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场管理技术(精选4篇)
育雏场管理技术 篇1
笔者多年在种禽场负责育雏工作, 育雏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更多发育良好、结实健壮、均匀一致的种用鸡,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种鸡的整个生产过程都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育雏工作经验, 从加强管理入手, 往往能取得良好的育雏成绩。现将多年在育雏方面的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 育雏前准备工作
育雏前要对鸡舍及一切相关的设备、器具等做好充分准备。彻底清扫鸡舍顶棚、墙壁及地面, 并清洗两次。将育雏物品、器具清洗后再放入到鸡舍内, 封闭鸡舍进风口, 然后对鸡舍做全面的消毒, 消毒过程包括四次:第一次用2%甲醛以1000ml/m2进行熏蒸消毒, 封舍一夜;次日进行第二次熏蒸消毒, 再封舍一夜;第三次用50%百毒杀按照1:1600的比例, 以1000ml/m2进行喷洒;风干后再以相同浓度进行第四次喷洒消毒, 风干后备用。在四次消毒过程中, 将育雏器具一并消毒。有条件的消毒后可对鸡舍进行空间细菌培养, 如果化验数据不合要求, 需重新消毒。消毒封舍5~7d后, 打开鸡舍后预温, 安放围护, 根据进鸡数量分成若干个小区, 围护接头要绑好, 以防扎伤鸡。铺垫料, 分3次铺入, 每次用5%百毒杀以1:160的比例进行喷雾搅拌。此时将消毒好的砖搬入, 每个料、水位各2块, 要不断调节料、水位的高度, 防止被垫料污染。保温伞底部离地面1.15m左右呈30度角放置。在饮水器中加10%的白糖水, 与鸡舍一起预温, 以保证进鸡后使雏鸡能饮到不低于16℃的水, 避免应激。
2 温度管理
舍温要求达到27~29℃, 不超过30℃, 进雏前24h开启保温伞, 调节伞温至33~35℃。温度计悬挂于伞正下方, 末端与鸡背同高, 在围护边缘及鸡舍两头也要挂温度计, 以监测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公鸡区温度更应注意, 因为公鸡一般体质较弱。在温度管理上要侧重于观察鸡群表现调节温度, 如鸡分散均匀、活动自由, 说明温度好, 如鸡叫声低沉、饮水少或张开翅膀、张口喘气, 即是温度过低或过高的表现。与此同时, 严格做好温度记录, 由管理人员随时检查温度管理情况。
3 通风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 在育雏2~3d后打开一个风机, 可以间歇控制, 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通风, 禁止冷风直接吹入鸡舍, 严格控制鸡舍中有害气体含量, 最起码做到人进入鸡舍不刺鼻。
4 饮水管理
尤其注意在秋冬季节, 由于气温低, 第一天晚上要将水预温, 保持鸡育雏的最初的两周内不要直接饮冷水。应及时根据鸡的生长情况提高饮水器高度, 以防饮水遭到污染, 饮水器要坚持每天涮2~3次。平时还应及时对饮水进行检查, 严禁发生断水情况。伴随着育雏范围的扩大, 应及时增加水具, 更换水具要逐步进行,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应激。如条件许可, 可于7~10d后使用乳头饮水线。
5 喂料管理
雏鸡在饮水2~3h后就可喂料开食了。开始少喂勤添, 使饲料在料盘中均匀分布。10日龄内喂料6~10次/d, 10~24日龄喂料4~6次/d, 到24日龄喂料1次/d。饲养员喂料过程要有条不紊, 保证喂料过程的统一、及时、均匀, 以提高雏鸡发育的整齐性。事实表明:均匀一致的雏鸡群, 会对后期的育成体重、均匀度控制及种母鸡的适时成熟奠定坚实的基础。饲喂过程中, 为避免种鸡前期体重超标, 可采用每日限喂的方法进行饲喂。
6 断喙
在断喙时, 应采取公鸡比母鸡留得长一点的方法, 断喙器刀片随时更换, 保持锐利。断喙时要双手拿雏, 雏头稍前倾, 在喙尖到鼻孔1/3处切断, 烧烙2~3s, 仔细观察不出血才放鸡。断喙后还应对鸡群进行观察。对于发生流血的鸡只, 及时补烙。断喙前后饮水中要补充维生素, 断喙后要立即供给充足的水、料。
7 垫料管理
