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质量

2024-09-23

育雏质量(精选7篇)

育雏质量 篇1

1 优良的种质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基础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 对于养鸡来讲也一样, 只有优良的种质才能培育出优良的鸡群。我们知道, 雏鸡的育雏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雏鸡群的质量, 若雏鸡群中雏鸡的质量不等, 整齐度不高, 那么, 它将直接影响到育雏成活率及育雏质量。因此, 优良的种质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基础。那么, 我们应如何选择雏鸡呢?据笔者多年来的饲养经验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1 选择正规的场家

正规的场家经多年的实践摸索, 对鸡种的纯化与优化、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种鸡的选择技术、预防接种技术、孵化管理技术等方面均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案, 并且他们均有相应的研究机构或直接与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挂钩, 能够及时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就保证了他们在技术与管理水平的科学性、领先性。再者, 他们为了顾及本场声誉, 必需也只能将优良的健雏供应市场。因此, 对于正规场家提供的雏鸡我们可初步放心。

1.2 良好的种源

良好的种源是产生健雏的必备条件, 只有健康的、符合品种要求的种鸡才能繁殖出良好的雏鸡。因此, 选择雏鸡时必须确定种源是否纯正。对于种源不纯或曾经患有垂直传播性疾病的种鸡群所繁殖出的雏鸡, 应坚决拒绝接收。

1.3 健壮的雏鸡

无论场家如何正规, 种源如何纯正, 但由于种蛋管理、孵化管理或孵化条件的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雏鸡出壳后总会有部分弱雏、劣雏存在, 诸如脐带愈合不良、水肿、大腹、脱水等, 均应坚决淘汰, 否则, 不仅直接影响到育雏成活率, 同时还因增加了饲养管理人员的负担和饲料浪费而造成饲养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降低。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前提

对于育雏来讲, 无论种质多么良好, 若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运用不当, 也难以保证有好的育雏效果。

在饲养技术上, 最好是分别采用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公母分饲技术、限制饲喂技术、合理的断喙技术,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育雏的基本条件。

2.1 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

从提高鸡群整齐度和健雏率等综合因素考虑, 以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为佳, 避免采用地面平养和笼养的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可以使鸡与粪有效地隔离开来, 从而有效地防止鸡体受粪便的污染, 还可以控制通过鸡粪传播的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育雏成活率。网上平养还可以使鸡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从而提高鸡群的整体质量和群体亲密度。

2.2 公母分饲技术

因肉种鸡出壳时公鸡体质较弱, 需要略高的温度和精细的照顾, 若公母混饲, 体弱的公鸡将因照顾不周而死亡或生长不良, 从而降低幼雏成活率和整齐度, 故采用此技术。

2.3 限制饲喂技术

因肉种鸡生长速度较快, 且体内易沉积脂肪, 这种体质对于今后的产蛋性能及种蛋质量均是不利的, 故宜采用限制饲喂技术。运用此项技术时, 要有充足的食槽和水槽, 并且上料速度要快, 以防鸡只相互挤压而造成损伤及因采食不均而造成的鸡群整齐度下降。

2.4 断喙技术

为了有效地避免鸡只在生长发育期间发生啄癖及减少饲料浪费, 鸡苗在7~10日龄之前要进行断喙。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母鸡群, 对于公鸡群可以不断喙或只断少许喙尖, 否则会影响日后的配种。由于断喙对雏鸡的应激较大, 会使鸡群抗病力降低而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 断喙前一定要做好场舍、鸡群、人员、用具等消毒工作。断喙的方法是上喙断去1/2, 下喙断去1/3, 使鸡喙上短下长, 同时注意不要把舌尖断去或烫伤舌尖, 以免影响采食。断喙前后可考虑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以缓和应激和防止出血, 断喙后的数天内, 料槽内要多加一些饲料以减轻鸡只的应激和帮助复原。

2.5 育雏条件的控制

在育雏条件的控制上, 笔者以为, 最主要的还是对温度、通风和密度的控制。

2.5.1 温度。

育雏温度将直接影响到鸡的代谢、活动、采食和饮水等, 故需对温度严格把握。现代饲养技术提倡高温育雏, 即进雏时育雏室温可达35~37℃, 第4~7天再降至32~35℃, 以后每周降2~3℃。但应注意, 降温的过程应是缓慢的, 不可骤然下降, 同时还要注意在天冷时、疾病时、应激时及夜间休息时的温度要略高些, 天气暖和时及白天活动时温度略低些。

