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亟待升级

2024-05-25

邮件系统亟待升级(共5篇)

邮件系统亟待升级 篇1

婴童连锁店与KA卖场的二分天下已被新兴电商渠道破局,现在又有新政背景下横空出世的OTC渠道强势加入,再添“狼群”。

市场格局突变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婴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0亿元,且近几年将保持15%左右的行业增长,到2015年更将跃升至2万亿元规模。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将于2028年迎来第五轮“婴儿潮”,婴童行业无疑将迎来快速扩张的黄金二十年。

诱人的市场蛋糕,成长的朝阳行业,既引发传统零售与电商新锐的分庭抗礼,更导致国家政策扶植的零售药店大举涌入,而作为渠道领头羊的婴童连锁店,在中国市场的发育还未成熟,就遭遇房租成本上涨与互联网分流的双重压力,可谓“内忧外患”。

本来,随着消费群体对门店专业化服务及一站式购物的认同,婴童连锁店在近几年高歌猛进,大型婴童门店逐渐成为主流,门店服务范围基本涵盖衣食住行用育乐七个方面,以专业贴心的一条龙服务吸引顾客。

这也符合“品类杀手”业态(婴童、家电、化妆品连锁都属于这一业态)必将能强势分割综超业态市场份额的一般零售规律。比如,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婴童店渠道就占据了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50%的销售份额。

但是,纵观当下的婴童市场,婴童连锁店与KA卖场的二分天下已被新兴电商渠道破局,现在又有新政背景下横空出世的OTC渠道强势加人,再添“狼群”,令婴童连锁面临来自其他三个渠道的竞争夹击。

首先是传统KA卖场及大超市。因规模大,品类全,这类渠道具有吸引大量客流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部分大型商超已针对婴童市场这一细分领域做出战略调整,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其超市内专门设立宝宝中心,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的消费观念,极大地释放了电商渠道蕴含的巨大潜力。虽然网络的局限也带给电商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缺乏体验式服务,这种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消费者对网络选择的信心,但方便快捷的访问方式,随心所欲的选择途径,以及令人心动的价格优惠,足以让消费者跃跃欲试。

最后,OTC渠道是本轮乳业新政孕育出的市场狼群。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药店在市场点、面覆盖、会员交易(医保)、进销存管理及可追溯体系等方面可谓大占先机。这一新兴强势渠道正在积极备战介入。

婴童连锁亟待转型升级

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行为、交易模式乃至管理盈利模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如何将连锁品牌化的扩张战略与线上线下传播销售联动,通过会员服务体验和大店模式,以专业化的管理,结合上下游资本品牌、经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战略,将成为婴童连锁店的考虑重点。

作为奶粉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婴童渠道近年来几乎能与传统超市平分秋色。如何发扬既有优势,利用新政带来的发展契机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婴童连锁的当务之急。

要做到成功转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新政要求,联合乳制品厂商,共同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推行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进销存,实现全程可追溯。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信誉严重受挫,外国品牌异军突起,迅速抢占市场,同时掀起了一股海外贴牌生产的热潮。

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共有127家生产企业,约8800个品牌,纷繁杂乱,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监管难度极大。自2013年2月起,国家开始颁布一系列针对婴幼儿奶粉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相关部委以这套整顿“组合拳”直击目前婴幼儿乳粉行业三大乱象,即生产经营质量乱象,进口乳品品牌乱象,以及销售渠道乱象,这势必带来婴幼儿乳品行业的大洗牌、大淘汰,引发市场竞争新格局。

比如,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国家新一轮乳品企业生产许可达标审查和海外输华产品企业注册认证将在今年5月30日前完成。像澳优乳业这样的企业,就率先通过审查,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新版《生产许可证》和海外输华产品企业注册认证的婴幼儿乳品生产企业之一。而那些到期无法通过审查和认证的企业和品牌,将连同其渠道和终端商,或面临灭顶之灾。