对于育雏舍的垫料, 要保证7~10cm厚, 其中不可有杂物, 时刻保持垫料松软、无灰尘, 平时要勤翻动和消毒。重点加强对饮水器周围垫料的管理, 对潮湿的垫料要及时清理和更换。
8 光照
育雏期间, 1~27日龄可采用40W白炽灯泡, 第28日龄起换用15W灯泡, 应逐渐改变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不可突然改变光照时间及强度, 以免造成鸡群产生应激。
9 扩栏和转群
为适应鸡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避免鸡群拥挤产生应激, 根据鸡群状态, 要每隔2~3d对各小区进行扩栏。扩栏的同时要补充料具、水具及垫料, 扩栏不要过猛, 以免鸡只受凉。育雏至18日龄左右, 就可以对鸡群进行适时的转群了。具体做法可以在地板两侧放置部分料桶, 逐步引诱鸡上地板。当有小部分鸡上地板后, 再手工加料到料桶中, 引诱更多的鸡到地板上吃料;至第28日龄地面仅剩极少部分鸡时, 用筐将剩余鸡移至地板上;从第30日龄开始使用料桶喂料。
1 0 免疫及投药
严格的免疫及投药程序是保证整个育雏期间鸡群健康地生长, 避免发生大范围的传染性疾病的基础, 各育雏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免疫及投药程序, 确保育雏的成功。
育雏期成功与否往往和管理者的细心、耐心紧紧连在一起, 只有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经验、总结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育雏成绩, 为今后的种禽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育雏场管理技术 篇2
1 调查方法
收集育种场内2007~2008年2栋育雏舍的育雏率, 对该场鸡的品种以及饲养管理情况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结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雏率
育种场内有3栋育雏舍, 共分为6个室, 现对其中的3号、4号育雏室进行了数据统计 (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雏鸡成活率最高的批次达99.1% (三黄种公鸡) 。皇须种鸡的育雏率也很高, 最高达到98.75%, 该品种平均育雏率达到97.03%。土鸡育雏率最高达到98.75%, 该品种平均育雏率达到98.05%。但是菜蛋鸡育雏率相对较低, 最低为88.93%, 该品种育雏率的平均值为92.67%。好的育种场育雏率应在98%以上, 因此该育种场在育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2.2 育雏率不一致的原因
2.2.1 饲养员频繁更换。
育雏室常更换饲养员, 这对育雏会有很大影响, 没有育雏经验的饲养员管理雏鸡时, 会在很多细节方面有所疏忽, 雏鸡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又不及成年鸡, 很容易导致死亡率突然升高, 并最终影响育雏率。由此判断, 饲养员管理不到位会使育雏率下降。
2.2.2 育雏室温度控制不好。
最初1~3d控制在33~35℃, 4~7d控制在32~33℃, 之后每周平稳下降2~3℃直到18℃脱温 (见表2) 。
该育种场采用煤炉与地下火道相结合的供热方式, 舍内只有育雏笼上挂有温度计, 每排2个, 地面和墙上的温度无法测量, 舍内温度以育雏笼上挂的各温度计测出的平均值为准。由于雏鸡对于温度要求严格, 故保温工作没有做好是造成育雏率低的重要原因。
2.2.3 舍内通风不良。
雏鸡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 需氧量大, 二氧化碳排放多。加强通风可以给雏鸡提供新鲜空气, 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调节湿度, 均匀温度, 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育雏舍为每间育雏室开设有8个窗和6个气窗, 对通风换气有很大帮助, 但由于建筑布局不是很合理, 无论哪个季节, 自然通风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舍内只安装了2台小型排气扇做机械通风设备, 相对于整个育雏室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育雏室空间:长×宽×高=15.00m×7.05m×2.20m=232.65m3。因此, 应该延长每日通风换气时间以弥补通风设施的不足。