2.5.2 密度和通风。

通风:种雏育雏保温过程为密闭式管理, 加上高温促使粪便加速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必须及时将有毒气体排除, 确保鸡群健康。在育雏过程中通风换气和保温是一对矛盾, 所以在鸡舍保温的同时, 要视舍内外温差和雏鸡的健康状况及舍内的空气情况, 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通风换气, 防止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故通风换气一般选择在中午时分或在通风前提高2~3℃舍温, 然后开窗进行通风换气, 当舍温恢复升温前的水平时, 关闭窗户。

饲养密度对雏鸡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密度正常可以使雏鸡获得足够的活动范围, 采食和饮水也不致于拥挤, 密度过高就会限制雏鸡活动, 造成空气污浊, 湿度增高, 会诱发啄癖, 同时, 由于拥挤, 有些弱雏经常吃不到饲料, 体重不够, 形成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群体。当然, 密度过小, 则增加设备和人工费用, 保温也较困难, 也不符合育雏要求。通常饲养密度为:0~3周龄为30~50只/㎡, 4~9周龄为15~25只/㎡, 10~20周龄为10~15只/㎡。

2.5.3 其它。

对于湿度的控制要求不严, 只要温度合适, 相对湿度控制在42%~70%均可。但最好能控制在55%~60%, 前期控制在60%~65%, 这对雏鸡的生长是有利的。对于光照的控制, 应避免强光, 否则将引起啄癖的发生率升高, 这也会影响到育雏的成活率。由于雏鸡胆小喜安静, 所以鸡舍应尽量避免其它动物的进入, 同时要注意避免噪声的产生, 以防引起惊群而造成压堆死亡。

3 精细的管理技术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必要条件

在管理技术上要认真做好接雏前的准备工作, 如育雏舍的消毒、环境的控制、开水、开食等。在日常管理措施上要加强责任心, 平时认真做好“一听、二看、把三关”。

3.1“一听”

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常到鸡舍中听鸡的呼吸情况, 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甩鼻、尖叫等情况的发生, 即使有极个别的情况, 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二看”

一是白天要经常性地巡视, 细致地检查, 认真地观察, 主要是看鸡群动态、鸡粪变化、吃料、饮水等情况以及有无可啄癖等不正常情况的发生和突发事件。即使是轻微的变化也应引起重视, 并早分析, 谨防传染病的发生。

二是夜间的巡视。待鸡群稳定后, 再到鸡群中检查, 是否有过于拥挤、压堆等情况, 一旦发现, 应立即进行疏散, 以防压伤或死亡, 尤其是墙角、低洼处等。

3.3“把三关”

一是严把饲料关:在购买饲料时, 一定要买优质的全价饲料, 饲料中绝不能有发霉、结块等现象。若是自己配料, 则要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和拌料的均匀度, 尤其是各种微量成分的添加, 谨防因拌料不均、计算不准、种类识别错误等所造成的微量成分的缺失或中毒。

二是严把饮水关:鸡场用水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 最好能与外界隔离, 避免多场用水。饮水要随取随用, 不要搁置, 以免引起污染, 更不可用过夜水, 并且饮水要消毒。

三是严把消毒关:包括鸡舍、人员、饲料、饮水、工具等, 都要经常性地进行消毒, 场部人员进场时也要消毒, 并换上鞋帽、工作服。尽量拒绝外来人员参观。若经同意参观, 也要经严格消毒后, 换上工作服方可进场, 以免从外界带进病原体。

4 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对于养鸡来讲, 只要不发病, 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而使鸡不发病最得力的措施就是进行严格的预防接种。在清洁卫生方面就是要严把消毒关, 尤其是喂料、饮水器具, 最好能每天都清洗消毒, 鸡群定期带鸡消毒, 场部做到清洁卫生, 经常消毒, 尤其是各处死角与鸡舍周围等。