这预示着国家开始逐步转变监管思路,提高准入门槛,“汰弱留强”。这场雷霆新政将让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焕然一新,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渠道及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婴童连锁店只有与经历过监管风暴考验的强势品牌更紧密地联手,才能外避政策风险,内抗同业冲击。

二、优化创新现有业务模型,建立不同的销售结构(即以盈利产品为主的销售结构,或以吸引客流产品为主的销售结构),并整合上游资源,与上游厂家深度合作,确定核心厂家的长期战略联盟合作,促进转型。

高附加值、高敏感度、高购买力,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基本属性,我们要优化现有模式,从过度追求毛利率,转型为综合考虑门店的安全性、人流量、毛利率和成长性需求。

三、在婴幼儿奶粉市场,通常情况是吃的不买,买的不吃。面对三年的轮回周期,婴童店应坚持“品牌”“质量”和“推荐”六字真言,围绕新客开发和续吃巩固,调整费用投入方式和力度,设计分配费用率,增加主推积极性费用投入,提高购物的便利和体验营销,通过会员客户的忠诚消费来扩大市场。

四、在转型的同时,依托上游资源进行婴童渠道管理升级。

很多婴童店都碰到过这样的难题:单店盈利不错,但连锁开店几家后,盈利锐减;或者本省本市开店盈利良好,跨省跨区域连锁店则亏损。要解决这一难题,着手渠道管理升级势在必行。

事实上,近年来会员动销模式正成为行业新宠,厂商和婴童渠道双方都有资源整合的强烈欲望,往往一拍即合。

针对渠道管理升级,笔者建议如下:

1.利用信息化系统,升级业务模式,形成一整套特有的、与商超、电商、OTC渠道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以及一套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财务盈利模型。

2.升级消费者管理环节。如联合厂家提供家庭医生尊享服务,利用厂家CDM和CRM系统,对会员一对一精准化跟踪服务,提高会员忠诚度,提升竞争能力。

3.升级团队薪酬及考核方式,量化考核目标,适度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婴童店可持续盈利能力。

丰台商业 亟待调整与升级 篇2

汽车类商品一枝独秀贡献零售额近六成

在汽车类商品旺销的拉动作用下,2009年丰台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但受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量下降的影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有所放缓且波动较大。

消费品零售额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09年,丰台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5.0亿元,占北京市全市零售额的12%,对全市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2.6%。从全市18区县来看,丰台区零售额总量低于朝阳区和海淀区,并且与两区差距较大,比朝阳区低843.3亿元,仅为朝阳区的43%;比海淀区低391.4亿元,约为海淀区的62%。2009年丰台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7%,比全市平均增速15.7%高1个百分点,较2008年31.2%的增速减少了14.5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逐步下降。2009年,丰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全年呈现“高开低走”态势。1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速为33.7%,2月份累计增速上升到39.8%的新高,此后逐月回落,最终下降到12月份的16.7%,与年初相比降低了17个百分点。

月零售额同比增速起伏较大。除2月份春节因素影响,2009年各月零售额均超过50亿元,12月份为最高,达到57.6亿元,全年月均零售额为52.9亿元,相比2008年的45.3亿元,月均增加7.6亿元。消费总量不断增大,但同比增速起伏较大,由2月份的最高值39.8%到10月份的最低值6.1%,落差达33.7个百分点。

政策推动作用下汽车类商品增势强劲。汽车类商品销售是丰台区零售额的“支柱”,2009年,丰台区汽车类商品实现的零售额达到364.6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区消费品零售额的57.4%,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个百分点。

从2008年、2009年单月销售汽车情况对比来看,2009年2月份以后,各月零售额均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9月份突破了在2008年12月创下的单月零售额最高水平19.8億元的纪录,此后11月和12月两次刷新纪录,12月创下当年单月零售额最高水平,比2008年最高时还高8.5亿元。汽车类商品销售的异常活跃得益于国家汽车政策的密集出台,在政策的促进作用下,丰台车市在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际,逆势上涨,全年销售新车15.3万辆,增长44.5%,从9月起,新车销售累计增幅均保持在40%以上。