2.2.4 雏鸡品种不一致。
各品种间育雏率有明显差别。例如:三黄鸡品种的平均育雏率为98.94%, 明显高于所有品种的平均育雏率96.77%, 菜蛋鸡的平均育雏率最低为92.67%。用立体育雏笼育雏, 每次可以大量育雏, 有时候一间育雏室里同时混有几种不同的品种, 因为各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不同, 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 成活率也会有差异。因此, 雏鸡品种也会对育雏率有影响。
2.2.5 建筑格局不合理。
育雏舍呈南北走向, 共分为2个育雏室, 两室门口相对, 中间用一储料仓连接, 大门朝西, 南北两面用墙全部封闭。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 南方夏季盛行东南风, 冬季日光从南面照射, 若鸡舍坐北朝南, 则夏季能得到很好的自然通风, 而冬季可得到较多的日光照射, 用自然光照升高鸡舍温度, 即可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而广西北流凉亭育雏舍呈南北走向, 门口朝西, 这显然不是最合理的布局。
2.2.6 接种操作不当。
接种过程会对雏鸡造成较大应激, 日龄越小越易受到惊吓, 接种疫苗时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及熟练程度等, 都是可能造成应激的因素。因此, 每次人工接种疫苗都应该尽量小心。例如:抓鸡时保证轻拿轻放, 接种人员要掌握正确、熟练的接种方法, 接种过的雏鸡尽快放回笼内, 在接种后雏鸡的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
2.2.7 鸡球虫病的预防不力。
鸡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鸡肠道黏膜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危害十分严重, 15~20日龄的鸡发病率高, 死亡率可达80%以上。得病后未死的鸡长期不得恢复, 生长发育受阻。球虫病是分布很广的一种原虫病, 是集约化畜牧业中多发、危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 也是所有动物疾病中经济损失严重的疾病之一。自从1939年在生产中使用氨苯磺胺控制球虫病以来, 用于预防鸡球虫病的药物达已50余种, 其中一些药物 (如早期应用的呋喃类、四环素类和大多数磺胺药) 由于疗效不佳, 毒性太大已逐渐被淘汰。目前在我国应用于生产的一般为广谱抗球虫药, 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如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霉素、马杜霉素、山度霉素等;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 如二硝托胺、尼卡巴嗪、氨丙啉、氯羟吡啶、常山酮、地克球利等。
3 结论
3.1 提高育雏率应加强饲养管理
3.1.1 饲养员勿频繁更换。
每个饲养员的饲养经验不同, 责任心也不同, 经常更换饲养员会使育雏舍内一些条件如温度、通风等改变, 甚至每天饲喂次数也会改变。雏鸡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有时陌生人进入鸡舍都会造成雏鸡惊群, 这对鸡群的应激很大。因此, 应该尽量安排固定的饲养员, 每天定时进出育雏舍, 使雏鸡适应一种生活模式, 在比较安静、稳定的环境下生长。
3.1.2 舍内温度要适宜。
初生雏鸡绒毛很短很少, 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也差, 体温低于成年鸡, 育雏前期要在保温方面给予它们特殊关照。平时要经常检查供热设施是否能正常工作, 工作时提供的温度能否满足雏鸡的需要, 煤炉供热时若温度不均匀, 应适当通风均温。
