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4-07-14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共11篇)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1

2013年9月24日下午,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完极为简短的开幕式后, 走进了201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的展馆。

在位于1号馆的中国电信展台, 智慧青奥展区非常醒目, 大屏幕上远在南京的中国电信青奥会服务团队向苗部长介绍了青奥会的通信服务准备情况, 特别是新搭建的4G网络具备即摄即传功能, 可以更好地服务观看青奥会的千家万户。苗部长向青奥会服务团队问好, 并希望中国电信提供优质服务, 帮助把青奥会办得更好。在中国电信总经理杨杰的陪同下, 苗部长饶有兴趣地坐进了车联网展示汽车, 体验了一下未来车联世界的感觉, 并表示对这辆联网的智慧车将导航放在后视镜的功能十分感兴趣。

在中国移动展台, 苗部长详细询问了4G城管通、手机支付、TD-LTE载波聚合、Vo LTE、车联网等展示内容, 并对工作人员说, 如今谷歌已经推出了无人驾驶汽车, 代表了未来智能驾驶的方向, 极大地解放了人力, 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在TD-LTE终端展区, 当中国移动集团副总裁沙跃家介绍说, 如今TD-LTE手机芯片已经实现多元化, 多模TD-LTE手机相当丰富, 这得益于一个健壮的产业链时, 苗部长笑着说, 这都是政府鼓励竞争的好处。

在中国联通展台的廊坊、呼和浩特云计算数据中心沙盘前, 苗部长驻足详细询问了这两个数据中心定位上有何差别,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介绍说, 廊坊数据中心主要面向联通内部使用, 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则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目前已经有阿里、百度等大企业进驻。

移动通信是此次通信展厂商的展示重点, 苗部长在参观中对于当前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TD-LTE技术的发展非常感兴趣。

终端一度是制约我国3G发展的瓶颈, 如今移动通信产业又面临着向4G的升级, 苗部长极为关注4G终端的准备情况。在中兴通讯展台, 当了解到中兴通讯的TD-LTE手机已经率先获得5s认证后, 苗部长对国产厂商在TD-LTE终端方面的不懈努力表示赞同, 对目前国产LTE手机取得的总体进展情况十分满意。

(来源:《人民邮电报》)

苗圩部长 (前左2) 在中国电信展台通过大屏幕与远在南京的中国电信青奥会服务团队交流。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2

我们一进门,就得到了南京大学古生物研究院院长爷爷的热烈欢迎。他很热情地为我们师生一行做讲解,带领我们参观。院长爷爷介绍说,这个科学馆地方虽不大但里面的展品很丰富,其中不乏奇珍异品,有不少珍品是遍及世界各地的南大校友捐献的。

院长爷爷先带我们参观了形态各异的火山岩,给我们介绍了火山岩的形成、种类及其化学结构,虽然有些专业知识深奥难懂,可我仍深深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我们接着参观了一些珍奇无比的水晶石和自然金,有紫的、绿的、红的。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我们还看到许多矿石标本,其中有一种矿石叫沙漠玫瑰,特别漂亮。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因此得名。院长爷爷介绍说,这种矿石通常在沙丘表层下面,它是由露水融化了沙中的石膏形成的。这种石膏晶体和沙混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具有沙子颜色的圆盘样的花朵。后来我们又看到了多种多样的化石,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鹦鹉嘴龙了。它有一张类似鹦鹉一样带勾的鸟嘴,据听说它是大多角龙的祖先,生存于1亿3000万年前呢!

我们边走边看,边听边问,院长爷爷讲的津津有味,我们听的饶有兴趣,不知不觉参观结束了,可许多同学还在展品前流连忘返。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3

上小学三年级的李笑滢16日一早就和爸爸妈妈来到位于广安门南街的中国消防博物馆,她说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平时父母对她进行过消防安全的教育,但学校没有组织过消防演习,很想来体验一下。杨女士和朋友带着各自的孩子一起来参加当天的亲子活动,她的儿子吴家扬读小学四年级,他说在学校时看过预防灾害的手册,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地震演习,想体验一下火灾逃生演习。杨女士介绍,她所在的社区组织过消防演习,儿子学校开展的地震演习也让家长参与,儿子接受的安全知识比较多,但消防博物馆没来过,“建议学校今后也能组织学生到这里集体参观学习。”

《警法时空》主持人姚博告诉本报记者,活动特别受欢迎,“活动消息刚在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里发布,当天下午就有300多个家庭报名。为了大家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更好地参观体验,所以无法让更多的家庭参与。”

