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雏的关键技术(共4篇)
春季育雏的关键技术 篇1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和抗病力低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1 育雏的基本条件
健壮的鸡苗、合适的温湿度、新鲜的空气、适宜的密度、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严格的防疫卫生制度及安静的环境是养好雏鸡的基本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通风和卫生。雏鸡从出壳到脱温 (肉鸡0~4周龄, 蛋鸡0~6周龄) 是整个养鸡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必须根据其生活特点和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这样才能提高育雏率和促进生长发育, 达到最佳育雏效果。
2 进鸡前的准备
检查鸡舍是否漏雨、漏气, 有无缝隙, 门窗是否严密, 地面、墙角有无鼠洞等, 做到保温、干燥、卫生、亮度适中和通风良好。鸡舍应按照清扫、冲洗、消毒和熏蒸四步规程处理。清扫地面、墙壁、门窗和房顶, 冲洗设备设施不留死角, 待鸡舍干燥后墙壁四周及地面用广谱消毒药喷洒, 舍内及用具用福尔马林溶液28~42m L/m3或固体甲醛10g熏蒸, 进鸡前再将整个鸡舍喷洒消毒1次。进鸡前一天点燃火炉或开动其他取暖设备预热鸡舍, 使鸡舍温度达到30℃以上。备好饲料、药品、疫苗、垫料、燃料及记录表格等。
3 饲养密度
蛋鸡的饲养密度以25~30羽/m2为宜, 肉鸡以20~25羽/m2为宜。
4 饮水与开食
雏鸡初次饮水越早越好, 尤其是热天接雏或是经过长途运输更要及时饮水。饮水中加入开食盐和胺基维他连饮3~4天, 以减少脱水和应激反应。7日龄内最好饮用凉开水, 并保持饮水清洁。雏鸡饮水2~3小时后开食。蛋鸡0~2周龄饲喂肉鸡前期料, 3~6周龄饲喂蛋雏鸡料;肉鸡0~3周龄饲喂肉鸡前期料, 3周龄后饲喂肉鸡中期料和肉大鸡料, 并适当限饲, 以减少腹水综合症及腿部病症的发生。体重大小、均匀度、羽毛光滑与完好度是衡量雏鸡生长发育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前5周是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是相对增重最快的阶段, 如果此阶段雏鸡培育得不好, 将直接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蛋鸡5周龄末体重越高则开产越早, 产蛋高峰持续越久。因此, 蛋鸡的前5周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时期, 必须使雏鸡的生长系统充分发育起来, 即“五周定终身”。
5 合适的温湿度
育雏温度从最初的33~35℃开始, 每周降温2~3℃。根据鸡群和天气情况“看鸡施温”, 以鸡群感到舒适为最佳标准。如果鸡群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较多, 说明温度偏高;如果鸡群靠近热源, 拥挤在一起打堆, 唧唧声不断, 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鸡群分散均匀, 追逐嬉闹, 叫声欢快, 采食饮水正常, 则说明温度适当。
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达4小时以上, 可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育雏长期高温, 则饮水过频, 采食减少, 生长缓慢, 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温度长期偏低, 特别是头7周温度偏低, 则鸡群容易扎堆, 采食不充分, 大小参差不齐, 患白痢病、大肠肝菌病、喉炎和传支的几率增高, 死亡率增加。但在接种疫苗、断啄和患病时要适当提高室温, 以刺激鸡的食欲。
育雏的相对湿度为55%~65%。高湿影响雏鸡的生长, 特别是在潮湿地区和梅雨季节, 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滋生繁殖, 容易诱发霉菌病和寄生虫病。而湿度低于40%则空气过于干燥, 空气中尘埃增加, 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 应多向地面洒水或浇水增加湿度。
6 保持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是养好雏鸡的重要条件。足够的氧气能够使鸡只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保持健康。空气流通可排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水、灰尘 (病菌最好的载体) 、病原微生物及水蒸汽, 并能控制舍内湿度, 使垫料保持良好状态。室内空气是否新鲜, 以人进入鸡舍能否感觉到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流泪和闷气等感觉来判断。人感觉舒服就证明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对于2周龄后的雏鸡尤其应注意通风换气。