3.1.3 加强通风。
在密闭鸡舍育雏时, 通风显得格外重要, 特别是夏季天气闷热时, 通风量不足很容易造成各种呼吸道疾病。饲养密度较大的育雏舍, 通风设施一定要完善, 否则即使雏鸡不出现病状, 也会对其后期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3.1.4 及时接种, 预防疾病。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特别是一些无药可救的传染病。此外, 还要给予预防性投药, 防止一些如鸡白痢、鸡球虫等禽类常见疾病的发生, 保证雏鸡的健康。
3.2 加强选种与育种
要因地制宜, 尽量选育适合本地区饲养的品种。南方气温高, 空气湿度相对较大, 如果盲目引进耐寒不耐热的品种培育, 会因为热应激而造成对育雏的不良影响, 降低养殖效益。因此, 管理者要注意气候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加强选种, 选育南方优良品种, 保证较高的育雏率。另外, 购买鸡苗时应选购健雏, 淘汰弱雏, 使雏鸡在良好的状态下健康生长。
4 讨论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还与很多因素相关, 比如雏鸡开食、适时初饮以及北方品种雏鸡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 经营管理者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尽量减少对雏鸡生长不利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慧芳.养禽与禽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王志军, 孙继国.鸡场兽医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刘高生.家禽用药5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野鸭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3
野鸭的育雏期是指0~4周龄这段时间, 这个阶段的野鸭体质较弱, 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消化器官不健全, 因此, 要做好育雏条件的控制和提供均衡的营养需要, 从而提高野鸭的成活率。
1 初生雏鸭的选择
雏野鸭品质好坏是雏野鸭饲养成败的先决条件。应在雏野鸭出壳毛干后, 选择体重符合品种要求 (在40g左右) 和活泼好动, 眼大有神, 反应灵敏, 走路平稳, 叫声宏亮, 腹圆脐平, 胫蹼油润, 大小协匀, 毛色一致的个体。凡是头歪、瞎眼、脚拐、喙部畸形、大肚皮、黄褐羽毛、脐部收缩不好的雏野鸭都应剔除。
2 雏野鸭的饲养方式
野鸭的育雏可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
2.1 饲养数量不是很多时, 可以采取地面平养
育雏地面分和采食区。休息活动区占育雏面积的70%~80%左右, 为利于雏鸭取暖, 可在该区域上铺一层5~7cm长、厚6~8cm的短草。采食区占育雏面积的20%~30%左右用水泥抹平, 可用水泥砌一条30~50cm宽的浅沟直通室外, 上盖一层铁丝网, 喂料时将食槽和水槽放在铁丝网上, 这样溅出的水可以流出到室外。在沟槽通室外处加铁丝网防鼠。
2.2 网上平养
可以将网眼规格为1cm×1cm的塑料网架设在离地面50cm高度处, 把雏鸭放在网上饲养。此法比较适合于2周龄后的育雏。
2.3 立体笼养
立体育雏笼子的尺寸为长90~100cm、宽60cm、高30cm, 底网采用网眼1cm×1cm的网, 笼子一般分三层, 笼前栅栏间距3~4cm, 供雏鸭采食和饮水用。上下层间距15~20cm, 底层笼子距离地面30cm。各层笼底设置盛粪板。