在消防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介绍下,家长和孩子们参观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消防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时期使用的消防设备,了解回顾了当代重大的消防事故。其间,节目主持人姚博、孙潇还与孩子们进行了问答互动,借此向大家普及安全知识。比如,小学生发现着火了怎么做?因为国家法律不鼓励未成年人救火,所以遇到火灾时要尽量保护自己,迅速撤离火场,然后积极报警、告诉大人;报警时尽可能说清地址、火场的情况等。在参观到消防员的各种消防服装时,姚博还介绍了消防员的工作范围,除了救火,他们还负责交通事故的破拆、上树抓猫、摘马蜂窝等。

看过消防安全的教育影片后,听友家庭来到了互动体验区。“大家知道怎么使用灭火器吗?”讲解员介绍完使用方法后,孩子们跃跃欲试,都要亲自动手参加“灭火”。火灾发生时怎样迅速撤离现场;3级、5级、7级地震发生时什么感受,怎样逃生;乘坐地铁时遇到突发事故如何自救,参观者通过体验了解了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

“我不那么害怕火灾了,知道了怎么处理,如果在学校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帮助同学逃生。”李笑滢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亲自体验印象深,希望学校今后也能开展类似的活动。李笑滢的爸爸李先生表示,参观很有收获,“平时我们会指着楼道里的消防栓、街上呼啸而过的消防车告诉孩子一些消防知识,而这样的活动更全面系统,比口头讲更有操作性,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李先生直言,作为家长,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比多上几节课外班更重要。

《警法时空》主持人姚博说,从报名的积极性上可以看出家长对安全教育的极大需求,今后他们会充分利用栏目的资源,组织类似的参观体验活动。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4

近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隆重开幕。江苏通管局组织局机关、安全分中心、省专用通信局部分业务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10余人赴京参加这一行业盛会。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主任王云飞、省专用通信局局长杭育新分别带队观展。

本届展会以“网聚万物, 融合创新”为主题, 设立了一系列主题展区, 观展团参观了运营商与通信方案及服务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跨界与“互联网+”、万物互联、应急通信、智能硬件及创业创新、VR/AR等七大主题专区, 观看了中外知名企业展示的有关5G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SDN (软件定义网络)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虚拟运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终端、信息安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各类新型互联网应用及智能硬件等。重点参观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展区, 华为、中兴等核心设备商展区。

参观科学中心 篇5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都在期待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的`确,这个科技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太美丽了。经陈导游的讲解,这座科技馆从远处看就像一架准备出发的航空母舰,从高空往下看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木棉花。它屹立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叫小谷围岛。广州科技馆历经了五年,零一年的时候建立,九月份对外开放,它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地点。那天,有很多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观。而且还有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百名院士专家广州行”启动仪式。上午11:00左右在广东科学中心主广场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亚运,创新广州”。

12:00左右,我们在负一楼用餐,之后,就自由参观科技馆。首先,我们来到了名叫“破解头发的秘密”的头发馆,里面展示着各种不同的发型,也许这些发型在我们眼中觉得很奇怪,或者是不好看,但它是一种艺术,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啊,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馆。这个馆很大,大多数是生物知识。在那里,我陶醉于其中,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从游戏中锻炼了胆量。然后,我们又去了航天馆,那里模仿月球表面的地板,还有月球上漂亮景象的壁画,令人感觉到就像在太空上一样,馆内展示着航天知识,还有一座航天服的模型,我们可以站到里面照相,真是有趣极了。我们又去参观了智能交通和电子信息馆,里面展示了电脑的安装过程、汽车的结构以及未来城市的交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真是太厉害了,让人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说不定将来也可以发明出更高科技的东西呢!我们继续参观来到了“儿童天地”,虽然这些都很幼稚,但它们令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真令人难忘啊!可惜我们现在再也不是儿童了,那快乐的时光早已变成了脑海里的回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一切的时光啊!然后,我们来到了家庭数码馆。在里面,有所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数码用品的来历及介绍。让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由于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只绕了“科技亚运成果展”一周就集合了。我们简略地了解了这个成果展,它表现了一个绿色亚运,科技亚运的主题。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6

作为全球领先的印后设备供应商,MBO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印刷业提供最先进的折页产品,这已为广大中国客户所熟知。在此次Open House活动中,MBO除将展示一系列折页生产线外,还将展示纸盒包装、数码印后等生产线,为观众呈现一场印后饕餮盛宴。

1. M80模块化自动折页机

颠覆传统折页机的M80模块化折页机于China Print2013全球首发。该机可灵活组合——既可以组合成全栅栏折页机,也可以组成混合式折页机,从而满足印刷企业当前的各种需求,也使其有机会在未来市场环境变化时随时对设备进行重组升级。

2. M60模块化全栅栏折页机

继M80在全球首发之后,M80的兄弟机型M60将首次亮相中国。其创新幅面为M80机型的一半,同样可灵活组合。

3. MBO digital卷筒纸数码印后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提供模块化产品,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模块。其可变折页栅栏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装订白张。活动现场您还可以看到152P书册与296P书册的不停机转换。