7 适时断喙
肉鸡一般在6日龄、蛋鸡一般在7日龄断喙。断喙前1天和断喙后2天在饮水或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广谱抗生素, 以减缓应激, 减少出血, 加速伤口愈合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断喙温度要适当, 断喙要求切去上喙1/2、下喙1/3, 形成上短下长, 断喙后喙距鼻孔2mm。
8 增加光照
育雏前期应用大灯泡强光照射, 以利于雏鸡尽早开食, 熟悉环境, 并延长采食时间, 促进生长发育。但是光照太强鸡容易患啄癖, 运动量增加而多耗费饲料;光照过弱则不利于雏鸡的采食和饮水, 并容易发生打堆。适宜的光照时间为l~3日龄24小时, 以后逐步减少, 每晚关灯半小时。光照强度应遵循由强而弱的原则, 1周龄以后的光照强度以鸡只便于采食为宜。
9 卫生及防疫
雏鸡的抗病力较差,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应精心饲养和管理。经常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水槽和料槽要定期洗刷消毒, 舍内粪便、污物及时清除, 每周带鸡消毒2~3次鸡舍。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注射和药物防疫, 1~4周龄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白痢病和支原体, 1~18日龄用牛至精油控制雏鸡肺炎和肠毒综合症的发生, 并认真搞好鸡场生物安全的各项措施。
东北寒区春季商品鹅育雏技术 篇2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的设备及用具
1.1.1 检修设备、备足用具
育雏前对育雏室、运动场、洗浴池等进行全面检查, 如发现门窗、墙壁、围栏等有破损, 要及时进行修补;室内要灭鼠, 并堵塞鼠洞;检修加温设备, 做好保温工作, 如封窗、门帘等。备足营养全面的雏鹅饲料和育雏用具如饮水器、料槽 (盘) 、塑料布等。
1.1.2 严格消毒
消毒分三步:一是清扫, 育雏室内外要彻底清扫。
二是消毒剂消毒, 墙壁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喷洒消毒, 地面用火碱水消毒。育雏用具可用消毒剂洗刷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是熏蒸消毒, 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 m L、高锰酸钾15 g进行熏蒸, 消毒时连同育雏用具一起进行。
育雏室出入处应设消毒池, 进入育雏室人员随时进行消毒, 严防带入病菌。
1.1.3 做好保温工作
准备好育雏用的保温设备, 如垫料 (稻草、锯木或刨花) 、保温伞、红外线灯泡、热风炉等。在育雏开始前1~2 d试温, 如用火炉作热源, 要生好火炉, 检查烟道有无堵塞, 防止空气污浊和煤气中毒, 将室温调到28~30℃。
1.2 雏鹅的选择
雏鹅的选择是保证育雏成功的第一步。种蛋来源清楚, 品种优良, 选择出壳时间正常、健壮的雏鹅, 选择宜在雏鹅出壳后12~24 h进行, 此时雏鹅绒毛已干燥, 能站立活动。
外观上, 健康正常的雏鹅体重适中, 大小符合品种要求, 蛋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 羽毛洁净有光泽, 鸣叫声有力, 活泼, 用手抓颈部上提时两脚能迅速收缩, 眼睛明亮有神。弱雏鹅脐部突出, 脐带有血痕, 腹部较大, 卵黄吸收不良, 绒毛蓬松无光泽, 两眼无神, 站立不稳, 挣扎无力, 难以饲养管理, 成活率也较低。
在购买鹅雏时, 必须询问清楚, 如果种蛋来自未经过小鹅瘟疫苗免疫过的母鹅群, 必须在雏鹅出壳后24 h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
1.3 雏鹅的运输
初生雏鹅应在孵出后24 h运到目的地, 最迟不得超过36 h。早春时节, 运输途中应注意保温, 勤检查雏鹅动态, 防止雏鹅受热、闷、挤、冻等;夏季运雏要防止日晒雨淋, 防雏鹅受热。运输途中不喂食, 如需长途运输, 应有专业技术人员押运, 以免引起雏鹅脱水, 影响成活。
2 育雏的方法
一般采用地面或网上饲养, 主要有以下几种育雏形式。
2.1 电热育雏
用育雏伞育雏, 伞边离地面约30 cm高, 每个保姆伞可饲养雏鹅100只左右。此法简便, 调温容易, 节省人力, 但耗电多、成本较高, 无电或供电不正常的地方不能使用。
2.2 火炕式育雏
我国北方农村一般利用火炕进行育雏。炕面与地面平行或稍高, 另设烧火间。由于雏鹅接触温暖的地面, 温度平稳, 室内无煤气, 炕面温度不同部分有差别, 雏鹅可根据其需要进行选择;用烧火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来控制炕面温度, 成本低、育雏效果较好。