在预防接种上要结合本场实际,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同时还要考虑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本场的周边情况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尤其要注意的是疫苗的质量及接种质量, 尽量避免免疫失败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要经常性地交替用药, 以预防各种疾病如鸡白痢、球虫病等。只要卫生防疫措施执行的好, 就能保证雏鸡不会因发病而造成死亡, 从而提高育雏成活率。

摘要:肉种鸡养殖过程中, 雏鸡的质量与成活率直接决定着以后的生产性能, 因此, 它对养殖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育雏期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好, 将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要想提高肉种鸡的育雏成活率及育雏质量,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着重从种质、饲养技术、管理技术、防疫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育雏质量及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肉种鸡,育雏质量,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刘振伟、郁庆林、韩凤华, 育雏期肉种鸡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6) .

[2]陈合强、施海东, AA~+肉种鸡笼养育雏期的管理要点[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1, (05) .

[3]李淑凤, 提高肉种鸡均匀度[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1, (06) .

[4]李雪梅、张成森,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6) .

[5]邵琪, 引起雏鸡死亡的几个主要原因及防治要点[J].中国禽业导刊, 2010, (05) .

[5]施海东、马恒立、朱月婷, 肉种鸡育雏期饲养工作管理[J].河南畜牧兽医 (综合版) , 2010, (04) .

育雏质量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饲养管理

1.1.1 刚出壳的1日龄东乡绿壳蛋鸡雏鸡。

1.1.2 废弃的中药渣、黄粉虫粪。

1.2 试验方法

1.2.1 地面平养育雏

在进雏前3 d, 做好育雏准备工作。将预先准备好的中药渣, 长约5 cm, 在阳光下曝晒2 d后放入熏蒸过的育雏室内, 厚度为5~7 cm。利用纸板设置围栏, 250 W的红外线灯设于围栏中心。

1.2.2发酵热育雏

在饲养成年鸡的开放式塑料大棚内, 在进雏前一周制作发酵床, 床深30 cm, 铺上发热材料 (废弃的中药渣、黄粉虫粪或50%中药渣+50%黄粉虫粪) 上用塑料薄膜覆盖, 其上再铺上一层黄粉虫粪。用保温隔热材料做成保温罩, 保温罩大小为:长1.2 m、宽1.2 m、高0.3 m (每个保温罩可育雏120~150只雏鸡) , 保温罩顶设有天窗透气, 保温罩的一边设有小门, 门上挂有布帘, 既可以保温, 又可以让雏鸡自由进出。从而使育雏箱内外形成了2个不同的温度区。小鸡1 d要在这2个区做多次的往返运动, 通过运动, 小鸡能长成结实健康的育成鸡。

1.2.3 试验时间

2008年6月、2009年2月, 用100%黄粉虫粪作为发酵热用材料;2009年4月, 用50%中药渣+50%黄粉虫粪作为发酵热用材料;2009年4月14日~5月4日 (中药渣作为发酵热用材料和红外线灯加热地面平养育雏对比试验) 。

其他条件如:育雏湿度、育雏密度、育雏光照、饮水和饲喂、疫病防治等饲养管理方法相同。

2 试验结果

2.1 从表1结果可见, 采用发酵热育雏与地面平养

育雏雏鸡成活率无差异。从表2可见, 不同季节、不同的发酵热材料, 育雏成活率无差异。从表3可见中药渣作为发酵热用材料发酵热维持时间较长, 为连续育雏提供了合适的温度。

2.2 采用发酵热育雏的雏鸡羽毛细密而短, 皮下脂

肪生长较快, 即使育雏罩内温度达不到30℃以上 (一周龄以内) 还是能确保雏鸡的育成率。采用地面平养的雏鸡羽毛长得长, 皮下脂肪生长慢, 抗逆性差。

3 讨论

3.1 2种育雏方法生长发育的差异

采用发酵热育雏的雏鸡体质健壮、整齐度一致;采用地面平养的雏鸡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稍有降低就受不了, 往往挤成一堆, 甚至压死。