4. H+H药品包装解决方案

MBO包装生产线首次亮相中国,采用模切压痕+犁式折页的工艺连线进行双列4联药盒的生产,其超高的效率让人惊讶。

5. LaserMax+IBIS数码骑胶订“双栖”装订生产线

两大数码印后品牌连线首次亮相中国,观众可现场感受到骑马订与胶订在同台设备上的精彩表现。

6. K8

机皇,折页机中的王者。

7. KL112.1微型折页机

可用于微型折页产品的全栅栏式折页机是MBO公司的特色产品,该设备具有折页次数多、产品尺寸小、连线加工方式多、产品样式多等特点。同时,该机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应用方式多(最多16折),折后可直接完成封口,避免折页后产品展开,方便收集。

8. 梅凯诺UNIVERSE锁线机

组合式设备,为短版的数码印张、平版印刷书帖提供高度成本效益。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7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角落里的美——另类视角看北京遗产与公益行动》的一部分。

(一) 研究视角

首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 检索与博物馆、遗产教育相关期刊论文, 梳理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博物馆资源丰富, 具备开展博物馆旅游良好的物质基础。

如一些研究者认为, 博物馆在教育功能上与学校有相通之处, 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1];博物馆的功能已由最初的收藏为主发展到现代以教育为首, 教育功能成为博物馆的灵魂, 因此, 要建立新的博物馆理念, 使博物馆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社会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2]。面对目前我国博物馆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应把握机遇, 创新博物馆管理理念和机制, 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寓教于旅[3]。

2.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 说明了一个文

化项目可以给一个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 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4]。而构筑开放式博物馆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结合点,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手段引入到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之中[5]。

3. 景观博物馆化是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6]。

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 有的学者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 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研究[7]。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和实践, 笔者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加以考察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采取田野调查与观察方法, 特选定一天, 带领法学院 (经济法) 、城市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等部分同学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 主要观察和记录:一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外在结构如何, 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精神;二是如何从内在陈列中辨别认识常规展览与非常规展览。

2009年10月25日, 那天午后, 西风凛冽, 扑面而来。我们第一次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 远离都市喧闹的静谧感便将人包围了。

浏览文学馆的网站, 上面介绍说:文学馆现共有藏品38万件, 其中手稿、特藏、线装书、书信、作家文库藏书等, 因其惟一性, 以及数量无法与公共图书馆相比, 所以服务对象仅为中高级以上的专业研究人员, 作为普通观众不能借阅。

走进文学馆的那一刻, 那种异乎寻常的安静, 让我的心莫名其妙地诚惶诚恐起来, 似乎我将去朝拜一位威严的君王。现代文学馆之静谧, 甚至给人与世隔绝之感, 在其内在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因为这是一个圣洁的地方, 它能够产生力量, 人们应该对文学有一种崇敬之情。

二、外在结构: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

(一) 整体结构布局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幸运地成为周边几个大型住宅区和学府的中心, 这里没有繁华商业区的喧嚣, 安静、开阔, 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深深吸引着来这里寻找精神食粮的人们。文学馆在空间结构上二分为主体建筑+小花园形式, 独特的结构布局和风格设计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种植在门前的两珠巨大的塔松, 像哼哈二将一样伟岸壮观, 像战士一样伫立在那里看守着文学馆。时间的脚步, 正在塔松的阴影里, 缓缓向未来移动着琐碎的步子, 并且对文学怀着满满的希望。

一块巨石影壁横向矗立, 顿时让人沉静。其正面刻着的并不是文学馆的馆名, 而是文学馆的创始人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 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背面, 也是一段巴老的话:“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 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 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 我们从它得到温暖, 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这两段文字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我国新文学的使命、作用和历史地位;同时, 也是对文坛前辈们走过的文学道路的极好概括。它宛如文学馆的宗旨, 向世人宣示着它的功能和作用, 给人们以震撼和感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一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和小花园组成, 主体建筑庄重典雅, 小花园精巧别致。整个现代文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简洁新颖, 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组合与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相结合, 整体布局和建筑是沿着轴线对称的, 而局部穿插曲径、水池、雕塑和绿地等, 是非对称的, 意象的, 这种外在的矛盾却内化为一个统一体。所以可以大胆地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本来就是一个空间矛盾的统一体。

(二) 主体建筑的文化显现

进到文学馆内, 就感到采光明亮, 四处可见玻璃画、壁画、油画、雕像等, 人们马上就被那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所浸染。文学馆的大厅里, 用铜制的雕牌, 陈列着近代、现代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几位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冰心、曹禺、丁玲、沈从文、刘白羽、魏巍等先生的文章手稿、信札、书画和相关图片。这些人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独树一帜, 曾经是引领着一代人的精神风向标。鲁迅先生端坐写作的塑像和他的书房造型位在厅中, 四壁的玻璃窗内陈放着《鲁迅全集》的最早版本, 这些都弥足珍贵。