2.3 网上育雏
规模化饲养普遍采用该方法。将雏鹅饲养在离地70~80 cm高的塑网架上, 由热风炉或火炉和烟道、暖气提供热源。采用此法育雏可节省大量垫料, 减少雏鹅与粪便接触的机会, 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成活率较高。
3 雏鹅的适宜条件及管理
雏鹅期间的管理, 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
3.1 育雏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刚出壳的雏鹅体温较低, 约为39.6℃, 直到10日龄时才逐渐接近成鹅体温 (41~42℃) 。雏鹅绒毛稀而短, 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抗寒能力较弱。因此应提供适宜的育雏温度。
育雏温度的控制, 除根据温度计外, 还可通过观察雏鹅的表现加以调节, 灵活掌握。不同品种、季节对育雏温度的要求不同, 鹅的育雏温湿度见表1。
3.2 育雏湿度
鹅舍内应保持干燥, 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如舍内湿度太大, 当温度低时, 鹅体热会大量散失而感到寒冷, 易引起感冒和下痢;当温度高时, 雏鹅向四周散开, 体热向外散发受到抑制, 雏鹅感到闷热, 影响体内物质代谢, 食欲下降, 抵抗力减弱, 易引起雏鹅发病。
3.3 雏鹅密度
雏鹅生长速度快, 随着日龄的增长, 鹅体的长大, 每只雏鹅的占用面积也相应扩大, 单位面积饲养的雏鹅数量要减少。不同品种、不同育雏方式, 单位面积饲养的数量不同。网上育雏不同周龄的饲养密度见表2。
3.4 适时分群饲养
从育雏开始就按强弱、大小分群, 对体小的弱雏进行特殊看护与治疗。弱雏可养在温度稍高的地方, 为了避免拥挤, 减少死亡, 可采用小群看护饲养法, 即随着日龄的增长每小群的只数逐渐增加。
只·m-2
3.5 适时游水
鹅是水禽, 雏鹅游水能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和适应性, 促进食欲。雏鹅游水时间要适时, 不能过早, 当雏鹅胸部羽毛出齐时才具有防水作用。约在3周龄以后, 软羽毛长齐大羽毛也长出, 才可以开始在水中生活。初次游水时, 应选择晴朗暖和的天气, 时间在13:00~16:00时, 下水10~15 min就赶出水面休息, 以后游水时间逐渐延长。游水时间长短要视天气情况和温度而定, 水温以25℃为适宜。
4 雏鹅的饲养技术
4.1 饮水
雏鹅刚出壳后, 消化道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 主要靠吸收蛋黄营养, 蛋黄吸收良好的雏鹅, 在出生后大约16~18 h张嘴伸颈, 表现有啄食垫草的现象时, 此时即可以给予饮水。用饮水器或小盆盛水, 逐只地将雏鹅嘴浸于水面, 使其饮水, 经几次调教便可自由饮水, 一经饮水就不能断水。先饮水能刺激食欲, 促使胎粪的排出。
4.2 开食
蛋鸡育雏关键因素及综合饲养技术 篇3
1蛋鸡育雏中的关键因素
1.1体重
体重直接影响到今后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实践证明, 5周龄体重和以后产蛋率、平均蛋重呈显著的正相关[1]。如果5周龄体重高, 整个鸡群的开产早、高峰期持久, 而且在整个产蛋期的存活率较高、死淘率较低。因此, 在雏鸡饲养中, 雏鸡平均体重应达到该品种指标要求, 6周龄体重应达到500 g。按标准体重进行饲喂控制, 同时进行系统测重与记录, 测量体重时取平均值。
1.2均匀度
均匀度是反映育雏情况的指标之一, 它是决定产蛋高峰期高低、长短的关键因素。育雏期均匀度越好, 越有利于鸡群今后的管理。因此, 应保证鸡群具有良好的体重均匀度, 如果体型过小, 鸡易出现难产、脱肛和啄癖等症状。
1.3骨骼发育
体重和生产性能取决于骨骼发育程度, 胫长的发育和骨骼的发育呈正相关。根据体型发育特点, 在饲养管理中应抓好雏鸡8周龄前的胫长发育, 使胫长发育达标或超标, 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上限。
2育雏综合饲养技术
2.1育雏前准备
2.1.1消毒。育雏前先将鸡舍、鸡笼及所有用具全部清洗干净, 墙壁、地面等用2%~3%火碱溶液喷洒后再用火焰消毒, 最后将育雏舍门窗密闭, 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熏蒸时舍内温度尽量达到27~30℃, 这样消毒效果更好。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7 d后可进雏鸡。
2.1.2预温。在进雏前1~2 d, 使育雏舍温度达到32~36℃, 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使雏鸡一开始就处于稳定、温暖的环境中[2]。
2.1.3饲料、药品的准备及育雏人员的培训。在进雏前应准备好育雏中所用的饲料、疫苗和常用药品等, 并培训好育雏人员, 以提高育雏率。