3.2 2种育雏方法成本的差异比较

采用发酵热育雏不需要采用外来热源, 较地面平养育雏节省电费约0.20元/只。

3.3 鸡品种的选用

本试验用雏鸡为东乡绿壳蛋鸡雏鸡, 该品种抗逆性强, 耐低温。因此, 用发酵热育雏时, 育雏温度较要求温度低6~8℃雏鸡仍能正常成活。其他育成鸡品种采用发酵热育雏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

3.4 发酵热材料的选择

中药渣来源广泛、便宜、发热时间长, 是一种很好的发热材料。为连续育雏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寻找其它发热材料提供了借鉴。

3.5 黄粉虫粪的使用

黄粉虫粪便极为干燥, 既可以作为发酵热育雏的干燥材料, 有利于保持育雏环境的干燥清洁, 便于清理;又可以作为发酵热连续育雏的垫料。

4 结语

育雏十要素 篇3

雏鸡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与孵化场供应的雏鸡质量密切相关。种蛋与孵化机被污染后孵出的雏鸡易发病和死亡, 因此应从种鸡质量好、鸡场防疫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鸡场进鸡。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体质量符合标准的雏鸡, 雏鸡腹部应柔软、卵黄吸收良好, 脐部愈合完全, 绒毛覆盖整个腹部, 且是同一批孵化的雏鸡。若脐部有出血痕迹或发红呈黑色、棕色, 腿和喙、眼有残疾的均应淘汰。运输时最好使用专用的运雏箱, 要防寒、防缺氧、防晒、防雨淋、防颠簸震荡等, 最好在24~36 h内到达目的地。

2. 加强免疫

大密度饲养的雏鸡, 应积极进行疫病防治, 制定有效的防疫制度;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严格按免疫程序主动免疫。免疫程序要根据雏鸡体检测的结果进行制定。

3. 药物预防

鸡白痢和鸡球虫病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 (痢特灵毒性大, 建议以中草药代替) , 预防鸡白痢的发生, 2周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 尤其是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必须用药物预防, 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 mg/kg的氯苯胍预防球虫病。上述药物要定期轮换, 防止产生耐药性。

4. 严格消毒

雏鸡入舍前, 应将地面、墙壁、顶棚和一切用具设备 (电器设备除外) 用高压水冲洗, 有条件的可用火焰喷灯消毒。最好用10%的石灰水将墙壁刷白, 将育雏期间的全部用具熏蒸消毒。

(1) 消毒方法一用福尔马林按25 m L/m3、高锰酸钾12.5 g/m3配合, 放入砂锅在火炉或电炉上熏蒸, 直到蒸发完为止。

(2) 消毒方法二用高锰酸钾14 g/m3、甲醛28 m L/m3、水14 m L/m3, 先将甲醛和水倒入一个比较深的缸内, 后迅速将高锰酸钾倒入缸内, 直到蒸发完为止。

上述方法熏蒸24 h, 开门通风24 h后关好门窗升温, 准备进雏。雏鸡进入育雏舍, 采用带鸡喷雾消毒法, 用0.3%的过氧乙酸30 m L/m3, 对不同日龄的雏鸡进行喷雾消毒, 每隔1 d消毒1次。

5. 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是是决定育雏成败的关键。温度过高, 雏鸡大量饮水, 远离热源, 烦躁不安, 影响采食, 发育迟缓;温度过低, 雏鸡聚集成堆, 由于拥挤易造成伤亡, 且易发生球虫病、白痢病, 不利于生长发育。育雏初期温度宜高, 后期宜低, 白天宜低, 夜间宜高, 晴天宜低, 阴天宜高。鸡舍各部位的温差不能太大, 一日内温差不能超过2℃。

整个育雏过程中的温度分别为:第1周33℃~35℃, 第2周30℃~33℃, 第3周27℃~30℃, 第4周24℃~27℃, 第5、6周即可脱温。育雏室湿度过小, 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散发, 容易脱水, 易得呼吸道疾病;湿度过大, 育雏室潮湿, 易引起霉菌的生长与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易生病, 成活率低。

6. 适中的密度

由于雏鸡生长迅速, 要随时根据雏鸡的品种、强弱、大小, 进行密度调整。在1-3周养25~35只/m2, 4-6周养15~25只/m2;网上育雏在1-3周养40~50只/m2, 4-6周养25~35只/m2。