商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观察2009年丰台区消费品市场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其增速有较大幅度的减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的特点所决定的。

商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规模大、质量优的限额以上企业少。2009年,丰台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共798个,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有561个,零售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只有14个,年零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3个;住宿和餐饮业有237个,餐饮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只有13个,年营业额超5000~元的只有6个;高档住宿接待能力较弱,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多达67个,占据四分之三,五星级酒店仅有1个,四星级酒店有6个,三星级酒店有21个。与零售额总量排在丰台区之前的朝阳区和海淀区相比,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接待能力,都相去甚远。

商品以中低端生活必需品为主,消费层次较低。丰台区的消费品主要集中于农产品、服装、家居建材、汽车零配件等,服务对象大都是中低消费层次的居民和企业,缺乏高层次消费。从561个批发和零售企业来看,丰台区以批发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和日用品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有74个,以零售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有35个,综合性的超市,商场等企业有19个,共占批发和零售企业总数的23%,比重较大。从商品交易市场来看,丰台区交易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有5个,其中4个均为经营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购买频率高、数量大,但由于商品本身的附加值较低,在市场中实现的销售额和利润也少。

缺乏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商圈)。提到商业街区,人们首先会想到东城区的王府井一条街、西城区的西单商业街、崇文区的百荣市场、宣武区的“菜百”、朝阳区的CBD,石景山区的CRD、海淀区的中关村等地方,其商品经营的附加值较高。而说到丰台的特色,除了新发地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大红门服装市场外,很难找到其它有特色的较高层次的商业街区。大红门服装市场建成时间长,配套服务设施及仓储物流设施匮乏,难以与邻近的百荣市场相抗衡;市场中均以中,低端服装批发为主,业态较为单一,其商品的附加值价值也较低;经营定位趋于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存在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的现象。

消费环境不够良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居民消费环境升级的要求。建国以来,北京的城市发展重心一直偏向北部,丰台区的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连接丰台河东河西地区仅有一条京石高速公路。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然而当居民转向私车交通时又面临停车设施不足、大面积拥堵、频繁修补改建、交通管理混乱等问题。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丰台区商品流通、阻碍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业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人们“一站式”多元化的需求。丰台区现有商业模式仍是以传统市场为主的纯商业,服务功能差,缺少大型综合性商场。近年来,丰台区住宅供应放量,许多楼盘陆续落成,常住人口迅速增加,但这些地区商业配套设施并没有顺势而出,还是处于长期缺乏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培育发展业态丰富、高端趋势明显的现代商圈,能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在提供高品质商品、舒适购物环境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内涵及时尚潮流的需求。

消费增长点不够多元化,有待于进一步培育。2009年,丰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7%的增幅中,汽车类商品拉动了11.7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31.2%的增幅中拉动了19.4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近几年一直是拉动丰台区消费的重要主体。随着汽车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品市场可能会出现增长乏力,因此有,必要考虑培育新的、有成长后劲的消费增长点。

仓储信息化亟待升级 篇3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市场运作, 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特别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和推广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 2008年, 中国有39%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各种物流软件, 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 其中包括仓储、运输、报关、货运代理、集装箱堆场等多种物流服务。显然物流信息化的普及率并不高, 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物流业的门槛较低, 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高低、物流设施差异很大, 特别是运输企业小而杂的多, 而现代仓储企业是重资产运作的, 对货主来说往往是其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重要的物资集、散节点, 货主对其物资的储存、保管、包装、加工、配送、运输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有规模的现代仓储企业基本都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高。

在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后, 中国从2007年开始引进外资的制造企业、分销商不断改进和优化其物流供应链内的运作体系和机制, 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整合或重组内部物流供应链体系, 对物流服务商, 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和其信息化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结如下:有规划和优化物流业务的能力;有良好的物流设施和专业的物流服务人员;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满足货主物流管理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货主及其客户能随时跟踪其订单执行情况;货主随时掌控库存、货物动态流量和流向;供应链内物流信息数据共享 (权限范围内) ;能提供更大区域范围内一体化的仓储业务和综合服务能力。