2.2雏鸡舍环境控制
2.2.1密度。雏鸡舍密度应根据日龄、饲养方式、通风条件等作相应调整, 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每只雏鸡都有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密度过大会使鸡群的均匀度差、达到高峰的时间缓慢及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 而且也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啄癖等[3]。一般雏鸡合理的密度为0~4周龄20~25只/m2, 5~7周龄10~20只/m2。
2.2.2温度。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活动及体内卵黄的吸收。由于雏鸡免疫力低、体温调节能力差, 对变化的环境温度适应性也较差, 所以入雏时舍内温度应达到35℃以上, 然后随日龄缓慢降低舍温。判断舍温不能只看温度计, 应从2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观察舍内温度计指示, 另一方面还要观察雏鸡的行为。如雏鸡喜欢靠近热源, 并挤在一起, 不停叫唤, 说明温度过低;如雏鸡远离热源, 翅膀张开, 喜饮水, 说明温度过高;若鸡只均匀分散, 活泼, 采食饮水正常, 说明温度适宜。
2.2.3湿度。育雏舍的湿度应保持在55%~65%。鸡舍内湿度过大, 鸡只不愿走动, 不愿饮水, 还容易发生球虫病、绦虫病等;湿度过小, 2周龄以内的雏鸡易出现生长缓慢、羽毛干焦, 易发生呼吸道病。
2.2.4通风。通过通风将污浊的空气排出去, 换入新鲜的空气, 同时也可调节舍内的空气流动, 减少污染。雏鸡新陈代谢旺盛, 呼出大量CO2, 且粪便中20%~25%不能分解的物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4]。如NH3、H2S等, 影响育雏舍内空气质量, 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如果鸡舍内NH3浓度过高, 会对雏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灼伤眼睛和脚垫;发病、体重减轻;生产性能下降[5]。因此, 在保温的基础上还应做到通风换气。育雏前期保温为主, 兼通风;育雏后期通风为主, 兼保温。
2.2.5光照。光照的目的是提高采食和加快鸡群性成熟, 不合理的光照会使鸡群的开产时间提前或推后。光照时间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防止性早熟过早, 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1~3日龄光照24 h, 第4天开始每天减少2 h, 直至自然光为止。
2.3雏鸡饲养
2.3.1饮水。雏鸡在出壳后24 h之内应及时饮水。由于雏鸡从温度较高的孵化器中出来, 机体消耗了大量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有利于雏鸡食欲和饲料消化吸收。饮水中可加入葡萄糖、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前7 d饮水温度应达到25~30℃, 以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
2.3.2开食和营养要求。饮水2 h后开食, 一般喂颗粒料, 每天5~6次。雏鸡的采食量虽小, 但对饲料的品质要求却很高, 雏鸡料要求适口性好, 容易消化, 营养全面。如育雏鸡饲料达不到营养标准, 会导致鸡群生长发育缓慢, 严禁用肉用雏鸡料饲喂蛋用雏鸡[6]。
2.4雏鸡管理
2.4.1断喙。雏鸡应适时断喙, 一般在7~10日龄进行, 最好使用专用断喙器。断喙时左手抓鸡, 将喙插入刀孔, 切去上喙1/2, 下喙1/3, 之后停留2~3 s利于止血。可在断喙前加喂VK预防出血。断喙之后及时观察鸡群, 发现出血者立即处理。
2.4.2称重。称重分群是调整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手段, 为了掌握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 从第4周开始, 对鸡群按1%抽样称重, 小的鸡群 (5 000只以下) 按5%抽样, 至少抽样50只。在5~6周龄时, 体重应达到标准体重上线。体重不达标的要单独放在一起, 加强管理, 使其生长发育加快, 提高鸡群均匀度。
摘要:蛋鸡育雏中的3个关键因素为体重、均匀度和骨骼发育, 它们直接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分析了蛋鸡育雏中的关键因素, 总结了育雏综合饲养技术, 只有采取综合饲养技术才能培育高质量的雏鸡, 才能为产蛋期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蛋鸡,育雏,关键因素,饲养技术
参考文献