主馆两侧的廊壁前, 分别立着两个由景德镇烧制的大青花瓷瓶。上面有五千多名中国作家的签名手迹。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找自己喜爱的作家的名字。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 找一种认同, 找一种自我与文学的契合。

主馆两侧的廊壁上, 是根据每一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插图, 用意识流方式呈现, 色彩浓厚艳丽。用各种颜色的小碎片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玻璃图, 仿佛一个万花筒。当你眼花缭乱之时, 图形若隐若现地凸现出来了。画的主题是体现作品主旨的片段, 或者是主要作家等。玻璃图里有《茶馆》、《白杨礼赞》、《家》、《祝福》等等大家熟悉的作品。

步入主厅, 迎面便是一代文豪健将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

……

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 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

这是气势很大的一段宣言般的文字, 读之令人豪气荡胸。《野草·题辞》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 也是《野草》之窗。在这里, 甚至可以领略《野草》的全部内在信息。对《题辞》的张力艺术的思考为探询《题辞》本身, 探寻《野草》、探寻鲁迅的内外意义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8]。

文学馆的大墙上, 东南西北, 各有一块馆名题字, 极为醒目。正门上是江泽民主席的题字, 东面是巴金先生的题字, 北面是冰心先生的字, 西面是叶圣陶先生的题字。和这4块匾额相匹配的是墙上近百块汉白玉花卉浮雕, 取材于当年郭老《百花齐放》诗集中的名家木刻插图, 它极为形象地将国家对文艺事业的最高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记了出来[9]。

北京的“现代文学馆”有个别具匠心的设计细节给每一位探访者都留下极深的印象。展室的门把手有个巴金的“手像”模型, 这是为所有进文学馆的人的第一个动作 (推门) 而设计的。当人们一进门, 就很荣幸地同文学大师“握手”的一刹那, 人们会有一种宛如被文学大师引领进文学圣殿的感觉:顿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异样的文化体验。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细节设计带给人的深刻的精神感受。

(三) 小花园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之外, 院子里是一个小花园, 也弥漫着书籍古朴的香气, 有些像香椿树的叶子的清香。

从展厅出来,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馆外的园林与室内展厅的厚实凝重相映衬, 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下午的天气非常适合在小花园里散步, 这里花红草绿、小桥流水, 仿佛让大师们于写作间隙来这里小憩一会儿。在小花园的不同角落里矗立着多位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 在这里漫步, 和他们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叶圣陶、曹禺、老舍在促膝交谈;身着长袍的朱自清先生端坐湖畔, 同面前的白玉荷花相得益彰, 令人想起先生的《荷塘月色》之意境;风华正茂的冰心正凝神思索, 对国家对孩子的爱再一次让人心里充满温暖;用钢板焊成的鲁迅先生的塑像, 棱角分明, 胡须突出, 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傲骨……小花园里的这些精彩雕塑, 用虬枝般的手写着遒劲且惊世骇俗的文章。三两个人, 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边上, 面对他们肃然起敬, 以至忘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从几位大师的雕像前走过, 他们身处相同背景下, 分属不同的阶层, 却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热情, 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敬感。他们以文学作品为刀枪, 为匕首, 刺向敌人的胸膛;他们以文学形式在摇旗呐喊, 深情召唤;他们以文学为生命, 奋斗到最后一息……现在被铸塑在这青草地上, 成为历史的定格。他们在这里饱览湖色天光, 接受后人的崇敬和礼赞, 同时也在审视这他们后来的也是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想他们还在思考, 面对今日的中国, 面对21世纪的新时代, 他们会对文学事业的后来者说些什么呢?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就像影壁上巴金先生说的那样, 作家留下来的杰作“支持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就是散播文明的火种, 我们从它那里得到点滴的温暖, 慢慢地将火种传给别人, 让文明得以传承。

走着走着, 数十个石桩子进入了我的眼帘。这是陕西关中一带自古盛行的石头栓马桩。栓马桩花纹之精美, 个个精彩, 错落有致地布置在这里, 别有情趣, 自成一景。

三、内在陈列

(一) 非常规展览: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来到现代文学馆, 适逢“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这个迎60周年国庆的展览收集了数千张作家照片和数千种文学著作版本。展板内容丰富, 分成1949年-1977年、1978年-2009年前后两大阶段, 表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辉煌历史。60年来, 中国广大作家始终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用自己的信念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为新中国的历史书写了独特的篇章。60年来, 文学队伍不断壮大, 几代人薪火相传。这次展览中, 包括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丁玲等在内老一代作家, 包括张洁、陈忠实、王火、王安忆、凌力等在内新一代作家等, 都有相关展出。许多名家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原迹手稿是首次展出, 十分珍贵。除此之外还展出了早期出版的长篇小说等书籍, 根据小说改编的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和题材的经典电影画面等。