为了满足货主对物流供应链的要求, 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对自身的设施、管理能力和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改革和提升, 以满足货主对现代仓储物流的要求, 总结如下:能为货主提供物流规划、物流运作体系的改进和优化;能对不同行业提供物流服务 (多货主) ;具有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 (仓储、运输等) ;能为大客户提供多区域范围的物流服务;能提供现代化设施的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系统由孤岛型向一体化多功能集约管理转型;有良好的对外数据接口 (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接口) ;为货主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 同时降低物流成本;选择高质量的货主和高附加值的服务。

邮件系统亟待升级 篇4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连续七八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或将开始出现转折。要彻底改变行业发展模式,顺应转折并保持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快转型,需着力推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建立起支撑转型升级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切中肯綮地指明了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实现产业形态转变

本刊记者:入世十年,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这同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但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装备制造业昔日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您认为,实现转型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朱森第: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尽管难,但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实现,否则难以为继。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有效途径。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要转型,首先要实现产业形态的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业态可以说是生产型制造。即以产品的加工、生产、装配、组装为主体的制造。这种形态的产业,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大、效率效益低。

从制造业当前所面临的环境看,不仅受到资源、能源的制约,还在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上,用户要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的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于是,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即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产业形态是产品+服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者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类服务。也就是说,不仅包括原有制造业固有的加工、制造、装配等环节,还包括制造过程中前端的产品策划、设计、创意、咨询等环节,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类服务,也包括产品到用户手中后的各类增值服务,并且这些服务逐渐走向专业化、社会化。

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其“再工业化”不是简单地回到生产型制造的业态,而是集先进技术、设计、服务等为一体的制造业,可以理解为我们提出的“高端制造”。

原有的生产型制造,资源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比较低、劳动环境比较差。我们要转变现有的局面,就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即向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环节延伸。这并不意味着要大幅削减就业岗位,而是转移一部分劳动力到现代制造服务业中。让现代制造业的各种服务活动变成专业的、社会化的服务,反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些,过去是我们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转型升级后,我们的制造业实现了精益生产,而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物流业,则实现了精益物流,又大大降低了制造业的物流费用,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本刊记者:您提到了精益生产。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中,精益生产是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朱森第:精益生产或者说精益管理,就是把企业视作一个系统,寻求系统中各个环节、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通畅、精化,以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系统高效运转。

目前,不少制造企业依然是粗放式管理,外延式增长,有些甚至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未来制造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按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将企业内部物流与企业上下游及社会物流无缝连接起来,实现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企业和整个产业的效益。我国制造业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益管理,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任务十分艰巨,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实践证明,精益生产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有效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降低库存,节省大量资金、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例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精益管理后,产品入库合格率由50%提升到96%,生产效率提高了25%,总装制造周期由41天缩短到38天。

再如,重庆青山工业集团实施精益生产后,企业存货周转次数超过23次,制造周期缩短70%,产品首次通过率提高了20%,生产计划完成率达到了100%。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本刊记者:“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已被列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智能装备是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那么,信息化建设将在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朱森第:我认为,当今企业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是生产能力,简称产能,即源源不断生产出产品的能力;二是技术能力,即不断研发出产品的能力,其载体是技术团队;三是信息化能力,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各项业务深度融合的能力。对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打造这样三种能力。

我国现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任务没完成,但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老路。一方面我国进一步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诸多制约,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促进和改变了工业化的进程和方式,因此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这两个过程融合、交汇,合为一体,形成两化深度融合。

装备制造业是向各行各业提供装备的,所提供的产品和装备是各行各业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我们在产品和装备中融入了信息技术以后,使得我们的产品或者装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数控化,提升了产品和装备的附加值、功能和可靠性。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我认为,首先要发展智能生产工具,使产品和装备成为用户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为用户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手段。

装备制造企业要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企业。生产方式要从过去的经济规模生产转为大规模定制的生产,以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研发设计、生产过程、采购营销、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等环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按照精益的理念和思想构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把装备制造企业打造成信息化企业、数字化企业、精益化企业。