7.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雏鸡影响很大。时间过长或由短变长会促进雏鸡性成熟早、过早产蛋、降低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 影响全年产蛋量。光照强度大, 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发生。第1周雏鸡视力弱, 为保证采食和饮水, 一般采用24 h光照, 强度以20 Lx为适宜;第2周光照时间减少到15 h/d, 强度以10 Lx为适宜;第3周光照时间减少到10 h/d, 强度以5 Lx为适宜;第4、5、6周光照时间减少到8 h, 强度还是保持5 Lx。

8. 搞好通风换气

雏鸡体温高, 呼吸快, 新陈代谢极为旺盛, 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污浊的空气容易诱发上呼吸道疾病, 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所以育雏室应通风良好, 空气新鲜, 清洁卫生。通风换气, 切忌贼风和穿堂风侵袭雏鸡。

9. 加强管理, 预防雏鸡发生恶癖和脱水瘫毙或狂饮致死

严重的恶癖发生在3周龄以后, 常见的有啄羽、啄趾、啄肛。主要措施是7~10日龄时断喙, 加强管理, 饲养密度适中, 营养齐全, 光照强度和时间适宜。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 饮水免疫准备工作时间太长, 长时间停电停水等因素, 致使雏鸡饮水不及时, 引起脱水。症状为体质量减轻, 脚爪干瘪、抽搐等, 最后衰竭、瘫痪而倒毙。

1 0. 防止中毒死亡

野鸡育雏三要素 篇4

雏野鸡对温度非常敏感, 保温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成活率的高低, 这是育雏技术核心。保温标准:出壳2天内的雏鸡以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内均匀睡觉为准;2天后以在箱 (室) 内非常活泼、精神好为准。如温度太低, 雏鸡轻则啼叫, 重则往热源下挤堆, 容易造成堆死、压死或白痢、感冒;太热则远离热源, 张口呼吸。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部分资料介绍保温要求以32℃~35℃为标准,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季节、昼夜及雏鸡大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硬性规定一个温度容易造成失误, 使初学者忽略了雏鸡实际需要的温度和所表现的精神状态而遭受经济损失。因此应当“看鸡施温”, 切勿“看表施温”。

2 干燥。

雏野鸡生长速度快, 排泄物多, 垫料容易潮湿, 应勤换垫料, 以保持鸡舍干燥和卫生, 否则会污染饲料及饮水, 增加白痢和球虫病等消化道疾病感染的机会。在保温条件下, 潮湿容易使鸡粪发酵, 造成氨气浓度升高, 导致呼吸道疾病。因此, 保持干燥可杜绝多种疾病的发生。

3 通风。

蛋鸡的育雏要点 篇5

1 进雏前的准备

良好的消毒, 隔离措施, 是保证雏鸡健康的关键。进雏前12d全面清扫鸡舍, 地面用水冲刷, 然后用杀伤力较强的消毒液对鸡舍内外和所有物质、器具进行喷洒之后, 门窗打开, 让鸡舍通风。进雏前4d, 舍内地面撒上生石灰粉, 铺好垫料, 放饮水器, 然后密闭门窗, 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24h。此期间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进雏前1d放出室内刺激性气味, 生火加温, 等待进雏。饲养人员入舍前必须经过更衣和消毒。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措施, 否则雏鸡发病后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因此在蛋鸡的育雏期间必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来适应雏鸡的生长特点。

购雏时应选择毛光亮、活泼、欢叫、眼有神、反应灵敏、脐部愈合好的雏鸡。运输车要注意保暖、通风, 切勿过多, 挤压。车要平稳, 防止颠荡, 以减少损伤。

2 雏鸡的喂养

2.1 饮水

饮水的卫生清洁, 是保证雏鸡正常代谢的关键。水是雏鸡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物质, 在调节体温方面尤为重要, 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饮用水。雏鸡进舍后先给水, 间隔2~3h后再给料。1周龄内的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 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 还可以补充雏鸡出壳体内所耗去的水分, 解除脱水的作用, 起着调节机体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加强糖及蛋白质的代谢, 加速吸收体内剩余的蛋黄。促进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 以增强食欲感。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 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 过夜水应及时更换。开食第1周应少量勤添, 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造成饲料浪费。对鸡群中不会饮水的鸡只要进行调教。饮水器每天要刷洗3~5次, 保证加入的水不被污染和剩余水不酸败变质。