看到卞之琳先生几乎发黄的文稿, 便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人们都十分熟悉的哲理诗, 深深地印刻了一个时代的痕迹。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四次全国“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 的春风吹暖整个文坛, 中国作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辛勤耕耘, 文学作品百花齐放, 也以多种体裁形式呈现出来,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杂文、报告文学等等。在展览中单是小说题材就细分为很多门类, 有乡土小说、都市与改革题材小说、军旅小说、历史小说、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各类体裁都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面貌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 可以说现代文学门类在向多元化发展, 思路和表达形式也更为灵活。

现代诗歌总体上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的革命传统, 与时代相呼应, 诗人们以昂扬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以自豪振奋的情怀写出了大量颂歌和战歌。中学时代书本上几位现代诗人写的诗篇, 深深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 也培养了我们对这一时期诗歌、诗人的热爱。像艾青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给太阳》、《光的赞歌》等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与感动, 以致我第一次看到《我爱这土地》[10]时竟热泪盈眶。《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艾青作为一位诗人向祖国捧出了一颗赤子之心。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如此深刻地体会“嘶哑”的“歌唱”, 才能深深感觉到血脉相连的土地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感染读者, 让读者产生共鸣, 并将情感和意识化作行动。国家和人民在危难的时刻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和勇气是如此的巨大。一次次读这首诗, 一次次觉得深沉, 以致于我发现自己“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 常规展览:作家文库展

作家文库展是常规性展出。文学馆A座3层是“作家文库展”, 四壁的大书架上共藏书8万册。我“更上一层楼”去参观, 想借阅则不被许可, 真是遗憾至极!

展览中所介绍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400多位作家, 我熟悉的也就十之一二, 我知道的也就十之三四, 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但是这些文学大家的的经典之作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集, 曹禺的《雷雨》, 郭沫若的《女神》,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 陈忠实的《白鹿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的《废都》等看过之后, 印象深刻。我一直觉得, 阅读一页经典文学作品就是在苍茫的大海中捞起一粒美丽的珍珠。大量阅读经典文学, 其实就是将一粒粒的珠子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的确, 那些杰作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镜子。透过文学, 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文学可以让我们找准航向, 奋勇向前!

我沿着贴满作家照片的展览墙边, 一个一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作家的脸从我们身边闪过。触摸着那些已经暗黄的照片, 心里总是充满温暖, 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愉悦之情, 一些文学史的细节禁不住让人露出笑容。

音乐从文学馆中心向四面八传播, 曼妙轻盈如天鹅之舞。看见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志愿者, 拄着拐杖, 对着人数并不多的参观者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已故的作家生平, 以及那些催人泪下的过往岁月。

一个女子手中拿着手机在拍照, 她把展示的作家手稿大费周折地一一拍下, 她脸上那认真和肃穆的表情, 像是一个朝圣者做弥撒时的庄严表情。或许对她而言, 那些作家好像并没有离她远去, 就生活在她心目中。

与“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同时展出的, 还有文学馆布置一新的“作家文库展”。此次展出了十位作家——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艾青、丁玲、胡风、臧克家、陈白尘、萧军的书房场景, 为我们还原了每位作家的工作环境。

周作人在《知堂书话》中说得好:“看人最好去看他的书房, 而把书房给人看的, 也就多有被看去真相的危险。”“作家文库展”有50多位作家的“文库”, 布置的是他们捐赠的曾经使用过的实物。其中还有18位作家的模拟书房。这18个书房中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和物品, 大部分书房的摆设和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样, 有些家具恐怕连收旧家具的老农都不要。但是,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旧家具中的丰富的藏书, 都塞得满满的!其中冰心先生的书房里, 放着一个大玻璃柜子, 里面放的都是小读者们寄给冰心奶奶的信, 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让我回想起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的《寄小读者》。在书城面前, 你不得不震撼!这些作家, 他们虽然物质简朴, 精神王国却很丰厚, 这就是平凡中孕育的力量。文学大师们的俭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给参观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大师各有各的人格魅力, 艺术个性, 但他们又拥有共同的特质, 那便是经由他们所构成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风貌。他们的不朽作品, 使得中国文学堂堂正正地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