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强我国信息产业。两化融合向深度、广度推进,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产品和装备势必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滞后,那我们的两化融合,其结果是带动了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两化融合既要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其实,信息产业的相当部分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同样也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和要求。

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必然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各个业务领域的融合,将产生一批新的产业,同时又拉动一批新的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要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尽快使智能制造装备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这方面的关键是要加快发展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检测系统、物流设备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媲美的产业。要避免出现国内自动化、智能化带动国外智能装备发展的局面。

推进“一所两制”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本刊记者: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问题一直是制约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虽然国家通过建立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但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缺失仍是行业发展的一块短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森第: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自主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难点在于环境不好,动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完整。

在创新的投入方面,国家和各地虽然也给了很多政策,包括150%的抵扣税政策,即企业如研发投入100万元,可以按照150万元抵扣所得税。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仍不足、仍不够紧迫。这就需要改善创新的环境。

就创新环境而言,如何让创新者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尊崇,并使创新者得到效益,这才是关键所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必然使创新者积极性受挫。

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院所开始企业化改制,这一改革在当时有其各种合理的理由,但也造成了日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在体制上的缺位。

在国家的技术创新链条中,有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就是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就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如果没有技术来源,产品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也就不可能有集成创新。国内技术来源不足,只得引进技术。但一味地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即形成完善的、通畅的技术创新链。产业转型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这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共性技术来源。

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撑,即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术,如,最基础的是铸、锻、焊、热,强度、震动、摩擦磨损、自动化等。产品开发,离不开这些技术。这些共性技术现在从体系上讲是缺位的。

要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有相对固定的队伍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坚持不懈地积累。韩国、日本、德国等都有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机构。然而,在我国,成立中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议提出多年,终未得到响应和落实,如今成立国家工研院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可喜的是,一些省市比较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始成立省的工研院,如广东省已成立了。现在,对国家而言,比较现实的是,在原有各部所属的研究院中,选择一部分基础较好、力量较强的院所,采取“一所两制”的模式,逐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队伍和机构。

目前,我国各部所属的200多个研究单位已转成了科技型企业。这些院所转制为企业后,再让他们从事共性技术和竞争前的技术研究已经不现实了,政府必须要拿出资金来保证这一块,以此专门稳定一批队伍。

第三方支付遭重罚监管亟待升级 篇5

未落实实名认证

7月10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王豫甲向央行实名举报微信支付,指出后者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后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事项。

王豫甲告诉《经济》记者,他认为微信支付功能存在六大问题:未依法安排客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未依法对支付账户进行实名制管理,未按监管规定区分支付账户类型和限额,可能在不具备豁免条件下为不同客户的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安全验证有效要素不足却超额允许交易金额,现行模式可能涉嫌财付通变相出租支付牌照给腾讯运营。

2015年12月,央行发布《办法》,优化了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个人账户分类方式,依照不同验证方式将支付账户分为I、II、III3类。其中,只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支付额度1000元;通过3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I类账户可用于消费、转账,支付额度10万元;通过5个外部渠道开设的III类账户可用于消费、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支付额度20万元。

“从《办法》内容看,国家对网络支付是鼓励态度,分级管理不仅让网络支付更加有序,还能让客户、网络支付提供商根据各自业务对支付需求进行选择”,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股权合伙人叶庚清律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在他看来,一律按照第三类账户实施监管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阻碍网络支付发展,可只按第一类进行,安全系数又太低。不过,他同时指出,无论何种账户类型,实名认证是底线。

然而,《经济》记者随机走访发现,大多数人使用微信支付无非是个人小额消费、收发红包或者低额转账,实名认证真的有必要吗?

