 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等问题, “三化”管理力图通过目标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以绩效考核为结果, 以奖惩兑现来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

(1) 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职位管理, 使企业理顺组织结构, 重新设计管理体制。明确各科室职能, 清晰岗位职责, 使责权相互匹配, 形成最佳的业务组合和协作模式, 解决组织僵化、机构臃肿、多头领导、越级指挥、职能缺乏、职责不清、责权不等、权限过于集中或分散、分工不合理、员工士气低落等一系列问题, 使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

(2) 通过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使企业拥有一套法人治理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明确行为规范和协调关系, 解决人治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缺乏协调、相互推诿等方面的问题, 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 按企业经营价值链, 设计市场化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设计员工绩效考核、市场化薪酬分配等组合构成的员工利益机制, 对员工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具有激励和稳定作用, 不断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解决目标不明确、目标不落实、考核靠感觉、奖惩靠感情、责权利不对等、员工抱怨多等问题, 使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和员工需求的双重需要, 实现企业、员工、股东、社会“四赢”, 形成煤炭企业稳健有效的核心发展能力。

3 煤炭企业实施“三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管理是现代煤炭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控制经营指标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证。

(1) 通过规范化管理, 使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2) 通过制度化管理, 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以符合企业根本利益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准绳, 以“规矩”成“方圆”, 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通过市场化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企业成本, 避免浪费和无效率;通过信息反馈, 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控制, 集中解决, 对症下药, 利于目标达成。

实行“三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效率, 培养契约意识、标准意识、市场意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深化企业改革, 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2]。“三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 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是煤炭企业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重要转折。因此, 对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建立煤炭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煤炭企业实施“三化”管理思路及办法

4.1 实施思路

按照“三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找出生产要素的科学搭配规律,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和体制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建立企业管理流程、岗位工作流程、生产作业流程体系;建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岗位入职要求、职责权限、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以岗位为主体的绩效评价、薪酬分配体系以及物资设备、单项工程规范化管理体系。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市场化的方式加以量化, 通过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 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及贯穿于各子系统的人力资源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进行有效整合, 来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定增长的目标。

4.2 实施办法

(1) 按照组织机构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进行企业定岗、定员、定流程、定职责、定标准、定考核指标、定薪酬, 建立一个科学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

(2) 结合信息化建设, 进行物资设备、单项工程、计量、采掘工作面等的规范化管理, 实现煤炭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3) 按照制度化管理的要求, 对企业原有制度进行梳理、分析、调整、修订, 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

(4) 按市场化要求, 建立完善定额价格、内部结算、科区班组市场化、调控仲裁等内部市场化体系[3]。

(5) 将“三化”管理体系与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信息化体系等进行有效集成, 建立煤炭企业以网络为基础、以流程为驱动的全方位价值管理体系。

5 结语

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控制经营指标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证。规范化管理强调企业运营流程、组织机构和管理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而市场化管理则是在企业内部按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结算、考核、分配体系。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市场化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化是保证规范化和制度化得以落实的运营机制, 三者相辅相成, 促进了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管理是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效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方法。规范化强调企业运营流程、组织机构和管理控制的规范管理, 制度化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运作的管理方式, 市场化是在企业内部按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结算、考核、分配运作机制, 三者相辅相成, 保证了企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三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松涛, 蒋卫东.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

[2]陈青锋.加强“三化”管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J].煤炭经济研究, 2007 (1) :79-80.

上一篇:城市文化软实力下一篇:四安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