2.2 喂饲

合理配料和少喂多餐, 是雏鸡正常发育的关键。雏鸡不必开食太早, 尤其是在鸡没有全部学会饮水前, 担心鸡挨饿是多余的, 因为雏鸡在出壳24h内, 绒毛未干, 身体软弱, 活动能力差, 胚胎发育后期未吸收完的蛋黄, 可以满足其生活需要的能量。24h后, 绒毛干燥蓬松, 活泼好动, 常“唧唧”叫, 有找食的动作, 这时开食为好。雏鸡生长发育快, 1个月的体重就能达初生重的6倍左右。雏鸡采食量虽少, 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 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 代谢能11.7MJ/kg以上, 钙0.9%左右, 总磷0.60~0.65%。雏鸡的消化道很短, 消化机能还未健全, 如喂过饱, 会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 最好每次喂七、八层饱。雏鸡虽然食量小, 但消化快。如日喂次数少, 饥饿时间就长,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最好雏鸡在1周龄内每日喂7~8餐, 逐渐减少日喂次效, 到第7周后改为日喂4餐。

3 雏鸡的管理

3.1 温度

严把温度关, 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 运动与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等直接相关。通过观察雏鸡行为, 也可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如雏鸡精神活泼, 食欲良好, 饮水适度, 羽毛光滑整洁, 休息时均匀散开, 身体舒展, 安静, 叫声欢快。适宜的温度能促使雏鸡对卵黄的吸收, 正常代谢, 使体质健康。发育良好的雏鸡绒毛稀短、保温隔热能力差, 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受凉生病, 育雏期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温度要适宜且均衡。温度适宜的时候, 雏鸡活泼, 采食和饮水量及行为正常, 休息时分散伏卧在地面;温度偏低时, 雏鸡短促地鸣叫, 拥挤成堆;温度偏高时雏鸡采食减少、远离热源, 双翅下垂, 张口喘气。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 以后每周下降2℃, 直到22~24℃维持恒定。

3.2 湿度

鸡舍的相对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为重要, 特别是在雏鸡10日龄前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 前10d, 育雏室相对湿度60~65%, 之后保持在60%左右即可。10日龄前, 常常会出现室内相对湿度偏低, 会使雏鸡体内水分散失过多而造成蛋黄吸收不好, 对生长不利。可以考虑舍内喷雾消毒或在火炉上放置水壶, 通过水分蒸发加湿, 供湿保暖。10日龄后, 育雏舍内湿度往往偏大。随鸡日龄增加, 排泄量大, 加上垫料, 饲料极易受潮发霉, 病菌和寄生虫容易生长繁殖, 尤其是球虫病、大肠杆菌、曲霉菌病更易发生。此时应降低湿度, 采取减少密度, 加大通风, 勤清扫, 或放置吸潮物质, 如生石灰块等。

3.3 通风换气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 根据舍内外温度和雏鸡健康状况, 灵活选择适当时机, 利用窗户或风机进行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育雏室中有3种气体对雏鸡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一是雏鸡呼出的二氧化碳;二是粪便中蒸发出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如在空气中含量过高, 则会影响雏鸡的健康。在实际工作中, 大多数人过分强调保温而不敢通风换气, 致使舍内空气污浊, 直接影响雏鸡健康。一般雏鸡3日龄内可以不通风, 但随鸡只快速增长, 新陈代谢旺盛, 呼吸量加大, 排出二氧化碳增多, 加上粪便、垫料及被鸡撒到地上的饲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很快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如不及时通风, 雏鸡会因慢性缺氧而致健康受损。所以在保温的同时, 要注意通风。每天开关窗户或风机的时间和次数随鸡只生长而定, 这样既保持了舍内空气新鲜, 又可排除空气中过多的水分。通风时可根据人的感觉灵活掌握, 同时必须避免穿堂风和贼风的形成, 更不能使冷风直吹雏鸡群。所以, 育雏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确保空气新鲜。一般小型家庭育雏室, 靠开窗换气即可解决空气对流问题;大的育雏室应设抽风装置, 及时将室内废气排出。