展览中不但介绍了我们曾经一直褒奖的诸多作家, 而且秉承历史唯物史观的态度, 对我们以往不愿提起甚至要“踏上一万只脚, 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胡适、胡风以及曾当过“汉奸”的周作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承认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所起的进步作用。比较客观地还原了文学本身的原貌。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笔者以田野观察的方法, 记录了考察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全过程, 馆内场景的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让一个初读此文而从未去过此地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读者有心向往之的冲动, 可见文学语言描述给予人的力量。考察专题博物馆, 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阅读。文载于物, 文之大道在于归人心、引人思, 使读者得到共鸣, 引起思考, 考察现代文学馆实际是与文学王国的巨人们作精神对话。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其建筑结构与馆藏展出内容的统一。

笔者恰好同时观察到常规的“作家文库展”与非常规展览的“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前者是常年展出, 后者仅展出3个月, 而且文学馆有一半都不开放。课题组选定的2009年10月25日这一天并非特殊节日, 来此参观游览者并不多, 而且都是对文学有特殊爱好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文化认知程度还不够。当下经济的繁华和人们的精神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博物馆是国民的“第二课堂”, 在开启民智方面尤为重要。除了日常展览之外, 还应该常年开展各种专题展览, 实现日常展出与专题展览的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结构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文化的力量在于其对人的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两个方面, 当置身于一个恰当的文化环境之中时, 人们才会有种观物与体悟合一的感觉, 即随着一种身入的经历而产生身心合一的共鸣。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化力量在于它给予人的影响作用。首先, 它通过其外在的特定建筑风格, 使人对现代文学的文化魅力有一种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与感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譬如文化的种子深埋于心灵的土壤, 遭遇特定的文化雨露就会渐渐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其次,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内容, 都是历经时间沧桑洗礼的文化经典, 经受了历史洪流的冲刷而愈显其光辉, 这些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这是一种深远持久的文化传承,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中得到心灵的激励和鼓舞。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结合这两者的基础上, 以其建筑结构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统一形式, 向人们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力量和气度。

第二,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在于它以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产生巨大的启发作用。

参观考察之中, 笔者仍觉文学馆有不足之处:对于各位作家的介绍尚嫌简单。对每位作家的介绍一般都是照片、生平简介、代表作, 个别的也只展出他的书房格局以及一封书信或一张作品原稿。其实, 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可以更好发挥其文学存史的功能, 介绍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学术界的评价与争论, 也可列出一些主要争论观点,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文学馆出来, 我坐在馆前透着一丝凉意的台阶上若有所思, 久久不肯离去。已是傍晚时分, 华灯初照, 霓虹灯下折射着陌生的面容, 都行色匆匆。“现代文学馆是点亮人们生活的文学之灯么?”我在想。

文学的烟花, 或许正在北京延续千年的文化气息里腾腾升起。在这里, 你不得不留恋于中国正义作家们那亘古不变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 离不开文化学者、仁人志士的精神武器。浩浩然的文学, 使人们的理想与灵魂得以升华, 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大。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外, 还要依靠文化软实力。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就在于它是文学之灯, 希望爱好文学的青年都来现代文学馆看一看, 你会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宏大和自己的无知与渺小, 你可以在这个文学的海洋里, 轻轻地漫游, 细细地品味, 无限地联想。它会带给你一种美的享受, 丰富你的知识, 陶冶你的情操, 让你流连忘返。

(二) 探讨其不足与希望

就本文内容与题目的对应性而言, 笔者感到仍然有需要考虑之处, 比如这次研究对考察过程叙述较多, 而对遗产教育部分涉及较少。为了充分发挥专题博物馆的作用, 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教育, 现针对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谈及一些建议与看法。

第一, 建议设计开发“北京现代文学之旅”。

作为专题博物馆, 一定要体现其专题性。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对于在馆中所展示的作家, 不一定对每位的介绍都十分详尽, 但一定要做到“全”, 即涵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杰出贡献的所有作家。对于他们的介绍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介绍的内容要突出他们的具体贡献, 并配以相关文献的佐证, 让参观者游览之后可以对所参观的专题,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脉络图, 对于专题的内容有进一步而又全方位的认识。

作为专题博物馆, 要起好引领带动的作用。参观专题博物馆势必会在某一点激发起游客的兴趣, 从而产生旅游动机与需求。因此, 应当抓住这一契机, 形成相应的配套旅游线路,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应当形成这样一条特定的旅游参观游览线路, 可以暂命名为“北京现代文学之旅”。具体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参观线路的首站, 要给游客以整体的印象, 启发他们在之后对其中的一些名人大家的实物和著作作进一步的参观、学习、感受。比如说: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老舍等, 通过对这些名人故居的游览以深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 并满足他们相应的旅游需求。在旅游中给游客介绍一些当今文化遗产教育现状, 引发人们对于这一现状的思考, 更深化与文学巨人进一步作精神交流。