3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应根据接雏的数量安排好足够的育雏室面积, 或根据育雏面积来确定接雏的数量。育雏室的门窗、墙壁、通风孔等应修补好, 防止老鼠进入。采用地面育雏的, 应准备好足够的、无霉变的、干燥清洁的垫草及分群所用的挡板和食槽、水槽等用具;采用立体笼养的, 应事先将育雏笼裸露的铁丝处理好, 以免刺伤雏鸭, 并准备好盛粪板。新雏禽舍用3%的火碱水喷洒地面, 或用抗毒威、百毒杀、菌毒敌等消毒药喷雾消毒。旧雏禽舍需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方法是按每1m3空间用28m L福尔马林与14g高锰酸钾的比例混合, 封闭育雏舍门窗24h再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 空舍7d后才可进雏鸭。饲料桶、饮水桶清洗干净后, 用消毒水浸泡8h, 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 放入消毒好的育雏室。消毒后的育雏舍在进雏前, 可用烟道进行24h预热加温, 室温应达到32℃。于进雏前1~2d将室内温度调节好, 待室温稳定后方可进雏。以火炉或地下烟道为热源的, 应检查烟道是否堵塞或漏烟;舍内应设保温伞、保温灯或其他保温设施, 以利于控制干湿度及保温, 事先检查电热设备的线路是否有故障, 散热设备是否完备、温度控制是否灵敏。
4 育雏期间的饲养及管理
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野鸭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卫生等条件的需求, 以保证雏野鸭的健康生长。
4.1 育雏温度
雏野鸭对温度的要求相对家鸭要低一些, 育雏期间温度是否适宜从雏野鸭的表现上就能反应出来。温度适宜时, 雏野鸭活动自如, 采食和饮水正常, 无尖叫声;温度偏低时, 雏野鸭易扎堆, 饮水量下降, 绒毛松乱, 常尖声鸣叫;温度过高时, 雏野鸭则张口喘气, 饮水量增加, 远离热源。育雏时所采用的温度应根据季节、育雏方式及雏鸭的日龄做相应调整, 一般育雏前3d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 以后每两天下调0.5℃, 直至接近自然温度。雏野鸭的脱温时间往往依据育雏季节而定, 一般春秋季满3周龄脱温, 夏季满2周龄脱温。脱温期间育雏室内的温度应不低于20℃, 并要始终保持夜间温度比白天高1~2℃。
4.2 湿度
育雏期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 湿度过大易造成雏野鸭羽毛潮湿, 影响体热散发, 易诱发寄生虫病;湿度过小, 雏野鸭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空气中灰尘增多, 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育雏室内的湿度可通过喷洒清水和开通风孔来控制。
4.3 光照育雏期间的光照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雏野鸭的
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一般出壳后的前3d, 为保证雏野鸭尽快适应环境, 获得充足的饮水和饲料, 应保证每天24h光照;4~15日龄保证每天光照16~18h;16日龄以后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4.4 通风
1周龄以内的雏野鸭呼吸量较小, 排泄的废物和产生的污浊气体相对较少, 此时为保证室内温度, 可适当少通风或不通风。随着日龄的增加和雏野鸭代谢能力的增强, 室内会积聚有害气体, 因此, 从2周龄开始, 在天气晴好时打开通气孔通风换气。
4.5 饲养密度
野鸭属野生禽类, 活动范围及活动量均较家鸭大, 在养殖密度上以疏散为好, 过于拥挤易造成雏野鸭为争夺活动空间而打斗。因此, 雏野鸭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饲养方式及日龄做相应调整 (见表1) 。
只/m2
4.6 开食与饮水
雏野鸭出壳12h左右绒毛干后, 即可转入育雏舍。适应30min后可以饮水。在开食前先供给饮水, 采用饮水器或浅水盆。在1~3日龄内尽可能给予温开水和用0.02%抗生素水或0.01%高锰酸钾水溶液作饮水, 以消除胃肠道中的病菌。同时, 用5%~10%白糖水或氟哌酸散10g、葡萄糖粉25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加1000m L的冷开水混合 (现配现用) 作饮用水, 连饮1~2d。每隔5d, 还需饮用0.01%高锰酸钾溶液1次。饮用水必须新鲜, 清洁卫生, 饮水要充足, 不断供给。水温要求在20~24℃。