3.4 光照

在光照时间上, 生产中前3d光照23~24h, 第4~7d减至18h, 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h。光照强度先强后弱, 1周龄为每20m用1只60W灯泡, 1周后更换为40W, 灯泡距离鸡床 (或地面) 2.0~2.2m。如果雏鸡舍窗户面积过大, 白天光线过强, 还需要采取遮光措施, 防止由于光线过强而造成雏鸡啄癖。

3.5 断喙

断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饲料的浪费和预防啄癖的发生, 如鸡啄羽、啄趾及啄肛。断喙时间:7~9日龄之间是断喙的最佳时间。断喙方法:一般用断喙器, 自上喙的喙尖至鼻孔处切掉前端的1/2, 下喙则切去1/3, 保持上短下长。为缓解应激, 断喙前后的3d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以防感染。为了减少喙部断面的出血,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 添加量为3mg/kg饲料。正确断喙是避免互啄、饲粮浪费和提高均匀度的关键。断喙是鸡的一种应激, 不要与对鸡有应激的其他操作同时进行, 以免超过鸡的承受能力, 导致意外发生。正确短喙鸡应激小, 且恢复快, 有利于鸡群生长均匀。不正确断喙会造成鸡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如采食饮水困难而致发育不良, 均匀度下降和产蛋性能低下, 有的不得不作淘汰处理。断喙最主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注意事项如下:

(1) 7~9日龄实施断喙。

(2) 应选择有责任心的技术人员操作。必须保证质量。

(3) 同批次鸡不要中途换人, 以保证断喙的一致性。

(4) 选择锋利刀片, 刀片温度应保持暗红色, 在700℃左右。

(5) 断喙长度以切到生长点为宜。

开春育雏鸡品质好 篇6

选择最佳的季节育雏, 不仅关系到雏禽的成活率, 而且对以后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养殖户什么时候育雏好呢?

专家认为, 育雏鸡一般以2-3月最好, 初夏、秋季次之, 盛夏育雏效果较差。2-3月出壳的鸡又称早春鸡, 具有较高的育种与经济价值。选择在春季育雏是因为春季气温好控制, 自然光照与日俱增, 只要加强饲养管理, 雏鸡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疾病少, 成活率高。而春育的雏鸡在中雏阶段正好是夏秋季节, 可明显减少热应激引起的死亡。到8-9月, 绝大多数鸡就可以开始产蛋, 在凉爽的秋季到达产蛋高峰期。从气候上来讲, 秋季应激比较少, 蛋鸡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 而且蛋重也较大, 种蛋合格率高, 来年孵出的雏鸡品质也好。

来源:议园养殖论坛

浅析优质鸡育雏方法 篇7

育雏时最初的48 h至关重要:雏鸡出壳时肠道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好, 也没有调节冷热的功能, 所以要尽最大可能为雏鸡提供良好条件, 刺激和激活机体功能, 以利在相应周龄获得目标体重和生理发育。

1 育雏前的准备

新垫料和鸡舍的清理消毒工作必须在育雏前完成, 雏鸡入舍前鸡舍应预温24~48 h, 育雏时舍内温度应达30℃, 使用育雏伞育雏时伞边缘温度应为32℃, 伞边缘2 m外温度应达29℃, 地面垫料温度应达28~30℃。舍内相对湿度应为60%~70%, 育雏区域上方光照强度为80~100 Lux, 计划雏鸡饲养密度为40~50只/m2。雏鸡到场前l5 min将饲料和饮用水安排就位。

为了确保雏鸡生活舒适, 还应配备测定环境条件的仪器, 一般包括测温仪、温度计、湿度计和测光仪等。

2 育雏设施设置

雏鸡到场前应确定上一代种鸡群的周龄和数量, 有利于对母源抗体和均匀度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要求50只/m2雏鸡。围栏应按下列要求准备:育雏面积90%的区域铺上垫纸, 如果用稻壳做垫料必须100%铺垫纸。垫纸上和料盘或料槽中应有饲料, 每12只雏鸡使用1个饮水乳头, 刚开始必须使用饮水器, 每个开食盘或饮水器可供80~l00只雏鸡使用。