[1]成立虎.如何使蛋鸡育雏体重达标[J].畜牧兽医杂志, 2011, 1 (30) :85-86.
[2]卜鸿静, 韵晓东, 关文超, 等.蛋鸡育雏期的饲养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 2015, 5 (10) :35-37.
[3]杨仙果, 冯艳.浅谈蛋鸡育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畜禽种业, 2013 (4) :142-143.
[4]杨红, 刘明华, 吕志成, 等.蛋鸡育雏的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 2011 (9) :134-135.
[5]王永旭.决定雏鸡的关键因素[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3) :108.
提高蛋鸡育雏成绩的关键措施 篇4
1死淘率高的主要原因
雏鸡死淘率高,关键是饲养管理存在疏漏。开始几周的死淘率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饲养管理的质量。前3天的死淘率与1日龄雏鸡的质量高度相关。3天以后的死淘率就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小鸡的泄殖腔周围羽毛肮脏,说明曾经遭受应激。这个问题在本饲养周期无法补救。对这批鸡,应尽量减少应激造成的损失,并争取在下一批鸡的饲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分析每日死淘率高,可提示以下管理不良因素:
1.1育雏设备简陋,温度掌握不好
“育雏如育婴”,保温是关键。鸡胚在孵化期间的环境温度高达38℃左右,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身体弱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如果环境温度骤然猛降,雏鸡就会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感冒、拉稀,甚至挤堆压死。
1.2饲料单一,营养不足
育雏时如果不使用全价饲料,营养不足,不能满足雏鸡生长发育需要,雏鸡生长缓慢,体质弱,易患营养缺乏症及白痢、气管炎、球虫等各种病而导致死淘率过高。
1.3不注重疾病防治
防疫不及时,漏免,防治工作做不好,容易造成雏鸡患病死亡。
1.41日龄雏鸡质量太差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可设立如下标准:
1.4.1体重
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检出后2~3小时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1.4.2 均匀度
均匀度85%以上即:随机抽取若干雏鸡(每批不少于100只),逐只称重,计算平均值,用体重在平均值±10%范围内的总只数,除以总抽样数,乘以100%,得到均匀度。
1.4.3感官
雏鸡羽毛颜色、体型符合本品种特征,绒毛清洁、干燥,精神活泼、反应灵敏,肢体、器官无缺陷,无大肚、黑脐、糊肛。叫声清脆,握雏鸡有较强的挣脱力。
1.4.4微生物检查
同一种鸡来源的雏鸡,每周各取10只健雏、10只弱雏和10只死胚,无菌采取卵黄,分别接种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在任意一个培养基中只要发现细菌,就说明这只鸡被感染。感染率标准为(感染只数/取样总只数):健雏0%,弱雏≤20%,死胚≤30%为合格。
1.4.5母源抗体
均匀并达到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每周对来源一个种鸡场的雏鸡检测一次。其母源抗体水平应达到要求。其中新城疫:8-10,H9:8-9、H5:7-8。
1.4.6鸡白痢
父母代种鸡场鸡白痢阳性率小于0.2%。
1.4.7死亡率
雏鸡到达养殖户,排除运输原因和饲养管理不当、中毒、突发疫病、饲料等因素,1周内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
2 提高育雏成绩的关键措施
2.1育雏成绩的判断标准
2.1.1育成率的高低是个重要指标
良好的鸡群应该有98%以上的育雏成活率,但它只表示了死淘率的高低,不能体现培育出的雏鸡质量如何。
2.1.2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能大致地反映鸡群的生长情况
良好的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的鸡群中也可能有部分鸡体重小,有部分鸡超标。
2.1.3检查鸡群的均匀度
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机地抓取鸡群的3%或5%,也可圈围100~200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和1.1,得到二个数字,体重在这二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如果鸡群的均匀度达到75%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不足70%,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