1~3日龄雏野鸭开食多用夹生米饭或小米等, 米饭要求疏松分散, 以防止雏野鸭采食时粘口、粘毛, 影响食欲。一般绿头野鸭养殖场多用“鸭花料”或全价混合饲料开食。如果用粉状料, 则要先拌成半湿状饲喂。饲喂时可在地上放块塑料薄膜或饲料袋, 将饲料撒在上面, 让雏野鸭自由采食。4日龄后可改用60cm×5cm×4cm的食槽, 应少喂勤添, 保持槽中有料。给4~30日龄雏野鸭可饲喂全价营养的配合颗粒饲料。条件允许时可以从3日龄起在雏野鸭饲料中加入1%~3%的切碎的青绿饲料。到2周龄时青绿饲料用量可以达到20%。
4.7 洗浴与运动
野鸭具有爱游水之特性, 适当的洗浴与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 但雏野鸭出壳后不能立即放水。10d后如天气晴朗无风, 气温在25~28℃, 满1周龄可试行初次放水。最初每天1~2次, 即上午10时, 下午3时, 每次2~3min。必须注意水温不能低于20℃, 水深约20~30cm, 放水面积约为15~20m2/100只。每次游水时须注意观察。若雏野鸭绒毛尖端已粘连在一起, 就要驱赶上岸, 让其晒太阳和理绒毛, 至毛干后入舍。以后随着雏鸭生长发育, 对气温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可逐渐增加放水时间和次数, 增加水的深度和面积。放水一般安排在全群雏野鸭喂料食饱后进行。
5 育雏期间的预防免疫
浅谈雏鹅育雏管理技术要点 篇4
1 育雏舍的准备
进雏前两周, 将育雏室冲洗干净, 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消毒地面、墙壁, 用2%烧碱水洗刷用具;并将食糟、饮水器、照明、保温、排气等设备准备好。
2 选好雏鹅苗
雏鹅的质量优劣, 对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鹅苗应选自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后代。选择雏鹅的方法, 可归纳为“一看二摸”。一看是看雏鹅的精神状态, 绒毛色泽。二摸是用一手持雏鹅颈部及胸部, 另一手由背向后摸至尾部, 检查腹部是否涨大, 并观察抓摸时的反应。选苗时可参考以下健雏标准进行鉴别: (1) 体重符合品种要求, 群体整齐; (2) 脐部被腹绒毛覆盖, 紧而干燥; (3) 腹部广阔平坦, 蛋黄吸收良好; (4) 羽毛洁净而富有光泽; (5) 充满活力, 精神好, 反应灵敏; (6) 握在手中感触有弹性, 挣扎有力, 鸣声大。
3 运输雏鹅要注意控制温度
在初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 雏鹅运输宜用封闭式车辆, 但雏鹅在运雏箱内不宜装得过多;车内温度高时, 可打开车窗, 但风不能直接吹向小鹅。在炎热的夏季宜用敞棚车或在晚间运输。经过长途运输或处于高温和饮水不足时, 雏鹅容易出现脱水。确定雏鹅脱水的方法, 可先用几只雏鹅做饮水试验, 如饮水后10~15min, 发生颈后翻, 仰面跌到, 两腿抽搐现象, 说明已经脱水。这时应采取紧急措施, 提高室温到30~32℃, 用0.9%的食盐水泡细菜叶, 把脱水的雏鹅赶到撒有菜叶的塑料膜上, 随吃随给, 待所有的雏鹅吃饱后, 用食槽喂料, 吃料后再饮水。
4 适时饮水和开食
出壳后24h, 当大多数雏鹅已开始做啄食姿势或发出叫声时, 就应供水和喂料, 先饮水后喂料。第一次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先将雏鹅嘴浸入水中, 使之自饮3~5min, 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要, 刺激食欲, 促进胎粪排出, 这对雏鹅以后的发育是有利的。在几天内最好供给温开水。3日龄内的雏鹅, 应喂给开水烫过或蒸煮至八分熟的小米、碎米或玉米面, 并在其内添加鸡蛋黄, 每10只雏鹅加一个蛋黄。喂食要求不粘, 保持散状。每日喂6~8次 (夜间2次) 。从喂熟食至喂生食逐渐过渡, 不要突然更换。从4日龄起可喂些青绿饲料, 为防止雏鹅拣青料吃, 可先喂精料, 再喂青料。11~20日龄的雏鹅以喂青绿饲料为主, 精料占日粮的20%~30%, 随着日龄的增长和机体能力增强, 雏鹅可以放牧。在大群饲养时, 对体质弱、发育缓慢的个体, 要及时分群喂养, 多给一些精料、好料, 细心护理, 待生长赶上后, 再合群饲喂。