3 称重

雏鸡入舍前应对100只雏鸡逐个称重, 这样才能确定以后的日增重。第4天接着称重, 得到更准确的体重数值和变异系数, 来评估育雏准备工作是否到位。育雏一周左右 (6~7日龄) 再次称重, 通过体重了解雏鸡开端和育雏情况。

4 温湿度控制

每天应最少检查2~3次育雏区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用温湿度计检测育雏栏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时, 应安装在育雏区域鸡只高度的位置。育雏前7天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无论用煤或天然气供热, 一定将废气排出舍外, 所以从第1天起就应该使用最小通风系统。

如果相对湿度发生变化, 雏鸡感受到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即温湿度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湿度高会增加体感温度, 反之湿度低会降低体感温度。温度低时, 雏鸡会拥挤在一起, 受凉的雏鸡会出现均匀度差、体重增长不足等问题;温度太高雏鸡往边缘散开, 这样会抑制雏鸡食欲, 鸡只脱水、羽毛生长缓慢等。温度高或低时, 首先会出现糊肛和均匀度较差的问题。正常温度下, 雏鸡表现为有的吃料、有的喝水、有的溜达、有的打盹, 很是舒服。

5 开启最小通风系统

入舍时必须使用最小通风系统, 用间隔短、最小的风速将废气排出, 给鸡舍提供新鲜空气。鸡舍内需要足够的空气流动, 目的是保持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和一氧化碳之间的平衡。用鸡只体重而不是用鸡只数量来计算最小空气需求量, 一般体重50 g的鸡只通风量为0.074 m3/h。开启最小通风系统后一定要达到雏鸡分布均匀的效果。

6 喂料

雏鸡并不认识饲料, 只会啄食地面上它们感兴趣的颗粒, 所以垫料上必须铺垫纸, 尤其使用稻壳 (和饲料很相似) 做垫料更应100%铺纸。雏鸡入舍时垫纸和辅助料盘上就应有新鲜且分布均匀的饲料。每天添加5~6次饲料, 有利于刺激雏鸡的食欲。另外, 让雏鸡在不超过l.2 m的范围内就能找到饲料和饮用水。

7 饮水

育雏区域应备有大量新鲜饮用水, 使用水线饮水系统的也应同时使用辅助饮水器。由于饮水器表面开放, 再加上高温细菌易于快速繁殖, 所以饮水器应经常换水并每天清洗。在育雏3 d后逐渐撤去辅助饮水器, 每天将辅助饮水器放在水线下面, 引导雏鸡使用饮水系统。饮用水温度应在20℃左右。切记不能给雏鸡提供冷水饮用。

8 光照

育雏前5 d要有足够的亮度:育雏区域光强应达80~100 Lux。育雏前48 h光照时间应是23 h关灯l h, 关灯有助于刺激雏鸡活动和食欲。整个育雏区域光照必须分布均匀, 不能有阴影和黑暗的地方。

9 入舍后的检查

雏鸡的热平衡区域为39.4~40.5℃, 在孵化厅、雏鸡运输过程中和雏鸡入舍时都要保持此温度。用直肠温度计或红外耳温仪在雏鸡肛门处测定雏鸡温度, 超过41℃雏鸡就会受热, 表现张口喘气, 发生腹泻糊肛现象, 低于39℃雏鸡就会受凉。雏鸡受凉会影响今后的料肉比和生长速度。如果雏鸡肛门温度在39.4~40.5℃之间, 雏鸡最舒适。

1 0 检测育雏效果

育雏前两天要检查雏鸡嗉囊充满度;在1、4、7日龄要进行称重, 检测雏鸡的日增重;统计前7天的死淘数量;计算均匀度或变异系数;检查羽毛片的状态, 如果雏鸡受到应激羽毛就会发生变化;记录饲料和饮用水消耗量。

检查雏鸡嗉囊一般会出现四种情况:没水没料是空的、没吃料只喝水、只吃料未喝水、有料有水。切记只有嗉囊中有水有料才可以说嗉囊充盈。

上一篇:黑白激光打印机下一篇:功能型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