2.2雏鸡的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
2.2.1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己商品鸡的标准体重(表1),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能按标准体重增长,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
2.2.2测重和记录体重增长情况和采食量的变化,是饲养管理好坏及鸡群是否健康的一个反映。因此,每日必须记录采食量,每一、二周必须抽测一次雏鸡的体重。一般在周末的下午二点或在空腹时称重,可将鸡群围上100~200只或抽测鸡群的3%~5%,逐只称重,这样可以随时掌握鸡群的情况。
2.2.3雏鸡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的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6周龄,也应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鸡料。
2.3 加强育雏管理
2.3.1 饮水管理
1)雏鸡出壳存放24小时后可失去体内水分的8%,存放48小时失去体内水分的15%。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进雏之后必须先教雏鸡学会饮水。
2 ) 长途运输 和存放过 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饮 水的温度 应接近室 温(16~20℃),饮水器每天应刷洗消毒1~2次。
3)雏鸡的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的1.5~1.8倍,注意不要断水。为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
2.3.2 饲喂管理
雏鸡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体重能增长2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较差,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鸡营养需要,应该用质量最好、最卫生的原料生产高能高蛋白的雏鸡饲料。可以在第一周用肉鸡一号料饲喂雏鸡。
2.4 搞好转群
一些鸡场在鸡群满6周龄后,需要转入育成鸡舍。在转群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2.4.1鸡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需注意温度,特别是在秋季、冬季和开春时节,必须将舍温升到与当时育雏舍相当的程度,不得低于育雏舍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2.4.2转群可以用转群笼或用手提双腿转移,用手提时一次不可太多,每只手里不应超过5只,动作一定要轻缓,不可粗暴。
2.4.3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2.4.4为避免刚转群的鸡互啄打架,转群后的2天内,应使舍内光照弱些,时间稍短些,待相互熟悉后再恢复正常光照。
2.4.5不转群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伙伴,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的下降也需2~3天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些速补(含烟酸、叶酸、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等),防止鸡群发病。
【春季育雏的关键技术】推荐阅读:
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09-17
育雏场管理技术05-08
春季养兔关键技术08-19
夏季育雏应注意的事项07-25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09-02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1-19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1-04
育雏质量09-23
提高育雏成活率措施05-25
茶园春季管理技术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