5 注意合理喂料
雏鹅消化道容积小, 消化能力差, 所需饲料要求新鲜和易于消化。若无全价饲料, 精料可用米饭、碎米或玉米面代替, 青饲料可喂以莴苣叶、白菜叶、黑麦草等。碎米喂前用清水浸泡2~3h, 沥干水分即可饲用。对青饲料喂前应除去草叶、烂叶, 洗净后切成细丝。饲喂时要注意喂量, 一般每100只雏鹅日喂量为:1~2日龄时喂青饲料0.7kg、精料0.4kg;3~6日龄时喂青饲料2kg、精料0.7kg;7~9日龄时喂青饲料35kg、精料2kg;10~15日龄时喂青饲料70kg、精料3.5kg。以后逐渐增加。切忌喂干料, 以防雏鹅饱食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致腹胀死亡。
6 注意保温防湿
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弱, 饲养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保温期的长短因品种、气温、日龄和雏鹅的强弱而异, 一般需保温2~3周。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5日龄为28~27℃, 6~10日龄为26~25℃, 11~15日龄为24~22℃, 16~20日龄为22~20℃, 20日龄以后为18℃。温度是否合适, 可通过观察雏鹅表现来了解, 当雏鹅拥挤成堆, 不吃食, 说明是怕冷, 温度偏低, 此时除增温外, 还应用手拨散雏鹅, 使之活动, 防止被压死。如雏鹅张口呼吸, 叫声高而短, 饮水量增加, 说明受热, 温度偏高, 应增加饮水, 及时适当降温。当雏鹅伸腿, 三五成群, 静卧无声或有规律吃食饮水、排泄粪便, 间隔10~15min运动一次, 是温度适宜的具体表现。鹅舍湿度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也很重要, 一般要求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湿度过大, 温度低, 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和腹泻;湿度过大, 温度偏高, 小鹅易“出汗”, 食欲减少, 抗病力降低。所以, 雏鹅饮水时 (因鹅是水禽, 有戏水习性) , 要使雏鹅不入水槽, 水不沾身, 不洒水于地面上, 保持鹅舍干燥。雏鹅舍内的垫草或锯末2~3d应更换一次。
7 食槽规格和饲养密度要适宜
不同日龄鹅的食槽规格不同, 一般1~7日龄鹅和食槽长宽高分别为90、7、5cm;7~30日龄鹅的食槽长宽高分别为90、10、7cm。饲养密度要根据饲养条件和方式来决定, 一般雏鹅平面饲养时每平方米的只数为:1~2周龄20~35只, 3周龄15只左右, 4周龄10~12只, 以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小, 每群以100只为宜。
8 适时放牧和下水
放牧可以使雏鹅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 利于体质锻炼, 增进健康减少疾病, 提高成活率, 同时又能节省大量的饲料。放牧应视天气冷、热及鹅的日龄而定。天暖时, 5~6日龄即可放牧, 天冷时则要在15~20d后开始, 初放牧时20~30min即可赶回育雏室, 2次/d。放牧时应注意时间由短到长, 路程由近到远, 慢慢驱赶;放牧前喂料由少喂到不喂, 使之习惯采食青草;天凉时迟放早归;雏鹅胸腹部换羽时, 要在露水干后放牧, 防止腹泻。雏鹅饲养至4周龄羽毛长出后方可下水活动, 应在晴暖的天气, 让雏鹅先在水边戏水, 逐渐适应水中生活。
9 加强管理, 注意防病
【育雏场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09-02
春季育雏的关键技术10-14
育雏质量09-23
提高育雏成活率措施05-25
夏季育雏应注意的事项07-25
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09-17
钢筋场管理细则08-27
商户进退场管理09-10
采场管理制度07-05
渣土场安全管理制度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