如此以点带面旅游线路的设计, 不仅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 而且对于往日游客涉足较少的名人故居而言, 也焕发了它们的活力, 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双赢的局面。对于提高大家对遗产、专题性博物馆的认知而言也是益处颇多, 对于长久的遗产保护也至关重要。

第二, 可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开展对文化遗产教育的讨论。可以就文化遗产教育的起源、发展、未来, 以及在遗产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开展讨论, 加强遗产教育和博物馆参观的内在联系, 探讨博物馆的建设与遗产教育的共同节点, 比如如何搞好博物馆内部建设同时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遗产教育等等。

文学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 最值得人们去传承, 是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有文化”是由于他的文凭, 其实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文化, 重点在于他是否领悟了文化中的精髓。对于文学这种无法触摸的遗产, 如何让人深入理解其精髓, 获得精神力量是文化遗产教育的关键。

我们是不是除了研究博物馆的外形, 以及博物馆的内存以外, 应该再多花些功夫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 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在于孩子, 一个人的培养更在于他的孩童时期。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宝库, 一旦博物馆可以吸引孩子, 那么孩子回报的就不只是给博物馆了。而我们文化遗产教育的主体难道不是学生、不是孩子么?所以面向孩子应是博物馆参观和遗产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国现代文学馆应该重视对不同人群的教育成果, 以便于将来可以根据您的研究对博物馆的遗产教育方法进行改进。

第三, 应大力宣传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保留文化传统, 延续文脉方面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特定的建筑形式上, 进而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特定的建筑特色。任何的建筑形式都是在其相应的文化传统之上构建而成的, 并非来自建筑者的凭空想象。这其中所延续的文脉意象传递的是历史的信息。适当加强建筑形式的文化内涵的阐释, 在解读文本、提炼精神内质的基础上, 让读者领会类似中国现代文学馆这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具体文化意蕴及意义。

一部文学著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作者的心境与经历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 但基于时代背景、文化水平的不同, 不同人对于一篇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对于现代文学的传承应该从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来解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借此来引领读者,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 专题博物馆的倡导与建设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录,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 在任何一个时代, 都应该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在20世纪的中国, 在风云激荡的百年中, 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解放、国家富强的悲壮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与中国人民的悲喜忧患始终紧密相联, 许多作家及其作品紧贴着这个时代的脉搏, 而留在了现代中国人民心中。这一文学的世界, 除了以丰富、浩繁的作品留存于历史, 还应以独特的物质形态立一座丰碑, 让走进新纪元、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 时时能够从中凭眺一个壮丽、绚烂的精神世界, 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 也懂得继承并拥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11]。

正因为如此, 1981年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后, 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得到了当时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同志的赞同, 并会同当时北京市和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的有关领导同志白介夫、刘白羽, 最后商定:由总政歌舞团腾出北京西郊万寿寺内的西院, 暂借给中国作协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先生从1981年就呼吁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4年后终于如愿。1985年, 文学馆在北京紫竹院以西的那座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庭院中挂牌成立[12]。

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家倡导下, 199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搬到朝阳区芍药居小区文学馆路45号今址。

很多次想问问这个世界, 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今天, 还有多少人能像巴金老先生一样, 从1904年出生到2005年, 终其一生, 不计回报地坚守着文学?还有多少人能静静地腾出一些时间给文学, 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安静?当我了解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的背景时, 深深感动于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建设投入热忱甚至生命的先辈们。在这背后, 需要多么巨大的动力支持才能完成这样意义重大的事情呢?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史料记载, 对耄耋之年的文坛先辈来说, 建立此馆几乎成为他们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慰那些已经辞世的文坛星宿, 同时使国家民族的精神遗产能够以满意、妥善的方式保存下来, 启悟后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 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巴金倡导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自然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事业, 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外在结构是一个空间矛盾体, 是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其内在陈列分为常规展览和非常规展览,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是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有巨大的教育启发作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中的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参考文献

[1]邹慧玲.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南昌高专学报, 2001 (02) :29-31页

[2]段少京.现代博物馆教育工作探析.南方文物, 2003 (01) :117-113页

[3]戴昕, 陆林, 杨兴柱, 王娟.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旅游学刊, 2007 (03) :84-89页

[4]曹兵武编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个博物馆的例子.中原文物, 2001 (01) :74-75页

[5]李利, 华晨.构筑开放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法探讨.城市发展研究, 2009 (01) :85-89页

[6]林美珍, 肖洪根.博物馆化:对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的一种理论释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4) :61-64页

[7]刘艳, 王民.博物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研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11 (01) :166-171页、78页

[8]吴翔宇.论《野草·题辞》的张力结构与文化意义.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9]闻意.踏进文学的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巡礼.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0-06-06.7版

[10]艾青.艾青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96页

[11]张大农.现代中国的文学丰碑——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 1998-05-22.9版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8