尽管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虽多数为个人客户、小额支付,其背后的客户群体却很庞大。“群体数量的庞大会催生监管困难,如果每一笔都需要多方核实才能完成,就丧失了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实名认证的意义就在于留下可追查线索,避免在发生账户安全问题时,受害人损失无从查寻,同时也能够为司法机关调查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线索”,叶庚清分析说。

他向记者强调,银行业在国内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尚不能百分百地保证安全,更何况没多少底子的网络支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最弱环节也在互联网,一旦网络环节出现问题,支付安全必然难以保障。此外,网络支付的便捷性是中性的,既能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便利,也能为不法分子“做贡献”,“比如洗钱,手指一点就能实现钱款转移”。

这样一来,实名认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王豫甲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微信上的未实名账号既可以转账也可以发红包,还可以进行单日3000元内的收款。此后,有媒体亲测指出,微信未实名账户的确可以完成转账、收账、发红包。不过,《经济》记者7月30日测试发现,未经过实名认证的微信账户可以收发红包,但已不能转账或收账。

《办法》需升级

2015年5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国内网络支付账户实名认证完成率不足44%,占比较低,而此前尚不足20%。今年,《办法》实施刚满月,算上微信,被举报到央行的已累计为3家,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国内网络支付的大繁荣却震人心魄。上述协会在6月17日指出,国内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高达294.07亿笔,金额18.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89%和104.03%。

如此落差怎么形成?“账户实名制的实施,对较小的网络支付机构来说比较容易,但对于像微信这样拥有几亿客户群体的平台而言,的确需要下大力气才行”,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办法》从2015年年底颁布,2016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按说已经为诸多网络支付第三方提供了不短的过渡期,无奈它们仍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逆行”。对此,武长海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告诉《经济》记者,因为我国行政处罚法给予行政部门的处罚权限于警告和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单纯对不落实实名制的处罚,《办法》只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因此,上述处罚措施产生的震慑力非常有限,很多支付机构会铤而走险,把《办法》规定的实名制当作耳旁风。诚然,若调查中出现类似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的多重违法行为,则必定是另一番景象。

从经济角度看,落实实名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在利益和损失的博弈中,网络支付机构自然也难以做到主动。对于这一点,武长海对记者强调,《办法》将来或许会被升级为基本法律或者国务院层面的条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效力。“这只是时间问题。”

要说微信一案会在既有法律规范下得到解决,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对于王豫甲的举报,腾讯表示,微信支付会充分尊重并执行央行相关法规,积极配合监管推动实名认证。央行也已公开表示,欢迎社会对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机构进行监督。

支付牌照不得出租

2016年4月5日,央行发布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收到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将进行调查核实,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可惜,最先来到眼前的并不是奖励。王豫甲告诉《经济》记者,新浪微博以他发布的言论涉及虚假信息为由关停其微博账户,且在截稿前还没能找回。无奈之下,王豫甲不得不重新开户,其最新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账户上仅有今年7月12日以后的消息。

“我的所有观点都有相关证据、测试结果,而不确定的事项也说得很明确,”王豫甲确定地说。比如,对于支付牌照出租的问题,他特别用了“可能涉嫌”4个字。在他看来,这恰恰是需要相关机构进行调查的地方。

网络支付牌照的颁发属于行政许可行为,鉴于其涉及账户安全、犯罪行为防控等问题,牌照出租被现有法律所禁止。央行颁布、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第四十三条规定: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尽管微信和财付通都是腾讯旗下的平台,如果支付牌照仅针对其中一方发布,任何出租、出借给另一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涉嫌非法经营罪,不过先要央行等部门查实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上述行为才能有确切结论”,武长海这样说。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持有不同看法。他告诉《经济》记者,从2011年央行开始发放支付牌照以后,非银行机构支付产业短时间就取得了巨大进步,发展势头超出人们预期,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自身发展与监管端的落后也逐渐体现出来。

“有些机构一开始希望发展支付业务,千方百计拿到牌照,结果业务没跟上,牌照就闲置了,可另外一些没拿到牌照的机构,支付业务可能意外做得不错,所以这些机构才有租借牌照的诉求。如果出租、借用的行为可以得到规范和管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发展”,黄震这样分析。

上一篇:孕妇怎样补充营养下一篇:档案的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