2015年3月3日,葡萄牙能源网公司(简称“REN”)首席执行官罗德里·科斯塔、国家电网公司派驻REN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副主席兼首席技术官万海滨一行赴中国电科院参观访问。双方就葡萄牙研发中心运行及其他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电科院简要介绍了中国电科院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近况。

科斯塔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及国家电网计量中心等试验设施。科斯塔先生表示,对中国电科院科研及试验检测实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对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今后努力促成REN公司及葡萄牙政府官员更多来华访问,以寻求更广阔的技术合作。

REN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合作伙伴,是葡萄牙国家级能源传输公司 ( 含电力和天然气输送业务 ),负责葡萄牙全国输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科技研发。2013年,中国电科院与REN共同出资设立葡萄牙能源研究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设立的首个海外研发中心。目前,葡萄牙研发中心已平稳运营2年时间,并针对新能源预测、电力系统仿真与规划、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等方面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9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 中央红军历时两年, 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 历经11个省份, 长驱二万五千里, 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 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 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 10月2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党支部组织全体协会在京人员参观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重温革命史,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实地感受红军长征革命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 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大活动之一, 展出红军武器装备、书信手稿、生活用品等多种类型展品近600件, 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的战斗、学习、生活等场景。这次参观使协会的同志深受教育, 他们感慨地说: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 而且培育了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 凝聚着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政治本色, 凝聚着我们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特有优势, 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长征精神都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向着美好未来胜利进军的一面旗帜。我们要高举这面伟大的旗帜, 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通过此次参观, 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革命传统教育, 纷纷表示, 要以专题教育学习为契机,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 加强党性锻炼, 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践行革命精神, 在思想和行动中自觉贯穿为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追求, 为推动协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71-3362 (2016) 11-0031-01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10

物理农业是依赖于现代物理技术基础之上的农业实用技术,是将电、磁、声、光等物理学知识和高新技术通过特定方法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处理,可在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情况下,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效果。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物理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它集成了物理、机械、电子和农艺等相关学科知识。

与我国传统的化学农业相比,物理农业优势明显。能避免长期以化学农业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等弊端,是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业新技术;应用物理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又能促进早熟、防治病虫害、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及延长储藏时间;既能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又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实现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途径。

我国应用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植物声频助长技术、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温室二氧化碳增施技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技术、电子式杀虫技术、等离子体或电场种子处理技术和温室补光技术等。综合应用物理农业技术,可有效减少温室、畜禽舍病虫害的发病率60%以上;提高蔬菜、水果和畜禽的抗病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近30%;增加产量20%;并大大降低农产品化学污染,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天津、大连等地的农机研发、管理部门在物理农业的推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

早在2005年,天津市农机部门就开始广泛引进和示范应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与设备。2007年,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组织实施了《设施蔬菜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并将部分产品列入天津市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极大地促进了物理农业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次参观的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集成应用了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臭氧防治、二氧化碳增施技术,这个组合系统不使用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微小害虫剂,创建空气清新洁净安全的、最适宜于作物生长的、最适宜于人游览休闲的温室环境。

据介绍,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占地面积36 hm2以上(540多亩),总投资约3.5亿元,是环渤海经济区发展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导向性工程,是我国园艺科技标志性示范园区。园区集科技展示、观光休闲、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4大功能为一体。园区主要分为蔬菜栽培模式展示馆、蔬菜规模化栽培展示馆、花卉展示馆、热带亚热带果树展示馆、现代化育苗馆、综合大厅、园艺科技展示区、绿色蔬菜生产区、露地果树栽培区、加工包装区和生态休闲餐厅等。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11

本刊讯日前, 住房城乡建设部陈宜明总工程师、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杨榕司长、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冯忠华主任、文林峰副主任等一行, 参观了“第五届中国 (沈阳) 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杨晔副厅长、沈阳市庞洪波副市长等陪同参观。

陈宜明总工在沈阳展区, 认真听取了建筑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整体构想, 随后陈总工一行先后走访了浑南建筑产业园、德国艾巴维、日本藤田、中南集团、沈阳兆寰、鞍重股份、杭萧钢构、中辰钢构、亚泰集团等多个企业展位, 重点了解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计、预制构件施工工艺、新型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成果, 观看了建筑部品部件及模型展品, 并向各参展商代表详细询问了企业技术和市场情况。

在沈阳期间, 陈宜明总工现场考察了中南建设工厂、中南世纪城2期项目, 沈阳万融现代建筑产业有限公司工厂、积水裕沁听月轩住宅小区项目等, 认真听取了企业关于预制构件生产、构件质量追溯技术、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以及低层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介绍, 鼓励企业抓住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加大新型部品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力度, 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微信应用下的商务英语下一篇: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